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信息技术 三维目标制定与落实 教案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三维目标的解析与实施建议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三维目标的解析与实施建议《全日制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试行)》的出现,无疑给新课程改革中苦苦探索的信息技术教师指出方向,但作为面向全国的统一标准,其内容的细化、本地区化,在课堂教学中的可操作化显然是我区一线教师所迫切期待了解的问题。
本文依据作者对课标的理解,对本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观察与分析,对信息技术学科课程(必修)三维目标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教学建议。
一、课标解析1.课程目标的内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基本工作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能熟练地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过程与方法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如辅助其他学科学习、完成信息作品等。
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课程目标的细化作为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不可避免地承担着达成上述目标的主要任务,它也是学习其他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信息技术 常见的技术图样 教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信息技术常见的技术图样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绘制(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理解并掌握三视图的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认识到三视图的绘制和识读在设计交流与表达中的重要性,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养成严谨、细致、规范的技术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1)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三、教学难点能规范绘制和识读简单的三视图。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自主阅读法、练习法。
五、教材分析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之“正投影与三视图”主要介绍了正投影法、三投影面体系的组成及展开,形成三视图的方法、绘制三视图的图例。
首先,三视图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故正投影法是绘制和识读三视图的理论基础,是学生学习绘图和识图的前提。
其次,三视图是工程设计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是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
最后,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
在教材的结构上,本节占用的篇幅较长,意图很明显,就是在学习完了设计表现图之后,更进一步掌握绘制简单的技术图样的方法,并且能够提升对常见的技术图样的能力。
六、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在初一和高一已经接触到了三视图,但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仍然在数学的知识层面上,认识较为肤浅,需要正确完整地引导学生对技术学科所要求三视图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认识。
此外,学生已有能够较熟练地绘制(识读)平面图和正等轴测图,也有光线投射成影的感知和体验。
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光凭想象难于理解图形,长时间听教师授课也会感到乏味。
因此用课件形象地展示立体图,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同时也不至于让学生感到空洞、乏味。
学生已学了草图的绘制,加上以前的美术基础,对于学习本节书的内容有一定的帮助,但由于还没有学习立体几何,空间立体感还较差,学习过程中肯定会碰上困难。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通用技术《信息的特征 教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通用技术《信息的特征教案一、教材分析“信息及其特征”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由于这个内容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
有不足之处由教师或学生来补充。
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知识的获取者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按照人的成长认知规律,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开始由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信息特征的认识难点:信息的含义五、教学过程本节概念性强,实践性弱。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道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关于信息技术课堂“三维目标”的实现
信息素养
德规范教育与品行教育, 把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 中去 , 使专业课显得更丰满、 更富有生机和人性。 ( ) 三 结合 网络 引 导学 生 明 辨是 非 , 理 取舍 信 息 。 网络是 合
一
传统教学实践往往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 、价值观和信 息 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课堂上 ,学生面对 的是毫无感情的机 器, 个人私有空间封 闭性 更强 , 际交往关 系弱化 , 人 影响了学
三、 注重教师 自身修养。 延伸 三维灵魂目标 “ 师道 即尊 , 学风 自善 ” 。在学生心 目中 , 教师不仅是知识 渊博 的智者 , 而且还是高尚人格的化身 , 师的形象魅力直接 教 影响学生健康 的灵魂和 健全人格的养成。 信息老师在不 断提高业务水平 的同时 ,在示范和指导过
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 , 循循善诱、 之以理。在介绍 晓
计算机使 用起初 , 别强调正确开关机顺序 , 我特 使他们知道这 是为了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保护数据 的安全。教 师应该把培养
学生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 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 职责。同时, 根据习惯 形成 的特点 , 从早抓起 , 防微杜渐 , 高度
程 中, 应具备使用计算机的好 习惯 , 这样 才有助于学生 良好 习 惯 的养成 ; 必须具备高尚的网络道德 , 这样 才保证教师对学生
维教育思想。 ( ) 一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良好的 习惯 教育。课堂上 , 教师要
善 于 结 合 教学 内容 , 意 分析 教 材 中 的 思 想 教 育 因 素 , 对 学 注 针
方式 , 是团队协作活动中的重要环节。经过讨论 , 使小组 的研 究成果作 为共享的资源 , 让学生真正体验合作 的愉快。
卡通剧加入了许多少儿不宣的内容 , 情节不堪入 目。遇到这种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现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现方法
一、引入信息技术的三维目标
1.建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主开展网络检索、网上学习、发现知识,优化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2.融合技术学习:使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3D虚拟现实技术,融合教学功能,提高教学质量,突破传统学科教学视角,实现三维动态视觉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潜力,提高学习兴趣。
3.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演进发展趋势,学习新技术,开发信息应用软件。
二、实现三维目标的方法
1.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可以开展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学生在组内相互帮助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以最快的掌握所学知识。
2.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3D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课件,实现虚拟现实场景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体验。
3.开展形象化知识学习:可以利用计算机语音技术实现对以各种形象展示的知识概念的学习,使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学习内容,更容易记忆。
4.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实践: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各种模拟实践,给学生提供实践学习机会,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
5.开展技术发展趋势研究: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技术发展趋势研究,让学生发现新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作者:张春涛来源:《信息技术教育》2008年第05期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教师较熟悉的,也是多年来教学中一贯重视的。
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怎么样制定呢?教学中怎么样实施、落实呢?这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困难,在教学中落实就更难,教师们以前很少接触过,又没有实践过,更没有可以借鉴的范本。
教学过程与制定的教学目标脱节,拟定的教学目标只是纸上谈兵,这是教学中普遍的现象。
上述问题的出现,既与教学目标制定得不全面或不明确、不合理有关,更与教师没有真正理解三维目标及其意义有关。
下面,以广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的《多途径下载文件》一节为例,谈谈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根据教学内容,细化“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备课一般依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但课程标准的要求通常指的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终结性学习要求,而不是一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因此,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所授内容,分析其在一个学习单元中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特点、课型等因素,再将相应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分解、细化。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定为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而本节的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是承上启下的。
前面,我们从宏观上学习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来源,并选择适当方法获取信息。
在学习了本节课后,我们将学习如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表达与管理,因此它是我们学习后续内容的前提。
基于此,我在教授本节课时,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定为:①了解所需网络信息的类型和来源,不同的提供者提供文件资源的方法和特点;②能通过需求分析,确定下载文件任务的要求,学会选用适当的途径有效地下载、存储和管理文件资源。
例谈信息技术课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例谈信息技术课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谢航snzxxh@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江苏 221200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
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教师较熟悉的,也是多年来教学中一贯重视的。
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怎样制定?教学中怎样实施、落实?这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困难,在教学中落实后二维教学目标就更难了,教师们以前很少接触过,又没有实践过,更没有可借鉴的范本,有时教师制定了三维目标,也想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来。
但一到课堂上,就又变成了教师一讲到底,回到老的模式上去了,三维目标并未能落实。
教学过程与制定的教学目标脱节,拟定的教学目标只是纸上谈兵,这是教学中普遍的现象。
上述问题的出现,既是教学目标制定得不全面或不明确、不合理有关,更与教师没有真正理解三维目标及其意义有关。
下面以教科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多途径下载文件》一节为例,谈谈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一、根据教学内容,细化“知识与技能”目标教师备课一般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但《课程标准》的要求通常指的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终结性学习要求,而不是一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因此,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所授内容,分析其在一个学习单元中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特点、课型等因素,再将相应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分解、细化,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一节课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定为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而本节的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是承上启下的,在前面我们从宏观上学习了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来源,并选择适当方法获取信息。
在学习了本节课后,我们将学习如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表达与管理,因此它是我们学习后续内容的前提。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信息技术 算法及其实现 教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信息技术算法及其实现教案一、教学理念: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表达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学过程中三维目标的渗透,采用了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驱动、分层教学、演示法等教学方法,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强调信息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设置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形成交流与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
体验算法思想,了解算法及其实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初步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算法与算法描述的认知结构,进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立体发展。
本教学设计内容涉及算法及其表现的初步,课时安排为第1课时。
此内容对于整个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的学习起到“基石〞作用,因此对以后能更深入完整的学习程序设计,意义重大。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像是高一年级学生,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教学对象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加工等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的基础。
但算法及其实现这一块内容抽象,学生在这一方面也是初次接触,比较难学,因此这节课的内容设计不能很难,要从基础逐步的加深。
3、课时安排:2课时,这节课是第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理解算法的概念。
⑵经历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方法描述算法的过程。
⑶了解算法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⑷能初步利用算法描述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⑴能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发现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并把它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⑵根据算法主题进行问题分析,选择适当的算法描述工具进行算法探究活动。
⑶通过对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简单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并初步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习惯。
高中信息技术 三维目标制定与落实 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仲尼中学高中信息技术三维目的制定与落实教案新课程标准强调,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要在课程的总目的上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的。
其中“知识与技能〞目的是教学中一贯重视的,也是教师所熟悉的。
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的怎样制定?教学中怎样施行、落实?这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下面谈谈在普通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三维目的的制定与落实。
一、分析课程内容,细化“知识与技能〞目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教师制定相关“知识与技能〞目的的根据,但课程标准的要求通常指的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终结性学习要求,而不是一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的。
因此,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所授内容,分析其在一个学习单元中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特点、课型等因素,再将相应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目的分解、细化,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实在可行的、符合一节课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的。
下面我以这节内容为例讲讲自己是如何把三维目的落实到本节课教学中的。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本节课程的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是承上启下的,在前面从宏观上学习了信息加工处理,学会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加工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在学习了本节课后,将学习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它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前提。
基于此,我在教授本节课时,将“知识与技能〞目的定为:〔1〕理解博客技术的概念、特点、应用及与各种信息交流工具的比较,理解新技术的开展趋势;〔2〕学会用博客技术来发表日志、搜集资源、参与评论。
为达成目的一,我先创设情境,从学生的网络行为中引导对技术在信息处理中的认识,为技术比较做铺垫。
然后再提出问题:什么是博客?博客有什么特点、功能、应用?从而引出博客〔blog〕的概念,并通过形象的比喻,来叙说博客的特点功能应用,让学生在掌握技术应用之前便于理解。
目的二是技能目的,为实现这个目的,我通过讲解示范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提供博客效劳的专业网站注册申请建立博客(blog),发布、评论日志。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信息技术 结构与稳定性 教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信息技术结构与稳定性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二节《稳固结构的探析》的第一主题“结构与稳定性”。
该章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认识结构探析结构设计结构欣赏结构。
“结构”与“设计”是该章的两个核心概念。
是对结构认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而结构的稳定性则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使学生对结构的基本认识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与巩固,为后续的结构的强度,结构的设计等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利用探究,讨论,对比等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的品质和分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结构的基本知识。
因此在教学尽量多些涉及结构的稳定性的生活实例,便于师生进行互动探讨,帮助学生加深对影响结构稳定因素的理解。
学生对三角形结构的结实稳固和物体结构的重心越来越低越稳定相关知识已经通过其它学科在理论有所了解,但面对生活中具体实物结构设计却难以掌握。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结构稳定的概念以及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讨论、分析、对比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懂得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结构稳定性的认识。
让学生能积极的去创新品质,提高审美意识,渗透安全教育。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重心位置,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五、教学策略1.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必须以“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为主线,并以这条主线进行展开。
通过实验演示,举例,图片和实物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灵感,以达到应用知识的目的。
2.教师切实的去创造环境,调动学生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如:表述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等。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去说、去想、去做,从推进学生对结构知识的内在联系的认识与体验。
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初步实践
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初步实践十中龚克通过本次在线课程学习和平时在学校师父的指导,我了解到新时代的教育要做到“以人的发展为本”,我们的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
这不仅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方向,而且指出了要使这三者交融互进,就要“以人的发展为本”。
我在这三个多月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讨论、探索达到教学目标。
刚开始两个月,我在教新的软件使用时一般都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⑴介绍,讲解打开程序的方法——⑵讲解程序的菜单——⑶讲解示范工具箱每种工具的用法——⑷布置任务内容,简单演示操作过程(5)学生完成我布置任务。
通过在线课程的学习与老教师的指导,我发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属于“知识本位”“教师本位”,是重视“结果”的教学,不符合新课改思想,而且明显与新的课改思想背道而驰只完成了三维目标中的的“知识与技能””。
经过讨论和集体备课,我们设计了新的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使用word软件的欲望(点拨:word能实现我们的愿望)——让学生发言(学生1:双击桌面的快捷图标。
学生2:我的桌面上没有快捷图标。
师:那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学生3:可以通过“开始”菜单打开。
师:具体点好吗?学生3:单击“开始”,找到“程序”,然后找到里面的“Microsoft Office”,再到下一级里找到“word”,单击就打开啦。
师:你说得真好!桌面上没有快捷方式的大部分程序,都可以用这个方法打开。
当然,还有其他打开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去发现,别忘了,下一节课老师想知道你们又找到了什么新的方法!)——(程序打开后学生们都在用鼠标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师:请大家熟悉word程序,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交流之后各组发言,比一比哪组优。
教师流动辅导——学生分别发言,选典型学生示范工具用法——最后:请同学们继续探索其他工具的用法,下节课我们继续比一比)。
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探索
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探索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实践探索【摘要】课程改革倡导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三个维度相辅相成,又各具内涵。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积极的情感与乐观的态度,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实施多元评价、延伸课堂教学等方面开展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三维目标;信息技术教学;落实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到达的行为结果和心理变化,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传统的目标体系比拟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维目标体系正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广阔教育工作者不仅从理论层面开展研究,而且从实践层面进行积极的探索。
笔者多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与探索,现结合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展开探讨。
一、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认知三维目标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教育理念之一,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对传统目标体系的凝炼与升华。
三维目标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相辅相成,但又各具内涵。
“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实现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连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桥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升华1。
在三维目标体系中,知识与技能是显性的,比拟容易量化,所以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那么是隐性的,难以进行测量,需要依靠教师长期的熏陶,学生通过体验、探究,逐渐积累并获得2。
过程与方法那么是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强调学习方法,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体验和方式,是重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的探索1.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方向教学理念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先进的理念是教学走向成功的指路明灯。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通用技术《技术世界中的设计》教案
第二章技术世界中的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包括“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中的人机关系”、“技术试验及其方法”等三节内容,其中后两节在高考中出现较多,是高考的热点板块。
所以,复习时应当引起重视,力争结合案例分析透彻,从而形成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概念的记忆,不难掌握,关键是如何结合具体的产品进行分析判断,形成自己的能力。
要多引导与生活、社会、自然等相关的实际热点问题。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设计中的人机关系;2.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四、教学过程引子:什么是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一项技术的更新需要设计,一个技术产品的更新需要设计,一项新工艺的改进需要设计。
技术离不开设计。
(一)技术与设计的关系(板书)问题:聚丙烯材料被研制出来后,设计师充分利用了该材料较好的可塑性,设计出造型独特的椅子。
这说明了什么?答案:新材料的出现为设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掌握以下要点:(黑体字板书)1.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1)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平台和纽带。
(2)设计促进了技术的革新。
2.技术的发展地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1)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技术的进步直接推动着设计的发展,先进的技术可以使人们完成完美的设计。
(2)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使设计主题更加丰富,表达方式更加丰富多彩,设计的效率也更高。
(3)技术的进步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如我国奥运场馆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
(二)设计中人机关系1.人机关系的含义(1)人机关系的含义:人使用物品时,与身边物品发生的相互联系,叫人机关系。
(2)人机关系中的“机”是指工具、机器、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计算机、交通工具及劳动保护用品等。
人与“机”不一定要有接触,同样也可能有人机关系。
如开门、乘电梯时。
2.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1)高效:在设计中,把人和机作为整体考虑,合理或最优地分配人和机的功能,以促进两者的协调,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高中信息技术 结构的设计 教案3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信息技术结构的设计教案3一、教学目标:展示教材案例,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了解并理解广义的、力学角度的结构概念,并学会按不同的结构特点对结构进行分类,进而学会分析简单结构的受力情况,体会不同结构的巧妙,激发对大自然及技术的热爱。
二、教学过程:(一)引课:教师:阅读教材p2页“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结构”,感受结构的奇妙,思考下列问题:(1)杂技人为什么能站在鸡蛋上?(2)比萨斜塔为什么斜而不倒?(3)恐龙的背骨为什么向上拱起?学生:讨论、回答。
(二)结构的概念:教师:(1)观察、分析教材中的结构的共同特点。
(2)板演:结构: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学生:思考讨论。
(三)案例分析:“苍耳子与尼龙搭扣”、“鸟与飞机”、“鹰眼与导弹跟踪系统”。
教师启发:(1)人类为什么要研究结构?(研究结构的目的)(2)人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学生讨论、思考:(1)人类怎样从自然界动物、植物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结构中获取灵感,实现发明创造,从而为人类服务。
(四)马上行动教师引导:在你接触的生活和生产中哪些产品的结构是受到自然界事物结构的启发而产生的?学生讨论、举例、分析。
(五)结构概念的理解:(1)力学角度的概念结构: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思考:结构的本质是什么?承受力;抵抗变形。
(2)用拔河绳的例子分析应力、内力概念。
(3)观察、思考教材p5页五种受力的情况,分析它们的受力特点。
并给这几种力加以命名: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弯曲力。
(4)案例分析:教材P6页“桥梁桥面的受力”。
(5)马上行动:教材P6页吊兰、桥墩、横梁的受力情况。
(六)结构的类型教师:(1)观察教材P8页图片上的结构,分析它们的构造情况及受力特点。
思考下列问题:(1)实体结构构造有什么特点?受力时力的分布怎样?(2)框架结构、壳体结构呢?学生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现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现【摘要】基础教育从以往的“知识与技能”单一维度,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统一,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全面发展”的精神,是时代、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如何实现学生的“三维目标”是当前教育的核心,基础教育从以往的“知识与技能”单一维度,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统一,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全面发展”的精神,是时代、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
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现作以下探讨。
一、创设良好情境,引导探究,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郭沫若说过:“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
”因此,能否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设置问题情境的关键。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如在《获取网络信息策略与技巧》一课中,学生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上网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在讲解完“搜索引擎、主题目录”的知识内容后,我的方法是分组教学练习,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协作完成任务。
这样做学生人人参与,小组之间互相比赛,学生可以在快乐中学习;另外抓住学生爱上网这一特点,实施互动教学,学生能“亲其师,信其远,乐其学”;在此期间,教师只需把“信息的甄别和评价”穿插其中并作适当引导,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的目的就达到了。
二、优化课堂,为学生“量体裁衣”,知识结构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流程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当教师把探究的火把点燃之后,应该随时关注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关注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与实际效果,注重学习的探究过程,努力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好方法。
如在《数据库管理》一章中,为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据库与自己的生活悉悉相关,我的方法是用“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来做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中信息技术三维目标制定与落实教案新课程标准强调,无论是哪一门学科,都要在课程的总目标上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教学中一贯重视的,也是教师所熟悉的。
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目标怎样制定?教学中怎样实施、落实?这是教师在教学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下面谈谈在普通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制定与落实。
一、分析课程内容,细化“知识与技能”目标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教师制定相关“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依据,但《课程标准》的要求通常指的是一个学习阶段的终结性学习要求,而不是一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因此,教师备课时应根据所授内容,分析其在一个学习单元中的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特点、课型等因素,再将相应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分解、细化,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一节课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下面我以这节内容为例讲讲自己是如何把三维目标落实到本节课教学中的。
《信息的发布与交流》本节课程的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是承上启下的,在前面从宏观上学习了信息加工处理,学会根据任务需求,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加工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在学习了本节课后,将学习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因此它是学习后续内容的前提。
基于此,我在教授本节课时,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定为:(1)理解博客技术的概念、特点、应用及与各种信息交流工具的比较,了解新技术的发展趋势;(2)学会用博客技术来发表日志、收集资源、参与评论。
为达成目标一,我先创设情境,从学生的网络行为中引导对技术在信息处理中的认识,为技术比较做铺垫。
然后再提出问题:什么是博客?博客有什么特点、功能、应用?从而引出博客(blog)的概念,并通过形象的比喻,来叙说博客的特点功能应用,让学生在掌握技术应用之前便于理解。
目标二是技能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我通过讲解示范和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提供博客服务的专业网站注册申请建立博客(blog),发布、评论日志。
让学生的一切信息活动都是在博客平台下开展。
二、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制定上,由于以前没有培训过,我通常都写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互相合作的精神、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等,从这样的目标中既看不出一节课的课题和内容,也无学科特色,过程与方法目标往往制定得
大而空。
经过校教务处多次组织教师上公开课,多次对老师进行培训,本人自己也感觉长进了不少。
我觉得每节课内容不宜过多,不同的课突出的重点应有所不同,关键是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一些基本的方法等。
本节课我拟定了如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1)讲解示范法:以最短的时间创造最佳的学习效率,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空间;(2)任务驱动法: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并设计若干小任务,组成由浅至广的任务“链”。
⑶师生对话:在博客平台与学生进行教与学的对话,并以学生的博客作为学习评价。
为达成目标一,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示范讲解来实现,同时又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一。
目标二任务驱动法的实现,我通过设计几个小任务,让学生尝试对博客技术的应用来达成。
任务1:访问博客平台,注册一个用户,成功建立blog。
(这个任务是所有任务的基础);任务2:发表2篇日志:一篇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如现在的学习心理状态、学习感受、意见疑问);一篇是用搜索引擎收集来的有价值信息(本任务的目的是理解blog的两大特点:写、录);任务3:每个人要对他人日志发表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信息的交流)。
以促进学习积极性,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挖掘信息技术文化内涵,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必然涉及到从网上获取信息,发布日志表达思想,对他人日志发表评论等,因此学生在这节课中不只是要学会应用博客技术,还要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所以,本节课我制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1)让学生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感受信息文化,增强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培养创新思维;(2)让学生学会恰当地表达思想,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分享思想、反思自我;(3)培养参与信息活动的积极态度、良好习惯,塑造学生终身学习的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教育寓于信息教学活动中,通过前二维目标的达成而得以实现。
在学生掌握信息发布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对博客的认识,防止学生为了应付学习任务随意复制文章到blog里。
从认识方面间接进行网络行为教育:建立blog相当于我们的个人网站(网上家园),不要把垃圾带回“家”等。
在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问题上,教师既要做到真心实意的身教,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从教师的身教中得到认识。
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
在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只有正确把握三个维度目标有机统一的关系,才能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促进新课程在三个教学维度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