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新步步高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运动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45分钟章末验收卷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高考物理《选考总复习》第一章第1讲运动的描述
)
√ 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 √
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 运动的快慢
A.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
D.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系和坐标系
速度
加速度
c
c
c
c
注:表中a、b、c、d表示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其含义如下: a.识记:指能再认或表达物理事实、物理量及单位;能用文字、图示或 数学表达式表示物理现象、概念或规律. b.理解:指能理解物理现象和过程,明确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内涵,识别 概念和规律的外延,并能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释有关现象. c.简单应用:指能将物理事实、现象与概念、规律建立联系,认识规律 适用的条件,并用以解决简单的问题. d.综合应用:指能选用多个物理概念和规律以及相应的物理方法和思维 策略,求解较复杂问题.
√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4
5
6
5.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是v,紧接 v t 着 内的平均速度是 ,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2 2 2 A.v B.3v
之间的关系.
答案
2
必考题组专练
1
2
3
4
5
1.2016 年夏季奥运会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顺利举行,比赛前,为了取得 好成绩,教练员和运动员认真分析了训练视频,对于下面的叙述,正确 的是( ) A.研究运动员的跳水动作时,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B.研究运动员与跳板接触过程中跳板的弯曲情况时,不能将运动员看成 质点 C.为了提高训练成绩,不管分析什么问题,都不能把运动员看成质点
2018年高考物理《步步高》(全国通用
2018年高考物理《步步高》(全国通用•含答案及详细解析)一轮微专题复习题(10套“微专题”题+1套章末综合练习题,共11套题)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1.考点及要求:(1)牛顿运动定律(Ⅱ);(2)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Ⅱ).2.方法与技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总结为“三同、三异、三无关”.三同:同大小、同变化、同消失.三异:异体、异向、异效.三无关:与物体的种类无关、与物体的状态无关,与是否与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1.(对惯性的理解)(多选)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和“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1中a、b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对这两项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图a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运动B.图a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C.图b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D.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3.(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牛顿在总结C·雷恩、J·沃利斯和C·惠更斯等人的研究结果后,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三定律,阐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从而与牛顿第一和第二定律形成了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下列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力.物体先对地面产生压力,然后地面才对物体产生支持力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互相平衡C.人推车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大于车对人的作用力.人推车前进,人对车的作用力大于车对人的作用力D.物体在地面上滑行,不论物体的速度多大,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始终大小相等始终大小相等4.(牛顿第三定律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电视台体育频道讲解棋局节目中棋盘竖直放置,棋盘由磁石做成,棋子都可视为被磁石吸引的小磁体,若某棋子静止,则() A.棋盘面可选足够光滑的材料.棋盘面可选足够光滑的材料B.棋盘对棋子的作用力比棋子对棋盘的作用力大.棋盘对棋子的作用力比棋子对棋盘的作用力大C.棋盘对棋子的作用力比棋子的重力大.棋盘对棋子的作用力比棋子的重力大D.若棋盘对棋子的磁力越大,则对其摩擦力也越大.若棋盘对棋子的磁力越大,则对其摩擦力也越大5.一物体受绳子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运动,然后改为匀速运动,再改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子的力.加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子的力B.减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子的力.减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子的力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才与物体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只有匀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才与物体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大小总相等.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大小总相等6.伽利略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运动至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小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对比三次实验结果,可直接得到的结论是() 图2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可以上升到比O′点更高的位置′点更高的位置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小球受到斜面的阻力越小,其上升的位置越高.小球受到斜面的阻力越小,其上升的位置越高D.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7.一个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箱内有一固定的竖直杆,在杆上套着一个环,箱与杆的总质量为M ,环的质量为m ,如图3所示,已知环沿杆匀加速下滑时,杆对环的摩擦力大小为f ,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则此时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多少?图3 答案解析1.AD [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即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则A 项正确.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则B 错.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是由于受到改变运动状态的向心力作用,其运动状态是不断变化的,则C 错.D 项符合惯性定义,是正确的.]2.B [图a 是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A 项错误,B 项正确;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并不存在,C 项错;图b 中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D 项错.]3.D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选项A 错误;压力和支持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而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选项B 错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故人对车的作用力等于车对人的作用力,选项C 错误;物体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选项D 正确.]4.C [根据竖直方向上二力平衡知:f 静=G ,则G 应不超过最大静摩擦力,有f 静<f m =μF N ,F N 一定,要使棋子不滑下,应增大最大静摩擦力,为此应增大μ,棋盘面应选取较粗糙的材料,故A 错误;棋盘对棋子的作用力与棋子对棋盘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B 错误;棋盘对棋子的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棋盘对棋子的作用力是支持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所以比棋子的重力大,故C 正确;棋盘对棋子的静摩擦力与棋子的重力平衡,棋盘对棋子的磁力增大,摩擦力大小不变,故D 错误.]5.D [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作用效果无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作用效果无关,加速前进、加速前进、匀速前进或减速前进时,匀速前进或减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都绳子拉物体的力都等于物体拉绳子的力,故A 、B 、C 错误,D 正确.]6.C [在此实验中,若斜面光滑,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小球最高只能上升到O ′位置,A 项错误.此实验说明小球受到的阻力越小,机械能损失越少,上升的位置越高,但不能直接说明小球不受力时,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更不能直接说明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C项正确,B、D两项错误.]7.f+Mg解析箱子在竖直方向上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其受重力Mg、地面对它的支持力F N及环对它的摩擦力f′,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f. 由于箱子处于平衡状态,可得:F N=f′+Mg=f+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地面对箱子的弹力大小,则F N′=F N=f+Mg. 1.考点及要求:(1)牛顿运动定律(Ⅱ);(2)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Ⅱ).2.方法与技巧:(1)刚性绳(或接触面):一种不发生明显形变就能产生弹力的物体,剪断(或脱离)后,弹力立即改变或消失,不需要形变恢复时间,一般题目中所给的细线、轻杆和接触面在不加特殊说明时,均可按此模型处理;(2)弹簧(或橡皮绳):此种物体的特点是形变量大,形变恢复需要较长时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是不变的.间,在瞬时问题中,其弹力的大小往往可以看成是不变的.1.(弹簧模型)如图1所示,质量均为m的木块A和B用一轻弹簧相连,竖直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A上放有质量为2m的木块C,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将木块C迅速移开,若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木块C移开的瞬间() 图1 A.木块B对水平面的压力迅速变为2mgB.弹簧的弹力大小为mgC.木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2gD.弹簧的弹性势能立即减小.弹簧的弹性势能立即减小2.(杆模型)如图2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轻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离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图2 A.233g B.0 C.g D.33g3. 3. ((多选)如图3所示,A、B两物块质量均为m,用一轻弹簧相连,将A用长度适当的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B物块恰好与水平桌面接触,此时轻弹簧的伸长量为x,现将悬绳剪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 A.悬绳剪断瞬间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2gB.悬绳剪断瞬间A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gC.悬绳剪断后A物块向下运动距离2x时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大D.悬绳剪断后A物块向下运动距离x时加速度最小时加速度最小4.如图4所示,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 ) 图4 A .gB.M -m m g C .0 D.M +m m g5.(多选)如图5所示,弹簧p 和细绳q 的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用小钩钩住质量为m的小球C ,弹簧、细绳和小钩的质量均忽略不计.静止时p 、q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60°60°..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图5 A .若p 和球突然脱钩,则脱钩后瞬间q 对球的拉力大小为mgB .若p 和球突然脱钩,则脱钩后瞬间球的加速度大小为32g C .若q 和球突然脱钩,则脱钩后瞬间p 对球的拉力大小为12mgD .若q 和球突然脱钩,则脱钩后瞬间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6. (多选多选)如图6所示,在动摩擦因数μ=0.2的水平面上,质量m =2 kg 的物块与水平轻弹簧相连,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θ=45°角的拉力F 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水平面对物块的弹力恰好为零,g 取10 m/s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6 A .此时轻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0 N B .当撤去拉力F 的瞬间,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 2,方向向左,方向向左C .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8 m/s 2,方向向右,方向向右D .若剪断弹簧,则剪断的瞬间物块的加速度为0 7.物块A 1和A 2、B 1和B 2质量均为m ,A 1、A 2用刚性轻杆相连,B 1、B 2用轻质弹簧连接,两个装置都放在水平支托物上,处于平衡状态,个装置都放在水平支托物上,处于平衡状态,如图如图7所示.今突然迅速地撤去支托物,让物块下落,在撤去支托物的瞬间,A 1、A 2受到的合力分别为F A 1和F A 2,B 1、B 2受到的合力分别为F B 1和F B 2,则( ) 图7 A .F A 1=0,F A 2=2mg ,FB 1=0,F B 2=2mgB .F A 1=mg ,F A 2=mg ,F B 1=0,F B 2=2mgC .F A 1=0,F A 2=2mg ,F B 1=mg ,F B 2=mgD .F A 1=mg ,F A 2=mg ,F B 1=mg ,F B 2=mg答案解析1.C 2.A [撤离木板之前,小球处于三力平衡状态,木板对小球的弹力大小等于233mg .当木板突然撤离的瞬间,木板的弹力消失,突然撤离的瞬间,木板的弹力消失,但小球的重力不变,但小球的重力不变,但小球的重力不变,弹簧的弹力也不变,重力与弹簧的弹簧的弹力也不变,重力与弹簧的弹力的合力大小依旧等于木板对小球的弹力233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33mg =ma ,得a =233g ,选项A 正确.] 3.AC [剪断悬绳前,对B 受力分析,B 受到重力和弹簧的弹力,知弹力F =mg ,剪断瞬间,对A 分析,A 的合力为F 合=mg +F =2m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2g ,故选项A 正确,B 错误.弹簧开始处于伸长状态,弹簧开始处于伸长状态,弹力弹力F =mg =kx .当向下压缩,mg =F ′=kx ′时,速度最大,x ′=x ,所以下降的距离为2x ,选项C 正确,D 错误.]4.D [以框架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时,其重力与弹簧对其弹力平衡,即F =Mg ,故可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再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可知F+mg =ma ,联立可解得,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 =M +m m g ,故选项D 正确.] 5.BD [原来p 、q 对球的拉力大小均为mg .p 和球脱钩后,球将开始沿圆弧运动,将q 受的力沿法向和切线正交分解,如图甲,得F -mg cos 60°=m v 2r =0,即F =12mg ,合力为mg sin 60°=ma ,故a =32g ,选项A 错误,B 正确;q 和球突然脱钩后瞬间,p 的拉力未来得及改变,仍为mg ,因此合力为mg ,如图乙,球的加速度大小为g .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 6.AB [物块在重力、拉力F 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由平衡条件得kx =F cos θ,mg =F sin θ,解得弹簧的弹力kx =mg tan 45°=20 20 N N ,故选项A 正确;撤去拉力F 的瞬间,由牛顿第二定律得kx -μmg =ma 1,解得a 1=8 m/s 2,方向向左,故选项B 正确;剪断弹簧的瞬间,弹簧的弹力消失,则F cos θ=ma 2,解得a 2=10 m/s 2,方向向右,故选项C 、D 错误.] 7.B [撤去支托物的瞬间,由于轻杆是刚体(认为无形变),所以弹力马上发生变化,A 1、A 2立即做自由落体运动,轻杆与A 1、A 2间弹力为零,所以F A 1=F A 2=mg ;撤去支托物前,由平衡条件知弹簧弹力大小为mg ,撤去支托物的瞬间,弹簧的形变因物块静止的惯性而不能马上改变,弹力仍保持原值,所以B 1受的合力F B 1=0,B 2受的合力F B 2=2mg ,故选项B 正确.]1.考点及要求:(1)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Ⅱ);(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Ⅱ).2.方法与技巧:(1)抓住两个分析: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2)解决动力学问题时对力的处理方法:合成法和正交分解法;(3)求解加速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求解加速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已知运动分析受力)如图1所示,一物体从倾角为30°的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s 1段光滑,s 2段有摩擦,已知s 2=2s 1,物体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刚好为零,求s 2段的动摩擦因数μ.(g 取10 m/s 2) 图1 2.(已知受力分析运动)如图2所示,在质量为m B =30 30 kg kg 的车厢B 内紧靠右壁,放一质量m A =20 kg 的小物体A (可视为质点),对车厢B 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且F =120 N ,使之从静止开始运动.测得车厢B 在最初t =2.0 s 内移动s =5.0 m ,且这段时间内小物块未与车厢壁发生过碰撞.车厢与地面间的摩擦忽略不计.车厢壁发生过碰撞.车厢与地面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图2 (1)计算B 在2.0 s 的加速度;的加速度;(2)求t =2.0 s 末A 的速度大小;的速度大小;(3)求t =2.0 s 内A 在B 上滑动的距离.上滑动的距离.3.如图3甲所示,在风洞实验室里,一根足够长的固定的均匀直细杆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质量m =1 1 kgkg 的小球穿在细杆上且静止于细杆底端O 处,开启送风装置,有水平向右的恒定风力F 作用于小球上,在t 1=2 s 时刻风停止.小球沿细杆运动的部分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忽略浮力.求:,忽略浮力.求:图3 (1)小球在0~2 s 内的加速度a 1和2~5 s 内的加速度a 2;(2)小球与细杆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水平风力F 的大小.的大小.4.如图4所示为四旋翼无人机,它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小型遥控飞行器,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架质量m =2 kg 的无人机,其动力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升力F =36 N ,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大小恒为f =4 N .g 取10 m/s 2. 图4 (1)无人机在地面上从静止开始,以最大升力竖直向上起飞.求在t =5 s 时离地面的高度h . (2)当无人机悬停在距离地面高度H =100 m 处,由于动力设备故障,无人机突然失去升力而坠落.求无人机坠落地面时的速度v . (3)在无人机从离地高度H =100 m 处坠落过程中,在遥控设备的干预下,动力设备重新启动提供向上最大升力.为保证安全着地,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 1.答案解析1.32解析 设物体的质量为m ,在s 1段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s 2段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在s 1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sin θ=ma 1,解得a 1=g sin θ=5 m/s 2 在s 2段:μmg cos θ-mg sin θ=ma 2,解得a 2=μg cos θ-g sin θ 设s 1段结束时的速度为v ,根据运动学方程,在s 1段:v 2=2a 1s 1在s 2段:v 2=2a 2s 2,又s 2=2s 1解得:μ=322.(1)2.5 m /s 2 (2)4.5 m/s (3)0.5 m 解析 (1)设t =2.0 s 内车厢的加速度为a B ,由s =12a B t 2得 a B =2.5 m/s 2(2)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m B a B ,得f =45 N 对A ,据牛顿第二定律得A 的加速度大小为a A =2.25 m/s 2所以t =2.0 s 末A 的速度大小为:v A =a A t =4.5 m/s. (3)在t =2.0 s 内A 运动的位移为s A =12a A t 2=4.5 m , A 在B 上滑动的距离Δs =s -s A =0.5 m. 3.(1)15 m /s 2,方向沿杆向上,方向沿杆向上10 m/s 2,方向沿杆向下,方向沿杆向下 (2)0.5 50 N 解析 (1)取沿细杆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由题图可知,在0~2 s 内,a 1=Δv 1Δt 1=15 m/s 2(方向沿杆向上) 在2~5 s 内,a 2=Δv 2Δt 2=-10 m/s 2(“-”表示方向沿杆向下). (2)有风力F 时的上升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cos θ-μ(mg cos θ+F sin θ)-mg sin θ=ma 1,停风后的上升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有-μmg cos θ-mg sin θ=ma 2, 联立解得μ=0.5,F =50 N. 4.(1)75 m (2)40 m/s (3)535 5 s s 解析 (1)由牛顿第二定律:F -mg -f =ma 得a =6 m/s 2高度h =12at 2 解得h =75 m (2)下落过程中mg -f =ma 1 a 1=8 m/s 2落地时v 2=2a 1H 解得v =40 m/s (3)恢复升力后向下减速运动过程F -mg +f =ma 2 a 2=10 m/s 2设恢复升力时的速度为v m ,则有v 2m 2a 1+v 2m2a 2=H 得v m =4053 m/s 由v m =a 1t 1 解得t 1=553 s 1.考点及要求:超重和失重(Ⅰ).2.方法与技巧:(1)从受力的角度判断,当物体所受向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重力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小于重力时处于失重状态,等于零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2)从加速度的角度判断,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处于超重状态,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下的加速度时处于失重状态,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1.(对超重和失重的理解)小明家住十层,他乘电梯从一层直达十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他始终处于超重状态.他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 .他始终处于失重状态.他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 .他先后处于超重、平衡、失重状态.他先后处于超重、平衡、失重状态D .他先后处于失重、平衡、超重状态.他先后处于失重、平衡、超重状态2.(超重和失重的分析)如图1所示,四个质量、形状相同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将四个质量相同的物块放在斜面顶端,因物块与斜面的摩擦力不同,四个物块运动情况不同,放上A 物块后A 物块匀加速下滑,B 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速下滑,C 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减速下滑,放上D 物块后D 物块静止在斜面上,四个斜面体均保持静止.四种情况下斜面对地面的压力依次为F 1、F 2、F 3、F 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图1 A .F 1=F 2=F 3=F 4B .F 1>F 2>F 3>F 4C .F 1<F 2=F 4<F 3D .F 1=F 3<F 2<F 43.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女子跳高决赛中,克罗地亚选手弗拉西奇以2.04 m 的成绩获得冠军.弗拉西奇的身高约为1.93 m ,忽略空气阻力,g 取10 m/s 2,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 .弗拉西奇在下降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弗拉西奇在下降过程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 .弗拉西奇起跳以后在上升的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弗拉西奇起跳以后在上升的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C .弗拉西奇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等于她所受的重力.弗拉西奇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等于她所受的重力D .弗拉西奇起跳时的初速度大约为3 m/s 4.(多选)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2月14日21时,“嫦娥三号”到达距月球表面4 4 mm 处,关闭所有发动机,首次实现软着陆.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着陆器和巡视器顺利互拍成像,“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射初期,“嫦娥三号”处于超重状态.发射初期,“嫦娥三号”处于超重状态B .发射初期,“嫦娥三号”处于失重状态.发射初期,“嫦娥三号”处于失重状态C .从距月球表面4 m 处到着陆的过程中,“嫦娥三号”处于失重状态处到着陆的过程中,“嫦娥三号”处于失重状态D .从距月球表面4 m 处到着陆的过程中,“嫦娥三号”处于超重状态处到着陆的过程中,“嫦娥三号”处于超重状态5.如图3所示,物体A 被平行于斜面的细线拴在斜面的上端,整个装置保持静止状态,斜面被固定在台秤上,物体与斜面间无摩擦,被固定在台秤上,物体与斜面间无摩擦,装置稳定后,当细线被烧断,装置稳定后,当细线被烧断,装置稳定后,当细线被烧断,物体下滑时与静止时物体下滑时与静止时比较,台秤的示数( ) 图3 A .增加.增加B .减小.减小C .不变.不变D .无法确定.无法确定6.如图4所示,质量为M 的木楔ABC 静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在斜面顶端将一质量为m 的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 点沿平行斜面的方向推出,物体m 沿斜面向下做减速运动,在减速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4 A .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大于(M +m )gB .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小于(M +m )gC .地面对木楔的支持力等于(M +m )gD .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为0 7.举重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120 120 kg kg 的重物,而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却只能举起100 100 kg kg 的重物,求升降机运动的加速度;若在以2.5 m /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的升降机中,此运动员能举起质量多大的重物?(取g =10 m/s 2) 答案解析1.C [小明乘坐电梯从一层直达十层过程中,一定是先向上加速,再向上匀速,最后向上减速,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方向最初向上,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方向最初向上,运动过程中加速度方向最初向上,中间为零,最后向下,因此先后对应的状态应该是中间为零,最后向下,因此先后对应的状态应该是超重、平衡、失重三个状态,C 对.] 2.C [设物块和斜面的总重力为G . A 物块匀加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具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存在失重现象,则F 1<G ;B 物块匀速下滑,合力为零,斜面体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 2=G . C 物块匀减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存在超重现象,则F 3>G ;D 物块静止在斜面上,合力为零,斜面体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 4=G .故有F 1<F 2=F 4<F 3,故C 正确,A 、B 、D 错误.] 3.A [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弗拉西奇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弗拉西奇起跳时地面对她的支持力大于她所受的重力,选项C 错误;弗拉西奇在上升的过程中做竖直上抛运动,由运动学公式v 20=2gh可得初速度v 0=2gh=20×(2.04-1.932)m /s≈4.6 m/s ,选项D 错误.] 4.AC [发射初期,“嫦娥三号”加速上升,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从距月球表面4 m 处到着陆的过程中,关闭所有发动机,“嫦娥三号”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选项A 、C 正确,B 、D 错误.]5.B [细线被烧断物体沿斜面下滑时不受摩擦力,物体A 将加速下滑,则物体A 的加速度沿竖直向下方向的分量不为0,A 处于失重状态,故台秤的示数将减小,选项B 正确.] 6.A [物体m 沿斜面向下做减速运动,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则其沿竖直向上的方向有分量,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故A 正确,B 、C 错误;物体加速度沿水平方向的分量向右,说明地面对木楔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故D 错误.]7.2 m/s 2,方向向上,方向向上160 kg 解析 运动员在地面上能举起m 0=120 kg 的重物,则运动员能发挥的向上的最大支撑力 F =m 0g =1 200 N. 在运动着的升降机中只能举起m 1=100 100 kgkg 的重物,可见该重物超重了,升降机应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设此加速度为a 1,对重物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m 1g =m 1a 1,解得a 1=2 2 m m /s 2.当升降机以a 2=2.5 m/s 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时,重物失重.设此时运动员能举起的重物质量为m 2,对重物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2g -F =m 2a 2,解得m 2=160 kg. 1.考点及要求:(1)图象(Ⅱ);(2)牛顿运动定律(Ⅱ);(3)力的合成与分解(Ⅱ).2.方法与技巧:。
2018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文档:专题强化一 运动学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含答案
专题强化一运动学图象追及相遇问题专题解读1。
本专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图象的综合应用,为高考必考内容,以选择题形式命题。
2。
学好本专题,可以提高同学们通过画运动情景示意图和v-t图象分析和解决运动学问题的能力。
3.用到的知识有:x-t图象和v-t图象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临界条件的确定,极值思想等数学方法。
命题点一运动学图象的理解和应用1。
x-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切线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2。
v-t图象(1)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斜率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加速度的方向.(3)面积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②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3.对两种图象的理解(1)x-t图象、v-t图象都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图象中各点的坐标值x、v与t一一对应.(2)x-t图象、v-t图象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
(3)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例1 如图1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
在0~t3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B.甲质点在0~t1时间内的加速度与乙质点在t2~t3时间内的加速度相同C.甲质点在0~t1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乙质点在0~t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
在t3时刻,甲、乙两质点都回到了出发点答案A解析因在0~t3时间内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相等,说明位移相等,则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故A项正确.在0~t1时间内,甲的图线斜率为正值,加速度为正方向;在t2~t3时间内,乙的图线斜率为负值,加速度为负方向,两个加速度不相同,故B项错误。
物理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第一章 第1讲
考点一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3.位移(1)定义:表示质点的位置变动,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2)与路程的区别: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思维深化]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只有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质点.(×)(2)平动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而转动的物体不能看做质点.(×)(3)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一般遵循描述运动方便的原则.(√)(4)当一个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原抛出点时,位移的大小等于上升高度的两倍.(×)1.[对质点的理解]以下情景中,人或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B.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出的旋转球C.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D.用GPS确定打击海盗的“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答案D解析长江大桥虽长,但火车长度与之相比不能忽略,不符合“物体的大小或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对研究问题可以忽略时,物体就可以看做质点”的条件,选项A错误;既然是“旋转球”,就是要研究球的旋转的,如果把它看成质点,则掩盖了其旋转的特点,故不能把它看做质点,选项B错误;研究航天员翟志刚在太空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时,突出的是看清“挥动国旗的动作”,不能把翟志刚看成质点,选项C错误;用GPS确定“武汉”舰在大海中的位置时,突出它的“位置”,可以把“武汉”舰看成质点(船的大小与大海相比,其大小可以忽略),故选项D正确.2.[对参考系的理解](多选)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B.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始终在直升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答案AC3.[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1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图1A .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 .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 .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 .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答案 D解析 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 错误;因为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观测“金星凌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 错误;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选项C 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 正确.抓住“三点”理解质点、参考系和位移1.质点的模型化:建立模型.一是要明确题目中需要研究的问题;二是看所研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是否有影响.2.运动的相对性: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对同一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3.位移的矢量性:一是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二是位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考点二 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2)定义式:v =Δx Δt. (3)决定因素:v 的大小由v 0、a 、Δt 决定.(4)方向:与位移同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2.平均速度(1)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Δx Δt,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3.瞬时速度(1)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2)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在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3)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思维深化]如果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3+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 =6t 2 m/s.请思考如何求解t =2 s 时的瞬时速度和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答案 由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公式可得t =2 s 时的速度为:v =6×22 m /s =24 m/s ;由x 与t 的关系得出各时刻对应的位移,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得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为:v 1=Δx Δt =19-32m /s =8 m/s.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多选)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C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D .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 答案 ABD解析 一般情况下,物体在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不同,但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故A 、B 均正确;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运动,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故C 错,D 正确.5.[平均速度的求解]一个朝着某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是v ,紧接着t 2内的平均速度是v 2,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v B.23v C.43v D.56v 答案 D解析 分别求出两个时间段的位移,求其和,得出总位移,再除以总时间.6.[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用如图2所示的计时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 4.0 mm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40 s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图2A .0.10 m /sB .100 m/sC .4.0 m /sD .0.40 m/s答案 A解析 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很短,所以可以把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当作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瞬时速度,即v =d t =4.0×10-30.040 m /s =0.10 m/s ,A 正确.用极限思想理解两种速度关系1.两种速度的关系(1)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 →0时的平均速度.(2)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2.关于用平均速度法求瞬时速度(1)方法概述:由平均速度公式v =Δx Δt可知,当Δx 、Δt 都非常小,趋向于极限时,这时的平均速度就可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2)选用思路:当已知物体在微小时间Δt 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 时,可由v =Δx Δt粗略地求出物体在该位置的瞬时速度.考点三 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关系1.速度变化量(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2)定义式:Δv =v -v 0.(3)决定因素:Δv 由v 与v 0进行矢量运算得到,由Δv =a Δt 知Δv 由a 与Δt 决定.(4)方向:由Δv 或a 的方向决定.2.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2)定义式:a =Δv Δt =v -v 0Δt. (3)决定因素:a 不是由v 、Δt 、Δv 来决定,而是由F m来决定. (4)方向:与Δv 的方向一致,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 0、v 的方向无关.[思维深化]1.以恒定的速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加速度吗?为什么?答案 有,因为速度的方向在变化.2.有加速度的物体一定加速运动吗?为什么?答案 不一定,要看a 与v 的方向关系.7.[对加速度的理解]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A .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 .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 .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 .太空中的“天宫一号”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答案 B8.[加速度的求解]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大2.45 m/s ,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A .2.45 m /s 2B .-2.45 m/s 2C .4.90 m /s 2D .-4.90 m/s 2答案 D解析 设第一个0.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1,即t 1=0.25 s 时的速度为v 1;第一个1.5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2,即t 2=0.75 s 时的速度为v 2.由题意得v 1-v 2=2.45 m/s ,故a =v 2-v 1t 2-t 1=-2.450.75-0.25m /s 2=-4.90 m/s 2,D 正确.9.[加速度与速度关系的理解]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A .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 .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 .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 .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答案 A解析 “房价上涨”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速度增加”,“减缓趋势”则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度减小”.10.[运动特点的分析]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 )A .速度先逐渐变大,然后再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先均匀增加,然后增加的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答案 B解析 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应增大,当加速度不变时,速度均匀增加;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仍增大,但不再是均匀增大,直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不再增大,A 项错误,B 项正确;因质点速度方向不变化,始终是向前运动,最终匀速运动,所以位移一直在增大,C 项和D 项均错误.对速度与加速度关系的三点提醒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由加速度和速度变化的时间决定.3.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关键是看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而不是看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加速度的大小只反映速度变化(增加或减小)的快慢.(1)a 和v 同向(加速直线运动)⎩⎪⎨⎪⎧ 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增加a 增大,v 增加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增加得越来越慢(2)a 和v 反向(减速直线运动)⎩⎪⎨⎪⎧ a 不变,v 随时间均匀减小a 增大,v 减小得越来越快a 减小,v 减小得越来越慢1.物理学中引入了“质点”、“点电荷”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 )A .控制变量法B .类比法C .理想模型法D .等效替代法答案 C解析 “质点”、“点电荷”等都是为了使研究问题变得简单而引入的理想化的模型,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它们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理想模型法,所以C 正确.2.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 .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答案 B解析 速度反映的是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变化量指的是速度变化的多少,即Δv =v 2-v 1,而加速度指的是速度变化的快慢,即速度的变化率a =Δv Δt,由此可知,只有B 正确. 3.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A.2Δx (t 1-t 2)t 1t 2(t 1+t 2)B.Δx (t 1-t 2)t 1t 2(t 1+t 2)C.2Δx (t 1+t 2)t 1t 2(t 1-t 2)D.Δx (t 1+t 2)t 1t 2(t 1-t 2) 答案 A解析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前一段Δx 所用的时间为t 1,平均速度为v 1=Δx t 1,即为t 12时刻的瞬时速度;物体在后一段Δx 所用的时间为t 2,平均速度为v 2=Δx t 2,即为t 22时刻的瞬时速度.速度由v 1变化到v 2所用的时间为Δt =t 1+t 22,所以加速度a =v 2-v 1Δt =2Δx (t 1-t 2)t 1t 2(t 1+t 2),A 正确. 4.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L =3.0 cm 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30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 s ,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Δt =3.0 s .试估算:(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答案 (1)0.067 m/s 2 (2)0.6 m解析 (1)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 1=L Δt 1=3.0×10-20.30m /s =0.10 m/s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 2=L Δt 2=3.0×10-20.10m /s =0.30 m/s 故滑块的加速度a =v 2-v 1Δt≈0.067 m/s 2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 =v 1+v 22Δt =0.6 m 练出高分基础巩固1.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矢量和标量没有严格的区别,同一个物理量可以是矢量,也可以是标量B .矢量都是有方向的C .时间、时刻是标量,路程是矢量D .初中学过的电流是有方向的量,所以电流是矢量答案 B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t s 内通过的路程与位移的大小一定相等B .质点一定是体积和质量都极小的物体C .速度的定义式和平均速度公式都是v =Δx Δt,因此速度就是指平均速度D .速度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D解析 往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不等于位移大小,A 错;质点不一定是体积小、质量小的物体,B 错;速度分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C 错;速度不变是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故做匀速直线运动,D 对.3.如图1所示哈大高铁运营里程 921千米,设计时速 350千米.某列车到达大连北站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第5 s 内的位移是57.5 m ,第10 s 内的位移是32.5 m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图1A .在研究列车从哈尔滨到大连所用时间时不能把列车看成质点B .时速350千米是指平均速度,921千米是指位移C .列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6.25 m/s 2D .列车在开始减速时的速度为80 m/s答案 D解析 因列车的大小远小于哈尔滨到大连的距离,研究列车行驶该路程所用时间时可以把列车视为质点,A 错;由时间、时刻、位移与路程的意义知时速350千米是指平均速率,921千米是指路程,B 错;由等时位移差公式x n -x m =(n -m )aT 2可知加速度大小为a =57.5-32.55 m /s 2=5 m/s 2,C 错;由题意可知第4.5 s 末列车速度为57.5 m /s ,由加速度公式知v 0=80 m/s ,D 对.4.若规定向东方向为位移正方向,今有一个足球停在坐标原点处,轻轻踢它一脚,使它向东做直线运动,经过5 m 时与墙相碰后又向西做直线运动,经过7 m 停下,则上述过程足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 )A .12 m 、2 mB .12 m 、-2 mC .-2 m 、-2 mD .2 m 、2 m 答案 B5.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以速度v 1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又以速度v 2=20 km/h 行驶完其余13的路程,如果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 km/h ,那么汽车在前23路程内速度的大小是( )A.25 km/h B.34 km/hC.35 km/h D.38 km/h答案C6.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标志着卫星导航市场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D.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答案A解析由位置、位移、时间、时刻、速度、速率的定义可知,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一个点,是位置,不是位置的变化,A错,B对;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C对;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某时刻的速度的大小即速率,D正确.7.(多选)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等于零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答案AC解析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物体静止,平均速度等于零,A选项对;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都为零,例如物体做圆周运动运动一周时,平均速度为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零,B选项错;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都等于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选项对;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可能等于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选项错.8.(多选)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率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位移是9 km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路程是9 km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率是150 km/h答案AD9.(多选)根据给出的速度与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B.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答案CD综合应用10.某质点以20 m/s的初速度竖直向上运动.其加速度保持不变,经2 s到达最高点,上升高度为20 m,又经过2 s回到出发点时,速度大小仍为20 m/s,关于这一运动过程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方向竖直向下B.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C.质点在最高点时加速度为零D.质点在落回抛出点时的速度与开始离开抛出点时的速度相等答案A11.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其附近海域是渔民祖祖辈辈传统的谋生渔场.9月16日12时休渔结束,我国派出海监编队到钓鱼岛海域护渔.如图2,中国海监46船(甲)和中国海监49船(乙),在钓鱼岛领海内开展例行维权巡航.甲、乙两船并排行驶,甲船上的船员看见钓鱼岛向东移,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如果以钓鱼岛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图2A.甲船向西运动,乙船不动B.乙船向西运动,甲船不动C.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向东运动D.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答案D解析甲船上的船员看见钓鱼岛向东移,以钓鱼岛为参照物,甲船向西运动,乙船内的船员发现甲船没有动.甲、乙两船的速度、行驶的方向应该是一样的,即甲、乙两船以相等的速度都向西运动.故选D.12.(多选)“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通过一系列的姿态调整,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关于以上消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路程为零B.“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位移为零C.“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的过程中,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不为零D.在“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过程中,不能把“神舟十号”飞船看做质点答案BD13.(多选)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可能出现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B.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答案ABC。
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讲义(文档)第一章_运动的描述_第1讲_word版有答案
第1讲运动的描述一、质点和参考系1.质点(1)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2)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3)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二、位移和速度 1.位移和路程(1)定义:位移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动,它是质点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等于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2)区别:位移是矢量,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是标量,没有方向.(3)联系: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其他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2.速度与速率 (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2)速率: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的大小.深度思考 如果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加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3+2t 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 =6t 2 (m/s).请思考如何求解t =2 s 时的瞬时速度和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答案 由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公式可得t =2 s 时的速度为:v =6×22 m/s =24 m/s ;由x 与t 的关系得出各时刻对应的位移,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可得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为:v =Δx Δt =19-32m/s =8 m/s. 三、速度和加速度 1.速度变化量(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改变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2)定义式:Δv =v -v 0.(3)决定因素:Δv 由v 与v 0进行矢量运算得到,由Δv =a Δt 知Δv 由a 与Δt 决定. (4)方向:由a 的方向决定. 2.加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2)定义式:a =Δv Δt =v -v 0Δt.(3)决定因素:a 不是由v 、Δt 、Δv 来决定,而是由Fm来决定.(4)方向:与Δv 的方向一致,由合外力的方向决定,而与v 0、v 的方向无关. 深度思考 以恒定的速率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加速度吗?为什么?答案有,因为速度的方向在变化.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2)研究花样游泳运动员的动作时,不能把运动员看成质点.(√)(3)子弹击中目标时的速度属于瞬时速度.(√)(4)甲的加速度a甲=2 m/s2,乙的加速度a乙=-2m/s2,甲一定做加速运动,乙一定做减速运动(×) 2.(人教版必修1P11第1题改编)(多选)下列对参考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江水相对于河岸为参考系B.“地球的公转”是以太阳为参考系C.“钟表的时针在转动”是以分针为参考系D.“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答案ABD3.(人教版必修1P29第2题改编)(多选)下列说法中可能发生的运动是()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B.两物体相比,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C.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却向西D.物体做直线运动,后一阶段的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答案ABCD4.(教科版必修1P14第2题)(多选)下列所说的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列车提速后的速度达到250 km/hC.由于堵车,汽车的车速仅为1.2 m/sD.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E.子弹以800 m/s的速度撞击到墙上答案BC5.(粤教版必修1P44第8题)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3.0 cm的遮光条,如图1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 s,遮光条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3.0 s.则滑块的加速度约为()图1A.0.067 m/s2B.0.67 m/s2C.6.7 m/s2D.不能计算答案 A命题点一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1.对质点的三点说明(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2.对参考系的理解(1)由于运动描述的相对性,凡是提到物体的运动,都应该明确它是相对哪个参考系而言的,在没有特殊说明的情况下,一般选大地作为参考系.(2)在同一个问题中,若要研究多个物体的运动或同一个物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则必须选取同一个参考系.例1在“金星凌日”的精彩天象中,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持续时间达六个半小时,那便是金星,这种天文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如图2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图2A.地球在金星与太阳之间B.观测“金星凌日”时可将太阳看成质点C.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绕太阳一周位移不为零D.以太阳为参考系,可以认为金星是运动的①观察到太阳表面上有颗小黑点缓慢走过;②金星绕太阳一周.答案 D解析金星通过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我们才看到金星没有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呈黑色,选项A错误;因为太阳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观测“金星凌日”不能将太阳看成质点,选项B错误;金星绕太阳一周,起点与终点重合,位移为零,选项C错误;金星相对于太阳的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考系,金星是运动的,选项D正确.1.以下比赛项目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答案 C2.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铭记历史,警示未来,201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上午10点整李克强宣布纪念大会开始,10点整是时刻B.方队沿直线通过检阅台的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C.计算洲际导弹通过天安门广场(远大于导弹的长度)的时间时,洲际导弹不能看成质点D.阅兵预演空中梯队通过天安门上空时,以编队中某一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是静止的答案 C命题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只有当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时,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例2(多选)如图3所示,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A和目的地B的直线距离为9 km,实际从A运动到B用时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C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图3A .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80 km/hB .整个过程中赛车的平均速度为108 km/hC .赛车经过路标C 时的瞬时速度为150 km/hD .赛车经过路标C 时速度方向为由A 指向B①直线距离为9 km ;②里程数增加了15 km ;③经过某路标C 时.答案 BC解析 从A 到B 位移为9 km ,用时112 h ,由平均速度定义式可得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08 km/h ,故A 错,B 对;速度计显示的是瞬时速度大小,故C 对;经过C 时速度的方向沿C 点切线指向运动方向,故D 错.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不同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v =ΔxΔt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3.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某时刻的瞬时速度.3.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 A .舰载机离开航母甲板时的速度 B .导航仪提醒“你已超速”时车的速度 C .雨滴落地时的速度D .小明百米跑的成绩为14 s ,速度约为7 m/s 答案 D4.(多选)为使交通有序、安全,高速公路设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4甲、乙两幅图是高速公路指示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4A .甲图中“25 km ”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位移是25 kmB .甲图中“25 km ”是指从此处到下一个出口的路程是25 kmC .乙图中“80 km /h”是指要求汽车在该路段行驶的瞬时速度小于80 km/hD .乙图中“80 km /h”是指要求汽车在该路段行驶的平均速度小于80 km/h 答案 BC5.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5+2t 3) m ,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 =6t 2(m/s).该质点在t =0到t =2 s 内的平均速度和t =2 s 到t =3 s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12 m/s,39 m/s B .8 m/s,38 m/s C .12 m/s,19.5 m/s D .8 m/s,12 m/s答案 B解析 平均速度v =ΔxΔt ,t =0时,x 0=5 m ;t =2 s 时,x 2=21 m ;t =3 s 时,x 3=59 m .故v 1=x 2-x 0Δt 1=8 m/s ,v 2=x 3-x 2Δt 2=38 m/s.选项B 正确.命题点三 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关系1.速度是运动状态量,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和方向.2.速度变化量Δv =v -v 0是运动过程量,对应于某一段时间(或发生某一段位移),若取v 0为正,则Δv >0表示速度增加,Δv <0表示速度减小,Δv =0表示速度不变.3.加速度a =ΔvΔt 也称为“速度变化率”,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4.加速减速判断例3 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在此过程中( )A .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 .速度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 .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 .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①加速度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②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答案 B解析 只要加速度与速度同向,质点就一直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速度达到最大.6.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王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 A .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 .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 .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 .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答案 A解析 “房价上涨”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速度增加”,“减缓趋势”则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度减小”.7.(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 m/s ,1 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 ,在这1 s 内该物体的( )A .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 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B .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 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 .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 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D .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 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 答案 AD解析 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同时,a =v -v 0t =10-41 m/s 2=6 m/s 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A 正确,B错误;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反时,a =v -v 0t =-10-41 m/s 2=-14 m/s 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 错误,D 正确.错把加速度当成“加”速度典例 关于物体的运动,下面说法不可能的是( ) A .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加 B .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不变C .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D .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 答案 B解析 当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大,故A 正确;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所以只要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就一定变化,故B 错误;如果物体先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就会有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的情况,故C 正确;物体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0后,方向改变,但加速度方向不变,例如竖直上抛运动,故D 正确. 易错诊断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大小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度变化只说明速度不再均匀变化,至于速度增大还是减小取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只要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不管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速度都增大,反之只要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不管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速度都减小.题组1 对质点、参考系和位移的理解1.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完成月面软着陆,并且着陆器与巡视器(“玉兔号”月球车)成功分离,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一次腾飞,下面有关嫦娥三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嫦娥三号刚刚升空的时候速度很小,加速度也很小B .研究“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运动的姿态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C .研究嫦娥三号飞往月球的运行轨道时,可以将其看成质点D .“玉免号”月球车静止在月球表面时,其相对于地球也是静止的 答案 C解析 嫦娥三号在刚刚升空的时候速度很小,但是速度变化很快,加速度很大,故选项A 错误;研究“玉免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运动的姿态时,“玉兔号”月球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被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选项B 错误;研究嫦娥三号飞往月球的运行轨道时,嫦娥三号的大小和形状可以被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选项C 正确;“玉兔号”月球车静止在月球表面时,相对月球是静止的,相对地球是运动的,故选项D 错误.2.如图1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V 形槽中由A 点释放,经B 点(与B 点碰撞所用时间不计)到达与A 点等高的C 点,设A 点的高度为1 m ,则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图1A.23 3 m ,233 m B.23 3 m ,433 mC.43 3 m ,23 3 m D.433 m,1 m 答案 C解析 小球通过的路程为小球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则小球通过的路程为s =2l AB =2×1sin 60° m =433 m ;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则小球的位移大小为x =l AC =1sin 60° m =23 3 m .选项C 正确.3.(多选)2015年7月17日在合肥举行的机器人大赛中,某机器人在平面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3,1),然后又由点(3,1)沿直线运动到点(1,4),然后又由点(1,4)沿直线运动到点(5,5),最后又由点(5,5)沿直线运动到点(2,2),平面坐标系横、纵坐标轴的单位长度为1 m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 2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 .机器人不会两次通过同一点C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2 2 mD .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与由点(5,5)运动到点(2,2)的位移方向相反 答案 CD解析 画出如图所示的位置坐标,整个过程的位移为OD ,与位移CD 的方向相反,C 、D 项正确.题组2 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4.如图2所示,一个人沿着一个圆形轨道运动,由A 点开始运动,经过半个圆周到达B 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人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方向沿B 点的切线方向 B .人从A 到B 的平均速度方向由A 指向BC .人在B 点的瞬时速度方向由A 指向BD .人所经过的位移大小为圆周长的一半 答案 B解析 人从A 到B 的位移方向由A 指向B ,故平均速度方向由A 指向B ,故选项A 错误,B 正确;瞬时速度沿轨迹的切线方向,故人在B 点的瞬时速度方向沿B 点的切线方向,故选项C 错误;人经过的位移大小为A 、B 间的直线长度,故为直径长度,选项D 错误.5.(多选)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等于零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答案AC解析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物体静止,平均速度等于零,A选项对;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都为零,例如物体做圆周运动运动一周时,平均速度为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零,B选项错;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都等于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选项对;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可能等于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选项错.6.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 m/s,则物体在1 s内一定运动了3 mB.物体在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物体在任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3 m/s,则物体在任1 s内的路程一定是3 m答案 B解析注意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均与时间有关.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本题中物体在1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则在这1 s内的位移一定是3 m;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由于时间不确定,所以任1 s内的位移不一定是3 m;同理,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是3 m/s,则任1 s内的路程也不一定是3 m.综上所述,B正确.题组3加速度的理解和计算7.(多选)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B.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C.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D.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变大,速度可能变小答案BD解析加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但速度不一定为零,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故A、C错误;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B正确;当速度与加速度反向时,加速度增大,速度反而会减小,并且减小得越来越快,D正确.8.(多选)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下落,下落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开伞后运动员以5 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则在运动员减速下降的任一秒内()A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 m/sB .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15C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 m/sD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10 m/s答案 CD解析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这一秒末与前一秒初的时间间隔为2 s ,所以Δv =10 m/s ,故A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又因为这一秒末与前一秒末的时间间隔为1 s ,Δv 1=5 m/s ,因此选项C 正确,选项B 错误.9.(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t =0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12 m/s ,方向向东,当t =2 s 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8 m/s ,方向仍向东,则当t 为多少时,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2 m/s( )A .3 sB .5 sC .7 sD .9 s答案 BC10.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 (g 取10 m/s 2),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问:(1)一辆以72 km/h 的速度行驶的货车与一辆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的摩托车相向而行发生碰撞,摩托车驾驶员被以与货车相同的速度撞飞,碰撞时间为2.1×10-3 s ,摩托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2)为了防止碰撞,两车的驾驶员同时紧急刹车,货车、摩托车急刹车后到完全静止所需时间分别为4 s 、3 s ,货车的加速度与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答案 (1)见解析 (2)1∶1解析 (1)两车碰撞过程中,取摩托车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摩托车的速度变化量为Δv =v 2-v 1=-72 km/h -54 km/h =-20 m/s -15 m/s =-35 m/s两车相碰撞时摩托车的加速度为a =Δv Δt =-35 m/s 2.1×10-3 s≈-16 667 m/s 2=-1 666.7g 1 666.7g >500g ,因此摩托车驾驶员有生命危险.(2)设货车、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1、a 2,根据加速度定义得a 1=|Δv 1|Δt 1,a 2=|Δv 2|Δt 2所以a 1∶a 2=|Δv 1|Δt 1∶|Δv 2|Δt 2=204∶153=1∶1.。
【新步步高】2018版浙江高考物理《选考总复习》第一章第2讲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
D.铁锤和羽毛同时落地,运动的加速度相同,但不等于物体在地球上的 重力加速度g
解析
3
4
4.(2015· 浙江 9 月选考样题· 4)质量为 m 的物体从高为 h 处自由下落,开始 h 的3用时为 t,则( )
√
A.物体落地所用的时间为 3t C.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 6gt
h 1 2 解析 由3=2gt 1 则 h=2gt′2 得 t′= 3t. 落地速度 v=gt′= 3gt.
C.x1∶x2=1∶4,v1∶v2=1∶ 2
解析
1 2 由 x=2at 知 x1∶x2=12∶(22-12)=1∶3.
由 v2=2ax 得 v1∶v2=1∶ 2.
解析
命题点二 自由落体运动
例2
比萨斜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如图4所示,已知斜塔第一层
离地面的高度h1=6.8m,为了测量塔的总高度,在塔顶无初速度释放一 个小球,小球经过第一层到达地面的时间t1=0.2s,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不计空气阻力.求:
1
2
3
4
5
6
3.(多选)以36 km/h的速度行驶的列车从坡顶开始匀加速下坡,在坡路上 的加速度等于0.2 m/s2.经过30 s到达坡底,则( A.到达坡底的速度为42 m/s )
√
B.到达坡底的速度为16 m/s C.坡的长度为500 m D.坡的长度为390 m
√
1
2
3
4
5
6
4.已知杭州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为9.8 m/s2,在此地区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
,即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空气阻力 3.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较重的物体下落得比较快,这是由于_________
步步高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一章 专题一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75 m,则 C 正确,D 错误.
B . 0 ~ 10 s 、 10 s ~ 15 s 内 都在 做 加 速度 逐 渐 减 小 的变 速 运动
Ff ma
C
t
t
【解析指导】
x ——v-t 图中的面积 实线所包围的面积为x 虚线所包围的面积为
t
B. v 2 x
t
C. v 2 x
v t 2
t
D.
x 2x v t t
v tx 2
2x v t
课堂探究
【突破训练 3】 如图 7 所示,两物体由高度相同、路径不同的 光滑斜面由静止下滑,物体通过两条路径的长度相等,通过 C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且到达最低点 B、D 时两点的速度 大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沿 AB 斜面运动时间较短 B.物体沿 ACD 斜面运动时间较短 C.物体沿两个光滑斜面运动时间相等 D.无法确定 解析 由于两斜面光滑, 且物体通过 C 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 两物体到达斜面最低点的速度大小相等,而且两物体运动路 程相等,故可利用速度 —时间图象进行分析比较.从图中可 以看出,沿 ACD 运动时,起始阶段加速度较大,故其速度图 象起始阶段斜率较大,且二者末速度相等,为了保证最后速 度大小一样且包围的面积(路程 )一样,可以看到通过 AB 的时间 t1 大于通过 ACD 的时间 t2,所以沿 ACD 斜面运动时间较短,故 B 正确. 图7 ( B )
在v- t图象中,t2时刻丙、丁速度相等.故两者相距最远, C选项正确.
新步步高高考物理(全国用)大一轮复习讲义课件: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请根据实验,回答如下问题: (1)设小铁球到达光电门1时的速度为v0,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铁球 通过两光电门间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为_v_=__v_0_+__12__g_t _.(用v0、g和t表示)
答案 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
时速度,可得v=v0+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2_.0_0__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 效数字) 答案 解析
由纸带可知,计数点7往后做减速运动,根据逐差法得:
0.046+0.066-0.086 1-0.106 0
a=
4×0.01
m/s2≈-2.00 m/s2.
所以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2.00 m/s2.
s/m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0.950 t/ms 292.9 371.5 452.3 552.8 673.8 776.4 st/(m·s-1) 1.71 1.62 1.55 1.45 1.34 1.22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定值,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内容索引
过好双基关
命题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命题点二
实验拓展创新
1
过好双基关
基本实验要求 1.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 带、细绳、钩码、 刻度尺 、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1)按照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 器固定在长木板 无滑轮 的一端,接好 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 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 接通电源 ,后 放开小车 ;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2018版高考物理全国通用大一轮复习讲义文档:专题强化
专题强化四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应用(二)专题解读1.本专题是动力学方法在两类典型模型问题中的应用,高考常以计算题压轴题的形式命题.2.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可以培养同学们审题能力、建模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规范表达等物理学科素养,针对性的专题强化,通过题型特点和解题方法的分析,能帮助同学们迅速提高解题能力.3.用到的相关知识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相对运动的有关知识.命题点一“传送带模型”问题传送带模型问题包括水平传送带问题和倾斜传送带问题.1.水平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对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的时刻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2.倾斜传送带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分析清楚物体与传送带的相对运动情况,从而确定其是否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当物体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有可能发生突变.例1如图1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初速度v0=6 m/s顺时针转动.现在传送带左侧轻轻放上m=1 kg的小滑块,与此同时,启动传送带制动装置,使得传送带以恒定加速度a =4 m/s2减速直至停止;已知滑块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0.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滑块可以看成质点,且不会影响传送带的运动,g=10 m/s2.试求:图1(1)滑块与传送带共速时,滑块相对传送带的位移;(2)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总时间t.①传送带以恒定加速度减速直至停止;②滑块与传送带共速.答案(1)3 m(2)2 s解析(1)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μmg=ma1得:a1=2 m/s2设经过时间t1滑块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v,有:v =v 0-at 1 v =a 1t 1解得:v =2 m/s ,t 1=1 s 滑块位移为x 1=v t 12=1 m传送带位移为x 2=(v 0+v )t 12=4 m故滑块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Δx =x 2-x 1=3 m(2)共速之后,设滑块与传送带一起减速,则滑块与传送带间的静摩擦力为F f ,有: F f =ma =4 N >μmg =2 N 故滑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 滑块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仍为a 1. 滑块减速时间为t 2,有: t 2=0-v -a 1=1 s故:t =t 1+t 2=2 s.例2 如图2所示为货场使用的传送带的模型,传送带倾斜放置,与水平面夹角为θ=37°,传送带AB 足够长,传送皮带轮以大小为v =2 m /s 的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一包货物以v 0=12 m/s 的初速度从A 端滑上倾斜传送带,若货物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且可将货物视为质点.图2(1)求货物刚滑上传送带时加速度为多大?(2)经过多长时间货物的速度和传送带的速度相同?这时货物相对于地面运动了多远? (3)从货物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货物再次滑回A 端共用了多少时间?(g =10 m/s 2,已知sin 37°=0.6,cos 37°=0.8)①恒定速率顺时针转动;②货物的速度和传送带相同;③再次滑回A 端.答案 (1)10 m/s 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 (2)1 s 7 m (3)(2+22) s解析 (1)设货物刚滑上传送带时加速度为a 1,货物受力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沿传送带方向:mg sin θ+F f =ma 1 垂直传送带方向:mg cos θ=F N 又F f =μF N由以上三式得:a 1=g (sin θ+μcos θ)=10×(0.6+0.5×0.8)=10 m/s 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 (2)货物速度从v 0减至传送带速度v 所用时间设为t 1,位移设为x 1,则有: t 1=v -v 0-a 1=1 s ,x 1=v 0+v 2t 1=7 m(3)当货物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mg sin θ>μmg cos θ,此后货物所受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设货物加速度大小为a 2,则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2, 得:a 2=g (sin θ-μcos θ)=2 m/s 2,方向沿传送带向下. 设货物再经时间t 2,速度减为零,则t 2=0-v-a 2=1 s沿传送带向上滑的位移x 2=v +02t 2=1 m 则货物上滑的总距离为x =x 1+x 2=8 m.货物到达最高点后将沿传送带匀加速下滑,下滑加速度大小等于a 2.设下滑时间为t 3,则x =12a 2t 23,代入解得t 3=2 2 s. 所以货物从A 端滑上传送带到再次滑回A 端的总时间为t =t 1+t 2+t 3=(2+22) s.1.如图3所示为粮袋的传送装置,已知A 、B 两端间的距离为L ,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工作时运行速度为v ,粮袋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正常工作时工人在A 端将粮袋放到运行中的传送带上.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关于粮袋从A 到B 的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图3A.粮袋到达B 端的速度与v 比较,可能大,可能小也可能相等B.粮袋开始运动的加速度为g (sin θ-μcos θ),若L 足够大,则以后将以速度v 做匀速运动C.若μ≥tan θ,则粮袋从A 端到B 端一定是一直做加速运动D.不论μ大小如何,粮袋从Α到Β端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且加速度a ≥g sin θ答案 A解析 若传送带较短,粮袋在传送带上可能一直做匀加速运动,到达B 端时的速度小于v ;若传送带较长,μ≥tan θ,则粮袋先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后,做匀速运动,到达B 端时速度与v 相同;若μ<tan θ,则粮袋先做加速度为g (sin θ+μcos θ)的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相同后做加速度为g (sin θ-μcos θ)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 端时的速度大于v ,选项A 正确;粮袋开始时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相对传送带的运动方向是沿传送带向上,所以受到沿传送带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μmg cos θ,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a =mg sin θ+μmg cos θm =g (sin θ+μcos θ),选项B 错误;若μ≥tan θ,粮袋从A 到B 可能是一直做匀加速运动,也可能先匀加速运动,当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同后,做匀速运动,选项C 、D 均错误.2.如图4所示为一水平传送带装置示意图.A 、B 为传送带的左、右端点,AB 长L =2 m ,初始时传送带处于静止状态,当质量m =2 kg 的煤块(可视为质点)轻放在传送带A 点时,传送带立即启动,启动过程可视为加速度a =2 m /s 2的匀加速运动,加速结束后传送带立即匀速运动.已知煤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1,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 m /s 2).图4(1)如果煤块以最短时间到达B 点,煤块到达B 点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 (2)上述情况下煤块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至少多长? 答案 (1)2 m/s (2)1 m解析 (1)为了使煤块以最短时间到达B 点,煤块应一直匀加速从A 点到达B 点 μmg =ma 1得a 1=1 m/s 2v 2B =2a 1Lv B =2 m/s(2)传送带加速结束时的速度v =v B =2 m/s 时,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最短 煤块运动时间t =v Ba 1=2 s传送带加速过程: v B =at 1得t 1=1 s x 1=12at 21得x 1=1 m传送带匀速运动过程: t 2=t -t 1=1 s x 2=v B t 2得x 2=2 m故痕迹最小长度为Δx =x 1+x 2-L =1 m.命题点二 “滑块-木板模型”问题 1.模型特点涉及两个物体,并且物体间存在相对滑动. 2.两种位移关系滑块由木板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中,若滑块和木板同向运动,位移大小之差等于板长;反向运动时,位移大小之和等于板长.设板长为L ,滑块位移大小为x 1,木板位移大小为x 2 同向运动时:如图5所示,L =x 1-x 2图5反向运动时:如图6所示,L =x 1+x 2图63.解题步骤 审题建模→弄清题目情景,分析清楚每个物体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清楚题给条件和所求 ↓ 建立方程→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准确求出各运动过程的加速度(两过程接连处的加速度可能突变) ↓明确关系→找出物体之间的位移(路程)关系或速度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上一过程的末速度是下一过程的初速度,这是两过程的联系纽带例3 (2018·新课标Ⅱ·25)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 37°=35)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7所示.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38,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时起点;在第2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 =27 m,C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图7(1)在0~2 s时间内A和B加速度的大小;(2)A在B上总的运动时间.①μ1<μ2,可分析A、B受力;②第2 s末,B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答案(1)3 m/s2 1 m/s2(2)4 s解析(1)在0~2 s时间内,A和B的受力如图所示,其中F f1、F N1是A与B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F f2、F N2是B与C之间的摩擦力和正压力的大小,方向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F f1=μ1F N1 ①F N1=mg cos θ②F f2=μ2F N2 ③F N2=F N1′+mg cos θ④规定沿斜面向下为正.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F f1=ma1 ⑤mg sin θ-F f2+F f1′=ma2 ⑥联立①②③④⑤⑥式,并代入题给条件得a1=3 m/s2 ⑦a2=1 m/s2 ⑧(2)在t1=2 s时,设A和B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v1=a1t1=6 m/s ⑨v2=a2t1=2 m/s ⑩2 s后,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此时A与B之间摩擦力为0,同理可得a1′=6 m/s2 ⑪a2′=-2 m/s2 ⑫由于a 2′<0,可知B 做减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 2,B 的速度减为0,则有 v 2+a 2′t 2=0⑬联立⑩⑫⑬式得t 2=1 s在t 1+t 2时间内,A 相对于B 运动的距离为x =⎝⎛⎭⎫12a 1t 21+v 1t 2+12a 1′t 22-⎝⎛⎭⎫12a 2t 21+v 2t 2+12a 2′t 22=12 m <27 m ⑭此后B 静止不动,A 继续在B 上滑动.设再经过时间t 3后A 离开B ,则有 l -x =(v 1+a 1′t 2)t 3+12a 1′t 23⑮ 可得t 3=1 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 ⑯设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为t 总,有 t 总=t 1+t 2+t 3=4 s3.(多选)如图8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出,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则在上述过程中( )图8A.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左B.鱼缸在桌布上的滑动时间和在桌面上的相等C.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D.若猫减小拉力,鱼缸有可能滑出桌面 答案 BD解析 桌布对鱼缸摩擦力的方向向右,A 项错误;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设鱼缸的质量为m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鱼缸在桌布和桌面上滑动的加速度大小相同,均为a =μg ,鱼缸离开桌布时的速度为v ,则鱼缸在桌布上和在桌面上滑动时间均为t =vμg ,B 项正确;猫增大拉力时,鱼缸受到的摩擦为F f =μmg 不变,C 项错;若猫减小拉力,鱼缸在桌布上加速运动的时间变长,离开桌布时的速度v =μgt 增大,加速运动的位移x 1=12μgt 2增大,且鱼缸在桌面上减速滑行的位移x 2=v 22μg也增大,则鱼缸有可能滑出桌面,D 项对.4.(2018·四川理综·10)避险车道是避免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设施,由制动坡床和防撞设施等组成,如图9所示竖直平面内,制动坡床视为与水平面夹角为θ的斜面.一辆长12 m 的载有货物的货车因刹车失灵从干道驶入制动坡床,当车速为23 m /s 时,车尾位于制动坡床的底端,货物开始在车厢内向车头滑动,当货物在车厢内滑动了4 m 时,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38 m ,再过一段时间,货车停止.已知货车质量是货物质量的4倍,货物与车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货车在制动坡床上运动受到的坡床阻力大小为货车和货物总重的0.44倍.货物与货车分别视为小滑块和平板,取cos θ=1,sin θ=0.1,g =10 m/s 2.求:图9(1)货物在车厢内滑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2)制动坡床的长度.答案 (1)5 m/s 2 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 (2)98 m解析 (1)设货物的质量为m ,货物在车厢内滑动过程中,货物与车厢的动摩擦因数μ=0.4,受摩擦力大小为f ,加速度大小为a 1,则 f +mg sin θ=ma 1 ① f =μmg cos θ②联立①②并代入数据得 a 1=5 m/s 2③ a 1的方向沿制动坡床向下.(2)设货车的质量为M ,车尾位于制动坡床底端时的车速为v =23 m/s.货物在车厢内开始滑动到车头距制动坡床顶端s 0=38 m 的过程中,用时为t ,货物相对制动坡床的运动距离为s 1,在车厢内滑动的距离s =4 m ,货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2,货车相对制动坡床的运动距离为s 2.货车受到制动坡床的阻力大小为F ,F 是货车和货物总重的k 倍,k =0.44,货车长度l 0=12 m ,制动坡床的长度为l ,则 Mg sin θ+F -f =Ma 2 ④ F =k (m +M )g ⑤ s 1=v t -12a 1t 2⑥ s 2=v t -12a 2t 2⑦ s =s 1-s 2 ⑧ l =l 0+s 0+s 2⑨ 联立①~⑨并代入数据得l =98 m.“传送带”模型的易错点典例如图10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夹角为θ,以速度v0逆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的上端轻轻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小木块,小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tan θ,则图中能客观地反映小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图10答案 D解析开始阶段,小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传送带向下的摩擦力作用,做加速度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1,所以a1=g sin θ+μg cos θ.小木块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由于μ<tan θ,则小木块不会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而做匀速运动,之后小木块继续加速,所受滑动摩擦力变为沿传送带向上,做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2,所以a2=g sin θ-μg cos θ.根据以上分析,有a2<a1,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D.易错诊断本题的易错点在于没有注意到关键条件“μ<tan θ”,没有准确分析小木块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想当然地认为传送带足够长,小木块最后总会达到与传送带相对静止而做匀速运动,从而错选C选项.理解μ与tan θ关系的含义,正确分析小木块所受摩擦力方向是解题关键.变式拓展(1)若将“μ<tan θ”改为“μ>tan θ”,答案应选什么?提示若改为μ>tan θ,则小木块加速到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后,滑动摩擦力突然变为静摩擦力,以后与传送带相对静止而做匀速运动,故应选C选项.(2)若将传送带改为水平呢?提示若将传送带改为水平,则小木块加速到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等后,摩擦力突然消失,以后与传送带保持相对静止而做匀速运动,仍然是C选项正确.题组1 “传送带模型”问题1.如图1所示,为传送带传输装置示意图的一部分,传送带与水平地面的倾角θ=37°,A 、B 两端相距L =5.0 m ,质量为M =10 kg 的物体以v 0=6.0 m/s 的速度沿AB 方向从A 端滑上传送带,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均为0.5.传送带顺时针运转的速度v =4.0 m /s ,(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图1(1)物体从A 点到达B 点所需的时间;(2)若传送带顺时针运转的速度可以调节,物体从A 点到达B 点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答案 (1)2.2 s (2)1 s解析 (1)设物体速度大于传送带速度时加速度大小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sin θ+μMg cos θ=Ma 1①设经过时间t 1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 t 1=v 0-v a 1② 通过的位移x 1=v 20-v 22a 1③设物体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时物体的加速度为a 2 Mg sin θ-μMg cos θ=Ma 2④由μ<tan θ=0.75知,物体继续减速,设经时间t 2到达传送带B 点 L -x 1=v t 2-12a 2t 22⑤联立得①②③④⑤式可得:t =t 1+t 2=2.2 s(2)若传送带的速度较大,物体沿AB 上滑时所受摩擦力一直沿传送带向上,则所用时间最短,此种情况加速度大小一直为a 2, L =v 0t ′-12a 2t ′2t ′=1 s(t ′=5 s 舍去).2.车站、码头、机场等使用的货物安检装置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 =1 m/s 的恒定速率运行,AB 为水平传送带部分且足够长,现有一质量为m =5 kg 的行李包(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水平传送带的A 端,传送到B 端时没有被及时取下,行李包从B 端沿倾角为37°的斜面滑入储物槽,已知行李包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行李包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8,g 取10 m/s 2,不计空气阻力(sin 37°=0.6,cos 37°=0.8).图2(1)求行李包相对于传送带滑动的距离;(2)若B 轮的半径为R =0.2 m ,求行李包在B 点对传送带的压力;(3)若行李包滑到储物槽时的速度刚好为零,求斜面的长度.答案 (1)0.1 m (2)25 N ,方向竖直向下 (3)1.25 m解析 (1)行李包在水平传送带上加速时μ1mg =ma 1若行李包达到水平传送带的速度所用时间为t ,则v =a 1t行李包前进距离x 1=12a 1t 2 传送带前进距离x 2=v t行李包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Δx =x 2-x 1=0.1 m(2)行李包在B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N =m v 2R解得:F N =25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得:行李包在B 点对传送带的压力为25 N ,方向竖直向下.(3)行李包在斜面上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 sin 37°-μ2mg cos 37°=ma 2行李包从斜面滑下过程:0-v 2=2a 2x解得:x =1.25 m.题组2 “滑块-木板模型”问题3.如图3所示,水平传送带以v =12 m/s 的速度顺时针做匀速运动,其上表面的动摩擦因数μ1=0.1,把质量m =20 kg 的行李包轻放上传送带,释放位置距传送带右端4.5 m 处.平板车的质量M =30 kg ,停在传送带的右端,水平地面光滑,行李包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3,平板车长10 m ,行李包从传送带滑到平板车过程速度不变,行李包可视为质点.(g =10 m/s 2)求:图3(1)行李包在平板车上相对于平板车滑行的时间是多少?(2)若要想行李包不从平板车滑出,求行李包释放位置应满足什么条件?答案 (1)0.6 s (2)见解析解析 (1)行李包放上传送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1=μ1gv 2=2a 1x解得:v =3 m/s因v =3 m /s <12 m/s ,符合题意行李包滑上平板车后,行李包减速,平板车加速.a 2=μ2g =3 m/s 2a 3=μ2mg M=2 m/s 2 v -a 2t =a 3t解得:t =0.6 s相对位移x =v t -12a 2t 2-12a 3t 2=0.9 m <10 m ,符合题意. (2)当行李包刚好滑到平板车右端时,行李包与平板车的相对位移等于车长.设行李包刚滑上平板车时速度为v 0,L 为平板车长,则v 0-a 2t ′=a 3t ′v 0t ′-12a 2t ′2-12a 3t ′2=L 解得v 0=10 m /s <12 m/s故行李包在传送带上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v 20=2a 1x ′解得:x ′=50 m所以行李包释放位置距离传送带右端应不大于50 m.4.一平板车,质量M =100 kg ,停在水平路面上,车身的平板离地面的高度h =1.25 m ,一质量m =50 kg 的小物块置于车的平板上,它到车尾的距离b =1 m ,与车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如图4所示,今对平板车施加一水平方向的恒力,使车向前行驶,结果物块从车板上滑落,物块刚离开车板的时刻,车向前行驶距离x 0=2.0 m ,求物块落地时,落地点到车尾的水平距离x (不计路面摩擦,g =10 m/s 2).图4答案 1.625 m解析 设小物块在车上运动时,车的加速度为a 1,物块的加速度为a 2.则a 2=μmg m=μg =0.2×10 m /s 2=2 m/s 2. 由x =12at 2得: x 0=12a 1t 2,x 0-b =12a 2t 2. 故有a 1a 2=x 0x 0-b =22-1=21, a 1=2a 2=4 m/s 2.对车,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μmg =Ma 1.F =Ma 1+μmg =100×4 N +0.2×50×10 N =500 N. 小物块滑落时车速v 1=2a 1x 0=2×4×2 m /s =4 m/s , 小物块速度v 2=2a 2(x 0-b )=2×2×1 m /s =2 m/s物块滑落后,车的加速度a ′=F M =500100m /s 2=5 m/s 2 小物块落地时间t ′=2h g =2×1.2510s =0.5 s. 车运动的位移x 车′=v 1t ′+12a ′t 2=4×0.5 m +12×5×0.52 m =2.625 m. 小物块平抛的水平位移x 物′=v 2·t ′=2×0.5 m =1 m. 物块落地时,落地点与车尾的水平位移为:x =x 车′-x 物′=2.625 m -1 m =1.625 m.。
2018高考物理步步高 第一章 第2讲
第2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02=2ax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1.三个推论(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初、末时刻速度矢量和的平均值,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公式:v =v 0+v 2=v t2.(2)连续相等的相邻时间间隔T 内的位移差相等. 即x 2-x 1=x 3-x 2=…=x n -x n -1=aT 2. (3)位移中点速度v x2=v 20+v22.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四个重要推论(1)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 . (2)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 (3)第1个T 内,第2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4)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2-3)∶…∶(n -n -1).深度思考 飞机着陆后以6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其着陆速度为60 m/s ,则它着陆后12s 内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某位同学的解法如下:由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代入已知量求得滑行距离x =288m ,请分析以上解析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写出正确的解析. 答案 不正确.解析如下:先求出飞机着陆后到停止所用时间t .由v =v 0+at ,得t =v -v 0a =0-60-6s =10s ,由此可知飞机在12s 内不是始终做匀减速运动,它在最后2s 内是静止的.故它着陆后12s 内滑行的距离为x =v 0t +at 22=60×10m +(-6)×1022m =300m.三、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物体只受重力,从静止开始下落. 2.基本规律 (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x =12gt 2.(3)速度位移关系式:v 2=2gx . 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1)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的结论. (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他所用的研究方法是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合理外推.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1.(多选)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 内通过的位移为3m ,则( ) A .前3s 内的平均速度为3m/s B .前3s 内的位移为6m C .物体的加速度为1.2m/s 2 D .3s 末的速度为3.6m/s 答案 CD2.(粤教版必修1P35第5题改编)雨滴自屋檐由静止滴下,每隔0.2s 滴下一滴,第1滴落下时第6滴恰欲滴下,此时测得第1、2、3、4滴之间的距离依次为1.62m 、1.26m 、0.9m .假定落下的雨滴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则此时第2滴雨滴下落的速度和屋檐高度各为(假设雨滴下落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 ) A .3.6m/s ,4.5 m B .7.2 m/s,4.5m C .3.6m/s ,4 m D .8 m/s,4m答案 B解析 6个雨滴的自由落体运动可以等效为1个雨滴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 x 12=1.62m ,x 23=1.26m ,x 34=0.9m v 2=x 12+x 232T=7.2m/s由v 0=0时相邻相同时间内位移之比为1∶3∶5∶7… 可得:x 12h =925,h =4.5m.3.(人教版必修1P43第3题)某型号的舰载飞机在航空母舰的跑道上加速时,发动机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m/s 2,所需的起飞速度为50 m/s ,跑道长100m .通过计算判断,飞机能否靠自身的发动机从舰上起飞?为了使飞机在开始滑行时就有一定的初速度,航空母舰装有弹射装置.对于该型号的舰载飞机,弹射系统必须使它至少具有多大的初速度?为了尽量缩短舰载飞机起飞时的滑行距离,航空母舰还需逆风行驶.这里对问题做了简化. 答案 不能 1015m/s4.(人教版必修1P45第5题)频闪摄影是研究变速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在暗室中,照相机的快门处于常开状态,频闪仪每隔一定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强烈闪光,照亮运动的物体,于是胶片上记录了物体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如图1是小球自由下落时的频闪照片示意图,频闪仪每隔0.04s 闪光一次.如果通过这幅照片测量自由落体加速度,可以采用哪几种方法?试一试.图1照片中的数字是小球落下的距离,单位是厘米. 答案 见解析解析 方法一 根据公式x =12gt 2x =19.6cm =0.196m. t =5T =0.2sg =2x t 2=0.196×24×10-2m/s 2=9.8 m/s 2 方法二 根据公式Δx =gT 2g =Δx T 2=(19.6-12.5)-(12.5-7.1)(0.04)2×10-2m/s 2=10.6 m/s 2. 方法三 根据v =gt 和v =v 0+v 2=x t =v t 2v =(19.6-7.1)×10-22×0.04m/s =1.56 m/sg =vt =1.560.16m/s 2=9.75 m/s 2.命题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 1.恰当选用公式除时间t 外,x 、v 0、v 、a 均为矢量,所以需要确定正方向,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 2.规范解题流程 画过程示意图―→判断运动性质―→选取正方向―→选用公式列方程―→解方程并加以讨论例1 据报道,一儿童玩耍时不慎从45m 高的阳台上无初速度掉下,在他刚掉下时恰被楼下一社区管理人员发现,该人员迅速由静止冲向儿童下落处的正下方楼底,准备接住儿童.已知管理人员到楼底的距离为18m ,为确保能稳妥安全地接住儿童,管理人员将尽力节约时间,但又必须保证接住儿童时没有水平方向的冲击.不计空气阻力,将儿童和管理人员都看成质点,设管理人员奔跑过程中只做匀速或匀变速运动,g 取10m/s 2. (1)管理人员至少用多大的平均速度跑到楼底?(2)若管理人员在奔跑过程中做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最大速度不超过9m/s ,求管理人员奔跑时加速度的大小需满足什么条件?①无初速度掉下;②不计空气阻力;③没有水平方向的冲击.答案 (1)6m/s (2)a ≥9 m/s 2解析 (1)儿童下落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h =12gt 02管理人员奔跑的时间t ≤t 0,对管理人员运动过程,由运动学公式得:x =v t ,联立各式并代入数据解得:v ≥6m/s.(2)假设管理人员先匀加速接着匀减速奔跑到楼底,奔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v 0,由运动学公式得:v =0+v 02解得:v 0=2v =12m/s >v m =9 m/s故管理人员应先加速到v m =9m/s ,再匀速,最后匀减速奔跑到楼底.设匀加速、匀速、匀减速过程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位移分别为x 1、x 2、x 3,加速度大小为a ,由运动学公式得: x 1=12at 12x 3=12at 32,x 2=v m t 2,v m =at 1=at 3t 1+t 2+t 3≤t 0,x 1+x 2+x 3=x 联立各式并代入数据得a ≥9m/s 2.1.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初速度为0.5m/s ,第9s 内的位移比第5s 内的位移多4m ,则该质点的加速度、9s 末的速度和质点在9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 A .a =1m/s 2,v 9=9 m/s ,x 9=40.5m B .a =1m/s 2,v 9=9 m/s ,x 9=45m C .a =1m/s 2,v 9=9.5 m/s ,x 9=45m D .a =0.8m/s 2,v 9=7.7 m/s ,x 9=36.9m 答案 C解析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质点在t =8.5s 时刻的速度比在t =4.5s 时刻的速度大4m/s ,所以加速度a =Δv Δt =4m/s 4s =1m/s 2,v 9=v 0+at =9.5 m/s ,x 9=12(v 0+v 9)t =45m ,选项C正确.2.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分析交通违法事例,将警示我们遵守交通法规,珍爱生命.某路段机动车限速为15m/s ,一货车严重超载后的总质量为5.0×104 kg ,以15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发现红灯时司机刹车,货车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 2.已知货车正常装载后的刹车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1)求此货车在超载及正常装载情况下的刹车时间之比. (2)求此货车在超载及正常装载情况下的刹车距离分别是多大?(3)若此货车不仅超载而且以20m/s 的速度超速行驶,则刹车距离又是多少?(设此情形下刹车加速度大小仍为5 m/s 2).答案 (1)2∶1 (2)22.5m 11.25m (3)40m解析 (1)此货车在超载及正常装载情况下刹车时间之比t 1∶t 2=v 0a 1∶v 0a 2=2∶1.(2)超载时,刹车距离x 1=v 202a 1=1522×5m =22.5m正常装载时,刹车距离x 2=v 202a 2=1522×10m =11.25m显然,严重超载后的刹车距离是正常装载时刹车距离的两倍. (3)货车在超载并超速的情况下的刹车距离x 3=v 0′22a 1=2022×5m =40m由此可见,超载超速会给交通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命题点二 常用的几种物理思想方法例2 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s t 2B.3s 2t 2C.4s t 2D.8s t 2 答案 A解析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则质点的速度变为原来的3倍,即v =3v 0,由s =12(v 0+v )t 和a=v -v 0t 得a =st2,故A 对. 例3 质点由A 点出发沿直线AB 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大小为a 2的匀减速运动,到达B 点时恰好速度减为零.若AB 间总长度为s ,则质点从A 到B 所用时间t 为( ) A.s (a 1+a 2)a 1a 2B.2s (a 1+a 2)a 1a 2 C.2s (a 1+a 2)a 1a 2D.a 1a 22s (a 1+a 2)①接着做加速度大小为a 2的匀减速运动;②到达B 点时恰好速度减为零.答案 B解析 设第一阶段的末速度为v , 则由题意可知:v 22a 1+v 22a 2=s ,解得:v =2a 1a 2sa 1+a 2; 而s =0+v 2t 1+v +02t 2=v 2t ,由此解得:t =2(a 1+a 2)sa 1a 2,所以正确答案为B.3.一个物体做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比较该物体在减速运动的倒数第3m 、倒数第2m 、最后1m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经历的时间之比是1∶2∶3 B .平均速度之比是3∶2∶1C .平均速度之比是1∶(2-1)∶(3-2)D .平均速度之比是(3+2)∶(2+1)∶1 答案 D解析 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是反方向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逆向思维),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三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1∶(2-1)∶(3-2),则倒数第3m 、倒数第2m 、最后1m 内经历的时间之比为(3-2)∶(2-1)∶1,平均速度之比为13-2∶12-1∶1=(3+2)∶(2+1)∶1,故只有选项D 正确. 4.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s 内的平均速度小3m/s.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1m/s 2 B .2 m/s 2C .3m/s 2 D .4 m/s 2 答案 C解析 第1个3s 内的平均速度即为1.5s 时刻瞬时速度v 1,第1个5s 内的平均速度即为2.5s 时刻瞬时速度v 2,a =Δv Δt =v 2-v 1Δt =3m/s(2.5-1.5)s=3m/s 2,C 正确.5.某款小轿车对紧急制动性能的设计要求是:以20m/s 的速度行驶时,急刹车距离不得超过25m .在一次紧急制动性能测试中,该款小轿车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时实行紧急制动,测得制动时间为1.5s ,轿车在制动的最初1s 内的位移为8.2m ,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计算来判断这辆轿车的紧急制动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答案 符合设计要求解析 轿车在制动的最初1s 内的位移为8.2m. 则v 0.5=v =x t =8.21m/s =8.2 m/s ,a =v 0.5-v 0t =8.2-200.5m/s 2=-23.6 m/s 2.由v 2-v 02=2ax ,可得x =0-2022×(-23.6)m ≈8.5m<25m.故这辆轿车的紧急制动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命题点三 自由落体 1.特点和规律(1)从静止开始,即初速度为零. (2)只受重力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基本公式有:v =gt ,h =12gt 2,v 2=2gh .2.解题方法对自由落体运动,v 0=0,a =g ,将匀变速运动的所有公式和推论全部接收过来.例4 如图2所示,木杆长5m ,上端固定在某一点,由静止放开后让它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木杆通过悬点正下方20m 处圆筒AB ,圆筒AB 长为5m ,取g =10m/s 2,求:图2(1)木杆经过圆筒的上端A所用的时间t1是多少?(2)木杆通过圆筒AB所用的时间t2是多少?答案(1)(2-3) s(2)(5-3) s解析(1)木杆由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木杆的下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t下A=2h下A g=2×1510s=3s木杆的上端到达圆筒上端A用时t上A=2h上Ag=2×2010s=2s则通过圆筒上端A所用的时间t1=t上A-t下A=(2-3) s(2)木杆的上端离开圆筒下端B用时t上B=2h上Bg=2×2510s=5s则木杆通过圆筒所用的时间t2=t上B-t下A=(5-3) s.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亚里士多德根据生活现象提出了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B.伽利略利用斜槽实验发现物体从静止开始滑下,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距离之比为1∶3∶5…,从而间接证实了他提出的“落体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假说C.在当时的实验中,伽利略已经可以较精确地测量自由落体时间,直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了D.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探究中,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数学推论—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的科学推理方法答案 C解析当时的计时工具还不能精确测量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较短时间,所以不能直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选项C 错误.7.(多选)一根轻质细线将2个薄铁垫片A 、B 连接起来,一同学用手固定B ,此时A 、B 间距为3l ,A 距地面为l ,如图3所示.由静止释放A 、B ,不计空气阻力,且A 、B 落地后均不再弹起.从释放开始到A 落地历时t 1,A 落地前的瞬时速率为v 1,从A 落地到B 落在A 上历时t 2,B 落在A 上前的瞬时速率为v 2,则( )图3A .t 1>t 2B .t 1=t 2C .v 1∶v 2=1∶2D .v 1∶v 2=1∶3答案 BC解析 由题意可知l =12gt 12,l +3l =12g (t 1+t 2)2,故t 1=t 2,选项A 错误,B 正确;而v 1=gt 1,v 2=g (t 1+t 2),故v 1∶v 2=1∶2,选项C 正确,D 错误.8.距地面高5m 的水平直轨道上A 、B 两点相距2m ,在B 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 ,如图4所示.小车始终以4m/s 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 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 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 =10 m/s 2.可求得h 等于( )图4A .1.25mB .2.25mC .3.75mD .4.75m答案 A解析 小车上的小球自A 点自由落地的时间t 1=2H g,小车从A 到B 的时间t 2=dv ;小车运动至B 点时细线被轧断,小球下落的时间t 3=2hg;根据题意可得时间关系为t 1=t 2+t 3,即2H g =dv+2hg,解得h =1.25m ,选项A 正确.9.同学们利用如图5所示方法估测反应时间.首先,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使直尺保持竖直状态,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立即用手指捏直尺,若捏住位置的刻度读数为x ,则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 ).基于上述原理,某同学用直尺制作测量反应时间的工具,若测量范围为0~0.4s ,则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__________cm(g 取10m/s 2);若以相等时间间隔在该直尺的另一面标记出表示反应时间的刻度线,则每个时间间隔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是________的(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图5答案2xg80 不相等 解析 在人的反应时间内,直尺做自由落体运动,则x =12gt 2,解得乙同学的反应时间为t =2x g .当t =0.4s 时,x =12gt 2=12×10×0.42m =0.8m =80cm ,即所用直尺的长度至少为80cm ;由于t ∝x ,故每个时间间隔内在直尺上对应的长度不相等. 命题点四 多运动过程问题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可按下列步骤解题:(1)画:分清各阶段运动过程,画出草图; (2)列:列出各运动阶段的运动方程;(3)找:找出交接处的速度与各段间的位移-时间关系; (4)解:联立求解,算出结果.例5 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大假期间过站的车速要求不超过v t =21.6km /h ,事先小汽车未减速的车速均为v 0=108 km/h ,制动后小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1=4m/s 2.试问: (1)大假期间,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至少多远处开始制动?(2)假设车过站后驾驶员立即使车以a 2=6m/s 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则从减速开始至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汽车运动的时间至少是多少? (3)在(1)(2)问题中,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至少为多少?答案 (1)108m (2)10s (3)4s解析 (1)v t =21.6km /h =6 m/s ,事先小汽车未减速的车速均为v 0=108km /h =30 m/s ,小汽车进入站台前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距收费站至少x 1处开始制动, 则:v t 2-v 02=-2a 1x 1 即:62-302=2×(-4)x 1 解得:x 1=108m.(2)小汽车通过收费站经历匀减速和匀加速两个阶段,前后两段的位移分别为x 1和x 2,时间分别为t 1和t 2,则: 减速阶段:v t =v 0-a 1t 1 t 1=v t -v 0-a 1=6-304s =6s加速阶段:v 0=v t +a 2t 2 t 2=v 0-v t a 2=30-66s =4s则汽车运动的时间至少为:t =t 1+t 2=10s. (3)在加速阶段:v 02-v t 2=2a 2x 2 302-62=2×6x 2 解得:x 2=72m则总位移x =x 1+x 2=180m若不减速通过收费站,所需时间t ′=x 1+x 2v 0=6s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至少为: Δt =t -t ′=4s.多过程组合问题的“三个”处理技巧1.用图象分析运动学问题能很好地反映出物体的运动规律,且直观、形象,这是图象法的优势,一些物理量的关系能通过图象很明显地反映出来.2.将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通过逆向思维转化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多运动过程的转折点的速度是联系两个运动过程的纽带,因此,转折点速度的求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10.短跑运动员完成100m 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运动和匀速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运动员用11.00s 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s 内通过的距离为7.5m ,求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答案 5m/s 2 10m解析 根据题意,在第1s 和第2s 内运动员都做匀加速运动.设运动员在匀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a ,在第1s 和第2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x 1和x 2,由运动学规律得: x 1=12at 02① x 1+x 2=12a (2t 0)2②式中t 0=1s联立(1)(2)两式并代入已知条件,得a =5m/s 2③设运动员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为t 1,匀速运动时间为t 2,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跑完全程的时间为t ,全程的距离为x . 依题意及运动学规律,得 t =t 1+t 2④v =at 1⑤ x =12at 12+v t 2⑥ 设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为x ′,则x ′=12at 21⑦ 联立③④⑤⑥⑦式,并代入数据得:x ′=10m⑧用“等效法”处理三类直线运动问题一、将“平均速度”等效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等于它在这段时间t 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在解题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关系,进行等效处理,以达到简化解题的目的. 典例1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测得它在第n s 内的位移为x m ,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 A.2xn2m/s 2 B.x2n2m/s 2C.2n -12x m/s 2D.2x 2n -1m/s 2 答案 D解析 第n s 内位移为x m ,该秒内平均速度大小为x m/s ,与该秒内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相等,则(n -0.5) s 时瞬时速度大小也为x m/s ,即 a ·(n -0.5)=x所以a =2x 2n -1m/s 2,选项D 正确.二、将“匀减速至零的运动”等效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相等的匀加速运动与匀减速运动,在相应的物理量上表现出一定的对称性,即加速运动可等效为逆向的减速运动,反之亦然.典例2 以36km /h 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4 m/s 2的加速度,刹车后第三个2s 内,汽车走过的位移为( ) A .12.5mB .2mC .10mD .0 答案 D解析 设汽车从刹车到停下的时间为t ,根据匀减速至零的运动等效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则由v 0=at 得t =v 0a =104s =2.5s ,所以刹车后第三个2s 时汽车早已停止,即刹车后第三个2s 内,汽车走过的位移为零,D 正确.三、将“匀减速运动至零又反向加速”等效为“竖直上抛运动”如果物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为零后又反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全过程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故求解时可对全过程列式,但必须注意x 、v 、a 等矢量的正负号及物理意义. 典例3 (多选)一物体以5m/s 的初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向上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 m/s 2,设斜面足够长,经过t 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4m ,则时间t 可能为( ) A .1sB .3sC .4sD.5+412s答案 ACD解析 当物体的位移为4m 时,根据x =v 0t +12at 2得,4=5t -12×2t 2,解得t 1=1s ,t 2=4s ;当物体的位移为-4m 时,根据x =v 0t +12at 2得:-4=5t -12×2t 2,解得t 3=5+412s ,故A 、C 、D 正确,B 错误.题组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1.假设某无人机靶机以300m/s 的速度匀速向某个目标飞来,在无人机离目标尚有一段距离时从地面发射导弹,导弹以80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1200m/s 的速度在目标位置击中该无人机,则导弹发射后击中无人机所需的时间为( ) A .3.75sB .15sC .30sD .45s 答案 B解析 导弹由静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即v 0=0,a =80m/s 2,据公式v =v 0+at ,有t =v a =120080s =15s ,即导弹发射后经15s 击中无人机,选项B 正确.2.(多选)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的加速度大小为a ,初速度大小为v 0,经过时间t 速度减小到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可用下列哪些式子表示( ) A .v 0t -12at 2B .v 0t C.v 0t 2 D.12at 2 答案 ACD3.(多选)给滑块一初速度v 0使它沿光滑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2,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所用时间可能是( )A.v 02gB.v 0gC.3v 0gD.3v 02g 答案 BC解析 当滑块速度大小减为v 02时,其方向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同,也可能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因此要考虑两种情况,即v =v 02或v =-v 02,代入公式t =v -v 0a 得t =v 0g 或t =3v 0g ,故B 、C 正确.4.(多选)如图1所示,一小滑块沿足够长的斜面以初速度v 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A 、B 、C 、D 到达最高点E ,已知AB =BD =6m ,BC =1m ,滑块从A 到C 和从C 到D 所用的时间都是2s .设滑块经C 时的速度为v C ,则( )图1A .滑块上滑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0.5m/s 2B .vC =6m/s C .DE =3mD .从D 到E 所用时间为4s答案 AD5.在水下潜水器蛟龙号某次海试活动中,完成任务后从海底竖直上浮,从上浮速度为v 时开始计时,此后匀减速上浮,经过时间t 上浮到海面,速度恰好减为零,则蛟龙号在t 0(t 0<t )时刻距离海平面的深度为( ) A.v t 2 B .v t 0(1-t 02t )C.v t 202tD.v (t -t 0)22t答案 D6.在一平直路段检测某品牌汽车的运动性能时,以路段的起点作为x 轴的原点,通过传感器发现汽车刹车后的坐标x 与时间t 的关系满足x =60+30t -5t 2(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刹车过程的初速度大小为30m/s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 B .汽车刹车过程的初速度大小为30m/s ,加速度大小为5 m/s 2 C .汽车刹车过程的初速度大小为60m/s ,加速度大小为5 m/s 2 D .汽车刹车过程的初速度大小为60m/s ,加速度大小为2.5 m/s 2 答案 A解析 根据汽车刹车后的坐标x 与时间t 的关系x =60+30t -5t 2(m),对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x =v 0t +12at 2,可知汽车刹车过程的初速度大小为30m/s ,加速度大小为10 m/s 2,故选A.题组2 自由落体7.一小石块从空中a 点自由落下,先后经过b 点和c 点,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 点时速度为v ,经过c 点时速度为3v ,则ab 段与ac 段位移之比为( ) A .1∶3B .1∶5C .1∶8D .1∶9 答案 A解析 小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2gh ab =v 2,2gh ac =(3v )2,可得h ab h ac =19,选项D 正确.8.(多选)如图2所示,在一个桌面上方有三个金属小球a 、b 、c ,离桌面高度分别h 1∶h 2∶h 3=3∶2∶1.若先后顺次静止释放a 、b 、c ,三球刚好同时落到桌面上,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三者到达桌面时的速度之比是3∶2∶1B .三者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3∶2∶1C .b 与a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小于c 与b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D .b 与a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大于c 与b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 答案 ABC解析 由公式v 2-v 20=2gx 可得v =2gh ,所以三者到达桌面时的速度之比是h 1∶h 2∶h 3=3∶2∶1,A 正确;三者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零,所以v =v2,故平均速度之比为h 1∶h 2∶h 3=3∶2∶1,B 正确;根据h =12gt 2可得a 、b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为Δt 1=2h 1g-2h 2g=(3-2) 2h 3g,b 、c 开始下落的时间差为Δt 2=2h 2g-2h 3g=(2-1) 2h 3g,所以Δt 1<Δt 2,C 正确,D 错误.题组3 多运动过程问题9.如图3所示,运动员从离水面10m 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起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0.45m 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成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 取10m/s 2),求:图3(1)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v 0.(2)从离开跳台到手接触水面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t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答案 (1)3m/s (2)1.75s解析 (1)上升阶段:-v 02=-2gh 解得v 0=2gh =3m/s(2)上升阶段:0=v 0-gt 1 解得:t 1=v 0g =310s =0.3s自由落体过程:H =12gt 22解得t 2=2H g=2×10.4510s ≈1.45s 故t =t 1+t 2=0.3s +1.45s =1.75s10.在一次低空跳伞训练中,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m 高处时,伞兵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12.5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 ,求:(取g =10m/s 2) (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 (2)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答案 (1)99m (2)8.6s解析 (1)设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h ,此时速度为v 0 则有:v 2-v 02=-2ah , 又v 02=2g (224m -h )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v 0=50m/s ,h =99m (2)设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t , 则有:v 0=gt 1, t 1=5st 2=v -v 0a=3.6s ,故所求时间为:t =t 1+t 2=(5+3.6) s =8.6s.。
(新课标)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1章 直线运动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课件
A.t=6 s时两车等速 B.t=6 s时两车距离最近 C.0~6 s内两车位移之差为90 m D.两车在0~9 s内会相撞
解析:选ABC.由加速度图象可画出两车的速度图象,如图 所示.由图象可知,t=6 s时两车等速,此时距离最近,图中阴 影部分面积为0~6 s内两车位移之差.
Δx=12×30×3 m+12×30×(6-3)m=90 m<100 m,故不会 相撞.
三、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拋运动的规律
1.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gt . (2)位移公式:h= 12gt2 . (3)速度—位移关系式:v2= 2gh .
2.竖直上拋运动规律
(1)速度公式:v= v0-gt
.
(2)位移公式:h= v0t-12gt2
.
(3)速度—位移关系式: v2-v20 (4)上升的最大高度: h=2vg20 .
主干回顾 夯基固源 考点透析 题组冲关
课时规范训练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 加速度 不变的运动.
(2)分类:匀匀减加速速直直线线运运动动::aa与与vv
同向 . 反向 .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v=v0+at . 3.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x=v0t+12at2 .
6.图象法
利用v-t图可以求出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以比较v
t 2
与
v
x 2
,还可以求解追及问题;用x-t图象可求出任意时间内的平均
速度等.
1.(2016·浙江台州检测)(多选)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 间T内通过位移x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x2到达B 点,则物体( )
【新步步高】(江苏专版)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题库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4讲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
第4讲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某同学用如图1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图1实验步骤如下:A .安装好实验器材;B .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图乙中a 、b 、c 、d 等点;C .测出s 1、s 2、s 3、….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继续完成下列任务:(1)实验中,除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细绳,钩码,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__.(填选项代号)A .电压合适的50 Hz 交流电源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 .秒表D .刻度尺E .天平F .重锤G .弹簧秤H .滑动变阻器(2)如果小车做匀加速运动,所得纸带如图乙所示,则s 1、s 2、s 3的关系是________,已知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是t ,则打c 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解析 (2)因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s 3-s 2=s 2-s 1.c 点是bd 段的时间中点,则c 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的平均速度.v c =s 2+s 310t . 答案 (1)AD (2)s 3-s 2=s 2-s 1 s 2+s 310t2.实验室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滑块做减速运动时的运动情况,打出如图2所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 Hz 的交流电源上.请回答下列问题:(1)纸带的________(填“A ”或“B ”)端与小滑块相连,纸带上AB 段运动的时间为________.(2)根据纸带请判断该滑块的运动属于________(填“匀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3)从纸带可以测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图2解析 (1)小滑块做减速运动,从纸带上计时点的分布看出,从左向右,相邻计时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因此纸带的B 端与小滑块相连,纸带上AB 段运动的时间为4×T =4×0.02 s =0.08 s.(2)从左向右纸带上相邻两计时点的距离之差分别为Δx 1=(5.20-3.00) cm -(3.00-1.00) cm =0.20 cm ,Δx 2=(7.60-5.20) cm -(5.20-3.00) cm =0.20 cm ,Δx 3=(10.20-7.60) cm -(7.60-5.20) cm =0.20 cm ,显然Δx 1=Δx 2=Δx 3,因此该滑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3)纸带上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x AB =(10.20-1.00)cm =9.20 cm.由公式Δx =aT 2得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Δx T 2=0.2×10-20.022 m/s 2=5.00 m/s 2. 答案 (1)B 0.08 s (2)匀减速 (3)9.20 cm 5.00 m/s 23.如图3甲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端拴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起初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距离.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图乙中a 、b 、c 是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图3(1)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c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打a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2.5 m/s 2.请根据加速度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b 段纸带中的________段内.解析 a =+1.90+-+1.32+-29×0.022 m/s 2 =5.0 m/s 2,由小车拖着纸带先加速后减速,知速度最大的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也大,相同时间内位移最大,故是在2.98 cm 段内.答案 (1)5.0 (2)2.98 cm4.一小球在桌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 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运动过程中 在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得到的照片如图4所示.由于底片保管不当,其中位置4处被污损.若已知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1 s ,则利用该照片可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约为__________m/s 2.位置4对应的速度为____________m/s ,能求出4的具体位置吗?__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求解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但要说明过程).图4解析 从图中读出5、6之间的距离为37.5 cm -24.0 cm =13.5 cm ,2、3之间的距离为6.0 cm -1.5 cm =4.5 cm ,利用逐差法有x 56-x 23=3aT 2,求出a =3.0×10-2 m/s 2;位置4对应的速度为v 4=x 352T =24.0-6.02×10-2 m/s =9×10-2 m/s ;欲求4的具体位置,可以采用逐差法利用(x 6-x 4)-(x 4-x 2)=4aT 2求解.答案 3.0×10-2(2.8×10-2~3.1×10-2均可) 9×10-2 能 利用(x 6-x 4)-(x 4-x 2)=4aT 2可以求出位置4的具体位置(其他方法合理均可)5.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5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 、B 、C 、D 、E 、F 、G 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 V 、50 Hz 交流电源.图5(1)设电火花计时器的周期为T ,计算F 点的瞬时速度v F 的公式为v F =________;(2)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 、C 、D 、E 、F 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以A 点对应的时刻为t =0,试在下图所示坐标系中合理地选择标度,作出vt 图象,并利用该图象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 =________ m/s 2;(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成210 V ,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解析 (1)利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求F 点的速度,可得v F =d 6-d 410T; (2)用描点法作出v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线的斜率求出加速度a =Δv Δt=0.40 m/s 2; (3)电网中交变电流的电压变化,并不改变电火花计时器的周期,故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不变.答案 (1)d 6-d 410T (2)见解析图 0.40 (3)不变。
步步高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课标)配套题库:1-1运动的描述
Ⅰ.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它们.Ⅱ.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第1课时 运动的描述考纲解读 1.知道参考系、质点、位移的概念,理解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和位移的矢量性.2.知道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并理解二者间的关系.1. [对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K -47步枪子弹速度很快,杀伤力大,什么时候都能认为是质点B .研究男子3米板跳水运动员何冲在空中的跳水动作时,不能把他看成质点C.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D.歼-15在“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速度大约为300 km/h,是相对航母甲板来说的答案 B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C.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D.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答案ABD解析一般情况下,物体在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不同,但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不变,所以平均速度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故A、B均正确;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变速运动,只有瞬时速度才能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的快慢,故C错,D正确.3.[加速度和速度关系的理解]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太空中的“天宫一号”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答案 B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时,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就可以看做质点.2.参考系(1)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2)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可能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3.位移是位置的变化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填“矢”或“标”) 4.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即v =ΔxΔt ,其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1)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v =xt,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是矢量.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是标量.考点一 对质点和参考系的理解 1. 质点(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2)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2. 参考系(1)参考系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但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2)比较两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选取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对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例1 下列情况下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是( )A .研究轨道上正在与“神州十号”对接的“天宫一号”飞船时B .研究“八一”飞行队飞行表演的飞机时C .放在地面上的木箱,在上面的箱角处用水平推力推它,木箱可绕下面的箱角转动时D .研究“蛟龙号”下潜到7 000 m 深度过程中的速度时 答案 D对“理想化模型”的理解(1)理想化模型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它是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2)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有很多,如“质点”、“轻杆”、“光滑平面”、“自由落体运动”、“点电荷”、“纯电阻电路”等,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物理模型.突破训练1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3年6月13日13时18分与“天宫一号”实施了自动交会对接.20日上午,女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中国的首次太空授课.2013年6月26日08时,“神舟十号”安全返回.关于以上消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神舟十号”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周,位移和路程都为零B.“11日17时38分”表示时刻C.在“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的过程中,不可以把“神舟十号”看成质点D.对接后的“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绕地球运动时,不能看做质点答案BC例2一只猴子静止在悬挂于天花板的细棒上,现使悬挂棒的绳子断开,猴子和细棒一起向下运动,甲说此棒是静止的,乙说猴子是向下运动的,甲、乙两人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 A.甲选的参考系是地球,乙选的参考系也是地球B.甲选的参考系是地球,乙选的参考系是猴子C.甲选的参考系是猴子,乙选的参考系是地球D.甲选的参考系是猴子,乙选的参考系也是猴子答案 C突破训练2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如图1所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在空中加油的情景,以下列的哪个物体为参考系,可以认为加油机是运动的()A.“歼-10”战斗机图1 B.地面上的房屋C.加油机中的飞行员D.“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答案 B解析空中加油时两飞机保持相对静止,以“歼-10”战斗机、加油机中的飞行员、“歼-10”战斗机里的飞行员为参考系,加油机都是静止的;以地面上的房屋为参考系,加油机是运动的,本题选B.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关系1.平均速度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相对应.瞬时速度能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它是在运动时间Δt→0时的平均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2.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但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与平均速度的大小没有对应关系.例3 如图2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在AB 、ABC 、ABCD 、ABCDE 四段轨迹上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 、2 s 、3s 、4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1 m/s B .物体在ABC 段的平均速度为52m/s图2C .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BC 段的平均速度 解析 由v =xt可得:vAB =11m/s =1 m/s ,v AC =52m/s ,故A 、B 均正确;所选取的过程离A 点越近,其阶段的平均速度越接近A 点的瞬时速度,故C 正确;由A 经B 到C 的过程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过程,故B 点虽为中间时刻,但其速度不等于ABC 段的平均速度,D 错误. 答案 ABC1.本题应该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xt求解.2.由v =xt可知t →0时的平均速度可看做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突破训练3 2012年8月6日在伦敦举行的奥运会100米决赛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以9秒63获得金牌.在8月6日举行的110米栏决赛中,美国选手梅里特以12秒92的成绩夺得冠军,刘翔因伤退赛;8月10日,博尔特又以19秒32的成绩,夺得男子200米金牌.关于这三次比赛中的运动员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00米比赛的位移是100米比赛位移的两倍B .200米比赛的平均速率约为10.35 m/sC .110米栏比赛的平均速度约为8.51 m/sD .100米比赛的最大速度约为20.70 m/s 答案 BC解析 200米赛道是弯道,100米赛道是直道,所以运动员跑200米路程时的位移小于200米,A 项错.200米比赛的平均速率为v =20019.32 m /s ≈10.35 m/s ,B 项对;同理C 项对.在100米比赛中,由于运动员在全程中并非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最大速度不等于平均速度的2倍,D项错误.考点三 速度、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的关系止开始加速,当加速度a 不断减小至零时,飞机刚好起飞,则此过程中飞机的( ) A .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减小 B .速度不断增大,位移不断增大 C .速度增加越来越慢,位移增加越来越快 D .速度增加越来越慢,位移增加越来越慢解析 飞机的加速度不断变小,但速度不断变大,只是增加变慢而已,速度变大时,位移增加变快,选项B 、C 正确. 答案 BC根据a 与v 方向间的关系判断物体是在加速还是在减速 (1)当a 与v 同向或夹角为锐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大. (2)当a 与v 垂直时,物体速度大小不变.(3)当a 与v 反向或夹角为钝角时,物体速度大小变小.突破训练4 关于物体的运动,不可能发生的是( )A .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速度也逐渐减小B .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改变C .加速度和速度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D .加速度为零时,速度的变化率最大 答案 D解析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当加速度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不再变化,速度的变化率为零,故D 不可能发生;速度增大还是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同向还是反向决定的,与加速度的大小及变化无关,故A 、B 、C 均有可能发生.1.用极限法求瞬时速度由平均速度公式v =ΔxΔt 可知,当Δx 、Δt 都非常小,趋向于极限时,这时的平均速度就可认为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测出物体在微小时间Δt 内发生的微小位移Δx ,然后可由v =ΔxΔt 求出物体在该位置的瞬时速度,这样瞬时速度的测量便可转化成为微小时间Δt 和微小位移Δx 的测量.例5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遮光板,如图3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 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 为Δt 1=0.30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0 s ,遮光板从图3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3.0 s .试估算: (1)滑块的加速度;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解析 (1)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v 1=L Δt 1=0.030.30 m/s =0.10 m/s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v 2=L Δt 2=0.030.10m/s =0.30 m/s故滑块的加速度a =v 2-v 1Δt ≈0.067 m/s 2.(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x =v 1+v 22Δt =0.6 m.答案 (1)0.067 m/s 2 (2)0.6 m突破训练5 根据速度定义式v =Δx Δt ,当Δt 极短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下列物理方法中的( )A .控制变量法B .假设法C .微元法D .极限法答案 D解析 在时间间隔Δt 较小的情况下,平均速度能比较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Δt 越小,描述越精确,这里利用的是极限法.高考题组1. (2012·山东基本能力·64)假如轨道车长度为22 cm ,记录仪记录的信号如图4所示,则轨道车经过该监测点的速度为( )图4A .0.20 cm/sB .2.0 cm/sC .22 cm/sD .220 cm/s答案 C解析 由题图可知,轨道车通过该监测点用时1.0 s ,由v =ΔxΔt 知,v =22 cm/s ,C 项正确.2. (2011·天津·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 与时间t 的关系为x =5t +t 2(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 )A .第1 s 内的位移是5 mB .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C .任意相邻的1 s 内位移差都是1 mD .任意1 s 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答案 D解析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t +12at 2,对比题给关系式可得v 0=5 m/s ,a =2 m/s 2,则第1 s 内的位移是6 m ,A 错;前2 s 内的平均速度是v =x 2t =5×2+12×2×222m/s =7 m/s ,B 错;Δx =aT 2=2 m ,C 错;任意1 s 内的速度增量Δv =a Δt =2 m/s ,D 对. 模拟题组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速度为零的质点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 .质点的加速度不变时,速度也一定不变C .质点的加速度发生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D .质点做曲线运动时,它的加速度一定是变化的答案 C4. 一列火车在雨中自东向西行驶,车内乘客观察到雨滴以一定的速度竖直下落,那么车外站在月台上的人看到的雨滴是( ) A .沿偏东方向落下B .竖直落下C .沿偏西方向落下D .无法确定答案 C解析 参考系选好之后,就假定它静止不动,车内乘客以车为参考系,雨滴竖直下落,说明雨滴与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车外的人以地面为参考系,看到雨滴向西落下.5. 一质点沿直线Ox 方向做直线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x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为x =6t-2t 3 (m),它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为v =6-6t 2 (m/s),则该质点在t =2 s 时的瞬时速度、从t =0到t =2 s 间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分别为( ) A .-18 m/s 、-2 m/s 、6 m/sB .-18 m/s ,-2 m/s 、2 m/sC .-2 m/s 、-2 m/s 、-18 m/sD .-18 m/s 、6 m/s 、6 m/s答案 A解析 由瞬时速度公式可得t =2 s 时的瞬时速度为v =(6-6×22) m/s =-18 m/s ,质点经时间1 s速度减为0,由x随时间t变化关系可知在t=0到t=2 s内发生的位移为Δx=-4 m,所以t=0到t=2 s间的平均速度为v=ΔxΔt=-2 m/s;由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可知在t=0到t=1 s内发生的位移为x1=4 m,所以从t=0到t=2 s内通过的路程为s=12 m,所以t=0到t=2 s间的平均速率为v′=sΔt=6 m/s,A对.(限时:30分钟)►题组1质点和参考系概念的理解1.以下情景中,加着重号的人或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一列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B.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出的旋转球...C.研究航天员聂海胜...在太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D.用北斗导航系统确定“辽宁号...”航母在大海中的位置时答案 D解析把物体看做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大小或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者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研究火车通过长江大桥所需的时间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旋转球”上的不同点转动情况不同,故不能把它看成质点;研究航天员聂海胜在太空舱挥动国旗的动作时,不能把聂海胜看成质点;用北斗导航系统确定航空母舰在大海中的位置时,可以把“辽宁号”航母看成质点.故应选D.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 A.中国乒乓球队队员马林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男单金牌,在研究他发出的乒乓球时B.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三种姿势射击中,研究美国名将埃蒙斯最后一枪仅打了4.4环的子弹时C.研究哈雷彗星绕太阳公转时D.用GPS定位系统研究汽车位置时答案BCD解析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出的乒乓球有转动,这种转动不能忽略,所以不能把乒乓球看做质点;研究美国名将埃蒙斯最后一枪仅打了4.4环的子弹的运动时,由于子弹各部分的运动情况都相同,所以可以看做质点;研究哈雷彗星绕太阳公转时,可以忽略哈雷彗星的自转,也可以看做质点;用GPS定位系统研究汽车位置时,不需要考虑汽车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汽车可以看做质点,所以选项B、C、D正确.3.2013年8月15日消息,科学研究表明,在太阳系的边缘可能还有一颗行星——幸神星.这颗可能存在的行星是太阳系现有的质量最大的行星——木星质量的4倍,它的轨道半径是地球轨道半径的几千倍.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幸神星质量太大,不能看做质点B.研究幸神星绕太阳运动,可以将其看做质点C.比较幸神星运行速度与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关系,可以选择太阳为参考系D.幸神星运行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运行一周的位移大答案BC解析物体能否看做质点与物体的质量无关,A错;幸神星的形状和大小相对其到太阳的距离来说属于次要的因素,因此可以看做质点,B对;比较两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要选择同一参考系,C对;幸神星运行一周的位移和地球运行一周的位移均为零,D错.4.两位杂技演员,甲从高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蹦床上竖直跳起,结果两人同时落到蹦床上,若以演员自己为参考系,此过程中他们各自看到对方的运动情况是() A.甲看到乙先朝上、再朝下运动B.甲看到乙一直朝上运动C.乙看到甲先朝下、再朝上运动D.甲看到乙一直朝下运动答案 B解析乙上升过程,甲、乙间距越来越小,故甲看到乙向上运动;乙下降过程,因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乙间距仍然变小,故甲看到乙还是向上运动,只有B项正确.►题组2位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5.下面描述的几个速度中,属于瞬时速度的是() A.子弹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B.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的速度大约为10 m/sC.汽车上速度计的示数为80 km/hD.台风以360 m/s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答案AC解析 790 m/s 是击中目标时刻的瞬时速度;信号沿动物神经传播是在一个过程内的平均速度;汽车速度计上显示的是瞬时速度;台风移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是很大的,360 m/s 是平均速度.6. 下面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都等于零C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 .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答案 AC解析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物体静止,平均速度等于零,A 选项对;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不一定都为零,例如物体做圆周运动旋转一周时,平均速度为零,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零,B 选项错;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恒定不变,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等,都等于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 选项对;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在不断变化,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可能等于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 选项错.7. 一身高为H 的田径运动员正在参加百米国际比赛,在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终点旁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冲线过程,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160s ,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运动员的高度为h ,胸前号码布上模糊部分宽度是ΔL .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运动员的( )A .百米成绩B .冲线速度C .百米内的平均速度D .冲线时160s 内的位移 答案 BD解析 由于无法知道运动员跑 100 m 经历的时间,故无法确定其平均速度和成绩,A 、C 错误;由题意可求出冲线时160 s 内运动员跑过的距离Δx =H h ΔL ,进一步求得160s 内的平均速度v=Δx160,由于时间极短,可把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近似看成是冲线时的瞬时速度,B、D正确.8.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1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图乙中MN是水平桌面,Q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让滑块d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2.5×10-2s和1.0×10-2s,小滑块d的宽度为0.5 cm.可测出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________m/s,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________ m/s.图1答案0.20.5►题组3加速度的理解和计算9.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正方向运动,a甲=4 m/s2,a乙=-4 m/s2,那么对甲、乙两物体判断正确的是()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甲做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减速直线运动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变化快D.甲、乙在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可能相同答案 B解析加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绝对值表示大小,甲、乙加速度大小相等,A错.甲的加速度与速度同向,所以做加速运动,乙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做减速运动,B对.加速度大小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甲、乙速度变化一样快,C错.由Δv=aΔt 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甲、乙速度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错.10.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D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答案 AD解析 速度变化很大,根据Δv =a Δt ,如果Δt 很大,a 可以很小,故A 选项正确;a =Δv Δt ,其中Δv 与a 的方向一致,故B 选项错误;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即Δv Δt越来越大,也就是加速度越来越大,故C 选项错误;因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大小无直接关系,故D 选项正确.11.2012年广州春节焰火晚会农历正月初一在珠江河段琶洲会展中心的主会场和白鹅潭江面的分会场精彩上演.在焰火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焰火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 .焰火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C .焰火的加速度不断减小,速度一定越来越小D .某时刻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答案 B解析 速度大小与加速度大小及变化无关,A 错;速度变化快,加速度一定大,B 对;焰火的加速度不断减小,但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速度仍在增加,C 错;速度为零时,加速度可以不为零,D 错.12.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开出,然后保持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1)(2)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答案 (1)11 s (2)96 m解析 (1)汽车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a 2=3-91m/s 2=-6 m/s 2 设汽车从3 m/s 经t ′停止,t ′=0-3-6s =0.5 s 故汽车从开出到停止总共经历的时间为10.5 s +0.5 s =11 s(2)汽车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1=6-31m/s 2=3 m/s 2 汽车匀加速运动的时间t 1=12-03s =4 s 汽车匀减速运动的时间t 3=0-12-6s =2 s 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t 2=11 s -t 1-t 3=5 s 汽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 =12 m/s 则汽车总共运动的路程s =v 2t 1+v t 2+v 2t 3=⎝⎛⎭⎫122×4+12×5+122×2 m =96 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为1 m/s2 B.t=4 s时物块位于x=4 m处 C.t=4 s时物块的速率为2 m/s √ D.在0~4 s时间内物块所受合外力做功为2 J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沿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t4 1 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2= ,乙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为两段均为 圆弧的 2 4 曲线,则 答案 解析 A.两物体在t1时刻加速度相同 B.两物体在t2时刻运动方向均改变 C.两物体在t3时刻相距最远,在t4时刻相遇 √ D.0~t4时间内甲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剪掉前面小球重叠部分进行研究.已知小球在释放位置时,球心与刻度尺
的零刻度线对齐.
(1)根据图中的数据,请你读出小球运动到照片中第5个相点时,下落的
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211 9(0.211 8~0.212 0均对) m; 答案
解析
根据刻度尺读数规则,下落高度h=21.19 cm=0.211 9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若所用照相机的曝光频
率为 f ,照片上1、3 相点
距离和1、5相点距离分别
s2-2s1f 2 =___________. 4
s 1f 为s1、s2,则相点2所对应小球的速度v=_____ 2 ,小球自由下落的加速度a
答案 解析
s 1 s 1f 相点 2 所对应小球的速度 v=2T= 2 .由 Δx=aT2 和逐差法得,小球自由 s2-2s1f 2 下落的加速度 a= . 4
B.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质点从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为4 s
D.A、D两点间的距离为12.25 m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
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 —时间图象,即x-t图象如图所示,
甲图象过O点的切线与AB平行,过C点的切线与OA平行,则下列说法中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45分钟章末验收卷
1.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 中,图线c是一条x=0.4t2的抛物线.有关这三个物体在0~5 s内的运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A.a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c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C.t=5 s时,a物体速度比c物体速度大 D.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同
答案 值,则“全力自动刹车”的最长时间为 解析
5 A.3 s
25 B. 3Βιβλιοθήκη s1C.2.5 s √
2 3 4 5 6 7
D.12.5 s
8
9
10 11 12 13
3.电梯从低楼层到达高楼层经过启动、匀速运行和制动三个过程,启动
和制动可看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电梯竖直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
况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在(1)(2)问题中,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至少为多少?
答案 解析
4s
在加速阶段:v02-vt 2=2a2x2
解得:x2=72 m
则总位移:x=x1+x2=180 m
x 若不减速通过所需要时间:t′= =6 s v0
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至少为:Δt=t-t′=4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如图所示,直线和抛物线 ( 开口向上 ) 分别为汽车 a 和 b 的位移 — 时间图 象,则
答案 解析
√ B.0~3 s时间内a车的路程比b车的小 √ C.0~3 s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均为1 m/s √
A.0~1 s时间内a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比b车的小 D.t=2 s时a车的加速度大小比b车的大
速均为v0=108 km/h,制动后小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1=4 m/s2.试问:
(1)大假期间,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至少多远处开始制动? 答案
解析
108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假设车过站后驾驶员立即使车以 a2=6 m/s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 度,则从减速开始到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汽车运动的时间至 少是多少? 答案
9
10 11 12 13
13.近几年大假期间,国家取消了7座及其以下的小车的收费公路的过路费,
给自驾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交通道路的畅通增加了很
大的压力,因此国家规定了免费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在专用车道上可以
不停车拿卡或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
大假期间过站的车速要求不超过vt=21.6 km/h,事先小汽车未减速的车
解析
10 s
小汽车通过收费站经历匀减速和匀加速两个阶段, 以vt=6 m/s过站
时汽车运动的时间最少, 前后两段位移分别为x1和x2, 时间为t1和t2, v0-vt 则减速阶段:vt=v0-a1t1 得 t1= a =6 s 1 加速阶段:v0′=vt=6 m/s,vt′=v0=30 m/s v0-vt 则:v0=vt+a2t2 t2= a =4 s 2 则汽车运动的时间至少为:t=t1+t2=10 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如图所示,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最后 停在D点.已知AB=6 m,BC=4 m,从A点运动到B点,从B点运动到C点 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为-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 A.质点到达B点时速度大小为2.55 m/s
解析
√
了改进, 以相等时间间隔在直尺的反面标记反应时间的刻度线,
制作了 “反应时间测量仪” , 下列四幅图中刻度线标度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如图甲所示,一维坐标系中有一质量为m=2 kg的物块静置于x轴上的某
位置(图中未画出), t=0时刻, 物块在外力作用下沿x轴开始运动, 如图乙为
答案 解析
A.vm只能为2v,与a1、a2的大小无关 √ C.a1、a2必须是一定的
B.vm可为许多值,与a1、a2的大小有关
√
a1a2 2v =t D.a1、a2必须满足 a1+a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某同学用频闪照相法研
究小球的自由落体运动,
选择一张清晰的频闪照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一汽车装备了具有“全力自动刹车”功能的城市安全系统,系统以50 Hz 的频率监视前方的交通状况 .当车速v≤10 m/s,且与前方静止的障碍物 之间的距离接近安全距离时,如果司机未采取制动措施,系统就会立即 启动“全力自动刹车”,使汽车避免与障碍物相撞.在上述条件下,若该 车在不同路况下的“全力自动刹车”的加速度大小取4~6 m/s2之间的某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2.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a车和b车,其位移—时间 图象分别为图中直线 a 和曲线 b ,已知 b 车的加速 度恒定且a=-2 m/s2,t=3 s时,直线a和曲线b 刚好相切.求:t=0时a车和b车的距离x0.
答案 解析
9m
1
2
3
4
5
6
7
8
速度(m/s) 0 2.0 4.0 5.0 5.0 5.0 5.0 5.0 4.0 3.0 2.0 1.0
则前5 s内电梯通过的位移大小为 答案 A.19.25 m B.18.75 m √
解析
0
C.18.50 m
D.17.5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如图所示, 某学习小组利用直尺估测反应时间: 甲同学捏住直尺上端, 使直尺保 持竖直, 直尺零刻度线位于乙同学的两指之间.当乙看见甲放开直尺时, 立即用手指 捏住直尺, 根据乙手指所在位置计算反应时间.为简化计算, 某同学将直尺刻度进行
正确的是
答案
解析
√
A.在两车相遇前,t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t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C.0~t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D.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0.物体以速度v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B两点,所用时间为t,现在物体从 A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1)到某一最大速度vm, 然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大小为 a2) 至B点速度恰好减为 0,所 用时间仍为t.则物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