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IP网络的服务质量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相关简答题-谢希仁(第六版)

计算机网络相关简答题-谢希仁(第六版)

1简答题1.1 某网络上连接的所有主机,都得到“Request time out”的显示输出,检查本地主机配置和IP地址:202.117.34。

35,子网掩码为255。

255.0。

0,默认网关为202.117。

34。

1,请问问题可能出在哪里?答:因为由ip地址202。

117。

34。

35得知网络是C类网络,子网掩码的问题(255。

255。

255。

0)。

子网掩码应为255.255。

255.0.按原配置,本地主机会被网关认为不在同一子网中,这样网关将不会转发任何发送给本地主机的信息。

1.2 简述共享式集线器(HUB)与交换机(SWITCH)的异同点.答: (1)在OSI参考模型中工作的层次不同:HUB一般工作在物理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或网络层。

(2)数据传输方式不同:HUB的所有设备在同一冲突域和同一广播域,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是广播方式,容易产生广播风暴;交换机的数据传输是有目的的,数据在发送方与接受方之间进行点对点的传送,数据传输效率提高,不会出现广播风暴,在安全性方面也不会出现其他节点侦听的现象。

(3)带宽占用方式不同:HUB的所有端口共享总带宽,而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有自己的带宽。

(4)传输模式不同:HUB只能采用半双工方式进行传输,交换机既可采用半双工也可采用全双工。

1.3 简要说明TCP/IP参考模型五个层次的名称(从下往上)?各层的信息传输格式?各层使用的设备是什么?(最低三层)答:A.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B.比特流帧包(报文分组)报文C.中继器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网关1.4 为什么要引入域名解析?简单叙述访问站点的过程中,DNS的域名解析过程。

(设的IP地址为:202。

101。

208。

10,DNS地址:202.101。

208。

3)答:域名解析是为了解决数字化的IP地址不便于记忆的问题而引入的一种层次型命名机制,完成名字—-—地址的映射。

访问www。

ecjtu.jx。

cn的域名解析过程:1)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地址;2)先在本机域名解析的缓存中查找该域名,若找到则可以立即获取对用的IP地址;3)若不在本机缓存中则向本地DNS服务器(202.101。

多媒体通信复习答案

多媒体通信复习答案

多媒体通信复习答案第1章概述1.多媒体计算机与普通计算机区别的技术特征多媒体计算机增加了对包括伴音在内的活动图像的处理、存储和显示的能力,解决了停机存储、读取和显示两个时间上紧密相关的数字信号(即伴音信号和图像信号)时,如何在时间上保持同步的问题。

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是什么?信息媒体的多样化和媒体处理方式的多样化,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3、多媒体产生的技术背景是什么?多媒体技术产生的技术背景: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大容量数字存储技术的发展4、多媒体系统的基本类型是什么?独立商亭式系统多媒体信息检索与查询多媒体会议与协同工作多媒体即时通信点播电视5、三网融合是指哪三网?电话服务的固定和移动通信网提供数据服务的计算机网提供电视服务的广播电视网第2章视觉特征和彩色电视信号1、图像对比度图像相邻区域或相邻点之间的亮度差别,对比度C=Imax/Imin2、视觉阈在给定的某个亮度环境下,人眼刚好(以50%的概率)能够区分两个相邻区域的亮度差别所需要的最低对比度3、对比度灵敏度视觉阀的倒数4、空间频率物理量在单位空间距离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fx=dφ(x)/dx5、色度学研究彩色的计量和计算的科学第3章数据压缩1、数据压缩方法分为哪几大类?基于像素的第一代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依赖于人类视觉特征的第二代图像压缩编码方法2、信息量I信息多少的量度 I=log(1/p)3、熵H熵实在平均意义上表征信源总体特征的一个物理量 H(X)=5、下取样、上取样下取样:由高取样率的样值去推算低取样率样点数值的技术上取样:由低取样率的样值去估计较高频率的取样点上的数值的技术6、D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简称为DPCM,是对模拟信号幅度抽样的差值进行量化编码的调制方式。

这种方式是用已经过去的抽样值来预测当前的抽样值,对它们的差值进行编码。

7、运动估值的主要方法块匹配方法和像素递归方法8、帧间预测方法有哪些?前向预测后向预测双向预测9、离散余弦变换选择不同的正交基向量,可以得到不同的正交变换。

IP网络指标评价体系及关键指标

IP网络指标评价体系及关键指标

IP网络指标评价体系及关键性能指标一、IP网络指标体系构成IP网络指标体系反映了被测评的IP网络系统内的某一物理和逻辑组件的特定属性,指标体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指标的内容、协议层和测试范畴。

其中指标内容是体系的核心,它反映了网络的基本属性,其它两向都是对内容的约束条件。

(1)指标内容包括以下内容连通性:各网络组件间的互连通性;吞吐量:单位时间内传送通过网络中给定点的数据量;带宽: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送的比特数;包转发率:单位时间内转发的数据包的数量;信道利用率:一段时间内信道为占用处在状态的时间与总时间的比值;信道容量:信道的极限带宽;带宽利用率:实际使用的带宽与信道容量的比率;包损失:在一段时间内网络传输及处理中丢失或出错的信息包数;包损失率:包损失与总包数的比率;传输延时:数据分组在网络传输中的延时时间;延时抖动:连续的数据分组传输延时的变化;(2)协议层内容包括以下内容物理层协议指标反映了物理设备的物理层特性。

例如线路的物理带宽、接口的位吞吐量等;链路层协议指标反映了以帧为基础的链路层特性。

例如链路层交换机的数据帧吞吐量、链路的帧传输延时等;网络层协议指标反映了以IP包为基础的网络层特性。

例如网络路径的包损失率、网络路径的IP包传输延时、两相邻路由器节点间的信息传输带宽、路由器的IP包转发率等;传输层协议指标反映了端到端的通信连接特性。

例如TCP连接之上的TCP包的损失率、UDP包传输延时等;应用层协议指标反映了为用户提供端到端应用服务的特性。

例如Telnet应用的响应时间、IP电话应用的数据延时及延时抖动等;(3)测试范畴网络节点:指标包括网络节点上相应的协议层次上的性能指标;网络链路指标:包括网络链路上所对应的协议层次上的性能指标;网络路径指标:包括一条网络路径上所对应的协议层次上的性能指标例如一条网络层的网络路径的指标可以包括可达性、IP包包损失率、IP包传输延时等;网络性能指标:包括网络边界上入出端点对之间的性能指标和网络整体所体现的性能指标。

第七章 Internet安全

第七章 Internet安全

• 记录协议报文格式如图所示
报文首部
加密部分
内容类型 主要版本 次要版本 压缩长度
数据(可选压缩)
MAC(0, 16, 20字节)
内容类型(8比特),高层协议:修改密码 规范、告警、握手和应用数据。 主要版本(8比特) 次要版本(8比特) 压缩长度(16比特) 数据 MAC字段
2、记录层报文的产生过程
4. Web服务器有可能成为进攻内部网的跳板。
5. 没有经过训练的用户不了解存在的安全风险。
6. 电子邮件的问题主要是防止欺骗和保证内容的 隐私性。
7. 电子邮件是传播病毒最快捷的途径。
Return
7.2 SSL/TLS
• SSL(Secure Socket Layer)是一个用来保证安 全传输的Internet协议。该协议通过在两个实 体(客户和服务器)之间提供一个安全通道, 来实现数据在Internet中传输的保密性。
• S-HTTP消息的恢复过程需要以下信息:
– S-HTTP消息 – 接收者先前声明所支持的加密方法和密钥素
材。 – 接收者目前支持的加密方法和密钥素材 – 发送者先前声明所支持的加密方法和密钥素

• 为了恢复一个S-HTTP消息,接收者需要 阅读该消息的首部,以确定发送者对消息 主体进行的密码操作,然后对消息进行解 密恢复出明文。
应用数据 分段 压缩
计算MAC
加密 添加首部
允许使用的加密算法:
分组密文
算法
密钥长度
IDEA
128
RC2-40
40
DES-40
40
DES
56
3DES
168
Fortezza
80
流密文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网络安全7-01 计算机网络都面临哪几种威胁?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的区别是什么?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措施都有哪些?答:计算机网络面临以下的四种威胁:截获(interception),中断(interruption),篡改(modification),伪造(fabrication)。

网络安全的威胁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主动攻击是指攻击者对某个连接中通过的PDU 进行各种处理。

如有选择地更改、删除、延迟这些PDU。

甚至还可将合成的或伪造的PDU 送入到一个连接中去。

主动攻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种,即更改报文流;拒绝报文服务;伪造连接初始化。

被动攻击是指观察和分析某一个协议数据单元PDU 而不干扰信息流。

即使这些数据对攻击者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它也可通过观察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性质。

这种被动攻击又称为通信量分析。

还有一种特殊的主动攻击就是恶意程序的攻击。

恶意程序种类繁多,对网络安全威胁较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蠕虫;特洛伊木马;逻辑炸弹。

对付被动攻击可采用各种数据加密动技术,而对付主动攻击,则需加密技术与适当的鉴别技术结合。

7-02 试解释以下名词:(1)重放攻击;(2)拒绝服务;(3)访问控制;(4)流量分析;(5)恶意程序。

答:(1)重放攻击:所谓重放攻击(replay attack)就是攻击者发送一个目的主机已接收过的包,来达到欺骗系统的目的,主要用于身份认证过程。

(2)拒绝服务:DoS(Denial of Service)指攻击者向因特网上的服务器不停地发送大量分组,使因特网或服务器无法提供正常服务。

(3)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也叫做存取控制或接入控制。

必须对接入网络的权限加以控制,并规定每个用户的接入权限。

(4)流量分析:通过观察PDU 的协议控制信息部分,了解正在通信的协议实体的地址和身份,研究PDU 的长度和传输的频度,以便了解所交换的数据的某种性质。

第七章:局域网安全与管理

第七章:局域网安全与管理

第七章:局域网安全与管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局域网在企业、学校、政府机构等各种组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为内部的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提供了便利。

然而,与此同时,局域网也面临着诸多安全威胁和管理挑战。

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有效应对,可能会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业务中断等严重后果。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局域网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

病毒和恶意软件是常见的威胁之一。

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局域网,如用户下载的不明文件、外接存储设备的使用等。

一旦入侵,这些恶意程序可能会自我复制、篡改数据、窃取机密信息,甚至破坏整个网络系统。

网络攻击也是不可忽视的威胁。

黑客可能会通过漏洞扫描、端口扫描等手段,寻找局域网的薄弱环节,进而发起攻击。

常见的攻击方式包括拒绝服务攻击(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SQL 注入攻击等。

这些攻击可能会导致网络拥堵、服务不可用,严重影响正常业务的开展。

内部人员的误操作或故意行为也会给局域网带来安全隐患。

例如,员工误将敏感文件发送给错误的人员,或者故意泄露公司机密信息,都可能给组织造成巨大的损失。

此外,无线网络的普及也增加了局域网的安全风险。

如果无线网络的加密措施不够强大,攻击者可能会轻易地接入网络,获取敏感信息。

面对这些安全威胁,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访问控制是保障局域网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设置用户账号和密码、权限分配等措施,限制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特定的资源和数据。

同时,采用多因素认证方式,如结合密码、指纹识别、短信验证码等,可以进一步提高认证的安全性。

定期的系统更新和补丁管理也是必不可少的。

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软件往往存在着各种漏洞,这些漏洞可能会被攻击者利用。

因此,及时安装官方发布的补丁,修复已知漏洞,可以有效降低安全风险。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部署能够在网络边界和内部进行实时监测和防护。

防火墙可以阻止未经授权的网络访问,而入侵检测系统则能够及时发现并报警网络中的异常行为。

7.卫星IP网

7.卫星IP网

本章主要内容1. 卫星IP网简介2. 卫星通讯在因特网中的应用3. 媒质访问控制MAC4. 卫星TCP/IP协议5. 卫星因特网架构6. 卫星上网—DirecPC7. 卫星IP评定Company Logo卫星IP网简介需要一种新的因特网基础结构来提供高速率高质量服务,以满足各种QoS业务的需要卫星通信系统具有全球覆盖性、按需分配带宽、灵活的移动性和巨大的容量等优点卫星通信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只有一个中继器(或交换)的微波无线电通信系统1.静止轨道卫星(GSO)系统2.中轨道卫星(MEO)和近地轨道卫星(LEO)系统3.卫星的负载和频段Company Logo7.2 卫星通信在因特网中的应用卫星通信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在因特网的全球推广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优点:覆盖面宽、传输速率较高、传输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组网灵活、网络建设速度快和具有极佳的广播性能等主要缺点是延时较长、建站费用较高应用主要分为:骨干网中的应用接入网中的应用Company Logo高灵活性和宽带传输能力,使其成为骨干通信网的重要传输手段国际卫星通信组织提供的卫星链路Intelsat和PanArilsatCompany Logo在大区域、稀路由、无缝隙移动通信方面,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2005年,卫星接入占美国10%的高速因特网接入市场,用户人数达到300万国际上多家商业公司提够卫星接入服务Company Logo在卫星链路中采用TCP/IP协议是可行的,卫星网能够与地面因特网方便地实现互联卫星链路存在长时延的问题,对因特网是很不利,主要问题是:信道的传输速率受限(对单用户而言)TCP协议拥塞控制和流量恢复策略性能降低原因:“管道效应”与资源浪费卫星TCP/IP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误码率和时延Company Logo“管道效应”数据管道尺寸Rp定义为:Rp(bit)=R * Trtt式中,R为信道速率,单位为bits ;Trtt为数据往返时延,单位为s。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

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

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复习题计算机网络复习第一章概述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按照覆盖范围可将计算机网络分成哪三种?按照拓扑结构来分可以分成哪几种?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有哪些?从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上看,计算机网络可以由哪二部分组成?答:计算机网络是以实现远程通信为目的,一些互连的,独立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按照覆盖范围可分为2)广域网WAN,3)局域网LAN,4)城域网MAN,5)个人区域网PAN。

按拓扑结构可分为星形,树形,总线形,环形各网格形。

主要功能有1)资源共享,2)数据通信,3)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4)有利于均衡负荷,5)朝代了灵活的工作环境。

从组成在看,计算机网络可由1)能向用户提供服务的若干主机,2)由一些专用的通信处理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的一个或数个通信子网,3)为主机与主机,主机与通信子网中各个结点之间通信而建立的一系列协议,即通信双方事先约定的,共同遵守的一组规则三部分组成.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协议?协议的三要素是什么?答:为在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3、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指什么?常见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由哪几种?各由几层组成?分别说明各层的作用?答: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服务和协议的集合,也就是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以作为用户进行网络设计和实现的基础。

常见的有OSI 参考模型,由物理层(是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在物理媒体上透明地传送比特流)数据链路层(是屏蔽物理层的特性,为网络提供一个数据链路连接,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网络层(是为源端的运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结点,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运输层)运输层(是为会话层用户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会话层(是为端系统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允许不同主机上的各种进程之间进行会话,并参与管理)表示层(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应用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了访问OSI 环境的手段)七个层次组成。

IP地址及其管理(集体备课教案)

IP地址及其管理(集体备课教案)

IP地址及其管理(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IP地址概述1.1 IP地址的定义与作用1.2 IP地址的分类1.3 IP地址的构成与表示方法1.4 案例分析:IP地址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二章:IP地址的配置与管理2.1 静态IP地址配置2.2 动态IP地址配置2.3 路由器与交换机的IP地址配置2.4 案例分析:网络中的IP地址管理第三章: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3.1 子网划分的概念与作用3.2 子网掩码的定义与计算3.3 子网划分的方法与步骤3.4 案例分析:子网划分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第四章:IP地址的克隆与盗用4.1 IP地址克隆的概念与原因4.2 IP地址克隆的检测与预防4.3 IP地址盗用的概念与防范措施4.4 案例分析:IP地址克隆与盗用的实际案例第五章:特殊IP地址及其应用5.1 特殊IP地址的分类与特点5.2 保留IP地址的范围与使用规则5.3 私有IP地址的应用与配置5.4 案例分析:特殊IP地址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第六章:IP地址冲突与解决6.1 IP地址冲突的原因6.2 IP地址冲突的检测6.3 IP地址冲突的解决方法6.4 案例分析:IP地址冲突的实际案例及解决方案第七章:DHCP服务器配置与管理7.1 DHCP协议的作用与工作原理7.2 DHCP服务器的配置方法7.3 DHCP客户端的设置7.4 案例分析:DHCP服务器在网络中的应用与管理第八章:DNS服务器配置与管理8.1 DNS协议的作用与工作原理8.2 DNS服务器的配置方法8.3 DNS解析过程与缓存策略8.4 案例分析:DNS服务器在网络中的应用与管理第九章:IP地址的映射与NAT9.1 IP地址映射的概念与作用9.2 NAT(网络地址转换)的原理与类型9.3 NAT设备的配置方法9.4 案例分析:NAT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与配置第十章:IP地址安全策略10.1 IP地址安全的重要性10.2 防火墙与IP地址安全10.3 VPN(虚拟专用网络)技术10.4 案例分析:IP地址安全策略的实际应用案例第十一章:IP地址追踪与监控11.1 IP地址追踪的意义11.2 IP地址追踪的技术与工具11.3 IP地址监控的方法与策略11.4 案例分析:IP地址追踪与监控的实际应用第十二章:IP地址在云计算与大数据中的应用12.1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基本概念12.2 IP地址在云计算中的角色与配置12.3 IP地址在大数据处理中的重要性12.4 案例分析:IP地址在云计算与大数据领域的实际应用第十三章:IP地址的未来发展13.1 IP地址发展的趋势13.2 新一代IP协议(如IPv6)的特性与优势13.3 IPv6地址的配置与管理13.4 案例分析:IPv6在未来的网络中的应用前景第十四章:IP地址管理的最佳实践14.1 企业级IP地址管理的标准与规范14.2 IP地址管理的策略与流程14.3 IP地址管理工具的选择与应用14.4 案例分析:优秀IP地址管理实践的案例分享第十五章:IP地址管理案例分析与讨论15.1 常见IP地址管理问题的案例分析15.2 针对特定网络环境进行IP地址管理的策略讨论15.3 针对IP地址安全问题的应急响应案例讨论15.4 综合讨论:提高IP地址管理效率的方法与技巧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IP地址及其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IP地址的定义、分类、表示方法,以及IP地址的配置、子网划分、克隆与盗用等。

网络服务质量的评估与分析

网络服务质量的评估与分析

网络服务质量的评估与分析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服务的质量也成为了各大企业和机构争相优化的重要内容。

而如何评估和分析网络服务质量,成为了技术上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介绍网络服务质量的相关概念,分析现有的评估方法,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网络服务质量的概念网络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QoS)是指在网络上,保障某些应用或者用户的网络服务质量。

网络服务质量的内容包括带宽、时延、丢包率等方面,不同的应用有不同的网络服务质量需求,因此网络服务质量的评估也需要有所区分。

网络服务质量的评估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考虑:(1)带宽:带宽是指网络传输的数据量,是衡量网络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网络服务的质量与带宽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带宽不足,可能会导致网络拥堵,从而降低网络速度和质量。

(2)时延:时延是指网络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所需的时间,包括传输延迟、处理延迟、排队延迟等。

时延对于某些应用如在线游戏、视频会议和交易等影响很大,需要保证网络时延的稳定性。

(3)丢包率:丢包率是指在网络传输中,发生数据包丢失情况的概率。

丢包率对于在线游戏、视频播放等应用来说,会影响显著的用户体验。

二、网络服务质量的评估方法网络服务质量的评估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例如基础设施层面、应用层面、传输层面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1)基础设施层面评估基础设施层面是指网络设施和网络应用的整体架构。

评估基础设施层面主要需要考虑网络的覆盖范围、带宽使用情况、设施规划等因素。

这类评估方式更加适合于网络建设的初期阶段的网络服务质量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网络拓扑分析、性能测试等。

(2)应用层面评估应用层面的评估是指根据不同应用的特点,对网络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不同的应用可以有不同的服务质量需求,例如对于在线游戏和实时视频来说,需要保证网络时延的低延迟和丢包率的稳定性,而对于大规模重要数据传输来说,带宽则成为了首要问题。

第 7 章 Internet基础知识

第 7 章 Internet基础知识

图7-2 TCP/IP与OSI参考模型间的对应关系
2. TCP/IP协议簇
TCP/IP是Internet的计算机都必须共同遵守的通信协议。它是一组协 议的代名词,其核心协议是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网际协议), 除次之外它还包括许多别的协议,共同组成了TCP/IP协议簇。
(1)TCP(传输控制协议)
TCP是传输层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 对于大量数据的传输,通常都要求有可靠的传送。
TCP将源主机应用层的数据分成多个分组,然后将每个分组传送到 互联层,互联层将数据封装为IP数据报,并发送到目的主机。目的 主机的互联层将IP数据报中的分组传送给传输层,再由传输层对这 些分组进行重组,最终还原成原始数据,传送给应用层。
7.2.2 Internet的特点
Internet是由全世界众多的网络互连组成的国际互连网
Internet是世界范围的信息和服务资源宝库
组成Internet的众多网络共同遵守TCP/IP
7.2.3 Internet的组织机构
Internet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本身并不经营Internet,但它 支持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AB)开展工作,并通过IAB实施。
TCP要完成流量控制和差错检验的任务,以保证可靠的数据传输。
(2)IP(网际协议)
IP的主要任务是对数据包进行寻址和路由选择,并从一个网络转发 到另一个网络。IP在每个发送的数据包前都加入了一个控制信息,其 中包含了源主机IP地址和目的主机IP地址等信息。
IP是一个面向无连接的协议,即主机之间事先不需建立用于可靠通信 的端到端连接,源主机只是简单地将IP数据包发送出去。这样数据包在 传输途中可能会丢失、重复、或者次序发生混乱。因此,还必须要依 靠高层的协议(如TCP)或应用程序实现数据包的可靠传输。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网络安全实用技术答案

选择题部分: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安全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网络环境中数据的、完整性、网络服务可用性和可审查性受到保护。

A.保密性(2)网络安全的实质和关键是保护网络的安全。

C.信息(3)实际上,网络的安全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网络的信息安全。

D.网络的系统安全(4)在短时间内向网络中的某台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连接请求,导致合法用户暂时无法访问服务器的攻击行为是破坏了。

C.可用性(5)如果访问者有意避开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则该访问者对网络设备及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属于。

B.非授权访问(6)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通信技术、应用数学、密码技术和信息论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信息安全学科(7)实体安全包括。

B.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媒体安全(8)在网络安全中,常用的关键技术可以归纳为三大类。

D.预防保护、检测跟踪、响应恢复第二章:(1)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______.D.保密性和完整性(2)SSI.协议是______之间实现加密传输协议。

A.传输层和应用层(3)实际应用时一般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密钥的协商和交换.利用_____加密技术进行用户数据的加密。

B.非对称对称(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是。

B.数据保密性服务(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链接,因此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D.数据保密性及以上各项(6)VPN的实现技术包括。

D.身份认证及以上技术第三章:(1)网络安全保障包括信息安全策略和。

D.上述三点(2)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框架的外围是。

D.上述三点(3)名字服务、事务服务、时间服务和安全性服务是提供的服务。

C.CORBA网络安全管理技术(4)一种全局的、全员参与的、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动态的运作管理模式是基于风险管理理念和。

A.持续改进模式的信息安全运作模式(5)我国网络安全立法体系框架分为。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计算机网络7.1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是指将一群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及传输媒体被互联起来,在通信软件的支持下,实现计算2、物理连接: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系统、通信链路和网络节点组成。

逻辑功能:把计算机网络分成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个子网。

3、4、5、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的覆盖范围、拓扑结构、传输介质、使用性质。

按传输介质划分:有线网、无线网有线网传输介质:双绞线和同轴电缆紧急简便,但传输距离短。

管线传输距离远,传输率高,但成本高。

无线网无线电波或红外线为传输介质,另外还有卫星数据通信网。

付费,属于经营性网络,商家建造维护,消费者付费使用。

6、网络协议:各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达成某种默契,严格遵守事先约定好的一整套通信规程,要交换的数据格式、控制信息的格式、控制功能以及通信过程中事件执行的顺序等的通信规程。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语法、语义、时序7、 协议分层:对于结构复杂的网络协议来说,最好的组织方式是层次结构,层与层之间相对独立,各层完成特定的功能,每一层都为上一层提供某种服务。

8、 网络体系结构:1)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 ),将整个网络划分为7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2)TCP/IP 参考模型:是一组协议,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考虑了网络互联问题。

主机A 主机B信息交换单位Message (信息报文)Message Message Message Packet (分组)Frame (帧)Bits (二进制流)传输介质路由器路由器传输介质7.2计算机网络的硬件与软件组成本地连接:利用网卡和网线与局域网连接。

IPConfig命令用于检查当前TCP/IP网络中的配置情况。

Ping<要连接的主机的IP地址>:命令用于监测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Tracert目的主机的IP地址或主机名:判定数据到达目的主机所经过的路径,显示路径上各个路由器的信息。

IP地址的网络服务和资源管理

IP地址的网络服务和资源管理

IP地址的网络服务和资源管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IP地址成为了网络通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当着标识和定位设备的作用。

为了保障网络服务的稳定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对IP地址进行合理的网络服务和资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IP地址的分配与管理1.1 IP地址分配机构为了保证IP地址分配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国际互联网号码分配机构(IANA)负责全球IP地址的分配。

作为全球分配机构,IANA负责将IP地址分配给各个区域互联网注册管理机构(RIR)。

而RIR则负责将IP地址分配给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再由ISP将IP地址分配给企业和个人用户。

1.2 IP地址分配策略为了合理分配IP地址和推动IPv6的普及,各个RIR制定了不同的IP地址分配策略。

其中一种常见的策略是CIDR(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无类别域间路由选择),它通过对IP地址进行聚合来减少地址空间的浪费和提高分配效率。

二、IP地址的网络服务管理2.1 DHCP服务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简称DHCP)是一种自动分配IP地址的网络服务。

DHCP服务器能够根据网络中设备的请求,动态地为其分配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等相关信息,提供了网络连接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2.2 NAT服务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简称NAT)是一种将多个私有IP地址映射到公共IP地址的网络服务。

通过NAT服务,企业或家庭用户可以使用少量的公网IP地址,同时满足多个内部设备的对外访问需求,提高了IP地址的利用率。

三、IP地址的资源管理3.1 IP地址资源枯竭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IPv4地址资源的枯竭,推动IPv6的应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IPv6拥有更为庞大的地址空间,可以有效缓解IP地址不足的问题,并支持更多的网络设备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概论第七章TCPIP协议

计算机网络概论第七章TCPIP协议

3、IPv6地址的零压缩 某些类型的地址中可能包含很长的零序列,为进一步简化表示法,IPv6
还可以将冒号十六进制格式中相邻的连续零位进行零压缩,用双冒号“::” 表示。
例如链路本地地址FE80:0:0:0:2AA:FF:FE9A:4CA2可压缩成 FE80::2AA:FF:FE9A:4CA2;多点传送地址FF02:0:0:0:0:0:0:2压缩后,可表 示为FF02::2。
六、网络地址翻译(NAT)
CIDR技术的应用使现有的IP地址得到了更有效的使用,而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翻译)技术可以将网络内部的私有地址翻译成 Internet上使用的合法公有IP地址,这样便可以解决内部网络大量主机访问 Internet的需求问题,可以有效地减少对公有IP地址的注册需求。
四、可变长子网掩码(VLSM)
子网掩码(Subnet Mask)技术可以实现将一个大的网络划分成若于子网, 且各子网大小相同,也就是各子网所能容纳的主机数相同。而VLSM(Variable Length Subnet Mask, 可变长子网掩码)技术可以实现将一个大的网络分成多个不 同大小的子网,也就是说各子网所能容纳的主机可以不同。VLSM技术对IP地址的高 效分配及减少路由表大小都非常重要,但必须路由协议支持VLSM技术才能发挥作用。 能够支持VLSM技术的路由协议主要有RIP2,OSPF,EIGRP和BGP。
子网编址技术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子网掩码(Subnet Mask),子网掩码与IP 地址一样,其长度也是32位(4个字节),可以用二进制形式,也可以使用十进制 的形式。例如:255.255.252.0就是一个有效的十进制子网掩码,其对应的二进制 形式的子网掩码为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子网掩码中用1代表网 络部分,0代表主机部分。通常A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0.0.0,B类地址的默 认子网掩码为255.255.0.0,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利用子网 掩码可以确定IP地址的网络号和主机号,并可以判定网络中的主机是否属于同一子 网。若将IP地址与子网掩码进行按位与,便可以得出网络号;若将IP地址与子网掩 码的反码(即将子网掩码按位取反所得的二进制数)进行按位与,便可以得出主机 号。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分析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分析

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分析引言: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是指网络传输的数据包的速率、时延、抖动和丢包等性能指标,以及网络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和管理性等综合评价。

在如今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对于用户的体验和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计算机网络服务质量进行分析,包括性能指标、评估方法和改进策略。

一、性能指标1.速率:网络传输的数据包的速度,通常以位/秒或字节/秒来衡量。

速率越高,传输数据的速度越快,用户体验越好。

2.时延:数据包从发送方到接收方经过的时间。

时延包括传输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和传播时延。

时延越低,用户体验越好。

3.抖动:数据包传输时延的不稳定性。

抖动越小,说明数据包的传输稳定性越好。

4.丢包: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未到达接收方的现象。

丢包率越低,说明网络的可靠性越高。

5.失序: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未按照发送顺序到达接收方的现象。

6.可靠性:网络正常工作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可靠性越高,说明网络的稳定性越好。

7.可用性:用户能够接入网络的时间占总时间的比例。

可用性越高,用户体验越好。

8.安全性:网络传输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安全性越高,用户数据的保护越好。

9.管理性:网络运行和维护的便捷性和可行性。

管理性越好,网络的运维成本越低。

二、评估方法1.主观评估:通过用户对网络服务质量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用户反馈和用户体验测试等方式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

2.客观评估:通过从网络中捕获数据包并对其进行分析来评估服务质量。

常用的客观评估方法有网络性能分析、链路质量测量和应用层性能评估等。

三、改进策略1.增加带宽:提升网络传输速率和用户体验。

可以通过增加网络硬件设备,如交换机和路由器,来扩充网络带宽。

2.提高网络延迟:减少数据包在网络中传输所经历的各个路径的时延。

可以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和采用专用的高速链路来降低传输延迟。

3.减少抖动和丢包:可以通过使用流量调整和拥塞控制算法来减少抖动和丢包,例如TCP的拥塞控制算法。

IP地址的质量评估与性能测试方法

IP地址的质量评估与性能测试方法

IP地址的质量评估与性能测试方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P地址的质量评估和性能测试成为了网络管理和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介绍IP地址质量评估的必要性以及常用的性能测试方法,并探讨如何通过这些方法来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可靠性。

一、IP地址质量评估的必要性IP地址作为互联网的基础,对于网络的性能和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不稳定、低质量的IP地址可能会导致网络延迟、数据丢失和服务不稳定等问题。

因此,对IP地址的质量进行评估是保证网络正常运行的基础。

二、常用的IP地址性能测试方法1. 延迟测试延迟是指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所需的时间。

延迟测试可以通过发送小数据包并测量其来回时间来评估网络的延迟情况。

常见的延迟测试工具有Ping和Traceroute等。

2. 带宽测试带宽是指单位时间内网络传输的数据量。

带宽测试可以通过发送大数据包并测量其传输速度来评估网络的带宽情况。

常见的带宽测试工具有Speedtest和iPerf等。

3. 丢包率测试丢包率是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的比例。

丢包率测试可以通过向目标地址发送大量数据包并统计丢失的数据包数目来评估网络的稳定性。

常见的丢包率测试工具有Ping和MTR等。

4. 路径分析测试路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数据从发送方到接收方所经过的网络路径。

通过路径分析测试,我们可以发现潜在的网络瓶颈和故障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修复。

常见的路径分析测试工具有Traceroute和PathPing等。

三、如何提高IP地址的质量和性能1. 选择可靠的IP地址供应商选择一个可靠的IP地址供应商是保证IP地址质量和性能的重要保证。

可靠的IP地址供应商应提供稳定的网络连接、低延迟和高带宽的服务,并配备有效的监控和维护机制。

2. 定期进行IP地址性能测试定期进行IP地址性能测试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网络问题。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性能测试方法,并制定测试计划和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务量控制机制:分组分类
将输入分组映射到某个类,放入不同的输 出队列
一个类可能包含有多个流
多字段(MF:Multi-Field)分类器
源/目的IP地址、源/目的端口、协议类型
原则:考虑分类粒度和处理开销之间的平 衡
用于分类的字段越多,处理开销越大
业务量控制机制:接纳控制
根据当前资源情况,判断是否同意接入一 个新的流的QoS请求 两种接纳控制算法
QoS的度量参数
带宽( ):给定介质 带宽(bandwidth):给定介质、协议或连接的额定吞吐量,实际上指应用 ):给定介质、协议或连接的额定吞吐量, 程序在网络中通信所需要的“管道大小” 程序在网络中通信所需要的“管道大小”,也可以认为是用户对网络传输速 率的要求。 率的要求。
最小带宽(最小分组速率( )):传输中的最小瞬时速率 最小带宽(最小分组速率(Least Packet Rate)):传输中的最小瞬时速率,可 )):传输中的最小瞬时速率, 用产生两个相邻分组的最大时间间隔的倒数来表示 峰值带宽(峰值分组速率( )):传输中的最大瞬时速率 峰值带宽(峰值分组速率(Peak Packet Rate)):传输中的最大瞬时速率,可 )):传输中的最大瞬时速率, 用产生两个相邻分组的最短时间间隔的倒数来表示; 用产生两个相邻分组的最短时间间隔的倒数来表示; 平均带宽(平均分组速率( )):一段时间内分组传输的 平均带宽(平均分组速率(Sustained Packet Rate)):一段时间内分组传输的 )): 平均速率; 平均速率;
• FQ:Fi = Max(Fi-1,Ai) + Pi
业务量控制机制:分组丢弃
当路由器队列(缓 冲区)时将开始丢 弃分组 被动丢弃:队尾丢 弃(Drop Tail) 主动丢弃:随机早 期检测(RED: Random Early Detection )丢弃
Qavg=(1-Wq)× Qavg+Qinst × Wq
延时( ):分组从发送端到达接收端的时间间隔 延时(delay):分组从发送端到达接收端的时间间隔 ):
传输延时: ):发送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到发送最后一个比特 传输延时:transmission delay):发送分组的第一个比特到发送最后一个比特 ): 的时间间隔,取决于发送接口的速率和分组的大小。 的时间间隔,取决于发送接口的速率和分组的大小。 传播延时:( :(propagation delay):发送分组的一个比特到接收端接收到该比特 ):发送分组的一个比特到接收端接收到该比特 传播延时:( ): 的时间间隔,取决于传输介质和传输距离。 的时间间隔,取决于传输介质和传输距离。 处理延时( ):分组从到达节点到进入输出队列的时间间隔 处理延时(processing delay):分组从到达节点到进入输出队列的时间间隔, ):分组从到达节点到进入输出队列的时间间隔, 包括对分组头标处理,路由查找等,取决于节点的处理能力和分组处理的复杂度。 包括对分组头标处理,路由查找等,取决于节点的处理能力和分组处理的复杂度。 排队延时( ):分组从进入输出队列到开始输出的时间间隔 排队延时(queuing delay):分组从进入输出队列到开始输出的时间间隔,取 ):分组从进入输出队列到开始输出的时间间隔, 决于队列长度和调度策略。 决于队列长度和调度策略。
流的源端可以用流标记来标识流 路由器可以根据分组头中的流标记对分组 进行快速处理
IntServ特点
提供端到端的QoS保证 基于流的细粒度资源分配 存在可扩展性问题
在每个实时业务开始之前,由终端设备向网络发出请求, 为它预留必要的网络资源(带宽、存储),通过在网络中 使用拥塞控制和队列调度机制,使实时业务的带宽和延迟 得到保证
“流”:来自单一用户具有相同QoS需求,且可 识别的数据分组
IntServ中能识别的最小粒度 流是单向的,它具有单一的发送端和N个接收端。
RTSP、数据压缩等 、 应用层
高层: 高层: QoS参数 参数 协商和 状态维护
RTP+RTCP TCP流控 流控 传输层 带宽控制设备 L4 网络层 R R SW R RSVP 带宽控制设备 R L4 TCP/UDP端口号 端口号 COS、Diff-serv 、 IEEE 802.1p标记 标记 帧分片( 帧分片(FRF.12) ) 业务类型( 业务类型(CBR、VBR等) 、 等 带宽分割 R SW FR ATM TDM R 路由器 LAN交换机 交换机 帧中继交换机 ATM交换机 交换机 时分复用设备
背景
数据业务 综合业务 数据视频语音) (数据视频语音) 支持服务质量模型
尽力服务模型
IP网络 网络 以太网、令牌环网、 以太网、令牌环网、IEEE 802.11、3G… 、
IP将成为未来各种网络技术和业务的融合平台 QoS: 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按层次对QoS技术分类
基于资源预留参数的接纳控制:根据节点以前同 意接入的所有请求的服务参数,用每个服务最坏 情况的边界值来进行计算 基于资源实际使用情况的接纳控制:测量现有分 组流的实际链路带宽利用率,据此来判定是否接 纳一个新的流
业务量控制机制:分组调度
从多个输出队列中选择下一个要转发的分组 分组调度算法
严格优先级调度(Strict Priority Scheduling)
队列按优先级递减排序,只有在高优先级的队列为空时, 才服务下一个优先级的队列 低优先级队列的分组可能被完全阻止发送(处于饥饿状态)
• 映射到高优先权队列的业务量不超出允许的局部输出链路的容量
加权公平队列WFQ(Weighted Fair Queuing)
根据权重来确定每个队列所获得的链路带宽的百分比
Standardizing an IP signaling protocol with QoS signaling as the first use case
G. Armitage, Revisiting IP QoS: why do we care, what have we learned ? ACM SIGCOMM 2003 RIPQOS workshop report,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X. Masip-Bruin, M. Yannuzzi, etc. Research challenges in QoS Routing,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29(2006) 563-581
延时抖动( ):端到端延时的变化特性 延时抖动(delay jitter):端到端延时的变化特性,由延时的可变部分的变 ):端到端延时的变化特性, 化导致的,流量的突发、不公平的队列调度算法都可能导致较大的延时抖动。 化导致的,流量的突发、不公平的队列调度算法都可能导致较大的延时抖动。
QoS模型
综合服务(IntServ)模型 区分服务(DiffServ)模型 Diff-IntServ综合模型
资源预留协议:特点
面向接收(Receiver-Oriented):由接收 方根据需要预留 软状态(soft state):定期发送PATH和 RESV消息维护 组播支持
PATH R
路由器1 路由器
路由器1 路由器 接收方2 接收方
IntServ和IPv6
底层: 底层: 真正的 QoS实现 实现
链路层
FR ATM
物理层 TDM
CBR:Constant Bit Rate : VBR:Variable Bit Rate UBR:Unspecified Bit Rate : : FRF:Frame Relay Forum TOS:Type Of Service Diff-serv:Differentiated service : : : 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CP:RTP Control Protocol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 : : :
服务类型
保证型服务(GS:Guaranteed Service )
提供完全保证的服务质量,用于要求低延时的业 务,其最大延时和带宽能够得到定量保证
受控负载型服务(CLS:Controlled-Load CLS Controlled-Load Service )
没有固定的时延保证,能够提供一种相当于网络 节点在低负载情况下的尽力服务
第七章 IP网络的服务质量 网络的服务质量
Resource
Xiao Xipeng, Lionel M Ni. Internet QoS:The Big Picture. IEEE Network Magazine, 1999,13(2) :8-18 R. Braden, D. Clark, and S. Shenker. Integrated services in the Internet architecture: an overview. RFC 1633, July, 1994 S. Blake, D. Black, M. Carlson. An Architecture for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RFC 2475, December 1998 Y. Bernet, P. Ford, etc. A Framework for Integrated Services Operation over Diffserv Networks, RFC 2998, November 2000 IETF NSIS (Next Steps in Signaling) Working Group
业务量控制机制:概述
传统的Internet分组转发
FIFO:First In First Out 业务无区分
业务量控制机制为流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分组分类(Packet Classify) 接纳控制(Admission Control) 分组调度 (Packet Schedule) 分组丢弃(Packet Dro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