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 李焱

合集下载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信息获取的定义和意义2. 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获取中的应用3. 信息筛选和评价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获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获取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过程和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信息筛选和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信息获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准备案例材料,用于分析信息获取的过程和方法。

3. 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信息获取的定义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现代信息技术在信息获取中的应用,如互联网、数据库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过程和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信息筛选和评价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巡回指导。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正确评价和筛选信息。

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质量,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沟通等方面。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开展信息素养培训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信息素养培训课程或活动,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评价能力。

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信息技术《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信息的获取”第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获取的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内容涉及信息的定义、信息的重要性、信息的获取方法(如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以及信息的整理和利用。
3.信息的整理和利用
难点:
1.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2.信息的整理和分类的策略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信息的概念和重要性。
2.利用模拟、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巧。
3.提供具体的整理和分类的模板或工具,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整理和利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够积极,需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评价方式:目前的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考虑增加更多的评价方式,如小组作业、实践操作等。
3.校企合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与企业的合作不够紧密,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提高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项目作业:学生分组完成一个小型研究项目,例如:“信息获取在校园生活中的应用”。
-创意展示:鼓励学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信息获取工具或方法,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3.实践任务:
-学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信息获取方法,如图书馆查阅、网络搜索等,完成一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搜集任务。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案第一章:信息与信息获取1.1 引言向学生介绍信息的概念,包括数据的定义和类型。

解释信息获取的重要性,并强调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1.2 信息获取的方法介绍常见的信息获取方法,包括观察、调查、实验、阅读等。

讨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并给出实际例子。

1.3 信息获取的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包括信息检索、信息筛选和信息评估。

提供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学会使用各种信息获取工具和技巧。

第二章:网络信息获取2.1 互联网简介向学生介绍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协议和常用网络术语。

解释互联网的作用和影响,并强调其在信息获取中的重要性。

2.2 搜索引擎的使用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搜索引擎,包括关键词选择、搜索技巧和结果评估。

提供实际操作练习,让学生学会使用主要搜索引擎。

2.3 网络信息的评估向学生介绍网络信息评估的标准和方法。

教授学生如何辨别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提供实际案例分析。

第三章:信息整理与分析3.1 信息整理的基本概念向学生介绍信息整理的重要性,并解释其与信息获取的关系。

介绍信息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分类、排序和摘要。

3.2 信息分析的技巧教授学生如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

介绍常用的信息分析方法,包括比较、推理和批判性思考。

3.3 信息整理与分析的实践提供实际案例或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整理和分析技巧。

指导学生如何将分析结果呈现出来,包括报告、演示和图表等。

第四章:信息应用与传播4.1 信息应用的基本概念向学生介绍信息应用的概念,并强调其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应用。

讨论信息应用的领域,包括教育、商业、科研等。

4.2 信息传播的技巧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传播和分享信息。

介绍常用的信息传播工具和技巧,包括口头报告、写作和多媒体制作。

4.3 信息传播的实践提供实际案例或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信息传播技巧。

指导学生如何准备和进行信息传播活动,包括演讲、展示和社交媒体等。

第五章:信息伦理与法律5.1 信息伦理的基本概念向学生介绍信息伦理的概念,并解释其在信息获取和传播中的重要性。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

《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够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与获取的多样性。

2、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获取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教学难点(1)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获取方法的多样性。

(2)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筛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场景,比如一个人想要出门旅游,但是不知道目的地的天气、景点、交通等信息,引出信息获取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信息的获取。

2、讲授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10 分钟)(1)结合刚才的场景,讲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2)举例说明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比如确定信息需求时要明确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目的地的天气预报是需要未来一周的还是一个月的;确定信息来源可以是互联网、旅行社、当地的朋友等;采集信息可以通过上网搜索、打电话咨询、查看相关书籍等方式;保存信息可以记录在笔记本上、保存在电脑里或者手机里。

3、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10 分钟)(1)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信息来源,并记录下来。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如人、事物、媒体(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

(3)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不同信息来源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比如想要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网络是一个很好的信息来源;想要了解历史文化,书籍和博物馆可能更合适。

4、选择合适的信息获取方法(15 分钟)(1)展示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应该选择哪种信息获取方法,比如想要知道某个电影的评价,可以通过查看影评网站、询问看过的朋友等方法。

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方案

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信息获取的基本概念和途径。

(2)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熟悉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和评价。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筛选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3)增强学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应用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遵守网络道德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信息获取的基本概念和途径1.1 信息的定义和类型1.2 信息获取的途径:图书馆、网络、数据库等2. 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1 检索工具的使用:搜索引擎、学术搜索引擎、专业数据库等 2.2 检索策略:布尔逻辑、词组检索、位置检索等2.3 检索结果的评价和筛选3. 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和评价3.1 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官方网站、学术资源、论坛等3.2 网络信息资源的评价标准:权威性、可靠性、时效性等3.3 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信息获取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信息检索的过程和技巧。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信息检索和评价,提高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信息获取中的问题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网络资源搜索法: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信息获取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1 提出问题:什么是信息?我们为什么要获取信息?1.2 引入课题:信息获取的基本概念和途径2. 讲授2.1 介绍信息获取的基本概念和途径2.2 讲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 案例分析3.1 选择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信息检索的过程和技巧3.2 分组讨论,总结案例中的信息检索方法和技巧4. 实践操作4.1 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信息检索和评价4.2 指导学生使用检索工具,掌握检索策略5. 小组讨论5.1 分组讨论信息获取中的问题和技巧5.2 总结讨论结果,分享心得体会6. 总结与反思6.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信息获取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6.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信息获取能力,提出改进措施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信息获取是指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所需信息的过程,它通常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包含了信息需求的产生、信息检索、信息评估和信息应用。

下面是一份关于信息获取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一、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掌握常见的信息获取方法和技巧。

3.能够独立进行信息获取,并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信息获取的定义和重要性。

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3.常见的信息获取方法和技巧。

4.信息评估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及方法1.导入(20分钟)介绍信息获取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讲解信息获取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对信息获取的兴趣和认识。

可以使用课件、图片等多媒体工具,以及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2.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30分钟)分别介绍信息获取的四个基本过程:信息需求的产生、信息检索、信息评估和信息应用。

引导学生了解每个过程的具体内容和重要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可以通过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

3.常见的信息获取方法和技巧(40分钟)介绍常见的信息获取方法和技巧,包括图书馆查询、互联网、采访、观察、实验等。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进行演示和练习,如利用图书馆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使用引擎进行信息检索等。

4.信息评估和应用(30分钟)引导学生学会评估所获取的信息的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信息素养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获取的信息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提高信息的实际使用价值。

5.总结与展望(20分钟)总结整个教学内容,提醒学生信息获取的重要性和需要不断提高的意识。

鼓励学生制定个人信息获取的计划和策略,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和质量。

四、教学评价1.课堂小组讨论: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就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常见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讨论,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信息任务:布置一个信息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主题,利用所学的信息获取方法和技巧找到相关的信息,并进行评估和应用。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包括搜索、筛选、评估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正确、有效地获取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信息获取的方法和途径。

2. 难点:如何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信息获取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获取信息。

2. 信息获取的重要性解释信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3. 信息获取的方法和途径介绍常见的信息获取方法,如阅读书籍、报纸、杂志,使用搜索引擎等。

演示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包括关键词的选择和搜索技巧。

提醒学生注意信息的来源和可靠性。

4. 信息的评估和筛选讲解如何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进行信息评估和筛选的练习。

5. 信息的利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获取的信息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信息利用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信息获取的重要性和方法。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信息搜索和评估。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信息获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信息获取方法和技巧。

在信息评估和筛选的练习中,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还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来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于“信息的获取”的教学设计

关于“信息的获取”的教学设计

关于“信息的获取”的教学设计【课程内容】1.信息获取2.网络信息检索【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明白搜索引擎的分类。

2.能力目标: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培养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

3.情感目标: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基础》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必修模块,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本章节正是围绕“信息的获取”所展开,是信息加工、管理等其他章节学习的前提,其中涉及的操作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关键开端,同时也为学习如何从因特网下载信息作准备。

【学生分析】经过前几次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有所了解,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充满好奇,但对信息的来源缺乏了解,部分能力强的同学只会通过固定的途径查找需要的信息,大多数同学根本不会查找信息,并且缺乏动手查找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不同类型信息的下载。

【教学难点】多种网络信息搜索方式的原理、操作区别及其策略和技巧。

【教学设计】1.在学习信息获取的过程与方法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实例,对具体的信息获取活动进行剖析,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信息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引导学生尝试从多种途径有效地获取信息,避免了单纯利用图书或网络获取信息。

3.本学期的教学:通过分组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来组织教学。

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可将前后知识点的学习贯穿:首先通过网络搜索查找与研究性学习主题相关的各种信息(文字、图片、视频……);然后通过下载来收集相关的各种信息;通过“信息加工”来处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集成和交流”来形成展示成果并展示;最后“管理”研究性学习的信息资源;正是信息技术的体现。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围绕“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获取信息中的“搜索”展开:(1)每个小组自定一个贴近自身学习生活、有价值的主题作为本小组的研究课题。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

《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分析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原因。

2、指导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信息获取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合适的获取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地分析信息需求和确定信息来源。

(2)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评价和筛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如“计划一次旅行,需要获取哪些信息?如何获取?”引导学生思考信息获取的重要性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师讲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包括: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获取信息、评价信息。

以“查找某一疾病的治疗方法”为例,详细解释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和作用。

(2)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介绍常见的信息来源,如文献、网络、人际交流、实物等,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小组讨论(15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给定的主题,如“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手机”,要求小组按照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分析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并初步制定获取信息的方案。

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4、案例分析(10 分钟)展示一些信息获取的成功和失败案例,如“某学生在网上购买二手电脑被骗”,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在信息获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信息需求不明确、信息来源不可靠、未对信息进行有效评价等。

5、实践操作(15 分钟)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如“最受欢迎的电影”“健康的饮食习惯”等,进行信息获取的实践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6、总结归纳(5 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要点。

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教案教案: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的概念,明确信息获取的目的和重要性。

2. 熟悉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3. 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技能和策略。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信息的基本概念。

2. 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

3. 信息获取技能和策略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开展信息获取的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和实践活动材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筆。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教师介绍信息获取的重要性和与学习、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和特点。

2.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信息从何而来?如何获取信息?第二步:讲解(2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和例子,介绍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如图书馆、互联网、采访等。

2. 教师讲解信息获取的技巧和策略,如提问、查找关键词、分类整理等。

3.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回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第三步:实践活动(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如图书馆参观、信息搜索、调查报告等,让学生亲自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以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和策略。

3. 教师辅导学生进行信息鉴别和整理,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纳相关的信息。

第四步: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和归纳本节课所学的信息获取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针对信息获取的困难和挑战,分享经验和解决方法,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第五步:拓展延伸(10分钟)1. 教师布置拓展延伸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自主选择并获取相关信息,以解决一个具体问题。

2. 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和体会,反思信息获取的策略和效果,提出改进和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信息获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科学探究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我对学生、教师和教学过程作了定位: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构建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一个异步的、发散式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以此为依据,设计策略如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以真实的任务为切入点,以“获取信息的基本过程”的四个环节为逻辑线索呈现各节的学习内容,突出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这个重点。

第二、三节的内容穿插到“采集信息”这个环节中去,这样使得每节课的内容均与逻辑线索紧密结合,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了必修模块之教与学的特色,掌握获取信息过程的思想方法,提高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前分析1、教学内容的选择及硬件环境(1)教学内容:信息的获取(2)硬件环境:多媒体网络电子教室2、学习者的特征分析(1)知识基础: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问题的调查(见附件4),通过调查发现1、学生上网搜索技巧与下载方法基本掌握,但缺乏深度。

2、对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缺乏认识及重视程度。

(2)能力基础: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及接受能力,以及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思维活跃,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强。

(3)心理基础:大部分同学对网络方面的知识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存在重技能、轻理论,对知识思考、归纳有畏难情绪。

三、明确学习任务1、教学目标A、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搜索引擎的分类查找、关键词查找方法。

(2)合法下载网络中的文件。

B、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通过亲历体验获取信息的过程,从中理解和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

(2)通过协作学习,培养他们自主探索,协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团队竞争意识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注重观察、总结学习过程的经验,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

《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信息获取的含义和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培养学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的能力。

4、提高学生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的筛选、鉴别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

2、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地确定信息需求。

(2)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鉴别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的问题情境,如“计划一次旅行,需要获取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时如何获取所需信息,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信息的获取。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信息获取的含义:向学生解释信息获取是指从各种渠道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过程。

(2)信息获取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准确、及时地获取信息对决策和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

3、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20 分钟)(1)确定信息需求: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在面对具体问题时,需要明确哪些方面的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2)确定信息来源:介绍常见的信息来源,如图书馆、网络、报纸、电视、他人等,并让学生根据之前确定的信息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

(3)获取信息:讲解获取信息的方法,如观察、调查、实验、检索等。

(4)保存信息:简单介绍如何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保存,以便后续使用。

给出一个具体的案例,如“了解某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让学生按照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进行分析和实践,然后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5、小组活动(20 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制定健康饮食计划”“选择适合的课外活动”等,然后按照信息获取的过程进行实践,最后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

6、信息的筛选、鉴别和评价(20 分钟)(1)讲解信息筛选、鉴别和评价的原则和方法,如准确性、权威性、时效性、客观性等。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举例说明信息的一般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信息特征教学内容:谈话引入:同学们,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

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

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信息是必须依附某一媒体进行传播的,所以不能独立存在;文字既可以印刷在书本上,也可以存储到电脑中;信息可以转换成不同的载体形式而被存储下来和传播出去,供更多的人分享,而“分享”的同时也说明信息可传递、可存储。

师:(课件演示)1、载体依附性(1)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2)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媒体。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 李焱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  李焱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李焱一、案例背景信息1.案例所属模块:信息技术基础2.年级:高中一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4.学时数:一课时由于本节内容是理论知识部分,所以非上机时间3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10分钟,其他活动(如:实地调查、课下调研等)按实际情况记录。

电子邮箱:technic88@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三)学生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四)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方法设计:信息的获取,关键在于掌握其指导思想,完全领会后大可不必拘泥于环节。

本章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学习和生活当中,成为自然的行为。

为了形象的说明问题,我采取对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进行分类讲述实例,例如:信息获取的途径方面给同学们讲述“作家获取情报”的故事;对于信息的评价方面给同学们讲述“两个鞋厂推销员”的故事,等等。

计算机说课稿之信息的获取

计算机说课稿之信息的获取

《信息的获取》说课稿张曦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信息的获取》,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的内容。

本章内容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它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动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让学生能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用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并有效保存信息。

(2)让学生能掌握搜索引擎的搜索方法和技巧,能根据不同的下载目标与下载环境选择不同的下载策略。

(3)让学生能对信息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对信息的真伪有较强的辨别能力,能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2.方法目标: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

3.情感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兴趣和期望,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让学生能根据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用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并有效保存信息。

(2)让学生掌握搜索引擎的分类查找、关键词查找方法。

(3)让学生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从问题中分析信息需求,能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整理。

(2)让学生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技巧。

(3)让学生能鉴别和评价信息。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的学生,这一学段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日益严密。

他们可以对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行论证,能够对各种现象加以分析和说明。

他们已经可以超越简单的技术操作,具备了接受更高层面的文化的能力。

三、教法分析本章的教学,采用讲授、案例学习、问题驱动、任务驱动、协作讨论、学生自主学习等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从问题出发,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积累经验。

四、学法分析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指导下,注重启发式引导、反馈式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案教案标题:信息的获取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获取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不同的信息获取方法来获取所需信息。

3. 学生能够评估和筛选所获取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内容:1. 信息的定义和重要性。

2. 不同的信息获取方法,包括书籍、互联网、采访、观察等。

3. 评估和筛选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方法。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重要性,并讨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提出问题:你最近需要获取什么信息?你通常使用什么方法来获取信息?知识讲解:3. 介绍信息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信息获取的不同方法,并举例说明每种方法的应用场景。

实践活动:4.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动物、历史人物、科学实验等,然后让他们列出至少三种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并讨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5. 小组分享: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信息评估:6.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估和筛选所获取的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讲解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如查找多个来源、查看作者资质、查看信息发布日期等。

7. 给学生提供一些信息源,让他们使用所学的评估方法来判断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8. 总结信息的获取方法和评估准则,并强调信息获取的重要性。

9.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的方法来获取信息,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信息获取的方法,并分享他们的发现和体验。

- 组织信息素养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获取和评估的能力。

评估方法:-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享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 收集学生完成的信息评估任务,并评估他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判断能力。

教学资源:- 幻灯片或白板- 分组讨论和分享的材料- 信息评估任务的信息源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了解信息的获取的重要性和方法,并学会评估和筛选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信息的获取》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冀教版

《信息的获取》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年冀教版

第一节信息的获取二、近视的形成教材分析本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而且前后知识联系非常紧密,是上一节课的延续。

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视觉形成的根底上,通过探究活动总结出近视的成因。

为了强化眼的卫生保健意识,在本节中单列一节课探究近视的形成,这对学生爱眼、护眼具有很好的导向意义。

学生分析〔1〕近视眼在中学生中比拟多,也是学生和家长比拟关心的问题。

对本节教学内容,学生会有较浓厚的兴趣。

〔2如果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上节课的知识,本节课的内容就会感到很容易。

〔2〕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补充一些新的实际用资料。

设计理念本课重视培养学生文字描述、数字表格、曲线图及语言表达方式的培养,并组织交流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利用已学过的视觉形成的知识,得出近视的原因,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一定的实验结论,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趣味化,将抽象理论具体化,真正构建起“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构建起学生终身学习的体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举例说明近视眼的成因、预防措施及近视、远视的矫正原理。

技能性目标:通过对近视形成原因的认真观察、体验,认识到科学探究不仅要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而且也需要有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情感性目标:养成善于与人合作、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准备各年龄段视力不良情况〔或调查班级的近视率〕的调查表、按照探究竟的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个双凸透镜、一块白纸板、一枝蜡烛、火柴、一副近视镜、一副老花镜等〔如分组进行那么按组准备〕。

教学过程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第 周第 课时教学目标:识别青霉和曲霉 教学重点难点:识别青霉和曲霉教学方法 :实验、讲述、自学教学过程:身边事1.比拟烙饼和馒头〔面包〕的区别,尝试找到原因。

2.说出食物发霉变坏的形态、味道,进而追究食物变坏的原因。

探究竟1.观察:酵母菌的“芽体〞与高等植物的“芽〞的发育方向的不同二者的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李焱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案例所属模块: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
4.学时数:一课时
由于本节内容是理论知识部分,所以非上机时间30分钟,上机操作时间10分钟,其他活动(如:实地调查、课下调研等)按实际情况记录。

电子邮箱:technic88@
本教学案例参与人员基本信息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三)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并且本书的第一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四)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方法设计:
信息的获取,关键在于掌握其指导思想,完全领会后大可不必拘泥于环节。

本章节内容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并能熟练应用于实际学习和生活当中,成为自然的行为。

为了形象的说明问题,我采取对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进行分类讲述实例,例如:信息获取的途径方面给同学们讲述“作家
获取情报”的故事;对于信息的评价方面给同学们讲述“两个鞋厂推销员”的故事,等等。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述。

2.关于教--学流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
3.学生上机操作安排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教师借助多媒体投影柜进行课件播放和演示。

在正常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同学们尽量注意听讲,在理论知识部分讲授完毕后同学们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相关信息的搜索,以及在对各知识点理解的基础上查找相关事例进行学习。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首先,给同学们讲述《杰出的情报专家》一则故事,(故事提要:内容是二战前的一位作家通过身边的报纸、杂志、告示等收集了德国的各方面的军事情报,该书达172页,其中记载了军队的组织、参谋部的人员配备、168名指挥官的姓名、各军区情况等内容。

)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指出这位作家获取信息的途径的独到之处,借以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所要讲授的内容。

(于此同时用幻灯片播放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听完故事后有所感慨,但没有抓住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部分同学能够说出这位作家获取信息手段之高明,途径之独到,且没有任何危险也不用深入敌人内部就可以获得有利而准确的情报等要点。

教师利用这个机会总结:正是因为作家的精明之处,才使得他有如此之成就。

该作家成功的关键在于他对获取军事情报的途径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是别人所想不到的。

那么我们在座的同学所要学习的就是他的思想,并且能够应用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变成自己的。

提问问题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思考:
教师提问:假期我想去我国北方城市长春旅游,可我从没去过,那么我该怎样制定有效而且合理的路线呢?
同学们积极回应,说“坐飞机”、“坐火车”、“走路”、“骑单车”等等。

教师说:同学们指出的方法基本上都可以达到目的地,有所不同的就是所需时间、金钱、交通工具等方面。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适合于我们呢?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

首先明确我们的需求是“假期去北方城市长春旅游,但是不知道路线。

”,接下来而来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路线和交通工具问题”。

关于交通工具,同学们也都提出了许多种,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它们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有多高。

(在讨论
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讨论方向的引导与提示,有的同学在讨论过程中会偏离主题。

)确定交通工具后我们开始分析它的路线该如何制定。

(同学们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例如中国铁道分布图,也可以借助网络查找,当然也可以打电话询问亲戚、朋友)最后同学们列举出了几个可行性高的方案。

以乘坐火车去长春为例讲述:第一条路线起点是海南,可以乘船去广州,然后从广州乘火车去长春;第二条路线从海南乘船到海安,然后乘客车到湛江,再从湛江乘火车到北京,从北京再乘火车抵达长春。

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与查找能够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教师剖析学生从问题产生,到经过努力查找出相关信息,最后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过程,结合书中所给出的内容,以板书的形式给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与实例之间的关系。

与实例相结合指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课后练习:
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提出对什么信息感兴趣,按照“提出问题—制定计划—收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和结论”,并有效结合本节课所学的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来完成任务。

四、关键环节提炼
关键环节在于学生讨论和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查找。

学生在讨论的时候注意力不一定都是很集中的,有部分同学会开小差儿,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的提醒同学们讨论的主题,并且适当的给予提示。

同学们在利用网络展开搜索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巡视,避免同学们登陆不健康的网页,也是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

培养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展开学习、探索、创新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对于本节课的讲授,我采取的方式是以故事导入,然后在讲课过程中采取任务式驱动,在具体事例的讲解和相关故事的讲述中完成对本章节内容的学习。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获取的意识。

让同学们感觉到身边的所有事物都是有用的,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它而已,就象“生活中处处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罢了”。

由于讲课过程中贯穿了一定量的故事,所以同学们都很活跃,课堂气氛也很
好,但是有的时候对课堂的控制不是很好,有时候会有一点失控。

例如:同学们讨论某作家获取德国军事情报的时候,意见很多,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才能平静下来。

有的说那个作家是哪国人啊?想知道军情,派个无人驾驶的飞机不也行吗?有的同学对史事政治也很了解,说“前一段时间美国发表过一个白皮书,其中报道的就是中国的军备情况,到底准不准确啊?难道美国那么一个作家?”……同事们说“你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教学方法也很新颖,教学任务完成的也很顺利,同学们也能够总结出相关思想。

并有部分同学能够总结出“作家获取信息的手段高明,途径出人意料”的结论,能做出诸如此类的评价,说明我讲的课能够吸引他们,他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能够认真思考。

但是由于在讲课过程中贯穿一定的事例和故事,课堂气氛的确可以很活跃,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要一不留神扯出去太远而收不回来,另外还要注意对学生情绪的把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努力做到: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思考,大胆的发言,鼓励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