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染色知识讲解
T-SPOT_TB操作说明电子版
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试剂盒(免疫斑点法)说明书【产品名称】通用名称: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试剂盒(免疫斑点法)英文名称:T-SPOT.TB【包装规格】24人份/盒。
【预期用途】该产品用于检测人外周抗凝全血中的结核特异抗原刺激活化的效应T细胞,仅适用于临床疑似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结核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作为免疫应答的一部分,T细胞受结核抗原刺激致敏,形成活化的效应T细胞,包括CD4和CD8,从全血中单独被分离出来,在体外受特异抗原刺激并被记数。
从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人型、牛型、非洲型)中选择有用的抗原降低与BCG(卡介苗)和环境分枝杆菌的交叉反应提高特异性。
两个单独的抗原模仿ESAT-6和CFP 10,联合应用提高检测灵敏度。
T-SPOT.TB是一种更简单的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检测方法。
ELISPOT检测是高灵敏度的,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扩散稀释前,其能够立即捕获细胞周围所分泌的细胞因子。
这使得ELISPOT检测更加的灵敏,超过传统的ELISA实验。
T-SPOT.TB 被设计出来用于检测结核特异抗原刺激活化的效应T细胞。
T-SPOT.TB记数每个活化的结核特异效应T细胞。
【检验原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从全血样本中被分离,通过洗涤排除本底干扰因素。
记数PBMCs,保证有标准的细胞数量用于检测。
这可以保证因为免疫系统削弱(免疫力低下和免疫抑制)而导致T细胞浓度低的样本也有足够的细胞数加入反应孔检测。
与ELISPOT技术一样的洗涤和记数过程,提高了检测结核病和结核感染的性能。
抗原和PBMCs一起孵育,刺激所有的致敏T细胞。
分泌的细胞因子被预包被在反应孔膜上的特异抗体捕获,然后细胞和其它不必要的物质通过洗涤被去除。
标记二抗,碱性磷酸酶配对的与细胞因子上不同的抗原决定簇结合,在反应孔膜上捕获细胞因子。
通过洗涤去除任何未标记的抗体。
可溶的底物溶液加入到每个检测孔中,在反应部位被酶分解形成不溶性色素沉淀斑点。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最全总结(均配图)资料讲解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最全总结(均配图)结缔组织染色法1.1 Mallory三色染色法蓝色:胶原和网状纤维淡蓝色:软骨、粘液、淀粉样变物质红色:神经胶原纤维、肌纤维、酸性颗粒橘红色:髓鞘、红细胞图表 A 1.1.Mallory染色,显示胶原纤维,A组排列规则1.2. Masson三色染色法绿色:胶原纤维红色:肌纤维橘红色:红细胞图表 B 1.2 Mssson三色法图表 C 1.2.Masson三色染色胃癌组织中血管平滑肌1.3. 显示胶原、网状和弹性纤维的三联染色法红色:胶原纤维黑色:网状纤维绿色:弹性纤维淡黄色:肌肉、红细胞图表 D 4.Weigert间苯二酚法二、胶原纤维染色法2.2. 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红法鲜红色:胶原纤维黄色:肌纤维、细胞质、红细胞蓝褐色:胞核图表 E 2.胶原纤维,Van Gieson(V.G.)苦味酸-酸性品红法图心肌梗塞 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塞后2个月,van Gieson 染色, 坏死心肌被染成红色的纤维组织所代替,黄色区域为残留的心肌纤维。
2.1 天狼星红(Sirius red)苦味酸染色法(参照上图)红色:胶原纤维绿色:细胞核黄色:其他三、网状纤维染色3.1 Gordon-Sweets银氨染色法(梅花开枝图,金色阳光伴树枝)黑色:网状纤维红色:胞核(核固红复染)黄棕色:胶原纤维淡红色:细胞质(红液复染)图表 F 3.Gordon-Sweets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3.2 Gomori氏银氨液配制法图表 G Gomori氏银氨液配制法四、弹性纤维染色Gomori醛复红染色法*甲醛生理盐水液固定的染色效果最佳图表 H 4.GOMORI醛复红染色法五、显示弹性、胶原纤维的双重组合染色法蓝绿色:弹性纤维红色:胶原纤维黄色:背景图表 I 4.Weigert间苯二酚法六、肌肉组织染色△横纹肌组织染色Mallory磷钨酸苏木精染色法(PTAH)蓝色:胞核、纤维、肌肉、神经胶质纤维、纤维蛋白、横纹肌黄色或枚红色:胶原纤维、网状纤维软骨基质、骨微紫色:粗弹性纤维(有时)紫蓝色或棕黄色:缺血缺氧早期病变的心肌图表 J 6.1.磷钨酸苏木素法图表 K 6.1.磷钨酸苏木素染色液△早期心肌病变组织染色1.Nagar-Olsen染色法(1974年)红色:缺氧心肌、红细胞黄色或黄棕色:正常心肌蓝色:细胞核图各组小鼠心肌组织Nagar-Olsen染色(光学显微镜, ×200)2.Poley显示缺氧心肌染色法(1964年)红色:缺氧心肌紫色:胞核绿色:其他组织七、糖类染色过碘酸-Schiff(PAS)染色法红色:糖原及其他PAS反应阳性物质蓝色:细胞核图表 L 7.胃贲门腺体胞浆呈PAS阳性八、黏液物质(黏多糖)染色1.Mowry阿尔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法(1956)红色:中性黏液物质蓝色:酸性黏液物质紫红色:混合性黏液物质图表 M 8.1.AB-PAS染色结肠粘膜图表 N 8.1.胃粘膜组织 AB-PAS染色 40×:2.爱先蓝(PH2.5)法蓝色:唾液酸、弱硫酸化黏液物质、一般粘液红色:胞核不着色:强硫酸化黏液物质图表 O 8.2.爱先蓝(PH2.5)染色液图表 P 8.2.爱先蓝法图表 Q 8.2.爱先蓝法—3、爱先蓝(PH1.0)法蓝色:含硫酸黏液物质不着色:非硫酸化酸性黏液物质红色:复染后的胞核九、黑色素染色1.Masson-Fontana黑色素银浸染色法黑色:黑色素及嗜银细胞颗粒红色:胶原纤维浅黄色:背景图表 R 9.1.Melanin pigment in cells of9.1. malignant melanoma, Fontana-Masson stain.2.Lillie亚铁染色法暗绿色:黑色素浅绿或不着色:背景黄色:肌纤维和背景十、含铁血黄素染色Perls blue(普鲁士蓝)反应显示三价铁蓝色:含铁血黄素浅红色:其他组织图表 S 10.普鲁士蓝染色肝脏普鲁士蓝染色呈蓝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大量沉着在肝实质细胞和库普弗细胞内。
细胞染色知识点总结
细胞染色知识点总结一、细胞染色的基本原理1. 细胞染色的概念细胞染色是指利用染色剂将生物细胞的各种器官、细胞核和细胞质等成分着色,以便于观察和研究的一种实验技术。
2. 细胞染色的基本原理细胞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染色剂对细胞中的某些结构或化合物有选择地着色,从而突出目标结构,使之能够被观察。
3. 细胞染色的目的细胞染色的目的是为了使细胞各部分或特定结构在显微镜下能够清晰的观察到,并且可以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二、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1. 基本染色技术基本染色技术主要包括HE染色、Giems染色和PAP染色等,这些染色方法可以将细胞核、细胞质以及其他不同的细胞结构在显微镜下清晰的观察到,是细胞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2. 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是利用抗体-抗原特异性反应原理,通过特定的抗体将被检测的分子或结构着色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细胞中特定的蛋白质、细胞器等,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中。
3. 分子生物学标记法分子生物学标记法主要是利用特定的标记分子对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进行标记,如荧光标记、辐射标记等,通过显微镜观察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目标分子的位置和表达情况,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
4. 着色体分析着色体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染色体进行着色,观察染色体的结构、数量和变化等,包括有丝分裂图像分析、FISH法、G带分析法等,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5. 细胞动力学标记法细胞动力学标记法主要是通过对细胞内特定结构或分子进行标记,如微管标记、细胞骨架标记等,可以研究细胞的运动、分裂和形态变化等过程。
6. 变性染色法变性染色法主要是通过对细胞内蛋白质的特性进行变性后着色,如石蜡切片染色、单克隆抗体法等,能够实现对细胞内蛋白质的定位和研究。
三、细胞染色的应用领域1.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染色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染色可以观察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研究细胞内各种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检测、结核DNA核酸测定、血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检测、结核DNA核酸测定、血沉(ESR)测定对肺结核患者诊断的价值研究发布时间:2022-12-19T07:39:21.433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21期作者:鲁成娇1 杨艳1 鲁成志2 李彦娴1 彭晓云2 肖明英2 [导读] 目的:分析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检测、结核DNA核酸测定、血沉(ESR)测定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鲁成娇1 杨艳1 鲁成志2 李彦娴1 彭晓云2 肖明英21.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院云南保山 6780002.保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云南保山 678000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检测、结核DNA核酸测定、血沉(ESR)测定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2月期间在保山市人民医院分院感染科收治的结核病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痰涂片检测肺结核患者对应四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
结果:肺结核患者痰涂片检测与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检测、结核DNA核酸测定、血沉(ESR)测定的灵敏度分别为92.6%(25/27)、63.3%(19/30)、68.9%(20/29)、81.6%(31/38),特异度分别为:22.9%(14/61)、73.6%(39/53)、73.4%(47/64)、36.5%(27/74)。
结论: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灵敏度明显高于其他检测方法,配合该病临床表现能够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该方法可用于肺结核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关键词: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结核分枝杆菌IgG、IgM检测;结核DNA核酸测定;血沉(ESR);痰涂片抗酸染色技术;肺结核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曾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被称作“白色瘟疫”,我国是人口大国,结核病发病率高居世界前列。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知识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知识点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概念和原理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和步骤
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应用和案例
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正文
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概念和原理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检测组织切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情况,并将其染色显示出来的技术。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疾病研究等领域。
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主要包括 LSAB 法和 SP 法。
这两种方法的步骤大致相似,主要包括切片处理、抗原修复、抗体孵育、复合物孵育、染色和核染色等。
1.切片处理:包括切片脱蜡至水、H2O2 甲醇处理切片、水洗等。
2.抗原修复:通过加热或化学方法,使组织切片中的抗原得到修复。
3.抗体孵育:将特异性抗体与组织切片孵育,使其与抗原结合。
4.复合物孵育:加入特异性的二抗,与一抗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5.染色:加入染色剂,如 DAB-H2O2,使免疫复合物呈现颜色。
6.核染色:用苏木素等染料染色,使细胞核呈现颜色。
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应用和案例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临床诊断、疾病研究、肿瘤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检测肿瘤组织中的癌基因、肿瘤标志物等,帮助医生诊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甲苯胺蓝(TB)染色实验
甲苯胺蓝(TB)染色一、甲苯胺蓝(TB)染色简介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TB)是常用的人工合成染料的一种,属于醌亚胺染料类,这类染料一般含有两个发色团,一个是胺基,一个是醌型苯环,来构成色原显色。
染料除有发色团外,还要有能使色原对组织及其他被染物产生亲和力的原子团即助色。
助色团能促使染料产生电离成盐类,帮助发色团对组织产生染色力,使切片上的组织细胞着色。
甲苯胺蓝不仅含有两个发色团,还含有两个助色团,为碱性染料,甲苯胺蓝中的阳离子有染色作用,组织细胞的酸性物质与其中的阳离子相结合而被染色。
二、染色步骤(软骨组织为例)1、常规脱钙,包埋、固定。
2、石蜡切片入二甲苯2次。
3、系列乙醇各1min自来水洗。
4、入软骨染色液浸染。
根据不同组织,染色时间不完全相同。
5、自来水洗2min,滤纸吸干水分。
6、丙酮分化至软骨细胞呈紫蓝色清楚可见。
7、逐级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8、结果:软骨、成骨细胞呈紫红色;背景呈淡蓝色三、样本说明1、石蜡切片取材:1、组织离体后需及时固定;2、组织标本不宜过大、过厚。
固定:1、固定液:10%福尔马林(4%多聚甲醛)或10%中性甲醛;2、用量:一般固定液的量与组织体积比为10:1~20:1;3、固定:适宜的固定时间,主要根据材料的大小、松密程度及固定液的穿透速度而定。
保存:切片经60℃烤片3-5小时后,可于常温或4℃干燥保存。
2、冰冻切片取材:取材后需立即置于超低温冰箱或液氮中保存。
固定:样本冰冻切片后,应立即放入甲醇、丙酮、95%酒精、4%多聚甲醛等固定液中固定。
保存:固定好的切片自然风干,密封后置于-80℃、-20℃保存,尽快用于后续实验。
3、细胞块石蜡切片细胞量较多的样品,可离心分离所需细胞,用中性甲醛固定后制作成琼脂细胞块,然后按照制作石蜡切片的操作流程进行切片。
4、细胞爬片在孔板里做的细胞爬片,爬片取出后,用PBS洗涤2次(根据研究目的,PBS洗涤可选择不做),用4%多聚甲醛4℃固定15分钟,将表面液体吹干,置于-20℃保存。
染色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
染色必备知识点总结大全染色是指利用染料或颜料将纺织品、纤维或其他材料染色的过程。
在纺织品加工中,染色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纺织品的色泽、色牢度和外观质量。
因此,掌握染色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染料、染色工艺和染色机理三个方面进行必备知识点的总结。
一、染色知识点1. 染料的分类染料可以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
天然染料是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中提取得来的染料,如蓝莓、茜草、金盏花等;合成染料是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包括酚酞染料、偶氮染料、醌染料等。
2. 染料的选择在选择染料时,需要考虑纺织品的纤维成分、染色工艺、色牢度和成本等因素。
染料的选择要符合环保要求,同时保证染色效果和成本控制。
3. 染色工艺染色工艺包括染色配方的制定、浸染、干燥、固色和洗涤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染色的质量和一致性。
4. 染色设备染色设备包括染缸、卷绕机、烘干机、固色机等。
不同的纺织品和染色工艺需要不同的染色设备,以满足染色的要求。
5. 染色流程染色流程包括样品制作、染色方案设计、染料选择、染色试验、染色加工等环节。
在染色流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以确保染色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6. 染色参数染色参数包括染色温度、时间、压力、PH值等。
这些参数对染色效果和成本都有重要影响,需要在染色过程中进行精确控制。
7. 染色质量控制染色质量控制包括色均度、色牢度、色差、光泽度等指标。
需要通过实验室测试和生产现场检查来确保染色的质量符合要求。
二、染色工艺知识点1. 染色配方设计染色配方是染色工艺的核心,它包括染料配方、助剂配方和工艺参数配方。
染色配方设计需要根据纤维成分、染色效果和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染色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2. 浸染工艺浸染是最常见的染色工艺方法,它包括置染、浸染和染色。
在浸染工艺中,需要控制染色浴比、温度和时间等参数,以确保染色的均匀度和一致性。
3. 卷绕工艺卷绕是用来将纱线或织物卷绕成染色卷筒,以便进行染色加工。
纺织品染印原理染色基本理论介绍PPT课件
i
G ni
T
,P,n
j
i
0
RT ln X i
第19页/共66页
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
•染 料 上 染 纤 维 的 原 因 / 动 力 •染料在染液中的化学位( μs)和纤维上的化学位( μf ) :
第4页/共66页
染料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 染料上染纤维要通过一定的染色介质来完成,染料在介质中的存在状态直接影响染色的速度和程度。 • 纤维中的微隙很小,只有单分子或离子状态的染料才能顺利进入纤维内部。染料分子的尺寸与其在纤维上
的可及度有很大关系。
第5页/共66页
染料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 染料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 • 溶于水
第16页/共66页
染色基本理论
• 染料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 纤维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 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 •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
第17页/共66页
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
• 动力/原因 • 评价指标 • 吸附模型 • 影响因素 • 应用
第18页/共66页
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
•染 料 上 染 纤 维 的 原 因 / 动 力 •物 质 由 一 种 相 或 一 种 状 态 转 移 到 另 外 一 种 相 或 一 种 状 态 时 , 必 然 伴 随 着 化 学 位 的 变化。
第13页/共66页
纤维在水溶液中的状态
•纤 维 在 水 溶 液 中 的 双 电 层 •纤 维 在 水 溶 液 中 会 获 得 负 电 荷
•纤维分子中基团的电离 •纤维选择吸收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 •纤维定向吸收水分子
•纤 维 表 面 的 双 电 层 结 构
纺织品染色PPT课件
.
1
第四章 要 点
• 染色基本理论。 • 染料类型和染色纤维之间的上染关系。 • 各种染色方法与染色条件的比较。
.
2
第一节 染色基本概念
纺织品染色: 使纺织品获得一定牢度的颜色的加工过程。 染色(颜色产生)是利用染料与纤维发生物理、化学或物化
结合,或在纤维上生成颜料,从而使纺织品具有一定牢度 的颜色。 一定牢度颜色:与纤维、染料两者性能相关。 一、染料 染料——与纤维有亲和力的有色的有机化合物,染色过程中 溶于水或溶剂,能成分子状态入纤维内部。 颜料——不溶于水,不能借助溶液染色工艺深入纤维内部, 但可在纺丝液中加入,加在固化前液态物质中固化着色, 靠粘着剂粘在织物表面,涂色。
4)后处理 水洗、皂煮。除纤维表面沾浮色,稳定内部颗粒
结构。 皂煮作用:可改变染料在纤维内的聚集状态,无
定形→晶形;分子顺式 →反式
.
29
还原染料染色方法: 1、隐色体染色法
浸染
全浴法:染液中还原,
干缸法:浓缩还原(预还原),还原 速率慢的染料
(卷染)
甲法:碱多,盐无,55℃,易聚扩散慢者
乙法:碱中,盐有,45℃,
水洗
皂煮
洗、烘
净洗剂 温度 时间 浴比
0.5~1g/L 90~95℃ 10min. 1:30
.
23
第四节 还原染料
还原染料:不溶于水,须在碱性溶液中用强还原剂
(保险粉)还原溶解,上染,氧化显色、同时又 回复不溶态而固着的染料。 主要结构:蒽醌型、(硫)靛型结构。 优点:耐洗、耐晒牢度高,色艳。 缺点:价高,某些有光脆受损现象. 形式:粗粉、细粉、纳米级粉、浆状,含量各异。 染色:染棉,部分品种可染涤。
染色牢度很重要,是衡量染色质量指标。
tunel染色方法
tunel染色方法图涅尔染色法:神经组织的神秘探索图涅尔染色法是一种先进的神经组织染色技术,为神经科学研究打开了一扇新窗口。
通过可视化神经元的复杂结构,它使科学家能够深入了解大脑的内在运作。
原理及机制图涅尔染色法的基础是甲苯胺蓝(TB)和高锰酸钾(KMnO4)的反应。
TB是一种阳离子染料,而KMnO4是一种氧化剂。
当这两种物质结合时,它们会产生一种不溶性的蓝色化合物。
神经元对图涅尔染色法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因为它们的细胞膜富含阴离子成分。
这些阴离子成分与TB阳离子相互作用,允许染料渗入神经元并与内膜结合。
染色步骤图涅尔染色法的过程涉及以下步骤:1. 固定:将组织固定在甲醛中以保持其结构。
2. 脱水:将组织通过一系列梯度乙醇进行脱水以去除水分。
3. 甲苯胺蓝染色:将组织浸泡在甲苯胺蓝溶液中,让染料渗透入神经元。
4. 高锰酸钾染色:将组织转移到高锰酸钾溶液中,使其与甲苯胺蓝反应形成蓝色化合物。
5. 分化:使用乙醇和二甲苯溶液洗涤组织以去除多余的染料。
6. 透明:将组织浸泡在二甲苯中使其透明,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
应用及重要性图涅尔染色法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神经元形态学研究:可视化神经元的突触、树突和轴突,揭示神经网络的复杂性。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识别和表征阿兹海默症、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病变。
神经发育研究:追踪神经元的形成和成熟,了解大脑发育的机制。
神经可塑性研究:研究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神经网络的变化。
图涅尔染色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够提供神经元的高对比度图像,突出显示其形态特征,同时保持组织的整体性。
这使得它成为神经科学研究中一个极其有价值的工具。
局限性尽管图涅尔染色法功能强大,但也有一些局限性:选择性:该方法对神经元具有特殊亲和力,但可能会错过神经胶质细胞和其他神经系统细胞。
灵敏度:它可能无法检测到非常细小的神经元或突触,导致可能低估神经网络的复杂性。
时间消耗:染色过程需要数小时到数天,这对于某些研究流程来说可能不切实际。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知识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知识点摘要: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概念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与应用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操作步骤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关键试剂与技术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医学诊断与研究中的应用6.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正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检测组织切片或细胞样本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方法,它结合了组织学、免疫学和化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生物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在染色过程中,首先将待检测的组织切片与特定抗体结合,然后加入抗原-抗体复合物,最后通过化学反应显色。
根据显色结果,可以判断组织中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否,从而为临床诊断、疾病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操作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抗原修复:通过加热或酸碱处理,使组织中的抗原决定簇暴露,便于抗体结合。
2.切片:将组织样本切割成薄片,便于后续染色和观察。
3.脱蜡:将切片脱去脂肪和蜡质,使抗原抗体更容易结合。
4.抗原处理:对切片进行抗原修复,增强抗原性。
5.抗体染色:将切片与特定抗体结合,孵育一段时间,使抗体与抗原发生反应。
6.冲洗:去除未结合的抗体,防止背景染色。
7.显色:加入显色剂,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呈现特定颜色。
8.复染:为了更好地观察细胞结构和核染色,可以进行复染。
9.封片:用封片剂固定切片,便于长期保存和观察。
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过程中,关键试剂与技术包括:1.抗体:针对特定抗原的抗体,如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2.抗原修复液:用于修复组织中的抗原决定簇。
3.显色剂:如DAB、HRP等,能使抗原-抗体复合物呈现特定颜色。
4.酶标二抗:用于检测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酶标二抗,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5.酶标仪:用于检测酶标二抗的活性,从而判断抗原或抗体的表达水平。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医学诊断与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肿瘤诊断: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如CEA、AFP等,辅助临床诊断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知识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知识点摘要: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概念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应用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优缺点正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将免疫学原理应用于组织学的方法,通过化学反应使组织中的抗原与抗体结合,从而检测特定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对疾病诊断、研究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首先,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暴露组织中的抗原,然后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最后通过显色反应检测结合情况。
常用的显色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染色法等。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组织处理: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等;2.抗原修复:去除组织中的封闭抗原,暴露目标抗原;3.免疫染色: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4.显色:检测抗体与抗原结合后的显色反应;5.观察和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分析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1.疾病诊断:通过检测特定抗原的表达,辅助诊断疾病,如肿瘤、炎症等;2.疾病研究:研究抗原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3.药物研发:检测药物对特定抗原的影响,评估药物疗效;4.肿瘤分期和预后评估:通过检测肿瘤组织中抗原的表达情况,评估肿瘤分期和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具有以下优缺点:优点:1.高敏感性:能够检测微量抗原;2.高特异性: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减少交叉反应;3.定位准确:显示抗原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4.易于操作:方法简单,仪器设备要求较低。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知识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知识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简称IHC)是在组织切片或细胞制片的基础上,通过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胞或组织中特定分子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以染色或标记方式来检测目标抗原的一种检测技术。
以下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1. 抗体选择: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抗体,一般选择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
抗体可以是来自同种或异种动物,也可以是人源化的。
2. 组织或细胞预处理:包括固定、脱脂、脱水和切片等步骤,目的是保持组织或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完整,同时提高抗体的进入性。
3. 抗原解表:染色前需进行抗原解表处理,去除组织或细胞中的内源性酶等物质,以提高抗体的结合效率。
4. 特异性抗体结合:将经过解表处理的组织或细胞与选择的特异性抗体反应,抗体与目标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5. 二抗结合: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使用与该抗体结合的二抗(常为抗种属免疫球蛋白)进行结合,放大信号。
6. 染色反应:根据具体实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染色反应方法。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酶标法(如辣根过氧化物酶染色法,碱性磷酸酶染色法等)和免疫荧光染色法。
7. 结果观察和分析:观察染色结果,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位置和程度,分析目标抗原在组织或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8. 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根据染色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结合实验设计和背景知识进行结果解读和推断。
总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抗原的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抗体、预处理样品、特异性抗体结合、染色反应等步骤,可以获得目标抗原的位置和分布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来获取有效的实验结果。
T-SPOT.TB与痰涂片抗酸染色技术诊断肺结核的效能分析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Dec 31(23)肺结核是由于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目前对肺结核主要的辅助诊断方式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涂片抗酸染色检查、常规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和其他实验室检查,这些方式在诊断肺结核疾病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但也存在着较多不足,如痰培养周期较长、结核菌素实验易受到患者免疫力因素等影响或者部分检测方法的检测标本不易获得,这些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应用于肺结核辅助诊断[1,2]。
T-SPOT.TB 是根据感染结核杆菌后体内T 细胞诱导出γ干扰素释放反应而设计的检查方式,可准确检测出机体内是否含有对结核分枝杆菌反应的特异性效应T 细胞,对肺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3],但目前缺少关于T-SPOT.TB 与痰涂片抗酸染色技术诊断肺结核效能比较的研究与报道,鉴于此本研究通过将77例高度疑似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T-SPOT.TB 与痰涂片抗酸染色技术诊断肺结核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的差异,及其对不同年龄患者的检验效能。
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度疑似肺结核患者77例,其中男40例、女37例;年龄29~69(49.24±3.51)岁。
纳入标准:(1)经患者临床常规检查及患者临床表现初诊为高度疑似肺结核;(2)无身体其他组织器官严重损伤;(3)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认知障碍或者精神疾病患者;(2)临床资料缺损;(3)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T-SPOT.TB 与痰涂片抗酸染色技术及其他帮助临床最终诊断的检查如胸部X 线检查、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等。
T-SPOT.TB :所用试剂盒购自上饶美康盛德医学检验所,取患者静脉血5ml ,混入肝素抗凝摇匀,培养于结核特异抗原靶蛋白A 管、非特异性从健康元植物雪球凝集素B 管和空白对照C 管,离心后对单个核细胞进行洗涤并计数,混合抗原加入到抗γ-干扰素的反应孔,孵育后洗涤并加标记二抗,最后加染色液干燥后镜下记录每个反应孔中酶联斑点数,当C <0.5时,若A-C/B-C ≥0.16判为阳性,否则为阴性;当0.5≤C ≤2.5时,若A-C ≥1.5判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指南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指南和疑难解析:●全组织染色尤其是胚胎,是指组织并没有切片,而是组织的一小块进行的整体染色方法。
胚胎干细胞、胚胎发育学研究者以及神经学者通过动物的不同发育阶段表达不同的目的蛋白这一特点而对不同阶段的动物全胚胎进行染色。
●全组织染色与免疫细胞化学以及冰冻切片染色十分类似。
如果一种抗体可以应用于冰冻切片(并不包括石蜡包埋的切片)染色中的话,那么在全胚胎染色中也是适用的。
●不同之处在于全胚胎染色的样品比正常的切片样品更大更厚。
因此,固定、封闭、抗体孵育、洗脱、通透以及底物显色过程都需要更长的时间,以使得溶液可以渗透到达样品的中心。
虽然研究者们使用不一样的次数,但必要的话这些步骤中的细节对于优化实验也可以提供指导。
一、固定中很重要的一点:使用同一种抗体时,在冰冻切片中成功使用的固定液,一般都适合用来做全组织染色的。
然而,大多数研究人员偏好于使用4%多聚甲醛。
虽然4%多聚甲醛的这个浓度是很低的,但这还是需要整个样品等待长时间以使得溶液可以渗透到样品的中心。
因此,这并不适合所有的抗体,这是由于4%多聚甲醛固定液引起的蛋白交联会使很多抗体不能识别其抗原表位。
一般,石蜡切片需要进行抗原修复。
而由于抗原修复中的加热步骤会损坏胚胎样品,故胚胎样品不需要加热修复抗原这一步骤。
如果多聚甲醛固定在组织整体固定中不可行的话,这就可能是因为抗体对于蛋白交联比较敏感,那么就需要选择其他的固定液。
甲醇是人们在组织整体免疫染色步骤中固定液的第二种常用选择。
斑马鱼胚胎的固定和准备需要额外的步骤以确保卵膜被彻底渗透。
二、获取图像:观看全胚胎图像可以使其在爬片之前漂浮在一个盛有甘油溶液的培养皿中观察。
如果胚胎很小的话,可以使用甘油爬片后,盖盖玻片之前进行观察。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盖玻片周围滴加油脂,使其不易移动且可以减少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造成的盖玻片的损坏。
然而,如果通过全胚胎很难观察一个清晰的染色图像的话,也可以使用明胶对全胚胎进行分开后观察,这种情况尤其适用于大的后期胚胎阶段和大的组织样品。
TB染色知识讲解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2.3.1酯酶阳性T淋巴细胞测定用试剂及配制A液: pH7.6的磷酸缓冲液:甲液:将9.08的磷酸二氢钾融解于1L的蒸馏水中乙液:将23.88g 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融解于1L的蒸馏水中.取甲液12ml加乙液87ml即成磷酸缓冲液.B液:4%的副品红溶液:将4g的副品红融于100ml2N盐酸内,融解过滤后,在4℃的冰箱内保存备用.C液:4%亚硝酸钠液:称取0.4g的亚硝酸钠融解于10.0ml的蒸馏水中.要现配现用.D液:2%醋酸α-奈脂液:称取2.0g醋酸α-奈脂,将其融于100ml无水丙酮中.融解后装棕色瓶,4℃冰箱内保存备用.孵育液:先将2.4mlC液缓慢滴进2.4mlB液,同时振荡.完毕后静置5分钟,然后将此偶氮副品红加进80.0 ml的A液中.混匀后,滴入2mlD液,调PH5.8~6.0.1%孔雀石绿染液:将1.0g的孔雀石绿融于100ml的蒸馏水,用氯仿处理后置4℃冰箱内保存备用。
1.2.3.2 T、B淋巴细胞的计数方法对小鼠进行剪尾采血,涂片。
自然干燥后浸入孵育液内。
37℃孵育1.5小时,水清洗几分钟,用1%孔雀石绿复染1min,流水冲洗,干燥,然后用光学显微镜的油镜检查。
每一标本共计算50个淋巴细胞,统计出T、B淋巴细胞百分比值。
结果判断标准以淋巴细胞的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深红色颗粒者为ANAE阳性细胞(T细胞);胞浆内无颗粒者为ANAE阴性细胞(B细胞)。
注:正常组同一直列肩标字母者或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字母相邻者表示差异显著(0.01<P<0.05),字母相间者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4]林丽超,陈健红,张济培等.鸭疫里氏杆菌疫苗在中雏鸭体内诱导细胞免疫的动态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3):73~76.精品资料。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课件
组织、瘢痕组织呈浅蓝色或不显色。 注意 :新鲜标本,尸检心肌不超过6小时。
二、光学显微镜下的组织学染色方法
• 常规HE染色(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ing) • 组织学特殊染色
1. Mallory 三染色、Masson三染色 2. 神经纤维的镀银染色 3. 其他的特殊染色,包括钙、铁、铅、铜、黑色素和脂褐素、 细胞DNA和RNA的染色等
取材标本的大小
尸检组织材料大小以1cm1cm 0.2cm 为宜。实验动物 常用大鼠或小鼠,其脏器体积小,有利于取材。一般标本体 积不宜过大,防止固定不透,影响抗原的保存,也浪费试剂。
2. 组织块的固定、水洗
(1)固定液:种类较多,常用的有以下2种:
4% 甲醛/PBS (pH 7. Nhomakorabea-7.4)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反应原理及显色原理
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反应原理 染色反应的最基本原理是抗原抗体的反应。
通过对针对标本中相应抗原的抗体上标记某 种发色剂或酶类,再通过激发发色剂或使用某种 显色剂,在显微镜下使标本中抗原抗体反应的部 位产生肉眼可观察到的颜色以确定所要检测的抗 原是否存在。
目的:主要用于心、肝、肾脂肪变性,动脉粥 样硬化大体标本的染色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
结果:病变处脂肪组织呈橙黄色 早期心肌梗死染色法 目的:显示早期心肌梗死的区域 试剂:0.1% NBT(硝基四唑蓝) / 0.2 mol / L PBS
(pH 7.6) 方法:将2-3 mm 厚新鲜心肌大片放入试剂中,37 °C
IHC技术中,绝大多数以间接法为常用。
(2)显色的基本程序 1抗孵育切片或细胞涂片 2抗(酶标抗体)
nbt染色cas编号
nbt染色cas编号摘要:1.什么是NBT染色2.NBT染色的CAS编号3.NBT染色的应用领域4.NBT染色实验方法5.NBT染色结果的观察与分析正文:BT染色,即硝基蓝四氮唑(Nitroblue Tetrazolium)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检测方法。
通过NBT染色,可以快速、方便地评估细胞活力和毒性。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NBT染色的相关知识,包括CAS编号、应用领域、实验方法及结果观察与分析。
1.什么是NBT染色BT染色是一种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的方法,通过将硝基蓝四氮唑(NBT)与活细胞内的脱氢酶(Dehydrogenase)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从而使细胞内的颗粒变得可见。
这些颗粒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和计数,以评估细胞的活力和毒性。
2.NBT染色的CAS编号BT染料的CAS编号为298-93-1。
它是一种蓝色结晶性粉末,在实验条件下,可以与脱氢酶发生特异性反应。
3.NBT染色的应用领域BT染色广泛应用于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检测,包括生物学研究、药物筛选、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等领域。
此外,NBT染色还可以用于评估细胞免疫功能、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
4.NBT染色实验方法BT染色实验步骤如下:(1) 细胞培养:选择合适的细胞类型,进行适当的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培养。
(2) 细胞处理:按照实验要求,对细胞进行不同处理,如药物处理、氧化应激处理等。
(3) NBT染色:将NBT染料加入细胞培养皿中,与细胞内的脱氢酶反应。
(4) 结果观察与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内颗粒的数量和分布,根据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5.NBT染色结果的观察与分析BT染色后的细胞,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细胞内出现蓝黑色的颗粒。
这些颗粒的数量和分布可以反映细胞的活力和毒性。
通常情况下,颗粒越多,细胞活力越高;颗粒越少,细胞毒性越大。
通过对不同处理组之间的比较,可以评估各种因素对细胞活力的影响,从而为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1.2.3.1酯酶阳性T淋巴细胞测定用试剂及配制
A液: pH7.6的磷酸缓冲液:
甲液:将9.08的磷酸二氢钾融解于1L的蒸馏水中
乙液:将23.88g 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融解于1L的蒸馏水中.
取甲液12ml加乙液87ml即成磷酸缓冲液.
B液:4%的副品红溶液:
将4g的副品红融于100ml2N盐酸内,融解过滤后,在4℃的冰箱内保存备用.
C液:4%亚硝酸钠液:
称取0.4g的亚硝酸钠融解于10.0ml的蒸馏水中.要现配现用.
D液:2%醋酸α-奈脂液:
称取2.0g醋酸α-奈脂,将其融于100ml无水丙酮中.融解后装棕色瓶,4℃冰箱内保存备用.
孵育液:
先将2.4mlC液缓慢滴进2.4mlB液,同时振荡.完毕后静置5分钟,然后将此偶氮副品红加进80.0 ml的A液中.混匀后,滴入2mlD液,调PH5.8~6.0.
1%孔雀石绿染液:
将1.0g的孔雀石绿融于100ml的蒸馏水,用氯仿处理后置4℃冰箱内保存备用。
1.2.3.2 T、B淋巴细胞的计数方法
对小鼠进行剪尾采血,涂片。
自然干燥后浸入孵育液内。
37℃孵育1.5小时,水清洗几分钟,用1%孔雀石绿复染1min,流水冲洗,干燥,然后用光学显微镜的油镜检查。
每一标本共计算50个淋巴细胞,统计出T、B淋巴细胞百分比值。
结果判断标准以淋巴细胞的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数量不一的深红色颗粒者为ANAE阳性细胞(T细胞);胞浆内无颗粒者为ANAE阴性细胞(B细胞)。
注:正常组同一直列肩标字母者或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字母相邻者表示差异显著(0.01<P<0.05),字母相间者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
[4]林丽超,陈健红,张济培等.鸭疫里氏杆菌疫苗在中雏鸭体内诱导细胞免疫的动态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3):73~76.
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