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发展经济学-马春文、张东辉编著 ).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山西财经大学) 第6章 人力资源

发展经济学(山西财经大学)  第6章 人力资源
• 世界每年新增人口约8700万。其中发展中国家新增约 7800万。
人 口 10 亿
10 8 6 4 2
1800 1850
世界 总体
发达 地区
1900 1950
2000
2050
二、人口转变
1、人口增长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 第二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 第三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一、失业与劳动力利用问题
1、劳动力闲臵 • 自愿失业:提前退休、沮丧的劳动者、隐蔽性失业 • 非自愿失业:磨擦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2、劳动力利用不充分 • 打零工:并非每天工作 • 季节性工人:只有一定的季节才有工作 • 低度就业:形式全日制工作,其实只做半天工作 3、劳动力的低效利用 • 多余劳动力 • 学非所用
2、哈尼斯—托达罗模型
——解释城市失业和农村人口进城市的矛盾现象
(1)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动机分析——预期
• 无论是现实流动人口,还是预备流动人口,都是 把农村的现期收入与进城后的预期收入作比较, 决定其行为。 • 影响他们预期的因素有二: 一是城乡实际工资的差距 二是在城市谋得工作机会的概率
• 例:设一个农村劳动者,在农村年收入50元,进城年 收入100元,则城乡现实工资差距为50元。 若进城找到工作的概率为20%,则不进城 若进城找到工作的概率为60%,则进城
第六章 人口、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我们时代的中心问题最后可能是世 界如何对待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生活质量
一、基本问题: 迅速的人口增长是否会对全人类的福利带来 严重后果。 包括:
• • • • • 人口的社会服务质量 就业 食物与营养 贫困 尊严与选择的自由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马春文发展经济学重点总结

发展经济学(马春文第三版)重点总结课任老师:马文斌总结:袁凯题型有单选题、简答、论述、案例分析,主观题较多,客观背诵题目较少马文斌的考法肯定会问一些具体应用的题,比如重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如何解决?比较考验知识量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换句话说考你的硬功夫!第一章: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展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农村空心化、产业空心化、投资虚拟化、资源垄断化、经济沙漠化发展经济学是一门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状态转型的原理和政策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现代经济增长的特征(库兹涅茨):(1)发达国家的人均产值和人口增长迅速增加;(2)生产率快速增长;(3)经济结构迅速转变;(4)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发生变化;(5)发达国家瓜分世界完毕;(6)现代经济的增长扩散范围有限。

中国还是不是发展中国家?1、从GDP看,中低收入国家。

2、从经济发展布局看,结构性问题突出。

3、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看,中国公共福利事业仍有待发展和完善.4、从贸易结构看,中国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应该不会考)观点一:增长与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经济增长指更多的产出,而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由于增加投资而增加的产量,还包括更高的生产效率,即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品的增加,此外经济发展还意味着产出结构的变化,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

观点二: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加区别。

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的定义指出,现代经济增长不仅包括总量方面的特征,也包括经济结构、国际关系与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征,也就是说,他将经济增长的概念扩大了,这与二十世纪80年代的“新经济增长”理论相一致。

卢卡斯、罗默、巴罗等经济学家也都用经济增长泛指经济发展。

第二章: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熊彼特创新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市场;(4)控制或获取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发展经济学第六章

发展经济学第六章

(2)教育的社会收益
指受教育者本人不能占有、为社会其他成员所得到的收益。
①教育的直接社会收益:可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 导致国民收入的增长。
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教育可以加强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管理或企业管理)。 教育可以促进生产资料规模的扩大和效能的提高,也能够加强对自
然资源的开发和自然力的应用。
②教育的间接社会收益
政治收益:能够增加全体国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能 力,使其更加自觉地运用社会政治民主所赋予的个人权利。
社会道德收益:使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道德风范,即通过 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认识,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 树立人们的道德信念,坚定人们的道德意志,并不断校正
在资产价值方面,工业经济时 代的企业总裁多为富可敌国的钢铁 大王、石油大王。现在,世界上最 大跨国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其设施 最大、库存最多,资产价值400亿 美元,但世界首富却不是它的老板。 而依靠知识致富、以开发软件取得 成功的比尔.盖茨则连续多年位居世
界首富。
研究证明:人力资本比物质资本更重要
2.教育与计划生育
二、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一)教育的成本
指为了培养一定熟练程度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专门人才,以 及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而耗费的教育费用。
①教育的个人成本:学生为了就学由个人或家庭直接支 付的各种费用(直接成本)和发生的机会成本(间接成本)。
②教育的社会成本:由社会支付的教育费用 (用于教育的 公共支出)和间接成本(社会放弃的收入、免税成本、潜在 的租金和折旧费)。
缺乏人力资本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和限制其经济 发展的根本性因素。
第二节 教育与人力资本形成

第6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2

第6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2
❖个人间接成本,是指学生在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后 因就学所放弃的劳动收入。
8/16/2020
1
15
第6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
2、教育的社会成本
教育的社会成本,是指由社会支付的 直接成本(教育费用)和间接成本。社会 直接成本主要是用于教育的公共支出。社 会间接成本包括社会所放弃的收入、免税 成本、潜在的租金等。
(1)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最主掌要握部人分力(资智本力上投的 投资)(学校正规教育、非学校正规教育和非资正的规教来育源)。
(2)用于保健方面的投资(体力上的投资)。 (3)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费用(配置效率上的投资) (4)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
例外:一是如果入境的是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的移民入境费用 ;二是如果入境的劳动者替代了国内的劳动者的移民入境费用。
=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
8/16/2020
1
13
第6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
1、教育的个人成本
教育的个人成本,是指由个人或家庭 直接支付的各种费用(直接成本)和发生 的机会成本(间接成本)。
8/16/2020
1
14
第6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
❖个人直接成本包括: (1)学杂费; (2)书本等学习用品费; (3)学生往返学校的交通费; (4)额外的吃、穿、住费用,即学生因就学 在吃、穿方面多支出的费用和在校住宿费用; (5)文娱体育费用,即学生因参加学校组织 的文娱体育活动而支出的费用。
8/16/2020
1
6
第6章 教育与经济发展
(三)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展经 济学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它主要探讨人 口素质或质量的提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问题。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在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开发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经济的增长离不开人力的投入和优化配置,而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又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力资源,简单来说,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然而,其内涵远不止于此。

它涵盖了人的知识、技能、经验、创造力以及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

一个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群体,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

经济发展则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包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社会福利提升等多个方面。

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繁荣。

那么,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紧密联系呢?首先,人力资源开发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能够大幅提升劳动生产率。

具备更高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能够在相同的时间内创造更多的价值。

例如,在制造业中,熟练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的工人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在服务业中,具备良好沟通和服务技能的员工能够提升客户满意度,从而增加企业的收益。

其次,人力资源开发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会不断调整和升级,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渐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正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

他们能够适应新的产业需求,投入到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

再者,人力资源开发能够促进创新。

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而创新的主体是人。

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力资源能够研发出新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比如,科技企业中的研发团队,通过不断的创新,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引领行业发展,带动经济的增长。

此外,人力资源开发还有利于提高就业质量和促进就业。

当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得到提升,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和收入水平。

发展经济学第六讲 人力因素与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第六讲 人力因素与经济发展

(三)就业与经济发展
就业是指劳动者有工作的状态。经济学所分 析的就业是指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是指 没有非自愿失业或只有少量的非自愿失业的 就业水平。西方的就业概念是指适龄劳动人 口在调查周内正在从事有报酬工作的人,以 及有职业但由于生病、休假、罢工等原因而 没有工作的人。
我国把就业人口定义为:16岁及以上具有 劳动能力的人,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 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口。国家统计局 人口调查中的就业人口定义是指16岁及以 上常住人口在普查标准时间前一周从事了 一小时及以上有收入的社会劳动的人(包 括在职休假、培训、季节性歇业未工作)。
4、发展中国家的教育问题
02 教育内容不能满 足经济发展的要
求 04 智力外流
06 “数字鸿沟‘使 发展中国家的教 育面临更大压力
01 教育反映并加剧 了社会的不平等
03 教育结构不合理
05 教育的性别差异
(五)人力资本形成的战略选择
实施营养方案 和增进人体健 康
提高教育投资 的效率
减少知识失业 和智力外流
01
一般而言,国民财富的增长与土 地、资本等要素的耗费应该是同 时进行的,但统计资料却显示, 二战以后,国民财富增长速度远 远大于那些要素的耗费速度,这 是一个难解之谜。
02
经济领域中这些难以解释的特殊 现象的出现,引起了西方经济理 论界的高度重视,经济学家们纷 纷提出自己的观点。舒尔茨的人 力资本理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 应运而生的。他提出了著名的观 点:在影响经济发展诸因素中, 人的因素是最关键的,经济发展 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的提高,而 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的多 寡。以此来解释上述经济领域的 疑难问题就很简单了。
2、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认为人 口增长会约

(大纲版)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PPT文档资料

(大纲版)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PPT文档资料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
发展经济学教程
彭刚 黄卫平 主编
发展经济学
1
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本章重点 第一节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 第二节知识与发展 第三节教育与发展 知识小结 关键词 思考题
发展经济学
2
第六章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本章重点
发展经济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4
第二节 知识与发展
二、发展中国家缩小知识差距的对策措施 所谓的知识差距,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 以及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穷人和富人之间在知识方面 的分配不平等。 发展中国家缩小知识差距的措施
(一)从国外获取知识 • 国际贸易 • 外国直接投资 • 技术许可制
发展经济学 15
用于教育方面的投资 用于保健方面的投资 用于劳动力国内流动的费用 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
发展经济学
8
第一节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
(二)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
人力资本投资具有连续性、动态性 人力资本投资的受益者与投资者不完全一致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多方面性
发展经济学
9
第一节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
三、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浪费与人才流失
相关概念
所谓人才,是指那些能够运用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在学 术上进行研究,在实践中卓有贡献的专业人员。
人才浪费是指这些专业人员的专业特长得不到充分的 发挥和利用,或者大材小用,或者英雄无用武之地。
人才流失是指当人才形成后不能为本国或本民族所运 用,通常是流向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
发展经济学
5
第一节 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
贝克尔的理论
• 贝克尔于1962年和1964年发表的《人力资本投资: 一种理论分析》和《人力资本:特别关于教育的 理论与经验分析》,后者是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 最终确立标志。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突出贡献表现在对人力 资本的微观分析上。

发展经济学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发展经济学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ຫໍສະໝຸດ 第四节: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一、人力资本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一)人力资本及其形成 (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三)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现状
二、教育与经济发展
(一)教育的形式 (二)发展中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与问题 (三)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四)教育深化和知识失业 (五)智力外流 (六)提高教育投资效率
发展经济学人力资源 与经济发展
相关批评:
1、在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人口增 长确实能够增加生产能力,但是,这一 观点并不适用于现代社会;
2、把农业生产发展不能令人满意和农业生 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简单地归结于 人口的观点是片面的;
3、混淆了“需求”和“有效需求”的概念 。
(二)适度人口
1、什么是“适度人口”? 即:与人均国民收入最大化相适应的人口 规模。 1)如果人口低于适度规模,则人均国民 收入低于应该达到的规模; 2)如果人口高于适度规模,则人均国民 收入也低于应该达到的规模。
(2)该模型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道路 的分析不符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国情:
第一,该模式假定农村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而城市不存在失业。但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也 存在着大量的冗员现象,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失业状况在加剧; 第二,该模式认为,现代工业部门的劳动与资本 的比例始终不变,换言之,资本积累的扩大和就 业机会的增加是按同一比例进行的,资本积累越 大,就业机会就越多,但资本密集型技术的采用 却不可能提供很多机会; 第三,有些国家(如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城乡 经济体制的隔离,也不可能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 力顺利转向工业部门。
三、我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思路
主要的途径可有:国外分流和国内分流 但是,国际劳务输出中面临着外交的障碍及我 国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的限制 国内分流包括农村的就地分流和异地分流,其 中,就地分流有以下形式,即:社区内乡镇企 业的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的深度 和广度开发、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对农业剩 余劳动力的吸纳。 异地分流即向原有大中城市和新兴城镇迁移。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发展经济学知识总结(马春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导言1、发展中国家的定义:也称作开发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指经济、技术、人民生活水平较低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

2、发展中国家的界定:详见书P43、发展中国家的特点:(1)人均收入水平低(2)生活水平低(贫困,教育,卫生医疗)(3)高出生率和高赡养负担(4)较严重的劳动力不得其用的现象(15-24岁的劳动力失业率为30%)(5)发展不平衡,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的高度依赖(6)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受支配、依附和脆弱的地位4、购买力评价法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提出来的,即两国间的货币交换,实际上是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一种对比关系。

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以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

购买力平价法就是通过一系列统计计算,找到两国间货币购买力的实际对比关系,而不是汇率所表示的对比关系。

思考题1、中国具有的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①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是非常的均衡,在一些地方会有生活水平低、贫困现象严重这一特征②在我国的有些经济不甚发达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水平仍比较低。

③在我国仍处于二元经济结构,对农业生产和初级产品高度依赖④我国存在着人口问题严重这一特征,劳动力不得其用,高出生率与高赡养负担⑤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存在市场欠发达的特征。

2、结合当前情况,分析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发展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利: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继续保持有利条件。

我国有着充足的劳动力,其中不乏优质人才。

我国有着充足的自然资源。

地域广阔,气候带多样,利于发展多样化的农业。

不利:部分地区市场欠发达。

有些地方比较贫困。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教育投资低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缺乏先进的节能技术,资源储量不容乐观。

二元经济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6个特点:政府宏观调控效率低下环境破坏严重农业保护力度小,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收人水平低3、如何理解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何才能从落后形态过度到现代化形态的发展过程,其影响因素如何,以及为此而应采取的战略和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
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
观点:“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 而不是自然资源的丰瘠或资本存量的多寡。”
他认为不包括人力资本的资本概念是不 完整的。
人力资本的形成:
形成人力资本的途径主要有5个:
卫生保健设施和服务、在职培训、正规 的初中等和高等教育、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 就业机会而进行的个人和家庭的迁移。
这60亿人中,其中只有约9亿人生活在 发达国家,其人口增长率约为0.4%~0.7%; 有24.6亿人生活在不发达国家,其人口增长 率接近2%。
按照这种速度增长下去,预计到2025年 将增加到80亿,到2040年,继续增加到100亿。 这些新增加的人口,有90%生活在发展中国 家,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亚洲。
第六章 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 第二节 教育与人力资本 第三节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 第四节 中国的人口资源开发与就业
第一节 人口增长及其变动规律
一.人口变动趋势 二.人口转变理论 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状况及对策
一.人口变动趋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绝大部分时间中, 人口数量的增长都是比较缓慢的。
“人口陷阱理论”的主要观点:
在发展中国家,当人均收入增加后,由 于生活条件改善,人口增长速度也必然随之 提高,结果人均收入水平又会退回到原来的 水平上, 人均收入的增长都被人口增长所 抵消。在人均收入水平增长到与人口增长率 相等的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存在一个所谓 “人口陷阱”,冲破陷阱的最好方法是大规 模投资。
同样,点A左边的收入增长快于人口增长, 导致最后均衡人均收入水平会回到Y1。点B是 不稳定均衡点,只要没有达到点B最后就会回 到点A,但是只要超过B点,就会继续向C点运 动。点C与A一样,也是一个稳定均衡点。
结论:
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人口陷阱只有两种方 法,一是抑制人口增长,二是通过大规模投资, 一举突破B点。
人口陷阱:
纵轴标出了总人口和总收入百分比变动的 正负值,横轴是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
点A即代表着马尔萨斯人口陷阱。
任何一个从点A向左或向右的运动都将会引 起人均收入均衡点回到Y1。当人均收入从Y1向Y2上 升时,人口增长率将会超过总收入增长率。由于 人口增长快于人均收入增长,人均收入下降。点 A右面指向A的箭头表示人均收入在Y1和Y2之间的 所有点最终都会回到Y1点。
二.人口转变理论(三阶段)
研究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动的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生活 条件的变化,世界人口的增长大体经历了高出 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死亡率下降但出生率仍 维持较高水平和出生率与死亡率同时下降三阶 段。
第一阶段:
由于出生率与死亡率都保持比较高的水平, 人口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从原始社会到19世纪)
第二阶段:
死亡率迅速下降,但出生率依然很高, 结果导致人口增长率迅速上升。从19世纪开 始,欧洲进入这一阶段 。
第三阶段:
出生率开始下降,并逐步趋近死亡率, 人口增长速度十分缓慢。目前在一些发达国 家人口增长已出现静止状态,有的甚至在一 个时期出现负增长。
三.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评论:
无论是马尔萨斯的人口命题,还是现代 的“人口陷阱理论”都把人口与经济增长绝 对地对立起来,对人类的未来采取了悲观主 义的态度。 但是由于这个理论的假设过于简单,它 并没有经受住实践的检验。
对“人口陷阱理论”的批评:
马尔萨斯及其追随者忽视或者没有考虑技术 进步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技术和社会进步使一 国避开人口陷阱
古典失业理论:工资 凯恩斯理论:有效需求不足 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 哈里斯—托达罗模型
三.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
1.在劳动力供给方面:
降低人口增长率是最根本的措施。
2.在劳动力需求方面 (1)发展经济 (2)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 (3)消除要素价格扭曲现象 (4)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 (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 岗位,提高就业率。
三.中国的就业
首先,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 有企业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明显下降。 其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任务艰 巨。 第三,随着技术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趋 激烈,劳动力就业模式将由数量型向效率型 转变,伴随这种转变,还将出现更多的过剩 劳动力。
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十分迅速。 二是人口素质普遍不高。 三是人口城市化速度快。
2.对策建议: (1)大力宣传和推广计划生育政策;
(2)将经济激励和政府强制结合,以使计 划生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3)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和卫生器材,为 节育.绝育.人工流产提供医疗条件;
(4)提高妇女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目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 特征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
第二节
教育与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形成 二.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形成
三.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
一.人力资本的含义及形成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是体现在 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它是人类 自身在经济活动中获得收益的能力,这种能 力主要指劳动力质量。
第三节 就业与劳动力充分利用
一.人口增长与就业压力 二.关于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理论探讨 三.发展中国家的就业战略
一.人口增长与就业压力
狭义的失业:一般就是指公开的失业。 广义的失业:除了公开失业还包括了非公开失业,
即劳动力的非充分利用。包括:
(1)公开失业,包括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2)就业不足。 (3)形式上有工作,但未充分利用。伪装就业不足.隐蔽 的失业.过早的退休。 (4)健康受损,劳动者不能进行全日制工作。 (5)非生产性劳动。
18.7
12.7 12.8 17.7 26.6 18.9 15.9 16.8 12.4
18.9
14.8 7.7 19.0 27.8 19.9 21.7 19.7 13.3
世界
18.4
13.1
10.9
29.1
18.1
20.3
各国的投资教育收益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收益率一般高于发达国 家。而且其教育收益率还高过物质资本投资 的收益率。 2.不同教育程度的收益是不同的。
第四节
中国的人口资源开发与就业
一.中国的人口资源状况 二.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
三.中国的就业
一 中国的人口资源状况
1.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多。 2.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3.城市人口比重偏低。
二.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状况
1.医疗保健事业 2.教育事业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重经济投资.轻视教育投 资。
n
i即为内部收益率,将i与其他投资的收 益率对比,如果发现i最高,则投资于 教育,否则就进行其他投资。
社会收益率 初等 教育 低收入国家 23.4 中等 教育 15.2 高等 教育 10.6 初等 教育 35.2
个人收益率 中等 教育 19.3 高等 教育 23.5
中低收入国家
中高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世界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 亚洲 欧洲/中东/南非 拉丁美洲 /加勒比海地区 OECD国家
1.人口变化影响经济发展:
促进作用:
人口增长会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 力,并产生了总需求的增加。
阻碍作用:
首先,人口过快增长会降低人均收入 水平和生活水平。 其次,人口迅速增加会使就业问题恶 化。 第三,过多的人口会破坏生态平衡。
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论
马尔萨斯(Malthus,R.T.):
“人口陷阱理论”(The theory of Population Trap),用以说明发展中国家人均 收入停滞不前的原因。
3.从收益率上来看,个人的教育收益率要高于 社会的收益率。
三.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
(一)医疗保健状况
(二)教育的基本状况及问题
教育支出增加迅速,但是人均占有水平很低
教育资金分配的不合理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教育与实际需要严重背离
智力外流现象严重
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力投资战略选择
1.全方位改善营养和医疗等服务,提高劳动 力的身体素质。 2.提高教育投资的效率 3.减少智力外流
发展中国家的失业情况严重:
1960 1970 1980 1990
就业 (千人) 失业(千人) 失业率(%) 失业率与就业不 足率(%)
507416 36466 6.7 25
617244 48798 7.4 27
773110 65620 7.8 ——
991600 88693 8.2 ——
二.关于发展中国家失业的理论探讨
其次
马尔萨斯的人口陷阱模型假定一个国家 的人口增长率与该国的人均收入水平相联系。
人口陷阱论的理论意义:
如果发展中国家不顾资源约束,听任 人口盲目增长,必将损害经济发展,即使在 某一个时期内经济增长率有所提高,但若不 能有效地控制人口,经济就不可能实现持续 稳定发展。
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状况及对策
年代
公元前一万年 公元元年
估计的人口(百万人)
这期间估计的增长 率
5 250 545 728 906 1608 2576 3968 4448 5292 6057
—— 0.04% 0.04% 0.29% 0.45% 0.65% 0.91% 2.09% 1.76% 1.64% 1.24%
1650 1750 1800 1900 1950 1970 1980 1990 2000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的意义:
一是扩大了资本涵义
二是对现代经济增长做出了新的解释
二.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形成
增加人力资本的投资的途径:
体力上的投资
智力上的投资
1.对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