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器分类[课资借鉴]

合集下载

陶器的起源、分类、特征和发展

陶器的起源、分类、特征和发展

陶器的起源、分类、特征和发展陶器的出现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加强了早期人类定居的稳定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制陶是一种专门技术,一般选用粘土,经过成型、入窑火烧而成。

中国最早的陶器资料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1962年发现于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的圆底罐,据放射性碳素断代为公元前6875±240年,系夹砂红陶,质地较粗糙,外表饰绳纹。

公元前5500~前4900年的裴李岗文化的陶器多为泥质或夹砂红陶,亦有少量灰陶,多用泥条盘筑法成型;器形有杯、碗、盘、钵、壶、罐等,其中以三足钵、双耳壶最有代表性;其纹饰有篦点纹、弧线纹、划纹、指甲纹、乳钉纹、绳纹等。

磁山文化(前5400~前5100)的陶器除仍用泥条盘筑法外,还出现了捏塑法,陶质以夹砂为主,有红、灰、褐、灰褐等色陶器,同时出现了豆、盂、支架等新器形,部分器物表面饰有绳纹、篦纹、剔刺纹、划纹、乳丁纹等。

发现于甘肃秦安县大地湾的大地湾文化(前5200~前4800)的陶器,以夹细砂红陶为主,器形有圈足碗、三足钵、三足罐等;较之上述陶器不同的是大地湾文化陶器中,部分器物有外红里黑,或两面红中间黑的现象,较为别致;其纹饰有网状交叉绳纹、锯齿纹等。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文化遗址,以及商、西周至秦汉的遗址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依其种类可分为彩陶、墨陶、白陶、印纹陶、彩绘陶器等。

一、彩陶即彩色陶器,系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入窑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图案。

自1912年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发现后,甘肃、青海、陕西、宁夏、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四川、湖北等省区均陆续出土,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文化类型。

早期彩陶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1953年首次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因而得名。

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地区。

中国古代陶器种类

中国古代陶器种类

中国古代陶器种类1.彩陶:彩陶作为古代陶器的一种主要类型,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产生。

它们通常用红色或棕色的陶土制成,然后贴上各种彩绘的图案。

彩陶主要用于饰品、陪葬品和日常生活用具。

2.黑陶:黑陶是古代陶器中的另一种主要类型。

它们通常用黑色或灰色的陶土制成,由于使用特殊的烧制技术,使得陶器表面呈现出油光,具有一种高贵的气质。

黑陶常用于儒家礼仪和宫廷用具。

3.青铜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陶瓷制品之一、它们主要是由铜合金制成,然后通过铸造和雕刻工艺制成各种器皿、祭器、乐器等。

青铜器通常用于礼仪、祭祀和宗教活动。

4.灰陶:灰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陶器,主要由灰色的陶土制成,表面较为粗糙。

它们通常用于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用具和仪式用具。

5.瓷器: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制品的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最早的瓷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但真正的瓷器发展起源于东汉时期。

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多样的装饰技术而闻名于世。

其中,汝瓷、官窑、景德镇瓷等都是瓷器史上的著名品种。

6.壁画:壁画是一种将图案绘制在建筑墙壁上的装饰性陶器。

古代中国壁画以其丰富的图案和细腻的线条而著称。

壁画通常用于佛教寺庙、皇家宫殿和寺庙等场所的装饰。

7.陶俑:陶俑是一种陶制的人像雕塑。

它们通常以自然人的形象制成,也有些是以动物的形象制成。

陶俑在古代中国被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陪葬品和宫廷装饰。

8.壶口器:壶口器是一种特殊形状的陶器,它们主要用于存储、装饰和礼仪活动。

壶口器通常具有齿状装饰、吉祥纹样和动物形象,是古代陶器中一种独特的品种。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陶器种类丰富多样,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它们不仅是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艺术的人们来说,古代陶器无疑是宝贵的文化资源。

陶艺的种类

陶艺的种类

陶艺的种类陶艺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手工艺术形式,它以泥土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的制作工序,通过烧制完成各种形态的陶器。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陶艺有许多不同的种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陶艺的不同种类及它们的特点。

1.宫廷陶瓷宫廷陶瓷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瓷器种类,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唐代。

宫廷陶瓷最初是为了满足宫廷内部使用的需要而产生的,因此在瓷器的制作工艺和质量上都有很高的要求。

在宫廷陶瓷的制作中,要使用高质量的瓷土和釉料,并采用复杂的制作工艺。

宫廷陶瓷常常被用作国家礼品,代表着中国传统的陶瓷文化。

2.粉彩瓷粉彩瓷是一种传统的陶器种类,在中国清代时期发源于江西景德镇。

粉彩瓷品的特点是采用丰富多彩的色泽,色彩鲜明,充满活力。

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将白瓷器胎定型,再用刷子将颜料涂在胎上,在火烧过程中,颜料会融化,与瓷器融为一体。

粉彩瓷器的特点是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让人感到充满生机和活力。

3.仿古陶瓷仿古陶瓷是一种近年来非常流行的陶艺类型,其特点是以仿古为主题,追求古朴典雅的风格。

仿古陶瓷旨在复制古代的制作工艺和风格,其制作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精心的制作。

在仿古陶瓷中,最常见的是仿宋时期的官窑瓷器和仿明时期的青花瓷器,这些器物的风格古朴,富有文化内涵,被人们广泛赞誉。

4.现代陶艺现代陶艺是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一种陶艺类型。

现代陶艺家注重在陶艺品中展现他们的个人风格和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现代的陶艺品。

以色、形、质、感为特点,创新瓷器纹饰,开创新的陶艺风格。

现代陶艺依托着现代化的工艺技术和材料,形成了多元化、流派各异的发展趋势。

总之,陶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艺术,拥有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风格。

每种瓷器都带有鲜明的个性和文化特点,代表着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

在这个追求时尚与文化相融合的时代,陶艺文化仍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因此,我们需要继续传承和发扬陶艺文化,让更多人体验到它所带来的美妙感受。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讲课专用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讲课专用

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元 直径48· 2厘米 估价:RMB 6,000,000一8,000,000 成交价.RMB l0,582,520 此盘菱花口板沿,兜腹圈足,口沿、内壁青花地留白凸起缠枝 花开,盘心青花绘鱼藻纹。印花凸起纹饰是元代白釉、卵白釉 瓷器常见的装饰方法,移植到青花瓷器上非常少见,其珍贵程 度不言而喻。如此硕大的盘子,适应阿拉伯人的生活习惯,应 为元代景德镇窑专为西亚烧制的外销瓷器
泥土的生命
——中国陶瓷艺术
陶器是随着人类进入新
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
的,陶器的产生和人类知道 使用火有着密切的关系!
1、中国陶的种类(彩陶、素陶)

彩陶
仰韶文化 马家窑文化
素陶(黑、白、印纹陶)
大汶口文化 山东龙山文化
半坡
庙底沟
马家窑 半山 马厂
(一)彩陶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特点: 陶器以卷唇盆和园底的盆、 钵、及小口细颈大腹壶、直口 鼓腹金底瓶为典型器物,造型 比较单纯 其纹饰主要有: ①动物纹 ②几何纹 ③编织纹 《彩陶人面鱼纹盆》
瓷器制作流程-画青花
3、画青花
俗称"画坯"。它是用青花料在坯胎上绘画,打青花箍或写青花字,最后上釉 烧成。
瓷器制作流程-施釉
4、施釉
俗称"刹合坯"。它是在器坯内外上一层玻璃质釉、使之光润。其 方法有蘸、浇、吹、荡、涂等。
瓷器制作流程
5、烧窑
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关键工序。它是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在窑 床上,用松柴或槎柴烧至1270--1300度,采取先氧化焰,后还原焰的方法, 分溜火、紧火、净火三个阶段,用一天一夜(24小时)的时间,把匣钵内的坯 胎烧成瓷胎。
清瓷

古陶瓷青铜器种类名称扫盲

古陶瓷青铜器种类名称扫盲

古陶瓷青铜器种类名称扫盲每一陶瓷种类名称,古人赋予了很深的蕴意,一些字的样子我们也很难知道怎么读更别说他的意义。

例如1瓿:bÙ(形状见下)盛酒或是盛水的器具,流行于商代至战国。

他的形状像尊,但是比尊要矮小。

一般是圆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

器身常装饰饕餮、乳钉、云雷等纹饰,两耳多做成兽头状2鬲:gé商代至春秋时期炊煮的用具。

其形状一般为口沿外倾,有三个便于炊煮加热中空的足。

3斝:jiǎ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用于盛酒或温酒的酒器4簋:guǐ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的盛食物的器具,圆口,双耳。

5卣:yǒu卣是古代用来盛酒的容器,也有说卣专门盛放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

卣主要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早期。

卣的基本形制为扁园、短颈、带盖、鼓腹、圈足,有提梁。

6罍:léi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的盛水或盛酒的陶品。

7甑:zèng在它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用来蒸煮食物的8盉:hé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多为圆口,腹部较大,三足或四足,用以温酒或调和酒水的浓淡。

盛行于中国商代后期和西周初期。

9盨:xǔ盨是用来盛黍稷的礼器,从簋变化而来,西周中期偏晚的时候开始流行。

10匜:yí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形状像瓢在网上搜了个表格,对于其中的用处对比会有个很好的了解青铜器的名称及种类鼎相当于现在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鬲(li,音历)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甗(yan,音演)相当于现在的蒸锅。

全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甑,置食物;下部为鬲,置水。

甑与鬲之间有一铜片,叫做箄。

上有通蒸气的十字孔或直线孔。

角饮酒器。

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

有的有盖。

斝(jia,音甲)温酒器。

形状像爵,有三足,两柱,一鋬。

觚(gu,音姑)饮酒器。

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觯(zhi,音志)饮酒器。

圆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数有盖。

古陶瓷器型大全

古陶瓷器型大全
把杯 见"高足杯"。
爵杯 酒具。夏、商、周时代盛行陶质或青铜质的爵,明清瓷器造型多仿古之作,福建德化、浙江龙泉、江西景德镇等窑均曾烧制瓷爵,俗称"爵杯",器形仿青铜器式样,用于陈设或祭祀。
提柄式杯 战国时期原始青瓷杯式之一。杯体近似直筒形,小口,折肩,腹下略大,平底下有足。一侧有方棱形曲柄,柄上部与肩相连后向外折,下端与腹底相连。东吴时期亦有提柄式杯,作筒式,一侧附竖式提柄,柄端高于杯口,造型秀美。
鸟食罐 盛放鸟食的小罐。江苏镇江东汉永元十三年(101年)墓曾出土有黑釉器。传世品中偶有唐宋时期遗物。从器形方面看,明宣德时期景德镇烧制的种类最丰富,有钵式、瓜式、横向竹节式、筒式、罐式、水盂式等。各式鸟食罐的一侧均有固定用的环状系。此后各代所烧制的鸟食罐多仿宣德款式。
堆塑谷仓罐 又称谷仓、丧葬罐、魂瓶,由东汉五联罐发展而来,是专为陪葬烧制的冥器,流行于三国吴、两晋时期,有陶、瓷制口。南京博物院收藏有东吴凤凰二年(273年)红陶堆塑人物飞鸟谷仓罐,主体为唇口式深腹罐,佛像、麒麟、朱雀、铺首衔环等纹饰贴塑于罐腹四周,口部有双阙、人物、鸟雀等,顶部有倒置直墙洗式盖。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瓷谷仓罐最有代表性,罐口部不仅有双阙、楼阁、人物、鸟兽等贴塑,罐的肩部还有伏龟驮碑,碑文有"永安三年"纪年。1978年浙江慈溪鸣鹤瓦窑头出土的西晋堆塑谷仓罐,造型虽然与上述二例相似,但罐上部的堆塑着重表现了豪门贵族生前居住的城堡式楼阁建筑,在庄园门前有歌舞伎乐俑,以及飞鸟、牲畜等。
塔式罐 带有佛教特征的一种罐式,多由罐和罐座两部分组合而成,流行于唐代。出土于陕西铜川黄堡镇的黑釉塔式罐,罐形作翻沿唇口,短颈,溜肩,圆腹,腹下部渐收,贴有模印叶纹。镂空多边形底座饰有佛像、花卉等。罐盖为七级空塔形,顶端塑有屈腿直身、抚头按膝、舒目远眺的小猴。唐代墓葬出土的三彩陶塔式罐最为常见。江西九江市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青花牡丹纹塔式罐可谓唐代塔式罐的延续:修长的腹部绘青花纹饰,取代了繁琐的贴花,肩部堆塑两对狮、象首,盖作六棱七级重沿塔式。

古代陶器名称

古代陶器名称

古代陶器名称
本帖最后由天衣堂于 2010-11-27 22:41 编辑
古代陶器名称:新石器时代至秦汉常见的陶器,在用途上可分作以下几类一.饮食器和贮存器
二.汲水器
三.炊器
四.酒器
1 罐:盛东西用的大口的器皿
2 釜:古代的炊事用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3 鼎: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三足两耳
4 灶:生火作饭的设备常和釜一起使用
5 鬲:[音;立] 古代炊具样子向鼎足部中空
6 甑:[音;赠] 古代的炊具底部有许多小孔放在鬲上蒸食物
7 斝:[音:甲] 古代盛酒的器具圆口三足
8 鬹:[音:规] 古代的炊事用具有三个空心的足
9 盉:[音:盒] 古代温酒的铜制器具形状像壶有三条腿
10 爵:古代饮酒的器皿有三条腿
11 角:[音:决] 古代盛酒的器具形状像爵
12 觚: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
13 缽: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
14 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具有点像带高座的盘
15 簋:[音:鬼] 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
16 瓮: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口较小
17 甗:[音:演] 古代的炊具中部有箅子
18 瓿:[音:步] 小瓮
19 簠:[音:腐] 古代祭祀时盛谷物的器皿长方形有盖有耳
20 囷:[音:群第一声] 古代一种圆形的谷仓
21 奁:[音:连] 古代妇女用的镜匣
22 卣:[音:有] 古代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

陶器的基本知识

陶器的基本知识

陶器的基本知识陶器的分类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据陶器的颜色,把陶器分为红陶、灰陶、彩陶、白陶、彩绘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

1、红陶是原始社会最常见的一种陶器,它的颜色有如红砖色。

这是在烧窑时,充分供应气体,形成氧化气氛,使陶土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便呈现出红色了。

2、灰陶即指陶器为灰色或灰黑色。

这是在烧窑后期,控制火候,形成还原气氛,由于窑中缺少氧气,陶土中铁的氧化物转化为二价铁,陶器便呈灰色或黑色了。

灰陶最常见,一般都比较粗糙。

3、彩陶是陶器入窑前,在陶坯上进行彩绘,烧后有赭、黑、白等色。

西安半坡遗址的人面鱼纹盆即为一例。

4、白陶,即白色的陶器,这是新石器时代后期才有的,主要是因为陶土中氧化铁含量少,排除了一些色素的干扰便呈现白色了。

5、彩绘陶也是带彩色的,它和彩陶的区别是陶器烧成后再着色。

由于颜色没有经过焙烧,与坯体粘结不牢,很容易脱落。

西安出土的秦兵马俑就属于彩绘陶。

6、黑陶是指光亮漆黑的陶器主要见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这是在焙烧后期用浓烟熏翳,使烟中的碳微粒渗入,充填陶器的空隙,便能呈现黑色。

黑陶制品中有的壁像蛋壳一样薄,被称为“蛋壳陶”,十分珍贵。

7、釉陶是指陶器表面有一层石灰釉的陶器。

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钠等,用石灰加粘土就能配制成,烧融后呈一种玻璃态。

在釉中若再加进一些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铜、氧化钴等,焙烧后就会出现绿、蓝等色泽,常见的唐三彩就是釉陶。

陶瓷的颜色着色剂存在于陶瓷器的胎、釉之中,起呈色作用。

陶瓷中常见的着色剂有计三氧化二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锰、二氧化钛等,分别呈现红、绿、蓝、紫、黄等色。

在础彩上产生瑰丽颜色的原料很多,例如氧化钴可产生蓝色;氧化铬生成绿包;三氧化二铁可产生棕色;二氧化锰生成黑包;氧化亚铜生成红色;氧化锡生成白色;氧化锑生成黄色;金和金的化合物产生金红色;银的化合物生成黄色,镍的化合物产生紫色等等。

用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互相合作,还可以产生出种种悦目的色彩来。

古代陶瓷分类明细

古代陶瓷分类明细

古代陶瓷分类明细陶艺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在古代,陶瓷的分类也多种多样。

那么,你知道古代陶瓷的分类有什么吗?以下是有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陶瓷分类明细,希望能帮到你。

陶瓷杯类高足杯杯式之一。

撇口,弧腹,下承以高足若把柄,故俗称“把杯"。

因执于手中便于在马上饮酒,又名"马上杯"。

用手佛前供奉者,称"净水碗"。

有陶、瓷质之分。

陶质高足杯以龙山文化黑陶高足杯最为著名。

瓷质高足杯始见于隋、唐,源于同时期的金银器,明显受到西亚文化的影响,后成为元、明、清时期流行的器形。

景德镇窑、龙泉窑、德化窑、钧窑、磁州窑、耀州窑、霍县窑、介休窑等处都大量生产。

元代的高足杯,垂腹多较浅,足高长,且有八方、转心、竹节柄各式。

1980年江*出土的元代釉里红彩斑高足杯,杯底有上小下大的圆锥状榫嵌入圈足内,圈足上方有微内收的榫,能使怀旋转。

明以后的高足杯又增加菱花口式。

爵杯酒具。

夏、商、周时代盛行陶质或青铜质的爵,明清瓷器造型多仿古之作,福建德化、浙江龙泉、江西景德镇等窑均曾烧制瓷爵,俗称"爵杯",器形仿青铜器式样,用于陈设或祭祀。

提柄式杯战国时期原始青瓷杯式之一。

杯体近似直筒形,1/ 45小口,折肩,腹下略大,平底下有足。

一侧有方棱形曲柄,柄上部与肩相连后向外折,下端与腹底相连。

东吴时期亦有提柄式杯,作筒式,一侧附竖式提柄,柄端高于杯口,造型秀美。

耳杯亦?quot;羽觞",杯式之一。

椭圆形,浅腹,平底,口缘两侧对称置新月形板耳,故名,为战国晚期创制的饮酒器。

陶制品多见于汉、晋,造型、纹饰源于秦、汉时的青铜器与漆器,有的彩绘陶与绿釉品种,均为冥器,常与托盘配套。

鸽形杯西晋青瓷杯之一。

杯体呈圆形,一侧贴塑昂首、展翅飞翔的鸽子,另一侧有宽而上翘的柄,形状酷似鸽尾。

双联杯流行于唐代的一种杯式。

杯作敞口,收腹,圆底,双杯并联,腹下部有孔相通,联接处有羊首纹饰,一侧附柄。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秘色瓷的出现 中国瓷器的繁盛时期,五大窑 青花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景德镇窑,粉

讨论:
陶、瓷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原料

烧制温度
工艺
硬度.吸水性

讨论:
陶、瓷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原料
陶 黏土,砂土
烧制温度
900摄氏度 左右
工艺
硬度.吸水性
不施加釉或施 硬度低 加低温釉 有吸水性
瓷 瓷土,高岭 1300摄氏度
《 彩 绘 船 形 壶 》
《彩陶人面鱼纹盆》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特点:
造型多平底,大口、曲壁、小 底,形体多呈倒三角,给人以挺秀、 饱满、轻盈而又稳定的感觉。
其纹饰主要有: ①植物纹②动物纹③编织纹 ④几何纹
《鸟龙纹彩陶盆》
《弧边三角纹彩陶盆》
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特点:
彩绘部位多在器的口、颈、肩与上腹部位,纹样以几 何形图案最多,动物和人物次之。马家窑文化彩陶富于浓 厚生活气息。器形特点:上大下小。
元明清时期:花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彩绘瓷及多种色 釉瓷器也达到很高成就。


青 花 海 水 龙 纹
明 清 彩 釉 瓷



凤 首 壶
釉里紅三魚紋 高足杯
彩粉九桃天球瓶 郎窑红釉观音尊
中国瓷器的发展
商 东汉 魏晋南北朝 唐 宋 元明清
中国瓷器的发展
商 东汉 魏晋南北朝 唐 宋
元明清
原始瓷,选料、制作不精,釉色容易脱落 烧成标准的青釉瓷器,并能烧造出黑釉瓷 制瓷工艺有很大进步, 南越北邢/南青北白
《 舞 蹈 彩 纹 盆 》
(二)素陶(黑、白陶)
黑陶
在器物烧成的最后 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 加水,使木炭熄灭,产 生浓烟,有意让烟炤熏 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 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 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 的又一个高峰

古代陶器的种类知多少

古代陶器的种类知多少

古代陶器的种类知多少1.红陶。

红陶在中国出现最早,红陶烧成温度在900摄氏度左右,根据考古发掘资料,黄河流域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时期,都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赭陶为主。

2.彩陶。

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就,是用赭、红、黑等色绘饰的陶器。

彩陶艺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黑陶。

黑陶出现于龙山文化时期。

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摄氏度左右。

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这种黑陶的陶土经过淘洗、轮制,胎壁厚仅0.5~1毫米,再经打磨,烧成漆黑光亮,有“蛋壳陶”之称,表现出惊人的技艺,饮誉中外。

4.灰陶。

灰陶在新石器时代早期裴李岗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都有一定数量的灰陶,特别是用于蒸煮的器皿,多为夹砂灰陶。

到夏代(二里头文化早期)以灰陶和夹砂陶占据主要位置。

5.白陶。

白陶是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

它是用瓷土或高岭土烧制成的,烧成温度在1000摄氏度左右。

白陶器出现于龙山文化晚期,商代为鼎盛时期。

商代后期白陶大量发展,安阳殷墟出土数量最多,并且制作相当精致。

到了西周,由于印纹硬陶器和原始瓷器的较多烧制与使用,白陶器即不再烧造了。

6.硬陶。

硬陶的胎质比一般泥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而且在器表又拍印以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所以统称为“印纹硬陶”。

西周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

因印纹硬陶所用原料含铁量较高,胎色较深,多呈紫褐、红褐、黄褐和灰褐色。

印纹硬陶坚固耐用,绝大多数是贮盛器。

商代印纹硬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都有发现。

西周至战国时期印纹硬陶主要盛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南方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7.釉陶。

汉代出现了一种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的釉陶,又称“铅釉陶”。

铅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汉代制陶工艺的杰出成就。

釉料中加入铅,可以降低釉的熔点,还可使釉面增加亮度,平正光滑,使铁、铜着色剂呈现出美丽的绿、黄、褐等色。

古代陶瓷的考古学分类与研究

古代陶瓷的考古学分类与研究

古代陶瓷的考古学分类与研究古代陶瓷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通过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古代陶瓷的分类和制作工艺,从而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考古学分类古代陶瓷的考古学分类主要基于其年代和地域。

根据年代,可以将古代陶瓷划分为新石器时代、商代、周代、秦汉以及隋唐等时期的陶瓷。

根据地域,古代陶瓷可以分为不同的窑口,如龙泉窑、汝窑、青瓷等。

1.新石器时代陶瓷新石器时代陶瓷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陶瓷,主要采用手捏和搓揉的方式制作,表面粗糙。

这些陶器常用于生活工具和烹饪容器。

2.商代陶瓷商代陶瓷以彩陶为主,颜色丰富多样。

彩陶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需要进行多次烧制和上釉。

商代彩陶通常以红色、黑色和白色为主。

3.周代陶瓷周代陶瓷逐渐发展为青铜器的附属品,采用轮盘拉坯技术,制作工艺较为精细。

周代陶瓷中的青铜颜色成为该时期陶瓷的代表色。

4.秦汉陶瓷秦汉时期的陶瓷表面细腻光滑,采用白色、灰色和黑色为主要颜色。

其中汉代绿釉陶作为典型例子,被广泛运用于翡翠器物和墓葬中。

5.隋唐陶瓷隋唐时期的陶瓷制作技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各地窑口纷纷崛起。

其中龙泉窑以青瓷闻名于世,青瓷的独特装饰、釉质和色彩,成为中国古代陶瓷的一种辉煌。

二、考古学研究古代陶瓷的考古学研究不仅关注其分类和年代,还涉及其制作工艺、艺术特征以及与其他文化的交流和影响。

1.制作工艺与技术古代陶瓷的制作工艺是研究的重点之一,它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劳动成果。

通过考古发现,我们能够了解古代陶瓷的成型、烧制以及装饰等技术。

例如,青瓷的釉质研究揭示了其制作的关键步骤,从而使得后来的瓷器制作工艺更加完善。

2.艺术特征与装饰风格古代陶瓷不仅是实用的器皿,也是艺术品。

通过对陶瓷器形、纹饰和装饰图案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陶瓷制作者的审美追求和时代背景。

例如,在唐代陶瓷中,常见的花鸟、人物和山水等图案,展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3.文化交流与影响陶瓷的制作和流通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境内,还与丝绸之路等国际贸易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陶器种类

古代陶器种类

古代陶器种类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聊聊古代陶器那些事儿。

陶器啊,那可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你想想,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高科技玩意儿,人们就靠着一双双勤劳的手,把泥巴变成了各种各样好看又实用的陶器。

先说说彩陶吧,那简直就是古代的艺术品啊!上面画着各种漂亮的图案,有花草树木,有鸟兽虫鱼,活灵活现的。

那色彩搭配,啧啧,真叫一个绝!你说古人咋就那么有创意呢?咱现代人有时候都得佩服得五体投地。

就好像我们现在看那些大师画的画一样,彩陶就是古代的绘画大师之作呀!还有黑陶,那黑得发亮的质感,真的特别神秘。

感觉就像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神秘宝物。

黑陶的制作工艺可不简单呐,得经过好多道工序才能做成那么精致的样子。

它就像是一个低调却又有着独特魅力的家伙,虽然不张扬,但谁也不能忽视它的存在。

白陶呢,干干净净的,就像个纯洁的小天使。

看着它,你就会觉得心里特别平静。

古人用它来盛东西,感觉盛的都不是普通的东西,而是满满的美好呢。

再来说说印纹陶,那上面的纹路啊,就像是给陶器穿上了一件特别的衣服。

有的是方格纹,有的是云雷纹,各有各的特色。

这可不就是古代的时尚潮流嘛!咱想想啊,古代人没有手机,没有电视,他们就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都放在这些陶器上了。

这些陶器不仅仅是生活用品,更是他们情感和智慧的结晶啊!咱现在去博物馆,看到那些摆在展柜里的古代陶器,是不是会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好像能看到古人在制作这些陶器时的认真模样,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陶器啊,真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我们可不能小瞧了这些泥巴做的宝贝呀!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让后人也能看到这些美丽而又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们就像是一颗颗闪亮的星星,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珍惜它们吗?。

中国历代瓷器器型名称大全

中国历代瓷器器型名称大全

【蟠龙瓶】因瓶的颈、肩处堆塑一条蟠龙,故名。

亦称“扳依瓶”或“招魂瓶”。

长颈,有盖,盖顶钮塑成虎、凤、鹤等各种形式,圆腹、圈足。

常见于宋、元明各代。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蟠龙瓶【多管瓶】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

直口,上有花形钮盖,瓶身有圆筒式和多节葫芦式。

宋代南北瓷窑均有烧造,以龙泉窑制品较多,一般为五管。

北方磁州窑系也烧制,瓶体短而浑圆,肩部有直立六管,管粗短。

管中间是空的,多与瓶不通。

北宋龙泉窑青瓷多管瓶(五管)【梅瓶】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南宋吉州窑黑地白花荷花纹梅瓶【花口瓶】因瓶口如开放的花瓣而得名,细颈,圆腹,撇足。

始见于唐,至宋代较为流行。

清哥釉青花花卉凤纹(双龙头耳)花口瓶【琮式瓶】琮式瓶始见于宋,一般认为始出现于南宋,至于北宋是否已有琮式瓶生产,说法尚不统一。

宋代盛行仿古之风,这种瓶式系仿照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玉琮外形加以变化而成。

南宋官窑、龙泉窑均有这种器形。

民国粉彩万花锦地开光山水琮式瓶【象腿瓶】象腿瓶,即一统瓶,瓶形为广口外撇,短颈,肩部宽与口相若,身如直筒状,平底,造型如粗壮的象腿,所以又名“象腿瓶”。

因“筒”与“统”谐音,有“大清天下一统”的寓意。

多见于清初顺治、康熙两朝,品种有青花、五彩。

清五彩人物故事纹象腿瓶【橄榄瓶】撇口,短颈,肩、颈部内收,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瓶体似橄榄,故名。

宋代河南登封窑创制,清代仍有烧造,造型略有变化,颈部稍长,匀称秀美。

民国粉彩花卉包袱锦橄榄瓶【凤尾瓶】喇叭状口,长颈,鼓腹,下敛,至底又广,形状略似凤尾,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产品多为民窑,品种有青花、五彩等。

清雍正粉彩蝶恋花凤尾瓶(尊)【蒜头瓶】明清时期景德镇窑常见的一种瓶式之一,仿自汉代青铜蒜头壶,长颈,削肩,圆腹,圈足,瓶口似蒜头而得名。

关于中国古代陶器的资料

关于中国古代陶器的资料

关于中国古代陶器的资料中国古代陶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陶器制作在中国始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古代陶器可以分为手工陶和胎器两大类。

手工陶是指完全用手工制作的陶器,而胎器是指通过使用模具来制作的陶器。

这两种制作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技术要求。

在古代陶器的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是陶烧。

陶烧是将陶器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使其变得坚硬耐用。

古代中国的陶烧技术非常发达,窑炉种类繁多,包括龙窑、官窑、民窑等等。

每一种窑炉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烧制效果。

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多样,包括器皿、雕塑等多种形式。

其中最常见的器皿有鼎、豆、瓶、罐、盘等。

这些器皿在古代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器、储存容器等方面。

古代陶器的雕塑也非常精美,常以人物、动物、花鸟等为题材,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审美观念。

陶器的纹饰也是其重要的艺术特征之一。

中国古代陶器的纹饰丰富多样,包括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等等。

这些纹饰不仅起到了装饰作用,还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

例如,商代的青铜器上常见的雷纹、云纹等纹饰,象征着古代人们对天象的崇拜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中国古代陶器的发展离不开古代中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古代中国人民在陶器制作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独特的工艺和技术,例如陶纺技术、釉陶技术等。

这些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了中国古代陶器的进步和繁荣。

中国古代陶器不仅在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陶器的精美和独特性使其成为了世界陶瓷艺术的瑰宝,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赞誉和珍视。

中国古代陶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它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和文化。

通过研究古代陶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体会古代人们的智慧和艺术追求。

同时,古代陶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为世界陶瓷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传承中国古代陶器的瑰宝,将其美丽的艺术风格传承下去。

中国古代各时期瓷器介绍

中国古代各时期瓷器介绍
精品资料
秦汉时期
1974年在秦始皇陵东侧出土的大量与真人等大的陶制兵 马俑,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烧陶水平。制作精湛,神态各异, 造型生动,工艺成熟,几乎没有变形、开裂的问题,原材料 使用当地泥土,凝结性、可塑性强。
汉代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zhòngyào)转折点。 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釉,汉代的陶瓷器,造型浑厚而饱 满,许多器形模仿铜器造型。器物表面施釉烧成温度约在 950oC1000oC之间,为低温釉,所以今天所见到的汉器表 面出现有细微碎纹。
精品资料
秦汉时期
秦代陶器以兵马佣为最,形象逼真(bīzhēn)、神态各异,身 高一般在175cm-196cm,从服饰、相貌上可分辨出将军、武官 或武士及他们各自的分工。
佣将 (军 秦 )
(jiāng jūn)
武士佣 (秦)
精品资料
秦汉时期
汉代陶器(táoqì)整体造型风格比较端庄,腰腹多用几条弦纹装饰。 陶佣以表现生活为主,造型与制作上不受拘束,神态准确,表情丰富。
青瓷泡菜罐 (西晋)
青瓷(qīngcí)武士佣 (西晋)
精品资料
青瓷盘口壶 (东晋)
南北朝时期 (shíqī)
在这个时期,江南的陶瓷业发展迅速,相继在萧山、上虞、余 姚一带出现了越窑、瓯窑、婺窑等著名窑址。所制器物注重品质, 加工精细,成为当时名门望族的日用品,北方生产瓷器的年代略 晚。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之出现在东汉时期,这一时期的 瓷器已取代了一部分陶器、铜器、漆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主 要的生活用具之一,被广泛用于餐饮、陈设、文房用具、丧葬冥 器等等(děnɡ děnɡ)。器物上常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纹样,刻画细 腻且逼真,真实地反映了那一个时期的社会面貌。
马家窑文化是半坡文化派生出的分支。此件 彩陶是典型的马家窑文化类型,表面(biǎomiàn) 打磨光滑,纹饰动感强烈。

中国十大名陶器

中国十大名陶器

中国十大名陶器中国历史据中华世纪坛青铜道甬垂刻记载,河南省舞阳县贾湖出土的文物证明,中国9000年前开始契刻文字符号,种稻养殖,烧制陶器,制造石器、乐器等等。

由此,中国文明追朔为八千年左右。

中国文化历史陶器根据文物考证和传承的广泛性,目前大致可分为:河南贾湖陶、甘肃彩陶、山东龙山黑陶、浙江宜兴陶、云南建水陶、广西坭兴陶、四川(重庆)荣昌陶、广东石湾陶、贵州牙舟陶、安徽界首彩陶等十种类陶器。

1、河南贾湖陶:20世纪中国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贾湖文化遗址”,发掘出的窑穴370座,陶窑13座,陶器有陶鼎、陶罐、陶壶、陶碗、陶杯、陶豆、陶觚。

其中盛酒陶器,具体生产年代确定为距今8600——9 0 0 0年。

舞阳贾湖红陶、舞阳大岗彩陶、舞阳阿岗寺亮黑蛋壳陶、舞阳善德灰陶等。

舞阳境内贾湖周边同时代陶瓷科学界统称“贾湖陶瓷”。

贾湖陶瓷又称“贾湖陶器”和“贾湖彩陶”,河南省舞阳县独特的工艺品。

贾湖陶瓷采用的陶土是取自当地的黄胶泥,即沙颍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黄色粘土。

据《恒盛义》陶艺制作工艺介绍:黄胶泥又有大、小胶泥之分,沙颍河泛滥之前的粘土称为小胶泥,其性硬,只能做盆、盘、盏等造型简单的陶器;河水泛滥以后波及到的地方,沉积的粘土称为大胶泥,其性软,可塑性较强,能制作造型较为复杂的陶器。

明清时期,贾湖陶瓷吸收了当地比较盛行的砖雕、石雕艺术风格,出现了浮雕、镂空、剔刻工艺,初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

在民国期间,贾湖彩陶在继承传统制陶技艺的基础上,又受到附近宝丰紫陶、临汝汝瓷、禹州钧瓷的影响,采用内挂釉、外挂釉,部分挂釉的技艺,是贾湖陶艺更加丰富多彩。

1915年(民国四年)参加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后,除了花鸟鱼虫外,出现了大量以传统题材的山水、花鸟、人物中国画场景,浮雕、镂空、刻划、剔花装饰工艺更为细腻完美。

2、甘肃彩陶:甘肃是最早产生彩陶的地区之一,也是彩陶文化最为兴旺发达的地方。

甘肃彩陶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在中国乃至世界彩陶文化中也占有无与伦比的地位,它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古代陶瓷种类

古代陶瓷种类

古代陶瓷种类
陶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大体现,拥有千百年的历史,它的诞生凝聚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精华,古代中国的陶瓷从外观上可以分为几大类类型,包括官窑陶瓷、民窑陶瓷,少数民族特有陶瓷以及前清官窑陶瓷。

官窑陶瓷,是明清历史上以宫廷为起源,在中国古代文明中拥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力,它具有精美的外观和精细的制作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其中,明代官窑主要有各种瓷器,如墙彩瓷、窑烧瓷、瓷釉瓷等,而清代官窑主要出产了青瓷、彩瓷、玉器等异彩纷呈的瓷器,令人惊叹不已。

民窑陶瓷以山西、江西大磁为代表,它们的外观颜色较为淳朴,釉色较淡,但它的风格又具有极强的地域性,以及浓重的历史气息。

民窑陶瓷以其陶匠的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和技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创作出的东窑陶瓷、安徽瓷、字画瓷、花瓷等,都富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少数民族特有陶瓷是中国古代各民族文化的独特体现,其留下的陶器主要以器皿为主,有的以保存食物为主,有的以表达宗教仪式为主,还有的以装饰家具为主,其中蒙古族、藏族、傣族等少数民族所创作的器物,也都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最后,前清官窑陶瓷是中国古代陶瓷中最为珍贵的一种,而因其制作工艺精湛、精美绝伦,被当今文史界赋予了“弥足珍贵”的佳誉。

这类陶瓷以其特有的烧制工艺、分明的烧制特点,让它们成为珍贵的
历史瑰宝,在古代文明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至此,中国古代的陶瓷从官窑陶瓷到民窑陶瓷,再到少数民族特有陶瓷,以及最后的前清官窑陶瓷,总结起来,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不仅是财富,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缩影,藏之不灭,历久弥新,令人空洞不可抵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参考
5
1.3 仰韶文化 B. C. 5000~B. C. 3000
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 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
陕西省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日用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主要呈红
色,多用手制法,用泥条盘成器形,然后将器壁拍 平制造。 红陶器上常有彩绘的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 仰韶文化的最明显特征,故也称彩陶文化。 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
器型有鼎、鬶、盉、豆、尊、单耳杯、 觚形杯、高领罐、背水壶等。
纹饰有划纹、弦纹、篮纹、圆圈纹、 三角印纹、镂孔等。
彩陶较少,但花纹精细匀称,几何形 图案规整,彩色有红、黑、白三种, 纹样有圈点、几何、花叶等。
专业参考
13
1.6 龙山文化 B. C. 2500~ B. C. 2000
1928年,黑陶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 (原属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
15
(1)白陶
用淘洗的更加精细的高岭土烧制,烧 制火候的掌握也恰到好处,质地洁白 细腻。
纹饰:兽面纹、饕餮纹、云雷纹、曲 折纹等。
装饰方法:有刻纹和浅浮雕两种。往 往遍布器物全身,构图严谨而富于变 化。
专业参考
16
(2)印纹陶
盛行于商、西周、春秋,至汉代 以后逐渐消失。
在做好的陶坯上,趁未干前用印 模将所需花纹在所定部位捺印上 去后进行烧制。
专业参考
7
(2)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 B. C. 3900前后
1953年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 分布为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南等。
器形仍以盆、钵、瓶为主,还出现了瓮、 罐等,造型多平底,大口、曲壁、小底, 形体多呈倒三角形。
纹饰有:① 植物纹,多呈旋花纹、叶状纹; ② 动物纹,较少见,有蛙、鸟等形象;③ 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④ 几何纹, 主要由圆点、钩叶、弧线三角和曲线等组 成的带状花纹。
纹样:均为几何形,主要有水波 纹、米字纹、回纹、方格纹、编 织纹、云雷纹。
专业参考
17
(3)彩绘陶器
兴于战国、盛于汉代。 陶器烧好后再描绘朱、黄、白、黑等彩色
纹饰,色彩易脱落。 灰胎多敷黑色陶衣,后再敷白粉一层,然
后用黑线、红色及其他色彩彩绘。褐胎多 敷白粉或黄粉,后多用红色彩绘。 纹饰:① 几何纹,占比重最大,包括弦纹、 菱形纹、锯齿纹、三角纹等;② 云纹;③ 花瓣纹,有梅花、柿蒂、卷草等;④ 鸟兽 纹,有龙、凤、铺首等。
1972年发现于河北武安市西南20公里磁山村。 陶器用泥条盘筑法外,还出现了捏塑法,陶质以夹砂为主,
有红、灰、褐、灰褐等色陶器,同时出现了豆、盂、支架 等新器形。 纹饰有绳纹、篦纹、剔剌纹、划纹、乳丁纹等。
专业参考
4
1.2 大地湾文化 ( B. C. 5200~ B. C. 4800)
发现于甘肃秦安县大地湾。 以夹细砂红陶为主。 部分器物有外红里黑,或两面红中间黑的现象。 器形有圈足碗、三足钵、三足罐等; 纹饰有网状交叉绳纹、锯齿纹等。
分布区域以山东和苏北地区为主。 黑陶作为山东龙山文化的一个重要特
征,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与 彩陶相媲美的又一光辉创造。 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量更精,烧出 了薄如蛋壳的器物,表面光亮如漆, 是中国制陶史上1)白陶 (2)印纹陶 (3)彩绘陶器
专业参考
专业参考
8
1.4 马家窑文化 B. C. 3300~B. C. 2050
1923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的马家窑村。 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
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 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 以彩陶器为代表,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彩陶(彩色陶器):利用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作颜料,
专业参考
10
(2)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 B. C. 2650~ B. C. 2350年
器形有短颈广肩鼓腹罐、单把壶、敛口钵、敞口平底小碗 等。 锯齿纹、网纹及鱼、贝、人、蛙等形的纹样,尤以锯齿螺 旋纹、波浪纹、锯齿纹最为典型。 有的器物盖纽还被塑成人首形,形象较生动。
专业参考
11
(3)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 B. C. 2350~ B. C. 2050年
专业参考
6
(1)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B. C. 4800年~ B. C. 4300年
1953年首次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分布于甘肃东部和陕西关中地区。 陶器以卷唇盆和圆底的盆、钵及小口细
颈大腹壶、直口鼓腹尖底瓶为典型器物, 造型比较单纯。 纹饰有:① 动物纹,尤以人面鱼纹、鱼 纹、鱼鸟结合纹。② 几何纹,有宽带纹、 三角纹、曲折纹、斜线纹等。③ 编织纹, 有线纹、篮纹、绳纹等。
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彩绘各种图案, 经900~1050℃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 白等颜色的图案。
专业参考
9
(1)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 B. C. 3300~ B. C. 2900年
器形仍以盆、钵、罐、壶为主,尖底器已基本消失。 人物纹;动物纹:有蝌蚪纹、蛙形纹; 最具有特征的:旋涡纹和波浪纹。
2.1 古陶器文化
新石器时期 —— 殷商
专业参考
1
问题
我国古陶器文化形成发展的时间 我国古陶器文化的突出成就
专业参考
2
1 新石器时代
早期:磁山文化、大地湾文化; 中期: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 晚期:龙山文化。
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专业参考
3
1.1 磁山文化 (B. C. 5400~ B. C. 5100)
专业参考
18
出现了单耳筒形杯,耳、纽的造型富有变化。 纹饰有同心圆纹、菱形纹、人形蛙纹、平行线纹、回纹、 钩连纹等。
专业参考
12
1.5 大汶口文化 B. C. 4040~B. C. 2240
1959年发现于山东泰安大汶口而得名。
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及江苏省淮北地区。
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灰、黑比例上 升,并出现白陶、蛋壳陶。烧成温度 900~1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