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与设计

合集下载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精选多篇)

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精选多篇)第一篇:系统分析与设计心得系统分析师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考查的知识面很广。

但分析历年考题可以发现,虽然考试知识面广但考试内容并不是很深。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平时积累,经常通过网络、讲座、学术会议等途径及时了解一些流行技术热点和业界最新动态。

【注意点:注意平时积累,关注技术热点和业界动态。

】2、多做项目,在实践中锻炼提高如果说平时积累的各个知识点是一粒粒宝贵的珍珠的话,那么项目经历则是将这些珍珠串联起来的一根红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软件工程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如果没有参加过完整的实际项目,就难以从根本上理解书本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就难以真正领会软件工程的思想精髓。

同时,在做项目时还要勤于思考,无论是作为主持者还是作为一个普通的程序员,都应该去潜心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优点是什么、有哪些不足,如果你是设计师的话你又会怎样设计?经常做这样的换位思考,会不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这对下午一的考试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注意点:勤于思考。

】3、注意提高个人文档编写能力一些软件工程师有个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只喜欢钻研具体的技术点而不注重提高文档编写能力。

他们的一个通病是做得多、写得少,在某一个具体的技术领域上往往表现得非常优秀,但写出的文档质量实在难以恭维。

作为一个合格的系统分析师文档编写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也是下午二考试的考查重点。

文档编写能力不仅对于应试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在实际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我们应当在平时多做这方面的训练,多思考、多动笔,努力提高自己文档编写能力。

【注意点:实际工作中的文档编写能力。

】4、掌握评卷专家心理,注意论文写作技巧在下午二的考试中,应注意把握评卷专家的心理状况。

根据希赛it教育研发中心的著名软考专家张友生所说的,评卷专家不可能把你的论文一字一句地精读,要让他短时间内了解你的论文内容并认可你的能力,必须把握好主次关系,论文的组织一定要条理清晰。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纷纷采用信息化系统来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而系统分析与设计作为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环节,对于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方法和步骤,以及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

一、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和目标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对一个要开发或要改进的系统所进行的研究、定义和设计工作。

其主要目标是明确系统需求,确定系统功能,设计系统结构,并提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1.1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针对一个组织或企业的某一具体业务管理过程,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分析,确定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性能要求、数据要求、人机交互要求等。

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需求收集、需求分析、数据流分析等具体工作,以确保明确系统需求。

1.2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结构设计、模块划分、接口设计等具体工作,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对于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来说,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步骤,以确保开发过程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和步骤。

2.1 方法:面向对象方法(OOA/OOD)面向对象方法是一种基于对象概念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将系统看作是一组相互作用的对象集合。

通过对对象的抽象、封装和继承等机制,实现对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2 步骤:需求分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详细设计(1)需求分析: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系统的功能、性能和用户界面等方面的需求。

同时,进行数据流分析、数据字典的构建等工作,以确保对需求的全面理解和明确。

(2)系统总体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和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

同时,进行数据结构设计、接口设计等工作,以确保系统的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原则。

(3)系统详细设计:在系统总体设计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模块进行设计和实现。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

22
5
RMO 案例中的事件 p.5-14
與顧客有關的重要外部事件
顧客想要檢查商品能否供貨、顧客下訂單、顧客變 更或取消訂單, 參考圖5-13
事件表格(event table)中與每個事件相關的資訊 :
每個使用案例的型錄資訊 (圖 5-15)
5
涉及部門的其他外部事件
寄送已完成的訂單、行銷部門想要寄送促銷內容給 顧客、商品部門更新型錄
事件分解技術 CRUD 分析技術 (建立, 讀取, 更新, 刪除)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11
Systems Analysis and Design in a Changing World, 4th Edition
10
5
5
在設計階段建立的模型 (圖 5-5)
3. 事件、活動與使用案例
使用案例 (use case)
Use case~activity
系統為回應使用者的要求所執行的活動 「案例」 是參與者使用系統的地方 辨識使用案例的技術 辨識使用者目標
Elementary Business Processes
基本企業流程 (EBP) 層次的目標就是使用案例 (參考圖5-6) EBP – 由一名工作人員、在一個場所執行的一項任務,目的是要回應 某個企業事件。它能夠增加可測量的企業價值,並讓系統與資料維持 一致的狀態
事件的類型
外部事件 (External event)
發生在系統之外 由外部的代理人(e.g.顧客)或參與者所啟動 , 圖5-8 事件命名: 外部代理人+動作名稱 (customer pays)

软件系统分析与及设计

软件系统分析与及设计

软件系统分析与及设计需求分析阶段是软件系统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目的是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以及与用户需求的一致性。

在需求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五个步骤:问题定义、需求获取、需求分析、需求规格和需求验证。

问题定义阶段是需求分析的起始阶段,主要目的是明确软件开发的目标。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与用户进行交流,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明确软件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需求获取阶段是从用户那里获得系统的需求和约束。

这个阶段需要开发团队与用户进行频繁的沟通和交流,以便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

开发团队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会议、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方式来获取需求。

需求分析阶段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进行需求的分析和整理。

这个阶段需要将用户的需求转化为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

开发团队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需求的复杂性和约束性。

需求规格阶段是将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规范化和文档化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将需求转化为需求规格文档,包括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约束等内容。

需求规格文档需要清晰、准确地描述软件系统的需求和约束。

需求验证阶段是对需求进行验证和检验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与用户进行确认,确保需求规格文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如果发现需求规格文档存在问题或不完善,开发团队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

系统设计阶段是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的过程。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三个步骤: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系统实现。

概要设计阶段是对系统整体架构进行设计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确定系统的模块划分、模块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的核心算法和数据结构。

概要设计需要考虑系统性能、稳定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

详细设计阶段是对系统具体模块进行设计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开发团队需要对系统的具体功能进行设计,包括输入输出的界面设计、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设计、数据库的设计等。

详细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测试性和可重用性等因素。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各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信息化和自动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就需要有一些专业人员来设计和开发一些适合自己的系统。

而这些专业人员,就需要具备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它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并实现一个高效、可靠、易于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用户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流程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需求调研首先要对待开发系统的环境进行调查和分析。

这个环节要根据现实需求以及用户的期望来确定系统的范围和目标。

2. 系统分析在系统分析的过程中,需详细分析系统中所包含的功能、性能、安全、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问题。

由此得出系统的性能、资源配置、系统模块的划分等。

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分析要的数据尽量要详细,而且准确,从而保证设计的正确性。

3. 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阶段中,需要明确设计的目标,以及实现的设计要求。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对系统的结构、功能、软硬件接口、运行和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设计。

4. 系统开发在完成设计之后,系统的具体实现就要交给开发人员进行开发。

开发人员需要安装开发环境、编写程序、测试程序等等,直到系统能够正常运行为止。

5. 系统测试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还需要进行各方面的测试,保证系统的质量达到要求。

测试可以分为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6. 系统维护系统维护并不是结束,而是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

因为现实变化的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改变,需要时刻对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性能。

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价值从宏观的角度概括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价值:1. 帮助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促进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稳定运行。

3. 帮助企业管理信息,并保证信息的安全。

毕业论文系统分析及设计报告

毕业论文系统分析及设计报告

毕业论文系统分析及设计报告1.引言系统分析是对一些系统进行全面分析、设计和评估的过程。

本报告将对一些特定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包括以下内容:系统的目标和需求,系统的功能和模块划分,系统的结构和组件设计,以及系统的测试和评估。

2.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在系统分析阶段,首先需要明确系统的目标和需求。

系统的目标是指系统想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或结果,包括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等。

系统的需求是指系统必须满足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包括数据的输入和输出、系统的响应时间、系统的可靠性等。

通过调研和用户需求分析,我们确定了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并将其列入系统设计的基础。

3.系统的功能和模块划分基于对系统目标和需求的分析,我们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

每个功能模块负责完成不同的任务或功能,相互之间通过接口进行交互。

在功能和模块的划分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模块的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通过这样的划分,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功能扩展和模块升级。

4.系统的结构和组件设计系统的结构和组件设计是指确定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阶段,我们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用户界面层负责处理用户的输入和输出,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系统的核心业务逻辑,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每个层次中又包含不同的组件和接口,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降低系统的耦合度,便于系统的维护和扩展。

5.系统的测试和评估系统的测试和评估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方法,对系统进行验证和验证。

在测试阶段,我们将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测试,确保系统能够按照需求和目标的要求进行工作。

在评估阶段,我们将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和系统的性能数据,对系统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6.总结通过对毕业论文题目的系统分析和设计,我们明确了系统的目标和需求,划分了系统的功能和模块,并设计了系统的结构和组件。

在测试和评估阶段,我们对系统进行了有效的验证和评估,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考核知识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考核知识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考核知识点本文依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北京市指定教材《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原书第7版)》惠腾著、肖刚孙慧等译2007年版和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课程代码02134)自学考试大纲编写。

作者分析历年真题整理出了考核知识点并标记了重点,供大家参考。

1.第一章系统分析和设计方法的环境1.1.系统关联人员的定义系统所有者:为要构造和运行的系统付费,设置系统的目标和优先级。

因此,他们从解决问题探索机会的开销和收益的角度看待信息系统。

系统用户:为系统定义业务需求和预期。

因此他们从给他们的工作提供的功能、易学性或易用性方面看待信息系统。

系统设计人员:将业务需求转换成可行的技术方案,因此,从指导最终系统构造的设计蓝图的角度看待信息系统。

系统构造人员:构造、部署和维护信息系统。

因此,他们从实现系统的实际软硬件的角度看待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员system analyst : 研究组织存在的问题和需求,确定人员、数据、过程的信息技术如何最大化使产品增益。

面对不同的参与者,他们的视点都不同,系统分析员扮演角色疏通系统计算机业务解决方案与信息技术之间交流障碍;1.2.系统分析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效的信息技术知识,计算机编程经验和专长、一般商业知识、通用解决问题技能、良好的育人沟通能力、良好的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人格与道德规范;1.3.影响信息系统的最重要的企业发展趋势(企业的驱动力)经济全球化电子商务和电子业务安全和隐私协作与合伙经营知识产权管理持续改进全面质量管理业务过程重构1.4.影响信息系统的技术因素(技术驱动)网络和因特网移动和无线技术对象技术协作技术企业应用软件1.5.企业应用软件核心应用软件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和销售以及运行管理(库存或生产控制)。

曾经绝大多数企业自己构造大部分或者全部核心企业应用软件。

如今,这些“内部的”核心应用与其他企业应用软件互补,那些软件将企业的业务过程同它的供应商和客户的业务过程集成到一起,称为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1.6.简化的系统开发过程系统启动:产生一个业务问题陈述和项目计划:确定要用技术方案解决的问题的范围、目标、进度和预算系统分析:产生系统用户对业务问题方案的业务需求、预期和优先级的陈述。

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

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

二、系统设计
LGO
(一)系统设计的任务
系统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经批准的系统需求报告,考虑计算机软硬件的要求,将用户的 需求转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它将系统分析阶段建立的逻辑模型 转化为物理模型。系统设计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
(二)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又称概要设计或初步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总体 结构设计、数据库文件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设计、安全 保密设计、编写总体设计说明书等。
3
2 系统调查的主要步骤
LGO
(1)初步调查
明确
初步调查是指系统开发人员对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经济环境、会计业务、系 统的开发条件等进行初步调查,掌握与系统有关的基本情况,作为可行性研究和制订开发 计划的基础。
原系统的目标、功能、处理程序、处理方法、业务量、系统的优缺点、需要解决的问 题和需求的迫切性等。
文件 数据流程图中起着暂时或长久保存数据的作用。指向文件的数据流可理解为 将数据写入文件,从文件引出的数据流可理解为从文件中读出数据。
数据流起点和终点
数据的始发点和终止点。
10
(2)数据字典
LGO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是对数据流程图中各文件及数据流进行详细 描述和确切解释的字典,它包括对一切数据流、数据存储的数据结构和相互关系的描述。
技术可行性 在可能的资源条件下,采用现有技术能否实现系统。
可行性分析
经济可行性
进行开发成本估算及可能取得的效益的分析,以确 定开发系统是否值得投资开发。
环境可行性
新系统的建立是否与内外环境协调,包括是否涉及任 何侵犯、妨碍、责任等法律问题。
5
(3)编写可行性报告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第一部分:系统分析1. 简介系统分析是指对一个系统的需求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和详细的调查、讨论和研究,以明确系统的目标、范围和功能,为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2. 需求搜集2.1 用户需求用户需求是从系统最终用户的角度来看待系统所需满足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通过与用户沟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用户对系统的期望和需求。

2.2 业务需求业务需求是指从业务流程角度出发,对系统所需满足的业务规则、流程和约束等进行分析和梳理。

通过对业务过程的理解和分析,明确系统对业务的支持需求。

2.3 技术需求技术需求是从技术实现的角度出发,对系统所需的硬件、软件、网络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分析和规划。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评估和选择,明确系统的技术基础需求。

3.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以确定系统需求的重要性、紧急程度和可行性。

通过需求的细化和澄清,明确系统开发的方向和重点。

4. 概念模型设计概念模型是对系统中涉及的实体、关系和属性进行描述和抽象的模型。

通过使用实体关系图(ER图)等工具,明确系统中的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基础。

5. 功能模型设计功能模型是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描述和分解的模型。

通过使用功能流程图、数据流图等工具,明确系统的功能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为系统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第二部分:系统设计1. 系统结构设计系统结构设计是指对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织进行规划和设计。

通过确定模块划分、层次关系和接口规范等,明确系统各个部分的职责和协作方式。

2. 数据模型设计数据模型设计是指对系统中涉及的数据进行建模和设计。

通过使用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工具,明确系统中的数据实体、属性和关系,为数据库设计提供指导。

3. 接口设计接口设计是指确定系统与外部系统、子系统和用户之间的接口规范和协议。

通过定义数据交换格式、通信协议和接口协议等,明确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交互关系。

4. 界面设计界面设计是指系统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布局。

《系统分析和设计》PPT课件

《系统分析和设计》PPT课件

1.9 规划和模型化系统开发项目
• 选择好了开发方法后,系统开发人员必 须为需要的任务创建规划和模型。
• 一般地,开发团队使用项目管理工具来 达到最终结果。
开发方法
开发模型 项目管理工具
最终 结果
1.9.1 对比预测模型和适应模型
• 因为是预测性方法,结构化分析 把开发过程划分为一系列阶段, 叫做系统开发生命周期(SDLC) ,
1.5.2 事务处理系统
• 事务处理(TP)系统处理日常业务运行产生的数据。如客户订单处理、账目接收和保 单索赔处理等。
1.5.3 业务支持系统
• 业务支持系统为全公司不同层次的用户提供相关 工作的信息支持。这些系统可以分析事务数据、 产生管理和控制业务过程所需要的信息,为良好 决策提供信息。
• 业务支持系统能够与TP系统紧密合作。例如,当 公司向客户销售商品,TP系统记录这笔销售,更 新客户收支差额,并从库存中扣除。
1.5.6 信息系统集成
• 多数大公司需要事务处理、业务支持、知识管理 和用户生产率等系统的组合。
• 例如一个国际客户所购产品有问题并要求保单索赔,客户 服务代表把这个索赔要求输入到TP系统。这个事务更新另 外两个系统:一个是跟踪产品问题和索赔活动的知识管理 系统,另一个是有决策支持能力的质量控制系统。质量控 制引擎应用what-if分析确定是否应该做产品设计更改来减 少这种保单索赔。
• 1.7.1 建模: • 建模产生概念化或过程的图形化表示,系统开发人员可以进行分析、测试和修改。系
统分析员通过使用一系列业务、数据、对象、网络和过程模型来描述并简化信息系统 。
1.7.2 原型设计
• 原型设计可以测试系统概念并提供在做出最终决 策之前检查输入、输出和用户界面的机会。原型 是信息系统的早期版本。

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内容如何写

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内容如何写

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内容如何写1.引言:在引言部分,应明确论文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可以介绍所研究的系统的概况、需求和挑战,以及该系统设计论文的意义和价值。

2.相关研究综述:在相关研究综述部分,可以概述与所研究系统相关的前人工作,包括类似系统的设计、开发、优缺点等。

并分析前人工作的局限性,以及本论文的创新点和改进之处。

3.系统需求分析:在系统需求分析部分,应明确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例如性能、安全、可靠性等)。

可以使用用例图、活动图、领域建模等方法来描述系统的需求,以及与系统相关的各种用户需求。

4.系统设计:在系统设计部分,可以使用不同的设计模式和方法,设计系统的架构图、类图、序列图等来描述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细节。

应注重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

5.系统实现:在系统实现部分,可以介绍系统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技术选择、编码实现、系统测试等。

应给出详细的实现步骤和实验结果,并对系统的性能、稳定性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6.系统评价和讨论:在系统评价和讨论部分,可以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客观评价。

应讨论系统的优缺点,以及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7.结论:在结论部分,应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出本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同时,可以进一步展望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未来工作。

以上是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内容的基本框架,具体还需要根据所研究系统的特点和论文的重点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撰写。

需要注意的是,论文应着重展示研究成果、创新和贡献,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进行论证和分析,以增加论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量化数据和统计分析的使用也是论文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分析与设计工具。

2. 学生能够掌握系统需求分析的基本步骤,学会运用结构化分析方法,绘制ER图和数据流图。

3. 学生能够了解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模块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设计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个小型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完成系统分析与设计任务。

3. 学生能够运用相关软件工具,如Visio等,绘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图形化文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系统分析与设计工作的兴趣,提高对信息系统开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系统分析与设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信息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信息系统开发有一定了解,但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未来从事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系统分析与设计基本概念:介绍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定义,理解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的角色与职责。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系统分析与设计概述2. 需求分析:讲解需求分析的意义、方法,学习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绘制ER图和数据流图。

- 教材章节:第二章 需求分析3. 结构化分析方法:学习结构化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流图(DFD)、实体关系图(ERD)等。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结构化分析方法4. 系统设计:介绍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学习模块化设计、面向对象设计等设计方法。

系统分析和设计

系统分析和设计

系统分析和设计作为一个软件开发者,系统分析和设计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从最初的开发小工具到现在的大型软件系统,无论我们在开发什么样的应用程序,都需要遵循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原则。

系统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考虑到系统的每一个方面,包括其功能、性能、安全等。

而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这些分析结果,即为了满足系统的需求而设计出符合标准的系统。

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第一个关键步骤。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对客户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定义,同时还需要收集系统所必需的信息,包括用户、系统功能、性能等指标。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需求文档。

这个文档应该包含用户的目标和用途、所需的功能、性能和安全要求等信息。

这个文档将成为后续所有工作的基础。

2.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它要求我们对整个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包括软件架构、功能模块、流程设计等。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建立一个系统模型,以便在后续阶段中进行进一步的开发。

在这个阶段中,设计师们需要理解问题,定义系统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方式。

此阶段的全部内容都必须遵循要求并且符合客户的期望。

3.详细设计在概念设计之后,我们通过详细设计将系统模型进一步探索,将其转化为完整的设计。

我们需要定义每个功能模块的具体工作,并且协调系统上所有的模块和组件。

我们需要考虑到各种复杂和独特的情况,还需要考虑到包括错误和异常在内的各种情况。

我们需要进行权衡和优化,以提高软件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尽可能地减少成本和开发时间。

4.实施和测试实施阶段是系统分析和设计的最后一个步骤。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需要将系统代码转化为实际的程序,并在测试环境中进行验证。

在测试环节中,我们需要注意软件的各种特殊情况,如用户输入错误,数据输入不完整或格式不规范等等。

这些情况需要高度考虑,并且灵活而快速地进行测试和修复。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到软件的性能等指标。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介绍

《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介绍

课件介绍:系统分析与设计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它包括软件开发方法、管理理论、管理决策方法、人工智能等内容。

主要介绍开发系统的结构化方法,按系统生命周期分别介绍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各个阶段的任务与实现方法。

以及简要介绍开发系统的面向对象方法、原型法和软系统方法。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信息系统概念和数据库原理的理解,掌握系统开发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如何在一个商用的系统开发平台上实现一个应用系统,为今后开发实用的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它以众多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基础,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是计算机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自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应用从科学计算、过程控制扩展到商业、金融及管理领域以来,信息系统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为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工作,系统分析与设计在实践中逐渐确立、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并成为现代信息社会重要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由于系统分析与设计工作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它是高等学校信息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核心课程。

在教学上,该课程具有内容庞杂、理论繁琐、技术发展快等特点。

该课件的制作目的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既要关注概念,又应重视方法,更要注重实践这一过程,它的主要功能如下:一、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料,方便学生学习;二、能够为学科教师提供网站管理的能力,如学生的注册,对网站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增加、删除、修改);三、能够提供在线测验、在线作业提交和批改等,实现师生互动;四、能够为学生、教师提供相应的信息存储能力,学科教师可以将教学信息、教学参考资料、教案和课件较方便地发布到网站中,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业或自己收集到的学科资料方便地发布到网站中。

系统分析与设计总复习

系统分析与设计总复习

第一章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行与维护。

系统规划,主要进行四个步骤的工作:战略规划、初步调研、可行性分析、资源分配。

系统分析,主要任务就是明确用户的需求,确定新系统的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方案。

系统设计,设计阶段就是回答的"怎么做”,"系统设计说明书”。

系统实施,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

系统运行与维护,负责系统运行的组织与管理。

系统规划的任务★★♦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进行信息系统总体规划♦指定系统建设的资源分配计划系统规划的特点♦宏观指导♦服务决策♦面向高层♦动态调整信息系统战略规划的方法:<1>企业系统规划法(BSP)<2>关键成功因素法(CSF)<3>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1>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BSP法主要步骤:1准备工作2调研3定义业务过程4业务过程重组5定义数据类6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7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8完成BSP研究报告,提出建议书和开发计划。

系统维护★★系统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等多种形式。

原型法 ★★-所谓“原型”,在信息系统中,是指一个结构简单但已具备系统的基本功能的应用软件,也就是软件的一个可运行的早期版本。

它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部分重要特性, 可由开发人员与用户合作,直接在运行中不断修改尚不够成熟的原型,通过反复试 验、评价与修改,最终开发出符合用户要求的信息系统。

所以原型可用来确定用户的•优点♦系统开发初期只需提出其基本功能,系统功能的扩充和完善是在开发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因此比较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对需求分析采用启发式动态定义,使得需求分析原型逐步深入和不断提高,即使是尸 系统规划系统分析厂 系统设计初步调查 可行性分析c 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系统逻辑方案设计y—►°模块结构设计o 编码设计o 物理配置方案设计°数据库设计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J系统运行与维护 o 硬件维护 °软件维护O 数据维护 O 系统评价O 制定信息系统发展战略 o 形成系统建设总体方案o 制定系统开发计划厂 系统实施O 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编码 °系统测试o 人员培训'、、、一系统切需求,验证设计的灵活性,训练最终用户以及创建成功的系模糊需求也会变得越来越清晰,这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使系统开发易于成功。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

系统分析与设计导论系统分析与设计是软件工程领域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指对一个系统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设计,以满足用户需求并实现系统的高效运作。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并介绍一些常用的分析与设计工具。

一、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在系统设计之前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旨在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获取用户需求和系统要求。

系统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需求收集:系统分析的首要任务是收集用户的需求,可以通过面谈、问卷调查和观察等方式进行。

收集到的需求信息需要进行整理和归纳,以确定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问题定义:在需求收集的基础上,需要明确问题的定义和范围,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的系统设计工作。

问题定义阶段通常包括问题陈述、目标设定和约束条件等。

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对用户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整理,以得到明确、可行的需求规格。

需求分析的主要工具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需求文档等。

二、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旨在将系统的需求转化为实际的设计方案,以实现系统的高效运作。

系统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概要设计:概要设计是系统设计的第一阶段,通过对系统的整体结构进行抽象和概括,得到系统设计的总体框架。

概要设计通常采用层次、模块化的方式,利用结构图、流程图等描述系统的架构和模块之间的关系。

详细设计: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详细设计,主要包括模块设计、接口设计和数据设计等。

模块设计是指对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设计,接口设计是指不同模块之间的通信接口设计,数据设计是指对系统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库设计。

软件工程化:系统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软件工程化的相关工作,包括代码编写、调试和测试等。

软件工程化的目标是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三、常用工具在系统分析与设计中,有许多常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工作。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工具介绍:数据流图:数据流图是一种用图形方式描述系统功能的工具,它以数据流为核心,通过各种处理过程对数据进行转换和操作。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指通过对一个组织的业务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构建出适合该组织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维护等环节。

首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用户的需求和期望,为信息系统的后续设计和实施提供准确的依据。

在需求分析阶段,可以通过与用户进行沟通和访谈,收集用户的需求,了解其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分析用户的需求是否合理和可行。

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和业务规则进行分析和优化,以提高业务效率和降低成本。

其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系统的结构、功能、界面和数据库进行设计,构建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

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确定系统的模块划分,定义各个模块之间的接口和数据流动方式,设计系统的界面和交互方式,以及设计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管理方法。

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然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实施。

系统实施的目的是将系统设计的结果转化为实际的软件系统,并将其部署到用户的环境中。

在系统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软件编码和测试,确保系统的功能和性能符合用户的需求。

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和推广,使用户能够熟练地使用系统。

在系统实施的过程中,需要与用户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密切的沟通和合作,确保系统的实施顺利进行。

最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需要进行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的目的是监控和管理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中的问题,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系统维护包括故障排除、补丁升级、性能优化和安全监控等方面的工作。

在系统维护的过程中,需要与用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反馈,及时处理用户的问题和反馈,以提高用户满意度和系统的可用性。

综上所述,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将其转化为实际的软件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统的概念与特征: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按照一定的客观规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组成的有机整体。

定义:相关事务按照一定方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
系统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目的性,自组织性,相关性以及突变性。

系统模型:上下文模型,行为模型,数据模型,对象模型。

软件工程过程:开发过程,管理过程,供应过程,获取过程,操作过程,维护过程,支持过程。

软件生存周期的四个阶段:软件分析时期,软件设计时期,编码与测试时期,运行与维护时期。

一般应从四个方面研究系统方案的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研究,经济可行性研究,法律可行性研究,开发方案的选择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的步骤:系统定义,对现行系统分析研究,导出新的逻辑模型,设计方案,推荐可行的方案,编写可行性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引言,可行性研究前提,对现行系统的分析,所建议系统的技术可行性分析,所建议系统的经济可行性分析,社会因素可行性分析,其他可供选择方案,结论意见。

系统分析员具备的能力:能掌握抽象概念,并把其整理为逻辑划分以及根据逻辑划分综合为解的能力,具备丰富的系统分析能力及相关系统分析理念。

2有弄清用户环境的能力3有从冲突或混淆中吸取恰当事实的能力4有较好的书面和口头形式进行通信的能力5有把硬件和软件系统用于用户环境的能力6可以熟练的应用系统分析理论进行规范化系统详细设计,具备较强的代码编写能力。

7从树木见森林的能力
信息域:是一种信息字或一组信息中的特定部分,包括三个不同方面的数据和控制:信息内容,信息结构,信息流。

需求分析中建立模型作用:1可以辅助分析人员更好的了解系统的信息功能和行为,从而使分析更容易更系统化2模型是评审的焦点,是确定系统完整性一致性和规格说明准确性的关键3模型是设计的基础。

成本-效益分析(有形效益):成本估计,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纯收入
项目开发计划主要内容:项目概述,实施计划,人员组织及分工,交付期限
参与项目开发人员:用户,开发人员,项目管理者,高级管理者
系统开发方法:结构化方法,Jackson方法,维也纳开发方法,面相对象的开发方法
结构化方法指导思想:自顶而上,逐步求精。

是一种面向数据流的开发方法。

基本原则是功能的分解与抽象。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包括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实现。

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有Booch方法Coad方法,OMT方法。

系统发展的阶段理论主要有:诺兰模型,西诺特模型,米切模型。

数据规划的基本步骤:1建立企业模型2确定研究的系统边界3建立业务活动过程4实体和活动的确定5审查所得的规划结果
自顶向下战略规划基本过程:1获得企业最高管理层的委托2定义业务的职能范围3制定职能活动及实体样本5将职能范围划分为一些业务活动过程,并将各个用户小组对这些业务活动过程进行审查6将所有业务过程分配给不同的用户分析员,以便进行复审7将所有的业务过程分解为相应的功能和活动8可选择项9在业务过程与超级组之间建立对应的关系10绘制现有的数据处理系统11确定所需采访的高级管理人员12绘画出所有业务活动过程出现位置的对应关系图13送交信息系统主题数据库分布系统产生的各种图表给用户分析员14设定实施过程的优先级别15确定职责保证能够不断更新自顶向下的规划过程16编写上交一份结束报告
企业系统规划(BSP)方法建立系统的基本原则:1战略要表示企业的管理需求2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3系统的适应性4提供信息的一致性5系统战略规划的实现
定义总体规划的目标1为了改善系统管理部门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响应用户需求和优先的系统2为了以最高效率支持企业目标,BSP提供数据处理资源的管理3为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系统的建设,保护系统的投资做准备4在照顾全局利益的情况下为管理者提供一种形式化的客观的方法,明确建立信息系统的优先顺序,避免主观性5增加负责人的信心,坚信收效高的主要的系统能被实施
BSP研究的价值1创造了一种环境和提出初步行动计划,使企业能依此对未来的系统和优先次序的改变做出反应,不致造成设计的重大失误2定义系统职能继续规划过程
需求分析的原则:1可以把一个复杂问题按功能进行分解并可逐层细化2必须能够表达和理解问题的数据域和功能域3建立模型需求分析的方法:功能分解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信息建模方法,面向对象的分析
结构化分析的步骤:1建立现行系统的物理模型2抽象出现行系统的逻辑模型3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系统流程图的基本思想:用图形符号以黑盒方式描述系统的每个部件
数据流图的四种基本符号:数据流,数据处理,数据存储,外部实体
三视图模型:数据流图,实体-关系图,状态-变迁图
对象属性类型:单值,互斥,多值
属性的详细说明:属性的说明,属性的数据类型,属性所体现的关系,实现要求及其他
对象的行为分类类别:系统行为,对象自身的行为——算法简单的服务,对象自身的行为——算法复杂的服务
如何发现一般-特殊结构:按常识考虑事物的分类,学习问题域的分类学知识,按照一般-特殊结构的定义分析,考察类的属性与服务,考虑领域范围内的复用
如何建立实例连接:认识对象之间的静态联系,认识实例连接的属性与操作,分析实例连接的多重性,异常情况处理
UML的基本图标:类图,对象图,用例图,状态图,顺序图,活动图,协作图,部署图,其他特征图:1包,当你需要将图中的组织元素分组,或者在图中说明一些类或构件是某个特定子系统的一部分时,可以将这些元素组织成包2注释,可以作为图中某部分的解释,其图标是一个带折角的矩形,矩形框中是解释性文字3构造型,它可以让现有的UML元素来制定新的元素。

UML的成分从逻辑上按语义可分为基础行为要素和模型管理三部分。

数据流图:数据流图包含了数据转换的处理,转移数据的数据流,产生和使用数据的施动者对象以及数据存储对象。

状态图:状态图与事件和状态紧密相关。

状态图说明了由事件序列引起的状态序列。

状态图描述了对象单一类的行为。

状态图能表示为单步生命周期或表示为连续循环。

功能模型与对象模型和动态模型的关系:1与功能模型的关系:对象模型在表示功能模型中的施动者、数据存储和流的结构,而动态模型表示执行这一处理的序列。

2与对象模型的关系:功能模型表示在类上的操作和每个操作的参数,因此它表示了在类之间的供应者与客户的关系,动态模型表示了每个对象的状态,以及接受事件和改变状态时执行的操作。

3与动态模型的关系:功能模型表示了底层动作和动态模型未定义的底层动作以及在动作模型中未定义的活动的定义。

对象模型表示改变了什么状态和经历了什么操作。

图形化建模语言RTRSM:是基于状态机模型,其语言为可执行的,通过描述状态的层次和并行关系把对复杂系统的描述分解为若干较为简单的子系统的描述。

其本质是可视化的,依赖于少数图形参数的一种可视的形式化方法。

同时又具有形式化的语义,给每个特征包括图形的和非图形的,以精确的、无二义性的语义。

三个主要元素:状态图,模板和规则集。

RTRSM模型到体系结构的转换步骤1根据模板所提供的系统信息描述构成系统的各组件2通过分析各模板间的相互关系来描述连接件。

3描述系统体系结构的约束限制条件与配置。

形式化方法:就是一组用于严格的软件或硬件的产品开发的工程实践方法,一般的,它是基于形式化结构的,而形式化系统是指基于数学理论的由符号和使用这些符号的规则构成的良性系统。

形式化方法的源流:公理方法,模型方法,演算方法,代数方法
形式化方法可以分两大类:形式规范方法,形式验证方法
形式规范:规范是一个描述系统及系统特征的过程。

形式化规范使用规范语言来描述系统,这种规范的语言具有严格的数学定义的语法和语义。

其中包括行为特性、时间特性、性能特性和内部结构等被描述的系统特性。

形式规范语言按照描述系统的特性可分为三类:描述顺序系统行为的形式规范方法,描述并发系统行为的形式规范方法,集成的形式规范方法。

形式验证:形式验证指的是使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来推理验证产品或设计是否符合其全部或部分规范的过程。

模块间的耦合:耦合表示软件结构内不同模块彼此之间相互依赖的紧密程度,是衡量软件模块结构质量好坏的度量,是对模块独立性的直接衡量指标。

软件设计应追求尽可能的松散耦合,避免强耦合。

模块越松散模块间的联系就越小,模块的独立性也越强,维护测试越容易,错误传播可能性越小。

模块的耦合分为: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共用耦合、内容耦合
模块的内聚:表示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组成部分间整体统一性的度量,它是信息隐蔽概念的自然扩展。

分为功能内聚、顺序内聚、通信内聚、过程内聚、时间内聚、逻辑内聚、偶然内聚七类。

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
调试的目的:调试是成功的测试之后才开始的工作,调试的目的是确定错误的位置和原因,并改正错误,因此调试也称为排错。

系统维护的内容:改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