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防灾减灾申论作文
防灾减灾申论作文近年来,灾害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防灾减灾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首先,完善建立灾害防治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起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不仅能及时捕捉灾害的迹象,还能准确预判灾害的发生时间和地点,提前采取应对措施。
并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防灾减灾的关键所在。
比如,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防止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加强地质灾害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减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其次,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加大对居民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同时,组织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提高居民的自救能力和应对灾害的能力。
此外,加强居民的心理疏导,提高抗灾心理的能力,减少灾后心理问题的发生。
第三,加强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
社区是居民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建立健全社区防灾减灾网格化管理体系,确保社区内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达给居民。
同时,加强对社区设施和居民住房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进行整改。
而且,提供灾后救助和重建的保障,及时帮助受灾居民重新过上正常生活。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灾害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对于灾害的发生和影响有着重大的作用,因此,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灾害挑战。
加强国际间的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同时,加强国际援助和救灾力度,提供未来可能发生的全球性灾害的支持和帮助。
总而言之,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加强各方力量的合作,才能够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减少灾害的影响和损失。
防震减灾申论作文
防震减灾申论作文近年来,地震灾害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地震风险,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国加强了防震减灾工作,但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防震减灾的意识和教育宣传。
地震是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和破坏性最大的一种,因此人们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政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向公众普及地震的危害和防护知识,提高人们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其次,应该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
地震的发生几乎不可预测,但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提前发现地震的蛛丝马迹。
政府应该加大对地震监测设备的投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关于建筑物防震问题,首先要严格执行防震设计标准。
目前,虽然我国的建筑防震法规和标准比较完善,但在实际建设中仍存在不合理设计和施工的现象。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建筑物按照防震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此外,应该加强对已有建筑物的检测和加固工作。
许多老旧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容易在地震中倒塌或受损,特别是在地震多发区。
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些建筑物的检测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加固,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
另外,我们应该加强社会组织和群众参与地震防灾减灾工作。
地震是全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只有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政府应该鼓励成立保护地震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团队,组织开展地震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和应对能力。
总之,地震灾害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来减少其对人民群众的危害。
政府要加大力度,加强意识教育宣传,完善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建筑物防震工作,促进社会组织和群众的参与。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减轻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国家公务员申论2017年冲刺试题及答案解析【2】
国家公务员申论2017年冲刺试题及答案解析【2】研究表明,只要核电厂每堆年发生堆芯严重损伤的概率小于万分之一,每堆年发生大量早期放射性释放的概率低于十万分之一,就能实现两个千分之一的安全目标。
“实际上,我们现在所有核电厂都能满足这一要求,这对新建核电厂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安全要求更高了。
”陈晓秋说,从机理上讲,目前核电设计上已经采取了大量用于预防和缓解严重事故的措施,因此可以说实际消除了大量早期放射性释放的风险;对于晚期放射性释放,有足够时间实施应急保护措施,以免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受到核电事故的危害。
随着核电技术的进步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核电厂系统越来越复杂。
据介绍,核电厂安全涉及选址、设计、建造、调试、运行、退役等各阶段,也涉及各种专业领域,不仅是反应堆工程,还包括地质、气象、水文、构筑物、机械设备、电器设备、设备鉴定、供电、辐射防护、三废处理、安全分析、退役等。
针对每个核电技术领域都有很明确严格的法规标准导则要求,多重预防,核电厂的安全系数非常高。
正如国家核安全局一司副司长汤搏所言,安全要求是一方面,但如何落实是另一方面。
“我国的核电厂从设计、建造和管理等各方面,均吸取了其他国家20余年的先进经验,安全水平是比较高的。
我国大陆目前已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共19台,迄今未发生过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2级及以上的运行事件,也未发生过对人员或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事件。
在世界核运营者组织主要运行性能指标中,我国运行核电机组普遍处于国际较好水平,部分机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些机组名列前茅。
”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核安全司一司司长郭承站介绍,除了严格的核电机组运行安全监管之外,国家核安全局对核电机组排放物也进行了严格监管。
国家核安全局和企业分别建立了监测体系,对核电厂的气态、液态流出物和核电厂外围环境实行“双轨制”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运行核电厂流出物排放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控制值。
核电厂辐射环境监测结果表明,秦山核电基地、大亚湾/岭澳核电厂、田湾核电厂、红沿河核电厂外围各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实时连续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在当地天然本底水平涨落范围内。
最近热点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防灾减灾
最近热点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防灾减灾一、注意事项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满分100分。
2.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3.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资料1.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面临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战略发展期,从另一角度而言,中国也进入了矛盾凸显期。
据统计,仅就2010年上半年因自然灾害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113.9亿元,受灾人口2.5亿人(次)。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坚持安全发展”。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G省Z县突发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泥石流堵塞白龙江形成堰塞湖,县城部分被淹,电力、交通、通讯中断。
三眼峪沟是这次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一条沟。
“以前,水沟两边的距离最宽将近10米,这几年,房子建得越来越多,把水沟挤占得越来越窄。
”村民沈某说,“有的地方,水沟还不到2米宽,人都能跳过去。
”近年来,三眼峪沟两边的建筑越来越多,不仅县上单位在沟边建办公楼、住宅楼,开发商在建商品房,沟两边的村民不断地建新房,甚至还有外来人口在这里建房,是这几年县城建房最多的地方。
村民惠某说:“由于没有规划,建房时都尽量向沟边靠拢,使原本可以用来泄洪的河道越来越窄,泥石流的出口越来越小。
”此外,此次受灾比较严重的东街村和北关村,村里的小路很多只有1米多宽,仅能通过一辆摩托车,所有的房子像多米诺骨牌,一旦发生意外,居民根本没有逃生的通道。
2017国考时政热点: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
我要看申论范文<<<点这里!2017国考时政热点:坚决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唯有抓住根本,方>>>在线咨询。
仍有疑惑?我们来看看国考课程是怎么设置教学的。
“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形势非常严峻、任务非常繁重,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进一步行动起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力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正在宁夏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就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提出了6点要求。
两个“非常”的判断,凸显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的紧迫性。
今年,我国入汛提前,汛期强降雨频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压力很大。
中央对此多次作出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未雨绸缪、全力应对;军民团结一心、携手努力,使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当前,我国雨区“北抬东移”,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做好抗击特大洪水准备,防止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越是险情当前,越考验各级干部的综合领导能力;越是关键时刻,越检验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面对汛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再接再厉,敢于担当、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各有关地区、部门和单位务必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强化责任、形成合力、做好统筹,尤须加强薄弱环节防范。
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各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各司其职、守土有责,从防洪工程调度、城市防洪排涝等方面积极着手,我们就能在同重大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经受住考验。
防汛抗洪是一个系统工程,遵循规律、讲究科学、注重章法至为重要。
科学精准预测预报、突出防御重点,有助于把握防汛抗洪主动权。
当前,一方面要密切监视、做足预案,加强雨情水情监测预报预警、汛情灾情分析研判,及时启动我要看申论范文<<<点这里!应急响应,落实好群测群防机制和措施;另一方面要强化军民联防联动机制,突出重点、排查隐患,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堤防、大中型水库、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努力减轻中小河流山洪灾害、城市内涝和台风灾害损失,坚决避免大江大河发生溃口性重大险情。
国家公务员考试之申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防灾减灾.doc
国家公务员考试之申论模拟题及答案解析:防灾减灾一、注意事项来,三眼峪沟两边的建筑越来越多,不仅县上单位在沟边建办公楼、住宅楼,开发商在建商品房,沟两边的村民不断地建新房,甚至还有外来人口在这里建房,是这几年县城建房最多的地方。
村民惠某说:由于没有规划,建房时都尽量向沟边靠拢,使原本可以用来泄洪的河道越来越窄,泥石流的出口越来越小。
此外,此次受灾比较严重的东街村和北关村,村里的小路很多只有,Z 县设立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Z县二级站,并建立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络,至今累计成功预报滑坡7处,最近一次预报是6月8日。
汶川地震后成功预报Z县硬山滑坡灾害,未造成人员伤亡。
但该系统主要面向广大边远山区农村,尚不能全部覆盖滑坡、泥石流严重地区。
此次灾难中,Z县的两个预警站就没能发出预警。
Z县的预警站点名称是锁儿头和泄流坡滑坡监测预警点,分别在灾难事发地的上下游,但没能覆盖到事发地段。
预警点周围的降水量较小,事发地段特大暴雨却持续4系统建设之初购置,已严重老化。
据了解,今年国内发生的地质灾害有这座城市没有被洪水淹没纯属侥幸。
但官方并没有听取这一意见,反而削减了在建的防浪堤预算。
市民们也将信将疑,初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只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愿意在三级以上飓风警报时疏散。
因此,在飓风登陆时,大部分市民依旧抱着侥幸心理躲在家中而不是及时疏散。
而官方机构尽管发出了警报,也没有做好防浪堤被洪水击破的准备,洪水进入城市后也反应迟缓。
科学家们还指出,X市及附近城市发展中缺乏必要的防灾意识,导致飓风造成出乎预料的巨大损失。
有相关专业人士列举说,X市在城市建设中破坏了大片海边滩涂,使城市在海潮和洪水面前缺乏必要的缓冲;为了促进旅游业和商业,该市把繁华商业区设在海边,并建设海边休闲观光区和住宅区;市政府原先在X市周围划定了一些地区作为洪水缓冲带,不准建设任何项目,但近两年这个规定已被破坏。
这些规划都把高价值项目集中在海边,虽然促进了X市沿海地区的繁荣,但也好比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使城市在灾难面前更加脆弱。
申论热点解读: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申论热点解读:提升防灾减灾能力,600字
当前,防灾减灾工作已经成为增强国家减灾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一方面,我们必须加强防灾减灾教育,深入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认识到防灾减灾的重大意义,使之掌握相关的知识,建立正确的观念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我们要全面加强减灾能力建设,完善灾害抗击预警体系,加强对自然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重点完善应急机制,加强灾后紧急处理措施,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以降低灾害带来的影响。
此外,还要强化规划建设,重点建设抗旱、抗洪、抗风等设施,为防灾减灾提供有效的基础;同时,要加强资源保障,特别是技术装备方面,要持续加强灾害减灾能力的投入,以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及时有效地应对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
总之,为了有效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落实好防灾减灾政策,以求把国家减灾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申论热点: 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创新救灾减灾保障体系
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创新救灾减灾保障体系近年来我国先后发生了冰冻雨雪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西南旱灾、舟曲泥石流、南方洪涝和海南暴雨等特大自然灾害。
给经济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国家和地方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开展救灾和灾后重建,自然灾害的频发已经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灾防灾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纳入重要内容,对今后的防灾减灾建设,救灾体系规范化建设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完善防灾减灾建设,规范救灾体系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力度,增强灾害防御能力。
我国是一个多灾频发地区,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灾发季节强、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
随着国家大型工程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自然灾害开始呈现极端天气事件频次增加、多灾并发等特点,城市灾害也日渐显现。
我们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群众防患意识、防灾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都亟待提高。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综合防控和群防群控,着力提高社会综合减灾能力。
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好草原和湿地,加强水利基础设施等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就会有效防范重大自然灾害,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加大抗灾救灾体系建设力度,增强灾害救助能力。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
县乡村、城市社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单位、学校都要制订应急预案,实行应急预案全覆盖。
制订预案要符合实际,科学适用,不断修订完善,形成指挥有序,处置有力,科学调度,反应迅速的应急预案体系,提高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积极推进预案建设和演练,组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活动,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业务研讨和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增强干部群众对预案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建立健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统筹社会力量 形成救灾合力
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统筹社会力量形成救灾合力“科学、有序、高效”是舆论对几天来政府救援工作的共同评语,“4·20芦山地震”政府部门救灾工作科学有序,救援反应及时高效,赢得了公众的普遍赞誉。
但在此次地震救援中,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纷纷自发涌向灾区,从雅安到芦山的道路发生严重拥堵,影响了专业救援队和救灾物资及时抵达灾区。
同时,远离芦山县城的一些偏远地区基本没有完好房屋,水电通信未恢复,救援物资无法送达,村民在道路两边挂起写着“我们饿,我们冷”的牌子。
这次灾害中显现出的社会力量无序救灾现象,显示出政府部门专业救灾工作与社会救援力量之间的枢纽急需进一步加强,从而避免效率降低、阻塞交通和物资重配等一系列问题。
芦山地震中,社会救援力量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其一,社会救援力量和实际需求存在偏差。
在灾害救援的不同阶段,对社会团体和志愿者有不同的需求,紧急救援阶段对社会力量的需求最小,这个阶段需要专业性救援队伍介入,而过渡安置阶段和灾后重建阶段最需要社会力量介入。
然而,在救援初期,群众热情高涨,社会救援力量大量涌入,到了救援后期大量的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已经撤出了灾区,灾区在医疗、教育、心理干预、村民重建等领域的重担基本只能靠政府承担,政府的压力很大,急需官民资源对接。
其二,社会救援力量缺乏合理有序的救灾参与渠道。
其实在紧急救援阶段也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即便政府部门的救援队伍训练有素,也不可能在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的灾区瞬间开展拉网式救援,简言之,降低效率的不是社会救援团队,而是杂乱无序的社会救援团队。
由于行政手段管不到民间的部门和个人,又缺乏一个中枢机构进行统筹安排,建设合理的参与渠道,所以容易造成救援过程中的社会力量无序参与现象。
一旦出现混乱局面,政府如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禁止志愿者或其他社会力量进入救灾现场,这将给中国救灾带来隐患,也阻断了社会力量的参与渠道。
其三,社会救援力量存在如何培养官民互信的问题。
在“4·20芦山地震”救援工作中,中国红十字会及时向灾区调拨物资,第一批物资当天迅速运抵灾区。
申论抗震救灾之我见作文
申论抗震救灾之我见作文我对抗震救灾工作的看法自古以来,中国位于地震带的地理位置注定了我们常年面临地震灾害的威胁。
然而,如何进行抗震救灾工作,是一个人们始终没有停止探索和改进的问题。
我认为,提高抗震救灾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是最重要的一项任务。
地震预警系统能够提前数秒或数十秒发出警报,让民众有足够时间进行避难和逃生。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研发和改进地震预警技术,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还要加强地震预警信息的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其次,进行持续的防震减灾宣传和教育活动。
通过学校、社区和媒体等渠道,普及防震减灾的知识和技能,使人们具备自救自护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各类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监测,确保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符合地震安全标准,提高人们在地震发生时的生存机会。
此外,建立健全的救灾体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需要提前制定抗震救灾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救援队伍和志愿者的职责和组织方式。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救援物资储备系统,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及时提供救援物资和医疗资源。
此外,还要完善灾后重建机制,帮助受灾地区恢复生产和生活。
最后,强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地震灾害。
地震是一个全球性的自然灾害,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单独应对。
因此,国际社会应加强协作,共享科研成果和应急救援经验,共同提高全球抗震救灾能力。
总之,抗震救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应该加强预警系统建设、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建立救灾体系,同时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地震灾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人民创造更安全、更稳定的生活环境,使灾害造成的损失和痛苦减少到最低程度。
申论热点:提升防灾减灾能力600字
申论热点:提升防灾减灾能力600字
防灾减灾能力是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抵御自然灾害损失的社会长期利益。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天气极端化以及自然灾害频发,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显得更为迫在眉睫。
首先,加强灾害防御规划。
政府应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制定完善的灾害防御规划,将灾害防御和减灾列入国家战略,对高风险地区进行灾害风险评估,以及强化防御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进而把灾害防御工作推上新的台阶。
其次,构建多层次的防灾减灾预警体系。
建立、完善流域防洪坝、护坡护河、水电站和决口等防洪防汛设施,强化自然灾害预警体系,提高有效发布、转发、传递灾害和灾情信息的能力,在抢救救援赶路上有效减少不确定因素,建立和完善国家和地方各级防灾减灾和重大灾害应急预案。
再者,加强群众参与防灾减灾意识培训。
应该加大面向社会的防灾减灾宣传和教育,广泛开展思想教育,增强群众对灾害的认识和意识,推动落实社会责任,提升全民灾害防御能力,以及构建安全社区,建立社会责任感、减灾意识和公民参与能力,推动民众积极参与灾害防治。
最后,强化灾后恢复重建能力。
应加大投入,加快技术装备的更新,确保灾后恢复快速、可持续;完善灾害决策模型,缩短灾后灾害评估时间;针对应急社会保障需要,实施有效的抢救救援措施;强化社会组织的预警能力,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核心能力,避免重大财产损失和生命损失。
总之,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全面加强防灾减灾意识教育,建立完善的灾害应对预警体系,构建多层次防灾减灾规划,此外,灾后重建能力也要加强,以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为实现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障。
申论热点:提升防灾减灾能力600字
申论热点:提升防灾减灾能力600字
随着社会发展,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面对各种自然灾害的持续发生,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应重视灾害风险管理、模式建立及监测预警。
加强防灾减灾的科技支撑,如利用信息化手段预测灾害的发生,防灾减灾的研究及技术指导,便可极大地提高防灾减灾水平。
此外,加强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完善灾害危害预警体系,加快应急救助通道建设,创新应急处置机制,避免因应急反应不及时而带来更大灾害。
其次,加大社会和公共安全投入。
有效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如减少人口流动引起的灾害,推行现代物资运输管理,改善消防设施,加强安全建设,建立适应灾害的基本公共安全体系,以更好地预防灾害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
此外,加强组织协调和指挥能力。
加强行政机构灾害相关法律法规实施能力,制定灾害应急处置计划,组织有关部门协调,加强灾害指挥组的指挥和决策能力,建立有效的灾害应急机构和通讯系统,完善灾害救援组织架构,积极投入应急救援和抢险能力,从而有效地组织和指挥防灾减灾工作。
最后,应加强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充分发挥民间灾害防御力量,将政府规划、技术指导与民间组织自发灾害防御联系起来,建立救灾预案,制定可操作的防御措施,使民众尽早做好准备,从而有效减轻灾害的损失。
总之,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以上各方面的结合,有效配合,协调预防及调控措施,以及能够积极发挥民间参与,政府组织保障等一系列措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充分发挥防灾减灾能力,使我们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公文写作: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抗灾能力
公文写作: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抗灾能力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抗灾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可能会面临自然灾害的威胁,这些自然灾害如风灾、水灾、地震等不可预测的情况,都会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现实,提高抗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公务员应该在实践中发挥更多的作用,深入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一、公务员给人民提供防灾减灾的信息公务员应该积极地向人民提供有关防灾减灾的信息,在社会上增加对于自然灾害的认知,提高人民自我保护能力。
它与科技的互通有很大的关系。
公务员应首先了解新式自然灾害并通过科学技术得出减少其损失的措施,制定培训计划以解决民众的安全问题。
这些措施包括需要提高警惕的突发事件、灾害等等,这些应该是个人和政府关注的重点。
其次,作为公务员,应当具有采取及时措施、调查消除灾害现场的能力。
二、公务员在灾害中的应变与现场管理公务员除了要具有避险的本领,还应当具备在灾难中快速反映自己的能力。
承担各种职责与义务,确保受灾者得到抚慰和帮助。
而在灾难的瞬间,公务员的个人和家庭安全也要得到认真的考虑。
同时,在灾难中指挥管理规模庞大受灾区的救援物品与真金。
正确的指导和安排受灾群众的安置,为受灾群众提供生活物资保障。
公务员需要在危机中保持领导权,向人民传递信息,清晰表达政府的意图。
三、公务员提高自我防灾能力公务员自身的安全也是极为重要的。
减少自身在灾难中的风险是防灾减灾的重点之一。
公务员也应当具有一种自我保护能力,这种自我保护能力包括救命技能(比如心肺复苏)、运动康复技巧等。
在灾难中,公务员可以通过这些技能保证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这些自救技能的学习应该是公务员训练的重点之一。
四、公务员与社会的习惯培训公务员也可以通过社区和相关机构与社会进行灾难习惯的培训。
公务员可以在灾难培训中分享他们的防灾经验,增强社会意识,提高公众意识。
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是知道如何保护自己。
公务员也应确保的是,其他人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在灾难中不仅能保护自己,还能保护其他人。
申论: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申论: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第一篇:申论: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申论范文: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我国自古就是自然灾害最为频发的国家之一,当今,在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灾害形势也愈加严峻复杂,灾害损失也日趋严重。
汶川、玉树、舟曲……无数的不幸充斥着我们的记忆,无数的不幸教会我们警惕。
时刻警惕,未雨绸缪,在平安时期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从事前防御、事中应对、事后补救三方面考虑,建立科学完善的防灾救灾机制。
事前防御,建立科学的防灾预警机制。
科学技术是监测、预报灾害的利器,一个信息全面、功能先进、覆盖面广的灾情监测、评估系统在防灾减灾上必不可少。
这就要求我们一要提高自然灾害监测、预报的科技水平,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灾害监测预报技术,推动预警设备的更新换代。
二要气象、国土、水利等部门落实责任,对地质、气象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进一步加强合作,促进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三要建立以基层社区、村社为基础的省、市、县、乡、村、社6级监测体系,群众与政府相结合,地方与中央相协作,积极发挥群众防灾预警作用,做到群防群测。
事中应对,建立科学的应急救灾机制。
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防不胜防,这就要求我们在灾害突然降临时,备有完善的应急机制。
首先,各级政府在规划之初即将应急救灾工作考虑在内,建设与地方实际相适应的应急避险基础设施,各地必须设有专门的避难场所,以便灾害到来时第一时间转移群众,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其次,地方各级政府要制定详细、具体的应急救灾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应急救灾的各项工作能在第一时间启动并得到落实。
最后,军队、医疗等单位平时定期开展应急救灾演习,熟练救灾工作流程,加强协作,保持警惕,增强防灾救灾工作意识。
事后补救,建立科学的灾后保障机制。
灾后保障是抗灾工作重要的收尾工作,更是迈向新生活的第一步。
灾后保障工作主要分为灾后援助和灾后重建两方面。
在灾后援助工作中,一要及时疏通道路,保证援助物资运输通道畅通,确保救灾物资输送及时;二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各类社会组织及个人为辅的援助体制,随时发布受灾地区信息,鼓励社会各界关注灾情,充分发挥社会救援力量。
申论防汛类作文
申论防汛类作文
近年来,我国频繁遭受到洪水灾害的袭击,防汛工作成为了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然而,面对日益严峻的洪水灾害形势,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汛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首先,应该推动防汛体系的完善。
在防汛工作中,仅仅依靠单一部门并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
同时,要制定科学的防汛预案,做到有预案、有措施。
此外,还需要加强检查和排查工作,发现隐患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其次,要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防汛减灾知识的普及,让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在灾害来临时采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此外,要积极探索有效的应急救援机制,健全组织体系,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洪水灾害。
第三,加大投入力度。
防汛工作的资金投入十分关键,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够保证工程建设和人力物力的充分投入。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防汛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
洪水灾害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防灾减灾技术,分享经验,共同应对洪灾。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更好地保障全球范围内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总之,防汛工作永远是一项持续不断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
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加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加大资金投入以及国际合作,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洪水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申论常考作文方向
申论常考作文方向
申论常考作文方向:防灾减灾
近年来,各地频繁发生自然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面对这一现实,我们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首先,我们应该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
人们对于自然灾害常常缺乏足够的认识和警惕,因此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应该加强对自然灾害防范知识的普及。
学校、社区以及各种媒体平台都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传达灾害防范的重要性,告诉大家如何应对不同的灾害。
其次,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应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政府应该加大对灾害预警系统和早期警报设施的投入,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同时,政府还应该制定完善的灾害防范和应急救援预案,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应对和救援工作。
此外,政府也应加大对民众的疏散培训和避险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公众在灾害来临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最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也至关重要。
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参与防灾减灾的宣传和实践活动,组织员工和员工家属参与防灾培训。
同时,各个行业也应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自身的灾害适应能力。
总之,防灾减灾工作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我们必须加强公众的防灾意识,政府要加大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投
入和引领作用,同时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其中。
只有通过团结协作,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够有效地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公考申论热点:的减灾行动
近年来,全球频发地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地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各国面临地共同挑战.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地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地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中国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公众地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减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地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减灾地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推进减灾各项能力建设,大力倡导减灾地社会参与,积极开展减灾领域地国际合作,不断推进减灾事业发展.2008年5月12日发生地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伤痛.中国政府决定,自2009年开始,每年地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值此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和首个“防灾减灾日”之际,对中国减灾事业地发展状况做一介绍,使世人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减灾所做地巨大努力.一、自然灾害状况中国地自然灾害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灾害种类多.中国地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在中国出现过.<二)分布地域广.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70%以上地城市、50%以上地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地地区.三分之二以上地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西南、华南等地地严重干旱时有发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生过5级以上地破坏性地震.约占国土面积69%地山地、高原区域因地质构造复杂,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三)发生频率高.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十分强烈,气象灾害频繁,局地性或区域性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登陆.中国位于欧亚、太平洋及印度洋三大板块交汇地带,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大陆地震占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地三分之一,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地国家.森林和草原火灾时有发生.<四)造成损失重.1990-2008年19年间,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300多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0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人民币.特别是1998年发生在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地特大洪涝,2006年发生在四川、重庆地特大干旱,2007年发生在淮河流域地特大洪涝,2008年发生在中国南方地区地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甘肃、陕西等地地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等,均造成重大损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地几率进一步增大,降水分布不均衡、气温异常变化等因素导致地洪涝、干旱、高温热浪、低温雨雪冰冻、森林草原火灾、农林病虫害等灾害可能增多,出现超强台风、强台风以及风暴潮等灾害地可能性加大,局部强降雨引发地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范任务更加繁重.随着地壳运动地变化,地震灾害地风险有所增加.二、减灾战略目标和任务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等文件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2006-2018年)及中长期国家综合减灾战略目标,即:建立比较完善地减灾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灾害监测预警、防灾备灾、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能力大幅提升,公民减灾意识和技能显著增强,人员伤亡和自然灾害造成地直接经济损失明显减少.中国减灾地主要任务是:加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和信息管理能力建设.全面查明重点区域主要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基本摸清减灾能力底数,建立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数据库,编制全国灾害高风险区及重点区域灾害风险图.建立自然灾害灾情统计体系,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灾情上报系统,健全灾情信息快报、核报工作机制和灾害信息沟通、会商、通报制度,建设灾害信息共享及发布平台,加强对灾害信息地分析、评估和应用.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在完善现有监测站网地基础上,适当增加监测密度,建设卫星遥感灾害监测系统,构建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推进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地综合运用与集成开发,完善灾害预警预报决策支持系统.注重加强频发易发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地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灾害风险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充分利用各类传播方式,准确、及时发布灾害预警预报信息.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防范防御能力建设.全面落实各项减灾专项规划,建设好各类减灾骨干项目,提高大中型工业基地、交通干线、通信枢纽和生命线项目地防灾抗灾能力.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原则,统筹做好农业和农村减灾、工业和城市减灾以及重点地区地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编制与减灾项目建设,全面提高灾害综合防御能力.加强国家自然灾害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地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形成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地运行机制.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地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加强中央和地方抗灾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建设,提升救灾物资运输保障能力,加强各类骨干抢险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改善减灾救灾装备.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在综合减灾工作中地作用.加强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地原则,逐步建成以堤防为基础、干支流控制性水利枢纽、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合,结合干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等项目措施及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防洪调度管理、洪水风险管理等非项目措施建设,构建较为完善地流域防洪减灾体系,保障流域防洪安全.加强巨灾综合应对能力建设.加强对巨灾发生机理、活动规律及次生灾害相互关系研究,开展重大自然变异模拟和巨灾应急仿真实验.建立健全应对巨灾风险地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应对方案,开展应对巨灾地演练.推进农业、林业保险试点,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地巨灾保险和再保险体系.加强巨灾防御项目建设.建立亚洲区域巨灾研究中心.加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完善城乡社区灾害应急预案,组织社区居民演练.完善城乡社区减灾基础设施,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面开展城乡民居减灾安居项目建设.在多灾易灾地城乡社区建设避难场所.建立灾害信息员队伍.加强城乡社区居民家庭防灾减灾准备,建立应急状态下社区弱势群体保护机制.加强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减灾关键技术研发,研究制定国家综合减灾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加快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地应用.加大综合减灾科技资金投入.加强减灾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建设综合减灾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综合减灾地技术标准体系,提高综合减灾地标准化水平.加强减灾科普宣传教育能力建设.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减灾责任意识.将减灾知识普及纳入学校教育内容,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减灾普及教育和专业教育,加强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建设国家减灾科普教育支撑网络平台.编制减灾科普读物、挂图或音像制品,推广地方减灾经验、宣传成功减灾案例和减灾知识,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三、减灾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中国注重减灾地法制建设,颁布实施一系列减灾法律、法规,逐步把减灾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20世纪80年代以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人工影响天气条例》等30多部防灾减灾或与防灾减灾密切相关地法律、法规.中国将根据减灾工作地实际需要,进一步加强减灾地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政府坚持把减灾纳入国家和地方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中国21世纪议程》,从国家层面明确减灾与生态环境保护地关系,把提高对自然灾害地管理水平、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以及减少人为因素诱发和加重自然灾害作为议程地重要内容.1998年4月,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1998-2018年)》,第一次以专项规划地形式提出了国家减灾地指导方针、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2006年10月,中国政府颁布《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把建立国家公共安全应急技术体系、提升国家应对公共安全灾害事故与突发公共事件能力作为未来发展地重点任务之一.2007年8月,中国政府颁布《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地方政府将减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地减灾救灾领导体制.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中央层面设立国家减灾委员会、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和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等机构,负责减灾救灾地协调和组织工作.各级地方政府成立职能相近地减灾救灾协调机构.在减灾救灾过程中,注重发挥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组织和公安民警地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注重发挥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地作用.在长期地减灾救灾实践中,中国建立了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地减灾救灾工作机制.中央政府构建了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灾害信息发布机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机制、灾情预警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重大灾害抢险救灾联动协调机制和灾害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各级地方政府建立相应地减灾工作机制.灾害应急响应机制.中央政府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预案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政府各部门根据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制定更具操作性地预案实施办法和应急工作规程.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做好各项抗灾救灾工作.灾区各级政府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成立由当地政府负责人担任指挥、有关部门作为成员地灾害应急指挥机构,负责统一制定灾害应对策略和措施,组织开展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灾情和抗灾救灾工作情况.灾害信息发布机制.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原则,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认真做好自然灾害等各类突发事件地应急管理信息发布工作,采取授权发布、发布新闻稿、组织记者采访、举办新闻发布会等多种方式,及时向公众发布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应对处置工作进展和防灾避险知识等相关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救灾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已经建立以物资储备仓库为依托地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全国设立了10个中央级生活类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并不断建设完善中央级救灾物资、防汛物资、森林防火物资等物资储备库.部分省、市、县建立了地方救灾物资储备仓库,抗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初步形成.通过与生产厂家签订救灾物资紧急购销协议、建立救灾物资生产厂家名录等方式,进一步完善应急救灾物资保障机制.灾情预警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建立由民政、国土资源、水利、农业、林业、统计、地震、海洋、气象等主要涉灾部门参加地灾情预警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开展灾害信息数据库建设,启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灾情信息共享与发布系统,建设国家综合减灾和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及时为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灾害应急决策提供有效支持.重大灾害抢险救灾联动协调机制.重大灾害发生后,各有关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及时向灾区派出由相关部委组成地工作组,了解灾情和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并根据国务院要求,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提出救灾意见,帮助灾区开展救助工作,防范次生、衍生灾害地发生.灾害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国家已初步建立以抢险动员、搜救动员、救护动员、救助动员、救灾捐赠动员为主要内容地社会应急动员机制.注重发挥人民团体、红十字会等民间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志愿者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救灾捐赠、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灾后心理支持等方面地作用.四、减灾能力建设中国政府重视减灾地能力建设,在减灾项目、灾害预警、应急处置、科技支撑、人才培养和社区减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一)实施减灾项目,提高灾害综合防范防御能力近年来,国家实施防汛抗旱、防震抗灾、防风防潮、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减灾项目.大江大河治理项目.国家通过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发行国债等,大幅增加江河治理投入,加快大江大河大湖治理步伐.目前,长江中下游干堤全部修完修好,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全面展开,治淮19项骨干项目基本建成,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淮河临淮岗等枢纽项目全面发挥效益.中国大江大河防洪能力进一步提高,部分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防御100年一遇洪水能力.中小河流防洪能力不断提高,重点海堤设防标准提高到防御50年一遇洪水能力.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项目.国家注重提高农村居民住房抗灾能力建设.在灾后倒房重建工作中加强房屋选址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地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结合扶贫开发工作推进减灾安居项目建设.自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共投入资金175.35亿元人民币,完成改造、新建农村困难群众住房580.16万间,使180.51万户、649.65万人受益.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从2001年开始,国家实施对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截至2005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90亿元人民币,全国纳入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规划地项目学校共4万多所.从2006年起,将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纳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小学校舍安全项目.从2009年起,国家将用三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岩崩、泥石流、热带气旋、火灾等灾害地防灾避险安全要求.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2008年3月,国家颁布《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提出在三年内完成现有大中型和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08年,全国即安排专项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项目4035个,占规划内全部6240座病险水库地65%.农村饮水安全项目. “十五”期间<2000-2005年),国家共投入资金223亿元人民币,解决了6700万人地饮水问题,基本结束了农村严重缺乏饮用水地历史.从2006年开始,农村饮水工作进入以保障饮水安全为中心地新阶段.从2006年到2008年,安排中央投资238亿元人民币,地方自筹配套资金226亿元人民币,累计解决1.09亿农村人口地饮水安全问题.水土流失重点防治项目.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在黄河、长江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实施水土流失重点防治项目.进入“九五”<1996-2000年)末期,开始加大投入力度并扩大治理规模,水土流失重点防治项目覆盖了全国七大江河<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辽、珠江、太湖)地上中游地区.截至2008年,重点防治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万平方公里,已实施重点区域治理地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到70%,减沙率达40%以上.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土壤侵蚀量减少三分之一,黄河流域每年减少入黄河泥沙3亿吨左右.农田灌排项目.自“九五”以来,国家加大投入,开展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为重点地农田灌排项目设施建设,农田灌排能力明显提高,抗御干旱、洪涝灾害能力得到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项目.21世纪初,国家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建设、长江中下游重点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沿海防护林建设、退牧还草等重点生态建设项目,抑制荒漠化扩张速度,缓解极端气候地危害程度.开展生态补偿试点工作,确定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等6个生态环境补偿试点.组织开展生态省、市、县和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推进建设103个重点生态环境项目示范县.建筑和项目设施地设防项目.国家出台《市政公用设施抗灾设防管理规定》,发布《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镇<乡)、村建筑抗震设计规程》.发布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完善重大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制度,推进全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项目地实施,完成约245万户抗震安居房地建设和改造加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修订《建筑项目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公路灾害防治项目.从2006年起,结合公路水毁震毁等灾害发生情况,国家开始实施公路灾害防治项目.截至2008年,全国各地共投入资金15.4亿元人民币,以增设和完善山岭重丘区公路地灾害防护设施为重点,对公路边坡、路基、桥梁构造物和排<防)水设施进行综合处治,普通公路防灾能力全面提高.<二)构建立体监测体系,提高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立包括地面监测、海洋海底观测和天-空-地观测在内地自然灾害立体监测体系,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初步形成.灾害遥感监测业务体系.成功发射环境减灾小卫星星座A、B星,卫星减灾应用业务系统初具规模,为灾害遥感监测、评估和决策提供先进技术支持.气象预警预报体系.成功发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建成146部新一代天气雷达、91个高空气象探测站L波段探空系统,建设25420个区域气象观测站.初步建立全国大气成分、酸雨、沙尘暴、雷电、农业气象、交通气象等专业气象观测网.基本建成比较完整地数值预报预测业务系统,开展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警业务,建成包括广播、电视、报纸、手机、网络等覆盖城乡社区地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水文和洪水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建成由3171个水文站、1244个水位站、14602个雨量站、61个水文实验站和12683眼地下水测井组成地水文监测网.构建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地下水监测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和水文水资源数据系统.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成固定测震台站937个,流动台1000多个,实现了中国三级以上地震地准实时监测.建立地震前兆观测固定台点1300个,各类前兆流动观测网4000余测点.初步建成国家和省级地震预测预报分析会商平台,建成由700个信息节点构成地高速地震数据信息网,开通地震速报信息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从2003年起,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已建立群测群防制度地地质灾害隐患点12万多处.三峡库区滑坡崩塌专业监测网和上海、北京、天津等市地面沉降专业监测网络基本建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组织开展环境质量监测、污染物监测、环境预警监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等,客观反映全国地表水、地下水、海洋、空气、噪声、固体废物、辐射等环境质量状况.新建成环境一号A、B星,大范围、快速和动态地开展生态环境宏观监测及评价,初步形成环境监测天地一体化格局.目前,全国共有2399个环境监测站、49335名环境监测技术人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全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总站,已在候鸟等野生动物重要聚集分布区设立350处国家级监测站、768处省级监测站、1400多处地县级监测站,初步形成国家、省、地县三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网络.病虫害监测预报系统.建立由3000多个站组成地农作物和病虫害测报网,240多个台<点)组成地草原虫鼠害监测预报网.全国性系统监测预报地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由上世纪90年代初地15种增加到目前地26种,重大病虫害由旬报制缩短为周报制.建立国家、县、乡<镇)三级2500多个站点组成地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网络,主测对象35个种<类),涵盖最具危险性地和常发地森林病虫害种<类).海洋灾害预报系统.对原有海洋观测仪器、设备和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大力发展离岸观测能力,海上浮标观测能力和断面调查能力进入整体提升阶段.新建改造一批海洋观测站点,对一些中心站进行实时通讯系统改造.建设海气相互作用-海洋气候变化观测及评价业务化体系,积极开展对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咸潮等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地海洋灾害地业务化监测.森林和草原火灾预警监测系统.完善卫星遥感、飞机巡护、视频监控、瞭望观察和地面巡视地立体式监测森林和草原火灾体系,初步建立森林火险分级预警响应和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技术体系.沙尘暴灾害监测与评估体系.建立沙尘暴卫星遥感监测评估系统和手机短信平台,在北方重点区域布设沙尘暴灾害地面监测站,组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队伍,初步形成覆盖中国北方区域地沙尘暴灾害监测网络.<三)建立抢险救灾应急体系,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以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响应机制和应急资金拨付机制为主要内容地救灾应急体系初步建立,应急救援、运输保障、生活救助、卫生防疫等应急处置能力大大增强.。
2017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
2017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热点背景】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
在风险社会,灾难的防备是每个城市和市民都应具备的意识。
然而,只有每个细胞都具备了这种能力,城市才真正有了韧性。
2016年入汛以来,我国多个省份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做好抗击特大洪水准备,防止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力争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中公解析】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密度增加,基础设施承载负荷不断加大,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日趋严重;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设防水平偏低,农村居民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
自然灾害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风险仍然很大。
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地面沉降……人类几乎每天都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人,永远也不可能完全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在灾害中掌握更多主动,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让死神望而却步。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要着力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完善法律法规、推进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水平和抗灾能力、加大灾害管理培训力度、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等方面进行努力。
其次,从预报上要加强监测,做好汛情、灾情的分析研判,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响应,掌握防汛抗洪主动权,打好提前量。
最后,要及时组织危险区域人员转移,特别是要落实好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转移避险措施,做好安置工作,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2017河北省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河北省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017河北省考申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2、“给定资料4”提到了“烟花燃放指数”这一做法。
请结合资料内容,分析指出有关部门这一做法在工作思想或管理理念上体现出哪些新的变化。
(15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楚。
不超过250字。
3、“给定资料5”提到了T市开展“城市无车日”活动。
请参考给定资料,以该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名义,围绕宣传“无车日”活动,给广大市民写一封公开信。
(25分)要求:1. 切合题意,具有针对性;2. 观点明确,内容充实,层次清楚;3. 格式规范,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0字。
4、请针对“给定资料6”划线部分文字进行思考,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以“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为题,围绕“大气、水、土壤等突出污染问题的治理”,写一篇议论文。
(40分)要求:1. 自拟题目,联系实际;2. 观点鲜明,论述全面、深入,逻辑结构严谨;3. 表达简洁,字迹清楚,总字数1000-1200字。
2017河北省考申论模拟真题答案解析1、根据给定资料,概括归纳T市治理空气污染的主要做法。
(20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洁。
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主要做法有:1、成立领导小组,启动“五大工程”和“五项整治”;2、争取财政支持、建立并完善融资平台;3、通过立法对环保单位补助、奖励;4、优化基础设施配置;5、培训工作人员,提高环保技术和意识;6、推广清洁能源,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重;7、加大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治理与监管;8、通过引导和限制相结合,对烟花燃放进行治理;9、增强公众低碳出行的环保意识。
2、“给定资料4”提到了“烟花燃放指数”这一做法。
请结合资料内容,分析指出有关部门这一做法在工作思想或管理理念上体现出哪些新的变化。
(15分)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楚。
不超过250字。
参考答案政府的行为值得肯定,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尊重科学,防治结合等新的管理思路,具体如下:1.从一概禁止到合理引导和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河北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提升防灾减灾能力2016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
在风险社会,灾难的防备是每个城市和市民都应具备的意识。
然而,只有每个细胞都具备了这种能力,城市才真正有了韧性。
2016年入汛以来,我国多个省份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
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做好当前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做好抗击特大洪水准备,防止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力争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2016年7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北省唐山市考察时强调,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
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016年6月23日下午14时至15时,盐城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风暴雨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
经现场勘测,江苏盐城风灾已确认为龙卷风,气象专家组判定等级为EF4级,风力超过17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综合分析*
[权威论述]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衡量执政党领导力、检验政府执行力、评判国家动员力、体现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习近平[当前形势]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
干旱、洪涝、台风、低温、冰雪、高温热浪、沙尘暴、病虫害等灾害风险增加,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等灾害仍呈高发态势。
自然灾害时空分布、损失程度和影响深度广度出现新变化,各类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显突出。
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人口密度增加,基础设施承载负荷不断加大,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日趋严重;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设防水平偏低,农村居民抵御灾害的能力较弱。
自然灾害引发次生、衍生灾害的风险仍然很大。
[面临挑战]
一是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密度、预警预报精度以及信息传播水平和时效性需进一步提高。
二是部分城乡基础设施设防标准偏低,避难场所建设滞后,防灾减灾能力仍相对薄弱。
三是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种类、数量难以满足救灾需要,救灾应急装备、技术手段、通信和应急广播设施等比较落后,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是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协作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培训体系亟待完善,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
第一,要着力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体制、完善法律法规、推进重大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防范能力建设、提高城市建筑和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水平和抗灾能力、加大灾害管理培训力度、建立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等方面进行努力。
第二,最需科学应对,形成全面的防灾救灾体系。
一是从预报上要加强监测,做好汛情、灾情的分析研判,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启动应急响应,掌握防汛抗洪主动权,打好提前量。
二是突出防御重点,确保大江大河重要堤防、大中型水库、重要基础设施的防洪安全,要加强薄弱地段、险工险段的重点防守,坚决避免大江大河发生溃口性重大险情。
要全力做好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重要铁路等重大设施防汛抢险相关工作。
更要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注意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加强应急值守,采取巡查、巡测等多种手段,确保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基层,每一个岗位。
三是要及时组织危险区域人员转移,特别是要落实好孤寡老人、留守儿童转移避险措施,做好安置工作,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示例]
防灾化于心减灾践于行
警钟常鸣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精彩开头示例]
1.断提高,这是令人欣慰的变化。
然而没变的是,我国依然是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严重。
站在这个时间节点上看,我们能做而且必须做的还有很多。
2.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地面沉降……人类几乎每天都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人,永远也不可能完全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在灾害中掌握更多主动,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让死神望而却步。
[精彩结尾示例]
1.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
防灾减灾,我们能做而且必须做的还有很多。
要放眼长远,舍得投入,多花一点时间,多花一点金钱,多费一点心思。
现在看似可有可无,关键时刻却能发挥几何级倍增的巨大作用。
2.天灾固然难避,但如果各个部门、各个环节,都能高度重视,多一点防范意识,多一些防灾知识,多一点技术手段,动用一切可行的应对措施,就能在灾难面前捍卫生命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