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4课 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pptx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4课 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公开课教案_7
第14课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学习目标掌握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了解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采取的措施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难点释疑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1)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个民族分布以大杂居小聚居为主;(2)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个民族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3)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于分离的民族关系。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实施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完善195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使民族区域自治迈出法律化、制度化的第一步。
3、进展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
四、民族区域自治机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县以下设立民族乡2、问答(1)我国现在有()个自治区(2)说出其名称和成立时间3、看图记位置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以实现;(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五、各民族共同发展1、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走向繁荣创造了前提2、措施(1)“一五”计划中,一批重点建设工程都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
(2)社会主义改造:到1958年,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除西藏外)陆续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3)改革开放后,民族区域自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结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
这表明,采用民族区域自治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4课 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公开课教案_20
第14课: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1.课标要求: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全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2.三维目标⑴知识与技能:①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化过程,掌握民族分布的特点。
②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掌握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及西部大开发战略。
③培养学生以唯物主义历史观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表述和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与能力。
②收集和整理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畅谈少数民族大发展,最终得出自己的见解,逐步掌握探究式学习方法。
③通过探究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起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②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辉煌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民族大团结。
◆3教学重难点及破解之法:(1)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过程,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解决办法:可以通过材料视频及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过程,内容与意义。
通过教材及补充其他图文有关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是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
(2)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破解之法:让学生通过看课件,阅读课本,上网收集等方式来获得历史上各民族友好交往,争取民族独立的史实及少数民族文化风俗图片的展示,获得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教师的讲解达成共识。
◆教学方法⑴创设历史情境:通过文字史料、图片、视频等资料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3、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4课: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一、乐探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2、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的原因3、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过程4、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二、喜看民族发展-----各民族的共同发展1经济上: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2、政治上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3、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广播电视与文化教育事业4、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少数民族的发展三、体验民族团结。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14课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名师教
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教师设问: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可以看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特点?
学生分析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即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区,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相结合。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及发展
6.教师提问:在20世纪末,国家针对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大量欠发达的自治州和自治县提出了一项什么发展战略?
提示: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一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民族区域自治在不断的法律化、制度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凸显了国家对民族问题的重视。
四、课堂练习:同步导练1-6题
3.教师强调:对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地进行政治改革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那么,党和政府为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了哪些政策?
提示: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遣大批人员,还通过技术、物资、资金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4.教师过渡:各民族共同繁荣包括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繁荣,那么党和政府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文化的?
学生展开想象,用各种水果来比喻。教师引导学生石榴果成熟后,多室多籽, 籽粒饱满,颗颗相抱,正如我国 5 6个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
二、学习新课:
(一)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1.民族知识竞赛
教师组织学生以抢答的方式进行民族知识竞赛,让学生猜民族、品民俗、话历史。
学生通过民族知识竞赛可以意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并且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局面。
知识点
学习目标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课件北师大版
实施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1、大杂居,小聚居 2、西部多,东部少
新中国成立时,少 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 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 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三 十多个民族,当时有 3000多万人口;处于 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 人口;处于奴隶制的, 当时有100万人口;保 旧制度下的西藏为封建 留原始公社制度残余的, 贵族无偿劳动的农奴 当时有60万人口。
孔繁森辅导他收养的孤儿学习 孔繁森照顾生病的藏族老人
维“中护华民人民族共团和结国各是民每族一个律公平等民。的国神家保圣障职各少责数,民 族的合法权利和是利每益,个维公护民和发的展义各民务族。的平等、团结、
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要做到“三个尊重”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 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 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 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提出时间:筹建新中国时提出; 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
我国已建立的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
自治区
1959年10月25日
1955年10月1日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第14课 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
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团结互助 的民族大家庭。 (1)、各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合作 互助,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2)、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 发展。 (3)、民族团结和睦,国防才能巩 固,边疆才能安全。
展示自主先学
自学归纳、思考 你是如何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政 策”的?党和政府为了加强和维护民 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做了哪些 工作?
第14课民族团结与发展
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
权力
民族区域自治:
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 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中国历史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 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 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 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
③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 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 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 的政治认同。
形成过程
5个民族自治区
1956年建立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 1947年建立内蒙古自治区
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
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哪些优越性?
对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促进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各民族共同发展
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 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 同的社会经济形态。 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 个民族,当时有3000多万人口;处于封 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口;处于奴隶制 的,当时有100万人口。后经过民主改 革,各民族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
要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共同探究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少数民族地区有什么影响? 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少数民族 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发展。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4课《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 的共同繁荣。” 国家在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时,充分尊重和照顾民族自治地方的 特点和需要,根据全国发展的整体布 局和总体要求,将加快民族自治地方 的发展摆到提出的战略位置。
12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
13
资源变经济
14
民族团结宝鼎
17
1958年,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除西藏 外)陆续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工业开始逐步兴起, 单一经济结构得到初步改变。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4年5月 总结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经验的基 础上,规范了中央和民族自治地 方及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之间的 关系,成为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
第14课 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各民族共同发展
2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民族一律平 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 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 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 治机关。
15
采用民族区域自治来解决中选择。
16
民族团结与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
1949
共同纲领
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
1952 民族区域自治纲要
法律化、制度化 第一步
1954
宪法
1984 民族区域自治法
重大进展
民族自治基本法律
1、自治区、州、县3级 2、各民族处理内部事物的民主权利 3、促进全国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战 略位置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4课 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课件 北师大版
K12课件
25
过关训练
11.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中央决定在少数民族聚 居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C ) A.政治协商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按劳分配制度
K12课件
4
知识要点
3.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定将民 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 、 自治州 、
自治县 3级,县以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设民 族乡。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管理本民族、本 地区内部事务的 民主权利 。这成为我国推 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
K12课件
5
知识要点
4.我国省一级的自治区有 内蒙古 、 新疆、 广西 、 宁夏 、 西藏 。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各民族 平等互助 、 团结合作 ,共同走向繁荣创造了前提。
过关训练
13.2017年11月18日,林芝发生地震。同胞有难, 全国人民感同身受,倾力相助。请问我国在藏 族聚居地设立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 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K12课件
28
过关训练
14.中央人民政府抽调大批干部支援少数民族地 区建设事业的主要目的是( B) A.加强民族团结 B.各民族共同繁荣 C.维护祖国统一 D.促进民族和解
K12课件
38
历史
K12课件
首页
39
末页
会进步日新月异。2015年底,西藏自治区全区
生产总值达到1026.39亿元,增长11%,增速位
居全国前列。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 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优质课教学设计_0
《第14课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教学设计版本:北师大版(新)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本课是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第14课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
学习掌握本课内容使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理解和了解。
【教学思路】本课设计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协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学习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含义,实行原因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举措及其意义。
从导入到情境创设,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通过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学习中润物无声,认知各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和睦、友好、互助、共同繁荣,齐心协力促动祖国发展与繁荣。
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目标1.学习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含义、原因及意义,以及各民族共同发展举措。
2.了解我国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建立和睦、友好、互助、共同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动祖国发展与繁荣的状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使用体验式教学方式,通过情感预热,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国家和民族历史责任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的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对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环节一:激发学生兴趣。
(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七种少数民族语言为祖国打CALL—--厉害了,我的国》,激发情感,引入课题。
北师大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 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优质课教学设计_1
《第14课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
分两个子母,即“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和“各民族共同发展”。
其中,“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主要讲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各民族共同发展”一目主要讲人民政府对各少数民族大力支持,保证了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水平: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掌握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学生提升分析问题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图片或分析史料,使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形成感性理解;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处理方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补充大量的图文信息,协助学生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情况。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处理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地图、图片,材料,分析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最后通过教师讲解达成共识。
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来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了初步了解,但尚未深刻理解到我们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从认知基础来看,初二学生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水平。
该阶段学生仍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
教法学法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兴趣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4课 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公开课教案_15
专题复习《中华民族大家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节专题复习课,是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历史的内容,复习内容主要包括我们的兄弟姐妹,平等互助,团结互助、共同进步3部分内容,本专题是中考的重点及考点,在酒泉肃州区2013年、2014年、2015年普通高中招生考试的政史非选择题部分均有涉及。
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各具特色;知道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链接中考考题,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观看部分少数民族的视频、动画、图片等,直观形象地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以及他们的服饰、风俗习惯等。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优越性,提高史论结合进行分析的能力。
指导学生了解我国为发展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做得努力,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快速发展,进一步认识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的决心和力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制度,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团结。
重点:我国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民族关系。
难点:学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课前教师准备:①《文成公主入藏》等动画视频;②5个自治区的有关图片、影像资料;③收集整理有关个别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语言文字图片资料;④国家支持、扶助少数民族发展的事例、数字资料、图片资料等;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复习八年级下册《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一课的内容,即复习民族关系的专题,首先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齐读。
然后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一、兄弟姐妹教师活动:环节一: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多媒体展示播放5个自治区的有关图片、影像资料。
学生活动:我国目前有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回顾分别主要聚居着哪些兄弟民族?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主要内容: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族2、西藏自治区藏族3、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4、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5、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教师活动:环节二:民族知识大比拼学生活动:根据所学知识,小组合作归纳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导学案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实施:根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定,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新中国的一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完善:根据1952年颁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一批民族自治地方,组成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使民族区域自治迈出法律化、制度化的第一步。3.进展: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规定将民族自治地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级,县以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设民族乡。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____________。这就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成为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二、各民族共同发展1.前提: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各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走向繁荣创造了前提。2.发展:(1)“一五”计划中,一批重点建设工程都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2)社会主义改造:到_______年,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除西藏外)陆续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3)改革开放后,民族区域自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4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范了中央和民族自治地方及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成为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3.结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这表明,采用民族区域自治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是符合_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正确选择。【要点部分】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是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团结与协作,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
本课内容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各民族在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协作,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对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有所认识。
但对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团结与协作,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协作,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掌握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措施,了解各民族在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教材,观看视频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增强学生对各民族之间团结与协作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的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各民族在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2.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过程,各民族在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的具体表现。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性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内容,激发学生思考。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视频资料:观看相关视频资料,直观地展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协作,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历程。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第14课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学习目标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难点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案
点案
【导入新课】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几句歌词出自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爱我中华》,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结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我国实行的是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情况又是如何呢?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哪几种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各民族通过什么方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二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总产值(亿元)
工业总产值(亿元)
1952年
46.5
11.4
1978年
155.6
212.1
2014年
11352.3
64369
(2)据材料二分析,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呈什么趋势?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题的是
A.朋友遍天下B.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C.科教兴国D.“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3.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来硕果累累: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的生产总值比成立之初增长642倍;铁路运营总里程已增加到1.35万公里,居全国首位……这主要得益于
3.进展: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规定将民族自治地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级,县以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设民族乡。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事务的____________。这就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成为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4课 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教案2 北师大版
第14课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课题第14课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授课类型新授课标依据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全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的基本情况;知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了解党和国家实行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政策过程与方法知晓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归纳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知识点学习目标媒体类型教学作用使用方式所得结论占用时间媒体来源《爱我中华》歌曲知识目标音频 B G 导入新课2分钟下载民族自治区示意图过程与方法图片 A E民族区域自治分布3分钟下载西藏人民欢庆农奴解放过程与方法图片 B E 帮助理解2分钟下载设计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大团结》一课。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图片展示: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2.教师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一项什么基本政治制度?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教师讲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
第14课 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2.
发展
(1)“一五”计划中,一批重点建设工程都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
(2)社会主义改造:到1958年,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除西藏外)陆续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3)改革开放后,民族区域自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3.
结果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实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2.
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的过程
①.实施: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在统一
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境内各民族 一律平等。”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 区域自治 ,按照民 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族、满族、畲族为我省世居少数民族,现有少数民族人口约 50万人。其中,回族人口较多,约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93 %,居全国第9位。少数民族人口呈“大分散、小聚居” 状分布,沿淮淮北相对集中,沿江江南少而分散,各市、县 (市、区)均有少数民族。全省现有10个民族乡(场)、135个民 族村、39个城镇民族社区、116所民族中小学,另有276个 少数民族自然村。
自治县
3级,县以下的少数民族
聚居区设民族乡。民族自治机关依法行使管理本民族、本地区内部 民主权利 。这成为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重 内蒙古 、 新疆 、 。 大进展的标志。 (4)我国省一级的自治区有
广西 、
宁夏 、 西藏
安徽省少数民族概况
我省属少数民族散居省份,55个少数民族成份俱全,其中回
(3)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问题1】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探究:(1)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 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2)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合作互助的民族关 系。 (3)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中, 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 【问题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各民 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探究:(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2)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 力度。 (3)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4)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5)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1)错误:五十五 改正:五十六 (2)错误:全国各地 改正:少数民族聚居地区 (3)错误:新疆 改正:西藏 (4)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 改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9
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
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A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D.“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7
4.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 分”。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是( D ) A.云南 B.甘肃 C.贵州 D.新疆 5.西藏解放六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 建设费已达数百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 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C ) A.加强各民族团结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第14课 各民族的团结与发展
1课标要求 通过民族区域自来自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 展的重要意义。
2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实施: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在统一 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完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要求, 逐步建立起一批民族自治地方,组成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使民 族区域自治迈出法律化、制度化的第一步。 3.进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 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情 况。这成为我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的标志。
6
1.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在( A )
A.筹建新中国时
B.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
C.“文化大革命”开始时 D.改革开放后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受到各民族的热
烈欢迎。我国现有省级民族自治区 ( A)
A.5个 B.6个 C.7个D.8个
3.“……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
3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合 作,共同走向繁荣创造了前提。 2.发展 (1)“一五”计划中,一批重点建设工程都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 (2)社会主义改造:到1958年,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除西藏外)陆续基 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3)改革开放后,民族区域自治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3.结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实 践获得了巨大成功。这表明,采用民族区域自治来解决中国的民族 问题,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各民族共同利益的正确选择。
8
6.下列是小虎同学有关民族团结的读书笔记,其中有四处错误,请 你帮助指出并加以改正。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 汉族为主体的五十五个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 全国各地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国家共设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 区。到1958年,除新疆外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陆续基本完成了社会主 义改造。1984年5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 纲要》成为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