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1章)--大外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1、哲学的科学内涵。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2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1)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普遍和特殊、抽象和具体、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2)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离开具体科学纯粹抽象的哲学。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各门具体科学必须以哲学为指导。

3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方法论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没有和世界观相脱离、相分裂的孤立的方法论;也没有不具备方法论意义的纯粹的世界观。

(3)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4 哲学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本原的问题,它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能否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认识论上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第一方面是根本的方面,它的解决制约着第二方面如何解决。

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1)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都提到过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是完整地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是恩格斯。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历史的经典性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一)作为世界观理论形态的哲学及其特征哲学是用最普遍的概念、最一般的范畴和最具有普遍性的规律来把握世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具体科学:1.都是以自然或社会领域的某一方面为对象,它所研究的问题是具体的,限定于特定的领域。

2.理论性,但不研究作为研究主体的自我与对象的关系,只研究对象自身的规律。

3.为关于某一领域的某种具体知识。

哲学:1.以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为对象,所研究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

.以人与世界为关系为中心而展开的对世界总体性把握。

3.对包括社会和人在内的世界的宏观把握,表现为一种哲学智慧。

实际上,哲学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哲学智慧不同于实证知识:哲学虽然要以具体科学的知识为依据,但它又不是这些具体科学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各种知识中蕴含的普遍规律和意义的揭示。

这就是从科学知识到哲学智慧的升华。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又极为密切:哲学不能脱离科学,需要通过对科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再思考的方式来把握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世界观与人生观哲学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人本身和人生意义)的总体理解,关系到人们对待生活的根本态度以及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准则。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人生观: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直接决定着人们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1.世界观包含着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2.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集中体现。

人生观是一个如何看待人与世界关系的世界观问题。

人生观问题根源于人的特殊的存在方式,以及由此构成的特殊矛盾:1.人的存在的自由与必然的矛盾。

2.人的生活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3.人的生命的有限与无线的矛盾。

人生观包括:对人的本质和生存方式的认识、对人生目的和价值的理解。

具体表现为对生与死、福与祸、荣与辱的看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一章

(2)、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 观中的贯彻
•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有了社会存在,才有了社会意识
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 回答,社会历史观可划分为:
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
历史唯心主义
认为社会意识 决定社会存在
(二)、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文献参阅
• 1.俞吾金: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再认识,《北京大学学报 (哲社版)》1997年第2期 。 • 2.邓晓芒: 重审哲学基本问题, 《开放时代》2002年第 2期。 • 3.李文阁:我们还可以在什么层面上认识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动态,2006年第12期。
(二)、 物质的客观实 在性
点评:世界观能影响人生
• • • • • • • • 人对世界外物有不同的感悟, 会对人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有什么样的人生,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结论: 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相互统一。
(1)哲学基本问题的 含义
全部哲学, 特别是近代哲学 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问题。 • —— 恩格斯

哲学基本问题具体内容
•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物质和精神谁是第一性? • 其二,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不 同派别: • 第一问题划分了: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 第二问题划分了: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周易》之《系辞》 • 一以贯之谓之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共有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共有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共有七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一章;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2-4章即我们所说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辩证法近年来占最高的比例;第三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三个方面的原理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特别是基本问题二、了解唯物主义的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三、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 哲学的概念,只需记住三个判断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即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这个判断经常被看作哲学的定义。

这是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出发的。

世界观是对世界本质总的看法。

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但是不能反过来讲,因为必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经过思维加工,有理论形态(有概念,有判断,有推理)的世界观,自发产生的,零散的,未经过理论加工的不能成为哲学。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即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

这种概括有对有错。

上升到更抽象,更一般的结论。

关系:既相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对象上看,哲学研究的是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一般规律,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领域和过程的特殊规律;对象上体现了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方法上,哲学的方法具有普遍的适应性,适用于各门学科,而具体科学的方法只适用于某一特殊门类的科学。

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而具体科学又以哲学为指导。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换句话说,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任何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叫方法论。

例如,矛盾分析方法,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等。

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的一段文字:以往的哲学家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哲学不仅是对世界解释的观点,而更重要的是指导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法。

所以学习原理时,要注意体会原理作为方法论的体现。

例如人们群众创造历史这个原理,那么我们应该联系到我们根据这个原理应该如何做呢--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等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由此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思维
存在
2020/8/8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 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
2020/8/8
根据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社 会历史观可划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020/8/8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世界 的本原,坚持物质第 一性;精神是物质的 产物或表现。
2020/8/8
唯心主义
认为精神 是世界的本 原,坚持精 神第一性; 物质是精神 的产物或表 现。
2020/8/8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回答的是思维和存在、 主观和客观能否发生关系,即思维能否认识存 在,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两种错误倾向
• 割裂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的关系,就会导致 两种错误倾向:
• 唯心主义: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设想不运动的物质。
2020/8/8
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指物质运动 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 状态,包括空间位置 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 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 状态。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2020/8/8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 1、 世界观
2020/8/8
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

肖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两册全》重点笔记肖前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上下册重点笔记第一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节哲学及其社会功能一、什么是哲学马克思曾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

哲学是从总体上概括地把握时代的内容,集中地反映时代的本质特征,从而体现着时代精神的精华。

凡是真正的哲学都是该时代人类智慧的一种理论升华。

哲学的基本内容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是通过人们观察和处理各种具体事物时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表现出来的。

哲学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又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提供一般的、普遍的方法,并且是关于这种一般的、普遍的方法的学问,即方法论。

哲学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作为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是经过了理论的加工和概括的。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只有这样,哲学才能真正成为智慧之学,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二、哲学的特点1、哲学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对象方面。

哲学的研究对象始终是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在对象上的区别实质上就是一般与个别或特殊、全局与局部、整体与部分、无限与有限的区别2、哲学的特点,还表现在它的思维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黑格尔指出:“哲学的认识方式是一种反思。

”这种反思,实质上就是对人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及其所创获的成果的总结、概括。

这种总结、概括就是哲学把握人与世界的总体性关系的基本思维方式,它必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三、哲学的功能总体而言,哲学是关于各种具体科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它同其他各种具体科学知识一起构成人类的知识体系;哲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同其他的社会意识形态一起构成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1~3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1~3章)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1~3章)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主要内容: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可概括为:本质、状况、运用。

重点: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现实意义、三大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难点:列宁的物质定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对立统一规律、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1.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1)哲学的含义: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中,又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2.在世界的本质问题上一元论和二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说明了世界的本质问题(二)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物质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2.运动与相对静止(四)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二、实践的本质、特点、形式和作用(一)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三种形式:个人主体、集团主体和类主体。

实践客体是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三种基本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客观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物质生产实践。

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科学
底的唯心主义者)
B、 不可知论——意识不能反映物质(一部分唯心 主义者)
(3)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 (4) 现实意义
2、 哲学中的 “两个对子” (1)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世界 是什么
(2)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世 界是怎么样的
(3) 两个对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三、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重点)
A、区别 B、联系
结论
4、哲学的概念: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 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重点)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 (1)哲学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谁为第
一性、谁为第二性
A、 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 唯心主义: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2) 哲学的第二个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反映物质 A、 可知论——意识能反映物质(唯物主义者、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科
学理论 前言 马克思主义的组成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露资本主

生产关系的本质、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 命
3、 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马克思主义、 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发展规律的科学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 世界的范围——自然界、人类社会、(客观
世界)
和思维活动(主观世界)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方法论的含义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3、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 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第1章
河海大学研制 第36页,共37页。
阅读书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 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 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3、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毛泽东 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实质
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

注意:发展与一般变化或运动的区别;
? 讨论: 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准
新事物——合乎历史前
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 的东西。
旧事物——丧失历史 必然性、日趋灭亡的 东西。
第1章
第20页,共37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1、矛盾:
二、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是多样的,因此,世界是多样性的统 一,它统一于客观存在性。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世界联系和发展 的根本规律。
第1章
第9页,共37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物质及特性
列宁物质定义的意义:
物质的列宁唯是一如特何定性义:“物客质观”概念? 实在性;可它的知意性义是;什多么样? 性的统一;高度抽象性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1章
第1页,共37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
2
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为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框架结构)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框架结构)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逻辑结构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逻辑结构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逻辑结构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逻辑结构实践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区别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的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的区别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和谬误认识世界和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造世界真理与价值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价值及其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价值评价的功能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一切从实践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必然走向自由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逻辑结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框架结构)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用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认识人的历史创造活动用联系和发展观点认识人的历史创造活动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改革及其社会作用社会主义改革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技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历史人物的作用及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章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章课件

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了资 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和 周期性,为理解经济现象 提供了重要视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化领域的应用
文化批判理论
艺术与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 了深入的批判,揭示了其本质和矛盾。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 时代,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 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成果,形成了自己的 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包括第一国际时期、第二国际时期、列宁主义阶段和 斯大林主义阶段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马克思主义 哲学都有其独特的理论贡献和实践应用。
阶级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阶级 分析方法,揭示了社会政 治现象背后的阶级关系和 阶级矛盾。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为社 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建设提 供了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即剩余价值的剥削。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它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为人类社会的 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武器,对于人类社会 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意识的作用
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 创造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 世界,对物质世界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第五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意义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这首先是由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决定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思主 义哲学源于实践,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的科学性和旺盛 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与实际紧密结合。正是这一特性,决定了我们学 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必然是要将它的基本原理与实际结合起来,用 它指导我们去观察、研究和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马克思是德国人,以他的名字命名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德国,带有德 国的民族性。相对于中国和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外 来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一种世 界哲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的科学体系。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世界观是人类 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形成的对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 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和观点。这些看法和观点经过哲学家的加工和整理, 上升为系统理论,形成哲学学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分不开的。所谓方法 论,是指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对整个世界的总的 根本的看法是世界观,以这一总的根本的看法为指导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便是方法论。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它的诞生引起了哲学的革命变革。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社会、思维最一般规律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做到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框架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框架结构)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逻辑结构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逻辑结构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逻辑结构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逻辑结构实践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区别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能动的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的区别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和谬误认识世界和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造世界真理与价值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价值及其特性价值评价及其特点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价值评价的功能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一切从实践出发从中国国情出发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必然走向自由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逻辑结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用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认识人的历史创造活动用联系和发展观点认识人的历史创造活动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社会形态的内涵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改革及其社会作用社会主义改革科技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技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历史人物的作用及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1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1章

二、简答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唯物主义有哪几种历史形态?
三、论述题: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怎样做到既坚持又发展?
霍尔巴赫
拉美特里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唯物主义 3、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唯心主义
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 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 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唯心主义的类型 1、主观唯心主义
物是感觉的复合 贝克莱
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一、当代西方哲学和社会思潮的挑战 二、当代科技革命的挑战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一、当代西方哲学和社会思潮的挑战
孔德
穆勒
罗素
维特根斯坦
科学主义思潮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一、当代西方哲学和社会思潮的挑战
叔本华
尼采
雅斯贝尔斯
萨特
思维 ? 存在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
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凡以知,物之理也,
可以知,人之性也。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不可知论 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
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 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休谟
康德和修谟 在太空中飞 舞,去寻找 一个遥远的 国度,而我 只想彻头彻 尾的搞清楚 街头巷尾的 每一件事物。
人本主义思潮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二、当代科技革命的挑战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马原期末章节总结

马原期末章节总结

马原期末章节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章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本章从哲学方法论、世界观和理论基础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节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科学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存在的现象和事物都是具有矛盾性的,矛盾是推动事物运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一切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现象都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中产生和发展的。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第二节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来认识世界。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一切思维和精神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物质生产活动推动的,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引起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以自然观、社会观和历史观为基础的。

第三节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包括物质的无限性和运动性、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飞跃性等内容,它揭示了事物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和认识论第二章主要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和认识论。

本章从实践的基础地位、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对人的改造和自我完善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节介绍了实践的基础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客观世界。

实践是人们与自然和社会进行相互作用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创造性的、能动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第二节讲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最终目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认识世界。

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实践经验是认识的源泉;认识的目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检验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阳明认为心(即人的主观意识)是 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 心的产物。"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典型 地说明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观点。
第一章

黑格尔的纯概念的逻辑先在性:
• 不能设想世界上任何一件具体事物 • 可以缺少“有” “无”“一” “多” “质”“量”等最一般的规定性还能存 在,正如不能设想红的东西可以缺少” 红”的规定性还能作为红的东西存在 一样。
第一章
• 第一,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 • 第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根本属 性;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和物质载体。 • 惠能: ‚仁者心动‛ • 第三,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 一; • ‚one cannot step twice into the same • river”
第一章
• 案例: 阿基里斯与乌龟赛跑 • 芝诺(Zeno,约出生于公元前495至公元前 480年)提出来的: • 假设乌龟和阿基里斯赛跑,乌龟提前跑了 一段,那么,当阿基里斯到达乌龟的起点时, 乌龟已向前爬了一段距离;当阿基里斯跑完 这段距离时,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阿基里 斯再跑完这一段,乌龟又向前爬了一段。如 此下去直至无穷,所以阿基里斯永远也追不 上乌龟。
第一章
• 思考题: • 1、王显凤成为猪孩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 2、王显凤从猪孩一步一步成长为正常人过程 中,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起了什么作用?
第一章
• 案例点评:
• (1)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 (2) 社会实践在人的意识产生中的 • 重要作用 • (3)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 观映像。
• 第一章
(2)意识的本质
• 人脑与其他动物大脑相比重量大、与自身体重比大

• • • • • •
人脑 黑猩猩 大猩猩 大象 鲸鱼 猴脑 海豚
1500克 400克 540克 6000克 9000克 300克 1700克
1/50 1/150 1/500 1/1000 1/10000 1/18 1/44
苏:诱敌而窃敌的,是‚正‛还是‚不正‛? 欧:正。 苏:你方才说偷窃是不正,现在又何言正呢? 欧:以前是对友,现在是对敌。 苏:小孩生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味 很甜‛。小孩吃了,救了性命。这是‚正‛还 是 ‚不正‛? 欧:正。 苏:你的朋友因精神失常欲取刀自杀,你将他 的刀偷走,这是‚正‛还是‚不正‛? 欧:正。 苏:你说不正只可对敌,不可对友,现在又何 以对友呢?
第一章
• 人们的世界观的形成过程为: 个别具体事物(形成具体观点)---各种事物(通过概括成为自然社会思维的看 • 法‚) ---整个世界(整体看法根本观点)---哲学家理论加工形成哲学体系。
第一章
• 案例:
• 例一 例二 对立面转化原理 存在 ↑ ↑ 能量守恒转化定律方式 物 ↑ ↑ 动能转化为热能 生物 ↑ ↑ 摩擦生火 动物 ↑ ↑ 钻木取火 脊椎动物 ↑ 猫科动物 ↑ 猫 ↑ 我家的花猫 例三 质变 ↑ 对抗性矛盾的解决 ↑ 社会革命 ↑ 辛亥革命
第一章
• 案例点评:
• (1)意识具有主观性特征 • (2) 意识内容来自于客观实际 • (3)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第一章
(3)要正确理解自然界和人类 社会在本质上的物质统一性
第一章
第一,自然界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 的物质前提; 第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 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 第一章
2、哲学基本问题 • (1)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 思维(thingking)和存在(existence) 的关系问题 •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意义 • 其一,意识和物质谁是世界的本原 • 其二,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
• 第一章
对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 唯物论与唯心论
对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回答: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010年高考文综全国卷一
• 1.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 代替,称作“伍德”。每个朝代在“ 伍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 为“土德”,通过“禅让”代位的西 晋应为 ( )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 德
【答案】A
• “克”应该是斗争对抗,如朱元璋通过起 义推翻元朝建立明朝;而“生”则是一种 和平过渡或在原有基础上的重建。如清朝 是在原后金基础上建立的,由皇太极改为 “大清”。题干中“禅让”一词,很容易 将西晋代曹魏理解为“相生”。那么逆向 推导,便可知西晋是由曹魏(土德)“生 ”的金德。
第一章
• 案例:
• •
阳明看花 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出去游玩, 朋友指着山中的花树问他:‚你说‘天 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在山中自开自 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回答说: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 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第一章

案例点评:
哲学案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一章
• 案例:

对一颗古松的态度
•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 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 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 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我们三人的反应态 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 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我把它归到某类某 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 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 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 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 ——朱光潜
• 案例:
第一章
• 案例: ‚猪孩‛王显凤(2) • 为了挽救小显凤,鞍山市社会福利部门、 鞍山市心理测量研究所将小显凤接到了鞍山 市内,他们免费为其进行治疗和教育。 1996年的深秋,王显凤回到了锅柽子村。 经过多年的治疗,王显凤的智商从39的重 度智残,达到69,接近于正常人70的最低 水准;而她的社会交往能力基本达到了正常 的水平。
第一章
• • • •
案例点评: (1)芝诺有合理的地方,在一定的时间内 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 (2)错误在于:只看到了空间的连续性,否 认了时间的连续性,从而否认了运动。
第一章
图:飞矢不动
假定从射出到靶心需要2秒
0.00秒 在此
0.1秒 在此
1秒 在此
既然,飞矢 时刻总在某 个固定点上, 它何以在动 呢?
• 第一章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本章主要原理:
• 一、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 二、唯物辩证法的原理 •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 证统一的原理
• 第一章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 • • • • (一)世界观和哲学基本问题 1、世界观: (1)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同方法论是统一的。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第一章
• 第一章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 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和本原。 相关观点:世界统一于精神 世界统一于存在 二元论
• 第一章
(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 (1)要正确理解物质、运动、 时间、空间的内在统一性
反应形式 反应器官
反应特性

岩石风化 空谷回音 葵花向日 食人草 警犬破案 马做算术

反 应 形 式 的 进 化
无机物
物质
低等生物 刺激感应性 细胞膜
高等动物 感觉心理 人 大脑
意识
人脑
谈虎色变 苹果与万有引力
• • 案例: ‚猪孩‛王显凤 • 1974年12月23日,王显凤出生在辽宁省 台安县高力房镇锅柽子村的一个特殊的家庭 中:母亲因早年患脑膜炎而导致间歇性痴呆, 父亲是个精神不太正常的聋哑人,显凤出生 时,父母已经离异,她跟着母亲生活。出生 在这样的家庭,小显凤的遭遇可想而知,有 一天她从炕上摔下来,不知不觉爬进了院中 一窝刚出生不久的猪崽中间。就这样,小显 风在还没有学会叫‚爸爸、妈妈‛的时候, 就开始了终日与猪为伴的生活 。
第一章
第一章
‚猪孩‛王显凤(1) • 1984年夏,王显凤的一位在村小学教书 的本家叔叔写了篇《锅柽子村发现猪孩》 的文章,发表在报纸上,王显凤立即引起 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医科大学还专门 组织了9人的‚猪孩‛考察组。考察组对王 显凤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检验和心理测量, 得出的结论非常令人沮丧:这个11岁的‚猪 孩‛的感知世界混沌一片,没有物体大小 和色彩概念,几乎没有记忆和思维能力, 甚至表现的情绪也极为原始简单,只有怨、 惧、乐,却没有悲伤。
• 第一章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对立
• 辩证法(dialectics) :联系、发展、 全面、矛盾 • 形而上学(metaphysics) :孤立、静 止、片面、否认矛盾
• 第一章
辩证法(dialectics) :对话、谈话发现矛盾的艺 术。例如:苏格拉底与欧西德对话: 欧:我生平所做之事,没有不正的。 苏:那么,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正‛,什么 是‚不正‛吗? 欧:能。 苏:虚伪是‚正‛还是‚不正‛? 欧:不正。 苏:偷窃呢? 欧:不正。
• • 案例: 猴子敲不出《莎士比亚全集》 • 长期以来,科学界都有这么一种说法: 如果让没有思想的猴子坐在打字机前乱敲字 键,猴子下代的子子孙孙也照样敲,给它们 亿万年时间,最终它们会意外地打出一部 《莎士比亚全集》来。 • 你认为猴子能打出《莎士比亚全集》来 吗?
第一章
• • 案例: • 最近,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公 布了这一多少令人有些失望的试验结果。 ‚它们‛敲了一大串s”,参与试验的科学家 迈克.菲利普调侃地说:‚很显然,英语并 非它们的母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