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15年高中地理优质课枣庄一中展示必修三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共23张PPT)

合集下载

山东省枣庄市2015年高中地理优质课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PPT课件(上课用) 人教课标版

山东省枣庄市2015年高中地理优质课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PPT课件(上课用) 人教课标版

makezaixian@
【例8】判读卫星遥感图像时常使用对比分析法,具体说就是对 不同时间、不同地面物体的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和分析。如右图, 虚实两线分别代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在不同时间对两种不同 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图中符号分别代表播种30、75、100、140天 后两种农作物反射的电磁波强度)。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城市
[答案] D
河流
O
18 19 20
X
图5
图5
【例13】(08海南卷)下图示意为某专题研究建立的地理信息 系统(GIS)图层。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3.该专题研究可能是 A.耕地分类和评价 B.工业分布与交通的关系 C.商业分布和规划 D.学校布局 [答案] A 4.若利用该地理信息系统进 行深埋垃圾场选址,在下列图层中应增加 ①大气污染 ②区域规划 ③造纸厂、印刷厂分布 ④水文地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GIS
计算机系统
makezaixian@
§1.2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灾害监测 环境监测 资源调查

遥感

获取
区域地理环境研究 城市管理


管理、查询、 全球 地理 更新、空间 空间 定位 → → 地理信息 ← 分析、应用 ← 信息 定位 系统 系统 评价 野外调查 汽车导航

地表 树木 水体 草丛
矿产
路面
建筑物
【例6】在遥感技术中,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 的生长状况。读图回答1~3题。
1.下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A.红外线与紫外线 B.X光与可见光 C.可见光和红外线 D.紫外线X光 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 遥感技术直接 ①划分植物类型 ②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③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 ④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A.①④ B.②③ [答案] 1.C C.①③ D.③④ 2.D

山东省枣庄市2015年高中地理优质课展示一2.3《常见的天气系统》2枣庄二中学案

山东省枣庄市2015年高中地理优质课展示一2.3《常见的天气系统》2枣庄二中学案

高一地理新授教学案班级姓名使用时间2015年11月日编号必修1-1 审批人张明祥课题2。

3常见的天气系统编制人杨志青审核人高一地理组目标导学1。

明确锋面、锋线、锋前、锋后,掌握锋的概念。

2. 学会绘制冷锋、暖锋示意图,并说出二者之间的差别。

3。

描述冷锋、暖锋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特征及变化重点难点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自学质疑阅读记录一、目标导学:要求:请同学们认真学习“目标导学”,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要求。

一、教材自学:仔细阅读教材P41-42锋与天气,完成丛书P46—47学习过程要求:独立看书、快速、高效完成(可以在课文中标注)二、媒体助学:多媒体展示锋的形成,冷(暖)锋与天气三、合作互学:对于教材自学及媒体助学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要进行小组内讨论,仍不能解决研讨理解一、疑难突破:活动1:气团与天气根据气团的温度的差异,可以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

根据气团的定义,思考:如果只受暖气团或冷气团控制,会出现什么样的天气特点?如果冷、暖两种不同气团相遇时天气又如何呢?单一冷气团控制下:气温____________, 气压____________, 天气____________。

单一暖气团控制下:气温____________,气压____________,天气____________。

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等待老师解决.四、练习测学:丛书P48T1-7冷暖不同气团相遇,常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

活动2:分析冷锋、暖锋的天气特征根据下列图示,结合活动1,思考:图中城市,在天气系统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天气有什么特点?1.该天气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

过境前:受__________控制,气温_____,气压_______,天气_________。

过境时:受__________控制,常伴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

1.1 认识区域

1.1 认识区域

练习
1.下列区域的划分以单一指标为依据的是( A ) ①热量带 ②干湿区 ③我国三大自然区 ④文化区 A.① ② B.② ③ C.② ④ D.③ ④
2.下列有关区域含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 C ) A.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 B.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C.区域没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 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 ②建同等高度的多幢楼房,北方楼房的南 北间距比南方大,其原因是 。
北方的太阳高度比南方低得多,为使北方地区的楼 房获得较充足的阳光,楼房的南北间距应比南方大
三、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
(青藏高原)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 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我国南方北种植业的差异)
2、差异性
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区域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 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中国汉语方言区分布
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 为主,地势平坦开阔,形成大面积分布 的北方方言区。 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地形以平原、 丘陵为主,众多山地、丘陵将其分 割成一个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地理单 元,形成具有不同语言特点的众多方言 区。
案 例 分 析 : 海 南 岛
地 理 位 置
纬度位置——位于热带,隔琼州海峡与雷州半岛相望, 处在广阔的南海西北部。 海陆位置——位于我国陆国土与海国土的结合部位,靠 近珠江三角洲,邻近港、澳,毗邻东南亚;连接亚洲与 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海上交通位置重要。
海南岛地形与 矿产资源分布
海南岛交通和旅游
分析海南岛的自然地理条件 及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面环海,海上交通方便,有利于对外 交往;以热带气候为主,终年高温,降水充 沛,有利于热带作物的生长以及向北方地区输 送反季节瓜果蔬菜。以山地、丘陵和台地为主, 海岸平原带面积狭窄;植被茂盛,生物 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经济作物,而粮食作物的 种植受到局限。矿产种类丰富,为工矿业发展 提供了条件。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鲁教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鲁教版)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教学重点】: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教学方法】:讲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入)提出问题“什么是区域”,可以结合初中所学的世界和中国地理,列举出一些区域类型。

(新授)一:知识结构二:基础知识点(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指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1)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界线(2)有明确的区位(3)内部特征相对一致13、划分指标单一指标自然要素综合指标人文要素4、划分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二)区域的类型1、均质区2、功能区3、区域的尺度与区域的特点(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2、差异性3、开放性重点解释:1、所有的区域是否都有明确的边界?-不一定。

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干湿区).2、如何全面认识一个区域? 我国东部季风区是不是一个区域?从类型、区位特征、共性、区间差异和边界形状五个方面分析判断。

东部季风区符合上述要求,是一个区域。

3、如何区分均质区与功能区?提示:均质区和功能区的区别在于,均质区内部某些要素具有相似性或相对一致性·其划分的依据就是某一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的相似性,如干湿区中的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都在800毫米以上;而功能区内部则是在某些功能上紧密相连,具有某些方面的相关性或内在联系,它是由区域的中心与它所吸引或辐射的范围组成的,如城市经济区就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并包括该城市集聚和辐射能力达到的地区。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 认识区域》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节 认识区域》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内涵。

2.了解区域的分类并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区域。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图的分析,得出区域划分的不同类型,提高
读图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区域的划分及区域之间的差异的学习形成对不同区域采取
不同的措施因地制宜对区域进行开发利用的观念。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了解区域差异,初步掌握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且有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系统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不过高中地理学习对学生的要求上了更高层次,学生的区域地理知识还相对薄弱,所以教学中把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相结合,问题设计不能太难,应降低门槛,教学中要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结合起来。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的概念
2、分析说明区域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辨析均质区和功能区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山东省枣庄市2015年高中地理优质课常见的天气系统 PPT课件 (4份) 人教课标版

山东省枣庄市2015年高中地理优质课常见的天气系统 PPT课件 (4份) 人教课标版


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自己的时候学会感恩,在命运磨练自己的时候学会坚韧。这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负责。

11、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来没有努力过,还怡然自得地安慰自己,连一点点的懊悔都被麻木所掩盖下去。不能怕,没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3、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平凡可贵的自己。
提问——(一)基础知识复习
课前预习——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三)台风
一、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低压与气旋
水平方向:
逆时针辐合运动
垂直方向:
上升
天气:

阴雨
风向: 东部:
偏南风
西部: 偏北风
高压与反气旋
水平方向: 顺时针辐散运动
垂直方向:
天气:下沉

晴朗 风向: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表,分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的特点 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分析锋面气旋的形成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了解台风这种气象灾害. 过程与方法: 通过示意图的分析对比,结合天气变化现象,归纳锋面天气 系统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树立把握自然规律、趋利避害的 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 运用图表,分析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 [教学难点] 绘制锋面气旋示意图并分析对天气的影响。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微课比赛展示人教版必修三区域差异比较枣庄一中课件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微课比赛展示人教版必修三区域差异比较枣庄一中课件
6
第六页,共11页。
共性 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①都是平原地区(dìqū),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fùjìn),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
北纬(běi wěi)43°~48°,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地 气候条件


境 差
土地条件

矿产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旱地(hàndì)耕作业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主)、油菜
农业
(yóucài)、棉花等


备注
水产业较为发达
动 差 异 其他
工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 业基地
玉米、春小麦、
大豆等
一年一熟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生产 活动
商业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 入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
No 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运用地图和教材,比较分析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地理环境差异。北纬
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水稻(主)、油菜、棉花等。玉米、春小麦、。10
Image
第十一页,共11页。
商业贸易发达
商业规模小
8
第八页,共11页。
【典例】 材料(cáiliào)一:川渝及周边地区略图
1)以平武一盐源一线为界,___ (1分)(东、西)部人口稠密,造成该
地区(dìqū)东、西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__形______ 。 (dìxíng)
9
第九页,共11页。
材料(cáiliào)二 成都、上海1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表
地点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优质课展示人教版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枣庄一中课件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优质课展示人教版必修一地球的圈层结构枣庄一中课件

第十七页,共33页。
软流层是上地幔的一部分,横 波和纵波都可以通过,说明软 流层也属于固态。
【典题训练(xùnliàn)】
当地时间2013年1月14日,
意大利斯特龙博利岛的火山喷
发出(fāchū)熔岩,场面十分壮观。这
些岩浆可能来源于( )
A.地壳
B.下D地幔
C.岩石圈
D.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解析】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yánjiāng)的主要发源

和氧
环境的重要
组成部分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
构成的连续但
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
水、大气水、
生物水等
水圈里的水
处于不间断 的循环运动 之中
第二十二页,共33页。
外部圈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 (shēngwù) 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
生物(shēngwù) 及其生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 气圈、水圈 和岩石圈相 互渗透(shèntòu)、 互影响
①可能为固态 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接近液态、横波不能通过
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第十六页,共33页。
1.岩石圈由哪些 地球(dìqiú)的内部圈层结构图(nǎxiē)部分组成?
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的 顶部,或者说是软流层以上 到的部分。岩石圈的范围比 地壳的范围要大。
2.软流层是不是液 态的?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物质形态 空间分布 相互联系
第二十七页,共33页。
1.读图,组成该山体(shān tǐ)岩石的矿物直接D 来自 ()
A.地表 地幔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xià bù) D.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优质课展示人教版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枣庄九中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优质课展示人教版必修三区域农业发展枣庄九中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

第二十九页,共39页。
问题
对策
①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②
林业 森林资源不断减少,覆盖率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
发展 日益下降 生态环境
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湿地面 (shī 积逐年减少,植物的生长环境 dì) (huánjìng)和动物的栖息环境 保护 (huánjìng)日益恶化
①建立(jiànlì)湿地保护区, 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 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③ 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 的湿地
开垦沼泽地,破坏湿地环境 农林开 退耕还林还
发,造
草保护湿 成土地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利用不
地,增施有 机肥等
合理
第十页,共39页。
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
面向国内,强化_商__品__粮__、豆 竞争力;加快发展农
平原区 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确保 产品加工工业,延长
国家_粮__食__(l_iá_n__g shi)需求
第三十页,共39页。
第三十一页,共39页。
第三十二页,共39页。
第三十三页,共39页。
测评(cè pínɡ)提升
第三十四页,共39页。
第三十五页,共39页。
第三十六页,共39页。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huán jìnɡ zhì liànɡ)优良的 原开因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
___亚_
热到带中 温带 的过
渡带
三大(s自ān然dà区)_______交汇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
年降水 量由东 南向西 北,从 ___mm
8以0上0 递
减为___ mm以 下,由 湿20润0 区 向干旱 (gānhàn) 区过渡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微课比赛展示人教版必修三等值线的判读枣庄一中课件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微课比赛展示人教版必修三等值线的判读枣庄一中课件
等值线的判读(pàn dú)
枣一 姜莉莉
1
第一页,共9页。
等值线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值。 (2)等值距全图一致(若图中标出不同,则作为例外)。 (3)等值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陡崖除外),一般应是闭合
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 (4) 同一幅图上,相邻两等值线之间的数值差为0或相差
(xiānɡ chà)一个等值距 。
——地理事物变化的幅度。凸向低值为高值,凸向高值为低值。看延伸——分析影响(yǐngxiǎng)因素。B.海 拔较高,气压较低。8
Ima(2)等值距全图一致(若图中标出不同,则作为例外)。(3)等值线一般不相交 、不重叠(陡崖除外),一般应是闭合曲线,但在局部图中可以不闭合。D.19℃或15℃。读图名——明确所反映
No 的地理事物。一般规律:按照某个方向呈现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特殊规律: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看疏密
5
第五页,共9页。
【典例】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 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图分名布。
1分判)根析读据沿:(MgM说ēNN明n一一(sj线hù线u等)ō等值m的线ín雪g向地)雪高期形期值线比凸分,的布分特布点,。
两边地区短
建模: 雪期长短
气温高低
地势高低
中东西部部地地势等即部势较雪东 地较期西 势低高线部 较(在气 低(为中温 (为平部持 为山原地续 平地)区低 原)向于),或北0,º(C(东的东东西时西北部间)地高较凸势,长出较中;。高间中表(低部明为气)沿山温M地持N)一续(线低东中于西部0高º雪C,的期中时短间间于低较其)短东。西因两此侧,地中区。
1.B(解析:M地处四川盆地,我国太阳辐射(tài yánɡ fú shè)最弱处。)

枣庄市2015年高中地理优质课展示人教版高二地理衔接复习《西北地区》滕州二中 教学设计

枣庄市2015年高中地理优质课展示人教版高二地理衔接复习《西北地区》滕州二中 教学设计

中国地理总复习西北地区滕州市第二中学韩晓慧西北地区【考试说明解读】高考山东卷地理考试说明中规定:“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部分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相关部分。

地球与地图部分是高中地理必要的基础知识,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必要的载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明确西北地区的空间位置、区域特征和工农业发展,并通过宁夏沙坡头土地荒漠化治理,探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内容分析】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这导致了西北地区的干旱;区内高原面积广大,又受到高大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阻挡,这种地形使夏季风很难到达,从而加剧了西北地区的干旱,“干旱”就成为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围绕着“干旱”,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呈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自然特征: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②水文:河流稀少而短小,以内流河为主。

③地貌:沙漠广布,以风蚀、风积地貌为主。

④植被:覆盖率低,东西差异显著。

⑤土壤:发育差,多沙质沉积物。

在干旱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当地的人文环境也呈现出相应的特点,本节课以农业为例分析西北地区的人文环境。

西北地区的农业可用绿、白、红三种颜色来代表,各找一个微观区域进行分析。

绿——畜牧业,以天山牧场为例,分析冬牧场和夏牧场的分布及原因。

白-—棉花种植,以新疆库尔勒为例,评价棉花种植的区位条件。

红—-枸杞种植,以宁夏沙坡头枸杞种植为例,提取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并探寻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学情分析】本部分内容学生是在八年级下学期学习的,经过了三年时间的间隔,学生对其已经印象模糊,即使是基础内容也很难准确的进行描述了。

因此,在本节课中,利用《自主学习案》巩固基础知识,利用《课堂探究案》提升能力.【教学重点及难点】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微课比赛展示人教版必修三荒漠化的成因枣庄三中西校课件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微课比赛展示人教版必修三荒漠化的成因枣庄三中西校课件

第十页,共11页。
过度樵采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 用不当
工矿交通 建设中不 注意环保
内容(nèiróng)总结
荒漠化的成因。请在图中找到古丝绸之路中的“楼兰古城”。大 兴 安 岭。长 然(zìrán)特征包含着荒漠化的威胁。过 度 樵 采。人地不协调
No
城。干旱的自
Image
第十一页,共11页。
——由楼兰古城的消逝(xiāoshì) 想到的
第一页,共11页。
请在图中找到古丝绸之路(sī chóu zhī lù)中 的“楼兰古城”
第二页,共11页。
消失的楼兰(lóu lán)古国
楼兰古国消逝(xiāoshì)的原因 是什么? 荒漠化的成因又是什么?
第三页,共11页。
大 兴 安 岭
昆仑山
进入
ān
难以到达 深居内陆, 远离海洋
昆仑山
阿尔金山hà n)
第六页,共11页。
思考: 干旱与荒漠化有何关系?
(gān hàn)
地 形
气 候
干 旱水

植被 气 土壤 候 异 常
物理风化和 风力(fēnglì) 作用强盛
平地多疏 松(shū sōnɡ)的沙 质大风沉日积数物

动力 条件
物质 条件
动力 条件
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方式
思考:在荒人漠地化矛的盾形凸成过显程—中人,地人不类扮协演调了什么角色?
人类活动大大加剧了荒漠化过程
过度
第九页,共11页。
过度
荒漠化原因(yuányīn)总结
创造条件
加剧加速
干旱
(zìrán)
(gānhàn)

的潜自在然特 征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微课比赛展示人教版必修三荒漠化的成因枣庄八中课件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微课比赛展示人教版必修三荒漠化的成因枣庄八中课件
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 荒漠景观
第三页,共13页。
主要 (zhǔyào) 表现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第四页,共13页。
次生盐渍化
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自然地理特征(tèzhēng)
位置:年亚降欧水量大陆腹50m地m以,下 距海较远200mm以下
400mm以下
地形:东部以荒高漠 原为阿主尔,泰荒山西漠草部原山地和盆地温相带草间原分布。
荒漠化的成因(chéngyīn) ——以西北地为例第一页,共13页。
枣庄八中 种化东
荒漠化的含义(hányì)
荒漠化是指发生在干旱(gānhàn)、半干旱 (gānhàn)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第二页,共13页。
荒漠化发生的基本(jīběn)过

土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裸露的地面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和日较 差大,多大风天气
河流:河流少,多为内流河,流量小
植被:植被西稀少

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和植被景观的变化图
土壤:发育差,多西疏北地松区的的沙位质置沉和积地物形图
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第五页,共13页。
荒漠化形成的自然(zìrán)因素
第六页,共13页。
荒漠化形成(xíngchéng)的人 为因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shēnɡ tài huán jìnɡ)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 水资源的过度使用(shǐyòng)和不合理利用。
第七页,共13页。
人为因素的主要(zhǔyào) 表现
人为因素 典型地区
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地区 植被遭到破坏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微课比赛展示人教版必修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枣庄一中课件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微课比赛展示人教版必修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枣庄一中课件

20世纪(shìjì)80-90年代, 日本的重化工业转移
第四页,共14页。
思考(sīkǎo):1.对发达国家或地区来说,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 的调整有何影响?
可将国内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 顺利调整(tiáozhěng)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产业的升 级。 2.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来说,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chǎn yè jié ɡòu)的调整有何影响?
第十页,共14页。
4.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随着(suízhe)日 本的企业向国外转 移,失业率也节节 升高
对于转出区而言,会减少(jiǎnshǎo)就业机会,失业 率上升
对于转入区而言,可以(kěyǐ)提供更多的就业机 会
第十一页,共14页。
产业转移(zhuǎnyí)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促进(cùjìn)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cùjìn)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 (fāzhǎn)的影响
第一页,共14页。
1.产业结构(chǎn yè jié ɡòu)的调整
在全球这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过程中,日本的主导 产业随时间推移发生了怎样(zěnyàng)的变化?
轻工业
重化工业
第二页,共14页。
高科技工业 (gōngyè)
思考:根据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你认为中国和 日本的第一、二、三产业构成有什么不同?
No 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产业的升级。2.对发
展中国家或地区来说,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有何影响。日本把高科技工业产品生产的加工 环节转移到中国沿海地区,把高科技产品的设计环节和营销环节留在自己国家。思考(sīkǎo):

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一中高三地理9月月考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一中高三地理9月月考试题

2015届山东省枣庄市枣庄一中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Ⅰ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1960~2003年北京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

1.根据城郊温差变化曲线可知,北京热岛效应强度A.一直降低B.一直增大C.维持稳定D.波动上升2.关于热岛效应对北京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风沙活动减弱B.水资源供应充足C.暴雨频率增加D.雪灾频率降低读“地质剖面图”,完成3~5题。

3.图中①处的山地是A.背斜成山B.向斜成山C.褶皱隆起成山D.断层上升成山4.造成④处易成谷地的原因是A.岩石坚硬B.挤压力大C.断落下陷D.侵蚀作用5.随着昆明地铁1、2、6号线的开通,城市交通状况发生了变化。

图中最适合建设地铁轨道的地点是A.②B.③C.④D.⑤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6~7题。

6.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7.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A B C D下面是某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①、②两地分别吹A.东北风、西北风 B.西南风、东北风C.西北风、东南风 D.东南风、西南风9.此时图中③地的天气状况是A.受高压脊控制,炎热干燥 B.受低压槽控制,多阴雨天气C.受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D.受冷锋影响,寒冷干燥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10~12题。

10.N处气压值可能为A.1005、1010 B.1015、1020 C.1010、1015 D.1010、1020 11.下列四城市中,风速最大的是A.乌兰巴托 B.北京C.合肥 D.东京12.郑州与合肥的气温、气压相比A.郑州处于冷锋过境后,气温较高、气压较低B.郑州因降水过多,气温较低、气压较高C.合肥受锋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D.合肥处于冷锋过境前,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图1为某半球甲地位置示意图,图2为甲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图3为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2和图3横坐标表示月份的顺序相同)。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微课比赛展示人教版必修三5.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枣庄一中教案图文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微课比赛展示人教版必修三5.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枣庄一中教案图文

山东省枣庄市高中地理微课比赛展示人教版必修三5.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枣庄一中教案图文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微课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的影响【教学目标】通过案例分析产业转移对产业转出区和转入区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难点】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导入】从“二战后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这幅图片导入新课【讲授】一.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请同学们观看这幅图片,思考:在全球这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过程中,日本的主导产业随时间推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点拨】日本的第一次工业结构调整是由轻工业转向重点发展重化工业,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轻工业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

第二次工业结构调整是由重化工业转向重点发展高科技工业。

同时伴随着原来重点发展的重化工业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

日本的两次产业结构调整都是通过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而顺利实现的。

【思考】根据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你认为中国和日本的第一、二、三产业构成有什么不同?【点拨】通过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的产业结构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中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而日本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通常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三产业比重越高,说明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由于中日之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而推动经济活动的创新点(新制度、新技术、新方法等)主要发生在发达地区,这样,中日之间便产生了经济差距。

日本有了更高级的产业类型后,便会成为某些落后产业的“移出地”,而作为邻近日本,人口又最多的国家中国,则往往有可能成为这些落后产业的“移入地”,从而发生产业转移。

【承转】请同学们观看这两幅图片,第一幅图片: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了我国台湾;第二幅图片:20世纪80-90年代,日本的重化工业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1.下列天体系统中与地月系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A.太阳系B.嫦娥一号探月系统C.土星与其卫星组成的天体系统D.蟹状星云2.下列行星中,质量和体积最接近地球的是A.木星B.土星C.金星D.天王星3.莫斯科某中学生搭乘专机于当地时间7月21日8时从莫斯科(东三区)机场起飞,北京时间21日19时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那么该同学乘坐的飞机飞行时间为A.11小时B.27小时C.6小时D.9小时4.关于太阳活动的影响,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黑子增多时,地球温度将升高B.耀斑爆发强烈时,地球降水量将增多C.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地面的长波无线电通讯将可能受到影响D.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产生磁暴现象5.下列节气中,西安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6.岩石圈是指A.地壳和上地幔的软流层B.莫霍界面以上的地壳C.地壳和上地幔顶部D.地壳和上地幔7.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A.大气圈、水圈、地壳B.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地壳、地幔、地核D.岩石圈、水圈、上地幔8.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A.风化作用B.搬运作用C.地壳运动D.侵蚀作用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9~10题。

9.图示内容反映的是A.断层B.地垒C.地堑D.褶皱10.关于图示构造,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地形是谷地,因此应是向斜构造B.乙处地形是山地,因此应是背斜构造C.甲处岩层向上拱起,因此是背斜构造D.乙处岩层向下弯曲,因此是背斜构造1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A.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流水搬运作用形成的C.风力搬运作用形成的D.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12.图中能正确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关系的是13.夏天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是因为A.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弱B.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强C.云层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较差D.云层对地面辐射吸收能力太差读“冷锋示意图”,分析判断14~15题14.这种锋面的气团活动规律是①暖气团推动冷气团前进②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③暖气团主动爬升④暖气团被迫抬升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5.当锋面以30千米/小时的速度向前移动,20小时后乙城市是A.出现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雪)B.出现连续性降水C.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D.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暖16.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成深厚的土壤的原因是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C.光热条件太差D.水分条件太差17.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下图为某地区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情调查地理试题 含答案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学情调查地理试题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枣庄三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学情调查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填写在答題纸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共6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右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著名山脉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北、最南)。

读图回答1-2题。

1.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A. 10°B. 8°C. 5°D. 3°2.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分界线大致经过山脉()A。

①B。

② C。

③ D.④右图为我国四条重要的山脉位置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既是省区分界线,又是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的山脉是()A.①B。

②③④C。

②③D。

①②③④4.下列关于图中山脉及其两侧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B。

②以西地区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C.③附近有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D.④是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下图为“沿我国32°N纬线所做的地势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5—6题。

5.图中数字代表的地形区依次是()A.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吐鲁番盆地、华北平原D。

柴达木盆地、黄土高原、东北平原6。

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在()A.利于印度洋水汽深入我国内陆地区B.有利于各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C.决定了我国大多数外流河的流向D.有利于种植业的均衡布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 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不同区域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故 其发展方向、水平、特点等也有所不同 同一区域因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其 所处的地理环境也会有所不同,故其发 展方向、水平、特点等也会有所差异。 案例 区域发 展受当 地、当 时的地 理环境 影响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活动三: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
2.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D )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 梯 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 A ) A.水稻土 B.黄土 C.紫色土
D.黑土
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水田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周 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发展重化工业。
商业贸易发达
活动探究:
1、导致长三角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纬度差异。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分布各呈什么规律?形成这种 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降水量:长江三角洲由南向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影响; 松嫩平原则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是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会产生哪些影 响?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松 嫩平原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3.土地条件差异
北方水田
黑土
南方水田
水稻土 松嫩平原:为肥沃的黑土, 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 人均耕地较多
长江三角洲:为肥沃的水稻 土,耕地多为水田,较分散, 人均耕地较少
4.矿产资源条件差 异
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 乏
活动一:对比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差 异 长江三角洲 地理位置 地 理 气候条件 环 境 差 异 土地条件 矿产条件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矿产资源贫乏
活动二:对比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人文地理环境差 异 耕作方式 农 主要作物 人 业 作物熟制 类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活 动 差 异
其他
其 他 生 产 活 动
工业 商业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大豆等 一年一熟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 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 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区域 1.概念: 2.特征
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 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
● 指标和方法不同,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
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 B )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 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 6.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由若干平原组成 B.本区河流、湖泊较多,但无沼泽分布 C.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D.地势低平,土质疏松 7.下列因素中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因素转变为 现在有利因素的是( A )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人文地理 环境
8
活动一:对比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差 异 区域 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地 理 气候条件 环 境 差 异 土地条件
矿产条件
活动一:对比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环境差 异 1.地理位置差异
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 附近,地处、生活特点不同
区域发展方向、水平、特点等存在差异
怎样去研究区域 的差异呢?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比较
【总结】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 进行区域定位。 ● 分析地形、气候的类型和特征。 ●以地形、气候条件为基础,确定其相应的 土壤、水文、植被、矿产等自然地理要素的
自然地理 环境
特征。
● 以自然地理特征为条件,分析自然地理 特征对主要人文地理现象的影响。
位于北纬30°附近,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
松嫩平原
北纬43°~48°,地处我 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区 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 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 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①黑土分布广泛 ②多为旱地 ③集中连片 ④人均耕地多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小结〗
通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地理环境对不同 阶段农业发展的不同,使我们认识到地 理环境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发展的影 响是不同的,而不是说随着人类改造地 理环境的能力加强了,地理环境的影响 就会变得越来越小,关键要看区域在一 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的协调程度。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区域划分的指标和方法是固定的 B.区域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C.区域是最小的单位不可分割 D.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 理环境条件
● 你能否举例说明?
一、区域
2.特征:
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边界

如行政区 边界的可变性 明确的边界 不明确的边界 如干湿区
可变性 整体性
层次性

区域内部特征相对一致
等级上的层次性


区域之间存在着差异
差异性
二、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发展受当地、当时的地理环境影响 不同区域所处的地理环境存在差异
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 纬43° -48 °,地处我 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10
2.气候条件差异
松嫩平原:温带季风气候,虽雨热同 期,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 季节短,生长期短。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高 山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长江三角洲:亚热带季风 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 热同期
热带季风气候
时期 早期 农业生产状况 地理环境因素
农业发展缓慢
制约因素: 土壤: 土质粘重,开垦困难 河湖多: 阻隔了交通 改造成水稻土 发展了水运
中 后 期
土壤: 农业生产水平高 ( 粮食.棉花.蚕桑基地 ) 河湖:
农业生产地位下降, 人均耕地少, 河湖多,耕地破 工业 商品率低 ( 粮仓地位 碎,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操作 社会 被东北和华北取代 )
耕作方式
农 主要作物 业 作物熟制 人 其他 类
水田耕作业 水稻(主) 油菜、棉花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产业较为发达
活 动 其 差 他 异 生
产 活 动
工业
商业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 业基地 ①轻工业:依托当地 发达农业基础发展 ②重工业:从国内外 运入矿产资源发展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 对内外联系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