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最新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全册)

最新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全册)

最新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
提纲(全册)
1. 基本概念复
- 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律
- 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 整式的加减乘除法
- 算术式和代数式的转化
2. 分数与分式
- 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 分数的相等性质和大小比较
- 分数的四则运算
- 分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3. 一次函数
- 一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表示方法
- 一次函数的斜率和截距
- 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
4. 几何图形与运动
- 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直角坐标系和平面直角坐标系- 图形的变换与运动
5. 数据统计
- 统计调查的方法和步骤
-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 统计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 数据的描述和解读
6. 算法与逻辑
- 算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算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逻辑推理和问题求解
- 编程思维的培养
7. 考试复重点
- 各章节的重点知识和考点
- 典型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 题的抽取和分类复
- 考前重点强化和应试技巧
以上就是最新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的复习提纲,希望对你的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祝你学习进步!。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全册笔记 超详细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全册笔记 超详细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全册笔记超详细第一章分数1.1 分数的引入- 分数的概念:分数是整数与整数之间的比值关系。

- 分子和分母:分数的分子表示分数的份数,分母表示每份的份数。

- 分数的意义:分数表示一个数比整数大,但比下一个整数小。

1.2 分数的性质- 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 分数的约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得到的分数与原分数相等。

1.3 分数的加减运算- 分数的加法:分母相同,分子相加;分母不同,通分后分子相加。

- 分数的减法:分母相同,分子相减;分母不同,通分后分子相减。

1.4 分数的乘除运算- 分数的乘法: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 分数的除法:将除数倒置后变成乘法。

第二章小数2.1 小数的引入- 小数的概念:小数是整数与整数之间的比值关系,但分子是整数,分母是10的幂次。

2.2 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小数转分数:小数的数字部分作为分子,根据小数位数确定分母的幂次。

- 分数转小数: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

2.3 小数的加减运算- 小数的加法:小数部分相加,整数部分相加。

- 小数的减法:小数部分相减,整数部分相减。

2.4 小数的乘除运算- 小数的乘法:小数部分相乘,整数部分相乘。

- 小数的除法:将被除数的小数点移动与除数对齐,然后按整数除法进行计算。

第三章平方根3.1 平方根的引入- 平方根的概念:平方根是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另一个数的运算。

3.2 平方根的性质- 平方根的符号:非负数的平方根为正数。

- 平方根的大小比较:对于非负数,平方根越大,被开方数越大。

3.3 平方根的计算- 尝试法计算平方根:通过试探和逼近的方法计算一个数的平方根。

3.4 平方根的运算- 平方根的加减运算:分别计算两个数的平方根,然后进行加减运算。

- 平方根的乘除运算:分别计算两个数的平方根,然后进行乘除运算。

以上是《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全册笔记》的内容概要。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重难点(考前必背)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重难点(考前必背)

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重难点(考前必背)本文档旨在为七年级下册数学考试前的复提供重要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复,并提高考试成绩。

一、整数的加减运算1. 整数加法的规律:- 两个正整数相加,结果仍为正整数。

- 两个负整数相加,结果仍为负整数。

- 正整数与负整数相加,结果的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整数决定。

2. 整数减法的规律:- 正整数减去正整数,结果可能为正整数、零或负整数。

- 负整数减去负整数,结果可能为正整数、零或负整数。

- 正整数减去负整数,结果的符号由绝对值较大的整数决定。

二、倍数与约数1. 倍数:- 若整数A能被整数B整除,那么A是B的倍数。

- 若整数n是整数m的倍数,那么m是n的约数。

2. 最大公约数:- 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约数中最大的一个称为最大公约数。

3. 最小公倍数:- 两个或多个整数公有的倍数中最小的一个称为最小公倍数。

三、平方与阶乘1. 平方:- 一个数的平方是指该数与自身相乘的运算。

- 求一个数的平方可以使用乘法运算符(*)。

2. 阶乘:- 一个正整数n的阶乘是指小于等于n的所有正整数相乘的结果,用n!表示。

- 求一个数的阶乘可以使用循环结构。

四、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 分数的相加、相减:- 分子相乘后相加(减),分母保持不变。

2. 分数的相乘:- 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3. 分数的相除:- 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五、平行线与相交线1. 平行线:- 两条直线永远不会相交的线称为平行线。

- 平行线上的任意一对夹角相等。

2. 相交线:- 两条直线在空间某一点相交而形成的角称为相交线。

- 相交线上的任意一对夹角互补,即相加为180°。

以上是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数学考前复习的重难点,请同学们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并多做练习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祝大家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精选7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精选7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精选7篇〕篇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1、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不等号主要包括: > 、篇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对顶角(vertical angles)相等。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5.2 平行线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parallel)。

假如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直线平行的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假如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假如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假如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 平面直角坐标系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和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ordered pair)。

第七章三角形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三角形(triangle)具有稳定性。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度多边形(polygon)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篇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8.1 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一、代数初步知识1、正数与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2、有理数:把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看做是数轴上的有理数。

注意: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在有理数的句子中,有时“正”可以省略不写,但“负”不能省掉。

3、有理数的分类:按整数、分数的关系分类;按正数、0、负数的关系分类。

4、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5、数的开方:利用二次根式开方;利用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开方。

6、数的混合运算: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二、代数式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用字母可以表示数量、图形、公式等。

2、用代数式表示几个相等关系:用代数式可以表示几个相等关系;用代数式表示几个不等的数量关系;用代数式表示一个运算规律。

3、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注意求值时,必须把所代入的数值所所求的代数式中的字母看作同一个字母来对待。

4、代数式的分类:含有字母的数学表达式称为代数式;不含字母的数学表达式称为常数式。

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数据的收集方法:计数器观察法、调查法、重复实验法。

2、数据的整理方法:用统计表整理;用统计图整理。

四、命题与证明1、命题的概念:能够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一个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2、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步骤:假设结论不成立;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假设不成立,结论成立。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全浙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复习资料第一章有理数1、有理数的定义: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数称为有理数。

2、有理数的性质:(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考点及典型题型总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考点及典型题型总复习

B EDA CF87654321DCBA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回顾:1、 如果A ∠与B ∠是对顶角,则其关系是:2、 如果C ∠与D ∠是邻补角,则其关系是: 如果α∠与β∠互为余角,则其关系是⎧⎪⎧⎪⎨⎪⎨⎪⎪⎪⎩⎩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过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2 垂直性质 2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___________最短 3、点到直线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 5、平行公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平行线的性质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命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个命题都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对顶角相等”的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 ___________ 9、平移:①定义: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_____移动_______,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②图形平移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③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_________和________完全相同④新图形中的每一点与原图形中的对应点的连线段________且_________ 二、练习:1、如图1,直线a ,b 相交于点O ,若∠1等于40°,则∠2等于( )A .50° B.60°C.140°D.160°2、如图2,已知AB ∥CD ,∠A =70°,则∠1的度数是( )A .70°B .100°C .110° D.130°3、已知:如图3,AB CD ⊥,垂足为O ,EF 为过点O 的一条直线,则1∠ 与2∠的关系一定成立的是( )A .相等ﻩﻩ B.互余 ﻩC.互补 ﻩ D.互为对顶角图1 图2 图34、如图4,AB DE ∥,65E ∠=,则B C ∠+∠=( )A.135B.115ﻩ C .36 D .65图4 图5 图65、如图5,小明从A 处出发沿北偏东60°方向行走至B 处,又沿北偏西20方向行走至C 处,此时需把方向调整到与出发时一致,则方向的调整应是( )A.右转80° B.左转80° C.右转100° D.左转100° 6、如图6,如果AB ∥CD ,那么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3=∠7;B.∠2=∠6 C、∠3+∠4+∠5+∠6=1800 D、∠4=∠87、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那么这两个角是( ) A. 42138、;B . 都是10 ;C . 42138 、或4210、;D. 以上都不对8、下列语句:①三条直线只有两个交点,则其中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②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截,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平行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 )A.①、②是正确的命题;B.②、③是正确命题;C.①、③是正确命题 ;D.以上结论皆错DBAC1ab1 2OABCD EF2 1 OabM P N123A B Ca b1 2 3A BE9、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A .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B.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C.若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和等于平角,则这两个角为邻补角D.平移变换中,各组对应点连成两线段平行且相等10、如图7,a b ∥,M N ,分别在a b ,上,P 为两平行线间一点,那么123∠+∠+∠=( ) A .180B.270ﻩﻩC .360D.540 图711、如图8,直线a b ∥,直线c 与a b , 相交.若170∠=,则2_____∠=.图8 图9 图10 12、如图9,已知170,270,360,∠=︒∠=︒∠=︒则4∠=______︒.13、如图10,已知AB ∥CD ,BE 平分∠ABC ,∠CD E=150°,则∠C =______ 14、如图11,已知a b ∥,170∠=,240∠=,则3∠图11 图12 15、如图12所示,请写出能判定CE ∥AB 的一个条件 . 16、如图13,已知AB CD //,∠α=____________ 17、推理填空:(每空1分,共12分)如图: ① 若∠1=∠2,则 ∥ ( )若∠DAB+∠A BC=1800,则 ∥ () ②当 ∥ 时,∠ C+∠ABC=1800 ( ) 当 ∥ 时,∠3=∠C( )18、如图,∠1=30°,AB ⊥CD,垂足为O ,EF 经过点O.求∠2、∠3的度数.19、已知:如图AB ∥CD,EF 交A B于G ,交CD 于F ,FH 平分∠EFD ,交AB 于H ,∠AGE=500,求:∠BHF 的度数.20、观察如图所示中的各图,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1)如图a ,图中共有___对对顶角;(2)如图b,图中共有___对对顶角; (3)如图c ,图中共有___对对顶角.(4)研究(1)~(3)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的对数之间的关系,若有n 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多少对对顶角?21、已知,如图,CD ⊥AB ,G F⊥AB ,∠B=∠AD E,试说明∠1=∠2.1 2bac bac d12 3 4ABCDEHGFE DBA31D CABCDO123EFA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知识回顾:1、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画两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特点:①坐标的符号特征:第一象限(),++,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 ) 已知坐标平面内的点A(m ,n)在第四象限,那么点(n,m )在第____象限 ②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x 轴上的点______为0,y 轴上的点______为0; 如果点P (),a b 在x 轴上,则b =___; 如果点P (),a b 在y 轴上,则a =______如果点P ()5,2a a +-在y 轴上,则a =__ __,P 的坐标为( ) 当a =__时,点P (),1a a -在横轴上,P 点坐标为( ) 如果点P(),m n 满足0mn =,那么点P 必定在__ __轴上③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特征: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___________________;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点P (),a b 在一三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 =_ ____; 如果点P(),a b 在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a =____ _ 如果点P(),a b 在原点,则a =___ __=__ __已知点A (3,29)b b -++在第二象限的角平分线上,则b = ______ ④平行于坐标轴的点的特征: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的所有点的______坐标相同,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的所有点的______坐标相同如果点A (),3a -,点B ()2,b 且AB //x 轴,则_______ 如果点A ()2,m ,点B (),6n -且A B//y 轴,则_______3、 点P (),x y 到x 轴的距离为_______,到y 轴的距离为______,到原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_;4、 点P(),a b -到,x y 轴的距离分别为___ __和_ ___5、 点A ()2,3--到x 轴的距离为_ _,到y 轴的距离为_ _ 点B ()7,0-到x 轴的距离为_ _,到y 轴的距离为__ __ 点P ()2,5x y -到x 轴的距离为_ _,到y 轴的距离为_ _点P到x 轴的距离为2,到y 轴的距离为5,则P 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称点的特征:①关于x 轴对称点的特点_______不变,______互为相反数 ②关于y 轴对称点的特点_______不变,______互为相反数 ③关于原点对称点的特点_______、 ______互为相反数点A(1,2)-关于y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关于原点对称的点坐标是______,关于x 轴对称点的坐标是______点M (),2x y -与点N ()3,x y +关于原点对称,则______,______x y ==5、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平移规律:左右移动点的_____坐标变化,(向右移动____________,向左移动____________),上下移动点的______坐标变化(向上移动____________,向下移动____________)把点A (4,3)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再向下平移三个单位得到的点坐标是_________将点P (4,5)-先向____平移___单位,再向____平移___单位就可得到点()/2,3P -6、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形平移规律:图形中每一个点平移规律都相同:左右移动点的_____坐标变化,(向右移动____________,向左移动____________),上下移动点的______坐标变化(向上移动____________,向下移动____________) 已知AB C中任意一点P(2,2)-经过平移后得到的对应点1(3,5)P ,原三角形三点坐标是A (2,3)-,B(4,2)--,C ()1,1- 问平移后三点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练习:1.已知点P (3a-8,a-1).(1) 点P 在x 轴上,则P 点坐标为 ;(2) 点P 在第二象限,并且a为整数,则P点坐标为 ; (3) Q 点坐标为(3,-6),并且直线PQ ∥x轴,则P点坐标为 . 2.如图的棋盘中,若“帅” 位于点(1,-2)上, “相”位于点(3,-2)上,则“炮”位于点___ 上.3.点)1,2(A 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的坐标是 ;点)3,2(B 关于y 轴的对称点'B 的坐标是 ;点)2,1(-C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C 的坐标是 . 4.已知点P 在第四象限,且到x 轴距离为52,到y 轴距离为2,则点P 的坐标为_____. 5.已知点P 到x 轴距离为52,到y轴距离为2,则点P的坐标为 . 6. 已知),(111y x P ,),(122y x P ,21x x ≠,则⊥21P P 轴,21P P ∥ 轴;7.把点),(b a P 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得到点),2('b a P +,再把点'P 向上平移三个单位,得到点''P ,则''P 的坐标是 ; 8.在矩形ABC D中,A (-4,1),B(0,1),C(0,3),则D 点的坐标为 ; 9.线段AB 的长度为3且平行与x轴_____10.线段AB 的两个端点坐标为A(D(3,0),则线段A B与线段CD A.平行且相等 B.三、解答题:1.已知:如图,)3,1(-A ,)0,2(-B )2,2(C ,求△ABC 的面积.2.已知:)0,4(A ,),3(y B ,点C 在x 轴上,5=AC . ⑴ 求点C 的坐标;⑵ 若10=∆ABC S ,求点B 的坐标.3.已知:四边形ABCD 各顶点坐标为A (-4,-2),B (4,-2),C(3,1),D(0,3).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四边形ABCD; (2)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3)如果把原来的四边形ABC D各个顶点横坐标减2,纵坐标加3,所得图形的面积是多少?4. 已知:)1,0(A ,)0,2(B ,)3,4(C .⑴ 求△ABC 的面积;⑵ 设点P 在坐标轴上,且△ABP 与△ABC 的面积相等, 求点P 的坐标.5.如图,是某野生动物园的平面示意图.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写出各地点的坐标,并求金鱼馆与熊猫馆的实际距离.6.如图,平移坐标系中的△ABC ,使AB 平移到11B A 的位 置,再将111C B A ∆向右平移3个单位,得到222C B A ∆, ABC 到222C B A ∆的坐标变化.比例尺:1∶10000虎山象馆熊猫馆猴山金鱼馆大门第5题图xy O1AC1B第1题图第七章 三角形一、知识回顾:二、练习: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 ( ) A 、至少有一个钝角 B 、至少有一个直角C 、至多有一个锐角 D 、 至少有两个锐角2.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a+1,a+2,a +3(a >0) B 、 3a,5a,2a+1(a>0) C 、三条线段之比为1:2:3 D、 5cm ,6cm,10cm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少于60° B、三角形的中线不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 C 、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D、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相等的两部分4.图中有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4个 B 、 6个 C 、 8个 D、 10个5.如图,点P 有△ABC 内,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 xB 、x °>y °C 、x °<y °D 、不能确定6.已知,如图,AB∥CD ,∠A =700,∠B=400,则∠A CD=( )ﻫ A 、 550B 、 700C 、 400D 、 11007.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有 ( )A 、 2个B 、 3个C 、 4个D 、 5个8.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108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 6B 、 7C 、 8D 、 99.如图所示,已知△A BC为直角三角形,∠C=90,若烟图中虚线剪去∠C,则∠1+∠2 等于( )第(4)题E DCBA(1)(2)(3)(4)(5)(6)第(6)题DCBA第(5)题P y 0x 0CBA⎧⎪⎨⎪⎩⎧⎨⎩⎧⎪⎨⎪⎩定义:由不在______三条线段______所组三角形 成的图形表示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两边之和_____第三边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差_____第三边中线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高线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角平分线____________内角和__三角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多边形⎧⎪⎪⎪⎪⎪⎪⎪⎪⎪⎪⎪⎨⎪⎪⎧⎪⎪⎪⎧⎪⎪⎨⎨⎪⎩⎪⎪⎪⎩⎪⎪⎪⎪⎩__________1________外角性质2________外角和____________三角形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角形具有____性,四边形__________性多边形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边形n 边形内角和为__________多⎧⎪⎪⎪⎪⎪⎪⎪⎪⎪⎪⎪⎪⎪⎪⎪⎪⎪⎪⎨⎪⎪⎪⎪⎪⎪⎪⎧⎪⎨⎪⎩⎧⎪⎪⎨⎪⎪⎩⎩边形外角和为____从n 边形一个顶点可作出_____条对角线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用一图形镶嵌地面的有_________________平面镶嵌能用两种正多边形镶嵌地面的有_____和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A、90°B、135°C、270°D、315°第(9)题第(10)题10.如图所示,在△ABC中,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并且CD、BE交于,点P,若∠A=500 ,则∠BPC等于( )A、90°B、130°C、270°D、315°11.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能够铺满地面,每个顶点周围有______个正三角形和_____个正方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及表示•有理数的定义•有理数的表示方式(分数、小数)•有理数的语言表达2.有理数的比较大小•有理数比较的方法•有理数比较的注意事项3.有理数的加减法•有理数加减的基本法则•有理数加减的运算法则4.有理数的乘除法•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有理数除法的运算法则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注意事项二、代数表达式1.代数式的概念及表示•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中的常见符号2.代数式的加减法•代数式加减的基本法则•代数式加减的运算法则3.展开式与因式分解式•展开式的定义及基本思想•展开式的运算方法•因式分解式的定义及基本思想•因式分解式的运算方法三、图形的认识1.平面图形的认识•点、线、面的概念•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等边、等腰、直角、等角三角形的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2.空间图形的认识•立方体、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棱锥、棱柱、圆锥、圆柱的认识•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四、方程与不等式1.方程的认识•方程的定义及基本概念•化归、移项、解方程的方法•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认识2.不等式的认识•不等式的定义及基本概念•不等式的加减乘除变形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认识五、统计1.指标的认识•均值、众数、中位数的概念•指标的计算方法2.图形的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饼图的认识•图形的绘制方法3.概率的认识•事件及其概率的概念•概率的求解方法•等可能事件的概率计算。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如:∠3和∠6。

平行线及其判定(一) 平行线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

一: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负数:小于0的数;(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4)-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5)自然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6)a>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a <0 ⇔ a 是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1.2 有理数(1)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2)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3)有理数的分类:⎪⎪⎩⎪⎪⎨⎧⎩⎨⎧⎩⎨⎧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即数轴的三要素)(5)一般地,当a 是正数时,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距离原点a 个单位长度;(6)两点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 是正数,则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为a 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的左右,表示-a 和a ,我们称这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7)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8)一般地,a 的相反数是-a ;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9)相反数的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10)a 、b 互为相反数⇔a+b=0 ;(即相反数之和为0)(11)a 、b 互为相反数⇔1-=b a 或1-=ab ;(即相反数之商为-1) (12)a 、b 互为相反数⇔|a|=|b|;(即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13)绝对值:一般地,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a 的绝对值;(|a|≥0)(14)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其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15)绝对值可表示为:⎪⎩⎪⎨⎧<-=>=)0a (a )0a (0)0a (a a (16)0a 1a a >⇔= ; 0a 1a a<⇔-=;(17)有理数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

最新⼈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线5.1 相交线⼀、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中,相邻的两个⾓叫做邻补⾓,特点是两个⾓共⽤⼀条边,另⼀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互补;相对的两个⾓叫做对顶⾓,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相等。

①邻补⾓:两个⾓有⼀条公共边,它们的另⼀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互为邻补⾓。

如:∠1、∠2。

②对顶⾓:两个⾓有⼀个公共顶点,并且⼀个⾓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个⾓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互为对顶⾓。

如:∠1、∠3。

③对顶⾓相等。

⼆、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条直线叫做另⼀条直线的垂线。

3.垂⾜: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

4.垂线特点:过⼀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内错⾓、同旁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

1.同位⾓:(在两条直线的同⼀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在两条直线的上⽅,⼜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叫同位⾓。

如:∠1和∠5。

2.内错⾓:(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叫内错⾓。

如:∠3和∠5。

3.同旁内⾓:(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叫同旁内⾓。

如:∠3和∠6。

5.2 平⾏线及其判定(⼀) 平⾏线1.平⾏: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的两条直线,互为平⾏线。

a∥b(在同⼀平⾯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线。

)2.平⾏公理:经过直线外⼀点,有且只有⼀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

人教版小学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有理数1.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有理数集通常用符号Q 表示。

2.有理数的分类o正有理数:大于0的有理数,如1, 2, 3等。

o负有理数:小于0的有理数,如-1, -2, -3等。

o零: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有理数的性质o加法性质: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o减法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o乘法性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得0。

o除法性质: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4.有理数的运算o加法与减法:通过加法或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o乘法与除法:通过乘法或除法法则进行运算。

o乘方:一个数自乘若干次,表示为a n,其中a是底数,n是指数。

5.有理数的比较o大小关系: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o绝对值:一个数到0的距离,用符号“| |”表示。

如|-3| = 3,|3| = 3。

二、整式的加减1.单项式o概念:表示数与字母乘积的代数式。

如3x,2y2等。

o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部分。

o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

2.多项式o概念:由有限个单项式通过加、减运算连接而成的代数式。

如3x−2y+1。

o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单项式的次数。

3.整式的加减o合并同类项:将相同类型的单项式相加或相减。

o去括号:应用分配律去掉整式中的括号。

三、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o概念: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

如3x−2=5。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o移项:将方程中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保持方程平衡。

o合并同类项:将方程中的同类项合并。

o系数化为1:通过除法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得到未知数的解。

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o实际问题:通过设立未知数,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整数
•负数的概念和运算
•整数的加减乘除及其性质
•整数的绝对值
•整数的比较
•整数运算中的应用问题
分数
•分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分数的化简
•分数的比较和大小关系
•分数的乘除及其应用
小数
•小数的概念及其转化
•小数的加减乘除
•小数的比较和大小关系
•小数的运用
代数式
•数学符号的含义
•代数式及其基本性质
•代数式的运算及其应用
•代数式的化简和因式分解
等式与方程
•等式的概念及其性质
•等式的变形及其应用
•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图形的认识
•基本图形的认识及其性质
•相似图形及其比
•常见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几何初步
•平面和空间的概念
•直线、射线、线段、角度和圆的概念
•与角度和弧度有关的计算
•三角形、矩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和周长
统计与概率
•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相关系数和散点图
•概率的概念及其计算
以上为七年级下册数学的复习提纲,建议根据教材中相关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和练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纲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我们从小学到高中都会系统的去学习数学中的各个内容。

这门伴随我们学习生涯最久的学科在带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带给我们烦恼。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提纲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2、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①a+b>c(ab为最短的两条线段)②a-b3、第三边取值范围:a-b4、对应周长取值范围若两边分别为a,b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2a如两边分别为5和7则周长的取值范围是145、三角形中三角的关系(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n边行内角和公式(n-2)(2)、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三类:(1)锐角三角形,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2)直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通常用“RtΔ”表示“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C所对的边AB称为直角三角表的斜边,夹直角的两边称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

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3)钝角三角形,即有一个内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3)、判定一个三角形的形状主要看三角形中角的度数。

(4)、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

6、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内心)(2)、三角形的中线:1、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2、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它们相交于三角形内一点。

(重心)3、三角形的中线把这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高线: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为三角形的高。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提纲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数理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七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将接触到很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的提纲:
一、整数
1.正整数、负整数的大小比较、加减法、乘除法、幂次方及混合运算。

2.带括号和不带括号的式子之间的变形。

3.整除与倍数的概念。

4.数学归纳法。

二、分数
1.分数的概念及性质。

2.分数的化简与四则运算。

3.带分数的加减乘除及化简。

4.分数的应用题。

三、小数
1.小数的定义及换算。

2.小数的四则运算及应用题。

3.小数与分数的四则运算及应用题。

4.小数的化简。

四、代数式
1.代数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2.包含多个变量的代数式的展开、化简。

3.代数式的应用题。

五、平面图形
1.正方形、矩形、长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运算。

2.其他平面图形如圆、半圆、扇形、梯形等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3.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4.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六、数据处理
1.数据的读取和整理。

2.统计图形的制作及相关分析。

3.简单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以上是七年级下学期数学课程的知识点提纲,希望同学们好好掌握这些知识点,认真学好数学。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相信会有更好的数学成绩和更好的学习体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数学的知识点看似繁多,但是却都是比较简单的。

只要你做好知识提纲,照着提纲理解复习,你就能学好数学,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提纲【三角形】一、三角形的基本概念: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三角形ABC记作:△ABC。

2、相关概念:三角形的边:组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

记作:AB、AC、BC。

三角形的内角: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记作:∠A、∠B、∠C3、三角形的分类:二、三角形三边关系:1、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几何语言:若a、b、c为△ABC的三边,则a+b>c,a+c>b,b+c>a.想一想:这个在实际解题中该怎样应用?2、三边关系也可表述为: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差都小于第三边。

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0。

几何语言:△ABC中,∠A+∠B+∠C=1800。

四、三角形的三线:问题1、如何作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问题2、三角形的高线、角平分线、中线各有多少条,它们的交点在什么位置?问题3、三角形的中线有什么应用?【三角形的高】1.已知面积和底边长求高回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A=1/2bh。

A=三角形的面积b=三角形底边长h=三角形底边的高看一下你的三角形,确定哪些变量是已知的。

在本例中,你已经知道了面积,可以将面积的数值代入公式中的A。

你也已知底边长的大小,可以将数值代入公式中的"'b'"。

如果你不知道面积或底边长,那么你只能尝试其它的方法了。

无论三角形是如何绘制的,三角形的任意一边都可以作为底边。

为了更形象地展示它,你可以想象把三角形进行旋转,直到已知边长位于底部。

例如,如果已知三角形面积是20,一边长为4,那么带入得A=20,b=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对顶角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本知识点可会出现的填空题中来考)。

5.2 平行线 (重点知识必考)
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直线平行的条件: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 (重点知识必考)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本考点可能会出现在填空题中命题的改写和选择题中判断命题的真假性)。

本章知识考点分析:
1、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必考内容
2、命题的真假性、将命题改写
3、证明题(完型填空、自主证明)
4、选择题、填空题中相关知识的考点(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第六章 实数
6.1 平方根
若一个数的平方等a ,那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即若x 2
=a ,那么x 叫做a 的平方根,其中a 为非负数,即a ≥0.表示方式为x 2
=a ⇔x=a ±,其中a x =
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本知识考
点重点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与计算题中相关的应用)。

6.2立方根
若一个数的立方等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立方根(即若x 3
=a,那么x 叫做a 的立方根,表示方式:x 3
=a ⇔3a x =立方根只有一个),(本知识考点重点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与计算题中相关
的应用)。

6.3 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

考点分析:
1、有理数与无理数在填空和选择题可能会出现
2、一个数的平方根和一个代数式的平方根的区别(细心点呀)
3、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即它们的和等于0)
4、唯一性: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0;立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1、-1和0共三个;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有1和0两个。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 平面直角坐标系
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 和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

本章知识考点可能会出现在:
1、判断某个点在第几象限或某个点在第几象限再求相应未知数的值;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某个图形作一次或两次平移后求出平前或平移后各对应点的坐标。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1、方程中含有未知数(如:x 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或未知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本知识考点会出现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注意次数为1和系数不为0)。

2、把两个含有相同未知数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3、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中验根问题)。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中验根问题)。

8.2 消元
5、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一(最终解一元一次方程然后反代解决二元三元、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6、本章知识考点
a 、计算题两个(6—8分)
b 、选择、填空三至四个(9分左右)
c 、应用题1个(6—8分)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1、用小于号或大于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能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

4、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本章知识考点
a、选择题二至三个(6—8分)
b、计算题两个(其中一个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另一个解一元一次不等组并要求在数轴上表示其解集共7分)
c、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题6分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一、知识要点
1、全面调查:对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优点:调查结果比较精确;缺点:费时、费力)。

2、抽样调查: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调查方法叫做抽样调查(优点:投入少、操作方便,而且有时只能用抽样的方式去调查;缺点:调查结果与总体的结果可能有一些误差)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简单随机抽样调查: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的随机抽样。

二、统计图的分类:
1.条形统计图——适用于显示不同对象之间的数量特征,根据长方形(条形)的高度能直观地看出被统计对象的量的大小、多少等。

2.折线统计图——适用于显示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数量变化特征,根据折线的变化能直观地看出事物的变化(如上升或下降、增长快慢等)趋势。

3.扇形统计图——用圆代表整体,能直观地显示各部分(不同的统计对象)所占的百分比,适用于显示不同对象之间数量上的比例关系。

注意:求圆心角度数=所占百分比×3600
4.频数分布直方图——对收集得到的数据,可通过“划计”的方法整理成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它①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②易于显示各组之间的频数差别.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为:①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的差(极差=最大值-最小值).②决定
组距和组数(组数=
组数
极差
或组距
组距
极差
).③列出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5.本章知识考点分析:
1、总体、样本、个体与样本容量会在选择题出现
2、四类统计图的考点中重点注意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直方图的补全及频数的补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