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各地地理高考命题的视角,反思高三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质量分析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质量分析翁桂源高考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我们经过沉淀和反思,逐步理清了2011年高考的得与失,也对今年的复习安排有了初步的构想,现根据教研室要求,对2011年的高考情况、得失之处作一总结1。
一、2011年高考试题分析2011年高考地理试题总体上延续了近几年的基本风格,试题具有“稳、变、新”的特点,无偏题怪题,无“超纲”内容。
试题结构较好,世界与中国,自然与人文,难与易,分值分配较合理。
1、重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今年的试题结合实际地区考查了国土整治,考查了地球运动、等值线及其相关知识,新型商业的有关内容,河流问题,气候问题,农业有关问题等。
这些知识是中学地理学科的基础、主干知识,考点均围绕地理学科的主脉和核心展开。
如37题:以地中海沿岸地区为背景,考察了地形、气候、农业的相关知识。
39题考察了自然地理中与河流相关的问题,这些内容永远是地理的主题。
2、试题设计以图为背景,注重能力考查。
试卷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地理图和文字材料等信息载体,重点考查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这也正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突出特色。
12个选择题中10个有图表,37、40题也是图文结合。
学生可以从图文中获取一些有用信息,但要想把题做好,还必须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综合解答才能答好,特别是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
这也正体现出了高考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通过高考来选拔人才的目的。
3、以区域为载体,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试题以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为主。
选择题自然和人文并重,综合题以自然为主、兼顾人文。
在题目设计上,试题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特点,减少了纯知识性和记忆性的题目,更多是采用了以考查能力立意命题。
如第37题,要求考生从区域图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地理规律和原理分析表达地理事象的原因、影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描述与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37题设问少(4问),赋分高,难度不大,考生易下手。
2011年高考地理评卷感悟(共5篇)
2011年高考地理评卷感悟(共5篇)第一篇:2011年高考地理评卷感悟2011年高考地理评卷感悟南召一中钱文州相对固化的考试大纲,相对一致的命题形式,相对稳定的评卷队伍,相对趋同的评卷方式……在这种应试的情况下,考生答题有无技巧?作为一名参加了两年的高考评卷的一线地理教师深深地感触到在这种高考的应试下,如何取巧的确非常重要,这无疑对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尤其是基础较差的学生起着一定的作用。
以下结合这两年的高考评卷体会,(与大家交流)谈高考评卷及其对高考地理教学的启示。
一、网上评卷1、网上卷卷流程。
为了保证高考评卷工作有序正常地进行,整个的评卷流程为纸质试卷扫描、图象切割,再由中心控制室统一对考生试卷进行数据信息处理后,分别传输到各个计算机终端,随机分派给各评卷教师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进行评卷,每个教师只能看到一道题,学生的姓名及考号等完全屏蔽。
每份卷子都由两个以上的老师来评阅,若超过一定的误差,最后由学科组长进行仲裁。
2、网上评卷人员组成。
评卷人员由中学老师、大学老师及相当一部分的在读研究生组成,共100人左右,分成六组进行(每小题一组)。
平均每人一天要评3500份以上(平均7-8秒改一份卷),评卷速度很快。
教育部考试中心启动了高考试卷网上评阅,目的就是想从从根本上解决评分误差的问题。
因此这种方式与过去一个老师评定一张试卷的做法更加客观、公正,而且高效。
二、高考网上评卷的基本情况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评卷工作是在国家教育部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的,由各省市自治区招办负责组织与管理,由省招办及承担评卷任务的高校(评分点)具体实施。
时间安排为6月9日人员到位,10日学习分组培训,10日试评,11至20日正式评卷。
评卷方式为人工流水作业。
其基本情况可概括为:1、时间紧,眼睛累。
各省要求的时间基本是一致的,即6月20日评卷工作全面结束,正式评卷时间仅为7天。
平均每人一天要评3500份以上(平均7-8秒改一份卷),评卷速度很快。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得失及2012年备考策略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得失及2012年备考策略江西省宜春中学邹光荣高考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我们经过沉淀和反思,逐步理清了2011年高考的得与失,也对今年的复习安排有了初步的构想,现根据学校、年级要求,对2011年的高考情况、得失之处作一总结。
一、2011年高考试题分析2011年高考地理试题总体上延续了近几年的基本风格,试题具有“稳、变、新”的特点,无偏题怪题,无“超纲”内容。
试题结构较好,世界与中国,自然与人文,难与易,分值分配较合理。
1、重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2、试题设计以图为背景,注重能力考查。
3、以区域为载体,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开放性试题的比重分数加大,与地理生活联系性不强的地球运动部分连续2年没有考查,加大了人文地理试题的考查。
总之,2011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强调考查考生地理思维的严谨性,结合图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区分度较大,体现了高考选拔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得与失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备课组的力量群策群力,针对我校学生素质的实际,就制定了“摸清学生底数,面对现实,使学生能力水平得到最大发挥”的思路,和“讲实效,砸基础,不丢分,上台阶”的原则。
根据学校要求,对去年的高考情况、得失之处作一反思和总结。
得(经验))全,把该讲的讲到,真正实现地毯式复习,但也要有重点的大胆的取舍。
(3)忘,因基础知识复习阶段时间长,又都是知识性的、记忆性的内容,所以,必须警惕遗忘,采取循环式复习,不间断的、定期的把学过的知识“常回家看看”。
(4)导,以学案为主体,通过学案教学让学生体会老师、教材的编排思路及复习内容。
这个阶段我们还注意加强周练的选题、批改和讲评,使知识挖深、讲透、学活。
在第二个阶段复习时,我们根据本学科的疑、难、重、漏等考点作专题性的强化练习,形成突破,带动成绩的提升。
具体做法如下:(1)充分利用已有的错题本和错题回顾卷,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教学活动。
201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评析——以全国卷、四川卷、重庆卷为例
地理学科兼 有 自然地理 和人 文地理两部分知识 , 自 然地理 知识 是地理学科 的基石 , 而人文地理知识对 于解 决 当代 人 口、资源 、环境和发展 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
表 2
例 如 , 国卷地理试题 的选择题第 6 8 全 - 题选用高铁 景 观图片 ( 1反映 的是 中 国高铁 的建设 , 图 ) 近几 年我 国
} 工 业 区综 合 治 理 措 施 分 析 归纳 : 工 业 2 O 区位 因 素分 析 及 主 导 因素 变化 比 较
8 人 口状 况统 计 图综 合 分 析 1 2
人 1状 况 与 成 因 : 7
城 市
}
|
}
} 城 市 用地 类 型 标 准 判 读
4
( 包括 分 布 图 )
内容
分值
图 幅 数
五 大 湖 区 ; 河 三 角洲 ; 连 山 附 中亚 、 藏 高 原 、 南 亚 ; 马孙 赞 比 西 河 流域 : 恒 祁 青 东 亚 山西 省 : 鲜 半 岛 朝
4 2
2
6 2
3
示意 图
关联 图
题 型
分 值 图 幅 数
5 6分
5 2分
4 6分
6 0分
4 8分
4 0分
2专题设 问角度 统计( 2 . 表 ) 3图表 呈现 形式统 计( 3 . 表 )
二 、 题特 点解 析 试
1贴 近 生 活 。 注热 点 。 出人 地 关 系 . 关 突
大社会 问题 和长效热点 问题进行考查 , 体现出鲜 明的时 代特征 和教育 测试价值 , 有利 于引导 中学地理教学关心
选择 题
2011年高考文综山东卷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
2011高考试题之我见2011年高考文综山东卷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双基”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和去年相比,试题在题型、题量上具有应有的连续性,而且选择题考查知识面更趋“平民化”让学生答完题目以后,觉得三年的地理没有白学,更加注重考查了课本的主干知识,没有什么特别创新的题目,但依然能够考查一个学生的能力。
在难度方面,个人觉得在去年的基础上难度有所下降。
去年的选择题3、4题,主要考查大气的受热状况及其变化过程,难度中等。
而今年涉及此类必修一考点部分的题目相对简单,例如5、6题,应该说跟我们平常的主要主干知识方面的训练基本一致,学生通过题干条件,只要具备基本区时换算的能力,以及了解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为6时,并且能够根据条件推出此季节为南半球的冬季,便能很轻松的得出答案。
去年的5、6选择题主要考查岩石圈内部物质的循环运动规律以及考生的读图判断分析问题能力,难度中等。
而今年涉及地质地貌的题目难度较低,例如3、4题,也与咱们平常训练题目方向大致相当。
本题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点例如平原区甲、凸岸区乙、坡陡的山脊区丙、、以及沟谷区丁的开发利用是否合理即可轻松作答。
去年的选择题第7题主要考查卫星遥感,我国区域地理特征,难度中等,相比较,今年的地理信息技术考查更直白一些,学生只要正确理解各种地理信息技术的作用和特点,便可以轻松作答,例如选择题第1题。
今年的7、8选择题重点考查了学生读图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根据2000年城市商务楼的相对高度和距离市中心的距离,不难得出第7题的答案。
通过这些高考题之间的对比分析,便于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高考动向,当然,无论高考题如何变化,但我们可以发现,夯实课本基础知识,熟练把握课本主干知识,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基础知识打牢了,才能在此之上形成一定的能力。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
2011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新课标)孟州一中刘祥红 2011.09 从整个今年文综地理的试题分析,都是平时常见考点,除1、10题易错外,8题较难,其它试题学生反映良好。
从试卷地理部分的组成情况看,试题侧重于对人文地理的考察;题目难度适中,但第8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综合题除3 6题第2问外,考点比较常见也相对简单,综合题学生较易得分。
今年文综地理试题的考点主要分布在工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等高线知识及其应用、气候特征、水文、地质灾害原因分析、湿地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交通线路建设、水资源问题、旅游区位条件分析等。
这些均属于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
一.本次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侧重于对人文地理的考察。
试题对人文地理的工、农业区位、城市区位及城市建设考察较多,涉及到近一半选择题(即1~5题计20分)和36、37题(其中36题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组合题,37题18分,为人文地理即工业城市区位题),主要考察了考纲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试题凸显对学生能力的考察,尤其是注重地图、地理图表的考查今年文综地理试题共有地理图表9幅,而且表现形式多样,涉及等高线地形图、景观图、区域图、统计图、示意图、统计表等。
选择题6-8题通过“等值线”图,9-11题通过“青藏铁路线图”,大题中选考题43题自然灾害,落实了考纲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等能力,特别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关注热点,注意联系实际。
试题未回避社会热点,选择题中1-3题就以日本地震为热点题材,引入工业的区位条件主干知识的考察。
试卷体现了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现实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命题思想,体现了人文科学的社会功能。
由日本地震做为切入点,今年的文综地理更加侧重对人与社会,人与人等角度去考察地理知识,倾向于构造和谐社会的主题。
4.开放性设问的试题增多今年文综地理试题,考查能力的“活”题较多,开放性设问的试题增多。
201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
2011年高考文综(全国卷)地理试题分析作为最后一年的大纲卷考试,今年的高考延续了以往考试的各种命题思路,试卷的总体结构、题型、题量和分值保持稳定,试题仍然遵循能力立意即考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总原则,题目设置常规而又不缺乏新意。
突出呈现出几大特点:一.自然地理仍比重较大选择题11道题有7道是自然地理题,占28分;36题4道小题中有3道小题是自然地理题,占22分;39题20分中自然地理占12分。
总计:自然地理62分,人文地理38分。
二.更加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大多数题目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和表达能力,所涉及的基础知识有:地壳物质循环—岩石、城市和工业的区位因素、交通线路建设的区位选择、大气运动、区域地形和气候特征、工农业生产等活动的区位条件等。
都是考纲中最基础最主干的内容,不偏不怪。
除个别题目的设问稍嫌不当(如36题第3问)外,考生答起题来,还是比较顺畅的。
三.依然具有突出的“地理”特色——区域性和综合性选择题中的3——8题,综合题的36、39. 都是以地图和材料为载体,联系多个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和材料、析图和材料并运用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图作为信息的载体,突出了地理的特色,考核了学生快速准确的获取信息,并综合运用的能力。
对于“理”即“因”的考查更好的区分了不同学生的探究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开拓性思路的建设,符合时代创新的趋势。
四.加强了学科间的融合39题形式上依然是政史地“拼盘”,但考查内容与答题思路融合的更多。
如第5小题应属政治题目,但其答题思路和表述语言都与地理极其相似。
这使有的考生很不适应,不知道该用那科的知识原理去解答题目,甚至考完后,好多老师也认为这是一道地理题。
但只要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强,这类题目还是很容易应对的。
五.不刻意追逐热点但也不回避热点今年的6----8题反映的就是中国高铁的建设,这是今年的热点问题;第36题考的是金砖五国之一的印度,中印关系应是去年我国外交上的一件大事,据报道,现在是中印关系史上最好的时候;第39题考的是西北地区的发展,今年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实施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所以,这也是一大热点问题。
2011年地理试卷分析
2011年新课标高考文综地理卷带来的思考2011年是河南实行新课改高考的第一年。
尽管高三文综组在学校的指导下,远赴宁夏考察,积极参加校内外一切与高考有关的讲座,老师们对课改区高考题及模拟题、考纲进行深入研究,但是和宁夏比学生人数相差甚远,竞争惨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没有丝毫降低,在摸索、忐忑和创新中完成了11届的教学任务。
今年高考虽然结束了,并且文科班的高考成绩还算可以,但是总是觉得应该对高中三年的教学有总结和反思。
一、2011年新课标高考文综地理卷特点分析1、地理试题结构稳定,题量适中,实现我省高考地理学科的平稳过渡。
文综卷地理部分结构稳定,试题题量适中,知识点分布合理,考生反应试题难度不很大,区分度不高。
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命题特征在试卷中表现明显,新课改“题目灵活、注意能力”的要求体现较为明显,没有特别偏怪,不知道怎么入手的题目。
2、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工农业区位、交通区位、等值线、大气水文、地形地质、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人类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均有体现,充分体现高考以考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而不是面面俱到。
3、突出能力考查。
地理考试选材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很好的突出了能力考查,从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地考察了地理思维,强调了知识与思维的综合性。
一是重视对图像的考查。
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在试卷中都有呈现。
试题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综合考察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
36题和37题是主观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考察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试卷突出了新课改考纲对学生知识能力运通的考查要求。
4、贴近生产与生活,渗透新课改理念,注意题型创新。
今年的地理试题关注关系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问题,紧密联系实际,用所学理论解答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渗透新课改理念。
【高中地理】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地理命题分析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地理命题分析
一、试题特点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纲和考试说明与2010年相比,无任何变化。
分析2009和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预测2011年全国卷保持以下特点:
、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自然地理部分主要是地球运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大气、水、地壳物质)和能量交换,人文地理部分主要是区位因素分析、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以能力立意为主。
强调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
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3、强调考查空间概念和空间定位。
强调地理事物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特定区域的空
间定位及区域开发探究。
4、体现地理学科特色。
地理部分“无图不成题”,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是考查的主要能力
之一,也是进一步解题的基础。
5、体现生活性和实用性。
情境设置新颖,切入巧妙,强调学以致用,要求学生具有调用知
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体现“有用的知识”“适应社会发展的学习能
力”等新课标理念。
6、关注热点,体现时代性。
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多为全局性的、影响深远的热点
或长期热点,与我国关系密切的地区。
对热点的考查,以隐性考查方式为主,尤其
是热点或热点所在区域在考纲中属于主干知识的部分。
二、主要热点或地区及考点例举。
201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评析
2011年全国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评析——以全国卷、四川卷、重庆卷为例范永杰【专题名称】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专题号】G32【复印期号】2011年11期【原文出处】《地理教育》(重庆)2011年7/8期第79,83页【作者简介】范永杰,四川省成都市中和中学(610212)。
研究高考试卷特点、评价试卷得失、提出命题改进思路或教学建议,有利于反思中学地理教学现状,提高中学地理教学质量。
本文就2011年全国卷、四川卷、重庆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进行解读、评析,并对高三地理教学提出建议性意见。
一、考点分析统计1.地理知识板块统计(表1)2.专题设问角度统计(见下页表2)3.图表呈现形式统计(见下页表3)二、试题特点解析1.贴近生活,关注热点,突出人地关系地理学科兼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部分知识,自然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基石,而人文地理知识对于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体现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是我国现行高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及热点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热点”包括“时下热点”和“长效热点”,也反映出诸多现实和社会中的重大地理事件。
因此,全局性、长效性、区域性的重大现实热点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近年高考地理命题的重要素材,并且强调地理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
2011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四川卷、重庆卷的地理试题,其命题素材都具有直面人类生活和社会热点的特点,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思想的时代特征和生活元素,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命题思路,也是这三套文综试卷地理试题的重要特点之一。
三套地理试题紧扣当今重大社会问题和长效热点问题进行考查,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教育测试价值,有利于引导中学地理教学关心社会,关注生活。
例如,全国卷地理试题的选择题第6,8题选用高铁景观图片反映的是中国高铁的建设,近几年我国高铁发展举世瞩目;第39题内容为西北地区,今年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2011年山东省高考地理阅卷后的体会
阅卷中发现的问题
1、未在规定的区域答题
2、书写不规范,出现错别字(不得分),字迹潦草 3、未使用地理专业术语,表达不够准确 4、审题不仔细,不能从材料中找要点 5、基础不扎实,理解不够深入 6、逻辑推理混乱、信心不足、答案写上后重复划掉 7、缺乏答题技巧、答题规律,考虑问题不全面没有规范化.序号 化
1、未在规定的区域答题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本来是地理题的答题区域,有的考生却答 成了政治或历史,并且人数还不少。这样的失误主要是由于学 考生答题不认真造成的,如果学生会做的题出现这种情况就会 让考生后悔一辈子。因为在阅卷的过程中老师是不会给你找答 案的。
2、书写不规范,出现错别字,字迹潦草
部分考生字迹潦草、不清楚,得分点不容易找;有些考生卷面 特别的乱,答题要点不明确,段落层次不清,没有标点符号, 还有一部分考生字体太小很难辨认,这部分考生肯定是要吃亏 的。在26题中填表答案写畜牧业,如果考生写成蓄牧业,是 得不到2分的 。
2、认真审题、培养答题技巧,掌握科学的做题方法
地理学科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试题的综合性较强、思维的跳跃较大,单纯的 死记硬背是不能适应地理高考要求的,特别是最近几年的考题越来越趋于平稳, 难题少了,审题的要求也就提高了。所以同学们审题要做到:不看错题,不遗漏 题、要看全题、要审准题;认定和处理好(剖析)图文信息,学会二次审题、阅读 试题的多次设问、反复观察图文信息,充分挖掘题目中显性和隐性条件。这样才 可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题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给的条件有哪些? 当然地理试题情境的设置千变万化,素材的来源十分广泛,试卷的切入点,很可 能都不是老师讲的,也不是教材上有的,并且有些题干叙述较长,情景、前提、 层次较多,可能给学生的答题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同学们一定要记住,问题的落 脚点始终不会脱离地理本身。同学们要深信地理试题的答案一定能在课本中找到 联系.
2011年高三期末地理试卷分析
2011年高三期末地理试卷分析一、试题特点1、遵循高中地理教材,突出考查主干知识考试内容主要依据高中地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及选修旅游地理和环保地理,适当兼顾初中地理,试题突出了对地理基本事实、原理及规律的考查,充分体现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结合以及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各部分的主干知识在试题中均有一定的体现,具有较广的覆盖面。
与平时教学内容相比,在气候、海洋等方面的题目偏少一些。
2、以地理图表为载体,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大量使用图像是地理试题的特色,本次考试继续保持了这一传统。
试题中出现地理图像,尤其是突出了对地理区域图和原理示意图的考查。
如第36题等,在简洁的图象里蕴含了大量的地理信息。
3、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以地理图像为载体,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注重了知识和能力以及原理和案例的结合,突出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较好地体现了地理高考大纲的要求。
4、关注社会生活,考查了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试题加强了对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和现象的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学习现实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5、试题难度适中,对以后的复习有较好的导向作用本次考试,紧扣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教材,没有偏题、怪题,试题内容较多的取材于教材,考查方式更加接近常规教学,试题难度适中,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满足了不同地域、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实际情况。
特别是突出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对后阶段的复习教学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1、审题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
如第10、11等题有的答案就是直接读图获取,进而分析其原因和措施,而许多同学却答非所问。
2、地理原理、规律掌握不牢固,表现为不能在具体的情境中加以运用。
3、地理答题思路不明确,范围缺失、主次不分、层次不明,不会运用地理术语。
第37题(2)形不成答题思路更不会运用地理书语等等。
2011年高考地理分析
一.总体评价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地理部分试题,卷Ⅰ部分11个地理选择题,卷Ⅱ36题至37题为地理必考题,42至44题为地理选考题。
命题以《高考地理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为依据。
地理学科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继承了2010年新课程高考的要求,强调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原理考查,重点考查学生能力,突出了地理学科区域性、综合性的特点。
结合实际,创设情境,在选修考试试题中,考查了浙江的自驾车旅游,夏季暴雨后的崩塌、滑坡自然灾害,湿地变化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所考知识均属于主干,符合中学地理教学的实际。
具体情况是:1、试题体现了能力立意试题通过文字资料和多种类型的地图给学生提供各种地理信息,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并正确获取和解读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在信息和设问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运用相关知识,完成思维过程,构建答题思路,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2、突出学科主干知识考查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及区位选择、交通线的建设、气候特征、淡水资源等。
3、体现了地理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色区域特征、区域问题、区域发展,是考查的主要内容,只有地图信息的正确提取,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自然部分偏少,人文比重较大,导致试题整体难度不大。
二、试题分析1-2题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设零部件好整车厂命题意图:结合生活实际,日本某汽车公司在地震前后中国的生产情况,进行设问,需要学生正确提取信息。
解题思路:首先通过材料提取信息,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完成1题;思考灾害发生在日本,在中国的工厂为什么也被迫停产,缺少核心技术生产的零部件。
2011山东卷文综地理试卷分析【精品范文】
2011山东卷文综地理试卷分析把传承和创新发扬光大——评 2011 年高考山东卷文科综合地理试题2011 年的山东文科综合地理试题依据课程标准,坚持能力立意,贴近生活,贴近时代,通过真实与鲜活的材料创设新情景,着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贯彻学科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原则,注重考查考生多层次和多角度应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在保持较高信度的同时,显现出良好的区分功能和导向作用。
1 .传承与变化的交融,稳定中蕴含创新2011 年山东高考地理试题遵循《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规定要求,坚持新课程高考改革的方向,汲取多年高考命题改革的经验,结合山东省的实际情况,稳中求新,积极探索新课程高考命题的新思路;它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积极寻找和创设新的信息展示平台,选取的命题素材均来自教科书之外的地理著作,注重运用“新情景、新材料”来创设地理“新”问题,但考查的知识点却又都落脚到地理学科的核心知识内容上,可以说是意料之外的情景材料,情理之中的主干知识。
命题求稳的思想体现在:一是重视学科主干知识、基础知识的考查,内容不偏不怪,强调能力立意;二是试卷结构保持不变,试题的设问具有针对性,难度与往年相当,以中等难度试题为主;三是试题密切联系社会与生活,不回避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四是整份试卷仍然注意到了由易到难的排序和布局,有利于稳定考生情绪,落实了考纲并体现人文关怀。
命题求变的思想体现在:一是考核内容注重挖掘地理学科本质特征,如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基本理念的应用和体现,对考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的要求有所提高;二是新情景的创设注重体验和实践性,如学科内综合题第 26 题,以地理野外实习的综合考察为呈现方式,突显了地理知识来自于社会实践的真谛。
三是今年的学科间综合试题第 29 题,体现出的文科高度综合倾向。
试题围绕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汉阳铁厂的兴衰进行设题,从地理、历史、政治三个学科的角度考查汉阳铁厂的区位选择、衰落的历史、地理原因以及汉阳铁厂原址的功能转变,在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中,将考生所学历史、地理和政治三学科知识交融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学科间综合,为今年山东文综高考试题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201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地理部分试题分析及2012备考对策
2011 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分析及复习对策---------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作者:庞绒摘要:2011年是河南省新课程改革后首次迎接和采用新课标卷高考的一年,它将向我们揭开蒙在新课改高考身上的神秘面纱。
首航之战让人热血澎湃,丰硕的战果让我们自豪,然而它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反思的空间。
回首来路方知成败得失,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关键词:高考复习技能策略序言:2011年是河南省新课程改革后首次迎接和采用新课标卷高考的一年,它将向我们揭开蒙在新课改高考身上的神秘面纱。
首航之战让人热血澎湃,丰硕的战果让我们自豪,然而它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反思的空间。
回首来路方知成败得失,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
一、试卷概述2011高考新课标文综卷地理部分结构稳定,知识点分布合理,无偏、繁、怪、难和超纲题目,整体难易适中,突出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体现出“能力切入,能力考查”的高中新课改高考命题要求。
从试卷构成来看选择题沿袭了传统共11 个题目(44 分),综合题有所改动由两个必做题(28+18=46 分)、选做题(旅游地理、自然灾害、环境保护三选一计10 分)组成。
从考点分布来看,题目侧重对工业区位、等高线图及应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干知识的考察(具体分布如下表所示)。
注:A获取和解读信息;B调动和运用知识;C描述和阐释事物;D论证和探讨问题二、命题特点1、体现学科特色,重视对图像系统的考查“无图不考地理”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除文字外,还有图表。
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学科特色,重视对图像的考查。
区域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在试卷中都有呈现。
试题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等值线图的判读及相对高差的计算在复习中更是作为重点知识不断巩固,大量的练习会让考生在考试时对此类计算游刃有余。
2、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稳定性明显“知识抽样,突出主干,能力立意”的命题特征在地理试卷中体现明显。
对2011年地理高考试题和2012年一轮复习的几点思考(冯凭)
全球气候变暖:大气的保温作用、气候变暖的 成因因子、影响与治理 人类活动 与气候 城市热岛效应:热力环流、热岛效应成因、
影响
酸雨:气候与大气污染和工业布局、酸雨分 布、成因因子、危害、治理
气候分析的“变式” •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特殊区域 • 气候要素分布的特殊区域 • 气候分类中的非典型类型和过渡区域 • 气候要素的拓展类型
对2011年高考试题和2012年一 轮复习的几点思考
冯 凭
对2011年浙江地理高考试题的三点感悟
• 命题的思想和特点基本保持稳定 • 对地理原理的应用强调“变式” • 我们的复习应对策略为什么常常是低效的
命题的思想和特点基本保持稳定
• 1.突出地理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 城市化、等高线、农业地域类型、GIS应用、 地球运动、天气、气候、河流水文特征、 港口区位、环境保护等主干知识。 着力于地理空间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的考 查。体现地理学科空间性和综合性的特色。
甲
比例尺 1:50000 等高距 50m
丁 丙
图1
对地理原理的应用强调“变式”
• 命题素材的选择非典型性 • 原理应用的特殊性 • 所谓“变式”就是要突破中学教材和中学 教师的一般分析思路和模式
表1为2005年联合国城市研究机构发布的关于日本、沙特阿拉伯、泰国、 英国等四国的城市化水平表。完成1—2题。
图11
• (3)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 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
我们的复习应对策略为什么常常是低效的
• 强调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对主干知识 的强化不够。 • 重视区域地理,但缺乏对区域地理命题素 材的挖掘,与高中部门地理的原理的应用 脱节
90° W
80° W 河 斯 乙 伦 ② 劳 蒙特利尔 圣 ①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评析及复习建议
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评析及复习建议作者:沈永民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1年第09期一、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评价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整体难度和去年相比有所降低,试题易、中、难比例适中,以中等难度的题目为主,题目不偏不怪。
本套地理试题必考部分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有:气候特征、产业活动、区域定位及分析、水资源利用、等值线判读分析、地理景观图的阅读与分析等内容;选考部分考查的主干知识有:旅游评价、崩塌滑坡的成因、湿地变化及其影响等。
试题设问的灵活性强、区分度大、开放度增强。
从考查内容上看,试题对人文地理部分的考查有所增加,并以区域为载体,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主线,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问题,围绕一个内容,多角度、多视点、多层次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论证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体现了能力立意和学习对生活有用地理的理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试题注重对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品质的考查,符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综合性强、区域性明显、实践性突出、图像语言丰富”等特点。
二、201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解析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研发中心 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解析:本组题从日本地震这一热点切入,考查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工业区位与产业转移等知识,考查考生解读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011年安徽高考地理评价
2011年安徽高考地理评价编辑整理安徽周兵2011年高考已落下帷幕,我们经过沉淀和反思,逐步理清了2011年高考的得与失;现根据教务处要求,对2011年的高考地理试题情况、得失之处和启示作一总结,请领导和同事们批评指正。
一、2011年高考地理试题分析2011年的安徽省文科综合地理试卷,承接了2010年命卷的模式,整体上比较平稳,只是在综合题中的小题目的数量上和要求上作了一点微调。
地理试卷的题量不大,共计选择十题,两道综合题,但信息量很大,正所谓“小题量,大容量,高分值”,所考查知识点均为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尤其注重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考查;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发展的比例大约为45:25:30,区域发展这部分的内容增加不少,很好的体现了地理新课程的特点,难度适中,考生一般能够接受。
2011年的安徽省文科综合地理试卷特点总结如下:1.重视图表,凸显地理学科特点。
在2011安徽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说明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全面、准确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今年高考的地理试题仍然继承了近几年来文综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趋势,今年地理试题一共有7幅图表,丰富多彩的地理图表凸显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因而,注重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内容也就成为文综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永恒主题。
如第27、28这道组题很新颖,图虽然简单,但信息量不少。
这幅图隐含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编码原理,把动态的土地利用过程在一副简图上面表现了出来。
这类题型不但考察了学生静态的地理知识,而且还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学到了新知识,同时也考核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答案:27-A,28-C。
2.求稳求新,侧重基础。
试卷中的地理试题,尽管大都是围绕着不同的区域展开的,但最终都落脚在中学地理的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之中,如综合题33题,结合上海城市空间结构和大飞机项目,考核了城市功能区、工业的区位因素和产业的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2011年各地地理高考命题的视角,反思高三教学复习赣州一中王小谨为什么要研究高考试题?命题是否有规律?为什么研究规律不如研究具体的试题?举例1:2011年浙江卷(文科综合)5-6题。
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
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
读图2(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5~6题。
5、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A、①B、②C、③D、④6、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①土壤盐碱化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图像信息2:联系信息解读:图示出现天然草地、牧草,需要判断区分,图示箭头的方向与数量需要区分。
种植业包括牧草与小麦,天然牧草不符合实际;混合农业商品率高,小麦与畜产品主要送达市场;作物中的牧草与作物相比,作物产生的桔杆饲料量大。
命题特色1、材料来自教材,但高于教材是对教材内容的高度综合2、设计新的信息呈现方式利用了联系图与文字信息结合的方式3、问题设计突出课标(考试说明)中的重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与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教学反思】1、要重视对教材中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综合分析,加深学生对其特征与影响的理解程度。
即,要从多角度、整体把握。
2、要适当增加对农业地域类型经营方式的感性认识内容。
即这类农业类型到底是如何经营的,过程如何?这实际上反映了新的课程理念(学生有兴趣就会去扩展自己的视野)。
上述试题,如果学生了解种植业包括牧草,则解题正确率必然会上升。
3、复习教学既要关注典型试题,又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变式训练。
包括变换信息呈现方式、变换设问角度、变换试题类型、变换因果程序。
举例2第二类试题以热点时事为背景的试题即以热点时事为背景,以与热点时事紧密结合的地理内容为骨架,设计问题的试题。
此类试题多以文字或者图表提供信息,以与时事相关的内容作为设计的问题,考查的多为区位、空间特征,分布规律或者原因分析、评价等。
这类试题因能够体现时代性、反映地理学的实用性而越来越成为高考命题的首先。
如2011新课标全国卷1-2题、2011海南卷12-13题、2011广东卷10-11题即为典型试题。
举例 1 2011新课标全国卷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部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害,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供应基地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命题立意:本题组通过日本大地震这一新闻事件考查了产业转移,以及区域产业分工等知识试题背景:日本大地震及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解题基础:产业转移的背景知识、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命题特色以日本大地震及中国经济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为背景;以文字信息作为试题情境创设的载体,通过日本大地震这一新闻事件考查了产业转移,以及区域产业分工等知识;以零部件及整车厂的选址与产量变化作为设计的问题,体现了产业地理的核心知识。
【思维导图】以文字信息为载体,读懂材料信息是解题关键。
【教学反思】1、文字信息提取是学生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技能,对于文字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而我们平时的复习对这一技能的训练不够,需要加以重视。
2、要细化学习目标,将具体的考点目标结构化、透析化,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层次与结构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
如有关汽车产业转移的问题,不能泛泛而谈,而应该从转移的过程、转移的部门等进行细化分析,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透彻地认识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提升认识水平。
【教学反思】1、虽然课程标准并没有要求我们关注具体的产业发展,但对国家经济建设成就及产业发展的新趋向的认识应该是必须关注的内容,而涉及汽车、光伏、电力等产业的许多概念往往影响学生的思维。
因此复习教学要注意区分一些重要的概念,如工业集聚时的组装与零部件之间的关系,核心工厂的含义,研发与组装的区别等。
2、无论什么样的产业,导致其转移的主导因素大多是经济因素,所以要注意将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与产业转移的原因结合分析。
我们的复习教学可以将这两部分内容综合起来进行。
相关链接12011广东卷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D.能源加工(石油、天然气等)11.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B.市场C.动力D.劳动力【教学启示】1、时事背景只是试题的外衣,试题的核心是考查学生应该具备的地理素养。
因此,要避免那种将时事材料印发给学生并要求背诵的做法,而应有选择地、有目的的引导学生透过时事背景去看待地理问题,并学会分析地理问题。
如日本发生地震和海啸是全球都关注的时事,但这决不是我们地理复习要注意的核心,我们更应关注在这一背景之后的地理问题,包括发生时间与地球运动知识的联系、发生区域的地理知识(洋流、海域、气候、地形、地质、产业影响)等等。
2、从命题的视角看,命题人员肯定也会关注热点时事,但因许多原因他们在选取命题材料时肯定又会避免直接考查时事内容,所以根据地理学的特征来看,与时事发生的区域、时间等相关的地理知识就成为命题的主体。
如利比亚战事虽是热点,但高考地理却不会直接考查;而与利比亚战事相关的地理知识却是命题的良好素材,像利比亚的地理位置涉及的气候知识、运输知识,利比亚的资源涉及的石油生产与运输的知识等。
3、复习教学既要注重对时事涉及的基础知识的识记,又要注重以基础知识为核心的思维训练如:在汽车工业迅速发展这一时速背景下,不仅要知道影响汽车工业区位的因素,而且应学会对具体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即第三类试题以区域信息为载体的试题即以区域图为载体,提供充足的地理信息,设计考查学生地理基本素养的试题。
这类试题选取的区域一般为热点地区或附近的区域,且一般都具有特殊性或典型性。
将区域作为信息的载体,即是问题设计的源泉,也是学生解题的源泉。
这类试题涉及的内容广泛,地理的许多主干知识均可以在区域中体现,但以考查区域特征、区域环境、区域发展的居多。
如2011天津卷4-5题、2011海南卷3-5题、江苏卷29(1)题等即为典型试题。
举例1 2011天津卷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图2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4 —5题。
4.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
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A.城镇B.牧区C.林区D.矿区5.学生对图2所示牧区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四组假设。
据图探究,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气候、交通B.土壤、市场C.水源、技术D.地形、人口【教学反思】1、从这一类试题来看,学会阅读区域图并正确地提取信息是解题关键。
而过去那种让学生单纯记忆区域图中的内容,或者将文字知识落实在区域图中的复习方式,已经不适合当前的高考了,也不符合新课程的理念,需要彻底地变革。
2、在区域图中进行地理问题探究,这是比较新潮的试题,也是比较难命制的试题。
面对这一特征,我们的复习教学应该放在提取图像信息、解译地理信息、组合筛选推理判断的能力培养上。
举例2 2011年海南卷读图2,完成3~5题。
3.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A.南北B.东西C.东北一西南D.西北一东南4.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5.甲河流域处于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教学反思】1、上述试题证明,区域类试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地理素养,这就是我们复习教学的重点所在。
所以高三复习教学要转换思路,要从过去那种以知识为主的复习转换到以培养地理素养为主上来。
如经纬线的含义、河流与地形的关系、海陆分布的意义、因果关系的思维品质、综合考虑众多因素的习惯、描述空间分布的技能、时间、高度的计算方法等等。
2、区域地理的复习要避免脱离主干知识的现象,不能将复习的方向指向高中地理必修内容之外。
因此,在区域的基础上,进行气候、河流、植被等自然知识的关系推理,或者进行城市、产业、交通线的分布等知识的判断推理应该成为复习教学的主体。
3、以往将初中区域地理复习一遍的方法需要调整。
理由:(1)高考已经把重心放在考查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方面,考查标准的改变必将促进这种调整的步伐。
(2)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从初中新课程标准看,并没有把所有的区域作为必学内容,而是以“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六个国家”为案例,促进学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及能力的提升。
(3)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
在高三阶段增加区域地理的复习(尤其是补充了许多区域知识的复习),无疑将加重学生的负担,且不符合课程理念。
4、要把区域地理的复习重点放在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与能力上。
具体的能力有:(1)从区域图像中提取信息的技能。
(2)对区域图示信息归纳综合的技能。
(3)描述区域图示规律的能力。
(4)在区域图的基础上探究的能力。
5、要改变以往必修3的复习思路,解决好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环境、区域资源开发、区域工业与农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与联系与教材案例的关系。
遵守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理念,案例只是引导学生掌握研究方法、提升思维能力的载体,而不应该成为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那种把案例作为知识教学的做法是完全违背新课程理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