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业传播模式

合集下载

第二章农业传播模式

第二章农业传播模式

2021/2/16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2021/2/16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二)拉斯韦尔模式
美国政治学家 哈罗德.拉斯韦尔 1948年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
功能》
2021/2/16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1948年 美国 哈罗德.拉斯维尔 “五W模式” “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度体验延长的生命,扩张我们的心灵版图!
2021/2/16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深里河峡谷
“……深里河峡谷集旅游、 休闲、吃住、垂钓、烧 烤为一体,到此游览, 你可以洗生态浴,观原 始景,吃山里菜,住农 家房。深河里峡谷是你 理想的风光游览、休闲 度假、康体运动、探险 之旅的综合性旅游胜 地。”
2021/2/16
谁(Who) 说了什么(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对谁说的(To Whom) 产生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在什么情况下(Under What
Circunmstance) 为了什么目的(For What Purpose)
2021/2/16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多伊奇
“一种符号的结构和操 作的规则,它用来将 已存在的结构或过程 中的相关要点联系起 来。”
2021/2/16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什么是模式?
模式(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 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 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 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你 完成任务,有助于你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 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 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农业传播学(上课)

农业传播学(上课)

香农--韦弗模式的优劣
香农--韦弗模式提高了传播学者对信息科技在传播过程中作用的认 识,并采用物理学和社会学相结合的方法,使人们能够更精确地研究传 播过程中的具体环节,为后来传播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但应该指出的是,香农一韦弗模式描述的毕竟是电子通信过程,而且 是一个直线单向过程,缺少反馈的环节,因此把这个模式完全应用于人 类的社会传播是缺乏可行性的。因为在社会传播中,与“发送--接收” 这种电子通信过程不同的是,社会传播的双方往往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主 体,互动是社会传播的本质特征之一,所以香农--韦弗模式缺少反馈要 素是其重要缺陷之一。除此以外,由于研究本身仅局限于技术科学的范 畴,该模式未能更多地顾及人的因素、社会因素,也忽视了讯息的内容、 传播的效果等。
二、农业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农业和农村社会内部与外部之
间的传播机制、传播模式、传播类型、传者、
受众、媒介、效果等。关注农业传播系统中传
者与受众的角色,传播信息内容的构成、来源 和渠道,系统运行模式和效果,以及媒介与传 播系统的关系。
9
三、农业传播学的传者研究
(一)分类
1. 按传播系统分为外部传者和内部传者2类; 2. 按传播状况分为自我传者、信息传者、交 流传者3类。 3. 按传播机构分为个体传者和组织传者2类。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提升农业水平,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素质是“ 三农”工作的主要核心。 我国农业受地理位置、人文和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制 约,经济状况差别大。
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越来越受到资源和市场双重
约束的现阶段, 实现农业信息传播现代化是解决“三 农”问题的关键要素。
“旧三通”与“新三通”
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农业系统上应用的过程。这些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 遥感技术等。现代农业信息化是指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传播工 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造福于社会的历 史过程。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王鹏科
胡正荣 《传播学概论》 邵培仁 《传播学导论》 王德海 《发展传播学》 王德海 《农业传播与沟通》 邵培仁 《传播学》 吴 风 《网络传播学》 赵晓春 《农业传播学》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章 传播学与农业传播学 第二章 传播与农业传播 第三章 传播与农业传播模式 第四章 人类传播 第五章 媒介农业传播媒介 第六章 信息与农业传播内容 第七章 传播者与农业传播者 第八章 受众与农业传播受众 第九章 传播效果 第十章 传播策略与技巧
。 “符号”论:强调“传播”是符号的流动
传播就是信息的流动过程,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章 传播与农业传播
传播的过程类型
单向传播 信息传播的主体与客体是传者与受者 双向沟通 传者与受者平等,其角色可以互换
对 话 传者与受者是一种伙伴合作关系
二、沟通的概念 沟通的含义
社会行为,彼此传递或交换知识、意见、感情、愿望、观点和兴趣
涉农信息包括:农业生产信息
农民信息
有关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与流动的信息 农业科技信息
二、农业传播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 农业传播研究的开展是农业经济活动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业传播研究的开展是出于农业传播现状不尽如人意的考虑
陈崇山的研究结果:
农村媒介的享受和利用率
农村传媒工具拥有量
农民接受媒介时间
农民信息接受能力
当代的传播学研究:(80年代以来) 传播学研究拓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
第一章 传播学与农业传播学
二、我国传播学的发展
引进
台湾、香港地区的留美、英的学生或中青年教师。 优点:首次引入我国,吸收了西方的传播学研究成果。 缺点:只局限于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传播学的罗列。

第二章 传播与农业传播

第二章 传播与农业传播

周期上 角色上 反馈上
不规则 随时交替 灵活
有所规定 有点困难
信息上
手段上 规模上 空间上
不规范
人自身 少数人 小
较规范
人自身+机械化 特定、较多人 中
规范
机械化、电子媒介 不特定、多数人 大
第二章 传播与农业传播
三、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
符号和信息时代
利用有限的声音和体语符号,传播的复杂程度十分有限,速度十分缓慢。
第二章 传播与农业传播 (二)针对性原则 针对不同区域条件 (三)效益原则 经济效益原则 (四)合作原则 农业传播者之间 农业传播者与受众 社会各部门 生态效益原则 社会效益原则 针对不同受众 针对不同季节
第二章 传播与农业传播
第三节 农业传播 一、农业传播的概念
概念:界定为社会领域内的涉农信息的传递。即是与农业相关的信
息的传播。 涉农信息包括: 农业生产信息 有关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与流动的信息 农民信息 农业科技信息
第二章 传播与农业传播
二、农业传播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 农业传播研究的开展是农业经济活动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业传播研究的开展是出于农业传播现状不尽如人意的考虑 陈崇山的研究结果:
农村媒介的享受和利用率
农民接受媒介时间 农民意见的表达
农村传媒工具拥有量
农民信息接受能力
开展农业传播研究是农业院校传播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二章 传播与农业传播 三、农业传播的起源与发展 口语传播时期 文字传播时期 电子传播时期 四、农业传播的特点 多样性
表现形式多样 传播的内容丰富 传播渠道多样化 受众需求多样化 传播者众多
第二章 传播与农业传播
三、传播与沟通的异同
共同点:都是信息的流动过程 不同点:传播强调传者对群体或个人的散布行为 沟通更加强调传、受双方双向的信息流动

专题二 农业传播模式2

专题二 农业传播模式2

专题二农业传播模式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学生应理解农业传播的几种基本模式,并运用有关的概念与理论分析农业传播实践中常见的问题。

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主要内容:一、模式的概念与功能●模式的概念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的简化形式。

模式是现实的抽象概括,是对规律直观而简洁的论述,是理论性的形式,但不是一种理论;●模式的建立模式可以描述为:(1)主要因素(2)结构及其转换关系(3)相互作用原理●模式的表达形式1)词语形式Example:“SQ3R”学习模式、“做中学”、E(系统)={A(要素),B(关系)}、“五步教学法”等等。

2)图解形式Example:3)数学形式Example:v s gt v v v θθθcos sin 2sin 220020=-=● 模式的功能模式具有四项主要功能: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启发功能、预测功能。

模式的每一种功能均成为评估模式的基础。

● 使用模式存在的缺陷:1.不完整性;2.过分简单,含有某些未被阐明的假设。

3.使用时不可机械化,也不可盲目建构模式,应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各种传播模式。

二、传播的一般模式● 模式的要素:传播者和受播者、信息和媒体、编码和译码、干扰(噪声)、反馈、环境、效果等。

● 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一)亚里士多德模式最早的传播模式,起源于公元前4世纪,载于《修辞学》一书,属于传播结构模式。

该模式提出五种传播的基本要素:说话者、演讲内容、听众、效果及场合,比较适应于公众演说。

(二)拉斯韦尔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普遍应用于大众传播研究。

拉斯韦尔最先在《传播的社会职能与结构》 (1948)一文中提出了“五W 模式”:“描述传播行为的一个方便的方法,是回答下列五个问题: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谁”: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

【实用】农村发展传播学 第二章 传播过程PPT资料

【实用】农村发展传播学 第二章  传播过程PPT资料
受传者对信息的选择、理解和反应代表着一定 “社会群体”的倾向。
受传者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关系的影响 (二)群体压力与模仿 (三)受传程度上隶属于某种政治、宗 教或娱乐性质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团体或组 织。
任何人都有自己特定的生活圈,而且其态 度和行为都在受着这个生活圈或某种团体 或组织的影响和制约。
B.印象管理的方法
对有意性的行动进行管理,具体方法有三: a.选择:根据角色要求对前台背景进行选择。 b.隐藏:表演时隐去不利于自己表演的东西。 c.掩饰:掩盖表演中的差错。
对非有意性的行动进行管理,方法也有三: a.预防:对有可能出现的意外进行预防。 b.神秘化:保持演员与观众间的必要距离。 c.补救:对于表演中出现的事意外,需要所有参与互动的人
3.来自受者的自发性反馈 基本上不存在,除非传者及时征求受者意见或建议。
约哈里之窗
沟通者之间能否达到有效沟通,依赖他们对所有 沟通的目标或事物有没有共同的理解或共享的知 识。
但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绝大多数的情况是沟 通者一般都不会把心窗完全打开,沟通者接收到 的信息只可能是片面的或是不理解的信息。误会, 争执及至纠纷由此产生了。
社会因素: 传者的社会地位, 社会的接受 程度, “大夫的建议” 和“平常百姓的 话”
经济因素: 传者的经济地位, 金钱新闻等
传者的自我形象(风格)
传者的个性结构
工作群体中的传者(群体规范)
媒介组织内的传者 (组织宗旨,体制等)
传者的社会环境
传者
媒介内容的公开性所 产生的压力和约束
内容的选 择和组织
传者:把关人(gatekeeper)
革 者 ( 帮 2、对社会机构以外互动的研究
Unknown/非知区域

最新-农业科技传播方式及应用 精品

最新-农业科技传播方式及应用 精品

农业科技传播方式及应用1农业科技传播概况农业科技传播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科技传播最早的起源之一。

农业科技传播的目的是将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传递给受众,基于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将私有知识冶转化为社会共享知识冶的方法,最终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

农业科技传播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最主要的桥梁和纽带,能够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农业科技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农业科技需要。

因此,要从我国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可行地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自十一五以来,国家建立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覆盖了60多种农作物,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自2008年加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承担了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与示范、丘陵旱薄区谷子糜子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谷子糜子大众化食品加工技术研发、谷子糜子特异资源创新和育种创新能力提升、谷子糜子主要病虫害动态及防控技术研发示范、谷子糜子抗旱耐瘠薄栽培生理研究、谷子糜子产业信息与政策研究等多项任务。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团队成员及示范县技术骨干,结合各示范县农业局的培训活动,根据农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特点,采取集中会议培训、田间现场观摩会、专题讲座、座谈会、田间巡回指导、现场指导、入户培训、科技下乡、印发宣传资料、出版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宣传、网络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共同对试验站的服务区内对象进行培训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法律法规、谷子糜子新品种介绍、轻简化栽培、抗旱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加工贮藏等。

农业科技传播的对象主要是农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基地负责人、技术骨干、乡村干部、部分农业主管部门。

2农业科技传播的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是关系农业、农村、农民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运行正常、能够基本满足需求的农业科技推广技术体系,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农业创新传播的名词解释

农业创新传播的名词解释

农业创新传播的名词解释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创新则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农业创新传播则是将农业领域的创新理念、技术和实践传递给农民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的过程。

本文将对农业创新传播进行深入的解释和探讨。

一、农业创新传播的定义农业创新传播可以理解为将科学研究成果、农业技术、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等有益于农业发展的信息传递给广大农民和农业相关利益相关者的过程。

传播的方式可以包括口头交流、媒体宣传、研讨会、培训课程等,旨在促进农业的生产效率、农民的收入增长以及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创新传播的重要性1.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将创新理念和技术传递给农民,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

2.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农业创新传播还能够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例如,通过学习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农民能够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开拓新的市场渠道,提高销售额,提高自身经济收入。

3. 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创新传播还能够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够更加环保、可持续,并且能够创造更多的岗位机会,提高农业劳动力的就业率。

三、农业创新传播的形式和途径1. 农业科技示范:农业科技示范是农业创新传播的一种常见形式。

通过设立示范基地,向农民展示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管理经验,使农民能够通过亲眼见到、实际操作的方式深入了解新的创新成果。

2. 农业培训课程:农业培训课程是农业创新传播的另一种常见形式。

通过开展培训课程,将农业创新的理念和技术传递给农民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

培训课程可以包括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经验交流等形式,帮助参与者掌握创新成果并应用于自己的农业生产实践中。

3. 农业宣传媒体:农业宣传媒体通过刊登文章、上传视频、举办论坛等形式,向社会公众广泛传播农业创新信息。

农业传播学课程总结

农业传播学课程总结

第一章绪论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诞生而产生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

农业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新的研究课题。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中国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业生产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进步,而农业生产活动一刻也离不一涉农信息的传播与沟通;同时,农业传播活动的有效运作,又与经济传播理论的正确指导密切相关。

因此,农业传播学不仅是一门能引起知识界浓厚兴趣的理论科学,而且是应用性很强的、能够推动经济建设稳定、健康发展的应用科学。

传播是传播学里的一个基本概念。

不同的传播学者的知识结构和学术兴趣各有不同,因此他们会从不同的视角来界定传播的内涵。

由此导致了“传播”这一术语成为了一个人言言殊的概念。

农业传播是从信息内容的角度对传播作出的划分。

如.果说传播的本质是信息的传递的话,那么农业传播可以界定为社会领域内的涉农信息的传递。

涉农信息指的是什么呢?l,农业生产信息。

农业是相对于.工业和商业而言的一个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2,农村、农民信息。

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称作农民,农民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是农村。

农民、农村和农业三位一体。

就是习惯上我们所说的“三农”。

3,有关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与流动的信息。

农民从事农业生产需要生产资料。

4,农业科技信息。

农业生产三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农业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分为三个部分:农业传播的历史、农业传播的类型、农业传播的过程。

农业传播研究的目的:1.农业传播研究的开展是农业经济活动发展的必然要求。

2.农业传播研究的开展是出于农业传播现状不尽如人意的考虑。

农业传播研究的意义:1.农业传播研究是对传播学的丰富和发展。

2.农业传播研究的开展有利于推动和促进学科建设。

3.农业传播的研究成果对其他相关学科也有借鉴意义。

4.开展农业传播研究有利于加强对农业传播实践的了解。

5.开展农业传播研究有利于提高对农业传播实践的解释能力。

6.开展农业传播研究有利于改善农业传播实践状况。

农业传播的研究方法:1,定量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控制实验法、内容分析法。

农业信息传播策划书3篇

农业信息传播策划书3篇

农业信息传播策划书3篇篇一农业信息传播策划书一、策划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业信息的传播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市场的了解,增强农业生产的科学性和市场适应性,特制定本策划书。

二、目标受众本次策划的目标受众主要包括广大农民、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农业从业者。

三、信息传播内容1. 农业政策法规:及时传递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农业政策法规,帮助农民了解政策导向,调整生产经营策略。

2. 农业技术: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农产品市场信息:提供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等信息,帮助农民把握市场动态,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

4. 农业新品种:介绍国内外农业新品种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农民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种植和养殖。

5. 农业企业和合作社动态:宣传农业企业和合作社的发展成果和经验,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四、信息传播方式1. 互联网:建立农业信息网站,发布各类农业信息,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信息推送和互动交流。

2. 电视、广播:制作农业专题节目,通过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向农民传播农业信息。

3. 手机短信: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向农民发送农业信息,确保信息的及时到达。

4. 宣传册、明白纸:编印农业技术手册、明白纸等资料,免费发放给农民,方便农民随时查阅。

5. 现场培训: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能。

五、传播效果评估1.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通过网站、电话、短信等方式,收集农民对农业信息的反馈意见,了解信息传播效果。

2. 开展用户调查:定期对农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对农业信息的需求和满意度,为信息传播提供依据。

3. 分析传播数据:利用互联网数据分析工具,对农业信息网站的访问量、浏览量、转发量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信息传播效果。

六、传播策略执行计划1. 时间安排:根据不同信息的时效性,合理安排信息传播的时间节点,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传播与农业传播》课件

《传播与农业传播》课件
农业科技推广的作用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培养新型农民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科技推广的挑战
如何与农民沟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接 受度等。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农业政 策、市场行情、科技动态等信息 服务,帮助农民做出科学决策,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关注度。
02
农业传播的重要性
农业信息传播的意义
促进农业科技推广
农业信息传播能够将最新的农业科技 知识和技术传递给农民,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增强农民市场意识
农业信息传播能够增强农民的市场意 识,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动 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引导农业产业发展
农业信息传播能够引导农民调整种植 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传播学的起源
20世纪初,美国学者开始 研究传播学,探究信息传 播的规律和方法。
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 传播学逐渐形成和发展,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和深入 。
当前趋势
数字化和社交媒体的发展 对传播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重点转向网络传播 和新媒体。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
5W模式
由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包 括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 道、对谁说、效果如何五个方
面。
双向对称模型
由美国学者施拉姆提出,强调 传播是双向的,传者和受者之 间相互影响。
符号学理论
强调符号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 性,研究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 系。
议程设置理论
由美国学者麦克姆斯和肖提出 ,认为媒体对某些议题的关注 程度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研究生讲义)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研究生讲义)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本课主要内容:第一章序言第二章农业传播第三章农业传播模式第四章农业传播的传播者与受众第五章农业传播的媒介第六章农业传播的内容第七章农业传播的效果附录:农业传播技术简介本课参考书目1.《传播学引论·修订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2003(生动流畅);2.《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通俗易懂);3.《传播学总论》胡正荣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丰富翔实)4.《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成熟完备)5.《传播学概论》施拉姆著,新华出版社1984(理论源头);6.《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赛弗林等著,华夏出版社2000(经典教材);7《传播学史》罗杰斯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学科历史);8《20世纪传播学经典文本》张国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资料汇总);9.《农业传播学》赵晓春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本课专述)。

本课复习思考题1.阐释农业传播的本质;2.试述农业传播的基本原则;3.说明拉斯维尔模式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4.说明3种传播机制的各自优劣,并阐释我国农业传播体制改革如何借鉴各自之所长;5.如何运用关于传播的3种控制手段,实现农业传播的的目的;6.试述我国传播业内部管理机制的内容;7.试述农业传播受众及其群体构成;8.阐释农业传播中的媒介类型;9.说明农业传播的类型;10.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农业传播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第一章序言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农业传播研究的目的、意义与具体作用第四节第一节农业传播的基本概念一、传播与农业传播1.传播的涵义(几种观点)(1)国外学者的主要观点a. A.戈德(1959):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共享说”;b.D.伯洛(1960):所有传播行为都旨在从特定人物或一群人中引出特定的反应。

——“反应说”;c.贝雷尔森、塞纳(1964):传播就是运用符号,如词语、数字、图表等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等,这种传递的行动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农业科技传播

农业科技传播

四、农业科技的特征
• 1、季节性和时效性。一年四季分明,科技按 时间发挥作用。 • 2、地域性。不同地区因韦度、海拔高度不同 ,存在气候的差异。 • 3、广泛性。涉及领域广泛。 • 4、模糊性。各种因素影响小,作用模糊。 • 5、科学性。应当客观、真实、科学。 • 6、同类信息的连续和关联性。农业生命过程 连续,信息综合。 • 7、信息源分散性。
第二节 农业科技信息的分类
• 一、农业科技信息研究的历程
• 1957年成立中国农科院;
• 1963年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召开全国农业科技情 报工作会议;
• 1971年农业科技情报工作开始恢复;
• 1980年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业科技情报工作会议;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科技情报工作快速发展。
二、农业科技信息的分类
• 一、农业科技信息的来源
• 7、农业技术标准资料。
• 8、文献专利:全世界每年专利100多万件。
• 9、农业产品目录资料。 • 10、出国考察和国外来华讲座资料。 • 11、广播电视节目。 • 12、音响资料。
• 二、农业科技信息收集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 1、真实准确。
• 2、全面完整。 • 3、系统连续。
• • • • • • • • • •
四、农业科技信息收集的一般步骤 (一)制定计划 1、确定收集内容; 2、确定收集对象; 3、确定收集渠道; 4、确定收集方法。 (二)设计表式 设计好所需要的表格和式样。 (三)进行收集 采取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收集。
• 五、农业科技信息的加工程序
• • • • • • • • • • • (一)筛选 1、根据需求取舍; 2、剔除重复信息; 3、检查时效性; (二)分类 按使用要求做好分类。 (三)审核 确定真实性、时效性、合理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四)农业科技信息的综合分析 1、直观分析 2、统计分析

农业推广学-第02章 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农业推广学-第02章 农业创新扩散原理

经营条件对创新 采用的影响
❖ 三、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
(一)农民的年龄 农民的年龄,常常反映农民的文化程度、对新事物的态度和求知
欲望、他们的经历以及在家庭中的决策地位 (二)户主文化程度
户主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庭,采用创新的数量越多 (三)家庭关系的影响
家庭的组成、户主年龄与性别对决策影响不同
❖ 四、其他社会、政治因素
(一)传习式扩散方式
(二)接力式扩散方式
(三)波浪式扩散方式 (四)跳跃式扩散方式



(a)传习式传播方式
师 徒 徒孙
(b)接力式传播方式
科技成果中







(c)波浪式传播方 (d)跳跃式传播 点

方式
❖ 二、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一)突破阶段
(二)紧要阶段
(三)跟随阶段
(四)从众阶段
(二)对于不同的阶段
❖ 1.认识阶段:大众传播是本阶段最常用的方法 ❖ 2.兴趣阶段:成果示范和个别访问是有效方法 ❖ 3.评价阶段:小组讨论效果较好 ❖ 4.采用阶段:方法示范和技术指导为主要方法
评价阶段:小组讨论效果较好
第二节 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过程与基本规 律
❖ 一、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
①② ③

农业创新扩散过程的4个阶段 ①突破阶段 ②紧要阶段 ③跟随阶段 ④从众阶段
❖ 三、农业创新扩散的基本规律
(一)S型扩散曲线及其成因 (二)S型扩散曲线的数学模型 (三)S扩散理论及其应用
累计采用 数(%)
采 用 数 量
1
2
3
4
试验示范期 发展期 推广期 交替期

农业传播的途径与完善分析

农业传播的途径与完善分析

农业传播的途径与完善分析摘要:农业传播意义重大,有利于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有利于农业科技进步。

当前农业传播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各级有关领导应强化农业传播的创新理念和意识,增加农业传播资金,加大传播力度,加速农业传播人才的培养,深化农业传播机制的改革。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农业传播途径;问题;完善分析一、农业传播的含义传播是指宣传、传授、表达、传递和散步的意思,是将个体的物质或能量传递给其他众多个体的过程;是将个人或一部分人的思想、观点传达给大众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传播更多的是指信息的单向流动过程。

农业传播泛指农业推广工作中推广人员通过利用大众传播媒介所开展的信息传递和发布的活动过程。

农业传播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农业新技术的扩散,使新技术由少数农民的应用变为多数农民的采纳行为;二是新观念新思想新政策的宣传,使农民的思想意识从个体到群体达到提高。

二、农业传播的途径农业传播的途径可划分为:政府农业传播和推广机构(包括国家、地方和基层三类);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涉农企业(农药厂、化肥厂、农产品加工厂);农村经纪人;个体农技服务部;亲戚邻居;大众媒体(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农业信息网络)等七大类。

(一)政府农业传播机构在农业传播上,政府部门是最主要的传播主体之一。

政府部门一般分:国家、地方和基层。

其中国家级的政府部门主要是制定农业传播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搭建农业传播基础平台;建立农村市场传播体系。

地方政府在国家农业传播的政策指导下,结合本地区特点,搭建与国家对接的区域农业传播平台,负责该地区的传播市场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传播发布窗口。

基层政府最了解农民的需求,通过建立乡镇及村级信息站,利用信息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工商户和农村经纪人来组织农民参加信息培训,使农民获取农业信息。

课题研究论文:农业传播的途径与完善分析

课题研究论文:农业传播的途径与完善分析

101856 农林学论文农业传播的途径与完善分析一、农业传播的定义农业传播就是将农业信息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就是个人将已经研究好的信息传播给那些广大接受者,使得其能利于信息来促进农业技术的应用农业传播是指农业推过程中传播人员通过利用传播这一媒介所开展的信息传递和发布的这一过程。

农业传播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农业中的新技术的传播,使新技术由少数农民的应用变为多数农民的采用的过程;二是一些创新观念或新政策的宣传,使农民的自我意识从个体到群体的转变。

二、农业传播的途径农业传播的途径可划分为政府方面的农业传播和推广机构(包括国家、地方和基层三类);农业科研院校;和农业有关企业(农药厂、化肥厂、农产品加工厂);农村的经纪人;个体农技服务部门;亲戚邻居;大众媒体(广播、电视、报刊、农业信息网络)等七大类。

(一)政府有关农业传播机构在农业传播上,政府部门是最主要的传播主体之一。

政府部门一般分:国家、地方和基层。

其中国家政府部门主要是以制定国家农业发展传播的一些政策;创建农业传播基础的条件;建立农村市场传播规范。

地方政府在国家农业传播的政策指导下,结合各自地区特点,创建该区域的一些规则和制度,主要就是负责所在地区的市场的信息传播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组合的传播发布的一些部门。

基层政府最了解农民的需求,通过建立乡镇及村级的一些服务站点,利用人员、优势的农业企业、种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来组织农民参加各自会议,使农民获取农业信息。

(二)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一般通过建立科研资料信息的数据仓库,将科研成果以农业科技方面的信息的方式发布给接收者。

目前,我国已建成100多个规模较大的涉农数据仓库。

农业院校主要就是根据具体的需求,根据不同的地域发布有助于提高当地农民信息量的机构,极为有助于传播。

(三)农村的经纪人指的就是那些从事的是那种关于农业信息传播,利用自己已经有的农业信息技术,根据不同区域的农民,将信息传播给他们,从而使得他们的农产品的交易得到进一步促成的人员。

最新-农业科技传播方式及应用 精品

最新-农业科技传播方式及应用 精品

农业科技传播方式及应用1农业科技传播概况农业科技传播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科技传播最早的起源之一。

农业科技传播的目的是将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传递给受众,基于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将私有知识冶转化为社会共享知识冶的方法,最终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

农业科技传播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最主要的桥梁和纽带,能够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农业科技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农业科技需要。

因此,要从我国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可行地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自十一五以来,国家建立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覆盖了60多种农作物,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自2008年加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承担了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与示范、丘陵旱薄区谷子糜子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谷子糜子大众化食品加工技术研发、谷子糜子特异资源创新和育种创新能力提升、谷子糜子主要病虫害动态及防控技术研发示范、谷子糜子抗旱耐瘠薄栽培生理研究、谷子糜子产业信息与政策研究等多项任务。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团队成员及示范县技术骨干,结合各示范县农业局的培训活动,根据农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特点,采取集中会议培训、田间现场观摩会、专题讲座、座谈会、田间巡回指导、现场指导、入户培训、科技下乡、印发宣传资料、出版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宣传、网络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共同对试验站的服务区内对象进行培训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法律法规、谷子糜子新品种介绍、轻简化栽培、抗旱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加工贮藏等。

农业科技传播的对象主要是农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基地负责人、技术骨干、乡村干部、部分农业主管部门。

2农业科技传播的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是关系农业、农村、农民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运行正常、能够基本满足需求的农业科技推广技术体系,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韦尔伯.施拉姆 (WilburLangSchramm, 1907—1987)是传播学科的集 大成者和创始人。人们称他为 “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 父”。他建立了第一个大学的传 播学研究机构,编撰了第一本传 播学教科书,授予了第一个传播 学博士学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 具有传播学教授头衔的人。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视觉
空中飞艇广告 动力伞空中 摄影摄像广告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触觉
2003年年初 广州 芬达3D户外广告 灯箱牌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嗅觉和味觉
有效生产并销售高价 值商品
高价值商品 产区的农民
技术开发、传递及市 场营销服务 引进技术,开发人力 资源,发展基础设施
独立的半主权的专 业公司,商品生产 组织附属兼营 以各种社团和民间 自治组织为主
自上而下兼由外向 内的合同约束 自上而下兼由内而 外的意识启蒙
增产增收,激发农民, 以贫困、落 促进乡村综合发展 后乡村的饿 全体农民为 主 促进人类进步,传播 信息,教育民众 农村居民及 某些城镇居 民 农村居民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三)香农-韦弗模式 (信息论的传播学研究模式)
1949年 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 克劳德· 艾尔伍德· 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 1916—2001) 和沃伦.韦弗《传播的数学理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数学博士和 电子工程硕士, 1958年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终生教授。 1948年至1949年 间,香农先后发表了《通讯的数学 原理》和《噪声下的通 信》两篇论文,论文阐明了通信 的基本问题,给出了通信 系统的模型,提出了信息量的 数学表达式,并解决了信道 容量、信源统计特性、信源 编码、信道编码等一系列基本 技术问题。因此,这两篇 论文也被学界视为信息理论的奠 基之作。这些原本属于 传播技术范畴的科学观点和技术, 除去依旧在信息研究 领域发挥科学指导作用以外,也为传 播学理论找到了信 息传播的科学理论依据。
第二章 农业传播模式
2015/11/11
第一节 模式与传播模式
一、模式的概念与功能 美国 沃纳.赛佛林 小詹姆斯.坦卡德 “对真实世界理论化和简约化 的一种表达方式”。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英国 丹尼斯.麦奎尔 《大众传播模式论》 “模式是用图像形式对某 一事项或实体进行的 一种有意简化的描 述。”
2015/11/11
8090的我们,在六一临近的时候,面对我们正把握的却在 渐渐远去的青春,在偶尔闲暇的那一刹,你是否会偶尔回忆起 我们童年时候的欢乐时光,或许很囧,很傻,但是很开心,快 乐而多彩……你会不会想重温一下童年的游戏乐趣呢,如果真 的有返老还童的时光机,你会坐上去吗?你准备好了吗?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说什么
通过什 么渠道 媒介
给谁
取得什 么效果 效果
传播者
讯息
受众
拉斯维尔传播模式及相应的传播过程基本要素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说什么
通过什么 渠道
给谁
取得什么 效果
控制研究
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
受众分析
效果分析
拉斯维尔模式及相应的传播研究领域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农业传播研究领域: 农业传播控制分析 农业传播内容分析 农业传播媒介分析 农业传播受众分析 农业传播效果分析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张越,北京人。 1988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 学中文系。 1989年至1995年,北京财 会学校任教。 1995年底开始,中央电视 台《半边天》节目主持人。 半边天2010年7月29日 停播。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第二节 几种农业传播模式
模式类型
常规农业推广培训 与访问体系;综合 农业发展计划 商品开发与生产 商品导向型推广 社区发展农村振兴 综合农村发展计划
目标
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对象
全体农民或 联系农民
内容
以农业技术为主
组织特征
以政府领导公办专 职为主
策略方式
自上而下的传递服 务
白沙湾峡谷漂流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白沙湾峡谷漂流位于桂林市阳朔县白沙镇,离 桂林市57公里,离阳朔县城仅12公里,是距离阳 朔最近的漂流景区,处在广西生态旅游示范村凉 水井村上,是集生态漂流、田园风光、峡谷探险 为一体的旅游项目。白沙湾峡谷漂流起点与白沙 湾水电站,终点为千金潭,漂流全程2.5公里,落 差70-80米,漂流时间为70分钟,在这里您可以 放松紧张的心情,尽情享受漂流带来的激情与乐 趣。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模式的基本特征:
模式是一定现实的再现,是现实的抽象概括,它来源于现实, 并指导现实的改变;
模式可以对被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结构及其转换关系、相 互作用的原理进行一种有意的简化描述,体现了科学研究中 简单性原则旨意; 模式是理论性的形式,但模式不是一种理论,不是公益性方 法、方案或计划; 模式是简化的形式,是经理性高度概括抽象后以经济明了的 方式表达出来。
“Who Says What Through Which Channel to Whom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For What Purpose With What Effects”
2015/11(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对谁说的(To Whom) 产生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在什么情况下(Under What Circunmstance) 为了什么目的(For What Purpose)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2009年11月日,美 国国会众议院以220赞成 票对215反对票通过总额 超过1万亿美元的医疗改 革方案,奥巴马提出的 医改方案正式通过。微 博作为宣传工具可谓功 不可没。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传播者环节——追随者与被追随者的融合 传播内容环节——多媒体信息的全面覆盖 传播渠道环节——介质属性与内容平台属性 传授受众环节——被追随者的无限扩大 传播效果环节——宣传信息到达后引发回应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多伊奇 “一种符号的结构和操 作的规则,它用来将 已存在的结构或过程 中的相关要点联系起 来。”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什么是模式? 模式(Pattern)其实就是解决某一类问 题的方法论。把解决某类问题的方法总结 归纳到理论高度,那就是模式。模式是一 种指导,在一个良好的指导下,有助于你 完成任务,有助于你作出一个优良的设计 方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会得到 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夜晚的生活总是 令人向往,烧烤与篝 火晚会一定是你的最 佳的活动之一,放开 您的心情,与九马画 山一起享受这激情的 夜晚,让我们一起参 与到竹竿舞、踩脚舞、 对山歌、青蛙舞中来 吧。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白沙湾峡谷漂流
“……小桥流水、雨雾 瀑布、奇趣水林、水车、原始峡谷…… 一个没有被雕琢的原始景象——白沙湾 峡谷。身临其中,会有‘心镜如流水, 生 活如秋空’的感觉;当你乘艇游览之后, 就会有‘畅游浊漳畔,荡舟柳树湾,舟 行 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体会。休闲之 境 在于积极放松,休闲之乐,在于山水怡 情,希望各位在这里能如愿以偿,感受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到‘上观南天白云悠,下看清泉碧水流;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讯息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讯息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六)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
“大众受众”
编码者 释码者 译码者
许多相同 的讯息
推测性反馈
来自新闻信源、艺术信源等的输入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1、大众传播媒介(机构)在获取或接到信息源发出的 信息后,要经过 译码者(记者)、释码者(编辑)和 编码者()的加工和整理,从而变 成可以被传播出去 的符号(讯息); 2、受传者都属于一定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接受和传播 该信息时会受到 其他群体成员的影响,信息传播是双 向循环的过程,每个成员既是传播 者也是受传者。 信息在群体中的传播过程中,会得到再解释或加工。 大众传播的受传者在接到信息后,会给传播者发出反 馈信息。 每个受传者和传播者都扮演着译码、编码和释码的角 色。
咖啡的馨香如此激烈地 刺激着我们的味觉和 嗅觉......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五)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查尔斯· 埃杰顿· 奥斯古德(Charles Egerton Osgood 1916.11.201991), 美国心理学家,心理语言学的先驱。 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萨默维尔 (Somerville)。 奥斯古德自大学本科时代开始,一直 致力于心理语言学、情感的意义与 感情归因、心理社会动力学等方面 的研究,有独特的见解和较深的造 诣。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二)拉斯韦尔模式
美国政治学家 哈罗德.拉斯韦尔 1948年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 功能》
2015/11/11
农业传播技术与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