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纪录片娱乐化现象探究
试探纪录片的娱乐化发展
在传统意义上,纪录片被定位为一种电视精英的文化概念范畴。
基于这种理解,电视纪录片往往成了“精英作给精英看的东西”,题材和内涵都比较深刻。
娱乐节目被称之为快餐消费品,有着宽泛的收视观众群,但欠缺深度。
这两类节目在以前可以说是属于两个不同的电视领域,而几年前诸如《Discovery》《National Geographic》等国外商业纪录片的热播,为国内的纪录片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创作理验——娱乐化的纪录片。
这两者的结合给国内的纪录片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娱乐化也许可以作为困顿中的中国纪录片实现自我突破和超越的可选择路径。
所谓娱乐化纪录片,《探索・发现》的解释是知识娱乐化,把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内容用讲故事的解说方式呈现给观众,利用所有可能的电视手段进行表现。
《探索・发现》是央视力推的一个日播纪录片栏目,它一反原来纪录片艺术和教育这两张脸孔,将娱乐放在了优先考虑的位置,而与之相对的艺术性、精英性已经被刻意回避。
在央视近两年的观众综合指标调查报告中,这个栏目连续获得“观众流入率”指标的第一名,相反该栏目的“观众流失率”则排在倒数一、二名,观众对该栏目的忠诚度由此可见。
娱乐性纪录片的理念同时也得到了其他纪录片制作人的回应。
东方卫视推出了一档纪录片节目《东方全纪录》。
从试探纪录片的娱乐化发展汪晓可 杭州市萧山广播电视台 311201已播节目来看,它的风格颇有点类似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即更加偏重于对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探索和展示。
它的收视表现也非常不错。
东方卫视负责人说,观众对于纪录片如此喜爱,是他搞了多年电视所没有遇到过的。
这给他的启示便是,如果国内的纪录片导演改变旧有的叙事习惯,更多地研究观众的口味,纪录片的再度辉煌指日可待。
从央视提出娱乐化纪实片的创作理验与付诸实践,到《探索・发现》等栏目取得的可喜成绩,可以看出娱乐化纪录片强大的生命力,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娱乐化的纪录片呢?首先,纪录片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内涵、外延、价值取向、创作理念、制作手法一直处于一个流动变化的过程之中,表现为一个绝对运动的过程。
论当代纪录片的娱乐化特征
C ontemporary T VCONTEMPORARY TV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文化的转型,大众文化后来居上,游戏综艺节目如火如荼,不仅电视剧戏说历史,就连一向正襟危坐的新闻,也开始注重娱乐包装。
过去一向以讲“文化”和“历史”为己任的纪录片开始出现娱乐化的倾向。
这种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叙事故事化所谓叙事故事化,是指运用剧情片的结构方式,有意识地构筑故事情节,塑造人物,设计悬念和高潮,以戏剧化的方式加以剪辑,使事件发展具有一定的戏剧效果或因果关系。
我国有讲故事的传统,评书、章回小说、笔记小说等文学形式都曾是通俗故事的经典载体。
今天,电视已取代文学成为讲故事的主要平台。
于是,中国纪录片也由政论进入到“故事”时期。
这类纪录片追求故事性,讲究悬念、注重人物塑造和情节的曲折。
“纪录片向故事片靠拢”成为许多纪录片人推崇的金规玉律,“故事”成为当代纪录片的基本理念。
不仅纪实风格的纪录片讲故事,就连文献纪录片和政论片也开始注重叙事故事化,将人物放置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通过故事展现重大历史事件。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将栏目定位在“三性”上: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
《东方时空·生活空间》更将纪录片讲故事的潮流推广至全国,以至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一度成为人口相传的流行语。
实际上,这也是对中国当代纪录片的一个形象概括。
二、故事表演化纪录片的一大难点是现实场景的缺席和历史场景的不可再现。
由于记录者本身不在事件现场,而又缺乏影音资料的弥补,造成了纪录手段的单一和视听表现力的贫乏。
为解决这一弊端,人们不约而同地迈进了“虚构”这一禁区。
这种纪录理念一直在创作实践中引起争议,同时不断得到补充和发展。
在传统的中国纪录片中,一般是采用“遗址+实物+意像镜头+个体叙述”的方式。
为了增强纪录片的表现力和可视性,中国纪录片一直游走在真实与虚构之间, 从上世纪50年代的真人真事真景,到80年代出现的局部象征隐喻的“光影法”,再到90年代的“真实再现”,故事片的各种表现手法大量充斥在纪录片中。
纪录片娱乐化现象的传播学解读(一)
纪录片娱乐化现象的传播学解读(一)摘要本文就纪录片娱乐化现象的传播学解读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纪录片娱乐化传播学在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下,综合媒体改革及时代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中国纪录片也在不知不觉间掀起了一股娱乐化浪潮。
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栏目,以娱乐化纪录片的理念把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内容用讲故事的解说方式呈现给观众。
并尽可能利用一切现代化技术手段表现或再现历史情景。
这一尝试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探索·发现》一直高居央视众多栏目排名前1O之列,其中观众满意度、观众期待值等指标均名列频道榜首。
不可否认,纪录片娱乐化大大增强了节目的可视性,激烈的矛盾冲突、幽默风趣的故事情节、眩目精湛的高科技组接技巧,极易使观众流连其中并进而引发情感上的共鸣。
与此同时,愈演愈烈的娱乐化风潮也使部分业内人士忧思,质疑其商业性对纪录片艺术属性的破坏。
针对这种艺术形式演进过程中出现的文化现象,本文试图将其纳入传播学视阈,作一番理性观照,并进而探讨新形势下纪录片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命题。
一、语境探因法国理论家阿尔都塞曾用“多元决定”的思想来审视因果律。
意即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原因,文化现象或历史现象是一个“多元决定”的现象。
从本质上看,纪录片娱乐化作为一种复杂的当代文化现象,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合力制约。
因此,有必要考察一下文化生产、市场经济与媒介传播的共谋关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开始了大众化转型。
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和蔓延,消费主义观念渗透到文化的创造和传播过程中。
“快乐”和“游戏”成为影视节目流行的标识。
在这种宏观语境下,纪录片也向商业主义和消费主义接近和移植。
同时,注意力经济、娱乐经济的升温使得纪录片的制作理念也悄然发生了转变。
同时,在文化产业化的大趋势下,纪录片行业要生存下去,商业化创作转型已势在必行。
可以明确的是,在纪录片创作、传播、消费等整个过程中,主创者要树立起明确的市场意识,即纪录片在媒介市场流通中,只有被赋予商品属性,构建流畅并富弹性的市场供求体系,纪录片自身的产、销才能维持平衡并进而实现赢利,也才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并最终繁荣纪录片市场。
关于电视娱乐化现象的辩证思考
关于电视娱乐化现象的辩证思考电视娱乐化现象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电视节目追求趣味性和娱乐性。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以追求收视率和利润为目的,注重效果和娱乐,而忽视了节目的艺术性、深度和思考性。
对于电视娱乐化现象,应该进行辩证思考,既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从批判的角度看待其问题。
娱乐化节目给观众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娱乐化节目通常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能够轻松愉快地消磨时间,给人们带来放松和快乐的感受。
综艺节目和真人秀节目能够让观众欣赏到明星的才艺和生活细节,增加观众的娱乐享受。
娱乐化节目具有普及性,能够吸引更多观众,扩大知识面。
历史类、科普类等纪录片以娱乐化的手法呈现,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进而学到更多知识。
娱乐化节目有助于缓解观众的压力和焦虑,提升观众的心情和幸福感。
人们在疲惫和压抑时,可以通过观看娱乐化节目放松心情,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电视娱乐化现象也存在一些问题。
娱乐化节目的过度追求娱乐性和效率,忽视了节目的深度和思考性。
这些节目通常只迎合观众的浅层需求,注重形式和效果,缺乏艺术性和思想性。
娱乐化节目过于庸俗化,迎合低级趣味,搏取收视率和利润。
一些节目以煽情、低俗、恶搞等手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削弱了节目的文化内涵和道德底线。
娱乐化节目的浮躁氛围对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有一定的冲击。
观众习惯了简单、直接、刺激的娱乐形式,对于质量更高的节目和文化产品缺乏耐心和欣赏能力。
对于电视娱乐化现象,我们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要从批判的角度看待其问题,并思考如何应对这种现象。
应鼓励和支持优质娱乐化节目的制作和推广,提高节目的品质和水平。
优秀的娱乐化节目既能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又能提供艺术和思想的享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要加强节目审查和管理,制定相应的法律和规定,规范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禁止低俗、暴力、恶搞等不良内容的传播,保护观众的权益和精神健康。
要培养观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于优质节目的欣赏和鉴别能力。
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对策建议
针对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的成因和影响,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行业自律:电视媒体应当自觉遵守行业规范,提高节目质量和社会责任感, 避免过度追求收视率而忽视社会效益。
2、政府监管:政府应当加强对电视媒体的监管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 限制不良节目的传播,引导电视行业健康发展。
3、提高公众意识:通过媒体宣传、教育等途径,提高公众对“泛娱乐化”现 象的认知和批判能力,培养健康的媒体消费习惯。
总结
电视娱乐节目主持人泛化和淡化现象是当前娱乐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虽 然这一现象为主持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 不足。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了加强创新、提高文化素养、注重沟 通技巧等建议。希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促进电视娱乐节目的可持续发 展,为主持人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首先,通过文献 资料收集,梳理出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的主要特征和成因;其次,设计 问卷,针对电视观众和节目制作人员展开调查,了解他们对“泛娱乐化”现象 的看法和态度;最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以客观地描述和解释 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
参考内容
随着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娱乐需求的不断增长,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其中,一个显著的趋势是电视节目的信息娱乐化。本次演 示将探讨电视节目信息娱乐化的概念、发展历程、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电视节目信息娱乐化的概念
电视节目信息娱乐化,指的是在电视节目中融入更多娱乐元素,使观众在获取 信息的同时,也能享受到娱乐的快感。这种趋势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社会节 奏的加快,人们需要更轻松、快捷的方式获取信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媒体 技术的进步,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电视节目 制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关于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
关于电视节目的娱乐化倾向背景在当今的电视节目中,越来越多的节目呈现出娱乐化的倾向。
这种娱乐化的节目形式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而对于广告商和电视台来说,也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娱乐化的倾向?娱乐化的节目带来了什么影响?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娱乐化的原因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娱乐化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电视节目不再仅仅是传递信息和知识,更需要满足观众的休闲娱乐需求。
而充满娱乐性的节目形式恰好能够满足观众的需求,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其次,对于广告商和电视台来说,娱乐化的节目形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各电视台争相推出娱乐化的节目,以吸引更多的广告商和赞助商。
这样一来,广告费用和赞助费用也随之增加,为电视台带来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娱乐化的影响然而,娱乐化的节目形式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娱乐化的倾向会降低电视节目的信息量和知识性。
为了迎合观众的娱乐需求,节目制作者会更加注重节目的娱乐价值,而忽视节目的知识性和信息量,使得观众很难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其次,娱乐化的节目形式也可能引发一些消极和不健康的行为。
例如,在某些真人秀节目中,选手为了争取更高的收视率,可能会出现讲大话、耍小聪明、玩暧昧等不健康的行为。
这些行为可能会被观众误解为是一种应有的表现,从而引起不良影响。
对待娱乐化的态度对于娱乐化的节目形式,我们应该保持谨慎和理性的态度。
一方面,我们不能一味地抵制娱乐化,否则可能会落入一种极端的境地。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盲目追求娱乐化,忽略节目的知识性和信息量,否则可能会让观众受益匪浅。
那么,应该如何对待娱乐化的节目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相关监管对于某些娱乐化的节目,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
例如,针对某些真人秀节目中的暴力和低俗内容,需要对其进行限制和规范,以减少不良影响。
增加节目的知识性和信息量娱乐化和知识性并不相互冲突,我们可以在娱乐化的基础上,增加节目的知识性和信息量,以满足观众的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也能为观众提供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纪录片的娱乐化创作(一)
纪录片的娱乐化创作(一)纪录片说到底是艺术,艺术是要给观众看的。
当纪录片作者和部分DV爱好者把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他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
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
也就是说纪录片好不好看,取决于节目中有没有好看的故事。
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
那么怎样才能使节目好看呢?广大纪录片作者和DV爱好者在创作中发现,“纪录片的娱乐化”可以大大增加节目的“可视性”。
人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这于选择被拍人物有很大关系。
我们都知道,一部纪录片是否好看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拍摄环境、画面构图、音乐音响、制作精良等。
但是如果选拍的人物很有特性,很适合画面表现,或者被摄者很愿意在镜头前表现自己,那么这部纪录片一定好看。
连云港电视台拍摄的《安娜与“猴王”》,纪录的是一个在连云港工作的叫安娜的法国人,为了帮助中国申办奥运,并使“美猴王孙悟空”能够成为奥运吉祥物,整天拿着孙悟空模型,串街走巷进行宣传。
最有“看点”的是,她把自己打扮成孙悟空耍给群众看。
很胖的外国女人,本来就于孙悟空毫不相干,当她硬把自己打扮成孙悟空模样的时候,观众自然会长时间捧腹大笑。
在这部15分钟的纪录片中,更好看的还有安娜与一个耍猴人在一块玩耍的情节:猴子与主人建立了很深的感情,猴子在主人身上爬上爬下很是自如。
当安娜把猴子抱在自己怀里的时候,就很不是那种情况了。
猴子一会拽安娜的衣服,一会拽安娜的头发,没有给安娜一点安静的时候。
实际上是猴子在戏弄安娜……这部纪录片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被摄主人公——安娜的这个人物很有表演欲。
只要摄像机对着她,她浑身上下就有看不完的趣味故事。
故事情节具有娱乐性“纪录片要故事化”,这是我们每个纪录片人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
于是广大纪录片人和DV爱好者,手拿摄像机,开始了长时间的跟踪纪录。
有的节目要拍摄几个月,有的要拍摄一年,甚至两年三年……。
坚守与突破:电视纪录片娱乐化探究
录片 销售 的平 台 ,还 要有 ~套 市场 化 的运作 模 式 。 只有 产 、供 、销各 个环 节形 成 了一个 良性 的循 环 ,纪录 片才 能拥有 一个 好 的生存 环境 。 以前 的纪录 片往往 采用 精英 文化 的视 角 ,创 作 者个 性 创 作 至上 ,或 用一 些 高 深 、 晦涩 的解说 词 ,使得 纪 录片显 得有些 曲高 和 寡 ,这也就 决定 了它 的 收视也 必然 是小 众范 围 的 。面对 市 场 化 的今 天 , “ 收视 率 为 王 ” 的紧 箍咒 已经把 纪 录片套 牢 ,如何 提高 收视 率 、扩 大纪 录 片的收 视人群 成 了纪 录片 首先
要 考 虑 的 问 题 。纪 录 片 的娱 乐 化 以 一 种 简
把生 活 中的苦难 化作 轻松 的喜剧 .是 一种 轻 飘 的 、无 时 间感 的存 在状态 。 “ 人们 通过 观 看 电视来 获得知 识 ,这种建 立在 电子 图像 之 上 的教 育 模 式 似乎 更 受 大 众 的 欢迎 , 观 众 也不再 是 为 了增 长知识 、了解社 会 .而是 成 了一种 纯粹 的娱乐 消遣 。这 种通 过 电视来 获 得知识 的方式 重新定 义 了 ‘ 么是知识 ’ 什 ‘ 怎样 获 得 知 识 ’ 电视 通 过 控 制 人 们 的 时 。 间 、注意力 和认 知 习惯 获得 了控 制人 们教 育 的权力 。 ”1 审美 文化对 娱乐 的需要 .使 [ 6 大众 得纪 录片这 个一 向 以精 英文 化 自居 、的崇 尚 创 作个性 的节 目形 式不得 不 向娱乐 “ 首称 俯
一
索 ・ 现 》 等 为 主 的科 教类 纪 录 片上 。这 些 发 纪 录片更 加讲 究镜 头 的角度 、景别 ,画面 的
光线 、影调 ,常 常使用 一些 动 画和再 现等 形 式把 故 事叙述 得更 加生 动 和逼真 。这 种对 画 面 精致 程 度 的追求 只是 娱乐 化 的 表层 体 现 。
纪录片娱乐化现象的传播学解读的论文
纪录片娱乐化现象的传播学解读的论文摘要本文就纪录片娱乐化现象的传播学解读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纪录片娱乐化传播学在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下,综合媒体改革及时代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四、重视叙事技巧中国纪录片长期以来过分遵循纪实的理念使编导们忽略了纪录片的故事性,即强调纪录片的戏剧冲突,凸显镜头的视觉冲击力。
其实,在不违背真实性的前提下,大可以采用戏剧式的叙事方法,如制造悬念、矛盾冲突,捕捉细节等,用娱乐化的叙事手段填补纪录片艺术创作上的不足。
1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气灌注”的人物形象对受众所形成的巨大的审美和文化张力是保证纪录片能否受到市场欢迎的决定性因素。
《请投我一票》之所以赢得广泛认可,除却现实题材的文化因素之外,个性彰显的主人公群像塑造功不可没。
为了挤掉对手,成成撺掇同学在许晓菲演讲时起哄;在另一个竞选人罗雷面前则作虚假许诺,离间同学关系;才艺展示时,成成表现出了江湖老手般的成熟老练,在自己唱歌时安排好朋友上台拥抱,表示自己艺术能力超群。
演唱完毕后,握着男同学的手说:“兄弟,缘分,缘分啊”,握着女同学的手说:“大妹子,缘分,缘分啊”,其成熟老练完全不象一个十岁的孩子。
与狡猾精明的成成相比,罗雷更独断专行。
他会使用武力维护自己班长的权威,会接受家长授意贿赂同学,并且蛮横地阻止别人指正自己的缺点。
来自单亲家庭的许晓菲则善良纯真,只能眼睁睁看着班长的宝座旁落,晓菲的落选伤害了单亲母亲的自尊心,在她面对镜头倾诉的泪水中,也引发了观众的感慨和对“到底什么是民主”这一主题的深层反思。
2制造矛盾冲突纪录片的娱乐化叙事一改以往平铺直叙的流水帐方式,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表现出相对完整和连续的矛盾冲突过程。
颇负盛名的《平衡》记录了可可西里武装反盗猎队伍的命运。
在这部长达168分钟的纪录片里,编导利用真实、朴素的镜头语言,展开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3条矛盾冲突线。
而最终的焦点落在了环保上。
片中设置精密的戏剧冲突具有相当的强度、长度,且前后绵延、互相牵连,旧有冲突发展的同时自然地引出新冲突,新旧交错互为推动。
电视纪录片的娱乐化现象
人在创作过程中怎样走在健康的娱乐大 道上? 下面就此对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现象 的思考做一深入探究:
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的重要成因分析 关注信息的获取方式。 长期以来,电
视纪录片的创作基本上是讲述或告知一 个真实的事件、一个科学问题,内容真实, 主题深刻,但往往留给受众枯燥乏味的视 觉感知,这种说教灌输的知识传播风格大 大影响了受众的收视心理。 娱乐化的媒体 把重大严肃的纪实节目转化为富有个人 色彩、戏剧性和故事性强的节目,引起受 众的共鸣,拉近受众的心理距离,吸引受 众的注意力。
故事性日益成为衡量一个电视纪录片 的制作人能否驾驭选题、表现技巧是否高超 的重要尺码。 以纪录片为主要节目形式的西 方电视纪录片非常重视讲故事,常常通过引 人入胜的故事激发观众探究的欲望。 新西兰 著名导演朱迪斯·库伦认为:“所有电视纪录 片的制作者都应该有一个目标,即从感情和 知识两个方面入手,将观众牢牢抓住,让观 众沉浸在故事中学习新知。 ”③
图 1:大学生愿意收听广播节目的类 型比:
乐化的发展趋势已是大势所趋, 纪录片 娱乐化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欢乐, 娱乐 元素的适度渗透能丰富、 增强纪录片的 表现力,使其获得更深远的影响。 但是当 娱乐元素扩张、 放大成为节目的主导性 元素时,这种渗透就容易走向其反面,侵 害电视纪录片的健康发展。 综观当前的 电视荧屏, 中国的纪录片创作有一些生 硬模仿和简单的抄袭国外电视纪录片的 娱乐化形式, 节目创作中为了盲目迎合 受众需求,单纯模仿名节目,以揭人隐私 为娱乐以及主持人文化涵养低下, 给社 会和受众带来消极的影响。 如一些纪录 片以演绎社会阴暗面为能事, 在一些冠 名“纪实节目”中经常用演员扮演生活中 发生的事情, 选题主要是一些畸形社会 现象,如“恶父卖女”、“偷窥”等一些不健 康的内容来赢取噱头。 这些节目终因“品 位不高、 内容低俗” 受到越来越多的批 评。 电视纪录片创作一旦坠入这种低俗 化的泥潭,一味追求感官刺激,宣扬错误 的价值观念,就会变成一种精神污染。 如 果这种低俗浪潮无尽泛滥, 单纯地为娱 乐而娱乐, 电视纪录片的娱乐发展必定 走向死胡同。
电视纪录片的娱乐化现象
乐 的最 本 质 的 内 涵 。 乐使 原 本 紧 张 的 身 娱 心 得 以 缓 释 与松 弛 。 圆 ” 电视 纪 录 片 创 作 通
过轻松活泼的语言和幽默的风格 . 造 出 营 娱 乐 场 , 助人 们 “ 避 ” 帮 逃 日常生 活 中 的 压
技 纪 实 节 目的 引进 , 繁 荣 我 国 电 视 纪 录 对
z
ZⅣ
AZ  ̄ OZH E H
2 1 ・( 半月J 0 06下
电视纪录片的娱乐化现象
随 着 市 场
人 在 创 作 过 程 中怎 样 走 在 健 康 的 娱 乐 大
道 上 ?下 面就 此 对 电 视 纪 录 片娱 乐 化 现 象 电视 纪 录 片 娱 乐 化 的重 要 成 因 分 析 关注 信 息 的 获 取 方 式 。 长 期 以 来 , 电
觉 感 知 , 种 说 教 灌 输 的知 识 传 播 风 格 大 这
故 事 型 .但 也 在 创 作 中 通 过 大 大 小小 、 趣
味 横 生 的 故事 表 现 人 物 和 讲述 事 件 。 故事 性 日益成 为衡 量 一个 电视 纪 录片 的制 作人 能否 驾驭 选题 、 现技巧 是否 高超 表 的重 要尺码 。 以纪 录片为 主要节 目形式 的西 方 电视 纪录 片非 常重视 讲故 事 . 常常通 过引 人人 胜 的故 事激 发观众 探究 的欲望 。 西兰 新
在 观 众 的 艺 术
需 求 中 已 占 有 不 可 或 缺 的 特 殊 地 位 . 电 视 “ 媒 体 的 娱 乐 化
主 要 包 含 两 个
调 整 心 理 结 构 的 平衡 。 会 竞 争 骤 然 社 加 剧 , 们 由于 生 存 竞 争 带 来 的 各 种 巨大 人
浅析中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
浅析中国电视节目泛娱乐化现象摘要:本文从当前我国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出发,分析了当前我国电视节目中泛娱乐化的三个表现,即新闻节目的娱乐化、电视娱乐节目娱乐化和公益资讯类节目的娱乐化。
笔者认为电视节目中的泛娱乐化现象在中国已经非常严重,并且从文化、媒体和大众三个方面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要想解决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必须做到完善多元电视文化机制、提高电视节目从业者的综合素质,并且要加强对电视节目的扶持和监督力度。
关键词:电视节目泛娱乐化负面影响对策娱乐是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个人思想感情的表达,更是人类艺术音乐等形式的根源。
自人类产生之初,人类就开始了娱乐的脚步。
面对当前电视综艺节目中存在的泛娱乐化现象,有的人赞赏而有的人大力批判。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定位电视综艺节目的泛娱乐化现象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一、我国电视综艺节目泛娱乐化的表现1、新闻节目娱乐化新闻娱乐化是当前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这一现象首先出现在九十年代的西方,现在已经在西方媒体中成为了普遍现象。
把娱乐和新闻融合起来,再加上当前网络技术的进步,这些都改变了传统的报道模式,并降低了政治新闻的严肃性,使干巴巴的严肃新闻变得生活活泼起来,但是同时也显得肤浅和浮躁。
2、电视娱乐节目泛化当前我国电视节目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娱乐节目的庸俗化,电视台一味追求高收视率,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择手段。
电视制作者一味追求利益,极力迁就观众的口味,导致电视节目越来越庸俗化。
因为电视节目的受众是非常广的,所以众口难调下,为了保证电视台的利益,唯有先满足文化程度不高的大多数。
另外一个现象就是当前电视娱乐节目中的同质化非常严重。
各大卫视相互抄袭,节目雷同,模仿甚至直接照搬国外或港台的电视节目。
在当前的电视节目话语中,缺乏经营的话语。
由于电视的从业者一般都是学技术的出身,虽然电视台离不开他们的技术支持,但是他们却并不一定完全具备作为一个优秀节目人的人文修养和文化涵养。
纪录片的娱乐化探索——以纪录片《历史那些事》与《复活的军团》
社会视野农家参谋-235-NONG JIA CAN MOU纪录片的娱乐化探索——以纪录片《历史那些事》与《复活的军团》作比较研究赵凌崧(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434020)【摘 要】《历史那些事》与《复活的军团》同属历史文化纪录片范畴,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金铁木艺术创作思维的影响。
《复活的军团》作为传统纪录片的代表作之一,在国内纪录片史上影响深远,而《历史那些事》在大幅度突破了传统纪录片的文本框架结构下,仍在B 站上获得了超千万的播放量与9.8的高评分,也证明了该片的成功。
结合近年来一大批带有娱乐化态势的非传统纪录片的崛起,本文将对两部纪录片进行全方位对比,综合所处时代社会环境等因素,探索纪录片娱乐化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纪录片;娱乐化;文本内容及框架;网络文化;受众需求中国纪录片最早开始于带有浓厚宣传意味的新闻纪录片,随着改革开放,由中日合拍的大型纪录片《丝绸之路》开启了纪录片创作理念上的转变。
此后由中央电视台组织拍摄的一系列经典文化地理纪录片《话说长江》(1983)、《话说运河》、《望长城》(1991),则将这种以精英意识为主导、以民族精神为内核的寻根文化在电视媒体领域推向了高潮[1]。
长久以来纪录片被视为专属于精英人群的精神食粮,并不具备广泛的受众群体,传统纪录片严谨沉闷的叙事风格,具有知识传播、思想宣传、遵从真实性的影片属性,故事性较弱等特点,决定了绝大部分纪录片并不适宜大范围的受众群体理解赏析,但取决于国家层面的文化传播布局,纪录片市场多年来一直以平稳发展的态势不断进步,尽管无法获得较高的影视票房收益,但在影视版权及文化传播等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地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纪录片市场开始愈加活跃,导演们开始追求多元化的纪录片制作理念,许多纪录片被搬上大银幕,开始了纪录片商业化的探索。
但根据以往院线票房收益来看,纪录片的商业化运作并不成功,“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39.53亿元,年生产总值为60.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15%。
网络纪录片娱乐化的价值与反思
|RADIO &TV JOURNAL 2020.09近年来,我国网络纪录片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大量的网络纪录片涌入大众视野。
同时,越来越多的网络纪录片换上娱乐化的包装,刮起了娱乐化的旋风,正在改变甚至颠覆人们对传统纪录片的认知。
它是怎么发生的,它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又存在哪些问题和弊端,都值得我们深思。
一、网络纪录片快速发展的背景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手机网民规模为8.9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99.3%。
网络的进步和网民的激增,影响着我国影视产业包括纪录片的发展。
特别是当受众的注意力从电视屏幕转向电脑屏幕、手机屏幕后,各类视频APP 正在成为我国网民消费视频作品的主要途径。
其中,年轻人作为新媒体技术发展下的主力军,对纪录片的创作、发展和传播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纪录片娱乐化兴起的原因(一)纪录片娱乐化的起源纪录片娱乐化最早起源于美国,主张以娱乐主义作为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内容上偏重故事性和观赏性。
在中国,“纪录片娱乐化”首次被提出是在2001年7月9日,当时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推出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档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纪录片栏目《探索发现》。
该栏目运用生动形象、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以及一环扣一环的悬念片段紧紧吸引着观众对它的好奇,被誉为“既有较高文化品味与知识内涵,又有很强观赏性和娱乐性的电视节目”。
这样的纪录片栏目出现,不仅得到了广大社会群体受众的关注以及好评,也逐渐将这种娱乐化趋势带入到纪录片的正式制作与发展当中。
(二)娱乐元素的影响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一方面加速了人们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激发了人们对娱乐活动的方式与内容的更深层次追求。
娱乐元素是当代人精神文明追求与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正因如此,娱乐元素在当今纪录片制作的过程中地位日益提高。
娱乐化也被越来越多的纪录片业界人士接受,娱乐化已经成为纪录片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视纪录片的娱乐化研究综述
电视纪录片的娱乐化研究综述摘要:随着电视栏目化改造和以收视率为核心的评估体系的确立,纪录片逐渐被边缘化。
大量娱乐类节目的出现吸引了大部分观众的眼球,争夺了大量的观众市场份额。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纪录片被迫进行调整和重组。
随着国外纪录片的引入,给国内纪录片市场带来了巨大地冲击,本文将从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的角度进行研究,看如何将电视纪录片拉回观众的视线。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娱乐化;研究一、研究背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年以来,随着电视栏目化改造和以收视率为核心的评估体系的确立,卫星电视频道变成了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竞技场,纪录片逐渐被边缘化。
大量娱乐类节目的出现吸引了大部分观众的眼球,争夺了大量的观众市场份额。
纪录片的收视群体相对较小,主要的受众群体为在校学生或者其他文化水平较高的受众群体,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纪录片的发展。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纪录片被迫进行调整和重组。
从相对自由的纪录电影形式转为以电视栏目为主要传播形式存在。
比如上海电视台的《纪录片编辑室》和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栏目中的《生活空间》板块,在那个年代深入人心,纪录片栏目化运作为不景气的纪录片市场赢得了一种发展的空间。
但是即使是电视纪录片栏目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栏目过于平淡已是一个无可争议的事实,并且陷入了模式化、同质化和节目枯竭的境地。
我国早期的电视纪录片讲究对原生态的记录,思想就是形式,过分注重纪录片题材的表意符号,缺乏穿透力,纪录片的内容大于形式。
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电视纪录片栏目的发展在某种范围内解决了经典纪录片创作萎靡的现状,但人们在通俗故事化的纪录片与寓意深刻的经典纪录片之间筛选的过程中,造成了广大电视受众审美能力的简单化。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民迫切地想要了解更为广大的世界,而世界也希望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这种迫切的需求为纪录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契机。
随着国门的进一步打开,国际交流的加深,大量国外的纪录片携带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审美观念和制作手法而来,给平淡的国内的纪录片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浅析纪录片娱乐化现象
浅析纪录片娱乐化现象关键词:纪录片;娱乐化现象曾经,纪录片的受众是一批精英人士,纪录片不仅象征着精英文化的一种,也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进步,观众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纪录片的发展。
面对这种机遇,中国纪录片需要一个与传统纪录片不同的突破口,不仅要从创作理念上进行调整,也要注意创作手法的更新。
我们从纪录片娱乐化现象的定义,纪录片娱乐化现象的创作特点,对纪录片娱乐化现象的思考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纪录片娱乐化现象的定义娱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世界的发展。
电视、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为大家提供更多的途径来缓解生活压力,娱乐更是观众普遍追求的一种放松方式。
娱乐是一个中性词,它有了其它的延伸,本来不具有娱乐特性,但随着事情的发展不断朝着这个方向靠近,也就出现了娱乐化。
纪录片的娱乐化现象,是突破传统叙事模式的表现,将娱乐因素加入其中,强调故事化表达、创意性选题、把握剪辑节奏来控制观众情感流动等。
例如湖南卫视一档纪录片节目《变形记》就是选取社会热点,采取全天24小时跟踪拍摄,简单剪辑即播出,真实性强,在满足记录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以讲故事的方式,把控节奏成功吸引观众的眼球,这种新颖的电视记录片的表达方式,受到广泛的关注。
目前对纪录片娱乐化现象出现了三种态度,肯定论,否定论,辨证论,这三种不同的认知态度,各有特点,本文着重从辨证论的角度来看待纪录片娱乐化现象的产生及其产生的意义,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又该如何前进。
二、纪录片娱乐化现象的创作特点1、突破陈规,选题新奇选题是拍摄纪录片的第一步,也是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步。
一个精彩的选题,完全可以将大家的眼球从题目上吸引过来,也就相当于这个纪录片已经成功了一半。
纪录片从最初的为国家为精英人物拍摄,但是在市场化的影响下,纪录片逐渐将关注点放在普通大众身上,一切皆有可能成为被记录的对象。
法国自然类题材纪录片《微观世界》,听这个名字,就让大家产生无限的好奇与联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 用娱 乐元素 以及把握 娱乐 的尺 度问题 。为何批 评者 面对 同一 问题会 发生立 场的转
变 ?在娱 乐化 问题屡 次成 为探讨 的热点 背后 ,始终缠 绕着对 一个 深层 问题 的追 问: 纪 录 片 的本体 是 什 么 ?正 是对 纪录 片 本体 的 不 同认 识 ,形成 了不 同 的立场 。 《 辞 海 》 中对 本体 论这样 解释 :指哲 学 中研 究世 界的本源 或本性 的问题 的部分 。本体论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是 一 种 官 能 文 化 , 因而 它 必 须 充 分 照 顾 到 最 大
多数人 的接 受习惯和 接受能 力,作 品只有具备 浅显 、直观 、
趣 味 化 的 特 征 才 能 具 有 更 大 的 吸 引力 , 实 现 更 好 地 传 播 。 电
视媒体 的传播特 质首 先便决 定了艺术 形式 的娱 乐化特 征,纪
拷 问,它 反映着 文化转 型和 体制变 革背景 下形成 的新 型 电视 文化形 态 ,体 现 出消费 文化 语境 下涌现 出 的文 化消 费和娱 乐化浪潮 。随着娱 乐元素 在纪录 片 中的大量运 用 以及对 纪录 片释 放 出的正能 量来看 ,批评 者对纪 录片 的娱乐 化 问题 的立场 也在 发生
们 不 得 不 对 这 一 现 象给 予 关
注 ,探 究现 象背后 的成 因以及
纪 录文化新 的景观 。
关键词 :纪 录片:娱 乐
一
化 ;价值观
、
纪 录 片 本体 追 问
纪 录 片 的 娱 乐 化 问 题 是 继 形 象 化 政 论 、 纪 实 本 体 之 后 对 纪 录 片 本 体 的 又 一 次
作 为 一 种 复 杂 的 当代 文 化 现 象 , 是 多 种 力 量 博 弈 的 结 果 , 对 这 一 现 象 的 批 评 无 疑 应 是多维度 的 。
行 , 中 国的 电视 媒 体似 乎 进 入 了一个 被 娱 乐主 宰 的 时代 ,电
视 台娱 乐性 内容 所 占比重 越 来
越 大 ,娱 乐元 素 几 乎 进入 每 一 种 节 目形 态 ,纪录 片作 为一 种 特 殊 的 艺术 形 式 ,也 不 可避 免 地 卷入 了这 场娱 乐风 暴 中,我
基金 项 目:2 0 1 4 年度 山 东省 艺 术
面 成 为 娱 乐 的 一 种 。纪 录 片 娱 乐 化 , 娱 乐 节 目纪 实 化 , 纪 实 和 娱 乐 合 流 , 俨 然 已经
科 学重 点课 题 “ 当代 纪 录 片娱 乐化 现
象探 究 ” 成 果 ( 2 0 1 4 2 8 4 )。
湖 北美术 学 院学报
2 0 1 5 . NO . 0 1
当代纪录片娱乐化现象探究
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洁
摘 要 : 随 着 大 众 文化 的 流
纪录 片作 为一种特 殊 的艺术 形式 ,具有 “ 镜 子般 ”的映照功 能 ,是一个 “ 国家 相册 ”的真实 写照 ,正如智 利纪 录片导演 帕特 里西科 ・ 古 兹曼所 说 ,一个 国家没有 纪 录片 ,就像 一个家 庭没有 相册 。纪录 片特有 的真实 纪录 功能一 直是它 的艺术 魅力 所在 。也正是 由于它 所具有 的特殊 性 ,在 题材选 择 、表现 手法和 价值取 向等方 面有 特 殊要求 。然而 ,当下纪录 片却 呈现 出明显 的娱乐化 倾 向,突 出表 现 为故事化 叙事 策 略、虚 拟化 影像表 现 、唯美化 视听 处理等 。业界和 学界对 这一 现象 的批评此 起彼 伏 ,大 多数人 将其视 为一种 社会 现象 ,偏 向道德层 面 的批 判 ,批 评话 语 囿于感性描 述 中难 以突 围 ,缺 乏理性 批判和 系统 性分析 。如何 看待 纪录片 的娱乐 功能 ?如何 认 识纪录 片 的娱乐化现 象 与整个社 会文 化之 问的关 系?从本 质上看 ,纪 录片 的娱乐 化
录 片 作 为 依 附 于 电视 媒 体 的一 种 艺 术 形 式 ,其 传 播 效 果 受 制
可 以理解 为 关于 一 切实 在 的基 本性 质 的理 论 或研 究 。最 早 ,批 评 界把 “ 形 象 化 政
论 ”作 为纪录 片的本 体 ,认 为纪 录片首 先是 一种政 论 ,社会 功 能是首 要的 ,要起 到 良好 的宣传 教育的 责任 ;到9 0 年代 ,批评 界对纪 录片 的本体 理解 为 “ 纪 实 ”,认 为 纪录 片是对 真实情 况 的客观纪 录 ,是物质现 实 的复原 ;娱乐 化的批 评伴 随真 实再 现 的兴起 ,呈 现 出对 纪录 片本体 的新认 识 ,即纪实 与娱乐 合流 。姚争 在其 《 透视 纪实 和娱 乐 的错 位与 交融 》中提 出: 电视 纪录 片在娱 乐化 改造 的同时 正在走 向传统 的反
成 为中 国电视生态 中的新景 观 。纪 录片 中采用 的故事化 叙事 :叙 事视点 的转换 、叙
事 结构 的多样 化、视 听语 言的丰 富性 以及大量 虚拟 影像 的介入 ,打破 了故事 片与 纪
0 6 8
学 术动 向 Ac a d e mi c T r e n d s
录片 的界 限。究其 原因 , “ 在 于 后 现 代 叙 事 观 认 为 , 既 定 的 事 实 不 一 定 是 真 实 的 事 实 , 即 使 是 真 实 的 事 实 但 当 无 法 再 现 时 , 纪 录 片 也 应 该 像 故 事 片 那 样 , 以客 观 假 定 的 表 现 方 式 来 实 施 叙 述 。应 该 说 这 种 叙 述 方 式 本 身 是 以 后 现 代 主 义 理 论 为 依 据 的 。 …这 种 纪 录 片 观 念 的 转 向 , 在 不 断 地 改 变 着 对 纪 录 片 本 体 的 追 问 。 当 娱 乐 化 后 的 纪 录 片 成 为 纪 录 片 创 作 的 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