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谟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

合集下载

评价休谟的真理观

评价休谟的真理观

评价休谟的真理观休谟的真理观是一种经验主义和怀疑主义的观点,它强调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并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提出了质疑。

在评价休谟的真理观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 经验主义立场:休谟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

这个观点在哲学上有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意味着我们无法经验到的事物(例如:上帝、灵魂等)是我们无法真正了解的。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经验主义也强调了感知和经验在认识中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我们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局限性。

2. 怀疑主义倾向:休谟的真理观带有怀疑主义的倾向,他认为我们无法证明任何形而上学的命题或概念。

这种怀疑主义的态度在哲学上也有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挑战了我们对知识和真理的传统理解。

然而,怀疑主义也有助于我们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避免过度肯定或否定某些观点。

3. 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休谟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提出了批判,他认为许多形而上学的概念都是基于主观臆断和不合理的前提。

这种批判有助于我们认识到传统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并推动我们寻找更加客观和科学的解释和理解。

4. 强调感知和经验的直观性:休谟认为,感知和经验是我们知识的唯一来源,而且我们的感知和经验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需要警惕过度概括和抽象化的倾向,避免陷入主观臆断和偏见的陷阱。

这种强调感知和经验的直观性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综上所述,休谟的真理观是一种独特的哲学观点,它强调了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并对传统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提出了质疑。

虽然休谟的观点在哲学上有其争论的焦点,但它们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和局限性,保持谦虚和开放的态度,寻找更加客观和科学的解释和理解。

休谟的问题及回答

休谟的问题及回答

休谟的哲学简介我们从休谟对实体存在的怀疑的解答,来解释休谟的世纪之问。

我们再从休谟对因果关系的质疑的解答,来解释休谟为何不认可感觉印象的根本原因。

休谟正确的证明了物质实体、心灵实体和上帝是不可知的。

他说,我们没有关于实体的知觉,至于知觉之外有无实体存在,那是不可知的。

他认为,我们只有关于性质的观念,对性质依附的“寓所”没有任何知觉。

我们想象不出知觉之外的“物质”存在。

因此,物质实体是不可知的。

同样,对于心灵实体,他也认为我们没有知觉。

我们知觉到的,并不是“自我”这个稳定的心灵实体,而是“那些以难以想象的速度互相接续着的并处于永远流动和运动之中的知觉的集合体”,也就是说,自我意识,其实是对人体内知觉集合的感知。

至于上帝,没有任何事实依据能直接证明它存在,也无法推理出它稳定存在(无所不能的上帝和不存在的上帝,是等价的,是没有意义的,除了可以解释第一推动力以外)。

因此,他认为无法确认实体是知觉的根源,实体不可讨论,知觉根源只能讨论到感觉印象为止。

然而,物质实体虽然不可被“认知”,但是可以被“感知”。

也就是说,物质实体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我们能够感觉到它的存在。

而对物质实体的“感知”,是我们认知的基础,是我们对认知做正确or错误判断的最终依据。

此话怎讲?古往今来,很多人对人类认知的真实性怀疑,例如庄周梦蝶,例如缸中之脑等……然而,我们人类有多少人真正怀疑过我们自己认知的真实性?想想,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都确定肯定一定明白清晰地知道我们的认知是真实的,并且按此行事就不会犯错误?因为,世界是一体的,认知是这一体化的一个过程。

认知包含在世界本身中。

你承认世界的同时就包含了对目前认知方式的认同。

而认知方式如何做到和世界的表现一体或者说一致呢?答案是:相互作用,或者叫影响。

感官和认知对象是同质的,或同构的。

认知的过程,是认知对象的对象(事物)和感官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要做到这一点,当且仅当二者是相同类时,它们才能相互作用。

参考资料—休谟的怀疑论

参考资料—休谟的怀疑论

休谟的怀疑论思想对于传统形而上学的毁灭性打击第一,休谟把洛克的感觉论和经验论贯彻到底,形成了怀疑论思想,指出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独断性质。

休谟认为人的认识对象只能是一种感性知觉,至于不依赖于感性知觉的实体、独立的存在体,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存在体都是不可知的,在这方面力图建立某种所谓的科学的形而上学知识,完全是非法的。

他写道:“我们纵然尽可能把注意力转移到我们的身外,把我们的想象推移到天际,或是一直到宇宙的尽头,我们实际上也超不出自我之外,而且我们除了出现在狭窄范围以内的那些知觉之外,也不能想象任何一种的存在。

”在此,休谟指出了独断论思维方式对于理性能力的盲目自负,因此:“我们永远不可能由知觉的存在或其任何性质形成关于对象的存在的任何结论。

”休谟对人类理性的限度有着冷静的“界限意识”,这是怀疑论思想的核心精神意蕴。

于是,休谟以一种极端的态度拒斥了形而上学:“例如神学的或经院哲学的书,我们就可以问,其中包含着量或数方面的抽象论证么?其中包含着有关事实与存在的任何经验论证么?没有,那我们就可以将它投到烈火中去,因为它所包含的,没有别的东西,只有诡辩和幻想。

”第二,依托感觉经验论的立场,休谟将因果关系解释为“习惯性联想”,这种对于“因果关系”的感觉论解释否定了知识的普遍必然性。

在近代思想的背景下,知识的核心基础在于普遍必然的因果性关联,然而休谟却认为:“不但我们的理性不能帮助我们发现原因和结果的最终联系,而且经验给我们指出它们的恒常结合以后,我们也不能凭自己的理性使自己相信,我们为什么把那种经验扩大到我们所曾观察过的那些特殊事例之外。

我们只是假设,却永远不能证明,我们所经验过的那些对象必然类似于我们所未曾发现的那些对象。

”这就是说,理性无法导致必然性、规律性的知识,而那些所谓必然性的规律、知识,只不过是一种“习惯性联想”而已。

康德通过“批判”反驳休谟的怀疑论思想康德意义的“批判”并不是要盲目地摧毁形而上学,而是为审理、区分人类思维的各项能力,进而重建形而上学,建设“批判”的形而上学。

浅谈休谟的时间空间理论

浅谈休谟的时间空间理论

浅谈休谟的时间空间理论作者:杨鹏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12期摘要:休谟的时间空间观念的出发点是经验主义的。

休谟提出若有无限可分之物,必是有包含无数部分的。

但是关于包含的部分问题存在两个方向问题,是包含的部分是存在单维度的链式包含还是多维度的树状包含,而后者在各维度上不一定必为无数。

关键词:实体空间;物质实体;划分一、关于休谟的空间观从休谟《人性论》第二章“论空间和时间观念”上看,休谟的空间观大致如下:人们的空间观念来自于感官的原始印象,空间/广袤观念可以看作色点及其呈现方式的复本,是由视觉和触觉对象传入心中的。

由于我们知觉的界限,只有颜色或可触知性的观念才能被心灵想象,空间是由许多简单而不可分的点、或者说具颜色、可触知的原子组成的,这些组成空间的是实在的,因为非存在物组成真实存在这一观点是荒谬的。

除非我们把空间观念看作视觉或触觉的对象,我们就不能得到空间观念。

休谟这种空间观念的出发点是经验主义的。

他认为,心灵的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观念发生在印象之后,印象和观念只在强烈程度和活泼程度上有差别。

由于心中除了知觉以外再也没有其他东西存在,且一切观念都来自于心中先前存有的印象,所以,我们对事物形成的观念,与观念和印象在种类上没有差别。

我们实际上一步也超越不出自我之外,除了知觉外,不能想象任何一种存在。

在休谟的实体空间不可分的众多列子中,我着重关注到了关于其著名的显微镜理论。

关于砂砾与视觉显微镜的论述,必须要指出细小物质的分类,人类视觉确实无法进行直接判断,但既然承认感官限制的前提下我们就可以借用感官科学的理论来论述,砂砾包含各类无机有机化分子,其下又有原子核电子体系与中子质子体系、夸克体系。

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显微镜以及其他通过感官衍生的一系列仪器进行判断与发现的,在上一大前提上我们不能去否定,所以我基本认为是属于物理学的发展问题导致一定的范式下的思维局限。

并且在这一点上,关于夸克的继续分解,量子物理用以解释原子体系活动的异常以及与宏观物理系的理论悖论,提出了M理论即超弦论,用随机而波动的微小单位预作为物质体系的组成,而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物理从理式向概率式的发展,而在此仍以有限观念来定义发展的认识,显得有些固步自封。

休谟哲学批判研究

休谟哲学批判研究

休谟哲学批判研究一知觉分析的缺陷休谟把知觉(Perception)分为思想或观念(Thpughts or Ideas)和印象(Impression).较不强烈的知觉为观念,较强烈的知觉为印象."印象和观念的区别在于观念就是反省上述那些感觉和运动时我们所意识到的一些较不活跃的知觉。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休谟划分知觉的标准就是知觉的强烈程度.知觉本来就是知觉者和知觉对象的联合,一个知觉不管多么单纯,也不可能离开知觉者的主动性的参与.当我看到一幅画,只是扫一眼,并没有进一步的主体性参与,则我对这幅画的知觉是微弱的;而当这幅画引起了我的兴趣,进一步发现它的艺术美之后,它给我的知觉则是强烈的.一个激起我的爱慕之心的女子,即使离我很远离,开我很长时间,也比一个站在我的面前并未激起我的爱慕之心的女子给我的知觉强烈.这一点休谟又如何解释呢?如果我们按照休谟的以知觉的强烈和活跃程度为标准来区分知觉的话,我同样也可以得出:(主体性参与较强的)观念比(主体性参与较弱的)印象更具有强力和活力.从实质上看,休谟的区分标准只能是知觉者与其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触程度,而不可能是知觉本身的强烈或活跃程度.如果我们像休谟那么以知觉本身的强烈或活跃程度来作为区分知觉的标准的话,则我们不但要考虑知觉者与其对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触程度,还要考虑知觉者的主体性在知觉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休谟的知觉分析显然是忽略主体性参与程度,而单纯从客观性来考察知觉.问题是知觉分析是否可以忽略主体参与性?那么,这种方法是不是科学抽象或者哲学抽象?所谓哲学抽象是把现实中的联系抽去实在的材料,对实际事物的联系的一种高度的抽象,它是对实际事物的联系更深层次的把握.而知觉显然离不开主体,休谟显然把现实中存在的知觉离不开主体的事实改变了,因此休谟的知觉分析不能算是哲学抽象.科学抽象是抛开考察对象的一些无关紧要的没有根本上的影响的因素的抽象,它有利于对分析对象本质的研究.但是在知觉分析这个问题上,知觉本身就是主体与客体共同作用的结果,知觉离不开主体,知觉分析中的主体因素决不是无关紧要,抛开了主体性的抽象不但不是科学抽象,反而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因此休谟的知觉分析也不是科学抽象.从休谟的知觉分析我们看出,他其实是不自觉地在遵循传统哲学的主客分离的思维模式来分析知觉的.与之相比,叔本华意志论对人的本质的分析却是一个进步.叔本华认为:思维以主客二分为前提,由人的思维引出的人的存在只能是作为对象的存在,不可能是人的真正本质.而意志超出了主客二分的界限,意志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指的是人的自我存在,而自我总是作为主体存在的.但与思维主体不同,意志作为主体不是相对于客体而存在,它是本身就包含了客体的主体,是主体自身之所是.作为主体的自我是意志,作为对象的有同一个意志.在此,主客二者消融于意志之中.这里倒不是要肯定叔本华意志论,因为意志论同时由走向了主客不分的相对主义和神秘主义混沌哲学的另一个极端.但是叔本华仅仅抓住传统哲学主客分离的缺陷,主张主客不可分的坚定立场怎么说都是一个进步. 休谟的知觉分析正是主客分离思维模式下的忽略主体性的知觉分析,这是他的知觉分析的根本缺陷.把握住这一点对于研究和批判休谟哲学至关重要,因为知觉分析是休谟全部哲学的基础,是他的人性论的根本出发点.二摹本说的批判“思想中的一切材料都是由外部的或内部的感觉来的,人心和意志所能为力的,只是把它们加以混合和配列罢了……我们的一切观念或微弱的知觉都是印象或较活跃的知觉的摹本。

休谟 三原则

休谟 三原则

对印象与观念区分的争议
印象与观念的界限模糊
休谟认为印象是感觉经验的直接产物,而观念则是印象的再现或回忆。然而, 在实际思考和感知过程中,很难明确区分印象和观念,它们的界限显得模糊。
主观感受与客观认知的混淆
印象和观念的区分涉及到主观感受和客观认知的关系。一些哲学家认为,这种 区分可能导致主观感受和客观认知之间的界限模糊,影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 理解。
观念
指在记忆中复现的形象,是印象的再现,具有抽象、概括 的特点。
区分意义
休谟认为,印象是先于观念产生的,是观念的来源和基础。通过 区分印象和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认知的形成过程和局限性

情感与理性的区分
情感
指人类对于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反应。
理性
指人类对于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和思考。
在认知科学中的应用
感知与认知
认知科学关注人类如何感知和认 识世界,休谟三原则中的经验主 义和归纳逻辑为这一领域提供了 重要的理论支持。
记忆与学习
认知科学中的记忆和学习机制与 休谟三原则中的经验主义和归纳 逻辑相呼应,探讨人类如何通过 经验和学习形成知识。
语言与思维
语言和思维是人类认知的核心, 休谟三原则中的语言哲学和逻辑 推理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理论框架。
休谟的哲学背景
经验主义
休谟的哲学思想受到经验主义的 影响,认为人类的知识来源于经
验。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强调人类的理性能力,认 为通过推理和演绎可以获得知识。
怀疑主义
怀疑主义认为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 ,无法确定外部世界的真实性质。
02
休谟的三个原则
印象与观念的区分
印象

休谟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

休谟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

休谟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1. 引言1.1 休谟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休谟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对绝对时空观的否定上。

传统观念中,人们普遍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类的感知无关。

休谟却提出了他的感知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知的产物,不存在于客观世界中。

他认为,我们只能通过感知来认识世界,而感知本身是有限的,因此时间和空间并非客观存在。

休谟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在当时是非常激进的,挑战了人们的常识和信仰。

他的观点也引发了人们对时空观的重新思考,为后世哲学家和科学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他的观点影响深远,对于现代时空观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 正文2.1 休谟对绝对时空观的批判大约在17世纪,牛顿力学形成的绝对时空观也开始盛行。

绝对时空观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独立存在的绝对实体,不受个体感知和经验的影响,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独立结构。

休谟对这一观念提出了巨大的质疑和批判。

休谟认为,时间和空间并不是本质上存在的实体,而是人类感知和观念的产物。

他指出,我们的时间观念是通过感知到的事件的顺序和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来的,并非是因为时间本身存在而产生的。

同样地,空间观念也是通过感知到的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而形成的,而非空间本身具有独立存在性。

休谟对绝对时空观的批判揭示了时间和空间观念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观点为后来的相对论和哲学思潮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时空观念的新篇章。

2.2 休谟对绝对空间观的批判休谟对绝对空间观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他对空间无限性的否定上。

传统的绝对空间观认为空间是无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休谟则通过自己的思想体系对此提出了挑战。

他认为,我们的空间观念并不是从理性推理中获得的,而只是从经验中得来的习惯性认知,因此空间并非固有而无穷的。

休谟指出,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是基于感觉和经验所形成的,而不具有绝对的客观性和永恒性。

空间并非是一个绝对存在的实体,而只是人们心智中的一种习惯性规定。

休谟的时间哲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休谟的时间哲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休谟的时间哲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文将深入探讨苏格拉底的时间哲学,重点关注其对时间观念、人类意义以及人类行为的影响。

通过对休谟的时间哲学进行分析和总结,揭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启示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休谟的思想进行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时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对我们的行为和社会有何深远影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探讨休谟的时间哲学。

在引言部分中,将会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介绍文章结构以及阐明研究的目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详细分析休谟的时间观念、时间对于人类的意义以及时间与人类行为的关系。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休谟的时间哲学进行总结,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并展望未来时间哲学的发展方向。

整个文章结构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休谟的时间哲学,并对时间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苏格拉底的时间哲学,特别是休谟对于时间的独特看法。

通过对休谟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时间在人类生活和行为中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时间哲学的讨论,可以启示当代社会对于时间的认识和价值观念,并探讨未来时间哲学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对时间的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对时间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2.正文2.1 休谟的时间观念休谟(David Hume)是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哲学史上时间观念的重要先驱之一。

他在其著作中深入探讨了时间的本质和人类对时间的认知方式。

休谟认为,时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不存在于外部世界中,只存在于人类的感知之中。

他否定了绝对的时间和空间,认为时间是由一系列相继发生的事件构成的。

在他看来,时间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而创造出来的。

休谟进一步指出,在我们的感知中,时间是由一系列瞬间所组成的。

我们不能感知到时间本身,只能感知到事件的相继发生。

休谟的怀疑论在哲学史上的影响

休谟的怀疑论在哲学史上的影响

休谟的怀疑论在哲学史上的影响【摘要】大约在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了他的怀疑论,对后世的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介绍了休谟的哲学成就和怀疑论的实质,然后详细探讨了休谟怀疑论对近代哲学、康德、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认识论的影响。

最后总结了休谟怀疑论在哲学史上的重要性,以及对哲学发展的启示。

休谟的怀疑论挑战了传统的理性主义观念,提出了对知识的怀疑和审慎,为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通过对休谟怀疑论在不同领域的影响进行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休谟思想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重要性。

【关键词】关键词:休谟,怀疑论,近代哲学,康德,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认识论,哲学史,重要性,启示。

1. 引言1.1 休谟的哲学成就大约在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对哲学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以其著作《人性论》和《理智原则》等作品,被誉为西方哲学史上重要的怀疑论者之一。

休谟的哲学成就在历史上备受推崇,主要体现在他对认知和道德哲学的深入探索中。

在认知方面,休谟提出了“印象”和“观念”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类的认知活动源于感觉经验,批判了理性主义的观点。

在道德哲学领域,休谟认为道德规范应该建立在感觉和情感的基础上,反对了以德性或理性为基础的道德体系。

休谟的哲学成就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休谟被视为哲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思想贡献为后世哲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怀疑论的实质休谟的怀疑论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对哲学史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观点之一。

怀疑论的实质在于对人类理性的局限性和认识能力的怀疑。

休谟认为人类的认识受到感觉和经验的限制,人只能通过感觉来认识世界,但感觉是有局限性和不可靠性的。

人的认识只能是主观的、有限的,并且不能达到绝对的真理。

怀疑论的实质体现在对理性和经验的怀疑上,休谟认为经验是认识的源泉,但也会受到习惯和联想的干扰,导致人们产生错误的认识。

《2024年设计论证明的批判—从休谟出发》范文

《2024年设计论证明的批判—从休谟出发》范文

《设计论证明的批判—从休谟出发》篇一一、引言自休谟提出对传统逻辑实证的质疑后,其对于因果关系的解读,以及设计论证明的理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设计论证明,作为一种论证方法,常被用于解释自然现象背后的设计或目的。

然而,从休谟的视角出发,我们有必要对设计论证明进行深入的批判与反思。

二、休谟的视角下的因果关系与逻辑推理休谟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解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

他认为,我们所知的因果关系,是基于观察与经验的一种归纳性的认识,而并非存在一种绝对的、客观的因果律。

在休谟看来,我们无法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推导出未观察到的现象,也无法证明自然现象背后是否存在一个设计或目的。

三、设计论证明的核心理念及方法设计论证明主要强调了人类思维对自然界进行的设计化解释。

这种论证方式基于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和设计理论上的推理来得出某种解释。

然而,这种解释的可靠性常常受到质疑,因为它缺乏一种实证的、可重复的验证过程。

四、设计论证明的批判从休谟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对设计论证明进行以下批判:首先,设计论证明的出发点是错误的。

它试图将人类的设计思维应用于自然现象的解释中,而忽视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这种做法忽略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人类主观认知之间的差异。

其次,设计论证明缺乏实证证据的支持。

它无法提供一种可重复的、可验证的证据来支持其结论。

这导致了其结论的可信度大大降低。

最后,设计论证明存在逻辑上的谬误。

它试图通过类比的方式将自然现象与人类的设计相联系,从而得出某种结论。

然而,这种类比并不具有逻辑上的合理性,因为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的设计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

五、结论综上所述,从休谟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设计论证明存在诸多问题。

它不仅在逻辑上存在谬误,而且缺乏实证证据的支持。

因此,我们应该对设计论证明持有一种审慎的态度,避免过度依赖其结论来解释自然现象。

相反,我们应该寻求更为科学、客观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实验验证等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六、建议与展望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我们应该采取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

《设计论证明的批判—从休谟出发》范文

《设计论证明的批判—从休谟出发》范文

《设计论证明的批判—从休谟出发》篇一一、引言自休谟的哲学思想诞生以来,其对于设计论证明的批判便成为哲学界的重要议题。

设计论证明,作为一种以设计或目的性来解释自然现象的方法,长久以来在哲学、科学和宗教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休谟以其独特的哲学视角,对设计论证明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陷和局限性。

本文旨在探讨休谟的这一批判,以揭示其深刻内涵及对于设计论证明的重要意义。

二、休谟的批判思想休谟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因果关系的重新审视和解释上。

他批判了传统的理性主义思维模式,尤其是对于设计论证明的过度依赖。

在休谟看来,以目的性或设计来解释自然现象的做法,本质上是一种基于人类主观推断的思维模式,而非客观事实的证明。

休谟认为,设计论证明忽略了人们观察世界的主观性及观念间的差异,这导致了对于现象的解读与实际现象的割裂。

他将设计论证明中的推导过程比作是在思维内部发生的循环论证,无法得出真实有效的结论。

同时,他也对所谓的“宇宙智慧”这一观点进行了批判,认为这一观念无任何可靠的证据支持,并且基于一个无证据支持的假设。

三、对设计论证明的反思设计论证明的存在有着长久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社会文化根源。

从某种角度来看,它体现了人类对于世界和宇宙的理解与想象。

然而,在休谟看来,这种理解与想象并不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

他认为设计论证明忽略了观察世界的客观性及知识的普遍性原则,进而使得推导出的结论难以得到证实。

首先,设计论证明容易陷入过度诠释和过度概括的陷阱。

人们在解读自然现象时,往往倾向于赋予它们以目的性或智慧,这种过度诠释导致了对事实的扭曲和误解。

其次,设计论证明无法为科学方法所检验和证实。

科学方法强调可观察、可重复、可检验的原则,而设计论证明则缺乏这些特征。

最后,设计论证明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宗教或意识形态的动机和偏见,这无疑影响了其客观性和公正性。

四、结论综上所述,休谟对设计论证明的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休谟的经验主义、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

休谟的经验主义、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

休谟的经验主义、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在这次报告中我主要结合休谟的认识论来着重讲述他的思想论证的脉络。

1关于休谟休谟(1711—1776)出生于苏格兰的爱丁堡,父母都是有学之士。

休谟一家对宗教非常虔诚,尤其休谟的母亲是个笃信宗教的人,这对年青的休谟有相当大的影响。

休谟后来抛弃宗教信仰,大胆怀疑和抨击宗教神学的理论,主要得益于这位思想家对宗教所做的理性思考。

休谟进入爱丁堡大学读书,选修了希腊语、逻辑和形而上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等基本课程。

他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对笛卡尔哲学和牛顿学说的了解就是在这里获得的。

在学习期间,主要受洛克和克拉克学说的影响,他对宗教的信仰发生了动摇,这是他后来最终抛弃宗教信仰的开端。

后来因家庭原因辍学回家没能获得学位,但却没有停止学习,回家后专心于自学,主要学习法律和文学,后来转向系统地学习哲学和批判学(即后来的美学)。

休谟的主要著作有《人性论》以及后来从中拓展出来的《人类理智研究》(或者说《人类理解研究》)和《道德原则研究》,还有《自然宗教对话录》和《宗教的自然史》,以及为我们所熟知的刘仲敬所翻译的《英国史》等。

需要注意的是,休谟的历史是从后往前写的。

2认识论与思想论证的脉络《人性论》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论知性”,是他的认识论;第二卷“论情感”,是在认识论的基础上对情感及其作用的研究;第三卷“论道德”,是他的道德理论。

在这部著作中,休谟提出和论证了他的经验主义的基本原则,表明了怀疑主义的哲学态度,并从那些基本原则出发,广泛讨论了伦理、审美、政府的起源、社会的发展等方面的许多问题,全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人性论》有一个副标题:“在精神科学中采用实验推理方法的一个尝试”。

它表明了休谟力图将“实验的推理方法”引入到精神科学中来,以建立一门为所有学科奠基的新科学,即“人性科学”。

关于休谟哲学我大体上提炼几个理论,讲清休谟哲学的基本观点。

第一个是观念论;第二个是怀疑论;第三个是因果关系理论论证;第四个是自然论;之所以提出这四点是因为我认为它们对于理解休谟哲学来讲最有裨益。

《2024年设计论证明的批判—从休谟出发》范文

《2024年设计论证明的批判—从休谟出发》范文

《设计论证明的批判—从休谟出发》篇一设计论证明的批判——从休谟的视角出发一、引言设计论证明,作为一种哲学上的论证方式,其核心在于通过设计论的视角来探讨宇宙、生命乃至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存在意义。

然而,这一论证方式常常引发广泛的争议和批判。

本文将从休谟的视角出发,对设计论证明进行深入批判和反思。

二、休谟的哲学观点休谟作为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强调经验与实证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源于经验,而非先验的存在。

因此,任何基于假设和推断的论证方式都需要谨慎对待。

在休谟看来,过度依赖设计论证明的方法,往往会忽视经验与实证的依据,从而偏离了真正的科学探索。

三、设计论证明的缺陷设计论证明主要依据宇宙、生命等事物的复杂性、精致性以及所谓的“不自然”特征来推断其背后存在一个设计者或创造者。

然而,这种论证方式存在诸多缺陷。

首先,它依赖于一种先验的假设,即存在一个设计者或创造者。

这种假设缺乏实证支持,无法通过经验验证。

其次,设计论证明往往忽视自然界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偶然性,将宇宙和生命的起源简单地归结为一种有目的的设计。

这种简化的思维方式忽视了科学探索中的实证精神。

四、休谟对设计论证明的批判从休谟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对设计论证明进行如下批判:1. 缺乏实证依据:设计论证明所依赖的假设缺乏实证支持,无法通过经验验证。

这使得其论证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2. 忽视自然规律:设计论证明往往将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归结为一种有目的的设计,忽视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偶然性。

这种思维方式忽略了自然规律的作用,使得其论证显得过于主观和武断。

3. 违背科学精神:科学探索的核心在于实证精神,即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验证假设。

然而,设计论证明往往违背了这一精神,过度依赖先验的假设和推断。

五、结论综上所述,设计论证明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

从休谟的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其缺乏实证依据、忽视自然规律以及违背科学精神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在科学探索中谨慎对待设计论证明的方法,更加注重经验与实证的依据。

分析哲学——休谟的

分析哲学——休谟的

分析哲学——休谟的摘要:怀疑主义在西方思想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它揭示了可感现象的相对性和不确定性,指出了感性认识的局限,暴露了独断论哲学在建构体系时的缺陷,发现了认识本身所包含的矛盾,从而有利于破除人们对知识的盲目迷信和对求知的盲目自信,迫使哲学进行自我反省,促进理论思维的提高和哲学思考的深入。

正因为如此,它对后来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活力与魅力。

当然,怀疑主义的结论是消极的、破坏性的,对希腊哲学理性基础的瓦解也是致命的,从而在客观上助长了神秘主义等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流行,休谟作为西方哲学怀疑论早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思想不但对怀疑论的发展和完善作出巨大贡献,对其他学说的推动作用也十分明显。

同时,作为“温和的怀疑主义者”,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怀疑主义;消极的;积极的中图分类号:B56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11-0000-01晚期希腊与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并驾齐驱的是怀疑主义,它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派别。

怀疑主义学派与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为了对如何达到灵魂安宁问题的研究,即研究共同之处是伦理的目的。

但是怀疑主义另辟蹊径:彻底放弃认识的方式,它没有通过以前我们对世界万物的本质及规律的认识。

怀疑主义认为伊壁鸠鲁和斯多哥学派的观点是独断论。

所以怀疑主义基本观点是:既不相信感觉也不相信理性或逻各斯,以此出发对一切保持沉默,不为之动心,也不作判断,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求灵魂的安宁。

在晚期希腊,怀疑主义作为与占支配地位的绝对主义形态相对立哲学形态,她的影响很深远,不仅有很深的历史根源,而且她的思想传统也很悠久。

我们从逻辑史和一些西方哲学中也能看到一些哲人的思想,比如说:普罗泰戈拉,他提出的感觉相对主义,德谟克利特思想中的约定论和不可知论因素以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的关于怀疑论的部分,这些都为后来怀疑主义产生有重要奠基作用。

休谟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

休谟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

休谟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休谟(David Hume,1711-1776)是18世纪苏格兰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是经验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传统时空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传统时空观指的是绝对时空观,即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绝对存在而不依赖于具体事物的观点。

休谟认为,这种观念是无法通过经验来证实的,他提出了感知与观念的区分、因果关系的观点等,对于传统时空观进行了颠覆性的挑战。

休谟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表现在他对感知与观念的区分上。

在《人类理解的自然历史》一书中,休谟提出了感知与观念的区分,认为一切人的心灵活动都可以归为感知和观念两种。

感知是由外部世界作用于人的感官产生的,是直接来源于经验的,比如我们看到的颜色、听到的声音等。

而观念则是在人的头脑中产生的,是对感知的再现和处理。

休谟指出,时空观念并非是来自感知,而是来自观念。

通过这种区分,休谟否定了传统时空观的绝对存在,认为时空观念是人类头脑中的产物,而非客观存在。

休谟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还体现在他对因果关系的质疑上。

在他的代表作《人类理解的自然历史》中,休谟提出了因果关系的观点,认为人们的因果推理是通过经验获得的,而非通过理性推理。

他指出,人们在经验中只能观察到事件的相继发生,而无法观察到其中的必然性,即无法从观察到的现象中得出必然发生的结论。

这就意味着,传统时空观中对时间和空间的绝对存在是无法通过因果推理来证实的,因为因果推理本身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而非理性。

休谟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他还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论证来展开自己的观点。

他通过分析感知的过程,指出我们并不能直接观察到时间和空间,而只能观察到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位置和时间出现。

正是因为我们只能观察到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中的相继发生,而无法直接观察到时间和空间本身,所以我们无法证实时间和空间的绝对存在。

这一论证进一步加强了休谟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

休谟还通过对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批判,加强了他对传统时空观的挑战。

《休谟人性论相关问题及其时空观的影响》(第三章补充)

《休谟人性论相关问题及其时空观的影响》(第三章补充)

《休谟〈人性论〉相关问题及其时空观的影响》休谟笃信一条形而上学公理:凡心灵能够清楚的想象的任何东西,都包含有可能存在的观念。

(《人性论》45页,关文运译)这个命题所作的判断是特称肯定判断,得出的结论仅仅是可能,而不是必然。

因此由这个命题至少可以推导出三个命题:“凡心灵能够清楚的想象的任何东西,都包含有可能不存在的观念。

”“凡心灵不能够清楚的想象的任何东西,都包含有可能存在的观念。

”“凡心灵不能够清楚的想象的任何东西,都包含有可能不存在的观念。

”后来他又说:“空间和时间所分解的一些部分,最后成为不可分的;这些不可分的部分由于本身非实在物,所以如果不被某种真实的存在的东西所填充,便不可能想象。

因此空间和时间观念不是个别或独立的观念,而只是对象存在的方式或秩序的观念;或者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想象一个没有物质的真空和广袤,也不能想象一段没有任何真实存在的接续或变化的时间。

”(《人性论》53页,关文运译)----在这里他的推理存在很大的问题:空间和时间是不能想象的,所以不是实在物,而一般存在物是可以想象的,所以是实在物。

但这个推理并不是必然的。

因此一般存在物虽然可以清楚的想象到,但不一定是实在的;时间空间虽然不可以清楚的想象到,但不一定是非实在的!另外在他的结论中还将前提公理中可能存在的“观念”偷换成了“实在物”,要知道哲学至今还没有完成这一跳跃,而他却玩了个魔术!关于一般存在物和时空的差别,他似乎还有以下的观点:一般存在物的观念分解成的各个单纯观念之间存在着差别,而时空观念分解成的各个简单观念之间却没有差别。

这似乎也是他区别实在物与非实在物的根据!在第一卷第四章《论灵魂的非物质性》一节中他终于明确的补充了这一条:“其次,凡差异的事物都是可以区别的,而凡可以区别的事物都是可以被想象分离的!”(262页)并由此推论:“我们的全部知识既然都是相互差异,并且与宇宙中其他一切事物差异,所以这些知觉也都是互相分别的,互相分离的,而可以被认为是分别存在的,因而也就可以分别存在,而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来支持其存在。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

大卫·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大卫·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是苏格兰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有:《人性论》(1739)、《人类理智研究》(1748)、《道德原则研究》(1752)和《宗教的自然史》(1757)。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大卫·休谟在约翰· 洛克和乔治·巴克莱建立的经验主义哲学理论的基础上,经过思想探索构建出了“温和的怀疑主义认识论”。

英国哲学家罗素指出:休谟把洛克和巴克莱的经验主义哲学发展到了它的逻辑终局。

注释:1 德国哲学家康德指出:自从有形而上学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比休谟所给与的打击更为致命。

注释:2我在研究休谟的哲学思想理论的过程中发现,休谟的怀疑主义认识论,休谟关于“我们心中的因果关系观念不是来源于经验观察”的观点,休谟对于“因果关系问题”和“归纳和演绎推理问题”的解答不符合客观事实,包含着自相矛盾的错误。

一、大卫·休谟著作中的重要哲学概念1、人性(humanity)1732年21岁的休谟开始撰写分为三卷的《人性论》。

第一卷讨论知性,第二卷讨论情感,第三卷讨论道德,这表明休谟认为知性、情感和道德是人性的三种存在形式。

休谟说:哲学是研究人性的科学,人性是一切科学的首都或心脏,所有科学都直接或间接地与人性有关,关于人的科学是其它科学的唯一牢固的基础,在我们没有熟悉这门科学之前,任何问题都不能得到确实地解决。

注释:3什么是人性?人性是人体生来具有的生存发展趋势、意识或性质,是哲学从人脑的思想认识活动和人体的行为中发现、彰显、抽象或产生出来的,具有统帅人脑活动和人体行为的能力,具有两种存在形式和众多语言名称,有别于本体事物和客体事物的主体事物。

哲学是以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为对象的思想认识活动。

人性是人脑思想认识活动和人体行为中所包含的内容、规定或组成部分,是人脑思想认识活动和人体行为得以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主宰或原因,是哲学在深入全面研究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这个本体对象事物时必须研究的主体对象事物。

休谟不可知论名言

休谟不可知论名言

休谟不可知论名言如下:1. 感觉是根本的,而理智只不过是中介性的工具,是派生的,感觉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2. 理性是激情的奴仆,理性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而只能告诉我们能做什么。

3. 理性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这需要无限的超越性,而理性是在有限范围内起作用。

用1500字回答如下:休谟的不可知论是一种认为人类无法认识世界的本质和真理,无法获得真理和科学知识的一种哲学观点。

他的观点在很多方面对人们的思想和思考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是我对他的名言的解析:1. “感觉是根本的,而理智只不过是中介性的工具,是派生的。

”这句话表明了休谟的哲学观点之一:感觉是人类认识的基础,而理智则是从感觉中派生出来的工具。

他认为,人类的认识是基于感觉的感知和经验,而不是基于理性的推理和逻辑。

因此,休谟认为人类无法通过理性来认识世界的本质和真理。

2. “理性是激情的奴仆,理性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而只能告诉我们能做什么。

”这句话表明了休谟对理性的看法。

他认为理性是人类的一种工具,而不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

理性只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规律,而不能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

因此,休谟认为人类无法通过理性来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

3. “理性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这需要无限的超越性,而理性是在有限范围内起作用。

”这句话表明了休谟对宗教信仰的态度。

他认为理性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因为这需要无限的超越性,超出了人类理性的范围。

但是,休谟并没有否认宗教信仰的存在和合理性,他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人类的情感和信仰,是人类文化和社会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休谟的不可知论观点强调了人类认识的主观性和局限性,认为人类无法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和真理。

但是,他的观点也并不是完全否定人类的理性和智慧的价值。

相反,他认为理性是人类认识的基础之一,但必须要有充分的证据和证据链的支持才能让人信服。

此外,他也强调了人类的情感和信仰在人类文化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合理性。

休谟的怀疑论在哲学史上的影响

休谟的怀疑论在哲学史上的影响

休谟的怀疑论在哲学史上的影响【摘要】休谟的怀疑论在哲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他对经验知识的挑战引发了人们对认识论的思考,推动了科学方法论的发展。

怀疑论在后世哲学思想中扮演重要角色,激发了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在哲学史上,休谟的怀疑论被视为重要的思想遗产,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结合休谟的怀疑论探讨哲学问题,有助于拓展思维,促进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展望怀疑论在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不仅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休谟的思想,也能为当代哲学研究提供有益启示。

通过深入研究休谟的怀疑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其思想,推动哲学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休谟、怀疑论、经验知识、认识论、科学方法论、哲学思想、哲学史、影响、重要性、挑战、启示、地位、总结、展望1. 引言1.1 介绍休谟的怀疑论大约在18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提出了他著名的怀疑论,这一思想对于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休谟的怀疑论主要是对人类理性认知的一种反思和挑战,他认为人们无法通过理性来确切地认识世界和事物。

休谟指出,我们所认为的因果关系只是习惯性的连接而不是必然性的,因此我们并不能确切地知道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

休谟还指出,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只是经验的产物,而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也只是基于经验而已,因此我们无法通过理性认识到更深的事物本质。

休谟的怀疑论提出了一种对人类认知能力的怀疑态度,对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挑战了传统的认识论观点,引起了后世哲学家的深刻思考和探讨。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会探讨休谟怀疑论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及其地位。

1.2 怀疑论的定义怀疑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其核心思想是对一切观念和论断持怀疑态度,认为人类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获得确定和绝对的真知。

怀疑论者认为,人类所知的知识都是基于感觉和经验,而感觉和经验本身是不可靠的,容易受到错误的影响。

怀疑论强调对任何知识主张都应当持怀疑态度,不轻易相信,不断质疑,并持开放的心态对待世界。

怀疑论的出发点是对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的反思,认为认知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永远无法达到完全的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谟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
作者:张鹏举
来源:《新一代》2020年第08期
摘要:休谟的时空观是其观念论在时空问题上的应用。

本文对休谟《人性论》中相关部分进行文本解读,旨在把握其构建时空观的论证过程,梳理其对经典时空观批判的基本思路,阐明其时空观与观念论的内在逻辑联系,并且发现其时空观的基本矛盾和困难。

关键词:休谟;时空观;时间;空间
休谟是近代哲学中经验主义的集大成者,他将经验论的基本原则贯彻到底,将人的认识范围限制在感觉经验的范围以内。

在这一理论前提下,对传统的时空观进行了集中地批判,从而建立了经验主义的时空观。

一、休谟观念论视角下的时空观
休谟的时空观是以其观念论为依托的。

他并不对“时间”或“空间”进行本体论上的定义,而是对时间和空间的观念的来源和在观念上的性质对其展开经验主义的描述。

他的基本思路是在其经验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框架下,找到时空观念的相应的印象,从而发掘时空观念的性质。

概括地讲,休谟的时空观有以下要点:(1)时间和空间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的,根本没有绝对的时间和绝对的空间;(2)空间观念是由视觉和触觉所感知到的色点(特殊印象)的排列组合得来;时间观念是一系列知觉的接续中得来的。

休谟在《人性论》的第一卷的第二章第三节详细讨阐述了他的时空观。

首先,他通过一系列的推理(色点印象的排列方式、相互类似、抽象、一般名词),指出空间观念只是关于一些按照某种方式排列的色点的印象的抽象观念。

其次,休谟指出时间观念是依据观念和印象的持续而形成的,总是由于可变的对象的某种可以知觉的连续而被发现的。

接着,他根据分离-差异的平行原理(时间不能分离,不可分离则无差异),指出时间观念并非由一个特殊印象而来,而是由一些印象按照一种特殊的方式发生的。

最后,他深入地讨论了广袤观念的性质来确证广袤观念的存在的基础。

广袤观念是可分的,由许多不可分的部分组成;而这些部分则不具有广袤性(不具有可分性),它们是具有颜色和坚固性的原子的印象。

因为这些印象能保存对象的可感性质,所以它们具有现实性,于是广袤观念就具有现实性。

同时,休谟根据上述推理指出构成时间的“刹那”也同样具有现实性,时间观念也因而具有存在的基础。

总之,组成时空观念的不可分的部分总有与之相应的可以被感知的对象存在,所以它具有现实性。

由此可见,休謨时空观根植于其观念论,即“印象”是认识的基本单位,因而作为实体的“时间”和“空间”在休谟的哲学里是不可能存在的。

二、批判时空观念的无限可分性
休谟首先对时空观念的无限可分性的展开了批判,其批判的逻辑思路可以表述为一个三段论的范式:知觉不是无限可分的,时空观念是一种知觉,那么时空观念也就不是无限可分的。

由此可见,休谟的观念论是其进行哲学批判并构建经验主义理论的基础。

具体说来,休谟的观念论在这一问题上的应用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的认识局限于感觉的范围以内;另一方面,观念根源于感觉印象。

他指出,“心灵的能力是有限的,永远不能得到一个充分和恰当的‘无限’概念”,那么“在否认心灵具有无限能力的同时,我们就假设了心灵分割它的观念是有止境的”。

首先,他举“沙粒”的例子来说明想象观念的有限性。

如果能将“沙粒”的观念(A)进行分割,那么所得到的“沙粒”的子观念(A′)仍与“沙粒”观念(A)同属一种性质的观念,即都表征“沙粒”。

因此,观念是不可无限分割的。

接着,休谟推论,既然想象观念不具有无限可分性,那么作为观念来源的感觉印象也是应当是有限的。

由此,他得出结论时空观念不具有无限可分性,或者说,时空在观念上不存在无限可分性。

仅仅在观念的层面批判时空的无限可分性是不够的,休谟还力图说明时空本身的有限可分性。

在这里,休谟面临一个巨大的困难,即如何从观念上的可能过渡到事实上的可能。

换言之,他必须解决观念和事实的同一性问题。

但是,有上述可知,他认为人的心灵是有缺陷的,那么他在观念与事实的联系问题上就显得模棱两可了。

三、批判时空的无限可分性
休谟指出广袤(空间)不是无限可分的。

他的论证方法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如果有限的广袤观念是无限可分的,则其包含有无数的部分,而部分的总和就应当是无限的广袤观念,这在逻辑上是相悖的。

第二,“〔无数的部分〕的观念和无限的广袤观念原是同一个的观念;任何有限的广袤都不能包含无数的部分,因此任何有限的广袤都不不是无限可分的”。

接着,他又附加一个关于存在与数字(无限可分)、单位(非无限可分)的关系的讨论来论证这一点。

正是基于上述论证的逻辑,他进一步批判时间的无限可分性。

他认为,时间的各个部分相互连续又不能共存,因而时间是由不可分的刹那组成(表明时间不是无限可分)。

休谟批判时空本身的无限可分性的基本思路反映出经验主义认识论的困境。

他认为,既然观念来自印象,那么观念就与印象具有同一性,因而“当观念是对象恰当的表象时,这些观念之间的关系、矛盾和一致,都可以应用于它们的对象之上”。

从这一论断中可以发现休谟哲学的一个显著的矛盾,即对观念的可能和事实的可能的混淆。

从经验主义的原则来看,人的认识范围仅仅囿于感觉经验,对于事实或事物本身应当保持存疑的态度。

因此,即使从经验主义自身的理论来看,简单地将认识范围以内的结论直接用于关乎对象本身的说明的这一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

四、批判真空观念和伪时间观念
休谟将矛头直指真空观念,认为空间观念是“分布于某种秩序中的可见的点或可触的点的观念”,因而真空观念(不包含可见的或可触的点的空间观念)是不存在的。

首先,休谟指明了产生真空观念的原因。

他认为,“那种运动和黑暗对于可见的和可触的对象的实在广袤或组合具有一种密切的关系”。

这种密切的关系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两个分离的对象所形成的距离“都以同一的方式刺激感官”;第二,第二种距离能够接纳第一种距离;第三,两种距离有相同的功能,都有“同样减弱每一种性质的力量”。

正是由于这种相似性,“心灵就容易误认它们”。

其次,休谟进一步考察关于真空观念产生的根源,发现了“人性科学的第一原理”,心灵会因为对象的相似性产生观念的偏差,将一种观念误认为另一种观念。

心灵能够随意刺激起任何观念,每当它把元气送到大脑储存观念的那片区域时,如果元气能够流入适当的大脑痕迹,就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那个观念。

但是,元气的运动往往是间接的,而且有偏差,会流入邻接的大脑痕迹中,于是不能显现那个我们本来所需要的观念,而显现出其他关联的观念。

最后,根据以上关于我们心灵的缺陷,休谟对关于真空观念存在的三种证明予以驳斥。

第一,因为心灵会欺骗我们,总会将一个类似的观念呈现出来,引起我们判断的错误,所以关于真空观念的争论并不能证明真空观念本身的真实性。

第二,当一个原本充实的空间内的每样东西都被消灭了,其内部“只是那不成为感官的对象的空气”,这给予视觉和触觉以“虚构的距离”而形成一种类似于空间的观念。

第三,物体运动所处的真空只是我们的一种设想。

此外,休谟批判了“有一个不包含任何变化的存在物的时间的观念”(认为不变的对象存在变化)这一观点。

他首先断言这种观念是虚构的,因为不能说明其对应的印象的存在。

同时,他指出了我们对一个不变对象有一种持续观念的原因。

我们心中存在一种持续的知觉,所以时间观念永远存在于我们心中。

当我们把时间观念运用于分阶段屡次出现的对象时,就会误认为这个对象区分了每一个刹那。

我们以为那个对象这次出现和下次出现同知觉的接续一样发生着持续的变化。

换言之,我们误认为那个对象前后出现之间的间隔存在一种持续的变化,这种虚设的变化类似于“感官所明顯地看到的那种接续”,于是我们对这个不变的对象产生了一种时间或持续的观念。

五、结语
休谟的时空观根本上反映了他的经验主义的基本立场,将时间和空间观念化,指出时空是印象的排列组合的呈现状态。

以此次为前提,休谟对传统的时空观展开了批判,分别揭露了时空的无限可分性、真空观念和伪时间观念产生的理论根源。

本质上,传统的时空观存在的“谬误”是由于人类的认识能力本身造成的。

由于人类的认识来源于印象,而从印象形成观念的过程中,人类会因为对象的相似性而出现观念上的混淆。

具体说来,关于时空的无限可分性的证明都是基于观念的假设,真空观念和伪时间观念的产生是由于心灵的缺陷。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休谟站在经验论的立场讨论时空问题,其研究仅仅限于经验或观念,而对时间或空间本身的考察就难免自圆其说。

这一问题集中表现他在批判时空的无限可分性的题目上,即混淆了事
实的可能和观念的可能。

这一矛盾或困难在根本上也反映了认识论上主体与客体的矛盾问题,对于该问题的解决也将哲学推向了哲学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英]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郑之骧校.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周晓亮.休谟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