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课件
合集下载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基础知识 ppt课件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基础知识 ppt课件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电图导联体系 心电图测量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及正常值
2、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
*电偶方向 除极过程:电源(正电荷)在前,电穴(负电荷)在后 复极过程:电穴(负电荷)在前,电源(正电荷)在后
1、临床心电图波段的统一名称
P波: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P-R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
电活动。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ST段:心室缓慢复极期。 T波:心室的快速复极期。 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2、QRS波群的命名
首先出现的位于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称为R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 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
QRS波群示意图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1、常规心电图导联:根据电极放置的部位不 同,可组成不同的导联。
(1)双极肢体导联:I、II、III (2)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
3、单个心肌细胞检测方向与除极、复 极波形方向的关系
心电向量:
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的电位幅 度称之为心电向量.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脏的传导系统 正常心电活动起源
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 房室结,然后到希氏束——左、右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兴奋心室,这种先后有序 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心电图 上相应的波段。
反映右心室壁 改变
反映右心室壁 改变
导
V3
V2与V4连接线的中点 无干电极 反映左、右心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电图导联体系 心电图测量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及正常值
2、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
*电偶方向 除极过程:电源(正电荷)在前,电穴(负电荷)在后 复极过程:电穴(负电荷)在前,电源(正电荷)在后
1、临床心电图波段的统一名称
P波:最早出现的幅度较小的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P-R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
电活动。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ST段:心室缓慢复极期。 T波:心室的快速复极期。 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的时间。
2、QRS波群的命名
首先出现的位于水平线以上的正向波称为R波。 R波之前的负向波称为Q波。 R波之后的负向波称为S波。
QRS波群示意图
三、心电图导联体系
1、常规心电图导联:根据电极放置的部位不 同,可组成不同的导联。
(1)双极肢体导联:I、II、III (2)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
3、单个心肌细胞检测方向与除极、复 极波形方向的关系
心电向量:
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的电位幅 度称之为心电向量.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示意图
心脏的传导系统 正常心电活动起源
于窦房结,兴奋心房的同时经结间束传导至 房室结,然后到希氏束——左、右束支—— 浦肯野氏纤维——兴奋心室,这种先后有序 的传播,引起一系列电位改变,形成心电图 上相应的波段。
反映右心室壁 改变
反映右心室壁 改变
导
V3
V2与V4连接线的中点 无干电极 反映左、右心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14
综合心电向量:
左心室和右心室 同时除极,各自 产生除极向量
左右心室向 量叠加
整个心脏的 综合向量
15
由体表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 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成正比; 2)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3)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 关,夹角愈大,强度愈小。
4
心电图之父 Einthoven
Willem Einthoven (1860~1927), 出生印度尼
西亚, 荷兰 Leiden 大学生理学 和组织学教授。
1901年用弦式电流计描记出 满意的心电图波形,命名为(P、Q、 R、S、T)波并创设了国际通用的 常规12导联体系且沿用至今 。I,II, III,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6个胸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V1, V2, V3 ,V4, V5, V6
28
1、肢体导联 ( limb leads ): 电极放置: 右臂(R),左臂(L),左腿
(F)。
双极肢体导联—— I,II,III (又称 标准导 联)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心电图是什么?
心脏在每次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一个电激动。 心脏电激动所产生的微小电流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
心电图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将每一心动周期的 生物电的变化记录下来,所获得的上下变化的曲线图形。
2
心电图示例
3
一、心电图临床应用
1、判断心律失常 2、诊断心肌梗塞 3、辅助房室肥大诊断 4、辅助诊断电解质紊乱 5、手术和危重病人的心电监护
通常用箭头表示方向,长度表示电位强度。
12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综合心电向量:
左心室和右心室 同时除极,各自 产生除极向量
左右心室向 量叠加
整个心脏的 综合向量
15
由体表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1) 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成正比; 2)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3)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 关,夹角愈大,强度愈小。
4
心电图之父 Einthoven
Willem Einthoven (1860~1927), 出生印度尼
西亚, 荷兰 Leiden 大学生理学 和组织学教授。
1901年用弦式电流计描记出 满意的心电图波形,命名为(P、Q、 R、S、T)波并创设了国际通用的 常规12导联体系且沿用至今 。I,II, III,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6个胸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V1, V2, V3 ,V4, V5, V6
28
1、肢体导联 ( limb leads ): 电极放置: 右臂(R),左臂(L),左腿
(F)。
双极肢体导联—— I,II,III (又称 标准导 联)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心电图是什么?
心脏在每次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一个电激动。 心脏电激动所产生的微小电流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
心电图 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将每一心动周期的 生物电的变化记录下来,所获得的上下变化的曲线图形。
2
心电图示例
3
一、心电图临床应用
1、判断心律失常 2、诊断心肌梗塞 3、辅助房室肥大诊断 4、辅助诊断电解质紊乱 5、手术和危重病人的心电监护
通常用箭头表示方向,长度表示电位强度。
12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第一节临床心电图学的基本知识PPT课件
临 床 心 电 图 学 的 基 本 知 识
临 床 心 电 图 学 的 基 本 知 识
【心电图导联 】
三、胸导联
亦是一种单极导联。负极为中 心电端,探查电极为正极,探 查电极的位置通常有六点:
V1: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位于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 V4: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位于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位于左腋中线V4水平处
的
2/3时间为左心房除极,中1/3为左、右心房同时除 极。
基
P环正常指向左下稍偏前。
本
(心房肌复极产生的波形称Tp波或Ta波,其振 幅甚小,且大部分波埋在QRS波群之中,不易辩
知
认,临床意义不大。)
识
临
【心电向量综合的概念】
床
心电向量的基本图形如下:
心
电
QRS 环
图
心室肌的除极产生的,整个心室除极总时间约为0.8秒。其
正
2.若心律明显不齐,可连续计算6s钟距离内
常 数
的P波数或R波数(作为起点的P波或R波不 算在其内,若不呈整数时,按小数计算), 乘以10,即为每分钟的心房或心室率。
据
心
㈡ 各波段振幅、时间的测量
电
图 的 测 量 和
测量正向波形的 高度时,应以参 考水平线上缘垂 直地测量到波的 顶端。
测量负向波形的 深度时,应以参 考水平线下缘垂 直地测量到波的 底端。
OA与Ⅰ导联轴正侧段构成的 夹角即为心电轴的角度。
★求算心电轴的角度方法有两种:
心
㈢平均心电轴
直接计算法和查表法
电
图
临床意义
的
测
量
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二、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一)肢体导联 (二)胸导联(心前区导联)
10
■ 导联
■ 将正、负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任意两 点,原则上均可测出心电的电位变化,此两点即 构成一个导联。
■ 导联轴
■ 导联的正负极两点间假象连线为该导联的导联轴,
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
11
■ 不同的电极位置和连接方法可组成不同的 导联
18
(二)心前区导联
导联名称
正极(探查电极)
V7
左腋后线V4水平处
V8
左肩胛线V4水平处
V9
左脊旁线V4水平处
V3R
V1与V4R连线的中点
V4R 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R
右腋前线V4水平处
19
胸导联轴系统
判断心前区导联的心电图波形以及心电轴的钟向转位
20
三、心电向量
1.心电向量 2.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46
6. T 波(T wave )
一.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47
7. QT间期(QT interval )
一. 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水平距离 二. 反映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总时间
48
8. U波(U wave )
一. U波发生机制不明,多认为是心肌激动的后继电位
33
1. P波(P wave )
一.P波是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二.起始部代表右房除极,中间部代表右、左房
除极,终末部代表左房除极
34
2. PR段(PR segment )
一.PR段是从P波终点至QRS波起点之间的线段 二.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
的电活动
35
3. PR间期(PR interval )
■ 目前临床上最普遍应用的是由Einthoven创 设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即常规12导联体 系
12
(一)肢体导联
■ 标准导联:Ⅰ、Ⅱ、Ⅲ ■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13
标准导联(standard leads )的连接方式
I
II
III
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电位差变化
14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
一.PR间期包括P波和PR段 二.反映从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三.反映兴奋从心房传导到心室的时间
36
4. QRS波群(QRS wave )
一.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二.QRS波群可因探测电极位置不同有多种形态
37
QRS波群的命名
R
38
QRS波群的命名
RS
39
QRS波群的命名
3
心电图的概念
(electrocardiogram,ECG)
利用心电图机自体表记录的心脏每一心 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4
心电图示例
5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1.心肌细胞的电激动过程:极化、除极和复极 2.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的心电波形 3.心室壁除极与复极特点与心电图的关系
6
心肌细胞的电激动过程:
A2
B2+ C2
B3
+
A3
B3
A3
C3
24
2.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 体表测得的心电变化是所有心肌细胞产生电位变 化的综合结果
■ 其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 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 ■ 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 ■ 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
■ 夹角越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
Rs
40
QRS波群的命名
qR
41
QRS波群的命名
qRs
42
QRS波群的命名
Rsr’s’
43
QRS波群的命名
Qr
44
QRS波群的命名
QS
45
5. ST段(ST segment )
J点
一. ST段是指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 段,
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一. ST段与QRS波的交界点称为J点,用于ST段
49
复习思考题
■ 心电图由哪些波段组成? ■ 请描述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 ■ 请描述常用6个心前区导联探查电极的放置
部位
50
5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1
1. 心电向量
心肌细胞在除极或复极过程所产生的电 位幅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称为心电向量
22
2.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 心脏电激动的每一瞬间许多心肌细胞同时除极或 复极
■ 产生许多个大小方向各不相同的心电向量 ■ 可按一定的规则综合成瞬间的综合心电向量
23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合成原则
A1 +B1
C1
第八章 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陈丽
学习目标
■ 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 ■ 熟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 掌握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2
心电图的产生
1、1887年Waller利用毛细管静电计,从人体的 体表记录到了第一份心电图。
2、此后Willem Einthover 用弦式电流计,使心电图的 记录更为准确,并命名了心 电图各波段和双极导联系统。 因此被尊称为心电图之父。
-极化(polarization) /除极(depolarization)/复极(repolarization)
7
2.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的心电波形
- 除极 +
+ 复极 -
8
3.心室壁除极与复极特点与心电图的关系
正常心室除极: 心内膜心外膜 正常心室复极: 心外膜心内膜 心电图中心室复极波与除极波的主波方向一致
aVR
aVL
aVF
基本上代表检测部位电位变化
15
额面六轴系统
■ 判断肢体导联的心电图波形 ■ 测定额面心电轴
16
(二)心前区导联
■ 反映正极(探查电极) 所置部位的电位变化
17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25
空间心电向量环的形成
全部心肌细胞激动产生的心电向量总和 称综合向量;所有综合向量的顶点划过 的轨迹,构成空间向量环。
26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空间向量环在平面上的投影形成平面心 电向量图(一次投影)。
27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平面心电向量环在导联轴上的投影形成心电图。 (二次投影)
28
29
心电图示例
30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一)心脏的电激动传播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31
(一) 心脏的电激动传播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浦氏纤维 心室肌细胞
32
(二)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 P波 - PR段、PR间期 - QRS波群 - ST段、T波 - J点 - QT间期 - U波
二、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一)肢体导联 (二)胸导联(心前区导联)
10
■ 导联
■ 将正、负电极安置于体表相隔一定距离的任意两 点,原则上均可测出心电的电位变化,此两点即 构成一个导联。
■ 导联轴
■ 导联的正负极两点间假象连线为该导联的导联轴,
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
11
■ 不同的电极位置和连接方法可组成不同的 导联
18
(二)心前区导联
导联名称
正极(探查电极)
V7
左腋后线V4水平处
V8
左肩胛线V4水平处
V9
左脊旁线V4水平处
V3R
V1与V4R连线的中点
V4R 右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R
右腋前线V4水平处
19
胸导联轴系统
判断心前区导联的心电图波形以及心电轴的钟向转位
20
三、心电向量
1.心电向量 2.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46
6. T 波(T wave )
一. T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47
7. QT间期(QT interval )
一. QT间期是指QRS波群起点至T波终点的水平距离 二. 反映心室除极与复极过程的总时间
48
8. U波(U wave )
一. U波发生机制不明,多认为是心肌激动的后继电位
33
1. P波(P wave )
一.P波是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二.起始部代表右房除极,中间部代表右、左房
除极,终末部代表左房除极
34
2. PR段(PR segment )
一.PR段是从P波终点至QRS波起点之间的线段 二.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
的电活动
35
3. PR间期(PR interval )
■ 目前临床上最普遍应用的是由Einthoven创 设的国际通用导联体系,即常规12导联体 系
12
(一)肢体导联
■ 标准导联:Ⅰ、Ⅱ、Ⅲ ■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13
标准导联(standard leads )的连接方式
I
II
III
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电位差变化
14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
一.PR间期包括P波和PR段 二.反映从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三.反映兴奋从心房传导到心室的时间
36
4. QRS波群(QRS wave )
一.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二.QRS波群可因探测电极位置不同有多种形态
37
QRS波群的命名
R
38
QRS波群的命名
RS
39
QRS波群的命名
3
心电图的概念
(electrocardiogram,ECG)
利用心电图机自体表记录的心脏每一心 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4
心电图示例
5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1.心肌细胞的电激动过程:极化、除极和复极 2.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的心电波形 3.心室壁除极与复极特点与心电图的关系
6
心肌细胞的电激动过程:
A2
B2+ C2
B3
+
A3
B3
A3
C3
24
2.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 体表测得的心电变化是所有心肌细胞产生电位变 化的综合结果
■ 其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
■ 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 ■ 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 ■ 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
■ 夹角越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
Rs
40
QRS波群的命名
qR
41
QRS波群的命名
qRs
42
QRS波群的命名
Rsr’s’
43
QRS波群的命名
Qr
44
QRS波群的命名
QS
45
5. ST段(ST segment )
J点
一. ST段是指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 段,
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一. ST段与QRS波的交界点称为J点,用于ST段
49
复习思考题
■ 心电图由哪些波段组成? ■ 请描述肢体导联的连接方式 ■ 请描述常用6个心前区导联探查电极的放置
部位
50
5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1
1. 心电向量
心肌细胞在除极或复极过程所产生的电 位幅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称为心电向量
22
2.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 心脏电激动的每一瞬间许多心肌细胞同时除极或 复极
■ 产生许多个大小方向各不相同的心电向量 ■ 可按一定的规则综合成瞬间的综合心电向量
23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合成原则
A1 +B1
C1
第八章 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陈丽
学习目标
■ 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 ■ 熟悉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 掌握心电图的导联体系
2
心电图的产生
1、1887年Waller利用毛细管静电计,从人体的 体表记录到了第一份心电图。
2、此后Willem Einthover 用弦式电流计,使心电图的 记录更为准确,并命名了心 电图各波段和双极导联系统。 因此被尊称为心电图之父。
-极化(polarization) /除极(depolarization)/复极(repolarization)
7
2.单个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的心电波形
- 除极 +
+ 复极 -
8
3.心室壁除极与复极特点与心电图的关系
正常心室除极: 心内膜心外膜 正常心室复极: 心外膜心内膜 心电图中心室复极波与除极波的主波方向一致
aVR
aVL
aVF
基本上代表检测部位电位变化
15
额面六轴系统
■ 判断肢体导联的心电图波形 ■ 测定额面心电轴
16
(二)心前区导联
■ 反映正极(探查电极) 所置部位的电位变化
17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25
空间心电向量环的形成
全部心肌细胞激动产生的心电向量总和 称综合向量;所有综合向量的顶点划过 的轨迹,构成空间向量环。
26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空间向量环在平面上的投影形成平面心 电向量图(一次投影)。
27
心电向量与心电图的关系
平面心电向量环在导联轴上的投影形成心电图。 (二次投影)
28
29
心电图示例
30
四、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一)心脏的电激动传播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31
(一) 心脏的电激动传播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浦氏纤维 心室肌细胞
32
(二)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 P波 - PR段、PR间期 - QRS波群 - ST段、T波 - J点 - QT间期 - U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