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教案
《汽车概论教案》
《汽车概论教案》word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使学生掌握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培养学生对汽车行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汽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 汽车的概念1.2 汽车的分类2. 汽车性能指标2.1 动力性能2.2 经济性能2.3 制动性能2.4 舒适性性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教学难点:汽车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汽车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汽车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准备汽车各部分的结构图示。
3. 准备相关汽车行业的新闻或案例。
【导入】引入汽车话题,展示汽车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讲解】讲解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
讲解汽车的性能指标,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各项性能。
【案例分析】分析汽车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兴趣。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入汽车主要组成部分的话题。
【讲解】讲解汽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等。
讲解各部分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汽车的整体结构。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汽车车型的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不同车型的差异。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汽车各部分的创新技术和发展趋势。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汽车的维护与保养【导入】引导学生了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讲解】讲解汽车维护与保养的基本知识,包括定期检查、更换机油等。
讲解不同部位的维护与保养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照顾好汽车。
《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教案
《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概念和含义。
2.掌握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
3.能够分析车辆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对车辆性能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A.车身参数:长、宽、高、轴距等。
B.发动机参数:缸径、行程、排量、最大功率、最大扭矩等。
C.变速器参数:挡位数、变速器类型等。
D.悬挂系统参数:悬挂类型、悬挂方式等。
E.制动系统参数:制动方式、制动类型等。
F.轮胎参数:胎宽、扁平比、轮胎规格等。
2.汽车的性能指标A.最高车速:车辆能达到的最高速度。
B.加速时间:车辆从静止加速到一定速度所需的时间。
C.全马力比:车辆所能输出的动力与车辆总重的比值。
D.悬挂舒适性: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舒适性。
E.制动性能:车辆刹车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F.操控性能:车辆的转向灵活性、操控稳定性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15分钟)A.教师用一些真实汽车的图片引入话题,引发学生对汽车的兴趣。
B.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了解汽车的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吗?它们对汽车的性能有什么影响?”帮助学生进入主题。
2.讲解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30分钟)A.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向学生讲解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的概念和含义。
B.通过实例演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方法。
C.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的技术参数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并与实际汽车进行比较。
3.讲解汽车的性能指标(30分钟)A.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向学生讲解汽车的性能指标的概念和含义。
B.通过实例演示,教师引导学生计算汽车性能指标的方法。
C.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性能指标对汽车性能的影响,并与实际汽车进行比较。
4.小组讨论(20分钟)A.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款汽车进行深入分析。
B.小组成员讨论和总结选择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并列出其优点和缺点。
C.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汽车使用性能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
让学生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1.2 教学内容汽车使用性能的定义与分类。
汽车使用性能的评价指标: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
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车辆结构、驾驶行为、道路条件、环境因素。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汽车使用性能的理解。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汽车使用性能的重要性。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基本概念、评价指标和影响因素。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
第二章:汽车检测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让学生掌握汽车检测技术的方法和设备。
让学生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2.2 教学内容汽车检测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汽车检测技术的方法:静态检测、动态检测、综合检测。
汽车检测技术的设备:检测仪器、检测线、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
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定义、方法和设备。
实地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汽车检测实验室,了解实际检测过程。
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汽车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定义、方法和设备。
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参观汽车检测实验室,加深对检测技术的理解。
第三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评价指标。
让学生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设备及其使用。
3.2 教学内容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台架试验、道路试验。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评价指标: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加速时间、爬坡能力。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设备:发动机试验台、底盘测功机、测速仪、负载仪。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和参数。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情况,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汽车的主要性能和参数。
1.3 教学内容1. 汽车的概念与分类2. 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3. 汽车的主要参数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1.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的分类2. 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参数第二章:发动机原理与结构2.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结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
2.2 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
2.3 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3. 发动机的结构组成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组成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作用,掌握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3.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
3.3 教学内容1. 汽车传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传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作用,掌握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4.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
4.3 教学内容1. 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4.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第五章:汽车电气系统5.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汽车性能与检测教案
周次: 星期: 授课时间: 年月日1.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的结构反力式滚筒制动检验台的结构简图如图1所示。
它由结构完全相同的左右两套对称的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和一套指示、控制装置组成。
每一套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由框架(多数试验台将左、右测试单元的框架制成一体)、驱动装置、滚筒组、举升装置、测量装置等构成。
(1)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由电动机、减速器和链传动组成。
电动机经过减速器减速后驱动主动滚筒,主动滚筒通过链传动带动从动滚筒旋转。
减速器输出轴与主动滚筒同轴连接或通过链条、皮带连接,减速器壳体为浮动连接(即可绕主动滚筒轴自由摆动)。
日式制动台测试车速较低,一般为0.1~0.18km/h, 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较小,为2×0.7~2×2.2kW;而欧式制动台测试车速相对较高,为2.0~5km/h,驱动电动机的功率较大,为2×3~2×11kW。
减速器的作用是减速增扭,其减速比根据电动机的转速和滚筒测试转速确定。
由于测试车速低,滚筒转速也较低,一般在40~100r/min范围(日式检验台转速则更低,甚至低于10r/min)。
因此要求减速器减速比较大,一般采用两级齿轮减速或一级蜗轮蜗杆减速与一级齿轮减速。
理论分析与试验表明,滚筒表面线速度过低时测取协调时间偏长、制动重复性较差,过高时对车轮损伤较大,推荐使用滚筒表面线速度为2.5km/h左右的制动台。
(2)滚筒组每一车轮制动力测试单元设置一对主、从动滚筒。
每个滚筒的两端分别用滚筒轴承与轴承座支承在框架上,且保持两滚筒轴线平行。
滚筒相当于一个活动的路面,用来支承被检车辆的车轮,并承受和传递制动力。
汽车轮胎与滚筒间的附着系数将直接影响制动检验台所能测得的制动力大小。
为了增大滚筒与轮胎间的附着系数,滚筒表面都进行了相应加工与处理,目前采用较多的有下列5种:①开有纵向浅槽的金属滚筒。
在滚筒外圆表面沿轴向开有若干间隔均匀、有一定深度的沟槽。
汽车理论第一讲教案.doc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2004 ~ 2005 学年第2 学期课程名称汽车理论授课对象车辆工程2002 级1、2班主讲教师李旭教师所在院(部)、系(室)交通学院车辆工程系选用教材汽车理论学时/ 学分48学时/ 2学分山东理工大学教案编写说明教案是任课教师的教学实施方案。
任课教师应遵循专业教学计划制订的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在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前编写设计好本门课程每次课的全部教学活动。
教案编写说明如下:1、教学课型表示所授课程的类型,请在理论课、实验课、习题课、实践课、技能课及其它栏内选择打“√”。
2、教学内容:是授课的核心。
将授课的内容按章、节或主题,有序的进行设计编排,并标以“*”和“#”符号以表示重点和难点。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指讲授、讨论、示教、指导等。
教学手段指板书、多媒体、网络、模型、标本、挂图、音像等教学工具。
4、讨论、思考题和作业:提出若干问题以供讨论,或作为课后复习时思考,亦可要求学生作为作业来完成,以供考核之用。
5、参考资料:列出参考书籍、有关资料。
6、首次开课的青年教师的教案应由导师审核。
7、鼓励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
8、所有开课课程必须按此标准编写教案。
山东理工大学教案图1-3 发动机外特性和部分负荷特性曲线的比较图1-4 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和使用外特性曲线还应指出,外特性台架试验是在发动机工况相对稳定,即保持水、机油温度于规定的数值,且在各个转速不变时来测量转矩与油耗数值的;而在实际使用中,发动机的工况常是不稳定的。
例如在汽车加速时,发动机是在节气门开度迅速加大,曲轴转速连续由低升高的变化过程中工作的。
发动机的热状况、可燃混合气的浓度等,与外特性台架试验时的稳定工况有差异。
在加速过程的不稳定工况下,发动机所能提供的功率比稳定工况时要稍有下降,电喷汽油机比电喷汽油机比化油器汽油机要下降得更少些。
在进行动力性估算时,一般仍沿用稳态工况时发动机台架试验所得到的使用外特性功率与转矩曲线。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
汽车使用性能和检测技术教案第一章:汽车使用性能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使用性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
3. 理解汽车使用性能与驾驶安全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1. 汽车使用性能的定义与分类。
2. 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
3. 汽车使用性能与驾驶安全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概念、分类和评价指标。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探讨汽车使用性能与驾驶安全的关系。
1.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汽车使用性能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使用性能的分类和评价指标。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汽车使用性能与驾驶安全的关系。
4. 总结:强调汽车使用性能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驾驶安全。
第二章:汽车检测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3. 理解汽车检测技术在汽车维修和保养中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1. 汽车检测技术的定义与作用。
2. 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传感器、示波器、故障诊断仪等。
3. 汽车检测技术在汽车维修和保养中的应用。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原理和作用。
2. 演示法:展示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汽车检测设备的实际操作。
2.4 教学活动1. 导入:介绍汽车检测技术的作用,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汽车检测技术的原理和作用。
3. 演示:展示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参与汽车检测设备的实际操作。
5. 总结:强调汽车检测技术在汽车维修和保养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汽车动力性能检测3.1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和设备。
2. 掌握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操作步骤。
3. 理解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结果的解读和分析。
3.2 教学内容1. 汽车动力性能检测的方法:原地加速试验、最高车速试验、爬坡试验等。
汽车驾驶技术教案
2014—2015学年度下期教研组名称:课程名称:教学班级:任课老师:第一章汽车驾驶基础知识a) 机械式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布置示意图 b) 液力机械式传动系统的组成及布置示意图1. 汽车的驱动力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扭矩经传动系统传至驱动轮,驱动轮上的扭矩Mt 使其对地面产生一个切向作用力(圆周力)Fo ,地面同时产生一个作用于驱动车轮上的切向反作用力Ft 。
这个反作用力即为驱动汽车行驶的外力,称为汽车的驱动力。
Ft 与Fo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如图1-1-2所示。
其值为:式中 Ft --汽车的驱动力,N ; Mt--作用于驱动轮的扭矩,N•m ; r --驱动车轮的半径,m 。
2. 汽车行驶时的阻力汽车行驶的阻力有滚动阻力Ff 、空气阻力Fw 、上坡阻力Fi 和加速阻力Fj (如图1-1-3所示),汽车行驶的总阻力为:(1)滚动阻力滚动阻力产生的原因有: 1)道路变形。
2)轮胎变形。
滚动阻力Ff 与汽车总质量G 和汽车滚动系数f 成正比。
(2)空气阻力汽车行驶的空气阻力Fw 包括压力、摩擦力、吸力等勾画理解f w i j F F F F F ∑=+++(3)上坡阻力如图所示,汽车沿坡道上行时,汽车重力平行于坡道路面的分力起阻碍汽车上坡行驶的作用力,称为上坡阻力Fi ,Fi=G·sinα。
(4)加速阻力汽车加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因其质量加速而产生的惯性力。
这个惯性力的作用方向始终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反,称为加速阻力Fj3. 汽车行驶条件(1)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汽车的驱动力用以克服各种阻力。
(2)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称为附着力FΦ,它与地面对驱动轮的法向反作用力FZ成正比二、总结1、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有哪些?滚动阻力、空气阻力、上坡阻力、加速阻力2、汽车的动力传动路线?3、汽车的行驶条件有哪些?各自的含义?(1)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汽车的驱动力用以克服各种阻力。
(2)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地面对轮胎切向反作用力的极限值称为附着力FΦ,它与地面对驱动轮的法向反作用力FZ成正比在老师带领下复习总结布置一、填空题1---5 五、简答题1、3一、复习1、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有哪些?滚动阻力、空气阻力、上坡阻力、加速阻力2、汽车的动力传动路线?3、汽车的行驶条件有哪些?各自的含义?(1)汽车行驶的驱动条件汽车的驱动力用以克服各种阻力。
汽车构造教案
喷气式(以喷气反作用力作为驱动力,“推力SSC”装有劳斯莱斯的双缸喷气发动机,时速1227.73km)、其他动力装置(蒸汽机车、太阳能汽车)3.按行驶道路条件分(公路用、非公路用)4.按行驶机构特征分(轮式、履带式、雪橇式、气垫式、步行式)5.按发动机位置及驱动形式分6.按乘客座位数及汽车总质量分:按国标GB/T15089-2001三、汽车识别代号编码1)国产汽车产品型号编制规则2)车辆识别代号四、汽车总体构造(一)总体构造的组成部分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器与电子设备(二)汽车的总体布置形式FR、FF、RR、MR、nWR五、汽车主要技术参数1.重量参数2.尺寸参数3.性能参数六、汽车行驶基本原理➢驱动力的产生:路面对驱动轮的反力➢汽车的行驶阻力: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有效转矩相等时,可用转速表测出此时的稳定转速n,同时在测功器上测出该转速下的发动机有效转矩,根据式(1—1)即可计算出有效功率Pe。
另外,可测出消耗一定量汽油所经历的时间,用以换算出发动机每小时耗油量B,从而技式(1—2)计算出燃油消耗率6。
改变测功器的阻力矩数值,用与上述相同的方法,又可以得到相应于另一转速的T tq、P e、b e(五)发动机工作状况发动机工作状况(简称发动机工况)一般是用它的功率与曲轴转速来表征.有时也用负荷与曲轴转速来表征。
发动机负荷是指发动机驱动从动机械所耗费的功率或有效转矩的大小;也可表述为发动机在某一转速下的负荷,就是当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与同一转速下所能发出的最大功率之比(在同一转速下,节气门开度不同,发动机发出的功率不同)注意:负荷的概念不同于功率,如某一转速全负荷不意味着发动机发出最大功率,如图上的f点,所以功率大小不等于负荷大小。
在外特性曲线上各点都表示在各转速下的全负荷工况,但在同一条部分负荷速度特性曲线上各点的负荷值不相同。
五、内燃机名称及型号编制规则审定并颁布7因家标准GB 725——91。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教案(全)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发展历程。
2. 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 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1. 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区别2.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其他新能源汽车(如氢发动机汽车、太阳能汽车等)3.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世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概况4.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组成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组成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系统组成5. 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电池技术电机及控制技术能源管理系统充电设施及技术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新能源汽车案例,让学生了解动力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四、教学资源1. PPT课件: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动力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等。
2. 案例资料:新能源汽车案例及相关数据。
3. 网络资源:新能源汽车相关的新闻、技术文章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新能源汽车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时的表现。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内容6. 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与补贴国家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各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及补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相关政策及措施7.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概况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主要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市场表现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需求及购买行为8.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与挑战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最新进展技术创新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作用新能源汽车面临的技术挑战及解决方案9.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与环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新能源汽车的环境影响安全与环保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重要性10.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现状阻碍新能源汽车广泛应用的因素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新能源汽车政策与补贴、市场概况、技术创新与挑战、安全与环保等内容。
汽车使用条件(教案)
第一章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第一节 汽车使用条件汽车使用条件是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和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汽车是在复杂的外界条件下工作的。
这些外界条件是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并影响汽车使用效果。
汽车效率的发挥取决于驾驶人操作水平、汽车性能以及汽车对外界的适应性,即汽车使用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也随外界条件而变化。
在汽车运行过程中,汽车需要不断地调节自身的使用性能以适应外界条件的变化。
例如,在恶劣的道路条件下,驾驶人通过换入低挡降低汽车行驶速度。
另外,汽车的运行速度、燃料经济性、各总成和轮胎可靠性、耐久性以及驾驶人疲劳程度等都与汽车使用条件有关。
一、气候条件中国大陆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差异大。
整个国家有高原寒冷和干燥地区、北方寒冷和干燥地区、南方高温和潮湿地区等。
大多数地区一年四季温差和湿度差别很大。
例如,东北最北部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40℃以下,南方炎热地区夏季气温最高可达40℃以上,西北、西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变化又极为复杂。
环境温度对汽车,特别是对汽车发动机的热工况影响很大。
在寒冷地区,发动机起动困难,运行油耗增加,机件磨损量增大;风窗玻璃容易结雾、结霜和结冰;在冰雪道路上行车,汽车的制动和操纵条件不良,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为了保证驾驶人处在适当的工作条件、乘客的舒适和安全、货物的防冻和防损需对汽车采取相应结构措施。
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汽车发动机容易发生工作过热现象,工作效率降低,燃料消耗率增加。
汽车电气系统的元器件、燃料供给系组件、汽车轮胎等易因过热导致故障。
环境温度过高,若散热不良或燃料品质不佳,容易在燃料供给系形成气阻或气湿,影响发动机正常工作。
高温可能造成润滑脂溶化,被热空气从密封条件不良的缝隙挤出。
高温也会逐渐烘干里程表、雨刷器等机件中的润滑脂,增加机件磨损,导致这些机构出现工作故障。
高温还会导致制动液粘度下降,在液压制动系中可能形成气阻,导致汽车制动效能降低甚至失效。
教案-汽车构造教案(朱明zhubob)
《汽车构造教案》一对汽车认知程度的提问(10’)二教学过程(70’)§绪论一、中外汽车工业发展概况1.外国的汽车工业的发展。
P1。
2.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1956年10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正式开始生产解放CA1090型载货汽车。
广州的汽车工业作为龙头产业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广州本田、花都风神丰田汽车厂亦将在广州落户,中国的汽车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二、汽车类型轿车、客车、货车、越野车、牵引车、专用车等。
*微型轿车:排量1L以下,现在广州市上不了内环路,所以销路较差;但在国外的市场前景看好。
很多厂家都开始关注微型车的市场。
*普通级轿车:中国市场上汽车制造企业的必争之地,此类轿车占了市场上私人购车的五成以上。
此类车也是降价声势最大的车型。
*豪华客车:走长途高速的大客车,带电视、洗手间,总价在一百五十万至二百万间。
*货车:东风、解放车见得较多。
*越野车: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类车,选择此类车型的人是喜欢休闲生活的,此类车型最适合进行长途旅行,现在较多人选择的是长城跟中兴,价格比较接近平民化。
三、国产汽车型号编制规则第二汽车制造厂用EQ表示(东风),第一汽车制造厂用CA表示(解放)。
EQ1090——TJ7100——DN6440——1——表示货车,09——表示载重,0——表示第一代。
7——表示轿车,10——表示排量。
6——表示客车,44——表示车长。
*现在的越野车用6来表示,即为小型客车,因为车身较长。
三课堂讨论(10’)讨论我们在生活当中见得较多的各种车型。
四课后作业(15’)1.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如何看待汽车行业的前景。
2. 国产汽车编号:TJ7100表示的意义。
一复习提问(10’)二教学过程(70’)§绪论四、汽车的总体构造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五、汽车的结构特征和技术参数1.质量参数2.主要尺寸参数*最小离地间隙3.性能参数*最小转弯半径*驱动方式:例4×4六、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Mt1.驱动力(牵引力)的产生MtP0=r作用力与反作用力Pt即为牵引力P0 2.影响汽车运行的主要阻力滚动阻力P f = G0f空气阻力P w = KA Va2 / 21.15上坡阻力Pi = G sinα加速阻力Pj = δGo/g j3.汽车运动状态分析汽车在行驶中,牵引力与总阻力总相等ΣP = Pt4.附着力及其对驱动力的限制阻止车轮打滑的路面阻力Fψ= G·ψ附着力必须大于或等于汽车的牵引力三课堂小结(10’)汽车在下列情况下总阻力的各个组成:平坦路面、上坡或下坡、加速或减速四课后作业(15’)1. 总结汽车在各种行驶情况下牵引力与总阻力的关系。
汽车概论理论教案(使用中)
汽车概论理论教案(使用中)第一章:汽车基础知识1.1 汽车概述介绍汽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解释汽车的组成部分,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系统。
1.2 汽车分类区分不同类型的汽车,如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等。
讨论各种汽车的特点和用途。
1.3 汽车型号和品牌介绍常见汽车品牌和它们的特点。
讨论汽车型号的命名规则和含义。
第二章:汽车发动机2.1 发动机概述解释发动机的作用和重要性。
介绍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气缸、活塞、曲轴等。
2.2 发动机类型区分不同类型的发动机,如火花塞发动机、压燃发动机等。
讨论各种发动机的特点和应用。
2.3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详细解释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过程。
通过示例图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传动系统概述解释传动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介绍传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
3.2 传动系统类型区分不同类型的传动系统,如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等。
讨论各种传动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3.3 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解释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变速器的换挡过程等。
通过示例图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制动系统概述解释制动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介绍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刹车盘、刹车鼓、刹车片等。
4.2 制动系统类型区分不同类型的制动系统,如盘式制动器、鼓式制动器等。
讨论各种制动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4.3 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解释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制动踏板的传递过程、制动力的产生等。
通过示例图和示意图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五章:汽车电气系统5.1 电气系统概述解释电气系统的作用和重要性。
介绍电气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如电池、发电机、点火系统等。
5.2 电气系统类型区分不同类型的电气系统,如传统电气系统、混合动力车电气系统等。
讨论各种电气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5.3 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详细解释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发电机的工作原理等。
汽车技术状况与汽车运用性能的变化(教案)
第八章 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第一节 汽车技术状况与汽车运用性能的变化一、汽车技术状况汽车技术状况是从总体上表征汽车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
汽车的外观和性能是随着汽车的使用时间而不断变化的,其变化规律与汽车本身结构和使用条件有关。
汽车是一个复杂的机电液系统,其基本组成单元是零部件。
现代汽车的种类繁多,零部件、元器件各异。
微电子技术,如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P)、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EFI)、制动防抱死系统(ABS)、驱动防滑系统(ASR)、乘员辅助约束系统(SRS)、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ECT,DSG)等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更体现了汽车零部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因此,零件技术状况对汽车来说至关重要,是决定汽车技术状况的关键性因素。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外界环境(阳光、空气、风沙和雨雪等)接触,汽车本身的零部件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
这些都会引起零件发热、磨损、腐蚀及老化等变化,导致零件尺寸变化、零件相互装配位置变化及配合间隙改变等。
例如,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发动机气缸活塞组件、曲柄连杆机构和行车制动系中制动蹄(钳)摩擦衬片(块)的尺寸以及对应摩擦副的间隙等都会发生变化;而汽车整车技术状况的变化取决于组成汽车的零部件综合技术特性的变化。
根据汽车技术条件变化的性质,零件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汽车整车或总成技术性能的参数,有静态参数(如装载质量、轴距、车轮外倾角等)和动态参数(如发动机功率、汽车制动距离等),有过程参数(如发热、振动、机油内所含杂质等),也有几何(结构)参数以及位置参数(如间隙和行程等)。
然而,汽车的大部分机构或总成不便于局部或全部拆解以进行零件变化的直接测量,因此,必须借助一些与直接测量参数相关的间接诊断参数来确定汽车技术状况的变化。
例如,通过发动机的功率、机油消耗量、气缸压缩压力或机油中所含杂质成分等来评价发动机技术状况的变化情况。
汽车在工作过程中,表示零部件技术状况的参数Y 由初始值(名义值)h Y 逐渐变到极限值m Y 时,与其对应的诊断参数值由h S 变到m S 。
《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教案
为降低汽车运输成本,要求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完成尽量多的运输量。汽车以最少的燃料消耗量完成单位运输工作量的能力,称为燃料经济性,评价指标为每行驶100公里消耗掉的燃料量(升)。
(三)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具有良好的制动性是安全行驶的保证,也是汽车动力性得以很好发挥的前提。汽车制动性有下述三方面的内容。
情感目标:提高对汽车实用性基础知识的了解。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重点: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的定义。
难点:接近角与离去角的意义,各性能指标对汽车的影响。
关键:结合车型进行讲解。
板
书
设
计
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一、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1.轮距(B):
2.前悬(L F)和后悬(L R):
3.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总宽、总高)
课 时 计 划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第5-6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具、资料
教材、PPT
课 题
模块三第一节汽车的主要技术参数与性能指标
教 学
目 标
要 求
知识目标:1.能说出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的定义;
2.能理解每个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意义及不同参数下的优缺点;
技能目标:能为他人选购车辆提供技术参数类的建议。
4.汽车的整备质量
5.汽车的载质量(载客量)
6.汽车总质量(G)
7Hale Waihona Puke 汽车自重利用系数8.汽车的轴荷分配
二、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
1动力性
2燃油经济性
3制动性
4操控稳定性
5行驶平顺性
6通过性
7使用性能
课 后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汽车的基本概念了解汽车的发展历程理解汽车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汽车的组成和功能1.2 汽车的类型和特点掌握不同类型汽车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了解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3 汽车产业的发展了解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掌握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政策第二章:发动机原理与结构2.1 发动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发动机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特点2.2 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了解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掌握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2.3 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掌握发动机的活塞、曲轴、气缸、凸轮轴等主要部件的结构和功能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传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传动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基本原理3.2 手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手动变速器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手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3.3 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自动变速器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制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制动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液压制动和电子制动的基本原理4.2 液压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液压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液压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4.3 电子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电子制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电子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第五章:汽车电子系统5.1 汽车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汽车电子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车载娱乐系统、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的基本原理5.2 车载娱乐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车载娱乐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车载娱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5.3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第六章:汽车冷却系统6.1 冷却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冷却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水冷和风冷的基本原理6.2 冷却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冷却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6.3 冷却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学习冷却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掌握冷却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排除技巧第七章:汽车燃油系统7.1 燃油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燃油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化油器和电子喷油器的基本原理7.2 燃油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燃油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燃油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7.3 燃油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学习燃油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掌握燃油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排除技巧第八章:汽车电气系统8.1 电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电气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发电机、起动机等的基本原理8.2 电气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电气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电气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8.3 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学习电气系统的常见故障现象和原因掌握电气系统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排除技巧第九章:汽车行驶系统9.1 行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行驶系统的作用和分类掌握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9.2 悬挂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悬挂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9.3 转向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转向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操作方式掌握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维护方法第十章:汽车维修与保养10.1 汽车维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汽车维修的作用和分类掌握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10.2 汽车保养的基本知识和周期了解汽车保养的重要性掌握各种保养项目的周期和注意事项10.3 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实践操作学习汽车维修与保养的实际操作方法掌握常见故障的维修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和工作原理2. 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工作原理3. 液压制动和电子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4. 车载娱乐系统和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基本原理5. 冷却系统和燃油系统的结构与维护6. 电气系统的组成部分和故障诊断7. 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维护8. 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9. 汽车保养的重要性及实践操作难点环节:1. 内燃机工作原理中的燃烧过程和能量转换2. 传动系统中不同变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比较3. 制动系统中的故障诊断与排除技巧4. 电子系统中的编程和系统集成5. 冷却系统的设计原理和热力学特性6. 电气系统中高压电的安全操作和故障排查7. 悬挂系统和转向系统的调校与优化8. 汽车维修中的高级诊断技术和编程知识9. 汽车保养中的材料选择和工艺要求详细补充和说明:1. 发动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压缩、燃烧、排气冲程,每个冲程对发动机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汽车性能教案》
《汽车性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汽车的性能指标,如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等。
2. 使学生掌握汽车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对汽车性能的认识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性能的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
2. 汽车性能测试的方法和设备。
3. 汽车性能评价的标准和体系。
4. 汽车性能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5. 汽车性能发展趋势及其对汽车行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汽车性能的基本概念、性能指标及评价体系。
2. 采用演示法,展示汽车性能测试设备及实际操作过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汽车性能改进案例。
4.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汽车性能发展趋势及对行业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挂图、模型、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2.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
3. 实践教学准备:汽车性能测试设备、实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汽车性能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兴趣。
2. 讲授:讲解汽车性能的基本概念、性能指标及评价体系。
3. 演示:展示汽车性能测试设备及实际操作过程。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汽车性能改进案例。
5. 小组讨论:探讨汽车性能发展趋势及对行业的影响。
6.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汽车性能测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印象。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事项:1. 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
4. 注重教学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a. 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b. 实际操作技能水平。
c. 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能力。
d.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汽车生产企业,了解汽车生产流程及性能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班名称驾驶的相关知识
人数
授课
时间
课时
授课
教师
学习
目标
专业
理论
知识
汽车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实际
操作
技能
教学对象分析
重点:了解汽车的主要技术性能
难点:掌握汽车的主要技术性能
教学
设备
电脑、投影仪、扩音设备、课本教材。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学员进行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和要求。
f.前悬:汽车最前端至前桥中心的距离。
g.后悬:汽车最后端至后桥中心的距离。
h.最小离地间隙:汽车满载时车辆最低点到地面的距离。
i.接近角:汽车前端突出点向前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j.离去角:汽车后端突出点向后轮引的切线与地面的夹角。
4、转弯直径:汽车转弯时,外转向轮(方向盘转到极限位置)的中心在车辆支撑上的轨迹圆直径。
5、最高车速:汽车在平坦公路上行驶时能达到的最高速度。
6、最大爬坡度:汽车满载时的最大爬坡能力。
7、制动距离:汽车在水平良好路面上以指定的初速度下紧急制动时,从踩踏板时起到完全停车汽车所驶过的距离。
8、平均燃料消耗量(L/100km):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平均燃料消耗量。
9、厂定比功率(KW/t):发动机最大额定功率与厂定最大总质量之比。
教学
回顾
各类汽车的基本组成是相同的,均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器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教学内容
汽车的构造及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各类汽车的基本组成是相同的,均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器设备四大部分组成。
1、发动机
它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其作用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动力,从发动机的曲轴向外输出功率。通过底盘的传动系驱动汽车行驶。
汽车的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1、整车整备质量汽车完全装备好的质量,即汽车空载时的质量。
2、最大总质量汽车满载时的质量。
3、汽车的外廓尺寸
a.车长:汽车的前后最外突出部分的垂直距离。
b.车宽:车辆两侧最外刚性固定突出部位之间的距离。
c.车高:车辆最高点到水平地面的距离。
d.轴距:汽车前后轴中心之间的距离。
e.轮距:同一车桥左右轮胎胎面中心线间的距离,如为双轮胎时,则为同一车桥两段两轮胎中心之间的距离。
2、底盘
底盘是汽车的基础,接受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使汽车得以正常行驶,由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和制动系四大部分组成。
3、车身
它安装在底盘的车架上。用以乘坐驾驶员、旅客或装载货物。货车才车身包括驾驶室和货厢两个部分,客车和轿车一般采用整体封闭式车身。
4、电器设备
它由电源和用电设备两大部分组成。电源包括蓄电池和发电机。用电设备包括启动系、点火系,以及照明、信号、仪表、空调、音响、刮水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