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经典选修课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儒家文化
面对这样的拟题,自己都觉得有点自不量力,毕竟面对的是历经千年,反复积淀而成的文化经典,休说阅世尚浅的自己,就算是博学之士也妄敢对其加以直接评论.不过秉承着时代的使命,自己有必要对其加以尝试.
从近代西化运动开始,儒家文化就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它连自己最基本的受众群体都保证不了,就更不用说发扬及光大自身了.而经过彻底西式教育的我们,从根本抹上去祖辈里深深烙印在脑海的那些传统记忆,取而代之的是经过一系列严格推理论证,用牢不可摧的逻辑堆积起来的思想大厦.这里有直观易见的公式方法,技术手段令人一目了然.理解起来毫不费劲.不过依其而生,栖其而居的我们反过来又受其影响,为其僵硬钳制.除了不断垒高装潢.我们别无它法.或者是说无事可做.我们甚至不敢离开其一步.因为对之的快餐式依赖早已使我们沉陷其中,无法自拔.我们早已失去了对于自然的归属认同感.除了关在方正规矩构造的屋子之内,我们找不到稍微一丝的安全感来抚慰自己内心的惊惶失措,空虚神经质.这就像一个残酷而又现实的恶性循环一样,最后的我们只能走向极度的懦弱,在自闭与迷茫中孤单残喘.不过西式文化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它的通俗直观,它的思维方式,它的巨大能动力都深深吸引着我们.而这点恰恰是儒家文化所缺少的.而且应该指出,是否拥有严格思维逻辑推理尤其在这种分歧中发挥着显著地位.逻辑推理是一种拼凑过程,它决定了我们所依赖的处所的形状,它告诉我们这幢住所为什么会高耸入云,它晓喻我们其身份特征历史背景.总之,它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着它的房东:
这个地方是安全可靠的,你们完全可以长住于此.而儒家文化在这方面表现得就相对薄弱,它几乎没有可以准确运用的方式来表达它的心意和想法.尤其在当下轰轰烈烈的商品浪潮中,急功近利的心态更是让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去追求短期可现的目标.或许我们可以说儒家文化需要的是“信”,如同西式文化中的公理一般,这是谈论一切事物的基础。不过正如前文所述,在当今的我们看来,纯粹的精神活动根本就比不上寥寥纸面几个式子来得铿锵有力,尽管它是舶来品,尽管它夹杂着各国语言,可那又怎样,可能你我都会这么认为.现在的我们正是如此的心态.倘若我们消极对待的话,完全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历史,我们可以说,这只是所处时代的总体特征,每个人都存在着局限性,每个人都难以超越这个时代.不过倘若我们存有理智的话,或许会暗地里低声嘟嚷到:
其实这无非是自己品性决定罢了.
不过就像虽然人类里有各色人种,各异肤色,可本身就是一个大集群一样,尽管分歧存在,可两种文化的共同点依旧是无法磨灭并且占据着重要地位的.而那便是:
面对生活.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其实很短.短到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去重演一遍先人走过的痕迹,不过这也并不需要,因为西方的自然科学,西式的文化大厦能够直接提供我们以庇佑.比如遮荫挡雨,它能够很轻易地完成这一类前人实现好了的事物,高效得令人诧异.因为它是历代留下来的逻辑成果,具象可触,棱角分明.然而,倘若我们询问如何才能走好人生.(这里强调的是走好自己的,带有突破开创性,广纳与自由的人生)除了借助儒家文化,我们似乎别无它法.
儒家文化经典在为人处事,经营人生方面确实有其独到的智慧.首先它在人生伊始就为我们规划好起点.用善来不断迈出人生的步伐,以善而非其它内容来奠定人生的开始.如果也用大厦来比喻的话,当然这里的大厦外形不定,善就像大厦的根基,是其由下至上的基础.或者是萌
芽在西式大厦里的种子,等待有朝一日的枝繁叶茂,生机勃发.这里的一日指的是儒家文化的终极目标:
成圣成贤.贤人暂且不算,对于圣人来说,纵观历史,除孔孟之外似乎没人能够触及.难度由此可窥一斑.并且儒家文化还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式,关于如何达到目标.即为以行善积德为过程,以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五伦关系为道场,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精神.以上只是一些具体的方法.至于为什么说它能够在我们实际人生中起到关键作用,它的智慧到底是如何体现的有赖于下面的一个问题:
人活着为了什么?是为了利益追逐还是权利争夺?抑或财色权迷?儒家文化给出的答案是为了行善.为了老吾老幼吾幼,为了天下苍生为了万世太平,为了实现大同世界.这些话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可能甚是迂腐可笑。如今的我们强调的是个体,强调的是自我发展。说到底,如今传唱奉献精神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难道不是那些内心真正贫瘠空虚,物质上迫切希望得到帮助之人发出来的吗?再进一步,服务于他人实现的不过是利益转移罢了,依旧是赤裸裸的物质交换。只不过施于者内心会从中得到些许东西而已。那么,这里我们说的些许东西又指的是什么呢?是阶级上的优越感?还是道德上的制高感?在儒家文化里
均持以否定态度。其实我们现在所争抢的一切都只是浮于表面不是么?权利.金钱.女色.荣耀.到底有哪样可以真正带给我们快乐呢?生为虚度,死亦消散.赤裸裸地到头来什么也没有.试想,我们在利用自然科学满足一己私利一己之快后究竟能够得到什么结果?一个人的贪心嗔痴只能导致一个人的堕入深渊,一个人的自我毁灭。然后还有什么?现在我们用利益编织起来的这张巨网只能是困住我们自己,越是挣扎,越是活跃,然后越是越缠越紧。人和其它事物已经完全被利益所衡量所割裂,这和我们的自我初衷完全是背道而驰,可笑的是现在我们依旧分不清,依旧在往相反的方向越陷越深。
不过“唐突”地提出行善确实让我们感到措手不及,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这种在过去被我们一致认为愚蠢不已的观点。行善,去丢掉自己一直追逐的东西,转而去寻求精神上的感觉,并且还必须降低身份不能够有丝毫优越感,尽管自己是以一个施与者的身份出现的。确实很难。也确实因此才让许多人转向西学的怀抱。可如今的我们已经明确,走到现在的我们除了转向,除了面向儒学之外别无它法。这种选择是痛苦的。因为它意味着自我反省。去检讨历数以前的罪状,去改写社会深刻在自身的印记。不过纵使如此,我们还是必须得走。唯此我们才能真正的走好人生.
儒家文化其实是一种教导着如何走的智慧,而西式文化则是旅途上的各种装备技术。依靠西式文化,我们可以走得快速愉悦。不过当我们面对人生路口,面对各种关隘阻拦,更重要的是智慧的选择。通过其来创造路径,拼凑技术,做出最好的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