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经典选修课论文
儒家思想论文模板(10篇)

任何一种有生命力的理论的产生,都是基于解决现实中其中一种问题的需要。
孔、孟、荀生当春秋战国之乱世,运用自己的学说帮助明君圣主结束各国纷争、建立有序社会,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也是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动因和基础。
这样,便有了先秦儒家德治思想内在逻辑的一个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元素:建立一个符合理想的社会。
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一个类似周朝制度的社会:“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论语·八佾》)孟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王治:“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仁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荀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可以称之为“政教之极”:“臣下百吏至于庶人,莫不修己而后敢安正,诚能而后敢受职。
百姓易俗,小人变心,奸怪之属,莫不反悫。
夫是之谓政教之极。
”(《荀子·君道》)从上可见,孔、孟、荀对理想社会的具体描述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社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教化盛行,人人道德高尚。
正是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把孔、孟、荀追求的理想社会称之为道德社会。
那么,这种理想的道德社会如何才能成为现实呢?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内在逻辑由此往下推衍。
对于这个问题,孔、孟、荀的共同回答是:实行德治!孔子率先提出了他的德治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孟子亦在其《孟子》一书的开篇中亮明自己的德治主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并在《公孙丑上》中继续阐发这一主张:“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荀子把德治进一步发展为礼治:“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正错之而莫之能诬也”。
(《荀子·王霸》)以礼治国是荀子的治国之道的一大特色,但在先秦儒学那里,礼是德的外在表现,所以,礼治的实质仍是德治。
孔子信仰儒家文化论文(全文)

孔子信仰儒家文化论文一、孔子的信仰:天信仰是人们的精神支柱,是理性的基础和情感的根源,能给人强大的精神力量,克服对人生短暂的无奈伤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悲伤。
孔子把目光投向广阔世界,看到那些永恒存在,在时间淘洗中巍然不动的事物。
他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松柏长青,不畏严酷的外部环境,傲然挺立。
孔子看到山水,主张“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论语雍也》),山巍然屹立,草木茂盛,鸟兽繁衍;水奔流不息,是生命之源,活泼轻灵,变化多端。
山水永恒,生机无限,人应像山水一样,“仁者寿,智者乐。
”(《论语雍也》)山水让人有感情的依托,有美好的生命状态。
孔子站在河边,无限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世界像流水一样总在不断变化,人生也是如此,无法停留,更不能回头。
但这滚滚流水,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却形成了这浩浩荡荡的江河。
江河如此,历史、人生也是如此。
青春不再,必将步入暮年,归于死亡,但人生会留下精神的闪光,历史会有文化的制造,世界永远生生不息。
信仰是向更高远深邃处思索的结果,要超越现象,寻找到更真实的本质存在,作为人生的根基。
孔子相信宇宙自然、社会人生背后有永恒的“道”的运行,人要体会“道”,按照“道”的原则去做,如君子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
与躲避现实的长沮桀溺等人不一样,孔子有人生的使命感,不因外部环境而改变自我。
孔子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是人就要有人的生活、追求和事业,不能躲到山林中与鸟兽为伍。
天下有道,不能改变自己的理想。
君子要超越现实的物质需要,努力追求精神性的道:“君子谋道不谋食。
”(《论语卫灵公》)道是宇宙自然、社会人生的规律、道理,但道并不是有什么奇异力量的主宰者,而是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
所以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在这里,孔子的话表明了信仰与宗教的不同。
儒家文化经典选修课论文

浅谈儒家文化面对这样的拟题,自己都觉得有点自不量力,毕竟面对的是历经千年,反复积淀而成的文化经典,休说阅世尚浅的自己,就算是博学之士也妄敢对其加以直接评论.不过秉承着时代的使命,自己有必要对其加以尝试.从近代西化运动开始,儒家文化就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它连自己最基本的受众群体都保证不了,就更不用说发扬及光大自身了.而经过彻底西式教育的我们,从根本抹上去祖辈里深深烙印在脑海的那些传统记忆,取而代之的是经过一系列严格推理论证,用牢不可摧的逻辑堆积起来的思想大厦.这里有直观易见的公式方法,技术手段令人一目了然.理解起来毫不费劲.不过依其而生,栖其而居的我们反过来又受其影响,为其僵硬钳制.除了不断垒高装潢.我们别无它法.或者是说无事可做.我们甚至不敢离开其一步.因为对之的快餐式依赖早已使我们沉陷其中,无法自拔.我们早已失去了对于自然的归属认同感.除了关在方正规矩构造的屋子之内,我们找不到稍微一丝的安全感来抚慰自己内心的惊惶失措,空虚神经质.这就像一个残酷而又现实的恶性循环一样,最后的我们只能走向极度的懦弱,在自闭与迷茫中孤单残喘.不过西式文化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它的通俗直观,它的思维方式,它的巨大能动力都深深吸引着我们.而这点恰恰是儒家文化所缺少的.而且应该指出,是否拥有严格思维逻辑推理尤其在这种分歧中发挥着显著地位.逻辑推理是一种拼凑过程,它决定了我们所依赖的处所的形状,它告诉我们这幢住所为什么会高耸入云,它晓喻我们其身份特征历史背景.总之,它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着它的房东:这个地方是安全可靠的,你们完全可以长住于此.而儒家文化在这方面表现得就相对薄弱,它几乎没有可以准确运用的方式来表达它的心意和想法.尤其在当下轰轰烈烈的商品浪潮中,急功近利的心态更是让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去追求短期可现的目标.或许我们可以说儒家文化需要的是“信”,如同西式文化中的公理一般,这是谈论一切事物的基础。
不过正如前文所述,在当今的我们看来,纯粹的精神活动根本就比不上寥寥纸面几个式子来得铿锵有力,尽管它是舶来品,尽管它夹杂着各国语言,可那又怎样,可能你我都会这么认为.现在的我们正是如此的心态.倘若我们消极对待的话,完全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历史,我们可以说,这只是所处时代的总体特征,每个人都存在着局限性,每个人都难以超越这个时代.不过倘若我们存有理智的话,或许会暗地里低声嘟嚷到:其实这无非是自己品性决定罢了.不过就像虽然人类里有各色人种,各异肤色,可本身就是一个大集群一样,尽管分歧存在,可两种文化的共同点依旧是无法磨灭并且占据着重要地位的.而那便是:面对生活.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其实很短.短到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去重演一遍先人走过的痕迹,不过这也并不需要,因为西方的自然科学,西式的文化大厦能够直接提供我们以庇佑.比如遮荫挡雨,它能够很轻易地完成这一类前人实现好了的事物,高效得令人诧异.因为它是历代留下来的逻辑成果,具象可触,棱角分明.然而,倘若我们询问如何才能走好人生.(这里强调的是走好自己的,带有突破开创性,广纳与自由的人生)除了借助儒家文化,我们似乎别无它法.儒家文化经典在为人处事,经营人生方面确实有其独到的智慧.首先它在人生伊始就为我们规划好起点.用善来不断迈出人生的步伐,以善而非其它内容来奠定人生的开始.如果也用大厦来比喻的话,当然这里的大厦外形不定,善就像大厦的根基,是其由下至上的基础.或者是萌芽在西式大厦里的种子,等待有朝一日的枝繁叶茂,生机勃发.这里的一日指的是儒家文化的终极目标:成圣成贤.贤人暂且不算,对于圣人来说,纵观历史,除孔孟之外似乎没人能够触及.难度由此可窥一斑.并且儒家文化还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式,关于如何达到目标.即为以行善积德为过程,以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五伦关系为道场,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精神.以上只是一些具体的方法.至于为什么说它能够在我们实际人生中起到关键作用,它的智慧到底是如何体现的有赖于下面的一个问题:人活着为了什么?是为了利益追逐还是权利争夺?抑或财色权迷?儒家文化给出的答案是为了行善.为了老吾老幼吾幼,为了天下苍生为了万世太平,为了实现大同世界.这些话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可能甚是迂腐可笑。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论文2

中国传统文化儒家论文(2)中国传统文化儒家论文2.中国传统文化是兼容之学。
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
尽管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它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对外兼容,这正是依靠儒学“和而不同”的精神而实现的。
儒学在保持其学统传承的同时,总以“和而不同”的精神,以我为主地汇通、吸收和融合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儒家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强大吸收能力和它强大的同化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更加出色的.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兼容之精神。
3.中国传统文化是经世致用之学。
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根本精神,儒家学说那么更是这种精神的表达者和传播者。
“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明白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的这种特殊的社会功用。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在官方意识形态领域占据着正统地位,对中国官学文化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充满了亚普罗式的精神,是个按生态循环及继续下去的社会,继承的是老祖宗的传统,还要代代传下去”。
传统就是权威,满足于守,追求静,害怕变。
《书经·大禹谟》:“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意思就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帅土之滨,莫非王臣”。
“最便于专制”的儒术,或者当作一种专制官僚统治手段来看的儒家学说,可供统治者利用的内容有:(1)天道观念;(2)大一统思想;(3)纲常伦理。
《书经》“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篅”,《荀子·王制篇》“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这一来,天道观念,大一统主张,纲常伦理就成为“三位一体”了。
所谓“两千年无思想,非无思想也,以孔子的思想为思想;两千年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归根结底,不是对于孔子学说特别有好感,而是中国的社会统治,特别需要孔子学说。
儒家经典与智慧 论文

儒家经典与智慧论文儒家经典与智慧1. 引言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卓越的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精神支柱。
本文旨在探讨儒家经典对个人和社会智慧的影响,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2. 儒家经典对个人智慧的影响2.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经典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准则,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个人可以获得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情操。
这种道德修养不仅有助于个人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也对个人在家庭、社会和国家中的角色起到指导作用。
2.2 和谐人际关系儒家经典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倡“仁爱”、“孝道”和“礼仪”。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个人可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和与他人和谐相处。
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2.3 追求智慧和卓越儒家经典鼓励个人追求智慧和卓越,提倡“格物致知”和“明德惟馨”。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个人可以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
同时,儒家经典也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鼓励个人追求卓越的品德和道德境界。
3. 儒家经典对社会智慧的影响3.1 倡导公平正义儒家经典强调公平正义,提倡“仁政”和“君子之治”。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社会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推动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建设。
儒家经典中的思想和原则可以为社会的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3.2 培养社会责任感儒家经典强调社会责任感,提倡“仁爱”和“孝道”。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社会可以培养出关心他人、关爱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这种社会责任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公益事业的推进。
3.3 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儒家经典强调社会稳定和发展,提倡“和谐”和“中庸”。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社会可以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和谐相处和解决矛盾。
儒家经典与智慧 论文

儒家经典与智慧论文儒家经典与智慧引言: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智慧。
本文旨在探讨儒家经典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分析儒家经典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儒家经典的概述儒家经典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记录了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和智慧,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基石。
1.1 《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包含了关于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智慧。
例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强调了重视他人的理解和尊重的重要性。
1.2 《大学》《大学》是一本论述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书籍,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被视为儒家思想的核心。
1.3 《中庸》《中庸》强调了人的心性平衡和道德的中庸之道。
它提出了“中正”、“诚实”等重要概念,指导人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保持平衡。
1.4 《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它提出了“性善论”、“养生论”等重要理论,对于个人的修养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二、儒家经典与个人智慧儒家经典对个人的智慧和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儒家经典的学习和实践,个人可以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智慧,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2.1 品德修养儒家经典强调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个人可以了解到诸如仁、义、礼、智等价值观,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个人可以从儒家经典中汲取智慧,坚持道德原则,做出正确的决策。
2.2 知识智慧儒家经典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个人可以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思考方式。
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可以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见识。
2.3 人际关系智慧儒家经典对于人际关系的智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儒家经典与智慧 论文

儒家经典与智慧论文儒家经典与智慧引言: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核心文献,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
这些经典被视为儒家思想的重要源泉,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论文旨在探讨儒家经典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分析经典中蕴含的智慧,以及这些智慧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儒家经典中的智慧1.《论语》中的智慧《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智慧,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巧言令色,鲜矣仁”等。
这些智慧体现了孔子对于道德修养、人际关系、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思考,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资源。
2.《孟子》中的智慧《孟子》是儒家经典中的另一部重要作品,记录了孟子的言论。
孟子提出了“性善论”和“天命论”,认为人性本善,通过修养可以达到圣人之境。
他的智慧包括“仁者爱人”、“知止而后有定”等,这些智慧对于人际关系、修身养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大学》中的智慧《大学》是儒家经典中的一篇章节,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其中包含了许多智慧,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等。
这些智慧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4.《中庸》中的智慧《中庸》是儒家经典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强调“中庸之道”。
其中包含了许多智慧,如“中庸之道,天下之达道”,以及“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等。
这些智慧强调了道德的平衡和诚信的重要性,对于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儒家经典智慧的现代价值1. 人际关系的智慧儒家经典中的智慧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例如,《论语》中的“巧言令色,鲜矣仁”提醒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真诚待人,不应使用虚伪的言辞和表情。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建设和维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修身养性的智慧儒家经典中的智慧强调了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儒家经典与智慧 论文

儒家经典与智慧论文儒家经典与智慧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智慧为世人所推崇,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儒家经典与智慧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应用。
首先,儒家经典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这些价值观强调人的内在品质的培养和修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人们可以获得智慧,了解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以及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
其次,儒家经典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儒家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品质和智慧的重要途径。
在儒家经典中,孔子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强调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
这种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智慧,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此外,儒家经典还对社会治理和政治伦理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儒家思想强调了君主和臣民之间的道德关系,提出了“君子治国,小人治家”的理念。
这种理念强调了领导者应具备的品质和责任,以及人民对领导者的要求。
儒家经典中的智慧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现代社会中,儒家经典的智慧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儒家经典提供了一个道德和伦理的指导框架,可以帮助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其次,儒家经典的教育理念能够启发现代教育者,帮助他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和智慧,培养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此外,儒家经典中的智慧也可以为领导者提供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儒家经典中强调的仁、义、礼等价值观可以成为领导者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帮助他们做出符合公众利益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决策。
总之,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人们可以获取智慧,了解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并在现代社会中应用这些智慧,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个人的成长做出贡献。
儒家经典与智慧 论文

儒家经典与智慧论文儒家经典与智慧引言: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核心文献,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等。
这些经典被广泛研究和传承,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论文旨在探讨儒家经典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分析儒家经典对个人智慧发展和社会智慧建设的作用。
一、儒家经典对个人智慧发展的影响1. 道德修养:儒家经典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通过学习经典中的道德准则和伦理原则,个人能够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提高自身的智慧水平。
2. 学习方法:儒家经典中包含了丰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例如《大学》中提倡“格物致知”,通过实践和观察来增长知识。
这些学习方法对于培养个人的智慧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3. 知行合一:儒家经典强调知行合一的原则,即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
这种实践的过程能够培养个人的智慧能力,并将知识转化为智慧。
4. 人际关系:儒家经典中的伦理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包括家庭关系、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等。
通过学习和理解儒家经典,个人可以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智慧,提高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二、儒家经典对社会智慧建设的作用1. 教育体系:儒家经典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教育体系中,作为培养学生智慧和品德的基础。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学生能够接受全面的教育,培养社会智慧和责任感。
2. 社会道德建设:儒家经典中的道德观念和伦理原则对于社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成员通过学习和践行儒家经典中的道德准则,能够提高社会的智慧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发展。
3. 政治治理:儒家经典中的政治思想对于政治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和运用儒家经典中的政治原则和理念,政府能够制定科学的政策和决策,提高政府智慧和决策水平,促进社会的良好治理。
4. 文化传承:儒家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学习和研究儒家经典,人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结论:儒家经典作为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核心文献,对个人智慧发展和社会智慧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儒家经典与智慧 论文

儒家经典与智慧论文儒家经典与智慧儒家经典是古代中国儒家学派的重要文献,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
这些经典代表了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和智慧。
本文将探讨儒家经典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分析经典中蕴含的智慧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首先,儒家经典是儒家学说的重要来源,通过研读经典可以了解儒家学说的基本原理和核心价值观。
《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了仁、义、礼、智等美德的重要性。
《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学说,强调人性的善良和修养的重要性。
《大学》和《中庸》则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通过研读这些经典,人们可以获得智慧的启迪,理解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其次,儒家经典中的智慧对个人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个人修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
《孟子》中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告诉我们人性本善,但需要通过修养来发扬光大。
通过研读儒家经典,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
此外,儒家经典中的智慧对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学说强调了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指导。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告诉我们个人修养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密切相关。
《中庸》中的“中正平和”告诉我们要追求中庸之道,避免极端和偏激。
通过研读儒家经典,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儒家经典是儒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读经典可以获得智慧的启迪。
经典中所包含的智慧对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社会通过借鉴儒家经典中的智慧,可以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研究儒家经典与智慧的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经典与智慧 论文

儒家经典与智慧论文儒家经典与智慧引言: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等。
这些经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智慧的重要源泉。
本论文旨在探讨儒家经典对智慧的影响,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一、儒家经典的价值1.1 《论语》的价值《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强调了人际关系、道德修养和政治治理等方面的智慧。
例如,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提倡君子以德治国,强调了政治智慧的重要性。
1.2 《大学》的价值《大学》是儒家经典中的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它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的智慧。
例如,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强调了个人修身的重要性,为个人智慧的培养提供了指导。
1.3 《中庸》的价值《中庸》是儒家经典中的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中庸之道的思想。
它强调了人的内外之道的平衡,以及人与天地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智慧。
例如,其中的“中庸之道”思想,强调了人的行为应该符合道德规范,并与天地万物保持和谐。
1.4 《孟子》的价值《孟子》是儒家经典中的一部分,主要阐述了人性善恶和政治治理的思想。
它强调了人性善的智慧,以及君子治国的智慧。
例如,其中的“性善论”思想,认为人性本善,为个人和社会的智慧提供了基础。
二、儒家经典对智慧的影响2.1 人际关系智慧儒家经典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倡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
例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教导人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培养了人际关系智慧。
2.2 道德修养智慧儒家经典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强调了自律和自我完善的智慧。
例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教导人们要通过实践和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2.3 政治治理智慧儒家经典对政治治理也提供了智慧的指导。
例如,《论语》中的“为政以德”思想,强调了君子应该以德治国,为政治治理提供了智慧的参考。
儒家经典与智慧 论文

儒家经典与智慧论文儒家经典与智慧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核心文献,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
这些经典记录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和智慧,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儒家经典如何体现儒家智慧,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应用。
首先,儒家经典强调人伦关系和道德修养。
《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记录了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
其中的“仁”、“义”、“礼”等概念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认为,人应该以仁为本,尊重他人,关心社会,追求和谐。
通过修养自己的道德品质,人们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
这一智慧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人们注重道德修养,倡导公正、宽容和互助精神。
其次,儒家经典强调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大学》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经典著作,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儒家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通过学习和教育,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儒家智慧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这一观点对现代社会同样适用,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不断学习和进步。
此外,儒家经典还强调了社会秩序和政治治理的重要性。
《中庸》是一部关于政治和治理的经典著作,强调“中庸之道”。
儒家认为,社会需要有稳定的秩序和良好的政治治理才能实现和谐与发展。
通过明君治国、官员廉洁和人民自律,社会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这一智慧对现代社会的政治治理也有启示意义,提醒人们要注重公正、廉洁和稳定的治理,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儒家经典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智慧,并对现代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儒家经典强调人伦关系和道德修养,提醒人们注重仁爱和和谐;强调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推动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强调社会秩序和政治治理的重要性,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这些智慧对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要注重道德修养、教育和学习,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儒家经典与智慧 论文

儒家经典与智慧论文儒家经典与智慧引言: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智慧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和人们的价值观念。
本文将探讨儒家经典对智慧的影响,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儒家经典的思想与智慧1.1 儒家经典的核心思想儒家经典的核心思想是以仁、礼、义为中心的人伦道德观。
《论语》中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提倡孝道、友爱和忠诚。
《孟子》则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潜在的道德素质。
《大学》和《中庸》则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提倡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1.2 儒家经典的智慧儒家经典所包含的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儒家经典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君子和而不同”等思想,教导人们要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儒家经典强调了个人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教导人们要从个人修养做起,以身作则,影响家庭和社会。
此外,儒家经典还强调了社会秩序和政治治理的重要性,《中庸》中的“中庸之道,日新其德”思想,提倡了政治上的公正和道德上的均衡。
二、儒家经典对个人的启示2.1 儒家经典对个人品质的要求儒家经典教导个人要具备仁爱之心,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
个人应该尊重他人、孝敬父母、友爱他人、忠诚于国家和社会。
同时,个人应该注重自身修养,追求道德的完善,以身作则,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
2.2 儒家经典对个人生活的指导儒家经典提供了对个人生活的指导原则。
个人应该注重家庭伦理,尊重长辈,关心家人,维护家庭和睦。
个人还应该注重社会责任,关注公共事务,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三、儒家经典对社会的启示3.1 儒家经典对社会秩序的要求儒家经典强调了社会秩序和政治治理的重要性。
社会应该建立公正的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保障人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
儒家经典与智慧 论文

儒家经典与智慧论文儒家经典与智慧儒家经典与智慧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话题,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之一——儒家思想。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儒家经典对于智慧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儒家经典的概念和内容。
儒家经典是指儒家学派的核心文献,包括《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智慧而闻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经典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和实践。
通过学习和实践儒家经典中的智慧,个人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从而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和责任感的人。
儒家经典中的智慧也强调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提倡孝道、仁爱和忠诚等价值观念。
儒家经典中的智慧还包括了对于政治和社会治理的思考。
儒家经典中的君子理念,强调了君主应具备的品德和才能,以及君臣之间的道德关系和责任。
儒家经典中的智慧也对于社会秩序、教育和法律等方面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和原则。
儒家经典与智慧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影响的。
儒家经典中的智慧为人们提供了道德和行为的指导,帮助个人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
同时,个人的智慧和修养也会影响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应用。
只有通过实践和思考,个人才能真正领悟儒家经典中的智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在当代社会,儒家经典中的智慧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尽管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儒家经典中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念仍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例如,孝道、仁爱和忠诚等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是重要的道德准则。
同时,儒家经典中的智慧也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帮助我们解决当前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
总而言之,儒家经典与智慧是一个复杂而深入的话题。
通过学习和理解儒家经典中的智慧,个人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同时也可以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
儒家经典中的智慧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因此,深入研究儒家经典与智慧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经典与智慧 论文

儒家经典与智慧论文儒家经典与智慧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和智慧。
本文将探讨儒家经典对智慧的影响,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儒家经典的概述儒家经典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记录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和智慧,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包含了众多关于人伦、道德、政治和教育的智慧。
《大学》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中庸》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主张“中正而不偏”,强调平衡和中庸的智慧。
《孟子》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了仁爱和人性的重要性。
二、儒家经典对智慧的影响1. 人伦道德的智慧儒家经典强调了人伦道德的重要性,提倡仁爱、孝道、忠诚等美德。
这些智慧使人们能够正确判断和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社会。
例如,《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导人们要以同理心对待他人,这种智慧能够帮助人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 政治智慧儒家经典中的政治智慧对于国家治理和领导者的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强调了领导者应先修身齐家,才能治理国家和平天下。
《中庸》中的中庸之道,教导领导者要保持平衡和中正,避免偏激和极端。
这些智慧对于现代政治决策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教育智慧儒家经典对于教育的智慧也是非常重要的。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教导人们要不断学习和进取。
《大学》中提出了“格物致知”的理念,强调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
这些智慧对于教育者和学生都具有指导意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三、儒家经典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1. 人伦道德的重建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着人际关系紧张、道德底线模糊等问题。
儒家经典中的人伦道德智慧可以帮助人们重新认识和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
儒家经典与智慧 论文

儒家经典与智慧论文儒家经典与智慧引言: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其中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等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以其深刻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本论文旨在探讨儒家经典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分析经典中所蕴含的智慧,并探讨这些智慧如何指导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一、儒家经典的核心思想儒家经典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
其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和社会关系。
义则强调道德准则和公正原则,要求人们根据道德法则行事。
礼则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强调人们应该遵循社会规范和礼仪。
智则是指智慧和知识,强调人们应该通过学习和思量来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
信则是指诚信和信任,强调人们应该言行一致,讲信用。
二、儒家经典中的智慧1. 《论语》中的智慧《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包含了许多智慧的格言和故事。
例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了人们应该以身作则,不做对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此外,“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则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惟独不断学习和实践才干提高自己的智慧。
2. 《大学》中的智慧《大学》是一本关于教育和修养的书籍,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
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智慧的论述。
例如,“格物致知”强调了通过实践和观察来获得知识和智慧。
此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强调了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3. 《中庸》中的智慧《中庸》是一本关于中道思想的书籍,强调了人们应该保持中庸之道,避免过分的极端和偏见。
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智慧的论述。
例如,“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强调了中庸之道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准则,惟独遵循中庸之道,社会才干长久稳定。
4. 《孟子》中的智慧《孟子》是一本关于道德和政治的书籍,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仁义和道德的重要性。
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智慧的论述。
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

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儒家思想的论文篇1【摘要】儒家思想是我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代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儒家思想一直以来仍然深刻的影响着当前社会的生活,并且这些影响对公司管理的理念也产生了影响,本文对儒家思想与公司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儒家思想;公司;管理1.引言儒家思想出现于春秋战国,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很多代表人物都提出来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出现可以归纳为四个部分,首先是先秦儒家,后来发展到汉代,为董仲舒的汉代儒家,以及宋明儒家等。
孔子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以仁爱之心对待别人;孟子进一步拓展了儒家思想,孟子认为以“仁政”为重点的管理理念,后来来着赵国的荀子继孔子和孟子两位哲学家之后提出“礼”、“法”。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儒家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儒家思想在当前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成为了我们国家重要的文化思想核心,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变化依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对我们当前的公司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对儒家思想与公司管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2.儒家思想的核心与公司管理首先儒家的人本观与现代公司管理的核心都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是儒家思想重要特征。
就是把人放在第一位,时时刻刻注意体现人的价值,实现人的价值,对人的社会价值给予高度肯定。
以人为本这个理念,放在公司管理之中,其意思就是要求公司管理者首先要关心爱护公司员工,这种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能够让员工感受到尊重,感受到公司的团结,在这里提到的团结,同样也是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以人为本的同时,注意和谐发展和团结,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谐是孔子追求的理想状态,这就是讲公司中的团结问题,公司的各成员要有团队精神,要求其内部的各成员团结一心、齐心协力。
儒家文化经典导读期末论文

《儒家文化经典导读》期末论文12花卉与景观设计201230050804陈培煌论儒家文化思想核心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私人讲学”,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
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
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封建皇权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和讲华夷之辨。
儒家思想的精华包括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仁与礼、从前孔子时代的礼乐制度到孔子的仁礼思想、孔子的仁、孔子的礼、孔子的孝道、《论语》中的孝、《孝经》论孝、孔子的命观、孔子命观形成的背景、孔子命观的特征与内涵、“修身俟命论”的人生指导意义、孔子的人生问题论、乐——孔子的人生态度和人生境界、孔子与弟子论志向、立身行事中的言与默、孟子的性善论与孟子的使命、孟子的仁政学说以及荀子的性恶论与礼治说、儒家思想的流变、贯通天人——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性即理”——周、张、程、朱的理学思想、“心即理”——象山、阳明的心学思想、新儒家——西学东渐的文化回应、儒文化圈的崛起——儒学促进现代经济发展的可能等内容。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仁:爱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
“‘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
”(陈志岁《载敬堂集》)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
选修课论文论语.docx

选修课论文论语修文范文一浅儒家《》集儒家思想之大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璀璨的明珠、炎黄子静静品的一部典,似小成之甘露,如断枝之利斧,犹去虫治病之良。
《》一从各方面、多种不同的角度告了我“修身家治国平天下”的做法,正所“熟唐三百首,不会作也会吟”,假如我掌握了《》中的智慧,在加以践,即便不能有像普 ( 北宋初年的宰相 ) 那般“半部《》治天下”的成就,但要达到“修身”的个境界是不的。
有个比很妙,佛家像百店,里面有百,俱全 ; 道家像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非去不可; 儒家思想像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
新文化运、五四运以来高的是“打倒孔家店”的大旗,因要打倒孔家店,一方面当的革命活得以大力推,而另一方面,中文化的根基却受到了冲。
民以食天,粮食店没有了,不乱套才怪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三家店均受摧残。
看看今天的社会怪相:医院把病人整,股市把股民整,网把后代整蒙,教育把学生整庸,昏官把百姓整,庸政把政整空,金把关系整松,女人把男人整腥⋯⋯如此种种,我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道德已乱了,不仁不的象多如河沙,倘若我的学校从小就以儒家的“仁”施之教育,我想在的情形会好很多,人不致于“一切向看”,也不致于看到摔倒在路上的老人家仍犹豫不决、唯恐避之。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是“内修黄老,外示儒术”,所以一般人都认为儒家文化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而大加批斗,真是愚痴人 ! 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治国理念无非是“孝”是“德”,都是比较单一简单的,都是以儒家的思想为中心,并且能一贯执行 ; 而现在,说实话,政府的治国指导思想还是很复杂的,基本上是一代领导人就产生一个理念,这样一来其理念很难得到长久的贯彻,且不深入人心。
打个比方,就像中国 56 个民族,古代是将其统一为“中华民族”,而现在却是将她们先后并排在一起。
下面就具体地来谈谈我对《论语》的感悟,儒家的大体思想是“仁爱”,《论语》基本上承载了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说”字通“悦”,与“乐”一起都是表示积极、快乐的意思,《论语》一开篇就跟我们讲了快乐的事情,人生本来就该快乐,就该追求快乐,开心、伤心都是一生,那为何不去选择开心地活呢?当然,追求快乐的方式要正当,否则那就成了邪乐而非真正的快乐。
儒家经典与智慧 论文

儒家经典与智慧论文儒家经典与智慧一、引言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智慧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个人修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儒家经典与智慧之间的关系,分析儒家经典对于智慧的影响,并探讨儒家智慧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二、儒家经典的概述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是儒家学派的核心文献,记录了儒家学说的重要思想和原则。
《论语》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和原则;《中庸》则强调“中庸之道”,即平衡和谐的道德准则。
三、儒家经典对智慧的影响1. 修身:儒家经典强调个体的修身养性,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
2. 齐家:儒家经典提倡家庭和谐,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责任,通过儒家经典的学习,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家庭智慧,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3. 治国:儒家经典强调君子治国,提倡仁政和德治,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领导智慧,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4. 平天下:儒家经典倡导和谐共处,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人们能够培养自己的人际智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儒家智慧在现代社会的意义1. 个人发展:儒家智慧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提高个人的智慧水平,有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生成功。
2. 家庭和谐:儒家智慧强调家庭的重要性,通过儒家智慧的应用,人们可以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3. 社会进步:儒家智慧强调仁政和德治,通过儒家智慧的应用,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推动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4. 人际关系:儒家智慧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儒家智慧的应用,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人际智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论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儒家智慧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儒家文化
面对这样的拟题,自己都觉得有点自不量力,毕竟面对的是历经千年,反复积淀而成的文化经典,休说阅世尚浅的自己,就算是博学之士也妄敢对其加以直接评论.不过秉承着时代的使命,自己有必要对其加以尝试.
从近代西化运动开始,儒家文化就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它连自己最基本的受众群体都保证不了,就更不用说发扬及光大自身了.而经过彻底西式教育的我们,从根本抹上去祖辈里深深烙印在脑海的那些传统记忆,取而代之的是经过一系列严格推理论证,用牢不可摧的逻辑堆积起来的思想大厦.这里有直观易见的公式方法,技术手段令人一目了然.理解起来毫不费劲.不过依其而生,栖其而居的我们反过来又受其影响,为其僵硬钳制.除了不断垒高装潢.我们别无它法.或者是说无事可做.我们甚至不敢离开其一步.因为对之的快餐式依赖早已使我们沉陷其中,无法自拔.我们早已失去了对于自然的归属认同感.除了关在方正规矩构造的屋子之内,我们找不到稍微一丝的安全感来抚慰自己内心的惊惶失措,空虚神经质.这就像一个残酷而又现实的恶性循环一样,最后的我们只能走向极度的懦弱,在自闭与迷茫中孤单残喘.不过西式文化并非一无是处,至少它的通俗直观,它的思维方式,它的巨大能动力都深深吸引着我们.而这点恰恰是儒家文化所缺少的.而且应该指出,是否拥有严格思维逻辑推理尤其在这种分歧中发挥着显著地位.逻辑推理是一种拼凑过程,它决定了我们所依赖的处所的形状,它告诉我们这幢住所为什么会高耸入云,它晓喻我们其身份特征历史背景.总之,它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告诉着它的房东:
这个地方是安全可靠的,你们完全可以长住于此.而儒家文化在这方面表现得就相对薄弱,它几乎没有可以准确运用的方式来表达它的心意和想法.尤其在当下轰轰烈烈的商品浪潮中,急功近利的心态更是让我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去追求短期可现的目标.或许我们可以说儒家文化需要的是“信”,如同西式文化中的公理一般,这是谈论一切事物的基础。
不过正如前文所述,在当今的我们看来,纯粹的精神活动根本就比不上寥寥纸面几个式子来得铿锵有力,尽管它是舶来品,尽管它夹杂着各国语言,可那又怎样,可能你我都会这么认为.现在的我们正是如此的心态.倘若我们消极对待的话,完全可以把责任推卸给历史,我们可以说,这只是所处时代的总体特征,每个人都存在着局限性,每个人都难以超越这个时代.不过倘若我们存有理智的话,或许会暗地里低声嘟嚷到:
其实这无非是自己品性决定罢了.
不过就像虽然人类里有各色人种,各异肤色,可本身就是一个大集群一样,尽管分歧存在,可两种文化的共同点依旧是无法磨灭并且占据着重要地位的.而那便是:
面对生活.一个人的人生历程其实很短.短到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去重演一遍先人走过的痕迹,不过这也并不需要,因为西方的自然科学,西式的文化大厦能够直接提供我们以庇佑.比如遮荫挡雨,它能够很轻易地完成这一类前人实现好了的事物,高效得令人诧异.因为它是历代留下来的逻辑成果,具象可触,棱角分明.然而,倘若我们询问如何才能走好人生.(这里强调的是走好自己的,带有突破开创性,广纳与自由的人生)除了借助儒家文化,我们似乎别无它法.
儒家文化经典在为人处事,经营人生方面确实有其独到的智慧.首先它在人生伊始就为我们规划好起点.用善来不断迈出人生的步伐,以善而非其它内容来奠定人生的开始.如果也用大厦来比喻的话,当然这里的大厦外形不定,善就像大厦的根基,是其由下至上的基础.或者是萌
芽在西式大厦里的种子,等待有朝一日的枝繁叶茂,生机勃发.这里的一日指的是儒家文化的终极目标:
成圣成贤.贤人暂且不算,对于圣人来说,纵观历史,除孔孟之外似乎没人能够触及.难度由此可窥一斑.并且儒家文化还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式,关于如何达到目标.即为以行善积德为过程,以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君臣五伦关系为道场,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精神.以上只是一些具体的方法.至于为什么说它能够在我们实际人生中起到关键作用,它的智慧到底是如何体现的有赖于下面的一个问题:
人活着为了什么?是为了利益追逐还是权利争夺?抑或财色权迷?儒家文化给出的答案是为了行善.为了老吾老幼吾幼,为了天下苍生为了万世太平,为了实现大同世界.这些话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可能甚是迂腐可笑。
如今的我们强调的是个体,强调的是自我发展。
说到底,如今传唱奉献精神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难道不是那些内心真正贫瘠空虚,物质上迫切希望得到帮助之人发出来的吗?再进一步,服务于他人实现的不过是利益转移罢了,依旧是赤裸裸的物质交换。
只不过施于者内心会从中得到些许东西而已。
那么,这里我们说的些许东西又指的是什么呢?是阶级上的优越感?还是道德上的制高感?在儒家文化里
均持以否定态度。
其实我们现在所争抢的一切都只是浮于表面不是么?权利.金钱.女色.荣耀.到底有哪样可以真正带给我们快乐呢?生为虚度,死亦消散.赤裸裸地到头来什么也没有.试想,我们在利用自然科学满足一己私利一己之快后究竟能够得到什么结果?一个人的贪心嗔痴只能导致一个人的堕入深渊,一个人的自我毁灭。
然后还有什么?现在我们用利益编织起来的这张巨网只能是困住我们自己,越是挣扎,越是活跃,然后越是越缠越紧。
人和其它事物已经完全被利益所衡量所割裂,这和我们的自我初衷完全是背道而驰,可笑的是现在我们依旧分不清,依旧在往相反的方向越陷越深。
不过“唐突”地提出行善确实让我们感到措手不及,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这种在过去被我们一致认为愚蠢不已的观点。
行善,去丢掉自己一直追逐的东西,转而去寻求精神上的感觉,并且还必须降低身份不能够有丝毫优越感,尽管自己是以一个施与者的身份出现的。
确实很难。
也确实因此才让许多人转向西学的怀抱。
可如今的我们已经明确,走到现在的我们除了转向,除了面向儒学之外别无它法。
这种选择是痛苦的。
因为它意味着自我反省。
去检讨历数以前的罪状,去改写社会深刻在自身的印记。
不过纵使如此,我们还是必须得走。
唯此我们才能真正的走好人生.
儒家文化其实是一种教导着如何走的智慧,而西式文化则是旅途上的各种装备技术。
依靠西式文化,我们可以走得快速愉悦。
不过当我们面对人生路口,面对各种关隘阻拦,更重要的是智慧的选择。
通过其来创造路径,拼凑技术,做出最好的人生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