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看]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 早期诗歌:国风、邶风、楚辞等- 国风:以山川河流、动植物、人民生活等为题材,以畅游山水、游乐自在、明忌悲追等表现手法刻画出儿女情长、田园生活和壮丽山河。
- 邶风:以家庭亲情、爱情及国家问题为题材,以亲情厚重、悲凉萧瑟、社会风尚等表现手法刻画出人性弱点、生活疾苦和社会腐败。
- 楚辞:以爱国之情、抒发个人遭遇、艰难求索和追求自由为主题,以豪放、激昂、激愤等表现手法刻画出个人奋斗、政治抗争和爱国情怀。
2. 宋代诗歌:唐宋骈文转变为自由散文- 唐宋骈文:诗歌通常遵循宫、商、角、征、羽五声,内容受到严格限制,注重音律和韵律的工整。
- 自由散文:突破了韵律和格律的束缚,诗歌不再拘泥于严格的形式,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突出个性和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3. 唐代诗歌:杜甫、李白等代表作家的创作风格与特点- 杜甫:以忧国忧民、抑郁愁怨、仰天叹息为主题,以伤感、孤独、悲情的情绪和写实手法刻画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 李白:以豪放、激情、奔放的诗风和广阔、辽远、奇特的意境为特色,以追求自由、陶醉于自然和壮丽山川为主题。
4. 宋元诗歌:以边塞诗和山水田园诗为主要流派- 边塞诗:以塞北边塞的军事生活、士兵辛苦战斗、边城风情和抗敌英勇为题材,以咏史抒怀、抒发爱国之情、表达自己的遭遇和奋斗意志为主要表现手法。
- 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的优美风景、安闲自在、恬静舒适为题材,以描写山川河流的秀丽景色、田园生活的幸福和宜人气氛为主要表现手法。
二、了解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1.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促进了诗歌创作的社会现实主义倾向,强调真实、直接、自由的表达方式,提倡对传统文化的批评和颠覆。
2. 五四运动和新诗运动: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倡导个人自由和人道精神,在创作风格上强调新意、新形式和新语言,形成了一批有活力和革命精神的新诗作家。
3. 抒情诗:以表达深情、内心的愿望和感受为主要目的,强调自由、个性和情感的独立性,追求真实、简练和直接的表达方式。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1. 造语精炼:古代诗歌通常以四言、七言为主,追求言简意赅的艺术效果。
2. 运用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表现力。
3. 音韵的运用:古代诗歌注重音韵的运用,如平仄、押韵等。
二、古代诗歌的体裁与代表作品1. 五言绝句:以“唐诗”为代表,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 律诗:以七言律诗为主,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3. 七言绝句: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兼怀友人》。
4. 古诗词: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水调歌头》。
三、古代诗歌的意象与意境1. 自然景物:描绘山水、花草、星月等自然景物,以及与人的情感交融。
2. 忧国忧民:关注国家和民众的命运和情感,表达对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思考。
3. 人生哲理:反映对生活、爱情、友谊等人生问题的思考。
四、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1. 自由诗:不受传统格律和押韵的限制,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2. 新诗:以象征、意象、意境的表达为主,注重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3. 现代诗:注重语言和形式的创新,表达对当代社会、人际关系等问题的思考。
五、现代诗歌的题材与代表作品1. 爱情诗:如余光中的《女人的爱情》、北岛的《波兰的铁人》。
2. 都市诗:如北岛的《波兰的铁人》、顾城的《一代人》。
3. 抗争诗:如舒婷的《再别康桥》、顾城的《一代人》。
4. 思乡诗:如舒婷的《再别康桥》、余光中的《夜访吴家窑》。
六、诗歌的鉴赏方法与技巧1. 掌握基本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
2. 了解作者背景与意图: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 品味意境与音韵:通过细致品味语言的音韵和意境,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以上是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祝你取得优异的成绩!。
完整版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
.第二部分古典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诗歌鉴赏需具备的知识积累:1、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对于表现(突出)什么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2、常见的意象和意境(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
意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邶风静女》中的小伙子)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声声慢》中的“我”),也包含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鹭”“青天”)在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
同一民族,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象。
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
因此,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常常成为诗歌鉴赏的突破口。
常见意象20例见附表3(2)意境是指有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诗歌的整体情境。
常见的诗歌的意境有:孤独凄凉、淡泊闲适、清新自然、优雅飘逸、沉郁顿挫、幽深僻远、安谧美好、华丽壮美、雄浑刚健……3、常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虚实关系、动静关系、远近上下关系托物言志/象征、抑扬、白描、对比表现手法烘托、反衬、借古讽今、联想与想象表达技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之间的关系艺术手法或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托、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篇章结构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浑然天成、画龙点睛等-..注意: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目标不在于辨识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而主要在于分析、评述使用这种技巧的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常用关键词及其效果见附表4:4、常见的情感、主旨(1)在古典诗歌中常常表达这样的情感:忧愁、惆怅、孤独、寂寞、伤感、烦闷、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持节操等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全)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全) 高考诗歌鉴赏的复一、高考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诗歌鉴赏题在高考考卷上的结构及设题1.诗歌鉴赏题一般在高考试卷结构上属于第Ⅱ卷第四大题第2小题,分值在6-8分左右。
2.设题形式:主要是主观题,用文学评论的笔法赏析、评价。
①设一道题(短评式):从整体上赏析一首诗,选取最突出的写作特色作评论点,答案要点主要有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两个着眼点。
②设两道题(简答式):往往一题考思想内容,一题考艺术形式。
三、古代诗歌的主要类别:1.送别诗古人离别之际,折柳相送,设酒饯别,吟诗话别。
送别诗词的形式标志是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基本主题是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景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等。
2.怀古诗怀古咏史诗词的形式标志是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内容特点是忠君报国,爱国忧民,XXX等。
情感倾向是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运用的手法多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任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等。
3.思乡诗古人或旧宦在外,或流离漂泊,或旧戍边关,总会激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
这类诗词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亲念友,或写征人怀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等。
4.战争诗边塞战争诗词代表人物是高适、XXX、XXX。
形式标志是标题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基本主题是表达建立功业的渴望和XXX的决心,倾诉山河沦丧的痛苦和报国无门的怨愤,吐露久居边关的乡愁和归家无望的哀痛,铺陈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专题】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资料归纳例题详解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宋]苏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①莎:莎草,多年生草本植物。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 肩而耕。③使君:词人自己。 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的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 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词人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 (2)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薰,词人自然是热 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 2.托物言志:抓物语悟情志 借物抒情也是古诗常见的抒情方式。应抓住描写物象的语言,分析物象的外在 特征(形态、色彩、味道)和内在品性以及环境特点,并能深入其里,联系诗人自身 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找准物与志的契合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情感一般 是双层的,一关乎物之情,二关乎物后志。 [边练边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 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结尾处,在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 出现。像隐性“情语”一般藏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也会出现 在注释中。必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 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 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喜”字,就不一定真的表达“喜悦”之情,可能是反语。因此, 不必将“情语”直接拿来就用,还要结合原文语境作准确的理解。当然,这种“口是心 非”的表达方式较为少见。 二、抓住具体抒情方式,领悟含蓄、隐晦的情感 古诗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对于考试来说,最重要的莫过 于间接抒情,因为它表达的情感含蓄、隐晦,给情感的把握带来不小的难度。在解 题过程中须区分具体的间接方式,对症下药。 1.借景抒情:抓景语悟情语 借景抒情是古诗最常用的抒情方式,从景物描写中挖掘出思想情感是每一个考 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主要途径是通过细读,看看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的特 征是什么,色调是什么(指冷色调与暖色调),它们又与情感有着怎样的正关联或负 关联。南朝诗人何逊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是写离别的名句,前一句写室外: 夜已深沉,一片寂静,唯有雨点滴落在台阶上,发出单调的声响。诗中虽然没有写 人的活动和情感,但是通过“夜雨滴阶”的情景可以体察到离人心中的凄凉,冰冷的雨 点仿佛滴在他们的心上。后一句写室内:天将破晓,油灯将要燃尽,充满离愁的屋 子显得一片昏暗。破晓之际,屋子感觉上比较暗。从“夜雨”到“晓灯”,暗示一个不眠 之夜过去了,“空阶”和“离室”,则渲染离人心境的凄凉。就这样抓住“滴”与“暗”、“夜” 与“晓”、 “空”与“离”等词语,不难读出景情感题需要在读懂、审题、答题等方面全面努力,但对于解决“会 而不全”“概括分析不准、不全”等问题,最主要的是找准分析概括的具体路径,并走 好它。 一、抓住情感语言,掌握情感基调 古诗是言情艺术,它总是或多或少、或显或隐地告诉你要表达的情感。作为阅 读者和考生,抓住诗中这些表明情感的词语至关重要,这是分析概括情感的最准确 最便捷的路径。虽说一轮书中已经讲过,但是在这里还是要强调几点: 1.抓住两种“情语” (1)直接找出显性“情语” 分析诗歌情感,首先要关注诗歌中直接表明情感的词语,如喜、乐、愁、怨等。 如 2017 年江苏卷陆游的《秋兴》“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中的“愁”表明 了作者的心绪。作者看到当年的战衣,想起了当年许下报国的心愿,五更听到“画角” 之声,更增烦恼。在此基础上,就不难理解尾联表达隐逸愿望时饱含的无奈和苦闷。 (2)细心寻找隐性“情语” 隐性“情语”是指传达感情时较间接、含蓄的词语,如诗中出现一个“客”字,已暗 示了羁旅之愁、思家之切。另外,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 “但”“又”“惟”“空”“可”“岂”等,也是重要的隐性“情语”。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技巧+实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一、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夫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二)山水田园的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
(三)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四)鉴赏训练:1、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田园乐(王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诗中,作者写景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解析】(1)第一首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春光的怜爱。
第二首描绘了一幅花红柳绿的静谧的山村景色图,表达了诗人闲居乡间的悠闲逸致。
(2)渲染色彩,用桃红柳绿来写春景,给人艳丽感;视听结合;以声衬静,莺啼清脆,但山客仍沉眠未醒,显示出环境之清静。
2、诗人借山水的奇伟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中初夏(司马光)四月晴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1)分析这首诗的景物表现手法。
(2)谈谈对最后一句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
【解析】(1)这首诗,抓住能体现初夏景色的典型景物来描写,既有远景南山、近景葵花,又有虚景柳絮、实景葵花,前后相互衬托,烘托出一种恬静的情调。
(2)作者把君主比喻成太阳,以葵花向日倾的特性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忠贞不渝的情志。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含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击如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晚间卧闻城里钟声,系舟城下,与“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场景相似。
B.第三、四句表面上写洞庭湖口空旷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刚从遐想中醒来的茫然之情。
C.最后四句转向描写人的活动,明月清辉,归舟晚唱,诗人沉醉其中,但还未得尽兴欣赏,疾去的轻舟就将他带走了。
D.本诗视听交错,悠远的晚钟,动人的渔歌,苍茫的云水,皎洁的月光,给读者留下绵绵不尽的情思。
(2)此诗中有对渔歌的描写,《琵琶行》中有对乐声的描写,两首诗对音乐的描写有哪些相通之处?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附解析一、诗歌鉴赏1.诗歌赏析题老学庵壁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释】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1)C(2)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分析】(1)C项,“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错误,颈联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
故选C。
(2)要求概括诗人“少睡眠”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答,此题可根据首联中的“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可以看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写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因而“少睡眠”;“衰老形枯”写诗人年事已高,形神衰老,因而“少睡眠”。
故答案为:⑴C;⑵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高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解析及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高考语文综合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解析附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①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②。
夜宿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①怪生:怪不得。
②使风;本诗中指用伞当帆,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舟》诗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被一艘小船上孩子们的行为触动有感而作。
《夜》诗的题目表明了诗歌内容为诗人在徐公店住宿时所看到的景象。
B. 《舟》诗中两个小孩虽坐在船上,却没有划船撑船,用的竹竿船桨都收放起来了,令人感到奇怪。
《夜》诗描写了初春时节乡村里盎然的春意和天真可爱的儿童。
C. 《舟》诗中的后两句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诗人明了真相后的恍然,读完全诗,我们仿佛可以感知到诗人的豁然开朗和哑然失笑。
D. 两首诗语言浅白,形象鲜明,作者描绘不同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了同样高超的艺术构思。
(2)杨万里诗中对儿童稚态的描摹,往往能够起到点活全诗的作用。
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1)B(2)《舟过安仁》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儿童身上,全诗都是写儿童的稚气行为。
“收篙停棹”,“无雨都张伞”,目的不是遮头,而是促使渔船向前行驶。
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童真稚气赞赏有加。
《夜宿徐公店》先写田园风光,再描绘儿童扑蝶图。
“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无处寻”写出了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引发人想象。
两首诗对儿童稚态的描摹都很生动有趣,既表明了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又可看出诗人的童心不泯。
【解析】【分析】(1)B项分析不当。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无语都张伞”;“树头花落未成阴”,花瓣从枝头纷纷飘落,嫩叶还未长出。
由此可知,《夜》诗描写的是暮春农村的景色。
选项说“初春时节”是错误的。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要点总结如下:
1. 了解不同文学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和诗歌作品,包括古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以及近现代的鲁迅、徐志摩、毛泽东等。
2. 掌握一定的诗歌基本概念,如押韵、节奏、意象、修辞等,并能够分析诗歌的体裁、辞章、意境等方面。
3. 理解诗歌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手法,注意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或思想,同时注重诗歌中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4. 熟悉并掌握常见的诗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能够分析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5. 注意诗歌的音韵和节奏处理,能够分析诗人在运用韵律和节奏方面的技巧,以及这些技巧对诗歌的整体效果的影响。
6. 注意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表达,能够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人的情感或意境,同时注意发现诗歌中隐含的象征意义。
7. 对于诗歌创作背景和诗人生平等方面的了解,可以帮助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同时也有助于理解诗人的创作态度和倾向。
8. 多阅读和分析诗歌作品,积累自己的鉴赏经验和思考能力,逐渐形成自己对诗歌的鉴赏视角和方法论。
除了以上的要点,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通过参加模拟考试、做题训练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应试技巧。
诗歌鉴赏是一个需要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希望以上总结对你有所帮助。
第 1 页共 1 页。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2篇)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诗歌分类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赠别诗、悼亡诗、爱情诗等。
叙事诗-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如《石壕吏》《卖碳翁》《陌上桑》《木兰诗》,有的还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和典型的环境,如《孔雀东南飞》。
抒情诗-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抒怀(即咏怀诗,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
)和托物言志(即咏物诗,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中以石灰自喻,表达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即歌咏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喻理诗-特点:通俗自然,善用比喻说理,耐人寻味,富于理趣。
主要写法:①寓理于形象之中(在“景”或“物”的描绘中说理)-形象、生动、有趣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朱熹《观书有感》(问君哪得清如许……)、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议论说理-议论与形象描写相结合,多用比喻等修辞法。
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③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注意】.读诗时要"想诗"。
诗中的道理,如盐溶于水-“体匿味存,现相无相”,要细细品味。
.诗中之“理趣”①本身固有②引申而来,其理趣要用辩证观点分析诗句,“思而得之”。
3.一般诗歌也常寓理于抒情之中-抒情议论相结合。
有的诗还把议论与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如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二)高考语文中,诗歌鉴赏是一项重要的考点。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隋堤怀古①张祜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
锦帆②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
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
那堪重问江都事③,回望空悲绿树烟。
【注释】①本诗写于唐朝后期,当时的帝王大多生活腐化,荒淫无度,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声色犬马等现实享乐之中。
②锦帆:陆楫《炀帝开河记》有“舳舻相继,接连千里,自大梁至淮口,连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句。
③江都事:指炀帝南游江都,日夜纵酒荒淫,最后被缢死江都宫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题的“怀古”点明了题材,“隋堤”则是怀古对象,让人联想到隋炀帝的奢侈生活。
B. 首联后句写隋炀帝以“猛虎”自居,“自为”则写出其盲目自信,狂妄之态可见一斑。
C. 颈联运用数字形成对比,形象地写出了隋炀帝妄想江山永固却又难以实现的悲剧。
D. 尾联点明隋炀帝的下场,往事不堪回首,诗人以无奈的叹息和想象之景收束全诗。
(2)诗人面对“隋堤”,思绪万千,试分析诗中流露出来的情绪。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中秋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释】本诗是作者被贬黄州时作。
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李舟以笛遗李牟,"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甚为精壮,山河可裂……及入破,呼吸盘擁,其笛应声粉碎”。
李牟,或作李谟。
此喻胸中豪气喷薄而出。
(1)分析“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在词中的作用。
(2)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洗竹王贞白①道院竹繁教略洗②,鸣琴酌酒看扶疏。
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复习2
鉴赏用词之妙 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要表现为: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 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 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 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 1、把握词性的改变,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 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 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要详加分辨。例如: “日色 冷青松”(《过香积寺》王维)、 “山光悦鸟性,潭影 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 淡水木,演漾在窗户”、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各句中的“冷”、“悦”、 “空”、“淡”、“绿”、“红”、“绿”、“老”、 “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 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 现力、感染力。
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 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二、历年的高考试题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 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 式的诗歌;
三、选材力避两点:1、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 以免给猜题押题者提供机会;2、艰涩冷僻者也不 予考虑;
四、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 量的课外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生活有鱼 生活有鱼邀请码 /shenghuoyouyu 生活有鱼 生活有鱼邀请码
2、注意诗词中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留下的空白。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所以要求利用想象填充省 略的部分,也是可能考到的一种题目。意象与意象之间可 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例如陆游 的《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又如 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部是名词的连缀, “象”的方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有一种内 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 的余地和再创造的可能。杜牧《过华清宫》后两句:“一 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 子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 “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 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镜头的叠印。两种理 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确切。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 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 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一旦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 味;而诗歌的魅力,正在诗的多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诗歌的特点,包括语言、结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
2.把握一些诗歌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意象及构成的意境,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法。
3.诗歌鉴赏题回答的表述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简介考点考纲教学过程:一、导入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也来玩味一番。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
真是一字生辉。
二、考纲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高考题型(一)高考选材特点(1)从诗歌的时间上来看,唐宋诗词和元曲(只考了一二次),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2)从诗歌的体裁上来看,以近体诗为主(律诗和绝句)(二)高考命题趋势(1)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以主观题为主(主客观题结合)。
(2)古诗鉴赏题在命题及答案上呈开放型。
考试中古诗词鉴赏的开放性,即命题角度的不确定性,学生思维的多面性,答案表述的自由性。
但“古代诗歌鉴赏不可能是完全开放式的,我们在平时训练时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三)高考题型1、简答题型简答题一般是从诗词的内容或形式的角度来设问,提问指向明确,答案要点简明。
解答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问号数量,提问方式是并列还是递加追问,问的是内容还是形式等方面的问题。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赏析:此词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浩叹。
词之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起首两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
翠微,青翠的山色,如何逊《仰赠从兄兴宁寘南》:“高山郁翠微”;也用以指代青山,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与客携壶上翠微”。
此处指青山,说在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说杜鹃在花间不断地叫着,好象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诸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
取次,犹随意,黄庭坚《次韵裴仲谋同年》:“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
”也是用这个词来写鸟。
“行人”走在春色绚烂的优美环境中,心情本来是会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作客,所以听了杜鹃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念之情、作客之愁。
那么,词中所写的美丽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作了反衬。
词的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
过片后三句写晴明的春日,杜鹃偏又卖弄它的叫声,“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
前面路上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听得太多,睡在床上也被叫得不安,叫的又是一句人所做不到的话,那“行人”心中自然也就变得有点烦躁了。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在烦躁中的思念,说是自言自语行,说是对杜鹃的回答也行。
这里表面上有埋怨鹃鸟无知、强聒难耐的意思,但归根到底,是对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愤慨。
这片词,话说得比较直致,但内容还有曲折,特别是结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深婉感人。
答案:(6分)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
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失误及矫正〗学生在回答这类题目时最易犯的就是粗心大意,忽视问号的个数,以致回答不全面或答非所问,张冠李戴的。
不注意提问有先后顺序,结果答案表述思路不清晰。
回答时应注意: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的显信息和潜信息,明确要求回答的角度。
回答关键看问号,做到题目问什么,就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忌乱答一通。
回答要依据提问的顺序来答,不要颠三倒四、语无伦次地回答,力求答案简明,条理清楚。
2、评价题型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l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 2 )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答案:(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2)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要联系“不必取长途”赏析: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落湖北江陵、公安等地。
此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窘艰。
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暗示流离漂泊。
尽管如此,诗人匡世济国之心未已,忠君爱国之心不改。
“江汉”句,叙写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
“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
“乾坤”代指天地。
“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
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将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沉郁。
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一样孤远。
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
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
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
上联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止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
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
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
“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
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
“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
“秋风”句是写实。
“苏”有康复意。
诗人流落江汉,面对飒飒秋风,不但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
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了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这两联诗的意境,苏轼曾深得其妙,他贬谪岭外、晚年归来时,曾有诗曰:“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击迫害,而改变自己匡国利民的态度。
“孤月此心明”就是从杜诗“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两句化用而成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精神。
“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
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
“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
诗人写道,古人存养老马,并非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
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
其中的言外之意是: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诗的中间四句,情景相融,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
〖失误及矫正〗评价题型常见的失误主要有:判断失误造成全题失分,阐明理由不得要领。
但前者失误是最主要的。
一些学生没有认真审题,也没有深入阅读理解诗词,想当然回答,一念之差判断失误,造成无为的丢分。
在阐明理由时也只是蜻蜓点水,不能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或只判断而没深入分析。
回答时应注意:题干中若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不能想当然回答“同意”或“不同意”。
首先要弄清楚评价语的评价角度:内容还是形式,全文还是局部,表现手法还是修辞手法等。
再把它和原文结合起来分析。
一般而言,对题干中的第一问要顺应命题者的意图,大多情况下要同意这种说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总之,第一问回答要把握准确,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在具体分析时,要有原文意识,要结合原文相关内容来分析评价,做到点面结合,不能高屋建瓴,空洞说教。
回答时要两问兼顾,不能省略第一问直入分析,更不能只回答第一问而不展开阐述。
每一问都有赋分值,一般说来,第一问给1-2分,若只回答第一问而没展开阐述,一般不给分;第二问给4-5分。
因此回答既要紧扣原文,又要照应题干要求。
3、比较评价题型这种题型命题者往往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示例〗比较阅读下列诗词曲,回答问题【越调】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
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
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分析及答案〗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自圆其说,无论你认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