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

合集下载

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教法

语文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新理念新教师新教法
是文学作品太少,人文内涵不丰富、缺少多元文化观念。
是课文观念落后、缺乏时代气息
3
面向时代 “新课标”提出:“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新课标”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四)语文教学程序的呆板
“旧五环”: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新八股”: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朗读课文——正音释词——划分段落——分析课文——归纳中心——总结特点
02
附1:我国中小学基本教学模式
传授式:复习—授新—巩固—应用
01
学导式:自学—质疑—诱导—练习
01
提倡文化多元、国际理解、人文关怀、回归生活、评价多样。
04
推行课程“三级管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重……
(二)语文教学理念的滞后
清末:赫尔巴特。三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学校为中心。(传统主义教育)
01
民国:杜威。新三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现代主义教育)
宋朝的朱熹在《朱子全书·记学》中亦提及“课程”,如 “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朱熹的“课程”含有学习的范围、进程、计划的程式之义。
在国外,“课程”一词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马道”,指赛马场上的跑道,后转义为“学习过程”。
1
1861年,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他的《教育论》最早使用“课程”一词,他把教育内容的系统组织统称为“课程”。
主张教育即生活
主张以儿童为中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究文献综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研究文献综述

课 程改 革奠 定 了基 础 。然 而 ,笔 者 经 过仔 细 的斟 酌 ,发 现 对 其 的 研究 同样存 在一 定 的问题 。 4 .1 对 《 语 文新 课标 》 的研 究 层 次 较低 。从 前 面 笔 者 对 研
教 育 前 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_ _ 一 _ :- _ : : I _ n —  ̄ 一 器: :
《 义务教 育语 文课程标 准 ( 2 0 1 1 年版 ) 》 研究文献综述
周 丽 军
( 云南 师范大 学 云 南 昆明 6 5 0 5 0 0 )
作者简 介 :周丽 军 ( 1 9 8 9 .1 2一) ,女 ,汉 ,河 南郑 州市 人 ,在 读硕 士 ,云南 师 范 大 学教 育 科 学 与 管理 学 院 课程 与教 学 论 专 业 ,研 究方 向 :基 础教 育课 程与 教 学论 。 摘要 :语 文课 程是 基础 教 育 的核 心课 程 。2 0 0 1 年 ,颁 布 《 义务 教 育语 文课 程标 准 ( 实 验 稿) 》 。 在 此基 础 上 ,2 0 1 1年 颁布 《 义务 教 育 语 文课 程标 准 ( 2 0 1 1 年版 ) 》( 简称 《 语文 新课标 》 ) ,尔后 教育 界掀 起 一股 研 究 的 热潮 。笔 者 从 比较 研 究 、整 体 解 读 、局 部探 讨等 方 面 对 其研 究 文献进 行 综述 ,总 结研 究现状 并 发现 存在 的 问题 ,从 而为 下一 轮课程 改革奠 定基 础。 关键 词 :《 语 文新课 标》 ;文献 综述 ;问题 与反 思 中图 分类 号 :G 4 2 3 .0 4 文献 标 识码 :A
1 .1 1 2 5篇文 献 的时 间分 布情 况 :2 0 1 2年 3 3 篇 ,2 0 1 3年 4 2 4 研 究现 状存 在 的 问题及 反思 篇 ,2 0 1 4年 4 0 篇 ,2 0 1 5年 1 O篇 。从 数 据 可 以 得 知 ,2 0 1 2年— — 自2 0 1 1 年底 《 语 文新 课标 》 颁 布 以来 ,教 育 界 对其 的研 究 既 2 0 1 4年对 《 语文 新课 标 》 研究 的热 度 较 高 ,2 0 1 4年— —至 今 的研 有宏 观 的整体 分 析 ,又 有 微 观 的局 部 探讨 ,这 些 讨 论 为 下 一 轮 的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与新课标契合途径的研究——以《语文教学论》课程为例

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课程与新课标契合途径的研究——以《语文教学论》课程为例
备 现 代 的 教 育 理 念 , 求 《 文 教 学 论 》课 程 必 须 提 要 语
自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以 来 , 学 新 课 程 的 实 施 中
理 论 悄 然 走 近 高 校 , 语 言 文 学 师 范 教 育 正 面 临 着 汉 新 的挑 战 , 方 性 师 范 院 校 的 课 程 设 置 、 学 内容 、 地 教
何 选 择 教 学 方 法 、 何 组 织 教 学 , 重 要 的是 要 分 析 如 更
本 学科在 培养人 的整 体 工作 中的 地位 和 作 用 , 从 并 这个 角度 出发研 究 课 程 、 材 、 法 , 究 它 与 其他 教 教 研 课 程 的 关 系 ,与 学 校 中 其 他 教 育 活 动 的 关 系
富 知 识 、 高 自身 文 化 修 养 ”。按 照 新 课 程 的 理 念 , 提 在实施 课程教 学 的过 程 中 , 师不 仅 是 知 识 的传 授 教 者 , 应 该是 学 生 学 习 的促 进 者 、 生 能 力 的培 养 还 学 者 。基 础 教 育 对 于地 方 师 范 院 校 教 学 寄 予 很 高 的 期
望 。要求 师范 院校 培养 出来 的教师 能承担 实施新 课
其 次 , 学 内容偏难 , 响学生 知识技 能 的掌握 。教 教 影 育 家 顾 明 远 说 过 : 开 设 《 文 教 学 论 》 程 , 容 不 “ 语 课 内
仅 要讨论 该 门学科 如何设 置课 程 、 何 编制 教材 、 如 如
语文素养。行之 有效的课 堂教 学能给 学生指 出 一条从 事语 文教 学的科 学途径 , 他们在 未来的 岗位上循着这条途 使
径 按 照 语 文 教 学 的规 律 进 行 工 作 。
[ 关键词] 师范生; 语文 教学; 技能; 培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绪论:课程:课程的含义:广义上说,课程就是有规定内容和数量的一切工作和学习进程,狭义上说,专指学校教学的课程和进度。

教学:1、教学是一种动态过程 2、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与学生间的交往或相互作用的过程 3、教学讲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研究对象:语文课程和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语文课程和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学科研究任务:1、认识语文课程和教学现象(首要任务)2、揭示语文课程和教学规律(根本任务)3、指导语文课程和教学实践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第一节:一:语文课程的内涵:语文课程是以语文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和意义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的特征的学科课程。

二:语文:A本质涵义是语言,语是口头语言,文是书面语言,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

B“说出来的是语言,写出来的是文章”。

三: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一代人传给另一代人的语言系统,包括语法,句法,词汇。

言语是说话人能说的和能理解的全部内容。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都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出了明确界定: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二、A语文课程的工具性:针对语言形式而言,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而语言又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交际工具,内涵:教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学会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思维交际,学习工作的能力。

B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针对语文课程的内容层面而言,语言形式与内容是不可分割的。

内涵:在语文学习中,理解汉语汉字中包含的民族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语文感悟,审美发现,培养学生独特的语文感悟能力和审美创新精神;尊重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C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系:工具性和人文性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的本体属性的基本特点,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初探自《平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验〕》公布以来,我国的传统语文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而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究竟应是一个怎样的模式,众说纷纭,或许,这就是一个开放的命题,不应有统一的模式。

本人只能就自己对新课标的一些理解,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新课程标准踊跃倡议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摘自《平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验〕》〕所以,我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是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课堂。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尽可能实现自己最大价值。

马斯洛曾精辟地指出:“教育假如能协助个人发挥潜力、自我实现,那就是‘好的’”。

〔摘自《马斯洛教育观》〕语文课程新标准是一种全新地理念,是对传统教育地一次洗礼,使老师、学生都从书海中“释放”出来,找回了自我,是一种欢乐学习。

1.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不仅在备课、上课、评价时都要全面关注学生。

尤其是“待进生”,教师地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能鼓起他〔她〕学习的志气。

学生自身是富有潜能的个体,教师要找到他们地闪光点,多加鼓舞,这种赏识的眼光不仅表达了对学生的敬重、信任,而且还表达了老师的期望。

关注学习过程打破了以往教育中的不良循环,是学习良性循环的起先;关注学习过程,就是要优化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得到优化,自然就优化了学习结果,也使学生在您的关注中安康、开心地成长。

2.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当被动的承受者而应当成为主动的探究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相识和开展,是教师所无法代替的,是主动踊跃的,所以应成为“教学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必需转变一个观念,就是要充分坚信学生的实力,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老师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要什么都在学生之上的传统师者形象。

我校的局部教师也在做这样的探究,他们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让学生充当“小教师”,教师充当“大学生”,对要授课的重点,以质疑的方式提出。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是目前课堂教学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

有效改进和实施课堂教学策略,切实提高课前准备、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反思等环节的有效性,科学创设和谐情境,优化教学节奏,以生为本,激活思维,回归理性和语文教学之本,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实施策略新课改迅速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并在全国各地产生了巨大反响。

这种热烈的新课改气氛给国内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综合国内现阶段的教育现状,传统教育模式仍占有重要地位。

这说明当前教育要想适应新课改要求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国内升学压力与日俱增,高中教学问题得到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极大重视。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升学要求,同时还要尽力响应新课改号召,可谓如履薄冰。

随之而来的便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困境,比如效率低下、时间未能够充分利用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与新课改思想均是背道而驰的。

本文将针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批判继承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直到现在仍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

存在即合理,我们不能全盘否认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它对国内高中语文教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虽然新课改潮流已经不可阻挡,但对传统教学模式仍应持着批判继承的态度,这样才符合新事物的发展规律。

举例说明,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模式较为单一死板,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对学生记忆教学要点很有帮助。

虽然新课改鼓励多样化教学方法,但为了加强学生的记忆,教师也需要借鉴传统教学的优势。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应着力开发创新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有益成分,相辅相成,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创设情境,尊重主体,着力提高教学方法有效性创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改善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

以语育人 以文化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以语育人  以文化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22.06《统编本教材同步教案集》(1-6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习心得文|杨再隋面向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置身不断变革的社会大环境,在课程改革的紧锣密鼓声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正式颁布了。

这是我国语文课程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的事件。

由于“课标”是指导教学和学业评价的依据,也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所以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新课标”的理念和策略,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当下的必修课。

“新课标”在2011年版课标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表明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发展性。

“新课标”完全认同2011年版课标中关于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新课标”基本沿用了2011年版课标的提法,即“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两相比较,新课标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更全面、更准确地阐明了新时代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新人,学生从小应打下什么基础。

“新课标”还沿用了2011年版课标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的理念。

老师们耳熟能详的2011年版中的金句,也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

如“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等等。

其他,如学段要求基本不变。

以第三学段为例,“新课标”对学生识字能力的要求和2011年版课标要求相同,即“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感受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体会汉字蕴含的智慧”。

语文教材教法研究word文档

语文教材教法研究word文档

语文教材教法研究陈永祥教授课程说明与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性质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一是研究中、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语文教学过程以及教师专业化等理论问题。

⏹二是研究师范生参与教学实践学习的问题。

⏹本课程的特点:⏹以“国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和“国家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为背景参照,学习和研究现阶段语文教学及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成果、新问题;⏹关注现行各类教材编制和使用。

通过精选课例分析,提升学生对教材研读能力;⏹关注课堂教学实践。

通过典型案例研析与教学互动,使学生熟悉课堂教学诸环节;⏹以作业形式,规定学生制作教案。

以教学互动形式,帮助学生模拟体验课堂教学情境。

⏹本课程的目标:⏹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大致了解相关的最新理论动态;⏹熟悉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掌握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训练体系;⏹熟悉备课(含说课)、课堂教学、作文批改和讲评、考核等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本课程的内容:⏹一,语文教材的研究与实践。

⏹二,语文教法的研究与实践。

⏹三,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本课程具体教学内容:⏹语文教材总论、语文教材的功能与分类新说、语文教材的编写与使用、单元教学的教材意义、课例分析;语文教学论与语文学习论简述、语文教学原则、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案例分析;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与实践、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科学研究等⏹学习重点难点:⏹语文教材的功能与分类新说、“新课标”背景下的单元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与实践等为学习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基本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比较熟悉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基本掌握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知识结构和训练体系;⏹基本熟悉备课及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测试、评价的过程与操作。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论文题目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专业论文题目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毕业论文写作参考题目一、教材教法研究1、新教材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2、高中语文新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途径3、《我与地坛》教学方法与艺术4、浅谈《孔乙己》中的人物描写5、浅谈《荷塘月色》的写景艺术6、《边城》的人物性格分析7、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与收束艺术8、语文教师备课的艺术9、浅谈教材处理艺术10、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浅谈11、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艺术12、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学13、中学语文教材文化的视角研究14、文言文教学的新思考15、浅谈阅读教学中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16、谈新教材中的审美情趣17、浅论中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18、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19、论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20、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导读角度初探21、中学语文听说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22、中学文学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3、中学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研究24、中学语文教学语言研究25、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教学研究26、口语交际教学策略之研究27、浅谈新课的导入的艺术28、试论《林黛玉进贾府》精妙绝伦的艺术特色29、谈谈如何确定语文的教学目标30、谈谈如何确定语文的重点二、教育教学1.试论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新课程的语文教学2.浅谈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3.试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功能4、试论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5、语文学习兴趣研究及对策思考6、试论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7、试论中学古诗文中人文精神8、论蔡元培的语文教育思想9、论叶圣陶的语文教育思想10、浅谈对语文课程的认识11、试论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12、语文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的艺术13、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14、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15、浅谈教师的语言修养16、语文美感教学的理论思考17、创新教育与中学语文教学18、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19、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20、陶行之创造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改革研究21、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22、阅读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23、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位24、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5、中学语文情感教育探究26、中学语文教材教育思想的研究27、阅读教学的原则28、试论语文教学的创新29、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途径30、论中学语文学习中创新思维的培养31、语文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初探32、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33、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34.浅谈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教学35. 论阅读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三、教育教学改革1、口语交际的话题选择与活动组织2、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3、语文课程标准下的中学作文教学策略4、高中语文选修课开设的思考5、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评价6、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研究7、新课标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初探8、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9、对新课程标准下古诗文教学的思考10、浅谈新课程课堂教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换11、新课程语文教学评价研究12、新课程教学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要求13、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途径14、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15、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学实践四、多媒体与教学1、多媒体与阅读教学2、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3、试谈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4、谈多媒体课件对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5、中学语文阅读课多媒体课件的类型五、写作理论与作文教学1、浅谈学生作文教学2、作文教学之我见3、试谈中学生创新作文写作4、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5、口头作文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6、试论开放式作文教学7、试论话题作文8、命题作文研究9、高中作文思考10、浅谈中学作文教学六、班主任工作1、班主任工作的艺术2、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创造性个性3、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4、浅谈班级凝聚力的形成5、班主任素质之我见6、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7、班风建设与班主任自身素质8、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9、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艺术10、班级“主题活动”的创新11、浅谈班主任正确处理与科任教师的关系12、赏识——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13、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下中学语文课外作业的创新思维网络状态下诗歌六步自读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试论语文教学课内与课外的“衔接”新中国中学文学教育的流变与反思语文教育中的合作教育高中语文新教材批判论语文教学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职业中专应用文交往教学模式初探试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语文课程评价体系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作文教学模块建构学生语文成长记录袋评价研究试论语文教学中的民俗教育农村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实验的观照与反思——新邵县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关于我国当代中小学诗歌教学的思考语文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研究论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论语文美育与人格塑造科学主义与中国语文教育百年改革拓展“期待视野”发现“意义空白点”中学语文课程价值观教育研究中学生言语表达技能训练模式初探关注词语的多元文化信息增强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后现代课程观与语文教育情感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诗歌教学的传统与现状及其策略细节描写的鉴赏与应用建构主义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中学语文情感教育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初中语文的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呈现策略的设计“文选型”高中语文阅读教材“练习体系”的建构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西方现代文学观和批评方法对职校文学教育的启示论作文教学中的说写结合现代语文教育人本论高中写作教学困境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汉语成语在中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功能对话精神与语文阅读教学实践高中生中文写作与英文写作的比较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艺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分层教学”模式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意义建构”是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中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文本意义的阐释与建构中学语文阅读策略与英语阅读策略教学之比较研究言语教育观念的迷失与回归语文教育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探析及培养策略语感本质探求与语感培养策略研究诵读教学法溯源与重构用联想开启中学作文教学之门思维训练与中学写作教学的整合论语文民主教学观的建构经典阅读教学研究朱自清阅读教学思想研究语文内隐学习理论与实践大陆、台湾九年一贯制《语文课标准(纲要)》的比较研究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中学语文阅读评价改革研究基于网络的作文评价系统研究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学校语文教育语文个性教育研究语文积累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语文人本化教材研究语文反思性教学探索简评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七年级)自主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精神的贯注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研究高中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探论中专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中自主阅读的理念与实践中等职业教育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中最佳学习状态激活与维持的探究中专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整体设计语文信息化教学理论综述与教学探索初中生写作语言素养的形成现代信息技术与聋校语文教学整合研究职教语文教学现状及激活策略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索初中语文交往教学方法初探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审美教学刍议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高中文科学生数学思维特点实证研究试论语文课程中的发展性学生评价语文情感教学初探运用熵原理构建开放式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新体系高中语文研究性写作教学探微在语文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课件绪论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就是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研究语文教学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1、理论问题: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范畴。

2、实际问题:教学活动中出现的一系列操作问题。

学习语文教学论的目的:(一)全面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等(二)具有从事语文教学的最基本的可操作的程序性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实施语文教学的基本素质、设计语文课教学方案的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实施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语言、驾驭课堂)(三)献身语文教育的事业心。

学习语文教学论的任务和要求(了解):(一)从教语文的基本理念:三明确、两分清1. 明确:从教语文的每堂课都要做到:目标明确、方法明确、步骤明确2.两分清:分清语文课堂的“上课”和介绍某堂语文课如何进行的说课;分清课堂语文教学和课外语文学习指导的关系(二)从教语文的技术操作1.撰写教学设计方案2.制作与教学配套的课件3.设计实用价值的作文指导和评讲教案4.能写“下水作文”,即同步示范作文5.能设计某一阶段的课外语文学习指导计划6.能制定某一学段(学期、学年、学段)的语文教学计划。

语文教学论的基本常识:(一)课程:1.在中国,“课程”一词出现在唐朝。

唐朝的孔颖达:“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

” 2.在西方,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在1859年发表的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最早提出课程一词(curriculum,原意指静态的跑道),意指“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

3.三种涵义(1)课程作为学科。

(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3)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概述。

教学的涵义: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概述(了解):1.启蒙时期教学论的确立:拉特克与夸美纽斯的贡献(1)德国教育家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

主张教学的方法技术;注重儿童的心理和知识的性质,确立了“自然教学法”(2)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解读与思考:语文教学理论及其实践的探索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解读与思考:语文教学理论及其实践的探索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解读与思考:语文教学理论及其实践的探索摘要我对语文教学理论的探索,是从文本解读切入的,力图解决文本教学迫切需要的问题。

随后,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致力于语文教学理论的研讨,包括解读理论、文化理论、本体理论、陶冶理论、语用理论等,逐步开拓了语文思想的天地、语文智慧的原野、语文建构的场域,以新的思维方式与认识视角去发现语文教学活动内在的尚未发现的真义。

关键词解读、文化、本体、陶冶、语用我是从七十年代初做民办教师教语文的,后来上大学留校又到山东师大附中教语文课数年。

那个时候,我最深切的教学感受,就是沒有什么教学方面的书读,很缺乏教学理论读物引领教学实践,陷入“教什么,怎么教”的困惑之中。

给本科生讲“教材教法”这门课,就是讲教材课文和什么教学步骤和环节,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因为“没什么用”。

其他学科的老师也很“瞧不起”,大都不重视这个学科。

特别是有学生说山大的毕业生当语文老师上语文课可好了,可并沒学过什么“教材教法”,我们还上这个课吗?这种说法深深刺痛了我。

始于八十年代中期,我就下决心要改变学科的这种“尴尬”处境,打破“教材教法”的教学局限,开拓教学的新路径,要建构象其他学科一样的理论体系。

或许这是对学科建设的教学期望吧。

为此,我怀抱着一种对语文学科的期望冲动,逐步开拓了教学研究的一条路,这就是从文本解读切入,探索文本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即,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展开语文教学理论的研讨,包括解读理论、文化理论、本体理论、陶冶理论、语用理论等,逐步开拓了语文思想的天地、语文智慧的原野、语文建构的场域。

这里不再以原有的僵化教学模式作为施教的起点,而强调的是语文课改取向和教学新思想,强调新的思维方式与认识视角去发现语文教学活动内在的尚未发现的真义,重新审识和调整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诸多方面的关系,并力图作出更为简洁和合理的概括描述,强调在创新探索中实现语文教学切有成效的理论与方法、理念与智慧、思路与秩序的新建构。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教材 新教法—部编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教材 新教法—部编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例与反思

目前,全民阅读推广已经在许多县级图书馆中得到了应用,图书馆通过讲座、展览等活动的举办,积极鼓励民众参与阅读活动,帮助了阅读的推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有不少的问题存在。

首先,缺少完善的策略的推广,所开展的活动过于形式化,没有做到深入和全面。

其次,一些县级图书馆没有对服务体系进行完善,没有对开展过程中的大部分工作进行完善。

比如,大部分县级图书馆缺少服务网络,对某些读者的阅读需求无法进行满足。

另外,在进行推广工作的时候,缺少创意以及特色活动的推广,没有对民众起到很好的吸引效果,导致一些读者没有参与到活动中来。

此外,由于县级图书馆规模有限,因此藏书的种类受到了限制,不能及时的更新数据,也没有丰富的内容,因此无法很好的吸引民众的注意力。

最后,大部分县级图书馆缺少相应的资金,没有在全民阅读推广活动上投入充足的资金,导致宣传力度不够,以至于影响力也受到了阻碍,除此之外,还缺少完善的基础设施,没有全方位的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也很少开展数字阅读的活动[1]。

2 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性随着科学文化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类对知识获取以及认识世界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阅读。

在全民阅读环境方面县级图书馆需要进行加强。

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氛围,提高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县级图书馆有着十分繁杂的种类,对不同年龄段所需的图书都能够进行满足。

使读者能够获得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及充分的阅读空间。

县级图书馆在阅读氛围工作方面的加强,能够使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如何加强县级图书馆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3.1 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据调查发现,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依然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相关人员应该要加强重视,积极地采取措施,促进全民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

首先,需要对推广工作的重点进行掌握,根据我国目前阅读的人口比重分析,阅读的主力军就是青少年儿童,因此,县级图书馆可以多开展一些针对青少年儿童的活动,以此来更好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抓住这个契机,使全民阅读的影响力得到提升[2]。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

陶先生 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 的…… 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 “ 讲 ”和 “ 怎样讲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 阅读和作文 的熟练技能 ,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 “ 反三”这个标 的精 要地 “ 讲 ”,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 自己去探索。由此可见,语 文教 学并不是一概地反对老师讲,而 是主张 “ 精要地讲 ”,有利于培养 学习主
动性 、创 造 性 的 讲 。
及 点 。只要教 师紧紧 扣住 这一触 及点切入教 学,感动便会如 约而至 。如鲁迅 先 生的 《 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 》,其触及 点就在儿童喜欢玩 乐的天性上 。因
为喜玩, 所以百草园有无限的乐趣;因为好乐,所以孚嘛书犀的救学才枯燥
无 味。有 了这 点契合 ,对 把握整 篇文章就有 了体验的基础 ,就能 以此生发 出 更加 开放性的理解 ,而不会回到过去 “ 结论式”的展现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 要 知、情 、相 结合 。
语文教育不能单打一,不能以偏概全 新修订舶语塞教学太纲帮出,语 文 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 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 在培养和提i 每学生溽衰 能力的同时,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感情, 培养社会主黧羼辑道德品质,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些都准确、充分
地反映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言文字渗透了民族个性,负载着 中华 民族几千年 的优秀文化,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 。因此,在教学 中应当使语文的工具作用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人文精神水乳交融 ,不能人为地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新课改
1 3 0 2 2 7 吉林省农 安县 高 家店 中学 刘 国艳
语文 学习对于一名 中学生来说 ,是基础性 的学习。语文知识不是一种 单 的、孤立 的知识 ,它是基础性 的,具有广泛功能 的,它是备科共同的知识。 甚至 “ 不讲 ”。于是,课堂上出现 了学生泛泛而读,冠以 “自 读自 悟 ”;滥用 多媒体课件 ,名日 “ 用好现代化教学手段 ”……教师想方设法追求课堂活动的 热热 闹闹,千方百计在教学形式上做文章 ,而不顾及教学的实效 “ 讲 ”就是 “ 满堂灌” “ 填鸭式 ?就是 “ 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体”? 不! 它们之 间不能简单画等号。新课程并不排斥老师讲。问题是怎样讲 。叶圣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英文名称:CHINESE PEDAGOGY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类型:考试课时数:54课时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刘永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一、课程性质与基本任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学科,它既注重理论建构又密切关注教学实践,具有理论上的综合性与实践上的应用性特征。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主要研究的是语文“教什么”和“怎样教”,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与一般课程与教学论之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以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包括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的历史,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问题等,旨在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教学规律,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利用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通过名课研习、教病诊治、模拟教学、实习等实践活动,训练学生的语文学科的基本从教能力。

通过系统的语文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教学技能的训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教育事业,为祖国语文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

专题讨论:倡导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自学的基础上,教师按照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范围、教学重点、围绕特定的主题来进行组织教学。

激发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到较深层次的知识。

案例研习:研究教学案例,既要研究成功的,也研究失败的,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学会运用理论的能力。

微格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模拟教学实践活动。

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从备课、上课再到评课,以小组的活动方式进行。

初中语文二零二二版新课标交流研讨材料

初中语文二零二二版新课标交流研讨材料

初中语文二零二二版新课标交流研讨材料暑期,我荣幸地参加了初中语文新课标培训,感受颇深。

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

就语文学科而言,原来的《语文教学大纲》在教学目标上,曾出现过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过分强调思想性;二是过分强调文学性。

滔滔不绝一堂课,到头来,学生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一是主张实现教学上的主体性,一是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那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时,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应注意些什么呢?首先,我认为就是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

目标的资源整合具体内容彰显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整体观,必须秉持科学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整体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整体观,必须秉持读取听闻的综合训练,处置不好教与学、谈与练习、学与用的辩证关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必须秉持学用融合,言行统一,同时实现科学知识能力的不断搬迁。

第二,就是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唤醒主体意识。

现代教学论指出学力大致可以由三个同心圆所共同组成:最外一层,就是科学知识,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涵盖着字词句篇、语言篇章等基础知识和有关科学知识;第二层,就是读取听闻的基本能力和智力;最里面的核心层,涵盖着学习动机、兴趣、习惯和方法,也就是“知学、乐学、仁义学”。

这就是现代语文教学理论战略重点的迁移,就是唤起学生主体自学意识的关键标志。

第三,还应注意,学法指导不应只看作是简单的传授方法,而应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只有驱动学生自己回去主动干预,历经特别注意、思索、哭笑不得、答疑、缔造等心理体验,就可以并使之认知和把握住语文自学的规律,培养习惯,构成学力。

而且,课堂设计裂瓜“教导”为“Auron”,构成教与学的互动大力推进。

教师应充份介绍“学情”,营造并使学生主动参予的教育情境,存有针对性地展开学法训练,提升学法指导的自觉性;尽早鼓励学生自悟学法,有意识地加强活用,强化能力搬迁。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命题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命题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命题设计的探索与实践目录一、内容描述 (2)(一)背景与意义 (3)(二)研究目的与任务 (4)二、文献综述 (5)(一)国内外语文命题研究现状 (6)(二)新课标下语文命题的要求与趋势 (8)三、理论基础 (9)(一)认知心理学理论 (10)(二)教育测量学理论 (12)(三)教学论与课程论基础 (13)四、小学语文命题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14)(一)科学性原则 (15)(二)灵活性原则 (16)(三)创新性原则 (17)(四)实用性原则 (18)(五)命题方法与技巧 (19)五、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命题设计的探索 (21)(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 (22)(二)情境化命题 (24)(三)跨学科融合命题 (25)(四)个性化与多元化命题 (26)六、小学语文命题设计的实践 (27)(一)试卷编制过程 (28)(二)试题类型与结构 (29)(三)教学质量评估 (31)(四)命题反思与改进 (32)七、结论与建议 (33)(一)研究成果总结 (34)(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35)(三)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37)一、内容描述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语文命题设计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次探索与实践旨在深入剖析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探讨如何在命题设计中更好地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如何实现评价方式由单一性向多元化的转变。

命题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

在新课标背景下,命题设计不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全面评价。

命题设计需紧密结合教学实际,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语文应用能力。

在命题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知识点融入到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我们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学科学法指导浅议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学科学法指导浅议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学科学法指导浅议发表时间:2009-05-12T15:44:59.497Z 来源:《教育学刊》2009年第1期供稿作者:王思勇[导读] 统观现代教育教学论,其主要思想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统观现代教育教学论,其主要思想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

而教给学生一定的语文自学方面的方法,更是当前小学语文学科的攻坚战,也是新课改核心——学习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

通过近年来的语文学科学法指导实验、探索。

笔者深感,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学科学法指导,要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

抓住优化课堂教学这一中心,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进行自学加引导的学法指导。

有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

学习是艰苦的劳动。

真如格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

但针对小学生特有的心理、生理特征。

要将苦学,变为乐学。

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轻松、愉快,富有情趣.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教材优势,贯彻“实、广、活、新”的原则,建立“讲、练、学”三结合的课堂结构。

运用多示范、多启发、多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实践;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辩论、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见;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手段。

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生动活泼。

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广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真正做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

1注重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出发,从课文内容入手,研究课文中客观存在的、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和育人因素。

依靠知识本身动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发挥教材优势,是学生爱上语文课。

2注重教学方法设计的形象性小学语文教学要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无论是生字课、听说训练、还是阅读、习作课。

特别要强调兴趣的激发,引起学生的注意,鼓励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课后习题汇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课后习题汇总

目录绪论 (5)一、名词解释 (5)1、课程 (5)2、教学 (5)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5)二、试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5)三、试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 (5)第一章语文课程性质 (6)一、名词解释 (6)1、语文 (6)2、工具性 (6)3、人文性 (6)二、语言与言语有何区别? (6)三、如何正确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 (7)四、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语文课程对人的发展的价值。

(7)二.语文课程目标 (7)一、名词解释。

(7)1、课程目标 (7)2、语文课程目标 (7)3、语文素养 (8)二.简述确定语文课标的依据。

(8)三.试述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目标的主要内容。

(8)三.语文课程目标 (8)一、名词解释。

(8)1、语文教学大纲 (8)2、语文课程标准 (9)二、谈谈你对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理解。

(9)三、试述我国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结构。

(9)第四章语文课程内容 (9)一、名词解释。

(9)1、语文课程内容 (9)2、语文知识 (10)3、语文能力 (10)二、为什么说语文课程内容具有文化的内涵? (10)三、试述语文课程内容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10)第五章语文教材的编制 (11)一、名词解释。

(11)1、语文教材 (11)2、分编型语文教材 (11)3、合编型语文教材 (11)二、简述语文教材的功能? (11)第六章语文新课程教科书评价 (13)一、说说中小学新课程语文教科书课文选编的价值追求 (13)二、任选一种新课程语文教科书,评述其特色 (14)第七章语文课程资源 (14)一、名词解释 (14)1、课程资源 (14)2、地方课程 (15)3、校本课程 (15)二、简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5)三、为什么要开发语文地方课程和语文校本课程? (15)第八章识字写字教学 (16)一、名词解释。

语文学科性质研究

语文学科性质研究
❖ 1980年大纲的教学目标是:中学语文教学必须用马克思主 义的观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和必要的语文知识,进行严格的 读写训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 的能力。再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 觉悟,培养无产阶级的情操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
深入研究之 语言:是一套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言语的实践总结。 (1)分类:汉藏、印欧语系等 (2)要素:语音、语汇、语法 言语:是指个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及作品,是语言的应用。 (1)前言语(思维) (2)后言语: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写字;作文)
语文名称的由来:
❖ 前语文(古代) ❖ 辞章(词章,清壬寅学制,1902) ❖ 中国文学(中国文字,清癸卯学制,1904 ) ❖ 国语(国文,1906——1923) ❖ 语文(1949,叶圣陶命名) ❖ 汉语、文学(1956) ❖ 语文(1958)-----
❖ 1960年《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是:在一至五年级的基础 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正确地理 解和熟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 1963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 案)》。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 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 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语文教学论研究的任务 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教育规律--指导语文教学实践
语文教学论的基础和研究方法 语文教学法学科的实践基础是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改、语文教研的实际经验; 理论基础则由教育学、语言学、文学、文章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和哲学、美 学、社会学、人才学、方法学、系统科学等相关学科所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语文教学论研究》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教育机智:是指教师成功地处理教学中意外事件的特殊能力,从实质上来讲则是指教师针对课堂上学生听课情绪的变化、突然发生的不良行为或出乎意料的偶发事件,能迅速作出反应,并巧妙地予以解决,使讲课和听课在思路和感情上始终保持一致的策略艺术。

(p.176)2、语文说课:是由执教者本人以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实际为根据,口头阐述自己开展某课题教学的思路、构思和设计,以及其课堂运作,并对之进行可行性或自我评价性阐释与论证的一种独立的教研活动形式。

(p.182)二、简答题1、中国文字的四大特征?(P.17)答:中国的文字具有量大、形繁、音杂、义多四大特征。

2、中国语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什么特征?(P.24)答:中国语文的语言表达方式具有灵活泩、情境性、具象性、简约性、韵律性、叠音性和对仗性的特征。

3、阅读的心理流程有哪几个阶段?(P.39)答:阅读的心理流程也叫阅读的认知阶段,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认读阶段、理解整合阶段(这是阅读的核心阶段)、评价鉴赏阶段和模仿运用阶段。

这便是阅读能力形成的四个认知阶段,这四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在阅读过程中有机地、纵横交错地交织在一起的。

4、板书设计的原则(P.129)答:板书设计有以下六条原则:(1)求实、直观、通俗易懂。

(2)求准,富有科学性。

(3)求精,富有简洁性。

(4)求序,富有条理性。

(5)求新,富有独创性。

(6)求美,富有艺术性。

5、语文教学设计的步骤与方法(P.114)答:一堂完整的语文课的设计应遵循以下步骤: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构成语文教学过程→组织语文教学评价。

6、几种典型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举隅。

(P.145)(1)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

其步骤是:A、定向。

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量,控制课堂信息的接受范围,排除学习重点之外的干扰信息。

B、自学。

根据定向内容,学生独立学习,接受和消化知识,主动接受信息。

C、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中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

D、答疑。

小组讨论仍未解决的问题或有分岐的问题,交全班解决。

E、自测。

根据定向的要求,出测试题,自考或互考,当场解答,当场评分。

F、自结。

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当堂总结课堂学习的收获,并在全班范围内交流。

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确立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信息论、控制论为理论基础和行为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种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型。

7、语文说课的内容和方法?(P.185)答:(1)说教学思想。

说教学思想,要回答清楚这样几个问题:教学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个教学指导思想是怎样提出来的?本次课是怎样运用这个教学指导思想来组织教学的?(2)说教材内容。

就是要说清楚说课者是如何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本次课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依据是课标的哪一格或几条?B本次课所执教的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C说课者对教材内容(课文)的理解及其基本依据;D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确定的依据是什么?它与课文训练重点有何联系?E本次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在教学中怎样体现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3)说教法学法。

所谓教法,就是教师教的方法;所谓学法,就是学生学的方法。

说教法,要重点说明教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学的,怎样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本次课的教学方法;怎样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启发学生选择学习方法,强化自己的学习效果。

说学法,要重点说明教师在本次课的教学中是如何结合课文的教学进行学法指导的,“一要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障碍及原因;二要说清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何种学习方法;三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说清创设何种教学环境和条件,来保证学生在45分钟内有效地进行学习”。

(4)说教学程序。

所谓教学程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事件和师生活动所作出的时间上的安排,即通常所说的教学步骤。

说教学程序要说清楚以下几个问题:A本次课课堂教学进程或结构的安排,最好分步骤叙说,每一步骤中尽可能说明要完成的任务及这样做的意图;B本次课师生双边活动的安排及其主要依据,也就是要把每一教学步骤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说清楚;C本次课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否始终朝一个目标发展,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怎样突破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5)说板书设计。

“说板书设计”应是说课的一项重要内容。

“说板书设计”的最根本要求是说课者要把本次课教学的板书设计及其意图说清楚,要言简意明在回答:本次课的板书设计是怎样构想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构思?这个板书设计是否全面、准确地概括了课文内容?它给学生和听课者所传输的信息是否具有科学性?8、作文教学的原则(P.226)答:作文教学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全程训练,整体教学的原则。

(二)读写结合,选好切合点原则(三)重视生活积淀,抒发真情实感原则(四)多方式多手段,全方位训练原则9、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原则?(P.289)三、论述题1、新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论。

(P.91)理念就是观念的别样说法。

现在人们使用的“理念”这个概念,目的无非是希望人们的观念得以更新,而且用理念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实践又产生理念、检验理念。

语文新课标使用这个概念,目的也是同全社会一致的,也是为了用新的理念来指导和规范语文教育实践,语文教育实践反过来检验和产生新的理念。

因此,课标第一部分第二个问题,就提出了课程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标准规定的是四个方面,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其一方面所能达到的高度,既包括功用性,也包括非功用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提的语文素养一共三句话:一句是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二句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所应获得的素养;三句是语文人文情感态度方面所应获得的基本素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素养已经涵盖了语文能力。

虽然只有三句话,但是它包含了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语文课程的阶段性特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二是语言文课程面向的对象——全体学生,三是语文课程的目的——基本的语文素养,四是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教育的特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反应的多元性,二是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三是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学生良好语感与整体把握的能力。

首先是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反应的多元性。

语文课程内容在每一个学生的头脑中的反应是多元性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他对具体的语文材料的反应不可能一样的。

我们看重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的训练,但是我们更要看重语文对学生的精神和人格的重大影响。

其次是语文的实践性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重在实践而非教师的专一言说。

语文教育之所以要反对满堂灌、满堂问,关键是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进行语文实践。

学生只有在语文实践中才能形成语文能力。

一句话,路要靠学生自己走,饭要靠学生自己吃,语文要靠学生自己习得。

再次是语言文字的特点与学生整体感悟的有机结合。

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是以形表义,形、音、义结合的文字。

汉文字量大、形繁、音杂、义多。

因此在“九义”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加强识字教育,这是衡量一个人有无文化的基本标志。

(3)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对于语文课堂来说,不仅包含文化内容的规定性而且包含学习方式的规定性。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只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那种被动、封闭、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人才。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补充。

语文综合性学习一般是经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方式强调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

总之,语文课堂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机结合,是语文课改的主要方向。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开放”是与“封闭”相对立的,可以说过去的语文教育基本上是“封闭”式的。

语文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封闭”为开放,要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把教室“这个小课堂”与生活“这个大课堂”有机地融为一体。

要把语文学科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既强调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又强调语文生活的教育意义。

总之,开放的语文课应该是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互助,语文情感与语文智慧共进的语文教育。

2、什么是语文说课?(P.182)语文“说课”的得名,是近年的事,但作为教研活动的一种形式,却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语文说课是由执教者本人以语文教学理论和语文教学实际为根据,口头阐述自己开展某课题教学的思路、构思和设计,以及其课堂运作,并对之进行可行性或自我评价性阐释与论证的一种独立的教研活动形式。

口头语言是“说课”活动凭借的工具,即说课是一种口语行为。

说课的信息走向是单向的,即“说课者”(发话主体)→“听说课者”(受话主体)。

语文说课具有以下特点:(1)语文说课具有阐释性与论证性。

因为说课的着重点、根本点是可行性论证与自我评价性论证,没有了阐释性与论证性,也就不能体现出说课这一着重点与根本点。

(2)语文说课是语文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相统一的过程。

语文教学实践离不开语文教学理论的指导。

教学中所设计的教学活动、流程,都应有它的理论依据,都应符合语文教学的原则。

说课不但要说明“怎么做”,还要说明这样做的理论依据,这就很明显地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了。

(3)语文说课具有演说性。

说课不等于讲课,教师不能把听课的同行当成教学的对象,照着设计好的教案讲下去,而应向“听说课者”阐明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分析教材内容并说明理论依据。

他所使用的语言应是演说语言,与教学语言有区别。

语文说课的作用的价值:(1)语文说课可以增强语文教学的“自觉性”与“理性”。

(2)语文说课是语文教学教研活动改革中的一个突破。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说课改变了语文教学理论与语文教学实践脱离的状况。

另一方面,说课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了教研活动中教学交流的质量。

(3)语文说课能促进语文教师理论修养的提高。

语文说课的内容和方法:(1)说教学思想。

说教学思想,要回答清楚这样几个问题:教学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个教学指导思想是怎样提出来的?本次课是怎样运用这个教学指导思想来组织教学的?(2)说教材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