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课件 第八章 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地质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2020/1/14
图7-1 岩性、节理与崩塌的关系
山东理工大学 木工程系
二、崩塌的形成机理
崩塌的规模大小、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活动方式、运动途径、堆 积情况、破坏能力等千差万别,但形成机理是有规律的。常见的有五种
1. 倾倒-崩塌 2. 滑移-崩塌 3. 鼓胀-崩塌 4. 拉裂-崩塌 5. 错断-崩塌
边 石 坝三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石幔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石柱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柱贵 州 神 仙 洞 石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白岩脚洞内石林
2020/1/14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石 笋
2020/1/14
2020/1/14
黑龙江镜泊湖火山 山东理工大学 土木工程系
● 滑坡和泥石流 一、滑坡
(一)概念及其分类 是斜坡上的部分岩体在重力作用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下,
沿着一定的软弱面,发生整体下滑的现象。组成滑坡的主要 要素有三个,即滑坡体、滑动面和滑坡床(见图)。
滑坡的分类见下表。 (二)分布及危害
山区。毁坏或淹埋农田、建筑物、道路。 (三)滑坡形成的条件
。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4) 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
分布; (5) 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一般情况下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对策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对策摘要:不良地质现象是由于地质作用或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各种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地质现象。
若这些不良地质现象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安全和质量。
本文主要论述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几种常见的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处理措施,并指出防治不良影响的重要性。
关键词: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处理措施;0前言不良地质作用是指由地球内力或外力产生的对工程可能造成危害的地质作用。
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了解掌握不良地质作用的形成、发生、危害及相应的防治方法,运用专业知识,科学合理地减少不良地质作用的发生,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1崩塌崩塌是指在陡峻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地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
崩塌经常发生在山区陡峭的山坡上,有时也发生在高陡的路堑边坡上。
崩塌是山区公路常见的一种病害现象[1]。
1。
1崩塌形成条件(1)地形条件:高陡斜坡;(2)岩性条件:坚硬的岩石,具有较大的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形成高峻的斜坡;(3)构造条件:当各种构造面或软弱夹层倾向临空面且倾角较陡时,往往会构成崩塌的依附面;(4)其他自然因素:强烈风化;冻融循环;植物根系的楔入,暴雨、久雨或强震后;(5)人为因素:不合理的工程活动,路堑的开挖、边坡过陡、无坡面防护、不当爆破等。
1。
2崩塌的危害崩塌会使建筑物,有时甚至使整个居民点遭到毁坏,使公路和铁路被掩埋。
由崩塌带来的损失,不单是建筑物毁坏的直接损失,并且常因此而使交通中断,给运输带来重大损失。
崩塌有时还会使河流堵塞形成堰塞湖,这样就会将上游建筑物及农田淹没,在宽河谷中,由于崩塌能使河流改道及改变河流性质,而造成急湍地段.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有危害。
1.3崩塌的防治[2](1)遮挡:即遮挡斜坡上部的崩塌物;(2)拦截:即在坡脚或半坡上设置拦截构筑物;(3)支挡:在岩石突出或不稳定的大孤石下面修建支柱、支墙或用废钢轨支撑;(4)护墙、护坡:在易风化剥落的边坡地段,修建护墙,对缓坡进行水泥护坡;(5)镶补沟缝:对岩体中的裂隙、缝、空洞,可用片石填补空洞,水泥沙浆沟缝;(6)刷坡、削坡:在危石孤石突出的山嘴以及坡体风化破碎的地段,采用刷坡技术放缓边坡;(7)排水:在有水活动的地段,布置排水构筑物,以进行拦截与疏导。
《不良地质现象》PPT课件
精选课件ppt
16
(2)风化带
岩石的风化一般是由表及里,地表往下风化作用 的影响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在风化剖面上,自下而上 分成四个风化带:微风化带、弱风化带、强风化带和 全风化带。
精选课件ppt
17
4.岩石风化的治理
可采取挖除和防治两种措施。
(1)挖除方法:挖除危及建筑物安全的风化 厉害的岩层,缺点为困难且耗时。
精选课件ppt
20
(2)河流的侧蚀作用:河水对河床两岸的岩石进行侵蚀, 使河谷拓宽的过程。 其动力:河水的横向环流,砂石的磨蚀。 其结果:河谷加宽,河床弯道处曲率增大。
(3)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的关系
时间上河流发育的早期以下蚀作用为主,随着坡度减小, 逐渐转为以侧蚀作用为主。 空间上河流的上游地形起伏大,河床坡度陡,以下蚀作用 为主,河流的下游地形相对平缓,以侧蚀作用为主。
精选课件ppt
7
B.冻融风化:岩石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
体积膨胀(约增大9%),故对围限它的岩石裂隙壁施加
很大的压应力(可达200Mpa),使岩石裂隙加宽加深;
当冰融化时,水沿扩大了的裂隙渗入到岩石更深的内部,
并再次冻结成冰。冻结、融化频繁进行,使裂隙加深扩
大,以至使岩石崩裂成为岩屑。
精选课件ppt
精选课件ppt
27
第一阶段是峡谷型河谷:常性水流急剧下切,使河谷切 成V字形状态,可发展成隘谷、嶂谷和峡谷。 第二阶段是河漫滩河谷:当峡谷形成后,弯曲的河床主 流线使河床受到侧蚀加宽作用,即凹岸被冲刷,凸岸被 堆积,造成浜河床浅滩,其不断扩大和固定,形成河漫 滩谷。 第三阶段是成形河谷:河漫滩河谷继续发展,使河漫滩 不断加宽加高;受地壳运动影响,老河漫滩被抬高,河 水在原河漫滩内侧重新开辟河道,被抬高的河漫滩则转 变为阶地。
6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PPT课件
2021/6/4
34
5.1.2 滑坡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滑坡的形成条件 影响滑坡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21/6/4
35
滑坡的形成条件
必备条件
二、崩塌产生的条件 1.岩性条件:一般发生于厚层坚硬岩体中,这类岩体常能
形成高陡斜坡。 2.地形地貌条件:一般发生于陡峻的斜坡地段,一般坡角
大于45度,高度大于30米,坡面不平整,上陡下缓。 3.构造条件:在岩体中各种软弱结构面(节理、裂隙、岩
层层面、断层等)组合处易发生崩塌。 4.气候条件:昼夜温差、季节变化促使岩石风化。 5.水文地质条件:水的冲刷、溶解和软化裂隙充填物软弱
土木工程地质学
Geology in Civil Engineering
2021/6/4
1
不良地质现象及防治
6.1斜坡变形
6.2崩塌
6.3滑坡
6.4泥石流
6.5地面塌陷
6.6地震与沙土液化
2021/6/4
2
6.1 斜坡变形
斜坡变形:由于应力状态的变化,当局部应力超过该 部位岩土体的容许强度时,引起局部剪切错动、拉裂 并出现小位移,但还未造成整体性的破坏。
2021/6/4
13
其它条件
主要是人为因素和振动影响。如果在工程设计和施工 中处理不当,会促使崩塌的发生;地震、列车、爆破施工 引起的振动,也是诱发崩塌的因素。
2021/6/4
14
崩塌的防治
1.绕避为主
对有可能发生大、中型崩塌的地段,有条件绕避时,有 限绕避。
2.防治结合
对有可能发生小型崩塌或者落石的地段,应视地形条件 进行经济比较。
19
2004年6月23日,湖南怀化沅陵的五强溪库区重点移民区的 北溶乡花园、侯家湾、朱红溪3个村发生山体滑坡。
地质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PPT课件
落石是陡坡上的个别岩石块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下,突然向 下滚落的现象。
㈡ 崩塌、落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1. 地形地貌条件
2. 岩性条件
3. 地质构造条件
4. 降雨和地下水对崩塌、落石的影响
18.11.2020 5. 地震对崩塌、落石的影响
6
图7-1 岩性、节理与崩塌的关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8.11.2020
7
18.11.2020
3
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 境,降低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的安全,并给社会和经 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也称为不良地质现象。常见的有岩 石的风化、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喀斯特、地震等。
我国地域辽阔,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山地、高原和丘 陵占国土面积的69%,气象条件在时间、空间上的差异很大,这 就决定了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地质灾害种类多,分 布广,危害大。仅1999年,全国就发生较大规模突发性的地质灾 害320起,因灾害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占国内生产总值(GNP) 的3%~6%。如长江三峡库区范围内,共有2458处危害较大的崩滑 体地质灾害,急需防治的有957处。到2003年6月三峡工程实现蓄 水、发电、通航这前,国家将投入40亿元,用于治理三峡库区地 质灾害。地质灾害的防治,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子 孙后代的大事,也是保证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并发挥正常效益 的大事。
18.11.2020
4
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
(一)崩塌和落石 (二)岩溶 (三)滑坡和泥石流 (四)火山喷发 (五)地震
18.11.2020
5
● 崩塌和落石
一、崩塌、落石及其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
不良地质—地面沉降的原因及特点(工程地质课件)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2 土层的性质及其变化与地面沉降的
关系
➢ 在相同的条件下,超固结土层的压 密量小于正常固结土层,欠固结土层 的压密量大于正常固结土层。
➢ 在较低的有效应力增长条件下,粘土 层的压密在地面沉降中起主要作用, 而在水位回升过程中,砂层的膨胀回 弹则有决定意义。
不良地质作用之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
➢ 基本概念及产生原因 ➢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地面沉降的产生条件 ➢ 地面沉降的危害及防治
地面沉降概念和特点
地面沉降概念和特点
➢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积内所发生 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现象。
➢ 特点:以缓慢的、难于察觉的向下垂直运 动为主,只有少量的或基本没有水平向的 位移,可能影响的平面范围可大至几千平 方公里。在某些实例中地面沉降是一种自 然动力地质现象,而在多数实例中这种现 象是由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常以地壳表层 一定深度内岩土体的压密固结或下沉为主 要形式。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地面沉 降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并受到多种诱 发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 上海采取控制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人工回灌两 大措施,使上海地面沉降从历史最高的年沉降量 110毫米,下降至目前的年沉降量10毫米左右。
小结
➢ 了解地面沉降的产生原因 ➢ 理解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分析地面沉降的产生条件 ➢ 明确地面沉降的危害及防治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地面沉降的形成机制
➢ 由水承担的部分称为孔隙水压力,它 不能引起土层的压密,故又称为中性 压力,而由土骨架承担的部分则能直 接造成土层的压密,故称为有效应力 ;二者之和等于总应力。假定抽水过 程中土层内的总应力不变,那么孔隙 水压力的减小必然导致土中有效应力 的等量增大,结果就会引起土层成比 例的固结。(土的固结理论)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工程地质课件)
黄土滑坡
粘土滑坡
碎石土滑坡
1-黄土层;2-含水砂砾层; 1-具有裂隙的粘土;2-砂砾层; 1-碎石;2-砂岩与粘土页岩互层;
3-砂、页岩互层;4滑落黄土和砾层 3-页岩;4-滑落粘土
3-松散碎石土;4-滑动的碎石土体
四、滑坡的分类
2.按滑动面和岩土体层面的关系分类
均质滑坡
顺层滑坡
切层滑坡
四、滑坡的分类
三、泥石流的分类
2)按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 (1) 水力泥石流。 (2) 重力泥石流。
3)按流体性质分类 (1) 黏性泥石流。 (2) 稀性泥石流。
四、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1.生物措施 2.跨越工程 3.穿越工程 4.防护工程 5.排导工程 6.拦挡工程
(2)漏斗 (3) 落水洞 (4) 溶蚀洼地 (5) 坡立谷(岩溶盆地) (6) 干谷、盲谷和伏流 (7) 峰丛、峰林和孤峰
溶沟和石芽
三、岩溶地貌
2.地下岩溶地貌
(1) 溶洞 (2) 暗河 (3)天生桥
地下暗河
四、岩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
1.溶蚀后岩石的强度降低 2.造成基岩面不均匀起伏 3.降低地基承载力 4.造成施工困难
2. 风沙地区修建公路应注意的问题 1) 路线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 路基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泥石流
一、泥石流概述
泥石流是指突然暴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它具有来势迅猛,历时短暂,破坏力大等特点,是山区特有 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
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 松散固体物质
4. 其他条件
三、泥石流的分类
崩塌与岩堆
一、崩塌概述
崩塌是指陡峻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脱离母 岩,突然而猛烈的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规模巨 大的崩塌称为山崩。
第8章 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
图8-15 抗滑桩支挡
图8-16 锚杆加固
图8-17 减荷与反压
泥石流
泥石流:在山区,由于暴雨或融雪的急流携带着大量 固体物质(粘土、砂粒、块石、碎石)沿着沟谷、陡坡 急骤下泄的暂时性山地洪流。
泥石流活动三过程: 形成——输移——堆积
泥 石 流 活 动 的 识 别
是地表一次破坏和塑造过程
滑坡前缘
滑坡后缘
地表或建(构)筑 物出现一条或数条 与地形等高线大体 平行的拉张裂缝, 裂缝断续分布,多 成弧形向内侧突出
滑坡两侧
滑坡体
变 形 阶 段 蠕 动 阶 段 滑 动 阶 段 稳 定 阶 段
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新 的泉点
无明显裂 缝,边界 不明显
无明显异常
常有隆起,有放射状裂 缝或大体垂直等高线的 压致张裂裂缝,有时有 局部坍塌现象或出现湿 地或有泉水溢出 出现明显的剪出口并经 常错出,剪出口附近湿 地明显,有一个或多个 泉点,有时形成了滑坡 舌,滑坡舌常明显伸出, 鼓张及发射状裂缝加剧 并常伴有坍塌 滑坡舌伸出,覆盖于原 地表面上或到达前方阻 挡体而壅高,前缘湿地 明显,鼓丘不在发展
• 5)诱发条件
地震振动效应:使边坡岩体中结构面强度及其稳定性降低。 据对云南昭通地震调查,地震会导致崩塌更多集中于坡度 大于50°地区。 山坡坡度 < 50° 51~ 60° 61~70° >70° 合计
崩塌数
百分比(%)
3
7.7
8
20.5
19
48.7
9
23.1
39
100
•4 崩塌形成的地质条件
5. 4.
主要是暴雨的冲蚀作用和汇流水体的 冲蚀作用。 总量大,重现期短,有后续性,能重
工程地质不良地质现象
结论与建议
提出针对性的工程措施和建议,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工程地质评价
根据上述分析,对工程的地质稳 定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不良地质现象
详细描述各种不良地质现象的类 型、规模、分布和发育规律。
04 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地质勘察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 勘察,了解地质结构、岩土性质和地 下水状况,预测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 现象。
数据采集与分析
定期采集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评估不良地质现象的发展趋势和潜 在风险。
预警与应急响应
根据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及时发 出预警信息,制定应急响应预案, 采取必要的抢险措施,确保工程安 全。
05 案例分析
工程实例一:滑坡治理
排水
建立排水系统,排除地表水和 地下水,降低滑坡体的含水量。
03
拦挡
在泥石流上游或中游设置拦挡构 筑物,阻止泥石流的产生和流动
。
02
排导
在泥石流下游设置排导沟或挡泥 堤,引导泥石流顺畅流出。
04
治理源头
对泥石流源头进行治理,如恢复 植被、修建水库等,从源头上减
少泥石流的发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降雨等多种因素有关。
泥石流防治措施
主要包括水土保持、改变沟道 形态、疏导水源等工程措施,
以及加强监测预警等。
03 工程地质勘察与评价
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钻探
地球物理勘探
通过钻孔获取地下岩土样本,了解岩土的 物理性质、厚度、分布等情况。
利用地球物理原理和方法,通过测量和研 究岩土的物理性质,推断地下地质结构和 不良地质现象。
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PPT教案
4、排导:采用排导沟、急流槽、导流堤。
A.跨越措施 (1)桥梁适用于跨越流通区的泥石流沟或者洪积扇区的稳 定自然沟槽。
(2)隧道适用于路线穿过规模大、危害严重的大型或多条 泥石流沟。
(3)泥石流地区不宜采用涵洞,在活跃的泥石流洪积扇上 禁止使用涵洞。
(4)过水路面适用于穿过小型坡面泥石流沟的三、四级公路 ,路基坡脚宜设抑水墙,以防止冲刷。
岸坡有冲刷可能时,宜采用凹形。
适用于拦截流量较小 大石块含量少的小型 泥石流。格栅坝坝的 格栅坝 宽度应与沟槽相同。
坝基应设在坚实 的地基上。
§4.4 岩溶与土洞
概述
岩溶--也称喀斯特(Karst),它是由于地表水或地下
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系列地质 现象。如溶沟溶槽、溶洞、暗河等。
5、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典型的泥石流发生地由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三个区段 构成
泥石流的形成区一般呈现为三面环山、另一面仅有一个狭窄
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汇水面积大;流通区的纵坡坡度大,沟谷
狭窄.岸坡陡峻,使泥石流得以迅猛直泻,堆积区为开阔的山前 倾斜平原。
形成泥石流的地质条件
泥石流分布多为新构造运动活动显著、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 皱发育,裂隙密行,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强烈;山体岩石结
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
防治
以防为主的原那么 1、预防措施
对有可能发生大、中型崩塌的地段,应尽量避开。 对可能发生小型崩塌或落石的地段,应视地形条件,进 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绕避还是设置防护工程。 2.整治措施
⑴去除危岩、刷坡、削坡 ⑵支顶工程:支护、支顶 ⑶防护和加固工程:锚固、灌浆、镶补沟缝、挂网喷浆、 钢索拉纤 ⑷拦截工程: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拦石墙 ⑸遮挡工程:明洞、棚洞等 ⑹排水 ⑺植被防护 ⑻半旱桥 ⑼综合治山 3。工程实例
,在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
危害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重桥系概
崩塌的形成条件
在力 念
坡等 :
脚作 陡
形用 坡
1.形成崩塌的内在条件有: 临空面>30m,坡度>50°,易形成崩塌。
成下 上
(1)岩土类型 (2)地质构造
对可能发生小型崩塌或落石的地段,应视地形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绕避还是设置防护工程。 ⑺植被防护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
排水
综合防护措施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
挂网喷砼+垫墩锚杆防护 主动网+垫墩锚杆防护 拱形骨架护坡
①
②
③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
工程实例——边坡碎落坍塌病 害的综合处治
➢工程地质条件:某公 方案简介:根
路路堑边坡上部为冲 据病害特征
洪积卵砾石,砾石为 和环境条件,
成崩塌的根本条件。
,在
2.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
3.案例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
岩土类型
硬质岩区的高陡边坡易形成崩塌。 通常岩性坚硬的各类岩浆岩、变质岩 及沉积岩的碳酸盐岩(如石灰岩、白云岩 等)、石英砂岩、砂砾岩; 初具成岩性的石质黄土、结构密实的 黄土等形成规模较大的岩崩; 页岩、泥灰岩等互层岩石及松散土层 等,往往以坠落和剥落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常见不良地质现象及其防治8.1 崩塌与滑坡不良地质现象(亦称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是山区公路、建筑的常见灾害。
如香港、马来西亚等。
一、崩塌㈠概念:1、崩塌——陡峻斜坡上岩(土)块突然下倾、翻滚、崩落的现象。
2、类型:⑴山崩——规模巨大的山坡崩塌。
⑵碎落——坡面风化层的顺坡滑落。
⑶滚石——个别岩块崩落。
㈡形成条件1、地形:①坡高>30m②坡度陡>45°③坡面起伏大,呈锯齿状。
2、岩性:①坚硬、脆性岩石的陡峭斜坡。
如图8-2所示。
②软、硬互层差异风化起伏坡面。
如图8-3所示。
3、构造:弱面切割,沿构造面发生破坏。
4、其它:强风化、暴雨地震、人为开挖、爆破等。
㈢防治1、防治原则:⑴选址:尽量考虑避开或设防。
⑵设计施工:避开高陡坡、大开挖、爆震等。
2、防治措施:⑴清理坡面危石。
⑵坡面加固:喷浆、抹面、锚固等。
如图8-4所示。
⑶拦截:修筑拦截平台、挡墙等。
如图8-6所示。
⑷排水。
二、滑坡㈠滑坡概念:——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滑动面(平面、曲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特点:常见、危害大、类型多、规模大。
如①滑坡堵塞小江(金沙江支流)使其改道;②意大利瓦依昂(Vaiont)水库左岸1.5亿m3滑坡(1963.10),造成洪水泛滥,淹没下游村庄,死亡3000多人。
滑坡的形态要素如图8-7所示。
㈡边坡的稳定条件:滑坡体的下滑力(矩)小于抗滑力(矩),反之则会发生滑坡。
如图8-8所示。
图8-8 主、被动岩体示意图主、被动岩体的平衡条件:11122≥+==d G LRd G M M k T R τ式中:;k 边坡稳定安全系数—;、、M M T R 下滑力矩边坡体的抗滑—;、、G G 被动岩体的重力主—21;、、d d 心垂面的距离被动岩体重心到滑动中主—21 ;L 滑动面的弧长—滑动面上的抗剪强度—τ㈢滑坡的形成条件:⑴岩性:易产生滑坡的情形——①易亲水软化的软质岩层。
②有弱面的坚硬岩层。
⑵构造:是决定滑坡与否的控制因素。
⑶坡度:坡陡是滑坡的基本条件⑷水:水增大滑坡体的下滑力,减少抗滑力(τ↓),相当加润滑剂,是形成滑坡的主要条件。
“十雨九滑”⑸人为因素:开挖、爆震破坏等。
㈣滑坡防治:1、选址考虑:避开或综合治理。
2、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水的影响,使坡体τ↑。
如图8-14所示。
3、减小下滑力:削坡减载——G1↓4、增大抗滑力:⑴坡脚筑支挡物(如桩、墙、垛等)——τ↑⑵坡脚留缓、留大——G2↑⑶边坡体加固(如锚喷、注浆等化学加固),提高滑动面抗滑力(矩)。
以上2~4项系根据主、被动岩体的平衡原理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如图8-15所示。
8.2 泥石流概念:泥石流——突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与水的洪流。
特点:发生时间短、能量大、危害大,可淹没、推毁乡镇、农田。
例:云南东川的因民、落雪、烂泥坪等地的泥石流。
8.7舟曲特大泥石流等一、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地质条件:⑴岩性软弱,风化强烈。
⑵构造复杂、发育。
⑶地震频繁。
2、地形条件:地形陡峻、山高谷深。
以上1~2是产生泥石流中固体的因素。
3、水:是产生泥石流的基本动力和触发条件,尤其在暴雨期间。
4、人类活动的影响:①植被遭受破坏;②非正常的开挖、爆破震动等。
二、泥石流的防治措施:1、水土保持:——根治措施⑴平整山坡;⑵植被恢复;⑶建立良好的排水系统;⑷采取拦截、支挡措施。
2、跨越:采取桥、隧、洞等方式跨越泥石流区。
3、排导(如图8-17所示):⑴下挖排导沟排走泥石流;⑵修筑导流堤排走泥石流。
4、滞流、拦截:⑴滞流:在泥石流沟中筑一系列矮坝。
如图8-18所示。
①拦截部分泥砂石块,减弱泥石流的流量。
②减缓沟床纵坡,降低泥石流流速。
③固定沟床,防止沟床下切、塌坡。
⑵拦截:修筑拦渣坝或停淤场,拦截泥石流的固体物质,仅让水流过拦渣坝。
8.3 岩溶(Karst)※岩溶概念:岩溶——石灰岩等可溶性岩层在流水的机械、化学作用下产生的:①特殊地貌形态——石林、石笋等(如云南);②溶洞特殊水文地质现象——溶洞、溶沟、暗河等(如粤北、粤西、广西等)。
如图8-19、20所示。
※岩溶产生的主要地质问题:①溶洞水活动,产生地基冒水、冲淹、涌水等问题;②地下洞穴顶板坍塌,导致地基塌陷、下沉、开裂等问题。
如花都市场商铺、清远教师楼等。
云南石林1云南石林2石笋1石笋2溶洞(善卷洞)溶洞(张家界)溶沟暗河1暗河2一、岩溶的形成条件:1、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白云岩、盐岩等。
2、岩石透水性强:在断层破碎带、背斜轴部等处,裂隙发育,透水性强,是岩溶发育部位。
3、水的溶蚀性强:水中CO2含量高,对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溶解速度快。
4、水的流动性好:在多雨地区的裂隙发育部位或有深切谷、侵蚀沟处,因雨水补给充沛,可形成大量渗流或通畅的排泄,是岩溶发育的基础。
二、岩溶的处理措施:1、疏导:用明沟、泄水洞等进行疏导,避免岩溶水对工程造成影响。
2、跨越:以桥、涵等建筑物跨越流量比较大的溶洞、暗河。
3、加固:采取加固措施防止溶洞突然塌陷,具体措施有:⑴充填:对于容积大的溶洞,可砌片石墙加固;对于容积小、深度大的溶洞,用大块石或混凝土充填。
如图8-26所示。
⑵崩落:采取爆破崩落顶板方法消除溶洞。
⑶衬砌加固,对于隧道等地下建筑。
4、堵塞:对于干涸溶洞,用注浆方法作堵塞处理。
5、钻孔充气:避免真空吸蚀(空吸效应)作用造成地面塌陷及气浪冲击灾害。
如弓长岭矿区垮塌问题。
6、恢复水位:向溶洞内灌水,避免地面塌陷。
8.4 地震一、概念⒈地震:因构造、火山、陷落、激发等原因造成地壳突然破裂、塌陷、火山爆发等产生震动,以弹性波形式传到地表。
是地壳构造运动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地质现象和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强烈地震可以瞬间造成大范围的城乡沦为废墟。
唐山地震1唐山地震2(震后某机械厂)汶川地震引发特大泥石流⒉震源:地壳或地幔中发生地震的地方。
⒊震中:震源在地面的垂直投影。
⒋地震波:地震时震源释放的弹性波(应变能)。
分为:⑴体波:纵波P——压缩波横波S——剪切波⑵面波:瑞利波——R 勒夫波——Q⒌震级:表示地震释放出能量的大小。
如7级地震的能量相当30个两万吨级的原子弹爆炸能(2×1015焦耳)⒍烈度:地面各种建筑物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
与震级、源深、震中距离、地震波通过介质等有关。
震级↑,源深↓,震中距离↓,则烈度↑烈度分为区域烈度、场地烈度(根据场地条件调整后的烈度)、设计烈度(设防烈度)。
7度烈度的破坏程度:(1)砖石房屋大多数轻微损坏,许多损坏、破坏。
(2)结构物、院墙:不坚固者少数破坏,比较坚固者损坏。
砖石、囱、塔:损坏;碑石、纪念物很多轻微损坏;道路有小裂缝,新修路坡有塌方(3)地表:干土中有小裂缝,潮湿、松散土中有较多大裂缝,堤坎滑坡,河水水位变化。
(4)悬挂物、摆放物(书等)强烈摇摆、坠落,轻型家具发生移动。
二、地震成因1、天然地震——⑴构造地震:构造作用产生,主要地壳断裂;⑵火山地震:火山喷发、岩浆活动产生;⑶陷落地震:洞穴、地层崩塌陷落产生;⑷激发地震:外界原因诱发水库、深井注水等。
2、人为地震——爆破、大开挖等引起。
多数比较轻微、影响范围小,可以预防。
三、地震对建筑物的危害㈠地震力(地震波产生的惯性力)破坏:使建筑物开裂、变形、甚至破坏,其中水平振动危害比较大。
计算:水平地震力P H=K H Q竖向地震力P V=K V QQ——建筑物自重K H、K V——水平、垂直地震系数K H=a/gK V=0.3~0.5K H㈡地变形破坏:使地表产生断裂错动、地裂缝、地倾斜,造成建筑物破坏。
㈢造成软弱地基(指软粘土、可液化饱和砂土)变形、失效:强烈地震→地基变形、液化→承载力大大降低或消失→建筑物、路桥破坏。
软弱地基的抗震性能差,其上建筑物破坏严重。
因此,软弱地基不宜直接作为建筑地基。
㈣造成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等灾害:摧毁路桥、建筑物,掩埋城乡,并爆发洪水灾害。
故建筑物、道路等应避开这些地段。
四、防震原则:(一)一般建筑工程——详见“地震工程概论”、“防震设计规范”1、建筑规划:应考虑适当的(1)建筑密度;(2)安全疏散的通路,防震与防火疏散结合;(3)易产生火灾、爆炸、毒气扩散的工业建筑,应远离市区、人口密集区,并有足够的防护距离。
(4)充分估计震后停水、停电、停气造成的次生灾害。
2、建筑结构设计(1)平面布置:选择有利抗震的建筑平面——①保证结构整体性:☆构件本身可靠,承载力、刚度足够,构件间连接可靠;☆刚度均匀。
形成完整的独立单元。
②使建筑物质量中心、刚度中心重合,避免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发生扭转。
一般矩形、方形、圆形有利。
③避免在平面转角处设置梯间(为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
④避免立面上局部突出和刚度突变。
(2)减轻结构自重,并降低重心位置,避免头重脚轻。
例:智利一古老三层酿酒厂——一百多年间多次地震没问题,后因改进工艺,将设备搬到楼上,提高了重心。
在六十年代的一次地震中发生严重破坏,伤亡惨重。
3、合理选择场地、地基,保证地基稳定性。
不利抗震的场地:地势低洼、土质疏松、河边、湖边、山坡等不利抗震的地基:软土、易液化土4、确保建筑施工质量。
(二)道路桥梁防震原则Ⅰ、路基防震原则1、平原地区路基:(1)主要震害:①路堤纵向开裂:多发生在路肩与行车道、新老路基之间,软弱地基上路堤开裂情况更严重。
②边坡滑动:因边坡辗压质量差、坡脚浸水等③路堤坍塌、下沉:坍塌多发生在松散、浸水的粉土、砂土路堤中;下沉因地基土触变、液化等引起④路面波浪起伏变形:路线走向与震波方向一致,地震面波引起⑤桥头路堤下沉、开裂、坍塌⑥路基错断、沉陷、开裂、喷水冒砂等:地裂缝引起(2)防震原则:①避免在低洼地带修筑路基,线路应尽量远离河岸、水渠布置;②加固易触变、液化的软弱地基;③加强路基排水,避免路侧积水;④严格控制路基压实的均匀性,避免路肩与行车道压实不均匀;⑤使新老路基结合可靠,如老路加宽时采取边坡上挖台阶、压实新路基等⑥尽量选用粘性土填筑路基,避免用粉土或砂土⑦加强桥头路堤的防护工程。
2、山岭地区路基:(1)主要震害:①路堑边坡滑坡与崩塌:滑坡多发生在软岩、地下水发育、存在构造弱面的松散堆积层边坡路段,崩塌则多发生在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的岩质高边坡路段。
②半填半挖路基的上坍下陷:挖方边坡的滑坡与崩塌为上坍,与①类似;填方部分开裂与沉陷为下陷。
因二者密实度及基底存在差异,易沿填挖交界面开裂、滑塌。
③挡土墙砌缝开裂、墙体变形与倾倒:砌缝开裂最常见,与地基不均匀沉降、砂浆强度不够等有关;墙体变形与墙背土压力增大有关;二者常见于7~8度烈度区。
墙体倾倒与地基软弱、地震力强、土压力增大等有关。
(2)防震原则:①沿河布线应尽量避开潜在大规模崩塌、滑坡地段;②避免对自然山体及其植被的破坏,严格控制挖方边坡高度,加固易崩塌、滑坡地段的松散岩体,避免在高烈度区岩体严重风化地段采用大爆破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