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所有权与地租《政治经济学》第11课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浅析自然资源有偿使用
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浅析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周璞摘要: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进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制度保障。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仍在探索完善阶段,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系列理论,重新认识了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目的意义,在对比分析现行各类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政策内容的基础上,开展了问题梳理与原因分析,提出了构建统分结合的顶层设计、理顺权利主体间的经济关系、明确有偿使用范围、规范有偿使用方式、完善有偿使用价格等五点建议。
关键词: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地租理论;价值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相伴而生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消耗协调发展的思考,如何利用市场合理配置自然资源、补偿自然资源的损耗是近代学者十分关注的科学问题。
无论是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都认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资源应该有偿使用。
民法上的“有偿”是指双方存在利益交换的事实[1],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是指所有权属于国有/公有的前提下用益权的有偿转让,即使用者必须按照相应定价付费使用自然资源[2]。
本文从马克思的产权理论、地租理论、劳动价值论等系列理论出发,尝试对全民所有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目的意义、现状问题和改革建议进行剖析,以期对完善我国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有所启示。
一、推进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的目的意义(一)是维护国家自然资源所有者权益的应有之义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地租是租地资本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全部货币额,地租产生于土地的稀缺性和所有权的排他性。
“只要水流等属于一个所有者,是土地的附属物,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土地来理解”[3],由此可见,地租理论也适用于土地以外的自然资源。
我国自然资源所有权归属国家(集体所有的除外),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实行统收统支,自然资源无偿使用,企业利润全部上缴财政,利润中包含的“地租”也由国家占有;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兴起,国家不再亲自经营全部的资源产业,而是将部分使用权让渡给资本并收取相应“地租”。
地租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
地租名词解释政治经济学
地租是指土地使用者根据土地的自然特性或地理位置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费用。
在政治经济学中,地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土地的价值、利用和分配有关。
地租的产生来源于土地的稀缺性和独特性。
由于土地是一种固定资源,其供应是有限的,而需求却相对不变。
当土地的需求超过供应时,土地的价值会上升,从而产生了地租。
地租在政治经济学中有几种不同的分类。
首先是绝对地租,即土地的收益超过了土地的成本,这是由于土地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所导致的。
其次是差别地租,即不同土地之间由于地理位置、土地质量等因素造成的收益差异。
最后是边际地租,即土地的额外收益,当土地的需求增加或供应减少时,边际地租会增加。
地租在政治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地租是土地所有者的收入来源,也是土地所有权的表现。
其次,地租的存在影响着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土地的分配。
不同地租水平会对农业、工业和城市发展产生影响,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或土地的集中化。
因此,在土地政策和经济规划中需要对地租进行合理的调控和分配。
需要注意的是,地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具体定义和解释在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中可能存在差异。
以上是对地租在政治经济学中的一般解释,不同的学者和理论可能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本科试用一、本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1、地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教学中居重要地位。
2、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价值规律和阐述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从理论上指导人们如何进行经济运行。
3、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给人们提供一个如何从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论。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目的在于让学生要有经济理论的头脑。
2、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求学生有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
3、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管理先进的一面,又要看到他们经济腐朽的一面。
4、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自觉地贯彻党的各项经济政策、方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重要理论。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确定原则是根据辽宁省教育厅2002年7月编写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材要求制定的。
目的是把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第一章:导论一、目的、要求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上,说明它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三、内容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产生的条件2、理论来源3、马克思的贡献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1、列宁、斯大林的发展2、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发展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的出发点2、生产方式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抽象法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3、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三、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无产阶级政党应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第二章、商品与货币一、目的、要求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说明货币的本质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后来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若干货币之间相交换的关系或比例。
2.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劳动日而绝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3.相对剩余价值:在劳动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延长所产生的剩余价值。
4.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的得那部分剩余价值、5.级差地租:就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构成。
它是耕种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
及形成原因: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6.金融寡头:既控制银行又控制工业的最大垄断资本家。
它充分利用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提供的参股控股办法,支配更多的企业,形成庞大的资本主义企业集团。
7.超经济强制: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地主对农民享有的经济以外的种种特权,这使封建地主得以无偿剥削作为小私有者的农民的劳动。
8.卡特尔: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在瓜分市场、规定商品产量和商品价格等方面达成协议的一种组织形式。
9.国际垄断同盟:不同国家占统治地位的垄断组织,为保证获得垄断利润,从经济上分割世界而建立的一种暂时的国际经济协定或联合。
10.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开设分支机构,并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型企业。
11.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通过生产要素的全球性配置,使各国或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存日益增强,相互融合日益加深,相互制约日益冲突,并在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逐步一体化的历史进程。
12.社会生产力: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13.社会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14.科学抽想法:运用人类思维的想象力,从大量的社会经济现象中,抽去外部的、偶然的、表面的联系,找出内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形成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
政治经济学课程标准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政治经济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68学时学分:4学分开设学期:第三学期开设单位:政法学院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2 .课程说明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和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革命和建设,制定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政治经济学课程既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中的专业基础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针对本科层次特点,不仅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而且站在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探索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了解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和理论研究前沿动态。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门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一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二是要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认识和解决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三是争取能够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结合不断发展的经济实践进行理论创新,提出较系统的看法或创见;四是为学习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各门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较好地适应经济管理工作和经济问题研究工作的需要。
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教法建议课堂讲授与专题讨论相结合。
课堂讲授主要完成教学大纲的内容;专题讨论,选择具有较强现实意义的专题组织学生讨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
五、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考试(J);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J);五级分制();两级分制()成绩构成:总成绩=平时考核(10)%+中期考核(20)%+期末考核(70)%本文导论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最新《政治经济学》课后复习题4-3(含参考答案)
课后复习题三第八章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一、判断题1、各行各业资本家都拼命地积累资本,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是因为资本有机构成高,利润率就高。
2、在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率的高低和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成正比例变化。
3、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由于同一部门内部不同资本家之间互相竞争的结果。
4、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市场价格就以生产价格为基础。
这时,价值规律就不再起作用了。
5、平均利润率形成后,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超额利润消失了。
6、商业流通费用,无论是生产性流通费用还是纯粹流通费用都要由剩余价值来补偿。
7、商业利润的源泉是商业工人的剩余劳动。
二、问答题1、平均利润形成后为什么还会有利润率的差别?2、简述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
3、为什么说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意味着资本家占有的利润量绝对地减少和剩余价值率的降低?4、为什么说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比成本价格和利润更加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5、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如何?6、利润率是什么?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7、试述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8、简述平均利润率的变动规律及其原因。
三、计算题1、设产业部门预付的不变资本为19200万元,其中固定资本15250万元,使用年限为5年;可变资本2000万元;剩余价值率200%。
设商业部门所用资本与所耗资本相等,生产工人的剩余价值率也为200%,预付资本的情况是:购进商品资本1200万元;保管费用400万元(其中:300c,100v);运输费用500万元(其中:400c,100v);纯粹流通费用200万元。
试计算:(1)平均利润率是多少?(2)产业资本家集团获得的平均利润是多少?(3)商业资本家集团获得的平均利润是多少?(4)商业部门售卖商品的生产价格是多少?2、假设全社会有甲乙两个部门,投资总额均为100亿元,资本有机构成分别为9:1和7:3,固定资本分别为总资本的80%和40%,使用年限均为10年;流动资本一年周转1次;m'为100%。
地租的基本理论
地租的基本理论关于地租的基本理论地租是直接生产者在农业(或其他产业)中所创造的生产物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部分,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地租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地租地价理论1、概念和特点资本主义地租以土地私有制为前提,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不劳而获的收入,其特点在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2、级差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1)级差地租的概念。
指租用较优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超额利润。
它和土地等级相联系。
分析级差地租的前提假设。
级差地租形成的自然条件、原因和源泉。
(2)级差地租的形式及产生条件。
按形成基础不同,马克思把级差地租分为两种形式: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3、绝对地租理论的基本内容(联系级差地租复习)绝对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垄断所获得的地租。
产生原因是土地所有权垄断。
它的实质和来源同样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垄断地租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而转化成的地租,它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工人创造的价值。
5、矿山地租指工业资本家为取得采掘地下矿藏财富的权利而向土地所有者支付的地租。
同样含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6、建筑地段地租指工商业资本家和房地产业资本家为获得建造各种建筑物所需土地而支付给土地所有者的地租。
它以农业地租为基础,又与农业地租有区别。
西方地租地价理论1、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的地租地价理论(1)威廉配第的观点:《赋税论》的地租概念,关于级差地租的最初概念,对土地使用权总价值的独到见解。
(2)弗朗斯瓦魁奈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地租观表现为“纯产品”学说,“纯产品”的概念及存在条件。
(3)亚当斯密的观点:《国富论》中的地租概念,谷物地租决定其他耕地地租的思想,关于级差地租的观点。
(4)大卫李嘉图的观点:《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中的地租概念,租金与地租的区分,李嘉图的地租实际上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决定,不同条件形成的三种级差地租(丰度地租、位置地租、资本地租)。
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五版)教学课件第十章 地租
级差地租II的形成要以级差地租I的存在为条件,这一点是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所不了解的。
这两种级差地租形态的区别。级差地租I只是以不同 地块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差别为条件,而级
差地租II则除了这种差别外,还以投入同一地块的不 同资本的生产率的差别为条件。
农业中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和工业中的超额 利润是有区别的。首先,工业中的超额利润只是一 种暂时的不稳定的现象,而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却 是一种比较经常、比较稳定的现象。其次,工业中 的超额利润,只有先进的企业能够得到,而农业中 的超额利润,不仅优等地可以得到,就连中等地也 可以得到。因此,租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 都有可能向地主交付级差地租。
最后,还常常有这样的情况:租金要得非常高,但租佃 资本家又要获得平均利润,这时,他就克扣一部分工资 来支付租金。
不同性质的地租反映不同的经济关系。为了正确地认识 资本主义的地租关系,我们还必须把这种地租和封建地 租加以区别。
一方面,封建地租以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前提,并且在 不同程度上要和经济外的强制即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 相联系。
庸俗经济学者曾经用各种各样的地租“理论”,来 “解释”地租的来源。
庸俗经济学者们在地租问题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他们都把地租妄说成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甚至 人与神的关系,而不敢和不愿承认它是一种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
但是,根据马克思的分析,级差地租并不是什么自 然或上帝的“恩赐”,而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和 工业中的超额利润一样,它也是来自剩余价值,来 自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但 支配着工业,而且支配着农业。不过,农业中的资 本主义关系比起工业来要复杂一些,在这里,除了 有农业资本家(租佃资本家)和农业工人这两个阶 级以外,还有一个大土地所有者阶级(地主)。农 业资本家租种土地所有者的土地需要向后者交纳地 租,而他自己则从农业经营中得到平均利润。农业 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所创造的剩 余价值。
7 政经(下) 第七章 土地所有制和地租 简版
基本内容
第七章 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第三篇
社会经济制度 第八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及发展 第九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第四篇
社会经济体制 第十章 国民收入的分配、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十一章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微观经济活动 第十二章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宏 观调控和政府职能 第十三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 对外关系
4.级差地组产生的原因
土地的有限性所引起的土地垄断经营。 土地的资本主义营垄断: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的
土地是有限的,劣等土地是绝大多数,而好地一 旦被某些农业资本家租佃,就排斥其他农业资本 家再来使用上好的土地。 由于土地有限,优、中等地生产的农产品往往不 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还必须投资经营劣等地。 租种优、中等地的经营者拥有较好的生产条件, 他们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较低,若农产品的社 会生产价格由中等地生产条件决定,则经营劣等 地的人会得不到平均利润。
第七章 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地租的分类 三、地租的计算问题
一、基本概念
(一)土地制度和土地所有权
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占有、支配和使用土地
的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是一 个国家或社会人地关系以及人与人关系的法定 结合形式。 土地制度区分为两种基本形式:土地私有制和 土地公有制。 土地私有制包括小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 制和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土地公有制由社会 主义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组成。
市场上小 麦每斤20 元,C地有 人耕种了
市场上小 麦每斤30 元,B地 有人耕种 了
市场上 小麦每 斤60元A 地有人 耕种了
不行
地租 是不 是与 产品 价值 无关 的加 价?
[第十一章]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第十一章]李嘉图的地租理论[(1)安德森和李嘉图发展地租理论的历史条件]主要的方面在考察洛贝尔图斯的理论时已经阐明了。
这里不过再作一些补充。
首先要谈的是历史环境:李嘉图所考察的时期首先是他差不多完全亲身经历过的1770—1815年,这是小麦价格不断上涨的时期;安德森所考察的时期是十八世纪,他是在这个世纪的末叶写作的。
从这个世纪初叶到中叶,小麦价格下降,从中叶到末叶,小麦价格上涨。
因此,在安德森看来,他所发现的规律同农业生产率的降低或产品正常的{安德森认为是不自然的}涨价毫无联系。
而在李嘉图看来,却肯定是有联系的。
安德森认为,谷物法(当时是出口奖励)的废除,是引起十八世纪下半叶价格上涨的原因。
李嘉图知道,谷物法(1815年)的实行是为了制止价格下降,并且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价格下降。
因此,李嘉图着重指出,自由发生作用的地租规律必定会——在一定疆域之内——使比较不肥沃的土地投入耕种,从而使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地租靠损害工业和广大居民的利益而上涨。
李嘉图在这里无论从实际方面或历史方面来说都是对的。
相反,安德森则认为,谷物法(他也赞成进口税)必然会在一定疆域内促进农业的均衡发展;农业的均衡发展需要加以保证;因此,这种前进的发展过程本身,由于安德森所发现的地租规律的作用,必然会引起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引起农产品平均价格的下降。
但是他们两人都是从一种在大陆上看来非常奇怪的观点出发的,这就是:(1)根本不存在妨碍对土地进行任意投资的土地所有权;(2)从较好的土地向较坏的土地推移(在李嘉图看来,如果把由于科学和工业的反作用造成的中断除外,这一点是绝对的;在安德森看来,较坏的土地又会变成较好的土地,所以,这一点是相对的);(3)始终都有资本,都有足够数量的资本用于农业。
说到(1)、(2)两点,大陆上的人们一定会感到非常奇怪:在这样一个他们看来最顽固地保存了封建土地所有权的国家里,经济学家们——安德森也好,李嘉图也好——却从不存在土地所有权的观点出发。
论地租理论_论文-社科论文
一.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和大卫李嘉图及马克思的关系。
(1)二.亚当斯密土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2)(一)亚当斯密关于土地地租定义的解释 (2)(二)亚当斯密对征收地租的论述 (2)三.李嘉图土地地租的主要内容 (3)(一)李嘉图对地租由中等土地决定地租的论述 (3)(二)李嘉图对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论述 (3)(三)李嘉图关于不断增长的地租与工资及利润的关系的论述 (4)四.马克思关于地租理论 (4)(一)马克思关于土地所有权和地租 (4)(二).级差地租 (4)1.级差地租的田间和原因 (4)2.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4)3.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之间的联系 (5)4.绝对地租 (5)五.马克思对亚当斯密及李嘉图关于土地地租的相同和不同 (5)(一)马克思关于亚当斯密地租理论的阐述 (5)(二)马克思关于李嘉图的土地地租的阐述 (6)1.马克思对李嘉图级差地租Ⅰ的论述 (6)2.马克思对李嘉图级差地租Ⅱ的论述 (7)论土地地租理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何莉华20082102051摘要:地租在亚当斯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他认为①地租若被视为使用土地的价格,那自然租地人按照土地实际情况,所能付纳的最高价格。
并却斯密对绝对地租的存在给予肯定,虽对级差地租有一定认识,但没有明确提出,他认为:②地租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结果,并在《国富论》中把地租分成③三节研究。
到大卫李嘉图他用劳动价值论的原理来解决地租的问题,地租又前进了一步,他在《政治经济学原理及税赋原理》第二章第43页说道: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有和不可摧毁的土壤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部分土地产品。
他对级差地租做了初步体系。
到马克思地租理论得到了系统阐述。
一.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和大卫李嘉图及马克思的关系。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对土地地租做了较多阐述他认为“地租若被视为使用土地的价格,那自然是租地认按照土地的实际情况,所能付纳的坐高价格”。
他认为地主的地租是来源于农业工人的无偿劳动,并却他也认为绝对地租是肯定存在的,在他的思想中对级差地租已有一定的认识,只是他没有提出来,也不知道那就是后来马克思所说的级差地租。
政治经济学 判断题
1.生产力是一个人生产多少东西的能力。
( F )2.商品能够按一定比例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 F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 T )4.价值不是劳动产品所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件,是一个历史范畴。
( T )5.商品的二因素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 T )6.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 T )7.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商品的价值量是由商品生产者自己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 F )8.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F )9.利息作为资本商品的价格,实质上是资本价值的货币表现。
( F )10.价值是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 T )11.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T )12.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统一关系。
( T )13.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巳包含了买卖脱节发生危机的可能性。
( F )14.信用买卖的发展和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既促进了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又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的经济矛盾。
( T )15.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
( F ) 16.增加货币的发行量,就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 F )17.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 T )18.价格偏离价值是常态,但价格始终是价值的基础。
( T )19.价格与价值相背离,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
( T )20.纸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F )【货币】21.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 T )22.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扩大再生产又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 F )23.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引起对劳动力的需求绝对和相对减少。
( T )24.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是商品。
( F )【商品必须用于交换】25.积聚和集中都是个别资本增大的形式,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制度:是指人们在占有、支配和使用土地的过
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是一个国家或社 会人地关系及其人与人关系的法定结合形式。
法律实现
土地所有权: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对土地享有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 经济实现形式
地租:是土地使有者为租用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支
土地经营垄断为前提
建筑地段地租和矿山地租
一、价格土地决定及其趋势
土地特点: 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在商品经
济条件下有价格。
土地价格 是资本化的地租。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是土地在使用中所能提供的长期地租价格。 可以看作是按利息率计算的地租价格 是地租资本化的年限,是一定年限的年地租的乘积
形 原成 因:有 土土权地地定实所期际有是地权将获的得获存地得在地租土租收地收入所入。有的所者权有能利者够出出凭卖卖借或和土出地出所租租。
价格决定:地租和其他收益
土地价格发展趋势:上涨趋势
它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
什么是土地价格?
土地价格
不是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
而是资本化的地租收入,即地
租的资本化。
土地价格
地租
= 银行利息率
决定土地价格的因素: 地租额的大小 ; 利息率的高低 ; 土地的供求状况。
来源: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级差地租
地
租
指因租种不同等级的
土绝地对或地对租土地投资的收益
差异所形成的地租 。源泉
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
值。
级差地租的条件
土地的肥沃程度或地理位置不同, 以及对同一块土地连续投资的收益差别。
劳动生 产率高
个别生产 低于社会 价格低 生产价格
超额利润
劳动生 产率低
个别生产 价格高
农业 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资本 有机构 成时绝对地租的来源: 1.农业资本家的部分平均利润和农业工人的 部分工资 2.农产品的垄断价格
a
绝对地租的形成
生产部门
资本有机 构成
剩 余 价 值
商品 价值
利 润 率 (%)
平均 利润 率(%)
生 产 价 格
绝对 地租
工 纺织业 80c : 20v 20 120 20 业 机械业 90c : 10v 10 110 10
社会生产 价格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 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 。
地租
由于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
级差地租Ⅰ 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
级差地租I归地主。(粗放经
营)
级差地租Ⅱ
由于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 资的资本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 差地租 。级差地租II归属取决于 地主和农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在租期内归农业资本家。在租期 外归地主。 (集约经营)
一、绝对地租的形成
概念 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存在,租种任何土地都必
须缴纳的地租。
原因 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使农业中的超额利润 使农产品可以按高于社会生
可能保留在农业内部 产价格的价值出售,形成超
并形成绝对地租
额利润并转化为绝对地租
条件 农业 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
成,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
级差地租Ⅰ的形成
单位 成 平 个别生产 社会生产 级差
土地 等级
面积 粮食 产量
本 均 价格(元) 价格(元) 地租
投 入
利 润
全部 每 每 全部
Ⅰ
(吨) (元) (元) 产品 吨 吨 产品 (元)
劣等地 4 100 20 120 30 30 120 —
中等地 5 100 20 120 24 30 150 30
付的经济代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二、不同土地所有权形态下地租的区别
土地所有权的前提:A土地所有权垄断
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地租本质: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而获得
的一种收入。
不同所有制下的租:
封建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 社会主义地租
地租的两种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租地农场 主和地主 谈判,租 用地主的 土地。
20 120 — 20 120 —
农 业 70c : 30v 30 130 30 20 120 10
一、垄断地租和垄断价格
垄断地租: 是地租的一种特殊的形式,是由垄断价
格带来的超额利润所形成的地租。
形成条件:某种土地的特殊优越性和稀缺性 原因:土地的经营垄断,土地所有权不起作用 基础 垄断价格,与一般垄断价格不同,是以特殊
租地农场主 雇佣农业工 人。
租地农场主 组织农业工 人生产。
租地农场主向 地主交地租
一、级差地租的形成
概念:与土地生产条件差别相联系的地租A超额利润
B优、中等地可得 C个别价格低于社会价格的差额
条件:土地本身的等级差别。地块、地理位置、连续投 原资因:土地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与所有权无关
土地有限 价格由劣等土地产品价格决定 超额利润稳定广泛
三、级差地租两种形式的关系
级差地租和Ⅰ级差地租Ⅱ的区别
1.它们形成的条件不同,是由两种不同的投资方法和 耕种方式造成。
2.它们为谁占有也有所不同。级差地租Ⅱ在租约有 效期间归农业资本家所有,续约时才可能归土 地所有者成为地租,级差地租Ⅰ直接归土地所 有者占有。 级差地租和Ⅰ级差地租Ⅱ的联系 1.级差地租Ⅰ先于级差地租Ⅱ。 2.级差地租Ⅰ是级差地租Ⅱ的基础和出发点。 3.两者的本质相同
100 6
120 20 30 180 60
优等地 追加
20
100 8
120 15 30 240
120
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
土地的资本主义 经营权垄断 。
二 、级差地租的基本形式
级差地租Ⅰ是由肥沃程度较高和地理位置较好的土
地带来的超额利润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Ⅱ 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提 高劳动生产率所获得的超额利润而形成 的级差地租.
优等地 6 100 20 120 20 30 180 60
级差地租Ⅱ的形成
土地 等级
成本
单位 平 面积 均
个别生产 价格(元)
社会生产 价格(元)
级差地租
投入 粮食 利
(元)
(元) 产量 润 全部 每 每 全部
(吨) (元) 产品 吨 吨 产品 Ⅰ Ⅱ
劣等地 100 4
120 30 30 120 0
绝对地租的形成
生产部门 工业
资本有机 剩余价值 构成(元)(元)
M`=10 0%
80C+20V 20
平均利润 P`=20 %
20
产品价值 (元)
120
产品社会 生产价格 (元)
120
绝对地租 (元)
0
60C+40V 40
20
140
120
20
农业
二、绝对地租的趋势
农业 资本有机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 构 成的情况也存在绝对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