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
社区矫正对象再次犯罪预防研究
社区矫正对象再次犯罪预防研究引言:社区矫正是一种常见的刑罚执行方式,对于那些被判处刑罚,但又不需要被监禁的人来说,社区矫正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措施。
然而,矫正对象再次犯罪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对于社区矫正工作来说是一个挑战。
本文将探讨社区矫正对象再次犯罪的原因,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
一、问题背景:社区矫正对象再次犯罪的现象一直存在。
尽管社区矫正对于犯罪惩罚方式的多元化和人权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再犯问题仍然存在。
了解再犯的原因对于制定和改进社区矫正政策至关重要。
二、原因分析:1. 高风险人群管理不当:社区矫正对象中,有些人具有高再犯风险,但由于管理不善,他们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辅导,容易再次犯罪。
2. 缺乏社会融入支持:社区矫正对象在刑满释放后,由于缺乏社会融入支持,往往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和住所,导致再次陷入犯罪圈。
3. 心理和情绪问题:一些社区矫正对象面临心理和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们重新犯罪。
4. 就业和教育机会不足:缺乏就业和教育机会的社区矫正对象更容易再次犯罪,因为他们无法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经济来源。
三、预防措施:1. 高风险人群重点管理:将高风险人群作为重点对象,加强跟踪和辅导,提供必要的心理和社会支持,以减少再犯风险。
2. 提供社会融入支持:建立社会融入机构,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住房和教育机会,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3. 心理和情绪健康服务: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和情绪健康服务,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再犯风险管理能力。
4. 提供就业培训和教育机会: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培训和教育机会,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为他们创造合法的经济来源。
四、案例分析:通过对一些社区矫正对象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再犯问题的具体原因,并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
例如,李某,在社区矫正期间由于管理不善没有得到必要的支持和辅导,刑满释放后再次犯罪。
如果在矫正期间加强对他的关注和辅导,以及提供相应的社会融入支持,可能避免再犯。
社区矫正对象案犯再犯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
社区矫正对象案犯再犯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社区矫正是一种有效的犯罪惩罚和预防方式,通过对犯罪者进行改造和社会融入,减少再犯率。
然而,社区矫正对象案犯再犯的情况时有发生,这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压力。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社区矫正对象案犯再犯的原因,并提出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对案犯再犯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案犯再犯的背后常常隐藏着家庭的问题,如父母的教育方式缺失、家庭暴力和失去父母监管等。
社会环境中的诱惑和压力也会使案犯再次犯罪。
因此,应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家庭的关注和帮助,提供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并加强社会环境监管。
二、心理问题和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和人际关系的失衡也是案犯再犯的原因之一。
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如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冲动行为等。
此外,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支持也容易使案犯在社会融入过程中感到孤立和无助。
因此,应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辅导和人际交流能力培养。
三、职业和经济压力职业和经济压力是案犯再犯的另一重要原因。
有些社区矫正对象经济困难,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甚至陷入失业状态。
职业和经济压力会增加犯罪的诱因,导致案犯再次犯罪。
因此,应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职业培训和经济援助,帮助他们稳定就业和生活。
四、矫正机制和措施不到位在社区矫正过程中,矫正机制和措施的不到位也是案犯再犯的重要原因。
矫正机构的管理不当、对犯罪行为的约束力不足,以及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不力,都容易使案犯在脱离刑罚后再次犯罪。
因此,应加强对社区矫正机制和措施的改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五、缺乏适应能力和自律意识社区矫正对象往往缺乏适应能力和自律意识。
他们可能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培养,缺乏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自我约束能力,很容易受到诱惑和冲动驱使再次犯罪。
因此,应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和培训,提升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律意识。
六、社会对案犯的偏见和歧视社会对案犯的偏见和歧视也对案犯再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社区矫正对象再犯行为预防计划
社区矫正对象再犯行为预防计划社区矫正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手段,用以对罪犯进行社区服务和监管,以达到惩罚和矫正的目的。
然而,社区矫正对象再犯行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社会各界。
为了有效预防再犯行为,社区矫正机构应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预防计划。
第一,加强心理矫正。
社区矫正对象通常都有一定的心理问题,这是他们再犯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社区矫正机构应该配备专业心理医生,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疏导和治疗,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第二,建立健全的教育培训体系。
社区矫正对象多数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职业技能,这使得他们在社会融入和就业方面存在困难。
社区矫正机构应该与职业培训学院合作,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各类职业培训,并帮助他们与用人单位对接,提供就业机会。
第三,加强就业服务。
就业是社区矫正对象成功融入社会的关键。
社区矫正机构应该建立就业服务机构,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求职辅导、职业规划和就业信息等服务,帮助他们尽早实现自我价值。
第四,加强社会支持和重建。
社区矫正对象没有稳定的社会支持网和人际关系网,很容易再次陷入犯罪。
社区矫正机构应与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社会支持和人际关系重建的帮助。
第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
社区矫正机构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可靠的风险评估系统,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全面评估,提取他们再犯的潜在因素,从而制定更为精准的预防措施。
第六,加强监督和管理。
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期间需要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以防止再次犯罪。
社区矫正机构应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巡查和随机抽查,确保他们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
第七,鼓励社区参与。
社区是社区矫正的重要基础,社区矫正机构应该积极鼓励社区参与,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工作,增加社区矫正对象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第八,开展宣传教育。
社区矫正对象再犯行为的预防需要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通过组织座谈会、宣传片等形式,向社会普及社区矫正的重要性和效果,提高社会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理解和支持。
社区矫正对象违法行为预防策略
社区矫正对象违法行为预防策略社区矫正是指对于犯罪分子进行管理,监督并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在社区矫正过程中,预防社区矫正对象继续违法行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社区矫正对象违法行为的预防策略。
一、加强心理矫治心理因素是导致社区矫正对象再次违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加强心理矫治是预防违法行为的关键一步。
社区矫正机构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在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扰的同时,重塑其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观。
二、完善社区矫正员培训社区矫正员是矫正过程中与社区矫正对象日常接触最紧密的人员。
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矫正对象的变化。
因此,完善社区矫正员的培训体系是重要的预防策略。
培训应该注重实践操作技能和犯罪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提高矫正员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了解和服务能力,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建立多元化的矫正项目社区矫正对象的人生经历和犯罪背景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建立多样化的矫正项目以满足不同人的需求。
除传统的教育、技能培训项目外,还可以开展艺术创作、职业规划等项目,提供多种发展机会,激发矫正对象的内在潜能,促使其树立积极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
四、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体系社会支持是社区矫正对象走向正常生活的重要保障。
社区矫正机构应积极联系社会组织、雇主和相关部门,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机会、住房保障和社会资源整合,帮助他们融入社会、树立自信,并从根本上减少其再次违法的可能。
五、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监管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中之重。
社区矫正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明确监管范围和责任,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各方面行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要加强与法律、公安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多部门联动的监管体系,确保社区矫正对象的行为得到有效监管。
六、积极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社区矫正对象走向正常生活的有效途径之一。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与社会组织合作,组织和安排社区矫正对象参与环保、扶贫等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正面的行为习惯,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展示自己、晋升自己的价值。
社区矫正对象犯罪预防建议报告
社区矫正对象犯罪预防建议报告一、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特点社区矫正对象,是指由于违法犯罪行为而受到法律制裁并被判处社区矫正的人。
他们通常有一定的违法犯罪记录,或者是首次犯罪但具有一定危险程度。
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的特点,有助于我们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二、加强社区矫正机构的建设社区矫正机构是实施社区矫正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加强其建设,提供更好的矫正环境和服务。
首先,加强人员配备,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等服务。
其次,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控和管理。
最后,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社区矫正工作。
三、积极引导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转变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需要通过思想转变达到改造自我、重新融入社会的目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该积极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心理辅导、教育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重建自信、改变行为习惯,从而预防再次犯罪。
四、提供就业机会和职业培训社区矫正对象在刑期结束后,需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保持稳定的收入来源,避免再次陷入违法犯罪的境地。
为此,社区矫正机构应积极与当地企业合作,提供就业机会,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同时,还应提供相关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加就业竞争力。
五、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需要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以防止他们再次犯罪。
社区矫正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监控制度,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定期的随机抽查和监督。
同时,通过家庭访问、心理评估等方式,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管,确保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不再犯罪。
六、关注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状况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
社区矫正机构应该重视对社区矫正对象家庭的关注和帮助。
通过提供家庭经济支援、家庭教育指导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家庭问题,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为他们的社区矫正提供良好的支持。
七、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支持社区矫正对象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需要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浅谈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
浅谈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大新镇司法所周黎敏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的直接目的是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的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间接目的是增强社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根本目的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但在矫正实践中,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时有发生。
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根本目的相违背,是矫正无效的一种体现。
对重新犯罪问题,先天都不能免疫,要依靠的是后天的防疫,来减少、避免这样的风险、减轻或者降低这样的社会危险。
本文从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和社区矫正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三个角度分析对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原因,认为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应该努力改造主观原因,消除客观原因,隔断主客观原因的联系,并就具体矫正工作提出了几项重新犯罪的防治措施。
一、关于重新犯罪我国的重新犯罪,应该是指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受到刑罚处罚的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之后五年内再一次实施的犯罪行为。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新犯罪一般是指“因犯罪而被社区矫正,矫正期内又犯新罪”。
由此可见,社区矫正中的重新犯罪有其特定性,具有以下几个要素:一是突出了社区矫正期内。
如果是解矫之后犯罪,就应被纳入安置帮教工作重新犯罪率的统计范围;二是强调犯罪的实质。
区别于曾经违法,后犯罪,称为新犯罪;曾经犯罪,后违法,称为新违法;三是必须又犯新罪。
因为矫正期内还有可能发现以前的漏罪,被收监执行,这种情况不应属于重新犯罪。
重新犯罪率应是重新犯罪人数与接收矫正对象的比率,而不是与在矫矫正对象的比率。
二、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原因剖析社区矫正对象出现重新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主观个性因素和客观影响因素。
社区矫正对象再犯预防方案
社区矫正对象再犯预防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安全,社区矫正成为一种常见的犯罪惩罚方式。
然而,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的情况仍然存在,这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方案。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的原因之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恶化会让前科犯罪者重新踏上犯罪的道路。
在一些社区,犯罪活动泛滥,毒品滥用和黑帮团伙的存在让人感到恐惧。
这种不良的社会环境容易对社区矫正对象产生负面影响,使他们再次犯罪。
预防方案:改善社区环境,增加警力巡逻频率和力度,打击犯罪团伙;提供各种资源和支持,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心理问题的影响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的另一个原因是心理问题的存在。
很多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没有接受到足够的心理矫正,导致他们无法解决内心的压力和冲动。
一些矫正对象可能有焦虑、抑郁或暴力倾向,这些问题一旦得不到有效治疗,就会引发再次犯罪的风险。
预防方案: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辅导工作,为他们提供心理矫治,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建立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全面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三、就业机会的缺乏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合适的就业机会。
矫正对象一旦离监,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来维持生计。
长期失业容易让他们产生绝望和沮丧的情绪,从而导致再次犯罪。
预防方案: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职业培训,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与企业合作,提供就业机会给矫正对象,鼓励社会各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家庭关系的困扰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的原因还包括家庭关系的困扰。
不稳定的婚姻、离异和家暴等问题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健康发展构成了威胁。
这些问题容易让他们沉浸在消极情绪中,进而再次回到犯罪的轨道。
预防方案:建立家庭辅导机构,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辅导;加强对家庭暴力的预防和打击,保护社区矫正对象的权益。
五、教育程度的不足教育程度的不足也是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的原因之一。
如何预防与减少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
如何预防与减少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是一个严重而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保护社会安全和有效执行司法制度,我们应该采取一定措施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罪行为。
首先,需要加强社区矫正机构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
社区矫正机构应该密切监管社区矫正对象,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活动及行踪的管理和监督,及时提供帮助和辅导。
此外,社区矫正机构还应该颁布相关规章制度,确保社区矫正对象按规定履行义务,遵守规章制度,如违反规定应及时进行惩戒和教育。
其次,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和心理辅导。
社区矫正对象往往在精神、心理和职业等方面存在着多种问题,加强针对性的教育和心理辅导,能够帮助他们解决个人问题,改变不良行为,减少再犯罪的概率。
第三,加强社会环境建设。
社会环境是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我们应该加强社区建设,改善社区环境和公共设施,提高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减少社会因素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诱惑和挑战。
同时,建立多种适应社会需求的公益性岗位和项目,给予社区矫正对象更多的良好就业机会,提高他们的经济能力和生活质量。
最后,各级有关部门应密切合作,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帮助手段,不断完善社会矫正制度和社会综合治理体系,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同时还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社区矫正的认识和理解,消除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歧视和偏见。
总之,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提供帮助和教育,改善社会环境,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和支持,从而实现社区矫正制度的最终目标,保障社会安全、维护公共利益。
除了上述提到的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的方式外,还有以下一些措施也值得关注和推广。
首先,采用科技手段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监控和管理。
社区矫正对象可以戴上电子手环或安装定位设备,实现24小时实时定位和监控,减少社区矫正对象违规或再犯罪的概率。
如何预防矫正对象重新犯罪
如何预防矫正对象重新犯罪介绍在司法领域,矫正对象是指被判定有犯罪行为的人,在服刑期间接受矫正和教育,以帮助他们重回社会并减少重新犯罪的可能性。
然而,有时矫正对象会重新犯罪,这使得预防再次犯罪成为矫正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讨论一些预防措施,以帮助矫正对象成功完成矫正过程并减少再次犯罪的风险。
1. 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训矫正机构应为矫正对象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以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这些机会可以包括学习基本读写能力、数学技能、职业培训等。
通过提供教育和培训,可以增加矫正对象在社会中找到合适就业的机会,从而减少经济压力和重返犯罪的可能性。
2. 提供职业机会和支持矫正机构应在矫正对象完成刑期后提供职业机会和支持。
这可以包括与雇主的合作,提供工作机会,为矫正对象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
同时,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指导和培训,以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
3. 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矫正对象通常会承受着各种心理和情感的压力。
为了帮助他们成功融入社会,矫正机构应提供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矫正对象处理个人问题和情感困扰,从而减少犯罪倾向。
社会支持可以包括与矫正对象建立亲密关系的资源,诸如家庭、朋友、社区组织等,这些资源可以提供帮助和支持,减少矫正对象在面对困难时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4. 促进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可以帮助矫正对象建立积极的社会联系和互动。
矫正机构应该鼓励矫正对象参与各种社区活动、义工工作等,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矫正对象可以感受到社会认同和归属感,这有助于他们远离犯罪行为。
5. 提供定期监督和辅导为了确保矫正对象不再犯罪,矫正机构应该提供定期监督和辅导。
定期监督可以包括对矫正对象的住宿、就业和社交活动的检查,以确保他们没有回到犯罪圈。
辅导可以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帮助矫正对象解决可能导致再次犯罪的问题和挑战。
结论预防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是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综合性的努力。
社区矫正对象的违法行为预防与风险控制
社区矫正对象的违法行为预防与风险控制社区矫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管理措施,旨在帮助犯罪分子改造自身,重返社会。
社区矫正对象的违法行为预防与风险控制是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有效预防社区矫正对象的违法行为,同时提出风险控制的策略。
一、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问题社区矫正对象往往存在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这些心理问题容易导致其产生逆反心态、对社区矫正缺乏信心,从而增加其违法的风险。
因此,社区矫正工作应注重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重建自信,增强对社区矫正的认同感。
二、改善社区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社区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对其违法行为有一定影响。
恶劣的生活环境易使社区矫正对象感到失望和挫败,从而产生再次违法的念头。
社区矫正工作应倡导社区居民关心社区矫正对象的生活,提供适宜的住房和工作环境,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减少犯罪的机会。
三、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是预防社区矫正对象违法行为的关键环节。
社区矫正工作应通过开设法律知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班,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律意识和就业能力,增加他们违法的门槛和风险。
四、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跟踪,确保他们遵守社区规则和法律法规。
监督机制的建立可以通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形成一种全方位的监督机制,最大程度地控制社区矫正对象的违法风险。
五、加强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关怀家庭关怀对于社区矫正对象的预防和风险控制至关重要。
社区矫正工作应加强与社区矫正对象的家庭联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需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社区矫正工作还应鼓励社区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增强他们在家庭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六、积极引导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交活动社交活动对于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健康和违法行为的预防具有积极的作用。
社区矫正工作应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社交圈子,提供适宜的社交机会,以减少其对违法行为的诱惑。
社区矫正对象犯罪预防手册
社区矫正对象犯罪预防手册人们常说“预防胜于治疗”,对于社会安全和犯罪问题来说,更是如此。
社区矫正对象是犯罪过后要重新融入社会的人群,因此预防犯罪非常重要。
本手册将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一些犯罪预防的方法和建议,帮助他们以良好的行为从社区矫正中走出来。
一、认识自我并积极面对改变矫正对象需要首先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对社会造成了伤害。
接受社区矫正是为了改变并还原自己的社会地位。
要积极面对改变,接受心理辅导,主动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社区矫正对象需要积极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如家庭、朋友、社工等。
他们能给予你支持、鼓励和理解。
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分享自己的困惑和问题,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三、寻求职业培训和教育机会矫正对象在重新融入社会之前需要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寻求职业培训和教育机会,改善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这不仅可以提高就业机会,还能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四、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矫正对象应该始终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
过去的错误不能定义你的未来。
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要学会调整心态,保持乐观,寻找创造积极变化的机会。
五、与正面社群相处和参与公益活动社区矫正对象应该尽量避免与犯罪者和负面社群接触,而与正面社群相处。
参与公益活动可以帮助你建立积极的社会形象,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正面社群的影响会让你的改变更加可持续。
六、制定适当的日常计划良好的日常规划可以帮助你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并避免陷入原有的错误行为。
制定适当的日常计划,明确目标,树立信念,并按计划行事,从而逐渐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
七、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社区矫正对象应该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这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定期运动等。
健康的身体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难,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八、学会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冲突。
社区矫正对象需要学会解决问题和处理冲突的能力。
培养解决问题的技巧,掌握有效沟通和协商的方法,避免冲动和暴力的行为,以及有效地化解矛盾。
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率降低措施研究
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率降低措施研究社区矫正是一种司法手段,通过对社区犯罪分子的管控、矫正和帮助,旨在降低他们再次犯罪的概率,促使其回归社会。
然而,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率一直是一个难题。
为了有效地降低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犯罪预防、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心理辅导等等。
其一,加强犯罪预防。
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的根源通常是由于原有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从源头上采取措施,遏制犯罪的发生。
这可以通过加强社会安全教育、提高社区治安水平、完善法律法规等方式来实现。
另外,应该加大对高风险群体的重点防范,特别是对于一些严重犯罪记录的社区矫正对象,应该加强监控和管控,确保他们不会再次危害社会。
其二,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对于很多社区矫正对象来说,重新融入社会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由于他们在服刑期间失去了与社会接轨的机会,很多人在释放后会感到无所适从。
因此,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帮助他们重新找到立足点。
这可以通过建立社会企业、合作社等形式来提供就业机会,同时配套提供培训课程,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其三,提供心理辅导。
很多社区矫正对象在服刑期间或释放后都会面临心理问题,比如焦虑、压力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将会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增加再次犯罪的概率。
因此,我们应该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辅导的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调整好心态,重新树立自信。
其四,推行帮教措施。
社区矫正对象在犯罪行为之初往往会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通过帮教的方式,让他们了解到犯罪的危害和后果,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他们重新回归道德与法律的轨道。
这不仅需要有专业的帮教人员进行指导,还需要社区、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
其五,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
在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的过程中,他们往往面临着就业、住房、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困难。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体系,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社区矫正对象二次犯罪预防策略分析
社区矫正对象二次犯罪预防策略分析一、背景介绍社区矫正是指对刑满释放人员、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等进行矫正、帮助他们重返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然而,由于矫正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他们往往容易再次犯罪。
因此,制定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二次犯罪预防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预防社区矫正对象二次犯罪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矫正对象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他们的心理障碍和恶性循环进行干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控能力。
三、职业技能培训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是预防二次犯罪的有效途径。
通过为矫正对象提供各种技能培训,让他们能够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提高他们就业的机会和收入水平,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四、社会支持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也是预防社区矫正对象二次犯罪的重要举措。
社区矫正人员可以参与社区服务工作,融入社会,得到周围人的关心和帮助。
同时,社会应该提供就业、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五、家庭关爱家庭关爱对于社区矫正对象的再次犯罪预防也非常重要。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庭对矫正对象的关爱和支持,营造温暖稳定的家庭环境,使其能够有更好的归属感和安全感,降低再次犯罪的风险。
六、康复医疗康复医疗是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重返社会的重要手段。
通过提供身心康复的医疗服务,帮助他们戒除毒瘾、远离犯罪,恢复健康的身体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七、教育培训教育培训也是预防社区矫正对象再次犯罪的关键环节。
通过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机会和培训资源,为矫正对象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的人生目标。
八、社区监督有效的社区监督是预防社区矫正对象再次犯罪的重要手段。
建立健全的社区矫正人员监管机制,加强社区警务力量,及时发现和制止矫正对象再次犯罪的行为,保障社区的安全稳定。
九、法律援助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法律援助是重要的二次犯罪预防策略。
通过加强法律教育和援助力量,帮助矫正对象了解法律法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再次陷入犯罪的怪圈。
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预防与再教育研究
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预防与再教育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犯罪问题日益凸显。
面对犯罪增多的趋势,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预防犯罪的发生,并对已经犯过罪的矫正对象进行再教育,使其重新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本文将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预防和再教育进行探讨。
一、了解犯罪背后的根源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行为往往有其深层次的原因。
专家认为,犯罪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社会压力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要进行犯罪预防和再教育,首先要深入了解犯罪背后的根源。
二、加强社会教育和宣传社会教育和宣传是有效的预防犯罪的手段之一。
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质。
同时,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揭露和曝光,警示大众,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体系家庭是个体成长的基本单位,家庭教育对于犯罪预防和再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家长应承担起教育责任,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同时,社区矫正对象的再教育也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家访、家庭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重建家庭关系,回归正常生活。
四、加强社区矫正制度建设社区矫正是对于一些非严重犯罪分子的一种处罚和教育手段。
加强社区矫正制度建设,完善社区矫正对象的各项管理措施,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与支持。
在社区矫正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矫正对象的心理疏导和再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疗法等服务,帮助他们摆脱犯罪行为的阴影。
五、推进职业教育和就业机会犯罪行为与职业教育和就业机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很多社区矫正对象由于缺乏合适的职业技能和就业机会,陷入无法正常融入社会的窘境,从而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因此,我们应加大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力度,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六、加强监督和管理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和管理是犯罪预防和再教育的关键环节。
关于预防治理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思考
关于预防治理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思考预防治理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是一个复杂而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社区矫正的目标是帮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避免再次犯罪。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预防矫正对象重新犯罪需要建立健全的矫正机构和社区监管体系。
社区矫正机构应建立多层次、多领域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矫正对象得到全面、系统的矫正措施,并对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调整。
同时,在社区中建立一支专业的社区矫正队伍,为矫正对象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其次,积极发展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和技能。
教育是防止重新犯罪的重要途径,社区矫正机构应设立相应的教育项目,帮助矫正对象提升学历和职业技能。
同时,鼓励矫正对象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竞争力,从而增加他们就业的机会和能力,减少经济压力,避免犯罪的再次发生。
第四,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力量。
矫正对象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社区矫正机构应加强对家庭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重建和改善家庭关系,提高家庭支持的力量。
同时,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对矫正对象的理解和支持,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资源,创造一个更加宽容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群体的矫正对象,如青少年罪犯、吸毒人员等,还需采取相应的针对性措施。
针对青少年罪犯,社会和教育部门应加强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通过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对于吸毒人员,社区矫正机构应与相关部门合作,提供戒毒和康复服务,帮助他们戒除毒瘾,重建生活。
综上所述,预防治理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建立健全的矫正机构和社区监管体系,积极发展教育和技能,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治疗,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力量等措施,将有助于降低矫正对象再次犯罪的风险,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与再犯预防报告
社区矫正对象社会融入与再犯预防报告社区矫正是我国刑罚执行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目的是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管控和矫正,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然而,在社区矫正过程中,社会融入和再犯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展开,以期给出一些有效的预防再犯的措施。
一、加强培训教育社区矫正对象往往具有相对较低的文化程度和职业技能,这使得他们在融入社会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
因此,加强培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班,如职业技能培训、文化课程等,帮助矫正对象提高技能水平,增强自我就业能力。
二、提供就业机会就业是社区矫正对象融入社会的关键,但由于犯罪记录的存在,许多雇主对他们持观望态度,很难给予机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区矫正机构可以与各类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加强与就业机构的合作,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三、加强心理疏导社区矫正对象在犯罪之后往往面临着内心的冲突和压力。
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他们调整情绪,减少再犯的可能性。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四、建立社区支持网络社区支持网络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融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与社会各界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各种活动,拓宽矫正对象的社交圈子,增强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他们重返犯罪的可能。
五、加强监管与引导社区矫正对象融入社会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监管和引导。
社区矫正机构应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巡查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隐患并予以解决。
同时,还可以指导社区矫正对象参与各类公益活动,提升他们社会责任感和成就感。
六、强化法制教育强化法制教育是预防再犯的有效途径之一。
社区矫正机构应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法制知识教育,使其了解法律法规,提高遵纪守法意识。
同时,还可以开展法治讲座和法律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社区矫正后再犯率降低方案
社区矫正后再犯率降低方案社区矫正是一种改变罪犯行为的重要手段,而社区矫正的终极目标就是要降低再犯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降低社区矫正后的再犯率。
一、改进监管模式社区矫正的监管模式需要针对罪犯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和精准管理。
将监管重心从简单的日常监督转变为对社会融入程度、职业技能培训、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关注,定期开展家庭走访、心理咨询等活动,帮助罪犯从根源上改善行为。
二、培养职业技能让罪犯在社区矫正期间学习一门实用的职业技能是降低再犯率的重要措施。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提供职业培训和实习机会,帮助罪犯掌握一门技能并增加就业机会,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家庭生活。
三、加强心理辅导许多罪犯在社区矫正后面临着心理问题的困扰,如焦虑、抑郁等。
因此,在社区矫正后再犯率降低方案中,加强心理辅导尤为重要。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为罪犯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减少再犯的可能。
四、强化法律知识普及在社区矫正后再犯率降低方案中,普及法律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开展相关法律知识讲座或小组讨论,增加罪犯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其更加清楚自己的权益和责任,避免再次触法。
五、加强家庭关怀家庭是罪犯回归社会的关键环节,因此,在社区矫正后再犯率降低方案中,加强家庭关怀至关重要。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与社工部门合作,开展家庭走访,了解家庭情况,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关系调和,为罪犯顺利回归家庭提供帮助。
六、建立创业扶持机制创业是罪犯重新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社区矫正机构应当建立起创业扶持机制。
可以成立创业培训班,帮助罪犯掌握创业技巧和经营知识,并提供创业补贴和贷款支持,鼓励罪犯通过创业改变自己的命运。
七、开展康复项目康复是降低社区矫正后再犯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社区矫正机构可以与社会康复机构合作,开展各类康复项目,如物理康复、吸毒戒治等,帮助罪犯逐步改变不良习惯,恢复身体健康,从而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
社区矫正预防再犯工作经验总结
社区矫正预防再犯工作经验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犯罪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秩序,社区矫正预防再犯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我在过去几年中从事社区矫正预防再犯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了解犯罪背后的原因在社区矫正预防再犯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深入了解犯罪背后的原因。
犯罪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教育、家庭环境等都会对犯罪产生重要影响。
只有全面了解犯罪背后的原因,才能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再犯工作。
二、建立多元化的矫正手段和措施社区矫正预防再犯工作不能采取单一的手段,需要建立多元化的矫正手段和措施。
除了常规的监督和教育,我们还可以采取心理疏导、职业技能培训、文化娱乐活动等方式,帮助矫正对象更好地融入社会,增强再犯的负面压力。
三、注重社会支持和帮扶社区矫正预防再犯工作的有效性与社会支持和帮扶密不可分。
我们可以积极与社区组织、志愿者、非营利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参与到预防再犯的工作中。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加强家庭的支持和帮扶,为犯罪后的个体提供必要的精神、经济支持。
四、推动社会教育普及与普惠社区矫正预防再犯工作不仅仅是针对已经犯罪的个体,也应该推动社会教育普及与普惠。
加强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公民道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根本上减少再犯的可能性。
五、关注犯罪风险预测与干预社区矫正预防再犯工作应该紧密关注犯罪风险预测与干预。
通过科技手段,我们可以建立犯罪风险评估模型,对犯罪潜在风险进行预测,主动干预,防患于未然。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为预防再犯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六、创新社区矫正机制为了更好地预防再犯,我们需要创新社区矫正机制。
可以引入社区矫正指导员、案件复查委员会等新的机制,强化对矫正对象的监督和指导。
同时,也要优化社区矫正制度,加强与司法、医疗、教育等部门的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社区矫正预防再犯工作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管理和监督。
社区矫正对象再犯预防策略研究报告
社区矫正对象再犯预防策略研究报告社区矫正是一种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帮助和监督的重要方式。
然而,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率较高,这对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构成了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社区矫正对象再犯,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策略。
本文将探讨社区矫正对象再犯预防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个体化的矫正计划制定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原因各不相同,因此制定个体化的矫正计划至关重要。
矫正机构应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符合其实际情况的矫正计划。
这包括对矫正对象进行综合评估,了解其犯罪动机、思维模式以及社会支持系统等,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矫正干预。
二、加强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社区矫正对象通常有一些社会适应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加强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至关重要。
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心理咨询、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服务,有助于其积极融入社会并保持健康的心态。
三、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社区矫正对象需要受到有效的监管,以降低再犯风险。
建立起监管机制,包括加强社区矫正机构的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监管的专业化水平,确保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同时,加强矫正对象与社区的联系,加强对其行为的跟踪和监测。
四、加强社区的治安管理社区的治安管理对于预防社区矫正对象再犯起着重要作用。
社区应加强对治安问题的监测和管理,加强巡逻和安保措施,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
此外,加强社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对于矫正对象的理解和支持程度。
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为了有效预防社区矫正对象再犯,各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合作。
警察、社区服务机构、教育部门和司法系统等应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只有通过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管理和监督。
六、建立健全的评估和改进机制对社区矫正对象再犯预防策略的评估和改进是必不可少的。
矫正机构应建立起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各项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确保社区矫正对象再犯预防工作的持续改进。
社区矫正的社会融入与再犯预防
社区矫正的社会融入与再犯预防一、引言社区矫正是指对已经犯罪的人进行治疗和改造的一项重要措施。
通过社区矫正,犯罪分子有机会回归社会,实现社会融入。
同时,社区矫正也能够预防再犯,降低犯罪率。
本文将探讨社区矫正如何促进社会融入及预防再犯。
二、社区矫正的工作方法社区矫正通过监管、教育和康复三个方面的工作方法对犯罪分子进行改造和矫正。
监管是社区矫正的基础,通过严格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犯罪分子遵守法纪和社区规范。
教育是社区矫正的关键,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法律知识、职业技能等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素养和就业技能。
康复是社区矫正的目标,通过帮助犯罪分子克服心理障碍,重建自信和社会关系,促进他们的康复和社会融入。
三、社区矫正促进社会融入的意义社会融入是犯罪分子回归社会的关键步骤。
社区矫正有效地帮助犯罪分子摆脱罪犯身份和社会排斥,重建社会联系,重新获得社会认同感。
通过教育、培训和康复活动,犯罪分子能够增强自身能力,提升社交技巧,增加就业机会,进而融入社区,实现自我发展。
四、社区矫正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途径社区矫正通过建立良好社会关系帮助犯罪分子实现社会融入。
首先,社区矫正工作者作为纽带和桥梁,发挥积极的作用,协调社区资源,搭建沟通的平台,促进犯罪分子与社会各界的互动和交流。
其次,社区矫正机构组织丰富多样的康复活动,提供参与社区建设的机会,让犯罪分子融入社区的生活、文化和社交圈,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最后,借助社区大众的关心和支持,社区矫正有助于消除社会对犯罪分子的偏见和歧视,推动社会接纳和认同。
五、社区矫正促进就业与创业就业和创业是犯罪分子社会融入的重要途径。
社区矫正通过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和就业机会等措施,帮助犯罪分子获得就业的资本,重建社会身份。
同时,社区矫正通过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加强犯罪分子的职场培训和跟岗实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对于那些具有创业意愿的犯罪分子,社区矫正也应积极支持和引导,提供必要的创业培训和扶持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的直接目的是通过社区矫正组织进行的社会化的教育,使罪犯适应并顺利回归社会;间接目的是增强社区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根本目的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但在矫正实践中,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时有发生。
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根本目的相违背,是矫正无效的一种体现。
对重新犯罪问题,先天都不能免疫,要依靠的是后天的防疫,来减少、避免这样的风险、减轻或者降低这样的社会危险。
本文从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和社区矫正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三个角度分析对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原因,认为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应该努力改造主观原因,消除客观原因,隔断主客观原因的联系,并就具体矫正工作提出了几项重新犯罪的防治措施。
一、关于重新犯罪我国的重新犯罪,应该是指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受到刑罚处罚的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之后五年内再一次实施的犯罪行为。
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新犯罪一般是指“因犯罪而被社区矫正,矫正期内又犯新罪”。
由此可见,社区矫正中的重新犯罪有其特定性,具有以下几个要素:一是突出了社区矫正期内。
如果是解矫之后犯罪,就应被纳入安置帮教工作重新犯罪率的统计范围;二是强调犯罪的实质。
区别于曾经违法,后犯罪,称为新犯罪;曾经犯罪,后违法,称为新违法;三是必须又犯新罪。
因为矫正期内还有可能发现以前的漏罪,被收监执行,这种情况不应属于重新犯罪。
重新犯罪率应是重新犯罪人数与接收矫正对象的比率,而不是与在矫矫正对象的比率。
二、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原因剖析社区矫正对象出现重新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主观个性因素和客观影响因素。
(一)主观个性因素1.文化素质低,法律意识淡薄,自身综合素质差,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此类矫正对象对社会好的方面不容易发现和接受,对不良社会现象却很敏感且容易接纳,讲江湖义气,为所谓的朋友两肋插刀,一旦有社会违法犯罪人员引诱、威逼,就可能导致其重新犯罪。
2.家庭教育的缺失,部分为单亲家庭,缺少亲情的呵护和教导,心智发育不完全,对他人没有同情心和爱心,个人缺乏家庭关爱,遭受社会岐视,刺激个人性格中恶的一面澎涨,在失去理智、冲动情况下可能导致重新犯罪。
3.人生观和价值观畸形,责任心不强。
由于早期教育的缺失或不足,导致社区矫正对象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畸形,而价值观和人生观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平时的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不去考虑他人的感受,对家庭、对自己没有责任心。
4.有不良嗜好,不知悔改,人格扭曲。
绝大多数矫正对象在入矫前多少有不良嗜好,有网瘾、毒瘾、赌瘾。
为了维持这些畸形消费,经常入不敷出,导致心里失衡,人格变态。
(二)客观影响因素1.没有技术特长,缺乏谋生手段,回归社会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个人又想过舒适的生活,于是就想方设法的弄钱,有拿家里东西去典当的,有借高利贷的,更有甚者偷、抢、骗,走上重新犯罪的道路。
2.社区矫正对象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结交的朋友素质良莠不齐,回归社会后易受到不良朋友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重新犯罪。
社区矫正对象知识水平较低,结交的朋友素质良莠不齐,再加上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弱,社区矫正对象在犯罪后,仍与原来圈子中的人交往,部分朋友有可能仍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唆使社区矫正对象加入,导致重新犯罪。
(三)社区矫正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1.社区矫正工作矫正矫心的方法水平参差不齐,没有达到社区矫正教育的目的,继而发生重新犯罪。
社区矫正教育的本意就是让矫正人员纠正错误,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矫正因犯罪给社会和个人留下的阴影,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轨道。
所以,矫正工作贵在矫心。
在实践中,我们要求为每一个矫正对象,都量身定制一套矫正方案,但由于我们矫正工作人员本身的专业、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心理矫正的方式方法上各有千秋,因而难以保证最佳的社会效果。
2.社区矫正缺失直接的强制性措施,没有达到惩罚教育的效果,这也是矫正人员重新犯罪的一个原因。
社区矫正一直秉承“人性化管理”理念,强调尊重矫正对象,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感化矫正对象,以使矫正对象改邪归正,重新做人。
然而,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人性化必须以强制力为后盾。
部分矫正对象不报到,不服从监管,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仅仅靠矫正工作者苦口婆心、耐心说服教育并不能解决问题。
目前,社区矫正行政处罚仅有警告、记过两种,且皆为荣誉罚,没有罚款等财产罚和行政拘留等人身罚,强制力和威慑力不足。
在这种情形下,让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产生一种法律不过如此的心理,没有让社区矫正体现出刑罚执行的严肃性,进而就有可能让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产生对法律藐视的错觉,甚至因对后果的误判而重新犯罪。
综上所述,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是主观个性因素和客观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观因素反映了重新犯罪的必然性,客观因素说明了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客观因素通过主观因素起作用。
而社区矫正工作本身存在的问题不能有效改造主观因素,消除客观因素,打破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之间的联系,最终导致了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发生。
三、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预防为了预防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切实提升矫正质量,深化矫正效果,各地都在探索对矫正对象实施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措施。
现结合工作实际,就预防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提出以下几方面的防治措施。
1.把好审前调查关,严格社区矫正的准入门槛。
由于审前调查评估结论已经作为法庭定罪量刑的一个重要依据,在具体的调查活动中,坚持做到两项调查原则:一是全面调查原则。
凡是同案件形成和案犯处遇有关的各种事实因素,都纳入调查的范围。
二是直接调查原则。
必须做到直接接触、实地考察,以保障调查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庭前调查工作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开端,方便作为执行机构的司法所尽早了解情况,制订个性化矫正方案,增加工作主动性。
同时,严格了社区矫正的准入门槛,有利于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权威性,提强社区矫正对象的服管意识,改善社区矫正工作的矫正效果。
2.严把入矫关,做好矫前教育。
一是审前教育。
当司法所收到人民法院委托的庭前调查后,会同社区民警、村干部、单位及邻居,在做好庭前调查的同时,了解犯罪人员的思想诱因和事后的认罪态度,做好被告人的悔过改造教育。
要求其对照自己的犯罪事实和犯罪原因进行再认识、再剖析,吸取经验教训,时刻敲响警钟。
二是训诫教育。
在取保候审期间,司法所工作人员会同社区民警对被告人进行谈话教育,特别是对情绪不稳定,不愿与家人沟通的被告人进行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
对被告人进行社区矫正知识的宣讲,使其明白社区矫正工作的严肃性,树立正确的身份意识,积极配合社区矫正的工作开展;加深其社会服刑意识,能在社矫期间切实约束言行,真正做到认罪服法。
三是宣告教育。
司法所对每一名新报到的矫正对象,都要求做到“五个一”:发放一本《法律知识读本》;上好一堂入矫教育课;进行一次入矫宣告;宣讲一册《江苏省矫正对象须知》手册;根据矫正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套矫正方案。
在此基础上,组织矫正对象认真学好社区矫正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社区矫正对象计分考核规定,明确在矫正期间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确保在社区矫正期间端正态度、遵纪守法。
3.分类管理,调动矫正对象积极性。
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类型、犯罪性质、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心理情况分析、现实表现等情况,结合社区矫正风险评估和季度评审情况对矫正对象分为A(宽管)、B(普管)、C(严管)、D(初入矫)、E(剥权)五类,各类对象在报到、汇报、教育、劳动和外出等方面的要求有所不同。
通过详细的分类管理,每个季度对矫正对象的矫正效果及实际表现进行评比考核,优进劣退,既可以调动矫正对象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4.加强走访排查,掌握矫正对象实际情况。
通过每月对矫正对象走访谈话及监督人的情况反馈,及日常工作中了解的信息,结合心理矫治,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真实心理、思想和工作等方面的情况,把有思想波动、言语不真实的矫正对象列入重点监管对象。
要重点走访三类社区矫正对象:家庭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青少年社区矫正对象,有重新犯罪倾向的社区矫正对象。
通过走访排查活动,可以切实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情况和生活动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及时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在就业、生活、法律、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杜绝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5.规范季度评审工作,做好考核评议。
将考核评议工作作为对矫正对象强化教育的重要手段,规范程序,积极探索合理有效考核评议方法,既要做好集中对象的考核更要抓好分散对象(特别是外出对象)的考核评议工作,形成正常考核评议机制,促进考核奖惩结果真正起到激励矫正对象积极改造的作用。
6.增强工作技能培训,多途径促进就业。
积极与社保所对接,依托公共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帮助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两类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同时鼓励、帮助、扶持两类人员自主创业;与民政部门加强联系,帮助部分“三无”特困对象落实低保或给予其他救助,切实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帮困解难,解决其实际问题,可以从思想深处感化矫正对象,提高其接受社区矫正的自愿性,预防重新犯罪。
7.积极树立矫正对象转化改造典型。
对矫正对象在矫正监管期间助人为乐、有重大贡献等突出表现的,可以作为矫正对象的正面典型进行宣传,激励矫正对象积极改造;同时,对在矫正期间不服从管理,不遵守法律法规和矫正制度的矫正对象,根据每月、每季计分考评结果予以一定的惩处,达到警示矫正对象的目的。
总结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贯穿社区矫正工作的整个过程,需要教育、社保、民政、公安、检察院等部门的联合参与,要求家庭、社会的配合,这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