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清明节》供四年级用精品版
清明节的由来传统习俗(课件)全国通用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03 清明节文学记录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日》左河水 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 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
《 清明》左河水 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 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
中/国/二/十/四/传/统/节/气
放风筝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 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 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 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 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 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03 清明节文学记录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中/国/二/十/四/传/统/节/气
清明节起源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 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 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 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 添生活情趣。
中/国/二/十/四/传/统/节/气
缅怀先烈领悟革命精神
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 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危急关头,他毅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 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 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此时, 他年仅19岁。
小学《中国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材
中国传统文化之一传统节日文化读本目录序言前言认识传统文化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 (2)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5)春节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5)清明节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19)端午节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26)中秋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2)重阳节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2)其它传统节日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 49附录 (64)后记海棠没有在夜色里绽放林中也没有梅花或雪莲守望了千年的沉默依旧是绿色的无言那么这路上徘徊的寻梦者可否拥有梦里忧伤的自由可否有拣尽寒枝的自守呵护夜的安宁守望绿色的风序言2005年10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告终,留给中国人的是一连串关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反思。
在一次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调查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对传统的认知不足。
“从问卷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当代青年对传统文化大都给了一个中性的回答,对中国古典文献、艺术和习俗也很模糊。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说,”传统文化中不需要被消解的是否都被消解了?站在全球化的立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已经牢靠?还是有很多疑问的。
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纷纷过起了洋节!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当《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被尊为日本工商界的“圣经”,《菜根谭》这种普及读物被日本借鉴为商业经典,日本、韩国的中药占领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许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四大发明”,古代的许多科技发明,早已被外国人接过去发扬光大时我们怎么想?当优秀的汉学家出现在日本,甚至西方国家时我们怎么想?当大陆学者专家慨叹我们的学问做得不如日本学者、台湾学者时我们怎么想?出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胡适19岁考公费留学,20岁出国去。
2024年谈《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
谈《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一、课程目标(一)我校博·雅教育校本课程总目标我校的博·雅教育校本课程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经典和乡土教育资源为蓝本,丰厚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以培养知书达礼、文明守规、自主好学、阳光健康的小学生为总目标。
(二)《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的目标1.了解、掌握中华传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八大节日文化的内涵,践行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习俗,并能体现在自己的行为中。
从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家国情怀。
2.能够记忆和理解中华传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八大节日的传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节日传说的丰厚意蕴。
3.能够背诵一些中华传统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八大节日相关诗词,并能够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4.体验“诵读节日经典——探究学习——实践导行”的学习过程。
二、编排体系(一)教材的架构我们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结合我校“博文、约礼、善行”的办学理念,开发校本教材《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本教材体现“文化传承”和“体验活动”课程的特点,内容的选择和呈现突出文化性、实践性,注重将节日文化内涵与活动过程、方法、技能融合起来,设计具有趣味性。
本校本教材介绍的主要是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等八大主要节日的简说、传说、习俗、相关诗歌、谚语及体验活动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开展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索,使其能真正承担起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历史重任。
校本教材《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上、下册各15课,每课需2课时完成。
校本教材:中国传统节日(3)清明节与端午节
新华一小校本教材中国传统节日铭记传承发扬创新2012年09月中国传统节日《校本教材》目录第五章清明节第一节:清明节简介第二节:清明节的起源第三节:丰富多彩的清明节习俗第四节:清明节诗词第五节:清明节的纪念方式第六章端午节第一节端午节简介第二节端午节习俗第三节端午节诗词欣赏第四节端午节文化内涵解读第五章清明节第一节清明节简介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节释义清明:qing ming ①清澈明净:月夜清明。
②清醒明白:神志清明。
③政治开明,有法度有条理:天下清明|生于清明之世。
④二十四节气之一。
在每年四月四或五、六日,民俗于此日扫墓: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起源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为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
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之说,相传起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饥”一事,后逐渐清明寒食合而为一。
唐代扫墓日期一般在寒食节,宋后移到清明。
传说中“寒食节”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来历即是为纪念介子推“割股充饥”而不图为报,最终在此被大火烧山而亡,绵山也因此又称“介山”。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
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
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风俗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内容,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
中国传统文化之二十四气节(清明)公开课课件清明节PPT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之清明节气
目录
1
清明 的由来
2
清明 的习俗Βιβλιοθήκη 3清明 的美食4
清明 的诗词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之清明节气
清明的由来
清明的由来
时间:每年4月4日-4月6日的一天。 由来:
中国“时年八节” 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即冬至后 的第108天 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为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之清明节气
清明的诗词
清明的诗词——《清明》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之清明节气
谢谢欣赏
清明的习俗——扫墓祭祖
清明节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 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 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 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人们在清 明节前后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 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 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 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踏青
脚踏青草,在 郊野游玩,观赏春 色。清明正是踏青 的好时光,现已成 为清明节俗的一项 重要内容。
清明的习俗
植树
清明前后,春 雨飞洒,种植树苗 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 中国就有清明植树 的习惯。
插柳
古代有清明插 柳的习俗,相传, 插柳的风俗是为了 纪念农事祖师神农 氏。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之清明节气
清明的美食
清明的美食——青团子
清明的美食——冷食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 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 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地区有吃鸡 蛋和冷饽饽、冷高粱米饭的习惯, 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晋中 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 惯。
清明的由来
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
四年级主题班会教案-清明节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主题班会教案-清明节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及其文化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述、小组讨论、手工制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加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1. 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2. 清明节的习俗:扫墓、踏青、放风筝等3.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诗词、谚语、历史故事等4. 清明节的手工制作:制作纸鸢、青团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清明节的由来、传统习俗及其文化意义。
难点: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图片、视频等2.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入清明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故事讲述,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
3. 互动环节:分小组讨论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手工制作:指导学生制作纸鸢或青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受清明节的文化意义。
板书设计1. 清明节2. 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3. 内容:清明节的由来、传统习俗、文化内涵、手工制作等作业设计1. 写作作业:写一篇关于清明节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实践作业:在家中尝试制作纸鸢或青团,与家人分享清明节的习俗。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手工制作,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注:由于篇幅限制,以上内容为大纲式教案,实际教学时需根据具体情况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
重点细节:清明节的文化内涵详细补充和说明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丰富,包含了中华民族对生命的尊重、对先辈的缅怀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
四年级主题班会教案-清明节班会通用版
四年级主题班会教案-清明节班会通用版教学内容本节班会课旨在通过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1. 清明节的起源和演变2. 清明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3.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4. 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1. 清明节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2. 清明节习俗的传承与发展3. 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融入教具学具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清明节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 PPT课件:包括清明节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内容。
3. 纸质材料:包括清明节的诗词、文章等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清明节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清明节。
2. 讲解:详细介绍清明节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清明节。
3. 讨论:分组讨论清明节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互动:进行清明节知识问答,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清明节的文化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清明节的起源2. 清明节的习俗3. 清明节的文化内涵4. 爱国主义教育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清明节的短文,要求内容包括清明节的起源、习俗、文化内涵等。
2. 选择一首关于清明节的诗词,进行背诵并理解其意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了清明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同时,通过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明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年级清明节活动主题班会
四年级清明节活动主题班会
《怀念先烈,传承传统》
四年级清明节活动主题班会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提高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觉,四年级举办了一场主题班会,活动主题为《怀念先烈,传承传统》。
主题班会在晨会时间进行。
活动一开始,老师向学生们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和意义,并通过图片资料,讲述了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接着,学生们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清明节的理解和感受。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纷纷表达对先烈的敬仰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活动的高潮是学生们共同举行的祭扫仪式。
他们携带鲜花和纸钱,来到学校设立的清明祭坛前,鞠躬默哀,深深地致敬祭奠先烈。
在祭扫仪式结束后,学生们还用自己的话语,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先烈的哀思,以及祝愿和希望。
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活动,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更加深了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生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接受了道德和爱国教育,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文化观念,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尊重传统、珍惜现在,才能更好地赢得未来,为建设美好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表示,清明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应该好好学习传统文化,牢记祖先的艰辛,珍爱和平,报效国家。
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活动,四年级学生们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祖国的伟大,坚定了自己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清明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清明一、活动背景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由来和文化内涵,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在四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课程中,将开展“清明节”主题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观念。
2.感悟清明节的重要性,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3.通过亲手制作传统文化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内容1.清明节的由来和历史文化内涵2.手工制作传统清明文化手工艺品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首先,老师要对清明节的由来和历史文化内涵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这个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和文化意义。
2. 学习(25分钟)介绍完清明节的由来和历史文化内涵后,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观看相关视频来进一步了解清明节的相关知识。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资料或视频进行阅读和观看,也可以分组合作来完成任务。
3. 制作手工艺品(30分钟)在学生们了解清明节相关知识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始制作清明文化手工艺品。
这个环节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明信片的制作,其次是卡通留言板或者敬祖板的制作。
制作明信片的步骤:1.准备彩纸、剪刀、胶水、铅笔等材料。
2.制作明信片纸张,将彩纸按照一定规格裁切成合适的大小(一般是10cm×15cm)。
3.设计明信片的风格和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创作,也可以参考其他人的作品。
4.制作明信片,将设计好的明信片内容粘贴在纸张上,再做出好看的边角和图案。
制作卡通留言板或者敬祖板的步骤:1.准备棉线、剪刀、胶水等材料。
2.用彩纸剪出一块矩形的纸板,大小根据需求来定。
3.用铅笔在纸板中央画一个卡通形象或者家谱图案。
4.用棉线在卡通形象或家谱图案的外围缠绕几圈粘贴好,做出简易的卡通留言板或敬祖版。
4. 总结(10分钟)在结束了制作手工艺品的环节后,老师应该总结这个活动的内容和意义。
中华民俗文华清明节(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全国通用
中华民俗文化——清明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历史和传统习俗,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制作清明节的特色食品——青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通过对清明节诗词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强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集体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清明节的起源和历史2.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3. 清明节的特色食品——青团的制作方法4. 清明节诗词的学习5. 清明节主题的手抄报制作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清明节的起源、历史和传统习俗,青团的制作方法,清明节诗词的学习。
2. 教学难点: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诗词的深入理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诗词音频、手抄报制作材料。
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清明节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清明节。
2. 讲解:讲解清明节的起源、历史和传统习俗,让学生深入了解清明节。
3. 实践:教授青团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清明节的传统。
4. 学习:学习清明节诗词,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
5. 活动:组织清明节主题的手抄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板书设计1. 清明节的起源和历史2.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3. 清明节的特色食品——青团的制作方法4. 清明节诗词的学习5. 清明节主题的手抄报制作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清明节的短文,要求包含清明节的起源、历史和传统习俗。
2. 制作一份清明节主题的手抄报,要求包含诗词、图片等元素。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1. 导入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清明节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扫墓、踏青、放风筝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清明节的文化氛围。
问题引导: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知道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和习俗?”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讲解历史背景:详细介绍清明节的起源,包括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介子推的故事,以及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关系。
四年级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清明节 全国通用
四年级主题班会教学设计——清明节一、教学目标1.了解清明节的由来及相关传统文化知识;2.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等价值观的认识;3.引导学生重视传统文化积淀,珍爱家庭感情。
二、教学内容1.清明节由来及相关传统文化知识;2.珍爱家庭感情,齐来扫墓,感谢先烈;3.饮食文化——清明踏青,野餐活动。
三、教学步骤与方法1. 导入环节导入课题,关于清明节学生是否有所了解,要求学生展开交流,了解学生对清明节的认识。
2. 清明节由来及相关传统文化知识教师介绍清明节的由来及相关传统文化知识,要求学生认真聆听,进行简要的笔记。
3. 珍爱家庭感情教师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齐来扫墓、祭奠先烈的场景,引导学生重视家庭感情,珍爱现在的家庭生活,要求学生课后回家和家长一起留意勾起家庭生活中的点滴甜蜜。
4. 饮食文化1.教师介绍“清明踏青,野餐活动”的饮食文化知识,要求学生展开互动,分享自家或他人野餐、踏青时的食品清单;2.分组讨论,要求学生以健康为出发点,商议出最佳的野餐活动清单,对食品进行相应的搭配和安排,同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形式表达对清明踏青、野餐活动的认识和体验。
5. 总结和作业布置巩固和反思所学知识,教师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总结,要求学生简述清明节的由来、重视家庭感情以及清明踏青、野餐活动的饮食文化。
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讲述自己对清明节、家庭、饮食文化等的理解和体验。
四、教学评估对学生的评估主要采取教师评估与同学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主要考察以下方面:1.学生对清明节的了解和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2.学生对珍爱家庭感情、感恩先烈的认识与理解情况;3.学生对饮食文化的理解与体味以及表达和探究能力。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参与了交流互动、观看视频等多元化教学方式,提升了课堂氛围,活跃了学习氛围。
但在教学中,学生的瞌睡问题也需要引起教师的注意和解决。
同时,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估标准,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 跟着节气去探究——清明
立春
立夏
春分
清明
雨水
谷雨
小雪
冬至
清明节气含义
清明节气在公历4月5号前后, 即春分后第15日,它既是自然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这一时 节,正是踏青春游与扫墓祭祖的好 时节。
探究分享
清明节诗句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黄庭坚《清明》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孟浩然《清明即事》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李冠《蝶恋花·春暮》
清明节谚语
1) 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 2) 地温稳定十三度,抓紧时机播春棉, 3)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4)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清明节风俗习惯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 探春、寻春等。四 月清明,春回大地,正 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中国民间长期保持 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扫墓 清明扫墓,最主要的 一项活动,清明扫墓 则是秦以后的事。 到唐朝才开始盛行。 并相传至今。
4、一共有多少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
5、清明节,最主要的一项活动是 (祭祖扫墓)
革命烈士孙龙珍
1969年6月10日,苏军侵入我国领 土、武装挑衅,绑架牧工。 孙龙 珍听到消息后,她不顾6个月的身 孕和同志们一道向出事地点跑去, 营救被苏军绑架的战友,突然,罪 恶的子弹从孙龙珍的左腹穿入直 到胸膛,为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献出 了年仅29岁的生命。孙龙珍为捍 卫祖国的尊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四、活动要求
1.小组分工合作。 2.以“节气”为主题,选择喜欢的形式进行活动。 3.活动时间为10分钟。
小组成果2、放风筝比赛。
谢谢大家!
放风筝 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 戏之一,清明节节日习 俗。风筝又称纸鸢。 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 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 信工具,山东省潍坊市 被称为风筝之都。
《中国传统节日》校本纲要
《中国传统节日》校本课程纲要一.课程介绍课程名称:《中国传统节日》课程类型:必修课程授课教师:王兰授课对象:初一学生开发教师:王兰所在学校:北戴河三中二.课程的性质和指导思想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属校本课程中学生必修类课程之一。
2.指导思想: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传承了中国上下5000 年的历史,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藏。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有着许多精彩的文化内容,它包括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诗词文化、戏曲文化、娱乐文化等,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间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这些内容,在国家课程很少涉及,所以现在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是非常少的,为了让学生更多更早地了解其精华,我校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有益补充,从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结构。
本课程通过教师介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学习来解决疑惑。
学生通过搜集信息、考察来感知中国传统节日。
三、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与实践,增进社会与文化参与,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陶冶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文化情操,尊重并学习不同地域的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与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质,培养文化生活的兴趣与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学习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的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第一课元宵节第二课春龙节第三课社日节第四课打春第五课上已节第六课寒食节第七课清明节第八课端午节第九课夏至第十课乞巧节第十一课中秋节第十二课中元节第十三课重阳节第十四课寒衣节第十五课下元节第十六课腊日第十七课祭灶节第十八课冬至第十九课小年第二十课除夕第二十一课春节第二十二课检测考察四.学习方式及教学方式(一)学习方式课上学习与学生搜集整理材料,组织活动相结合。
清明节主题班会四年级课件
03 清明节与传统文化
清明节与诗歌
总结词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与诗歌有着密切的联系。
详细描述
在古代,人们会在清明节这一天踏青、扫墓,并创作诗歌来表达情感。这些诗歌 通常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和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清明节与绘画
01
总结词
清明节也是中国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画家们通过画作来表现春天的气
放风筝也是清明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会在空旷的地方放 飞风筝,欣赏风筝在蓝天白云中飞翔的美景。
清明节习俗的传承与创新
清明节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传承 和发展。
在传承清明节习俗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重创新,例如开 发更多具有现代元素的清明节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其中,让清明节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息和人们的情感。
02 03
详细描述
在清明节期间,许多画家会创作与清明节相关的画作,如扫墓、踏青等 场景。这些画作通常以细腻的笔触和柔和的色彩,展现春天的美丽和人 们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推荐画作
《清明上河图》(宋·张择端)
清明节与传统手工艺
总结词:清明节与中国传统手工艺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手工艺品都与清明节相关。
详细描述
要求学生设计制作清明节手抄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展示清明节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清明上河图、踏青 、扫墓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主题班会活动策划
总结词
增进学生对清明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班级凝聚力。
详细描述
策划一场以清明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PPT展示、互动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 解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同时加强班级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团结和谐的班级氛围。
清明小学四年级
清明小学四年级清明学校四班级作文1又到了4月份,清明节又静静地走来了,又是一个春游的日子……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5日。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原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风俗是丰富好玩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春游、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由于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与一些体育活动,以熬炼身体。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
黄昏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挡鬼魂进宅。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春游游玩的欢乐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放风筝也是清明季节人们所宠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季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耀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际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然而今年清明节的天气却特别的好。
星期天,我们家去了旗峰公园,说说笑笑地爬上了旗峰山,在古庙里为我的外公,外婆和爷爷烧纸钱,求平安。
或许爸爸妈妈每次过清明节都会很难过吧!由于爸爸妈妈还没有我如今这么大的时候,他么就已经走了。
我很想见见他们,但是……而且如今我连外公,外婆的坟都没有见过,我只扫过爷爷的墓。
清明,你真是一个让人哀痛的节日啊。
清明学校四班级作文2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又到了,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上升,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季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慢慢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节》《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供三、四年级使用)“清明节”文化专题活动方案时间:3月21日——4月10日(20天)内容:风俗习惯。
第一阶段:清明节我知道1、知道今年的公历4月4日,农历三月初九是清明节。
2、清明节简介3、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4、清明节的习俗:第二阶段:清明节诗词、对联诵读1、经典诵读课,每天一首。
2、鼓励多背诵,并评选每周诵读之星。
第三阶段:宣传总结1、手抄本2、黑板报3、踏青、扫墓、习作展4、班级诗词诵读比赛5、教师活动总结《清明节》●知道清明节的具体日期;●初步了解节日的来历;●了解清明●会背诵有关的诗●通过调查、访问,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资料,并能整理成文章。
第一单元: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
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
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
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
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
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
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
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
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
晋文公只好亲去请。
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
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
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
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
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
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
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
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
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
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第二单元:清明节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
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
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
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又叫春游。
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
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第三单元:罗庄街道第四小学“清明节”诗文诵读一二年级推荐(供参考)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罗庄街道第四小学“清明节”诗文诵读三四年级推荐(供参考)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罗庄街道第四小学“清明节”诗文诵读五六年级推荐(供参考)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明)高启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刘长卿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
清明日曲江怀友【唐】罗隐君与田苏即旧游,我于交分亦绸缪。
二年隔绝黄泉下,尽日悲凉曲水头。
鸥鸟似能齐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应寒食,遥望江陵一泪流。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孙昌胤清明暮春里,怅望北山陲。
燧火开新焰,桐花发故枝。
沈冥惭岁物,欢宴阻朋知。
不及林间鸟,迁乔并羽仪。
清明日忆诸弟【唐】韦应物冷食方多病,开襟一忻然。
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杏粥犹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亲燕,坐度此芳年。
长安清明【唐】韦庄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
清明日【唐】温庭筠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
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
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清明日自西午桥至瓜岩村有怀【唐】张继晚霁龙门雨,春生汝穴风。
鸟啼官路静,花发毁垣空。
鸣玉惭时辈,垂丝学老翁。
旧游人不见,惆怅洛城东。
江南清明【唐】郑准吴山楚驿四年中,一见清明一改容。
旅恨共风连夜起,韶光随酒著人浓。
延兴门外攀花别,采石江头带雨逢。
无限归心何计是,路边戈甲正重重。
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