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生命:伟大的渺小——对纪伯伦《先知·沙与沫》中人的认知
世界之大 感悟人生的渺小与伟大
世界之大感悟人生的渺小与伟大人的一生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渺小而微弱。
当我们仰望星空,思索宇宙的广袤时,我们深刻地感悟到人生的渺小与伟大。
世界之大,宇宙无边。
在这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我们的存在如同尘埃一样微不足道。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仅仅是宇宙中一个微小的行星,而我们个人更是其中微不足道的存在。
这种感悟让我们明白我们与整个宇宙相比是何等的渺小。
然而,正是这种微小的存在,却蕴含着不可估量的伟大。
无论是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还是普通的平凡百姓,每一个人都孜孜不倦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与目标。
正是这种伟大的追求和奉献,构筑起了世界的繁荣与进步。
当我们看到医生挽救生命的壮举,看到科学家创造出伟大的发明,看到艺术家创作出动人的作品,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人生的伟大之处。
正是这些伟大的个体,构成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辉煌与进步。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只是其中的一分子,但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微小的贡献,都能够作为整个世界发展的推动力量。
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会经历人生的起伏和波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产生迷茫和无助的情绪,感觉自己的存在毫无意义。
然而,当我们放眼世界,放眼宇宙,我们会意识到,尽管我们个人的生命如此渺小,但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正是因为我们的渺小,我们才更加珍惜每一个拥有的机会和成就。
我们学会感恩,学会坚韧,学会拼搏。
我们从自己的经历中提炼出智慧和力量,成长为更加坚强和勇敢的人。
在感悟人生的渺小与伟大时,我们还应该审视自己的行为和责任。
尽管我们个体微小,但我们对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对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学会用温暖和善意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传递爱和关怀。
我们应该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关注环境问题,为下一代留下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世界之大,人生的渺小与伟大并存。
正是在感悟自己的渺小时,我们更加珍视每一个瞬间,明白生命的宝贵与意义。
我们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学习和成长。
每日一书:先知沙与沫——纪伯伦
每日一书:先知沙与沫——纪伯伦先知智者的教诲《先知》是纪伯伦“从少年时即开始酝酿,早已成为身体的一部分”的“伟大成就”。
他认为,人类精神发展是沿着“侏儒——人性——神性”的轨道发展的,这与尼采的“超人”哲学颇为相似,但又与尼采不同,纪伯伦是带着爱去启示人类的。
他谈爱假如在你的疑惧中,只寻求爱的和平与逸乐,那不如掩盖你的裸露而躲过爱的筛打,而走入那没有季候的世界,在那里你将欢笑,却不是尽量的笑悦,你将哭泣,却没有流干眼泪。
爱是永恒的话题,是一生的学习。
爱从不是只会带来欢乐与平静,更多时候,爱是携了考验、历练而来。
爱是玫瑰,也是玫瑰枝桠上的尖刺。
他谈婚姻站立在一起,但不要靠得太近;因为殿宇的支柱总是彼此分立的,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阴影下生长。
婚姻是座围城,而保持婚姻长久幸福的秘籍也许就是人格的独立。
可以相互依靠,但不要放弃自立的能力;可以给予无穷的爱意,但万万不可丢了自己。
倘若你能使你的心时常赞叹日常生活的神妙,你苦痛的神妙不减于你的欢乐;你要承受你心灵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从田野上度过的四时。
你要静守,度过你心里凄凉的冬日。
不必为追寻安乐而逃避苦痛,纪伯伦说,苦痛是“医治你病身的苦药”,这与《孟子》的“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何其神似。
你如何对待苦痛,苦痛就如何回报你,你若意志消沉,苦痛便啃噬你;你若乐观坚定,苦痛就供养你。
沙与沫瞬间的永恒《沙与沫》(Sand and Foam)是纪伯伦的散文诗集。
作者以自然景物“沙”、“泡沫”为比喻,寓意着人在社会之中如同沙粒般微小,万物如同泡沫般虚幻。
整部诗集散发着着智慧的光芒,富有哲理且富于音韵之美。
曾有七次我鄙视了自己的灵魂:第一次是在她可以上升而却谦让的时候。
第二次是我看见她在瘸者面前跛行的时候。
第三次是让她选择难易,而她选了易的时候。
第四次是她做错了事,却安慰自己说别人也同样做错了事。
第五次是她容忍了软弱,而把她的忍受称为坚强。
第六次是当她轻蔑一个丑恶的容颜的时候,却不知道那是她自己的面具之一。
《纪伯伦散文诗选》读后感
《纪伯伦散文诗选》读后感
《纪伯伦散文诗选》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感性的作品,收录了纪伯伦的两部杰作《先知》和《沙与沫》。
这些诗歌不仅是优美的抒情诗,更是富有哲理的箴言,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深受启发。
首先,《先知》这部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以智者之口,回答了关于爱憎、善恶、美丑、罪罚等人生和社会问题。
通过对智者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反复咀嚼,我深入地思考了人生的真谛和社会的复杂性。
这部作品让我明白,爱与恶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映射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元性。
同时,美丑、善恶、罪罚等概念也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其次,《沙与沫》这部作品则以自然景物为比喻,讲述了人生的短暂渺小与永恒伟大。
通过“沙”与“沫”这些自然景物,我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常和易逝,也理解到即使人生短暂,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让生命变得充满意义和价值。
同时,这部作品也让我更加珍惜与大自然的关系,意识到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在阅读完《纪伯伦散文诗选》后,我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了新的思路,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特别是在纪伯伦的创作手法的影响下,我尝试运用象征和比喻来表达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
通过对比、拟人等手法,我发现自己的诗歌更具诗意和深度。
最后,我认为《纪伯伦散文诗选》不仅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生的东方箴言书,更是一本能够启迪心灵、激发思考的智慧之书。
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信仰。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诗歌将继续陪伴我成长,成为我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沙与沫读后感
沙与沫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沙与沫读后感(一)对比《先知》中的直面人生,《沙与沫》就显得较为含蓄,但它句句箴言,字字珠玑,表面凌乱的文辞蕴涵着难以言状的深意。
这也是许多读者挚爱《沙与沫》的重要原因。
“一粒沙子就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就是一粒沙子,现在再让我们沉默下去吧。
”“我在埃及的沙土上躺了很久,沉默着而忘却了季节,然后太阳把生命给了我,我起来在尼罗河岸上行走。
”如此抽象的意境,更具有诗的韵味,品味愈久,回味愈浓。
当然,文中出现更多的还是作者对自然,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
“求上帝喂养那些穷奢极欲的人吧!”“一个伟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在沙与沫的世界中将他的思想的大气展现得淋漓尽致。
“求”一句一反常态,改抨击为怜悯,使得追名逐利之人霎时变得渺不可及,也极好的反映了纪伯伦晚年顺从自然的豁达情怀。
一个“求”字意境深远——就连上帝都鄙视痛恨的小人,却博得了智者的同情,纪伯伦的胸襟是何等宽阔!而“一”一句更是精彩中的完美:什么样才算是伟人?血染沙场,为国捐躯的是伟人;建功立业,强国富民的是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是伟人。
然而,他们却拥有一个共同的人格特质,那就是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或许他们面对的是敌强我弱、敌众我寡的困境,是国破家残、民不聊生的现状,是世浊我清、众醉我醒的痛楚。
可是伟人从来没有看见自己流血的心,而是用另一颗心把做人的最高境界现实地演绎出来。
缥缈却可见,虚幻却真实。
大自然的美学艺术就是光阴流转,日月轮回,就是凯库勒梦中巨蟒首尾相接的的经典时刻。
沙与沫读后感(二)“我们所有的词语,不过是思想筵席上散落下的碎食屑。
”纪伯伦曾这么说过。
这部《沙与沫》就是他创作的,虽然我并不能读懂每一句,但却依然能从字里行间读得一些深奥与纪伯伦的沉思哲理。
纪伯伦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娇子“。
这部《沙与沫》是纪伯伦用英语写的。
纪伯伦的散文诗集
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有:《先知》、《先知园》、《沙与沫》、《情与思》、《音乐短章》、《泪与笑》、《疯人》、《暴风集》、《先驱者》、《珍趣篇》、《人子耶稣》、《大地之神》、《流浪者》、《佚文集》等。
一、《先知》是纪伯伦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意境高深、主题明确的长篇散文诗。
在这部作品中,纪伯伦以诗的语言,优美的方式道出真与善,通过自由、痛苦、自知、友谊、善恶、祈祷、生死等人生命题,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先知》以一个即将离世的先知与一位青年的对话形式展开,先知在临别之际向青年传授了人生的智慧。
这些智慧涵盖了自由与束缚、痛苦与欢乐、生与死等主题,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谛。
在这部散文诗集中,纪伯伦以哲理般的诗句和富有诗意的语言,将人生经验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总结。
他通过对人类本质和命运的探索,传达了关于人性、爱、死亡等主题的深刻洞见。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未来的希望,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总的来说,《先知》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感悟的作品,它不仅揭示了人生的真谛,也表达了纪伯伦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这部作品给人以深深的启示和感悟,使人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洗涤和精神的升华。
二、《沙与沫》是纪伯伦的散文诗集,其中包含322首短小精悍的智慧格言。
这部作品以“沙”和“泡沫”为比喻,将人置于广袤的宇宙和大自然之中,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微小和事物的虚幻。
纪伯伦通过这部作品传达了关于人性、人生、命运等主题的深刻洞见。
此外,《沙与沫》也是一部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作品,它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在这部作品中,纪伯伦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探索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自由、爱情等主题的独特见解。
总的来说,《沙与沫》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感悟的作品,它不仅揭示了人生的真谛,也表达了纪伯伦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这部作品给人以深深的启示和感悟,使人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心灵的洗涤和精神的升华。
三、《情与思》是纪伯伦的散文诗集之一,主要表达了关于人性、人生、命运等主题的深刻洞见。
纪伯伦的《沙与沫》读后感
《沙与沫》读后感当我翻开纪伯伦的《沙与沫》,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哲学思考的世界。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邃的哲理,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沙与沫》以其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诗句,引导我思考生活的真谛。
沙与沫,这两个简单的自然元素,成为了作者表达人生短暂与虚幻的象征。
读到这里,我不禁开始思考自己的存在意义,以及如何在短暂的人生中寻找永恒的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我被纪伯伦的深刻洞察所吸引。
他观察到人在浩瀚世界中如同尘沙般微小,而事物则如同泡沫般虚幻。
这种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我开始思考如何在微小的个体中寻找无限的价值,如何在虚幻的事物中寻找真实的存在。
此外,纪伯伦的诗歌也让我对自然和宇宙有了更深的敬畏。
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这种对自然和宇宙的思考方式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
在阅读《沙与沫》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纪伯伦的智慧和哲理,也看到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家的独特视角。
他用诗歌这种富有韵律和节奏的语言形式,表达出对人生的深刻见解。
这种艺术形式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品的内涵,也让我更加欣赏纪伯伦的才华和智慧。
总的来说,《沙与沫》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启迪的作品。
它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追求。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将这份感悟带入到我的生活中,努力寻找自己在宇宙中的位置和价值,同时也会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个瞬间,用心去体验和感受生活的美好。
我相信,只要我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就一定能够在沙与沫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纪伯伦散文诗读后感
纪伯伦散文诗读后感纪伯伦散文诗读后感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纪伯伦散文诗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读后感1“这本书,那满含着东方气息的超妙哲理和流利文词,予我极深的印象。
”冰心先生作为曾经为纪伯伦著作作译的文学泰斗,也被它深深折服。
这篇长仅二十八章的散文诗犹如甘露润泽了人性世界的每一寸土壤,从出身到死亡,有缔结婚姻,也有结交友谊,不仅包含无拘无束的自由,还探讨严酷无情的法律,涉及享乐而不忘却痛苦,甚至还关注衣食住行……当然,还要回归爱这最易忽略却是最弥足珍贵的上帝恩赐。
在纪伯伦看来,人生有了爱的滋润才能称得上完美,而能够笑对死亡的人才是死而无憾。
真正的“施主”出手并不一定大方,却必然是身处极度困窘之境还能慷慨解囊,人生价值就在于洗去一切耀眼的浮华,而谋求更深刻的内涵。
在《先知》里,爱的力量被完美诠释,不仅是在开篇,在结尾,而是贯穿始终,维系着做人的方方面面,承载着人性的每一寸空间。
爱是汇河入海的清泉,是适时降临的甘露,是暴雨过后的霞光,是绝音妙律的回响。
爱是付出,也是回报;是无私的,也是自私的;最高尚,也最平凡;他包容一切,也融入所有。
爱是如此高贵,以至于它永远都不会受制于人世间的恩怨情仇,它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爱已然超越了人本身,而跃然成为人存在的根本理由和原动力。
在爱的面前,人是何等渺小?拥有爱的人,又是何等幸福?《先知》无疑给世人点亮了一盏明灯,然而众生之异,使得他们并不会安心沐浴在这柔和的光线下,感受心灵的洗礼。
正如纪伯伦所言:“对于来自先知的声音,有人用眼睛听,有人用肚子听,有人用钱袋听,有人则根本不听。
”面对这一切,纪伯伦只是微闭双眼,倾耳聆听来自自己心灵的强烈震撼。
“爱除了自身别无所予,爱除了自身别无所取,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奉献你的心,但不要让对方保管。
”“你有什么不能舍弃的呢?总有一天,你所有的一切将要留于他人。
纪伯伦《先知》《沙与沫》读后感800字
纪伯伦《先知》《沙与沫》读后感800字曾经知道张伯伦是英国前首相,知道纪伯伦是文学上很有名的人,却不知道他是能给我带来如此多启发的优秀诗人。
翻开先知,醍醐灌顶。
在读过很多教育学的书籍、心理的书籍、修复心灵的书籍之后,在读过教人大爱的《圣经》之后,我终于知道为什么纪伯伦的《先知》被人们誉为“小圣经”了。
用诗意的语言袒露生命的奥秘,只有站在人类心灵高峰的大诗人能够做到吧?纪伯伦自己说:“在学者与诗人之间伸展着一片绿野;如果学者穿走过去,他就成个圣贤;如果诗人穿走过去,他就成个先知。
”那么纪伯伦是不是先知呢?哈哈《先知》模仿圣经模式,一个先知在阿法利斯传播真理,用诗意隐晦却生动的语言告诉人们。
爱尔美差,一个美丽有悟性的少女,充满好奇,充满对真理的渴望,她引出了先知对真理的精妙论述。
语言上,像极了耶稣基督的口吻。
内容上,与圣经并不冲突,却不像圣经那样离人们久远非常。
现代很多教育学、心理学及人们对爱、婚姻等的思考,纪伯伦用最动人的哲理之语告诉人们。
我最喜欢那句:“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
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为爱在爱满足了。
爱没有别的愿望,只要成全自己。
”还有那句:“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沙与沫》有些像泰戈尔的《飞鸟集》,有一首一首短诗组成,有的短到一两句话。
字字珠玑,句句精彩,最关键的是富含哲理,且对人生有指导意义。
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没错的,但也要看是读那些书,纪伯伦的诗集不会令你失望!最喜欢那段:“在秋天,我收集起我的一切烦恼,把它们埋在我的花园里。
四月又到,春天来同大地结婚,在我的花园里开出了与众花不同的美丽的花。
我的邻人们都来赏花,他们对我说:‘当秋天再来,该下种子的时候,你好不好把这些花种分给我们,让我们的花园里也有这些花呢?’”纪伯伦还是个画家,他的画充满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我看了几幅,没有喜欢的,因为我从不懂画,哈哈!小的时候不懂诗,所以不爱诗,只是在精彩的故事里面徜徉。
纪伯伦的《沙与沫》读后感500字[学习资料]
纪伯伦的《沙与沫》读后感500字“我们所有的词语,不过是思想筵席上散落下的碎食屑。
”纪伯伦曾这么说过。
这部《沙与沫》就是他创作的,虽然我并不能读懂每一句,但却依然能从字里行间读得一些深奥与纪伯伦的沉思哲理。
纪伯伦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娇子“。
这部《沙与沫》是纪伯伦用英语写的。
有人说:”在这部诗集中诗人以自然景物“沙”与“沫”为象征,暗喻人在浩瀚世界如尘沙般微小,诸般事物如同泡沫般虚幻。
是呀!我们在这个宇宙中是多么微小,金钱、地位以及一切事物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如“泡沫”一样虚幻,即使美丽诱人,但终究一碰就碎,不能永久保存。
“沿着海岸,我漫步了很久很久,在那细沙和泡沫之间,涨起的潮汐抺洗了我的足迹,海风也将泡沫拂掠而去,但是,浩瀚沧海与伟岸长堤将会永恒……”我读了几百句,可就偏爱这句:粒沙即为广漠,广漠即为粒沙。
也许诗人将我们比作粒沙,我们本是世界中的微小一份,()可若没有这“微小一份”何有世界呢?兴许诗人也想告诉我们,我们或许是广漠中的粒沙,属于这个世界,或许世界不过是我们心中的粒沙,而我们则是广漠……谁也不知是什么意思,但也许可以领悟一些。
这仅仅是其中的粒沙,可这每粒沙中都蕴含着一样的哲理。
这本诗集就是如此奇妙,令人不禁赞叹,却又舍不得放下。
所以,去看看这本《沙与沫》吧!我讲得不过是沧海一栗而已,快随我一起探究去吧!斯芬克斯只说过一次话。
斯芬克斯说:“一粒沙子就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就是一粒沙子,现在再让我们沉默下去吧……人,就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人心的情感复杂,好似一个社会;而社会恰恰是由这些情感组成的。
所以说,“一粒沙子就是一片沙漠,一片沙漠就一粒沙子”,人是由一个类似“社会”的系统构成的,而一个个由不同“社会”组成的人又构成了社会。
这就是复杂世界的门环,让我们往深处想:其实,所谓的“颜色”就是物体反射的光而已。
看到红花其实不是红花,只是一朵反射红光的花罢了。
沙与沫的读后感
沙与沫的读后感《沙与沫》是纪伯伦的一部散文诗集,收录了他对人生、爱情、信仰、自然等主题的思考。
在诗人的笔下,沙与沫这两种微不足道的东西被赋予了深刻的哲理,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感叹生活的美好与生命的伟大。
以下是我对这部作品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我被纪伯伦那独特的诗意语言所吸引。
他运用丰富的比喻、拟人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比如在《沙与沫》这首诗中,他写道:“我是沙,是沫,是无数中的一员,是宇宙的尘埃。
”这样的表达既展现了诗人谦卑的心态,又透露出他对生命的敬畏。
读这样的诗句,让我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其次,《沙与沫》中的许多观点让我深思。
纪伯伦认为,人生如同沙与沫,短暂而渺小,但正是这种短暂和渺小,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他提倡人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追求内心的真实与自由。
这些观点让我意识到,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学会把握人生的方向,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此外,纪伯伦在诗集中还对爱情、友情、信仰等主题进行了探讨。
他主张真诚地去爱,去关怀他人,去坚守信仰。
这些真挚的情感表达,使我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善良与温暖。
在读到这些内容时,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对身边的人和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读完《沙与沫》,我深感纪伯伦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他关注人生,关注人性,用诗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思考。
这部作品让我明白,生活虽然短暂,但我们可以用诗歌去铭记那些美好的瞬间,去寻找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总之,《沙与沫》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诗集。
它让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纪伯伦最经典的十首短诗100字
纪伯伦最经典的十首短诗100字
纪伯伦,这位伟大的黎巴嫩裔美国诗人,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诗句感染了无数读者。
以下是纪伯伦最经典的十首短诗,每首诗均以100字左右的篇幅呈现,旨在传递诗人的智慧与情感。
1.《泪与笑》
泪水与笑声,是生命的两面。
悲伤时,请铭记欢乐;欢笑时,勿忘泪水。
在这矛盾中,我们感悟人生的真谛。
2.《先驱者》
勇敢的先驱者,肩负着开拓未来的使命。
在荆棘与困境中,他们披荆斩棘,为后人开辟道路。
3.《暴风雨》
暴风雨过后,天空更加明亮。
历经磨难,我们终将迎来美好的阳光。
4.《先知》
先知所言,如同指引迷途的明灯。
倾听他们的声音,我们将不再迷茫。
5.《与灵魂私语》
在寂静的夜晚,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倾听内心的声音,寻找真实的自我。
6.《沙与沫》
人生如沙,命运如沫。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渺小却独特。
7.《流浪者》
流浪者啊,你的脚步遍布世界。
在漂泊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8.《先知园》
在先知园里,智慧之果熠熠生辉。
品味诗人的教诲,我们得以成长。
9.《行列圣歌》
行列中,我们高唱圣歌。
信仰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
10.《珍闻与趣谈》
在岁月的长河中,珍闻与趣谈犹如繁星。
品味人生百态,笑对世间沧桑。
纪伯伦的诗歌,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沙与沫》读后感
《沙与沫》读后感
《沙与沫》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部诗集,它以其优美的文字、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想象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纪伯伦的诗歌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慰藉。
他的文字如同一首首美妙的歌曲,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世界的和谐。
纪伯伦的诗歌具有深刻的哲理。
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宇宙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歌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让人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和思考。
纪伯伦的诗歌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沙与沫》中的许多诗歌都是以儿童为题材,通过讲述孩子们的成长故事,传递了作者对教育的深刻思考。
纪伯伦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和道德品质,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倡导的是一种全人教育,强调个性的发展和对美的追求。
这种教育观念在当今社会仍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沙与沫》是一部充满美感、哲理和教育意义的诗集。
它让我感受到了纪伯伦对生活、自然和教育的热爱,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诗集值得我们反复品味,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沙与沫》读后感
《沙与沫》读后感
“我们所有的词语,不过是思想筵席上散落下的碎食屑。
”纪伯伦曾这么说过。
这部《沙与沫》就是他创作的,虽然我并不能读懂每一句,但却依然能从字里行间读得一些深奥与纪伯伦的沉思哲理。
纪伯伦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娇子“。
这部《沙与沫》是纪伯伦用英语写的。
有人说:”在这部诗集中诗人以自然景物“沙”与“沫”为象征,暗喻人在浩瀚世界如尘沙般微小,诸般事物如同泡沫般虚幻。
是呀!我们在这个宇宙中是多么微小,金钱、地位以及一切事物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如“泡沫“一样虚幻,即使美丽诱人,但终究一碰就碎,不能永久保存。
“沿着海岸,我漫步了很久很久,在那细沙和泡沫之间,涨起的潮汐?{洗了我的足迹,海风也将泡沫拂掠而去,但是,浩瀚沧海与伟岸长堤将会永恒……”
我读了几百句,可就偏爱这句:粒沙即为广漠,广漠即为粒沙。
()也许诗人将我们比作粒沙,我们本是世界中的微小一份,可若没有这“微小一份“何有世界呢?兴许诗人也想告诉我们,我们或许是广漠中的粒沙,属于这个世界,或许世界不过是我们心中的粒沙,而我们则是广漠……谁也不知是什么意思,但也许可以领悟一些。
这仅仅是其中的粒沙,可这每粒沙中都蕴含着一样的哲理。
这本诗集就是如此奇妙,令人不禁赞叹,却又舍不得放下。
所以,去看看这本《沙与沫》吧!我讲得不过是沧海一栗而已,快随我一起探究去吧!。
心灵之歌——纪伯伦《沙与沫》读后感
心灵之歌——纪伯伦《沙与沫》读后感作者:风城阳光“上只有两个元素,美和真;美在情人的心中,真在耕者的臂里。
伟大的美俘虏了我,但是一个更伟大的美居然把我从掌握中释放了。
美在想望它的人的心里,比在看到它的人的眼里,放出更明亮的光彩。
我爱慕那对我倾诉心怀的人,我尊重那对我披露梦想的人。
但是为什么在服侍我的人面前,我却腼腆,甚至于带些羞愧呢?”--纪伯伦《沙与沫》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
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
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一个诗人,纪伯伦关注和思考的是宇宙、人、社会、真理等最本质的问题。
我们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哲思美,是我们感悟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宝贵财富。
初读纪伯仑的作品,如一阵清风涤荡着心灵:清新,自然、真实,还兼具烂漫的气息、深刻的哲理。
作品中的意象很美,通俗易懂、真实情感自然流露;作品极富激情,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是一种美的享受!首先,我们体验到的是无处不在的美,美的范畴来自自然和人性:“上只有两个元素,美和真;美在情人的心中,真在耕者的臂里。
”其次,美是伟大的、崇高的:“伟大的美俘虏了我,但是一个更伟大的美居然把我从掌握中释放了。
”美能震撼人的心灵,涤荡人的灵魂。
所以美是崇高的、有层次的。
再次,美是内心活动,美在追求者的心里,美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感受,美也是一种激情。
“美在想望它的人的心里,比在看到它的人的眼里,放出更明亮的光彩。
”美是心灵与心灵的诉求,是梦想的回应:“我爱慕那对我倾诉心怀的人,我尊重那对我披露梦想的人”。
美很单纯,很纯洁,是一种尊重:“但是为什么在服侍我的人面前,我却腼腆,甚至于带些羞愧呢?”综上所述,我们不妨用西方文论,对纪伯仑的这一首诗歌进行详细解读。
(一)用德谟克利特的摹仿说来解读文本德谟克利特的摹仿说认为:文艺描写的对象不只是生物性的人,而是社会的人,是外形和内心同一的人,认为文艺应“仿效好人”、“好事”。
纪伯伦作品读后感
纪伯伦作品读后感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著有散文诗集《先知》《沙与沫》《疯人》等,被称为“黎巴嫩文坛骄子”,“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和泰戈尔一样都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有评论说“上帝的先知于其身复活”。
他的散文,每一句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思考,每一篇也都在给人希望的光芒和向上的力量。
他以充满着华丽想象的句子向我们传达着爱与美的思想,他用每个象征性的形象向我们演示着人生的方向。
“愿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他就是在自己的人生充满着困苦之时也在告诫着人们要随时保持着希望,告诉我们人生的前方美好。
“倘若你想拥有,就切莫苛求”他的思想一直都是飞扬在芸芸众生之上的天空中的。
该是有着多宽宏的心胸才能在他颠沛流离的艰难人生中一直坚持着爱与美的主题,在他短暂的人生中既是受尽苦难被当做疯人也不屈不挠地宣扬着对祖国和对全人类的爱。
他在诗《朦胧中的祖国》中讴歌:“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
”他在散文集《沙与沫》中宣扬“树木是大地写在天宇的诗篇。
我们砍伐树木,制成纸张,来记录我们心灵的空虚。
”他的思想是飞扬在高空的,他以俯视的角度看向全人类,深沉着用梦一般美丽的文字写了了对我们的告诫。
他应该就是《先知》中即将远去的先知者,在迫不及待地给我们讲述着人生的哲理。
“唇齿赋予了声音飞扬的翅膀,而声音却无法携唇齿同行,他只能独自翱翔天际。
”纪伯伦毫不保留的向我们讲述着他的哲理,告诉我们人生中各种方面的意思,然后终于还是要离开。
但是他应该是从不会惧怕归去的,“弹指一挥间,我的渴望就会拢起尘埃和泡沫,变成另一个躯体。
弹指一挥间,在风中歇息片刻,我将被孕育于另一位女子的腹中。
”多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因为他一生都坚持着爱与美的思想,所以便不会轻易被生活中微笑的事物叨扰,因为他坚信着“爱,除了自身别无所欲,也别无所求;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因为,在爱里一切都已足够。
”他用作品中先知的形象向我们讲述着他自己的对世人的告诫,告诉人们要心怀着感恩之心面对身边中的一切,要以谦逊的态度对待生活,要用宽容的胸怀包容他人的过错。
2022关于纪伯伦《先知》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500字
2022关于纪伯伦《先知》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500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2022关于纪伯伦《先知》读后感精选范文5篇500字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
智慧对沧桑的哼唱──读纪伯伦《先知》
智慧对沧桑的哼唱──读纪伯伦《先知》
智慧对沧桑的哼唱──读纪伯伦《先知》
在思想文明高度辉煌的古代之后,近代在某种意义上变得平庸,除去事实的发现和可有可无的争辩之外,剩下的如同晨星寥寥可数。
但就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混沌中依然有一颗烁亮的星星在指引着我们,那就是黎巴嫩作家纪伯伦的《先知》。
他无愧于先知,在近三十篇的隽文中,他以智慧的代言者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
在平等的对话中,他在讲述自己以生命获得的感悟,淡淡的悲凉,却也获得人生的硕果。
而与之相对的泰戈尔的《吉檀伽利》则如同天真的儿童流泄出的欢语,却也神似。
不同于一些风过水无痕的文章,《先知》不是在卖弄,而是智慧对沧桑的哼唱。
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评价绝对名副其实。
像他谈到友谊时,他只是说友谊需要用爱播种,用感谢收获的田地。
似乎很普通,但只有你不停地倾听朋友的心时,你的朋友才会将他的欢乐与悲苦和你共享,你的心也才能为他的清晓而闪露光芒,《先知》里的文章都很短小,可是在哼吟中,那些淡淡的话语却如同你内心的琴键,不停地敲打你的心门,直至你完全敞开你的心扉,漾出你心中的歌谣。
读《先知》,适宜于静夜独处,就似听
beyond
的《海阔天空》,那是一种近似于无法排遣的寂寥与孤独,。
《沙与沫》读后感
《沙与沫》读后感导读:本文《沙与沫》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也许是同一本书、同一个视频,不同的读者也能获得不同的阅读感受。
下面,为大家带来“《沙与沫》读后感”,内容尽在,欢迎大家的阅读。
《沙与沫》读后感1 最近有幸读了纪伯伦的《先知·沙与沫》。
和我所读过的其他诗集相比,《沙与沫》中的小诗,篇幅都不长,最短的只有一行,最长的也不过十来行,是纪伯伦生前断续写下来的诗歌集锦。
整本书读来,皆是耐人品读良久的锦言妙语,但以拜教之心摘录几条谈下自己的理解感悟罢。
一“我看到过一个女人的脸,我就看到了她所有的还未生出的儿女。
一个女人看了我的脸,她就认得了在她生前已经死去的我的历代祖宗。
”俗话说,“面由心生,相由心变”,我个人是比较推崇这种说法的。
这里的“脸”“面”“相”不一定指天生的五官分布,我更倾向于将它们归为一种“神”,或者更抽象整体的来说,一种气质。
这种气质是由他的思想、人生取向决定的。
人们心态和志向的不同都会使得人们看上去异于他人。
譬如饱腹诗书的学者之气,是由一本本经典之作逐年酝酿出来的,由心至相,所以与人交谈眉目谦和,不会忽地剑拔弩张,打破平和友善之像,此乃“腹有诗书气自华”;善良纯朴的人,其厚在心,其华在表,其瞳必然清澈真诚,面相还会时而泛些同情关切的忧伤。
在我看来,作者的写作角度,除却“面由心生”,实则有更深的含义。
作者将诗句分为“女人”和“我”,并非是要说明男女有多不同,在字面下还能品读出一股暗暗涌动的宗代感,一种生活经历、价值观对人影响的历史时间感。
祖先对后代的面相影响,实来就上升到了家庭素养和文化环境的大层面。
对于女人,在相夫教子的角色中,她的内在涵养直接影响到她子女的性情修养。
那一双双饱经风霜的脸,肤凝如脂的脸,奸猾世故的脸,纯真灿烂的脸,背后蕴藏了多少故事,又有多少故事会潜移默化移接到她们的后代身上?而对于作者,“历代祖宗”也许不止是表明了宗代精神的延绵相传,我总感觉这句话有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淡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叹生命:伟大的渺小——对纪伯伦《先知·沙与沫》中人的认
知
摘要:《先知·沙与沫》是“人之子”纪伯伦对于人、生命、人生认知的深刻领悟
与探究。
人间的种种,淹没在生命长流的爱与恨、善与丑、悲与喜,真与假等等
均出自内心灵魂对于自己,对于人认知的表现。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人是
宇宙中渺小的沙与沫,但一粒粒沙与沫中都为一大千世界。
关键词:《先知·沙与沫》;人;真善美;生与死
前言
似水般流动,踏梦般空妄。
昨日是今日的回忆,明日是今日的梦想。
亿万
年前我是宇宙中的以太,亿万年后我是沧海中的遗珠,而现在我只是一粒沙,你
脚下踩着的那粒。
斗转星移,人于人间涅槃、生存,而后死亡。
在这一循环往复
的过程中,与宇宙相比如同沙与沫的人在生命长河中探索人的神性,在平等的灵
魂中获取,在相互的个人关系中突破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做自身的先驱,最
终超越“小我”,升向自己的“大我”、“真我”,与万物合一,与上帝合一。
纪伯伦
歌颂的人生是积极而有朝气的人生,他歌颂的人生充满变革与辩证,他倡导的人
生充满真与美,他体味的人生美丽又和谐。
纪伯伦打破重组主观上对生命、对人
的认知,概括凝练人无限循环上升的生与死的时间序列,欲望构建自我、真实的
理想国世界。
人是渺小如苔,内心却坚韧而伟大。
一粒粒的沙与沫,是不同的人
生体验过后,是不同的超越自我过后,成为熠熠闪光的以太过后的自我沉淀与升华。
正如纪伯伦所说:“在风中,另一个妇人将孕育我。
”。
先知永远只说一半,
另一半等待着人去自己理解。
先知在思考,但是人生的意义是需要人去走,走到
尽头。
一、生与死是个体逃不开的命题
因为生死一体,犹如江河大海。
在《先知》中,人们的问题和穆斯塔法的
回答无疑是对人从生至死的过程的疑惑与回答,也是对肉体与灵魂矛盾的问询与
解释。
纪伯伦认为死生同一,死不过是生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都是在彰显生命
的价值,人存在的价值。
“你们想知道死亡的秘密,但你们若不在生命中寻找,又怎么能发现它呢?”死在他的笔下变得浓重而凄美。
当生被世俗的枷锁所束缚时,死无疑是反抗、解脱,再生,使得生更深层次的表达,对真的追求和献身。
那么
生死到底是什么?是肉体的死生,和灵魂的永生。
肉体和灵魂的矛盾是死生同一
的基础,灵魂因睿智而富有,肉体因衰老而贫穷,因而死是更深层次的生。
在纪
伯伦的笔下,人是小小的沙与沫,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
人们在生时便是沙与沫,在生活的经历中锻炼自己的灵魂,苍老自己的肉体。
高贵的是心灵而不是身体,沙与沫在时光中流逝自己的表象,凝练自己本质的真。
什么是死,不就是在
风中裸立,消融于日光。
生是涅槃,于空间再生,寻求另一个自己。
经历了肉体
的消磨的人们,宁可为沙为沫,飘摇于世间,看遍有趣的灵魂个体,聚焦为天空
中闪闪的星星。
人们总在生的时候讨论死亡,在死亡的时候探求生的真谛。
在先
知眼里,诞生与死亡是勇敢的两种最高贵的表达形式。
个体无畏生,无畏死,无
畏肉体消逝,无畏灵魂历业火燃烧。
对于生死,坦然面对,成沙,成沫。
生死的态度应得人生观的深入探讨。
如同生与死一般,善与恶也是个体存
在消逝的命题。
在纪伯伦眼中,善与恶没有具体的界限。
人的善并非纯善、至善,
而是善恶的统一。
他以欲望为善恶的动因,以欲望为死生的转换。
人性原罪,欲
望主导。
而在生死的过程中,现实的善是对恶的扬弃与超越,个体应超越狭隘的
小我而进入完满的大我。
善恶的导向也是理性与情感的另类表现。
人性的最好表
现是融合理智与情感,来表达自由的真正阐述。
纪伯伦在25岁年纪曾写下:“我
爱过自由。
越是看到人们受奴役、蹂躏,我对自由就爱得越深;越是认识到人们
服从的只是些吓唬人的偶像,我对自由的热爱就越增长。
”自由并非真正的自由,只是在受到拘束的现实中我们所得到的最大的精神的自由。
自由是灵魂的漫步而
非肉体的放肆;自由是心灵的超越而非现实的超越;自由是死的凝练而非生的渴求。
生与死并不是两个必然结果,而是偶然的过程。
而这个过程却是个体逃不开
生死的最重要的部分。
生与死又何惧,我直率,我坚持,我一直走,以先知之名
求一我。
二、爱与美是生命的主旋律
爱如空气,充斥生命;美如图面,填充生命。
“孩提时我之所爱,现在依然
在爱;现在我之所爱,将终生不会忘怀。
爱是我所能得到的一切,谁也不能让我
把它舍弃。
”纪伯伦的心中充满了对人类、生活、生命的强烈爱恋,爱是他整个一生始终不渝的理想。
在《先知》的“船至”后的第一论就是“爱”,纪伯伦认为人不
可缺少爱,无论是自己所爱,或是他人所爱,即使爱会让你痛苦。
“融化自己,如涓涓小溪,向着清夜歌一曲。
去领悟柔情过度亦为痛苦。
让你对爱的理解伤害自己,再心甘情愿快活地为它流血。
”爱会让你痛苦,但会让你更加想去爱;爱是劳作,用爱实现自我的生存意义;爱是体会人生悲喜的投入;爱是内心灵魂高贵的
展现;爱是原罪中对于人生而平等的价值。
如果爱只是对精神的追求、情感的激越,那么这种爱只是抽象的爱,只有把爱付之行动,升华为给予时,爱才得到实现。
当人类胸中充满对人类、生命、宇宙的爱时,这种爱必会流溢出来,滋润漫
漫的人生。
纪伯伦将这种流溢出来的人类之爱称为“施与”。
人的生命终究要从有
归于无,在拥有生命之时不断施与,正是生命价值的真实体现。
说不得爱是什么,在《先知》中,哪里都有爱。
在生死循环的涅槃中,道路中不可或缺的是爱。
人
有了爱,就有了灵魂,虽如同沙与沫,但却熠熠闪光。
人不会永恒,但美会。
美
在哪里寻,常说我们要善于发现美,其实想要讲的无非是人自己对于美的体会。
寻到美,除非她是你的路,除非她自己编织出你们的语言。
人在生命中所能体会
的美是尚未满足的需求,她不是真正的美。
美不是需求,而是欣喜;而是燃烧的心,陶醉的魂;而是你闭目所见的形象,掩耳所听的歌声。
美之与人,是永恒在
凝视镜中的自己,美之于生命,是露出真实面貌的自己。
爱与美是纪伯伦最高的理想。
“爱情无往而不胜”,爱与爱的欲望能超越神的疑问,大地神这样呼吁“让我们这些大地神入睡,而让爱情,这人类的柔情,去做来日的主宰”。
美与真是世上两大要素,人生的真谛。
美是人面对挫折时透露出的满满的心灵。
面对生命中的挫折与痛苦需要勇气,而战胜挫折与痛苦的勇气来自
对生命的热爱。
总结
一个人本是两个人:一个在黑暗中醒觉,一个在光明中酣睡。
先知以他的
探索寻求人性的真谛;个体以变成沙与沫的执着,一次次喝孟婆汤,见彼岸花,
只为寻找真正的自我。
人在不断变化,善与恶,生与死,光明与黑暗,辩证的眼
光是否看透那个正在改变的你,正在目不转睛寻找你的那个你。
人们总在迷茫,
在选择,人究竟该怎样,如何从小我到大我。
在我看来,只要一直走下去,在太
极中承转阴阳,在天上人间看待自己,正确看待个体的成长与失败,无论你是谁,
在经历着些什么,在爱、真、美的过程中,在变成沙沫飘摇的另一个生命存在体里,因渺小而见得伟大。
生命不就是如此,一个个伟大而渺小的个体,在生死过程中不断循环却又螺旋式上升,先知探路,继而前仆后继,决心向前。
生命不就是如此,人在亲历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人在把控自己的欲望与渴求,人在内心去寻找那个真正的自己。
生命不就是如此,小如沫,大如星。
参考文献
[1]蔡德贵.纪伯伦的多元宗教与哲学观[J].阿拉伯世界,2004(06)
[2]朱红莉.纪伯伦《先知》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J].鸡西大学学报,2011(06)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商务出版社,2011
[4]纪伯伦著,钱素满译.先知·沙与沫[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