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动点问题 (4)
动点问题探索
变
不变
的数量关
方程
动
静
系
函数
练习: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cm,P是边CD上的 A
D
一点,连接AP并延长AP与BC
P
的延长线交于点E,
(1)交点P在边CD上移动
B
CE
时,△ABE的面积也随
之变化,设PD=x cm(0<x ≤2) ,求
△ABE的面积y与x的函数关系式;
问:是否存在点P使S △ABE =400cm2 ?
=
3 4
B
C
N
M
解得: x1=1; x2=3 3
当 x为1或3时,DE的长等于 4
探索交流
1、解决动点问题的关键:弄清三个问题(1)动点 是谁,它的运动方式是什么(2)在动点运动的过程 中,有哪些量在变化(3)在 动点运动过程中不变 的关系是什么?
2、动点问题的解决思路:“动”中求“静”,在
“变”中把握“不变”
例2:如图:△ABC中
∠B=90°,AB=6cm,BC=8cm。
C
点P从A点开始沿AB向点B
以1cm/s的速度移动,点Q
从B点开始沿BC向点C以
Q
2cm/s的速度移动。如果P、
Q分别从A、B同时出发,
经几秒钟后使△PBQ的面 A P
B
积等于8cm2?
例1: 如图,ABCD是边长 为4cm的正方形,
(2)随着动点的运动,那些量在变化?如果设PD=x cm(0≤x ≤2) ,这些变化的量是否可以用x表示出 来
(3)在动点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变的数量关系?
练习2、如图:已知点A(2,4),B(5,0),动点P从B点出发 沿BO向终点O运动,动点Q从A点出发沿AB向终点B运动。两点同 时出发,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设从出发起运动了xs。
动点问题所有题型解题技巧
动点问题所有题型解题技巧摘要:1.动点问题概述2.动点问题分类与解题思路a.直线动点问题b.圆动点问题c.曲线动点问题3.解题技巧总结4.动点问题应用实例解析5.动点问题练习与解答正文:动点问题是指在数学中,涉及点到点之间运动的问题。
它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动点问题的解题技巧,以及如何应对不同类型的动点问题。
一、动点问题概述动点问题涉及几何、函数、方程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一般来说,动点问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题目中存在一个或多个点在运动。
2.运动过程中,点与直线、曲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3.求解问题时,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
二、动点问题分类与解题思路1.直线动点问题直线动点问题主要涉及点到直线的距离、角度等关系。
解题思路如下:(1)找出关键信息,如直线的方程、点的坐标等。
(2)根据题目条件,建立点到直线的距离或角度的方程。
(3)求解方程,得到点的坐标或位置。
2.圆动点问题圆动点问题主要涉及点到圆心、圆上的点等关系。
解题思路如下:(1)找出关键信息,如圆的方程、点的坐标等。
(2)根据题目条件,建立点到圆心距离、圆上的角度等方程。
(3)求解方程,得到点的坐标或位置。
3.曲线动点问题曲线动点问题涉及点到曲线的关系。
解题思路如下:(1)找出关键信息,如曲线的方程、点的坐标等。
(2)根据题目条件,建立点到曲线的关系方程。
(3)求解方程,得到点的坐标或位置。
三、解题技巧总结1.熟练掌握几何知识,如直线、圆的方程,以及点到直线、圆的距离公式。
2.灵活运用函数、方程的知识,建立动点问题的关系方程。
3.利用数学方法求解方程,如代数法、几何法等。
四、动点问题应用实例解析以下为一个动点问题的实例: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2x+3y-1=0,点P在直线l上,且满足PA=PB,其中A、B为圆O的两点,圆O的方程为x^2+y^2=4。
求点P的坐标。
解:根据题意,先求出点A、B的坐标,然后根据PA=PB建立方程,最后求解得到点P的坐标。
(完整版)初二动点问题(含答案)
动态问题一、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类型:1。
利用图形想到三角形全等,相似及三角函数2.分析题目,了解有几个动点,动点的路程,速度(动点怎么动)3.结合图形和题目,得出已知或能间接求出的数据4。
分情况讨论,把每种可能情况列出来,不要漏5.动点一般在中考都是压轴题,步骤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路6。
动点类题目一般都有好几问,前一问大都是后一问的提示,就像几何探究类题一样,如果后面的题难了,可以反过去看看前面问题的结论二、例题:1、如图1,梯形ABCD中,AD∥ BC,∠B=90°,AB=14cm,AD=18cm,BC=21cm,点P从A开始沿AD边以1cm/秒的速度移动,点Q从C开始沿CB向点B以2 cm/秒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设移动时间为t秒。
当t= 时,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当t= 时,四边形是等腰梯形.2、如图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上,且DM=1,N为对角线AC上任意一点,则DN+MN的最小值为.的长为 ;的长为 ;4、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
(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5、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是边BCEFCF于点F,求证:AE=EF.AB的中点M,连接ME,则AM=EC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E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是BC的延长线上(除C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ACBAED图1NMA BCDEMN图2ACBEDNM图36、如图, 射线MB上,MB=9,A是射线MB外一点,AB=5且A到射线MB的距离为3,动点P从M沿射线MB方向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移动,设P的运动时间为t.求(1)△ PAB为等腰三角形的t值;(2)△ 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3) 若AB=5且∠ABM=45 °,其他条件不变,直接写出△ PAB为直角三角形的t值(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哪条边上相遇?A DFC GEB图1A DFC GEB图3A DFC GEB图2。
中考数学压轴专题动点问题解析版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C的坐标为(0,4),动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从点O出发沿x轴的正方向运动,M是线段AC的中点.将线段AM以点A 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线段AB.过点B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E,过点C作y轴的垂线,交直线BE于点D.运动时间为t秒.(1)当点B及点D重合时,求t的值;(2)设△BCD的面积为S,当t为何值时,S25=?4(3)连接MB,当MB∥OA时,如果抛物线2=-的顶点y ax10ax在△ABM内部(不包括边),求a的取值范围.3,抛物线2.如图,⊙C的内接△AOB中,AB=AO=4,tan∠AOB=42=+经过点A(4,0)及点(-2,6)y ax bx(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2)直线m及⊙C相切于点A交y轴于点D,动点P在线段OB 上,从点O出发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在线段DA上,从点D出发向点A运动,点P的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点Q的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长,当PQ⊥AD时,求运动时间t的值(3)点R在抛物线位于x轴下方部分的图象上,当△ROB面积最大时,求点R的坐标.3.如图甲,四边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顶点在B点的抛物线交x轴于点A、D,交y轴于点E,连接AB、AE、BE.已知tan∠CBE=1,A(3,0),D(﹣1,0),E(0,3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B的坐标;(2)求证:CB是△ABE外接圆的切线;(3)试探究坐标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以D、E、P为顶点的三角形及△ABE相似,若存在,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设△AOE沿x轴正方向平移t个单位长度(0<t≤3)时,△AOE及△ABE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求s及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t的取值范围.4.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坐标为(-2,0),点B坐标为(0,2 ),点E为线段AB上的动点(点E不及点A,B 重合),以E为顶点作∠OET=45°,射线ET交线段OB于点F,C 为y轴正半轴上一点,且OC=AB,抛物线y=2-x2+mx+n的图象经过A,C两点.(1)求此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证:∠BEF=∠AOE;(3)当△EOF为等腰三角形时,求此时点E的坐标;(4)在(3)的条件下,当直线EF交x轴于点D,P为(1)中抛物线上一动点,直线PE交x轴于点G,在直线EF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EPF的面积是△EDG面积的(122+)倍.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温馨提示:考生可以根据题意,在备用图中补充图形,以便作答.5.如图,直线AB交x轴于点B(4,0),交y轴于点A(0,4),直线D M⊥x轴正半轴于点M,交线段AB于点C,DM=6,连接DA,∠DAC=90°.(1)直接写出直线AB的解析式;(2)求点D的坐标;(3)若点P是线段MB上的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AB 于点F,交过O、D、B三点的抛物线于点E,连接CE.是否存在点P,使△BPF及△FCE相似?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10分)(2019•常州)如图,一次函数y=﹣x+4的图象及x 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过点A作x轴的垂线l,点P为直线l上的动点,点Q为直线AB及△OAP外接圆的交点,点P、Q 及点A都不重合.(1)写出点A的坐标;(2)当点P在直线l上运动时,是否存在点P使得△OQB及△APQ 全等?如果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点M在直线l上,且∠POM=90°,记△OAP外接圆和△OAM 外接圆的面积分别是S1、S2,求的值.7.(10分)(2019•常州)如图,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及一次函数y=x 的图象交于点A 、B ,点B 的横坐标是4.点P 是第一象限内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动点,且在直线AB 的上方.(1)若点P 的坐标是(1,4),直接写出k 的值和△PAB 的面积;(2)设直线PA 、PB 及x 轴分别交于点M 、N ,求证:△PMN 是等腰三角形;(3)设点Q 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位于P 、B 之间的动点(及点P 、B 不重合),连接AQ 、BQ ,比较∠PAQ 及∠PBQ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1.【答案】解:(1)∵CAO BAE 90∠+∠=︒,∴CAO ABE ∠=∠。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答案与解析
动点问题答案与解析一、单点移动问题1.【解答】(1)-21(2)14.5秒(3)37-2t(4)BC:2t-29当A在C的左边:AC:52-2t当A在C的右边:AC:2t-522.【解答】解:(1)点P表示的有理数为﹣4+2×2=0;(2)6﹣(﹣4)=10,10÷2=5,5÷2=2.5,(10+5)÷2=7.5.故点P是AB的中点时t=2.5 或7.5;(3)在点P由点A到点B的运动过程中,点P与点A的距离为2t;(4)在点P由点B到点A的返回过程中,点P表示的有理数是6﹣2(t﹣5)=16﹣2t.3.【解答】解:(1)①点P在点B的左边时∵PB=2,4﹣2=2,∴点P表示的是2.②点P在点B的右边时,∵PB=2,4+2=6,∴点P表示的是6.综上,可得点P表示的是2或6;(2)∵4﹣(﹣2)=6,∴线段AB的长度是6.①AP=AB=2时,点P表示的是﹣2+2=0.②BP=AB=2时,点P表示的是4﹣2=2.综上,可得点P表示的是0或2;(3)①点P在点B的左边时,∵AP=6﹣2=4,4÷2=2,∴线段AM的长是2.②点P在点B的右边时,∵AP=6+2=8,8÷2=4,∴线段AM的长是4.综上,可得线段AM的长是2或4.(4)根据图示,可得当点P在A、B两点之间时,PA+PB的值最小,此时,PA+PB=AB=6,所以PA+PB 的最小值是6.二、两点移动问题4.【解答】解:(1)①∵点A表示的数为8,B在A点左边,AB=12,∴点B表示的数是8﹣12=﹣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点P表示的数是8﹣3×1=5.②设点P运动x秒时,与Q相距3个单位长度,则AP=3x,BQ=2x,∵AP+BQ=AB﹣3,∴3x+2x=9,解得:x=1.8,∵AP+BQ=AB+3,∴3x+2x=15解得:x=3.∴点P运动1.8秒或3秒时与点Q相距3个单位长度.(2)2MN+PQ=12或2MN﹣PQ=12;理由如下:P在Q右侧时有:MN=MQ+NP﹣PQ=AQ+BP﹣PQ=(AQ+BP﹣PQ)﹣PQ= AB﹣PQ=(12﹣PQ),即2MN+PQ=12.同理P在Q左侧时有:2MN﹣PQ=12.5.【解答】解:(1)点B表示的数是﹣4;(2)﹣4+2×2=﹣4+4=0.故2秒后点B表示的数是0,(3)由题意可知:①O为BA的中点,(﹣4+2t)+(2+2t)=0,解得t=;②B为OA的中点,2+2t=2(﹣4+2t),解得t=5.故答案为:﹣4;0.6.【解答】解:(1)设A点运动速度为x单位长度/秒,则B点运动速度为4x单位长度/秒.由题意得:3x+3×4x=15解得:x=1∴A点的运动速度是1单位长度/秒,B点的速度是4单位长度/秒;(2)设y秒后,原点恰好处在A、B的正中间.由题意得:y+3=12﹣4y解得:答:经过秒后,原点恰处在A、B的正中间;(3)设B追上A需时间z秒,则:4×z﹣1×z=2×(+3)解得:,=64.答:C点行驶的路程是64长度单位.7.【解答】解:(1)∵1﹣(﹣1)=2,2的绝对值是2,1﹣3=﹣2,﹣2的绝对值是2,∴点P对应的数是1.(2)当P在AB之间,PA+PB=4(不可能有)当P在A的左侧,PA+PB=﹣1﹣x+3﹣x=6,得x=﹣2当P在B的右侧,PA+PB=x﹣(﹣1)+x﹣3=6,得x=4故点P对应的数为﹣2或4;(3)解:设经过x分钟点A与点B重合,根据题意得:2x=4+x,解得x=4.∴6x=24.答: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24个单位长度.8.【解答】解:(1)∵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OA=6,则OB=AB﹣OA=4,点B在原点左边,∴数轴上点B所表示的数为﹣4;点P运动t秒的长度为6t,∵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P所表示的数为:6﹣6t;(2)①点P运动t秒时追上点R,根据题意得6t=10+4t,解得t=5,答:当点P运动5秒时,点P与点Q相遇;②设当点P运动a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当P不超过Q,则10+4a﹣6a=8,解得a=1;当P超过Q,则10+4a+8=6a,解得a=9;答:当点P运动1或9秒时,点P与点Q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9.【解答】解:(1)①当P在线段AB上时,由PA=2PB及AB=60,可求得PA=40,OP=60,故点P运动时间为60秒.若AQ=时,BQ=40,CQ=50,点Q的运动速度为50÷60=(cm/s);若BQ=时,BQ=20,CQ=30,点Q的运动速度为30÷60=(cm/s).②点P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由PA=2PB及AB=60,可求得PA=120,OP=140,故点P运动时间为140秒.若AQ=时,BQ=40,CQ=50,点Q的运动速度为50÷140=(cm/s);若BQ=时,BQ=20,CQ=30,点Q的运动速度为30÷140=(cm/s).(2)设运动时间为t秒,则t+3t=90±70,t=5或40,∵点Q运动到O点时停止运动,∴点Q最多运动30秒,当点Q运动30秒到点O时PQ=OP=30cm,之后点P继续运动40秒,则PQ=OP=70cm,此时t=70秒,故经过5秒或70秒两点相距70cm;(3)如图1,设OP=xcm,点P在线段AB上,20≤x≤80,OB﹣AP=80﹣(x﹣20)=100﹣x,EF=OF﹣OE=(OA+AB)﹣OE=(20+30)﹣=50﹣,∴==2.如图2,设OP=xcm,点P在线段AB上,20≤x≤80,OB﹣AP=80﹣(x﹣20)=100﹣x,EF=OF﹣OE=(OA+AB)﹣OE=(20+30)﹣=50﹣,∴==2.三、多点移动问题10.【解答】解:(1)A表示的数是﹣6,点A先沿着数轴向右移动8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所对应的数字是:﹣6+8﹣5=﹣3,故答案为:﹣3;(2)∵A,B对应的数分别为﹣6,2,点C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AB=8,x的值是﹣2.故答案为:﹣2;(3)根据题意得:|x﹣(﹣6)|+|x﹣2|=10,解得:x=﹣7或3;故答案为:﹣7或3;(4)当点A、B重合时,﹣6+4t=2﹣2t,解得t=;当点C为A、B中点且点C在点A的右侧时,﹣t﹣(﹣6+4t)=(2﹣2t)﹣(﹣t),解得t=1;当点C为A、B中点且点C在点A的左侧时,(﹣6﹣4t)﹣(﹣t)=(﹣t)﹣(2﹣2t)m解得t=1(舍去).综上所述,当t=或1,点C到点A、B 的距离相等.11.【解答】解:(1)设B点的运动速度为x,A、B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他们的时间相等,有:=,解得x=1,所以B点的运动速度为1;(2)设经过时间为t.则B在A的前方,B点经过的路程﹣A点经过的路程=6,则2t﹣t=6,解得t=6.A在B的前方,A点经过的路程﹣B点经过的路程=6,则2t﹣t=12+6,解得t=18.(3)设点C的速度为y,始终有CB:CA=1:2,即:=,解得y=,当C停留在﹣10处,所用时间为:=秒,B的位置为=﹣.12.【解答】解:(1)∵BC=300,AB=,所以AC=600,C点对应200,∴A点对应的数为:200﹣600=﹣400;(2)设x秒时,Q在R右边时,恰好满足MR=4RN,∴MR=(10+2)×,RN=[600﹣(5+2)x],∴MR=4RN,∴(10+2)×=4×[600﹣(5+2)x],解得:x=60;∴60秒时恰好满足MR=4RN;(3)QC﹣AM的值不发生变化.理由如下:设经过的时间为y,则PE=10y,QD=5y,于是PQ点为[0﹣(﹣800)]+10y﹣5y=800+5y,一半则是,所以AM点为:+5y﹣400=y,又QC=200+5y,所以﹣AM=﹣y=300为定值.四、线段移动问题13.【解答】解:(1)由题意得:11﹣(b+3)=b,解得:b=4.答:线段AC=OB,此时b的值是4.(2)由题意得:①11﹣(b+3)﹣b=(11﹣b),解得:b=.②11﹣(b+3)+b=(11﹣b),解得:b=﹣5.答:若AC﹣0B=AB,满足条件的b值是或﹣5.14.【解答】解:(1)∵点A、M、N对应的数字分别为﹣1、0、2,线段MN沿数轴的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移动,移动时间为t秒,∴移动后M表示的数为t,N表示的数为t+2,∴AM=t﹣(﹣1)=t+1.故答案为:t+1.(2)由(1)可知:BN=|11﹣(t+2)|=|9﹣t|,∵AM+BN=11,∴t+1+|9﹣t|=11,解得:t=.故答案为:.(3)假设能相等,则点A表示的数为2t﹣1,M表示的数为t,N表示的数为t+2,B表示的数为11﹣t,∴AM=|2t﹣1﹣t|=|t﹣1|,BN=|t+2﹣(11﹣t)|=|2t﹣9|,∵AM=BN,∴|t﹣1|=|2t﹣9|,解得:t1=,t2=8.故在运动的过程中AM和BN能相等,此时运动的时间为秒和8秒.15.【解答】解:(1)由数轴观察知三根木棒长是20﹣5=15,则此木棒长为:15÷3=5,故答案为:5.(2)如图,点A表示美羊羊现在的年龄,点B表示村长爷爷现在的年龄,木棒MN的两端分别落在点A、B.由题意可知,当点N移动到点A时,点M所对应的数为﹣40,当点M移动到点B时,点N所对应的数为116.可求MN=52.所以点A所对应的数为12,点B所对应的数为64.即美羊羊今年12岁,村长爷爷今年64岁.五、图形动点问题16.【解答】【考点】8A: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专题】25 :动点型;2A :规律型.【分析】此题利用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设出正方形的边长,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3倍,求得每一次相遇的地点,找出规律即可解答.【解答】解: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因为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3倍,时间相同,甲乙所行的路程比为1:3,把正方形的每一条边平均分成2份,由题意知:①第一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2a,甲行的路程为2a×=,乙行的路程为2a×=,在AB边相遇;②第二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4a,甲行的路程为4a×=a,乙行的路程为4a×=3a,在CB边相遇;③第三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4a,甲行的路程为4a×=a,乙行的路程为4a×=3a,在DC边相遇;④第四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4a,甲行的路程为4a×=a,乙行的路程为4a×=3a,在AB边相遇;⑤第五次相遇甲乙行的路程和为4a,甲行的路程为4a×=a,乙行的路程为4a×=3a,在AD边相遇;…因为2008=502×4,所以它们第2008次相遇在边AB上.故答案为:A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及按比例分配的运用,难度较大,注意先通过计算发现规律然后再解决问题.。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讲解
动点及动图形的专题复习教案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
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2)设PH 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解:(1)当点P 在弧AB 上运动时,OP 保持不变,于是线段GO 、GP 、GH中,有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这条线段是GH=32NH=2132⋅OP=2.(2)在Rt △POH 中, 22236x PH OP OH -=-=, ∴2362121x OH MH -==. 在Rt △MPH 中,.∴y =GP=32MP=233631x + (0<x <6). (3)△PGH 是等腰三角形有三种可能情况:①GP=PH 时,x x =+233631,解得6=x . 经检验, 6=x 是原方程的根,且符合题意. ②GP=GH 时, 2336312=+x ,解得0=x . 经检验, 0=x 是原方程的根,但不符合题意.③PH=GH 时,2=x .综上所述,如果△PGH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线段PH 的长为6或2.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例2如图2,在△ABC 中,AB=AC=1,点D,E 在直线BC 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AC=30°,∠DA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BAC 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解:(1)在△ABC 中,∵AB=AC,∠BAC=30°,∴∠ABC=∠ACB=75°, ∴∠ABD=∠ACE=105°.∵∠BAC=30°,∠DAE=105°, ∴∠DAB+∠CAE=75°, 又∠DAB+∠ADB=∠ABC=75°, ∴∠CAE=∠ADB,∴△ADB ∽△EAC, ∴ACBD CE AB =,∴11x y =, ∴xy 1=. 2222233621419x x x MH PH MP +=-+=+= AEDCB 图2HM NGPOAB图1x y(2)由于∠DAB+∠CAE=αβ-,又∠DAB+∠ADB=∠ABC=290α-︒,且函数关系式成立,∴290α-︒=αβ-, 整理得=-2αβ︒90. 当=-2αβ︒90时,函数解析式xy 1=成立. 如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例4()如图,在△ABC 中,∠BAC=90°,AB=AC=22,⊙A 的半径为1.若点O 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 相切时, △AOC 的面积.解:(1)过点A 作AH ⊥BC,垂足为H.∵∠BAC=90°,AB=AC=22, ∴BC=4,AH=21BC=2. ∴OC=4-x . ∵AH OC S AOC ⋅=∆21, ∴4+-=x y (40<<x ). (2)①当⊙O 与⊙A 外切时,在Rt △AOH 中,OA=1+x ,OH=x -2, ∴222)2(2)1(x x -+=+. 解得6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617674=-. ②当⊙O 与⊙A 内切时,在Rt △AOH 中,OA=1-x ,OH=2-x , ∴222)2(2)1(-+=-x x . 解得27=x . 此时,△AOC 的面积y =21274=-. 综上所述,当⊙O 与⊙A 相切时,△AOC 的面积为617或21.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
动点问题相关题目
动态问题动态问题1.如图,在梯形ABCD 中,AD∥BC,中,AD∥BC,AD=6AD=6AD=6,,BC=16BC=16,,E 是BC 的中点.点P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A 出发,沿AD 向点D 运动;点Q 同时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点C 出发,沿CB 向点B 运动.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随之停止运动.当运动时间t 何值时,以点P ,Q ,E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形?2.如图,Rt△ABC 中,∠A=30°,中,∠A=30°,BC=10cm BC=10cm BC=10cm,点,点Q 在线段BC 上从B 向C 运动,点P 在线段BA 上从B 向A 运动.运动.Q Q 、P 两点同时出发,运动的速度相同,当点Q 到达点C 时,两点都停止运动.作PM⊥PQ 交CA 于点M ,过点P 分别作BC BC、、CA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 、F .(1)求证:△PQE∽△PMF;)求证:△PQE∽△PMF;(2)当点P 、Q 运动时,请猜想线段PM 与MA 的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设BP=x ,△PEM 的面积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当x 为何值时,y 有最大值,并将这个值求出来.值求出来.3.如图①,在△ABC 中,AB AB==AC AC,, BC BC==a cm cm,,∠B=∠B=30300。
动点P 以1cm/s 的速度从点B 出发出发,,沿折线B-A-C运动到点C 时停止运动。
设点P 出发xs 时,△PBC 的面积为ycm2ycm2。
已知y 和x 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
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
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试判断△DOE 的形状的形状, , , 并说明理由;并说明理由;并说明理由; 当a 为何值时,△DOE 和△ABC 相似?相似?A B C P 图①4.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中,P P 为AB 的中点,的中点,Q Q 为边CD 上一动点,设DQ DQ==t (0≤t≤2),线段PQ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边AD AD、、BC 于点M 、N ,过Q作QE⊥AB 于点E ,过M 作MF⊥BC 于点F .((1)当t≠1时,求证:△PEQ≌△NFM;时,求证:△PEQ≌△NFM;((2)顺次连接P 、M 、Q 、N ,设四边形PMQN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自变量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S 的最小值.的最小值.5.如图,在Rt△ABC 中,∠B=90°,中,∠B=90°,BC=BC=35,∠C=30°.点D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E 从点A 出发沿AB 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 、E 运动的时间是t 秒(t >0).过点D 作DF⊥BC 于点F ,连接DE DE、、EF EF..(1)求证:)求证:AE=DF AE=DF AE=DF;;(2)四边形AEFD 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 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3)当t 为何值时,△DEF 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6.如图,将—矩形OABC 放在直角坐际系中,放在直角坐际系中,O O 为坐标原点.点A 在x 轴正半轴上.点E 是边AB 上的—个动点个动点((不与点A 、N 重合重合)),过点E 的反比例函数)0(>=x x k y 的图象与边BC 交于点F 。
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总结
动点问题解题技巧总结一、 动点选择题(中考选择最后一道) 1排除法:(1)首先看趋势,排除明显不可能的(2)看图像上面的特殊点,算出特殊点的横纵坐标,排除错误的选项(3)求解析式:如果选项出现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别需要确定开口方向,有时候可以不用完全算出解析式,确定了开口方向就可以确定正确选项(4)如果解析式不好求,可以取分段函数的每一段的中点,如果这一段的端点坐标是,x y x y ,,1122)()( 确定纵坐标比+y y 212大还是小 中考再现1.(2017•天水)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4cm ,∠B=30°,点P 从点B 出发,以cm/s 的速度沿BC 方向运动到点C 停止,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1cm/s 的速度沿BA ﹣AC 方向运动到点C 停止,若△BPQ 的面积为y (cm 2),运动时间为x (s ),则下列最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分析】第一步看趋势,四个选项都是先增大后减小,均符合 第二步,看特殊点,四个选项特殊点一样,不能排除,第三步,取区间中点,选项中出现了两个区间,<<x 04和<<x 48,区间中点x =2和x =6,x =2时,长段线垂,线垂的作过,===<BQ BP Q BP y 2223,1343则易得答案为D .2.(2017•铁岭)如图,在射线AB 上顺次取两点C ,D ,使AC=CD=1,以CD 为边作矩形CDEF ,DE=2,将射线AB 绕点A 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转角记为α(其中0°<α<45°),旋转后记作射线AB′,射线AB′分别交矩形CDEF 的边CF ,DE 于点G ,H .若CG=x ,EH=y ,则下列函数图象中,能反映y 与x 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分析】第一步看趋势,均符合第二步,看特殊点,A,B选项是过(2,0),C,D选项是过(1,0),当x=1时,由矩形知CF∥DE,∴△ACG∽△ADH,∴,∵AC=CD=1,∴AD=2,当x=1时,即GC=1,求出DH=2,EH=y=0,排除A,B,由0°<α<45°不含等号,所以不能取到(1,0),因此是D选项3.(2017•葫芦岛)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A=60°,点P和点Q分别从点B和点C出发,沿射线BC向右运动,且速度相同,过点Q作QH⊥BD,垂足为H,连接PH,设点P运动的距离为x(0<x≤2),△BPH的面积为S,则能反映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为()A.B.C.D.【分析】第一步看趋势,A,B,C都是增大,只有D是先增大后减小,随着P,Q向右运动面积一直增大,所以排除D 选项第二步,看特殊点,A,B,C 三个选项特殊点一样,不能排除,第三步,取区间中点,选项中出现了一个区间,<<x 02,区间中点x =1,x =1时,,长段,线垂,线垂的作过,====<S CQ BQ BH H BP 14823 1.5,33333则易得答案为A .二、 动点解答题几何图形动点问题(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此类问题动点是有运动速度和运动路径的,解决问题的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动点运动的阶段(如果是在折线上面运动,每一个线段是一个阶段)为了方便理解,每一个阶段都任意画出动点的一个可能位置(动点解答题的解题关键是化动为静,这个“为静”指的是在每一个阶段里任意选一个位置,用t 把相关线段表示出来,这样运动的点在这个阶段内就是“静止”的了),画出对应的图第二步,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把动点运动的路程表示出来,进而将每一个阶段涉及到的线段表示出来第三步,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等量关系式,例如:涉及到面积问题,用21底⨯高表示出面积,根据题目条件列出等量关系式 中考再现1.(2015江苏省)如图所示,在中,,,,点从点出发沿边向点以的速度移动,点从点出发沿边向点以的速度移动,若、同时出发:(1)几秒钟后,可使?(2)几秒钟后,可使四边形的面积占的面积三分之二?1. 【分析】(1)第一步:确定分段,本题两个动点都只在一条线段移动,因此不用分段第二步,根据路程=速度 时间把动点运动的路程表示出来,设运动时间为t秒,P点从A出发,沿着AC运动,运动路程是AP= t,Q点从C出发,沿着CB运动,运动路程是CQ=2t ,第三步,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等量关系式,即 AC-AP=CQ,即解得,,则秒钟后,.(2)第二问因为前两步已经在第一问解决,直接进入第三步的面积为:,四边形的面积占的面积三分之二,的面积占的面积三分之一,,解得,,,答:秒或秒钟后,可使四边形的面积占的面积三分之二.2. (2015湖北省)如图,在矩形中,,E 是AD 的中点.动点从A 点出发,沿路线以秒的速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秒.将以EP 为折痕折叠,点A 的对应点记为. 当点在边AB 上,且点在边BC 上时,求运动时间;【分析】第一步:确定分段,本题只有一个动点P ,P 在线段AB 运动,不用分段 第二步,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把动点运动的路程表示出来,运动时间为t 秒,P 点从A 出发,沿着AB 运动,运动路程是AP= t ,第三步,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等量关系式当点在边AB 上,且点在边BC 上时,根据折叠不变性,为因又,,。
(完整版)初一数学动点问题例题集
初一数学动点问题集锦1、如图,已知ABC △中,10AB AC ==厘米,8BC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1)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①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 △与CQP △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 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 △全等?(2)若点Q 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 出发,点P 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 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 △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C △的哪条边上相遇?解:(1)①∵1t =秒, ∴313BP CQ ==⨯=厘米,∵10AB =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 ∴5BD =厘米. 又∵厘米,∴835PC =-=厘米8PC BC BP BC =-=,, ∴PC BD =. 又∵AB AC =, ∴B C ∠=∠,∴BPD CQP △≌△. (4分) ②∵P Qv v ≠, ∴BP CQ ≠,又∵BPD CQP △≌△,B C ∠=∠,则45BP PC CQ BD ====,, ∴点P ,点Q 运动的时间433BP t ==秒,∴515443QCQvt===厘米/秒.(7分)(2)设经过x秒后点P与点Q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1532104x x=+⨯,解得803x=秒.∴点P共运动了803803⨯=厘米.∵8022824=⨯+,∴点P、点Q在AB边上相遇,∴经过803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边AB上相遇.(12分)2、直线364y x=-+与坐标轴分别交于A B、两点,动点P Q、同时从O点出发,同时到达A点,运动停止.点Q沿线段O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点P沿路线O→B→A运动.(1)直接写出A B、两点的坐标;(2)设点Q的运动时间为t秒,OPQ△的面积为S,求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485S=时,求出点P的坐标,并直接写出以点O P Q、、为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M的坐标.解(1)A(8,0)B(0,6)1分(2)86OA OB ==,10AB ∴=点Q 由O 到A 的时间是881=(秒) ∴点P 的速度是61028+=(单位/秒) 1分当P 在线段OB 上运动(或03t ≤≤)时,2OQ t OP t ==,2S t = 1分当P 在线段BA 上运动(或38t <≤)时,6102162OQ t AP t t ==+-=-,,如图,作PD OA ⊥于点D ,由PD AP BO AB =,得4865tPD -=, 1分 21324255S OQ PD t t∴=⨯=-+ 1分(自变量取值范围写对给1分,否则不给分.)(3)82455P ⎛⎫ ⎪⎝⎭,1分12382412241224555555I M M 2⎛⎫⎛⎫⎛⎫-- ⎪ ⎪ ⎪⎝⎭⎝⎭⎝⎭,,,,, 3分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 :y=-2x -8分别与x 轴,y 轴相交于A ,B 两点,点P (0,k )是y 轴的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以P 为圆心,3为半径作⊙P.(1)连结PA ,若PA=PB ,试判断⊙P 与x 轴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k 为何值时,以⊙P 与直线l 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解:(1)⊙P 与x 轴相切.∵直线y=-2x-8与x轴交于A(4,0),与y轴交于B(0,-8),∴OA=4,OB=8.由题意,OP=-k,∴PB=PA=8+k.在Rt△AOP中,k2+42=(8+k)2,∴k=-3,∴OP等于⊙P的半径,∴⊙P与x轴相切.(2)设⊙P与直线l交于C,D两点,连结PC,PD当圆心P在线段OB上时,作PE⊥CD于E.∵△PCD为正三角形,∴DE=12CD=32,PD=3,∴PE=33.∵∠AOB=∠PEB=90°,∠ABO=∠PBE,∴△AOB∽△PEB,∴332,45AO PEAB PB PB=即,∴315 PB=∴3158PO BO PB=-=,∴3158)P-,∴3158k-.当圆心P在线段OB延长线上时,同理可得P(0,-315-8),∴k=-315-8,∴当k=315-8或k=-315-8时,以⊙P与直线l的两个交点和圆心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正三角形.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是坐标原点,四边形ABCO是菱形,点A的坐标为(-3,4),点C在x轴的正半轴上,直线AC交y轴于点M,AB边交y轴于点H.(1)求直线AC的解析式;(2)连接BM,如图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BC方向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向终点C匀速运动,设△PM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3)在(2)的条件下,当 t为何值时,∠MPB与∠BCO互为余角,并求此时直线OP与直线AC所夹锐角的正切值.解:5在Rt △ABC 中,∠C=90°,AC = 3,AB = 5.点P 从点C 出发沿CA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到达点A 后立刻以原来的速度沿AC 返回;点Q 从点A 出发沿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伴随着P 、Q 的运动,DE 保持垂直平分PQ ,且交PQ 于点D ,交折线QB-BC-CP 于点E .点P 、Q 同时出发,当点Q 到达点B 时停止运动,点P 也随之停止.设点P 、Q 运动的时间是t 秒(t >0).ACBPQED图16(1)当t = 2时,AP = ,点Q 到AC 的距离是 ; (2)在点P 从C 向A 运动的过程中,求△APQ 的面积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不必写出t 的取值范围)(3)在点E 从B 向C 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QBED 能否成 为直角梯形?若能,求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当DE 经过点C 时,请直接写出t 的值.解:(1)1,85;(2)作QF ⊥AC 于点F ,如图3, AQ = CP= t ,∴3AP t =-.由△AQF ∽△ABC,4BC =,得45QF t =.∴45QF t=. ∴14(3)25S t t=-⋅, 即22655S t t=-+. (3)能.①当DE ∥QB 时,如图4.∵DE ⊥PQ ,∴PQ ⊥QB ,四边形QBED 是直角梯形. 此时∠AQP=90°.由△APQ ∽△ABC ,得AQ APAC AB =, 即335t t -=. 解得98t =.②如图5,当PQ ∥BC 时,DE ⊥BC ,四边形QBED 是直角梯形. 此时∠APQ =90°.由△AQP ∽△ABC ,得 AQ APAB AC =, 即353t t -=. 解得158t =.(4)52t =或4514t =.P图4①点P 由C 向A 运动,DE 经过点C . 连接QC ,作QG ⊥BC 于点G ,如图6.PC t =,222QC QG CG =+2234[(5)][4(5)]55t t =-+--. 由22PC QC =,得22234[(5)][4(5)]55t t t =-+--,解得52t =.②点P 由A 向C 运动,DE 经过点C ,如图7.22234(6)[(5)][4(5)]55t t t -=-+--,4514t =】6如图,在Rt ABC △中,9060ACB B ∠=∠=°,°,2BC =.点O 是A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l 从与AC 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O 作逆时针旋转,交AB 边于点D .过点C 作CE AB ∥交直线l 于点E ,设直线l 的旋转角为α.(1)①当α= 度时,四边形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AD 的长为 ;②当α= 度时,四边形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AD 的长为 ;(2)当90α=°时,判断四边形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解(1)①30,1;②60,1.5; ……………………4分(2)当∠α=900时,四边形EDBC 是菱形. ∵∠α=∠ACB=900,∴BC//ED. ∵CE//AB, ∴四边形EDBC 是平行四边形. ……………………6分在Rt △ABC 中,∠ACB=900,∠B=600,BC=2, ∴∠A=300.∴3∴AO=12AC 3……………………8分AC (E ) BPQD图6GA C (E )B PQD图7GOE CDAα lOCA(备用图)在Rt △AOD 中,∠A=300,∴AD=2. ∴BD=2. ∴BD=BC.又∵四边形EDBC 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EDBC 是菱形 ……………………10分7如图,在梯形ABCD中,3545AD BC AD DC AB B ====︒∥,,,.动点M 从B 点出发沿线段BC 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C 运动;动点N 同时从C 点出发沿线段CD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D 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求BC 的长.(2)当MN AB ∥时,求t 的值.(3)试探究:t 为何值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解:(1)如图①,过A 、D 分别作AK BC ⊥于K ,DH BC ⊥于H ,则四边形ADHK 是矩形∴3KH AD ==. 1分在Rt ABK △中,sin 4542AK AB =︒==. 2cos 454242BK AB =︒== 2分在Rt CDH △中,由勾股定理得,3HC =∴43310BC BK KH HC =++=++= 3分C(图①)A DCB K H(图②)A DCBG MN(2)如图②,过D 作DG AB ∥交BC 于G 点,则四边形ADGB 是平行四边形∵MN AB ∥ ∴MN DG ∥ ∴3BG AD == ∴1037GC =-= 4分由题意知,当M 、N 运动到t 秒时,102CN t CM t ==-,. ∵DG MN ∥ ∴NMC DGC =∠∠ 又C C =∠∠ ∴MNC GDC △∽△∴CN CMCD CG =5分 即10257t t -= 解得,5017t =6分(3)分三种情况讨论:①当NC MC =时,如图③,即102t t =-∴103t =7分ADCB MN(图③)(图④)A D CBM NH E②当MN NC =时,如图④,过N 作NE MC ⊥于E 解法一: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得()11102522EC MC t t ==-=-在Rt CEN △中,5cos EC tc NC t -== 又在Rt DHC △中,3cos 5CH c CD ==∴535t t -= 解得258t =8分解法二:∵90C C DHC NEC =∠=∠=︒∠∠, ∴NEC DHC △∽△∴NC EC DC HC =即553t t -= ∴258t =8分③当MN MC =时,如图⑤,过M 作MF CN ⊥于F 点.1122FC NC t ==解法一:(方法同②中解法一)132cos 1025tFC C MC t ===-解得6017t =解法二:∵90C C MFC DHC =∠=∠=︒∠∠,(图⑤)ADCBH N MF∴MFC DHC △∽△∴FC MCHC DC =即1102235tt-= ∴6017t =综上所述,当103t =、258t =或6017t =时,MNC △为等腰三角形 9分8如图1,在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E 是AB 的中点,过点E 作EF BC ∥交CD 于点F .46AB BC ==,,60B =︒∠.(1)求点E 到BC 的距离;(2)点P 为线段EF 上的一个动点,过P 作PM EF ⊥交BC 于点M ,过M 作MN AB ∥交折线ADC 于点N ,连结PN ,设EP x =.①当点N 在线段AD 上时(如图2),PMN △的形状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MN △的周长;若改变,请说明理由;②当点N 在线段DC 上时(如图3),是否存在点P ,使PMN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如图1,过点E 作EG BC ⊥于点G . 1分 ∵E 为AB 的中点,∴122BE AB ==.在Rt EBG △中,60B =︒∠,∴30BEG =︒∠. 2分∴112BG BE EG ====,即点E 到BC 3分(2)①当点N 在线段AD 上运动时,PMN △的形状不发生改变. ∵PM EF EG EF ⊥⊥,,∴PM EG ∥. ∵EF BC ∥,∴EP GM =,PM EG == 同理4MN AB ==. 4分如图2,过点P 作PH MN ⊥于H ,∵MN AB ∥, ∴6030NMC B PMH ==︒=︒∠∠,∠.∴12PH PM ==A D EB FC 图4(备用) ADE BF C 图5(备用) A D E BF C 图1 图2 ADE BF C P NM图3 A D E BFCP N M (第25题) 图1A D EBF CGA D EBF CPNMG H∴3cos302MH PM =︒=.则35422NH MN MH =-=-=.在Rt PNH △中,PN ===∴PMN △的周长=4PM PN MN ++=.6分②当点N 在线段DC 上运动时,PMN △的形状发生改变,但MNC △恒为等边三角形.当PM PN =时,如图3,作PR MN ⊥于R ,则MR NR =.类似①,32MR =.∴23MN MR ==. 7分∵MNC △是等边三角形,∴3MC MN ==.此时,6132x EP GM BC BG MC ===--=--=. 8分当MP MN =时,如图4,这时MC MN MP ===此时,615x EP GM ===-=-当NP NM =时,如图5,30NPM PMN ==︒∠∠. 则120PMN =︒∠,又60MNC =︒∠, ∴180PNM MNC +=︒∠∠.图3A D E BFCPN M 图4A D EBF CP MN 图5A D EBF (P ) CMN GGRG因此点P 与F 重合,PMC △为直角三角形.∴tan301MC PM =︒=.此时,6114x EP GM ===--=.综上所述,当2x =或4或(53时,PMN △为等腰三角形. 10分 9如图①,正方形 ABCD 中,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10),(8,4), 点C 在第一象限.动点P 在正方形 ABCD 的边上,从点A 出发沿A →B →C →D 匀速运动,同时动点Q 以相同速度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当P 点到达D 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1)当P 点在边AB 上运动时,点Q 的横坐标x (长度单位)关于运动时间t (秒)的函数图象如图②所示,请写出点Q 开始运动时的坐标及点P 运动速度;(2)求正方形边长及顶点C 的坐标;(3)在(1)中当t 为何值时,△OPQ 的面积最大,并求此时P 点的坐标; (4)如果点P 、Q 保持原速度不变,当点P 沿A →B →C →D 匀速运动时,OP 与PQ 能否相等,若能,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1)Q (1,0) 1分点P 运动速度每秒钟1个单位长度. 2分(2) 过点B 作BF ⊥y 轴于点F ,BE ⊥x 轴于点E ,则BF =8,4OF BE ==. ∴1046AF =-=.在Rt △AFB 中,228610AB =+ 3分 过点C 作CG ⊥x 轴于点G ,与FB 的延长线交于点H . ∵90,ABC AB BC ∠=︒= ∴△ABF ≌△BCH . ∴6,8BH AF CH BF ====. ∴8614,8412OG FH CG ==+==+=.∴所求C 点的坐标为(14,12). 4分A B CDEF G H M N PQOxy(3) 过点P 作PM ⊥y 轴于点M ,PN ⊥x 轴于点N , 则△APM ∽△ABF . ∴AP AM MPAB AF BF ==. 1068t AM MP ∴==. ∴3455AM t PM t ==,. ∴3410,55PN OM t ON PM t==-==. 设△OPQ 的面积为S (平方单位)∴213473(10)(1)5251010S t t t t =⨯-+=+-(0≤t ≤10) 5分说明:未注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扣分.∵310a =-<0 ∴当474710362()10t =-=⨯-时, △OPQ 的面积最大. 6分此时P 的坐标为(9415,5310) . 7分(4) 当53t =或29513t =时, OP 与PQ 相等. 9分10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的中点.90AEF ∠=,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行线CF 于点F ,求证:AE=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EC ,易证AME ECF △≌△,所以AE 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A D F C G EB 图1 A D FC G E B 图2A D F C GB 图3解:(1)正确. (1分)证明:在AB 上取一点M ,使AM EC =,连接ME . (2分)BM BE ∴=.45BME ∴∠=°,135AME ∴∠=°.CF 是外角平分线, 45DCF ∴∠=°, 135ECF ∴∠=°. AME ECF ∴∠=∠.90AEB BAE ∠+∠=°,90AEB CEF ∠+∠=°,∴BAE CEF ∠=∠.AME BCF ∴△≌△(ASA ). (5分)AE EF ∴=. (6分) (2)正确. (7分)证明:在BA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N . 使AN CE =,连接NE . (8分)BN BE ∴=. 45N PCE ∴∠=∠=°.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D BE ∴∥. DAE BEA ∴∠=∠.NAE CEF ∴∠=∠. ANE ECF ∴△≌△(ASA ). (10分)AE EF ∴=. (11分)11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OAB ,其中9024AOB OA OB ∠===°,,.如A DF C GBM ADFGE BN图,将该纸片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折叠该纸片,折痕与边OB 交于点C ,与边AB 交于点D .(Ⅰ)若折叠后使点B 与点A 重合,求点C 的坐标;(Ⅱ)若折叠后点B 落在边OA 上的点为B ',设OB x '=,OC y =,试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确定y 的取值范围;(Ⅲ)若折叠后点B 落在边OA 上的点为B ',且使B D OB '∥,求此时点C 的坐标.解(Ⅰ)如图①,折叠后点B 与点A则ACD BCD △≌△.设点C 的坐标为()()00m m >,.则4BC OB OC m =-=-. 于是4AC BC m ==-.在Rt AO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AC OC OA =+,即()22242m m -=+,解得32m =.∴点C 的坐标为302⎛⎫ ⎪⎝⎭,. 4分(Ⅱ)如图②,折叠后点B 落在OA 边上的点为B ',则B CD BCD '△≌△. 由题设OB x OC y '==,, 则4B C BC OB OC y '==-=-,在Rt B OC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B C OC OB ''=+.()2224y y x ∴-=+,即2128y x =-+ 6分由点B '在边OA 上,有02x ≤≤,∴ 解析式2128y x =-+()02x ≤≤为所求. ∴当02x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y ∴的取值范围为322y ≤≤. 7分(Ⅲ)如图③,折叠后点B 落在OA 边上的点为B '',且B D OB ''∥. 则OCB CB D ''''∠=∠.又CBD CB D OCB CBD ''''∠=∠∴∠=∠,,有CB BA ''∥. Rt Rt COB BOA ''∴△∽△.有OB OCOA OB ''=,得2OC OB ''=. 9分 在Rt B OC ''△中, 设()00OB x x ''=>,则2OC x =.由(Ⅱ)的结论,得2001228x x =-+,解得000808x x x =-±>∴=-+,21∴点C 的坐标为()016.10分12问题解决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一点E (不与点C ,D 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MN .当12CE CD =时,求AM BN 的值.类比归纳在图(1)中,若13CE CD =,则AM BN 的值等于 ;若14CE CD =,则AMBN 的值等于 ;若1CE CD n =(n 为整数),则AMBN 的值等于 .(用含n的式子表示)联系拓广如图(2),将矩形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落在CD 边上一点E (不与点C D ,重合),压平后得到折痕MN ,设()111AB CE m BC mCD n =>=,,则AMBN 的值等于 .(用含m n ,的式子表示)解:方法一:如图(1-1),连接BM EM BE ,,.方法指导: 为了求得AM BN 的值,可先求BN 、AM 的长,不妨设:AB =2 图(2)ABCD EFM图(1)A BCDEFMN N 图(1-1)A BCDEFM22由题设,得四边形ABNM 和四边形FENM 关于直线MN 对称. ∴MN 垂直平分BE .∴BM EM BN EN ==,. 1分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902A D C AB BC CD DA ∠=∠=∠=====°,.∵112CE CE DE CD =∴==,.设BN x =,则NE x =,2NC x =-.在Rt CNE △中,222NE CN CE =+.∴()22221x x =-+.解得54x =,即54BN =. 3分在Rt ABM △和在Rt DEM △中,222AM AB BM +=, 222DM DE EM +=,∴2222AM AB DM DE +=+.5分设AM y =,则2DM y =-,∴()2222221y y +=-+. 解得14y =,即14AM =.6分 ∴15AM BN =.7分方法二:同方法一,54BN =.3分 如图(1-2),过点N 做NG CD ∥,交AD 于点G ,连接BE .N图(1-2)A BC DEFMG23∵AD BC ∥,∴四边形GDCN 是平行四边形. ∴NG CD BC ==.同理,四边形ABNG 也是平行四边形.∴54AG BN ==.∵90MN BE EBC BNM ⊥∴∠+∠=,°.90NG BC MNG BNM EBC MNG ⊥∴∠+∠=∴∠=∠,°,. BCE △与NGM △中90EBC MNG BC NG C NGM ∠=∠⎧⎪=⎨⎪∠=∠=⎩,,°.∴BCE NGM EC MG =△≌△,. 5分∵114AM AG MG AM =--=5,=.4 6分 ∴15AM BN =. 7分类比归纳25(或410);917; ()2211n n -+ 10分联系拓广2222211n m n n m -++ 12分。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动点问题整理
∴t=7,∴当t=7秒时,四边形PQCD为等腰梯形。
┌
E
F┐
动点与特殊图形
4.如图(1):在梯形ABCD中,AB∥CD,AD=BC=5cm, AB=4cm,CD=10cm,BE∥AD。 如图(2):若整个△BEC从图(1)的位置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CD方向平移, 在△BEC平移的同时,点P从点D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DA向点A运动,当 △BEC的边BE与DA重合时,点P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0<t≤4)
P
8
10
C
QN 4 4 t
5
y 1 2t 4 4 t
2
5
y 4 t 2 4t 5
2.(2)
Q
D M
B
∟
动点与函数
在RtABC中,C 90
A
SinA 8 10
NN
QN 8 AQ 10
P
QN 8
C
5 t 10
(1)当t为何值时,PQ∥BC? 若PQ∥BC
A 则△ AQP~△ABC
Q
D
P AQ AP AB AC
5 t 2t
B
C
10
6
t 15 13
因动点生成特殊图形(位置): 1.分类思想 2.数形结合思想 3.方程模型
动点与特殊图形
3 . 例 1 、 如 图 , 已 知 在 直 角 梯 形 ABCD 中 , AD∥BC ,
SinA 8 10
P
QN 8
N
AQ 10
B
C
QN 8
七年级动点问题20道含答案
七年级动点问题20道含答案一、七年级动点问题20道1. 函数$y=3cos\frac{3\pi x}{4}$的图像称作:(A.余弦曲线)2. 斜率等于负一,斜截式为$y=7x-5$的直线称作:(B.负斜率直线)3. 求函数$f(x)=x^3-7x+2$在$x=2$处取得最大值:(D.8)4. 直线$y=mx+b$中,m 为:(A.斜率)5. 闭合曲线$\frac{x^2}{4}+\frac{y^2}{9}=1$在$x$=4处的坐标是:(C. $(4,\frac{3}{2})$)6. 函数$f(x)=2x^{2}-3$的最小值是:(B. -3)7. 函数$f(x)=\frac{x^2}{2}+1$的图像是:(A.抛物线)8. 函数$f(x)=2x+5$的大致图象是:(B.直线)9. 三维坐标中,z 轴表示的为:(C.高度)10. 绘制抛物线需要:(A.二个点)11. 点$A(-1,2)$绕原点旋转$90^{\circ}$后,其新坐标是:(B. $(2,-1)$)12. 子弹以15米/秒的速度射出,它从出射点到返回出射点所需要的时间为:(B.2秒)13. 平面内的向量$\overrightarrow{a}$和$\overrightarrow{b}$的夹角为30°,且$|\overrightarrow{a}|=3$,$|\overrightarrow{b}|=4$,则$\overrightarrow{a}\cdot\overrightarrow{b}$ 为:(D.6)14. 直线$y=2/3x-3$的斜率为:(B. 2/3)15.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锐角都为$60^{\circ}$,则这个三角形是:(D.等腰三角形)16. 半径为4的圆的面积为:(B.50.27公分平方)17. 在正方形ABCD中,点P到边AB的距离是4,A点到点P的垂直平分线的距离为:(D. 2)18. 圆$x^{2}+y^{2}+8x+2y-13=0$的圆心坐标是:(C. (-4, -1))19. $f(x)=-2x^2+4$的最小值是:(A. 0)20. 角A,B,C构成的夹角是60度,AB=5,BC=7,AC=:(B. 8)二、七年级动点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练习一下关于七年级动点的知识吧!首先,对于函数问题,函数$y=3cos\frac{3\pi x}{4}$的图像应当称作余弦曲线。
中考数学动点问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动点专题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例1(2000年·上海)如图1,在半径为6,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 的弧AB 上,有一个动点P,PH ⊥O A,垂足为H,△OPH 的重心为G .(1)当点P在弧AB 上运动时,线段GO 、GP 、GH 中,有无长度保持不变的线段?如果有,请指出这样的线段,并求出相应的长度.(2)设P Hx =,GP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即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3)如果△PG H是等腰三角形,试求出线段PH 的长.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例2(2006年·山东)如图2,在△ABC 中,AB=AC =1,点D,E在直线B C上运动.设BD=,x CE=y . (1)如果∠B AC=30°,∠DA E=105°,试确定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2)如果∠B AC的度数为α,∠DAE 的度数为β,当α,β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1)中y 与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还成立?试说明理由.AEDCB 图2H M NG PO A B 图1 x yC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例4(2004年·上海)如图,在△A BC中,∠BAC =90°,AB=AC =22,⊙A 的半径为1.若点O在BC 边上运动(与点B 、C 不重合),设BO=x ,△AOC 的面积为y .(1)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2)以点O 为圆心,BO 长为半径作圆O,求当⊙O 与⊙A相切时, △AO C的面积.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1.(09年徐汇区)如图,ABC ∆中,10==AC AB ,12=BC ,点D 在边BC 上,且4=BD ,以点D 为顶点作B EDF ∠=∠,分别交边AB 于点E ,交射线CA 于点F . (1)当6=AE 时,求AF 的长;(2)当以点C 为圆心CF 长为半径的⊙C 和以点A 为圆心AE 长为半径的⊙A 相切时,求BE 的长; (3)当以边AC 为直径的⊙O 与线段DE 相切时,求BE的长.AB C O 图8HAB CDEOlA ′(二)线动问题2,在矩形A BCD 中,AB =3,点O 在对角线A C上,直线l过点O ,且与AC 垂直交AD于点E .(1)若直线l 过点B,把△ABE 沿直线l 翻折,点A 与矩形A BCD的对称中心A '重合,求BC 的长; (2)若直线l 与AB 相交于点F,且AO=41AC,设AD 的长为x ,五边形BCDEF 的面积为S.①求S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x 的取值范围;②探索:是否存在这样的x ,以A 为圆心,以-x 43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l 相切,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三)面动问题3.如图,在ABC ∆中,6,5===BC AC AB ,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两个动点(D 不与A 、B 重合),且保持BC DE ∥,以DE 为边,在点A 的异侧作正方形DEFG .(1)试求ABC ∆的面积;(2)当边FG 与BC 重合时,求正方形DEFG 的边长; (3)设x AD =,ABC ∆与正方形DEFG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y ,试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定义域;(4)当BDG ∆是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AD 的长.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C一、 特殊探路,一般推证例2:(2004年广州市中考题第11题)如图,⊙O 1和⊙O2内切于A,⊙O1的半径为3,⊙O2的半径为2,点P为⊙O1上的任一点(与点A 不重合),直线PA 交⊙O2于点C,PB 切⊙O2于点B ,则PCBP的值为(A)2 (B)3 (C)23(D)26二、 动手实践,操作确认例4(2003年广州市中考试题)在⊙O中,C 为弧AB 的中点,D 为弧A C上任一点(与A 、C 不重合),则(A)A C+CB=AD+DB (B) A C+C B<AD+DB(C) AC+CB >A D+D B (D) AC+C B与AD+DB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例5:如图,过两同心圆的小圆上任一点C 分别作小圆的直径CA 和非直径的弦CD ,延长CA 和C D与大圆分别交于点B 、E,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AB DE = (B )AB DE >(C)AB DE <(D )AB DE ,的大小不确定三、 建立联系,计算说明例6: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M在边DC 上,且DM=1,N为对角线A C上任意一点,则DN +MN 的最小值为 .BMND CBA以圆为载体的动点问题中,AC=5,BC=12,∠ACB=90°,P是AB边上的动点(与点A、B不重例1.在Rt ABC合),Q是BC边上的动点(与点B、C不重合),当PQ与AC不平行时,△CPQ可能为直角三角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线段CQ的长的取值范围;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七年级上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最新最全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上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最新最全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上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最新最全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上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最新最全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1-2-3321O B A P 0123-3-2-1B A 数轴上的动点问题最新版1.如图,已知数轴上两点A 、B 对应的数分别为—1,3,点P 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 . (1)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点P 在点A 、点B 的距离之和为5?若存在,请求出x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当点P 以每分钟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从O 点向左运动时,点A 以每分钟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点B 以每分钟20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问它们同时出发,几分钟时点P 到点A 、点B 的距离相等?(3)如图,若点P 从B 点出发向左运动(只在线段AB 上运动),M 为AP 的中点,N 为PB 的中点,点P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MN 的长.2.如图,A 、B 、C 是数轴上的三点,O 是原点, BO=3,AB=2BO,5AO=3CO .(1)写出数轴上点A 、C 表示的数;(2)点P 、Q 分别从A 、C 同时出发,点P 以每秒 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Q 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 动,M 为线段AP 的中点,点N 在线段CQ 上,且 CN=32CQ .设运动的时间为t(t >0)秒. ①数轴上点M 、N 表示的数分别是 (用含t 的 式子表示); ②t 为何值时,M 、N 两点到原点O 的距离相等?3.如图,数轴上有A 、B 、C 、D 四个点,分别对应数a 、b 、c 、d ,且满足a 、b 是方程91x +=备用图的两根(a b <),2(16)c -与20d -互为相反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数轴类动点问题(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专题---数轴类动点问题(4)1.根据下面给出的数轴,解答下面的问题:①请你根据图中A、B两点的位置,分别写出它们所表示的有理数A:;B:;②观察数轴,与点A的距离为4的点表示的数是:;③若将数轴折叠,使得A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B点与数表示的点重合;④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14(M在N的左侧),且M、N两点经过(3)中折叠后互相重合,则M、N表示的数分别是:M:;N:.2.同学们,你会求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吗?例如:数轴上,3和5两数在数轴上所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理解为|3﹣5|=2或理解为5﹣3=2,5与﹣2两数在数轴上所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可理解为|(﹣5)﹣2|=7或|5﹣(﹣2)|=7.试探索:(1)求7与﹣7两数在数轴上所对的两点之间的距离=.(2)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整数x,使得|x+3|+|x﹣1|=4这样的整数是.(3)由以上探索猜想对于任何有理数x,|x﹣3|+|x+6|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写出最小值,如果没有,说明理由.3.根据给出的数轴,解答下面的问题:(1)请你根据图中A、B两点的位置,分别写出它们所表示的有理数A:,B:.(2)观察数轴,与点A的距离为4的点表示的数是:.(3)若将数轴折叠,使得A点与﹣2表示的点重合,则:①B点与哪个数表示的点重合?②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11(M在N的左侧),且M、N两点经过折叠后互相重合,求M、N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多少?4.某中学位于东西方向的北京路上,这天学校的王老师出校门去家访,她先向东走100米到聪聪家,再向西走150米到青青家,再向西走200米到刚刚家,请问:(1)聪聪家与刚刚家相距多远?(2)如果把这条北京路看作一条数轴,以向东为正方向,以校门口为原点.请你画出这条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他们三家与学校的大概位置(数轴上一格表示50米)(3)聪聪家向西210米是体育场,体育场所在点所表示的数是多少?(4)如果数轴上有两点A、B,点A所表示的数是x1,点B所表示的数是x2,你认为可用一个怎样的式子来求数轴上AB两点之间的距离d?请用含有x1,x2的式子把d表示出来.5.对数轴上的点P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P表示的数乘以3,再把所得数对应的点向左平移1个单位,得到点P的对应点P′.(1)点A,B在数轴上,对线段AB上的每个点进行上述操作后得到线段A′B′,其中点A,B的对应点分别为A′,B′.如图,若点A表示的数是1,则点A′表示的数是;若点B′表示的数是﹣4,则点B表示的数是;(2)若数轴上的点M经过上述操作后,位置不变,则点M表示的数是.并在数轴上画出点M的位置.6.根据下面给出的数轴,解答下面的问题:(1)请你根据图中A、B两点的位置,分别写出它们所表示的有理数A:;B:;(2)观察数轴,与点A的距离为4的点表示的数是:;(3)若将数轴折叠,使得A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B点与数表示的点重合;(4)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10(M在N的左侧),且M、N两点经过(3)中折叠后互相重合,则M、N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M:N:.7.一辆货车从超市出发,向东走了3千米到达小彬家,继续走2.5千米到达小颖家,然后向西走了10千米到达小明家,最后回到超市.(1)以超市为原点,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在数轴上表示出小明家,小彬家,小颖家的位置.(2)小明家距小彬家多远?(3)若货车每千米耗油0.5升,这趟路货车共耗油多少升?8.一辆货车从百货大楼出发负责送货,向东走了4千米到达小明家,继续走了1.5千米到达小红家,又向西走了10千米到达小刚家,最后回到百货大楼.(1)以百货大楼为原点,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小明、小红、小刚家的位置;(2)小明家与小刚家相距多远?(3)若货车每千米耗油0.05升,那么这辆货车共耗油多少升?9.已知在数轴上到表示数﹣3的点和表示数5的点距离相等的点表示数1,有这样的关系,那么在数轴上到表示数a的点和表示数b的点之间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是.(3)已知在数轴上表示数x的点到表示数﹣2的点的距离是到表示数6的点的距离的2倍,求数x.10.邮递员骑摩托车从邮局出发,先向西骑行2km到达A村,继续向西骑行3km到达B村,然后向东骑行9km到C时,最后回到邮局.(1)以邮局为原点,以向东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km,请你在数轴上表示出A、B、C三个村庄的位置;(2)C村离A村有多远?(3)若这辆摩托车每100km耗油2升,这趟路共耗油多少升?参考答案1.解:(1)由数轴可知,A点表示数1,B点表示数﹣2.5.故答案为:1,﹣2.5;(2)A点表示数1,与点A的距离为4的点表示的数是:﹣3或5.故答案为:﹣3或5;(3)当A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B点与数0.5表示的点重合.故答案为:0.5;(4)由对称点为﹣1,且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14(M在N的左侧)可知,点M、N到﹣1的距离为2014÷2=1007,所以,M点表示数﹣1﹣1007=﹣1008,N点表示数﹣1+1007=1006.故答案为:﹣1008,1006.2.解:(1)7﹣(﹣7)=14,故答案为:14;(2)∵|x+3|+|x﹣1|=x+3+1﹣x=4,∴x+3≥0,且x﹣1≤0,∴﹣3≤x≤1,即符合条件的整数有±1,0,﹣2,﹣3,故答案为:±1、0、﹣2、﹣3.(3)有最小值.最小值为9,理由是:∵丨x﹣3丨+丨x+6丨可以理解为:在数轴上表示x到3和﹣6的距离之和,∴当x在3与﹣6之间的线段上(即﹣6≤x≤3)时:即丨x﹣3丨+丨x+6丨的值有最小值,最小值为3﹣(﹣6)=9.3.解:(1)利用数轴得出:A:1 B:﹣2.5;故答案为:1,﹣2.5;(2)分为两种情况:①当点在表示1的点的左边时,数为1﹣4=﹣3;②当点在表示1的点的右边时,数为1+4=5;故答案为:5和﹣3;(3)①∵A点与﹣2表示的点重合,∴A点与﹣2关于﹣0.5对称,∴B点与表示1.5的点重合,②∵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11(M在N的左侧),且M、N两点经过折叠后互相重合,∴M、N两点表示的数分别是﹣1006,1005.4.解:(1)150+200=350(米);(2)如图所示:;(3)体育场所在点所表示的数是﹣110;(4)数轴上两点x1,x2之间的距离是d=|x1﹣x2|.5.解:(1)点A'表示的数是:1×3﹣1=2;设点B表示的数为x,则3x﹣1=﹣4,解得:x=﹣1,若点B'表示的数是:﹣4,则点B表示的数是﹣1;(2)设点M表示的数为y,则3y﹣1=y,解得:y=,即点M表示的数是:,在数轴上画出点M的位置如图所示:.6.解:(1)由数轴可知,A点表示数1,B点表示数﹣2.5.故答案为:1,﹣2.5;(2)A点表示数1,与点A的距离为4的点表示的数是:﹣3或5.故答案为:﹣3或5;(3)当A点与﹣3表示的点重合,则B点与数0.5表示的点重合.故答案为0.5;(4)由对称点为﹣1,且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10(M在N的左侧)可知,点M、N到﹣1的距离为2010÷2=1005,所以,M点表示数﹣1﹣1005=﹣1006,N点表示数﹣1+1005=1004.故答案为:﹣1006,1004.7.解:(1);(2)根据数轴可知:小明家距小彬家是7.5个单位长度,因而是7.5千米;(3)路程是2×10=20千米,则耗油量是:20×0.5=10升.答:小明家距小彬家7.5千米,这趟路货车共耗油10升.8.解:(1)如图所示:A、B、C分别表示小明、小红、小刚家(2)小明家与小刚家相距:4﹣(﹣4.5)=8.5(千米);(3)这辆货车此次送货共耗油:(4+1.5+10+4.5)×0.05=1(升).答:小明家与小刚家相距8.5千米,这辆货车此次送货共耗油1升.9.解:(1)4﹣(﹣3)=7.(2)在数轴上到表示数a的点和表示数b的点之间距离相等的点表示的数是:(a+b).(3)由x与﹣2的差的绝对值等于x与6的差的绝对值的2倍,得:x﹣(﹣2)=2(x﹣6),解得:x=14.x﹣(﹣2)=﹣2(x﹣6),解得:x=.10.解:(1)(2)C村离A村为:4﹣(﹣2)=4+2=6(km).答:C村离A村有6km.(3)邮递员实际一共走了|﹣2|+|﹣3|+|+9|+|9﹣5|=2+3+9+4=18(km),18÷100×2=0.36答:这趟路共耗油0.36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点对点攻关训练:一元一次方程应用—数轴动点问题(四)
七年级上册期末点对点攻关训练:一元一次方程应用之数轴动点问题(四)1.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a、b,且|b+6|与(a﹣9)2互为相反数,O为原点.(1)a=,b=;(2)将数轴沿某个点折叠,使得点A与表示﹣10的点重合,则此时与点B重合的点所表示的数为;(3)若点M、N分别从点A、B同时出发,点M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点N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N到点A后立刻原速返回,设运动时间为t(t>0)秒.①点M表示的数是(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②求t为何值时,2MO=MA;③求t为何值时,点M与N相距3个单位长度.2.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4.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式子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 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3)在(2)的条件下,当点P,点Q之间的距离是3时,运动时间是多少秒?3.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一点,且AB=15.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t>0)秒.(1)写出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点P表示的数(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Q 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Q?(3)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点D表示的数是x,请你探索式子|x+5|+|x﹣7|是否有最小值?如果有,写出求最小值的过程;如果没有,说明理由.4.已知数轴上三点A、O、B表示的数分别为4、0、﹣2,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1)当点P到点A的距离与点P到点B的距离相等时,点P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2)另一动点R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R 同时出发,问点P运动多长时间追上点R?(3)若点M为AP的中点,点N为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你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度.5.如图,小亮把东、西大街表示成一条数轴,把公交站的位置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其中鼓楼站的位置记为原点,正东方向为正方向,公交车的一站地为一个单位长度(假设每站距离相同).请你根据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到广济街的距离等于2站地的是.(2)到这8个站距离之和最小的站地是否存在?若存在,是哪个站地?最小值是多少?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果用a表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那么|a﹣1|=2表示这个点与1对应点的距离为2,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面问题:①若|a﹣2|+|a+1|=3,请你指出满足条件a的所有站地表示的数.②若|a﹣4|+|a+1|=10,请你求出满足条件的a的值.6.已知两点A、B在数轴上,AB=9,点A表示的数是a,且a与(﹣1)3互为相反数.(1)写出点B表示的数;(2)如图1,当点A、B位于原点O的同侧时,动点P、Q分别从点A、B处在数轴上同时相向而行,动点P的速度是动点Q的速度的2倍,3秒后两动点相遇,当动点Q到达点A 时,运动停止.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当PQ=2时,求点P、Q所表示的数;(3)如图2,当点A、B位于原点O的异侧时,动点P、Q分别从点A、B处在数轴上向右运动,动点Q比动点P晚出发1秒;当动点Q运动2秒后,动点P到达点C处,此时动点P立即掉头以原速向左运动3秒恰与动点Q相遇;相遇后动点P又立即掉头以原速向右运动5秒,此时动点P到达点M处,动点Q到达点N处,当|OM﹣ON|=2时,求动点P、Q运动的速度.7.如图,点A和点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a和b,且(a+6)2+|b﹣8|=0.(1)求线段AB的长;(2)点C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x﹣1=x+1的解,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AD+BD=CD?若存在,请求出点D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线段AD和BC分别以6个单位长度/秒和5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同时向右运动,运动时间为t秒,M为线段AD的中点,N为线段BC的中点,若MN=12,求t的值.8.【背景知识】数轴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利用数轴可以将数与形完美的结合.研究数轴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规律:数轴上A点、B点表示的数为a、b,则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 =|a﹣b|,若a>b,则可简化为AB=a﹣b;线段AB的中点M表示的数为.【问题情境】已知数轴上有A、B两点,分别表示的数为﹣10,8,点A以每秒3个单位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点B以每秒2个单位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综合运用】(1)运动开始前,A、B两点的距离为;线段AB的中点M所表示的数.(2)点A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点B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用含t的式子表示)(3)它们按上述方式运动,A、B两点经过多少秒会相距4个单位长度?(4)若A,B按上述方式继续运动下去,线段AB的中点M能否与原点重合?若能,求出运动时间,并直接写出中点M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当A,B 两点重合,则中点M也与A,B两点重合).9.如图,点A、B都在数轴上,O为原点.(1)线段AB中点表示的数是;(2)若点B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了t秒,当点B在点O左边时,OB=,当点B至点O右边时,OB=;(3)若点A、B分别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运动,而点O 不动,t秒后,A、B、O三个点中有一个点是另外两个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求t的值.10.已知,数轴上有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5,点P为数轴上一动点,其对应的数为x.(1)若点P到点A、B的距离相等,求点A、B的距离及x的值.(2)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点P到点A、B的距离之和最小?若存在,请求出最小值;并求出取得最小值时x可以取的整数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点A、B分别以3个单位长度/秒,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向右运动,同时点P以4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从O点向左运动,当遇到A时,点P立即以不变的速度向右运动,当遇到B时,点P立即以不变的速度向左运动,并不停往返于点A与点B之间,求当点A 与点B重合时,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是多少?参考答案1.解:(1)∵|b+6|与(a﹣9)2互为相反数,∴|b+6|+(a﹣9)2=0,∴b+6=0,a﹣9=0,∴b=﹣6,a=9,故答案为:9,﹣6;(2)∵点A表示的数是9,∴当折叠,使得点A与表示﹣10的点重合时的折叠点是=﹣0.5,∴此时与点B重合的点所表示的数为﹣0.5+(﹣0.5+6)=5,故答案为:5;(3)①点M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点M表示的数是9﹣t,故答案为:9﹣t;②∵2MO=MA,∴当点M在OA之间时,即2(9﹣t)=t,解得t=6;当点M在点O左侧时,2(t﹣9)=t,解得t=18;∴当t=6或t=18时,2MO=MA,③由题意知,AM=t,BN=2t,当点N未到达点A,且与点M未相遇时,t+2t+3=15,得t=4;当点N未到达点A,且与点M相遇后,t+2t﹣3=15,得t=6;当点N到达点A后,t﹣(2t﹣15)=3,得t=12,综上,当t=4、6或12时,点M与N相距3个单位长度.2.解:(1)∵点A表示的数为8,B在A点左边,AB=14,∴点B表示的数是8﹣14=﹣6,∵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0)秒,∴点P表示的数是8﹣5t.故答案为:﹣6,8﹣5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则AC=5x,BC=3x,∵AC﹣BC=AB,∴5x﹣3x=14,解得:x=7,∴点P运动7秒时追上点Q;(3)设经过t秒,点P,点Q之间的距离是3,由题意可得:|8﹣5t﹣(﹣6﹣3t)|=3,解得:t=或,答:经过或秒,点P,点Q之间的距离是3.3.解:(1)∵点A表示的数为8,B在A点左边,AB=15,∴点B表示的数是8﹣15=﹣7,∵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t>0)秒,∴点P表示的数是8﹣6t.(2)设点P运动x秒时,在点C处追上点Q,则AC=6x,BC=3x,∵AC﹣BC=AB,∴6x﹣3x=15,解得:x=5,∴点P运动5秒时追上点Q.(3)若点D是数轴上一点可分为三种情况:①当点D在点B的左侧或与点B重合时x≤﹣5,则有BD=|x+5|=﹣(x+5)=﹣x﹣5,AD=|x﹣7|=﹣(x﹣7)=7﹣x,∵|x+6|+|x﹣8|≥0,∴﹣x﹣5+7﹣x≥0,∴x≤1,∴当x=﹣5时|x+5|+|x﹣7|存在最小值12,②当点D在AB之间时﹣5<x<7,BD=|x+5|=x+5,AD=|x﹣7|=﹣(x﹣7)=7﹣x,∵|x+5|+|x﹣7|=x+5+7﹣x=12,∴式子|x+5|+|x﹣7|=12.③当点D在点A的右侧时x≥7,则BD=|x+5|=x+6,AD=|x﹣7|=x﹣7,∵|x+5|+|x﹣7|=x+5+x﹣7=2x﹣2≥0,∴x≥1,∴当x=7时,|x+5|+|x﹣7|=12为最小值,综上所述当﹣5≤x≤7时,|x+5|+|x﹣7|存在最小值12.4.解:(1)∵A,B表示的数分别为4,﹣2,∴AB=6,∵PA=PB,∴点P表示的数是1,故答案为:1;(2)设P点运动x秒追上R点,由题意得:2x+6=3x解得:x=6答:P点运动6秒追上R点.(3)MN的长度不变.①当P点在线段AB上时,如图示:∵M为PA的中点,N为PB的中点∴又∵MN=MP+NP∴∵AP+BP=AB,AB=6∴②当P点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示:∵MN=MP﹣NP,AB=AP﹣BP=6∴=.5.解:(1)由图可知,到广济街的距离等于2站地的是西门和端履门.故答案为:西门和端履门.(2)这8个站间隔相等,距离之和最小的站地应该是位于中间的两个,即广济站和钟楼站,最小值是:1+2+3+1+2+3+4=16.∴到这8个站距离之和最小的站地存在,是广济站和钟楼站,最小值是16.(3)①∵|a﹣2|+|a+1|=3,∴当a≤﹣1时,2﹣a﹣a﹣1=3,∴a=﹣1;当﹣1<a<2时,2﹣a+a+1=3,∴当﹣1<a<2时,满足条件a的站地表示的数为0或1;当2≤a≤3时,a﹣2+a+1=3,∴a=2.综上,满足条件a的所有站地表示的数为﹣1、0、1或2.②∵|a﹣4|+|a+1|=10,∴当a≤﹣1时,4﹣a﹣a﹣1=10,∴a=﹣3.5;当﹣1<a≤4时,4﹣a+a+1=10,∴此时a无解;当a>4时,a﹣4+a+1=10,∴a=6.5.综上,满足条件的a的值为﹣3.5或6.5.6.解:(1)∵a与(﹣1)3互为相反数∴a=1,∵AB=9,∴①当点A、点B在原点的同侧时,点B所表示的数为1+9=10,如图1所示,②当点A、点B在原点的异侧时,点B所表示的数为1﹣9=﹣8,如图2所示,故点B所表示的数为10或﹣8;(2)当点A、B位于原点O的同侧时,点B表示的数是10设点Q的运动速度为x,则点P的速度为2x∵3秒后两动点相遇∴3(x+2x)=9解得:x=1∴点Q的运动速度为1,则点P的速度为2运动t秒后PQ=2有两种情形:①相遇前,由题意有:2t+2+t=9解得:t=;∴点P表示的数为:1+2×=,点Q表示的数为:10﹣=;②相遇后,再运动y秒,P、Q两点相距2,由题意有:y+2y=2解得:y=∴点P表示的数为:1+3×2+×2=,点Q表示的数为:10﹣3×1﹣×1=;(3)根据题意得,点P和点Q在点A处相遇,此时点Q运动5秒,运动9个单位长度∴点Q的运动速度为:9÷5=1.8设点P的速度为v,∵|OM﹣ON|=2∴|9+1﹣(5v+1)|=2解得:v=或∴点P的速度为或.7.解:(1)∵(a+6)2≥0,|b﹣8|≥0,又∵(a+6)2+|b﹣8|=0∴(a+6)2=0,|b﹣8|=0∴a+6=0,8﹣b=0∴a=﹣6,b=8∴AB=OA+OB=6+8=14.(2)解方程x﹣1=x+1得:x=14∴点C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14;设在线段AB上存在点D,使得AD+BD=CD,且点D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y,则:AD=y+6,BD=8﹣y,CD=14﹣y∴y+6+(8﹣y)=(14﹣y)解得:y=﹣2∴在线段AB上存在点D,使得AD+BD=CD,点D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为﹣2.(3)由(2)得:A,D,B,C四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分别为:6,2,8,14.24.∴运动前M,N两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分别为﹣4,11则运动t秒后M,N两点在数轴上所对应的数分别为﹣4+6t,11+5t∵MN=12∴①线段AD没有追上线段BC时有:(11+5t)﹣(﹣4+6t)=12解得:t=3②线段AD追上线段BC后有:(﹣4t+6)﹣(11+5t)=12解得:t=27∴综上所述:当t=3秒或27秒时线段MN=12.8.解:(1)A、B两点的距离为:8﹣(﹣10)=18;线段AB的中点M所表示的数为﹣1.故答案为:18;﹣1;(2)由题意可得点A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10+3t;点B运动t秒后所在位置的点表示的数为8﹣2t;故答案为:﹣10+3t;8﹣2t;(3)设它们按上述方式运动,A、B两点经过t秒会相距4个单位长度,当点A在点B左侧时,依题意列式,得3t+2t=18﹣4,解得t=2.8;当点A在点B右侧时,3t+2t=18+4,解得t=4.4,答:它们按上述方式运动,A、B两点经过2.8秒或4.4秒会相距4个单位长度.(4)能.设A,B按上述方式继续运动k秒线段的中点M能与原点重合,根据题意列方程,可得=0,解得k=2.运动开始前M点的位置是﹣1,运动2秒后到达原点,由此得M点的运动方向向右,其速度为:|﹣1÷2|=个单位长度.答:运动时间为2秒,中点M点的运动方向向右,其运动速度为每秒个单位长度.9.解:(1)线段AB中点表示的数是:=﹣1.故答案是:﹣1;(2)当点B在点O左边时,OB=4﹣3t,当点B至点O右边时,OB=3t﹣4;故答案是:4﹣3t,3t﹣4;(3)①当点O是线段AB的中点时,OB=OA4﹣3t=2+tt=0.5②当点B是线段OA的中点时,OA=2OB2+t=2(3t﹣4)t=2;③当点A是线段OB的中点时,OB=2OA3t﹣4=2(2+t)t=8.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t的值是0.5,2或8.10.解:(1)∵两点A、B对应的数分别为﹣1,5,∴点A、B的距离为:5﹣(﹣1)=6,∵点P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x﹣(﹣1)=5﹣x,解得x=2;(2)当P点在A点左边时,PA+PB=PA+PA+AB=2PA+AB,当P点在A与B点之间(包括A点和B点)时,PA+PB=AB,当P点在B点右边时,PA+PB=AB+PB+PB=AB+2PB,∵2PA+AB>AB,2PB+AB>AB,∴数轴上存在点P,使点P到点A、点B的距离之和最小,其最小值为AB=6,此时点P在线段AB上,∴点P表示的数x的取值范围是﹣1≤x≤5,∴x可以取的整数值为﹣1,0,1,2,3,4,5;(3)设经过a秒钟点A与点B重合,根据题意得:3a=6+2a,解得a=6.6×4=24.答:点P所经过的总路程为24个单位长度.。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考前复习高频考点专题练习一遍过:《数轴类动点问题》
七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考前复习高频考点专题练习一遍过:《数轴类动点问题》(四)1.A、B、C为数轴上三点,若点C到点A的距离是点C到点B距离的2倍,我们就称C 是【A,B】的和谐点.例如,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2.表示1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2,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和谐点;又如,表示0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2,那么点D就不是【A,B】的和谐点,但点D是【B,A】的和谐点.(1)若数轴上M,N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m,n,且m,n满足(m+2)2+|n﹣2|=0,求出【M,N】的和谐点表示的数.(2)如图2,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40和20,现有点P从点B出发向左运动,①若点P到达点A停止,则当P点运动多少个单位时,P、A、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和谐点?②若点P到达点A后继续向左运动,是否存在使得P、A、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和谐点的情况?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此时P、B的距离;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点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有理a、b,点A与原点O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O,则AO =|a﹣0|=|a|,类似地,点B与原点O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O,则BO=|b|,点A与点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a﹣b|,请结合数轴,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2)数轴上表示m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3)数轴上表示m和﹣1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4,则有理数m是;(4)若x表示一个有理数,并且x比﹣4大,x比1小,则|x﹣1|+|x+4|=;(5)求满足|x﹣2|+|x+5|=7的所有整数x的和.3.如图,数轴上有A、B、C三点,点A和点B所表示的数分别为﹣3和+,点C到点A、点B的距离相等.(1)点C表示的数为;(2)若数轴上有一点P,若满足P A+PB=10,求点P表示的数;(3)若数轴上有一点Q.若满足QA+QB﹣QC=,求点Q表示的数.4.在数轴上有三个点A,B,C如图所示,请回答:(1)将B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后,三个点表示的数谁最小?(2)与A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什么?(3)将C点左移6个单位长度后,这时B点表示的数比C点表示的数大多少?5.对于数轴上的A,B,C三点,给出如下定义:若其中一个点与其他两个点的距离恰好满足2倍的数量关系,则称该点是其他两点的“倍联点”.例如数轴上点A,B,C所表示的数分别为1,3,4,满足AB=2BC,此时点B是点A,C的“倍联点”.若数轴上点M 表示﹣3,点N表示6,回答下列问题:(1)数轴上点D1,D2,D3分别对应0,3.5和11,则点是点M,N的“倍联点”,点N是这两点的“倍联点”;(2)已知动点P在点N的右侧,若点N是点P,M的倍联点,求此时点P表示的数.6.根据如图所示的数轴,解答下面的问题:(1)点A表示的数是,点B表示的数是.(2)观察数轴,与点A的距离为4的点表示的数是.(3)若将数轴折叠,使得点A与表示数﹣3的点重合,则点B与表示数的点重合;(4)若数轴上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018(点M在点N的左侧),且M,N两点经过(3)中的折叠后互相重合,求M,N两点表示的数.7.如图,点A,B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4和+16,A,B两点间的距离可记为AB(1)点C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且AC=BC,则C点对应的数是(2)点C在数轴上A,B两点之间,且BC=4AC,则C点对应的数是(3)点C在数轴上,且AC+BC=30,求点C对应的数?(4)若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a,B表示的数是b,则AB=8.【阅读理解】点A、B、C为数轴上三点,如果点C在A、B之间且到A的距离是点C到B的距离3倍,那么我们就称点C是{A,B}的奇点.例如,如图1,点A表示的数为﹣3,点B表示的数为1.表示0的点C到点A的距离是3,到点B的距离是1,那么点C是{A,B}的奇点;又如,表示﹣2的点D到点A的距离是1,到点B的距离是3,那么点D就不是{A,B}的奇点,但点D是{B,A}的奇点.【知识运用】如图2,M、N为数轴上两点,点M所表示的数为﹣3,点N所表示的数为5.(1)数所表示的点是{M,N}的奇点;数所表示的点是{N,M}的奇点;(2)如图3,A、B为数轴上两点,点A所表示的数为﹣50,点B所表示的数为30.现有一动点P从点B出发向左运动,到达点A停止.P点运动到数轴上的什么位置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奇点?9.如图在数轴上A点表示数a,B点表示数b,a、b满足|a+2|+|b﹣4|=0;(1)点A表示的数为;点B表示的数为;(2)若在原点O处放一挡板,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在碰到挡板后(忽略球的大小,可看作一点)以原来的速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当t=1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当t=3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②试探究: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可能相等吗?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直接写出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时经历的时间.10.一辆货车从百货大楼出发负责送货,向东走了4千米到达小明家,继续向东走了1.5千米到达小红家,然后向西走了8.5千米到达小刚家,最后返回百货大楼.(1)以百货大楼为原点,向东为正方向,1个单位长度表示1千米,请你在数轴上标出小明、小红、小刚家的位置.小明家与小刚家相距多远?(3)若货车每千米耗油0.2升,每升油的价格为6.31元,那么这辆货车此次送货共需消耗油费多少元?参考答案1.解:(1)∵m,n满足(m+2)x2+|n﹣2|=0∴m=﹣2,n=2设M,N之间的一个点为x是【M,N】的和谐点,且﹣2<x<2,则|x﹣(﹣2)|=2|x﹣2|,x+2=2×[﹣(x﹣2)],得x=,当和谐点在MN的延长线上时,x=6,所以【M,N】的和谐点表示的数为或6.(2)①设x为P点运动后P点在数轴上的表示数,若存在AP=2BP或BP=2AP时,分别为【A,B】或【B,A】的和谐点,即|﹣40﹣x|=2|20﹣x|,得x=0;|20﹣x|=2|﹣40﹣x|,得x=﹣20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P点运动20或40个单位长度时,点P分别为【A,B】和【B,A】的和谐点.当BA=2BP时,B是【A,P】的和谐点此时x=30.②如上图,当线段PB的长度为90或180或120单位长度时,点A为【B,P】或【P,B】或P为【B,A】的和谐点.2.解:(1)|2﹣(﹣5)|=7,(2)|m﹣(﹣1)|=|m+1|(3)由题意得:|m+1|=4,m+1=4或m+1=﹣4,解得:m=3,m=﹣5,故答案为:3或﹣5;(4)∵x比﹣4大,x比1小,∴|x﹣1|+|x+4|=1﹣x+x+4=5,故答案为:5;(5)满足|x﹣2|+|x+5|=7的所有整数x的值为﹣5,﹣4,﹣3,﹣2,﹣1,0,1,2,∴满足|x﹣2|+|x+5|=7的所有整数x的和为﹣12.3.解:(1)∵点A和点B所表示的数分别为﹣3和+,∴AB=﹣(﹣3)=5.5,∵AC=BC,∴点C表示的数为﹣=﹣,故答案为:﹣;(2)设点P表示的数是x,∵P A+PB=10,分两种情况:①P在A的左边时,﹣x+(﹣3)﹣x=10,x=﹣②P在B的右边时,x﹣+x﹣(﹣3)=10,x=∴点P表示的数是﹣或;(3)设点Q表示的数为y,分四种情况:①当Q在点A的左边时,如图1,∵QA+QB﹣QC=,∴QA+BC=,即﹣3﹣y+=,y=﹣∴点Q表示的数是﹣;②当Q在点B的右边时,如图2,∵QA+QB﹣QC=,∴QB+AC=,即y﹣+=,y=∴点Q表示的数是;③当Q在点A和点C之间时,如图3,∵QA+QB﹣QC=,∴AB﹣QC=,即5.5﹣(﹣﹣y)=,y=﹣∴点Q表示的数是﹣;④当Q在点B和点C之间时,如图4,∵QA+QB﹣QC=,∴AB﹣QC=,即5.5﹣(y+)=,y=,∴点Q表示的数是;综上,点Q表示的数是﹣或或﹣或.4.解:(1)若将B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后,可表示B':﹣5,则三个点中,B'点表示的数最小;(2)与A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7或﹣1;(3)将C点左移6个单位长度后,可表示﹣3,﹣2﹣(﹣3)=1,∴这时B点表示的数比C点表示的数大1个单位.5.解:(1)数轴上点D1,D2,D3分别对应0,3.5和11,则点D1是点M,N的“倍联点”,点N是D2,D3这两点的“倍联点”;故答案为:D1;D2,D3;(2)设点P表示的数为x,第一种情况:NP=2NM,则x﹣6=2×[6﹣(﹣3)],解得x=24.第二种情况:2NP=NM,则2(x﹣6)=6﹣(﹣3),解得:.综上所述,点P表示的数为24或.6.解:(1)点A所表示的数为1,点B所表示的数为﹣2.5,故答案为:1,﹣2.5;(2)点A所表示的数为1,在点A的左侧距离4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为﹣3,在点A的右侧距离4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为5,故答案为:﹣3或5;(3)点A与表示数﹣3的点重合,即1与﹣3折叠后重合,因此折叠点所表示的数为=﹣1,点B到折叠点的距离为|﹣1﹣(﹣2.5)|=1.5,所以与点B重合的点所表示的数为﹣1+1.5=0.5,故答案为:0.5;(4)折叠点所表示的数为﹣1,因此点M在表示﹣1的点左侧1009个单位,即点M所表示的数为﹣1010,点N在表示﹣1的点右侧1009个单位长度,即点N所表示的数为1008,答:M,N两点表示的数分别为﹣1010,1008.7.解:设点C对应的数为x.(1)根据题意得x﹣(4)=16﹣x,解得x=6.答:点C对应的数是6.故答案为:6;(2)根据题意得16﹣x=4[x﹣(﹣4)],解得x=0.答:点C对应的数是0.故答案为:0;(3)设C表示的数为x,当C在A左侧时AC+BC=30,则﹣4﹣x+16﹣x=30 x=﹣9当C在B右侧时,x﹣16+x﹣(﹣4)=30 x=21综上,x为21或x为﹣9(4)若点A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a,B表示的数是b,则AB=|a﹣b|.故答案为:=|a﹣b|.8.解:(1)5﹣(﹣3)=8,8÷(3+1)=2,5﹣2=3;﹣3+2=﹣1.故数3所表示的点是{M,N}的奇点;数﹣1所表示的点是{N,M}的奇点;(2)30﹣(﹣50)=80,80÷(3+1)=20,30﹣20=10,﹣50+20=﹣30,﹣50﹣80÷3=﹣76(舍去),﹣50﹣80×3=﹣290(舍去).故P点运动到数轴上的﹣30或10位置时,P、A和B中恰有一个点为其余两点的奇点.故答案为:3;﹣1.9.解:(1)∵|a+2|+|b﹣4|=0;∴a=﹣2,b=4,∴点A表示的数为﹣2,点B表示的数为4,故答案为:﹣2,4;(2)①当t=1时,∵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甲小球1秒钟向左运动1个单位,此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3,∵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乙小球1秒钟向左运动2个单位,此时,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4﹣2=2,故答案为:3,2;当t=3时,∵一小球甲从点A处以1个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甲小球3秒钟向左运动3个单位,此时,甲小球到原点的距离=5,∵一小球乙从点B处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乙小球2秒钟向左运动2个单位,此时,刚好碰到挡板,改变方向向右运动,再向右运动1秒钟,运动2个单位,∴乙小球到原点的距离=2.②当0<t≤2时,得t+2=4﹣2t,解得t=;当t>2时,得t+2=2t﹣4,解得t=6.故当t=秒或t=6秒时,甲乙两小球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5,2.10.解:(1)如图所示:A、B、C分别表示小明、小红、小刚家(2)小明家与小刚家相距:4﹣(﹣3)=7(千米);(3)这辆货车此次送货共耗油:(4+1.5+8.5+3)×0.2=17×0.2=3.4(升),6.31×3.4=21.454(元).答:这辆货车此次送货共需消耗油费21.454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当点P在AB上运动时,△OPQ的面积S(平方单位)与时间t(秒)之间的函数图像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图2),求点P的运动速度;
(3)求(2)中面积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S取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
(4)如果点P、Q保持(2)中的速度不变,那么点P沿AB边运动时, 的大小随时间t的增大而增大;沿着BC边运动时, 的大小随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当点P沿这两边运动时,使 的点P有几个?请说明理由。
(3)当点A在y轴右侧的抛物线上运动时,矩形ABCD能否成为正方形?若能,请求出此时正方形的周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例2 (2007绍兴中考)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原点,点A,C的坐标分别为 。将△OAC绕AC的中点旋转 ,点O落到点B的位置。抛物线 经过点A,点D是该抛物线的顶点。
(1)求a的值,点B的坐标;
例1 (2007山西中考)关于x的二次函数 以y轴为对称轴,且与y轴的交点在x轴上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草图;
(2)设A是y轴右侧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过点A做 轴于点B,再过点A做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C,得到矩形ABCD。设矩形ABCD的周长为 ,点A的横坐标为x,试求 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2)P是线段AC上的一个动点,过P点做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E点,求线段PE的长度的最大值;
(3)点G是抛物线上的动点,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F,使以A、C、F、G四个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F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3 (2008卢湾区中考模拟)已知抛物线 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且OC=2OA.
(1)求这个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求点A到直线BC的距离;
(3)将△ABC沿直线AC翻折。使点B与点 重合,连接 ,点Q是 的中点,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 是以QC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学科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09sh1sx001330
学员编号:年级:初三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
学科组长签名及日期
王菊
教务长签名及日期
课题
动点问题
授课时间:
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熟练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会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题
重点、难点
图形的综合分析
考点及考试要求
中考压轴题,综合考核
(3)在 上是否存在点M,使△ABM是以AB为斜边且一个角为 的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例2 (2007泰州中考)Rt△ABC中, .它的顶点坐标A为(10,0),顶点B的坐标为
,AB=10,点P从点A出发,沿 的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点D(0,2)出发,沿y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P到达点C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
(1)求经过A、B、C三点的二次函数图像的解析式;
(2)如图2,若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为D,问当k为何值时,四边形ADBP为菱形?
例4 (2007义乌市中考)如图1,抛物线 与x轴交与A。B两点(A点在B点左侧),直线 与抛物线交于A、C两点,其中C点的横坐标为2.
(1)求A、B两点的坐标及直线AC的函数表达式;
(2)若点P是线段OA上一点,且 ,求点P的坐标;
(3)若点P是x轴上一点,以P、A、D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该平行四边形的另一顶点在y轴上。写出点P的坐标(直接写答案)。
例3 (2007芜湖市中考)如图,已知圆P的圆心在反比例函数 (k﹥1)的图像上,并与x轴相交于A、B两点,且始终与y轴相切于定点C(0,1)。
教学内容
例1(2007德阳中考)已知与x轴交于点A(1,0)和B(5,0)的抛物线 的顶点为C(3,4),抛物线 关于x轴对称,顶点为 。
(1)求抛物线 的函数关系式;
(2)已知原点O,定点D(0,4), 上的点P与 上的点 始终关于x轴对称,则当点P运动到何处时,以点D,O,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