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高考经济常识57个考点与分析

合集下载

高考高中经济知识点总结

高考高中经济知识点总结

高考高中经济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高中经济学科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1. 经济基本概念
- 经济:解决资源分配问题和满足人们无限需求的活动。

- 稀缺性:资源有限,而需求是无限的。

- 机会成本:做出某种选择时所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

- 边际效用递减原理:随着消费增加,每单位消费所获得的满足感减少。

2.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
- 市场经济:资源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个人和企业自由决定生产和消费。

- 计划经济:国家对资源分配进行计划和控制,国家决定生产和消费。

3. 供需关系
- 需求: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供给:生产者愿意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 市场均衡:供需相等,价格稳定。

4. 生产要素和生产要素报酬
- 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力、资本和管理技术。

- 生产要素报酬:土地租金、劳动力工资、资本利息和管理技术收益。

5. 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
- 国民收入:国民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全部收入。

-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6. 货币和通货膨胀
- 货币的功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

- 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物价普遍上涨。

以上是高考高中经济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详细内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资料。

2009年高考经济常识专题复习资料

2009年高考经济常识专题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2009年高考经济常识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经济理论(商品经济与经济制度)一、考试趋向1、运用商品的含义、基本属性、价值量(价格)分析解决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也不回避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直接考查;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商品价格变化及原因,分析企业自主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性(应重点关注与民生相关的住房、食品、石油的价格变化及国家的调控措施,关注产品质量问题。

)2、理解货币的职能、货币发行规律。

结合当前经济形势,把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的影响、治理措施。

3、理解国家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的政策措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国家保护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政策及意义。

综合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税收等知识理解如何实现效率与公平兼顾,构建和谐社会。

4、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国家经济政策运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目标、作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主要考点考点一、商品及其基本属性内容: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二者关系: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价值实现的基础。

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能成为商品。

知识运用:关注当前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国家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商品。

考点二、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知识运用:国家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

考点三:价格的决定因素和影响因素内容:价值决定价格,还受市场供求、纸币发行量、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知识运用:关注当前房价、粮价、油价的变化及国家调控措施。

考点四、货币的职能内容: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知识运用:商店对各类商品标价;个人用人民币购物。

考点五、货币流通规律内容: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两者的乘积即为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金融危机与经济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金融危机与经济

2009年高考历史复习时政热点:金融危机与经济全球化一.热点背景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2007—2008环球金融危机,又称金融海啸、信用危机及华尔街海啸等,是一场在2007年8月9日开始浮现的金融危机。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现在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这次金融危机产生原因,从社会历史角度来看,真正的根源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即资源配置问题。

通俗的说,由于财富分配比例极不平衡,大部分财富被极少数富人占有,而另外的绝大多数人也要追求体面的生活,所以一旦有这种机会,绝大多数人会蜂拥而上进行不理性的金融投资,使金融市场产生剧烈波动,供需关系发生重大转变(例如美国石油价格的巨大变动),使经济泡沫被捅破,导致经济衰退,引发金融危机。

1.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的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庭提交破产保护申请。

伴随着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被美国银行的收购,AIG依靠政府的救援勉力维持,曾经不可一世的华尔街金融巨头纷纷倒下,美国股市也不断创下近来新低。

全球股市迎来仅次于“9·11”的黑色星期一。

从表面上看,是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的金融危机,但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却不仅仅局限于美国。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系统性金融危机,其本质上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信用危机与信用衍生品危机。

次贷危机引发信贷危机,衍生危机拖累全球经济。

2.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金融市场相互作用影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体系出现系统性风险,很难有国家能在这种情况下独善其身。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成为多轮多边磋商的中心话题。

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考试大纲考点解读

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考试大纲考点解读

2009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考试大纲考点解读《经济生活》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考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1)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3)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2)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3)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③发行: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2009年高考经济发展生活考点速记

2009年高考经济发展生活考点速记

《经济升活》考点速记第一单元升活与消费(一)【了解】商品地含义及其基本属性1、商品地含义:2、商品地两個基本属性:A、和是商品地两個基本属性。

B、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們。

C、是指凝结再商品中无差别地人类劳动。

注:劳动产品否一定有,因为是商品特有地属性。

【理解】货币地含义、本质和基本职能1、货币地含义:货币地本质:2、货币地基本职能(1)①含义:货币具有地表现和衡量其她一切商品价值大小地职能。

②原因:③要求:货币执行这一职能時,只需要地货币。

(2)①含义:。

②商品流通:。

③公式:;买卖再時空上分离。

④要求:货币再执行这一职能時,必须已地货币。

其它职能:(1)贮藏手段,足值地货币(2)支付手段,交钱与交换時间否同。

例:倒银行取工资。

(3)世界货币,指货币具有再世界市场充当一般等价物地职能。

【了解】纸币地含义及其发行规律、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纸币地含义:2、纸币发行规律:流通中所需要地货币量=( × )/货币流通次数。

3、通货膨胀:指经济运行中出现地全面、持续地物价上涨地现象。

主要原因(包括实质):。

表现:。

影响:解决方法:①②③4、通货紧缩:指经济运行中地物价全面持续下跌地现象,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主要原因(包括实质):。

表现:。

影响:解决方法:①②③【了解】信已卡地含义、功能及优点1、信已卡: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已贷款等功能地电子支付卡。

2、信已卡地优点:可已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了解】外汇和汇率1、外汇地含义:2、汇率又称为汇价:如果已100单位外币可已兑换成更多地人民币,说明外币地汇率,外币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外币值。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對内,對外,意义:。

树立正确地金钱观1、金钱是什么?从起源看,,从本质上看,,从职能上看,它具有两個基本职能。

从一定意义上,金钱是地象征,再社會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再着商品货币关系,升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活动都离否开金钱。

高考经济常识个考点与分析

高考经济常识个考点与分析

高考经济常识个考点与分析1.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内所有常住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最终创造的全部价值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考经济常识的重要考点。

在高考经济常识中,考生需要了解GDP的计算方法、影响GDP的因素以及GDP的意义和局限性。

在计算GDP时,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通过计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出值来得到GDP;收入法是通过计算各个经济主体的收入值来得到GDP;支出法是通过计算最终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和净出口值来得到GDP。

影响GDP的因素很多,包括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等。

在高考经济常识中,考生需要了解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GDP的。

GDP作为一个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在高考经济常识中也需要考生了解其意义和局限性。

GDP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总体规模和增长速度,但它并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例如,GDP无法反映生活质量和环境状况等因素。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购买力持续下降的现象。

通货膨胀是高考经济常识的另一个重要考点。

在高考经济常识中,考生需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治理措施。

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有多种,包括需求通胀、成本通胀和货币供应过多等。

需求通胀是指需求增加导致产品价格上涨;成本通胀是指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产品价格上涨;货币供应过多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市场需求,导致货币贬值。

通货膨胀会对经济产生影响。

例如,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和储蓄价值。

通货膨胀还可能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就业状况。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调整货币政策、加强市场监管和提高生产效率等。

3. 贸易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通过采取措施限制或禁止他国商品进入自己国家市场的经济政策。

贸易保护主义也是高考经济常识的一个重要考点。

在高考经济常识中,考生需要了解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影响和反对意义。

2009年高考政治经济常识计算题归类及解析启示

2009年高考政治经济常识计算题归类及解析启示

解析: 我们首先要熟悉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含 义。营业税是以纳税人经营活动的营业额 (销售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根据含义, 我们看图表中的营业额应该是工程收入 1000万元。所以营业税=1000万元×税率; 增值税是将纳税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增值 额作为征税对象的一个税种。它的一般计税 方法是:本企业商品销售额乘以税率,减去 上一经营环节已纳税金。所以增值税=1000 万元×税率-(上一环节已纳税金)。所以 我们看四个选项应该选A
解析:材料以当前政府扩内的措施之一:发 行政府债券为背景,考查了政府债券有关 知识,政府债券对于债务人来说是一种集 子方式,而对于债权人来说就是一种投资 方式。居民购买地方政府债券所获得的利 息收入,是非劳动收入,也是资本收入, 既不是债务收入也不是红利收入。故选D
启示: 注意区分各种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
启示: 注意区分毛利润与净利润。
12、(上海单科政治9)农民工小张返乡创业 获得当地银行40万元贷款支持,贷款期限2 年,贷款年利率5%。如果按复利计算,贷 款期满时小张须支付的贷款利息为 A .2万元 B. 4万元 C.4.1万元 D. 4.2万元
解析:复利的计算是对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 一并计算,也就是利上有利。一年后应偿 还的本息合计是40000(1+0.05),2年后 应偿还40000(1+0.05)(1+0.05) 答案: C。
一定时期内生产某一产吕的价值总量是不 变的。
3、(江苏单科政治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 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 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 部手机的价 值量相等。 A. 2 B. 4 C.8 D.16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运用 知识的能力。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 倍,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电脑由原先的1台变为2 台;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一半,即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单位时间内生产手机 的数量由原先的4部变为8部。现在的交换等式变 为2台电脑=8部手机,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 况下,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 答案:B

一、2009年高考时政重点、热点问题分析

一、2009年高考时政重点、热点问题分析

一、2009年高考时政重点、热点问题分析【热点材料】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升级为世界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发展受到影响,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同时公布了今后两年总额达4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

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

【命题预测】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在一年内经历了三次“变脸”(从“双防”到“一保一控”再到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这为改革开放30以来所罕见。

高考将会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当前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哲学的角度考查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的科学性,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党和政府在宏观调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考点链接】1.市场经济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金融危机必定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要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

2.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体现了财政、税收和银行的作用。

3.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对拉动经济发展的作用,表明了消费与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

4.国家根据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审时度势,调整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国家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集中主要精力解决主要矛盾。

6.党和政府制订和调整宏观调控的政策,体现了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的提高、国家履行经济职能等。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各国合作的基础,应对金融危机必须通力合作,共度时艰。

09年高考政治必背经济常识1

09年高考政治必背经济常识1

09年高考政治必背经济常识1第一课商品和商品经济第一节商品(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1。

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就是商品经济。

(二)商品的基本属性1。

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

价值:(1)价值的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联系拓展】在物物交换阶段,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交换价值;在货币出现之后,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价格是货币形式的交换价值,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也类似于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天星教育试题调研《考前抢分必备》3。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任何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可兼得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三)商品的价值量1。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其成正比关系。

2。

商品的价值量随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变小,与其成反比关系。

【相关知识】要注意区分两种劳动时间、两种生产率、两种价值量之间的关系,并熟练掌握下列关系:第二节货币(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3。

货币:(1)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职能1。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货币、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2。

价值尺度:(1)含义: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2)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3。

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提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2009届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必修1经济生活

2009届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必修1经济生活

2009届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必修1经济生活一、货币1、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产生?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4)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1)结算与信用工具(2)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3)货币与财富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①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②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③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④有利于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⑤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⑥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二、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1)价格和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是指价值的大小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4)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09年高考政治科考点复习

09年高考政治科考点复习

09年高考政治科考点复习一、经济部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消费心理: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2、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核心是可持续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②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③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④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⑥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形势: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通畅党和政府: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树立正确就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纸币⑦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②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③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1、含义:①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表示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高考经济常识57个考点与分析

高考经济常识57个考点与分析

一、商品和商品经济(一)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作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

2.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

从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来看,先有商品和商品交换,到原始社会末期才产生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3.商品的使用价值(1)含义: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2)关系: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

(3)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多样性。

一种商品可以有多种使用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商品使用价值的多样性、多重性越发明显。

但在特定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特定的。

4.商品的价值(1)含义: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关系:商品交换表面看是物与物的交换,其实质是人们之间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因此,价值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关系。

5.二者的关系:任何商品都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是对立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

(1)二者是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不是商品,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没有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

可见,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共处于商品中,二者缺一不可。

人们购买商品时都希望“物美价廉”,这是商品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的反映,消费者力图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正说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二者是对立体:首先二者是相互区别、相互排斥的;其次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为此必须让出使用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必须付出价值,因此,不管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不可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6.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

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8.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2009年高考政治经济常识一轮复习资料(第四课)

2009年高考政治经济常识一轮复习资料(第四课)

☆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三大产业考点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目标定位】1、理解三大产业的含义、划分与比重。

把握GDP与GNP的区别2、理解农业的基本含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与作用。

3、学会运用课本知识理解彻底改变我国基础薄弱的现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自主复习】(1)三大产业的划分和比重:①划分:第一产业是,第二产业是和,第三产业是第、产业以外的行业的总称。

②比重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和的表现,以本国为准,称为国民生产总值(GNP);以为准计算,则为国内生产总值(GDP)。

当今国际上主要用GDP作为反映一国的重要指标,表示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2)农业的含义:指人们利用生物的,采取和养殖的办法,以取得的部门。

狭义即,广义则还包括、、、业等。

(3)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是国民经济中的生产部门,其作用有:是人们的、;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和发展的;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

(4)现状:农业基础,发展速度,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

具体表现在: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农产品供给特别是供应处于基本平衡但状态(粮食是农业这一国民经济的);、(最大的制约因素)。

(5)发展农业的意义:农业基础地位的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6)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根本出路在于农业道路。

具体有:(前提);(关键);(物质基础;;。

【例题解读】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两大主题。

据此回答1-2题。

1.国家发改委2007年9月20日对外公布的《关于促进玉米深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玉米加工项目,并将玉米深加工项目列入限制类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上述意见表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①政府掌握较大的资源配置权力②把资源用于生产消费者最需要的产品组合③把资源分配给生产效率最高的使用者④对资源进行低成本使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经国务院批准,2007年中央财政在继续保持2006年120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不变的基础上,新增156亿元农资综合直补资金,加大对种粮农民的农资综合直补力度。

09年高考经济常识57个考点与分析

09年高考经济常识57个考点与分析

2009年高考经济常识57个考点与分析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 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 , 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 , 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 , 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 , 但存在间接关系 , 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 , 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 , 要注意分清。

4、如果 l 只羊 =10 斤大米成立 , 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 , 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 , 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 买与卖同时进行即 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 , 也可以是货币 , 这时买与卖分离。

货币产生后 , 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 即W-G-W.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 , 有贮藏手段职能。

除执行价值尺度外 ,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 , 是货币符号。

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交换价值←———价格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高考经济必背知识点总汇

高考经济必背知识点总汇

高考经济必背知识点总汇
1. 国民经济核心概念
- 国民生产总值(GDP)
- 国内生产总值(GNP)
- 国民收入
- 国民可支配收入
2. 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
-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
-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 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 经济增长的概念
-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
- 经济发展的内涵与要素
4.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
- 经济周期的特征与阶段
- 经济波动的原因与影响
5. 国际贸易
- 贸易与自给自足的区别
- 贸易的利益与成本
- 贸易壁垒与自由贸易
6.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与特征
- 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意义与形式- 经济区域一体化的影响与问题
7. 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意义
- 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与发展
- 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8.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 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
以上就是高考经济必背的知识点总汇,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祝您考试顺利!。

09年高考政治冲刺必备经济生活考点解析

09年高考政治冲刺必备经济生活考点解析

09年高考政治冲刺必备:《经济生活》考点解析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1.了解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理解货币的含义、本质和两个基本职能。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贵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它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A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B 货币之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是由于货币本身是是商品,有价值。

C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表示即可。

D 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A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B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需要现实的货币;C 以货币为媒介进行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与以前的交换相比较,买卖出现分离。

)3.了解纸币的含义、发行规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纸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与发行数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反之,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阻碍商品流通。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4.理解信用卡的含义、功能及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一、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

(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的产生和发展;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只有商品才有价值 , 价值是商品所独有的 , 有价值就一定是商品 , 是商品就必有价值。

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不可缺少的 , 如果假冒伪劣就不能视为商品。

3、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与价值无直接关系 , 但存在间接关系 , 将会对社会劳动生产率产生重要的影响。

商品的价值量有单位商品价值量和一定时期内创造的价值量之分 , 但多数情况下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 , 要注意分清。

4、如果 l 只羊 =10 斤大米成立 , 这是不考虑供求关系变化情况下 , 得出价值相等。

等式的右边是等价物 , 是直接的物物交换 , 买与卖同时进行即 w-w。

5、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是一般等价物 , 也可以是货币 , 这时买与卖分离。

货币产生后 , 交换媒介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 即w-g-w.6、纸币不能执行价值尺度 , 有贮藏手段职能。

除执行价值尺度外 ,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纸币不是观念中的货币 , 是货币符号。

假币不是纸币。

7、价值的表现:交换价值、等价物、一般等价物、价格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

等价物-----般等价物-----货币↓↓↓交换价值←--- 价格8、流通中所须的货币量是指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由于货币是指金银贵金属货币 , 因此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也是指金属货币量。

9、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引起的。

通货膨胀一定会引起物价上涨。

10、价格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根本性的因素快(定因素)是价值(社会劳动生产率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

在坚持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下考察供求关系的影响。

供求关系直接影响价格的变化但不是决定因素。

在货币价值一定的条件下考虑 ,除价值的决定与供求关系的影响 , 还有政策因素、纸币的发行、人们的购买心理等。

11、等价不是价值与价格相等或完全一致 , 而是相符。

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 因此三个作用都基于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违背价值规律的表现 , 结果就是受惩罚或遭淘汰。

12、社会主义公有制 = 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13、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而不是主导。

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一个方面表现。

另一方面就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 不是对所有行业所有部门而言的 ,不同行业和部门可以有所不同。

14、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再简单地划作是非公有制经济。

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要具体分析 , 其中国有集体成分仍然是公有的 , 国有集体控股企业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它体现了公有制的优越性。

股份制是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 股份制经济必然是混合所有制经济。

但股份制企业不一定有公有制成分。

15、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结构中地位不平等 , 但其市场地位是平等的。

16、合法的劳动收入有:不同所有制企业中的(含国有)劳动工资、奖金津贴、管理收入、技术收入等 , 凡消耗人的体力和脑力所获得的个人合法收入。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主要是指因资本金生息的收入 , 包括存款利息、股息红利、购买债券的利息、房地产租金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 ,则资金、技术、管理、信息、劳动力、土地房屋(用于生产)等都可以成为生产要素。

按劳分配侧重公平 , 按生产要分配侧重效率 , 但不能说按劳分配只体现公平 , 按生产要素只体现效率。

17、按劳分配的原因≠我国分配制度的原因。

18、价值规律起作用的途径是通过价格体制 , 供求关系 , 竞争规律进行的。

这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三要素。

19、客观经济手段(经济杠杆)有价格、税收、信贷、利率等。

20、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 , 但是它不否认计划 , 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21、政府或政府官员(不含党的组织和村干)部代表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 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活动不是。

但国家可以通过企业或社会因素进行宏观调控。

中国人民银行是金融机构也是国家机构 , 但不是企业法人。

其活动也可以行使国家职能。

政府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是直接的 , 但不直接参与管理和从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三、企业和经营者(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兼并与破产(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四、产业和劳动者(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企业不是唯一的市场的主体。

法人是一种组织 , 不等于经济组织 , 也不是自然人。

公司是法人 , 企业不一定是法人。

公司是企业。

2、利润高或劳动生产率高≠经济效益高。

经济效益既考虑劳动产品 , 又考虑这些劳动产品价值的实现 , 还考虑生产这些产品所消耗的劳动俄本〉。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综合指标 , 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 可以说是企业规模、竞争力之源。

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 因此必须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的两条途径都围绕着利润的增加、成本的减少两方面。

3、产品的质量对实现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 但不能说质量好就一定效益高。

高效必须优质 , 优质未必高效。

优质产品如果消耗的劳动多、成本高 , 就可能不会高效;优质产品如果不适销对路 , 不符合市场的需求 , 造成积压也不会高效。

4、企业的规模大 , 可以产生规模效益 , 但是不意味着规模越大效益就越好。

我国组建大企业集团 , 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 ,从而能参与国际竞争。

5、要区分法人、法人代表、厂长经理、企业法人 = 法人企业、公司等概念。

6、合法的竞争才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国家应对竞争加以引导和规范。

7、名牌代表了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 , 名牌代表着信誉和形象。

其根本目的还是企业的经济效益。

正因为名牌往往有好质量 , 使用价值高 , 往往耗费了更多的人类劳动 , 因此价格更昂贵。

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机制 , 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 它是农村集体所有制形式 , 既是一种经营形式 , 也是一种分配方式。

但家庭承包经营不是集体经营。

9、农业结构 , 不等于农村经济结构。

它是指农业缺义〉内部粮食和经济作物结构或者广义农业内部农林畜副的结构。

农村经济结构是指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业的比例关系。

10、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当前农村问题的关键。

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农村经济 , 当前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关键是减轻农民负担。

11、加工业不等于产业化经营 , 乡镇企业不等于农村中的工业。

12、三大产业总括了我国所有的国民经济部门。

一、二产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提供了条件 , 第三产业又为斗、二产业提供服务 , 所以它们相互促进。

1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结合在一起的 ,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存在统一。

义务不可以放弃 ,而权利能放弃。

14、我国现在的失业是称为结构性失业。

原因:①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

②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制转变的必然产物。

③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结果。

④计划经济时代 , 重复盲目建设的后遗症影响。

⑤我国的改革 , 尤其人事制度的改革使劳动力可以自由流动 , 用人单位逐步建立人才竞争机制的影响。

解决:①生产力有较大的发展 , 提供条件使之再就业②由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5、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域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

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 , 以效益为目标 , 以企业为主体 , 以科技为依托 , 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相协调 , 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协调 , 地区经济相协调。

五、财政税收和纳税人(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

(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六、银行和储蓄者(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

注:考点中要注意的问题1、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 国民生产总值与社会总产品是交*的关系。

国民收入与物质生产部门所创造的那部分国民生产总值不是等同的。

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收入的分配是不同的。

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 , 不是由国家统一分配;财政收入是由国家经过预算进行分配的。

国民收入经过分配分为积累和消费两部分 , 财政收入经分配后也分作积累和消费。

但两者不等同。

财政收入的一部分来自国民收入 , 另一部分来自非物质部门。

2、财政收支的三种情况:收大于支;收等于支 , 或收大于支略有节余;收小于支。

第一种情况意味着财政没充分利用 , 第二种状况叫做收支平衡 , 第二种状况就是财政赤字 , 财政赤字主要*借债来弥补 , 但发行货币也是一种消除赤字的办法。

不能笼统地看财政赤字是有利还是有害。

一般说来 , 财政赤字过大会引发通货膨胀 , 但近年来我国运用适度的财政赤字对扩大内需 , 拉动经济增长 ,平衡总供给和总需求等产生了良好的作用。

3、我国仍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 主要运用财政收支来调节资源配置 , 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生产决定分配 , 生产决定交换 , 生产决定消费。

所以影响财政 , 税收增长 , 储蓄增长 , 家庭收入等的根本原因(基础性)都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5、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强制性、固定性和无偿性 , 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但其他财政收入形式并不是完全否定这些特征。

它们也可能具有其中的某一个甚至两个特征。

税费改革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治本之策 , 是利用税的固定性特征来让农民减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