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本章小结

合集下载

复变函数小结

复变函数小结
f (0) 0,
C 0.
数学学院
例2 设f ( z )在 | z | 1内解析,在 | z | 1上连续,且在 | z | 1上 1 | f ( z ) z || z | 证明: | f ( ) | 8 2 1 f (z) dz 证明 f ( z0 ) 2 2 i |z|1 ( z z0 ) y (z) C 1 1 | f (z) z | | z | | f ( ) | ds 1 1 2 2 2 |z|1 |z | 2 x 2 o 1 2 ds 8. 2 |z|1 ( 1 )2 2
z1 ae
3 i 4
.
1 i 3 4z
z z0
1 3 4 z z z1
3 i i 4 4 ae ae i 4 4 4 a 4 a

2 2 2 3 i i . 3 4a 2 2 2 2 2 2a
积分存在的 条件及计算
Cauchy积分定理
复合 闭路 定理
Cauchy 积分公式 高阶导数 公式
数学学院
第四章小结
n 为复常数
n n 1

n 为函数 f n ( z )
复数项级数
复数列
收敛半径的计算 函数项级数
收敛条件
充 要 条 件
收敛半径R
运算与性质
绝 对 收 敛 条 件 收 敛
数学学院
例13 设函数 f ( z ) 在分段光滑曲线 C 及其内部解析, 且在 C 上无零点,则 1 f ( z ) dz N , 2 i C f ( z ) 其中 N 表示 f ( z ) 在 C 的内部零点的总数。 (约定k级零点按k个零点计算).

第三章 短路电流计算1分析

第三章  短路电流计算1分析
'' I k3 I b3 I k3 24.67kA
ip3 2.26 24.67kA 55.75kA I p3 1.31 24.67kA 32.32kA
4) 三相短路容量
'' Sk3 Sd / X (k 2) 100MVA / 5.85 17.09MVA
4) 三相短路容量
'' Sk3 Sd / X (k 2) 100MVA/ 3.60 27.78MVA
两台变压器分列运行情况下: 1)总电抗标么值
X X X X (k 2) 1 2 3 0.4 0.95 4.5 5.85
2) 三相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I d2 '' I k3 144.34kA 24.67kA 5.85 X (k 2) 3) 其他三相短路电流
变压器的额定容量,特别注意单位 应与基准容量一致(MVA)
4.限流电抗器的电抗标么值
X % U r.L * XL XL / Xd L 100 3I r.L
2 Ud Sd X % U r.L L Sd 100 3I r.L (cU n )2
* 利用其等效电路图进行电路化简求总电抗标么值 X 。
选择和检验电器、电线电缆的基本依据。在继电保护装置的
整定及灵敏系数检验时,还需计算不对称短路的最小短路电 流值;在检验电器及载流导体的电动力稳定和热稳定时,还 要用到三相短路电流峰值、三相稳态短路电流。另外,在计 算大中型电动机的起动压降时,要用到三相短路容量;在验 算接地装置的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时,要用到单相对地短路 电流等。
试求工厂变电所在系统最大运行方式下,10kV母线上k-1点短路和两台变压 器并联运行和分列运行两种情况下低压380V母线上k-2点三相短路时的三相 短路电流和短路容量。

第三章(11)(第一课)

第三章(11)(第一课)

施-02所示。
项目3 柱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3.1.1 列表注写方式 列表注写方式是指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同一编号
5
的柱中选择一个(有时需要选择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 其中,在柱表中注写柱编号、柱段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含 柱截面对轴线的偏心情况)与配筋的具体数值,并配以各种 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如图3-1所示。 1. 注写柱编号 柱编号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应符合表3-1的规定。
29
项目3 柱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3. 柱插筋在基础中锚固构造三 柱子在基础端部,柱外侧插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且基 础高度hj>laE,如图3-8所示。钢筋构造要点: (1) 柱插筋插至基础板底部支在底板钢筋网上; (2) 插筋底部弯折6d且不小于150 mm,弯折方向相同并 朝向基础内部; (3) 插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5d的部位应设置锚固区横向 箍筋,锚固区横向箍筋应满足直径不小于d/4(d为插筋最大
项目3 柱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2. 柱插筋在基础中锚固构造二 柱子在基础中部,插筋保护层厚度大于5d且基础高度 hj ≤ laE(la)),如图3-7所示。钢筋构造要点:
27
项目3 柱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28
图3-7 柱插筋在基础中锚固构造二
项目3 柱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1) 柱插筋插至基础板底部支在底板钢筋网上,且在基 础内的竖直段长度不小于0.6labE或0.6lab; (2) 插筋底部弯折15d,弯折方向不同; (3) 基础内箍筋间距不大于500 mm,且不少于两道矩形 封闭箍筋(非复合箍)。
2
(2) 具备柱钢筋算量的基本能力。
项目3 柱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 素质目标: (1) 能够耐心细致地读懂关于柱的图集和图纸。 (2) 能够通过查找、询问和自主学习等方式解决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小结复习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全章小结复习说课稿
3.引发思考: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理论讲解:以简明扼要的语言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解法步骤。
2.生生互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将进行讨论、交流和分工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在小组活动中,我会设置明确的任务和评价标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互动中来。
3.课堂讨论:组织全班范围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小组的解题过程和答案,鼓励他们相互提问、质疑和补充,以提高课堂氛围和学生思维的深度。
四、教学过程设计
2.情境教学法: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点融入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需要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活动和实践来获得。
3.分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基于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具体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基础作业:布置一些基础的一元一次方程题目,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能。
2.提高作业: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4.游戏化学习:设计一些与一元一次方程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为主要教学方法。

高数小结3-X

高数小结3-X

.
(2)
lim
x→0
x2 − sin2 x
.
2. 已知 f(x) 在 (−∞, +∞) 内可导, 且
lim f ′(x) = e,
( x + a )x
(
)
lim
= lim f(x) − f(x − 1) .
x→∞
x→∞ x − a
x→∞
求 a 的值.
8/9
Taylor 公式的应用
1. (1) 计算 lim n sin(2πe · n!). (2) 证明: e 是无理数.
4/9
导数应用
1. 研究函数的性态: 单调性, 极值, 凸性, 拐点, 渐近线. 2. 解决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 3. 其它应用: 求不定式极限; 证明不等式; 研究方程实根.
5/9
研究函数或导数的性态
3-1: B-8. 1. 设 f(x) 在 (−∞, +∞) 上二阶可导 f ′′(x) > 0, lim f ′(x) = ±A,
x→±∞
A > 0, 且 f(0) < 0. 求 f(x) 在 (−∞, +∞) 上零点的个数.
6/9
证明有关中值问题的结论
3-1: A-8∼12, B-2∼5, 11. 3-2: B-3.
7/9
求不定式极限
1. 求下列极限
(1 + x)1/x − e
cos
x

e−
x2 2
(1) lim
x→0
x
n→∞
2. 设 f(x) 在 [0, 1] 中二阶可导, |f(x)| a, |f ′′(x)| b, a, b 0,
证明: |f ′(x)|

第三章 国际法的主体

第三章  国际法的主体

返回
第四节 国际法上的承认
一、承认的概念和性质 (一)概念: 是既存国家以一定方式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出 现这一事实的确认,并表明愿意与之建立正式外 交关系的国家行为。
特征: 1.承认是既存国家(或国际组织)对新国家或新 政府所作的单方的行为。 2.承认包含两方面含义: (1)承认国对新国家或新政府出现这一事实的 确认; (2)承认国表明它愿意与新国家或新政府建立 正式外交关系。 3.承认引起一定的法律效果。
(三)《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 (三)《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的 主要内容: 1.规定国家及其财产在另一国法院享有管辖豁免 原则(第5 原则(第5条)。 2.规定有资格代表国家的机关、单位、实体和 代表。 3.规定不得援引国家豁免的诉讼。 4.规定“商业交易” 4.规定“商业交易”的范围及确定一项交易是 否属于商业交易的标准。 5.在诉讼中免于强制措施的国家豁免。 CASE:湖广铁路债券案 CASE:湖广铁路债券案
(四)“微型国家”问题 微型国家” 1.联合国前秘书长吴丹将“微型国家” 1.联合国前秘书长吴丹将“微型国家”定义为: 一个地域、人口和人力以及经济资源都格外小, 却以独立国家出现的实体。 2.微型国家在国际法上仍然是独立的主权国家, 是国际法主体,享下四项: (一)独立权 1.独立权是指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对 内对外事务而不受他国的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2.独立权包括两方面的意义: (1)国家有权独立自主地处理其主权范围内的 事务; (2)国家处理这些事务不受外来的干涉。 3.独立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标志,包括政治独 立和经济独立。
(三)中国学者的观点 1.中国许多学者认为,个人不是国际法主体。 2.我们认为在这些领域范围内个人已成为国际 法主体: (1)有关国际人权公约对人的权利的规定。 (2)有关国际犯罪的公约对个人责任的规定。 (3)有关个人权利的司法保护的规定。 (4)某些解决争端公约对个人在解决争端程序 中的地位和权利的规定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一类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几个基本特性:1体积小、面积大“微米”作为个体大小的度量单位,个体更小的病毒则以“纳米”为度量单位。

个体形态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2微生物的种类多:原核生物:3500种;:病毒:4000种;真菌:9万种;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3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4生长旺,繁殖快(单细胞藻类:3~6小时繁殖一代。

酵母:2~4小时繁殖一代。

细菌:0.5~1小时繁殖一代。

)5适应性强,易变异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分几个阶段,其中代表人物是谁?主要做了什么贡献?(一)微生物的利用与发现时间:1676~1861 开创者: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Leeuwenhoek )。

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菌;微生物形态描述。

(二)微生物学及食品微生物学的建立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农业规模化生产方式已经形成。

当时工农业生产发展中出现的葡萄酒发酵酸败、人畜传染病等与微生物相关的问题急需解决。

法国人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

免疫学——预防接种。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

德国人柯赫: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对病原细菌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三)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研究工具的不断改进;微生物学和其他生物科学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4、日常生活中与食品生产、储藏、变质等有关的微生物问题。

P5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大学化学第三章

大学化学第三章

第3章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3.1 本章小结3.1.1. 基本要求(包括重点和难点)第一节氧化数的概念第二节电极反应、电池符号、电极类型电动势、电极电势(平衡电势)、标准电极电势能斯特方程、离子浓度及介质酸碱性改变对电极电势的影响及计算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利用电极电势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计算电动势、比较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相对强弱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判据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并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第三节分解电压(理论分解电压、实际分解电压、超电压)电解产物(盐类水溶液电解产物)第四节金属的腐蚀: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析氢腐蚀、吸氧腐蚀)金属腐蚀的防止3.1.2. 基本概念第一节氧化与还原: 对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的物质叫做氧化剂,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

氧化剂从还原剂中获得电子,使自身氧化数降低,这个过程叫做还原;还原剂由于给出电子而使自身氧化数升高,这个过程叫做氧化。

还原剂失去电子后呈现的元素的高价态称为氧化态,氧化剂获得电子后呈现的元素的低价态称为还原态。

氧化数: 指化合物分子中某元素的形式荷电数,可假设把每个键中的电子指定给电负性较大的原子而求得。

氧化数的计算遵循以下规律:(1)单质氧化数为0(2)简单离子的氧化数等于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数分别为+1、+2(4) 氢在化合物中氧化数一般为+1,在活泼金属氢化物中的氧化数为-1。

(5) 化合物中氧的氧化数一般为-2,但在过氧化物中,其氧化数为-1,在超氧化物中为-21,在氧的氟化物OF 2和O 2F 2中氧化数分别为+2和+1。

(6) 在所有的氟化物中,氟的氧化数为-1(7) 在多原子分子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为0,多原子离子中,各元素的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在配离子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等于该配离子的电荷第二节原电池(电池符号)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无机化学第三章误差小结

无机化学第三章误差小结

4、置信区间和置信度
位数确定
5、有效数字
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 运算原则:加减法、乘除法
绝对误差
(二)公式
E = x – xT
Q检验法--- 取舍可疑值
排列各数:小大;
相对误差
RE= E 1000‰ xT
Q计=
x疑 xmax
x邻 xmin
个别测定值的绝对偏差 个别测定值的相对偏差
di xi x
A.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B. 对照实验 C.空白实验 D. 加入回收法 3、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0.85×lg 2.13)÷(2.314 + 6.5)的结 果保留的有效数字位数是( )
A. 1位 B. 2位 C. 3位 D. 4位
判断题
1、对某项测定来说,它的系统误差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偶然误差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可以通过校正消除。 3、滴定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要求为0.1%,滴定时耗用标准溶液的 体积应控制在15-20mL。 4、多次分析结果的重现性越好,则分析的准确度越好。 填空题
(±0.01/25.56) ×1000‰
“四舍六入五成双”
当尾数≤4时则舍,尾数≥6时则入。 当尾数=5而“5”后面还有不全部是零的任何数时,皆入。 尾数=5而“5”后面的数字全部为0时,若“5”前面的数字 为偶数则舍,如为奇数则入。
有效数字运算原则
加减法
按照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那个数(绝对误差最大)来 保留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位数
可减小
随着测定次数的增加,偶然误差的算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术平均值逐渐趋近于0。
有 有效数字一般包括全部准确数 + 最末一位可疑数
效 可疑数:通常有±1单位的误差。 例如:25.56mL

《宪法》各章小结

《宪法》各章小结

《宪法》各章小结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小结宪法是近代的产物。

在宪法产生以后,人们对宪法作出各种解释,但任何定义只能大致地、近似地描述定义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要受定义角度的局限。

我们对宪法作如下表述:宪法是确立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与政策,调整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基本关系的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的基本属性在于,它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民主法律化、制度化的基本形式,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的集中表现。

宪法产生以来,学者们对宪法作出了多种多样的分类。

宪法的分类,对于认识各种宪法的特点和优点,对宪法进行比较研究,把握宪法发展的规律以及促进我国宪法和宪政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宪法的渊源,就是宪法的表现形式,具体地说是指一个国家中宪法规范所赖以存在的法律形式。

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和政治、经济等条件不同,宪法的渊源也不尽相同。

在我国,宪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条约。

在采取“修正案”形式来修改宪法的国家,宪法修正案也是宪法的基本渊源。

在我国,宪法修正案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宪法规范价值,采取修正案方式修改宪法,主要是为体现宪法修改的连续性和宪法内容的稳定性。

在适用宪法时,应当直接引用宪法本文而不是修正案的条款。

宪法是法律,也是由众多的宪法规范组成的有机整体。

宪法规范就是确立国家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调整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国家与公民的基本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宪法规范应当具备法律规范的完整构成要素,制裁要素也同样存在于宪法规范之中。

宪法规范既具有法律规范的共同属性,同时又具有不同于一般法律规范的特殊属性。

宪法关系是我们在法治国家建设所要确立的一种国家权力组织和运行的基本法律关系,它是宪法规范在调整宪法主体行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关系。

宪法创制是宪法规范的产生、存在和变更的活动。

通常包括宪法制定、宪法修改和宪法解释三种活动。

宪法的制定,也称立宪,是指统治阶级通过一定的程序创制宪法规范的活动。

现代管理学自考学习资料第三章

现代管理学自考学习资料第三章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节管理的⼈本原则 〖基本内容〗 ⼀、⼈是管理的⽬的 1.管理的⼈本原则的涵义:管理的⼈本原则就是,要求管理者在其管理活动中充分重视⼈的作⽤,尊重⼈的价值,并通过促进⼈的需要的满⾜来调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是⽬的”的观点:即把⼈看作是⽬的,认为⼈本⾝就⼀切管理活动的最终⽬的。

在管理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个最基本的概念。

“⼈是⽬的”的观点的现实依据为: (1)“⼈是⽬的”的观点是现代管理者的共识。

包含两个⽅⾯的内容:⼀⽅⾯,⼈作为⽬的是⼀个客观⽬的,是由管理体系中全体成员的基本的和共同的利益决定的。

另⼀⽅⾯,⼈作为⽬的⼜是⼀个普遍⽬的。

(2)“⼈是⽬的”的观点综合了管理学发展的成就。

现代管理学突出了⼈的⾸要地位,从理论上清楚认识到:⼈是⼈类⼀切活动的⽬的也是管理的⽬的。

(3)“⼈是⽬的”的观点是管理实践的指导原则。

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重视⼈的因素,把⼈放在⼀种根本的重要位置上来突出⼈的作⽤,可以达到⼈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和提⾼管理效率。

3.X、Y、Z理论关于⼈的看法。

(1)X理论是建⽴在⼈性恶的假设之上的。

(2)Y理论是建⽴在⼈性善的假设之上的。

(3)Z理论试图超越⼈性善还是恶的问题。

其主要内容有:①它强调应对雇员长期雇⽤,使雇员的职业有保障,从⽽促使雇员关⼼组织的利益与发展; ②要求上下沟通,采取上情下达的管理⽅式; ③基层管理⼈员不是机械地执⾏命令,⽽是抓住问题的实质就地解决; ④上下级关系要融洽,管理*处处要显⽰出对被管理者的关⼼; ⑤管理的任务不仅要完成组织硬性⽬标,⽽且要使被管理者在⼯作中得到满⾜,⼼情愉快。

⼆、管理活动以“⼈为中⼼” 1.管理关系的内涵:管理关系主要是⼈们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种不断变化着的⼈与⼈的关系。

管理应“以⼈为中⼼”。

2.管理“以⼈为中⼼”的意义。

(1)树⽴“以⼈为中⼼”的管理思想,是做好现代管理⼯作的根本保障。

第一-五章小结

第一-五章小结


2 n Aei[t ( 2 na) q ]
2 n 1 Be
i[t ( 2 n 1) aq ]
[声学波和光学波]
2
mM 4mM {1 [1 sin2 aq]1 / 2 } mM (m M )2
2
mM 4mM {1 [1 sin 2 aq]1/ 2 } mM (m M ) 2
氢原子和负 电性很大的 原子(O、F、 N、Cl)结合 形成一个构 造基元。
较强 ~1ev/ 键
分 子 晶 体 氢 键 晶 体
范德瓦尔斯键: 由偶极矩的作用 聚合
弱 ~0.1ev/ 键
氢键:氢原子的电 子参与形成共价键 后,裸露的氢核与 另一负电性较大的 原子通过静电作用 相互结合。
冰 H2 F H2 N
ω+对应的格波称为光学波(optic wave)或光学支(optic branch) ;ω-对应的格波称为声学波(acoustic wave)或声学 支(acoustic branch) [对色散关系的讨论] 1. [ω+ 与ω- 都是q 的周期函数]
(q ) (q)
4. 晶体的对称性 • 晶体的对称性是指经过某种操作之后晶体自身重合(晶格整体 不变)的性质,这种操作就是对称操作,对称操作数目多的晶 体称为对称性高。 • 点对称操作是指旋转、反演后晶体不变,反映晶体的宏观对称 性。晶体中的旋转对称只能是1,2,3,4,6度轴。在数学上 用点群描述晶体宏观对称性,共有32种点群。 5. 七个晶系和十四个布拉菲格子 • 根据对称性可将反映周期性的布拉菲格子分为七类,即七个晶 系(因为晶胞反映对称性,故也可以说是根据晶胞基矢情况将 晶体分为七个晶系),每个晶系可有不止一个布拉菲原胞,使 得七个晶系共有14种布拉菲格子。

尤溪职中建筑材料教案——第三章 气硬性凝胶材料

尤溪职中建筑材料教案——第三章 气硬性凝胶材料

教学内容: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本章学习目标经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石灰、石膏两种常用气硬性胶凝材料的制备方法、硬化机理、技术性质和各自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配制、储运和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石灰1、石灰的生产与品种;2、生石灰的熟化、陈伏、硬化过程;3、石灰的技术性质及用途。

第二节石膏1、气硬性胶凝材料的共性;2、石膏的概念及分类;3、石膏的凝结硬化机理、技术性质、用途。

◆ 本章重点1、气硬性胶凝材料的共性;2、生石灰的消化原理和特点,正确的消化方法和石灰浆的硬化原理。

从而理解石灰浆的主要性质和合理应用;3、石膏的技术性质、用途。

◆ 本章难点通过石灰、石膏的化学物理组成去推导相关技术性质,根据技术性质推导出它们各自的用途及局限性。

概述:胶凝材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自身的一系列变化而能把其它材料胶结成具有强度的整体的材料,通常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

有机胶凝材料: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基本组分的一类胶凝材料,例如沥青、树脂、橡胶等。

无机胶凝材料:以无机矿物为主要成分,当其与水或水溶液拌和后所形成的浆体,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后能产生胶结力而把其它材料胶结成为具有强度的整体,如石灰、石膏、水泥等。

无机胶凝材料一般又可分为水硬性胶凝材料和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水硬性胶凝材料既能在空气中硬化,又能在水中继续硬化并保持和发展其强度,如水泥。

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并保持其强度,如石灰、石膏等教学内容:第一节石灰一、生产与品种石灰一般是不同品种化学组成和物理形态的生石灰、消石灰、水硬性石灰的统称。

一)生石灰的生产(一)概念:由以碳酸钙为主的原料(如:石灰石、白云石等),经适当的煅烧,排除二氧化碳后,所得的块体,其主要成分是CaO。

(二)制备:1、原料:含CaCO3为主的石灰石、白云石。

2、工艺:900~1100℃CaCO3 CaO(生石灰)+CO2↑排出CO2,剩下的块体主要成分为CaO,即为生石灰。

材料科学基础第3-4章小结及习题课讲解

材料科学基础第3-4章小结及习题课讲解
表示 ,模的大小表示该晶向上原子间的距离。
b a u2 v2 w2 n
六方晶系中: b=(a/n)[uvtw]
同一晶体中,柏氏矢量愈大,表明该位错导致点阵畸变愈 严重,它所在处的能量也愈高。
3.2.3 位错的运动
基本形式:滑移和攀移
滑移(slip):三种位错的滑移过程 攀移(climb):在垂直于滑移面方向上运动,
第三章 晶体缺陷
晶体缺陷分类及特征(几何形态、相对于晶体的尺寸、影响范围) :
1. 点缺陷:特征是三维空间的各个方面上尺寸都很小,尺寸
范围约为一个或几个原子尺度,包括空位、间隙原子、杂质 和溶质原子。
2. 线缺陷:特征是在两个方向上尺寸很小,另外一个方面上
很大,如各类位错。
3. 面缺陷:特征是在一个方向上尺寸很小,另外两个方向上
晶界:属于同一固相但位向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 称为晶界。
亚晶界:每个晶粒有时又由若干个位向稍有差异的 亚晶粒所组成,相邻亚晶粒间的界面称为亚晶界。
确定晶界位置方法: (1)两晶粒的位向差θ (2)晶界相对于一个点阵某一平面的夹角φ。
晶界分类(按θ的大小): 小角度晶界θ<10º 大角度晶界θ>10º
(3)刃型位错标记 正刃型位错用“⊥”表示,负刃型位错用“┬”表示;其
正负只是相对而言。
(4)刃型位错特征: ① 有一额外的半原子面,分正和负刃型位错;
② 可理解为是已滑移区与未滑移区的边界线,可是直线也 可是折线和曲线,但它们必与滑移方向和滑移矢量垂直;
③ 只能在同时包含有位错线和滑移矢量的滑移平面上滑移; ④ 位错周围点阵发生弹性畸变,有切应变,也有正应变;
表面能(γ):产生单位面积新表面所做的功。 表示法:①γ= dw/ds ②γ= T/L (N/m) ③γ= [被割断的结合键数/形成单位新表面]×[能量/每个键] 影响γ的因素: (1)晶体表面原子排列的致密程度。 (2)晶体表面曲率。 (3)外部介质的性质。 (4)晶体性质。

第3章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第3章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第三章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形 成的,建立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信息共 享水平,减少整个供应链产品的库存总量,降低成本和提高 整个供应链的运作绩效。因此,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应以企业间的信任和合作为基础。
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意味着新产品/技术的共同开发、 数据和信息的交换、研究与开发的共同投资、市场机会共享 和风险共担,甚至是供应链的共同设计。在供应链合作伙伴 关系下,制造商选择供应商不再是只考虑价格,而是更注重 供应商在优质服务、技术革新、产品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比 如,制造商总是期望其供应商完善服务,搞好技术创新,实 现产品的优化设计等等。
第三章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第一章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概述
第一节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概 述 第二节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节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选择 本章小结 课后复习题
第三章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第一节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概述
英国著名物流学家马丁克里斯多夫(Martin Christopher) 认为:21世纪,市场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 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因此,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 关系是供应链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
第三章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四、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与传统供应商关系的比较 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主要特征就是从以产品/物品为 核心转向以集成/合作为核心。在集成/合作逻辑思想指导下, 双方共同参与产品和工艺开发,以实现相互之间的流程集成、 信息集成、资源集成和物流集成。这样就减少了信息不对称 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及其造成的风险,减少了运作成本,提 高了资产利用率,实现了双方共同的期望和目标。 供应链合作伙伴强调直接的、长期的合作,强调共同努 力实现共有的计划和解决共同的问题,强调相互之间的信任 和合作。这与传统企业管理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具体见表 3-1。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一、本章小结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在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前提下实际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第二定律抓住了事物的共性,推导、定义了状态函数—熵,根据熵导出并定义了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根据三个状态函数的变化可以判断任意或特定条件下实际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着重掌握熵、亥姆霍兹函数和吉布斯函数的概念、计算及其在判断过程方向和限度上的应用。

同时,进一步加深对可逆和不可逆概念的认识。

自然界一切自发发生的实际宏观过程均为热力学不可逆过程。

而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不可逆变化总是单向地趋于平衡态。

主要定律、定义及公式:1. 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说法:“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 开尔文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转化为功而不产生其它影响。

” 2. 热力学第三定律: 0 K 时纯物质完美晶体的熵等于零。

()*m 0lim ,0T S T →=完美晶体 或 ()*m0K 0S =完美晶体,。

3. 三个新函数的定义式r δd Q S T =或 2r1δΔQ S T=⎰A U TSG H TS=-=-物理意义:恒温过程 r dA W δ=恒温恒压过程 'r dG W δ=4. 定理卡诺定理:在T 1与T 2两热源之间工作的所有热机中,卡诺热机的效率最高。

12121T T Q Q T Q ⎧-+≥⎨⎩>不可逆循环=可逆循环 12120,0,Q Q T T <⎧+⎨=⎩不可逆循环可逆循环克劳修斯不等式:2121δ,Δδ,Q T S Q T⎧>⎪⎪⎨⎪=⎪⎩⎰⎰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熵增原理:0,Δ0,S >⎧⎨=⎩绝热不可逆过程绝热可逆过程5. 过程判据熵判据:适用于任何过程;iso sysamb ΔΔΔS S S =+ 000>⎧⎪=⎨⎪<⎩,不可逆,可逆,不可能发生的过程亥姆霍兹(函数)判据:适用于恒温恒容,W '=0的过程;,0,d 00T VA <⎧⎪⎨⎪>⎩自发=,平衡,反向自发 吉布斯(函数)判据:适用于恒温恒压,W '=0;,0,d 00T p G <⎧⎪⎨⎪>⎩自发=,平衡,反向自发 6. 熵变计算公式最基本计算公式:2r1δΔQ S T=⎰次基本计算公式:21d d ΔU p VS T+=⎰(δW '= 0 ) 理想气体pVT 变化熵变计算公式:22,m 11Δln ln V T V S nC nR T V =+ 21,m 12Δlnln p T p S nC nR T p =+ 22,m ,m 11Δlnln V p p V S nC nC p V =+ 请读者自己从次基本计算公式推出以上三式,再由以上三式分别推导出理想气体恒温、恒压、恒容熵变计算公式。

运动训练学(第三章)

运动训练学(第三章)

美国著名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在比赛中
夺 冠 后 的 菲 尔 普 斯
美国梦一队全体成员 乔丹与约翰逊击掌相庆
运及 动在 员比 的赛 竞中 技的 实发 力挥
运动员自身的竞技 实力及其发挥是影 响运动成绩的内因, 是最根本的和最重 要的原因。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争夺日趋激烈,各国 选手水平逐渐接近,有时候并不是自己的 实力决定比赛结果。
(二)建立目标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
指向作用(耶鲁大学毕业生的追踪研究、目标明确实 验)
激励作用(费罗伦丝·棵德威克、山田本一)有效的 激发运动训练主体的责任心和进取心,但是目标必须 切合实际,否则起副作用)
制定训练计划的主要依据 评定训练效果的主要标准
二、起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完整体系
(一)训练状态的构成
竞赛结果的评定手段同样对 运动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术电 子 计 时 及 高 速 录 像 技
网 球 比 赛 的 “鹰 眼”
运动成绩 对手在比赛中的表现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竞技能力 先天性 后天性
比赛发挥
竞技 状态
比赛 条件
形 机 素 技 战 心智 态能质术术理力
训生
练物 安节 排律
气场观 候地众
()
6、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的竞技水平,是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最根本内因。 7、相比较而言,对抗性项目运动员所表现的竞技水平较少受对手的影响,
而可测量类和评分类项目运动员受对手影响较大。 8、对于竞技体育比赛的运动成绩,在许多情况下,比赛名次的意义要超过
运动员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的价值。 9、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称做竞技状态。


设 备
比赛结果的评定行为
竞评 裁

物理化学各章小结

物理化学各章小结

第一章 气体本章小结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nRT pV m =RT pV =(m /M ) RT气体的密度 ρ =m /V =pM /(RT ) 2. 道尔顿分压定律 B p p =∑B B n RTp V =BB p x p= B B p x p = 3. 实际气体的液化和临界点实际气体在临界温度以下通过加压可以被液化。

理想气体则不能。

临界温度T c 是实际气体能被液化的最高温度,在临界温度时使气体液化所需要的最小压力叫临界压力p c 。

在描述实际气体液化的p -V 图上,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所对应的点称为临界点。

0cT p V ∂⎛⎫= ⎪∂⎝⎭ 220cT p V ⎛⎫∂= ⎪∂⎝⎭ 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所对应的体积称为临界摩尔体积V m,c 。

临界温度、临界压力和临界摩尔体积统称为临界参数,各种实际气体的临界参数可以在各类物理化学数据手册中查得。

4. 实际气体的范德华方程范德华研究了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产生偏差的两个因素-分子本身占有体积和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由此引入两个校正项,得适用于1mol 气体的范德华方程为()2m m a p V b RT V ⎛⎫+-= ⎪⎝⎭适用于n mol 气体的范德华方程为()22an p V nb nRT V ⎛⎫+-= ⎪⎝⎭公式中的a 和b 称为范德华常数,可以通过气体的临界参数计算2227,648c c ccR T RT a b p p == 符合范德华方程的气体称为范德华气体,范德华气体的玻意尔温度为,00B m B T p pV a T p Rb →⎛⎫∂=⇒=⎪∂⎝⎭5. 压缩因子与压缩因子图m pV pV Z RT nRT ==Z 称为压缩因子,Z >1,气体较难压缩,Z <1,气体较易压缩,Z =1,还原为理想气体。

Z 值可由对比温度(/c T T τ=)和对比压力(/c p p π=)通过压缩因子图查得。

查得Z 值后可用上述方程求算实际气体的p -V -T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思考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发现为了克服无线传 播环境的复杂性,人们采用了多项关键技术并不 断地追求高质量、高频谱利用率、高速率传输以 及系统性能最佳化等目标。请你结合本章的学习 内容并上网查一下,在当前移动通信网络中哪些 关键技术已被人们所采纳呢?未来还会有哪些关 键技术将被人们所看好呢?
拓展阅读
[1] 郑世伟.利用半速率语音编码技术解决话务拥塞.移动 通信.2005年02期 [2] 于英欣,王琳.编织卷积码交织器的设计.无线通信技 术.2005年02期 [3] 王红军等.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语音信源编解码技术 .电讯技术.2004年01期 [4] 王莉,段哲民.CDMA伪导频技术分析及其实现.无线通 信技术.2005年02期 [5] 唐瑜等.扩频通信中组合自适应抗干扰技术.电子科技 大学学报.1998年27卷第2期 [6] 苏仁宏,杨士中.移动通信中的π/4QPSK调制解调技术 及DSP实现.电讯技术.1998年38卷第4期
在软件无线电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无线电的发展历 程以及基本原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结构与模块; 在智能天线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智能天线的几种不 同的接受准则,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最大信干噪比准则、 最小二乘准则的各自的实现方法,以及智能天线的自适应 算法,基于时间参考方式的算法、基于盲处理方式的算法 、基于空间参考方式的算法的实现方法 ; 在MIMO这一部分里,主要介绍了MIMO的基本原理以及 技术应用,还有在实践应用中MIMO的具体实现方法,以及 怎样与OFOM相结合的应用。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一些正在不断发展 中的关键技术,如语音编码技术、调制解调技术、多址技术、 分集技术、扩频通信、链路自适应技术、OFDM、软件无线电、 智能天线、MIMO等。 在语音编码技术这一部分,主要阐述了GSM系统和CDMA系 统的语音编、解码技术; 在调制与解调技术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QPSK调制、 π/4-QPSK调制、GMSK; 在扩频通信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扩频通信可行性的两 个理论基础,直接序列扩频通信述了扩频通信的主要特 点;
在分集接收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了空间分集,时间 分集,频率分集,角度分集,极化分集,场分量分集,多 径分集等显分集技术和交织编码技术,跳频技术等隐分集 技术,最大比值合并,等增益合并,选择式合并等合并技 术; 在链路自适应技术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链路自适应 技术的各种关键技术,自适应调制、自适应差错控制、反 馈信令设计等; 在OFDM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 OFDM调制解调的原理 及过程,OFDM的具体应用以及与MIMO相结合的应用;
实验与实践
活动1 活动2 认识身边的移动通信网络 应用研究 扩频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低速率语音编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抗多址干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信源编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QAM与QPSK调制技术的对比研究 光码分多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其它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活动3 MIMO与OFDM 实验:DS-CDMA(直扩码分多址)移动通信实验
[7] 杨运甫,陶然,王越.一种新的GMSK正交调制信号产生 方法.电子学报.2005年06期 [8] 刘建军,李杰,赵恩宝.浅谈QPSK调制技术.中国有线 电视.2004年Z2期 [9] 熊立志等.智能天线提高IS-95系统抗多址干扰性能研 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9期 [10]任立刚等.移动通信中MIMO技术[J].现代电信技术, 2004年第1期 [11]赵亚男,张禄林,吴伟陵.MIMO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电视 技术[J],2005年第1期 [12]高路等.自适应调制与编码系统及其在 WCDMA 中应用, 电讯技术,2002年第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