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岳飞《池州翠微亭》古诗原文意思赏析-范文word版 (3页)
岳飞《池州翠微亭》赏析
更 旺 盛 的斗 志
迎 接 明天 的战 斗
完成
从头 收 扮
的 大业
12 0
”
,
具体 形 象 次 句写
. ,
好象
一位 身经 百 战 的将
徽
责
”
,
氧
.
征衣
”
,
正 风 尘仆 仆 地向 我们 走来
,
寻 芳 上 攀
点题
“
特特 寻 芳
表现 了 作 者 游兴 之 浓 和对 花 草 的酷爱 可 是军 务在 身
,
三 四 两 句写 归 去
,
作 者看 不 够 祖 国 的 好 山 好水
”
,
怎能 忘记 自 已 的艰 踏 着 皎洁 的 月色 归
,
.
作 品中坚贞 的民
族气节
,
昂 扬 的战 斗精 神
.
祖 国 必 胜 的坚 定信念
给 世 世代 代 的 读者以 巨 大 的教育
。
.
鼓
舞和 力 量
这首 《池州 翠 微亭 》
。
虽 是游览 山 水 之 作
。
但 从 中 同 样 可 以 看 出 这位 民族 英
,
雄 无限 热爱祖 国河 山 的爱 国 感 情 和身不解 甲 随 时准 备杀 敌 的 旺 盛 斗 志
’
他乘 兴而 来
.
,
尽兴
。
马 蹄催 趁 月 明 归 一 句很 含蓄
写 的 是 眼前景
,
,
却 寓寄 着 作者独 有 的 凌 云 壮 志
,
作者 这 次 出 游 赏景 踏 月 归 回军营
坦 山河
.
, 。
饱 览 祖 国美 好 山 川 景 物
岳飞《池州翠微亭》原文、译文及赏析
岳飞《池州翠微亭》原文、译文及赏析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注释②经年:常年。
③征衣:军装。
④特特:特地。
⑤寻芳:游春看花。
⑥翠微:指翠微亭。
⑦看不足:看不够。
⑧这句诗是说,在马蹄声的催促里,我踏着月色归去了。
译文多年的尘土布满了军装,骑着马到翠微亭寻找美景。
好山好水还没有欣赏够,马蹄声就已经催我速归了。
赏析池州”,是宋代江南东路的一个州,州府设在当时的秋浦,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这里作者以州名代指州府名。
翠微亭”,在今安徽贵池南边的齐山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任池州刺史时建造的。
这是一首记游诗,主要记述登临池州翠微亭观览胜景的心理状态和出游情形,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
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
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
诗的幵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
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
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
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
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
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怎能不愉快、不兴奋呢?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别、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一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的伏笔。
寻芳”,探赏美好的景色。
翠微”,是诗人到达的地方。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出自宋代岳飞的《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1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赏析“池州”,是宋代江南东路的一个州,州府设在当时的秋浦,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这里作者以州名代指州府名。
“翠微亭”,在今安徽贵池南边的齐山上,是唐代大人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任池州刺史时建造的。
这是一首记游诗,主要记述登临池州翠微亭观览胜景的心理状态和出游情形,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
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
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
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
“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
“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
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
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
经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经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
者出处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出自宋代岳飞的《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1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赏析“池州”,是宋代江南东路的一个州,州府设在当时的秋浦,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这里作者以州名代指州府名。
“翠微亭”,在今安徽贵池南边的齐山上,是唐代大人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任池州刺史时建造的。
这是一首记游诗,主要记述登临池州翠微亭观览胜景的心理状态和出游情形,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
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
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
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
“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
“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
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
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
《池州翠微亭·岳飞》原文与赏析
《池州翠微亭·岳飞》原文与赏析岳飞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作为驰骋沙场,骁勇善战的将军,岳飞特有的军人品性是:奋不顾身,刚直不阿。
作为一个诗人,他的诗词的明显特点则是:直抒胸臆,语言平易。
这首诗明白如话,没有用事用典,而情深意切,动人心弦。
首句诗人冲口而出,即不离一个军人的本色:为抗击入侵的金兵,自己经年征战沙场。
一个“满”字,既表明战争频繁,也显示军事生活艰苦。
这是全诗的时代背景,渲染了恢宏的气势。
当紧跟着出现第二句时,读者顿觉眼目一新,进入另一种境界。
诗人登上池州(今安徽贵池)翠微亭,不仅感到风景美丽,怡悦人心,而且由于他的心脉和时代的脉搏永远跳动在一起,自然地把自己的戎马生涯与祖国山河密切联系起来,因而,在遣词造句中就不自觉地流露出爱恋的情感,产生一种悲壮的美感。
这里用“特特”二字,既表明诗人登临观景,十分难得,同时又在结构上起到转折的作用,笔墨巧妙自然。
“好山好水”两句为全篇的主旨。
“看不足”,既是由于军情紧急,对风景不能仔细领略,只能走马观花,同时又展示出诗人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深厚感情。
“马蹄催趁月明归”,情感由依依惜别转入豪迈坚定,诗到此也戛然而止,气势豪健而又余味不尽。
全诗从写戎马生涯开始,到马蹄催归结,首尾呼应,简洁浑成,表达了一位立志“收拾旧山河”的爱国将领的炽热情怀。
这首小诗,虽寥寥数句,但由于诗人的感情从肺腑中自然流泻,因而深深地拨动了读者的心弦。
诗的构思也新颖别致,它将登临翠微亭一事和硝烟弥漫的战争联系起来,诗人不写登临所见,而写无暇多看的惜别情意,抒发其热爱山河的襟怀,真切自然,耐人咀味。
经年尘土满征衣全诗意思
经年尘土满征衣全诗意思
“经年尘土满征衣”出自宋代岳飞的《池州翠微亭》,意思是: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观赏齐山美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以及其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在诗中,“经年尘土满征衣”概括了诗人长期艰辛紧张的军旅生活,而“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的豪情壮志。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词书籍获取更多关于该诗的解读。
池州翠微亭 南宋 岳飞 阅读理解
池州翠微亭南宋岳飞阅读理解翠微亭,位于中国安徽省池州市,是一处承载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名胜古迹。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曾在此留下著名的诗篇,使得翠微亭更加闻名遐迩。
本文将围绕池州翠微亭和岳飞的这段历史,为您详细解读相关阅读理解内容。
一、池州翠微亭的背景池州翠微亭位于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始建于南宋时期,是一座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的亭子。
翠微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因岳飞在此赋诗而闻名。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传承。
二、岳飞与池州翠微亭岳飞,南宋著名抗金名将,一生忠诚于国家,以精忠报国为己任。
在他的一生中,曾经历过无数战役,其中包括在池州地区的抗金战争。
据史书记载,岳飞曾在翠微亭驻足,感慨万千,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篇。
三、岳飞《翠微亭》诗篇阅读理解以下是岳飞在池州翠微亭所作的诗篇:翠微亭岳飞秋色渐将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岂惟马上衣裳湿,翻思渡头鞋子新。
池州风景好,且尽尊前酒。
这首诗表达了岳飞在池州翠微亭所感受到的秋日美景,以及他作为一位将军,身处逆境仍坚定信念的豪情壮志。
1.诗中“秋色渐将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句话描绘了秋天即将结束,霜降之后的景色。
霜叶因霜冻而变得像二月里的花朵一样鲜艳,形象地展示了秋天的美丽。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句话表达了岳飞怎样的心境?这句话表达了岳飞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他认为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自己也不例外。
3.“岂惟马上衣裳湿,翻思渡头鞋子新”这句话中的“岂惟”和“翻思”分别代表了什么含义?“岂惟”意为“难道只是”,表达了岳飞在战场上的艰辛和付出,并不仅仅是衣裳湿透这么简单。
“翻思”意为“又想起”,表达了岳飞在池州翠微亭时,除了回顾战场的艰辛,还怀念起渡头新鞋的美好时光。
4.“池州风景好,且尽尊前酒”这句话传达了岳飞怎样的情感?这句话表达了岳飞对池州美景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他珍惜当下、畅饮酒水的豁达情怀。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池州翠微亭》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池州翠微亭》多年的尘土布满了征衣,骑着马到翠微亭寻找美景。
好山好水还没有欣赏够,马蹄声就已经催我速归了。
今天有什么诗词故事?岳飞是南宋初年威震四方的抗金名将。
岳飞十九岁就投身军营,开始了抵抗金兵南下,为收复中原江山而浴血奋战的生涯。
他的足迹踏遍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等各省,身经百战,令金兵闻风丧胆。
在一个战斗的间隙,岳飞登上池州(今安徽贵池)的翠微亭,放眼祖国河山,心中涌起强烈的感情波澜。
北宋末年,金兵铁蹄践踏了宋王朝的半壁山河,年轻的岳飞亲眼目睹大好河山破碎,百姓家破人亡,大路上长长的逃难人流望不到尽头他的心也破碎了。
从军以后,他正是怀着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人民的炽热爱心,把个人生死安危全抛在脑后,跃马挥戈,同敌人作殊死的搏斗。
他希望早一天把侵略者斩尽杀绝,早一天“收拾旧山河”。
站在翠微亭上,远近山河尽收眼底,一草一木是那样亲切,岳飞迎风抒怀,冲口而出,作下了这首《池州翠微亭》。
这首诗几乎近于口语,意思明白如话,但人们完全看出了岳飞强烈的爱国感情。
让我教你怎么用岳飞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
特别是最后一句: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写了诗人为祖国壮丽的山河所陶醉,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
岳飞之所以成为民族英雄,之所以为自己的国家英勇战斗,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在国庆之际,当你踏在祖国山河上游玩时,不妨吟诵这一句来表达你的爱国热情。
好啦!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的诗词课就上到这里啦,同学们要好好复习哦!要记得和我们的爸爸妈妈、小伙伴们分享今天的学习成果哦!还要记住,对诗词、口才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添加公众账号【少年说诗词】,每天和我们一起读古诗、练口才!。
古诗文《池州翠微亭》赏析
古诗文《池州翠微亭》赏析池州翠微亭宋朝:岳飞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池州翠微亭译文及注释【译文多年的尘土布满了军装,骑着马到翠微亭寻找美景。
好水好山还没有欣赏够,马蹄声就已经催我速归了。
】【注释①选自《宋诗选》。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朝爱国将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深厚感情,体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
池州,今安徽贵池。
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
②经年:常年。
③征衣:离家远行的人的衣服。
这里指从军的衣服。
④特特:特地、专门。
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
⑤寻芳:游春看花。
⑥翠微:指翠微亭。
⑦看不足:看不够。
⑧这句诗是说,在马蹄声的催促里,我踏着月色归去了。
】池州翠微亭赏析“池州”,是宋代江南东路的一个州,州府设在当时的秋浦,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这里作者以州名代指州府名。
“翠微亭”,在今安徽贵池南边的齐山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任池州刺史时建造的。
这是一首记游诗,主要记述登临池州翠微亭观览胜景的心理状态和出游情形,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
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
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
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
“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
“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
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
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
岳飞《池州翠微亭》原文鉴赏《池州翠微亭》译文及赏析
岳飞《池州翠微亭》原文鉴赏《池州翠微亭》译文及赏析《池州翠微亭》是由岳飞所创作的,这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池州翠微亭》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池州翠微亭》宋代:岳飞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池州翠微亭》译文年复一年,我驰骋疆场,战袍上洒满了灰尘;今天特地骑马到达翠微亭,观赏齐山美景。
国大好河山看不够,在马蹄声声的催促中,踏着明亮的月色归来。
《池州翠微亭》注释池州:今安徽贵池。
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
经年:常年。
征衣:离家远行的人的衣服。
这里指从军的衣服。
特特:特地、专门。
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
寻芳:游春看花。
翠微:指翠微亭。
看不足:看不够。
《池州翠微亭》赏析这是一首记游诗,诗作于池州,一反其词的激昂悲壮,以清新明快的笔法,抒写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热爱,体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
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
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
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
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
“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
“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
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
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
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
现在,诗人竟然有了这样的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里一定愉快、兴奋。
“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别、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一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的伏笔。
[池州翠微亭赏析]池州翠微亭
[池州翠微亭赏析]池州翠微亭池州翠微亭篇(1):有关岳飞爱国的诗句一鞭直渡清河路!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下面是有关岳飞爱国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路!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宝刀歌赠吴将军南行我有一宝刀,深藏未出韬。
今朝持赠南征使,紫池州翠微亭篇(2):赞美家乡的演讲稿范文篇一:歌颂家乡演讲稿敲响肉身宝殿的古钟,浑厚而清亮的音韵由远及近,穿越两千年悠悠岁月和20年缤纷花季,在长河之滨,九华之巅,泛起层层涟漪,响起阵阵回声,在我的心中凝结一个美丽的名字:池州!我们以”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歌喉;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音韵隽永您历史岁月的辉煌,唱响您山河亮丽的风景。
我们以岳飞的一首《池州翠微亭》,以包拯的一腔正气歌,以凌霄的一声呐喊,以姚爷爷的一个祝福唱响您不屈的脊梁与骨气,唱响您不挠的尊严与神圣。
我们以翠微亭下的那束鲜花;以清溪河畔的那缕柳条;以平天湖中的那抹静水;以牯牛降涧的游鱼细石;以大王洞里的乳白钟榈,装扮您美丽娇娆的容颜。
亲爱的池州,让我们以杏花春雨的手,编织樟树湾迷人的传说;让我们以傩戏中粗犷的喉咙,唱响千载诗人地朝朝暮暮澎湃的激情。
我爱你——池州!因为你秀丽的风光赢得了“山川秀丽甲江南”的美誉。
牯牛降,因其秀美的风光和美妙的神话传说,被誉为华东最后一块原始森林;平天湖,烟波浩淼、山青水碧、有“小杭州”的美称,而新开辟的水上游乐项目,更是惊险、刺激,令人留连忘返;秋浦两岸,林莽葱笼,生态原始,滩多浪急,是一处集历险、探幽、猎奇、拾趣于一体的漂流胜地,号称“中国华东旅游第一漂”;地下河溶洞蓬莱仙洞被誉为“洞穴奇观”;池阳胜境丹峰耸立,竹海茫茫,显示出大自然的神奇,令人叹为观止;而随着池州主城区水系贯通工程的实施,池州将向世界呈现“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这样的美景。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南宋岳飞《登池州翠微亭诗》
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南宋岳飞《登池州翠微亭诗》好山好水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译文】好山好水赏玩不够,马蹄声声催促我趁月明回家。
【出典】南宋岳飞《登池州翠微亭诗》注:1、《登池州翠微亭诗》岳飞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明月归。
2、注释:池州:今安徽池州市。
翠微亭:始建于宋代,历代屡建屡废。
旧址在齐山西南临齐山湖(今为东南湖农场)的最高处。
新的翠微亭于一九八五年建成。
本诗写作年代,清人陈梅缘证实为绍兴元年,非绍兴四年。
特特:特地,特别。
一作“得得”象马蹄声。
芳:指美景胜迹。
马蹄得得声中,透露了将军忙里偷闲,游览河山的欢快。
马蹄催归句:是说听到马蹄声,又想到了收复中原的重任。
两次写马蹄声,一欢快,一紧迫。
3、译文:多年的尘土布满了征衣,骑着马到翠微亭寻找美景。
好山好水还没有欣赏够,马蹄声就已经催我速归了。
4、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精忠报国之人,著名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字鹏举,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一。
死后谥武穆,后改谥忠武,汉族。
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城东30里的菜园镇程岗村)人。
岳飞20岁投军抗金。
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其事莫须有”(难道没有这样的事吗)的罪名将岳飞治罪,在临安大理寺狱中被狱卒拉肋(猛击胸肋)而死,还有一种说法为“赐毒酒”而死和被吊死。
正史中对岳飞之死没有详细记载。
时年三十九岁。
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抗金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留有《岳武穆集》。
存词3首。
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人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岳飞被诬害后金国人举国喝酒庆祝。
5、岳飞长期带兵转战,1134年(绍兴四年)和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曾两次在庐州(今安徽合肥市)击败金兵。
1141年,他还曾驻军舒州(今安徽安庆市),这首诗即作于当时。
岳飞在马背上写下一首诗《池州翠微亭》,通篇大白话,却是值得一读的千古佳作
岳飞在马背上写下一首诗《池州翠微亭》,通篇大白话,却是值得一读的千古佳作提到岳飞,也许我们首先便会想到他的那首《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慷慨激昂,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写过很小清新的游记诗,“好山好水看不足”,看似大白话,确实值得一读的千古佳作。
这首诗名为《池州翠微亭》,全诗如下: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岳飞字鹏举,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名将。
在他少年时,母亲便在他的背上绣下“精忠报国”这四字。
而他后来也不负所望,在金兵南侵时,率领大军收复建康、襄阳六郡,为保卫江南立下汗马功劳。
接着他又率军挥师北上,相继收复洛阳、郑州等地,眼看北方的失地都将收回,却被一心求和的宋高宗赵构以“十二道金牌”强制召回,最后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死狱中。
他最后在供状上留下的八个大字“天理昭昭,天理昭昭”,道尽了一个英雄无辜被冤的悲愤和屈辱,令人看后也不禁为之心疼。
而这首《池州翠微亭》是他在驻守池州之时所写,既没有《满江红》的那种慷慨悲壮,也没有临终绝笔的那种悲壮,但却让人感受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全词清新明快,读来也别有一番情趣。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常年征战沙场,战袍上早已沾满了灰尘。
今日难得忙里偷闲,特地骑着马儿来到翠微亭,登高远望,尽览齐山的美景。
一个“经年”一个“满”,突出了这些年军旅生活之紧张艰辛。
而“特特”二字说明他这次出门时特意之举,如此强调,可见出门之不易。
先是保卫江南,接着又是挥师北伐,他将毕生精力都投入驱除金人,恢复江山的家国事业中,像这样特地出门游玩的次数想必是屈指可数,不免让人有些心疼。
不过这样的忙碌对他来说应该算是一种幸福,总比陆游、辛弃疾,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只能闲居老家来的好吧。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这样美丽的山水之景好似怎么也看不够,一直到了夜幕降临,才踏着月色,骑着宝马返回军营。
第三句是写景之句,可是诗人却没有用华丽的语言来描写他眼前的所见之景。
关于池州的诗句和解释
关于池州的诗句和解释1.描写池州景色的诗歌池州翠微亭(南宋)岳飞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 游池州清溪(唐。
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2.翻译诗的意思:池州翠微亭①选自《宋选》。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朝爱国将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深厚感情,体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
池州,今安徽贵池。
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
②经年:常年。
③征衣:军装。
④特特:特地。
⑤寻芳:游春看花。
⑥翠微:指翠微亭。
⑦看不足:看不够。
⑧这句诗是说,在马蹄声的催促里,我踏着月色归去了。
翻译:多年的尘土布满了军装,骑着马到翠微亭寻找美景。
好山好水还没有欣赏够,马蹄声就已经催我速归了。
3.望洞庭诗句意思《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是这首诗吗?[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著名诗人[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出自宋代岳飞的《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译文及注释】译文多年的尘土布满了军装,骑着马到翠微亭寻找美景。
好水好山还没有欣赏够,马蹄声就已经催我速归了。
注释①选自《宋诗选》。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朝爱国将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深厚感情,体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
池州,今安徽贵池。
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
②经年:常年。
③征衣:离家远行的人的衣服。
这里指从军的衣服。
④特特:特地、专门。
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
⑤寻芳:游春看花。
⑥翠微:指翠微亭。
⑦看不足:看不够。
⑧这句诗是说,在马蹄声的催促里,我踏着月色归去了。
【赏析】“池州”,是宋代江南东路的一个州,州府设在当时的秋浦,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这里作者以州名代指州府名。
“翠微亭”,在今安徽贵池南边的齐山上,是唐代大诗人在武宗会昌年间任池州刺史时建造的。
这是一首记游诗,主要记述登临池州翠微亭观览胜景的心理状态和出游情形,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
起句“经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
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
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的高度概括。
“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
“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作战所穿的衣服。
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愈是这样,愈盼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
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出游的难得与可贵,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岳飞《池州翠微亭》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池州翠微亭
朝代:宋代
作者:岳飞
原文: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译文:
多年的尘土布满了军装,骑着马到翠微亭寻找美景。
好水好山还没有欣赏够,马蹄声就已经催我速归了。
注释:
①选自《宋诗选》。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朝爱国将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深厚感情,体现了马背赋诗的特点。
池州,今安徽贵池。
翠微亭,在贵池南齐山顶上。
②经年:常年。
③征衣:离家远行的人的衣服。
这里指从军的衣服。
④特特:特地、专门。
亦可解作马蹄声,二义皆通。
⑤寻芳:游春看花。
⑥翠微:指翠微亭。
⑦看不足:看不够。
⑧这句诗是说,在马蹄声的催促里,我踏着月色归去了。
赏析
“池州”,是宋代江南东路的一个州,州府设在当时的秋浦,就是现在的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
这里作者以州名代指州府名。
“翠微亭”,在今安徽贵
池南边的齐山上,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在武宗会昌年间任池州刺史时建造的。
这是一首记游诗,主要记述登临池州翠微亭观览胜景的心理状态和出游情形,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前两句写出游的愉悦。
起句“经
年尘土满征衣”写长期紧张的军旅生活。
诗人从军后,一直过着紧张的军事生活,特别是在抗金斗争中,为了保卫南宋残存的半壁河山,进而恢复中原,他
披甲执锐,率领军队,冲锋陷阵,转战南北,长期奔波,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
保卫国家的伟大事业之中。
诗的开头一句正是对这种紧张军旅生活的生动朴实
的高度概括。
“经年”,这里指很长时间以来。
“征衣”,这里是指长期在外
作战所穿的衣服。
既然长年累月地率领部队转战南北,生活十分紧张,那就根
本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悠闲地游览和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愈是这样,愈盼
望有朝一日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
这样,起笔一句就为下面内容的引出作了
充分的渲染和铺垫,看似与记游无关,而作用却在于突出、强调和反衬了这次
出游的难得与可贵,故对句以“特特寻芳上翠微”接住。
现在,诗人竟然有了
这样的机会,到齐山观览,而且登上了著名诗人杜牧在这里建造的翠微亭,心
里怎能不愉快、不兴奋呢?“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别、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一是指马蹄声,交待了这次出
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的伏笔。
“寻芳”,探赏美好的景色。
“翠微”,是诗人到达的地方。
这样,对句实际上写了出游的方式(骑马)和到达的
地点(翠微亭),从而起到了点题、破题的作用。
诗的开头两句,首句起笔突兀,如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似与题目无关,而实为次句铺垫;次句陡转笔锋扣题,承接自然,成为首句的照应;两句相互配合,表现出作者大起大落、大开大阖的高度艺术腕力和高屋建瓴的雄伟气魄。
两句形成了波澜和对比,从而突出了这
次出游的欣喜。
那么,这次出游究竟如何?诗人看到了些什么景色呢?“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诗的三四两句并没有象一般的记游诗那样,对看到的景色
作具体细致的描述,而是着眼于主观感觉,用“好水好山”概括地写出了这次“寻芳”的感受,将秀丽的山水和优美的景色用最普通、最朴实、最通俗的“好”字来表达,既有主观的感受,又有高度的赞美。
同时,又用“看不足”
传达自己对“好水好山”的喜爱、依恋和欣赏。
结尾一句则写了诗人为祖国壮
丽的山河所陶醉,乐而忘返,直到夜幕降临,才在月光下骑马返回。
“马蹄”,照应了上面的“特特”。
“催”字则写出了马蹄声响使诗人从陶醉中清醒过来
的情态,确切而传神。
“月明归”,说明回返时间之晚,它同上句的“看不足”一起,充分写出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无限热爱、无限留恋。
岳飞之所以成为民
族英雄,之所以为自己的国家英勇战斗,同他如此热恋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密不
可分的。
诗的结尾两句正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特有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