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 第一节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1节《水循环》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1节《水循环》优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水循环》。
第三章讲述地球上的水。
水是生命的摇篮。
具有丰富的水,是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重要特征。
水的三态变化,使得水在不同水体之间、不同空间之间循环运动,促进了地球上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深刻的影响。
在本章,我们重点探讨以下问题:地球上的水是如何循环运动的?水循环主要有哪些地理意义?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存在怎样的时空分布规律?海水的运动具有哪些特征?本章内容包括三节,讲述水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它所揭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更为密切。
本节课内容主要讲述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在全章教材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7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二、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的第一节。
本节教材以图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思考导入。
接着教材以示意图和活动形式阐述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
然后教材以图表形式阐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本节内容分为“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两部分。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资料、结合自然实际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学生根据示意图简单分析水循环的过程的基本原理,了解三个水循环的类型,能简单画出水循环的过程图,解释相关自然现象,并结合现实生活深化“水资源的危机意识、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思维,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2.综合思维:运用水循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读图、阅读、概括和对比法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件(共20张PPT)
探究二:两幅地理景观图有什么联系?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日益增大的黄河三角洲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塑造地表形态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三: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
源源不断地向海洋输送大量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二、水循环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四: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不断更 新,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二、水循环
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 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发生领域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和陆地 陆地内循环——陆地和陆地上空 海上内循环——海洋和海洋上空
二、水循环 探究一:水循环的能量转换?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一: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吸收、转化
读我图某地区河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1~3题。
1.该图反映的是我国哪 一地区的河流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西南地区 2.该河流4、5月份的汛期的形成原因是 A.气温升高,季节性积雪融化补给河流 B.春雨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C.地下水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D.山地永久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读我图某地区河流量过程曲线图,完成1~3题。
1.该图反映的是我国哪 一地区的河流
A.西北地区 (B) B.东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西南地区 2.该河流4、5月份的汛期的形成原因是 A.气温升高,季节性积雪融化补给河流 (A) B.春雨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C.地下水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D.山地永久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的汛期
作业
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完成55-56页活动题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洹河之水从哪里来?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河流与湖泊的补给关系?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
第三节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世界水资源分布不均 水资源及其分布 水 资 源 的 合 理 利 用 水资源 的 水 水的 水资源 源 水 水 水 水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 均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在南北半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 在南北半球中、 大洋环流: 大洋环流:北顺南逆
洋流性质:东寒西暖(以大洋为参照系) 洋流性质:东寒西暖(以大洋为参照系)
2、在北半球中、高纬度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 在北半球中、 大洋环流: 大洋环流:逆时针方向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水圈的构成
大气水
水
海洋水(96.5%) 海洋水
陆地水
二、相互联系的水体
河流水与湖泊水相互补给
三、水循环的过程与环节
①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⑦ 蒸发②水汽输送③降水④地表径流⑤下渗⑥地下径流⑦ 降水⑧ 降水⑧植物蒸腾和蒸发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水资源不断更新。 、水资源不断更新。 动态平衡。 2、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 3、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 地表形态。 4、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日本暖流
流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增温增湿, 1、对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对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 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大渔场 对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形成大渔场 扩散, 3、对海洋污染:利于污染物扩散,使污染范围扩大 对海洋污染:利于污染物扩散 4、对航海事业: 顺洋流航行速度快,反之则慢 对航海事业: 洋流航行速度快
洋流性质:东暖西寒(以大洋为参照系) 洋流性质:东暖西寒(以大洋为参照系)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三章第一节 水循环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1.水循环包括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
2.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3.水循环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得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过程之一。
4.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最重要的理化性质。
5.全球海洋表层海水的温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盐度由副热带向两侧高低纬度递减,密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6.人类可以利用海水及其溶解的化学物质。
从事渔业、航运等与海洋有关的活动时,需要关注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特点。
7.海浪、潮汐和洋流是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
海水的波状起伏形成海浪,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称为潮汐,海水沿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叫作洋流。
8.掌握海水运动的规律,有利于开展海岸工程建设、渔业、航运等活动,预防并降低海啸、风暴潮等造成的危害。
学习本章内容,能够运用水文仪器、简易教具等,观察、识别、描述与水有关的自然现象;具备一定的运用考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能够运用水文学的基础知识,说明一些水文现象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过程(综合思维)。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2017—2018)》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海洋科学类专业大学排名排名学校名称星级排名学校名称星级1 河海大学★★★★★ 1 中国海洋大学★★★★★2 四川大学★★★★★ 2 厦门大学★★★★★3 南京大学★★★★ 3 中山大学★★★★4 长安大学★★★★ 4 浙江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 5 南京大学★★★★5汉)中国地质大学(北★★★★6 武汉大学★★★★ 6京)7 西安理工大学★★★★7 上海海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8 郑州大学★★★★8汉)9 济南大学★★★★9 淮海工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10 浙江大学★★★10学与本章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水循环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1.通过水循环实验、水资源调查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一节
天气晴朗
平稳
电离层能反射无
高层 平流层以上的 大气气压很低、 距地面远,受到引力
线电波,对无线电
大气 范围
密度很小
小
通信有重要作用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2018 年 12 月 22 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成功发射,该 卫星在距离地面 1 000 千米的低空轨道上围绕地球运行。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 图。据此,完成(1)~(2)题。
A [大气中的氧气是人类和其他好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2.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
A.调节地表温度
B.维持生物的呼吸
C.保护地球生命
D.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A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它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 年 12 月 8 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 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 测的新旅程。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实现人类首 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3.D 4.C [第 3 题,根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等特征,将大气自 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平流 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20 千米处气压约为 80 百帕,而近地面的气压约为 1 000 百帕,两处气压值相差较大。第 4 题,对流层厚度与纬度呈负相关关系;平流 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平流层天气晴朗,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有利于航空飞机飞行。]
高中地理(人教版 必修1)第3章 第1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2019/10/14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答案 (1)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 (2)①曲线 全年流量不稳定,径流量变化很大,说明没有受 到水库的调节作用 (3)东北 一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4)A C (5)径流量越大,地下水补给越少 径流量越大,河水水位 越高,地下水位与其差距越小。
2019/10/14
2019/10/14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迁移应用 2 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
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的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
实际的是
()
2019/10/14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A.a 增加 B.b 增加 C.c 减少 D.d 减少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采用“可呼吸 地面”之后,下渗环节 b 增加,地表径流环节 a 减少,地 下径流环节 c 增加,地面蒸发环节 d 增加。 答案 B
思维活动 1.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请根据“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
关系”,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答案 陆地各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井水是地下 水的一种,它与河流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所以“井水 不犯河水”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概念: ⑩自然界的水 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 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互动探究区
第一节
迁移应用 1 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出湖径
流量的变化。这段时间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
时段是
()
A.①②
2019/10/14
B.②③
C.①③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常见天气系统
气:
。
锋及其天气图,乙是
;乙图中锋的特 。 ;乙图中锋过境时的天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解析:由甲图可知,该图冷气团的势力强大,其前缘插入暖气团的 下面,暖气团被迫抬升,形成降水,应为冷锋;冷锋过境时,出现较大的 风,云层增厚,并出现雨、雪天气。乙图中暖气团势力较强,暖气团 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其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为暖锋。暖锋过 境时,云层加厚,多形成连续性降水。
起最低气温0 ℃线将从华北地区逐步南移,2月17日最低气温0 ℃线
将南移到江南南部。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将先后出现4—6级偏
北风;东部和南部海区有6—8级、阵风9级的大风。
结合材料探究:
(1)判断造成我国中东部地区此次大范围降温、雨雪、大风的天
气系统,并说明理由。
(2)分析此次强寒潮可能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一场春雨一场暖”
准静止锋
华南“清明时节 雨纷纷”,江淮地 区的梅雨时节, 贵阳冬半年“天 无三日晴”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技巧归纳 锋面类型辨析四招 (1)看箭头方向
若冷气团的运动方向只是朝向暖气团,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 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 锋。
探究一
锋面 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雨区位置
探究一
探究二
当堂检测
锋面 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过 境 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 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 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 天气晴朗
天 气 特 征
过 境 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 升,常出现较大的风, 云层增厚,并出现 雨、雪天气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课《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优质课件 )(共20张PPT)
从沿海到内陆的 地域分异
[课堂小结]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性(赤道向两极)——热量
经度地带性(沿海向内陆)——水分
我们要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把握规律,特别是从自然地 理环境要素的联系上把握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 性,从而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
1.地理环境具有从沿海向内陆的经向地域分异规律,主
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陆地上的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 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又 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 候、植被、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 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雅加达
武汉
北京小组讨论:1源自沿途你将看到哪些自然带?请依次 说出他们的名称。 2.请思考,自然带景观特征有何不同? 影响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俄罗斯 雅库茨克 (62N130E)
北京 (40N 116E)
武汉 (30N 114E)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6S 107E)
雅库茨克
(3)命名:温度带+植被类型+带
小组讨论:
1.沿途你将看到哪些自然带?请依次 说出他们的名称。 2.请思考,自然带景观特征有何不同? 影响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俄罗斯 雅库茨克 (62N130E)
北京 (40N 116E)
武汉 (30N 114E)
印度尼西亚 雅加达 (6S 107E)
要是受下列哪个因素的影响( )C
A.气候 B.热量 C.水分
D.地形
2.因纬度不同产生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是(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课件)
水
下 渗
地下径流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总结】水循环的类型与过程
类型 海陆间循环
发生 海洋与陆地 领域 之间
陆地内循环
陆地与陆地 上空之间
海上内循环
海洋与海洋 上空之间
主要 环节 及示 意图
2021年第1号热带风暴“杜鹃”于2月22日在菲律宾东南部 沿海一带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读“海陆间循环 模式图”,回答1~2题。 1.登陆时该热带风暴主要参 与了( )
下图为“海陆间循环示意图”。 5.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图中的 ( )
A.甲 B.乙 C.丙 D.丁
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的爱德华 · 利纳克尔发明了一套能 在干旱条件下适用的灌溉系统。此系统将空气输送到一个地下管 道网络,其中的水汽(尽管很少)得到充分冷却而凝结,收集到的 液态水传送到附近的植物根部。 6.该系统主要干预图示的水循环环节是( )
影响环节:蒸发、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作用:增加下渗、抑制蒸发、削减地表径流、蓄水 保墒
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
3、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
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 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把地球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 联系起来,使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量平衡
可净化河岸径流与河道的泥沙及污染物。我国华北某水厂为保证
高中地理必修一讲义第三章 第一节 水循环
第一节水循环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分类: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判断1.外流河只参与海陆间循环,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 × )2.水循环中参与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 √ )3.人类活动最容易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
( √ )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
2.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3.水循环还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生态,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判断1.江河水与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长。
( × )2.黄河三角洲的形成,是水循环促进海陆物质迁移的具体体现。
( √ )3.水循环可以缓解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 √ )探究点水循环中国科学院表示,我国将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
作为国际上首个对全球陆地、海洋和大气水循环要素进行综合观测的地球科学卫星,它对深入了解水循环有着重要作用。
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是什么?答案太阳辐射能和地球重力能。
2.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水循环的某些环节,试把下表补充完整。
人类活动影响环节跨流域调水降水植树造林蒸腾、______、地表径流兴修水利工程______、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修梯田及平整土地下渗、地表径流答案地表径流人工降雨下渗蒸发3.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不断更新和再生的,是否可以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答案不可以。
水资源处于不断循环更新的状态,从这一角度讲,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但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如果人类用水量超过了水体更新的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就会导致水资源的短缺。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 第一节
(3)这条河流最有可能位于我国__东__北____地区,判断理由是什么? 答案 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 (4)A的补给量在汛期时比枯水期时___少_____,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 汛期时河水水位较高,地下水水位较低,地下水补给减少,并且有部分河水 补给地下水。
12345
第一节 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C.全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全年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解析 根据图示水位线可知,洪水期和枯水期河流水水位都比潜水水位高,全年河 流水补给地下水。
12345
2.该河段最可能位于 A.长江下游
√B.黄河下游
C.黑龙江下游 D.珠江下游
解析 该河段可能是地上河,最可能位于黄河下游。
12345
每年4~6月,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河流常常发生洪水灾害,其特征为“一日一
√B.雨水、地下水
C.雨水、海洋水 D.海洋水、冰川
解析 地下水与长江水和洞庭湖水之间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冰川水可以补给长 江水,但是长江水不能直接补给冰川水;长江水可以补给海洋水,但是海洋水不 能补给长江水;长江水和洞庭湖水经过蒸发补给雨水,雨水能补给长江水和洞庭 湖水。
3.如果在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退耕还湖,可导致 A.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大 B.丰水期a变小,枯水期b变小 C.丰水期a变大,枯水期b变小
跟踪训练
下图为“不同水体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在下列月份中,箭头a代表的补给主要发生在 A.1~2月 B.3~4月
√C.6~7月
D.11~12月
解析 箭头a表示长江水补给湖泊水,长江处于丰水期。夏季6~7月份长江流域降水 量大,为丰水期。
2.甲代表的水体类型是 A.冰川、地下水
高中地理 新湘教版 必修第一册 3.1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与人类关系
和大气中的污染物集中 最为密切
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
云致雨
平流层
从对流层 顶部至 50~55千 米高空
高层大气
气温随高度升高 而迅速上升 以水平运动为主
天气晴朗
大气密度很小
该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 收太阳紫外线增温
人类生存环境的 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天然屏障,有利 大气稳定
(2)危害 ①出现多雾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 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 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如果 出现在高空,则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 大的颠簸。
雾 、 雨 、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 3.杂质 (1)分布规律:随时间、地点、天气条件而变化。通常,在近地面大气中, 陆上 多于 海上, 城市 多于农村, 冬季 多于夏季。 (2)影响:使大气 能见度 变差,但作为 凝结核 ,又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判断
PANDUAN
1 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4. 臭 氧 层 位 于 图 中 大 气 的 哪 一 层 ? 为 什 么 臭 氧 被 誉 为 “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答案 平流层。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 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5.高层大气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影响? 答案 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 有重要作用。
核心归纳
大气的垂直分层
分层 对流层
高度范围
低纬地区: 17~18千米 中纬地区: 10~12千米 高纬地区: 8~9千米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之《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服务社会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人性化的语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身价值。
2.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采用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脆弱,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本节课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主题,通过分析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使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多样化: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还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组织小组汇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在实际教学中,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应以人性化的语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
(2)动物演化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
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 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演化 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
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根据这几条线索充实相关知识就能使记忆牢 固深刻,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思维拓展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的。人类活动影响 环境,导致环境的变化,反过来,环境又把 它所受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这就决定了在 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时,要用动态
确地质年代顺序,各代动植物演化的特点。
(5)煤和石油是地球上的低等植物和低等动物 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古生代后期和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中
生代和新生代是重要的成油时期。 【答案】 (1)B (2)A (3)C (4)B (5)C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例如:恐龙为适应环境向特定方向迅速发展,
但中生代的地形、气候多变以及植物的盛衰
与恐龙生活的习性形成重要矛盾,导致其最 后灭绝。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曾有一颗彗星 爆炸,使海水温度升高,造成生物死亡。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三、教材P69活动 对某个工矿企业进行调查时,应注意三个问 题:一是该企业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二是该企业排放废弃物数量的多少;三是该 企业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是( )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5)既是地球上重要的造煤时期,又是重要的 成油时期的地质年代是( )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A.元古代
C.中生代 【解析】
B.古生代
D.新生代 (1)古生代早期是海生无脊椎动物
(1)①处林区过度采伐森林→________→水土
流失→________→水害。 (2)在②处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 ________→水土流失。 (3)③处上游用水量剧增→河流径流量
________→河流自净能力降低。
(4)④处河沙开采过量→河床堤岸________→ 河岸后退→水害。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规律 (3)启示:尊重和顺应__________,防止过度 的开发活动诱发和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环境生态保护 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设与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思考感悟
下列两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环境问题?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二、教材P68活动
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在中生代末期的地 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正常值高出30倍, 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 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
爆炸,大量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弥漫天空,阻
挡阳光射向地面,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无法 进行,恐龙失去了食物来源而灭绝。
【提示】
左图反映了“全球变暖”;右图
反映了“臭氧层空洞”。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要点串讲知能突破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方法突破
巧记地质年代生物进化表
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应重点抓 住以下几条线索: (1)时间变化 从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及影响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A.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B.人类
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 C.人类作用于环境;D.环境反作用于人类本 身;E.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 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F.人类向环境排
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残留的遗体成为印在石头里的植物化石。在
这场大灾难中,唯有我国自然条件优越,一 部分银杏才奇迹般地保存下来,成为研究古
代银杏的活教材。
【思考】 化石”? 【提示】 第四纪冰期,气候突然变冷,绝 大多数银杏类植物濒于绝种,唯有一部分在 银杏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一活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是(
A.古生代地层 C.中生代地层
)
B.元古代地层 D.新生代地层 )
(3)和恐龙同时代灭绝的生物物种是( A.原始鱼类
B.古老的两栖类
C.海洋中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 D.蕨类植物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4)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恐龙灭绝的原因是全世界感兴趣的问题,
除上面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假说之外,还有各 种不同的假设:如认为这与中生代末期强烈 的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形、气候、植物等条 件的改变有一定关系;或者认为与地球磁场
的变化、恐龙本身的蜕化、流行病等有关。
总之,恐龙的灭绝与其本身内在因素和与其 密切联系的外在因素(周围环境)有关。
提示:(1)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
代、新生代。 (2)古生代早期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中期 是鱼类时代;后期是两栖类动物时代,此时 植物是陆上孢子植物。
(3)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此时盛行裸子植物。
(4)生物的演化为由低级向高级,由海洋向陆 地演化。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空前繁盛的时期;中期时,出现了脊椎动物 ——鱼类;到了后期,鱼类逐渐演化为两栖
类。(2)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含有不同的生物
化石。三叶虫是古生代的海生无脊椎动物, 在古生代末期灭绝,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故只有古生代地层中含有三叶虫化石。(3)古
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 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其中, 在中生代末期,恐龙和海洋中50%以上的无 脊椎动物种类灭绝了。(4)解此题的关键是明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例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1)~(5)题。 材料:地球有悠久的过去,还有着漫长的未 来。生物的出现和进化只是其中的一小段, 而人类的历史更是短暂的一瞬,所以我们要 珍惜生命,爱护动植物。
(1)原始鱼类出现在(
A.元古代 C.古生代后期
)
B.古生代中期 D.中生代中期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5)⑤处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________→海
水入侵。 (6)⑥处河流径流量减少、海水入侵→河口 ________→航道变浅。 【解析】 首先分析题干,明确该城镇位于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季风气候。本地区
过度采伐森林,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易引发 水土流失,导致河湖泥沙淤积,
的、联系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
因此,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拟定进行时必 须考虑对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否则可能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
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我国目前正在进行 的“沙尘暴”的考察和研究表明,正是由于农
耕和草原交接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了地表
植被,加上强劲的冬季风,使得我国西北、 华北地区近年来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 “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工程都要考虑对某一 要素的影响以及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从而
做出综合评价。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例2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镇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砍伐森林 (2)实例:大量燃烧化石燃料、____________ 全球变暖 等,导致______________。 3.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通过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改善
环境,开发资源,造福于社会。 (2)不利影响: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甚至危 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古生代 末期
中生代 末期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图表解读
教材图3-1 析: (1)地球经历了哪些地质年代? (2)古生代生存的动植物分别有哪些?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据图分
(3)恐龙生活在什么时代?此时有什么植物存
在? (4)请归纳出生物的演化规律。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化学 生物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生物生存 (1)物种衰退和灭绝的原因:不利于_________ 的环境变化。 (2)两次全球性生物灭绝时期 时期 全部灭绝 部分灭绝 60% 原始鱼类和古 ____________ _________以上的海 老的两栖类 ____________ 生无脊椎动物种类 恐龙 ___________ 海洋中50%以上的 无脊椎动物 ___________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