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一篇获奖教案)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精选20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精选20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兰亭集序》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并掌握相关文学常识和文言基础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正确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
审美鉴赏与创造:抓住几个鉴赏点,感知作者对人生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感受文美中,增强文化自信。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作者为何由“乐”转“痛”。
难点:理清作者感情脉络及其原因:感受作者感情倾向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生命观点的认识。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问题引导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媒体设计:ppt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序”,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说明性文字。
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成文的经过、出版或写作的意旨、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
《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
2、作者: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yí),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后世誉之为“书圣”。
3、时代背景:东晋时期国势日衰,当时统治严酷,互相倾轧、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
士大夫们大多不求进取,往往崇尚老庄,认为生即死,死即生,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
玄学盛行,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道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
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早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4、“魏晋风度”:作为魏晋时期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优秀5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优秀5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定位及学情分析:《兰亭集序》被选入人教版必修二第三单元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单元。
该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风光并联系作者生平及社会背景去探究自然、思索人生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尊重敬畏自然,不断探索自然的奥妙和人生价值的兴趣。
本班学生语文基础一般,阅读面较窄,但质疑意识强烈,挑战权威思想突出,这为课堂学生质疑讨论、合作探究提供了保障,也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1、预习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句知识。
2、朗读文本,领悟文本语言的声韵美和意蕴美。
3、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形成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发展脉落,正确分析作者因事而发的感慨。
2、结合自己对自然、宇宙、生命的理解,比较古今杰出人物的生命价值观来客观、公允地评价王羲之的生命观。
教法设计:质疑讨论,拓展评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补充资料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语激趣,进入文本。
[幻灯片]出示《兰亭集序》书法图片。
同学们知道这是谁的作品?(王羲之)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兰亭集序》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義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
此文被誉为“书中的极品,文中的上品。
”可谓艺术奇葩,千古奇文。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从辩才和尚处获得王羲之的真迹后,爱不释手,命人摹拓数本分给太子诸王,并且在死前请求高宗李治把兰亭真迹随葬昭陵。
写作本文时,王羲之33岁,距其后辞官归隐仅有3年,也是他决定归隐的重要的蕴酿阶段。
其间如何反映作者复杂情绪,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文本,与作者进行一次心灵交流。
[幻灯片]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二、诵读感知,理清思路。
1、诵读体悟。
师导:“三分诗,七分读。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可见诵读是学习文言最好的方法。
下面,老师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注意以下两个问题:①标注字音,划分节奏。
②把握作者情感发展的脉落,从文中找出表达情感的词,填入题目的空格内并评价。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精选6篇)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精选6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精选6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
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用法。
2.才能目的: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情感目的: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的重难点1、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特殊用法。
2、作者在文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原因。
我们如何对待,要有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大家知道唐太宗在生前非常珍爱一部书法作品,可以称得上是爱不释手。
要说唐太宗是如何得到这部传世佳作的还有一个故事。
李世民特别喜欢这个东西,他下令重金买下这个东西,但是因为是王羲之的,王家把他当宝贝,绝不传人。
就在唐太宗这时候,王羲之的七世玄孙当了和尚,就是智永和尚,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坚决不肯把这个东西给人,后来他死了,就把这个作品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和尚。
唐太宗没有方法,只好让人行骗。
唐太宗派大臣萧翼去辩才和尚那里,因为和辩才和尚下棋,后来,辩才和萧翼因为下棋,成了好朋友,这时候,在趁辩才和尚不注意的情况下,将这部作品偷走了。
这部作品就是王羲之在酒醉的状态下写下的《兰亭集序》。
据说唐太宗在临死之前痛哭流涕的跟他的儿子唐高宗立下遗嘱要把这件作品与他合葬。
这篇佳作无论是在书法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兰亭集序》。
二,介绍作者及其《兰亭集序》1,作者简介1、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他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书法名手。
兰亭集序教案【精选5篇】
兰亭集序教案【精选5篇】2023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学问,把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联系现代文写作,把写作学问融合其间3、升华全文中心,讲解对学习的认知【教学重点】1、从古文学习中体会写作方法2、体会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联系自身【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10~15分钟一、导入介绍自己、每篇古文都是古人学问的精华,也是每个大作家写作方法的体现,更是对每个学习人的一场考试。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答下王羲之给我们出的一份试题。
(1m左右)二、巩固基础带领大家把全段朗读一遍、重点字词解释的认知到位。
三、阅读理解【过渡】我们闯过了古人的基础题,下面就是古人留下的阅读题了。
下面我们看以下的几个问题,让我们在结构和思想上全面阅读找出答案。
整体感知其次自然段所谈论的问题是什么?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其结果是殊途同归,最终归结于毁灭(死亡)。
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索,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其次自然段中,的谈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
接着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妙的时间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妙时间,即留恋于生之乐。
再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妙的生活,多让人伤心,至此,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其次自然段中,的谈论在本段中是怎么一步步实现的?讲解提示:(论述观点、与上下文联系)四、写作融入【过渡】这种论述的方式只能在古文中实现吗?展现作文分解其中几句找到相像的语句同时灌输修辞方法结构、中心思想、美丽语句(修辞方法)缺一不行五、人生题可联系时政加上中心两个思想+学习方法益民2023兰亭集序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熟悉感情由乐转悲的缘由以及在肤浅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喜爱之情。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通用6篇)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3、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
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二、文体简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1、本单元文章的体裁是什么?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明确] 1、山水游记类散文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①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④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过渡] 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
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5篇
必修二兰亭集序教案5篇《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篇一《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如“一”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数量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整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一样、相同)等四个句子中的意义。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兰亭集序》摹本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
放录音范读,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本文作为宴游诗的特征。
[教学步骤]一、导语:初中阶段我们学过不少写景状物的诗作,想必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大家还记得吧,师生一起诵读: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挞送青来。
诗人描写景物时,毕其形传其神,一水多情地呵护着绿田,两山像从远处奔腾而来,来不及敲门便捧上一片青翠。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也摹景状物,但手法却别具一格,言简而神具,这就是王羲之以书中神品称著于世的《兰亭集序》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放录音、正音。
学生听录音一遍。
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投影:多音字:会稽(kuàijī)感慨系之(xì)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通假字:趣舍万殊(通“趋”)古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通“犹”)四、朗读课文。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品味文中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3、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图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
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致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
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憾事。
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冯承素的摹本。
它跨越千年,魅力长在,历代文人吟诵品评,不能释怀,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这篇传世佳作。
(板书课题:兰亭集序王羲之)二、检查预习1、学生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作品。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教辅),读懂文章内容,翻译文章一遍。
3、找出文章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尝试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内在原因。
4、文言知识积累(见幻灯片)三、研习课文1、教师配乐范背课文学生找出感情变化的词语,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线索。
明确:乐——痛——悲2、回顾第一、二段:“信可乐也”,作者参加兰亭修禊事,乐因何而生?学生回答后明确:时令宜人--乐,高朋满座--乐,环境幽美--乐,活动高雅--乐,天气晴朗--乐。
总而言之,能“游目骋怀”“畅叙幽情”“信可乐也”。
(板书“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3、读第三段思考:王羲之参加兰亭雅集如此快乐,但他笔锋一转,呼出“痛哉”,痛由何而来?“痛”什么?讨论提示:第二自然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夫人之相与放浪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教案15篇
《兰亭集序》教案15篇《兰亭集序》教案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兰亭集序》教案1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品读第一部分简练淡雅的语言,领悟语言营构的意境。
2、掌握部分重要文言词句的意义或用法。
【教学重点】品读简练淡雅的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语言营构的意境。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机、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1、实物投影显示王羲之《兰亭序帖卷》,让学生欣赏。
2、略作介绍:这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
帖卷上的字一个个写得遒劲刚健、清秀飘逸,书法之妙,历来备受推崇。
3、导入新课:王羲之不但精于书法,而且富于文才。
前人评论他的文章说:“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
”大家看到的这篇书法作品,素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又名《〈兰亭集〉序》,正是王羲之兴之所至,创作而成的。
《〈兰亭集〉序》既是佳作,又是名帖,可谓文、书双绝,相得益彰,千古传诵。
我们今天要阅读的正是这么一篇传世美文。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简读题目,明确体裁1、请学生找出点明文章体裁的字眼:序。
明确: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2、请学生听一遍录音范读,注意正音,并且体会这篇序言的抒情性特点。
三、品读第一部分的语言,领略语言营构的意境1、简介前人的评论,引起品读语言的兴趣:⑴投影显示古人评论一则,老师对其中的疑难字词略作解释。
多媒体显示:“其笔意疏旷淡宕,渐近自然,如云气空濛,往来纸上。
后来惟陶靖节文庶几近之,余远不及也。
”⑵ 投影显示现代评论。
多媒体显示:“语句简洁流畅,朴素自然,宛如一曲清溪,淙淙作响,流传至今。
”⑶ 引导学生明确这两则评论所极力推崇的是文章的语言风格,要求学生找出序言中最能体现其语言风格、抒情色彩最浓厚的一段(第①段)。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九篇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九篇关于《兰亭集序》教案九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兰亭集序》教案篇1【复习目标】1、复习本课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及翻译重点句子。
2、记诵全文。
【复习流程】一注音(5分)癸(ɡuǐ)丑会(kuài)稽修楔(xì) 激湍(tuān)流觞(shāng) 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g)怀齐彭殇(shāng)晤(wù)言一室之内趣(qū)舍万殊一死生为虚诞(dàn) 曾(cēng)不知老之将至若合一契(qì)放浪形骸(hái)嗟(jiē)悼(dào)感慨系(xì)之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10分)1、群贤毕至(全)2、少长咸集(都)3、清流激湍(流势很急的水)4、亦足以畅叙幽情(深藏的感情)5、是日也,天朗气清(代词,这)6、信可乐也(诚,确实)7、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交好)(低头仰头,比喻很短的时间)8、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依,随着) 9、虽趣舍万殊(进取与退让)(不同)10、感既系之矣(附着) 11、不能喻之于怀(晓,懂得)1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原因)13、列坐其次(排列) 14、列叙时人(一个个地)1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通“故”所以,因此)(看作一样)(是)16、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17、或取诸怀抱(之于)18、晤言一室之内(对面谈话) 19、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20、向之所欣(向来) 21、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着)三、一词多义(15分)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次一等)(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有序的排列)(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5)余船以次俱进(次序)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到达,最后所达到的结果)(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5)肃宣权旨,致殷勤之意。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范文(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1一、朗读教学设计: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全班齐读,讨论解决预习中有疑问的词句。
3、自由诵读,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全班齐读,从每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概括作者的心情;个人朗读在朗读中分别体现出欢乐、痛苦、悲伤的感情。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第一段中,作者欢乐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段中他为何而痛?第三段中他又为何而悲?5、熟读成诵,可当堂成诵,亦可晨读成诵。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朗读都有目的,每一遍朗读都有任务。
通过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受文本、感悟人生。
二、课堂教学效果:师:同学们对《兰亭集序》已经作了充分预习,现在,我们进一步朗读学习《兰亭集序》。
首先大家先听我范读,边听边校正自己的读音、断句错误。
(听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听完我的示范朗读,大家哪个地方有疑问,请举手?生1:老师,课文第一段第一行中,您把会稽(huìjī)读成(kuàijī)。
是怎么回事?师:你听得很仔细,刚才我读的是(kuàijī),会稽作地名时读(kuàijī)。
还有疑问吗?请举手?生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中“夫”的读音,我没听清楚,您能告诉我吗?生3:念fú,夫是引起下文的助词,只能念fú。
师:对,很正确,那么这一句该怎么断句呢?生4:应该读成“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师:对,谁还对本文其它语句断句有疑问的?生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该怎么断句?生6:应这样读——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课文《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7篇)
课文《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课文《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绍学生读注释①。
教师补充:1、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
他有“书圣”的美称。
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
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请看插图。
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
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
王羲之的诗文以《兰亭集序》最出色。
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
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
2、了解序的体裁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
《兰亭集序》教案7篇
《兰亭集序》教案7篇《兰亭集序》教案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兰亭集序》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兰亭集序》教案篇11.学习作者敢于冲破时俗,否定当时流行的庄子“一死生,齐彭殇”观点,语文教案-《兰亭集序》。
2.体味本文叙议结合、直抒胸臆的特色。
3.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实词。
《学习重点》仔细揣摩本文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研读步骤步骤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解决生、难字的读音,能顺利诵读;2.查注释,疏通文意,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3.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步骤二:课文分析。
1.体味文章以情御景的写作风格;2.体味本文回环曲折地抒发感情的特点。
(二)问题探究1.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之间,绿树成映,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兰亭集序》》。
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
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照。
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目寓”,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
2.文中“信可乐也”句“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从字面上看来,“乐”的具体内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环境幽雅,三是气候宜人;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
3.第二自然段中“岂不痛哉”是缘何而痛?第二自然在前面极写宴集之乐后引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兰亭集序教案一等奖5篇
兰亭集序教案篇16【课前梳理】《兰亭集序》以前在教学的过程中接触过,而且有相应的书法方面的总结,知识上是基本够用的。
主要是要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摆脱以前以翻译为主的套路,在课堂上建立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辅助教学,从而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开头的部分(头两段),可以从学生的“聚会经历”入手,即生活中的感受会有哪些?一次成功的聚会所要具备的因素有哪些?时间、地点、天气、人齐、环境、活动、感受等等,那么这样一来课文的内容就不是很难懂了。
第三段是作者进一步展开论述的部分,是一种普通人感情变化的规律,即不同的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然而“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美时易逝,美景难留,不能不引起人的伤怀感叹。
由美好的短暂过渡到人生的短暂,是一种必然的发展。
第四段中。
可以考虑由“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引发学生对生死价值的思考。
可涉及生命长短以及生命的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可作为参考的资料,《有的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强调对生命的感悟与思索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历,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也就不能不为王羲之的文章所感动。
因为这个话题是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
整体上看这片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通过与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能力,进而启发学生进行人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为若干年后学生可能清醒完整地进行自我观照做一点儿准备。
【教学设想】用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1、体会王羲之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
2、学习本文的记叙方式。
3、引发学生进行人生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生自读、齐读三、以“聚会”的经历和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分析文章脉络四、引发思考【课堂简述】第一课时一、由“墨池临书”和“入木三分”导入二、学生自读,指导诵读三、比较下面两种表述顺序的不同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兰亭序教案8篇
兰亭序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大全、培训计划、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training pla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reflec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兰亭序教案8篇教案需要教师对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控制,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教案的准备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兰亭序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兰亭集序教案优秀3篇
兰亭集序教案优秀3篇兰亭集序篇一学习建议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念和热爱之情。
特别关注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及写法:岁在癸丑(guǐ) 修禊事也(xì) 流觞曲水(shāng) 清流激湍(tuān) 游目骋怀(chěng) 放浪形骸(hái) 情随事迁(qiān)重难点合作探究《兰亭集序》中表达的思想和老庄思想一致吗?我的思路:本文描述了生命的不同状态,抒发了自己高旷的宇宙情怀。
但是,他的生命观不同于老庄的道家思想。
在作者看来,对生的执着、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是客观存在,“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这就彻底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而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能力步步高积累与运用一、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 癸丑(guǐ)修禊(qiè)激湍(tuān)流觞(shāng)b 晤言(wù)趣舍(qù)骋怀(shěng)形骸(hái)c 嗟悼(jiē)虚诞(dàn)会稽(jī)曾不知(cēng)d 会稽(jī)琅邪(láng)若合一契(qì)彭殇(shāng)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惠风静燥群贤毕致b 激湍俯仰游目骋怀c 修竹翼敝情随事迁d 暮春形骸崇山竣岭理解与鉴赏一、阅读文段,完成习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一,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缘,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亦”,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教案4篇
《兰亭集序》教案《兰亭集序》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设想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导入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祈、消灾的仪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
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兰渚之亭)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朗读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学生齐读。
(教师订正)(1)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模事也以中速读。
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2)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
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分之现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了解序的题材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5篇
《兰亭集序》教案关于《兰亭集序》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兰亭集序》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1设计说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亦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
其实,作为入选教材,文章也是文辞优美,识见高远,至今脍炙人口,熠熠生辉。
而作为一篇文言文来教学,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文言关系,打破传统机械的先“言”后“文”教学模式,却值得探讨研究。
鉴于此,笔者以“文言融生”(详见拙文《文言文教学:行于文言之中》)为教学理念指导,试图将“因言释文”和“因文悟言”相结合,尝试另辟一条文言文教学之蹊径。
下面设计则拟从这一角度作如是探讨。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写景言情时关键词语(重点文言词语)的作用及影响。
(“因言释文”)2.在了解兰亭宴会的基础上,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思考的哲理性。
(“因文悟言”)3.了解本文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行文笔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不仅擅长书法,也长诗文。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出示临摹图),只可惜我们看到的是临摹本,据说其真迹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而失传。
但是,作为散文佳作的《兰亭集序》却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真可谓是“文质双绝”。
下面,我们就来一同欣赏这篇文章。
二、审读课题提问:《兰亭集序》这一标题如何断句?(或问:这是一种什么文体?在文中哪几句话能看出来?)明确:“兰亭/集序”还是“兰亭集/序”?A.会于会集山阴之兰亭。
B.后之览者,亦。
C.故列叙时人。
(掌握“序”这种文体:书序与赠序区分;为下文“兰亭集会”展开垫本)三、朗读文章,研习文本1.朗读课文,提问:既然《兰亭集序》是一篇序文,它与通常序文有不同之处吗?明确:作为书序,除了具备一般书序介绍写作缘由、成书过程和本书意义外,最大的不同是:文章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
《兰亭集序》的教学设计 3篇
《兰亭集序》的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说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亦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
其实,作为入选教材,文章也是文辞优美,识见高远,至今脍炙人口,熠熠生辉。
而作为一篇文言文来教学,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文言关系,打破传统机械的先“言”后“文”教学模式,却值得探讨研究。
鉴于此,笔者以“文言融生”(详见拙文《文言文教学:行于文言之中》)为教学理念指导,试图将“因言释文”和“因文悟言”相结合,尝试另辟一条文言文教学之蹊径。
下面设计则拟从这一角度作如是探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写景言情时关键词语(重点文言词语)的作用及影响。
(“因言释文”)2.在了解兰亭宴会的基础上,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思考的哲理性。
(“因文悟言”)3.了解本文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行文笔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不仅擅长书法,也长诗文。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出示临摹图),只可惜我们看到的是临摹本,据说其真迹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而失传。
但是,作为散文佳作的《兰亭集序》却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真可谓是“文质双绝”。
下面,我们就来一同欣赏这篇文章。
二、审读课题,提问:《兰亭集序》这一标题如何断句?(或问:这是一种什么文体?在文中哪几句话能看出来?)明确:“兰亭/集序”还是“兰亭集/序”?A.会于会集山阴之兰亭。
B.后之览者,亦。
C.故列叙时人。
(掌握“序”这种文体:书序与赠序区分;为下文“兰亭集会”展开垫本)三、朗读文章,研习文本1.朗读课文,提问:既然《兰亭集序》是一篇序文,它与通常序文有不同之处吗?明确:作为书序,除了具备一般书序介绍写作缘由、成书过程和本书意义外,最大的不同是:文章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
2.文中作者是如何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的?(或者问: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明确:这篇作品的情感变化流程是一个由“乐---痛---悲”的过程。
兰亭集序教案(优秀8篇)-最新
兰亭集序教案(优秀8篇)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兰亭集序》教案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兰亭集序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一些古汉语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感受作者兰亭盛会之乐和聚散之悲,学习作者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
3、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和感情发展的线索安排,领悟一点为文之道。
教学重点和难点:1、几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等难句。
2、情景交融和感情线索。
3、作者对庄子“一死生、齐彭殇”虚妄论调的批判。
教学内容和过程:一、由“入木三分”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可以用上一个什么成语?明确:“入木三分”。
设问: 它的出处和原意怎样呢?明确: 我国最著名的大书法家,人称“书圣”的王羲之,唐朝张怀灌著的《书断》里,记有他的一个故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板上,所以叫“祝版”。
因为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所以深透入木。
因此形容书法用笔功力之深,谓之“入木三分”。
后来也可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
讲解: 王羲之,东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做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他写的《兰亭集序》(板书课题),流传至今,即所谓“兰亭字贴”,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兰亭集序》不仅书法出众,而且文章本身也为人所称道。
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这篇文章。
二、释题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朋友以及儿子、侄子共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饮酒赋诗,事后把诗汇编成集,王羲之为这本诗集作了序。
(序是一种文体,放在书的前面或后面)题目意思是“兰亭集会的诗集的序”。
它是古代诗序中的名篇。
三、点拨字词句,疏通文意1、点拨字词句。
本文文字简练,有的字句有一定难度。
课文注释中有的,这里不再重复,没有而又需要理解的,稍作补充解释并归类如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引以为流觞曲水……\"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
作者为什么\"悲\",与他的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找出这句话:\"固知……\"
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生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可这种生活观在我看来是何等的虚伪可笑。正因为我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贤者……\"。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观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
二、听录音(再出示碑贴全文)
三、自由读
四、赏析第一段
本文记叙了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让我们先来看,这是怎样的一个集会?
时间、地点、事由、人物、景
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五、再读第一段。(女生读)
六、范读第二段,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看看在接下来的一段中,又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痛\"。
痛苦?痛心?痛惜?悲痛?不忙作答,先看作者是因何而痛?
\"俯仰\":指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相联。
十一、尾声: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是\"后之贤者\",应该有许多新的感悟。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之对人生的感悟,你对人生有什么新的体验?
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这两种人生态度可取吗?能否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比如,就着自己的才华,到社会上去施展人生的抱负?
讲析: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因此,他们有一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舒殊,静噪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
这种\"痛\"是痛什么?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
七、指导全文诵读。(个别读,男生集体诵读)
八、赏析第三自然段。
找出表达其情况的词:\"悲\"
\"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不一样,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为什么\"悲\"?\"悲\"什么?
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
\"况修短随化,……\"
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
教程要求:
一、导入课文
问:大家是否喜爱中国的毛笔书法?
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
\"仰……俯……\"。
接下来,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机盎然。王羲之,纵展 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出示\"流觞曲水\"图片,伴白:
看到这幅图,似乎时光倒转,回到兰亭集会上,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现代人的豪情。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读最后一段。
九、朗读。
十、小结全文: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