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知识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及数学活动。
“剪一剪”,要让学生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并会判断。
平移和旋转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要让学生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建立空间观察,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
二、单元总体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三、单元重难点重点:1、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以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
难点:1、用语言描述、锐角、钝角的特征。
2、体验平移的思想方法。
四、单元课时分配用3个课时安排教学第一课时一、授课课题:锐角和钝角二、教学内容及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教材第37—38页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因此,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是这节课的重点,会用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是这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说明目标:1、学生结合实例,建立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概括能力。
说明: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形成过程,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问题及说明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的,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直角。
但学生由于自身缺乞方面的意识,很有可能仅仅用眼睛来判断直角,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数学本身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基本流程导入新课,复习旧知——自主探究——巩固提高——全课总结(二)问题及例题1、复习内容:(1)什么是角;(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3)比较锐角和钝角的大小。
2、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操作中初步认识物体或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识别平移或旋转前后的图形。
2.经历观察、操作、表征等数学活动,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直观思考能力,初步积累研究物体运动的数学经验,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
3.增强对图形及其运动变化的兴趣,利用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识别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平移或旋转前后的相关图形。
教学过程:教材简析:平移和旋转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前后、上下、左右和东、南、西、北等方向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精心选择典型的学生熟悉的素材,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比较中感知平移、旋转的基本含义,通过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帮助他们从不同角度丰富认识、积累体验,并为以后学习在方格纸上平移、旋转简单的图形做好准备。
一、课前游戏。
小朋友,我们昨天见过面了,还一起玩了个游戏,知道只要有一层铺满,就可以得分了!还想玩吗?好,一个小朋友上来玩,下面的小朋友怎么办呢?你们可以用手势,或者用语言,提示他,跟他一起玩…… 你来请一位同学接下去玩吧。
(游戏开始)设计意图:课前热身,激发兴趣,在游戏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的运动,为后续学习孕伏学习素材。
二、观察感知1.像游戏中方块那样的运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呢,一起来看!(国旗升起,吊扇转动,钟面指针转动,小朋友推开窗户)一边观察,一边像刚才那样用手势比划,它们分别是怎样运动的?2.你能按运动方式的不同,把它们分成两类吗?(同桌合作,拿出学具来分一分,板书贴上去)交流:你们是怎样分类的?和大家说说想法吧!预设:(1)如果有小朋友分类:平移、旋转接:哦,你能具体来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吗?(2)转的,不转的你认为这一类它们都是在转的,而这一类是不转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典型素材,结合手势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现象的意识,让他们自觉地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 第三单元教案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教材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折纸、剪纸的活动中体会图形的轴对称特征,认识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从数学的意义上讲,轴对称是图形的特征之一,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认识图形的特征,了解图形的变换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
在介绍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时注意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点。
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变换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学生掌握起来并不难。
除了教材上提供的活动形式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
1.引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感知图形特征,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机会,给予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看一看,感知图形的轴对称特点,欣赏图形的对称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
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
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
在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点1.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
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并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并在空中旋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2.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本单元对于图形的轴对称特征、平移和旋转主要是从生活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些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或旋转。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单元训练重难点重点难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1、轴对称的认识――――――――――――――1课时2、平移和旋转―――――――――――――――2课时3、单元综合复习――――――――――――――2课时课题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第一课时课题1、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主备人张立钰授课班级二年级授课人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分析
重点
能剪除连续的对称图形。
难点
发现连续的对称图形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具
CAI课件、剪刀、铅笔、彩纸
预习案
合作探究、课堂展示、当堂作业
个性添加
教
学
过
程
一、揭示课题
猜一猜,这里有一张纸,把它对折,然后在不开口的(有折痕)折边画出半个小人。请大家猜一猜,沿着画线把它剪下来,打开会是什么?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2、通过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教材
分析
重点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难点
发现原图形与平移后图形间的关系。
教具
CAI课件
预习案
合作探究、课堂展示、当堂作业
个性添加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平时你们是怎样到学校上学的呢?
走路、乘汽车、、摩托车、自行车。。。。。。
像人走路,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在行驶,都可以说成它们在运动。
3、练习七的第2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一起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收获?
板
书
设
计
轴对称图形
特征:对称对称轴
方法:对折完全重合
注意对称轴是一条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长。
作
业
布
置
1、练习册第18页。
教
学
后
记
课时计划
第周星期第2节年月日
课题
平移与旋转
教学
目标
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和课本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会只观地区别这两种常见的现象。
⑤交流剪纸的体会。
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
画的时候要注意画在闭口处。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内容包括:加减混合运算、表内乘法以及认识货币等。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基础且重要的,旨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对货币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但对乘法运算和货币的认识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的规律,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货币的用途和基本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进行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能理解和运用表内乘法,认识货币,知道货币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减混合运算,表内乘法的运用,货币的认识。
2.难点:乘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对货币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
2.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加减混合运算和表内乘法。
2.准备货币实物或图片,用于讲解和认识货币。
3.准备教学PPT,用于展示和讲解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规则,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练习并掌握。
3.操练(15分钟)给出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巩固(5分钟)通过游戏或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拓展(10分钟)讲解表内乘法的运用,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练习并掌握。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平移和旋转》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
2.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操作方法。
3.能够在坐标系中进行简单的平移和旋转操作。
4.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平移的概念。
2.平移的操作方法。
3.旋转的概念。
4.旋转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平移?–平移是指一个图形在平面上沿着一定的方向按照一定的距离移动。
–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但形状和大小不变。
2.平移的操作方法:–沿着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将图形移动。
3.什么是旋转?–旋转是指一个图形围绕一点或一条线旋转一定的角度。
–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都不变。
4.旋转的操作方法:–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绕着旋转中心把图形转动指定的角度。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让学生观察周围的图形,引导他们思考图形的移动和旋转。
2.学习平移:–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操作,让学生了解平移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让学生在纸上进行简单的平移练习。
3.学习旋转:–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操作,让学生了解旋转的概念和操作方法。
–让学生在纸上进行简单的旋转练习。
4.拓展练习:–提供更多复杂的图形,让学生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
5.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平移和旋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进行平移和旋转操作时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确保操作正确。
3.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以满足各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老师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认识三位数字的大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认识三位数字的大小认识三位数字的大小一、教学目标1.认识三位数字及其大小。
2.学习三位数字的组成和读法。
3.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认识三位数字。
2.学习三位数字的组成和读法。
3.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
2.学习三位数字的组成和读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具:数字卡片、黑板、彩笔等。
2.学生准备学习工具:课本、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数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之间大小的关系,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讲授环节(30分钟)(1)认识三位数字及其大小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卡片展示三位数字,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的大小关系,让学生感受数字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2)学习三位数字的组成和读法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卡片上标注的三个数字元素,引导学生学习数字的组成和读法。
比如:333可以分解为3个百位数、3个十位数和3个个位数,读作“三百三十三”。
(3)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数字大小的图示,引导学生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
比如:三位数字比较大小的时候,先比较百位数的大小,若相同,则再比较十位数的大小,若还相同,则比较个位数的大小。
3.练习环节(20分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环节(10分钟)教师可以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点,检查自己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以数字卡片为媒介,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来感知数字之间的差别,不仅使学生对数字大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学生通过学习认识数字的组成和读法,掌握比较三位数字大小的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数学运算和理解数字之间的含义,这也是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所在。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是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可能对长度单位的具体含义和应用场景有所不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关系。
2.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进行长度测量和换算,增强实践能力。
3.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长度单位的使用和换算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图示,如尺子、绳子、物体等,用于直观演示和操作实践。
2.准备长度单位的卡片或贴纸,用于学生练习和巩固。
3.准备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用于学生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和图示,如尺子和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长度是怎么样的吗?你们会用什么工具来测量长度呢?”2.呈现(10分钟)介绍长度单位,包括米、厘米、毫米,并通过实物和图示进行展示。
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和换算的实践活动。
每组分配尺子和物体,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并进行换算。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与复习》课堂教案
介绍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三个单元是《整理与复习》。
在这节课中,老师将会向学生们介绍如何整理数学笔记和复习数学知识。
这对于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科目的成绩非常重要,也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这个单元课程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理笔记的正确方法;2.掌握数学各个知识点;3.学会进行系统性的复习。
二、教学重难点1.整理笔记的正确方法;2.复习知识点的系统性。
三、教学计划1、整理笔记的方法老师将会向学生们介绍如何批注笔记,例如简单的画图、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区分不同的部分等等。
让学生实践整理笔记,来提高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老师会用一些实例来教授学生们如何在笔记中添加一些思考过程,例如这个数学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答案是这个等等。
2、复习数学知识老师将会介绍如何进行系统化的数学复习。
老师将会向学生们展示最好使用复习卡片来提高记忆和理解能力。
老师会教授学生们如何制作复习卡片,例如将卡片分为两部分,一边是概要,一边是细节。
老师会鼓励学生们使用有用的复习技巧,例如老师会让学生们在复习时口诀念叨等等。
四、教学方法1、导入教学老师将会使用直观的方式展示数学问题,并与学生们互动。
例如:如何快速计算2、3、4、5的乘积?推出公式然后大家试着推广到6、7、8、9上。
2、启发性教学老师将会让学生们自己发现问题,并给予引导。
例如:学生自己复习一下今天的数学问题,学生会发现自己理解欠缺的地方,并尝试去解决它。
3、互动教学老师会鼓励学生们彼此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以团队为中心进行小组合作。
五、教学反馈1、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针对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
第二个是针对教学过程、教师的表现等进行评估。
2、教学总结教师将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三、图形的运动一、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二)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一)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四、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五、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能力点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德育点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具准备:恐龙玩具、玩具汽车、小熊玩具、闹钟。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学观察粉笔盒,你看到了什么?二、激趣导入,引导自学1.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让他们每个人把全身都摸一摸就知道了)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计划和教案
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教科书第37~47页的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学生上册已学了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判断角与直角。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锐角和钝角。
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比较,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单元教学要求:1、生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1、直角、锐角、钝角。
2、知平移、旋转现象。
3、画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
单元课时安排:约3教时第一课时锐角和钝角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角”“边”“顶点”“直角”的认识,熟悉比较角的大小。
力求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大小的比较。
2、新课的导入。
在比较中提示一种角比直角大,还有一种角比直角小,从而揭示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力求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导思想。
在运用板书画一画,学生读一读的方法加深对锐角和钝角的认识、理解。
3、实践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的形成过程,从判断推理、寻找发现、到小组合作的画一画、拼一拼、折一折的实践练习,在充分展示学生个体的优势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在合作的过程中考察学生任务、时间的合理统筹。
4、整个过程体现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的乐趣。
充分体现生活数学、快乐数学。
教学重点:1、认识锐角和钝角,并理解与直角的关系。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最新教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最新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与减法教学目标:1.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 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及运算规则。
2.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交流能力。
教学资源:1. 课本:二年级数学下册2. 教学工具:计算器、小黑板、彩色粘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 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算式,让学生用小黑板计算并回答。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通过示例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
2. 教师板书加法和减法的运算符号,并解释其含义。
3.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场景。
三、合作学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发放彩色粘纸和计算器。
2. 随机给每组发放一张加法或减法问题的卡片,要求学生合作解答,并用彩色粘纸贴在黑板上展示答案。
3. 学生展示答案后,全班共同讨论并纠正错误,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四、巩固练习(15分钟)1. 学生个人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技巧。
2.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他们互相帮助。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供一些拓展题目,鼓励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2. 鼓励学生思考和分享解题思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反思(5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技能。
2. 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2. 教师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答题情况,评价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掌握程度。
3. 教师记录学生的学习反馈和问题,以便调整后续教学计划。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轴对称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够识别和绘制轴对称的图形。
3.能够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分析轴对称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以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轴对称图形的基本概念。
2.识别和绘制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进行具体的轴对称图形绘制和推理。
三、教学过程1. 活动一:导入新知•导入新知,通过展示不同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引导学生讨论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点和特点。
2. 活动二:概念讲解•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举例说明轴对称图形的实际应用。
3. 活动三:实践操作•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练习题,让他们进行绘制和分析。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活动四:拓展练习•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轴对称图形练习题。
•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设计自己的轴对称图形。
四、课堂小结•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强调轴对称图形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写下自己的见解。
3.阅读相关教材,预习下节课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学习和应用这一知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灵活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2.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方法。
•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4. 教学准备•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科书•教具:小学生学习用具、白板、彩色粉笔等5. 教学内容第一课:加法运算1.讲解加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练习加法算术题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二课:减法运算1.讲解减法运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练习减法算术题3.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三课:综合运算练习1.综合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算术练习2.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6. 教学方法•示范教学法:通过示范解题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加法和减法运算。
•练习巩固法:通过大量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合作解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7. 活动安排•第一课:加法运算(30分钟)•第二课:减法运算(30分钟)•第三课:综合运算练习(40分钟)8. 巩固练习•布置加法、减法综合练习题,鼓励学生课后练习,检测学生掌握情况。
9.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要知识点,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0. 作业布置•布置加减法练习题作业,加深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人教二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1教学目标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重难点分析重点分析利用轴对称知识剪小人,体会对折次数与得到小人的个数间的关系,解决手拉手的问题不仅要求会动手,而且要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关键点。
思维过程从形象到抽象,学生容易出错。
难点分析二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限,剪的过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抽象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教学方法1、通过辨析错例,理解剪失败的原因。
2、直观演示对折和画的过程。
3、通过讨论、探究得出对折次数和得到小人个数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导入一、谈话交流,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前几节课学过哪些知识?(轴对称,平移,旋转)这节课我们就利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
让我们动手来剪一剪。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这样手拉手的四个小人吗?先剪两个手拉手的小人试试(出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一)、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1、独立操作:?你知道一个小人怎样剪吗?(课前布置过剪一个小人的实践活动,课件展示操作方法)请同学们试试剪2个手拉手的小人怎么做。
2、交流正例?(成功的作品)说一说你的方法。
一张纸对折一次可以剪出一个小人,对折两次后再剪就能得出两个手拉手的小人。
3、交流错例1(两个分开的小人)?你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了吗?要保证小人是手拉手的必须要把手画到边(师用笔画),剪的时候也要一直剪到边。
4、交流错例2(有两个半个小人)(展示两个半个人小人)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引导学生总结:小人的身体必须画在纸的连接处,也就是靠近折痕的一侧。
5、总结关键?:要成功得到两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先连续对折了2次,然后把半个小人的身体画在纸的连接处(靠近折痕的一侧),还要注意手画到边,剪的时候也要剪到边。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能比第一次剪得更好吗?(二)、剪4个手拉手的小人?我们能剪两个了手拉手的小人了,你还可以剪几个?剪四个行不行?讨论、探究:首先需要对折几次?(师生对话交流:对折1次,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2份,每份有半个小人,就得到1个小人;对折2次,2层纸就变成了几层,打开就是几份,就得到几个小人;对折3次,纸就变成几层?想不出来,那就拿出一张纸对折3次,再打开看看,纸被分成了几份?)看来,要得到4个小人,对折3次就可以了;至于对折4次能得到几个小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折折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学教案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锐角和钝角p38_40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会三种角的特点,会辨认直角、钝角、锐角,能够尺子画角。
2、渗透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能在生活中找出三种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作,交流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与直角比较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一、引入1、老师穿西服(很多角)出现在课堂上,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到教室里,这个老朋友就在老师的衣服上,请你仔细观察。
1、让学生说说角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都有些什么特点。
2、二、观察主题图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角吗?说说在哪里。
2、除了我们认识过的过的直角,还有什么些什么样子的角?三、体会比较钝角和锐角1、请你用身体来表示出这些角来。
2、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较一下主题图上这些角,你发现可以把图上的这些分分成几类?3、这些比直角要小的角书上把它们叫作什么角?比直角要大的这些角叫什么角?4、那你能用纸折出锐角吗?你怎么知你折的角就是锐角?让学生边比边说。
5、折出钝角说说6、找出生活中的三种角。
7、完成39页第1题。
四、动手画角1、动手试画,说说你是怎么样画角的。
要注意什么。
2、根据老师的要求画角。
五、完成39页第2题。
六、用三角板拼出钝角,看谁拼的多。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平移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
2、通过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在格子图中数物体移动距离的方法。
一、感受平移,提出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跟小朋友们一起来研究平移这种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运动方式。
(出课题)1、交流预习内容昨天晚上同学们自己预习了平移这个内容,小朋友们通过预习你们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说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并提出问题,学生互相帮助解决)2、举生活中的例子。
①刚才小朋友们说了自己预习时了解到的有关平移的知识,那现在你们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并用你的身体演示给大家看?(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老师在中间*一些平移的画面,介绍生活中有的平移②刚才小朋友表演的都是按照一条直线的平移,那还有不按照直线运动的平移吗?(学生上台表演)注意:让学生展示多种不同形式的平移。
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数一数(二)教案
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数一数(二)教案前言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同时也是很多孩子们觉得比较难的一门学科。
为此,我们在此为学生准备了一份针对数学第三单元《数一数(二)》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单元的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计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理解同等的数的概念。
能力目标1.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理解阅读问题材料的能力;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重点教学内容1.计数的基本概念;2.计数的方法;3.实际问题的计数应用。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计数的方法和技巧;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以生活中真实的场景为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2.推崇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有限制的自由探究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合作探究,在交流讨论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概念。
4.课堂巩固,以小组形式进行小考和游戏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介绍课堂目标和本堂课的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新知介绍计数的基本概念,如:计数、同等的数、估算等;介绍计数的方法,如:1~50、计算有序数、组成有序数、从大到小计数等;介绍实际问题的计数应用,如:数学游戏、计算购物物品等。
第三步:开展实践探究学生按照老师要求自行制定游戏规则,互相参与计数游戏,并记录自己的成绩。
第四步:合作探究学生配对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交流,创造性地解决计数问题。
第五步:课堂巩固老师收集学生的问题,组织进行小考和计数游戏等形式的巩固。
作业1.计算购买不同数量的物品的价钱,练习计数能力;2.规定游戏的规则,然后通过游戏规则进行计数游戏。
教学反思数学第三单元《数一数(二)》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阶段,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和趣味的学习体验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三、图形的运动一、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二)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一)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二)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四、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五、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28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能力点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德育点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具准备:恐龙玩具、玩具汽车、小熊玩具、闹钟。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学观察粉笔盒,你看到了什么?二、激趣导入,引导自学1.激趣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让他们每个人把全身都摸一摸就知道了)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的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
(观察物体)2.指导自学打开课本,看一看,你能学习些什么?三、抓住要点,引导合作(一)合作交流把每一小组准备的物品拿出来,放在桌子中间,仔细观察,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物品的哪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汇报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说完之后,把物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
闭眼睛想一想: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样子。
它们一样吗?(二)出示例1。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四、质疑点拨,引导总结1.引导学生质疑、争论、辩解、分析、答疑。
2.教师答疑、点拨、更正、补充。
3.引导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五、课内轻松达标(一)做“做一做”。
请小朋友们把数学课本摆整齐,立着放在桌子上,仔细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想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听明白了吗?开始!打开书,把图中的小朋友和他们所看到的书的部分连起来吗?(二)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4张照片,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拍的?(前、后、左、右)(三)一架钢琴的4张图,让学生说一说是谁看到的?(四)一个茶壶的不同方向图,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五)开放题:教师出示一幢房子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4幅图,学生把方向和图连一连。
六、课外实践拓展1.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的玩具、用具的形状,试着画下来。
2.预习下一课。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0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力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德育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课件、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彩纸。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学折纸: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看一看折痕两边的部分一样吗?二、激趣导入,引导自学1.激趣导入出示课件,师:美丽的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学们高兴得去郊外放风筝,看有蝴蝶风筝、有蜻蜓风筝……,他们美吗?你认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怎样验证它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2.指导自学同桌交流,并想办法验证。
三、抓住要点,引导合作(一)师:这些风筝不仅颜色美、形状美,而且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你想自己动手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吗?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电脑演示剪法。
师:现在自己剪出与老师不一样的图形,看谁剪的与众不同?学生动手剪,把剪好的有创意的贴在黑板上。
(二)师:同学们剪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师:我们把这些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对称)(三)揭示对称轴的含义,教师画出自己贴的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指出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的对称轴。
四、质疑点拨,引导总结1.引导学生质疑、争论、辩解、分析、答疑。
2.教师答疑、点拨、更正、补充。
3.引导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五、课内轻松达标(一)做“做一做”。
学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
不是对称图形的说出理由。
找出五角星的5条对称轴。
(二)说一说:你能举出生活中对称图形的例子吗?(三)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建筑、桥、古钱、生活用品、数字、文字、字母、体育用品等等)(四)拿出圆、正方形、长方形,自己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五)开放题:小组合作,贴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出示贴好的一半对称图形,学生自己贴另一半。
)完成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
六、课外实践拓展照镜子,看一看镜子里的你和外面的你有哪些不一样?第三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能力点: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学会欣赏对称的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正确判断镜子里的样子。
教具准备:镜子、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课前自学拿自己的文具盒照一下镜子,看看里外一样吗?二、激趣导入师: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师:是的这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学习镜面对称。
(板书:镜面对称)三、抓住要点,引导合作(一)出示例3的图片。
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
(二)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三)你能举出生活中哪儿还有这样的现象吗?四、质疑点拨,引导总结1.引导学生质疑、争论、辩解、分析、答疑。
讨论:对于镜面现象,你还有哪些疑问?2.教师答疑、点拨、更正、补充。
3.引导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五、课内轻松达标(一)做“做一做”。
先想像一下,照镜子时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然后再用镜子验证一下。
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是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二)出示半个蝴蝶、雪花、天坛,问:这些是什么?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三)小明在镜子里看到他去公园的时间是9时,你知道实际时间是几时吗?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六、课外实践拓展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方格纸、镜子、图片。
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一)练习七第1题。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汽车的表象,再连线。
(二)自己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三)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房子、树叶、中国结、桥、鼠标。
二、拓展练习(一)练习七第3题。
先讨论、交流探索画的方法,(要画出某条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条线段的对称图形。
)动手画一画。
(二)练习七第5题。
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断,对于有困难的同学,用镜子照一照再判断。
(三)分类。
0 1 2 3 4 5 8ABCDEF国一王旦元由美春对称的:不对称的:(四)开放题:先在纸上写数字,拿镜子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什么样的。
拿一个钟,看看镜子里时针、分针的位置与真实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
再完成。
教师出示两幅镜子图,一幅是镜子里的数字,一幅是镜子里的钟面,要求学生写出实际的数字和时间。
介绍: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
拿镜子对着镜子图照一下,镜中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三、质疑点拨,引导总结1.引导学生质疑、争论、辩解、分析、答疑。
你还想知道的2.教师答疑、点拨、更正、补充。
3.引导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四、课外实践拓展那物体(或做动作)照镜子,看看有哪些有趣的现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