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2017-2018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河南省三门峡市高级中学2018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高级中学2018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高级中学2018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在研究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有关内容,其中错误的是( )B本题考查了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培养有关方面的比较。

A项,去除细胞壁时用的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而在动物细胞培养中采用胰蛋白酶处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B项,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增殖,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是细胞增殖,没有体现出全能性,所以B项错误。

C项,植物细胞工程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利用动物细胞培养可以大规模生产病毒疫苗、干扰素等。

D项,两者的培养基性质和成分是不同的。

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参考答案:A3. 某同学想探究生根粉(生长素类似物)对某种植物生根的最适浓度,下表是他所做实验的结果,其中插条平均生根数比值是指不同浓度生根粉处理插条的平均生根数与不使用生根粉处理插条的平均生根数的比值。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一定要注意遮阴和在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C. 不使用生根粉处理的插条生根是插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作用的结果D. 由表可知,促进插条生根的生根粉的最适浓度可能在500 mg/L左右参考答案:A本题考查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着重于实验的注意事项,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A.生根粉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是实验的无关变量,根据单一变量原则,浸泡的时间应该是相同的,故A错误B.插条离开母体,吸水能力较差,故该实验应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进行,以确保成活率,故B正确C.插条自身也能产生的生长素,所以不使用生根粉处理的插条也能生根,故C正确D.由表中插条平均生根数比值可知,促进插条生根的生根粉的最适浓度可能在500 mg/L 左右,D正确答案选A[点睛]:本实验中需要注意点:1. 实验的自变量为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除了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且适宜;2. 在实验过程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促进生根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3. 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需要通过预实验来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浓度范围.4. 抗洪战士为了抢险抗洪长时间不吃饭?不休息,其体内激素含量变化的情况正确的一组是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B.肾上腺素和醛固酮均减少C.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 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参考答案:C5. 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右图所示,下列哪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与其相同A.O2B.H2OC.Cl-D.CO2参考答案:C6. 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参考答案:D7. 一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图甲表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表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代表染色单体B.图中b代表染色体C.图中c代表DNAD.上述三项判断都是错误的参考答案:C8. 下列属于第三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胞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体与抗原结合A.②⑤B.④⑤ C.⑥⑦ D.②③⑤⑥⑦参考答案:C9. 对于右边图示,不正确的说法有:①表示DNA复制过程②表示转录过程③图中共有5种碱基④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⑤图中共有5种核苷酸⑥图中的A均代表同一种核苷酸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D.①⑤⑥参考答案:D10. 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但这两种细胞功能却完全不同,其中最好的解释是()A. 两种细胞形态不同B. 两种细胞分布位置不同C. 构成两种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D. 两种细胞结构不同参考答案:C11. 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关于桑椹胚和囊胚的比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囊胚期细胞分化是由于遗传物质突变引起的B.囊胚期的细胞出现了细胞分化,但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C.桑椹胚的各细胞结构功能基本相同D.囊胚期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差异是转录水平上的差异所致参考答案:A2. 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A.tRNA种类不同 B.mRNA碱基序列不同C.核糖体成分不同 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参考答案:D3. 图甲是H20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 =b时H20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

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C.pH=c时,e点为OD.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参考答案:A4.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一组是()①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②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③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④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参考答案:B5. 人体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A.神经元 B.反射弧C.神经中枢 D.神经纤维参考答案:B6. 如下图所示,I、II、III、IV分别表示雄果蝇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

请判断①、②、③依次代表的结构或物质是A.DNA分子、染色体、染色单体 B.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C.染色体、DNA分子、染色单体 D.染色单体、DNA分子、染色体参考答案:B7.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5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A.50只B.200只C.400只D.100只参考答案:B【考点】F3: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分析】标志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解答】解: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50=52:13,N=200只.因此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200只.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标志重捕法的计算方法,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计算能力.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8. 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周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高二(上)第二次周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0分)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葡萄糖2.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B.C.D.3.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液D.淋巴液4.如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③B.④C.②④D.②③5.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6.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激素、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等含量的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范畴C.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个系统密切配合的结果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7.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的浓度基本相等,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物质保持稳定8.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依赖细胞也能完成B.尿素与CO2从内环境排到外界环境中的途径一般是不同的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10.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C.牛奶被饮入胃中D.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11.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细胞核中DNA含量相对稳定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D.血浆pH相对稳定13.对下列生物概念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中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图中C、D可以是体温和渗透压C.酸碱度的调节与器官、系统无关D.内环境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是有限的14.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此相对应的三个结构依次是()A.大脑、小脑、脑干B.大脑、脑干、脊髓C.小脑、脑干、大脑D.大脑、小脑、脊髓15.如图表示反射弧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甲图中,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B.甲图的⑥结构中,信号的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若乙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D.在乙图的a、b之间因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16.已知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某种递质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递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递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A.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兴奋B.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C.突触前神经元持续性抑制D.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抑制17.如图是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效应器,②是感受器B.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定到电位变化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度大于c处D.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18.静息和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分别是()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19.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是()A.学习B.记忆C.语言D.感觉20.生活中有以下现象:①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②由于惊恐、害怕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A.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D.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21.如图所示,图1为神经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静息时,图1中Ⅰ侧电位为正,Ⅱ侧电位为负B.图2中E为突触前膜,F为突触后膜,C物质释放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K+和Na+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蛋白密切相关D.图2中D一般为糖蛋白,C与D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22.病例一:某种抗体与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病例二:乙酰胆碱是一种能引起肌细胞兴奋的递质,某种药物可以阻止乙酰胆碱的分解.以上两种情况分别会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收缩B.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肌肉持续舒张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肌肉持续收缩D.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肌肉持续舒张23.如图所示,如果a接受适宜刺激,则()A.不会引起e收缩B.神经细胞b与d的兴奋是同步的C.在c处,兴奋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D.一般情况下,e中细胞将消耗蛋白质分解释放的能量24.如图甲表示神经元的部分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的局部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中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上不能由①→②传导B.若给图甲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电位计会先右后左偏转两次C.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最可能暂时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25.如图为人体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虚线框中代表神经中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刺激a点不能引起c处电位变化B.b处的液体中可能含氧气、神经递质等C.c的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D.a、b、c任何一处的细胞膜外测得负电位,则表明其处于兴奋状态26.图甲为某反射弧结构,图乙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抑制递质释放的药物放在b处,刺激e点时,a正常收缩B.兴奋在b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兴奋在整个反射弧中的传递也是双向的C.图乙是图甲g处的放大示意图D.图乙中⑤释放的物质一定能使③的电位转变为外负内正27.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B.剧烈运动一段时间产生的乳酸会使A液和C液酸性改变很多C.③中的氧浓度<C液氧浓度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28.肌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经过的一般途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靶细胞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C.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29.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30.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31.如图是反射弧示意图,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若Q处受损,仍可产生感觉B.该反射弧中包括三个神经元C.在神经中枢中表示有两个突触D.若P处受损,电刺激Q处肌肉不收缩32.如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D.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33.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D.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34.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模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确是()A.图中共有五个突触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C.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D.④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①的兴奋35.现象Ⅰ:小明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一个很烫的物品而将手缩回;现象Ⅱ:小明伸手拿别人的物品被口头拒绝而将手缩回.两个现象中的缩手反应比较见下表,不正确的是()A.A B.B C.C D.D36.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1和A2的两极a、c、d、e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在b、f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则电流计的偏转情况为()(○代表神经元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ab=bc、ac=de)A.在b点与f点刺激时,A1、A2各偏转两次,且方向相反B.在b点刺激时,A1偏转两次,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C.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D.在b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两次;f点刺激时,A1不偏转,A2偏转一次37.如图表示用电表测量膜内外的电位差.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大量流入膜内,此后Na+通道很快就进入失活状态,同时K+通道开放,膜内K+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推动下向膜外扩散.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电表不能测出电位差B.受刺激后膜外Na+大量流入膜内,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位是外正内负C.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D.从神经纤维受刺激到恢复静息状态,电表指针两次通过0电位38.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血红蛋白、递质、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39.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B.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C.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的D.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40.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血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41.如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其中A代表,B代表,C代表.(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E.(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系统.(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系统.42.如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ABC三者共同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2)正常情况下,图中(填字母)中的CO2浓度最高.(3)一般情况下,B液与A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A中含量较少.(4)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增多,其结果是将会引起组织.(5)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不会引起内环境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内存在着物质.43.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联系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则⑤(代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腿上肌肉)称为,③称为.图甲中共有个突触.(2)图甲中刺激d点,则除d点外,图中发生兴奋的点还有(用字母表示).(3)图乙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处在[ ] 中,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4)手术过程中,使用某种局部麻醉剂,能使乙图中[⑨] 中释放的发生变化,从而暂时失去兴奋传导功能.(5)⑨释放的物质可以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从而使神经冲动从上一个神经元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44.回答下列有关神经冲动传导的问题:(1)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膜外电位,膜内表面的电位是电位.(2)产生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透过细胞向外扩散比向内扩散更容易.(3)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细胞膜内外表面离子的分布情况.(4)如图所示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动作电位的位置是.A.a和b处B.a,b和c处C.b,c,d和e处D.a,b,c,d和e处.45.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据图回答:(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乙图是甲图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高尔基体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再与融合,通过A细胞的作用,进入突触间隙.2015-2016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高二(上)第二次周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0分)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葡萄糖【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解答】解:A、血红蛋白只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呼吸氧化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Na+、O2、纤维蛋白原、血浆蛋白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D、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是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成分和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判断,对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能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A.B.C.D.【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关系的考查,血浆中的物质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也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中,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解答】解: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人体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如下图,血浆和组织液间可相互渗透,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回渗,淋巴循环是单向的,淋巴汇集后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液.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的关系,对于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之间关系图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3.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液D.淋巴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体液的概念,组成和含量的考查.体液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人体体液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细胞内液,约占.【解答】解:A、人体体液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细胞内液,约占,A正确;B、细胞外液只占人体体液的,不是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B错误;C、血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C错误;D、淋巴液是细胞外液的一部分,不是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体液的组成和含量,细胞外液的组成,对人体体液的组成和含量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C选项往往从主观出发,认为血液的含量最多.4.如图是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液体.则图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③B.④C.②④D.②③【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细胞内液,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④是血浆;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还可以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不同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不同,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答】解:毛细血管的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在毛细血管管壁内流的是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外面是组织液,因此该细胞在管内的内环境为血浆,而在管外的内环境为组织液,故其生活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动态关系,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内环境概念和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5.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④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分析表格:根据表格中Na+和K+的含量可以确定①(②③)为细胞外液,④为细胞内液;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高,所以根据蛋白质含量高低可以确定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解答】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②为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正确;B、②血浆中的蛋白质减少,将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③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C、由以上分析可知④为细胞内液,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C正确;D、由以上分析可知④为细胞内液,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能根据表中的Na+、K+和蛋白质的含量确定各①、②、③和④的名称,然后再根据所学的知识,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6.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的稳态是指温度、渗透压及pH的相对稳定,激素、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等含量的相对稳定不属于稳态范畴C.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各个系统密切配合的结果D.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也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稳态的生理意义;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含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稳态,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A正确;B、内环境的稳态既包括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也包括成分含量的相对稳定,B错误;C、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正确;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维持机制和意义,对于内环境稳态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7.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的浓度基本相等,其原因是()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物质保持稳定【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大致相当,二者是等渗溶液.【解答】解:注入人体内的生理盐水与血浆的渗透压大致相当,二者是等渗溶液,能够使血液保持正常的渗透压,维持了细胞的生活环境稳定,否则,就会引起细胞失水而变形或破裂,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意在强化学生对人体维持渗透压温度的方法及意义,提高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能力.8.下列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蛋白质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解答】解:A、内环境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A错误;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和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B正确;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C正确;D、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017-2018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2017-2018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卷间:90分时钟试满分:100分考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①一个大西瓜②血液③白细胞④变形虫⑤血红蛋白⑥SARS病毒⑦同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绵羊⑧某森林中的所有鸟⑨一个桃园⑩一池塘中的所有生物A.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③②①④⑦⑩⑨C.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D.⑤②①④⑦⑩⑨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短毛和卷毛 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C.牛的棕毛和黑毛 D.人的身高和体重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 )4、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四种色素扩散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A. 叶绿素a ;胡萝卜素B. 叶绿素b ;胡萝卜素C. 胡萝卜素;叶绿素aD. 胡萝卜素;叶绿素b5、在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后代只出现一种表现型的亲本组合是()A.EeFf×EeFf B.EeFF×EEFf C.EeFF×eeff D.EEFf×eeFf6、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7、如图是显微镜观察物像时镜头的组合情况。

使用下列哪一组合,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多()A.2、4、5 B. 2、3、5 C.1、4、6 D.1、3、6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A.精原细胞滋长增大时B.第一次分裂结束时C.第二次分裂结束时D.精细胞变成精子时9、生产上培养无子番茄、无子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杂交培育矮杆抗病小麦的原理依次是()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④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A.③④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10、科学家培育出一种类似于细菌的“人造细胞”。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60分)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O2、CO2、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2.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3.如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5.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6.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a的含量会减少B.X只能参与激素调节C.Y只能合成b激素D.当a的含量增加时,b的含量就会减少7.哺乳动物的性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性激素是()A.核酸 B.蛋白质C.糖类 D.类固醇8.在寒冷条件下,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产热量一定高于散热量B.下丘脑不仅是体温调节中枢,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效应器有皮肤血管、骨胳肌等9.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10.下列激素中,可直接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的是()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C.性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11.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免疫球蛋白与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繁殖的过程属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C.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等疾病D.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抗体或效应B细胞结合12.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B.刺激C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兴奋从F到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刺激C处,A、D两处同时先检测到膜电位变化13.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部分过程是相同的C.T细胞和浆细胞都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D.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14.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15.在扦插植物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16.下列化学物质中,不属于植物激素的是()A.2,4﹣D B.乙烯 C.吲哚乙酸 D.赤霉素17.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C.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18.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19.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增长型和稳定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20.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不同B.泉山自然保护区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群落C.﹣块稻田中所有兰化螟幼虫、蛹和成虫组成﹣个种群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都是由光照决定的2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中动物与植物均有分层现象,二者互不影响B.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C.人类活动往往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最终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22.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23.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物环境24.下列最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A.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C.分解者,腐生生物 D.生产者,异养型生物25.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2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遗物中的能量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2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四川地震灾区的部分大熊猫转移到成都、北京等地饲养属于就地保护B.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C.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种群、生态系统三个层次D.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28.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29.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田鼠种群密度时,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30.图A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C.图B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D.图A是负反馈调节,图B是正反馈调节31.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A.第二营养 B.三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32.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F→B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3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是()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次级消费者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①中的部分能量C.④是指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D.一般情况下,③+④之和为②的10%~20%34.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B.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先后进行D.无机环境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35.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3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A.带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3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兔子吃了1公斤的草,则这1公斤草中的能量就流入到了兔子体内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到狼的体内C.生产者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到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38.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9.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25%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y)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40.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41.如图甲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图乙表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的化学信号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1)在甲图中,A和B所示的结构分别属于反射弧的______和______.(2)乙图突触间隙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______,递质释放的方式是______,与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和______.(3)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图甲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将该药物涂在Ⅰ组材料的______(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感受器一适宜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将该药物涂在Ⅱ组材料______(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感受器一适宜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4)丙图所表示的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______的,原因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______,使兴奋依次传导,其中与传导方向相同的是______(膜内或膜外)的电流方向.4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在15~35℃范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较快.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他们设置了5组实验,每隔24h取样检测一次,连续观察7天.下表是他们进行相关探究实验所得到的结果:6(1)实验过程中,每隔24小时取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______.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______的计数原则.某同学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①取1mL培养液(其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②先将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不记______(被、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2)如所使用的某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1个中方格中有16个小方格,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的5个中方格内的酵母菌总数为80个,则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约有______个.(3)据表分析,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约是______℃.43.如图是对某个湖泊生态系统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定量分析,回答相关问题:(说明:图中是对湖泊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GP为生产者固定能量,H为草食动物,C为肉食动物,R为呼吸单位:J/(cm2•a))(1)湖泊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______,此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2)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3)食草动物所固定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______,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4)大气中含碳0.03%﹣0.04%,自养植物及自养细菌通过______和化能合成作用将CO2同化为有机物.动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______(大于/等于/小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动植物死亡后,遗体残骸通过被______而释放CO2是碳循环中十分重要的步骤.(5)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6)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______不断进行着从______到______又从______到______的循环过程.其中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因此,又叫______.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形式传递.(7)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是______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是能量流动的______,能量是物质循环的______.除此之外,生态系统还有的______功能.2015-2016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一高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60分)1.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O2、CO2、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解答】解:A、血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A错误;B、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细胞外液中,营养物质或代谢废物主要靠血浆在血管内运输到各器官,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C正确;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2.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考点】内环境的组成;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突触的结构.【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是发生在其中的生理过程均符合题意,发生在细胞内的或外分泌液中的均不可.【解答】解: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A正确;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错误;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并非细胞外液,C错误;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发生在细胞内,D错误.故选:A.3.如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叫体液,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为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少于于组织液渗回组织液渗入的量,因为组织液渗入淋巴是单向的组织液渗入血浆是双向的.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解答】解:分析题图可知,d为单循环,故为淋巴;淋巴来自组织液,回到血浆,故b为组织液,a为血浆;故可判断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a、b、d共同组成内环境,a、b、d、c共同组成体液.故选:C.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 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各种成分和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不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渗透压下降,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正确;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错误.故选:C.5.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根据气体的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知道平衡为止进行分析回答.【解答】解:在动脉血、肺泡内、和肺部毛细血管中氧浓度都很大,只有静脉血中含氧少.根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可知,肺泡内的氧会不断扩散到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中,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而肺泡内又不断地补充外界空气,使氧浓度一直高于肺部毛细血管血液中氧的浓度,这样才能使氧源源不断地扩散到血液中,可见,氧浓度最高的部位应是血浆,然后血浆中的红细胞将氧气进行运输到组织液内,组织液内的氧气最终运输到组织细胞内液.所以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故选:A.6.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a的含量会减少B.X只能参与激素调节C.Y只能合成b激素D.当a的含量增加时,b的含量就会减少【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据图分析:X为下丘脑,Y为垂体,Z为甲状腺.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 为促甲状腺激素.【解答】解: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B、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错误;C、垂体可以合成多种促激素,也能合成生长激素,C错误;D、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即b增加,D错误.故选:A.7.哺乳动物的性腺细胞合成和分泌的性激素是()A.核酸 B.蛋白质C.糖类 D.类固醇【考点】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分析】固醇包括: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征.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解答】解:维持高等动物第二性征的物质是性激素,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属于脂质.故选:D.8.在寒冷条件下,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产热量一定高于散热量B.下丘脑不仅是体温调节中枢,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效应器有皮肤血管、骨胳肌等【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解答】解:A、人为恒温动物,在寒冷条件下,其产热量与散热量仍维持平衡,A错误;B、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C、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C错误;D、寒冷刺激人体冷觉感受器时,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故此时的效应器有皮肤毛细血管、骨骼肌等,D正确.故选:D.9.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B、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C、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细胞吸水能力增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D、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故选:C.10.下列激素中,可直接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的是()A.生长激素 B.甲状腺激素C.性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激素在分泌异常时的症状.不同的激素在分泌异常时,会出现不同的症状,首先明确的是各种激素的作用.。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下期高二阶段性考试生物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 分第Ⅰ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下列哪一项既属于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结构,又属于种群的基本单位()A、蓝球藻小球藻黑藻B、乳酸菌酵母菌大肠杆菌C、洋葱青蛙小鼠D、烟草花叶病毒土壤农杆菌肺炎双球菌2、有关细胞学说的建立,正确的是()A、该学说认为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及细胞产物构成的B、施旺和施莱登总结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与先前存在的细胞”C、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为细胞学说的建立奠定了基础D、该学说认为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4、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4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DNA含量相同B.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C.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D.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5、在电子显微镜下,颤藻和水绵细胞中都能被观察到的结构是A.细胞核 B.核糖体 C.叶绿体 D.溶酶体6、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糖B.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C.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成熟细胞,它与细菌细胞区别是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D.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开大光圈或换凹面反光镜7、在细胞的脂质物质中,对生物体的正常代谢和生殖过程起着积极的调节作用的是( )A.脂肪 B.磷脂 C.固醇 D.维生素8、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B.维生素D和性激素不属于固醇类物质C.脂肪比相同质量的多糖彻底氧化产能少D.脂质在核糖体、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上合成9、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水 B.组成淀粉、核糖、脂肪的元素种类相同C.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不可缺少,如叶绿素的组成离不开Mg元素D.构成蛋白质、核酸、淀粉等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在排列顺序上都具有多样性10、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B.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多糖物质,且彻底水解后的产物都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C.细胞合成ATP、核酸、核糖等物质时均需要磷酸盐D.贫血症患者的病因是由于体内缺少Fe2+1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B. 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C. 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 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12、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B.DNA和RNA分子的碱基组成相同C.多糖在细胞中不与其他分子相结合 D.蛋白质区别于脂质的特有元素是氮13、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原核细胞有环状的DNA分子构成的拟核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DNA分子还可以存在于真核细胞细胞核以外的结构中14、人体肝细胞合成的糖原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是以VLDL(脂肪与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分泌到细胞外。

三门峡市2017-2018学年度期末调研考试生物(2018.2.4)

三门峡市2017-2018学年度期末调研考试生物(2018.2.4)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二生物 2018年2月4日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

B.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细胞外液中K+和C1﹣的浓度。

D. 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2.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B )A.O2、血红蛋白、神经递质 B.血浆蛋白、生长激素、H+C.汗液、尿素、胰蛋白酶 D.呼吸酶、葡萄糖、胆红素3.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四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蛋白质经消化,通过①进入血液。

C.Ⅲ表示肾脏。

D.Ⅳ表示的器官是直肠。

4.下图为巨噬细胞避免过度炎症反应的机制,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D )注: VEGFR-3表示受体,VEGF-C表示其信号分子A. VEGFR-3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

B. 抑制TLR4-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是通过抑制NF-κB 的作用来实现。

C. TLR4的内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D. 若该细胞通过产生的溶菌酶直接杀死细菌,则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5.将大白鼠从25℃的环境移到0℃的环境中,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B )A.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 B.耗氧量增加,皮肤血管收缩C.耗氧量减少,心率减慢 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6.下图示意反射弧结构,若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B )注:为神经纤维末梢,○为神经元胞体(含短树突),<○为神经元间的突触联系A. 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朮耍保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细胞外液中K+和Cl-的浓度D.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2.下列各组物质中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C02、血红蛋白、神经递质B.血浆蛋白、生长激素、H+C.汗液、尿素、胰蛋白酶D.呼吸酶、葡萄糖、胆红素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蛋白质经过消化,通过①进入血液C.Ⅲ表示肾脏D.Ⅳ表示的器官是直肠4.下图为巨噬细胞避免过度炎症反应的机制,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VEGFR-3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B.抑制TLR4-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是通过抑制NF-kB的作用来实现C.TLR4的内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D.若该细胞通过产生的溶菌酶直接杀死细菌,则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5.将大白鼠从25℃移到O℃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A.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B.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C.耗氧量减少、代谢变慢D.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6.下图示意反射弧结构,若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B.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C.刺激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D.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7.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幵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

三门峡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14

三门峡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14

三门峡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在适宜时期取材,能观察到植物细胞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的实验材料是( )A. 根尖B. 茎尖C. 花药D. 种子2. 下列关于微量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所有的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都是微量元素B.微量元素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C.细胞中所有微量元素的总和少于3%D.微量元素是生物生活所必需的,是含量很少的元素3. 人耳感受声音信息的感受器是:()A. 耳廓B. 鼓膜C. 耳蜗D. 前庭4. 下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不考虑质D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CD 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B.甲图中的AB 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C.乙图中AB 段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 数的比例为1∶2∶2D.乙图中CD 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5. 下图为某二倍体植株的花色遗传生化机制。

已知甲、乙、丙3个纯合红花株系,它们两两杂交产生的子代均表现为紫花。

现分别用甲、乙、丙与某一纯合白花植株杂交鉴定该白花植株隐性纯合基因的对数。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此杂交实验无法鉴定出该白花植株隐性纯合基因的对数B.若3组的杂交子代全开红花,则该白花植株存在4对隐性纯合基因C.若其中一组杂交子代全为紫花,另两组子代全为红花,则该白花植株存在2对隐性纯合基因D.若其中两组杂交子代全为紫花,另一组子代全为红花,则该白花植株存在3对隐性纯合基因6. 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中直接利用的物质是()A.O2和C3化合物B.叶绿体色素C.H20和O2 D.氢[H]和ATP7. 三鹿奶粉的三聚氯胺事件后,2010年在甘肃、青海、吉林竟然再现三聚氰胺超标奶粉。

三聚氰胺的化学式:C3H6N6,其结构如下图,俗称密胺、蛋白精,正是因为它含有氮元素,才让唯利是图的人拿它来冒充蛋白质。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元素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肽键中B.高温使蛋白质变性,破坏其空间结构,变性后的蛋白质易消化C.蛋白质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D.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而三聚氰胺不能8.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植物生长B.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植物向光性的研究C.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D.高浓度的生长素能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抑制植物生长9.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且以神经调节为主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持久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D.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持久,作用范围局限10. 下列不属于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是()A.促进细胞分裂B.促进细胞纵向伸长C.促进果实发育D.促进插枝生根11. 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12. 现有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YYRR:1YYrr:1YyRR:1Yyrr:2YYRr:2YyRr,由此可推出两亲本的基因型是()A、YYRR×YYRrB、YYRr×YyRrC、YyRr×YyRr C、YyRR×YyRr13. 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会出现( )A.尿素中毒B.丙酮酸中毒C.乳酸中毒D.CO2中毒14. 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的生物大分子B.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C.多糖、蛋白质、核酸等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D.生物大分子淀粉、糖原、纤维素和核糖的基本单位均是葡萄糖15.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生态系统常趋于稳态B.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能量的输入C.生态系统结构越复杂功能越完善D.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实现稳态的基础二、主观题(共55分)1. 科技小组研究某人工池塘中草鱼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如图所示,其中t2之前的数据丢失,请据图回答问题:(1)流经该池塘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

三门峡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17

三门峡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17

三门峡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

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

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插入位置(插入点有abc ),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为( )A .①是c ;②是b ;③是aB .①是a 和b ;②是a ;③是bC .①是a 和b ;②是b ;③是aD .①是c ;②是a ;③是b2. 下图是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在a 、c 两点给予适宜强度刺激(a 点为两接线端之间的中点),检测 各位点电位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刺激c 点,b 、d 点都能兴奋,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B .刺激c 点,a 处不能兴奋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C .刺激a 点,兴奋由d 传到e 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D .刺激a 点,电流表①不偏转,电流表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3. 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 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均有[H]和ATP 产生B. 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于CO2中的氧C. 光合作用中固定CO2的是一种C5化合物D.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必须在黑暗处进行4.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不断增长,λ值不断增大B.在探究酵母菌数量变化的实验中,在稀释100倍的情况下,血细胞计数板上5个中格酵母菌数量之和为80个,则1ml 中酵母菌数量为4107个,这个值一般比实际值要大C.为了获得持续的经济效效益,往往在鱼群K/2时进行渔业捕捞,低于K/2较大时停止捕捞,让其恢复到K/2再次捕捞D.增加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可以增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5.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

三门峡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6

三门峡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6

三门峡市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如图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以膜的选择透过性为基础才能发生B.该过程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C.构成囊泡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有膜成分的更新2. 如图CBl-8所示是高等动物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①的分泌减少,③的分泌增加B.切除垂体后,①的分泌会增加,③的分泌会立即停止C.切除甲状腺后,①和②的分泌均增加,但不促进代谢D.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会使①和②的分泌增加3. 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贮存营养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发育来的( )A.受精卵、受精卵B.受精极核、受精极核C. 受精卵、受精极核D.受精极核、受精卵4. 基因工程中,切割载体和切割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时需使用()A.同种限制酶B.两种限制酶C.同种连接酶D.两种连接酶5. 下列关于DNA复制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有丝分裂间期会发生DNA复制B. DNA复制时,单个脱氧核苷酸在DNA酶的作用下连接合成新的子链C. DNA复制形成子链时先形成氢键,然后形成磷酸二酯键D. 含32P的DNA分子在不含32P的环境连续复制三代,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占1/46. 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态主要是机体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的,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7.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的物质有( )A.丙酮酸、[H]和O2B.葡萄糖、ATP和[H]C.C02、葡萄糖和H20D.丙酮酸、[H]和葡萄糖8. 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A.应激性B.遗传和变异C.生长、发育和生殖D.新陈代谢9. 图1是测量离体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2是测得的膜电位变化。

2018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第一初级中学高二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2018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第一初级中学高二生物测试题含解析

2018年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第一初级中学高二生物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通常情况下,人大量饮水后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以及尿液中尿素浓度的变化分别是A.降低降低 B.升高升高 C.降低升高 D.升高降低参考答案:A2. 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C.生物经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D.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参考答案:A3. 科学家提供35S标记的氨基酸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量细胞合成并分泌乳腺蛋白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结果如下图。

下列选项表示a、b、c所代表的膜结构名称以及放射性标记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a核糖体→b内质网→c高尔基体B.a内质网→b高尔基体→c细胞膜C.a高尔基体→c内质网→b细胞膜D.a内质网→c高尔基体→b细胞膜参考答案:D4. 肽键可表示为A、—CO—NH—B、—NH—CO—O H‖ ∣C、—C—N—D、以上都对参考答案:D5. 某夫妇均患有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他们所生的一个女儿正常,预计他们生育第二个孩子患此病的概率是( )A. 1/8B. 1/4C. 3/4D. 1/2参考答案:C解:根据分析,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的后代为AA:Aa:aa=1:2:1,患病:正常=3:1.所以预计他们生育第二个孩子患此病的概率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再根据题干要求推断出表现型正常的孩子的概率即可.6. 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A .淡盐水B .核酸型饮料C .蛋白质型饮料 D. 纯净水生活参考答案:A7. 下列关于脂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油脂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B.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C.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D.胆固醇是细胞中最重要的能源物质参考答案:D8. 40.ADP转变为ATP不需要()A.Pi B.酶 C.腺苷 D.能量参考答案:C9. 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

2019-2020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 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 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D『解析』『详解』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不需要结构①线粒体提供能量,A错误;当兴奋传导到③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错误;递质经②突触小泡的转运和③突触前膜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若是兴奋型神经递质,则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说明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

2.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B. bc段Na+大量内流,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C. 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 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答案』C『解析』『详解』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外流,A错误;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造成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是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在一定范围内,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强而不断加大,而刺激强度较小时是不能产生动作电位的,D错误。

3.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A. 减少、减少、增加、不变B. 增加、增加、减少、降低C. 增加、减少、增加、不变D. 增加、增加、减少、不变『答案』D『解析』『详解』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体内温差与环境的温差变大,散热增多,由于人是恒温动物,因此机体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故耗氧量增多,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三门峡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朮耍保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B.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C. 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细胞外液中K+和Cl-的浓度D. 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答案】B【解析】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因此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不会使细胞外液的pH 显著降低,A错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B正确;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C错误;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稳定不变,D错误。

2. 下列各组物质中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 C02、血红蛋白、神经递质B. 血浆蛋白、生长激素、H+C. 汗液、尿素、胰蛋白酶D. 呼吸酶、葡萄糖、胆红素【答案】B【解析】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

人体内环境中含有水、蛋白质(如血浆蛋白)、激素、维生素、人体代谢废物(如尿素)、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糖类(如葡萄糖)、离子等物质,所以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属于细胞内液成分,而不属于细胞外液(即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错误;汗液是汗腺分泌到体外的液体,胰蛋白酶是胰腺分泌到体外的液体,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呼吸酶是细胞内液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成分,D错误。

3.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 Ⅱ内的蛋白质经过消化,通过①进入血液C. Ⅲ表示肾脏D. Ⅳ表示的器官是直肠【答案】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内环境以及有关的四个系统,根据图中各个过程与无机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判断四个数字代表的器官的名称。

4. 下图为巨噬细胞避免过度炎症反应的机制,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 VEGFR-3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B. 抑制TLR4-NF-kB介导的炎症反应是通过抑制NF-kB的作用来实现C. TLR4的内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D. 若该细胞通过产生的溶菌酶直接杀死细菌,则该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D【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可知:VEGFR-3表示受体,其化学本质最可能是糖蛋白,A正确;过度或持续性的 TLR4 活化会引起过度炎症反应或败血症,在 VEGF-C 的刺激下,通过活化PI3K-Akt1 通路,促进TLR4内吞,从而抑制 NF-kB 活性,降低败血症的发生,可见,抑制TLR4-NF-κB介导的炎症反应是通过抑制NF-κ B 的作用来实现的,B正确;TLR4的内吞,是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C正确;吞噬细胞通过产生溶菌酶直接杀死细菌,该过程对所有病原体均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

5. 将大白鼠从25℃移到O℃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A. 耗氧量减少、立毛肌放松B. 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C. 耗氧量减少、代谢变慢D. 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答案】B【解析】大白鼠是一种恒温哺乳动物,当它处于低温环境时,常常通过增强呼吸作用的强度来加强热量的产生,另一方面它又通过体表血管的收缩来减少热量的散失。

而呼吸作用强度的提高必然引起其耗氧量的增加,A、C错误;B正确;大白鼠是一种恒温动物,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时,其体温不变,D错误。

6. 下图示意反射弧结构,若在实验条件下刺激部位a可引起b处产生冲动,效应器作出反应,而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但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对此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B. 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C. 刺激后,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是单向的D. 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使突触传递抑制【答案】B【解析】刺激后,兴奋在感觉神经元上传导是双向的,A错误。

因为在突触结构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在神经中枢内突触传递兴奋的方向是单向的,B 正确。

因为刺激b也可以引起效应器作出反应,所以兴奋在运动神经元上传导也是双向的,C 错误。

刺激a使突触传递兴奋,刺激b不能引起a处产生冲动不是因为使突触传递抑制,而是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不能逆转,D错误。

7. 下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幵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为兴奋性神经递质。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同B. 若乙神经兴奋,会抑制丙神经元兴奋C. 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D. 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形分析,乙酰胆碱和5一羟色氨酸是两种不同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对应的受体结合,A正确;乙神经元兴奋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会抑制丙神经元兴奋,B正确;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乙酰胆碱不能正常释放,不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C正确;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只能影响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根据突触小泡的移动方向判断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丙。

8. “内质网压力”是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

研究发现,肝细胞“内质网压力”可抑制胰岛素相应受体的活性,引发Ⅱ型糖尿病。

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A. Ⅱ型糖尿病患者组织细胞内葡萄糖含量较高B. 胰岛素分泌不足是Ⅱ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C. 肥胖可能引发Ⅱ型糖尿病D. “内质网压力”导致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答案】C【解析】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活性受到抑制,则抑制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葡萄糖含量较低,A错误;由题意知,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并不缺乏胰岛素,而是胰岛素相应受体的活性被抑制,从而无法正常地与胰岛素结合,因而无法降血糖,引发糖尿病,B错误;肥胖者脂肪积累到内质网,导致内质网功能出错,抑制了胰岛素相应受体的活性,使二者无法正常结合,引发Ⅱ型糖尿病,C正确;胰岛素是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如果内质网出错将会使胰岛素的加工受到影响,D错误。

9. 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通过分子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对全身的细胞都起作用B. 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后可持续发挥作用C. 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D. 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答案】C【解析】激素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对靶细胞起作用,A错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B错误;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C正确;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D错误。

10. 下图是机体生理调节的三种方式,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B. 图一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性腺细胞C. 三种方式中,图二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D. 图三可表示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作用于肝脏细胞【答案】B【解析】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而传出神经末梢与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是通过突触相连,所以图二可表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唾液腺细胞,A正确;图一可表示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细胞,B错误;三种方式中,图一为神经—体液调节,图二表示神经调节,图三表示体液调节,因此图二所示调节方式的调节速度最快,C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肝脏细胞,可用图三表示,D正确。

11. 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索的量B.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C.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答案】C【解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可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最终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则发生相反的变化,进而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A正确;摄盐过多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通过相关神经调节,会在大脑皮层产生渴感,主动饮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B 正确;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重吸收水分,C错误;饮水增加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使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进而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最终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D正确。

12. 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描述正确的是A. 都能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B. 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 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D. 都能产生记忆细胞【答案】D【解析】细胞免疫不产生抗体,A项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免疫细胞在骨髓、胸腺等淋巴器官中成熟,C项错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能产生记忆细胞D项正确。

13. 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 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 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C. 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喊,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D. 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小鼠呼吸系统【答案】B【解析】依题意可知:第一次注射提取液A,小鼠未出现异常反应,但再次注射提取液A时,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说明实验小鼠出现了过敏反应症状,因此合理的解释是:提取液A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过敏反应,B正确,A、C、D均错误。

14. 下图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吋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的过程,其中MHC—Ⅱ是吞噬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吞噬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病原体的功能B. 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免疫C.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过程还可以发生于吞噬细胞中D. MHC-Ⅱ抗原复合物与T细胞结合后只能启动细胞免疫【答案】B【解析】A.大多数进入人体的病原体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 但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故A错误B. 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可以吞噬病原体.在特异性免疫中处理抗原的抗原决定簇(这种处理指使抗原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然后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形成的细胞团或沉淀,由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故B正确C.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形成的细胞团或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故C错误D.如果病原体是分布于内环境的抗原,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后,T细胞再把抗原呈递给B细胞,从而启动体液免疫,故D错误答案选B15. 科学家斯坦曼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细胞(DC细胞),该细胞有强大的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的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