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读《论语》23则有感
我眼中的孔子——读《论语》有感
我眼中的孔子——读《论语》有感近日读《论语》,聆听圣人的圣语后感悟颇多。
孔子真可享有“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孟子》)的赞誉,也印证了子贡的“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孟子》)的远见卓识。
而我,一个凡俗女子,从中读出的却是一个走下圣坛的孔子。
●生活考究的孔子《论语·乡党》章里写到:君子不用红色和暗红色的布做镶边,不用红色紫色的布做居家的便服。
夏季,穿麻做的单衣一定要套在外面。
黑色罩衣套黑色的羊皮袍;白色罩衣配白色鹿皮袍;黄色罩衣配黄色狐貉皮袍。
家里穿的皮袍较长,右边的袖子较短。
睡觉时一定穿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皮来做坐垫……食物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饪不合适,不吃;不成熟的粮菜,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不恰当,不吃……尽管这一切皆为循“礼“之需要,但读了以上文字我们分明看到一个衣着考究的美食家的孔子形象。
●恭敬谦卑的孔子《乡党》章道: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十分小心谨慎,好像没有容身之地。
站,不站在门中间,走,不踩在门槛上。
经过国君座位时,脸色更加庄重,脚步也加快了,说话好像中气不足一样。
提直衣服的下摆走下朝堂,显得小心谨慎,屏住气好像没有呼吸一样。
出堂下,走下一级台阶,才舒缓面容,显出轻松的样子。
就是这样一位圣人,两千多年来,几乎定格了中国所有儒生的形象。
叹乎,悲乎?●好面子的孔子《子路》章云:冉有从朝堂上回来,孔子说:“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冉有回答道:“有些政务要讨论。
”孔子说:“只是一些私事吧?如果有国家大事,即使没让我参加,我也会知道的。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有些忍俊不禁,孔老夫子,固然,冉有是你的学生,你也没必要放不下面子,被冷落就是被冷落,面对现实有那么难吗?你的后学荀子在这方面就比你强多了,正如他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嘛。
●矫情的孔子《先进》章记载:颜渊死了,颜父请求孔子卖掉车子为颜渊的棺木做个外椁。
孔子说:“不管有没有才能,都是自己的儿子啊,鲤(孔子的儿子)死的时候,有里棺而没有外椁。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读论语有感(15篇)读论语有感1我来到读书会已经一个月了,每次都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和大家学习《论语》,分享各自的经历与心得,这些就像纯凈无杂质的温水,不断注入我心中的杯子。
最近读到《学而篇第一》的第四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小学时就已经知道这则了,但知道归知道,根本谈不上真正的了解和体会,但通过读书会,便有了自己更深的感悟。
曾子每天多次反省自己,而自省可通过三个方面:忠,信,传。
通过读书会,我对于「忠」和「信」有了新的理解。
「忠」和「信」同属于儒家强调的「八德」。
尽己之谓忠,这是尽心的态度。
「忠」字,心上一个中,便是怀着一颗「中庸」的心,不偏不倚。
不偏,不偏离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一开始所坚持的始终不变;不倚,将重心放在自己身上,便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力量,或许就是责任和担当。
做到这两点,便离「忠」很近了;那何为「信」?以实之谓信。
一是对己,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根细刺,那是难以暴露的私欲和杂念,不仅别人看不见,连我们自己也很难找到,这就需要我们抱着很大的勇气去揭开自己的心并找到它;二是对他人,这也要分为两个方面来谈,首先是我们自身对于他人的信,怀着诚心、讲诚信,便是「信」的第一步;其次,是看清他人的虚实,就如学长在读书会上所说:「看人就像看浪花一样,不仅要看见海面上不断迭起的波浪,还要看见浪花下的那片海。
」看清他人实质的内心,分清诚伪虚实,也是「信」的一部分。
于这一则,另一个让我深有感触的是「自省」。
就像前文所说,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根刺,反省便是那个揭开内心寻找它,并将它连根拔起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确很痛,因为我们总是把眼睛放在别人的身上,看得见他人的是非对错,却觉察不出自己的问题。
我有自省过,我知道那种需要将一切都放下、不断揭开内心不敢暴露的阴暗面,发现自身的缺点并承认它、正视它的感受。
或许由于自己并没有那么大的勇气,我也很久没有观察自己的内心去寻找那根刺了。
半部《论语》治天下——读《论语》有感(优秀篇)
半部《论语》治天下——读《论语》有感半部《论语》治天下——读《论语》有感两年前的一个暑假,我认认真真地读了《论语》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它不是一读就懂,还需要你仔细阅读,细细品味理解,才能明白其中的含读《论语》有感两年前的一个暑假,我认认真真地读了《论语》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它不是一读就懂,还需要你仔细阅读,细细品味理解,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
从《论语》中,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读出不同的感受。
有人读出了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的凌云壮志,有人读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求学之心,而我在《论语》中读出了人生的感悟,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应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人生,也看到了一个长者坐在一群年轻人的中间,传达给学生最需要的东西。
在《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则是孔子最看重的礼,如何侍奉国君,如何对待朋友,所有的礼节他都能做到严谨无差,有前有后,并认为礼乐是治国的安邦之本。
但孔子又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可见在他看来,没有仁爱作为做人行事的根基,有礼也是没有用的。
在生活中我们尤其是对父母的爱,他告诉我们,如果不能从心底里去敬爱父母,这又与饲养犬马有何区别呢?父母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孩子一切,却忘记教会孩子如何去爱人。
因此,真正的仁爱之心是孔子反复向他的学生所强调的,这也是古今中外教育的中心。
孔子告诉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学习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的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或是那样不顺心的事情,《论语》中说到,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司马牛忧伤的说:别人都有兄弟,我却没有。
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夏说:商文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这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下来,勇敢面对。
《论语》中说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说的是:碰到了寒冷的冬季,这以后才能知道松树和柏树是最后凋谢的。
小学生优秀作文读《论语》有感
学
——读《论语》有感
孔子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这本书是在孔子去世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而成。
书中记载了孔子关于教育、政治、哲学、论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个方面的言论。
这些道理一直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指导着人们的行动。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学习并非光坐在书房里读书,也可以写写诗、作作画、聊聊天、旅旅游、散散步,这样不仅能欣赏沿途的风景,还可以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
《论语》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与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习了新知识后要经常复习,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经常将学会的知识拿出来复习,不仅能使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还能体会出背后的深刻含义,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论语》教会了我怎样孝敬父母:“事父母,能竭其力。
”侍奉父母,应该尽力而为。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活着的时候不要远离家乡,如果非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父亲死后,如果三年都不改变父亲所坚持的原则,可以说是做到了孝。
父母给予我们了,我们也应该去回报他们,尽到自己的一份孝意。
《论语》让我学会了做人。
子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和朋友交往,一定要诚实守信,这样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总之,《论语》让我学习了太多东西,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让我了解了一名家喻户晓的古代名人——孔子。
让我们向孔子致敬,向他学习!。
《论语》读书心得14篇
《论语》读书心得14篇《论语》读书心得篇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论语有感于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句,我们真正能理解能做到的有多少呢?很多时候我们会思考,疑惑甚至苦闷,会用各种方式去排解这些苦恼烦闷,但往往适得其反,却不知学才是真正解决各种问题的正确方法。
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学习他方的经验,了解人世间不同人的经历,慢慢的你就会感到你突破了一层层迷雾,发现一个新自我的诞生,人们总是在不断突破自我中成长的!而学习就是我们从此岸渡到彼岸的桥梁。
《论语》读书心得篇2论语,创编它的意义就是在于教人们如何做人。
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意思就是: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对照这些,尊重长辈这一点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经常是长辈给我提议后仍我行我素。
比如家长让我别玩了,可是我还偏玩。
我应当听从长辈的要求,按长辈的要求去做。
论语里还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我每一天多次反省自我,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教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我们每时每刻反省自我,反省的资料不光有这些,也能够有其他资料。
比如反省自我虚度光阴了吗?做坏事了吗?长辈要让自我办的事做到了吗?我就有一个亲身经历:有一次,妈妈出去办事,让我完成作业。
我在做作业时写一会儿就干干别的,浪费了自我许多时间,就没有做到珍惜时间这一点。
我应当认识到我浪费的是自我的时间,在人生中我就虚度了这些时间。
读完《论语》,我发现我有许多地方都没有做到论语里讲的,我必须要化为行动,以论语的资料为目标,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论语》读书心得篇3《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读论语有感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读论语有感心得体会(精选10篇)读论语有感心得体会篇1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
而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读于丹说论语,让我领略到的就是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于丹给我们讲述的《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于丹教授在讲论语时,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读论语的心得感想(精选10篇)
读论语的心得感想(精选10篇)读论语的心得感想(精选篇1)《论语》是我们古今的一本书,孔老夫子和它的徒北一生的心血。
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他一生有许多个弟子,一个连一个的把德礼文明传扬下去。
《论语》是一本讲文明礼仪的书,上面写得都是如何成为君子道理。
里面是讲德行的,我有时在想,如果全国人民都按照孔子的道德去做的话,中国将是多么一个既文明又有礼仪的国家,我很喜欢孔子说的那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特别有感,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人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不要做言而无信的人,这样就能成为一届君子。
君子倒底是什么呢?君子由德、礼、行、体四个部分组成。
德是要有品德和德行;礼是要有礼数,以礼待人;行是言行举止都要文雅;体是要体面,穿着要得体。
这些就是《论语》这部书的精华。
听说这本书是孔子死后而弟子们所写的,把孔子的毕生精华记录了下来。
通过《论语》,我想做一个道德品行的人,因为,你品德好了,就有无数好人与你做朋友,就会人人都信任你,因为你遵守诺言,就会看重你,尊重你,因为你也看重、尊重他。
《论语》对后人而言是一部很好的启示书,因为这本书让越来越多的人看重自己的品行、德行、礼仪,如果人人都尊重的话,中国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读论语的心得感想(精选篇2)传承文化经典,铸造文化新辉煌——读《论语》有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在浩瀚的书海中,轻轻翻开一本油墨晕香的文化典籍,仿佛就能与先贤进行深刻的交流,而与此同时他们的智慧光芒也会让我们深受启发。
因此,传承文化经典,铸造文化新辉煌刻不容缓!近日,我读了《论语》一书,书中充满哲理的句子让我无时不感受到古人的智慧,感受到那跨越几千年仍充满生命力的文字,它们于古时被创作,却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
正如书中《论语·述尔》有言,“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不安”。
这句话是要求我们要行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即要求我们处理事情要保持一种中正平和的态度,要把握好分寸,拿捏好力度,使事情处在一种相对和谐的状态。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习。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1遍观《论语》最有名的,莫过一那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时隔数千年,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尤其是,其中重视相互学习,相互切磋和重视修身律己的观念,不论对学术界还是普通国人更要重视和提倡的,正所谓: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记得,我是在初中学到这句话的,因为课本中那节《论语十则》。
而其中的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由教科书的安排中,可见这句话的地位之一斑。
论语不是一部由单独一人完成的著作,而是由孔子他的弟子们合力编撰而成的,所以,在《论语》中,不但有子曰,还有曾子曰,子夏曰,有子曰,等等。
当中,曾子曾经曰过,一句很著名的话,他说啊,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我自己:替别人谋划操办却不尽心尽力吗?同朋友交往却不讲诚信吗?对老师所传授的学业没有好好温习吗?这就是著名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了。
《周易》说:君子以反身修德。
现在也常说,批判与自我批判。
自古以来,以省三,省吾,省身命名的人很多,由此可见曾子这句话的影响力之深远了。
是为金玉良言也。
上述两句,是我在《论语学而》中,最为喜爱的,故有感而发。
当然,这不是《论语学而》的精华的全部,也不是《论语》的全部精华,不可一概而论之。
已经读《论语》两三个星期了,仅仅读完《论语》中的第一篇《学而》。
也许有人要问我,你为什么读的那么慢?给我两三个星期,我都可以读几百万字了!对此,我也不想争辩什么,于《论语》而言,有人可以在一个星期里一口气读完,也有人宣称一辈子都读不完,哪怕他已经读《论语》读到可以背了。
读论语有感(汇编15篇)
读论语有感(汇编15篇)读论语有感(汇编15篇)读论语有感1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节选自《论语.学而》“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学而》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语言的环境里,人际交往都离不开沟通,我们都在承诺,但是你说出来的话就一定可以兑现吗?你容许别人的事,就一定可以做到吗?你说的话能不能兑现,那要看你的诺言离道义有多远,假设你的诺言符合道义,那么,兑现的可能便会高些,这便是“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一个人假设可以恭谨有礼,对别人毕恭毕敬但又符合礼仪,那么他就远离耻辱了。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意思是说,假设他有明辨是非的才能,所依靠的都是可亲可信的人,那么这个人的为人行事也就很可靠了。
在这里,“信”也没有被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核心,而是说讲信誉一定要符合道义。
社会中不断地出现的种种挑战,一个人光有单一的内心道德还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一个完善的道理体系。
我们知道,关于历史,有一个词语叫做“信史”,其记载真实可靠的历史。
这个词内涵很重,因为历史上有很多史官,要用他们的生命来维护历史的真实,让历史的真相得以流传下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可贵的传统。
曾经,北魏的司徒崔浩和中书侍郎高允两个人奉命撰写北魏的国史,叫做《国书》。
《国书》写好以后,就被鑽刻在首都平城南郊十字路口的石碑上。
很多鲜卑贵族看了国史之后,非常不满,就跟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进谗言,拓跋焘盛怒之下就下令逮捕了司徒崔浩,接下来就要逮捕中书侍郎高允。
拓跋焘就召见高允,问:“《国书》果真都是崔浩一个人写的吗?”这个时候,高允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他这样答复的:“《太祖纪》由前著作郎邓渊撰写,《先帝纪》个《今纪》是我和崔浩两人共同撰写的。
不过,崔浩兼职很多,至于详细的著述工作,我写得要比崔浩多的多。
”拓跋焘一听,大怒,说“敢情你写的比崔浩还多,你的罪行比崔浩还大,怎么可能让你活!”高允不慌不忙,答复说:“我的罪过确实非常大,应该灭族,但我不敢说虚妄的话来骗您。
《论语》品读体会与收获5篇
《论语》品读体会与收获5篇《论语》是对孔子日常生活的举止与语言方式的记载,还有记载中国历代伟人对孔子的评价。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品读体会与收获,更多阅读心得点击“读书心得”查看!《论语》品读体会与收获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咦?大上午的,谁在读书呀?哦,原来是焦作日报社组织校内记者在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呢!以前,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玩,给他们说的话他们不太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们不坚信我。
我很生气,为什么不坚信我呢?但自从读了《论语》后,想起《论语》里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我立刻就不难过了。
还有一次,我的同桌不喜爱学习,我就耐性地给他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道理,使他感到学习并不是他想象的那么令人厌烦。
后来,他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学习,学习成果也提高了。
虽然再有两节课就不能和任教师共同学习了,但是,任教师的谆谆教育我会恒久牢记在心。
以后,我还会多读好书,做一个像孔子一样有学问的人,并且还要多读圣贤书,做一个少年君子!《论语》品读体会与收获2在寒假里,我读了《论语》这本书。
其中的句子令我回味无穷。
子贡说过:“教师以温、良、恭、俭、让知道了每个国家治理国家的方法。
教师求得的方式,唯恐和其他人大不一样吧!”从这句话中,我知道,孔子的求得方式是多么的高超。
我发觉,在《学而篇第一》中,孔子大都讲的是“孝”和“礼”。
比方:“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句话就是说对父母必须要“孝”。
假如一个人干了坏事,但是他却孝顺父母,说明他还有悔改的时机;一个人没有干坏事,但是他却不孝敬父母,那么这个人就无可救药了。
在《为政篇其次》中,孔子讲了治理国家的方法,以及他是如何从政的。
孔子是强力引荐不要以“势”来治理百姓,而是要用“理”来治理百姓的,这样百姓就会心服口服。
而且,《弟子规》中也提到:“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读《论语》有感通用15篇
读《论语》有感通用15篇读《论语》有感1漫漫年华已在弹指之间悄然流逝,唯有一部部经典未被时光的流沙覆盖,仍散发着光芒。
在阅读越来越呈现碎化片的今天,经典仍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和文化盛宴——读《论语》,带给我发自内心的喜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的话开辟了我学习和思考的道路,使我开始探究世界的奥秘。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的告诫教会我复习和感悟的道理,使我开始温习和深深感悟。
“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的一句话使我懂得反省自身,既传则习,在学习上不断反省,以求得更大的进步。
《论语》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教会我修养自身,从而也能够使我获得提高自我的喜悦。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轻巧的一句话教会我要宽容,需要培养广阔的心胸。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简单的一句话,告诉我做人要诚实。
面对自己不懂的东西,不需要不懂装懂,而是要不耻下问,否则只会贻笑大方。
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也曾师从多人,而他的经历也印证了这句话。
我从中学习到要向身边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优点和改变自身的缺点。
《论语》教会我要承担责任,这也是一种喜悦。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此话应是我们青少年的座右铭。
我们身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的重任。
前路荆棘遍布,前方雷雨交加,我们任重而道远,但“既然选择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漫漫长路,我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小小一部《论语》却蕴含着巨大道理,而我们每次的阅读也不过是管窥蠡测罢了,其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读《论语》有感2说起读书来,给别人感觉总是"碧纱待月春调瑟,红袖添香夜读书"这种朦朦胧胧的诗意感觉,我记得读红楼梦的时候,贾宝玉也有一联,"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我觉得这个闲字说的特别好,把这层诗意的窗户纸给捅破了。
听谆谆教诲——读《论语》有感作文
听谆谆教诲——读《论语》有感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听谆谆教诲——读《论语》有感作文篇1《听谆谆教诲——读《论语》有感》我是一个小学生,最近班主任让我们每个人选一本经典书籍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我选择了《论语》这本书,因为虽然它是一本古老的书,但里面蕴含的智慧和教诲一直流传至今,影响了无数人。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行为的记录。
孔子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位伟大的老师,他的教导主要围绕着如何做一个有品德、有修养的好人。
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第一,做人要有谦逊、勤恳的品德。
《论语》里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義。
"意思是说,君子做事要谨慎思考,做人要谦逊有礼貌。
比如看到事物要想明白它的实质,听到话要想通它的含义,说话做事都要诚恳谦逊等等。
我觉得这些都是做人处世应该具备的好品质。
其次,要勤奋好学,刻苦钻研。
《论语》里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意思是学到知识后,经常温习复习,那种成就感是令人高兴的。
还有一句话:"箕、舍、人而无责备,斯可足矣。
"我理解的意思是,即使只是学会一件小事,如栽种谷物或房屋修建,只要尽心尽力了,也是一种成就。
所以我们要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不管大事小事,尽最大努力做好就行。
第三,要明白做人的道理,不能只盲目追求利益。
《论语》里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是指有高尚品德的人,小人是指只图私利的人。
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说有修养的君子会追求正义和道德准则,而目光短浅的小人只知道追逐私利。
我们做人一定不能只图眼前的利益,而要明白为人的道理,按着正确的原则办事。
再次,做人要宽厚谦逊,不可骄傲自满。
《论语》里说:"骄则无朋,夫骄兹小人之小德也。
"意思是骄傲自满的人是没有朋友的,因为骄傲是小人才会有的小缺点。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读《论语》有感1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论语》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论语》有感1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就处于中国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并延续了数千年,这是什么原因呢,或许《论语》能告诉我们答案。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虽说只是记载言行,但字里行间包含了许多为人处世、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很值得我们慢慢品味。
孔子提倡“仁、礼”,这是他思想的核心,仔细想想这与我们今天所努力构建的和谐社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呢。
如果我们用心去读《论语》,就会从中悟出人生的道理,成为指引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人生的路。
《论语》中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虽然短小却蕴含为人处世的大道理。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我们应该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做每件事之前想一想这句话,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许会更加融洽,社会也会更加和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
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宏图。
一定有很多人会经常问自己,这么辛苦地学习为了什么,我想这句话就告诉大家答案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该怎么办了。
孔子认为,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寸步难行,在今天看来,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如此,诚信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
“言必信,行必果”,意思是说出的话一定要算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
一诺千金,敢作敢为,受人尊重;出尔反尔,优柔寡断,遭人鄙弃。
《论语》中还有很多发人深省的名言,我从中受益匪浅,相信只要是用心品读的人都会从中得到很多。
我在读《论语》时,好像穿越时空来到孔子身边,与他面对面交谈。
读《论语》有感
读《论语》有感读《论语》有感(集合15篇)读《论语》有感1从去年的八月到今天,整整一年的时间。
我终于背完了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论语》,这里面全是圣人孔子平常讲的评论。
被他的弟子们编成一本叫《论语》的书。
《论语》内容非常丰富,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
但这本书与别的书不同,别的书都是连贯性的,这一本书每一条就是一章,而且很零散,篇章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孔子的话大部分是针对人性而说的。
这书里面大部分写孝道,伦理纲常。
或是学习。
和君子应该做些什么?这里都有还有一些有趣的辩论故事,比如呢,他怎么机智劝说鲁哀公的。
这书里面有许多深刻的道理,每一句话都有一些不易懂的话,比如孔子说的父母唯疾之忧。
这句话,乍一看来。
有点儿牛头不对马嘴,因为孟武伯问孝,可是他却说父母艺兴为子女担忧。
但稍一体会,就发现圣人和平常人不一样,他的意思是儿女孝顺父母,父母想孩子的健康。
这里体现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亲情啊。
这一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我也要像圣人说的一样,有那么的高洁的品质和品德,从古至今世间万物,沧海桑田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只有人性亘古不变。
孔子说的话真是让我获益匪浅,虽然我背的很慢。
但《论语》让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以后还要慢慢消化,深入的理解。
读《论语》有感2大家应该听说过论语吧!论语是孔子写的一本名著,分别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学而第一、第二篇是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今天我读了第一篇学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
其中有一段使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最让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这一句。
我觉得这句话正好指明了我的缺点,我也要感谢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如何改正。
以前我总是学了的东西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学完的东西要时时去温习才行。
读《论语》有感15篇
读《论语》有感15篇读《论语》有感1《论语·学而》中有子曰:“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应该就是行仁的根本吧!我的理解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友爱同学是每一个当代学生必须做到的事。
初中的我们,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也慢慢进入到青春叛逆期。
我们在慢慢长大的同时,也要明白父母也在慢慢变老。
如果没有“孝弟”思想,就不能做到理解、体贴父母,与父母就会产生隔阂,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亲身经历。
我的老爸每次喝完酒回家,美曰其名就会找我“谈心”。
但在我眼里,老爸和我讲的都是“废话”,我很反感,所以每次都很不耐烦不想听。
学了这则《学而》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对爸爸的态度,也常常思考:老爸为什么喝酒?为什么要喝完酒回来和我讲“废话”。
渐渐地我明白了老爸在外喝酒,有他们成年人的无奈,其实是为了工作和这个家。
之所以和我“谈心”,是因为他平时不善于表达对我的爱,只有喝了酒才吐真言于我。
但我却觉得这是“废话”,觉得老爸的“谈心”让我烦燥。
那是我不理解父亲,不懂父亲深沉的爱呀!什么是“孝弟”,怎么尽孝道?看似很深奥的话题,其实都源于我们生活中的小事,我们应该以“孝弟”为标尺,回到家主动跟父母问声好,挂电话之前跟父母说再见,在外面玩提前告知父母,不让父母担心……记得爸爸和我说过,一个人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一家人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在我看来,只有好好孝顺父母,尊师重兄才是一家人快乐的根本。
读《论语》有感2想必大家都听过《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吧!南郭先生明明不会吹竽,却不懂装懂,混在队伍里充数。
最后事情败露,只好逃跑了。
在《论语》中,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条道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就是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
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论语》读后感12篇
《论语》读后感12篇《论语》读后感篇1孔子,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虽然他距离我们比较遥远,但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其中,他的启发式教学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贡献巨大。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是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
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
就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一样,启发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长方形,让学生经历这个推导过程,那么往后知识的学习就会水到渠成,而不是简单粗暴的直接告诉孩子们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不会让学生学习,反而会带给他们很多困惑。
教育要循序渐进。
启发式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与当今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一脉相承,可以更好践行“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
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应时刻做到把握适当时机、因势利导,且循序渐进。
因此,要上好一堂课,教师不仅要备课充分,更应结合新课标,把科学的教法运用到教学中,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论语》读后感篇2《论语》是一本流传已久的经典著作,丰富,语言简洁却蕴含了人生的大仁大道和做人的道理。
备受古今中外学者的推荐,在这个寒假我拜读了习爷爷曾读过的这本书。
《论语》这本书中我最喜欢这一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它的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努力做到最好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有没有说谎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这句话就如同一个警钟长鸣在我的耳边,这句话让我明白,帮助别人做事要尽心竭力,同朋友交往要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要反复复习就像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读《论语》有感合集15篇
读《论语》有感合集15篇读《论语》有感1《书海拾珍》一书出版了,翻阅完一篇篇精彩的__,我不由自主地又拿起已拜读多遍的《论语》。
因为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一直引导着我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论语》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及弟子之间讨论上自尧舜禹下至春秋列国天下大事和修身治学,人伦国事等文化道统的语录汇编。
全书共有20篇,内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观念、道德修养、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等。
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给我留下颇深的印象,得到很多的启示。
一、孔子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对学生进行仁、义、礼、智、信、直、勇等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将人格培养放在第一位,然后才考虑传授知识。
二、孔子善于因材施教,善于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孔子把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因事而教,因教启事,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
孔子深知,人的个性和资智有着很大区别。
他曾说过:“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就是说,一个人的智力在中等以上,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习;如果智力在中等以下,那就不必了。
同是问“孝”,孔子给子游、子夏、孟武伯和孟懿子的^答~`案就各不相同;同是问“仁”,孔子对子贡、子张颜渊与樊迟的回答也不一样。
他的不同,是解释的方式、举例的深浅因人而异,最终目的是要使每个学生循序渐进,直达中心。
孔子善于巧妙地启发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把死教材灵活应用。
他强调必须重视学生的求知欲望,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他主张激发学生求知的主动性,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也。
至于如何启发,在于老师的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三、孔子是“言传身教”的第一个倡导者和实践者孔子认为自己的行为能够成为别人的榜样,这比说多少道理都有用,也更有意义,因此他时刻提倡“身正”。
孔子一生中,几乎天天都有弟子跟随左右,处处以行动和人格感召,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受到他的感染。
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应该记住“身教重于言教吗”?四、对于学习态度和方法,孔子也有明确的论述。
读《》有感
读《》有感最近,我一直在读孔子的传世经典《论语》,一段段精妙的文字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从里面,我体会到一种灵动美妙的魅力。
论语是孔子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将古今中外最杰出的思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铸就了一件无法估量的珍宝。
它中所包含的内容,既有智慧的精华,更有深刻的启迪。
这是我最被深深打动的地方。
在阅读论语中,我发现孔子深刻的思想和出类拔萃的哲学理论。
孔子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智慧,努力为他人着想、宽恕他人这种治国民等价的观点,让我激动不已。
孔子深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教导人们要对别人宽容、以礼待人,而不是依靠“凌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正如他所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他提出的“尊重贤良、奖励努力、消除不平等”的理念,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开展公平、公正的竞争,走向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读《论语》,让我对孔子的智慧有更深的体会。
我深刻的感触到,“古人其人而后可知其德”,更明白了“譬如登高山之望,虽不能久立,可以看万里之平野”之道,当然,这里也体现出一种智慧和理性思维,让我由衷的钦佩和敬仰。
读论语,让我受到很多启发和感悟,尤其是与人为善、和谐和宽容的高尚品质和思想,令人叹服。
从论语中,我体会到孔子如何崇尚美德,保持平和的心态,用心去修养自己,如何谨慎言行,如何让生活充满正义,如何保护和平,以及如何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等等,都是我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读论语,我对孔子更加深刻的了解、体悟,他的智慧让我感受到无边无际的宽阔深远。
他用最精炼、最新颖的思想,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宏伟的智慧画卷,传递着满满的智慧和灵性的精神,让人感受到智慧的力量。
这种能量让我收获了许多,让自己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最后,《论语》是一部永恒的经典,它指引了我们的做人之道、生活之道,更是当今社会的一面旗帜。
读了《论语》,我更加坚定“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坚定自己以仁心报礼,以礼让为本,尽力为大众谋福利,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
心得体会-读《论语》有感---我心中的孔子 精品
读《论语》有感---我心中的孔子
读《论语》有感---我心中的孔子
耿怡墨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了一个不敢梦想,害怕失败的人。
面对心向往之的事物我退却了,渐渐的学会用无所谓三个字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失落与难过。
有时候,当我无法不面对污浊的空气,拥挤的空间,我发现我再也找不回当年那个呼着小时不识日的我了。
而这种心态,在遇到孔子的时候发生了转变。
我开始相信有那么一种人,境遇比我差得多,却还在用自己的心为这个日渐不堪的社会做着奉献,还在为类似挟泰山以超北海的梦想坚持着。
我突然想起了我自己,从来没有一个人像荷蓧丈人那样用犀利的语言抨击我的梦想,因为我没有梦想,准确地说,是没有拥有灵魂的梦想。
曾几何时,我也傻傻地去给老人让座,在地上捡了钱去交给警察叔叔,看见同学抄作业会严厉制止。
而今呢,我看到老人上车会装睡觉,看到同学抄作业会走过去笑着对他说要不要抄我的?看到插队的我也不会管,对着不喜欢的事我会笑,对着不公平的事我能忍。
当我以一个完美无缺的姿态重新站起的时候,我以为我不会再受伤了。
可是,我错了,我躲不了。
我终归不能像孔子一样喊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一个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公平难觅的年代,说出这样的话的孔子,真的不能不让我敬佩。
因为我做不到。
孔子曰仁即爱人。
我无数次地希望这个世界充满仁,可是太难了,现在尚且做不到,更何况孔子所处的时代?于是我想起一个面色枯槁却神情依然焕发光彩的人,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说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当他面对外界今之从政者殆尔,怅然若失地说鸟兽不与同群时,谁又能够像他一样轻抚琴弦,浅吟低唱那千古之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
——读《论语》23则有感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候,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论语》是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由孔子弟子所撰写的孔子言行及事迹。
在这个学期中,我们由于国学比例在考试中逐渐增大的缘故,就开始了学习《论语》。
学完了《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一章节后,突然觉得其实“圣人”之名人人都可以拥有,但要看你有没有那份决心和毅力。
其实孔子是个学习态度认真的人。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勤奋好学的人,“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学无止境的人,“朝闻道,夕死可矣”;对学习有着积极态度,不耻下问的人,“与子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所以,孔子能被后人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也不无道理。
除了学习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孔子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他是个不赶尽杀绝,对万物仁慈的人,“子钓而不钢,弋不射宿”;他是个以人为本的人,“厩焚。
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他是个谈吐优雅的人,“子不语怪、力、乱、神”;他是个不肆意猜测,实事求是的人,“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同样的,孔子也不爱钱财,“安贫乐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我浮云”。
孔子虽生活于一个“路不拾遗”的世界,但仍比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我们的操行高出太多,不得不令人钦佩。
而在孔子当时的时代,虽孔子壮志一生,仍不得任何诸侯国重用,颠沛流离大半生,却只落得个凄凉晚年,不得不让人扼腕叹息。
而回顾一生,孔子说:“吾十余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也让我们这些不安心学习的人,在孔子数年的学习背景下汗颜。
其实,孔子给我们所带来的,除了中华古文化的熏陶之外,更让我们在内心的促使下践行着内心的真、善、美,使自己不断的日臻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