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酵素的现状
酵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布局分析

酵素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布局分析摘要:酵素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效果的蛋白质分子,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制药和化妆品等领域。
本文将分析酵素行业的现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供布局建议。
一、酵素行业的现状1.市场规模庞大:酵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酵素市场规模已达到数十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2.应用领域广泛:酵素在食品加工、饲料生产、制药、化妆品、洗涤剂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食品加工业是酵素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尤其在面包、饼干、啤酒等产品的发酵工艺中起到关键作用。
3.技术创新推动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酵素行业正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高效酶的研发、酶工程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生产的推动,为酵素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
二、酵素行业的未来趋势1.健康意识的提升: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健康饮食的流行,酵素作为一种天然、无毒、高效的生物催化剂,将在健康食品和保健品领域有更广泛的应用。
预计未来几年,功能性酶将成为酵素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2.可持续发展:酵素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环保产品,具有较低的能耗和较小的生产环境影响。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酵素行业将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酵素的生物降解性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3.产业化生产与国际合作:酵素行业的发展需要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和研发投入,同时还需要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与交流。
通过国际合作,酵素行业可以共享技术和资源,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酵素行业的布局分析1.加强技术研发:酵素行业应加大对高效酶的研发力度,提高酵素产量和活力,延长酶的使用寿命。
同时,应注重酶与底物的匹配性,提高反应效果。
加强酶工程技术的应用与创新,提高酵素的应用范围和市场竞争力。
2.拓宽应用领域:酵素行业应积极拓宽应用领域,开发新的市场需求。
除了传统的食品加工、饲料生产和制药领域,还可以关注生物医药、环保领域和日用化学品等行业的酵素应用。
酵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酵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酵素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可分解或转化许多有机物质,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
目前,酵素行业市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一、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酵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全球化学品工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统计,2021年全球酵素销售额达到120亿美金,其中工业酵素占据市场约70%的份额。
2.应用领域:酵素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特别是在食品、饲料、医药和化工等行业。
目前,最大的消费者市场在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35%以上。
3.品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酵素品种越来越多。
从化工酶到食品酶,从葡萄糖酶到蛋白酶,市场上的酶品种繁多,不断涌现出新品种和新应用。
二、发展趋势:1.推广应用:酵素在食品、医药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未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酵素的利用价值会越来越被重视。
2.研发创新:酵素领域的研发一直是行业的热点,目前的技术研究中,常常将生物科技与工程学相结合,发展创新型酵素产品。
3.环境友好:酵素的生产和应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未来将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纺织和造纸领域中,酵素的应用可以使传统工业中的污染减少。
4.小型化和智能化:未来,酵素生产的趋势是小型化和智能化。
新型的小型机械可以在实验室中快速筛选出高质量的酶生产菌株,而智能化技术则可以使生产工艺更加自动化。
总之,酵素作为一种生物技术在众多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酵素生产和应用的技术不断创新,环境友好型的酵素产品将成为重点发展的方向。
2024年天然酵素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天然酵素市场规模分析引言天然酵素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药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的生物催化剂。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天然产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天然酵素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天然酵素市场的规模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前景。
天然酵素市场概况天然酵素市场包括食品、饮料、药品和化妆品等多个细分领域。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天然酵素市场规模达到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X亿美元。
市场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1.健康意识的提升:消费者对健康和天然产品的偏好推动了天然酵素市场的增长。
天然酵素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健康促进剂,能够提高消化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以及改善皮肤质量等。
2.饮食习惯的改变:随着人们追求健康饮食的不断增加,对添加天然酵素的食品和饮料的需求也在增加。
天然酵素可以帮助消化食物、改善肠道健康,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3.化妆品行业的发展:天然酵素在化妆品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其具有温和的化妆效果、抗衰老的功效以及对皮肤问题的改善作用,因此越来越多的化妆品公司将天然酵素作为主要原料。
天然酵素市场的地区分布天然酵素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点。
目前,亚太地区是全球天然酵素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占据了市场份额的X%。
亚太地区的市场增长主要受益于人口增长、消费升级以及对健康产品的需求。
此外,北美地区和欧洲地区也是天然酵素市场的重要消费地区。
天然酵素市场的竞争格局天然酵素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激烈度,市场上存在着多家主要厂商和品牌。
这些厂商不仅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来提升市场竞争力,还积极开展市场推广和品牌营销活动。
同时,天然酵素市场还面临一些挑战,如高产品成本、技术门槛较高以及市场准入门槛高等。
天然酵素市场的发展趋势天然酵素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看好。
以下是市场的几个发展趋势:1.产品创新与研发:厂商将继续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并通过不断创新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食用酵素的现状

食用酵素的现状1食用酵素主要发酵微生物1.1人工接种发酵用微生物在许多食品发酵过程中,亚洲地区食品发酵过程的水解阶段以霉菌为主,产乙醇阶段以酵母为主。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酵母菌在酵素食品发酵和饮料生产中起主要作用。
利用星果(一种热带杨桃)为原料,在果浆中接种酿酒酵母进行发酵,获得了一种风味良好和低酸度的水果酒精酵素饮料。
除了酵母菌,其他常用的真菌是霉菌,如黑曲霉、根霉和红曲霉。
利用青梅加工副产物为原料,分别接种黑曲霉、根霉进行固态发酵研究,经发酵作用后,总酚、类黄酮、抗氧化活性和极性脂质等都有增加。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糙米酵素红曲酒的发酵工艺模型及工艺参数,通过实验得出:以大米和糙米酵素为100%计,最适红曲霉添加量为10%,最适酵母加入量为1.0%,最佳原料与水的比例为1:1.5,发酵温度控制在24~28°C,发酵8d,可获得一种风味、色泽与功能性均上乘的饮品。
除真菌外,也有接种细菌进行发酵,常用的是乳酸菌属的有益菌。
以土豆汁为原料,接种干酪乳酸菌发酵制得一种能够清除自由基,含有益生菌的功能酵素饮料。
1.2自然接种发酵微生物果蔬发酵中,最早也最稳定的是乳酸菌发酵,从中经常会分离到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等乳酸菌,这些乳酸菌是果蔬自身携带的一部分微生物。
果蔬通过乳酸菌发酵后,可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口感、营养和保存期,同时能降低有害成分的含量。
在蔬菜自然发酵的起始阶段,明串珠菌属是优势微生物,从类似朝鲜泡菜的发酵蔬菜中分离得到的该类微生物,具有在低温下生长速度快、酶活力高的特性。
在整个蔬菜自然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是主要的优势微生物。
益生肠球菌类是乳酸菌属中的一类微生物,遍布于自然界,在一些发酵乳制品的生产中,益生肠球菌是有益微生物,可以促成乳制品形成独特的风味和品质。
在研究红茶发酵产物的功能时发现,红茶自然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是一些酵母菌,含有拜氏接合酵母和克劳森酒香酵母2种酵母菌。
酵素市场情况分析消费者驱动下的快速发展

酵素市场情况分析:消费者驱动下的快速发展酵素,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等领域。
目前,酵素市场正在经历快速发展,并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
本文将从市场规模、市场分析、消费者需求等方面对酵素市场情况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近年来,酵素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
据预测,全球酵素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9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8%。
目前,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是全球酵素市场的主要贡献者,它们占据了市场的44%份额。
而在中国,酵素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据悉,2019年,中国酵素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43.6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89.3亿元人民币。
二、市场分析酵素市场由于具有多种功能,应用范围广泛。
严格意义上来说,酵素市场可以分为食品类、饮料类、保健品类、洗涤用品类、工业类等。
但是,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功能饮食”理念的流行,目前酵素市场的关注点主要是食品类和保健品类。
1. 食品类酵素在食品类中主要应用于调味、发酵、嫩化、辅酶等方面。
在日本,酵素酱油已成为传统酱油的替代品。
在烹调时,酵素酱油不仅可以提升菜品味道,还可以去除胆固醇。
目前,酵素也被广泛应用于饼干、点心、面包、酒类等食品加工中。
以酸奶为例,在食品类市场中,由于酸奶富含乳酸菌和酵素,不仅可以促进消化,还能够提高免疫力和增强骨骼健康,因此备受消费者喜爱。
2. 保健品类酵素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酵素保健品主要有口服酵素、膳食酵素和植物酵素等。
在口服酵素方面,酵素的消化功能可以促进身体对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加营养素的利用率,从而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
在膳食酵素方面,酵素能够帮助人体完成膳食繁忙、调节消化系统、降低消化不良的风险。
在植物酵素方面,由于其天然性和无副作用性,成为健康产品市场新宠。
三、消费者需求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和“功能饮食”理念的加强,酵素市场已经成为消费者热捧的健康产品。
酵素市场调研报告

酵素市场调研报告
《酵素市场调研报告》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酵素作为一种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增强免疫力的营养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因此,酵素市场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行业。
调研显示,全球酵素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主要推动因素包括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加,对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的需求增加,以及酵素产品种类和品质不断提升。
国内市场方面,中国酵素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消费者对酵素产品的接受度逐渐增加,诸如酵素口服液、酵素粉、酵素胶囊等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追捧。
同时,各大酵素品牌也不断开拓新产品的研发,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然而,随着酵素市场的竞争加剧,酵素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
市场调研显示,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成分和效果的关注度逐渐增加,对酵素市场的品牌、信誉和口碑要求也在提高。
总的来说,酵素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但也面临着市场竞争、产品质量和消费者需求等多重挑战。
未来,酵素企业需要加强研发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注重品牌建设和消费者服务,以不断提升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2024年水果酵素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水果酵素市场分析现状1.引言水果酵素是一种在水果中存在的天然酶,具有多种益处,如消化、排毒和抗氧化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增加,水果酵素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当前水果酵素市场的现状进行详细分析。
2.市场规模水果酵素市场的规模由多个因素影响,包括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产品的可获得性、价格以及宣传推广力度等。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水果酵素市场在过去五年内每年增长率超过10%,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3.市场驱动因素水果酵素市场的增长受到多种驱动因素的影响。
首先,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寻找更加天然和营养的选择。
其次,水果酵素的广泛应用领域也促进了市场的增长,包括食品和饮料、保健品、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等。
4.市场分布水果酵素市场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和日本等。
这些地区的消费者更加注重个人健康和形象,对水果酵素的需求量大。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新兴市场的增长潜力不可忽视。
5.市场竞争当前,水果酵素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市场上存在多家公司和品牌提供各种类型的水果酵素产品,包括原生态、有机和浓缩等。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通过创新研发、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等手段来获得竞争优势。
6.市场趋势水果酵素市场的未来发展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对于天然、有机和无添加的需求将继续增长,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原料来源。
其次,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也将成为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提取和生产技术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创新和竞争。
7.挑战与机遇水果酵素市场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产品规模扩张和生产能力提升将是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尤其是在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和保持产品质量稳定性的同时。
其次,市场监管和法规约束也需要企业高度关注和遵守,确保产品合法和安全。
然而,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需求的增加,市场前景仍然十分光明。
酵素行业报告

04
酵素行业生产工艺与技 术
生产工艺流程
原料选择与预处理
选择优质原料,进行清洗、破碎、浸泡等预 处理操作。
分离与提纯
采用离心、过滤、萃取等方法,将酵素从发 酵液中分离出来,并进行提纯处理。
发酵过程控制
通过控制温度、湿度、 pH值等参数,促进 酵素菌种的生长和繁殖。
浓缩与干燥
通过浓缩和干燥工艺,提高酵素浓度,便于 储存和运输。
02
酵素市场现状分析
市场规模与增长
市场规模
近年来,酵素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成的市场需求也在稳步增长。
增长速度
酵素市场的增长速度较快,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随着酵素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和消费者对酵素 认知度的提高,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关键技术与设备
菌种选育技术
通过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等方法,选育出高产、 优质、适应性强的酵素菌种。
分离提纯技术
运用膜分离、色谱分离等高新技术,提高酵素分 离提纯的效率和纯度。
ABCD
发酵控制技术
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和调整发酵过程 中的各项参数,确保发酵稳定进行。
浓缩干燥设备
采用真空浓缩、喷雾干燥等先进设备,实现酵素 的快速浓缩和干燥。
随着健康消费观念的深入人心,酵素作为一 种天然、健康的营养补充品,受到越来越多 消费者的青睐。
产品创新加速
酵素行业在产品研发方面不断创新,推出针对不同 需求、不同人群的酵素产品,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跨界合作拓展市场
酵素行业积极寻求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 如与餐饮、美容、保健等领域的合作,拓展 市场份额。
07
总结与建议
对酵素行业的总结
行业规模与增长
酵素行业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酵素词源、含义及发展1.1词源及含义在辞海中,酵素是酶的旧称,但酶本身却是个近现代的概念,而“酵”的渊源较早,如北宋末年朱肱《北山酒经》中的“用酵四时不同,寒即多用,温即减之”,可见“酵”有酵母之意,故从字面上酵素即酵母之要素。
酶(enzyme)是德国科学家毕希纳通过破碎酵母细胞最终确认,故有存在于(en)酵母(zyme)中的要素之意,是各种生化反应的催化剂。
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
然而,“酵(ferment)”的中英文概念沿俗名方向发展,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发酵”、“酵素”或“发酵物”使用。
目前流行的酵素一词实际上还包含了酶及其产酶微生物和相关调节因子以及相互作用,如激活剂及抑制剂、协同及反馈调控因子等,可称之为广义的酵素,它强调微生态整体。
事实上,没有一定的微生态,菌和酶均难以发挥作用,且同样的酶和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发挥不同的作用。
而与酶同义的酵素可认为是狭义的酵素。
1.2衍生发展我国近代论文中含酵素一词的文献最早见于1927年钱崇澍发表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期上的《化学情形与植物的关系》一文,但一直在较低数量徘徊,抗战胜利后有个小高峰,但之后的几十年均处于低潮,直至改革开放的1978年才开始直线上升。
我国期刊论文数据库中主题含酵素一词的文献最早见于1930年吴轀珍发表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期上的《触酵(Catalase)研究之趋势及文献之介绍》一文,之后沉寂了28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重新出现主题含有酵素的论文,且在50年代中期有个小高峰,70年代前后陷入低潮,直至改革开放的80年代后才出现拐点,开始直线上升题目含酵素一词的文献最早见于1950年濟南華東白求恩醫學院周廷冲发表在《科学通报》上的《介绍酵素学》一文,之后至1953年连续有几篇有关酵素的文章,且论述的均本质上为生物酶。
此后出现了近40年的断代,此期只有关于酶的文献,直至1983年才重新出现题目含酵素的论文,且时断时续,真正进入成长期始于1993年有关饲料酵素的4篇论文,且之后10年的论文主要集中在饲用酵素,并逐步扩展至环保(1994年)、美容化妆品(1998年)和食品(2001年)。
其发表题目含酵素的论文刊物主要在农业科技类(达400多篇,占75%以上),而食品工业类刊物和医药卫生类刊物仅有80多篇,比重不到15%。
值得注意的是进口酵素化妆品批文有75个,而国产酵素化妆品批文只有2个。
2食用酵素2.1普通酵素食品目前我国食用酵素的乱象犹如上世纪80年代初出茅庐的保健食品,市场热火朝天,而工艺、质量标准及管理迟滞很多,市场充斥许多三无产品,SC认证或有保健批文的产品较少。
部分厂商利用不同的边际手段和方式推销其特殊功能,急待加强监管。
高端产品主要来自进口,我国产品主要为跟风产品,多处于低端,由于缺乏相关质量安全标准及可靠功能标识,让消费者多以价识货、以“进口”引导消费。
食用酵素原料有果蔬、中药、野草、树叶、谷物、菌类等,有单一原料,但更多的是复合原料,有的多达上百种甚至数百种原料,其理论和实践的优化都及其困难,孰优孰劣全凭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感觉。
生产工艺主要为发酵型,少数为非发酵型或二者混合型。
初酵以加糖自然发酵为主、陈酿以期长为优。
有高温灭菌的无菌产品,也有非高温灭菌的活菌产品。
剂型有普通食品形态的液体饮料和浓浆、膏状、粉剂、冲剂、茶剂、糖果片剂,也有我国药品和保健品才能采用的软硬胶囊剂。
冠以“酵素”的食品饮料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有近百个品种品牌,每年有超过千万人食用,市场反响非常好。
我国台湾冠以“酵素”的食品也有近百个品种品牌,有的生产厂家已有四十多年的生产历史。
亚太的其它地区如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较为成熟的市场。
近年在欧美“酵素”类保健食品也逐渐风靡。
我国上世纪90年代就有日本等地的酵素类食品进口,鉴于“‘酵素’是‘酶’的旧称”,而食用酶制品需按食品添加剂或含酶食品需按保健食品管理的限制,初期有人进行了保健食品申报上市的初步尝试,但近年则出现“限自己”“不限别人”的乱象,进口普通食品酵素大行其道,而国产的普通食品酵素不许采用“酵素”一词,只能改头换面以果蔬发酵食品等名称面市,不合理地限制了我国酵素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将不声称功能的酵素类食品饮料按传统发酵食品饮料管理,以便弘扬我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遗产,它曾经造就了约400个偏旁为“酉”的汉字,它们大都与我国传统发酵食品饮料相关。
事实上,本质上属于广义酵素的曲类、益生菌类药品、含酶的保健食品和口服酶制剂,以及传统发酵的普通食品,其产业已较为成熟,产品质量安全已有一定的保障。
2.2酵素保健食品我国第一个酵素类保健食品批文为1997-10-29批准的广州的酵素,其批准可以声称的保健功能是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无功效或标志性成份含量。
之后是1998-05-11批准的山东潍坊酵素其批准可以声称的保健功能是改善肠道菌群,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每克含:地衣芽孢杆菌7×103个(出厂)、4×103个(销售);啤酒酵母4×102个(出厂)、2×102个(销售);植物乳杆菌7×107个(出厂)、5×105个(销售),主要原料:浓缩微生物酵素、果汁酵素液、玉米淀粉、结晶葡萄糖;适宜人群:肠道菌群失调者,不适宜人群:糖尿病患者。
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成人:每次5 g~10 g(5勺~10勺),每日3次~4次;儿童:每次3 g~5 g(3勺~5勺),每日3次;口服含化或温开水送服,盒内配有小勺。
保质期,12个月。
贮藏方法,密封存于冰箱或冷暗干燥处。
补发证日期,2009-08-21。
另有一个卫进食健字(1998)第057号的玉米凤梨酵素粉剂(台湾),保健功能:免疫调节、改善胃肠道功能(润肠通便),无功效或标志性成份含量,保质期:24个月,肠胃欠佳者宜餐后食用,并少吃多餐,其他人群餐前半小时食用,批准变更日期:2005-06-23,变更内容:产品名称由原本酵素粉剂变更为健宜富牌玉米凤梨酵素粉剂(见表1)。
2011年6月有首届“酵素”类保健食品专题研讨会,之后一直未见酵素类保健食品的新批文。
表1酵素保健食品[18]Table 1 Fe r m e nt healthfoo d粉)产品名称微生物酵素健宜富牌玉米凤梨酵素粉(原名:原本酵素科隆益康粉(原名:福田科隆酵素)生产厂家山东潍坊台湾原本生化科技公司广州花都制药厂批文卫食健字1998-317 卫进食健字1998-057 卫食健字1997-569批准日期1998-05-11 -1997-10-29功能改善肠道菌群免疫调节、改善胃肠道功能(润肠通便)免疫调节、调节血脂主要原料浓缩微生物酵素、果汁酵素液、玉米淀粉、结晶葡萄糖--功效或标志性成份含量/g 地衣芽孢杆菌7×103个(出厂)、4×103个(销售)--啤酒酵母4×102个(出厂)、2×102个(销售)植物乳杆菌7×107个(出厂)、5×105个(销售)适宜人群肠道菌群失调者--不适宜人群糖尿病患者肠胃欠佳者宜餐后食用,并少吃多餐-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成人每次5 g~10 g(5勺~0勺),每日3次~4次;儿童减半;口服含化或温开水送服,盒内配小勺保质期12个月24个月-贮藏方法密封存于冰箱或冷暗干燥处--注:-为空白。
2.3产品标准目前酵素食品饮料标准仍处于企业标准水平,且主要引用相关常规发酵食品饮料(如:醋、酱油、豆豉等)的常规感官指标及质量安全卫生指标,很少有特征或特殊指标。
尚无国家标准或行业及地方标准。
2.3.1感官指标感官指标主要有形态、色泽、气味、滋味、质地。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不注重感官指标的描述,特别是不注重如实描述,就专家审评过的数百个食品和保健食品标准来看,有关滋味气味的要求大多数采用通用标准中的“具有本品特有的气味、滋味”,未对实有的酸、甜、咸、苦、辛、香等给出应有的描述,理所当然只能要求修改和补充。
其它性状的要求也不同程度存在类似问题,应加以纠正。
因为感官指标是检测人员、审评人员和消费者都可现场快速检测的指标,并有权根据描述的不一致性加以否决或拒绝检测、审评、购买和消费。
2.3.2营养素指标我国食品产品标准中一般不单列营养素指标要求,但产品标识中则要求列营养素指标,造成营养标签常没有相应的标准指标支撑。
在理化指标中通常会有部分营养素指标及部分安全指标。
其中营养素指标一般只有水分或固形物,其次可能有灰分、蛋白、脂肪等几个选择性指标。
应该在产品标准中明确营养标签中含量不为零营养素的含量指标。
2.3.3安全卫生指标安全卫生指标通常分属于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中。
其中理化指标中有关安全卫生的主要有污染物(铅、砷、汞等)、农药残留、生物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等),微生物指标通常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致病菌。
这些指标一般只要按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执行即可。
2.3.4特征指标名副其实的“酵素”产品应该有酶活或益生菌类与数量、功能、功能性或/和标志性成分3类特征或特殊指标,每一类应该至少列1个以上代表性指标,以明确其主要功能或特殊功能。
多种原料的还应规定给出一定数量与原料相关的标志性成分指标,特别是与贵重原料相关的指标成分,以限制滥用高价原料名称,而实际高价原料投料很少的欺诈行为。
2.4我国传统药食同源酵素曲类是我国传统酵素产品。
最早的曲,单为造酒之用,仅以谷物制成。
后来发现曲有“消谷止痢”的作用,故又用做药物。
汉晋前后,出现了以中药为主要原料的药曲,“专以供药,力更胜之。
”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就有神曲。
北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中记叙了多种造曲方法。
在《肘后方》、《小品方》、《千金方》等医籍中都有曲的记载。
明、清时期,曲类更受到医家重视,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多种药用曲,如:半夏曲、红曲、南星曲、建曲、沉香曲、女曲、采云曲等,其中曲茶即与酵素茶本质相同,而研磨入丸剂和散剂则本质与酵素膏、酵素粉相似。
曲类的功效大都有消食健胃功能,但是各种曲的组成不同,其功效和临床应用也有所区别。
生产主要为发酵法,目的是通过发酵使药物改变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
目前我国有上百个曲药批文。
2.4.1半夏曲半夏研末,以姜汁、白矾汤和作饼,楮叶包置篮中,待生黄衣,晒干用,谓之半夏曲。
成品为米黄色小方块,油亮光滑,质地酥脆,气味芳香浓郁。
口含微甜化渣。
性辛,甘温。
有止咳化痰,平喘降逆,和胃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
是治疗风寒咳嗽,喘息气急,湿疾冷饮,胸院满闷,久咳不愈,顽疾不化的良药,功效显著。
2.4.2神曲、建曲和湘曲神曲也称六神曲,是常用的消食药,为面粉和其他药物混合后经发酵而成的加工品,用大量麦粉、麸皮与杏仁泥、赤小豆粉,以及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汁液,混合拌匀,使之不干不湿,做成小块,放入筐内,盖上麻叶,保温发酵一周,长出菌丝后,取出晒干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