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酵素的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酵素词源、含义及发展

1.1词源及含义在辞海中,酵素是酶的旧称,但酶本身却是个近现代的概念,而“酵”的渊源较早,如北宋末年朱肱《北山酒经》中的“用酵四时不同,寒即多用,温即减之”,可见“酵”有酵母之意,故从字面上酵素即酵母之要素。酶(enzyme)是德国科学家毕希纳通过破碎酵母细胞最终确认,故有存在于(en)酵母(zyme)中的要素之意,是各种生化反应的催化剂。能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具有催化效率高、专一性强、作用条件温和等特点。然而,“酵(ferment)”的中英文概念沿俗名方向发展,既可作动词,也可作名词“发酵”、“酵素”或“发酵物”使用。目前流行的酵素一词实际上还包含了酶及其产酶微生物和相关调节因子以及相互作用,如激活剂及抑制剂、协同及反馈调控因子等,可称之为广义的酵素,它强调微生态整体。事实上,没有一定的微生态,菌和酶均难以发挥作用,且同样的酶和微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发挥不同的作用。而与酶同义的酵素可认为是狭义的酵素。

1.2衍生发展

我国近代论文中含酵素一词的文献最早见于1927年钱崇澍发表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期上的《化学情形与植物的关系》一文,但一直在较低数量徘徊,抗战胜利后有个小高峰,但之后的几十年均处于低潮,直至改革开放的1978年才开始直线上升。我国期刊论文数据库中主题含酵素一词的文献最早见于1930年吴轀珍发表在《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期上的《触酵(Catalase)研究之趋势及文献之介绍》一文,之后沉寂了28年,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7年才重新出现主题含有酵素的论文,且在50年代中期有个小高峰,70年代前后陷入低潮,直至改革开放的80年代后才出现拐点,开始直线上升题目含酵素一词的文献最早见于1950年濟南華東白求恩醫學院周廷冲发表在《科学通报》上的《介绍酵素学》一文,之后至1953年连续有几篇有关酵素的文章,且论述的均本质上为生物酶。此后出现了近40年的断代,此期只有关于酶的文献,直至1983年才重新出现题目含酵素的论文,且时断时续,真正进入成长期始于1993年有关饲料酵素的4篇论文,且之后10年的论文主要集中在饲用酵素,并逐步扩展至环保(1994年)、美容化妆品(1998年)和食品(2001年)。其发表题目含酵素的论文刊物主

要在农业科技类(达400多篇,占75%以上),而食品工业类刊物和医药卫生类刊物仅有80多篇,比重不到15%。值得注意的是进口酵素化妆品批文有75个,而国产酵素化妆品批文只有2个。

2食用酵素

2.1普通酵素食品

目前我国食用酵素的乱象犹如上世纪80年代初出茅庐的保健食品,市场热火朝天,而工艺、质量标准及管理迟滞很多,市场充斥许多三无产品,SC认证或有保健批文的产品较少。部分厂商利用不同的边际手段和方式推销其特殊功能,急待加强监管。高端产品主要来自进口,我国产品主要为跟风产品,多处于低端,由于缺乏相关质量安全标准及可靠功能标识,让消费者多以价识货、以“进口”引导消费。

食用酵素原料有果蔬、中药、野草、树叶、谷物、菌类等,有单一原料,但更多的是复合原料,有的多达上百种甚至数百种原料,其理论和实践的优化都及其困难,孰优孰劣全凭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感觉。

生产工艺主要为发酵型,少数为非发酵型或二者混合型。初酵以加糖自然发酵为主、陈酿以期长为优。

有高温灭菌的无菌产品,也有非高温灭菌的活菌产品。剂型有普通食品形态的液体饮料和浓浆、膏状、粉剂、冲剂、茶剂、糖果片剂,也有我国药品和保健品才能采用的软硬胶囊剂。

冠以“酵素”的食品饮料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有近百个品种品牌,每年有超过千万人食用,市场反响非常好。我国台湾冠以“酵素”的食品也有近百个品种品牌,有的生产厂家已有四十多年的生产历史。亚太的其它地区如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较为成熟的市场。近年在欧美“酵素”类保健食品也逐渐风靡。

我国上世纪90年代就有日本等地的酵素类食品进口,鉴于“‘酵素’是‘酶’的旧称”,而食用酶制品需按食品添加剂或含酶食品需按保健食品管理的限制,初期有人进行了保健食品申报上市的初步尝试,但近年则出现“限自己”“不限别人”的乱象,进口普通食品酵素大行其道,而国产的普通食品酵素不许采用“酵素”

一词,只能改头换面以果蔬发酵食品等名称面市,不合理地限制了我国酵素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将不声称功能的酵素类食品饮料按传统发酵食品饮料管理,以便弘扬我国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遗产,它曾经造就了约400个偏旁为“酉”的汉字,它们大都与我国传统发酵食品饮料相关。

事实上,本质上属于广义酵素的曲类、益生菌类药品、含酶的保健食品和口服酶制剂,以及传统发酵的普通食品,其产业已较为成熟,产品质量安全已有一定的保障。

2.2酵素保健食品

我国第一个酵素类保健食品批文为1997-10-29批准的广州的酵素,其批准可以声称的保健功能是免疫调节、调节血脂,无功效或标志性成份含量。之后是1998-05-11批准的山东潍坊酵素其批准可以声称的保健功能是改善肠道菌群,功效成分/标志性成分每克含:地衣芽孢杆菌7×103个(出厂)、4×103个(销售);啤酒酵母4×102个(出厂)、2×102个(销售);植物乳杆菌7×107个(出厂)、5×105个(销售),主要原料:浓缩微生物酵素、果汁酵素液、玉米淀粉、结晶葡萄糖;适宜人群:肠道菌群失调者,不适宜人群:糖尿病患者。食用方法及食用量,成人:每次5 g~10 g(5勺~10勺),每日3次~4次;儿童:每次3 g~5 g(3勺~5勺),每日3次;口服含化或温开水送服,盒内配有小勺。保质期,12个月。贮藏方法,密封存于冰箱或冷暗干燥处。补发证日期,2009-08-21。另有一个卫进食健字(1998)第057号的玉米凤梨酵素粉剂(台湾),保健功能:免疫调节、改善胃肠道功能(润肠通便),无功效或标志性成份含量,保质期:24个月,肠胃欠佳者宜餐后食用,并少吃多餐,其他人群餐前半小时食用,批准变更日期:2005-06-23,变更内容:产品名称由原本酵素粉剂变更为健宜富牌玉米凤梨酵素粉剂(见表1)。2011年6月有首届“酵素”类保健食品专题研讨会,之后一直未见酵素类保健食品的新批文。

表1酵素保健食品

[18]

Table 1 Fe r m e nt health

foo d

粉)产品名称微生物酵素健宜富牌玉米凤

梨酵素粉(原名:原本酵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