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气候与气象灾害

合集下载

重庆市-城市介绍

重庆市-城市介绍
旅游业已成为重庆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之一,带动了相关产业的 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
05
社会民生
教育状况
高等教育
01
重庆市拥有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包括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知
名高校,提供各类专业学科的教育。
中等教育
02
重庆市的中等教育体系完备,包括各类中学和中专学校,满足
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
义务教育
03 年降雨量在1000-14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夏 季。
02
历史沿革
古代历史
古代巴渝文化
重庆市位于巴渝地区,拥有悠久 的历史文化传统,古代巴渝文化 对重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古代交通要冲
重庆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 是交通要冲,对于西南地区的经 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桥梁 作用。
近代历史
饮食文化
麻辣火锅
重庆火锅是重庆饮食文化的代表,以其麻辣、鲜香的特点而著名,吸引了无数 食客。
小吃文化
重庆的小吃也非常丰富,如酸辣粉、豆花米线、串串香等,这些小吃既美味又 具有特色。
民俗文化
川剧变脸
川剧是重庆地区传统的戏曲形式,其中最著名的表演之一是变脸,演员可以在瞬 间变换出多种不同的脸谱。
民间艺术
重庆市 城市介绍
汇报人: 2023-12-27
目 录
• 地理环境 • 历史沿革 • 文化特色 • 经济发展 • 社会民生 • 城市规划与建设
01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南部,东邻湖北省、湖南 省,南接贵州省,西靠四川省,北连 陕西省。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金融、 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也是国 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国际综 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

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

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

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过程成因诊断分析一、引言2022年6月26日,重庆市迎来了一场罕见的暴雨天气。

在短短几小时内,大雨倾泻而下,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城市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对该次暴雨天气的成因进行诊断分析,以期为未来类似天气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提供参考。

二、气候背景重庆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域,夏季多雷雨天气和高温多湿,而6月的气候特点正好表现出这种特点。

此次暴雨前,重庆连日受到高温的煎熬,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增加,为暴雨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三、影响因素1.暖湿空气这次暴雨的形成与暖湿空气流的活跃有关。

在事件发生前的几天,南方地区受到了强热输送影响,暖湿空气主要由南方沿岸进入重庆。

当这些暖湿空气流遭遇到静止冷空气团时,产生了较强的抬升作用,导致大量水汽凝结成云,最终形成了强降水。

2.地形因素重庆地势复杂,由山区和盆地组成,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盆地地势平缓,易积水。

而且,整个重庆市区被两条重要河流——长江和嘉陵江分割,导致水势自然集聚。

这次暴雨期间,暴雨主要集中在市区,加上市区排水设施有限,导致了内涝的形成。

四、天气系统此次暴雨的原因还与局地天气系统的发展有关。

根据气象资料分析,6月26日重庆附近出现了一个低层切变线,这是暴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切变线一经成型,将有利于冷暖空气的堆积和抬升,增大了降水的凝聚和降低过程。

五、强降水成因1.锋区活动6月26日,重庆附近的锋区活动频繁,形成了不断的对流云团。

在这些云团中,水汽充沛,抬升速度快,从而引发了强降水事件。

2.对流云团在锋区活动的影响下,重庆地区形成了多个对流云团。

这些云团在相对稳定的大气环境下,发展迅速,使得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

六、总结综上所述,重庆2022年“6·26”暴雨天气的成因主要与暖湿空气的流动、地形因素以及天气系统的发展密切相关。

重庆自然地理条件

重庆自然地理条件

重庆自然地理条件一、地质情况1、概述重庆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低山丘陵地形地貌特点突出,新构造活动较弱。

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有着八九亿年固结历史较老的相对稳定的扬子准地台内。

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上,重庆主体位于地震峰值加速度0.05g分区内,对应的地震烈度相对较低,建筑抗震设防成本较低。

重庆市有着良好的地震活动环境和地震构造环境。

重庆区域内可能引起较大地震的主要是几条大的基底断裂,比如华蓥山基底断裂、方斗山基底断裂带、七曜山—金佛山基底断裂、彭水基底断裂、长寿—遵义基底断裂、黔江断裂带。

这几条断裂规模相对较大,长度多在200千米以上,深度多大于20千米,切割较深,对本区影响亦较大,但由于这些断裂带的最后活动时期相对较早,比较稳定,因此发生破坏性地震的时间间隔相对较长。

地表断层则主要分布在NE向和近NS向背斜的轴部,它们与背斜一起构成褶断带。

发育在背斜核部的盖层断裂一般断续延伸,其最后活动多在距今20万年之前,之后活动减弱。

统景发生的5.4级地震是有记载以来发生在这一类断层褶皱带上的最大地震。

一般来讲,具有一定规模的全新世活动断层具有发生7级或7级以上地震的背景,多年来的调查和研究表明,重庆境内的断裂多数为第四纪早中期活动断裂,迄今未发现有全新世活动断层存在,重庆境内发生7级地震的危险性是不存在的。

即将完成的《重庆市都市区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项目的工作初步结果表明,重庆都市区范围内没有发现地震活断层,没有发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避让的活断层。

2、近百年地震活动概况重庆市属地震相对稳定的区域,1910年以来共发生ML1.0级以上地震5430次,其中ML2-2.9级1054次;ML3-3.9级地震115次;ML4-4.9级43次;ML≥5.0级地震5次;最大地震是1989年11月20日渝北统景5.4级。

从历史上中强地震的空间分布来看,地震多发生在二、三级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带附近及其北东向背斜褶皱的轴部附近。

2017年整理重庆市气候与气象灾害

2017年整理重庆市气候与气象灾害

系列1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重庆市气候与气象灾害第一章气候第一节气候特征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过渡地带的四川盆地的西南部。

地跨东经105°11′-110°12′,北纬28°10′-32°15′,东与陕西、湖北、湖南交界,南靠贵州,西、北面与四川接壤。

东西长约470千米,南北宽约450千米,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重庆市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

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

重庆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

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全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

重庆市的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季节的原则(即候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界于冬、夏季之间的时段分别为春、秋季)可以得到重庆市的四季变化情况。

全市大部分地区在2月末到3月初进入春季,东南部及海拔较高地区偏晚在3月4候前后,春季持续时间约70-85天。

5月中旬开始,全市相继进入夏季,东南部最迟在6月初入夏,夏季是全年最长的季节,普遍有120-140天,东南部稍短,也有100天左右。

9月中旬,东南部首先进入秋季,其余地区在9月末才入秋,持续时间与春季相当,约70-80天。

冬季来临的时间一般在12月上中旬,东南部偏早在11月下旬,冬季长约75-90天,东南部及海拔较高地区可达100天以上。

气候变化对重庆高温和旱涝灾害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重庆高温和旱涝灾害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重庆高温和旱涝灾害的影响∗白莹莹1 高阳华1张焱2李永华1 王中1(1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重庆,401147;2 重庆市气象台,重庆,401147)摘 要利用重庆地区1961-2006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重庆高温和旱涝灾害的影响。

结果表明:重庆区域显著的增暖开始于90年代后期,突变检验结果显示气温距平的突变出现在1997年。

增暖后,极端高温事件发生频次增加趋势明显,高温热浪风险显著上升,极端降水事件发生频次也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 洪涝灾害的风险不断上升。

进一步分析了区域平均各级别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小雨和中雨日数减少趋势明显,使得干旱的风险在增大。

将区域平均气温距平序列分为全球气候变化对重庆区域平均气温的影响和重庆区域平均气温的自身变率两部分,发现在增暖后,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气温变化的贡献较增暖前增大。

分别计算2006年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自身变率对重庆异常气温的贡献,发现2006年重庆异常高温可能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和区域自身的变率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区域自身的变率为主。

关键词: 气候变化,高温,旱涝,极端事件1 引言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

IPCC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指出[1],近一百年(1906-2005)全球地面平均温度升高了0.74°C,这种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增强的温室效应共同引起的。

随着全球平均温度的上升,全球气候系统表现出明显的变化,大气和海洋的环流系统发生变化,气候变率增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极端事件的频繁发生,使得洪涝、干旱、热带气旋、冷害、冻害、寒害、暴雪、沙尘暴、冰雹、大雾、雷暴、龙卷风、大风、热浪、连阴雨等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70%左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而与气象条件有关的水土流失、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沉降、森林和草原火灾、农林草原病虫害、荒漠化等生态环境灾害的损失更是难以统计。

重庆市暴雨天气特征分析及成因

重庆市暴雨天气特征分析及成因

重庆市暴雨天气分布特征及成因摘要:根据对重庆市2002~2012年近十年的暴雨数据做时间和空间上的对比分析,指出重庆市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可以得出其年变化、月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

对重庆市暴雨进行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成因分析,主要是西南低涡、低空急流、江淮—川东切变线、低压槽、冷空气、水汽条件、地形因素以及全球气候变暖、重庆市市政建设等因素的影响,并提出了重庆市暴雨天气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暴雨;特征;成因;措施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ainstorm data of Chongqing in 2002 to 2012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is data on the time and space, it pointed out that the rainstorm in Chongqing mainly in June to September, and its yearly variation, monthly vari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can be drawed.Analyzing the rainstorms in Chongqing from the point of natural factors and human factor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rainstorm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southwest vortex, low level jet, Jianghuai - eastern Sichuan shear line, low pressure trough, cold air, moisture conditions, topography, global warming, the impact of Chongqing municipal construction and some other factors. Besides , it puts forward some appropriate preventive measures.Key words: rainstorm; characteristic; cause of formation; measures1 引言暴雨指的是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mm的降水。

重庆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重庆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
第十条 气象灾害防御系统建设规划和气象设施建设规划的调整、修改,必须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 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综合处理系统、自动气象探测、闪电定位、气象信息传输网络等气象灾害监测设施。
第十二条 无线电管理部门应当安排气象无线电专用频道和信道,确保气象灾害信息的传输。
第三十七条 气象主管部门、气象台站的工作人员对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瞒报、迟报,或者玩忽职守导致漏报、错报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玩忽职守的,依法给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气象主管部门负责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和气象灾害等级的评估、调查、核实,气候环境评价、人工影响天气、雷电灾害防御等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气象衍生灾害的监测、预报和减灾工作。
市和区、县(自治县、市)的农业、水利、环境保护、地质、林业、消防、规划、通信、交通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第三章 监测与预报
第十三条 市气象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和气象灾害的联合监测,根据防御气象灾害的需要建立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监测网络。
第十四条 联合监测网络成员单位由市气象主管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审定。
联合监测网络的成员单位应包括市和区、县(自治县、市)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其他有关部门、单位及其所属的气象台站、观(监)测哨点。
(2002年12月6日重庆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御气象灾害和气象衍生灾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重庆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

重庆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

重庆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气象灾害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也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重庆市由于受特定自然环境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天气复杂多变,气象灾害发生频繁。

旱、涝、风、雹、高温、冷害、雾害、雪灾、泥石流和雷电灾害常有发生。

尤以旱、涝、风、雹为甚。

干旱是重庆市的主要气象灾害。

不仅频繁,而且危害严重。

民间有三年一大旱,年年有小旱之说。

干旱按季节划分有春旱、夏旱、伏旱、秋旱、冬旱。

重庆各地累年发生春旱的频率一般在10%~30%之间,潼南、荣昌、大足、璧山和中东部的云阳、万州、开县、梁平、忠县,春旱频率较高,为40%~50%。

东南部的酉阳和秀山县,由于地处四川盆地外侧,是全市春雨最早的地区,所以春旱频率最低,一般不足10%。

春旱主要是造成秧田缺水,影响水稻、玉米播种出苗,使生长期的小春作物受旱以及人畜饮水困难。

由于青藏高原加热和高原季风的活动,形成全市5月下旬的一段多雨期,称为重庆早梅雨或迎梅雨。

因此夏旱发生的频率不高,在5%以内,仅西北部的潼南、大足,荣昌、璧山在15%左右。

影响最大的是伏旱,伏旱发生的频率为70﹪~80﹪,严重伏旱频率30%左右。

主要发生在东部和长江沿岸各县。

伏旱常伴有高温酷暑,不仅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而且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瘟疫流行。

发生于9月中旬至11月的干旱称为秋旱。

主要影响小春作物的播种。

但对晚秋作物的生长有利。

危害最大的是秋旱和伏旱连在一起,常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发生于12月到次年2月的干旱,称为冬旱。

由于持久少雨,对小春作物的越冬生长会有很大影响。

而且冬旱常和冬暖相联系,大量的农作物病虫均可安全越冬,次年各种农作物病虫害较常年偏重。

暴雨洪涝也是重庆市的多发灾害,暴雨一般发生在4~10月,最早在3月中旬,最晚出现在11月中旬。

最集中的时段在6月下旬到7月中旬。

重庆市东北部的万州、开县、梁平、云阳一带,由于长江河谷穿谷流的作用,暴雨洪涝发生频率最高,年均次数在7次以上。

重庆历次旱灾情况汇报

重庆历次旱灾情况汇报

重庆历次旱灾情况汇报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山地区,气候多变。

由于地处内陆,受季风的影响较小,旱灾是重庆市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历史上,重庆市曾多次发生旱灾,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重庆历次旱灾情况进行汇报,以便对未来的防灾救灾工作提供参考。

一、1949年旱灾情况。

1949年,重庆市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旱灾。

当时,旱情主要集中在市区周边的农田和山区。

据统计,当年有近50万亩农田受旱,大量农作物枯死,给当地农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同时,由于缺水,当地居民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政府及时采取了紧急救灾措施,为受灾群众提供了粮食和饮用水,有效减轻了灾情带来的影响。

二、1985年旱灾情况。

1985年,重庆市再次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旱灾。

这次旱灾主要集中在市区及周边地区,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据统计,当年有近100万亩农田受旱,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绝收。

同时,由于干旱缺水,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供应出现了紧张局面。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调拨粮食、组织抗旱抢险队伍等,有效减轻了灾情带来的影响。

三、2006年旱灾情况。

2006年,重庆市再次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旱灾。

这次旱灾主要集中在市区及周边地区,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据统计,当年有近120万亩农田受旱,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绝收。

同时,由于干旱缺水,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供应出现了紧张局面。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调拨粮食、组织抗旱抢险队伍等,有效减轻了灾情带来的影响。

四、2019年旱灾情况。

2019年,重庆市再次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旱灾。

这次旱灾主要集中在市区及周边地区,对当地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据统计,当年有近150万亩农田受旱,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绝收。

同时,由于干旱缺水,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供应出现了紧张局面。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调拨粮食、组织抗旱抢险队伍等,有效减轻了灾情带来的影响。

五、总结。

重庆市是一个多山地区,受季风影响较小。

重庆气候特征

重庆气候特征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多伏旱,全年云雾多,日照少,秋季阴雨绵绵。

产生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是:(1)冬季秦岭大巴山的屏障作用,减弱了寒潮威胁;(2)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压的影响;(3)地形闭塞,风速小,空气湿度大。

重庆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暖,湿润多阴,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

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平均气温在27-29℃,最高气温43摄氏度,有火炉之称。

日照总时数1000-1200小时,常年降雨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

谈谈重庆气候特征、冬季人体感受及采暖的必要性楼主西边亮发表于搜房网- 重庆业主论坛- 海棠晓月怡景天域我们重庆人一般将自己划定为“南方人”,认为采暖是“北方人”才需要的。

加之重庆过去的“火炉”名号,人们更多地认为如火的夏季更使人难耐。

潜意识中总觉得冬季“不冷”。

即使冷时间也不长,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不需要采暖。

外地人没到过重庆的也只知重庆是“火炉”城市,自然认为重庆的冬季是很暖和的。

历史上采暖设施都由国家投资建设,由于国家经济基础的原因,采暖是国家的一个巨大的包袱。

国家无力解决整个南、北地区的采暖问题。

所以,就以地理的南北(主要是以长江以北,不包括长江流域)来划分采暖和非采暖地区。

这样,就形成了“北方”地区有供暖设施,即“暖气”。

住宅也必须经过保温处理,即保温、节能住宅。

而“南方”地区无任何供暖设施。

由于不采暖,自然也无需考虑热能损耗,所以南方的住宅都无保温、节能要求。

按建设部新的建筑热工设计分区,是用累年最冷月(即一月份)和最热月(即七月份)平均温度作为主要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5℃和≥25℃的天数作为辅助指标,将全国划分为五个区,即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

夏热冬冷地区的主要分区指标是最冷月平均温度0~10℃,最热月平均温度25~30℃。

重庆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及防洪减灾措施

重庆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及防洪减灾措施

重庆市暴雨气候特征分析及防洪减灾措施引言: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跨东经105°11'~110°11'、北纬28°10'~32°13'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

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划分较为明显,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

但是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重庆市的极端天气事件也明显增多,如暴雨灾害较为频繁,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因此,加强暴雨灾害的特征分析,提出科学有效的防灾减灾对策,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1、暴雨天气的成因1.1自然因素结合重庆市暴雨天气形成因素的分析,其中存在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因素、水汽条件、地形因素等(1)气象因素暴雨的形成是由于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综合作用的后果。

无论是哪种环流形势,暴雨来临之前或者发生暴雨的过程中,从地面到高空都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系统,重庆市区域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包括西南低涡、低空急流、江淮-川东切变线、低压槽、冷空气等。

(2)水汽条件重庆市位于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水汽来源较为丰富,空气湿度相对较大,夏季的7月8月高达80%以上。

充沛的水汽含量,暴雨区集中着持续的水汽输送与大量的水汽,是暴雨发生的必要前提。

重庆市夏季主要的水汽通道有3条:南海、孟加拉湾、东海。

因此重庆市降水最多的季节为夏季,同时盛夏气候异常炎热,形成了雨热同季的季风气候特征。

(3)地形因素重庆市境内江河纵横,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起伏较大。

地貌主要为丘陵、山地,坡地面积大,平均海拔为400米。

地形造成的上升运动使对流发展导致局部地区降雨增加,因此在山区的迎风坡暴雨次数增加、暴雨量增大。

同时地形对暴雨雨团产生的阻挡作用,也使得降雨量增大,降雨时间变长,造成暴雨的出现。

夏季重庆的气候特征

夏季重庆的气候特征

夏季重庆的气候特征
重庆市夏季气候特点:
1、夏季气温较高:重庆市夏季平均气温较高,几乎全市都在25℃以上,夜间大多在20℃以上,局部最高可达37℃以上,最低可达19℃以下。

2、长江流域夏日潮湿:夏季重庆市潮湿程度较高,气温高而湿度大,相对湿度多超过80%,有时超过90%,长江流域一般为湿润季节,湿度特
别高。

3、雷暴多:重庆市夏季雷暴特别多,局部地区有多发暴雨,有时甚
至有大暴雨或强降雨天气现象,因此重庆市易受暴雨影响。

4、风力较大:因重庆市山地起伏较大,夏季风力较大,强风可达
25-30m/s以上,特别是丘陵地区的风力更大,风速可达45m/s以上,易
发生旱地、山区等地区的龙卷风,这种情况极为危险。

全球变暖下重庆主城区极端天气气候与灾害研究

全球变暖下重庆主城区极端天气气候与灾害研究

全球变暖下重庆主城区极端天气气候与灾难探究摘要: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不仅严峻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进步,还给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重庆主城区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承受着日益增加的极端天气气候和灾难的恐吓。

本探究旨在探讨全球变暖对重庆主城区极端天气气候及其带来的灾难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一章:引言1.1 探究背景1.2 探究目标及意义第二章:全球变暖与重庆主城区气候2.1 全球变暖的原因与现状2.2 重庆主城区气候特点2.3 全球变暖对重庆主城区气候的影响第三章:重庆主城区极端天气气候3.1 极端天气气候的定义与分类3.2 重庆主城区的极端天气气候3.3 全球变暖对重庆主城区极端天气气候的影响第四章:重庆主城区气候灾难4.1 气候灾难的类型与特点4.2 重庆主城区的气候灾难4.3 全球变暖对重庆主城区气候灾难的影响第五章:重庆主城区极端天气气候与灾难的影响因素5.1 全球变暖因素5.2 地质与地形因素5.3 人类活动因素第六章:重庆主城区极端天气气候与灾难的应对措施6.1 强化监测预警能力6.2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6.3 完善灾难应急管理体系6.4 提高大众的气候意识和适应能力第七章:结论与展望全球变暖给重庆主城区的极端天气气候造成了严峻恐吓,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气候灾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实行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包括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和提高大众的气候意识和适应能力。

将来的探究需要进一步深度探讨重庆主城区极端天气气候与灾难的潜在机制以及社会经济影响,为更有效的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全球变暖、重庆主城区、极端天气气候、灾难、应对措。

第四章:重庆主城区气候灾难4.1 气候灾难的类型与特点气候灾难指的是由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的灾难,包括但不限于暴雨、洪水、干旱、台风、暴雪等。

重庆主城区作为一个地处山区的城市,其气候灾难类型较多且特点明显。

重庆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重点内容梳理

重庆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重点内容梳理

重庆市考研地理学复习资料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重点内容梳理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有人文地理的探索,也有自然地理的研究。

在重庆市考研地理学的复习中,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是重点内容,本文将就这两个方面的主题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人文地理1. 城市发展与规划重庆市是中国的直辖市之一,城市发展与规划是人文地理中的重点内容。

包括城市的起源与发展、城市人口与社会经济结构、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

2. 人口与人居环境人口是人文地理的核心要素之一,包括人口数量、人口迁移与流动、人口结构与分布等内容。

同时,人居环境指人类居住的自然与人为环境,涉及到人类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3. 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是人文地理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包括经济地理学的相关内容。

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的类型与模式、产业布局与产业转移等内容。

4. 城市与乡村发展差距在人文地理中,城市与乡村发展差距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这涉及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发展不平衡性及产生原因等问题。

5. 旅游与文化地理旅游与文化地理是人文地理中的热门话题之一,包括旅游地理、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文化地理等内容。

二、自然地理1. 气候与气象灾害自然地理中的气候与气象灾害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涉及到气候类型、气候变化、气象灾害的成因与防范等方面。

2. 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等问题。

3. 土地资源与利用土地资源与利用是自然地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土地利用与规划、土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方面。

4.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是自然地理中重要的研究内容,涉及到物种多样性的保护、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等方面。

5. 地貌与地质灾害地貌与地质灾害是自然地理中的关键内容,包括地貌类型与形成过程、地质灾害的成因与防范等方面。

以上所列的内容仅为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在重庆市考研地理学复习中的重点内容梳理,具体的研究与探索还需要考生们结合教材和参考资料进行深入学习。

重庆温度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重庆温度现状分析报告范文

重庆温度现状分析报告范文引言重庆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我国大西南经济中心。

作为一个山城,重庆的气候受到地形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其温度变化较为显著。

本文将对重庆的温度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其气候特点和发展趋势。

数据来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于国家气象局提供的重庆市历史气象数据和近期观测数据。

这些数据覆盖了大约30年的时间段,包含了每日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平均温度。

温度趋势分析年平均温度趋势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重庆市近年来的年平均温度趋势。

根据数据统计,重庆市的年平均温度呈现出增长的趋势。

在过去的30年里,重庆的年平均温度逐渐上升,每10年平均上升约0.3摄氏度。

季节温度特点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重庆市各个季节的温度特点。

在春季,重庆的气温逐渐回暖,平均气温在15摄氏度左右。

春季的温度变化较大,早晚温差较大,需要注意添衣减衣。

夏季是重庆的炎热季节,平均气温在30摄氏度以上。

夏季的高温天气较多,午后气温可以达到35摄氏度甚至更高。

夏季也是重庆的雨季,降水量较多,需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御雷电。

秋季是重庆的凉爽季节,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左右。

秋季的天气较为舒适,适宜户外活动,而且降水量相对较少。

冬季是重庆的寒冷季节,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左右。

冬季的重庆较为湿冷,有时会出现雨雪天气,需注意保暖。

温度极值分析在重庆的气温极值中,夏季高温和冬季寒冷是最突出的。

夏季最高温度可以达到40摄氏度以上,冬季最低温度甚至可以降到零下5摄氏度左右。

这种极端天气对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都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温度变化原因分析重庆的温度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和人类活动等。

首先,重庆地处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带,气候整体温暖湿润。

这使得重庆在冬季相对较暖,而夏季相对较热。

其次,重庆是一个山城,地势复杂,沟壑纵横。

山脉的屏障效应导致重庆的温度差异较大,山区的温度相对较低,而平原地区的温度相对较高。

此外,人类活动也对重庆的温度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重庆市气候与气象灾害

重庆市气候与气象灾害

重庆市气候与气象灾害第一章气候第一节气候特征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过渡地带的四川盆地的西南部。

地跨东经105°11′-110°12′,北纬28°10′-32°15′,东与陕西、湖北、湖南交界,南靠贵州,西、北面与四川接壤。

东西长约470千米,南北宽约450千米,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重庆市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

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重庆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全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

重庆市的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季节的原则(即候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界于冬、夏季之间的时段分别为春、秋季)可以得到重庆市的四季变化情况。

全市大部分地区在2月末到3月初进入春季,东南部及海拔较高地区偏晚在3月4候前后,春季持续时间约70-85天.5月中旬开始,全市相继进入夏季,东南部最迟在6月初入夏,夏季是全年最长的季节,普遍有120-140天,东南部稍短,也有100天左右。

9月中旬,东南部首先进入秋季,其余地区在9月末才入秋,持续时间与春季相当,约70-80天。

冬季来临的时间一般在12月上中旬,东南部偏早在11月下旬,冬季长约75-90天,东南部及海拔较高地区可达100天以上。

重庆城市天气怎么样

重庆城市天气怎么样

重庆城市天气怎么样
1、重庆位于北半球副热带内陆地区,其气候特征恰如几句俗谚: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

年平均气候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到8℃。

2、夏季较热,七月八月日最高气温均在35度以上。

极端气温最高41.9℃,最低零下1.7℃,日照总时数1000到1200小时,冬暖夏热。

3、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

春夏之交夜雨尤甚,因此有“巴山夜雨”之说,有山水园林之风光。

4、冬季日照严重不足,属国内日照最少的地区(在世界上也属于日照最少的地区)。

并且日照时间都集中在夏季里,冬季几乎无日照。

夏季酷暑,冬季湿寒。

重庆的住宅也没有保温、节能要求。

潼南气象灾害报告

潼南气象灾害报告

潼南气象灾害报告潼南地处重庆市东北部,是一个山区县城。

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常常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

本报告将对潼南近年来发生的气象灾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应对措施。

一、灾害背景潼南地区位于长江上游的山区,地势高度起伏,气候多变。

这种地理环境使得潼南容易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

近年来,该地区频繁发生的气象灾害主要包括洪涝灾害、山体滑坡和暴风雨等。

二、洪涝灾害潼南地区河流众多,山体陡峭,雨水往往迅速流入河流,导致洪水泛滥的情况时有发生。

特别是在夏季和雨季,降雨量较大,洪涝灾害的风险更高。

洪水对农作物和房屋造成了严重破坏,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

针对洪涝灾害,潼南地区需要加强水库和河道的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及时疏导洪水。

此外,还需要加强气象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前预测洪水的发生,提醒居民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灾害的损失。

三、山体滑坡潼南地区地势陡峭,土壤松散,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尤其是在雨季,雨水渗入土壤,增加了土壤的重量,导致山体失稳,从而引发滑坡。

山体滑坡不仅会导致道路和房屋的毁坏,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为了应对山体滑坡的风险,潼南地区应加强地质勘探,对潜在滑坡危险区进行监测和预警。

同时,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尽量避免在高风险地区进行建设,减少滑坡灾害的损失。

四、暴风雨潼南地区的气候多变,常常遭遇暴风雨。

暴风雨不仅伴随着强风和大雨,还可能引发雷电、冰雹等天气现象。

这些天气现象对农作物、房屋和交通运输等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应对暴风雨的影响,潼南地区需要加强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提前预测暴风雨的发生,及时向居民发布预警信息。

同时,要加强房屋和基础设施的抗风抗震能力,减少因暴风雨造成的损失。

五、应对措施针对潼南地区的气象灾害,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能力,提前预测和警报灾害的发生,确保居民安全;2.建设和维护水库和河道,加强洪水的疏导能力;3.加强地质勘探和滑坡预警,减少山体滑坡的风险;4.加强房屋和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

重庆属于什么地形气候特点是什么

重庆属于什么地形气候特点是什么

重庆属于什么地形气候特点是什么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其北部、东部及南局部别有大巴山、巫回山、武陵山、大娄答山环绕。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

地图轮廓形似汉字“山〞。

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重庆地处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其北部、东部及南局部别有大巴山、巫回山、武陵山、大娄答山环绕。

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

地图轮廓形似汉字“山〞。

重庆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为低山和丘陵相间排列的重庆平行岭谷;东北部靠大巴山和东南部连武陵山两座大山脉。

重庆的气候特点重庆位于北半球副热带内陆地区,其气候特征恰如几句俗谚: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炎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

重庆年平均气温为18℃。

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最低极限气温为零下3.8℃。

7月至8月份气温最高,多在27℃—38℃之间,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

因此,重庆与武汉、南京并称长江流域三大“火炉〞。

重庆异常高温原因

重庆异常高温原因

重庆异常高温原因重庆异常高温原因摘要:近年来,重庆市出现了频繁的异常高温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本文从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地形地貌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分析了重庆异常高温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是引起重庆异常高温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期以来,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加速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进程。

气候变暖使得重庆的夏季温度逐年攀升,增加了异常高温天气发生的概率。

二、城市化进程重庆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大都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对异常高温天气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进程导致城市区域的建筑密度不断增加,建筑物和道路的热容量较大,吸收和储存了大量的热量,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中心地区的温度较周边乡村高出数度。

其次,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覆盖的改变导致了城市气候的变化,城市中建筑物和人工硬化地表的增多导致地表反射率增加,夜间辐射损失减小,使得夜间温度较周边乡村更高,形成了“热岛效应”。

三、地形地貌重庆地处山区,地形地貌对其异常高温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山区多岩石裸露,植被覆盖较少,导致日照直射地表,增加了地表温度。

其次,山地的复杂地形使冷空气难以进入山谷,形成了热气团,加剧了高温的发生。

此外,重庆山地多河流交错,湿润的地势造成了热湿气团的形成,加剧了高温的强度。

四、人类活动重庆异常高温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首先,人类的工业生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增加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导致了气候变暖。

其次,森林的砍伐和乱砍滥伐导致了林地的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削弱了森林的调温和调湿功能,增加了地表温度的升高。

此外,农田灌溉和工地水泥施工产生的水汽释放到大气中,形成大量的云和湍流热,增强了地面的炙热效应。

应对措施:1. 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推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积极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 在城市化进程中,重视生态建设,增加绿地和湿地的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热岛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气候与气象灾害第一章气候第一节气候特征重庆市位于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过渡地带的四川盆地的西南部。

地跨东经105°11′-110°12′,北纬28°10′-32°15′,东与陕西、湖北、湖南交界,南靠贵州,西、北面与四川接壤。

东西长约470千米,南北宽约450千米,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

重庆市年平均气温16-18℃,长江河谷的巴南、綦江、云阳等地达18.5℃以上,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等地14-16℃,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3.7℃,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29℃,最冷月平均气温4-8℃,采用候温法可以明显地划分四季。

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

重庆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

年日照时数1000-14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5%-35%,为全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冬、春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35%左右。

重庆市的主要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冬暖春早,夏热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空气湿润,降水丰沛;太阳辐射弱,日照时间短;多云雾,少霜雪;光温水同季,立体气候显著,气候资源丰富,气象灾难频繁。

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季节的原则(即候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间段为冬季,高于22℃为夏季,界于冬、夏季之间的时段分别为春、秋季)可以得到重庆市的四季变化情况。

全市大部分地区在2月末到3月初进入春季,东南部及海拔较高地区偏晚在3月4候前后,春季持续时间约70-85天。

5月中旬开始,全市相继进入夏季,东南部最迟在6月初入夏,夏季是全年最长的季节,普遍有120-140天,东南部稍短,也有100天左右。

9月中旬,东南部首先进入秋季,其余地区在9月末才入秋,持续时间与春季相当,约70-80天。

冬季来临的时间一般在12月上中旬,东南部偏早在11月下旬,冬季长约75-90天,东南部及海拔较高地区可达100天以上。

重庆冬季偏暖,少霜雪,多云雾,日照少。

最冷月平均气温4-8℃,比同纬度的武汉、南京等地高约1-5℃,冬暖明显。

由于冬暖整个重庆市都是四季长绿,地势较高的缙云山、四面山常绿阔叶也终年苍翠欲滴,生机盎然。

冬季的日照时数在全国日照分布图上处于最少地区,1月日照时数仅30-50小时,不到可照时数的15%,重庆市的霜日在我国同纬度地区是最少的,年平均霜日1-5天,东南部和海拔较高地区8-10天,城口最长达25天,全年平均无霜期340天以上。

雪日更少,除东南部和海拔较高地区平均雪日可达5-15天外,其余地区全年平均只有1天。

冬季多云雾是重庆市的一大特点,12月(或1月)的阴天平均达20-23天,雾日多达3-7天,因此有“雾重庆”之称。

春季进入春旱,气温起伏大,寒潮多,风雹较频繁。

重庆在2月末到3月初进入春季,比同纬度的武汉、南京等地约早一个月。

随着气温回升,暖空气活跃,当冷空气南下时易形成寒潮,3、4月的寒潮(72小时内日平均气温下降8℃以上)频率分别占全年的20.8%和27.5%,春季是寒潮最多的季节,气温起伏大,降温强度也强。

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不仅可引起强寒潮,还可以造成大风、冰雹等强对流空气,春季(3-5月)大风日数仅次于7、8月,占全年的30%左右,冰雹日数70%集中在3、4、5月。

重庆市春季平均气温12-22℃,气候宜人,百花盛开,是旅游的黄金季节。

夏季炎热光照强,降水不匀多伏旱。

重庆夏季以“火炉”著称,极端最高气温38-40℃,部分地区甚至高达42、43℃,彭水曾经在1971年7月27日出现43.3℃的全市极端最高气温。

日最高气温大于35℃的高温日数是炎热的标志之一,全市沿长江、嘉陵江和乌江两岸海拔较低地区的高温日数平均为30-40天,反映出重庆炎热不仅强度大,而且持续时间长。

盛夏7、8月是全年光照最强的季节,日照时数约占全年的40%左右,日照百分率达到50%。

夏季又是暴雨等强降水时间最集中的季节,6、7、8月暴雨次数占全年总次数的60%-70%,且多集中出现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和8月下旬,常常造成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引起大量水土流失,危岩、房屋垮塌。

夏季由于气温高、日照强、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又形成了10年8旱的伏旱气候,其中又有3-4年重旱或严重旱年,最长旱期达70多天。

但从农业气候的角度看,6、7、8月光、热、水匹配同步,气候条件优越,使重庆成为天府粮仓之一。

重庆秋凉早,阴雨重,光照少。

进入9月,常有一场秋雨一场凉之势,9月上旬与中旬的平均气温相差3.5℃之多,夏季很快向秋季转换,连阴雨特真日显突出。

9、10月的月平均雨日多达14-18天,而日照时数只有8月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

尽管如此,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常有一段多晴天的时段,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有“小阳春”之称。

第二节重庆气候成因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地理环境、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

重庆市的气候特征正是这几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一、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大气中一切物理过程或现象形成的基本动力,是地球、大气唯一的能量源泉。

不同地区太阳辐射的强弱可以引起气候上的差异,虽然气候还受到其它如地理环境、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但是这些因素所以能够影响气候,就是因为太阳辐射的效应受到这些因素的控制的缘故。

到达地表面的太阳辐射通常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一部分是直接辐射,它是太阳辐射通过大气直接到达地表面的平行光线。

另一部分是散射辐射,它是太阳辐射被空气分子和大气中浮游的擦尘埃所散射的来自天穹各个部分的光线。

直接辐射月散射辐射的和称为总辐射。

到达地面的总辐射并不全部被地表面吸收,其中一部分被地表面反射回太空,另一部分被地表面所吸收的太阳辐射主要作用于加热地表面及其附近的大气,最终转换成驱动大气和海洋环流的能量。

地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主要与地理纬度有关。

一般来说,地理纬度越低,太阳辐射的高度角越大,地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气温相对的就高。

重庆最南端处于北纬28°10′,最北端处于北纬32°15′,南北跨地4个纬度400多千米,太阳辐射有较大差异。

由于太阳高度角随季节而变化,因此,地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还与季节有关。

一年中以夏季的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日达到最大;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冬至日最小。

冬季,太阳照射时间短,太阳高度角小,地面吸收的太阳热能少,因此各地气温较低。

进入春季,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日照时间比冬季增多,地面迅速增热,气温随之升高,天气逐渐变暖。

夏季,太阳高度角最大,昼长夜短,大量太阳辐射热量往地面和土壤深处输送,地面增热快,气温急剧升高,成为全年最热的季节。

秋季,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日照时间变短,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也随之减少,天气逐渐变凉。

二、地理环境重庆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地势由西向东逐步升高,从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全市以中低山为主,约占幅员面积的63.3%,丘陵约占25.3%,平坝、台地约占11.4%。

重庆离海洋较远,属东亚季风区,冬季受到东北季风控制,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由于盆地周围山脉阻挡,尤其是青藏高原对于天气系统的影响,加之地形起伏较大,植被分布不均,形成重庆独特的气候。

1、对温度的影响重庆市年平均气温总体的分布市西高东低,这与地势西高东低一致。

在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河谷地带,海拔较低,地形闭塞,为重庆市的高温地区,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7℃-18℃,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在0℃以上,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40℃左右,多酷暑。

在东部、南部山区,海拔较高,空气流畅,气温相对较低,年平均气温一般在14-16℃,冬季极端最低气温在-5℃左右,霜雪较多,夏季极端最高气温在38℃左右。

重庆靠近云贵高原,耸立于重庆正南面的大娄山以急速的坡度落入四川盆地,夏季偏南季风翻越云贵高原后出现明显的下沉增温,又因热量不易与外界交换,使重庆成为长江流域三大“火炉”之一。

另一方面,重庆市北面有高山屏障,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受到秦岭、大巴山的阻挡,因此,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同纬度地区显著偏高。

2、对降水的影响降水分布与地形、海拔高度和距离海洋的远近有关。

重庆市的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山地一般多于盆地。

在东部地区,年降水量1200-1400毫米,而西部地区仅1000毫米左右。

在季节分配上,夏、秋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冬季降水百分率很小,且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雨季的早迟与季风进退有关,同时受地理因素影响很大。

大雨最早于4月初在重庆东南部秀山、酉阳等地开始,逐渐向西北推进,到5月上班月,潼南、大足等地才出现大雨,相间约1个月。

大雨结束期一般在10月,自西北向东南相继结束。

总体来说,全市雨季是东、南部长,西、北部短。

自古有“巴山夜雨”之说,重庆市的夜雨率为60%-70%,多夜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盆地周围群山环抱,地形闭塞,气流不畅,近地面层空气潮湿,云雾较多,夜间云层上部辐射冷却快,下部比较温暖,上、夏温差较大,云层趋于不稳定,容易引起空气上升凝结,产生夜雨。

二是北方冷空气南下时受阻于盆地北面的山区,夜间当气温下降时有利于冷空气进入盆地,从而形成夜雨。

青藏高原对重庆市的天气影响也非常明显。

当冷空气翻越高原进入四川盆地时,引起下沉增温,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不易形成降雨。

另一方面,当一支高空西风气流经过青藏高原时,会发生绕行或分支,绕过高原南侧的气流具有暖湿特性,绕过高原北侧的气流具有干冷特性,当这两支不同性质的气流在高原东侧的四川盆地上空汇合时容易产生初夏和秋季最为常见的持续阴雨天气。

三、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周期性和非周期性变化对一个地区气候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重庆市位于副热带地区,不同季节的大气环流有着较大的差异,形成独具特色的天气与气候。

1、冬季环流特征蒙古高原和阿留申低压是冬季影响东亚的两个大气活动中心。

在代表冬季的1月海平面平均气压场上,整个亚洲大陆完全为强大的蒙古冷高压所控制,其中心强度达1040百帕以上,同时,中心强度为1000百帕的阿留申低压控制着整个北太平洋,而副热带高压则已退缩到太平洋东南部。

重庆市处于蒙古高原的前部,地面受偏北气流控制。

在1月的5500米高空的平均位势高度场上,与阿留申低压和蒙古高压相配合的是东亚大槽和乌拉尔高压脊。

重庆市位于槽后脊前,受西北气流控制,常常引导冷空气南下。

冬季从地面到高空受西北气流控制,冷空气活动较频繁,温度低,云雾多,冷空气一旦与向北输送的西南暖湿气流相遇时,会出现降温降雨天气。

2、春季环流特征春季,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明显减弱北退,低纬度地区的印度低压已经出现并向东北方向伸展,太平洋西部也由副热带高压所控制。

在4月的5500米高空的平均位势高度场上,东亚大槽变得很浅,副热带高压亦随之北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