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经济分布特点及结构问题
论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及演进方向
论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及演进方向当前通过对产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来转变增长方式,已成为能否提升中国经济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运用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和理论,首先指出目前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新型化程度进行剖析,并分析其特点,最后对如何调整中国产业结构提出相应的演进方向。
标签: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1 中国产业结构的问题1.1 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中国的产业发展总的态势为:第一产业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收入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缓慢上升。
产业结构演进趋于良性循环,主要反映在三次产业结构的水平趋于优化。
工业结构正逐渐转向以重工业为主导。
我国的重化工业正逐步成长为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以及证券、技术、信息产业等己具备相当规模,尤其是房地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农业的内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产值比重下降,牧渔业产值上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门类越来越全,产业结构越来越复杂,在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中,各产业的产值结构的波动较大,而其从业人员的结构的波动较小。
1.2 中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总体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失衡:第一产业滞后,第二产业超前,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第一产业薄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缓慢,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不合理,地区同构化问题较严重。
突出体现在高技术含量产品的供给能力相当有限,多数行业产品的差别化率低,集中在单一品种和档次上,技术水平落后使得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升级化的趋势,并致使不少行业出现了过度竞争的格局。
(2)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
物耗高、能源高、污染高的“三高”问题依然突出。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篇一: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一、国企改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有企业改制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分立、合并,如公司兼并、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等;二是,改变所有制的形式,如原国有企业转为公司制企业(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国有企业转为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等;三是,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的,如原国有企业转为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四是,转变经营机制,如国有企业的承包或租赁、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经营等。
本文中所指的改制既是指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下同)转让存量国有资产或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投资的行为,以及辅业与主业进行分离、改制。
也是指国有企业破产、关闭、解散,以及国有企业之间有偿并购或无偿划转产权的行为。
1、国企改制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不在量多,而在其经济控制力。
对国有资本进行有进有退的调整,抓大放小,使国有资本向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和领域集中。
为此,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对广大中小企业,要以地方为主采取改组、联合、兼并、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更加灵活的方式进一步放开搞活。
使国有资本要在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控制力。
因此,国企改制是国有经济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2、国企改制是深化企业改革的现实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办社会”,富余人员过多,劳动率低下。
国有企业集团组织架构问题的思考
国有企业集团组织架构问题的思考摘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国有企业集团经过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造和规范,已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国有企业集团外部环境快速变化、规模急剧扩张,其组织结构上的缺陷日益暴露。
本文将介绍企业集团的定义和组织架构的主要形式,并通过分析国有企业集团组织架构存在的问题,提出组织架构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集团组织架构改进一、企业集团的定义企业集团的概念非常广泛,其定义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综合来看企业集团是一群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并通过建立统一行为规范结合形成的母子关系为主体的企业法人联合体。
二、企业集团组织架构的基本形式西方学者威廉姆森将企业集团整体组织结构总结为三种形式:(一)u型结构(united structure)u型结构是一种高度集权式的组织结构,是决策层直接指挥,职能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相结合的管理形式。
决策层包揽一切事务,并通过职能部门和专业委员会对处于执行层的下属分、子公司进行集中控制和统一指挥,职能部门和下属公司基本没有自主权。
u型结构的优点是管理控制严格、高度职能化、资源集中配置、集团战略在下属企业中得到有效执行。
缺点就是集团总部管理幅度过大、管理成本高、容易陷入事务性工作而忽视战略管理,部门、各分子公司间横向联系沟通不足、难以形成合力。
u型结构适用于规模小、产品品种少、生产连续性较强和专业性较强的企业集团(二)h型结构(holding structure)h型结构就是产业多元化的控股公司结构,是一种分权的组织结构。
母公司和下属公司之间主要产权纽带(即全资、控股或参股)来联系,母公司主要按照下属的财务表现来分配资源。
下属公司之间通常都是独立经营,由于业务和产品关联度不大而形成单独的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
h型结构的优点是下属公司经营上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由度,因而有较强的积极性、创造性、市场反应灵敏,能较好的规避和分散经营风险。
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4(3)总第1496期财政金融国有企业改革重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王聪聪武汉江夏经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有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发展压力与挑战日益加剧,如何增强整体竞争实力是当下国有企业发展的重点问题。
改革重组是企业扩大运行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改革重组实现转型发展,顺应时代潮流,更好地发挥其在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而受行业特征影响,国有企业改革重组问题频出,影响改制进程和效率。
基于此,本文以改革重组为研究主题,分析当前国有企业在改革重组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对策,旨在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重组;问题;对策引言国有企业可以通过改革重组调整内部结构,激发活力,加快发展,维持长远运行。
从国有企业长期发展角度来看,结构臃肿、人员冗余等问题突出,对企业发展产生极大负面影响,改制已经成为国有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然方向。
在实际工作中,国有企业应积极借鉴国外企业改革重组的经验和理论,在结合自身实际发展的情况下积极应对改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深层次优化国企结构,促使企业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三部分内容展开论述,仅供参考。
一、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第一,是调整国有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其中公有制经济主要指国有经济。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有利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有效解决以往发展过程中国有经济分布过广、涉及领域过多以及整体素质不佳等问题,显著提高国有资本质量,保证国有资本保持对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重要行业与关键领域的有效控制[1]。
第二,是国有企业实现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办社会”等特点越发明显,国有企业内部人员冗余问题凸显,劳动效率亟须提高,严重阻碍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实力,不利于企业健康运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的转变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变动的原因及影响1)原因西方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般是先用武力开道,通过发动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从中攫取大量的政治、经济特权,之后再凭借取得的特权,在中国倾销商品或进行投资。
2)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出现。
(3)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3)影响破坏了中国的经济主权,使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客观上传授西方先进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推动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小农经济开始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入鸦片战争后,列强从与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中获取了许多政治经济特权。
英美等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但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19世纪6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的商品凭借低关税等特权,以低廉的价格大量的涌向中国市场2)过程:①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②鸦片战争后,洋纱输入,取代土纱,是家庭棉纺织业“纺”“织”分离;后来,洋布输入,取代土布,又使中国的“耕”“织”分离。
破产的手工业者沦为过剩的劳动力,未破产的手工业者靠买洋纱织布,都以不属于自然经济的范畴3)影响: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商品经济的发展鸦片战争后丝、荼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第一、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原料和商品生产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相联系,中国的出口贸易多被外商操纵,并服从于外国资本的需要,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二、促使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成分,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相继诞生。
中国地理_名词解释
中国地理一、名词解释1、地貌格局:中国地貌格局是指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地貌单元,在平面上的排列组合与垂直向上的高低起伏。
P202、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3、高原季风:从高原热力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来看,青藏高原地区冬季盛行辐散气流,夏季盛行辐聚气流,称“高原季风”。
P334、山谷季风:由于山谷及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夜晚从山顶吹向山谷。
5、干燥度:是年潜在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用来表示某个地区的干湿状况的综合特征。
P456、积温: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
P407、华西秋雨: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
?8、凌汛:俗称冰排,是冰凌对水流产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
9、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持续天阴有雨的自然气候现象。
10、伏旱:在伏天时期出现的干旱,称为伏(夏)旱,属于季风区灾害性气候。
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
伏旱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同时还影响工矿业用水、生活用水和航运事业;也因干热缺水,引发疾病,危害人、畜健康。
11、径流深: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河流上指定断面的径流总量(W,单位:3m)除以该断面以上的流域面积(F,单位:2km)所得的值。
12、河道频率:以一直线截取某一地区,求取被直线切割的河道数与该直线长度之比。
13、清洁能源:指在能源生产、产品和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低污染或无污染、可循环再生使用的能源。
14、植被净第一性生长力(NPP):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由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总量中扣除自养呼吸后的剩余部分。
15、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16、胡焕庸人口界限:是一条大致相当于黑龙江省爱辉与云南省腾冲之间的连线,是东西人口分布的界线。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所有制结构已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非公有制和混合所有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和领域继续保持控制力、影响力,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1. 公有制经济占比下降与非公有制经济占比上升变化趋缓。
目前,公有制经济在产值、就业、税收等结构中的占比低于非公有制经济,但公有制经济在经营性总资产中占比仍然超过 50%,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
一是从已有数据看,经营性企业注册资本,截至 2017 年 9 月,全国实有内资注册资本 250. 94 万亿,外国 (地区) 投资企业注册资本 23. 38 万亿元,合计 274. 32 万亿。
全国实有内资 ( 非私营) 企业注册资本为85. 55 万亿元,占到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 31. 19% 。
实有私营企业注册资本 165. 38 万亿,占到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 60. 29%。
外国 (地区) 投资企业注册资本 23. 38 万亿元,占到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 8. 52%。
二是从工业企业市场价值 (资产) 看,2012—2016 年,公有制企业占比从 21%下降到 15. 1%,非公有制企业从 43. 4% 下降到 41. 7%。
城镇企业就业人数,公有制占比从 21. 9%下降到 13. 9%,非公有制占比从 63. 6% 上升到 69. 2%。
缴纳税收方面,在 2010 年至2014 年缴纳的增值税,公有制占比从 19. 3% 下降为 12%,非公有制占比从 50. 2%上升为 51. 3%。
2. 国有经济在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并占主导地位。
一是按照做强做优做大要求,国有资本在战略布局上逐渐向资源性、公共服务性和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及关键领域集中,并发挥着主导作用。
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资本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初具规模,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大规模的资金和活力,成为了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条件。
同时,资本市场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也逐步暴露出来,严重阻碍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发展资本市场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对我国实现本世纪头20年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大程度地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臵的功能,将社会资金有效转化为长期投资。
二是有利于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加快非国有经济发展。
三是有利于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金融市场结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维护金融安全。
一、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我国的资本市场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逐步发展起来的,由于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资本市场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制约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资本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1、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合理,投资者现在还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来说较少,两者比重相差较大。
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主要是以投机为主,其投资行为取决于个人对证券产品的投资偏好,这种投资偏好的市场随机性很强,增加了不稳定性;而机构投资者则更注重对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选择策略投资对象进行理性的价值投资,是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
但是目前市场上养老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还比较弱小,难以适应投资的机构化的需要,阻碍了这种稳定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
2、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1)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①国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过于集中,导致“一股独大”现象;②公众流通股的比重非常低,绝大部分股份不能上市流通;③流通股过于分散,机构投资者比重小;④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不是自然人,通常是一家控股公司。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多方面的问题:由于国家股和法人股不能上市流通,国家股和法人股就始终占上市公司股份的主要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虽经改制而成为股份公司,实质上仍然是原来的国有企业,很难期望它能真正转换经营机制。
我国的一二三产业分布及原因
国考网站:国家公务员网()三个经济带的划分及经济差异(1)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带(暂未包括港澳台)东部(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中部(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西部(新、甘、青、藏、宁、陕、川、渝、贵、云)(2)经济差异: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B.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产生三个经济带经济差异的原因一、自然原因:(1)气候地貌:东部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地势低平;中西部多干旱及高寒区,海拔较高;(2)地理区位:东部面向海洋,开放性及交通条件好;中西部距海远,比较闭塞。
二、社会和经济原因:(1)产业结构:东部第二、三产业比重都远大于第一产业,农村工业化及城镇化程度高,生产力水平高;(2)民族心理:东部地区思想观念比较开放,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3)历史基础:我国近代及解放前夕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的长江三角洲、辽宁、天津、青岛、广州及中部的武汉、太原等地,广大内陆地区极少;(4)开放政策:我国改革开放从沿海起步,最初5个经济特区及14个沿海开放城市均在东部沿海东部经济带的特点和发展位于沿海,基础设施最好、城市化水平最高、科技水平最高。
1.优势:(1)主要农业基地(黄淮海平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及海洋水产区均在本区(2)交通便利,集中了大多数的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拥有全部海岸线(3)集中了我国几大最具实力的工业区(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4)经济国际化程度高(5)高等院校及科学家、工程师数量众多(6)城市分布最密集2.存在问题: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各省缺水;环境污染严重;大江大河下游的洪水3.发展方向:(1)对内发展技术、人才、信息,对外发展对外经贸和金融,建设海洋开发基地,参与国际竞争(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3)加强传统工业改造,开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密集产业及高档消费品工业中、西部经济带的特点和发展1.优势:(1)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丰富(2)是主要的牧区和粮棉油糖的产区(3)有色金属工业及重工业发达(哈尔滨、武汉、太原、包头、大同、郑州、洛阳、长沙、株洲)(4)沿边贸易优势较大2.存在问题:经济水平低,基础落后,运输能力差,生态环境问题较多3.发展方向:(1)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电力、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矿产、建筑材料)(2)改善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天然林及草原,防沙治沙(3)大力发展水利、交通、通信、电网及城市基础设施,发挥沿边贸易及旅游业(4)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粮食、经济作物、林业、淡水渔业),西北发展绿洲农业及草原牧区建设)西部大开发发挥地区优势,大力加强东西部间的经济联合和经济互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说全章8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课
3.分布地区极不平衡,主要集中于沿海城市。反映了中国社 会的半殖民地性。
4.中国民族工业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既存在矛盾 又有依赖性。
二、中国近代工业化的特点 1.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 到外部资本主义列强的倾轧、排斥和武力摧残,发展缓慢,历经 曲折。 2.近代化一开始是由地主阶级中的洋务派领导的,官僚买办 阶级在中国近代化启动时期扮演过微妙的角色,资产阶级则始终 没有真正掌握过近代化的领导权。
3.近代化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人才和思 想的准备不足,它的推动力主要不是来自内部而是来自外部,因 此,它不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竞争发展 资本主义,而是主要依靠政权的力量,以官办军事工业为起点, 从军需到民用,从国营到民营,从重工业到轻工业。
4.发展畸形。近代工业的产业结构不协调、不配套。
个体经营,集体互助
1954~1955 农民土地股份制
初级社,集体经营
1955~1957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高级社,集体经营
1978 年至今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3.准确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1)土地改革 ①原因: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新解放区还没有土改,封 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②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③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急于求成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 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3)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 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4)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 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收入分配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收入分配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一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结构的特点“共享”是“十三五”时期的核心发展理念之一,其内涵包括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既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也是现阶段缓解我国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举措。
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结构是由“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总体而言,呈现以下特点。
(一)收入差距整体偏大,近年有下降趋势基尼系数是最常用的反映收入差距的指标,它衡量的是实际的累积收入分布与完全平等状态时的差距,数值越高,收入分配差距越大[1]。
图4-1显示了1981~2016年我国基尼系数的变化趋势,从中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不断扩大趋势,尤其是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基尼系数上涨迅速,1982年基尼系数约为0.28,1994年已上升至0.43。
90年代中期基尼系数略有回落,进入90年代后期以后又开始呈现持续缓慢增长的态势。
近10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一直保持在高位,2008年官方公布的基尼系数一度达到0.491,2008年以后,基尼系数呈现出略微下降的趋势,但仍保持在0.46以上。
图4-1 1981~2016年我国基尼系数变动情况在官方公布的数据之外,许多学者也独立对我国的基尼系数进行了估测。
如北师大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给出的2007年全国基尼系数的估算值为0.47,低于官方公布值0.014(李实等,2013);北大CFPS课题组给出的2010年、2012年和2014年我国基尼系数的估算值为0.52、0.50和0.49,分别高于官方公布值0.04、0.026和0.021(张欣、张晓波,2016);与官方公布值相差最大的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结果,根据这一调查结果,我国2010年基尼系数为0.61,比官方公布的值高出0.13(见表4-1)。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试题答案及解析1.《国语·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没被完全执行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工商食官”是指西周时期手工业者和商人由官府供养,当然手工业者和商人生产经营的成果全部归政府所有,说明当时的手工业被官府垄断,答案选A。
BC两项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D项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西周的工商食官【名师】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官营手工业、私人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现不断萎缩状态;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地域分布广,生产规模大,分工细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
(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欧非地区,广受赞誉。
(4)到明朝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5)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有不少手工业生产部门和产品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
(6)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制约。
2.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答案】C【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种现象是中国古代商人的典型代表。
可知,这会导致本来用于商业的资本缺乏,最终影响到扩大再生产环节。
从长远来看,会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
AD两项明显属于无关项;B项有一定道理,但不符合题干“对经济发展”要求。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形成的历史特点
第三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第三产业的空间布局存在着差异性。首先是城乡差异,它们比较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相对偏少,例如北京第三产业比重占全国之首,二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省市,则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其次,中国东、中、西部拥有第三产业比重存在差异,东部占66.7%,中部占22.2%,西部占1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均得到了巨大的改变和调整,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虽然经历了许多曲折,还存在许多问题,这是与我国具体国情和历史政策相适应的。总体来讲我们是朝着好的方向在进步。
查阅中国历次五年计划,分析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形成的历史特点
1949建立新中国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为了更好的发展经济,我国制定了“五年计划”,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和两个“五年规划”,今天(2015)“十二五”(2011-2015)规划正在实施进行。在此期间,国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同时我国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也发生了明显的我国经济结构已由以传统农业为主体,工业很不发达,带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的落后的国民经济体系,变成了现代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商业都得到很大发展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新体系。
按三种产业来看,第一产业相对低位逐渐下降,地二三产业的地位逐渐增高。从1993年到2014年,第一产业比重由46.27%下降到9.17%,第二产业由23.36%到42.64%,第三产业由30.37%到48.19%;工农业产值比重发生根本变化,工业产值由30%上升到82%,农业产值由70%下降到18%;轻重工业的关系,也由原来以轻工业为主,达到基本持平的地位, 我国已经形成了部门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工业体系。农业方面,粮食作物的单一性农业结构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农业向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运输方面,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航空等各项交通运输建设得到极大进展,不仅长度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且运输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时空概览知识主线线索一:发达的古代农业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的发展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四: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影响因素。
素养对接第12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课题一田园风情——发达的古代农业必备知识·自主排查梳理助学助记教材拓展一遍过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农业起源(1)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和粟的国家。
(2)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1)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2)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木制的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3.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已经懂得,除草培土,用杂草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4.主要农作物: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5.地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的基础。
知识点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生产工具的进步(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并将其逐渐推广。
(2)西汉:赵过推广,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3)汉朝以后: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4)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
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东西部主要产业结构特征
东西部主要产业结构特征分析摘要:我国地域面积宽广,东西南北地域特征差别较大,不同的地理条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不同的产业分布,本文中,笔者从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出发,分析探讨了东西部主要产业结构的特征,并分析了在产业结构方面东西部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希望能使读者对我国东西部主要产业结构特征有更客观和明确的认识。
关键词:产业结构特征东西部地区差异分析一、东西部主要产业结构特征的不同之处分析(一)人文条件决定了东西部产业结构特征的不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区分布着不同民族的人民,总体而言,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多为汉族,在西部内陆高山地区都为少数民族。
在历史的长河中,汉族人民的农耕和渔、牧业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而少数民族在牧业上的特征更为明显。
如浙商闯荡天下的故事人尽皆知。
此外,不同的人文环境对经济产业结构特征的影响还体现在旅游业方面,如在西藏旅游业兴起的原因多为当地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还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对佛教的传承等。
而在东部地区,人类对大自然的改造较多,旅游资源也多为人工造成,如上海的世博管、北京的水立方、山东的夫子庙等都是人类的结果。
(二)地理条件决定东西部产业结构的不同分布和不同特征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领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西从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北达黑龙江漠河,南抵海南三亚。
正因如此,不同的地域形成了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产业结构的分布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东西部主要产业结构的特征差异我国总体地理环境是东高西低,三级阶梯将我国分成了明显的东、中、西三个部分,我国东部处于地势阶梯的第三层阶梯上,有广阔的平原,间有低山和丘陵分布,且总体海拔在500米以下。
而我国西部处于第一级阶梯,地势较高,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因此,这决定了对地理条件依赖性较强的第一产业结构特征的差异,导致西部第一产业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辅种植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农作物,如新疆种植的棉花,西藏高山上种植的青稞等。
我国金融资产区域分布的差异分析共3篇
我国金融资产区域分布的差异分析共3篇我国金融资产区域分布的差异分析1我国金融资产区域分布的差异分析金融资产是指由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可以包括现金、存款、股票、基金等。
在国民经济中,金融资产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对于不同地区和人群的经济状况和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金融资产的区域分布进行差异分析,来探讨我国金融市场的特点和不足。
首先,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我国金融资产的总量已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截至2019年底,全国金融机构共计642.87万亿元的金融资产规模。
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7%,其中储蓄存款、金融债券、股票等工具的占比迅速提高。
然而,从不同地区的金融资产分布情况来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城市人口为代表的东部地区发达程度较高,金融资产规模也相应较大,而以农村和西部地区为代表的不发达地区金融资产规模则相对较小。
具体来说,2019年,东部地区银行存款余额总计323.88万亿元,中部地区的该项数字为136.48万亿元,西部为95.01万亿元。
接下来,我们来探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一方面,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金融资产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东部地区,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都高于其他地区,自然而然地会引流更多的金融资产。
另一方面,地区金融发展程度也影响着金融资产的分布。
城市和东部地区的金融市场更为发达,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数量更多,资产规模也较大,因此金融资产也更为集中。
相反,落后地区的金融市场才刚刚开展,市场规模有限,缺乏有效金融机构的支持,因此也导致金融资产的缺乏。
当然,在金融资产差异分析中还存在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例如,政策导向、金融机构的行业特点等都会对金融资产的分布带来不同的影响。
但总体来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是最大的影响因素。
最后,我们需要提出如何缩小金融资产的分布差异,提高金融市场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方面,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金融政策,挖掘地方金融市场的潜力,增加金融产品的种类和覆盖范围,同时大力支持地方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形成的历史特点
信息服务等;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含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事业等;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含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军队和经常等。
在存在这种多样性的同时,也存在显著的集中性,其中商业饮食、运输邮电、金融保险所占比较最大。
产业布局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第一产业:“一五”期间,各地区作物的结构和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发生了一定变化。
如棉花扩大了黄河下游地区的种植面积,烤烟、甘蔗、甜菜的播种面积都有所增长;“二五”期间,扩大了油料、糖料、果类、热带作物、畜牧业、林业、水产业的复种面积,并实行开荒扩大耕地,发展山地经济,对我国农业的合理布局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三五”、“四五”期间正值我国十年动乱时期,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合理布局。
总的来说,1949年以后,我国首先恢复和加强了原有合理的农业基地,然后又逐步开辟和建设了一大批全国性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如太湖平原等14个地区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华北平原8大地区的棉花生产区;珠江三角洲等7大地区的糖料作物生产基地;河南许昌等5大地区的烤烟商品生产基地;以及大批副食生产基地。
这一大批各种商品基地的建设发展,既促进了我国合乎客观规律的农业生产地域分工的进一步形成和发展,亦使农业生产总体布局逐渐合理化。
在90年代,我国在加强东部主要农业区建设的同时,对中西部及边远和落后地区的农业,加大投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也极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布局的平衡。
第二产业:“一五”时期,一方面对东北等地的老工业基地进行改造,扩大了规模,另一方面积极促进西北、华北、华中等新的工业的建设重点是武钢和包钢,同时在西南也开始一部分工业建设。
在“一五”期间建设的900多个项目中,36.5%分布在沿海,63.5%分布在内地,这也为改变沿海和内地产业布局的极端不平衡创造了条件。
但是由于我国原有工业基础差,“一五”期间的工业建设仅在条件比较完备的地区进行。
(一)经济布局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
第五,各地区发展经济的自然、技术、劳动力、经济 和社会基础等条件存在显著的差异,地区发展很不平 衡,是我国的基本国庆。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 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 化,是逐步缩小我国各地区发展差距,最终实现共同 富裕,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也是体现我国社会 主义本质的重要方面。而在全国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 区域经济的根本途径,就是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 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发展 劳动地域分工,引导各地区在国家统一规划产业特别 是地区主导专业化产业。为此,必须尽快健全我国的 经济区划体系,并以此作为宏观布局中确定各地区发 展方向、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的地域依托,引导全国 劳动地域分工有序地、健康地发展。
第六,随着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的逐步形 成与完善,相应地建立和完善能够把全 国范围内分散的资源、要素、企业、经 济部门和区域组织成为一个具有不同层 次、功能各异、分工合作的网络经济系 统,应当是宏观布局的长远任务和目标 之一。这样的网络经济系统需要依托网 络空间结构来建立和完善。而网络空间 结构在当前急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要 进一步规划和建设好作为21世纪国土开 发和经济布局展开的骨架系统的主轴线。
1、宏观经济布局
宏观经济布局(简称宏观布局)是指一国国民经济的总体布 局,即在全国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发展从空间分布与组 合上进行的战略性的总体部署、安排和调整。它的主要任务是:依
据国民经济区和社会发展战略总目标的要求,科学地划分宏观经济
地带、跨省区市综合经济区和经济类型区;正确地选择各个时期国 家的重点建设地区(地带)和国家直接投资的重点参与区;妥善地 安排不同时期国家重点建设地区和重点参与区的转移与衔接;合理 地确定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重点是工业内部各部门、各行业和交 通、通信、能源供给网络)在全国的总体布局框架或轮廓方向;统 筹规划和安排全国经济网络骨架系统的主轴线、产业带的发展走向,
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原因
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原因
1. 历史传统影响
中国长期奉行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曾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改革开放后,国有经济仍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2. 国家安全和重要产业需求
一些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产业,如国防军工、能源、电信等,必须由国有经济掌控主导权,维护国家利益。
3. 政府宏观调控需要
国有经济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政府可通过国有企业来引导资源合理配置、调节经济运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
4. 规模经济和社会责任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公用事业和资源垄断行业具有自然垄断特征,国有企业可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并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5. 改革转型需要
国有企业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需要国有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引领改革方向。
国有经济为主导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现实需求,符合中国国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同时也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两者相辅相成、良性互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 十年来 , 国 国有 经济 分布 态 势呈 现 出 以 我
下三个 显著 特点 :
年 的 2. 3 8万户 减少 到 2 0 0 4年 的 1. 38万户 , 净减
少1 O万户 , 年均 递减 1% 左 右 。与此 同时 , 0 国有 经济实力进 一 步 向大 型企 业集 中, 国 国有企 业 我
控股工业 企业 资产 总额 从 55万亿 元提 高 到 . 1. 万亿元, 1 1 实现利润从 88亿元提高到 4 0 3 84 亿元 。一方面 国有经济总量不 断扩大 , 另一方
业 务 素质和 技能水 平 。
此外 , 通过政府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 实现经 济 由“ 政府 主导” 市场 主导” 向的战略转 向“ 方
战略投资者 、 充实资本金 的 目标 , 中的许多家 其
银 行也 已经或 正在 准备上 市 。所 有 这些 , 坚定 都
了主管部门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信心 和 决心。当前 , 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借鉴这些战略投
资者 的先进 技 术 、 理 经 验 , 善 金融 机 构 的公 管 完 司治理 结构 , 强 内 控 机制 建 设 , 高 金 融 企 业 加 提 的资产 质量 、 利 能力和 服务水 平 。 盈
进 入世界 50强 , 0 它们都是 国有企业 。 场化 改革 , 善 有 管 理 的人 民 币浮 动 汇 率 制 度 。 完 从 而维护 国家 金融稳 定 和金融 安全 , 证 国家 经 保 济平 稳增 长 。 5 .进 一 步 规 范 资 本 流 出入 管 理 , 快 构 建 加
济在 市场化 程度 高 、 争属 性强 的 领域 呈现 进 一 竞
比较少 , 大多数企业 尚未建立 台 理结 构, 激励 与约束机 制不
步退 出的趋势。突 出表现在一般加工工业和商 贸业 国有资本 比重明显下降。1 5~ 04年期 9 9 20
间, 纺织 、 森林 、 品 、 毛皮及 其 制品业 资产 总 食 皮革 额年均分别递减 5 %左右 。与 此同时 , 国有资产 向 国民经济 基 础 性 及 支柱 产 业 集 中 的趋 势 不 断加
1 .国有经 济比重趋 于下 降, 国有经济总 但
量 不断 扩大 , 国家综 合实力 增 强 。以 国有及 国有 控 股工 业 企业 为 例 ,95~20 19 0 4年 , 国有 及 国有
资产总额由 19 年的 1. 98 35万亿元增加到 20 04年 的 2 万亿元 , 1 年均递增 76 , .% 同期户均资产 由 57 万元增加到 1 60 . 5亿元。目前有 国家电网、 中 国移动 、 中国电信 、 宝钢 、 中粮、 中化等 1 5户企业
我 国国有经济分布特点及结构问题
王 晓 齐
9 .% , 20 2O 到 0 2年 , 一 比重 下 降 到 6 .% , 这 36 二
十多年间下降了近 3 个百分点。 O
2 .国有 企业 数量 明显 减少 , 国有 经济 实力进
一
步向 大 型企 业 集 中。国有 企 业 总 户 数 由 19 98
快构建全面 、 系统 、 实时和高效 的资本跨境 流动 监督 、 监控 、 监测和分析与预警体系 , 做到在扩大
开放 的同 时心 中有 数 , 持 经 济稳 定 , 范 和化 保 防 解 金融 风 险 , 维护 国家 的金融 安全 。
此外, 要进一步加快我国股票 、 债券 等资本 市场和货币市场 、 外汇市场的发展。通过制度创
了金融的全球化 , 伴随着货物和服务贸易扩大而
形 成 的产业 资本 与虚 拟 资 本跨 境 流 动 的速 度 在 加快 , 流动 的数 量 与规 模 在 增 大 , 流动 的结 构 日
趋复杂 , 流动的方 向越发 多变 , 致使各 国金融体
系 的脆弱性 加剧 。处 于这 种 日益走 向国 际化 、 全
变, 最大 限度 地 减 少投 资对 消 费 的 挤 占 , 正 发 真 挥 消费对 经 济的拉 动作用 。
资本跨境流动监测预警体系, 为充分发挥汇率改
革 的调 节作 用 提 供 安 全保 障 。经 济全 球 化 带 动
4 进一步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 . 为发挥汇率
改 革作用 提供制 度条 件 。金 融是 经济 的核心 , 要 维护 国家经 济长期 稳定 增长 , 必须 在 稳定 的基 础 上继续 推进 我 国 的金融 体 制 改 革 。“ 四大 ” 国有 银行 中的 中国银行 、 建设银 行 已经 完 成股 份制 改 造 , 设 银 行 业 已上 市 , 上 市 情 况 有 待 观 察 。 建 且 全 国性股 份 制商 业 银 行 中的 多数 也 实 现 了引 入
新 和产 品创新 , 发展 、 繁荣市 场 , 定 推进 利 率 市 稳
●
维普资讯
『
f
3 .国有 经 济分 布范 围适 度 收缩 , 会 资 产 社
进一 步 向基础 性 及 支柱 产 业 集 中。我 国 国有 经
层 面 看 ,0 左 右 是 投 资 主体 5% 业 , 多 为 国有 企 业 相 互 参 但
维普资讯
锯衙 研宪考 06tg 3 总第1 3 考20 - 期( r ̄2 9 期) 8
宏观经
面, 国有 经 济的 比重却 不 断 下 降 。17 9 8年 , 国 我 国有及 国有 控 股 工 业 企 业 ( 模 以上 , 同 ) 规 下 资 产 总 额 占 全 部 工 业 企 业 资 产 总 额 的 比 重 为
球化和一体化的国际金融环境 中的中国, 在推动 人 民币汇率体制和金融体系改革 , 扩大金融市场
对 外 开放 , 加快 服 务 贸 易 发 展 的进 程 中 , 须 把 必 强 化资 本流 出入平 衡管 理 , 护 国际 收支 基 本平 维 衡, 完善有 管 理 的浮 动汇 率制 度 的工作 放 在优 先 位 置来抓 , 量规避 转型经 济 复杂 性 的制 约和 束 尽 缚, 充分发 挥 汇 率 改 革 的 调 节作 用 。为 此 , 加 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