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走势分析 课程100分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走势分析课程100分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 从21世纪开始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力是什么?A.低碳经济B.IT产业C.金融业D.高科技产业2. 世界经济格局面临着什么样的转型?A.由两极向多极化转型B.由多极向两极化转型C.由多极向单极化转型D.由单极向多极化转型3. 十二五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几个奠基期?A.第一个B.第二个C.第三个D.第四个4. 我们要以什么为目标,协调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A.产业的生态化B.产业的人本化C.产业的文明化D.产业的智能化5. 哪次会议明确提出中国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6. 世界经济形态面临着什么样的转型?A.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B.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C.从知识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D.从生态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7. 最近中央召开了什么会议,对"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规划建议?A.三中全会B.四中全会C.五中全会D.六中全会8. 转型可以分为几种类型?A.五种B.四种C.三种D.两种9. 推进外源增长模式向内生增长模式转型有几个战略着力点?A.二个B.三个C.四个D.五个10. 以现代高速铁路为支撑,在多少半径内,使分散的大中城市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网络城市群?A.在500至200公里半径内B.在200至100公里半径内C.在100至50公里半径内D.在50至20公里半径内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1. 浙江省围绕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出了哪些内容?A.生态文化的建设B.建立生态经济模式C.环境保护的模式的问题D.围绕生态文明的机制体制的建设2. 在"十二五"期间协调好速度与结构的关系,要处理好哪些问题?A.要防止已经形成巨大惯性力的重化工投资再度扩张B.要走出投资一定会带动就业的误区C.要提高对经济增长质量目标强化与调控D.要提高"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3. 十二五期间我们面临着哪些战略任务?A.目标导向B.产业升级C.结构调整D.模式创新4. 判断新经济形态革命是否发生有哪些标志?A.资源替代B.先导产业C.利益机制D.倒逼动力5. 在世界经济转型的同时,哪些新观念正在兴起?A.新财富观B.新文化观C.新消费观D.新正义观三、判断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 只要发展有利于民生的社会保障体系,就能从根上解决民生问题。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02年以来,由于我国加入WTO,受外向型经济拉动,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增长周期,拉动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内需、出口,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情况,这个高增长周期一直持续到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外贸出口的下降,中国经济也出现了一些回调、波动,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一、宏观经济调控任务完成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外部发展环境总体上略好于今年,国内投资、消费、进口有望实现较快增长。
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投资增长动力实现市场接替,进口和消费增长依然强劲,出口恢复快速增长,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与应对金融危机初期相比,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发生积极变化,宏观调控目的达到,我国经济形成了市场驱动的投资、消费、进出口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良好格局。
同时,物价涨幅出现趋稳迹象,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向正常增长轨道的转变有了重要进展。
一是内需增长从政策推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二是出口恢复快速增长,占全球1比重进一步提高;三是物价涨幅趋稳,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四是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效果初步显现,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得到抑制。
部分开发商资金链趋紧,库存明显增加,房价水平有一定幅度回调。
此外,货币信贷已回归适度增长区间,信贷投放节奏较为均匀,经济过热和通胀预期下降,资产价格泡沫化风险降低。
综合看,今年以来,内需增长动力从政策推动转向市场驱动,出口恢复快速增长,显示我国经济运行已成功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负面冲击,开始进入常规增长轨道。
增长速度高位回调有内在要求,也受到政策主动调整的影响。
鉴于房地产投资增幅呈现下降趋势,将带动整体投资增长出现一定幅度回落;出口增速受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步伐减缓的影响,目前仍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呈现了两个特点:第一,是呈现出重化工业加速发展的工业后期阶段特征。
当前经济形势分析
116.6
106.8 106.9
118 100.4 114.9 121.3 115.8
118.2
119.6 101.7 114.2
95.5
116.1
124.4 110.9
119.58 112.39 126.45 129.24 127.74
135.59 130.81
10.港、澳、台投资企 业
11.外商投资企业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旳营业里程已经到达7531公 里,是全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 大旳国家。中国同步也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 最快旳国家之一。
消费:消费无法完全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表达。 尤其是服务业性消费加紧发展。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居民实际收入增 速首次超出城乡:尤其意义
汽车增长迅猛,收入水平提升带动消费构造 升级是汽车消费火热旳决定性原因
欧元区经济不拟定性很大
日本:同比由负转正,环比波动横盘. (M? W?)
资料起源:《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脆弱旳日本经济受日元升值拖累更趋 脆弱
日本经济可能溫和复苏,但经济复苏步伐可能 临时放缓。出口和工业生產仍在增长,但增速 有所放缓。
国际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汇率一直在高位徘徊 。日元大幅升值给日本出口企业带来不小冲击 并所以拖累日本经济复苏。
如此拥挤依然阻挡不了购车旳热情。但 :仅仅靠汽车是远远不够旳。
汽车亮点有望延续:北京汽车限购 政策对2023年全国汽车产销影响不 会 北太京大202。3年销售上线24万辆,潜在需求估计
80万辆。
相对于全国1800万辆(2023年)销售,影响 2-3个百分点。
二、三线城市汽车销售可望连续活跃。
欧盟各国已经丧失了制定货币政策旳权力,而只有决 定财政政策旳权力。所以,在遇到危机和困难时,欧 盟各国只能开启财政手段来调控经济,所以往往造成 赤字攀高、债台高筑。
【VIP专享】“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走势分析 88分
一、单选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 十二五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几个奠基期?A.第一个B.第二个C.第三个D.第四个2. 世界经济形态面临着什么样的转型?A.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B.从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C.从知识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D.从生态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3. 哪次会议明确提出中国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十四大B.十五大C.十六大D.十七大4. 世界经济格局面临着什么样的转型?A.由两极向多极化转型B.由多极向两极化转型C.由多极向单极化转型D.由单极向多极化转型5. 从21世纪开始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力是什么?A.低碳经济B.IT产业C.金融业D.高科技产业6. 推进外源增长模式向内生增长模式转型有几个战略着力点?A.二个B.三个C.四个D.五个7. 我们要以什么为目标,协调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A.产业的生态化B.产业的人本化C.产业的文明化D.产业的智能化8. 以现代高速铁路为支撑,在多少半径内,使分散的大中城市形成一个资源共享的网络城市群?A.在500至200公里半径内B.在200至100公里半径内C.在100至50公里半径内D.在50至20公里半径内9. 最近中央召开了什么会议,对"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规划建议?A.三中全会B.四中全会C.五中全会D.六中全会10. 转型可以分为几种类型?A.五种B.四种C.三种D.两种二、多选 ( 共 5 小题,总分: 20 分)11. 在世界经济转型的同时,哪些新观念正在兴起?A.新财富观B.新文化观C.新消费观D.新正义观12. 在"十二五"期间协调好速度与结构的关系,要处理好哪些问题?A.要防止已经形成巨大惯性力的重化工投资再度扩张B.要走出投资一定会带动就业的误区C.要提高对经济增长质量目标强化与调控D.要提高"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13. 浙江省围绕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出了哪些内容?A.生态文化的建设B.建立生态经济模式C.环境保护的模式的问题D.围绕生态文明的机制体制的建设14.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走向生态经济的"三个提升"的战略是什么?A.把生态经济建设上升到"十二五"经济转型的战略目标来对待B.把应对低碳经济上升到探索中国特色的生态经济建设来对待C.把发展新能源产业上升到经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对待D.把节能减排提升到生态经济模式建设的高度来应对能源与环境问题15. 十二五期间我们面临着哪些战略任务?A.目标导向B.产业升级C.结构调整D.模式创新三、判断 ( 共 10 小题,总分: 40 分)16. 八十年代我们把土地承包改革作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问题。
十二五全文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战胜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强烈地震、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财政收入达到8.3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尖端科技领域实现重大跨越。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获得好收成,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积极进展,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扎实推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积极成效,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十二五”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与对策分析
别 是 二 、 产 业 发 展 , 村 一 、 、 产 业 比 重 由 20 三 农 二 三 0 6年 59 .:
5 .:8 5 3 . 为 20 5 6变 0 8年 的 2 . : 53 2 . ,结 构 基 本 趋 于 合 理 ; 7 4 .:7 6 2
乡镇 企业 增 加值 由 20 0 6年 的 60 . 9万 亿 元 增 加 到 2 o 0 8年 的
10 2 ) 0 15
要 】 要 回 顾 了 “ 一 五 ” 来 我 国 农 业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所 取得 的 成 就 , 简 十 以 分析 了“ 二 五 ” 期 我 国农 业 农 村 经 十 时
济 发展 的 有 利 条件 和 面 临 的 主 要 问题 , 出 了狠 抓 粮 食 生 产 , 持 基 本 土 地 经 营制 度 , 快 农 业发 展 方 式 转 变 等 “ 提 坚 加 十
11 农 业综 合 生 产 能 力 稳 步 提 高 。 障供 给 的 作 用 更加 突 出 . 保 品 种 产 出能 力 进 一 步 提 升 .主 要 农 作 物 良种 覆 盖 率 达 到 9 %以 上 。 禽 水 产 良种 覆 盖 率 不 断增 长 。粮 食 连续 6 增 产 . 5 畜 年 主要 农 产 品供 给 完成 了 由 长 期 短 缺 到 供 需 基 本 平 衡 、 年 有 余 丰 的历 史 性 跨 越 。2 0 0 9年 , 国粮 食 实 现 了 总 产 5 0 我 30亿 k , 续 q连 3年 稳定 在 5 0 00亿 k 以上 , 产 、 产双 双 连 续 6年 增 长 , 双 q 总 单 双 超 历 史 最 高 水 平 ,粮 食 总 产 量 在 较 高 的 基 数 上 仍 然实 现 了 6 % 的增 长 。粮 食 、 油料 、 菜 、 果 、 类 、 蛋 和 水 产 品 等 产量 连 蔬 水 肉 禽 续 多 年 居 世 界第 一 。同 时 , 国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水 平 稳 步 提 高 , 我 优 质农 产 品市 场 占有 率 不 断 扩 大 。 植 物 疫 病 防控 能力 明显 增 动
论当前我国国内总体形势
论当前我国国内总体形势摘要: 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来看,我国国内形势总体稳定。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改革仍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
在近年来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促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安全生产,就业,文化,总体稳定当前的经济形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成效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保持了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
国民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充分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拉动,2O11年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文化、旅游、信息等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其中,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21.7%、28.9%、%,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分别增长28.8%、27%和2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其中,东部地区增长%,中部地区增长17.6%,西部地区增长16%。
2O11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2%。
且逐季下降,一季度是9.7%,二.季度是9.5%,三季度是9.1%,四季度是8.9%。
2物价涨势得到有效遏制2O1O年四季度以来,物价涨幅持续走高,2O11年7月最高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达到6.5%,尽管处于总体可控范围,但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生活造成了影响。
针对物价过快上涨问题,我们审慎处理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通胀管理的关系,把稳定价格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安定民生等多种措施,目前政策效果逐步显现,8月以来,物价涨幅连续5个月回落,12月为4.1%。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走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走势分析首先,经济增长逐渐放缓。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为7.8%,相较于之前的“十一五”期间的年均10.6%,增速明显放缓。
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中高速增长的阶段,经济基数庞大,增长速度难以继续保持高速。
同时,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出口市场需求下降也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压力。
其次,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结构持续调整,服务业占GDP比重显著提高。
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51.6%,超过工业占比。
这一转变表明中国经济正逐渐由传统的制造业驱动向以消费和服务为主的经济模式转变。
服务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就业增长,也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增加。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从出口转向内需。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等,以鼓励居民消费。
相应的,居民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消费需求进一步释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至2024年期间,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占比从48.5%增至66.4%,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第四,城市化进程加快。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提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6.1%。
城市化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商品消费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支撑。
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走势相对平稳,呈现出经济增速放缓、服务业成为新引擎、消费需求加大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几个明显特点。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中国经济将继续朝着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十大任务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十大任务【作者:潘盛洲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文章来源:理论网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面阐述和部署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十大任务,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工作重点。
(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把扩大内需作为“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独立成章进行阐述,是《建议》不同于以往中长期规划的一个重要变化。
这既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十二五”规划要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部署相衔接,又表明在当前形势下扩大内需对保持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建议》从三个方面作出了部署和要求:一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避免经济大的起落。
二是要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合理引导消费行为等五个方面入手,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三是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些年来,在中央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作用下,依靠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奋力拼搏,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但近年来特别是今年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加剧的严峻形势告诉我们,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强仍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瓶颈。
必须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十二五”时期是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关键阶段。
我们应进一步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提出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指国际国内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能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机会和环境,并对国家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特定历史时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虽然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继续演进,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为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全球分工日益深化,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重组和流动进一步加快,为我国经济发展利用全球要素提供了市场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条件和更好的社会环境。
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在全面深入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指出: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由于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2009年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
尽管如此,2009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超过8%,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
2010年上半年,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我国GDP增长速度达到11.1%。
综合判断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的转型期
“十二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的转型期“十二五”是指中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即2024年至2024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处于一个新的转型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来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发展。
首先,经济转型是这一时期重要的特征之一、在“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逐渐从高速增长转向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经济从过去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向依靠内需和创新驱动。
在供给侧结构性方面,政府加大了对传统行业的淘汰和转型力度,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样一来,中国的经济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劳动力得以转移到更具竞争力的领域,提高整体劳动生产率。
同时,政府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这些措施促进了中国经济朝着更加可持续和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其次,社会转型是“十二五”时期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经历了较大的变革。
首先是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人口逐渐流向城市。
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就业问题,还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是人口老龄化问题突显,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这对医疗保障、养老服务等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挑战。
此外,城乡差距和收入分配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为了应对这些社会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同时,政府加强对老年人口和弱势群体的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此外,政府还加大对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的投资,提高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这些措施使得中国社会得到了较好的进步和发展。
总而言之,“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新的转型期。
经济上,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了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发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分析
对 于 产 业 布 局 的演 变 ,文 献 [】 用 H oe 地方 2使 ovr 化 系数 测 度 了我 国地 区产业 集 中度 ,发 现 我 国 的产
收 稿 日期 :2 l一 6 1 0 】0 — 4
第 1期 0
司 政等: 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分析 “
战 略 与 规 划
P ro 0 一 0 ) r m eve o d sr itiu in I i c n l d dt a a hrg o l d v lp i nq ea d e idf l2 fo t iw f n u t dsr t .t s o cu e t c e inwi e eo t u iu n 2 1 1 5 h i y b o h e l s
0 引言
产业 布局 是 影 响我 国 区域 经 济 发 展 的 基 础 性 因
业 区域 集 中程度 在 1 8 - 19 9 5 9 7年有 很 大 的提 高 。文
献 [] 用 K um n专 业 化 指 数 考 察 了 2 3使 rg a 0世 纪 8 0年 代和 9 代各 地 区的产 业专 业化 程 度 ,发 现整 个 8 0年 0 年代 ,大 多 数 省 市 的 产业 专 业 化 程 度 均 有 不 同程 度 素 。 不 同 的产 业 结 构 直接 决 定 了地 区经 济 产 出水平
12 中部地 区 . 中部 地 区 具 有 承 东 启 西 、联 南 通 北 的重 要 区位
优 势 , 已基 本 形 成便 捷 通 达 的水 陆 交 通 网络 ,基 础 设 施 也 E益完 善 ,在 全 国制 造 业 中具 有 优 势 的包 括 t
煤 炭 、电力 、钢 铁 、冶 金 等 1 行 业 。 中部 地 区是 5个
中国20242025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2024—2024年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梳理(一)2024年1、经济背景1)2024年,在持续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主动改变,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GDP年均增长11.9%.2)20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3)2024年,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得主动进展,初步形成了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4)2024年期间,世界经济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进而演化为全球性经济危机。
5)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从过快偏热快速下滑,GDP增速由第一季度的10.6%快速回落到第三季度的9.0%,为2024年其次季度以来的最低增幅。
2、经济目标2024年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是: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一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点放在转变发展方式、深化改革上,防止片面追求和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
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限制在4.8%左右一一去年价格上涨对今年价格的翘尾影响较大,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较多,限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加大。
3)城镇新增就业100O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限制在4.5%左右。
4)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化为明显通货膨胀。
5)年中,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状况下,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限制物价过快上涨”。
3、经济政策D政策名称与方向年初规划:稳健的财政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9月份后,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坚决实施主动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政策工具稳健的财政政策:A.变动政府支出:财政支出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削减国家建设型支出,缓解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头。
B.加大保隙措施,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C.建立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再就业政策体系,实施主动的就业政策。
D.实行措施,抑制物价持续上涨。
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四个文件,概括起来有10个方面的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从十二五计划看国家发展
从“十二五”规划建议看中国方位:科学发展强国富民阅读提示:过去的五年,极不平凡。
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从明年开始,我们将进入“十二五”时期。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
本报从今天起,开辟《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专栏,突出报道“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重要经验,以及“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思路、重点。
五年一个刻度,中国跃上新的台阶;五年一个单元,中国站在新的起点。
此时此刻,国内外众多探询的目光再次聚焦北京。
下一个五年,中国的面貌会有何样的改变?人民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变化?为完成这些改变、达成这些变化,中国又将作出什么部署和调整?“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的中国勾勒出一幅科学发展、国强民富的路线图。
一个主题:科学发展——“一个巨变、四个不变”,是判断中国走向的逻辑起点,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时代背景10月23日,在韩国庆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达成协议,超过6%的投票权将从欧洲发达国家转向新兴经济体及发展中国家,金砖四国晋升十个股东行列,中国的份额升至第三位。
国际舆论评价说,这是一次历史性大改革,股权结构的变化预示着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前不久,一场规模不大的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
历史与现实不期而遇,让人心生感慨。
中国已经今非昔比。
新中国成立60多年,大致以5年为一个刻度,中国不断跃上新台阶。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及政策导向【精品ppt】
第四,政府债务风险继续积聚 很多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超常规财政刺激政策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风险从私人部门向公共部门转移。美国联邦赤字连续3个财年超过1万亿美元,今年可能达到创纪录的1.65万亿美元,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10%。欧元区一些国家财政收支严重失衡,财政赤字高企,债务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在上升,欧债危机阴霾挥之不去。受美欧等国经济、社会等因素制约,主权债务问题在短期内很难缓解,这将明显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2、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战争” 过去的20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打过四场对外战争的国家,为什么? 绿纸换财富的游戏,是经济自由化的结果?还是少数美国人精心构织的金融战略的产物? 维护霸权地位——延续作为超级大国的国家生存方式(用金融手段从全球向美国转移财富)——金融殖民体系。 越南战争使美国损失8000亿美元。 强制力量使美元与石油挂钩。美元流到了产油国手里,也流到了需要购买石油的国家手里。防止其贬值——购买美国国债。 如何让全球对美国的投资环境保持信心呢?阿富汗战争——用战争把美国以外的地方打得更坏。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 形势及政策导向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二、“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经济政策导向 三、运用经济学方法把握好形势与政策
一、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 (一)国际经济形势 国际经济复苏进程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 国际经济形势复杂性和经济复苏的艰巨性在增加。
2011年10月19日、20日,希腊议会 两度通过了新一轮的财政紧缩法案,为获得第一轮救援中第六笔总额为80亿欧元的援助贷款铺平了道路。 2011年7月21日,欧元区达成对希腊第二批救援资金,共1090亿欧元(1500亿美元)。 在7月达成的私营部门承担21%的损失也显然不足够,欧元区领导人正急于说服银行业者同意“自愿”将所持主权债务减计最多50%。 IMF近期的一份报告确认,减计主权债务会导致欧洲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出现2000亿欧元的资金缺口。 拟通过EFSF(由欧元区各国按照GDP比例出资组成,目前提供的总额为4400亿欧元)在次级市场上买债、进行预防性贷款并对银行进行资本重组。 法国主要是倾向于由欧洲央行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德国倾向于首先由国际投资者来认购的方式。
“十二五” 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十二五”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关键词: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发展方式“十一五”规划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
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清醒认识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1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期,主要发展特点是:1.1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9年来,我国gdp 的年平均增速达到10.01%,实现了2位数的持续高增长。
1.2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我同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00年的6 280元l/a提高到2009年的17175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 253元提高到5 153元。
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结构也开始由温饱型的衣食消费为主.向全面小康型的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
住房及汽车消费,已成为拉动国内消费的最强劲动力。
我国不仅住房建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汽车也已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
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持续拉动了城市建设的改造与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城乡住房建设与发展,交通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大规模的房屋及基础设施建设。
对工业产品保持了持续增长的需求。
1.3 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进出口规模的快速扩张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因素。
我国进出口总额已由2000年约4 743亿美元,增长到2009 年的22 07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8.63%.出口额由2 492亿美元增加到12 01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9.1%。
同期,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已由2000年的l 656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23 992亿美元。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篇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2.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4.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第二篇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章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第一节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快农村土地整理复垦。
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基础的田间工程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
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
深刻理解“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十二五规划问题是当前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也是今明两年各地公选考试的热点,尤其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公选王专家提醒广大考生,要深刻理解这一核心观点,有可能在论述题和案例分析、策论中灵活出现。
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深刻理解这个主题和主线,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综观国际国内形势,世情和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变化孕育着机遇,也伴随着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一)国际环境的新趋势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供需关系、治理结构调整变化,外部环境更趋复杂,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多方面影响。
一是世界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发生新变化。
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各国经济复苏仍不均衡,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主要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不振,房地产、金融等支柱产业在危机中受到重创,新的经济增长点短期内还难以形成。
一些国家政府负债过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其潜在危害和影响不容小视。
特别是一些主要经济体为刺激本国经济复苏,持续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大量投放流动性,可能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推动能源资源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热钱的涌入也会对新兴经济体发展带来冲击。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重组引人关注。
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倡导储蓄、鼓励出口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试图解决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过高、经济“虚拟化”等问题。
有的发达国家还实施扩大出口战略,推行产业回归和制造业再造,力求改善贸易失衡状况。
十二五规划
专题七:辉煌“十一五”与展望“十二五”——解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辉煌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这是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
这个判断符合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表达了亿万中国人共同的生活感受。
全面把握、深刻理解这五年我们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所积累的弥足珍贵的经验,所创造的影响深远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满怀信心地迈向“十二五”,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
1、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我国经济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一五”前四年GDP年均增长达11.4%、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2010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能够胜利完成。
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实践证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国家面貌,还将赢得更长时间和更高水平的发展。
2、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
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10.2%和8.3%,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结束了,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全面实行了,逐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
实践证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百姓才能获得更多福祉。
3、经受住各种严峻复杂的挑战和考验。
让人们尤为感慨的是,这五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重大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历史罕见。
当前国内发展现状及趋势
经济形势分析在国内物价上涨压力较大、国际经济持续动荡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既定宏观调控方针,提高前瞻性和针对性,在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中寻求平衡,既有效遏制了物价过快上涨,又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展望2012年,受美、欧债务危机冲击,世界经济形势趋于复杂,加之美、德、法、俄等大国面临政府选举,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国内需求也存在放缓压力,房地产市场、投融资平台、民间借贷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
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需要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弹性与灵活性,进一步释放微观主体的活力和潜力,努力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力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济运行特点和发展态势今年以来,宏观调控坚持把控物价作为首要任务,政策效果逐步显现,经济运行总体较为平稳,并呈现以下特点和发展态势。
1.物价涨幅见顶回落,全年CPI上涨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7月份达到6.5%的峰值后,受基数效应减弱、货币条件改善和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涨幅呈现回落趋势,全年CPI上涨5%左右。
首先,控物价的货币条件持续改善,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将如期实现。
其次,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减弱,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进口价格指数趋降。
第三,食品价格涨幅企稳回落。
2.经济增长小幅下降,全年增速略高于9%前三季度,制造业、房地产业投资高速增长,但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明显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由于汽车、住房等与住、行相关的消费增长明显下降,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3.75个百分点。
目前世界经济放缓,对我国出口已经开始产生影响,前9个月出口增长22.7%。
预计全年出口增长20%左右,贸易顺差1600亿美元左右。
从内、外需求综合看,今年以来总需求增长的适度回落,主要是宏观政策主动调控的结果,有利于控制物价涨幅和实现经济运行的综合平衡。
GDP增速在上半年达到9.6%的基础上,三、四季度将小幅下降,预计全年增长略高于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928
55082 17330 22336 196440
我 国 上 市 公 年均增速% 司 10.01 股 23.8 权 19.88 激 18.63 励 34.59 研 16.83 究
二、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2000-2009年几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的三个重大问题
1、增收入、保民生、扩内需
增收入
• 调整分配制 度,增加普 通劳动者收 入比例
保民生
• 切实解决教育、医 疗、养老、基本住 房需求等方面负担 过重,支出过多及 无保障问题
扩内需
• 解决内需增 长动力不足 问题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研 究
2、产业的全面改选与升级
传统产业全面改选与升级
7
5、通货膨胀的潜在风险加大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研 究
我 6、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 国 上 市 公 城市空气污染状况仍未改观 司 水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工业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股 农村污染问题进一步显现 权 激 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成为经济和社会稳定 发展的重大问题 励 研 究
二、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2000-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
指标 GDP 单位 亿元 2000年 99215 2009年 335353 增长绝对量 236138
固定资产投资
财政收入 进出口贸易额 外汇储备 居民储蓄存款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美元 亿元
32918
13395 4743 1656 64332
224846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 李 欣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大 3、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 构升级
4、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张
5、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研 究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研 究
“十二五”解决经济结构失衡问题的政策选择
调结构 稳增长
增收入 保民生
控投资 挤泡沫 防通胀
国民经济发展在“十二五”期间面临进一步 调整的可能,经济发展将在波动和调整中前进,
我国经济发展有可能从两位数的高增长期,进入
8%左右的稳步发展阶段。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研 究
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解决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研 究
“十二五”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一、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
1、城市 化进程 的持续 推进
2、工业 化进程 的推进
3、中西 部地区 经济发 展空间 大
4、国内 市场消 费增长 潜力巨 大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研 究
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发展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研 究
3、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以碳减排为主要目标,实施以节能、减 排、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化环境保 护和治理为重点的绿色发展战略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研 究
1、经济结构失衡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研 究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不可持续
贸易摩擦加剧
要素成本上升
环境成本过大
低价格竞争优势逐步减弱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研 究
投资长期高速增长不可持续
投资增长模拟曲线图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研 究
2、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研 究
三、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点
指标名称 人均GDP(人民币) 2000年 7858 2009年 25125 增长(%) 219.7
人均GDP(美元)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城市人均住宅面积(平方米)
949 6280
2253 20.3
指标
发电量
单位
亿千瓦时
2000年
13556
2009年
37147
增长绝对量 年均增速%
23591 11.85
钢材产量
汽车产量 水泥产量 玻璃产量
万吨
万辆 亿吨 万重箱
13146
207 5.97 18352
69626
1380 16.5 57865
56480
1173 10.53 39513
20.35
23.47 11.96 13.61
3679.6 17175
5153 28 (08年) 32.4 (08年) 8.83 (08年)
287.8 173.5
128.7
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城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辆)
24.8
0.5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研 究
四、进出口规模迅速扩张
指标名称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出口额(亿美元) 进口额(亿美元)
3、资产泡沫的过度膨胀如不能有效 抑制,存在潜在金融危机的风险
•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
•地方政府债务的大 5 6
城乡差距扩大:1980年2.5倍,2009年3.3倍
城镇收入差距:东部21969;中部14280; 西部14060;东北14280
行业差距:最高与最低差15倍 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18倍 国企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128倍 10%高收入和低收入群体差距: 1988年7.3倍,2007年23倍 基尼系数:90年代中期0.35;2000年 0.4;2006年0.496;目前已达到0.5
2000年 4743 2492 2251
2009年 22073 12017 10056
增长(%) 365.4 382.2 346.7
外汇储备(亿美元)
1656
23992
1348.8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股 权 激 励 研 究
五、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