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12伊索寓言教案苏教版0111392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阅读《伊索寓言集》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阅读《伊索寓言集》语文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教案适用于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程,教材为《伊索寓言集》。
本教案主要包含三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寓言的特点与用途。
•能够简单地理解并朗读寓言故事。
•能够理解故事寓意,引导学生思考。
2.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想象、预测等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学会引导学生感悟寓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体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感受力,体会寓言中的道理。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寓意,感悟故事中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感,欣赏寓言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隐喻和比喻,引导学生思考。
•使学生感受到寓言的深层教育意义,进一步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在讲解故事时,先通过画图、预测、引导等各种方式,让学生自己猜想故事内容,感受人物情感,进而理解寓言中所呈现的意义。
2. 合作式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和团体合作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相互竞争和合作中快速进步。
3. 认知导图通过画图、归纳总结等方式,将学生记忆的知识点结构化,有助于学生全面并形象地理解寓言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1. 寓言故事的特点及用途1.组织学生阅读《伊索寓言集》。
2.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寓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引导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简单解释寓言的概念和特征。
4.向学生介绍寓言的教育意义和用途。
2. 阅读寓言故事1.让学生自由选择一则寓言,阅读故事后,注意理解寓言故事中的暗喻和比喻,并表示出来。
2.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和性格。
3.分组进行讨论,思考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并通过画图等方式将讨论结果进行认知导图。
3. 分享讨论和总结1.分组学生互相交流各自的认知导图和想法,并收集各个组的作品。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则寓言的故事,理解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课《伊索寓言》的前两则寓言《狐狸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则《蝉和狐狸》。
(齐读课题)2.说起狐狸,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简单地说一说?(指名说)3.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指名说)(出示幻灯片:爱听奉承话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二.初读感知1.今天,狐狸又使出了它的老办法说奉承话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蝉可没上它的当,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打开书)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3检查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出示幻灯片:圈套故意赞叹歌唱家察觉有诈粪便戒心(其中粪和戒为红色)先自读,记住两个红色字。
指名读,再齐读。
4.请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篇寓言说了件什么事?(指名读课文)5.课文读完了,谁能根据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说说课文说了件什么事呢?(先自由练说,再指名说。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师:蝉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狐狸的花言巧语,没上它的当,在这个故事里,你对谁印象比较深刻?再读读课文,适当地做些记号,针对具体语句,谈谈你的想法。
(生自由读悟课文)生:我对狐狸印象比较深,因为它和在《狐狸和乌鸦》里一样,仍然用老办法来骗人,说明它的本性是阴险狡猾的。
师:从哪儿能看出来?生:它想吃蝉,便设下圈套,而且还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蝉。
(师相机板书:设下圈套、故意赞叹)引导学生理解圈套及设下了个什么圈套。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二自然段文字)引导学生读好这段话,说出自己的感受。
生:故意说明狐狸的言行举止是假心假意的。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伊索寓言 教案
12伊索寓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响亮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2、对伊索寓言有所了解。
3、弄清每则寓言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弄清每则寓言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揭题:大家听过《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这些有趣的故事都是从《伊索寓言》里选出来的。
2、简介寓言及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
不但读者众多,在文学史上也具有重大影响。
作家,诗人、哲学家、平常百姓都从得到过启发和乐趣。
许多故事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龟兔赛跑》,《牧童恶作剧》,《狼来了》……到几千年后的今天,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
亦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二、感知三则寓言大意。
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及不理解的词。
3、学生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学生字。
4、每人选择其中一则故事朗读,思考:(1)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2)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给大家讲一讲。
(3)每则寓言故事分别揭示了什么道理?5、指名了解学生朗读思考情况。
(1)指名三组有感情地朗读三则寓言。
(2)指名了解学生对故事主人公、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
6、有感情地朗读整篇课文,从整体上抓住每则寓言的主要意思。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
3、课文中你对哪个故事感兴趣,给同学、家长讲一讲。
板书设计:12、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前两则寓言《狐狸和葡萄》和《牧童和狼》2、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重点: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
难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二、精读课文(一)《狐狸和葡萄》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三则寓言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赏析理解。
领悟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结合例子,获得效益。
2.通过对寓言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伊索寓言》的喜爱,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一.复习:谁能用简洁语言说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内容?二.精读课文《狐狸和葡萄》1.指导看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它变得怎样了,又是怎样做的?“想尽了各种办法”,想象一下,它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呢?3.结果怎样?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4.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5.齐读第三段,体会寓意。
(可用生活中的事例,加深理解)《牧童和狼》1.默读第1、2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表现?(读后交流)2.齐读第1、2段,体会牧童前后“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听后有什么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类似的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事情吗?4.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说谎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5.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自己对寓言的理解。
《蝉和狐狸》1.学生讨论:“圈套”指什么?本则寓言中指什么?2.细读第2段,思考:怎样骗的?(划出表现狐狸行骗的词语)3.默读3、4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4.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5.齐读第5段,说说自己对寓言的理解。
(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6.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三.总结、1.文章结构:先讲故事,再揭示寓意。
2.感受寓言形象,感悟寄托道理,吸取经验教训。
四、作业:自学《我读书我快乐》。
附:板书设计: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葡萄:诱人。
狐狸:馋得直流口水——吃不到——酸《牧童和狼》:狼没来牧童:大叫(说谎)村民:闻声赶来(上当)大笑(捉弄村民)惊慌失措(气愤)狼来了:牧童:吓坏大叫(真话)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蝉和狐狸》狐狸:想吃蝉,设圈套蝉:善于观察、思考,存有戒心(聪明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第二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学设计伊索寓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021年五年级语文上册12伊索寓言教案苏教版20210111392
2021年五年级语文上册12伊索寓言教案苏教版20210111392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明白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预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刻:三课时第一课时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专门喜爱看寓言故事,那你们明白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
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专门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
《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
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摸索,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连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
我们第一来学习《狐狸和葡萄》。
(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形。
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明白得。
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
摸索:从哪些词句能够看出狐狸专门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想尽各种方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
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现在狐狸的表情吗?5、自读第二段。
摸索:从哪些句子能够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形下,仍旧对葡萄恋恋不舍?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味道?狐狸什么缘故说葡萄确信是酸的,不行吃?默读第三自然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找准故事的“矛盾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寓言和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教益。
2、通过三则寓言的学习,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学编寓言故事。
3、激发学生继续阅读《伊索寓言》的兴趣,从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一、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1)画面中的这些故事你们熟悉吗?(2)谁来选择其中一则故事简单讲讲。
小结过渡:讲得真不错,这些都是伴着我们长大的故事,也是《伊索寓言》中耳熟能详的篇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走进《伊索寓言》。
(学生读题)2、了解寓言、了解伊索。
(1)、说到寓言,我知道,很多学生都很喜欢。
那你知道寓言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吗?(学生交流后板书:小故事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2)、课题中的伊索是一个人,谁能来简单介绍一下。
过渡:伊索是编寓言故事能手,他编的寓言就叫——那伊索寓言又是如何通过小故事来说明大道理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先来读一读《牧童和狼》这则寓言故事吧。
3、学习〈牧童和狼〉(1)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
(两人,第一遍重在正音,第二遍重在思考)(2)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指名说)(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交流,红字显示齐读)(4)“一贯说谎的人”是指谁?文中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牧童一贯说谎?(交流时指导学生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并进行感情朗读。
第一次读出戏弄的语气,第二次读出着急、惊恐的语气。
)小结过渡:然而,不管牧童怎么叫喊,就是没有人来帮忙。
因为——(学生再次齐读寓意)。
这就是《牧童和狼》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那下一则寓言《蝉和狐狸》又会给我们一些什么启发呢?4、学习《蝉和狐狸》(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狐狸和乌鸦》里的乌鸦会受骗?而《蝉和狐狸》里的蝉却没有受骗?(2)学生回答(3)教师追问,指导朗读。
a、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蝉很聪明?(相机理解“别人的灾难”)b、谁愿意来扮演一下这只聪明的蝉,读一读蝉最后对狐狸说的那番很有智慧的话。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5.课堂小结,巩固提升: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巩固课堂内容。
6.课后拓展,实践应用: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寓言故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观察、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7.教学评价,激励进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此外,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表现出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兴趣点,有的学生对故事情节感兴趣,有的则对道理寓意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寓言故事中的正能量和道理对于他们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充分挖掘寓言故事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伊索寓言》中的故事,讲解故事背景和寓意。
师:“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狐狸和葡萄的故事。狐狸为了吃到葡萄,费尽了心机,但最终却没有得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会不择手段,但结果并不一定如人意。”
2.讲解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举例说明。
师:“在故事中,狐狸把葡萄说成是‘酸葡萄’,这就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手法。它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也更容易让我们记住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5.学生自选一则寓言故事,绘制一幅故事插图,展现故事中的场景和角色。
这项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寓言故事。
师:“同学们,请大家看看这幅图片,你们觉得这是一则怎样的故事呢?图片中的角色给你们什么启示?”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伊索寓言》教案设计三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伊索寓言》教案设计三篇篇一教学目的:1.理清文中作者的浏览感受,仔细探讨文章的中心意思。
⑵理解文章中难句,领会这些句子中隐含的意思。
⑶抓住文中词语,领会作者语言幽默的特点。
⑷了解本文把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写法,练习写读后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讨中心,理解语句。
难点:领会难句的隐含意思教学方法:发现式浏览训练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教学伎俩:多媒体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问:从中小学到现在,学过哪些寓言?(学生答复)问:什么是寓言?(学生答复)明确:一种带有劝喻性或挖苦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大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略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在阶级社会,它是人民群众在没有*的情况下,揭发统治阶级的一种波折、隐晦的斗争伎俩,故又被称为“奴隶的语言”。
问:有谁知道《伊索寓言》?(学生答复)明确:《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被释放奴隶伊索所编,收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余篇。
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和生活教训、总结归纳,寓言通过描写动物之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和被压迫之间的不平等关系。
《伊索寓言》毕竟是公元前6世纪的奴隶所作,寓言的内涵带有其阶级局限性和当时的社会特点。
那么,当时间转入到21世纪,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对待和审视这些寓言的内涵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入钱钟书先生写的《读〈伊索寓言〉》。
二、介绍作者⑴学生自读课后有关资料,划出相关信息。
⑵检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
字,号,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
他的学术著作是中国最早的丰盛而详赡的中西比较诗论。
另一部学术著作,对《诗经》、《易经》、《老子》、《左传》、《史记》、《楚辞》、《太平广记》等,不仅作了许多新的考释,而且做了许多有创见的赓扬,并将中西文化和文学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比较和研究。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伊索寓言的教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伊索寓言》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伊索寓言》的寓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分析寓言故事中的角色特点,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寓言故事进行启示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分析角色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自我教育。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伊索及其寓言故事。
(2)引导学生关注寓言故事的特点:简短、有趣、寓意深刻。
2.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伊索寓言》中的故事,如《狐狸和葡萄》、《乌鸦喝水》等。
3.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谈谈对《狐狸和葡萄》的理解。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4.分析角色(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乌鸦喝水》中乌鸦和狐狸的角色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
5.寓言故事启示(1)教师引导学生从《伊索寓言》中选取一个故事,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6.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表对本节课的收获。
7.课后作业(1)阅读《伊索寓言》中的其他故事,选择一个进行复述。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伊索寓言》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管理,确保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3.在课后作业中,关注学生的写作质量,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五、教学资源1.教材:《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2.辅助材料:《伊索寓言》故事集3.多媒体课件:寓言故事图片、视频等4.网络资源:关于《伊索寓言》的背景资料、相关故事等六、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分析角色特点。
在阅读《狐狸和葡萄》后,教师提问:“同学们,故事中的狐狸为什么吃不到葡萄?”学生回答:“因为它够不到。
”教师:“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生思考后回答:“告诉我们不要眼高手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努力。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伊索寓言》教学设计江苏省如皋市安定小学张建国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2课《伊索寓言》一文,是由《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和《蝉和狐狸》这三则寓言故事组合而成的,所以,是典型的组合类课文。
课文的语言明白如话,结构简洁明快,形象鲜明生动,所揭示的寓意却非常深刻。
教学《伊索寓言》,要重在引导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感悟寄托的道理这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谈话导入新课1.揭示课文题目后指名朗读。
2.看到题目,你们都想知道些什么?3.可以让学生谈谈知道的内容,教师注意点拨或归纳。
如:把深刻的道理和教训寄托在简短却很生动的故事中,就是寓言;伊索虽然是古希腊的一个奴隶,却是一位令人佩服的编寓言故事的高手;《龟兔赛跑》《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等寓言故事,都是从《伊索寓言集》里选出来的。
4.我们来看看今天学习的课文《伊索寓言》中,编书的老师们为我们选了哪些故事。
二、整体把握内容1.教师范读或播放配乐范读录音。
2.让学生自主选择一则寓言故事朗读,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小组里交流自己朗读的收获。
4.检查学生初读整体感知情况,注意适时点拨。
如——(1)《狐狸和葡萄》的主人公是狐狸。
(2)故事的主要内容是:狐狸想吃葡萄,想尽了办法也没有吃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3)故事揭示的道理或寓意是: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5.学生朗读整篇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感受人物形象(一)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狐狸和葡萄》中“狐狸”的形象。
1.出示葡萄架上葡萄成熟了的挂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3.看到这幅栩栩如生的葡萄图,你想到了哪些描写葡萄的词语和句子?4.看到这些成熟的葡萄,你们有了什么感觉、想法?5.出示“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让学生说说读出了什么。
6.狐狸是怎样做的?请根据课文插图展开合理想象,如狐狸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7.结果怎样?他又应该怎样做呢?8.可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9.这时候,你觉得狐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10.朗读《狐狸和葡萄》,想象“狐狸”的形象,让“狐狸”就在自己的眼前活动。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教案12伊索寓言
1二、伊索寓言教学目的:一、熟悉课文中14生字,其中绿线中4个生字只识不写,明白得课文中的词语。
二、能正确、流畅、有情感地朗诵课文。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明白得寓意的进程中受到启发教育,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能有情感地朗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在朗诵课文中知道寓言中所包括的寓意,指导自己的行动。
教学用具:《伊索寓言》、投影、录音等教学时刻:2教时教学进程:第二课时一、通过前面的学习你有哪些收成?一、温习课文中的词语。
二、学生有选择地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细致感悟(一)学习《狐狸和葡萄》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那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二、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3、指名朗诵课文,要读出情感,读出狐狸的真实情感。
4、读句子“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
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类方法去够葡萄,可是白搭劲。
“启发想象,练习说话:(1)、我看到了--------------------------------------的葡萄。
(2)、看到这么多甜美的葡萄,狐狸内心会怎么想?(3)他都会想到哪些方法呢?(4)学生有情感地朗诵句子。
五、成熟的葡萄常常让人百吃不厌,说说味道如何?那么狐狸什么缘故说:出示: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讲:“这些葡萄确信是酸的,不行吃。
”你从“边走边回过头来”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说自己的体会请同窗读句子。
六、从那个故事咱们知道了如此一个道理: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恰恰说机会尚未成熟。
你是如何明白得这句话的?(二)学习《蝉和狐狸》一、教师:狐狸无可奈何的离开葡萄园,一步一转头,肚子早已经饿的咕咕直叫,到哪里找吃的呢?,不知不觉,他来到一棵大树下,看到树上有一只蝉,眼睛一转,他想到了一个方法……二、请同窗们读课文,看狐狸想到了如何的方法呢?3、指名读课文,要注意有情感。
4、出示“您的歌声何等美好!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地一下您那悦耳的歌喉吗?”这三句话顺序能够倒置吗?什么缘故?说话:我从这句话,看到一只--------------------------的狐狸。
(公开课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语文《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 副本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2课《伊索寓言》教学设计课题伊索寓言单元第三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并能正确规范书写。
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进一步了解伊索寓言的特点。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借助资料等方法读懂文章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意。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选择一两个喜欢的故事,讲给别人听,努力做到绘声绘色。
2、认识三个故事中主人公的谎言出于不同的目的,体会人物的心理支配行动、语言,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谎言。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寓言故事内容。
难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简介寓言: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点题:今天我们学习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指名回答。
指名读。
教师通过对寓言以及《伊索寓言》的简介导入新课,然后通过《伊索寓言》的特点介绍让学生对本课的主要内容有——《伊索寓言》。
3、简介伊索及《伊索寓言》。
齐读课题。
指名读。
学生理解。
所了解。
讲授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二)自学反馈1、出示生字:狸葡萄馋酸慌贯谎粪戒伊喉咙掺(第二行只识不写)2、写字指导(1)出示生字:狸葡萄酸慌贯谎粪戒(2)教师巡视指导。
3、出示生词。
狐狸葡萄嘴馋费劲酸味说谎不禁一贯粪便戒心伊索喉咙圈套掺杂哈哈大笑惊慌失措无能为力4、理解词语意思:惊慌失措:惊慌得不知如何是好。
无能为力:力量够不上。
指没有能力去做好某自由朗读课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伊索寓言 苏教版
12.伊索寓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在阅读中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理解,说说文中“惊慌失措”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了解寓言的特点,通过了解故事,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情感与价值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说谎”等重点字词,理解三则寓言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三则寓言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在理解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1.这节课我们要读的课文是《伊索寓言》,课文中有哪三个小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
这三个故事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简单概括。
2.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三个故事中骗人的语句。
出示:“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狼来了!狼来了!”“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1)指名读这三句话,评价。
(2)比较一下,三句话的意思虽然不一样,但是却有相通的地方,是什么?(3)板书:说谎。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词语(课件:狐狸葡萄垂下成熟白费劲无能为力惊慌失措圈套赞叹)指名检查,注意把握能否读正确。
(重点突出学生读错的字音,结合字形、组词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2.出示学生书写生字练习,纠正错字,有重点地检测“馋、酸、慌、粪、戒”这几个字的结构及点画的书写。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各部件的位置,教会学生学会观察,从而把字写得匀称大方)3.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解读诗歌,重点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读错的地方纠正;读得不流利的集体齐读。
(注意二类字的识读)4.这篇课文写了几个寓言故事?(3个)请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个寓言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狐狸和葡萄》讲狐狸吃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牧童和狼》讲一个牧童屡次大叫“狼来了”欺骗村民,当“狼真的来了”,谁也不去帮助他。
小学五年级语文 伊索寓言教案
伊索寓言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伊索寓言》之故事三《蝉和狐狸》教材依据: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伊索寓言》之故事三《蝉和狐狸》设计思想: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启发为主导,合作探究的原则,我把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蝉和狐狸》体会寓意;三、课堂拓展、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
让学生在朗读体验、合作探究中学到知识、学会做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方法与过程: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体会寓意,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分析寓言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教学难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从寓意中获得教益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法指导:朗读体验、合作探究课前准备:阅读《乌鸦和狐狸》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伊索寓言》的作者是谁?(伊索,希腊寓言家)2.《伊索寓言》与我们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相比有什么特点?(a.篇幅短小,故事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对人有教育作用;b.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常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3.伊索寓言常由哪几部分组成?结合前面学过两则寓言说一说。
(板书:寓言和寓意)二、精读《蝉和狐狸》,领会寓意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书课题)3.默读课文,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相似之处:说奉承话,诡计骗人。
)(不同之处;乌鸦上当,蝉没上当。
)4.你从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看出狐狸是在用诡计骗人的?(“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下来”“见识”可以看出狐狸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
12.伊索寓言(教案)_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2苏教版12.伊索寓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10个生字。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这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中获得教益。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积存寓言故事的适应。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明白得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学会做人。
【重点难点】重点:从这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中获得教益。
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明白得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学会做人。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备】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备:预习生字和课文。
《伊索寓言》【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同学们,你们喜爱看寓言故事么?你们明白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么?2.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3.点题:今天我们学习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伊索寓言》二、整体感知1. 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明白课文。
3. 出示生字词,认读生词。
狐狸葡萄嘴馋酸味说谎一贯粪便戒心伊索喉咙掺杂惊慌失措4.再读课文,说说这三则寓言故事的要紧内容是什么?(1)一只狐狸想吃葡萄却够不到,只好安慰自己说葡萄是酸的。
(2)一个牧童一直骗村民“狼来了!”,最后狼确实来了村民却没人相信他了。
(3)狐狸想吃蝉,设下圈套,最后被蝉识破。
精读领会自由读课文摸索:(1)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
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专门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
《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
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摸索,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2)说说这三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第一则: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12伊索寓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堂二次备课12 伊索寓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难点]1.明白每个寓言的寓意。
2.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二、学习《狐狸和葡萄》,1.今天我们来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
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
(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1).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2).汇报初读情况。
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2.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自补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
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的内容十分丰富,题材相当广泛,从堂二次备课己先找出来读一读。
师生交流。
(馋得直流口水想尽各种办法等)(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5)自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他边走边回过头来)(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7)默读第三自然段。
三、故事引入《狼来了》,提示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伊索寓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
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
《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
《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
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
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
(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
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
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
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
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
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说谎)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真话)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
“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
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反思:《伊索寓言》三个短小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人情不自禁地要循着故事情节读下去。
故事结尾,一句精炼的话语道出寓言的深刻内涵,引发学生去思考,去回味。
为了使得教材的有效性得以更好的发挥,我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1.充分发挥想象。
寓言故事的短小,也就常常会有一些可供学生进行想象的空间存在。
例如《狐狸和葡萄》一课,狐狸会想尽办法吃葡萄,于是我就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
学生兴趣来了,尽情地交流:
有的学生说:它先助跑一段路,然后猛地跳起来,但却失败了。
有的学生说:它拿来一根棍子去敲葡萄,可葡萄架太高,还是不能够着。
有的学生说:它用向葡萄扔小石子,可它的瞄准水平实在太差,一个也没有砸下来。
还有学生说:它去爬葡萄架,可支葡萄架的棍子太细太软,它的爬树的本领又不行,几经努力还是失败了。
学生的想象力让我欣喜,然后我再让学生体会狐狸此时的心情,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有了前面充分的理解作铺垫之后,故事的寓意学生自然而然就说出来了。
2.恰当运用表演。
在语言故事《牧童和狼》中,先后写到了牧童的两次大叫。
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体会,自己琢磨这两次的大叫有什么不同。
有所体会之后,让学生开始表演了。
最后在出色的表演中学生揣摩到了牧童的心理,肢体语言传递出的是他们对牧童否定,对寓意的深刻领会。
3.注意故事对比。
《蝉和狐狸》与我们曾经学过的故事《狐狸和乌鸦》有其相似之处,但一贯被视为狡猾的狐狸在这则故事中没能实现自己的心愿。
抓住这个不同结局,我引发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乌鸦会上当而蝉没有呢?这个以旧带新话题吸引了学生,他们便在品味故事文字的同时,自觉地探究出蝉的聪明所在,也就是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深刻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