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选修6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word同步测试1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测试 中图版选修6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1~3题。
1.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C.台风、寒潮D.土地荒漠化、酸雨2.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A.土壤污染B.水土流失C.地震D.生物物种锐减3.当前,协调全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是() A.不断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B.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C.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D.积极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4.如图所示三幅漫画,联系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三幅漫画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只能是对立的B.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都是原生环境问题C.生物在地球上已无法生存D.图中反映了全球气温升高、森林被严重破坏、臭氧层遭到破坏等环境问题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5.A.寒潮酸雨B.酸雨水土流失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寒潮6.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覆盖率高B.地形C.降水丰沛D.纬度位置7.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改进种植制度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C.退耕还牧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全球气温升高和生态环境恶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据此回答8~10题。
8.就全球气温升高对今后100年内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0℃等温线将上移150~500 mB.森林带将向两极推移C.全球将普遍变得干旱D.海平面将上升10~95 cm9.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①全球陆地面积缩小②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③中纬度耕作区将会退化成草原④高纬度地区因变暖而蒸发加强,比原来降水更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0.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C.生产工艺水平低D.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20世纪50年代以后,地球上相继出现了三大酸雨区,其中,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是世界主要的酸雨分布区之一。
高中地理: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及答案单元测试中图版选修6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关于一定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采集狩猎文明时期,人类受环境的制约比较小B.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C.产业革命后人地关系开始出现矛盾,局部地区产生环境问题D.到了近代,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逐渐走向系统化和科学化2、下列的社会发展阶段与人地关系搭配错误的是A.第一阶段---人类畏惧自然、崇拜自然B.第三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C.第一阶段---人类萌发了“天人合一”的思想D.第三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的协调发展3、下列不属于自然环境的是A.高山草甸B.极地苔原C.因过渡放牧造成的荒漠流沙D.大漠盐湖4、下列不符合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的是A.征服自然 B .人是自然界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C.人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D.人与自然协调发展5、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6、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A.蒸发强烈,海平面下降B.陆地面积增加C.中纬度地区更加湿润,粮食产量增加D.温带耕作区向高纬度方向延伸7、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是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氧化氮 D.氟氯烃8、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酸雨主要是碳酸型酸雨B.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C.我国酸雨区面积正在缩小D.酸雨不仅腐蚀建筑物,而且危害人体健康9、下面各项措施中,能有效防治酸雨的是A.禁止排放氟氯烃,研制新的制冷系统B.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C.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D.发展煤炭生产10.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说明了A.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B.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C.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D.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11.在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多种原因中,难以人为改变的是A.高消费、高浪费、大排放的生活方式B.对资源、能源的掠夺性开采C.生产工艺水平低D.自然资源的有限承载力12.我国各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对应正确的是A.内蒙古草原——光热不足B.青藏高原——高寒气候C.黄淮海平原——森林砍伐D.西北地区——矿产开采13.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森林面积减小,生物物种灭绝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D、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14.下列最适宜作为环保辩论会辩题的是A.环境保护需不需要B.农业发展中,生态破坏能否避免C.环境污染是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D.保护环境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15.据上题选出的辩题,反方可选下列哪些论据进行辩护①农业生产对耕地的需求必然要以牺牲自然生态系统为代价②生态农业可以兼顾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③干旱地区发展耕作业易引起土壤盐碱化④畜牧业发展使草场退化严重⑤南方地区发展立体种养型林-农-牧复合生态系统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16.下列环境问题在工业文明以后新发生的有:①臭氧层破坏②CO2的温室效应③水土流失④生物多样性减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17.属于原生环境问题是A.印度洋海啸 B.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C.日本水俣事件 D.内蒙古草原退化18.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A.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B.环境决定人类活动C.人类活动决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 D.环境的发展具有自我的规律,人类应服从环境19.下列现象的发生属于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的是A.泥石流和洪涝灾害B.某些地区出现地下水漏斗区,进而引起地面塌陷C.某些地方病的蔓延D.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河流和湖泊20.可有效减缓物种灭绝速度的人为原因有:①改善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②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③禁止猎捕珍稀野生生物④减少各种废弃物的排放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二、综合题下图为“世界荒漠带分布图”,据图回答:1.世界上的荒漠带包括和两种类型。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环境与环境问题中图版选修六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下列选项不属于天然环境的是()A.大漠盐湖 B.极地苔原C.畜群牧场D.高山草甸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A.互相影响,互相制约B.环境决定人类活动C.人类活动决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D.环境的发展具有自我的规律,人类应服从环境3.生态系统的基础与和核心的是()A.土壤B.植被C.水文D.大气4.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B.环境发展的必然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5.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的废气,通过高烟囱“越境”到北方邻国加拿大,引起了国际纠纷。
这主要反映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的矛盾?A.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D.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告诫我们,在环境问题上,要正确处理的什么矛盾。
()A.资源的有效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7.下列关于当代环境问题特点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B.过程的不可逆性C.规模的全球性D.治理的不可行性8.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B.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C.规模的全球性D.过程的不可逆性9.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鉴于环境问题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人类不应再合成新的、自然界原来并不存在的物质,从而避免环境问题的产生B.原始森林被砍伐后,人们可以重新造林,但是人工林中的动植物、微生物乃至土壤,并不能恢复到原始森林本来的面貌C.随着人类活动的空间不断扩大,联系的不断增强,现阶段的环境问题全部演变成全球性范围内的问题D.由于南极和北极地区,环境恶劣,人烟稀少,所以不存在环境问题10.下列现象中,主要由人为因素而形成的是( )A.我国华北平原农作物受寒潮的侵袭B.臭氧层出现空洞,从而危害人体健康C.我国因水旱灾害,每年损失巨大D.2000年春夏之交我国北方不少地方出现蝗虫灾害,农作物因而减产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回答11~12题:11.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病虫害防治不力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D.人为破坏严重1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13.下列环境问题不能够反映当代环境问题的规模全球性特点的是()A.臭氧层破坏问题B.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C.海洋污染问题D.水土流失问题14.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做法是()A.要想富,上山去砍树 B.讲卫生,用一次性饭盒C.过日子,多子多孙多福寿D.到市场买菜,自备菜篮子15.“一个地球,一个家庭”表达的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题是()A.大力发展经济,解决贫困问题 B.颁布保护环境的法律,建立环保机构C.加强全球合作,共同保护环境 D.进行国土规划,搞好国土整治16.下列叙述中,与“绿色奥运”理念相符的有()A.在硬件建设方面,要把保护古都风貌、突出北京特色放在重要地位B.到2008年奥运会时,每平方千米都有天气预报 C.在市民中提倡主人翁意识、学习意识、参与意识、自律意识D.到2008年,本市90%的公交车和全部出租车、环卫车、邮政车都将使用清洁燃料17.沙尘暴的袭击敲响了环保的警钟,要尽快遏制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局面,我国应()①坚决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②适度放慢经济建设的速度③加大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④加强环保方面的执法力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8.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严重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 B.多数国家资源比较贫乏,环境承载量小C.接受发达国家污染严重工业的转移D.经济、技术水平有限,环境保护能力不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要实现人类同环境的协调发展,就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word测试题1
地理·选修6(人教版)章末过关检测卷(一)第一章环境与环境保护(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1.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B.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C.规模的全球性 D.过程的不可逆性《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任重而道远。
据此完成2~4题。
解析:人工合成的DDT在大规模使用的几十年中人类只知道它在杀虫方面的特性,却没有预见到它对环境方面产生的危害,故本案例反映的是环境问题具有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答案:A2.下列关于我国所面临的困难,叙述正确的是( )A.粮食需求增加,粮食增产举步维艰 B.人口继续膨胀与迅速年轻化C.农业资源日益紧张 D.环境污染停止蔓延,但自然生态还在恶化解析: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低,有大量中、低产田亟待改造,粮食增产潜力巨大,A项错误;我国由于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速下降,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加重,B项错误;我国的环境问题还在蔓延,自然生态仍在恶化,D项错误;C项表述准确,故选C项。
答案:C3.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是( )A.实现人口和经济、社会、环境及资源协调发展B.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实现生育率的大幅度下降C.全面提高人口素质D.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解析: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首要措施。
答案:B4.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 )A.以控制人口为主 B.发展是第一位的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答案:B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据此完成5~7题。
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甲环境问题山西严重,应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丙新疆严重,应是西北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高中地理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2)中图版选修六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类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人类环境有别于其它的生物环境。
回答1—2题:1.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B.通常所说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C.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城市D.现在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2.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环境的一组是()A.土地、岩石、矿物B.村落、城市、泰山游览区C.阳光、水、大气D.丘陵缓坡、人工草场、水产养殖场人类文明经历了从采猎文明到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以及后工业文明的演进,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不同。
完成3—4题。
3.采猎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A.自然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B.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C.人类对生物资源的破坏D.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加剧4.环境问题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是从()A.采猎文明时期开始B.农业文明时期开始C.工业社会开始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5.下列选项不属于天然环境的是()A.大漠盐湖B.极地苔原C.畜群牧场D.高山草甸6.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A.互相影响,互相制约B.环境决定人类活动C.人类活动决定环境的发展和变化D.环境的发展具有自我的规律,人类应服从环境7.生态系统的基础与和核心的是() A.土壤B.植被C.水文D.大气8.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B.环境发展的必然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要求。
据此回答9—10题:9.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首要问题是()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积极发展国家工业C.积极发展科技,开发新能源D.治理污染10.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持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总量D.改善生态环境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60%,据此回答11—12题:11.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病虫害防治不力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 D.人为破坏严重12.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酸雨频率④影响生态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③D.②③④14题。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6第1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1.(1)材料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1.(2)互花米草的抗逆性主要表现在()A. 生物多样性增加B. 生物多样性减少C. 围海造陆D. 海岸受到侵蚀【答案】B【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引种的互花米草群落面积不断增加原有群落藨草和芦苇群落面积不断减小甚至可能消失且总面积不断减少反映的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减少 B正确故选B【答案】C【解析】(2)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沿海滩涂海水经常入侵而互花米草生长良好说明其抗盐 C正确故选C2.(1)材料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按性质属于()2.(2)其他国家把电子垃圾运输到“世界垃圾终点站” 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 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B. 环境污染问题C. 生态破坏问慝D.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答案】B【解析】(1)电子废弃物相当于电子垃圾属于固体废弃物污染属于环境污染故选B【答案】C【解析】(2)其他国家把电子垃圾运输到“世界垃圾终点站” 也就是让中国承担他国的污染问题影响中国的发展及环境这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的观念故选C3.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A. 甲型H1N1流感流行B. 石油资源枯竭C. 臭氧层遭到破坏D. 城市垃圾成灾【答案】C【解析】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严重破坏了大气圈的环境由于大气环流的存在大气圈是不断运动变化的是全球人类共有的环境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都属于大气圈层环境的破坏属于全球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共同参与防治选项中目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臭氧层破坏故选C4.(1)下列环境问题中由a环节引起的是()4.(2)引发酸雨的环节是()A. 水土流失B. 大气污染C. 地震D. 旱涝灾害【答案】A【解析】图中a环节表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只有A项的水土流失是因为人类从环境中索取资源过程造成植被的破坏而引起的【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②环节为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因此此环节应为引发酸雨的环节5.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B. 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是指自然环境C. 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城市D. 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答案】D【解析】按照环境的形成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A错误通常所说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B错误人类地理环境的中心事物是人口 C错误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D正确故选D6.(1)南极洲和北冰洋都地处高纬度地区但南极洲比北冰洋更冷下列分析错误的是()6.(2)下列对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夜空会有极光出现②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③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多的大洲④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6.(3)当前全球资源紧缺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尽可能保持南极这片净土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应该是()A. 南极洲热容量比北冰洋小B. 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C. 南极洲阴雨天比北冰洋多D. 南极洲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强【答案】C【解析】(1)南极洲主要为陆地而北极地区海洋面积大南极洲的热容量比北冰洋小 A 对南极洲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大洲地势比北冰洋高 B对由于北冰洋的水汽含量更充足故阴雨天气更多 C错南极洲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比北冰洋强 D对故选C【答案】D【解析】(2)南极洲纬度高夜空会有极光出现①对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为亚洲②错南极洲是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③错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④对故选D【答案】B【解析】(3)对各种资源进行实际性开采、对各种资源进行商业性开发都会对南极洲的环境造成破坏所以C、D是错误的停止在南极洲的一切活动是极端的做法人类需要对南极洲进行科考所以A是错误的人类在南极地区的合理活动应该是进行适宜的科学考察所以B是正确的故选B7.下列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是()A. 森林的破坏B. 大气污染C. 水土流失D. 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B【解析】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不是生态环境问题故选B8.(1)图中数码的含义不正确的是()8.(2)该图反映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为生产规模过大B. ②为滥采滥用自然资源C. ③为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D. ④为破坏生态环境【答案】C【解析】(1)由材料可知图示为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之间的联系图而图中的关系均为人口过多和人口素质过低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问题不会有生产活动遵循自然规律因为遵循自然规律不会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故选C【答案】C【解析】(2)该图反映了环境向恶性发展人类与环境具有对立性必须促进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故选C9.(1)贵州采矿工业导致环境问题严重的原因可能是()9.(2)围绕能源开发贵州适合构建的产业链主要有()①煤—电—钢②煤—焦—化③煤—气—液④煤—电—铝A. 露天矿表土剥离易造成严重的土地沙漠化B. 矿区道路铺设极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C. 重化工业体系多高耗高排产业环境污染严重D. 燃煤发电、洗煤、炼煤、炼焦等工业的发展极易造成生态退化【答案】C【解析】(1)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矿产资源丰富重化工业污染大故选C【答案】D【解析】(2)贵州煤、铝资源丰富故可以围绕两种资源构建煤—焦—化煤—电—铝贵州缺铁无法发展煤—铁—钢故选D10.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有()①改变气候类型②调整全球热量和水分交换③向大气释放废热④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征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答案】D【解析】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会对影响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动但不会改变气候类型①错误对局部的水热产生影响但不会对全球热量和水分成产生影响②错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向大气释放废热从而会对气候产生影响③正确人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改变地表的物理特性和生物学特征进而影响到气候④正确故选D11.(1)与图中A、B、C、D箭头表示的意义相匹配的内容依次是()①铁矿石、石油②煤渣、污水③酸雨、生态恢复④围湖造田、废物利用11.(2)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A①、B②、C③、D④B. A①、B②、C④、D③C. A②、B①、C③、D④D. A②、B①、C④、D③【答案】A【解析】(1)①铁矿石、水产品是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即为A②煤渣、污水为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即为B③酸雨和光化学烟雾是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即为C④围湖造田和废物利用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即为D故选A【答案】C【解析】(2)读图可知箭头A表示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只要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不超过环境提供资源的能力和自净能力产生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就小且人类与环境是可以统一的不定是对立的两者关系是可以协调的 AB错误箭头B表示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废弃物如果人类社会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产性环境问题 C正确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被影响的自然环境会反过来作用于人类 D错误故选C12.(1)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12.(2)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A. 水体污染B. 全球气候变暖C. 自然资源衰竭D. 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C【解析】(1)该漫画主要反映的环境问题是水资源枯竭导致地面沉降故选C【答案】D【解析】(2)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过度抽取地下水故选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3.(1)分别描述Ⅰ、Ⅱ、Ⅲ阶段年降雨侵蚀力与年输沙量的变化特征并归纳两者关系13.(2)推测1994年年输沙量出现高值的原因13.(3)结合材料判断导致Ⅲ阶段年输沙量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是什么?其过程是如何进行的?13.(4)试分析该地区水沙的变化在未来几十年内可能会对下游河道的影响?【答案】(1)变化特征Ⅰ阶段年降雨侵蚀力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较大 94年出现极大值年输沙量波动上升 94年出现极大值Ⅱ阶段年降雨侵蚀力在总体较高的范围内波动年输沙量在较低范围内波动Ⅲ阶段年降雨侵蚀力有所下降年输沙量大体下降关系两者大体呈正相关【解析】(1)在Ⅰ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年降雨侵蚀能力波动比较大在1994年达到了极大值年输沙量也是呈现波动变化在1994年出现极大值在Ⅱ阶段年降雨侵蚀力呈现比较高的状态在总体较高的范围内波动年输沙量在总体较低的范围内波动在Ⅲ阶段我们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年降雨侵蚀力下降年输沙量总体下降所以总体上来看两者大体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输沙量随着降雨侵蚀力增强而增强【答案】(2)1994年年降雨侵蚀力明显比其他年份强说明该年降雨量大且集中甚至可能暴雨成灾在植被覆盖率不高的情况下坡面泥沙易被侵蚀入河导致河流输沙量增加【解析】(2)输沙量与年降雨侵蚀力大体呈正相关的关系读图可知 1994年的年降雨侵蚀力明显比其他年份强说明该年降水量大且集中甚至多暴雨在植被覆盖率不高的情况下坡面泥沙容易被侵蚀入河导致河流输沙量增加【答案】(3)人为原因扩大林地面积过程林地增加森林截留雨水增加降雨对地表的冲击减少植被增加可以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侵蚀能力减弱植被增加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所以坡面上被侵蚀的泥沙减少河流中输沙量减少【解析】(3)读图2可知林地面积在不断扩大森林能起到减缓地表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答案】(4)河流输沙量减少下游河道淤积减少侵蚀增强河道稳定且可能加深加宽【解析】(4)河流的输沙量减少对河流地貌也会产生影响下游河道的淤积情况会有所缓解河流的下蚀和侧蚀能力就会加强因此河道会加深加宽而且会更加稳定14.(1)分析西华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4.(2)结合材料二说明裴庄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答案】(1)乡镇工业企业的盲目发展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农民使用化肥、农药、农膜不合理对土地造成污染【解析】(1)由材料一“该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西华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污染物排放过多造成主要包括工业排污和农业排污【答案】(2)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副多种经营模式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新能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解析】(2)读图可知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有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沼气新能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等15.【环境保护】城镇建设工程中需要大量的砂石材料一些拥有建材资源的地区便大量建立采石场采石的主要流程有剥离表土、岩石爆破、机械碎石、分土筛选、堆料弃土下图为采石场景观图说明采石场开采过程中对周围生物造成的不利影响【答案】采石剥离表土破坏地表植被采石爆破所出现的冲击波、振动、飞石和瞬时杂音等均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采石场各类机械的运行噪音引发动物的规避迁移生物量减少采石引发的扬尘等大气污染物影响生物的繁衍生息采石场形成生态系统分隔缩小生物活动范围减少生物的多样性【解析】采石场开采过程中对周围生物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从植被、生存环境、动物活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分析采石剥离表土破坏地表植被采石爆破所出现的冲击波、振动、飞石和瞬时杂音等均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采石场各类机械的运行噪音引发动物的规避迁移生物量减少采石引发的扬尘等大气污染物影响生物的繁衍生息采石场形成生态系统分隔缩小生物活动范围减少生物的多样性。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六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单元测试
中图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PQMN为四个不同的区域,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当地实际的是( )A. 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B. 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C. 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D. 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2.由中山大学和日本广岛大学共同组成的研究人员先后从石马河流域上游出发,沿河道一直到惠州潼湖水,采集了22个石马河河水样本。
研究人员发现:靠近深圳处石马河重金属浓度为I类水质标准的32.87倍,流经深圳后,水质重金属污染指数逐渐降低。
据图可知,该水体重金属污染物最有可能来源于()A. 深圳B. 东莞C. 惠州D. 广州3.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 全球变暖C. 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D. 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4.根据我国1951年以来824个气象站点最低气温资料,统计得出全国各农业区的无霜期,结果见表,我国各地无霜期空问分布的总体规律是()A. 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B. 自南向北随纬度增加逐渐减少C. 白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D. 自东向西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5.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生态破坏的是()A. 轧钢厂的噪声传到附近居民区B. 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C. 焦化厂的废气排放到天空D. 黄土高原区严重水土流失6.近30年来,北京的汉白玉石雕像溶蚀严重,有些雕像溶蚀厚度已超过了71厘米,比自然状态下的溶蚀速度快几十倍,这主要是因为()A. 城市上空尘埃多,作为凝结核,使城市的降雨增多B. 城市的气温比郊区高C. 大量使用煤和石油,城市空气中CO2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增加D. 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大量粉尘、SO2等有害物质,产生酸雨7.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A. 世界性的土地荒漠化的加剧B.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红色”荒漠化C. 工业“三废”的过量排放D. 在干旱地区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8.对煤矿工人而言,工作中危害最大的污染是()A. 煤烟、粉尘B. 工业废水C.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D. 酸雨9.造成臭气层耗损与破坏的主要原因有()A. 大气污染B. 燃煤C. 氟利昂D. 滥砍滥伐10.下列不属于当前环境问题的是()A. 太阳耀斑增多B. 垃圾乱放,污染土壤C. 地球可能因CO3增多而日趋变暖D. 森林因被砍伐而不断减少11.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公众应该做的事情是()A. 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B. 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快餐盒、打火机等C. 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D. 绝对不用一次性物品,包括注射器12.年某月新加坡惨遭雾霾笼罩空气污染指标攀升至“不健康”标准,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综合检测 中图版选修6(1)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满分60分)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了环境,据此回答1~2题。
1.传统的环境观认为( )A.人与环境之间应和谐相处B.自人类学会制造第一件工具开始,就开始了对自然的征服,但是只有到了工业社会,人类才真正实现了征服自然的愿望。
C.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D.天人合一2.下列观点符合新的环境观的是( )A.技术进步能解决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
B.人类的发展来自于对自然的征服C.人类活动都会给生物体带来灾难D.人类对自然的保护就是对自身的保护【解析】第1题,传统的环境观认为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人类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第2题,新的环境观认为人类和环境应和谐相处,人类要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天人合一。
【答案】 1.C 2.D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完成下题。
3.图中①②③④⑤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问题、沙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B.沙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域污染问题D.沙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域污染问题【解析】①东非高原和北非主要为荒漠化问题;②欧洲西部主要为酸雨问题;③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和我国西南部主要为原始森林遭受破坏;④我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及南亚和西亚部分地区主要为农田土壤的侵蚀问题;⑤亚洲、非洲和欧洲沿海的石油运输航线上主要表现为海域污染等。
【答案】 B4.下列关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大气环境和生物环境等B.人类环境是自古就有的,并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C.一个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D.任何地区的环境质量都是稳定的、不变的【解析】环境按其属性分为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人类环境是在人类出现之后才发展起来的,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2011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末综合检测优化训练 中图版选修6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末综合检测(中图版选修6)(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2011年3月26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在全球展开。
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点30分至21点30分这一个小时里,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
此活动的目的是转变民众对于碳排放的态度,抑制全球性环境问题。
其应对的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破坏B.全球变暖C.酸雨D.荒漠化解析:选B。
碳排放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其浓度的增大可能造成全球变暖。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去年蒸发量),完成2~3题。
2.图中a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冬季温和多雨B.有明显的旱季C.四季分明D.全年炎热干燥3.20世纪70年代开始,甲地出现的环境问题影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这一环境问题是( )A.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碱化B.草原退化、土地沙化严重C.开采石油导致土壤污染D.尼罗河水被过度引灌,水源不足解析:本题组考查热点地区的自然特征、环境问题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a为撒哈拉沙漠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甲地为尼罗河三角洲,由于阿斯旺大坝的建设,入海河水和泥沙含量减少,造成海水倒灌形成土地盐碱化。
答案:2.D 3.A读图,回答4~6题。
4.就纬度而言,图中臭氧总量的极小值出现在( )A.赤道附近上空B.北半球中高纬度上空C.南极上空D.北冰洋上空5.就季节而言,图中南北半球臭氧含量的极大值均出现在( )A.夏季B.冬季C.春季D.秋季6.臭氧含量的减少,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 )A.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导致全球气温下降B.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C.导致海面上升,危害沿海地区D.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解析:首先读图时要注意,图中有两个横坐标,一个是月份,一个是平均臭氧总量,纵坐标是纬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平均臭氧总量赤道最小,臭氧总量的极小值出现在赤道北侧的低纬度地区,数值小于240。
2019-2020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章末整合提升 Word版含答案
章末整合提升教材P 8复习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经过了三个阶段,即人类畏惧、崇拜自然的阶段;人类无视自然,试图主宰自然的阶段;人类开始寻求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阶段。
第一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落后,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还处于蒙昧阶段,无法摆脱自然的控制和威胁,对自然具有一种畏惧和盲目崇拜的心理。
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依赖的关系。
第二阶段:由于农业的出现,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大大减弱,工业则提升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人类开始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主宰,无视自然的存在,人与环境开始对抗,矛盾逐步尖锐。
第三阶段:科技进一步发展,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和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只有保持同环境的平衡和协调,才能生存和发展,人与环境开始和谐发展。
2.环境伦理指人对自然的伦理,它涉及人类在处理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怎样才算正当、合理的问题以及人类对自然界负有什么样的义务问题。
环境伦理观源于人类对以往人类文明的反省以及面对当代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危机意识。
3.本题可以从现实中人类对生物的破坏从而产生的环境问题入手,分析我们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如针对生物及生态系统的破坏,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我国针对内蒙古草原区的土地沙漠化的原因,禁止挖掘发菜、甘草等。
教材P 17复习题1.全球性环境问题主要是指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以及生物物种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这些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原因可归纳如下表:主要问题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毁林;自然原因臭氧层空洞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氟氯烃化合物)酸雨污染人类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前者为硫酸型酸雨,后者为硝酸型酸雨生物物种锐减乱杀滥砍、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水土流失人类大规模地破坏森林土地荒漠化不合理地利用土地3.当地环境问题,如河流污染、沙尘暴、赤潮、土壤次生盐碱化、土壤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电视连续剧《小兴安岭深处》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伊春林区60年来历经的开发建设、改革开放、保护发展三个阶段以及不同时期广大林区工人的事业观、人生观和发展观。
高中地理 第1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检测 中图版选修6
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章末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1~3题。
1.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C.台风、寒潮D.土地荒漠化、酸雨2.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A.土壤污染B.水土流失C.地震D.生物物种锐减3.当前,协调全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是( )A.不断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B.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C.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D.积极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做到地尽其利,物尽其用答案 1.A 2.A 3.B解析箭头a表示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的物质和能量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就会造成生态破坏。
箭头b表示,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如果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因此,当前协调全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的主要途径是控制人口增长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如图所示三幅漫画,联系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三幅漫画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只能是对立的B.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都是原生环境问题C.生物在地球上已无法生存D.图中反映了全球气温升高、森林被严重破坏、臭氧层遭到破坏等环境问题答案 D解析第一幅地球发烧了,说明了全球变暖;第二幅小鸟无处安家是因为森林被破坏;第三幅则说明紫外线强烈使鱼类不能正常生存。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号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
据此完成5~7题。
5.甲和丙代表的地理现象分别是( )A.寒潮酸雨B.酸雨水土流失C.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D.土地荒漠化寒潮6.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森林覆盖率高B.地形C.降水丰沛D.纬度位置7.为治理丁类环境问题,广东省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改进种植制度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C.退耕还牧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建设答案 5.C 6.C 7.B解析第5题,甲自然灾害在山西最严重,四川次之,说明甲为水土流失;丙自然灾害在新疆最严重,说明丙为土地荒漠化现象。
2019-2020学年中图版地理选修六新素养同步练习: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章末综合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电视连续剧《小兴安岭深处》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伊春林区60年来历经的开发建设、改革开放、保护发展三个阶段以及不同时期广大林区工人的事业观、人生观和发展观。
据此完成1~2题。
1.从开发建设到保护发展,小兴安岭地区林业工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依赖自然→改造自然B.改造自然→征服自然C.改造自然→善待自然D.依赖自然→善待自然2.国家对小兴安岭林区进行保护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A.保护林区的森林资源B.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C.我国森林资源丰富D.经济发展不需要森林支撑解析:第1题,开发建设小兴安岭是改造自然,保护发展是善待自然。
第2题,保护小兴安岭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1.C 2.A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甲表示资源②乙表示环境③丙表示人类社会④丁表示经济系统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4.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①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②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③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物排放④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读图可知甲表示环境,乙表示资源,丙表示人类社会,丁表示经济系统。
P过程为人类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答案:3.B 4.D下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图。
图中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Ⅰ—Ⅳ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
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Ⅰ—Ⅳ所示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B.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C.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D.Ⅳ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6.图中所示模式与目前非洲大部分国家状况相符的是()A.ⅠB.ⅡC.ⅢD.Ⅳ解析:第5题,由材料及图可知,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Ⅱ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Ⅲ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Ⅳ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6第1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中图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3分共计27分)1.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环境问题在乡村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B. 发展中国家工业生产落后因此环境问题不如发达国家严重C. 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根本途径是积极发展经济D.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全球【答案】D【解析】A、环境问题在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在城市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B、由于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阶段且生产技术落后故环境问题严重C、控制人口数量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途径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是跨地区甚至是全球性的2.(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河流水位与地下水位关系的是()2.(2)当河流水位位于最高时河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A. AB. BC. CD. D【答案】【解析】【答案】【解析】3.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要有箭头b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B. 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C. 若箭头a、b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过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D. 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答案】C【解析】由题知人类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源的速度超过环境所能供给的或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则都会产生环境问题4.(1)烟瘴挂大峡谷成为长江上游野生动物“诺亚方舟”的主要原因是()①纬度低热量充足②相对高差大气候差异大③人类的特殊保护④环境封闭人类活动少4.(2)推测牙哥水电站未获核准的原因可能是()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②③【答案】C【解析】(1)烟瘴挂大峡谷位于三江源核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的第一个大峡谷这里人迹罕至烟瘴挂大峡谷成为长江游游野生动物“诺业方舟”的主要原因是相对高差大气候差异大②对青藏高原热量不足①错环境封闭人类活动少④对③错 C对 A、B、D错故选C【答案】D【解析】(2)水电站建设库区蓄水会淹没许多区域的植被牙哥水电站未获核准的原因可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 D对三江源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较小 A错人迹罕至文物古迹少 B错该地人类活动少没有污水排放不会影响水质 C错故选D5.关于环境问题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有()A. 乡村只有生态破坏而没有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B. 乡村环境问题主要由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和农业生产不合理而形成C. 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严重D. 环境问题都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答案】B【解析】根据课本相关知识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6.图中箭头甲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引起()①滑坡、泥石流②酸雨危害③臭氧层空洞④荒漠化、水土流失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答案】D【解析】7.(1)推测沙坎的形态()7.(2)近年来沙坎高度不断降低的原因最可能是()7.(3)沙坎高度降低最利于()A. 西陡东缓B. 颗粒西细东粗C. 东高西低D. 南北延伸【答案】C【解析】根据文字信息“一次涨潮时间远远短于落潮时间”可知涨潮时间短速度快海水由东向西涌入时以侵蚀为主造成沙坎东半部坡较陡地势较高大颗粒物涌入西半部沉积海水退出时由西流向东速度慢以沉积为主造成沙坎西半部坡度缓地势较低细颗粒物在沙坎东半部沉积【答案】B【解析】由“沙坎高度主要取决于入海河流的侵蚀作用”可知入海径流量越小水流越平稳侵蚀力便越小沙坎高度越高滩涂束窄河道会导致流速加快侵蚀力增强沙坎高度降低【答案】A【解析】沙坎的形成会导致入海口水位变浅影响航运因此沙坎高度降低最有利于航运沙坎在入海口处能阻挡河水入海不利于排洪沙坎高度主要取决于入海河流的侵蚀作用此处不易滩涂围垦和渔业养殖故A对 BCD错8.(1)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是()8.(2)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自然资源衰竭问题”的是()8.(3)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土地沙化的是()8.(4)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导致如图中环境问题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答案】C【解析】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其中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由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自净能力造成的【答案】A【解析】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土地沙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破坏后出现的一种生态问题【答案】A【解析】图片中的环境问题依次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其中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是由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自净能力造成的自然资源衰竭问题包括森林、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土地沙化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破坏后出现的一种生态问题【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可以看出如图中环境问题是烟雾事件是由于大气污染所造成的故C 正确9.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保护环境十分重要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你认为正确的是( )A.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B. 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走先发展后治理之路C. 环境效益突现,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发展经济的地位之上D. 地球自身有充分的自我调节能力,任其发展,顺其自然【答案】A【解析】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所以保护环境十分重要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并不矛盾应该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环境问题 A正确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教训是惨痛的发展中国家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之老路 B错误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同时进行 C错误地球的自我调节有一定得限度不能任其发展超过环境承载力 D错误故选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0.(1)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主体位于________(省区)试列举其自然地理分界线?10.(2)B地区是内蒙古的科尔沁地区试分析荒漠化形成原因?10.(3)C地区荒漠化形成原因是什么?10.(4)针对该区域的荒漠化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治理?【答案】内蒙古自治区【解析】A山脉表示大兴安岭主要位于内蒙古大约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故也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也是农牧业的分界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等等【答案】过度农垦破坏植被【解析】B主要位于农牧业分界地区故过度开垦是当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答案】水井周围集中了大量牲畜过度放牧【解析】C地区结合图示反映荒漠化的特征是斑点状的荒漠化圈(以饮水井为中心)故反映了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答案】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扩大林草面积集约经营水土条件好的丘间低地【解析】荒漠化的防治措施主要从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过度用水等)分析11.(1)A图反映出的主要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A图中主要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11.(3)图B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图A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大气污染, 水污染, 噪声污染, 土地荒莫化, 全球变暖【解析】(1)读图可知废气排放造成大气污染污水排放造成水污染火车等产生的噪音造成噪声污染乱砍滥伐造成土地荒漠化地球出汗表示全球变暖乱砍滥伐植被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全球变暖所以A图反映出的主要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荒莫化、全球变暖【答案】(2)火山爆发, 海啸【解析】(2)读A图可知火山爆发和海啸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与人类活动关系不大【答案】(3)全球变暖、冰JI融化沿海城市及平原被淹没, 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CO₂, 乱砍滥伐使森林咸少对CO₂吸收量减少【解析】(3)读图B可知全球变暖、冰JI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及平原被淹没据图A分析产生这些环境问题主要是全球变暖引起的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CO₂ 乱砍滥伐使森林咸少对CO₂吸收量减少12.2020年我国成功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近期我国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检测时发现新冠病毒 12月19日钟南山院士提出“环境传人”是现阶段我国新冠疫情的新特征环境传人是指环境或物品被新冠病毒污染后再传染给人的现象分析进口冷链食品成为我国现阶段新冠病毒“环境传人”主要环节的原因并指出防范措施【答案】原因冷链环境温度低新冠病毒存活的时间较久措施加强对冷链进口食品的检测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解析】13.新能源汽车目前主要指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无论哪种都涉及到蓄电池使用寿命的问题目前距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上市已有6~7年的时间主流的蓄电池使用寿命在8~10年电池回收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退役的汽车电池约为20万吨其中可以回收再利用的约为14万吨直接报废的约为6万吨请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谈谈如何应对退役的汽车电池问题【答案】加大科技投入尽量延长汽车电池使用寿命加强对汽车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对不能利用的汽车电池加强管理统一回收禁止私自丢弃尽快完善与退役汽车电池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车主和车企的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解析】主流的蓄电池使用寿命在8﹣10年使用寿命过短加大科技投入尽量延长汽车电池使用寿命 2020年底我国退役的汽车电池约为20万吨加强对汽车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对不能利用的汽车电池加强管理同意回收禁止私自丢弃尽快完善与退役汽车电池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对车主和车企的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减少不必要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 分)1.下列关于环境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
B .环境是相对某项中心事物周围的所以事务
C.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同
D .人类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中心与人类相关的所有事物
2.下列属于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是()
A •塔克拉玛干的茫茫沙丘
B .“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
C.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
D .人工建设的水库大坝
3.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
)
A •山区毁林开荒
B•围湖造田
C.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
D .过量抽取地下水
4.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更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
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 •开展生态旅游
B .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 .改善生态环境
5.当前人类与环境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
A •环境污染严重
B .人口增长过快
C.人口素质太低
D .森林破坏严重
6.人与环境的对立性表现在()
A •环境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 •环境可供给人类的物质和能量是有限的
C.环境无法容纳人类产生的日益增多的废弃物
D .人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7.下列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是()
A . 原始森林
B.城市聚落
C.极地苔原
D .荒漠流沙
图显示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据图回答8~10:
& 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化起飞的国家中,最典型地反映出这种关系的城市是()
A .柏林
B .伦敦C.旧金山 D .彼得堡
9 •根据这种关系,发展中国家应认识到()
A •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只能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策略
B •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 •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必须杜绝兴建大量排污的工业
D •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10.这种关系反映了环境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
A •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B .人的认识能力的不断增强
C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战略的不断调整
D •发达国家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
11.绿色食品是指()
A .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 .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12.倡导免赠贺卡” 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图7),回答13—15题。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
13•图中abed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 .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B .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C .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D .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14.与图中b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A .工业排放的废气
B .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 .汽车排放的废气
D .建筑工地的扬尘
15.图中e环境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①加剧水土流失②诱发地质灾害③增加a的频率④增加地表水的下渗
A .①②
B .①③ e .①④ D .②③
16.下列环境问题的表现,主要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①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②土地荒漠化的加剧③放射性物质泄漏④土壤次生盐碱化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7.关于环境问题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城市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B在广大的乡村地区,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C从全球看,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D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18.下列现象不属于生态破坏的是:
A、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B、森林面积减小,生物物种灭绝
C、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D氮肥厂的废水排入附近河流
19.对可持续发展首次作出明确定义的是:
A、《中国21世纪议程》
B、《吕氏春秋》
C、《我们共同的未来》
D、《我们的大自然计划》
20.下列环境问题在工业文明以后新发生的有:
①臭氧层破坏②CO2的温室效应③水土流失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1.以保护环境和垃圾资源化为目的,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下类属于一类的是:
A、玻璃瓶、塑料袋
B、烂菜叶、果皮
C旧报纸、易拉罐D、废铜烂铁、破衣裤
22.某商场经营的下列四种产品中,有可能取得环境标志的是(
A、蟒蛇皮背包 B 、含磷洗衣粉次性木筷 D 、无氟冰箱23•防治工业污染的最有效措施是( )
A、实行末端治理
B、实行分散治理
C、控制污染物浓度
D、推行清洁生产
下表为某村土地利用有关资料•据此回答24—25题。
24 •与当地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文化景观应为
A .旱作耕地
B .缓坡梯田
C .草原牧场
D .水田景观
25.•该区域文化景观形态的改变.主要原因是
A .耕作技术的提高
B .民族构成变化引起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
C .自然环境的变化
D .人口减少
26.北京大兴县留民营村已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该村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有:
A、城市化
B、建设成小城镇
C、发展绿色食品
D、发展生态旅游
27.减轻西北及华北冬季大气污染的可行措施有:
A、变分户燃煤取暖为集中供热
B、该季节停止各类建筑施工
C、将石油化工企业迁至南方
D、大力植树种草,减少裸地面积
28.日本派专家帮助中国防治酸雨,韩国公民自发组织到北京西郊植树,这说明了:
A、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周边国家和地区
B、污染物质具有残留性
C、发达国家将污染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D、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国际协作
29.《京都议定书》是一个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最迟应在2002年实施,但时至今日,某些发达国家尚未正式批准这一议定书。
发达国家的这一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什么原则: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破坏性原则
30.以下一些主张和观点,哪些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A、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B、发达国家应当停止过度消费
C、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应当忽视环境保护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保护全球环境中具有相同的责任和义务
、综合题
⑴.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
A .生产规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对自然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C .生产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D .破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图中反映出人类与环境向 _____________ 发展, 表明人类同环境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 。
然而要协调人 地关系,就必须促使二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读下面“人类发展和生产生活与环境质量下降的因果联系图”
,回答下列问
媲
人类歴威
湘主产活
劫鬲倉理
r
A 口 h
爭
32 .读A、B两幅图,回答:
⑴.A图反映出的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
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A图中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⑶•图B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据图A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各种污染,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
⑸.噪声污染主要来自 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
. B 2. C 3. C 4. D 5. B 6. A 7 .B &
B 9 . D 10 . A
11. D 12. B 13. B 14. D 15. B 16. D 17. D 18. D 19 . A 20
.
A 21 . B
22. D 23. D 24 .A 25. B 26. D 27. A 28. D 29 C 30 C
31.⑴•过大;滥采滥用;违背自然规律;自然资源⑵.恶性;对立;协调统一
32.⑴•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土地荒漠化;全球气温升高⑵.火山爆发;海啸;氟骨症⑶.全球升温、冰川融化,沿海城市及平原被淹没;人类大量燃烧
煤、石油等矿物质燃料,排放大量C02.乱砍滥伐使森林减少,对C02吸收量少⑷.氟氯烃化合物⑸.交通运输;工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