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博物馆中的实践与运用——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博物馆中的实践与运用
——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
单霄
广东省博物馆
摘要: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珍贵遗产。

随着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待传统节日的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冲击,尤其在青少年教育中的意义也日益减弱。

作为社会教育理想场所的博物馆,是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广东省博物馆为例,通过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实践,探索传统节日文化如何运用博物馆教育扩大影响力,实现保护和推广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节日;传统文化;博物馆;博物馆教育作为有着五千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识。

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众多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传递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传统美德,承载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世界多元文化对国民的影响日益加深,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巨大冲击,这种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体现的尤为突出。

因此,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现代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的今天,知识的老化周期也越来越短,人们逐渐认识到,除了要加强正规的学校教育外,还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

博物馆除了具有收藏、研究和展出各种藏品的功能,更担负着社会教育的任务,在一些博物馆事业发达的国家,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理想课堂之一。

如何利用博物馆教育,提升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成为了博物馆教育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国民的影响1、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现状
要更好地开展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就需要对民众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现状有充分地了解。

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承担的《弘扬节日文化研究》课题下的项目,“我国青少年对节日文化的认知和参与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可以了解到,青少年群体对传统节日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这来源于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对节日文化教育的重视以及家庭的传承。

但这份报告也提到,在调查过程中有很多老师表示,在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教育时,许多学生表现出的是漠然和无动于衷,缺乏兴趣和激情,这让老师们感到困惑和痛苦。

同时,受社会及网络媒体的影响,青少年通过网络游戏和媒体感受节日文化最为普遍,其次是商业和促销活动,而本地风俗分为则位居末位。

本地风俗氛围对节日影响的弱化,说明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现状很不乐观。

其次,从这份报告中反映出青少年对传统节日缺乏应有的节日风俗、仪式、内容和氛围表示不满意。

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调查对象认为在节日文化中,节日风俗和氛围很重要,对于传统节日缺乏或不断消失的独特风俗、民俗和节日氛围很
不满意。

虽然这只是对青少年群体的一份调研报告,但是也能反映出目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影响力在多种因素的冲击下逐渐减弱。

而且青少年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影响着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文化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也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础。

2、形成原因
形成这一认知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会宣传不足和教育机构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形式单一成为了主要原因。

在2006年,中国的多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被列入了第一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传统节日正式成为了国家文化遗产。

2007年,国务院经过长期调研,确定将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作为法定节假日,并在2008年开始实施。

由此可见国家和政府对传统文化保护有着积极的态度。

自几个主要的传统节日被纳入常规节假日以来,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意识逐步加强,但很多人在传统节日中,仍以旅游、访友、休息为主要的过节方式,这使得传统节日与一般的节假日别无二致,缺少了其应有的文化内涵与精神韵味。

相比于许多重视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弘扬的国家而言,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对此,政府应该积极发挥支持引导的作用,推动社会力量增加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引导和激发民众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热情和传承。

在学业压力繁重的现在,学生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更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对传统文化的关注较为缺乏,更不用说是中国传统节日了。

这就造成了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影响力不断下降,在加上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无形之中降低了青少年对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除此以外,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也使得人们难以在节日期间充分感受传统文化,对于节日活动也往往化繁为简,趁着难得的假期放松休息。

各种原因相加,使得民众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及参与度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博物馆教育活动也可以就这些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策划实施。

二、博物馆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的优势1、实物丰富,信息传递更直观
博物馆都拥有着大量的藏品,这些藏品既是展示和研究的对象,也是为观众传递知识和信息的实物资料。

博物馆以这些藏品为基础,策划组织展览,观众通过对展出的文物、标本、模型及各种辅助作品的观看、阅读、触摸或亲自实验,各种感官多渠道地接受展览传递的信息。

从人的生理机制和认知过程来说,这种方式比阅读文字或图片更有感染力,也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这使得博物馆教育与社会其他机构教育相比更有优势。

2、教育形式多样
相比于学校教育,博物馆教育的形式更多样。

根据教育目的和目标群体的不同,通过展厅讲解、开展活动、举办讲座等形式完成教育目标。

博物馆教育通常体现出以下特点:
(1)趣味性:与展览相比,很多时候博物馆的活动并非面向
10
全体观众,而是针对某一特点的观众,如具有相近的年龄或相似的爱好。

因此在活动内容的设置上会更多地考虑特定群体的兴趣及需求,更贴近生活。

(2)互动性:相较于展览展示的静态,教育活动更突出其“动”的特点。

许多活动都会采取博物馆工作人员与活动参与者互动的形式,充分调动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更有学者主张用“交流”一词替代教育,认为“交流”更能反映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实质,体现了知识的双向流动。

(3)开放性: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博物馆教育会更注重过程,而非结论;会更关注方法的实践,而非单一的知识传输。

由此可见,博物馆教育的目的并不在“教”,而是在帮助观众“学”,结果并不是唯一的关注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也是博物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4)灵活性:博物馆教育活动在诸如时间、地点等方面更具灵活性,能根据展览的需要及活动的效果进行调整,以提升活动的效果。

如观测月食的活动会根据具体的月食时间进行安排和调整,又如部分与展厅参观结合的活动,会根据展厅内人流情况合理安排参观时间,使活动达到更好的效果。

3、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
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

博物馆的教育对象具有广泛性,包括了各年龄段、各社会阶层,博物馆是民众接受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帮助儿童探索世界,辅助学生理解课堂知识,丰富成年人自我发展的学习内容,提供老年人兴趣学习的选择方向,适合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学习。

博物馆教育关注人的知识、能力、精神的各方面的综合发展,注重人关于自然、发展、人生的积极态度的养成。

三、博物馆对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策划与实施1、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挖掘与提炼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包含大量的内容和活动形式,对于博物馆教育而言,如何引导观众感受传统节日文化,在体验中增强文化认同,在于对主题的挖掘与提炼。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传统的清明节活动以祭祀扫墓为主,是一个怀念先人的节日,但从清明节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来看,清明节又不仅限于此。

清明是一年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日,也是节气的日子。

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可见作为时序标志的清明节气早在汉代就已有了明确的记载。

到了清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踏青、植树、放风筝等习俗也因清明所处的时间节点而出现。

通过对清明节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提炼,广东省博物馆近年在清明假期开展的“四月芳菲·七彩纸鸢——趣味风筝DIY”以及“我的秘密花园”的教育活动就为观众展现了清明节的丰富内涵。

在“我的秘密花园”活动中,通过清明时节的踏青、植树、插柳习俗,引导观众感受春日的气息,认识清明时节常见的植物,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的体验中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认同。

2、博物馆资源与传统节日文化的结合
博物馆藏品丰富,博物馆专业工作者在研究中也获得了大量的知识,这些都是博物馆的教育资源。

这些教育资源通过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用博物馆特有的手法来呈现,对于学习者而言,具有博物馆特点的知识表达方式能帮助他们深化理解和记忆,对知识运用的可能性有更丰富的认识。

以广东省博物馆近年开展的端午节活动为例,活动以与端午习俗相关的藏品为基础,展示广府地区端午习俗,引导观众探索端午节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并完成传统端午习俗的体验。

在广东省博物馆的“广东历史文化陈列展览”中,陈列着两条长度超过40米的龙舟,对于教育活动而言,这两件展品总能轻松吸引观众的视线,引起观众的兴趣。

通过介绍龙舟的特色,展示广府地区端午扒龙舟的习俗,同时与其它地区的赛龙舟活动进行对比,以突出其独特性,加深观众的理解和记忆。

并通过龙舟引出端午的其它习俗,除了吃粽子,有不少习俗现在已经不太常见了,引导观众重新接触这些习俗,进而探究各地端午节的起源与发展。

在活动的最后,完成端午香包的制作,使观众对端午节有较全面的了解和体验。

活动以龙舟这一博物馆资源为切入点,结合端午的传统节日文化,展示端午节所蕴含的爱国精神与高洁情怀,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智慧,提升观众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3、教育活动开展形式的选择
不同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内容,民众对不同节日的认识和理解也深浅不一,因此,根据不同的传统节日文化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教育活动形式,更能体现博物馆教育的灵活性。

以春节为例,春节是观众认知度最高的传统节日,无论是对节日的起源和发展,还是传统习俗,观众的了解和感受都比较透彻。

因此,广东省博物馆近年的春节活动都以贴合节日氛围,提升观众参与度为目标,选择多项目、各年龄段共同参与的活动形式,力求通过各种年俗活动增加观众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

在2018年开展的“粤来粤旺——广东博物馆2018年春节系列活动”,包括了“老广话你知——广府春节习俗体验”、“手拓心意,福印迎春——新春拜年帖工作坊”和“七弦吟春——古琴表演欣赏”三个活动项目,活动突出体现广府年俗特色,其中,“广府话你知”的活动已经举办了数年,通过在粤博历史文化陈列展览中广府民俗的部分为观众介绍广府地区办年货、洗邋遢、开炸、迎财神等传统年俗,观看有关广府年俗的视频,参与任务卡挑战,在互动交流中体验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引导观众充分认识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

为了让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对传统节日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验,我们还会选择了单一项目、单一年龄段的形式,对常见的传统节日中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展示。

以中秋节为例,现在最常见的中秋习俗莫过于吃月饼、玩花灯了。

但与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中秋节也有很多现代人已经不太了解的传统习俗。

在粤博开展的“寻星赏月寄相思——中秋传统趣味活动”中,就为青少年观众展示了祭月、赏月、拜月的风俗,并体验了柚子灯的制作。

使参与的观众对中秋这一中国传统节日有了更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开展传统节日的教育活动,更有利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

对认知度较高的传统节日选择多年龄段共同参与的形式有利于体验节日氛围,增加亲情和友情的温度。

对于认知度不高,或需要深入展示传统习俗的节日,选择这种针对特定年龄段的教育活动形式,能使教育活动的目标更明确,观众的知识、能力也较为相近,学习体验也更好。

四、结语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财富,在其中拥有着丰厚的内涵,蕴含着在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价值的精神和文化,通过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博物馆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的优势,运用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让更多的观众在博物馆感受、学习、体验传统节日文化。

使其在推动博物馆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弘扬、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