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是为了弘扬科学精神
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今年是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我们正处在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精神是我们最需要坚持的时代精神之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古代中国科技水平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古代科学家心系百姓、兴利除害、学以致用、精益求精,造就了诸如马钧、祖冲之、蔡伦、毕、沈括、张衡、孙思邈等一大批标榜史册、享誉中外的科技大家。
但是中国当代科学源自西方,“科学精神”亦是西学东渐之后产生的学理性概念。
1916年1月,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在《科学》第2卷第1期发表《科学精神论》,这是“科学精神”中文一词的首次出现,并诠释为“科学精神者何?求真理是也。
”自此科学精神在中国逐渐流传,并被赋予了丰富含义。
上世纪40年代,竺可桢在选取了近代著名科学家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的生平事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科学精神具备三个特点:(1)依理智为依归,不盲从与附和,只问是非,不计利害;(2)虚怀若谷,不武断专横;(3)专心一致,实事求是。
英国著名科学家、科学学创始人之一贝尔纳认为,当代科学是“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累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
我们就是要树立具备这些内涵的科学观。
我们所要凝练的科学精神也正是如此,是一种既包含具体科学而又超越具体科学的文化理念,这种理念内化在科学家的良知中,体现在科学方法中,凝结在科学建制中,贯穿在科学实践中。
从“格致”到“科学”,从“奇技淫巧”到“师夷长技”,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从知识层面的“分科之学”到思维层面的“精神文化”,从新文化运动树起“德先生、赛先生”的大旗到科学救国、科学报国及科学强国,正是有了这些认识上的不断飞跃,近现代科学作为一种现代文化和精神文明,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不必讳言,当前科技创新中存在一些科技界已形成共识的重要短板,如协同不够、精神懈怠、孤岛效应、道德失范等。
发扬科学报国光荣传统_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
Особое□文/胡浩胡喆温竞华张泉陈席元发扬科学报国光荣传统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习近平总书记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回信激励科技工作者以更饱满热情投身科普事业“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7月20日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回信,对科技工作者支持和参与科普事业提出殷切期望。
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指引,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技强国的实践中,为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怀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的同时,为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普及作出重要贡献。
“当前,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科普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创造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高鸿钧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对我们是肯定,更是激励和鞭策。
2002年,中国科学院联合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发起了“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
20多年来,院士专家们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开展科普活动2000余场次,有力推动了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党中央对科学普及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
”中国科学院院士、“科学与中国”组委会主任杨玉良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这就要求我们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党中央关心支持下,越来越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目前,我国有180多万名科普专兼职人员。
中国科协科普部副部长庞晓东说,落实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中国科协将更好发挥自身组织优势和人才优势,进一步促进科普人才成长,激发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的重视,厚植科技创新的土壤。
时值暑期,各地科技馆、博物馆等科普场所热闹非凡,成为很多家长与孩子假期出游、研学的首选。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申论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成为了当代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已成为人们共同的追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一、科学精神的内涵1. 遵循客观真理:科学精神是一种全面遵循客观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事实,反对迷信和主观臆断。
2. 推崇创新思维:科学精神强调创新思维,鼓励人们不断进行科学实践和探索,不断开拓创新。
3. 注重合作交流:科学精神鼓励合作交流,倡导开放共享,推崇集体智慧,追求共同发展。
二、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性1. 推动社会进步:提升科学素养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科学精神,推动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
2. 促进人才培养:提升科学素养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
3. 增强国家竞争力:提升科学素养有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国家整体实力的不断提升。
三、实施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的途径1. 加强科学教育:从小抓起,加强科学素养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2. 增加科学宣传:加大科学知识的宣传力度,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
3. 鼓励科研创新:鼓励科研人员进行创新工作,培养科研团队合作精神,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四、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举措1. 增加科学教育投入:加大对学校科学教育的资金支持,构建完善的科学教育体系。
2. 完善科学普及渠道:建立健全科学知识的普及渠道,利用各种媒体评台普及科学知识。
3. 强化科学研究支持: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鼓励科研院所加强创新研究。
五、倡导科学精神的社会责任1. 从政府层面倡导:政府应当加强对科学教育的引导和管理,推动科学素养的提升。
2. 从学校层面倡导:学校应当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
3. 从社会层面倡导:社会应当大力倡导科学精神,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推动社会的科学化进步。
六、结语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建设科学强国、推动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
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1.05.26•【字号】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1号•【施行日期】2021.10.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1号)《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已由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于2021年5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1年10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1年5月26日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2021年5月26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及相关活动。
本条例所称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第三条科普是公益事业,应当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普惠共享的原则。
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因地制宜,形式多样。
第四条科普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禁止假借科普名义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工作的扶持,优化区域科普资源配置,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促进地区之间科普合作和资源共享,统筹推进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应当支持科普工作的对外合作和交流;在科普资源开发、信息共享、人才交流、活动协作等方面加强与香港、澳门的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普交流合作。
二年级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科学小主播演讲
二年级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科学小主播演讲二年级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科学小主播演讲「篇一」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宪法精神,科学和谐发展》。
同学们,现在我们站在大操场上举行升旗仪式,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来上学,而不是想来就来,想去就去呢?理由是:这是由法律规定的,更准确地说是由宪法规定的。
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国法制宣传日,今年我们迎来了上海市第二十届宪法宣传周。
什么是宪法?宪法是规定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根本制度。
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
大家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纪。
一所学校假如没有严格的规定,就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思潮的涌现,一些不健康的东西也在渐渐地影响到了我们,比如网吧、游戏厅等!年龄的特点决定了同学们的幼稚、不成熟,可能会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甚至因法律意识的淡薄而导致一些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我们完全有必要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来尽量减少甚至完全避免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借此机会,我特别向大家提出几点建议:一、不带通讯工具进入校园,不准沉迷于网络。
纠正网络游戏、网上装备、网上交友等危害身心健康、消耗家长钱财和影响学习的行为。
二、不乱抛乱扔垃圾,不准损坏公物。
洁净的环境、完好的设施,能体现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也反映集体中的个体的文明素养水平。
洁净的环境不能仅依靠打扫,完好的设施不能仅依靠装备,而要靠同学们的爱护。
三、不要因为“相互之间磕磕碰碰,就出现打架斗殴”只要我们心胸放得开阔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能避免发生许多恶性的事件,又何必逞一时之强,酿终身大错呢?学校是我们大家共同学习生活的大家庭,我们每个学生是其中的一员,当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或发现某些不良苗头,我们每位学生都有责任和义务加以劝阻制止。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相互帮助,团结奋进。
科学精神包括哪四个方面
科学精神包括哪四个方面科学精神包括哪四个方面科学精神就是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是科学精神的核心,开拓进取是科学精神的活力,创新改革精神是科学的生命和科学活动的灵魂。
科学通过求真,可以达到求美、求善,科学把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作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准则,这是科学精神的最高层次。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科学精神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如何用科学精神来反对迷信邪教向来是社会的一大毒瘤。
为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辖区广大居民的防邪和拒邪能力,筑牢基层反邪教防线,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在全国科普日期间,居安社区开展以“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邪教”为主题的反邪教科普知识讲座。
科学精神作文素材1、求实精神。
科学认为世界是不依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科学活动要求人们从事各种物质创造活动时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运动,因此,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
科学精神,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也即实事求是精神。
“解放思想,客观唯实,追求真理”是科学精神的实质。
科学认为世界的发展、变化是无穷尽的,因此,认识的任务也是无穷尽的。
不断求知是科学精神的要求。
科学要追求真理,不盲从潮流,不迷信权威,不把偶然性当必然性,不把局部看作全体。
2、实证精神实证精神要求一切科学认识必须建立在充分可靠的经验基础上,以可检验的科学事实为出发点,运用公认为正确的研究方法完成科学理论的构建。
实证精神是一种客观的态度,在思考和研究中尽力地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尽可能精确地揭示出事物的本来面目。
同时,这种客观性又必须满足普遍性的要求,即,客观知识必须是能够重复检验的公共知识,而不是个体的体验。
实证精神,就是尊重事实、诚实正直,并进行符合逻辑的思维,是科学的重要品质。
3、探索精神。
探索精神是由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研究对象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科学探索永无止境,思想解放亦永无止境。
科普六进内容
科普六进内容科普六进: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精神弘扬、科学方法推广、科学应用发展、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结合、科学资源共享与可持续发展科普是科学知识普及、弘扬科学精神、推广科学方法、发展科学应用、结合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共享科学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科普的具体内容。
一、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知识普及是科普工作的基础,旨在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我们需要明确科普的对象和内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例如,可以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展览、制作科普视频等方式,向公众普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知识。
二、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应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科学的内涵和价值观念,强调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公众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世界,尊重事实、崇尚理性、追求真理。
三、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科普工作应重视科学方法的推广,提高公众的科学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向公众介绍实验、观察、推理等科学方法,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四、科学应用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社会面貌。
科普工作应关注科学应用的发展,让公众了解最新的科技进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我们还要强调科学应用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引导公众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
五、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结合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科普工作应关注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使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
我们可以邀请科技工作者和人文专家共同举办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促进科技与人文的交流和融合。
六、科学资源共享与可持续发展科学资源的共享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可持续发展,确保科学资源的共享与环境、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协调发展。
普及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倡科学方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主义彻底地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标志着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内容、性质和使命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而成为全新的哲学世界观。
科学性、阶段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它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的科学的性质,成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前的哲学,产生在科学发展比较低级的阶段,自然科学还不能阐明自然界各种现象的相互联系,社会科学更是处于萌芽状态,依赖当时的科学成果还远远不能给世界发展的全貌描绘出一幅完整的图画。
哲学家们为了说明世界,除了尽可能概括当时的科学成果以外,不能不借助于逻辑推演和主观臆测。
他们企图站在科学之上创造出一种包罗万象、最终完成的哲学体系,即所谓“科学的科学”。
实际上,这种哲学尽管不同程度地包含着一些有价值的思想,但不可避免都存在大量主观臆测,甚至荒诞无稽的东西。
因此,它们的全部观点并不都能经得起科学和实践进一步发展的检验,总的说来,并不具有真正科学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自然科学有了较为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
大工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积累了丰富的知识资料,使人们有可能发现自然和社会历史中真实普遍的联系,而不再需要以前那种依靠思辨和主观臆想来构造所谓“科学的科学”的哲学体系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再不是包罗万象的“绝对真理”的体系,而只是在概括已有科学成果的基础上,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普遍规律作出科学的说明。
它把各领域特殊规律的研究留给了各门具体科学。
它既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高概括和总结,是科学的世界观,又反过来成为指导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方法,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
这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就使哲学的性质和对象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弘扬科学精神 注重科学普及
弘扬科学精神,注重科学普及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加强青少年科普教育,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基础。
广泛开展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是新世纪推进我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重要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三建乡中心校是重庆市丰都县一所城区小学。
学校共有学生900余名,教师员工58人,有着近五十年的建校史。
近年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张家营小学在开展课堂内外科技活动和发展学生特长方面,取得了些许成绩。
在科技教育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也荣获了少许荣誉。
一、强化科技教育的意识意识提高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施学校科技教育,不仅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且更是教育思想的转变。
近年来,我们不断学习,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广大教师科技教育意识的转变。
1、领导带头,促进科技教育意识的形成。
一所学校能否很好地开展科技教育,关键在学校领导的意识,关键在能否把科技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我们认为实施科技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使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使教育真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举措。
为此,我们把办科技特色学校纳入到学校的发展目标之中,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来抓实,抓好。
由校长亲自领导,班子具体负责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
辅导员组织开展学校的科技教育活动。
为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典型引路,促进科技意识的树立。
对于教师来说,科技教育意识的树立不能靠行政命令,搞齐步走,更不能奢求一步到位。
我们采取典型引路,因势利导,步步深入,把个体闪光点扩展为集体的新思想。
我们抓住科技教育中的典型,宣传他们的做法,从物质和精神给予双重肯定和奖励。
从而诱导全体教师逐步形成科技教育意识。
3、评价导向,促进科技教育意识的发展。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科技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摆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建设一支庞大的高素质创新型军队,难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在信息时代,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营造人人崇尚科学、反对愚昧的良好舆论环境,在人民群众中普及科学知识。
要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开展科学知识活动。
对于青少年来说,要通过提高科技教育质量,开展科技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
对于企业和社区,可以开展各种科普活动,举办各种科学知识展览,全面提升人们的参与兴趣,实现人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活动。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软实力。
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工程。
(林炎)。
关于科学普及论述精神
关于科学普及论述精神
科学普及是指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活动。
它是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关于科学普及的一些论述精神:
1. 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基础,科学普及的首要任务就是将科学知识传播给大众。
这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指追求真理、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科学普及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还要弘扬科学精神,让大众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3. 促进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可以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为科技创新培养更多的人才。
同时,科学普及也可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4. 提高科学决策:科学普及可以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在面对科技相关的问题时能够做出更加科学和理性的决策。
这对于个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5. 增强国家竞争力:一个国家的科学普及水平和全民科学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因此,各国都应重视科学普及工作,加大投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总之,科学普及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事业,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福祉。
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推动科学普及工作,让科学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主题班会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主题班会引言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而科学精神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基石。
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学精神的弘扬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本次主题班会旨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并鼓励同学们主动参与科学探索。
一、科学精神的重要性科学精神是指以客观、理性、批判、开放和创新的态度对待科学问题的精神状态。
它是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1.1 培养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强调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创新精神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引导他们勇于提出问题、勇于思考、勇于质疑,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
1.2 培养批判思维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和科学性,对任何观点都持怀疑态度。
培养批判思维可以使同学们具备辨别真伪和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客观评价科学理论和实验结果,不被伪科学误导。
1.3 培养合作意识科学是一项团队合作的事业,培养合作意识可以使同学们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并从合作中体会到科学工作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知识的普及是每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是科学精神弘扬的重要方式。
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2.1 科学知识的来源和分类科学知识的来源可以分为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等。
同时,科学知识又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2.2 科学知识的应用与意义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
它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解决现实问题,满足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同时,科学知识的普及也可以引导同学们正确对待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三、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践性科学知识不应该是一成不变、枯燥无味的,而是应该充满趣味性和实践性。
通过在主题班会中设计一些趣味课堂活动和实践探索,可以让同学们更加生动有趣地学习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普及主题班会
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普及主题班会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普及主题班会科学精神是指一种以科学方法为核心,追求真理、求实求是的思维态度和价值追求。
它是科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重要力量。
为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意识的普及和科学素质的提升,我们举办了以“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普及主题班会”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一、活动目的与意义科学普及是指将科学知识、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传播给广大民众,提高公众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
科学普及工作是推动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方面。
通过开展科学普及主题班会,我们旨在提高同学们对科学的兴趣与认识,增强科学素质和科学思维,并激发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推动科学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二、活动内容1. 开场白在活动开始前,主持人首先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科学普及主题班会的目的和意义,并强调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2. 专题讲座为了增加活动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我们邀请了学校科学实验室的老师为同学们做了一次生动的科学讲座。
通过现场实验和形象生动的讲解,老师介绍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让同学们更直观地了解科学实践的魅力。
3. 互动问答环节为了检验同学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效果,我们组织了一场互动问答环节。
同学们积极参与,并通过回答问题展示自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科学知识的印象,也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 知识分享和展示在活动的最后,我们组织了一个知识分享和展示环节。
同学们可以自愿参加,分享自己在科学方面的心得体会、实践经验或专业知识。
这不仅展示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也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三、活动总结与评价通过这次科学普及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树立了正确的科学观,增强了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
活动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效:首先,通过专题讲座和现场实验,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科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原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主题班会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主题班会前言科学是一种探索真理、追求知识的精神和方法。
弘扬科学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次班会将围绕弘扬科学精神和普及科学知识展开。
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一种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
弘扬科学精神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以科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解决问题,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现象和事物。
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弘扬科学精神对个人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精神有助于培养个人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精神能够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并具有创新和竞争的重要作用。
科学精神的核心要素科学精神的核心要素包括:•基于事实和证据: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基于客观事实,根据充分的证据做出判断和决策。
•开放包容:科学精神倡导积极的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观点和理论。
•逻辑思维:科学精神培养我们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培养清晰的思维模式。
•实事求是: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勇于面对现实,客观公正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勇于创新:科学精神鼓励我们勇敢地提出新观点、新理念,不断创新、突破传统思维。
普及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知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和生活中的规律,增强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什么要普及科学知识?普及科学知识有以下几个重要原因:•增强科学素养:科学知识是了解和理解世界的关键,具备科学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科学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普及科学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培养实践能力:科学知识与实践紧密相连,通过普及科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提高社会责任感:科学知识涉及到环境保护、健康生活等方面,普及科学知识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2002年6月29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适用于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开展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称科普),应当采取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
第三条国家机关、武装力量、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组织及其他组织应当开展科普工作。
公民有参与科普活动的权利。
第四条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
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科普工作。
第五条国家保护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鼓励科普组织和科普工作者自主开展科普活动,依法兴办科普事业。
第六条国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
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可以按照市场机制运行。
第七条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
第八条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科普为名从事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
第九条国家支持和促进科普工作对外合作与交流。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科普工作,应将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科普工作协调制度。
第十一条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全国科普工作规划,实行政策引导,进行督促检查,推动科普工作发展。
国务院其他行政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有关的科普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及其他行政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领导下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负责本地区有关的科普工作。
《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
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活动,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公民科学素质快速提高,同时还存在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落实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尚不完善、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网络伪科普流传等问题。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为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社会化协同、数字化传播、规范化建设、国际化合作的新时代科普生态,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创新发展、服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二)工作要求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科普工作全过程,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属性,强化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
坚持服务大局,聚焦“四个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厚植创新沃土,以科普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
坚持统筹协同,树立大科普理念,推动科普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加强协同联动和资源共享,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
坚持开放合作,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加紧密的科普国际交流,共筑对话平台,增进开放互信、合作共享、文明互鉴,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科普服务创新发展的作用显著提升,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基本形成,科普工作和科学素质建设体系优化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加快形成,科普公共服务覆盖率和科研人员科普参与率显著提高,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5%,全社会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
贵州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
贵州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发文字号】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2号]【发布部门】贵州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02.05.26【实施日期】2002.10.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贵州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42号)《贵州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已于2002年5月26日经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现予以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2002年5月26日贵州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2002年5月26日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自2002年10月1日起旅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施科教兴黔战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指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和公民。
第四条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态度,不得将尚无科学定论、有违科学原则和科学精神的主张或者意见作为科学知识传播和推广。
禁止以科普为名传播不健康、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有损社会公共利益的内容。
第五条科普工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重点是青少年、农村干部群众。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科普场所、设施的建设和干部队伍的培养,为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科普工作的扶持。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科普工作的宏观管理、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制定科普工作规划,推动科普工作的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其它工作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与其职能相关的科普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普及是为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进而提高全民科学的素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科协工作的基本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感到只开展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工作,工作可能流于平淡,缺乏深度,成效不明显,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科协多年的工作也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开展项目工作应该是我们有必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新观念,创新创工作思路,学习和借鉴新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敢于实践,勇于创新,找准切入点,大胆突破。
我们应一手抓科学技术普及,一手抓项目工作,用必要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如何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推动科协工作向纵深发展。
经过多次调研和反复思考,感到在项目引进上应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要对实施的项目应该进行认真调研,实地考察,,广泛收集有关信息,听取建议,除行政决策外,更应重视专家的意见,形成完整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内容具体,技术路线可行,有可操作性,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对项目的来源,资金应重点把握。
如近几年以开展的项目《浅水藕栽培、黑皮鸡枞菌人工栽培》,这些项目市场前景不错,产品总体供不应求,但对栽培技术要求高,有科技含量。
科协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给予资金扶持,开办农函大专业班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使每户种植户有一位掌握栽培技术的科技明白人,使这项目得以发展壮大,带动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
增强
科协工作的影响力。
第二,注重实用性。
项目应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与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有关,或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能产生经济效应,技术效应,社会效应,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
从三宝农业特色蔬菜基地的示范作用上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应该发挥科协的引导和牵头作用,在政策、投入、工作上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力争工作是有新的突破。
如雅户村委会引进的豆腐菜、空心菜与丝瓜立体种植技术、亩产值达6000多元;长坡村委会、青峰村委会种植的台湾华珍超甜玉米新品种,亩产值是长规玉米产值的两倍;张家营村委会种植的长苤兰,经加工生产成苤兰丝,亩产值7000——8000元;黄旗村委会周旗村小组种植的浅水藕,全村297户,户均种植2亩多,亩产量2000多公斤,亩产值达6000多元,美国PS小瓜种植,时间仅三个月,亩产量达2000多公斤,亩产值达1000多元。
这些项目都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这得益于前期反复调研,引进适宜当地气候、地理、生产方式的品种,分户试点,后期继续技术指导,跟踪服务,联系产品销售等措施,新举措带来新效果。
第三、能对科协的工作有促进作用。
能否把科协的工作作好做大,主要看我们能不能把社会力量和相关部门作用动员起来,既发挥科协人才和网络的优势,又争取社会外部环境人才物等相关资源的支持。
这是做好科协工作的关键。
通过项目实施,我们可以争取社会各方面的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更多地争取到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把科协工作
推向深入。
如三宝镇实施中国科协“群英计划”项目,通过开展基本素质培训(即:生活能力、健康卫生、科学常识、法律法规等内容)。
劳动技能培训:结合当地实际和青少年本人实际要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实用技能的培训。
使全镇青少年实现了“三个提高”(即:农村青少年科学文化素质大幅提高;运用科技改善生活状况的意识大幅提高;运用科技提高生活质量的能力不断提高)。
五个转变(即:实现脱贫致富的转变,实现城镇化的转变,实现文明生活的转变,实现世界观、人生观的转变,实现综合素质的转变)。
全镇有大部份青少年外出务工,从事机械安装、铁件加工、驾驶员、打字员、保安等,部份成为种植、养殖能手,致富带头人。
部份参军入伍,报效祖国。
“群英计划”的实施不断整合了各部门的资源,还增强了社会对科协的认知度。
又如三宝镇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工作既往虽已开展,但还停留在原有水平上,试点不够深入,规模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符。
通过反复多次深入调研,现场了解情况,对全镇在科普惠农兴村工作中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会议研究后积极请区科协领导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全方位对工作重新布局,同时在上级科协的支持帮助下,合理安排工作经费,重点工作重点支持,工作从被动转为主动,,科普惠农工作得到真正落实。
既:完善村级科普和农民专业技术两个协会;办好一所农村科普学校;健全一个科普惠民服务站;发展一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一块科普文化宣传栏;配强一名科普宣传员;建立一个科普书屋。
“七个一”工程的实施,做到
了项目与资金真正配套,是科协农村科普工作的具体体现。
科普项目在农村的示范,培养了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以及依靠科技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
我认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对促进我镇新农村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0年10月底前,全镇十二个村委会、社区居委会的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全部完善,做到有领导、有活动场所、有门头标牌、有职责制度,有图书资料,有音像设备,实现既能开展农村科普教育和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又能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技术咨询。
相信不远的将来,通过《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的实施,全镇的经济将会更好的发展,也会给全区带来更好的经验。
第四、科协力所能及的项目。
科协自身条件有限,在选择项目时应结合自身实力来考虑。
初期阶段什么项目都可谈,项目不怕多,多多益善,是筛选的时候,经过论证,把具有可行性,能做成的项目保留下来,分期分批实施,坚持下去。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
大家体会到只要有新的理念和思路来指导,因时、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就会有新的工作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