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表面活性剂检测方法的研究

合集下载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活性分子组成的界面活性物质。

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能力,可以改善物质的亲疏水性质,调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发挥各种生物学功能。

对于很多领域来说,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其制备及应用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领域。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和生物法制备两种方式。

化学合成法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表面活性剂分子,反应控制条件的不同可以制备出不同星形、分子量和支链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分子。

生物法制备是利用单细胞及其代谢产物,通过发酵、压力释放等手段获得表面活性剂。

生物法是制备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绿色方法,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低毒性、高生物降解性和良好的环保性等优点,与化学合成法相比,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合成一些高效环保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分子,通过控制发酵条件,优化微生物株的选用等手段,可以实现表面活性剂的高效生产。

目前市场上最为常见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之一就是Sophorolips表面活性剂,其结构简单,生物降解性能高,应用广泛。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应用范围可以分为工业、环境保护和医药三大领域。

工业领域: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应用,如合成高分子膜、改进医用高分子材料等。

它可以用于液体洗涤剂、酸性缓冲剂、发酵和乳化等工业领域。

环境保护: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膜分离能力,可以作为污水处理中去除有害重金属等物质的重要手段。

另外,它还可以作为生物降解剂用于油脂污染物的处理。

医药领域: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于组织等生物材料的表面活性剂改性,以提高药物在组织中的渗透能力、加强治疗效果。

总结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未来发展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无论是它在工业、环境保护和医药领域中的应用,都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和应用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问题,如发酵条件的选择、对不同微生物的筛选、缺乏国际标准等。

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李俊峰;刘丽【摘要】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表现出优良的表面活性和生理特性。

简介了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菌及其种类,重点介绍了海洋微生物所产的脂肽类表面活性剂,并展望了其研究前景。

%The 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s with unique chemical structure are second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microorganism.They have excellent surface activity and special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he 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 producing microbles and types of 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s were reviewed,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 produced by marine microorganisms was mainly introduced,and prospect of 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 was put forward too.【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12-15)【关键词】脂肽;生物表面活性剂;微生物产次级代谢产物【作者】李俊峰;刘丽【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5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lipopeptide biosurfactants)是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时,代谢过程中分泌出来的具有表面活性的脂肽类化合物。

这些活性物质具有独特的两亲性分子结构,同时存在极性亲水的肽键及脂肪烃链组成的非极性憎水基,具有特殊的功能。

一种快速分离检测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法

一种快速分离检测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法

一种快速分离检测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枯草芽孢杆菌的方法王大威;张健;姜伟;张凤久【摘要】脂肽(Lipopeptide)是由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有较强表面活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枯革杆菌磷酸泛酰巯基转移酶基因(afp)是枯草芽孢杆菌中参与脂肽代谢的功能性基因.采用sfp基因PCR对从环境中得到的一组产生表面活性剂的微生物进行筛选,结合Tricine-SDS-PAGE电泳对PCR结果呈阳性的菌蛛的代谢粗初提物进行检测,初步鉴定得到两株枯草芽孢杆菌.进一步利用16S 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确定这两种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并利用TLC、HPLC鉴定其产物为脂肽类表面活性剂,从而建立了一套快速分离检测产生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枯草芽孢杆菌方法.【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1(000)009【总页数】5页(P142-146)【关键词】脂肽;枯草芽孢杆菌;sfp基因;Tricine-SDS-PAGE;电泳【作者】王大威;张健;姜伟;张凤久【作者单位】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7;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7;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北京100027;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北京100027【正文语种】中文脂肽(Lipopeptide)又名脂酰肽(Acylpeptide),是由亲水的肽键和亲油的脂肪烃链两部分组成的小肽,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组成和两亲型分子结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显示了十分优良的特性,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环境治理和微生物采油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1] 。

大多数脂肽来源于微生物,而其中以来源于细菌的脂肽居多。

目前发现的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有10余种,主要包括Surfactin、Lichenysin、Iturin和Fengysin等[2] 。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应用技术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应用技术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应用技术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用于改善生物液体表面张力的分子,能够降低液滴状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其能够扩展到很大的面积。

生物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食品、日用化学品等领域,如乳化剂、分散剂、吸附剂、抗氧化剂等,其制备与应用技术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一、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1. 微生物法微生物法是一种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方法,可利用大肠杆菌、放线菌、生黄芽孢、酵母菌等微生物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

其中,大肠杆菌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过程是细菌在碳氮源限制的环境下,通过合成菌体膜以及菌体外表面的脂多糖等物质来产生生物表面活性剂。

2. 植物发酵法植物发酵法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种环保的技术,该方法以植物为原料,选用多种质量优良的植物发酵菌株,经过人工培养,从菌株分泌的代谢产物中提取纯化生物表面活性剂。

3. 合成法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法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个是通过化学手段加工制作得到新的表面活性剂,另一个是通过改造和修饰天然表面活性剂来得到新的表面活性剂。

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技术1. 生物医学领域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制备口腔护理剂、注射剂、外科手术抗菌剂等。

此外,还可以制备抗菌结石剂、生物支架材料、药物输送系统等。

2. 食品领域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集中在乳制品中,可以用作稳定乳液、干酪、奶油、黄油、鲜奶等的乳化剂和分散剂。

3. 日用化学品领域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日用化学品领域中的应用较广,可以用于制备洗涤剂、杀虫剂、肥皂、口红、洗发水、护发素等。

有些生物表面活性剂还可以用于改善护肤品的敏感性和亲水性。

4. 其他领域生物表面活性剂还可以用于土壤恢复、环境治理、动物营养增强等领域,如制备农药、肥料、添加剂等。

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市场前景生物表面活性剂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潜力。

随着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不断提高,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应用技术也将得到大力发展,有望成为代替传统表面活性剂的新型环保产品。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提纯及其应用前景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离提纯及其应用前景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提纯及其应用摘要: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天然产物,具有表面活性高、对环境无污染、生物可降解性及良好的抑菌作用等优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的独特性质。

本文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方法进行了介绍,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工业、环境工业、医药、食品、农业和化妆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展望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良好应用前景。

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制备提纯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主要是由微生物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在碳源培养基中生长时产生的。

这些碳源可以是碳水化合物、烃类、油、脂肪或者是它们的混合物。

生物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较为少见。

像其它表面活性物质一样, 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一个或多个亲水性和憎水性基团组成, 亲水基可以是酯、羟基、磷酸盐、或羧酸盐基团、或者是糖基, 憎水基可以是蛋白质或者是含有憎水性支链的缩氨酸。

根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特点, 可将其分为5 类:糖脂、脂肽、多糖蛋白质络合物、磷脂和脂肪酸或中性脂。

和传统的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相比, 生物表面活性剂有许多明显的优势:(1)更强的表面和界面活性;(2)对热的稳定性;(3)对离子强度的稳定性;(4)生物可降解性;(5) 破乳性。

由于这些显著特点, 使生物表面活性剂在一些方面可以逐渐代替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 而且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分类及制备1. 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特性生物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包含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是一种具有亲水、疏水两性特点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

生物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亲水基和疏水基可以由不同的分子成分组成。

生物表面活性剂与其他表面活性剂比较,主要特性就是无毒性、稳定性好、耐酸耐盐性好、可以被生物降解、对环境无污染及抗菌性。

1. 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生物表面活性剂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酰基缩氨酸系、糖脂系、磷脂系、高分子聚合物和脂肪酸系表面活性剂五类,如表1 所示。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表面活性剂,又称为界面活性剂,是指在两相界面上能够降低表面张力、表面能的一类化合物。

它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亲水性较强,另一部分则亲水性较弱,这种结构赋予表面活性剂在不同介质间产生界面张力,使它们在各种应用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日常洗涤、食品、医药等领域。

本文将谈及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应用研究的进展。

一、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1. 化学合成法化学合成法是表面活性剂的传统制备方法,利用有机合成化学的方法制得表面活性剂。

这种方法制得的表面活性剂量纯度高,但是制备过程复杂、成本较高。

2. 生物法制备生物法制备表面活性剂相对较新,是利用微生物菌株及其代谢转化制备表面活性剂,比化学合成法更环保。

生物法制备的表面活性剂在应用中有优点,如质量稳定、价格低廉。

3. 环境友好的制备法环境友好的制备法是指无机材料制备表面活性剂,不含有害化学物质。

这种方法已经成为表面活性剂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两个部分具有不同的亲水性和疏水性,表面活性剂会在界面上形成分子薄层,同时具有以下性质。

1. 降低表面和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和界面的张力,加快二者之间传递材料分子,也使两种或多种液体混合在一起而不分离,提高体系的稳定性。

2. 乳化性表面活性剂乳化特性强,对水油乳化特别有效,并且能够起到乳化剂的作用。

3. 渗透性表面活性剂具有渗透性,能够渗透到液体和固体物体中的毛细孔、微孔中,解除表面张力,使液体进入微孔。

三、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研究1. 日常洗涤用途表面活性剂在日常洗涤中得到广泛应用,如肥皂、洗洁精等产品中含有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表面活性剂。

2. 医药领域表面活性剂在医药领域中有重要应用,如肥皂、洗洁精等产品中含有不同种类、不同用途的表面活性剂。

3. 食品加工中使用商业食品加工中,表面活性剂能够在脂肪中形成宜人的乳化体系,增强食品品质和口感。

4. 石油勘探工业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勘探工业中应用广泛,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防止沉积和防止管道堵塞。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科技信息.
高校 理 科 研 究
生物 表面活性剂研 究进 展
兰州 交通 大学环境 与 市政 工程 学院 赵 炜
[ 摘 要] 生物表 面活性 剂是 指微 生物产 生的一类具有表面活性的 生物大分子物质 , 该物质 具有 良好稳 定性 、 无毒 和生物 可降解性 等 性 能 。 本 文 对 生物 表 面 活性 剂 的种 类 、 成 方 法及 应 用 前 景进 行 了综述 。 合 [ 关键 词 ] 物表 面 活性 剂 合 成 发 酵 生 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显著 降低溶 剂表面张力 的两 性化 合物 ,该化 合物能在相界面上形成分子层 , 具有 降低界面能量 的特性 , 使其具有乳 化、 分散 、 增溶和洗涤等功能 , 被广 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 目前 , 大多数表 面活性剂 主要 以石油为原料经化学合 成而来 , 由于受化工 原料 、 产品的 理化特性及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 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等原 因 ,使表面 活性 剂的应用前景受到极大 的挑 战。为 了改进和提高表 面活性剂的性 能, 研究人员开始利用生物技术合成表面活性剂 即生物表面活性剂。生 物表 面活性剂是指利用酶或微生物通过 生物催化和生物合成 法得到的 具有表面活性的两性化合物。 与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相 比, 除具有降低 表 面张力 、 稳定乳化液和发泡功能外 , 物表面活性剂还具备 良好 的热 生 稳定性 和化学稳定性 ; 结构复杂 ; 化和破乳 能力强 ; 乳 无毒 、 用量少 ; 与 生态环境相容 , 能被微生物完全降解等优 良性能 由于具有上述优 良 】 。 特性 , 生物表面活性剂将逐渐取代化学合成 表面活性剂 , 广泛应用 于医 药食 品、 环境工程 、 石油工业 、 污水处理 、 生态修复和化妆品等领域。 生物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研 究 现 状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早期研究见于 1 4 9 6年。 9 9年利用假单胞菌生 14 产生物表 面活性剂 鼠李 糖脂。 15 9 5年 Hakn sig发现黑粉菌在 葡糖糖 培 养上可产生赤藓糖醇 、 甘露糖和高级脂肪酸酯化的糖脂。 9 8 , i a 16 年 Ar m 等首次从枯草芽胞杆菌发酵液 中发现表面活性素 (uf t )该化合 物 S r ci , a n 具有较强的表面' l 属于脂 肽类表面活性 剂 9 9年 B l y 乙酸 活 胜, 。17 es 从 k 不动杆菌的发酵液中分离出由杂 多糖和脂 肪酸构成的脂 多糖 。2 世 纪 0 7 0年代后期 , 研究发现可 以利用生物合成法生 产生物表 聚甘油脂肪 酸 酯 。19 9 6年张念湘用硅胶 吸附糖 和脂肪酶 , 有机溶剂 中与乙酸酐 酰 在 化合成糖脂 。19 9 7年 N k yma 利用重组枯 草杆菌生产一 种新型 的 a aa 等 S r c n 0 1 V ea ai uf t 。20 年 en ndg等将枯 草杆菌 F 一 ai E 2接种在 以小麦糠为原 料的 3 L的生物反应器 中 ,得 到一种能分散有机磷杀 虫剂 Fnho 0 eti n的 生物表面活性剂 。近年来 , 随着研究 的不断深入 , 出现 了一 些新型生物 表 面 活 性 剂 , 蔗糖 酯 是 一 种 新 型 的 多元 醇 型 非离 子 表 面 活性 剂 。 裕 如 赵 蓉等将解烃棒 状杆菌接种在 以蔗糖为唯一碳源 的培养 基上能够产生蔗 糖酯 , 对其进行 了定性定量检 测 】 目前 , 国、 并 。 英 加拿 大和 日本等 国家 的研究人员对 生物表面活性 剂进行 了大量 的基础研 究和应用开 发 , 研 制了一些新 型表 面活性剂 , 极大地拓宽 了表 面活性剂 的应用领域 。国内 对生物表面活性剂 的研究较 晚, 大多数处于实验研究 阶段 , 主要针对生 物表面活性产生菌 的筛选和培养条件 的优化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 二 、 物表 面 活 性 剂 的种 类 生 与化学表 面活性剂相 比,生物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更加 复杂。 目 前, 生物表 面活性剂主要按照化学结构来 分类 , 可分为①糖脂 类生物表 面活性剂 。 如绿脓杆菌产生的 鼠李糖脂 、 红色球菌产生的海藻糖脂和酵 母菌产生 的槐糖脂等 。 ②含氨基酸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如枯草杆菌产生 的脂肽和棒状杆菌产生的脂蛋 白等 。 ③磷脂类生物表面活性剂。 如假丝 酵母 、 微球菌和不动杆菌产生 的磷脂 等。④脂肪酸类生物表 面活性剂。 如棒 杆 菌和 不 动 杆 菌 产 生 的 甘 油 酯 , 杆 菌 和 节 杆 菌 产 生 的脂 肪 酸 等 。 棒 ⑤结合 多糖 、 白质类高分子生物表面活性剂 。 地 限制 了酶 法 合 成 生 物 表 面 活 性 剂 的发 展 。 极 3微 生 物 发 酵 法 . 用微生物发酵法 生产表面活性剂是 2 0世 纪 7 O年代后期发展起来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与应用第一部分:引言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具有高度表面张力降低作用的生物分子,包括脂质(lipids)和蛋白质(proteins),并且广泛存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生物体中,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

由于其独特的垂直和水平自组装能力,生物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化妆品,医学,食品加工,制药和环境科学等。

本文将阐述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和应用,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和挑战。

第二部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类根据其化学性质,生物表面活性剂可以分为两类:疏水性表面活性剂和疏水性表面活性剂。

疏水性表面活性剂可以分为三类:脂肪酸和单体酰基转移酶(MAPEG)家族中的酰基转移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脂质基聚乙二醇醇的表面活性剂(PEG-ylated lipids)和糖型脂肪酸酯类表面活性剂;以及阿拉伯酸类表面活性剂,如皂草素等。

疏水性表面活性剂则包括:肽类表面活性剂,如肺表面活性剂蛋白等;以及蛋白质类表面活性剂,如血清白蛋白等。

第三部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目前,制备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天然提取和化学合成。

天然提取的方法是将生物体中的表面活性剂高效提取出来,并经过分离纯化得到单一成分。

这种方法具有经济、高效、无污染、无残留等优点。

化学合成的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原料转化为生物表面活性剂。

这种方法具有原料来源广泛、生产过程控制简单等优点。

第四部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4.1 化妆品生物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应用于化妆品中,如洗发液、沐浴露、护肤品等。

其中,侵入性表面活性剂对皮肤刺激小,易于清洗,而非侵入性表面活性剂通常用于肥皂和清洗剂。

4.2 医学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例如,肺表面活性剂蛋白在临床上用于肺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治疗,因其具有增强肺泡表面张力、改善肺功能等作用。

另外,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药物在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使用等方面已得到广泛应用。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方法的综述与研究进展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方法的综述与研究进展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方法的综述与研究进展摘要:随着表面活性剂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大量含有表面活性剂(尤其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本文对国内外近年来对环境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方法进行综述,了解研究进展。

关键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方法;综述Abstract:With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surfactants in industry and daily life,the untreated wastewater from industry and daily life,cont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surfactants especially an-ionic surfactants,will cause serious water pollution if discharged directly.In this article the latest progresses of determination methods inAn-ionic surfactant were reviewed.Keywords:An-ionic surfactant;determination;review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

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疏水基团。

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n-ionic surfactant)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类。

在水中解离后,生成亲水性阴离子。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为羧酸盐、硫酸酯盐、磺酸盐和磷酸酯盐四大类[1],具有较好的去污、发泡、分散、乳化、润湿等特性。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与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与应用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与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类由微生物合成的化合物,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和乳化性能。

由于其天然来源、可持续性以及生物降解性等特点,成为了替代传统化学表面活性剂的潜在耗材之一。

一、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技术目前,常用的生物表面活性剂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发酵法、基因工程法等。

其中,发酵法最为常见,通过在生物发酵过程中让微生物合成表面活性剂。

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可利用碳源、氮源等物质合成表面活性剂。

值得一提的是,发酵法不应该忽略其对筛选菌株的要求。

不同的微生物菌株不仅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种类多样,且生产效率也有所不同。

因此,筛选菌株、优化发酵条件等环节,都对表面活性剂的生产量和质量有影响。

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例如可以用于环境清洁、食品加工等领域。

下面将分别阐述其在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1.环境清洁。

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天然来源的特点,成为了环境友好型耗材。

其应用于清洗油污、除菌消毒等方面,效果显著。

同时,生物表面活性剂还能与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化合物的形成络合物,减缓其对环境的污染。

2.食品加工。

生物表面活性剂可用于食品的抗氧化、保鲜、除膜等处理。

其中,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进行无残留的清洗去膜,可有效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3.医药行业。

生物表面活性剂表现出一定的生物活性,其可用于药物递送、治疗慢性伤口等方面。

其中,在脑瘤治疗中,通过生物表面活性剂减少药物副作用,达到更好的疗效。

三、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市场前景虽然生物表面活性剂在市场中的份额还未达到传统表面活性剂的高度,但其优良特性已受到广泛关注,被认为是一种便捷、经济、环保的替代品。

这一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受到各大产业的青睐。

据统计,全球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美元,预计未来将保持高速增长。

总的来说,生物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而且成为了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通过优化生产和应用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在实际中的使用效果。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与性质研究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可以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化妆品、清洁用品、纺织品、涂料等领域。

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和性质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表面活性剂的制备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合成法、提取法和改性法。

其中最常用的是合成法,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表面活性剂合成方法。

1、乳化聚合法乳化聚合法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制备方法,主要原理是将水相和油相分别悬浮在一起,然后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将两相分散进一步聚合,最终得到表面活性剂。

2、反应缩聚法反应缩聚法是一种通过缩合反应得到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通常使用有机酸、偶联剂和胺类物质作为原料,在反应过程中将它们的分子结构缩聚,从而得到表面活性剂。

3、硫化法硫化法是制备硫化表面活性剂的方法,主要原理是将有机物或芳香烃在一定条件下,与硫化剂(如氧化硫、硫磺等)反应,生成含有硫醚键的表面活性剂。

二、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研究1、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的最主要功能是降低液体表面张力,从而使液体表面变得更加平滑。

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可通过测定和比较此前未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液体表面张力和添加表面活性剂后的液体表面张力来进行评估。

2、乳化能力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可将两个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更加稳定的混合物。

一般来说,乳化能力越强,混合物的稳定性就越好。

3、表面微观性质表面活性剂分子在固气、液气和液液接界面上吸附的微观行为是表面活性剂研究中的关键问题。

研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不同的条件下(温度、pH值等)对液体表面性质的影响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其吸附行为。

4、毒性评估表面活性剂的毒性评估是重要的环境安全问题。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细胞毒性测试、急性毒性测试和慢性毒性测试等。

同时,对表面活性剂在不同环境下的生物降解性质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总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和性质研究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和性质,能够为化妆品、清洁用品、纺织品、涂料等领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同时也有助于保障环境安全。

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研究进展

表面活性剂最新研究进展人类的日常生活,各类生产活动,多种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对表面活性剂品种和性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促使表面活性剂科学不断发展,迄今方兴未艾,表面活性剂已经深入到生命起源以及膜材料、纳米材料、对映体选择性的反应等各个领域中,设计新的有特殊用途和应用价值的表面活性分子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

新的功能型表面活型剂与附加的官能基团的性质和位置有密切关系,对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修饰会导致其结构形态有很大的变化,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单位在表面活性剂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成为近年来表面活性剂合成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是相对一般常言的低相对分子质量表面活性剂而讲的,通常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且具有表面活性功能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像低分子表面活性剂一样,由亲水部分和疏水部分组成。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分散、凝聚、乳化、稳定泡沫、保护胶体、增溶等性质,广泛应用作胶凝剂、减阻剂、增黏剂、絮凝剂、分散剂、乳化剂、破乳剂、增溶剂、保湿剂、抗静电剂、纸张增强剂等。

因此,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可根据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四类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如阴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甲基)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等。

两性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丙烯酸乙烯基吡啶共聚物、丙烯酸-阳离子丙烯酸酯共聚物、两性聚丙烯酰胺等。

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乙烯类共聚物等。

阳离子型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有聚烯烃基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亚乙基多胺与表氯醇共聚季铵盐、淀粉或纤维素高取代度季铵盐、多聚季铵盐、聚多羧基季铵盐等开发低廉、无毒、无污染和一剂多效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将是今后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趋势。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目标产物结构分析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目标产物结构分析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目标产物结构分析徐鑫;刘娅;杨丽【摘要】[目的]筛选并鉴定生物表面活性剂,同时分析其目标产物结构.[方法]运用油平板法、排油圈法等方法对从葡萄中筛选出的72株菌株进行初筛与复筛,初步筛选出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最佳菌株,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通过薄层层析试验、红外光谱分析等鉴定生物表面活性剂类型.[结果]从72株葡萄内生菌中分离筛选得到9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菌株,其中菌株C2J6发酵液排油圈为最大,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2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通过薄层色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菌株C2J6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脂肽类表面活性物质.[结论]试验可为研究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产生与应用打下基础.【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203-204,244)【关键词】生物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脂肽;条件优化【作者】徐鑫;刘娅;杨丽【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09生物表面活性剂(Biosurfactants,简称BS)是微生物等通过生物发酵,产生的具有亲水基与憎水基的有机大分子化合物[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结构相对于化学表面活性剂的种类与结构更加复杂。

生物表面活性剂一般分为五大类,包括糖脂、脂肽、脂蛋白、磷脂以及中类脂衍生物等[2]。

由于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很多功能特点,广泛应用于医药、农业、化妆品、食品工业、石油工业和生物环境修复等领域[3-4]。

相对于化学合成的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在食品行业中有着尤为突出的优势。

由于生物表面活性剂对于食品具有无毒或低毒、容易被生物降解、附着控制与阻止微生物大量滋生等优点[5-6],近年来,在食品行业中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日益增多。

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

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的研究进展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改变表/界面性质,是一类重要的精细化学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洗涤产品、个人洗护产品、食品、制药、油田化学品、皮革、纺织等工业领域。

目前表面活性剂的原料来源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石化资源;二是可再生的生物基资源。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石化资源是用于合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原料来源,90年代以后,鉴于安全、环保、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等制约因素,生物基表面活性剂在表面活性剂总产量中的比例逐年上升,且被认为是替代化石资源的最佳来源之一。

聚焦表面活性剂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使用再生资源为原料,并依照绿色制造的原则生产,以提高表面活性剂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最终改善其在整个生命周期的生态可持续性,这是表面活性剂发展的必然趋势。

生物基表面活性剂来源于糖脂、木质素、单宁、甲壳等其他可再生资源,目前约占表面活性剂原料的30%,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环保、安全需求,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的比例还将持续增加。

贯彻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推进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是表面活性剂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概述了糖脂类、木质素类、单宁类、甲壳类和胶原蛋白多肽类等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的发展现状。

1、常用生物基表面活性剂天然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脂肪酸甲酯磺酸钠(MES)是最常用的阴离子生物基表面活性剂,通常用于洗涤剂中。

酯基季铵盐是新一代的阳离子生物基表面活性剂,具有抗静电性能、柔软性能,可作为衣物的柔软剂,具有抗菌作用,也可用作游泳池的杀菌剂。

烷基糖苷(APG)是以淀粉和天然脂肪醇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制得的温和型“绿色”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润湿和发泡性能,常用于洗涤剂、个人护理产品和化妆品中。

甜菜碱属于温和型表面活性剂,因其性能优异、安全性高、毒性低、对眼睛、皮肤的刺激性低,在日化行业被广泛应用于中高档洗发香波、浴液、儿童香波、洗手液等洗涤化妆制品中。

图1列出了上述几种常用生物基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式。

稳态荧光探针法研究槐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化行为

稳态荧光探针法研究槐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化行为

球拟酵母 菌 ( ouo s g oie 等 发酵 合成 的糖 脂类 生 T rlp i ma n l ) s a
物表 面活性 剂 , 其分 子一 般 由具亲水性的二 聚糖和具疏 水性 的 含羟基 长链脂 肪酸组成 , 为内酯型和酸型[ ] 其 中 ,内 分 1 , 酯型是槐糖脂 发酵产物 的主要 成分E 。相对 于化 学合成 表 面活性剂 , 槐糖脂 生物 表面 活性 剂具 有 高乳 化活 性 、低毒 、 F -5 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 ( L4 0 日本 日立公 司) 超声 清洗 ;
糖 内脂所形 成胶束的 CVC、 I 胶束聚集数等参数 ,同时考察 了 I
收 稿 日期 :2 1 —21 ,修 订 日期 : 0 20 —0 0 20 -5 2 1—51
式 中, 为对应芘 - 比值 ,z为表 面 活性剂 浓度 ,A- / 为
基金项 目: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 项 目( 1 70 5 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7” 40 66) 9 3 课题 (0 0 P 8 0 ) 2 1C A2 7 1 资助 作者简介 : 宋丹 丹,18 9 5年生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研 究生
() 3
参数测 定受到 了较大 的限制 。近年来 , 于表 面活性剂 胶束 基 增溶 芘的原理而发展起来 的荧光探针 技术 已成为胶束性质测 量 的重 要方法 ,可在 小浓度范围内精确测得 多种表 面活性剂 的胶束参数 。 J
应 用 稳 态 荧 光 探 针 方 法 研 究 了非 离 子 生 物 表 面 活 性 剂 槐
*通 讯联 系 人 emal i gk O Ceu c - i a s@ U .d . n :ln
emal d n a sn 2 0 @1 3 cr - i a d no g 0 8 6 .o : n

生物表面活性剂槐糖脂研究概况

生物表面活性剂槐糖脂研究概况
槐糖脂临界胶束浓度为11~250 mg/L,表面 活性较强,可将水的表面张力从72.8 mN/m降至 30-40 mN/m。当pH≤5.0时呈胶态分布;当pH 5.6~5.8时溶解度最高;当pH≈6.0时,可完全溶解 于水;当pH≥7.0时,乙酰基和酯键发生不可逆水 解。一般来说,内酯型槐糖脂的亲脂性较高,具有 降低液体表面张力的能力,酸型槐糖脂的水溶性较 好,发泡能力较强[6]。
Kim等[10]发现内酯型槐糖脂对部分引起泌尿系 统感染、胃肠道感染的革兰氏阴性菌及引起新生儿
6"CH3OR 5" O
4" OH
1"
3"
2"
OH
18 CH3 6'CH3OR O 17 CH 5' O 11~16
4Hale Waihona Puke OH OH 3'1'
(CH2)66
10
2'
CH
O
9
CH
2~8 (CH2)77
1 C=O
目前槐糖脂主要采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科 学家们于20世纪60-70年代,经过筛选、鉴定, 得到Torulopsis magnolia(现称为Candida apicola)、Torulopsis gropengiesseri、 Trulopsis bobmbicola及Candidabogoriensis 等槐糖脂产生菌[14]。近几十年,有关研究者又 逐步筛选出Wickerhamiella domercqiae、 Pichia anomala、Candida batistae、Candida riodocensis、Candida stellata和Candida sp. Y-27208等新的产生菌[15]。

乳酸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

乳酸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质研究

乳酸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表征及性质探究表面活性剂是一类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并在液体与固体或气体之间形成界面活性分子膜的物质。

传统的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和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近年来,寻找生物来源的表面活性剂成为了探究的热点之一。

乳酸菌生物表面活性剂由于其自然来源、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被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乳酸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表征技术以及其性质进行详尽探讨。

1. 乳酸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乳酸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发酵法、提取法和基因工程法。

1.1 发酵法发酵法是最常用的制备乳酸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之一。

一般来说,选择具有高表面活性剂产量的乳酸菌菌种,通过培育和发酵过程中,利用其代谢产生的表面活性剂。

1.2 提取法提取法是从乳酸菌培育物中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表面活性剂提取出来。

常用的提取方法包括萃取、超滤和蒸发浓缩等。

这种方法能够得到纯度较高的表面活性剂。

1.3 基因工程法基因工程法是一种新兴的制备乳酸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方法。

通过将具有表面活性剂合成基因的乳酸菌细胞(通常是乳酸菌菌株)转化或引入至乳酸菌中,使得该细菌在培育过程中能够合成表面活性剂。

2. 乳酸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表征技术乳酸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表征技术主要包括动态表面张力测定、气液界面测定和电镜观察等。

2.1 动态表面张力测定动态表面张力测定是通过测量液体表面张力随时间的变化,获得表面活性剂的降低效果。

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威利乌斯滴定法和环压法。

2.2 气液界面测定气液界面测定用于探究乳酸菌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的行为。

常用的试验方法有气体吸附法、气体扩散法和质谱法等。

2.3 电镜观察电镜观察是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等技术,观察乳酸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形态结构。

通过观察表面活性剂的形态,可以评估其在界面活性上的性质。

3. 乳酸菌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探究乳酸菌生物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优异的表面活性性质,逐渐成为食品、医药等领域的探究热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第 1 9卷 第 2期 20 0 7年 6 月
江 苏 工 业 学 院 学

V0' 9No 2 l1 .
J OURNAL 0F J ANGS P0LYTEC I U HNI 7 u 20 a
文 章 编 号 : 17 — 92 (0 7 0 - 02 -0 63 6 0 2 0 ) 2 0 3 3
生物 表 面活 性 剂 检 测 方 法 的研 究
傅 时 波 ,李 尔 炀
( 苏 工业 学 院 化 学工 程 系 ,江 苏 常州 2 3 6 ) 江 1 14
摘 要 :生物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检 测 方 法 主要 有 :液 滴 坍 塌 法 、排 油圈 法 和 血 平 板 法 。 由 于 排 油圈 法具 有 简 单 、 快 速 的 特 点 ,在 实 验 室 中 常 常被 应 用 ,但 各批 次 实验 之 间由 于 油膜 厚 度 不 同 ,导 致 结 果 可 比 性差 。 研究 发 现 排 油 圈 直 径 不 仅 与 生 物 表 面 活 性 剂 浓 度 有 关 ,还 与 油膜 厚 度 相 关 .实 验 数 据 利 用 S . AS8 0软 件 进 行 二 元 线 性 回 归 , 得 到 预 测 模 型 :Y= 一 1 0 0 + 2 3 1 4 X1 0 . 5 9 . 9 + 1 4 1 X2 . 6 ,得 到 的 预 测 方程 能有 效 预 测 表 面 活性 剂 浓度 的大 小 ,提 高 了各 批 次 实验 之 间结 果 的 可 比性 。 5 . 9 ,R =0 985
d n r n b e t o ta t Th t d h we h tt e c r e o h ime e fc e r z n s i i e r i g a e u a l o c n r s . e S u y s o d t a h u v ft e d a t r o la o e wa n l a n
c r ea i n wih t o e r to he b os r a t n nd t hikne s o i. Al a a we e p o e s d o r lto t he c nc nta i n oft i u f c a t a he t c s fol l t r r c s e d wih s t r t ofwa e SAS 8 . The g i e r d c i g e u to s y一 一 1 . 5+ 2 3 1 49 + 1 4 9 .0 a n d p e i tn q a i n wa 00 0 9 . Xl 5 .1 X2, R 一 0 6 . The g i e r d c i qu ton o e r s i n c ul r ditt o c n r ton o i s r a t n . .9 8 5 a n d p e i tng e a i fr g e so o d p e c he c n e t a i f b o u f c a t The r s tc e ul omme s r biiy ofe c e x rm e s e a e . a u a lt a h s tofe pe i ntwa nh nc d Ke r : bi ura t n y wo ds os f c a t; s r e i c e n ng; o ls r a i i p e d ng; p e itng e ua i n r d c i q to
FU Shi b — o, LIEr- y n = ag _
( p rme to e ityEn i e rn De a t n fCh m sr gn e ig, Ja g u P ltc n cU n v r i in s oy e h i i est y, Ch n z o 1 1 4, Ch n ) a g h u2 3 6 ia
A b t a t The ea e t r e m a n m e h ds d op c lps , oi s r a i sr c : r r h e i t o , r ola e l p e d ng, a o d a a yss, t e e tb — nd bl o g r l i o d t c i
os f c a r du ton The o ls r a i e h q e i n e y a uik m e h . I s f e e ty a ple ura t ntp o c i . i p e d ng t c ni u s a as nd q c t od t i r qu n l p id

i he l b r t r . H o v r, be a e t h c e s o if r n e ti i smia , t e ulsofo ls e — n t a o a o y we e c us he t i kn s fd fe e tt s s d s i l r her s t i pr a
关 键 词 :生 物 表 面 活 性 剂 ;检测 ; 排油 圈 法 ;预 测 方程
中 图 分 类号 :Q 9 9 1 3. 文 献 标 识码 :A
St d f M e ho o De e t Bi s r a t n u y o t d t t c o u f c a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