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历史总复习高频考点800题(含解析) 专练:中国古代史100题
中考历史复习(中国古代史部分)精编试题
中国古代史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①打制石器②钻孔石斧③鱼纹彩陶盆④稻谷遗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种姓制3.西周礼乐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文明的长期延续打下了根基。
下列关于西周礼乐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礼乐制度规范了人们的身份地位 B.孔子非常推崇西周的礼乐制度C.礼乐制度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D.郡县制、宗法制和礼乐制构成了西周的礼乐文明4.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是()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国家的建立5.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通过“甲骨卜辞”可以了解到( )A.夏朝的历史B.商朝的历史C.秦朝的历史D.汉朝的历史6.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
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文中“智慧”是指( )A.“兼爱”和“非攻”B.“无为而治”C.“仁”和“礼”D.实行“法治”7.柳宗元评价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秦朝()A.推行郡县制 B.统一度量衡C.允许土地买卖 D.建立丞相制8.右图为“司隶校尉”印文,掌握此印长官的职责是( )A.主持管理长安太学B.检举皇族不法行为C.监督地方官员D.监察郡国长官9.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10.右图(魏晋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中历史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江南经济发展B.北方文化繁荣C.专制统治加强D.国家统一完成11.欣赏自然风光、游历山川河流,能陶冶情操。
部编版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东汉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这反映了()A.《史记》题材多样B.司马迁史德高尚,公正记事C.司马迁史学知识丰富D.艺术价值相当高2.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公元916年建立起庞大帝国,它的建立者是A.颉利可汗B.耶律阿保机C.皮罗阁D.铁木真3.“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出东汉中期以后政治腐朽,社会混乱的的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分封制的推行B.焚书坑儒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D.黄巾起义4.唐朝国势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A.黄巢起义B.五代十国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5.“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下列封建王朝中结束了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有①秦朝②西晋③隋朝④元朝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学而优则仕”(注: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是我国古代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以下能体现这一原则的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推恩令D.科举制7.为进一步强化军权,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的皇帝是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明熹宗8.历史课上,小华问小东:“‘暴君’是什么意思?”小东得意地说:“‘暴君’是指统治极度暴虐腐朽的统治者。
”下列君王中不属于暴君的是A.夏桀B.商王汤C.商纣王D.周厉王9.历史上,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300多年的政权分立局面,于589年重新完成统一的朝代是A.秦朝B.西晋C.隋朝D.元朝10.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A.581--618年B.589--618年C.581--600年D.588--618年11.下图所示内容是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北京城12.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13.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的是()A.铁木真B.元昊C.完颜阿骨打D.阿保机14.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
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阶段检测卷一(中国古代史)
阶段检测卷一(中国古代史)限时: 60分钟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主要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
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B.生活习惯C.生产工具D.文明程度2.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
这可以用来说明()A.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B.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C.中华文明起源的连续性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3.传说中的黄帝已经能制造船只。
下图是1958年陕西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船形彩陶壶。
这件彩陶壶的出土,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船形交通工具,用实物证实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由此可见()A.考古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B.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C.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4.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
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淮。
(见下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
其中,不仅提到二百多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
这表明《诗经》()A.文笔清新节奏明快B.内容通俗易懂C.蕴含朴素科学意识D.韵律典雅优美6.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白云飘荡,花开花落,并不依人的意志而运作。
这一思想认识属于()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8.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古代历朝特别注重制度创新。
部编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模拟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果要开展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①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②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③ 这一时期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强化④ 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列表格是同学们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
下表内容所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农业麦稻兼作,兴修水利手工业丝织业技术进步青瓷烧制技术髙超城市建康城人口众多A.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B.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C.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D.淝水之战爆发的背景3.下面一组图片的主题应是()钟繇《宣示表》(拓片·局部)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局部)魏碑《张猛龙碑》(拓片·局部)A.篆刻技术的进步B.绘画艺术的传承C.雕塑艺术的精品D.书法艺术的发展4.1964年紫金山天文台将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祖冲之在很多领域都取得重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不属于祖冲之的是A.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B.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C.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D.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5.下图是中国史前农业分布图。
据此可知,新石器时代()A.半坡居民主要生产水稻B.粟作农业区主要处于长江流域C.粟作和稻作农业区扩大D.我国最早进行人工栽培粟和稻6.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由此带来的最重要的正面影响是()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C.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使北方趋于平静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A.《齐民要术》B.《农政全书》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8.“割圆不尽十指磨出血,周率可限青史标美名”,这两句诗描述的历史人物是()A.贾思勰B.祖冲之C.王羲之D.顾恺之9.下图是出土于北京房山区琉璃河地区的克盉,这件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成王封召公长子兄(人名)为燕侠的史事。
部编历史中考专题——中国古代史
部编历史中考专题——中国古代史2019年部编历史中考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一、政治史专题(一)禅让制——尧舜禹时期1、含义: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2、实质: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3、借鉴意义:用人要发扬民主;要推选贤德之人。
(二)世袭制——夏朝禹传给儿子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开始(三)分封制——西周1、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巩固统治)2、对象:宗亲、功臣、先代帝王后代3、义务: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4、作用:积极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消极作用—诸侯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强大后慧威胁周天子的地位。
5、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6、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四)中央集权制度1、秦朝秦始皇(1)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3)地方政府: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长或县令。
2、西汉汉武帝(1)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2)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建立了刺史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3、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4、唐朝唐太宗时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5、宋朝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①兵—加强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控制军队调动;经常调换将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②权—加强行政权:在中央:削弱相权(设副宰相、设多重机构)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三年一换;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③钱—加强财权: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富收归中央。
(2)作用:中央集权被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6、元朝忽必烈采用行省制度(1)措施:①在中央:中书省——行政(中央最高行政机关),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枢密院——军事;御史台——监察②在地方:“腹里”(山东、山西、河北),中书省直辖;设置10个行省(地方最高行政机关);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2024年中考历史百题挑选过关练-中国古代史(解析版)
2024年中考历史百题挑选过关练-中国古代史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共40分。
1.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导致生灵涂炭。
结束这一局面的历史事件是A. 铁木真统一蒙古B. 蒙古灭西夏C. 忽必烈建立元朝D. 元朝灭南宋2.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
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
这最能反映出唐代()A. 繁荣的经济B. 清明的政治C. 民族关系的交融D. 开放的社会风气3.下图是隋朝重大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
其中,正确的选项是()。
A. ①统一全国②开凿运河③隋朝灭亡B. ①统一全国②隋朝灭亡③开凿运河C. ①开凿运河②隋朝灭亡③统一全国D. ①开凿运河②统一全国③隋朝灭亡4.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下列两则史料相互印证了唐朝()秋千词[唐]王建少年儿女重秋千,盘巾结带分两边。
身轻裙薄易生力,双手向空如乌翼。
A. 清明的政治环境B. 开放的社会风气C. 繁荣的社会经济D. 多彩的书法艺术5.在公元630—894年的200多年间,日本共19次派出遣唐使访唐。
无论是儒教、佛教、律令政治,还是学问艺术,日本都是照搬唐朝的样式,或者稍加修改。
总之,无不与唐风有关。
这反映出()A. 日本专注学习唐朝的宗教B. 日本成为唐朝的藩属国C. 中华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D. 中日两国文化已经同化6.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在进化过程中的特点。
依据考古发掘,可知我国这些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都( )A. 懂得人工取火B. 使用打制石器C. 使用磨制石器D. 和现代人相貌基本相同7.如图思维导图反映的主题是( )A. 宋与西夏边界贸易兴旺B. 各民族政权并立与交流C. 城市市民生活丰富多彩D. 人口迁徙促进社会发展8.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专练10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15题(解析版)-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部编版)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部编版)专练10 中国古代史材料题15题(解析版)(提升)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形势图(1111年)南宋与金对峙形势图(1208年)图A 图B元朝疆域图(1330年)(1)由图A到图C表明这一时期政治局面上呈现趋势;图B中,南宋与金议和划定的西段段边界是(填字母);图A、B出现的辽、西夏、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中,存在时间最短的是。
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元朝时民族融合空前加强。
同一时期,西欧城市兴起,其特点是,如教材所描述“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4分)(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
(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①北宋定都于何处?北宋建立之初在民族关系上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3分)②元朝何时统一全国?在政治制度上有何首创?元朝在交通和对外贸易方面有何发展?(3分)③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家观和民族观角度,谈谈所得到的启示。
(1分)【考点】北宋的建立、辽西夏域北宋的对峙、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元朝的统一、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的交通和对外贸易(基础)2.2018年,中国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4个项目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灌溉工程技术的进步,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巨大……唐中期至五代时期,江南水网圩田技术发展很快……于是“低田常无水患,高田常无旱灾”。
——张芳《中国古代灌溉工程技术史》材料二: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
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三:姜席堰位于钱塘江支流灵山江,由上堰(姜堰)、引水渠、下堰(席堰)及渠首分水闸等部分组成。
(1)说说材料一中“灌溉工程”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历史中考必会100题
历史中考必会100题知识汇总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3.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标志中国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威海卫战役。
5.《辛丑条约》标志着清政府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
7.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事件——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8.揭开维新变法(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公车上书。
9.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辛亥革命。
1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1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事件——1919年五四运动。
1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13.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的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事件——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1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南昌起义。
16.长征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17.日本局部侵华或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18.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9.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20.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21.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性事件——1949年4月,南京解放。
23.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事件——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24.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我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中考历史 材料题专练《中国古代史》
2013年中考历史材料题专练《中国古代史》班级:姓名: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材料一:学术融合是政治统一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映。
战国前期,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势如冰炭,两不相容。
儒家政治着眼于管理“人”,主张通过“仁义”诱导的途径,塑造至善至美的理想人格,从而实现自家的政治理想。
法家政治着眼于完善“物”,即富国强兵,主张通过“刑法”强制的途径,规范社会,从而达到自家的政治目的。
然而,诸子百家在长期辩难争鸣中,相互取长补短,吸收借鉴,到战国后期出现学术融合的趋势。
——马执斌《“焚书坑儒”辨》材料二:第一个肩负起学术融合使命的是三次担任稷下学宫祭酒的儒家巨子荀况。
学术界公认荀子的学说兼采了诸子的精华。
郭沫若先生称荀子开创了儒学为“百家总汇”的先河。
特别要指出的是,荀子纳“法”入“儒”,以“儒”统“法”,提出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社会政治主张,是为建设新兴封建统治秩序服务的。
——马执斌《“焚书坑儒”辨》请回答:(1)材料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于哪一历史时期?形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的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请说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谁?(1分)(3)根据所学知识,请举例说明后世统治者如何纳“法”入“儒”,以“儒”统“法”的?(2分)(4)根据材料说说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今天的社会有什么启示?(1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贞观政要》材料二:“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材料三:1771年,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万树园摆下盛宴,招待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的部落首领渥巴锡,并举行一系列游园活动。
万树园内鼓乐喧天,歌舞欢腾,洋溢着一派民族团结的欢乐气氛。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朕”是指谁?他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部编版中考历史试题与参考答案
部编版历史中考仿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籍制作更加便捷B、火药的发明对军事和烟花制作产生了巨大影响C、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D、指南针的发明最初用于占卜和风水布局2、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使得中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3、唐朝时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是()。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郑和下西洋D、遣唐使来华4、宋元时期,科技文化极其繁荣,著名的科技成就之一是()。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 D、火药5、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开端?A. 同治中兴B. 洋务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6、以下哪种制度在当时被看作是欧洲最先进的政治制度?A. 君主专制制度B. 民主共和制度C. 中央集权制度D. 奴隶制度7、在宋朝时期,政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哪一项不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A. 设立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B. 增设通判监督地方官员C. 推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吏D.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8、下列关于明朝对外关系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明初实施海禁政策,限制民间海外贸易B. 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明朝对外交流的高峰C. 明朝后期开放广州一口通商D. 明朝曾与日本进行过官方贸易9、下列关于秦朝统一六国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秦灭韩、赵、魏、楚、燕、齐B. 秦灭楚、韩、赵、魏、燕、齐C. 秦灭齐、楚、韩、赵、魏、燕D. 秦灭魏、楚、齐、韩、赵、燕 10、下列关于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推动了儒学成为官方学说B. 限制了其他学派的发展C. 加速了中央集权的形成D. 使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11、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郡县制出现在哪个时期?A、商周时期B、秦朝C、汉朝D、三国时期12、汉武帝时期,为加强思想控制,推行了什么政策?A、百家争鸣B、焚书坑儒C、科举制度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在清朝末年,悠久的历史文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试题含答案详解
中考历史高频知识点试题含答案解析1.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运动时期著名的诗人、剧作家。
属于莎士比亚代表作的是A.《神曲》B.《蒙娜丽莎》C.《最后的晚餐》D.《哈姆雷特》【答案】D【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这些国家和地区涌现出很多著名的文学艺术家,莎士比亚就是其中的代表,莎士比亚一生创作了30多部戏剧和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作品反映了时代风貌和社会本质,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他的代表作。
D正确;《神曲》是意大利诗人的代表作,A排除;《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
BC排除;故选D。
2.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B.开辟丝绸之路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前221年,他统一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我国大一统的历史传统,这是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故D符合题意;秦始皇施行焚书坑儒,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故A不符合题意;汉朝开辟丝绸之路,故B不符合题意;汉武帝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龙山文化遗址【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地处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类,故B符合题意;北京人遗址、半坡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历年高频考点真题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1.青铜器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度发达的文明。
后母戊大方鼎(又称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铸造于A.商朝B.西周C.秦朝D.汉朝【答案】A【解析】司母戊鼎出土于黄河流域的河南安阳,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A符合题意;后母戊大方鼎不是西周时期铸造,B不符合题意;秦朝和汉朝与题干信息不符合,C和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认为,在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A.抽签产生公职人员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C.赋予妇女政治权利D.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
由材料“民主政治中,贫困不能阻碍一个公民参与城邦公共事务”可知,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是给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为保证公民能积极参加城邦政治活动,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
故选:D。
3.罗斯福上台后不久,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不到两年,联邦最高法院却裁定该法案违宪。
由此可见,对该法案的不同处理是基于美国A.社会环境发生变化B.政治体制得到完善C.权力制衡逐步强化D.社会性质日渐转变【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美国政府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地位平等、相互制约平衡。
罗斯福是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最高法院则是最高司法权,因此,裁决“工业复兴法”违宪,体现了司法权制约行政权,这说明权力制衡原则逐步强化,所以C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4.蒋介石曾写道:“对毛泽东应召来渝后之方针,决以诚挚待之。
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
考前练习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历年高频真题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辉煌。
下列科技著作与其作者的搭配,正确的是A.《齐民要术》——李时珍B.《天工开物》——贾思想C.《本草纲目》——宋应星D.《农政全书》——徐光启【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贾思勰,A不符合题意;《天工开物》的作者是宋应星,B不符合题意;《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C不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作者是徐光启,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D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
2.发生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涉及地区广,卷入人口多,斗争时间长,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是A.拉丁美洲独立运动B.第一次亚非会议的召开C.非洲独立运动高潮D.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是指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美洲拉美殖民地和美洲巴西殖民地在圣马丁、玻利瓦尔等人的领导下,进行了脱离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统治的运动,最终获得胜利,形成了拉丁美洲一系列新兴国家。
A选项符合题意;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
B选项不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C选项不符合题意;1999年,巴拿马政府正式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结束了美国对这条黄金水道长达85年的殖民统治。
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西汉初,贾谊向文帝上《治安策》,“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后来,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主要措施是A.行推恩令B.设刺史C.推察举D.行郡县【答案】A【解析】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势力越来越小。
汉武帝“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指多分封诸侯,从而削弱其实力,相关的措施是推恩令,故A符合题意;汉武帝设刺史是要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排除B;推察举指实行察举制这种选官制度,行郡县是指秦朝推行郡县制,排除CD。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备考练习
中考历史高频试题含答案解析1. 2019年5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第43届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湖南省博物馆顺利开幕。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有许多镇馆之宝,其中有A.皿方罍辛追女尸B.四羊方尊走马楼吴简C.曾侯乙编钟里耶秦简D.越王勾践剑辛追女尸【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皿方罍、辛追女尸是湖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故A正确。
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
故选A。
2.有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加速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但西欧经济的腾飞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其中,生产力因素主要是A.原有的工业基础设施完善B.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C.走上联合自强的发展道路D.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欧各国二战前经济发达,工业基础雄厚,凭借其原有的工业基础;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西欧各国重视科技教育,积极参与第三次工业革命,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发展经济;西欧各国纷纷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都有利于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从生产力因素来看,主要是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3.文艺复兴始于意大利,新航路开辟始于葡萄牙。
一个发现了“人”,一个发现了“世界”,它们共同推动了A.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B.基督教思想的传播C.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D.欧洲ZBZY的发展【答案】D【解析】据题干“文艺复兴始于意大利,新航路开辟始于葡萄牙。
一个发现了‘人’,一个发现了‘世界’。
”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精神,鼓励人们追求现世的财富和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积累了思想基础;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的金银财富随着殖民探险活动流入西欧,为ZBZY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
因此二者都有着推动欧洲ZBZY发展的作用,所以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