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解剖-腰麻、骶管麻醉基础

合集下载

【医学课件】椎管内麻醉

【医学课件】椎管内麻醉

三、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
腰麻常见的术中并发症
➢ BP↓HR ↓:多见于麻醉平面高者 ➢ 呼吸抑制: 常与腰麻平面过高有关
➢ 恶心呕吐:常见原因有
• 麻醉平面过高 • 迷走神经亢进,胃肠蠕动增强 • 牵拉腹腔脏器 • 对术中辅助用药敏感
对术中并发症一般需对症处理,可提前干预
三、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
粘连性蛛网膜炎 ➢ 病程发展较慢,先出现感觉障碍,后发展至感觉丧失和 瘫痪 ➢ 是软膜和蛛网膜的慢性增生性炎性反应 ➢ 发生原因不明
三、蛛网膜下隙阻滞(腰麻)
腰麻后的神经并发症
马尾丛综合征
➢ 会阴区和下肢远端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 轻症者尿潴留,严重则可大小便失禁 ➢ 穿刺损伤者一般数周或数月自愈;化学损伤则恢复较困
➢ 通过蛛网膜绒毛进入根部蛛网膜下隙作用于脊神经根 ➢ 药物渗出椎间孔,在椎旁阻滞脊神经 ➢ 透过硬脊膜、蛛网膜进入蛛网膜下隙直接作用于脊神经
根和脊髓表面
二、椎管内麻醉的机制及生理
麻醉平面与阻滞作用
➢ 麻醉平面是指感觉神经被阻滞后,用 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
脊神经节段在体表的分布
➢ T2—胸骨柄上缘,T4—双乳头连线, T6—剑突下,T8—季肋部肋缘, T10—平脐线,T12—耻骨联合上 2~3cm,L1~3—大腿前面,L4~5— 小腿前面和足背,S1~5大腿和小腿 背面以及肛门会阴区
腰麻的术后并发症 头痛 :
➢ 发生率3%~30%,常出现于麻醉后2~7天,半数病人4 天内症状消失
➢ 抬头或坐立时头痛加重,平卧是减轻或消失
预防及处理
➢ 使用改进型细穿刺针,避免反复、多次穿刺 ➢ 围术期输入足量液体 ➢ 平卧休息,口服镇痛或安定类药物 ➢ 硬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葡萄糖或右旋糖酐

椎管内麻醉的解剖与生理基础

椎管内麻醉的解剖与生理基础

椎管内麻醉的解剖与生理基础一、椎管解剖(一)椎管及椎骨的结构脊椎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融合在一起的5节骶椎以及3~4节尾椎组成。

成人脊椎呈现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

颈曲和腰曲向前,胸曲和骶曲向后。

典型的椎骨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组成。

椎体的功能是承重,两侧的椎弓(椎弓根及椎板)从外侧向后围成椎孔,起保护脊髓的作用。

每一椎板有7个突起,即3个肌突(2个横突及1个棘突)是肌肉和韧带的附着处;4个关节突,上下各2个,各有关节面。

椎弓根上下有切迹,相邻的切迹围成椎间孔,供脊神经通过。

位于上、下两棘突之间的间隙是椎管内麻醉的常用穿刺路径。

从颈椎到第4胸椎棘突与椎体的横截面呈水平位,穿刺时可垂直进针。

从第4胸椎至第12胸椎,棘突呈叠瓦状排列,穿刺方向要向头侧倾斜45°~60°方可进入。

而腰椎的棘突与椎体平行,垂直进针较易进入椎管。

(二)椎管外软组织相邻两节椎骨的椎弓及其棘突由三条韧带相互连接,从椎管内向外依次为:黄韧带、棘间韧带及棘上韧带1. 黄韧带黄韧带几乎全由弹力纤维构成,是连接椎弓板之间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限制脊柱过度前屈。

黄韧带从上位椎弓板的下缘和内面,连至下位椎弓板的上缘和外缘,参与围成椎管的后壁和后外侧壁,从上往下逐渐增厚,刺入黄韧带时的阻力感和刺穿后的阻力消失感均较显著,常以此作为是否刺入硬膜外间隙的依据。

黄韧带的宽度约等于椎管后壁的1/2,腰部最坚韧厚实。

2. 棘间韧带棘间韧带比较薄,连接上下两棘突,前面与黄韧带相连,后方移行于棘上韧带。

棘间韧带起自第7颈椎棘突,止于骶中嵴。

3. 棘上韧带棘上韧带在颈部特别发达,构成颈部两侧肌肉之间的中膈,故称项中膈或项韧带部分组成,分3层,深层连接相邻2个棘突,且与棘间韧带交织在一起;中层跨越2到3个棘突;浅层跨越3到4个棘突。

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由脊神经后支的神经末梢分布,是极敏感的组织,一旦受到损伤,可通过脊神经后支传入中枢,可引起腰痛或牵涉性下肢痛。

详谈椎管内麻醉课件

详谈椎管内麻醉课件
4 、罗哌卡因: 0.5%~0.75%,必要时可达l%
48
药物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丁卡因 罗哌卡因
EA常用局麻药
常用浓度 (%)
1~2 0.5~0.75 0.25~0.33 0.5~0.75
起效时间 (min)
5~12 5~10 10~15 15~20
维持时间 (min)
90 240~360 180~240 240~360
(2)强调试验剂量: 给全量前先注入试验剂量3~5ml ,观察5~10min 改变体位后如再次注药也应再次注入试验剂量, 有报道开始时为正常的节段性阻滞,术中病人躁 动使导管移位,刺入蛛网膜下腔,再次注药时出 现全脊麻,经导管抽出脑脊液
55
(二)局麻药毒性反应
原因:
1. 硬膜外间隙有丰富的静脉丛,吸收快 2. 导管意外置入血管内 3. 导管损伤血管,吸收快 4. 一次用量超过限量
27
(1) 穿刺部位
①脊柱生理曲度:仰卧时,L3最高,T5最低 ②L2~3穿刺注药→仰卧药液向胸段移动→麻醉平面偏高 ③L3~4或L4~5穿刺注药→仰卧药液向骶段方向移动→麻 醉 平面偏低 ④腹部手术→易选L2~3;下肢及会阴肛门手术→L3~4以 下
(2) 体位和比重:
是调节麻醉平面的两个重要因素 注药后应在5~10 min之内调节体位 重比重向低处流,轻比重液向高处流
2、丁卡因 (1) 10~15 min痛觉减退, 20~30 min麻醉完全 维持3~4 h (2)一次最大用量为60 mg (3)常用浓度为0.25%~0.33%
47
3、布比卡因 (1) 4~10 min起效, 15~30 min麻醉完全 可维持麻醉4~7 h (2)常用浓度为0.5%~0.75%,肌肉松弛效果只有 在使用0.75%溶液时才满意

椎管内麻醉-(3)

椎管内麻醉-(3)
➢ 意义: 1、判断是否进入血管 2、判断是否进入蛛网膜下腔 3、判断麻醉效果,以决定其后麻醉的药量
➢ 追加剂量 ➢ 初量 ➢ 维持剂量
50
(三)麻醉平面的调节 1、局麻药容积 2、穿刺间隙 3、导管方向 4、注药方式 5、病人情况
51
(四)并发症
术中并发症 ➢ 全脊髓麻醉 ➢ 局麻药毒性反应 ➢ 血压下降 ➢ 呼吸抑制 ➢ 恶心、呕吐
术后并发症 ➢ 神经损伤 ➢ 硬膜外血肿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 硬膜外脓肿 ➢ 导管拔出困难或折断
52
术中并发症
(一)全脊椎麻醉
发生率平均为0.24% 1.原因:
硬膜外阻滞量的局麻药误注入蛛网膜下腔→全脊麻 2.临床表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或消失
、呼吸停止
53
3.处理:原则是维持循环及呼吸功能稳定 (1)神志消失、呼吸停止→气管插管人工通气 (2)低血压→加速输液、血管收缩药→升高血压 (3)循环稳定,30min后可清醒 (4)全脊麻持续时间与使用的局麻药有关: (5)尽管来势凶猛,但只要诊断、处理及时,多能恢复
48
药物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丁卡因 罗哌卡因
EA常用局麻药
常用浓度 (%)
1~2 0.5~0.75 0.25~0.33 0.5~0.75
起效时间 (min)
5~12 5~10 10~15 15~20
维持时间 (min)
90 240~360 180~240 240~360
49
注药方法
➢ 试验剂量:第一次给局麻药时,先给予其中的较小剂量, 多为利多卡因3~5ml。
维持3~4 h (2)一次最大用量为60 mg (3)常用浓度为0.25%~0.33%
47

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

(四)并发症
1.术中并发症 (2)局麻药毒性反应 (3)血压下降 (4)呼吸抑制 (5)恶心呕吐
四、硬脊膜外阻滞
四、硬脊膜外阻滞
(四)并发症
2.术后并发症 (1)神经损伤 (2)硬膜外血肿及早诊断,8小时内行椎板切开减压术 (3)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4)硬膜外脓肿 (5)导管拔出困难或折断
硬膜外血肿T1+T2磁共振扫描
椎管内麻醉
概念
蛛网膜下隙阻滞(spinalblock,简称腰麻) 硬膜外间隙阻滞(epiduralblock) 腰麻-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combinedspinal-epiduralanesthesia)
一、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基础
(一)脊柱和椎管
(二)韧带
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和黄韧带
(三)脊髓、脊膜与腔隙
试验剂量 追加剂量
四、硬脊膜外阻滞
(三)麻醉平面的调节
硬膜外阻滞的麻醉平面与腰麻不同,呈节段性 影响平面的主要因素有: ①局麻药容积 ②穿刺间隙 ③导管方向 ④注药方式 ⑤病人情况 此外,还有药液浓度、注药速度和病人体位等也可产生一定影响
四、硬脊膜外阻滞
(四)并发症
1.术中并发症 (1)全脊椎麻醉(totalspinalanesthesia,TSA) 硬膜外麻醉所用局麻药大部分或全部意外注入到蛛网膜下隙,使全部脊神经被阻滞的现象 临床表现:注药后几分钟内发生呼吸困难、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或消失,继而呼吸停止 治疗:面罩加压给氧,紧急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加速输液,血管加压药维持循环稳定 预防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穿刺时仔细谨慎,导管置入硬膜外间隙后应回抽无脑脊液,用药 时必须给试验剂量,确定未注入蛛网膜下隙后方可继续给药
四、硬脊膜外阻滞
(五)适应证和禁忌证

椎管内阻滞的解剖学基础

椎管内阻滞的解剖学基础

四个弯曲
三 层 韧 带
脊麻
1898 August Bier 应用3ml 0.5% cocaine 第一次成功的脊椎麻醉实验
腰麻的解剖学基础
蛛网膜下腔是环绕于脊髓的环形腔体 蛛网膜下腔为脑脊液所充满 成人为100-150ml (120-160ml):脑室60-70ml,颅蛛
网膜下腔35-40ml,脊蛛网膜下腔25-35ml

体位:侧卧位、坐位、俯卧位 间隙:L2-3、L3-4、L4-5等 穿刺针:细 特征:脑脊流出
局麻药浓度
• 重比重 • 等比重 • 轻比重
局麻药浓度
轻比重液
轻比重液药物浓度低,用量少,平面的控制:剂量是 重要因素,注药的速度亦非常重要; 平面虽可用变化体位调节,但可调的范围较重比重小, 注药速度过慢可使平面过低而导致麻醉失败; 比重低,对运动神经阻滞弱,显效较慢,即使交感神 经与感觉阻滞平面较高,机体有较强的代偿能力,麻 醉维持时间短, 对老年、体弱、孕妇为较安全的麻醉方法;
硬膜外麻醉
• 将局麻药注射于硬脊膜外间隙, 阻滞脊神经根部,使其支配的 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
脊椎的四个曲对腰麻的意义
颈曲 向上方突起,阻止麻醉剂越过颈曲使膈神经 麻痹 胸曲 很长很大向后的曲度,最低部位为T5-6,腰 麻药可沉积于此(重比重),使内腔大神经麻痹 腰曲 向上,注药后可使药液向骶部与胸部扩散, 此曲的高点为L3-4,在L3-4穿刺与L2-3穿刺麻醉平 面会有一定的差距 骶曲 向后,麻醉剂容易聚积的地方,骶神经分布 的部位麻醉早而持续时间长
术后并发症 -
下肢瘫痪 马尾综合症
马尾与粘连性蛛网膜炎, 下肢感觉、运动长时间不恢复,大便失禁, 尿道扩约肌麻痹; 恢复缓慢;

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

三、椎管内麻醉
药物作用部位: 选择性,直接作用于脊神经前根,后根。 前根阻滞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传出纤维。 后根阻滞感觉神经及交感神经传入纤维。 不同神经纤维阻滞的顺序: 局麻药对神经纤维粗细不同、功能不同。
在同一种浓度,局麻药作用速度及强度 不同。阻滞次序:交感神经传出纤维 感觉 运动。临床上麻醉平面指痛觉消 失的平面。 对机体的影响: (1)呼吸影响:高平面的脊神经阻滞,影响 呼吸肌收缩尤其肋间肌。表现胸式呼吸 减弱,只要膈神经未被阻滞,吸气功能 良好。当腹肌麻痹时深呼吸受到影响, 呼吸储备能力减弱,呼气功能降低。
三、适应症:常用于盆腔、下肢、上腹部、 上胸部。颈部由于管理比较复 杂,慎用。 四、禁忌症:严重贫血、休克、高血压、心 脏病代偿功能不全,神经系统 疾患,全身及注射部位有感染 灶,呼吸系统疾患,张口障碍, 肥胖颈短,凝血功能障碍者包括 放化疗病人。
五、麻醉准备 1)麻醉前准备:抢救器械及具有心肺复 苏技术及管理知识专业人才。抢 救用各种药品,麻醉前用药,鲁 米那及阿托品。 2)麻醉用具:同蛛网膜下腔阻滞,连续 导管,勺状穿刺针。 3)穿刺体位及部位:多取侧卧位,穿刺 点选择手术部位接近支配的神经 根,包括牵拉及相关脏器支配神经根。
骶管麻醉
一、定义:骶管麻醉是经骶裂孔而达骶部硬脊膜外腔 阻滞的方法。 二、骶管解剖:硬脊膜囊一般终止于第二骶椎,并向 下变窄与骶裂孔呈等腰三角形约47mm, 但有47%病人硬脊膜囊终止于第三、四骶 椎,明显<47mm,女性10%无骶裂孔。 容量25-30ml,占硬脊膜外腔容量30%左右。
三、穿刺方法
四、实施方法
1)体位:侧卧位,背近手术台边缘与地 面垂直,头前屈,垫一高枕, 背屈抱膝位。 2)定位:髂前上嵴与脊柱相交为腰3-4间隙。 3)方法: a 直入法 b 侧入法:适用于老年韧带钙化,肥胖, 腰部弯曲不良着

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

35

穿刺成功后,先用起效快的 利多卡因3—5ml试验剂量,观察 5分钟,无全脊椎麻醉后,再试 注追加量,使之达到理想的麻醉 平面,即可开始手术。如误注入 蛛网膜下腔,5分钟后,过早出 现麻醉平面,有下肢麻木和运动 障碍,血压下降等。
36
37
6 、麻醉平面的调节取决于
(1) 局麻药的容积; (2)穿刺间隙(间隙选择不当,上下 平面 不符); (3)导管方向(向头或向尾置入);
45
(二) 硬膜外阻滞操作不当
1 、病人体位不当,穿刺定位和操作失误 2 、穿刺时误伤血管、神经或多次刺 破硬膜; 3 、穿刺针误入椎旁肌群或其他组织 而未被察觉,注入麻药无麻醉效果; 4 、硬膜外导管过软或穿刺针不匹 配; 5 、导管置入过短或固定不牢;
46
6 、 导管误入蛛网膜下腔; 7 、导管在硬膜外腔未能按预期方向 插入; 8 、导管插入一侧致单侧硬膜外麻 醉; 9 、导管扭插受椎板挤压或被血块 阻塞;麻药不能注入; 10 、在测试穿刺针是否进入硬膜 外间隙过程中,注入过多空气或液体。
26
3、硬膜外穿刺术:(同腰麻)
(1)体位、部位、穿刺层次均 相同; (2)区别:当针突破黄韧带时, 不能再前进, 成功的关键是不能 刺破硬脊膜,不能见到脑脊液。
27
28
29
30
31
4 、 硬膜外腔的确认:
(1) 阻力消失法 (2) 负压测定 (3) 其他辅助方法;①气泡外溢试验; ②插管试验;③试验用药。 (4) 排除针尖或导管进入蛛网膜下 腔 (5) 排除针尖或导管在血管内; ① 肾上腺素试验; ②局麻药试验。
节约 ≠ 安全
49
50
18
4、麻醉平面的调节 影响麻醉平面的因素: (1)药物剂量最重要 (2)药液比重和容积 (3)穿刺间隙 (4)病人体位 (5)注药速度

椎管解剖-腰麻、骶管麻醉基础(内容详细)

椎管解剖-腰麻、骶管麻醉基础(内容详细)
脊柱解剖
主要介绍椎管内的神经、 血管解剖关系,是一个神经 科、麻醉科的用于腰穿、硬 腰联合、蛛网膜、骶管麻醉 的基础课件。
医学精制
1
椎管
(一)椎管壁的构成 (二)椎管腔的形态
医学精制
2
(一)椎管壁的构成
前壁
椎体后面 椎间盘后缘 后纵韧带
医学精制
3
(一)椎管壁的构成
后壁
椎弓板、黄韧带、关节突关节
医学精制
32
蛛网膜下隙 下端也平 第2骶椎
医学精制
33
马第1腰椎 尾下缘
悬蛛
垂网 于膜 池下
终 池
内隙
脑脊第2骶椎

中 医学精制
34
腰椎穿刺 腰麻
脑脊液(略) 软膜下隙(略)
医学精制
35
(四)脊神经根
根丝 蛛网膜下隙段
硬膜外隙段
3层被膜医包学精制裹脊N根
36
C1~7神经从同序
颈椎上方椎间孔出
贴于硬脊膜 内面 蛛网膜囊 下端也是 平第2骶椎
向两侧伸出 根蛛网膜
医学精制
蛛网膜绒22毛
软脊膜 薄软富血管
附于脊髓表 面深入沟裂
还包裹每条 脊神经根丝
终丝由软膜
构成
齿状韧带
医学精制
23
(三)被膜间隙
1.硬膜外隙 2.硬膜下隙 3.蛛网膜下隙
医学精制
24
硬脊膜与椎管壁之间的窄隙 含V丛
硬膜外隙
沿都沿
T4
前发后 正自外
中椎侧
L1
裂A沟


行 行 医学精制
40
A冠
脊髓后A
后根A 根A
前根A 脊髓前A医学沿精制 前正中裂下行4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髓蛛网膜 薄 透明
贴于硬脊膜 内面 蛛网膜囊 下端也是 平第2骶椎
向两侧伸出 根蛛网膜
实用文档 蛛网膜绒毛
软脊膜 薄软富血管
附于脊髓表 面深入沟裂
还包裹每条 脊神经根丝
终丝由软膜
构成
齿状韧带
实用文档
(三)被膜间 隙1.硬膜外隙 2.硬膜下隙 3.蛛网膜下 隙
实用文档
硬脊膜与椎管壁之间的窄隙含V丛
胸腰神经从同 序椎骨下方椎间孔 出椎管。 实用文档
胸腰神经从同 序椎骨下方椎间孔 出椎管。
S1~4神经分前、 后支从骶前、后孔 出骶管。
S5、尾神经从 骶管裂孔出骶管。
实用文档
马 尾 马 尾
实用文档
(五)脊髓血管
1.动
脊髓前脉A 脊髓后A
沿椎 都 沿
T4
前 正 中
发 自
后 外 侧
L1
裂A沟


实用文档
(三)骶管阻滞麻醉
1.体位
俯卧位 盆下垫高
2.层次 皮肤 浅筋膜 骶尾背侧 浅韧带
实用文档
45°

骶骨呈一个上宽下尖的三角形,由五个骶椎骨融
化而成,嵌夹在骨盆与 骨之间,其两侧称为骶髂关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骶骨的上端与第五腰椎,下端与尾骨相接,分别成为
腰骶关节和骶尾关节。骶骨的前面光滑平整,紧邻盆
腔内脏组织。骶骨后面凹凸不平表面粗糙,紧邻皮下
蛛网膜下隙 下端也平 第2骶椎
实用文档
马第1腰椎
尾下缘
悬蛛
垂网 于膜 池下
终 池
内隙
脑第2骶椎 脊

中 实用文档
腰椎穿刺 腰麻
脑脊液 (略) 软膜下隙(略)
实用文档
(四)脊神经根
根丝 蛛网膜下隙段 硬膜外隙段
3层被膜实包用文档裹脊N根
C1~7神经从同 序颈椎上方椎间孔 出椎管。
C8神经从第7颈 椎与第1胸椎之间的 椎间孔出椎管。
脊柱解剖
主要介绍椎管内的 神经、血管解剖关系,是一 个神经科、麻醉科的用于腰 穿、硬腰联合、蛛网膜、骶 管麻醉的基础课件。
实用文档
椎管 (一)椎管壁的构成 (二)椎管腔的形态
实用文档
(一)椎管壁的构成
前壁
椎体后面 椎间盘后缘 后纵韧带
实用文档
(一)椎管壁的构成
后壁
椎弓板、黄韧带、关节突关节
实用文档
• 上起自第五腰椎,下至于尾骨,其位于骶骨中间的骨 性管道中。
实用文档
硬膜外 隙与颅 腔不通
硬脊膜
实用文档
关 于 负 压
实用文档
第2骶椎以下的骶管也属硬膜外隙
5.7cm 容量20~30ml
实用文档
为潜在间隙
硬膜下隙 在硬脊膜 与蛛网膜 之间
实用文档
蛛网膜下隙 蛛网膜与软膜之间 充满脑脊液
两侧在脊N根周围实用文形档 成脊N周围隙
向上与 脑蛛网 膜下隙 相通
实用文档
1.体位 2.穿刺入路 (1)后正中穿刺
进针方向 层次
(2)旁正中穿刺 中线旁1.5-2cm
层次
实用文档
(一)硬膜外阻滞麻醉 1.体位 2.穿刺入路 3.与结构有关的其它几个问题
绝对防止注入蛛网膜下隙 麻醉平面和麻醉范围 交感神经与硬膜外麻醉关系
实用文档
(二)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 1.体位 2.层次
上端附于枕 骨大孔边缘
并与硬脑膜 连续
硬脊膜囊
0骶.6段60.25mm 实用文档
硬脊膜
硬脊膜囊 下端
平第2骶椎 向下包裹
终丝 实用文档
两侧髂后上棘连线 平第2骶椎 正是硬脊膜囊下端体表投影
少数人 在此线 下2cm
实用文档
硬脊膜囊两 侧伸出31对 袖状鞘筒 称根硬膜 包裹脊N根
实用文档
根硬膜较薄
组织和皮肤。在骶骨的中线呈一纵行骨性管道,为脊 椎官腔,上半部分有蛛网膜下腔,下半部分为硬脊膜 外腔(即骶管)。在骶尾关节上,相当于第4、5骶骨 水平中线处有一裂口叫骶裂孔,中医学称腰俞穴,它 与左右髂后上嵴成为一个等边三角行,三角形的下角
是骶裂孔穿刺定位的重要依据。穿刺定位时先以左手 中指尖触及尾骨顶端沿骶骨中线向上触压,在距尾骨 顶端4-8cm处可触及一凹陷,其上两侧方各有一豆状突 起的"骶角",两骶角之间即为骶裂孔。杨氏定位法为: 在臀后裂纹上1cm 处有一凹陷即是穴(骶裂孔)
胸髓(T) 12节
腰髓(L) 5节 骶髓(S) 5节 尾髓(Co) 1节
实用文档
脊髓节段 C1-4 C5-8 T1-4 T5-8
比同序椎骨 大致同高
高1个椎骨 高2个椎骨
T9-12 高3个椎骨
L1-5 平第10、11胸椎
S1-5 平第12胸椎
Co
和第1腰椎
实用文档
脊髓下端位置 成人平第1腰椎下缘 新生儿平第3腰椎
行 行 实用文档
A冠
脊髓后A
后根A 根A
前根A 脊髓前A 实用沿文档 前正中裂下行
脊髓前A
根A
脊髓后A
实用文档
后根V
脊髓后 V
椎内V丛 脊髓前V 实用文档
椎内V丛
椎外V丛
实用文档
第四节椎管内麻醉穿刺 (一)硬膜外阻滞麻醉 (二)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 (三)骶管阻滞麻醉
实用文档
(一)硬膜外阻滞麻醉
实用文档
颈膨大 C4-T1
腰骶膨大
L2-S3
实用文档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终丝
脊髓下端
终丝 通过椎管下段
出骶管裂孔 实用文档 附着于尾骨
(一)脊髓被 膜 软脊膜 脊髓蛛网膜 硬脊膜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硬脊膜 软脊膜
蛛网膜
实用文档
致密坚韧 厚 少弹 上性端2.5mm
颈段1.5mm 胸段1.0mm 腰段0.33~
(一)椎管壁的构成 椎弓根、椎间孔
侧壁
实用文档
(二)椎管腔的形态
C7 L4 较
小实用文档
T4-6最狭 小
实用文档
二、椎管内容物
(一)脊 髓(二)脊髓被 膜(三)被膜间 隙(四)脊神经 根(五) 血 管
实用文档
(一)脊髓
脊髓节段 与每1对脊N相连 的1段脊髓
实用文档
脊髓共分5部 31节段
颈髓(C) 8节
硬膜外隙
疏松结缔
硬膜后隙
脂肪组织
硬膜前隙
淋巴管
有两的侧人部在经前椎、间后孔隙通中椎线旁处间结隙缔 脊组N织根较在致根密硬,膜形包实用成文裹档 矢下状通位过纤两维侧隔部

硬膜后隙

的宽度

下颈段

1.5~2mm
内 的 椎 内 静
中胸段 3~5mm
第2腰椎 5~6mm


实用文档
枕 上骨 端大 附孔 着边 于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