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重点第一章城市与城市规划1、城市的含义: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2、城市化含义:城镇化这一概念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3、城市化几个阶段:城镇化划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起步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

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

随着城市中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关于周代王城建设的空间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1)田园城市理论:英国霍华德提出.意义:提出发展极限的概念;有机平衡的。

原则;动态管理的观点。

(2)卫星城镇理论:昂温提出。

这些卫星城镇独立性较强,城内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3)雅典宪章:提出城市要与其周围影响地区座位一个整体来研究,指出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4)马丘比丘宪章:重视人与人的联系。

(5)邻里单位:要求在交大的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称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

第三章城乡规划体制1、一书两证:我国城市规划运作实施“一书两证”制度,即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1、城市规划的含义: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2、城市规划任务:根据国民经济计划和城市既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确定城市的性质和规模。

城市总体规划教材

城市总体规划教材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与城市的组成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学科的发展第三节城市总体规划的任务、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第一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第二节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第三节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期研究第三章城镇化与城镇体系第一节城镇化第二节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城市总体规划主要用地布局第一节城市用地评价与城市规划区第二节城市用地分类与用地平衡第三节居住用地规划第四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第五节工业与仓储用地规划第六节郊区规划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各专项规划第一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规划第二节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第三节给水工程规划第四节排水工程规划第五节电力规划第六节其它工程规划第七节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八节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第九节园林绿地系统与景观风貌规划第十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旧城改造第六章城市总体布局第一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因素第二节城市功能、结构、形态的关系第三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与综合协调第四节城市总体布局的优化第七章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审批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第二节城市总体规划的审批第八章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管理与远景设想第一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管理第二节城市近期建设与远景设想第九章城市总体规划展望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城市规划信息技术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城市与城市的组成1、基本概念1.1 居民点 settlement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1.2 城市(城镇)city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1.3 市 municipality; city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1.4 镇 town.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

1.5 市域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a city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1.6 城市的含义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认识,但这对帮助认识城市这样一个复杂的包罗万象的事物的认识,是有帮助的。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

《城市规划原理》大学题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题集一、选择题1.以下哪个选项不是城市的基本特征?()A.人口集中B.经济活动多样化C.社会组织复杂D.地理位置偏远答案:D2.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不包括以下哪项?()A.工业化B.农业现代化C.信息技术发展D.自然资源丰富答案:D3.以下关于城市与区域发展关系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B.城市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C.区域发展对城市发展没有影响D.城市与区域发展是相互促进的答案:C二、填空题1.城市的三大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答案: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集中、社会文化集中2.城市发展过程中,通常会出现____、____、____等不同阶段。

答案:初期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3.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为:____、____、____。

答案:城市是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城市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区域发展对城市有支撑作用三、名词解释1.城市化:指人口、经济、生活方式等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和集中的社会现象和过程。

2.城市形态:指城市在空间上的布局特征,包括城市的形状、大小、结构和功能分布等。

3.城市功能区:指城市内部根据不同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功能划分的地域单元,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等。

四、简答题1.简述城市的基本特征。

答案:城市的基本特征包括人口集中、经济活动集中、社会文化集中、空间结构紧凑、基础设施完善和生态环境特殊。

2.简述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案: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表现为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城市发展可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区域发展对城市有支撑作用,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

3.简述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答案:城市发展的阶段包括初期阶段(城市化率低于30%)、成长阶段(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和成熟阶段(城市化率超过70%)。

初期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较慢,成长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张,成熟阶段特点是城市化速度趋于稳定,城市开始注重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分析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分析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分析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一、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规划是指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指导下,对城市的空间布局、用地管理、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合理、有序的设计和规划。

它不仅关注城市内部的发展,还考虑到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关系。

首先,城市规划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通过规划,可以使城市的建筑风格、绿化环境、交通组织等方面更加统一、协调,使城市更具有独特的氛围和吸引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其次,城市规划可以优化城市的空间布局。

通过合理地规划城市的功能区域,如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可以避免城市无序扩张和混杂的现象,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再次,城市规划可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和交通设施,可以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利性,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出行质量。

最后,城市规划可以保护环境并提升生态效益。

通过科学的环境规划和生态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城市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清洁、健康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二、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的要求城市发展是对城市规划的实践和检验,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发展对城市规划提出了如下要求:首先,城市发展要求城市规划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并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方案,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需求。

其次,城市发展要求城市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城市规划需要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相匹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和环境支持。

再次,城市发展要求城市规划具有灵活性和可调整性。

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的需求和问题,城市规划需要具备灵活调整和适应的能力,及时应对城市发展的变化。

最后,城市发展要求城市规划与居民的参与相结合。

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产生与发展
如雅典卫城,充分利用自 然地形,布局自由,强调 公共空间和绿化。
古罗马城市
如罗马斗兽场、水道等, 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展 现了罗马帝国的强大和繁 荣。
中世纪城市发展
城堡和城墙
中世纪城堡是贵族居住的 地方,通常建在险要之地, 城墙是为了防御外敌入侵。
市场和商业区
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中 世纪城市开始出现市场和 商业区,成为商品交换和 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
灵活可变的城市空间布局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变化,灵活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保持城市的可 持续发展。
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
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原则,确保城市发展 与生态环境相协调。
人文关怀与社区参与的城市规划
关注居民需求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优化城市公 共空间和基础设施,提高居民生
活质量和幸福感。
城市与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的产生 与发展
contents
目录
• 城市规划的起源 • 现代城市规划的兴起 • 当代城市规划的演变 • 未来城市规划的趋势 • 案例研究
01 城市规划的起源
古代城市规划
01
02
03
古埃及城市
如金字塔、神庙等,强调 秩序和对称,反映了当时 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
古希腊城市
感谢您的观看
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
01
跨学科整合与多方参与
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包括环境科学、社会科学、地
理学等多个领域,同时鼓励政府、企业、社区等各方的参与和合作。
02
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平衡发展
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平衡发展,不仅追求经济
增长,还要考虑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性。
03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定义、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起因和过程、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工业化进程的推动以及城市面积的扩大等。

城市化是一种社会转型的过程,反映了人口、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起因和过程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起因主要是由于工业化进程的推动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殖民侵略,使中国的传统农业经济受到冲击,而工业革命的影响也开始传入中国。

同时,清朝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城市化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近代城市化的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开埠城市;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加速。

三、城市发展的影响1.经济发展:城市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引擎。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优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条件。

城市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村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2.人口流动与社会转型: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人口流动加剧。

这种人口流动不仅改变了人口分布格局,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推动了社会的转型与进步。

3.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和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需要进一步解决。

4.政策引导和城市规划:城市化过程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规划,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确保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城市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市政学复习资料

市政学复习资料

《市政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城市的特点:1、高度的聚集性2、社会性3、经济性4、系统性5、开放性6、复杂性城市产生需要的条件:1 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城市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2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3 自然条件、气候状况和地理位置也是城市产生的重要条件。

早期城市阶段(特征P71)2、中世纪城市阶段(特征P73)3、近代城市阶段(特征P75)4、现代城市阶段特征(1)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2) 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3) 城市成为第三产业的中心(3) 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市政主体是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市政管理手段按其内容和作用方式不同,分为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道德手段广州市是中国近代行政区域建制意义上的第一个市。

市政的主要特征:1历史性2 公共性 3 双重性 4 系统性5 综合性 6动态性市政学的研究对象:1、市政主体2、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3、市政目标、市政方式和市政手段4、市政规律市政学研究的具体方法:1、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2、静态研究和动态研究相结合4、系统研究和具体分析相结合5、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第一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的发展阶段市委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市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市政协开展工作主要方式:1 召开会议2 提出议案3 视察4专题调研5 反映社情民意6 促进祖国统一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是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城市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城市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城市人民团体主要有:市总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市工商联城市居民委员会的特点: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城市公益性组织包括: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市基金会、市志愿者组织市民参政的方式包括1 政治选举2 政治协商3 政治结社4 政治表达5 政治接触市民参政的条件:1 透明的市政决策2 高素质的市民3 多元的参政途径市民参政的条件:1 市民参政是城市政治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2 市民参政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3 市民参政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的保证第二章市政体制市政体制的内容:1、城市的代议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之间的关系2、城市的国家机构与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3、市级国家机构与所辖区、县的国家机构之间的关系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关系1、市政体制与国家政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2、市政体制比国家政体具有更多灵活性和多样性3、市政体制具有巩固和发展国家政体的作用。

注册城乡规划师复习-城乡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注册城乡规划师复习-城乡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1%)1.1城市的概念与定义(非大纲)1.城市的概念城市最早是政治统治、军事防御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城”市由军事防御产生的,“市”是由商品交换(市场)产生的。

城市归根结底是由社会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

2.城市的定义1)城市的产生定义——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城市是在”城”和”市”功能叠加的基础上,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复杂化、多样化的客观实体。

2)城市的功能定义——是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场所,是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群聚居的场所。

3)城市的集聚定义——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

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4)城市的区域定义——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同周围广大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控制、调整和服务等职能。

5)城市的景观定义——城市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和空间利用的多样化。

包括了自然环境却又是以人造物和人文景观为主的一种地理环境。

6)城市的系统定义——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社会复合巨系统。

共识:城市是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生产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1.2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及城市与农村社会的主要差别:1)人的活动、建筑的区域、居住地、生产地等的相对分散是基本特征;2)同一地区的人们生活有明显的同质性;3)大部分生活资料可以直接来源于土地;4)社会结构比较简单;5)能源使用多样;6)如城市的变化一样,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驱使下,乡村在各地也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3.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差别:、以及城市社会的异质性高于农村社会。

体现在空间要素的集中程度(或分散程度)上;2)生产效率的差异:城市经济活动是高效率的,主要是由于高度的组织,属于高级生产或服务性质;相反,乡村经济活动还依附于土地等初级生产要素;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城市是以非农人口为主的居民点,这也造成了城乡生产力结构的根本区别;4)职能的差异:城市一般是工业、商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是一定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职能上是有别于乡村的。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3讲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三)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3讲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三)

第四节城镇化及其发展一、城镇化的基本概念1、城镇化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不同学科对城镇化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①人口的集中。

包括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大、城镇密度的加大、城镇规模的扩大。

②空间形态的改变。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用地功能的分化,土地景观的变化。

③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由分散的家庭到集体的街道,从个体、自给自营到各种经济文化组织和集团。

(2)“无形的城镇化”,即精神上、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具体包括:①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

②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

③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而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

概括起来,城镇化被认为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也可以认为是非农人口和非农活动在不同规模的城市环境的地理集中的过程,以及城市价值观、城市生活方式在农村的地理扩散过程。

2、城市化水平的测度在现行的工作中,通常采用的国际通行方法是:将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反应城镇化过程的最主要指标,称为“城镇化水平”或“城镇化率”。

计算公式:PU=U/P其中:PU——城市化水平或城镇化率U——城镇常住人口P——区域总人口这一指标既直接反映了人口的集聚程度,又反映了劳动力的转移程度,这一指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应用这一指标作为城镇化进程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

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衡量英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至少应包括城镇化发展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这两个基本的方面,而且反映城镇化真正发展水平的不应是表面的数量指标,更重要的是质量指标。

二、城镇化的机制与进程1、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项目内容(1)农村剩余贡献城市是农业和手工业分离后的产物,这就意味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及农业剩余贡献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绪论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绪论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课程介绍及学习要求
二、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讲什么的?
概括地讲,本课程的主 要内容是关于城市规划 的编制及实施管理的基 本方法和原理。
城市规划的体系构成及阶段划分 各层次规划的内容和编制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城市居住区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管理与实施
忻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太原都市圈总体规划
北京 市总 体规 划
剩余产品 经常性交换 更频繁的交换
大城市
居民点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产生
城市的形成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居民点形成
原始聚落的分布:与河流有 极其密切的关系: 尼罗河、
两河(底格里斯、幼发拉 底)、印度河、黄河、长江 流域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原始 村落的出现(约5000年前)
❖ 居民点的形成(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
人类出现 漂泊不定
谋生方式
打猎
定居的可能与必要
原始畜牧业
采果寻根 种植
原始农业
氏族乡村
驯养技术和金属工具
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 城市的形成
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
固定场所 集市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
集镇 城市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 扩张与功能转化
主要参考杂志
1. 《城市规划》 2. 《城市规划学刊》 3 《城市问题》 4. 《城市研究》 5. 《规划师》 6. 《国外城市规划》 7. 《城市发展研究》 8. 。。。。。。。。
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 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 ❖ 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 第三章 城乡规划体制 ❖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50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1、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因: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2、现代城市含义: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管辖的意义3、古代城市的发展经历哪几个阶段?有何特点?4、近代城市有何发展变化?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了大量农业人口,使之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扩展也吞并了周围的农业用地失去土地的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

2)城市布局的变化:圈层式向外扩张;由于新交通工具的出现,城市的道路系统布局发生显著变化。

3)城市与环境:工业城市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5、现代城市发展趋势如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以及交通的发展,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切,造成世界范围内的某种趋同性。

6、城市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7、城市化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初期阶段——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的速度较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

中期阶段——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恰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60%或以上。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

城市中工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简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1)阴阳五行与勘舆学2)很多理论散见于《周礼》《商君书》《管子》《墨子》3)夏朝对国土进行全面勘测,国民开始迁居到安全处定居,居民点开始集聚,向城镇方向发展4)商代出现我国城市的雏形,早期的河南偃师商城,中期位于今天郑州的商城,位于今天湖北的盘龙城,今天安阳的殷墟等。

商代盛行占卜、崇尚鬼神,直接影响了当时城镇空间布局5)周代,中原地区结束了游牧生活,各方面大发展,兴建了丰、镐两京,修建洛邑时,“如武王之意”完全按照周礼的设想布局,召公和周公相土尝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6)成书于春秋战国的《周礼 -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

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

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第一章前言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是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话题。

每个国家和城市都要不断地发展和改进,以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城市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将就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展开探讨。

第二章城市发展城市发展可以认为是城市规模、人口、经济和社会文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城市的发展具有多种形式,包括城市化、城市重建、城市更新、城市扩张和城镇化等。

城市的发展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好处,例如更好的生活质量、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等,但也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例如交通拥堵、环境破坏和社会不稳定等。

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科技发展和政府政策。

人口增长是城市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经济也会随之增长,城市的基础设施也需要扩建和改进,而这些都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资。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发展,当经济发展越快,城市发展的速度也会越快。

科技进步也是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现代科技可以带来更快、更便捷的交通方式、更好的通讯、更好的医疗设备和更高效的市政管理等。

政府政策在城市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政策可以引导城市发展方向,提供财政支持和决策的指导。

第三章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对城市内各类事务的监督和控制。

城市管理的目的是保持城市内的秩序和安全,同时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和设施。

城市管理涵盖了多个方面,例如城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等。

城市交通是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市交通状况直接影响城市内人们的生活。

好的城市交通可以让人们更加方便地出行,同时也能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城市道路、桥梁、隧道、交通信号灯等都是城市交通的一部分,政府应该加强对城市交通的规划和管理,尽力让城市交通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

市政基础设施是城市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市政基础设施是指城市内的供水、供电、供气、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2、解决问题的办法
(1)制止城市恶性膨胀
A 发展卫星城 B 疏散人口 C 建小城镇
(2)重视城市环境问题
A 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治理三废及噪音。 B 与生态学结合起来,进行区域性环境规划。
(3)城市结构向多中心结构发展,向立体发展 (4)有发展专线公共交通的趋势(高架、地铁) (5)重视居住环境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英、美等工业发展国家城市人口一般 达 到占全国人口的70—80%。
其中:
日本为 88%
原西德为 85%
美国为 81%
法国为 78%
原苏联为 60%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2)城市化水平与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
经济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又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中国自秦王朝统一全国后,可以集中全国的财力、 物力,以超经济手段,建设城市,都城规模都很大。 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 城市规模小。 中国封建城市中的中心是政权统治的中心 欧洲封建城市中的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临淄城 “连衽成幛 ,举祙成幕”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农业的产生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出现了 定居的居住点。工业革命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使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一)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工业集中于城市,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失
去土地的农民大量流入城市,成为工人,这也 加速了城市化。
2008.6
城市规划原理
(四)现代城市

世界现代史中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世界现代史中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世界现代史中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城市化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世界现代史上,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世界现代史中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

首先,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然产物。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工厂的建设和商业的发展使得城市成为了经济的中心。

例如,19世纪的伦敦和曼彻斯特成为了工业革命的代表,大规模的城市化现象在这些地方得以展现。

城市不仅吸引了大量移民,也催生了新的城市文化和社会结构。

其次,城市发展驱动了现代社会的进步。

在城市中,人们更容易接触到新的思想和科技,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例如,巴黎作为19世纪的文化中心,吸引了众多文艺青年前往追求艺术梦想,同时也成为了许多伟大作家和思想家的聚集地。

城市发展不仅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为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城市化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管理、资源分配、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凸显。

城市中的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城市治理的难度也在增加。

例如,21世纪的大城市如纽约和东京面临着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城市规划和管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最后,面对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政策和规划,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城市不仅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通过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和地理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在世界现代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既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也是挑战与困难的源头。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我们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城市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城市成为人类幸福的天堂,繁荣的摇篮。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简介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

二、课程任务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研究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以及规划中的技术问题。

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成熟、完整、准确的专业知识系统,奠定坚实、规范的专业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社会调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城市规划的价值观、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与内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城市设计、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等内容。

掌握城市用地分类与及其适用性评价、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乡住区规划等内容。

从而为全面、科学地从事城市规划的实践工作、管理工作以及研究工作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课程内容结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本章从城市的基本概念及最初形式入手,首先阐述城市在历史不同阶段所取得的进展和布局特征,以及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然后介绍城市化现象的一般概念和表现特征,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探讨我国未来的城镇化道路。

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本章首先介绍中国古代“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规划思想,以及西方古代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规划思想。

然后重点阐述工业革命以来,为了应对各种城市矛盾而产生的一系列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主要包括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镇规划理论、有机疏散思想、邻里单位理论、永续发展、全球化理论等。

最后在分析当前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城市规划必须从单向封闭转向复合分散,从最终理想状态的静态转向动态过程,从刚性转向弹性,以此应对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本章首先从规划作为一种有意识的决策过程的概念出发,阐述价值观对城市规划活动的影响力。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作文范文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作文范文

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作文范文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近代中国的城市化与城市发展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

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动因、特点以及城市发展的挑战与机遇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以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城市化的动因主要包括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人口增长等。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民纷纷进入城市就业,使得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此外,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的释放,进一步促进了农村向城市的迁移。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化的特点主要包括人口集中、土地利用高效以及社会功能齐全等。

由于城市内的人口密集度高,加之基础设施的完善,城市有着更充分的人力资源和更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聚集。

此外,城市土地利用的高效性也是城市化的一大特点,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实现了城市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此外,城市化也带来了社会功能的齐全,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资源集聚,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然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问题。

首先,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滞后,城市交通、住房、教育等问题不断凸显。

其次,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严重问题。

大量的工业排放和车辆尾气对空气质量造成了污染,水体和土地被工业废水和废弃物污染,垃圾处理也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社会管理和治理面临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挑战,社会矛盾迅速增加,城市管理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然而,城市化也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机遇与发展潜力。

首先,城市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同发展,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和发展。

其次,城市的创新和科技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城市内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集聚为科技创新和研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推动了中国在世界科技领域中的地位提升。

此外,城市化还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

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

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

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论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已经成为了人们居住、工作、生活的主要场所。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精细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二者相互促进,互为依存。

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各项事务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公共设施建设、社区安全等方面。

城市管理对保障市民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城市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质量。

城市管理要达到科学、民主、便民的目标,必须以市民的需求为出发点,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城市发展则更加突出了城市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长期发展,要充分利用城市的资源、发挥城市的潜力、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城市的生产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繁荣。

城市管理对城市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和引导作用。

科学、精细的城市管理是实现高效城市发展的保障。

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互动的。

好的城市发展需要良好的城市管理,好的城市管理也可以促进城市的健康发展。

在城市管理中,要注重人口、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平衡发展,避免出现城市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社会不稳定等问题。

在城市发展中,要注重创新和特色,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国家区域发展和全球竞争中的重要节点。

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

政府要制定科学的规划和政策,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和评估,保障市民的基本权益。

企业要加强社会责任与创新意识,为城市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民间组织和居民要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城市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

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

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城市发展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城市是现代社会的核心,它们是文化、经济和社会活动的中心。

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密切相关,决定了城市的繁荣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城市发展城市发展是指城市的人口、经济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增长和扩展。

城市发展的目标是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首先,城市发展需要合理规划。

城市规划是指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政策。

通过合理规划,可以优化城市布局,提高城市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其次,城市发展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桥梁、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城市提供良好的交通和通信条件,提高城市的竞争力。

第二部分: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监督,以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和良好的居住环境。

城市管理涉及到政府、社区组织、企业和居民等多个方面的合作。

首先,城市管理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它为城市提供了管理和监督的依据,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其次,城市管理需要有效的政府机构。

政府机构应当负责城市的规划、决策和执行,同时与社区组织、企业和居民进行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城市的管理和发展。

第三部分: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的关系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城市发展提供了管理的基础,而城市管理则为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城市发展需要城市管理的支持和监督。

城市管理通过规划、管理和监督等手段,提供了城市发展所需的资源和环境保护,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城市管理也需要城市发展的推动。

城市发展提高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综上所述,城市发展与城市管理密不可分。

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城市才能实现持续、健康、有序的发展。

城市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区组织、企业和居民等多方的参与和合作。

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的作文

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的作文

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的作文我们生活的城市,平地高楼起。

树木茂盛,农业、商业等经济方面发展得很迅速,绿化也搞得很好。

有一款叫开心城市的游戏,挺不错。

它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形象地刻画出来。

树木也是3D的,还有各式各样地道路、人行路。

刚创建自己的城市,经过新手引导,看到的城市长满了野树,只有一筒子楼。

道路全长仅168米,农田只有4块,像一个村庄。

这个时候,十万火急的是要多将住宅搭建起来,并且建立小卖部与百货大楼。

这些是市民的粮食采购来源。

而商店的的物品来源,当然是靠农业发展而来。

建好住宅、商店,再开垦至少6块农田。

种上卷心菜快速收成作物等待。

强大农业发展力度,推动经济,使人口提升,这是每个城市的目标。

农田上的作物成熟后长时间不来收割,植物将枯萎。

为了保证城市现金不损失,每天登陆时会有作物提醒。

在现实生活中,有小偷。

城市里也有,要保证市民不受伤害,先搭建起警署,法院的基本构架,聘好人员。

这样就能抓住小偷。

此外,还要建一座医院,为市民提供服务。

还有邮局、消防署、幼儿园、小学等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能提供人口,所以要经常搭建。

也要注意各种禁忌:1、学校、幼儿园旁边严禁设烧烤地点。

2、泡沫塑料工厂不能堆放可燃物品。

3、水域边不搭建电线杆。

另外,邮局旁边应巧妙地放置邮筒,会增加收益。

绿化也能是收入提高。

我的城市有各种加工厂,纸厂较多。

建设城市有个目标:让市民体验的安心的生活,定期将该楼房升级,升级有两个选项:一是增高楼房,内部装潢不变;二是内部家具升级,最高等级为豪华。

第一次先家具升级,再增高楼房。

另外,还要建造公园等让市民散心的地方。

也可以用灌木丛巧妙的构成一些字体与装饰,靠海的公园必须有椰子树、沙滩椅、遮阳伞、饮料摊四个要求。

经典公园“灌木丛迷宫”内必须要有电话亭,健身器材等。

现在我的城市各个选项指数都在增长,接下来,想要将城市发展得更好。

还需要从农业、绿化做起。

农业和绿化是整个城市的根,没有了两个经济来源,那么商店就将关上大门;没有了两个经济来源,那么城市的发展就赶不上城市平均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一、相关信息1.全国城市规划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实务》。

2.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时间安排《城市规划原理》考试时间两个半小时。

考试题型分布如下:①单项选择题:共70题。

②多项选择题:共30题。

注意:考试大纲对各考试科目分层次列出了具体的内容,分别用掌握、熟悉、了解来界定各条目的考试要求。

“掌握”是指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熟悉”是指应当具备的较重要知识,“了解”是指一般知识。

本门讲课中,考P13 代表教材13页,二、答题注意事项(一)考前准备。

首先是精神准备,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

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考试成功的必要条件。

其次是物质准备,应该准备两只以上的2B铅笔和准许带入考场的计算器、橡皮等。

铅笔要事先削好,铅笔头呈扁片状,以便于涂抹答题卡,计算器用于客观题中的计算题。

(二)答题原则。

单项选择中,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指的是最正确最全面的选项,例如,若A、B两项都是正确的,但是B项的内容覆盖了A项的内容,则B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最正确答案。

(三)掌握速度。

每科的考试时间是2.5个小时,应根据题量,事先有大体的答卷速度安排。

如果遇到一时答不上来的题,可以暂时跳过,先答其他题目,等卷子基本上答完再回过头来重新考虑。

切勿在个别题目上耽误过多的时间,影响整个考试。

(四)减免差错。

一是每题都要注意审题,弄清题意;二是注意填涂答题卡时不要错行,最好每隔五道题就核对一次题号;三是要注意在考卷发下来时首先填写姓名、考号等项,并且在交卷时再核对一次;四是在答题完毕后浏览全卷,检查是否有漏题未答。

(五)答题技巧。

考试中合理运用排除法,首先去掉与题目无关或明显错误的选项,然后在剩下的选项中分析作答。

考题选项中有时存在两个矛盾选项,尤其在多选中,矛盾选项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

另外合理的猜测也是答题的技巧,因为答总比不答强,所以每个考题都应该作答,一定不要漏答或不答。

还要会用单选的唯一性。

如果四个选项中有三个与另一个属性不一样,那这一个就很可能是答案。

三、复习注意事项1.复习方法。

第一步,通读全书,理清全书知识框架和脉络;第二步,抽取知识点重点记忆;第三步,查漏补缺。

2.复习技巧。

复习时要“避轻就重”,对于大纲要求掌握、熟悉的内容要重点把握;对于方便出题的内容要重点突破;对于前后矛盾的内容,一般考题不会涉及。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内容精讲一、城市与乡村大纲要求1、掌握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2、熟悉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一)城市和乡村的基本特征(掌握)(新)1、城市的基本特征(1)城市的概念是相对存在的(2)城市是以要素聚集为基本特征的(3)城市的发展是动态变化和多样的(4)城市具有系统性2、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1)集聚规模的差异(2)生产效率的差异(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4)职能差异(5)物质形态差异(6)文化观念差异3、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城市与乡村的基本联系主要是从物质联系、经济联系、人口移动联系、技术联系、社会作用联系、服务联系以及政治、行政组织联系。

(二)我国城乡社会经济的特点(熟悉)(新)1、城市的社会经济特点工业和服务业(也可称为非农经济)是城市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2、乡村的社会经济特点农业和畜牧业是农村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

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大纲要求1、了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2、熟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3、熟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因(了解)P8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推动力量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作用、政治因素、社会结构、技术条件等。

现代城市的发展凸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动力机制是:(1)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

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并存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因。

(2)科技革命与创新。

科技进步是推动城市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方面科技革命与创新本身可以催生新的技术门类和产业部门;另一方面又可以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进而优化整个社会的产业构成,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

(3)全球化与新经济。

全球化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4)城市文化特质。

城市文化特性的凸显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

(二)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熟悉)(新)P81、阶段:城市发展大致上可以分为农业社会的城市、工业社会的城市和后工业社会的城市。

2、差异:(三)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熟悉)(新)P91、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基本规律(1)从封闭的单中心到开放的多中心空间环境。

(2)从平面空间环见到立体空间环境。

(3)从生产型城市空间到生活性城市空间。

2、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

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土壤等自然条件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城市空间的发展,他们主要体现在城市选址、城市空间特色、空间环境质量等方面。

(2)社会文化因素。

城市空间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空间结构形成后又反过来影响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行为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

(3)经济与技术因素。

(4)政策制度因素三、城镇化及其发展大纲要求1、熟悉城镇化的含义2、熟悉城镇化的机制与进程3、熟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状况(一)城镇化的含义(熟悉)P101、城镇化含义(1)“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上和形态上的城镇化,具体反映在:①人口的集中。

包括人口总量的集中,即城镇人口比重的增大;城镇点的增加,呈正密度的加大;每个集中点――城镇规模的扩大。

②空间形态的改变。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用地功能的分化,土地景观的变化。

③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变;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由分散的家庭到集体的街道,从个体、自给自营到各种经济文化组织和集团。

(2)“无形的城镇化”,即精神上、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具体包括:①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

②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

③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生活态度、方式,而采取城市生活态度、方式的过程。

④⑤2、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普遍接受的:人口统计学指标(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比重的指标)计算公式:PU=U/P其中:PU——城市化水平或城镇化率U——城镇常住人口P——区域总人口这一指标既直接反映了人口的集聚程度,又反映了劳动力的转移程度,这一指标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应用这一指标作为城镇化进程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

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个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衡量英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至少应包括城镇化发展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这两个基本的方面,而且反映城镇化真正发展水平的不应是表面的数量指标,更重要的是质量指标。

(二)城镇化的机制与进程(熟悉)P111、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1)农村剩余贡献(2)工业化推进(3)比较利益驱动。

决定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规模的两种基本力: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4)制度变迁促进(5)市场机制导向(6)生态环境诱导与制约的双重作用。

(7)城乡规划调控2、城镇化的基本阶段依据时间顺序,城镇化进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1)集聚城镇化阶段(2)郊区化阶段(3)逆城镇化阶段(4)再城镇化阶段(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当前状况(熟悉)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镇化的总体历程(1)城镇化启动阶段(1949-1957年)(2)城镇化的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5年)(3)城镇化的停滞阶段(1966-1978年)(4)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以后)2、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所谓城镇化的模式是指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特定阶段、特定环境背景中城镇化基本特征的模式化归纳、总结。

(1)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2)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3)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4)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3、中国城镇化的现状、特征与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呈现基本特征:(1)城镇化过程经历了大起大落阶段以后,已经进入了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2)城镇化发展的区域重点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总体上东部快于中西部,南方快于北方。

(3)在各级城市普遍得到发展的同时,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成为区域甚至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枢地区,成为接驳世界经济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空间单元。

(4)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在新的城镇化机制作用下,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1)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总体快于中西部内陆地区,但中西部地区将不断加速。

(2)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的城镇化道路将成为我国测绘能够镇化战略的主要选择。

(3)城市群、城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

(4)在沿海一些发达的特大城市,开始出现了社会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四、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的关系大纲要求1、熟悉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2、熟悉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熟悉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熟悉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一)城市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熟悉)城市和它所在区域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例题』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A. 相互联系B. 相互对立C. 相互促进D. 相互制约答案:ACD1、区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2、城市是区域发展中的核心(二)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熟悉)考 P161、城市的基本经济部类与非基本经济部类2、城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空间载体(三)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熟悉)1、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2、健康的社会环境是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四)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熟悉)1、资源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支撑与约束条件2、健康的城市发展方式有利于资源环境集约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