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之二
高考政治复习研讨会交流材料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背景材料】材料一(改善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用较大篇幅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重大任务。
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材料二(收入分配):特别是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两提高”即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基础上,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两同步”,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两同步、两提高”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指明了方向。
材料三(社会管理):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党的十八大报告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提出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并作出了全面的安排。
特别是在以往强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同时,又将“法治保障”纳入到社会管理体制中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彰显出法治在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材料四(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一般把1个社区划分为1个或若干个网格),把人、地、物、事、组织等内容全部纳入其中, 实施精细化、信息化、动态化社会服务管理,是城市管理方式的一种革命和创新。
网格化管理帮助建立和健全问题发现及时、协调有序、处置有力、监督有效、责任落实、服务到位的常态化的社会管理服务机制。
【考点链接】一、经济生活: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ppt课件
坚持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我国的社会保障 综合探究 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
所有制 交换制度
做大蛋糕 分好蛋糕
预习提纲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 (1)共享发展: (2)效率与公平: 2、措施 (1)根本措施: (2)制度保障: (3)两个同步: (4)初次分配: (5)再分配: (6)第三次分配: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决定因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1)李佳琦事件和社会各界人群自曝出的工作情况及收入,反映了当前我国 收入分配存在着哪些具体问题?有何影响? (2)我国应该采取哪些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探究分享三·跟着李佳琦看收入
问题: ①居民收入差距大, 低收入人群比重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低 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③劳动性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较低 ④财富积累、调节机制还不够完善
基本制度
环境
和
经济体制
经
背景
济
与
社
会
如何发展
如何分配
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 第一课 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综合探究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配尺度
全面深化改革汇报材料3篇
全面深化改革汇报材料3篇今年来,按照区委及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办的要求,我办牵头组织开展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规范、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协助推进规划管理、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等体制调整,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展情况(一)认真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1.进一步完善全区审改工作体系。
今年初,按照省、市的统一要求及工作模式,我区调整了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区编委办、政务服务中心、区法制办等成员单位工作任务,理顺了全区审改工作职责关系。
2.主动承接省市下放的管理权限。
今年长沙市以长政发〔20PC〕26号、长办发〔20PC〕4号文件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32项,涉及我区的有105项,其中行政审批事项72项。
我区多次召开审改工作领导小组会和相关工作部署会,主动做好承接工作,确保了各下放的权限顺利承接和实施。
截止9月份,承接的权限中已有40项办理了相关业务,共计办理7062件次。
办理量较多的如老年人优待证办理,共计办理3742本,注册资本小于2000万元的私营有限公司及其分公司的登记,共计登记1135本。
其他管理权限暂没有办理相关业务,如“拍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审批”、“外商投资企业财政登记”等。
3.大幅减少行政审批项目。
按照简政放权的要求,通过取消、调整、合并、不予公布等方式,在原望政发〔20PC〕56号文件公布的行政审批项目的基础上,精简了116项,精简比例达53%。
精简力度在四县(市)中最大,长沙晚报进行了专门报道。
通过精简后,我区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共为143项,其中:行政许可121项,非行政许可审批22项。
并在区门户网站上设置“行政权力公开”专栏,所有行政审批项目对外进行了公布。
4.全面清理其他行政职权。
8月14日,全区召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玉成区长亲自出席,并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其他12项行政职权清理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研讨交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快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研讨交流:以全面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加快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全面深化改革的落实关系到百姓的幸福感,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改革就要坚持解放思想、秉承敢为人先、勇于攻坚克难,做到敢于担当,唯有如此,才能凝聚起全市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落实的强大合力,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能。
我们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效率,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聚焦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大胆改、自主改,不断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根据近期学习收获,围绕本次研讨主题,联系实际工作,下面我与大家分享几点想法。
一、意识要强,坚决把全面深化改革一抓到底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效率,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聚焦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大胆改、自主改,不断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意识决定行动,思想解放最主要体现在要有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识。
要牢牢树立强烈的改革意识。
准确把握形势与任务,深刻认识差距与不足,坚持刀刃向内,改变惯性思维,创新发展思路,切实增强改革的内生动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要强化改革统筹,围绕“改什么、怎么改、谁来改、改得怎么样”,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改革举措、细化目标任务、做实督查考核,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围绕今年重点工作,民生事业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奔着问题“改”、扭住目标“改”、聚焦效果“改”,确保完成全年各项改革任务,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必须不断深入认识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和理论精髓,深刻把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实践要求。
从思想观念上树立起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现代化观,从制度安排上彰显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把准新发展理念的目标导向,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3.04.25•【文号】国办发[2003]27号•【施行日期】2003.04.2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3]2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已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印发。
2003年4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3]8号),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国务院组成部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
一、职责调整(一)划出的职责。
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农产品进出口计划的组织实施职责,划归商务部。
(二)划入的职责。
1.原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的职责。
2.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的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制定、经济运行调节、技术改造投资管理、多种所有制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重要工业品和原材料的进出口计划编制、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推进技术进步与重大装备研制、盐业管理等职责。
(三)转变的职能。
1.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逐步建立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政府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将基本建设投资管理和技术改造投资管理整合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把投资宏观管理的重点转到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搞好重大项目布局、防止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上来。
2022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三收入与分配2试题含解析
专题三收入与分配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21湘豫名校联考]近年来,国家不断引导企业科学确定技术工人工资水平并实现合理增长,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分配要向高技能人才倾斜;鼓励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实行技术创新成果入股、岗位分红等激励方式,促进长期稳定提高技术工人收入水平。
下列关于技术工人收入的正确说法是( )①国有企业技术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②私营企业技术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所得③国有企业技术工人创新成果入股所取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④技术工人的所有收入均属于按技术要素分配所得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1某某第一次调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明确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为要素之一,并提出要“健全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这有利于( )①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再分配中的作用②激发数据要素活力,促进数字经济发展③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④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公平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2021某某三校联考]2020年6月24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公报显示,我国基本医保覆盖13.5亿人,职工医保、城乡居民住院报销超60%。
与此同时,享受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便利的人次增加。
这表明我国致力于( )①通过初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②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③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④让人民分享改革的红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政治认同]2020年是养老金连续第16年上涨,也是继2016年以来连续第5年同步统一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本次实行定额调整(同一地区各类退休人员调整标准基本一致)、挂钩调整(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与适当倾斜调整(对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等群体予以特殊照顾)的办法。
上述养老金调整办法( )①实现居民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②通过社会再分配调节机制促进社会公平③可以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④说明社会财富增加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基础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2021某某第一次调研]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2019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
奋力答好高质量充分就业“民生卷”
奋力答好高质量充分就业“民生卷”——保就业工作发言提纲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稳住就业,无疑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相关部门必须将就业工作置于首要位置,奋力答好高质量充分就业“民生卷”。
一、发挥产业“拓展力”,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
相关部门要深入调研本地区的产业结构,了解各个产业的现状和发展潜力,特别是那些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产业。
要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其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从而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这些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广泛的就业空间,可以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新的动力源。
要关注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通过提升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发挥政策“引导力”,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就业政策,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措施和行动计划。
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税费减免、融资支持、技术服务等手段,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稳住就业岗位。
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失业保险制度,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增强他们的再就业信心。
要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信息和服务,帮助劳动者及时了解就业信息,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三、发挥人才“培养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人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核心要素。
相关部门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特别是针对农村劳动力、下岗职工等重点群体,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培训项目,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
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通过实施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优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到本地区就业创业。
我国就业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我国就业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作者:唐仁敏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1年第31期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0月份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主持发布会,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司长哈增友、推进城镇化工作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吴越涛出席发布会。
介绍了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长江经济带和特殊类型地区等区域发展、“一带一路”建设进展、第一批钾肥储备投放、近期出台政策文件等有关情况,4位发布人就媒体关注的就业形势、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缓解年轻人就业压力、特色小镇发展情况、第一批钾肥储备投放、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引导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9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9%发布会首先介绍了发用电和投资项目审批情况。
从发电看,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607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比2019年同期增长11.6%,两年平均增长5.7%。
9月份,全国发电量67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
其中,火电同比增长5.7%,水电下降0.3%,核电增长4.3%,风电增长19.7%,太阳能发电增长4.5%。
从用电看,1—9月份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9%。
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8.9%、12.3%、20.7%和7%。
分地区看,全国16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13%,其中西藏、湖北、浙江、江西、青海、福建、陕西、广东、四川、宁夏10个省(区)增速超过15%。
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8%。
投资项目审批方面,1—9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6个,总投资4804亿元,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信息化等行业。
9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个,总投资752亿元。
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顶层设计优化支持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方面,今年以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和沿江省市,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顶层设计优化。
高一政治收入与分配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政治收入与分配试题答案及解析1.(2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2年到2012年我国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材料二 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发布。
就《决定》对于收入分配的影响有专家做出以下评论:《决定》延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方向,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促进共同富裕,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橄榄型分配格局,有利于未来不同阶层消费需求的平衡增长。
对于收入分配的改革,有网友指出:调整收入分配是应该的,一定要务实!但我认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高收入人群的税收问题,只有先解决税收问题,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1)概况材料一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4分)(2)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对材料一中存在的问题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
(6分)(3)请运用“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对“只有先解决税收问题,才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观点进行评析。
(16分)【答案】(1)材料一反映2002年到2012年我国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分)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1分)。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偏低(1分)。
(2)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利于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3分)不利于刺激消费,影响社会再生产。
(3分)(3)税收对经济发展具有调节作用,解决税收问题,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2分)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3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还要做到:①要解决效率问题,促进经济发展,增加财富总量。
(2分)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分)③增加居民收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申论范文评析: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申论范文评析: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评析: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
“十四五”时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本文围绕“就业”这一主题,从为什么要重视就业,以及为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应该如何做进行了分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今年以来,就业规模保持稳定,1—7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822万人,已完成全年目标的74.7%;就业质量稳步提高,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2%。
中国经济恢复态势持续,但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大,仍要把保障就业放在宏观政策优先位置。
“十四五”时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500万人以上目标,要以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为主线,努力推动就业事业高质量发展。
(评析:第一段引出就业话题,用数字说话,从就业规模和就业质量两方面点明就业对于民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进而转折指出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指出解决方向,也就是文章观点)就业是发展的基础。
离开更充分的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很难实现;只有更高质量的就业,才能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实化量化促进就业重点任务,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注重政策协同发力,注重社会大众关心的重点领域,注重解决长期性趋势性问题。
这是推动今后一个时期就业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指引。
(评析:第二段分析为什么要重视就业问题。
“离开……就很难……;只有……才能……”这一句式通过正说反说进行分析论证,可以用来用来进行原因分析。
)就业是财富创造的源头活水。
对国家、对企业,对家庭、对个人,就业都是大事,都要通过勤劳创新致富、创造价值。
要继续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优先位置,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全面强化就业优先,推动就业扩容提质,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答:(1)就中国的现行的发展状况来说,李稻葵认为在全球化的压力下,经济社会体制和政策应向左转,更加强调分配的公平性,强调对市场机制尤其是金融市场的约束,同时,对社会高收入人群的税收也会有所加强。
李杨认为,中国经济如果想有所突破,要完全调整旧的经济结构,进入一个新的经济结构。
郭熙保认为,将注意力转移到收入分配上可以调节经济结构,但必然会牺牲一些增长速度。
但为了社会的和谐和中国长期发展,牺牲暂时的增长速度也是必要的。
因为经济增长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水平和福祉,为增长而增长是没有意义的。
张占斌等认为,为了顺应发展趋势。
经济的增长速度应由高速向中速转换,经济福祉由非均衡型向包容共享型转换。
魏杰和谭伟认为政府部门“权钱交易”的存在造成了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平等,降低社会福祉。
高帆认为,就经济运行方式而言,单纯强调公有制、平均分配和中央计划经济的“苏联范式”在短期内可以实现赶超战略,但长期来看会无法解决信息发现,经济激励和资源配置,从而导致低效率。
因此中国制定出适合自己国情的收入分配政策对于经济发展十分有意义。
一、中国发展与收入分配1.1中国发展模式与收入分配在收入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增长优先的发展模式是正确的。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温饱问题未得解决时,经济增长须放在首位,那时促进经济增长比收入分配公平和保护生态环境更重要。
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30年之后,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环境状况不断恶化。
在这种形势下,增长优先的发展模式就必须要转变到增长与公平并重的发展模式,也就是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重视社会公平,尤其是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1.2中国现行发展模式中由收入分配引发的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过大是收入分配问题的两个主要表现。
收入分配不公是指人们获得收入的机会和过程不公平。
假如人们取得收入的机会不均等,可利用一些特权或初始资源禀赋的不同获得额外收入,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可为此例证。
在全市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
在全市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在全市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讲话稿,讲话稿可以起到整理讲话者的思路、控制时间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好一份讲话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在全市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全市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1同志们:就业工作是老百姓最关心和关注的领域之一,也是检验社会进步、彰显政府职能的重要工作,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
今年,由于省、市在就业工作指标安排上出台较晚,因此今年我们的就业工作会议推迟到今天举行。
本次会议对去年工作进行总结,对今年工作进行部署,对我市就业工作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才春亮局长的讲话很全面,也很具体,我完全同意,也请同志们给予高度重视,会后要认真立足工作职责,严格抓好落实。
下面,就做好今年就业工作,我讲三点意见:一、去年全市就业工作成绩显著(一)就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去年,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就业工作任务指标,其中相当一部分指标领先于全市其他各县区,向市委、市政府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
就业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打造了人民的民生福祉,促进了市政府绩效考核在全市排名靠前,也提升了市委、市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口碑和形象。
(二)就业渠道更趋多样化。
坚持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广开就业渠道。
充分利用省“劳动99”网,广泛搜集企业空岗信息和个人求职信息及时发布和更新;全年举办了数次大型企业用工招聘会,通过积极发动,广泛宣传,精心组织,热情服务,每次都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果和社会效应。
这些工作的开展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搭建了双向选择的桥梁,促进了社会充分就业。
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人员的渠道不断拓宽,力度不断加大。
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更加完善,服务逐渐提升,就业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劳务输出规模逐年扩大,就业布局实现了整体平衡。
(三)就业工作机制日趋完善。
经济发展会议表态发言材料
经济发展会议表态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是参加本次经济发展会议的代表之一,今天我要就经济发展问题向各位做一份表态发言。
首先,我要感谢各位领导对本次会议的高度重视和批准我的发言机会。
经济发展是每个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共同努力解决的挑战。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产业升级、创新、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等众多问题。
然而,我们也有许多机会,如加快技术进步、践行新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等,来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互利合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此,我倡议我们应加强经济合作,推动世界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增长。
我们应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加强跨国合作、分享最佳实践,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同时,我们也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内部建设,提高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
这包括加强教育培训、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另外,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人民福祉和社会公平。
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意义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福祉,为此,我们需要构建更加包容的发展模式。
必须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核心,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社会公平,积极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减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密切。
经济的过度增长和资源过度消耗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触动,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
我们应加大对环保技术和绿色产业的研发和投资,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污染治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最后,我想呼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国际经济合作。
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让我们以务实的态度,开展广泛的对话与合作,共同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
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
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学《建议》话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卢周来既要“做大蛋糕” 又要“分好蛋糕”——学《建议》话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之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这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战略部署,也是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重大举措,必将为“十二五”时期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创造更好的条件。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人们常常习惯于把“效率”与“发展”比喻为“做大蛋糕”,而把“公平”与“分配”视为“分好蛋糕”。
但要处理好“做蛋糕”与“分蛋糕”之间的关系并非易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与此同时,收入分配领域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首先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从城乡收入差距看,2009年,我国城镇人均收入达到17175元,而农村地区人均收入为5153元,二者的绝对差额高达12022元,为1978年以来最高水平,这使得城市的繁荣与农村发展的相对滞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人群间的收入差距看,根据世界银行提供的数据,以国际通行的用于衡量收入差距标准的基尼系数看,我国基尼系数从1990年低于0.4警戒线的0.35,上升到2008年远超过警戒线的0.47。
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较高的。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问题之突出还表现在“两个偏低”:即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65.5%下降到2007年的57.5%,下降8个百分点,而世界平均水平为75%左右;同期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从51.4%下降到39.7%,下降11.7个百分点,而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份额一般介于50%到57%之间。
【中心组研讨发言】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中心组研讨发言】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今天我聚集在这里,是要与大家一起探讨的是如何将稳就业保就业这一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稳定就业是我们的最基本需求,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指标。
面对当前的形势,我们更应该将稳就业保就业的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首先,稳定就业与社会稳定发展息息相关。
在现代社会,劳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只有大力推进稳就业工作,提高就业质量和数量,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稳定就业有利于引导人们依法合规,增强社会和谐氛围,降低社会矛盾。
其次,稳定就业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就业问题是影响国家安全的一大因素,失业、就业不足等问题都会对国家的稳定造成影响。
因此,促进稳就业需要多方面协调合作。
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创造更好的宏观经济环境,鼓励企业发展,支持创业就业;企业应该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积极担当社会责任,提升员工的薪资待遇,加强员工培训,创造更好的稳定的劳动环境和发展机会。
最后,保持就业就是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就业不仅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础保障。
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在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要加强就业工作,努力实现工作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总之,我们一定要认识到稳定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加强合作,共同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幸福和安定。
谢谢大家!除了以上提到的原因,我们还需要从另一个角度来谈谈为什么要把稳就业保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就是因为当前的经济形势非常紧张,包括了制造业的下滑,电商的龙头亚马逊在必要时曾“缩减更正”员工;包括金融慢牛,让很多从金融出发的人,也深感压力;还包括硅谷的“大扫描”风波,让科技公司都开始寻找更加可靠的收入方式。
这些都表明我们正在经历一个“雪崩”式的变革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急需稳定的就业情况来让整个经济运转更加顺畅。
【中心组研讨发言】推动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中心组研讨发言】推动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同事们:大家好!我是XX部门的XX。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推动就业形势稳定向好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面临着就业压力加大、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矛盾突出等问题,推动就业形势稳定向好已经成为世纪之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课题。
首先,我们需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
当前,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劳动力技能需求不断提高,但是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往往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供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培训项目,帮助劳动者提高就业竞争力。
其次,我们需要积极推进创业就业政策。
创业就业是增加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加大创业就业政策的支持力度,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等支持措施,鼓励更多的人投身创业事业,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的不稳定很大程度上与产业结构不合理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就业的稳定增长。
最后,我们还需要健全就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水平。
当前,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很多劳动者面临着就业风险的增加。
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制度,提高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加劳动者的就业稳定性。
总之,推动就业形势稳定向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大培训力度、积极推进创业就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就业保障体系等举措,才能够实现就业形势的稳定向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撑。
谢谢大家!推动就业形势稳定向好,需要全面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支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和优惠措施,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兴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居民收支工作交流发言材料
居民收支工作交流发言材料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这个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分享我们的收支工作情况。
首先,我想谈谈我们居民的收入情况。
如今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许多人的工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一些高新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他们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技能,不仅得到了较高的薪资待遇,同时也有更多的机会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另一方面,一些从事个体经营和自主创业的人士也取得了不俗的经济收益,他们经过努力和创新,成功地把握了市场机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外,在一些较为偏远地区,政府也通过增加农产品价格补贴等方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的问题。
全国的一线、二线城市的职工工资普遍较高,而一些偏远农村地区的居民和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相对偏低。
这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结构等因素有关,也与政府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有关。
因此,我们呼吁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加大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投入,提高广大居民的收入水平。
接下来,我想谈谈我们居民的支出情况。
随着收入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渐提升。
我们现在的生活更加便利,物质生活更加丰富多样化。
居民们对于食品、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也逐年增加。
此外,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大家在线购物、支付等方式也大大改变了我们的消费习惯,消费结构愈加多元化。
然而,我们也不可忽视居民支出增长带来的一些问题。
首先,随着消费水平提高,一些人存在过度消费的问题,借贷恶习逐渐形成。
其次,一些高价值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虚高,不符合普通居民的收入水平。
最后,一些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让人们的生活成本增加。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引导合理消费,加强对市场价格的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同时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降低民生支出。
最后,我想就我所在社区工作中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发展改革系统就业和收入分配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之二:辽宁省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2006/12/14--------------------------------------------------------------------------------------------------- 辽宁省总人口42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358万人,占全省的56%,是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份。
在贯彻实施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我省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各项工作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到9月末,全省实现实名制就业再就业111.8万人,完成全年计划的97.2%;城镇登记失业率5.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个百分点。
在就业再就业工作中,零就业家庭成员是我省具有代表性的城镇困难群体。
针对他们文化程度较低、专业技能较差的实际,省委、省政府于2005年初提出了把解决好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作为我省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最期盼的民生工程之一,提出了“要确保城镇有就业需求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的工作目标,把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作为政府直接推动的一项系统工程,由各级政府直接组织、直接管理、直接资助、直接安置,确保了这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2005年,全省共帮助14.3万户的17.5万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省着力在建立零就业家庭援助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完善了申报登记制度,实施动态管理,通过提供即时服务、建立专项资金、再就业基地安置、援助政策扶持等措施,从基础管理、完善政策、开发岗位等方面提升援助工作水平,1—9月份,全省又帮助3.4万户的3.7万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目前我省已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对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20日内确保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围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这一系统工程,我省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加强基础工作,实施动态管理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的工作要求,2005年3月,省政府组织开展了全省离岗失业人员家庭状况入户调查,摸清了当年全省14.3万户零就业家庭的基本状况。
今年3月份,全省再一次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离岗失业人员状况入户调查,对零就业家庭情况做了进一步的调查。
截至调查时点,全省还有零就业家庭20496户,涉及人员24199人。
两次大规模的入户调查,较为准确地掌握了零就业家庭的数量、生活现状和就业需求,从而为有针对性的制定扶持政策,建立就业援助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为做好对零就业家庭的动态管理,我省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实现了登记认定经常化、管理工作规范化、援助工作制度化。
一是完善了申报登记制度。
依托全省3944个社区,建立了全省统一的登记台帐,实行援助情况统计月报制度,提供即时登记,出现一户,登记一户,并实行个人申报和社区走访相结合,社区干部定期回访居民家庭,随时更新台帐及数据资料。
二是提供即时援助,对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有针对性的提供一对一的岗位援助、培训援助、社保援助,使零就业家庭成员至少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
三是实行跟踪服务。
对已上岗的零就业家庭成员进行跟踪服务,每月至少走访一次,了解他们的就业状态、收入情况,对重新失业的,及时提供再次就业援助,确保他们的收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实现较为稳定的就业。
二、明确工作目标,落实援助责任2006年初,省政府提出“确保在20日内,为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人员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帮助其实现就业,100%达到稳定就业标准,100%消除零就业家庭”,并将这一目标作为考核各市就业工作的重要指标,同各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状。
同时,明确提出了零就业家庭成员稳定就业的标准,即被用人单位招聘的,应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人员,应正式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月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灵活就业人员月收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缴纳社会保险费。
各市政府在将省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层层分解落实的同时,创造性提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作目标、援助政策和工作模式。
沈阳、大连等市提出了在7日内确保零就业家庭一人就业的目标。
鞍山市政府提出“确保一人,力争两人就业”的工作目标,已帮助1959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双就业”。
本溪市把援助工作与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市直部门机关党员干部和零就业家庭结对子,实行对口帮扶。
三、完善政策措施,提供就业保障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省政府组织省直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援助零就业家庭等有关再就业扶持政策。
2005年,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扶持政策的意见》等5个促进就业的政策性文件。
一是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对零就业家庭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就业或被企业招用,可享受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的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二是免费培训政策。
对零就业家庭中达到劳动年龄但尚未就业的子女,可根据本人意愿,提供免费就业技能培训,培训费用由省、市财政共同负担,培训期间生活费用由当地财政负担。
三是税收优惠政策。
对吸纳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的企业,可在所得税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予以税前扣除。
四是实行社会保险援助政策,对“4555”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养老和医疗保险补贴。
2006年,省政府又下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意见》,在以往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专项帮扶政策。
一是对具备通勤条件的公益性岗位人员,按每天3—5元标准发放交通午餐补贴;为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中的下岗失业人员有组织输出到外省市就业半年以上的,给予单程交通补贴。
二是对利用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腾出的土地,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创业市场和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再就业基地的,市、县(区)政府负责筹集建设资金,并纳入地方基本建设投资计划。
三是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下岗失业人员从事手工编织、居家养老服务等收入,可以享受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
四是对为安置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创建的再就业基地,按实际招用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下岗失业人员人数,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
五是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放宽到“4050”人员。
四、拓展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一是通过加大政府组织力度,购买一批公益性就业岗位。
2006年,省政府在巩固已开发的28.3万个公益性岗位的基础上,又出资补助各市开发12.5万个公益性岗位,安排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群体。
各市在继续做好社区保洁、保绿、保安等岗位开发的基础上,又开发了社区配送、居家养老护理、小区物业管理、病残疾人看护、公益小饭桌等就业岗位,为零就业家庭人员兜底安置提供保障。
二是通过鼓励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腾出后勤服务岗位,安排零就业家庭人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就业再就业。
阜新市清理党政机关离退休人员,腾出岗位1385个,安排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大龄下岗失业人员833人。
三是通过棚户区改造腾出的土地,开发一批就业岗位。
充分利用改造棚户区腾出的土地,兴建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创业市场、再就业一条街等等,安排零就业家庭成员等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
四是发展多种就业形式,推动手工编织等家庭手工业发展,扶持发展养老服务业,使有劳动能力,但受一定条件限制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居家能够实现就业。
五是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多种形式,创建了一批适合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的各级各类基地,并对基地给予政策优惠,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再就业提供即时的岗位保障。
铁岭市建立了100个安置基地,凡新产生的零就业家庭成员基地随时可以接收,保证零就业家庭不挑不拣7天内就业。
六是通过组织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劳务输出,发布劳务输出的岗位需求信息,落实劳务输出奖励政策,引导零就业家庭成员和棚户区回迁居民下岗失业人员走出去,到省外就业。
五、开展培训援助,提高就业技能为搞好零就业家庭就业培训援助,我省各地整合了隶属于教育、劳动保障、工会、共青团、妇联的培训机构,评估建立了254个培训基地;组建了以培训二产技术工人为主的10大培训集团;创建并开通了面向群众、机构、政府服务的“辽宁省再就业培训管理系统”网站,建立了培训信息发布平台。
对零就业家庭人员参加技能培训,提供交通、午餐和技能鉴定等特殊补贴,促进这些人员改善技能结构,提高职业转换能力和就业稳定性。
为零就业家庭子女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是彻底解决零就业家庭失业、贫困代际转移问题的关键。
2005年以来,我省对零就业家庭子女实施了特殊的培训援助,在各类职业院校为他们开设特殊培训班,提供从学费到住宿的全过程免费补贴。
这些子女在毕业时,可获得学历和技能双证书,竞争就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目前全省已培训零就业家庭子女720人,通过培训,不仅使这些子女树立了生活信心,也为这些家庭摆脱贫困带来了希望。
抚顺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对零就业家庭子女免费培训工作,为200名零就业家庭子女举办为期二年的技能培训,今年5月份,又举办了360人参加的专业培训班。
六、提供保险补贴,解除后顾之忧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大多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就业能力差,特别是灵活就业人员收入只能解决即期生活问题,对预期的养老、看病、吃药等又无能为力问题,2005年,省政府决定为实现灵活就业的大龄困难群体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即已实现灵活就业的离岗失业人员中,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的,经本人申请,可按自由职业者身份参保或续保养老保险,由各级财政按上年社平工资60%的10%给予补贴;医疗保险原则上参加大病统筹,不建立个人帐户,各级财政部门按社平工资和当地政府确定的缴费比例给予全额补贴。
2006年,省政府又将此项政策扩展到男年满50岁、女年满40岁的灵活就业人员。
这项政策的实施,保证了零就业家庭中已实现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的稳定性,受到了这一群体的热烈拥护。
目前全省已有近50万人享受到了这项政策。
七、搭建公共平台,增强服务能力做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离不开功能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
针对我省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地区间不平衡,部分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场所服务设施落后、就业信息资源不能实现共享等问题,按照省政府的部署,我委起草了《关于加强全省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经省政府同意,于今年2月以正式文件印发给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市,用于指导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省、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以及有关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