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2014年执业药师药学综合大纲-版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大纲
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是考察执业药师综合应用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正确处理和解决药学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性科目,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
1.药学服务的内涵和服务规范。
2.处方审核与调配的有关知识。
3.临床常见病症的治疗和常用医学检查指标。
4.药学监护和特殊人群的药物治疗,临床常见中毒物质与解救。
5.药品保管的有关规定和技术要求。
6.治疗药物监测及个体化给药。
7.药物警戒和药品的临床评价方法与应用。
8.药物信息服务的有关知识。
9.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的基本知识。
1页
2.粪隐血
3.粪胆原
4.粪便细胞
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四、自我药疗的指
导
6页
7页
8页
第10页
(2)《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特点
(3)不同文献的特点和应用。
2014执业药师考试大纲 2014考试大纲
2014执业药师考试大纲2014考试大纲A级考试大纲1.1基本要求1.1.1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知识1、熟悉PC(个人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选购常识。
2、了解CPU的概念,了解当前热门CPU产品的基本知识。
3、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了解应用软件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产权保护的基本知识。
4、了解MP3、MP4、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的特点与使用。
5、了解计算机病毒、木马的防范措施和清除手段。
1.1.2 Windows XP操作系统1、了解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特点。
2、熟练掌握Windows XP的基本操作:启动、关闭、睡眠、休眠、桌面、任务栏等。
3、熟练掌握文件、文件夹、快捷方式的概念及常用操作。
4、熟练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
5、掌握“回收站”的功能及操作。
6、了解控制面板的主要作用。
7、熟练掌握一种中文输入法及输入法切换操作。
8、掌握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
1.1.3? Word 2003文字处理1、了解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及特点,熟练掌握Word 2003的启动和退出操作。
2、熟练掌握文档的创建、打开、关闭、保存、合并、另存为操作。
3、熟练掌握常用文档编辑操作。
4、熟练掌握排版的基本操作。
5、掌握文字的艺术处理、边框和底纹的设置。
6、熟练掌握表格的基本操作。
7、熟练掌握图文混排基本操作。
1.1.4 因特网1、了解因特网的应用分类、接入方式等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IE浏览器的基本操作,上网浏览、文件下载和信息搜索,了解IE的常用设置。
3、了解电子邮件的基本知识。
4、熟练掌握使用在线邮箱进行电子邮件的撰写、收发、阅读、回复、转发,了解通讯簿的使用。
5、了解电子商务系统应用模式,掌握网上购物及电子支付基本技能。
1.2考试内容1.2.1 Windows XP操作系统1、文件的操作:⑴创建文件;⑵设置文件属性;⑶快捷方式的建立及编辑;⑷复制、移动、删除、更名。
2、文件夹的操作:⑴创建文件夹;⑵设置文件夹属性;⑶复制、移动、删除、更名。
201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药剂学
201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部分: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药剂学(含中药炮制)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中药药剂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中药制剂单元操作(粉碎、浸提、分离、精制、浓缩、干燥、混合、制粒、灭菌等)的基本原理、方法与应用。
3.中药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质量要求与检查。
4.中药制剂常用辅料的类型及其主要品种的性质、特点与应用。
5.中药制剂新技术与新型给药系统及其特点和应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6.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常用稳定措施及试验方法。
7.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应用。
8.中药制剂配伍变化的基本理论知识。
9.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常用炮制方法、辅料及其应用要点。
10.常用中药饮片质量要求、炮制作用及应用。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一.中药药剂学与中药剂型选择(一)中药药剂学及其发展1.常用术语中药药剂学、剂型、制剂、成方制剂、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处方药、非处方药、新药、GMP等术语2.历史回顾与现状(1)历代主要中药剂型理论及中药制剂相关文献(2)中药制剂剂型、技术、辅料研究与应用现状(二)中药剂型的分类与选择1.中药剂型的分类不同分类方法及所涉及的剂型2.中药剂型的选择(1)剂型与疗效(2)剂型选择基本原则(三)药品标准药典、部(局)颁药品标准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1)药典的性质、作用(2)《中国药典》的沿革、组成及相关内容(3)部(局)颁药品标准的性质和作用.二、药剂卫生(一)基本要求1.药品卫生标准及其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1)药品卫生标准(2)药品可能被微生物污染的途径2.制药环境的空气净化(1)空气净化技术(2)净化级别及其适用范围(二)灭菌方法与无菌操作1.灭菌参数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D值、Z值、F值及F0值在灭菌中的意义与应用2.常用灭菌方法(1)灭菌方法的分类与灭菌机理(2)干热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3)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和煮沸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4)过滤除菌法的特点与应用(5)60C0-1射线辐射灭菌、紫外线灭菌、微波灭菌的特点与应用(6)气体灭菌法的特点与应用3.无菌操作法无菌操作法的要点与注意事项(三)消毒与防腐常用消毒剂与防腐剂(1)常用消毒剂(2)常用防腐剂的性质、特点与应用四、浸提、分离与精制、浓缩与干燥(一)浸提1.浸出过程与影响因素(1)中药的浸出过程(2)影响浸提的主要因素2.常用的浸提溶剂与浸提辅助剂(1)常用浸提溶剂的性质、特点与应用(2)常用浸提辅助剂及其应用3.常用浸提方法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的特点与应用(二)分离与精制 1.常用分离方法(1)沉降分离法、离心分离法的特点与选用(2)滤过分离方式及影响滤过速度的因素(3)常用滤过方法与应用2.常用精制方法水提醇沉法、醇提水沉法、吸附澄清法、大孔树脂吸附法、盐析法、透析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及操作要点(三)浓缩影响浓缩的因素与常用浓缩方法(1)影响浓缩的因素(2)常压浓缩、减压浓缩的特点与应用(3)薄膜浓缩的特点、常用设备与应用四、浸提、分离与精制、浓缩与干燥(四)干燥影响干燥的因素与常用干燥方法(1)影响干燥的因素(2)常压干燥、减压干燥、沸腾干燥、喷雾干燥、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的特点与应用五、散剂(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1)特点(2)分类(二)散剂的制备不同类型散剂的制备(1)一般散剂的制备(2)特殊类型散剂(含毒性药物、含低共熔混合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物、含液体药物散剂及眼用散剂)的制备(三)散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质量要求与检查粒度、水分及均匀度要求与检查六、浸出药剂(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1)特点(2)分类(二)常用浸出药剂1.汤剂与合剂(1)汤剂的主要特点与制备(2)合剂的制备及应用2.糖浆剂与煎膏剂糖浆剂、煎膏剂的主要特点、制备及应用3.酒剂与酊剂酒剂、酊剂的主要特点、制备及应用4.流浸膏剂、浸膏剂、茶剂(1)流浸膏剂、浸膏剂的主要特点、制备及应用(2)茶剂的分类与制备(三)浸出药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质量要求与检查合剂、糖浆剂、煎膏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茶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项目七、液体药剂(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1)特点(2)分类(二)表面活性剂1.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1)胶束与临界胶束浓度(2)亲水亲油平衡值及其应用(3)起昙和昙点(4)表面活性剂的毒性(5)表面活性剂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2.常用表面活性剂(1)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与特点(2)表面活性剂常用品种与应用(三)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增加药物溶解度的常用方法及影响增溶的因素(1)药物溶解的不同程度(2)增加药物溶解度的常用方法及原理(3)影响增溶的因素(四)各类液体药剂1.真溶液型液体药剂(1)真溶液型液体药剂的特点(2)芳香水剂、露剂、甘油剂的制备要点2.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1)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的分类与特点(2)高分子溶液与溶胶的制备(3)影响胶体溶液稳定性的因素3.乳浊液型液体药剂(1)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的组成与类型(2)乳化剂的种类与选用、混合乳化剂HLB值的计算、乳剂的制备及应用(3)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及乳剂的不稳定现象4.混悬型液体药剂(1)混悬型液体药剂的特点、适宜制成混悬型液体药剂的药物(2)润湿剂、助悬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及其应用(3)混悬型液体药剂的制备及应用(4)影响混悬型液体药剂稳定性的因素5.液体药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口服溶液剂、混悬剂、乳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八、注射剂(附:滴眼液)(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1)特点(2)分类(二)热原1.热原及其基本性质(1)热原的来源及致热特点(2)热原的基本性质2.注射剂中污染热原的途径与去除方法(1)污染热原的途径(2)去除热原的方法3.热原与细菌内毒素的检查热原检查法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其应用(三)注射剂的溶剂注射剂溶剂的制备及质量要求(1)制药用水的种类及其应用(2)注射用水的制备与质量要求(3)注射用油的质量要求与精制(四)注射剂的附加剂常用附加剂及其选用(1)增加药物溶解度的附加剂及其选用(2)防止药物氧化的附加剂及其选用(3)调节渗透压的方法、附加剂与计算(4)调整pH的附加剂、抑菌剂、止痛剂及其选用(五)中药注射剂的半成品中药注射用半成品的要求与制备(1)中药注射用半成品的基本要求(2)中药注射用半成品提取、纯化的常用方法(3)去除药液中鞣质的方法(六)中药注射剂1.中药注射液(1)制备工艺流程与应用(2)注射剂容器的种类、规格及质量要求(3)安瓿处理、药液配制、滤过、灌封、灭菌与检漏的方法及要点2.中药注射用无菌粉末(1)质量要求(2)制法(七)输液剂输液剂的种类、作用及制备(1)种类及其作用(2)制备要点(八)其他注射剂1.乳状液型注射剂(1)质量要求(2)制备要点2.混悬液型注射剂(1)质量要求(2)制备要点八、注射剂(附:滴眼液)(九)中药注射剂质量要求与检查质量要求与检查(1)质量要求(2)检查项目与方法(十)滴眼液质量要求及影响疗效的因素(1)质量要求(2)吸收途径及影响疗效的因素(3)常用附加剂九、外用膏剂(一)基本要求1.特点与分类(1)特点(2)分类2.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及其影响因素(1)药物透皮吸收的途径(2)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二)软膏剂1.特点与常用基质(1)特点(2)基质的质量要求与类型(3)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水溶性基质的特点、代表品种及选用(4)乳剂型基质的类型与基本处方分析2.软膏剂的制备(1)药物加入基质的一般方法(2)研合法、熔合法、乳化法的操作方法及其适用性3.眼膏剂制备要点与质量要求(三)膏药黑膏药的特点与制备(1)特点及基质的主要组分(2)基质原料及其处理方法(3)制备工艺及其要点(四)贴膏剂1.橡胶膏剂(1)组成与特点(2)基质的组成2.凝胶膏剂(1)组成与特点(2)基质的组成3.贴剂贴剂的组成(五)外用膏剂的质量要求与质量检查常用外用膏剂的质量要求与质量检查(1)软膏剂、黑膏药、贴膏剂的质量要求(2)软膏剂、贴膏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十、栓剂(一)基本要求作用特点、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1)作用特点(2)直肠栓中药物的吸收途径及影响因素(二)栓剂的基质要求与类型(1)基质的要求(2)基质的类型、代表品种及其性质(三)栓剂的制备制备方法(1)栓剂的制法(2)热熔法的制备要点与应用(3)润滑剂的种类与选用(4)置换价及其计算(四)栓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质量要求与检查(1)质量要求(2)融变时限检查方法十—、胶囊剂(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1)特点与分类(2)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二)胶囊剂的制备1.硬胶囊剂的制备(1)空胶囊的原料与辅料(2)空胶囊的规格及其选用(3)药物的处理、填充与应用2.软胶囊的制备(1)软胶囊的囊材组成(2)软胶囊对充填物的要求(3)滴制法、压制法制备软胶囊的操作要点与应用(4)中药软胶囊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其原因(三)胶囊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质量要求与检查水分、崩解时限、装量差异要求十二、丸剂(一)基本要求分类与特点(1)分类(2)特点(二)水丸 1.水丸的赋形剂水丸赋形剂的常用品种与选用2.水丸的制备(1)水丸对药粉的要求(2)泛制法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应用(3)起模方法十二、丸剂(三)蜜丸(含水蜜丸)1.蜜丸的类型、蜂蜜的选择与炼制(1)类型(2)蜂蜜的要求与选择(3)炼蜜的目的、规格、要求与选用2.制备(1)塑制法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应用(2)水蜜丸的制备方法及要点(四)浓缩丸1.浓缩丸的分类与饮片的处理原则(1)分类(2)饮片的处理原则2.浓缩丸的制备制法与应用(五)糊丸和蜡丸1.糊丸(1)常用的赋形剂(2)制法与要点十二、丸剂2.蜡丸制法与要点(六)滴丸1.常用基质、冷凝液及药物的分散状态(1)常用基质的要求与种类(2)冷凝液的要求、种类与选用(3)滴丸中药物的分散状态2.滴丸的制备(1)制备要点与应用(2)影响滴丸圆整度的因素(七)丸剂的包衣包衣的目的与种类(1)包衣目的(2)包衣种类及包衣材料(八)丸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质量要求与检查(1)溶散时限、水分的要求(2)重量差异、装量差异及装量检查的适用性十三、颗粒剂(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1)特点(2)分类(二)颗粒剂的制备1.可溶颗粒的制备(1)制备工艺与应用(2)不同制粒方法及其应用2.混悬颗粒制备要点3.泡腾颗粒制备要点与应用(三)颗粒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质量要求与检查溶化性、水分、粒度要求及检查方法十四、片剂(一)基本要求特点与分类(1)中药片剂的特点、类型(2)片剂的分类(二)片剂的辅料1.稀释剂与吸收剂适用范围、主要品种及其应用2.润湿剂与黏合剂适用范围、主要品种及其应用3.崩解剂(1)崩解机理、主要品种及其应用(2)崩解剂的加入方法4.润滑剂使用目的、主要品种及其应用(三)中药片剂的制备1.制备工艺浸膏片与半浸膏片的制备要点与应用2.湿制颗粒压片法(1)中药原料处理的一般原则(2)制颗粒的目的(3)湿颗粒的干燥(4)干颗粒的质量要求(5)压片前干颗粒的处理及挥发性成分的加入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6)压片(含片重计算)3.干制颗粒压片法方法及要点4.粉末直接压片法方法及要点5.压片过程与片剂成型片剂成型机制6.压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松片、裂片、粘冲、片重差异超限、崩解时间超限的原因(四)片剂的包衣1.包衣的目的、种类与要求(1)包衣的目的与种类(2)片心及衣层的质量要求2.包衣的方法与设备包衣方法3.包衣物料与包衣操作(1)糖衣物料及包衣工序与操作要点(2)薄膜衣物料及包衣操作要点(3)肠溶衣物料及包衣操作要点十四、片剂(五)片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检查项目及要求(1)片剂检查项目(2)片重差异、崩解时限及发泡量要求十五、气雾剂(一)基本要求1.气雾剂的特点与分类特点与分类2.吸入气雾剂的吸收与影响因素吸人气雾剂的吸收及其影响因素3.气雾剂的组成(1)组成(2)常用附加剂(3)抛射剂及其作用(二)气雾剂的制备制备方法(1)制备工艺流程(2)抛射剂充填方法及选用(三)气雾剂的质量要求与检查质量要求与检查质量检查项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十六、其他剂型(一)胶剂1.特点、分类及质量要求(1)特点与分类(2)质量要求2.胶剂的制备(1)原辅料的种类,辅料的作用(2)制备要点(二)膜剂1.膜剂的特点、分类与质量要求(1)特点与分类(2)质量要求2.膜剂的制备(1)常用成膜材料及其他辅料(2)制备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三)涂膜剂常用成膜材料与制备工艺(1)常用成膜材料与附加剂(2)制备工艺流程(四)其他传统剂型锭剂、灸剂、线剂、熨剂、糕剂、丹剂、条剂、钉剂、棒剂应用特点十七、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一)药物新型给药系统1.缓释制剂(1)特点与类型(2)不宜制成缓释制剂的药物2.控释制剂特点与类型3.靶向制剂特点与类型4.前体药物制剂特点与适宜药物(二)中药制剂新技术1.环糊精包合技术(1)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作用(2)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2.微型包囊技术(1)特点与应用(2)常用包囊材料(3)单凝聚法、复凝聚法制备微囊的原理及其操作要点3.固体分散技术(1)固体分散体的特点、类型与常用载体(2)固体分散体的制备与应用十八、中药制剂的稳定性(一)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措施1.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1)易水解和易氧化的药物类型(2)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3)制剂的包装与贮藏要求2.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1)延缓药物水解的方法(2)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二)中药制剂稳定性的试验方法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常用试验方法(1)长期试验法与加速试验法试验要点(2)经典恒温法的原理、试验步骤与计算(3)CRH与中药固体制剂吸湿性(4)中药固体制剂防湿措施(5)半衰期和有效期的计算十九、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一)生物药剂学药物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生物药剂学及其研究内容(2)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3)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因素十九、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二)药物动力学常用术语与参数(1)药物动力学及其研究内容(2)隔室模型、生物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体内总清除率(3)生物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4)单室模型单(多)剂量静注、静脉滴注、血管外给药血药浓度一时间关系计算公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三)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与溶出度(1)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及其评价指标(2)需测定溶出度的药物,溶出度的测定方法与常用参数(3)溶出度与生物利用度的相关性二十、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一)基本要求药物配伍变化研究的目的与类型(1)研究目的(2)配伍变化的类型(二)药剂学的配伍变化1.物理的配伍变化常见变化及原因2.化学的配伍变化常见变化及原因3.注射剂的配伍变化常见变化及原因4.实验及处理方法(1)实验方法(2)处理方法二十一、中药炮制绪论(一)基本要求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1)炮炙与炮制(2)《雷公炮炙论》、《炮炙大法》和《修事指南》的作者、成书年代和学术价值(二)中药炮制的目的与作用1.中药炮制的目的(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3)增强药物疗效(4)便于调剂和制剂(5)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2.中药炮制的作用(1)对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的影响(2)净制、切制、加热、辅料炮制与临床疗效(3)对含生物碱类、苷类、挥发油类、鞣质类成分饮片质量的影响(三)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1.液体辅料(1)酒、醋、食盐水、米泔水的作用与用量(2)姜汁、黑豆汁、蜜、油的作用与用量2.固体辅料麦麸、米、土、河砂、滑石粉、蛤粉的作用(四)饮片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质量要求(1)净度、片型、色泽、气味的要求(2)水分及有毒成分的限量二十二、净制与切制(一)净制净制的目的与方法(1)净制的目的(2)净制的方法(二)切制与干燥1.饮片类型薄片、厚片、斜片、段、丝、块2.切制与干燥方法(1)软化药材的方法(淋、洗、泡、漂、润)(2)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3)不同类型药材切药机的选用(4)干燥方法与条件二十三、炒法(一)清炒法 1.炒黄牛蒡子、芥子、王不留行、莱菔子、苍耳子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2.炒焦山楂、栀子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3.炒炭大蓟、蒲黄、荆芥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二)加辅料炒1.麸炒枳壳、苍术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2.米炒斑蝥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3.土炒白术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4.砂炒马钱子、骨碎补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5.滑石粉炒水蛭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6.蛤粉炒阿胶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二十四、炙法(一)酒炙大黄、黄连、当归、蕲蛇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二)醋炙甘遂、延胡索、乳香、香附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三)盐炙杜仲、黄柏、泽泻、车前子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四)姜炙厚朴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五)蜜炙黄芪、甘草、麻黄、炮制方法、辅料用枇杷叶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六)油炙淫羊藿、蛤蚧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十五、煅法(一)明煅白矾、牡蛎、石决明炮制方法、注意事项、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二)煅淬赭石、自然铜、炉甘石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三)扣锅煅血余炭炮制方法、注意事项、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二十六、蒸煮燀法(一)蒸何首乌、黄芩、地黄、黄精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二)煮藤黄、川乌、附子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及解毒机理(三)燀苦杏仁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二十七、其他制法(一)复制半夏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炮制作用与解毒机理(二)发酵六神曲炮制方法、品质要求、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三)发芽麦芽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四)制霜巴豆、西瓜霜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五)煨肉豆蔻炮制方法、辅料用量、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六)提净芒硝炮制方法、成品性状与炮制作用炮制方法、注意事项(七)水飞朱砂与炮制作用。
2014年中药师考试大纲
2014年临床中药初级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基础知识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药学一、药性理论(一)四气1.四气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2.四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二)五味五味所表示药物的作用 1(三)升降浮沉1.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 12.升浮沉降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四)归经1.归经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12.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1(五)毒性1.毒性的含义 12.正确对待中药的毒性 13.引起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14.掌握药物毒性对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 1二、中药的配伍与用药禁忌(一)中药的配伍1.配伍的意义 12.配伍的内容 1(二)中药的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 12.妊娠用药禁忌 13.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1三、中药的剂量与用法(一)剂量确定中药剂量的因素 1(二)用法1.特殊煎法 12.服药法 1四、解表药(一)概述1.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2.解表药的功效 13.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4.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解表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解表药的功效 17.各类解表药的适应范围 1(二)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辛夷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六、泻下药(一)概述1.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2.泻下药的功效 13.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4.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泻下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泻下药的功效 17.各类泻下药的适应范围 1 (二)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四)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七、祛风湿药(一)概述1.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2.祛风湿药的功效 13.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4.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祛风湿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祛风湿药的功效 17.各类祛风湿药的适应范围 1 (二)祛风寒湿药独活、威灵仙、川乌、蕲蛇、乌梢蛇、木瓜、伸筋草、海风藤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祛风湿热药秦艽、防己、豨莶草、雷公藤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四)祛风湿强筋骨药桑寄生、五加皮、狗脊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八、化湿药(一)概述1.化湿药的性能特点 12.化湿药的功效 13.化湿药的适应范围 14.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藿香、佩兰、苍术、厚朴、砂仁、白豆蔻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九、利水渗湿药(一)概述1.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12.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13.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14.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利水渗湿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利水渗湿药的功效 17.各类利水渗湿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利水消肿药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香加皮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三)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四)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垂盆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十、温里药(一)概述1.温里药的性能特点 12.温里药的功效 13.温里药的适应范围 14.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丁香、高良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十一、理气药(一)概述1.理气药的性能特点 12.理气药的功效 13.理气药的适应范围 14.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陈皮、青皮、枳实、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荔枝核、香附、薤白、大腹皮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十二、消食药(一)概述1.消食药的性能特点 12.消食药的功效 13.消食药的适应范围 14.消食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山楂、神曲、麦芽、莱菔子、鸡内金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十三、驱虫药(一)概述1.驱虫药的性能特点 12.驱虫药的功效 13.驱虫药的适应范围 14.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十四、止血药(一)概述1.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2.止血药的功效 13.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14.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止血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止血药的功效 17.各类止血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凉血止血药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化瘀止血药三七、茜草、蒲黄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四)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血余炭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五)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十五、活血化瘀药(一)概述1.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12.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3.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14.活血化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活血化瘀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活血化瘀药的功效 17.各类活血化瘀药的适应范围 1 (二)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乳香、没药、五灵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桃仁、益母草、牛膝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四)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骨碎补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五)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穿山甲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十六、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概述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 1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13.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 14.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功效 17.各类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 1(二)温化寒痰药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皂荚、白前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三)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瓦楞子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四)止咳平喘药苦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十七、安神药(一)概述1.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12.安神药的功效 13.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14.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安神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安神药的功效 17.各类安神药的适应范围 1 (二)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琥珀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首乌藤、合欢皮、远志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十八、平肝息风药(一)概述1.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 12.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13.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 14.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平肝息风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平肝息风药的功效 17.各类平肝息风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平抑肝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代赭石、罗布麻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息风止痉药羚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十九、开窍药(一)概述1.开窍药的性能特点 12.开窍药的功效 13.开窍药的适应范围 14.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二)具体药物麝香、冰片、苏合香、石菖蒲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二十、补虚药(一)概述1.补虚药的性能特点 12.补虚药的功效 13.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14.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补虚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补虚药的功效 17.各类补虚药的适应范围 1 (二)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大枣、饴糖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补阳药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冬虫夏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四)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五)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黑芝麻、龟甲、鳖甲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二十一、收涩药(一)概述1.收涩药的性能特点 12.收涩药的功效 13.收涩药的适应范围 14.收涩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5.各类收涩药的性能特点 16.各类收涩药的功效 17.各类收涩药的适应范围 1 (二)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三)敛肺涩肠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肉豆蔻、赤石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 (四)固精缩尿止带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海螵蛸、莲子、芡实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二十二、攻毒杀虫止痒药(一)概述1.攻毒杀虫止痒药的性能特点 12.攻毒杀虫止痒药的功效 13.攻毒杀虫止痒药的适应范围 14.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使用注意事项 1来源:考试大-中药师续表(方剂学)(二)具体药物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大蒜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1二十三、拔毒化腐生肌药(一)概述1.拔毒化腐生肌药的性能特点 12.拔毒化腐生肌药的功效1 3.拔毒化腐生肌药的适应范围 1 4.拔毒化腐生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1 (二)具体药物铅丹、炉甘石、硼砂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 方 剂 学一、概述(一)方剂与治法1.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 2.常用治法 1 (二)方剂的组成与变化1.方剂配伍的目的1 2.方剂的组方原则1 3.方剂的变化形式1 (三)常用剂型汤、丸、散、膏、酒、丹、栓、注射剂的特点及临床意义1 二、解表剂(一)概述1.解表剂的适用范围1 2.解表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 (二)辛温解表1.桂枝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麻黄汤的鉴别应用12.九味羌活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3.小青龙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1 (三)辛凉解表1.银翘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桑菊饮的鉴别应用1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 13.柴葛解肌汤的组方原理1 (四)扶正解表 败毒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三、泻下剂(一)概述1.泻下剂的适用范围12.泻下剂的应用注意事项1(二)寒下1.大承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的鉴别应用12.大黄牡丹汤的组方原理 1 (三)温下温脾汤的组方原理 1 (四)润下1.麻子仁丸的组方原理 12.济川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麻子仁丸的鉴别应用 1 (五)逐水十枣汤的组方原理及应用注意事项 1 (六)攻补兼施黄龙汤的组方原理 1四、和解剂(一)概述1.和解剂的适用范围 12.和解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2.大柴胡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柴胡汤的鉴别应用13.蒿芩清胆汤的组方原理 1 (三)调和肝脾1.四逆散的组方原理 12.逍遥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四逆散的鉴别应用13.痛泻要方的组方原理 1 (四)调和肠胃半夏泻心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五、清热剂(一)概述1.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12.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清气分热1.白虎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2.竹叶石膏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白虎汤的鉴别应用1 (三)清营凉血1.清营汤的组方原理 12.犀角地黄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营汤的鉴别应用1 (四)清热解毒1.黄连解毒汤的组方原理 12.凉膈散的组方原理 13.普济消毒饮的组方原理 14.仙方活命饮的组方原理及其与五味消毒饮的鉴别应用1 (五)清脏腑热1.导赤散的组方原理 12.龙胆泻肝汤的组方原理 13.清胃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4.玉女煎的组方原理及其与清胃散的鉴别应用 15.苇茎汤的组方原理 16.葛根黄芩黄连汤的组方原理 1(六)清虚热1.青蒿鳖甲汤的组方原理 12.当归六黄汤的组方原理 1六、祛暑剂(一)概述1.祛暑剂的适用范围 12.祛暑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祛暑解表香薷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三)祛暑利湿六一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四)清暑益气清暑益气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1七、温里剂(一)概述1.温里剂的适用范围 12.温里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温中祛寒1.理中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2.小建中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三)回阳救逆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参附汤的鉴别应用1 (四)温经散寒1.当归四逆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2.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当归四逆汤的鉴别应用13.阳和汤的组方原理 1八、补益剂(一)概述1.补益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 12.补益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补气1.四君子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2.参苓白术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四君子汤的鉴别应用13.补中益气汤的组方原理 14.生脉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15.完带汤的组方原理 1 (三)补血1.四物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2.当归补血汤的组方原理 13.归脾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四)气血双补1.炙甘草汤的组方原理 12.八珍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的鉴别应用1 (五)补阴1.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2.大补阴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六)补阳肾气丸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七)阴阳双补1.地黄饮子的组方原理 12.七宝美髯丹的组方原理 1九、固涩剂(一)概述1.固涩剂的适用范围 12.固涩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固表止汗牡蛎散的组方原理 1 (三)涩肠固脱1.真人养脏汤的组方原理 12.四神丸的组方原理 1 (四)涩精止遗1.金锁固精丸的组方原理 12.桑螵蛸散的组方原理 1 (五)固崩止带固冲汤的组方原理 1十、安神剂(一)概述1.安神剂的适用范围 12.安神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重镇安神朱砂安神丸的组方原理 1 (三)滋养安神1.酸枣仁汤的组方原理 12.天王补心丹的组方原理 1十一、开窍剂(一)概述1.开窍剂的适用范围 12.开窍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凉开1.安宫牛黄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牛黄清心丸的鉴别应用12.至宝丹与安宫牛黄丸、紫雪的鉴别应用 1 (三)温开苏合香丸的组方原理 1十四、治风剂(一)概述1.治风剂的适用范围 12.治风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疏散外风1.川芎茶调散的组方原理 12.大秦艽汤的组方原理 13.小活络丹的组方原理 14.消风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防风通圣散的鉴别应用1 (三)平息内风1.羚角钩藤汤的组方原理 12.镇肝熄风汤的组方原理 13.天麻钩藤饮的组方原理及其与镇肝熄风汤的鉴别应用1十五、治燥剂(一)概述 1.治燥剂的适用范围 12.治燥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轻宣外燥1.杏苏散的组方原理 12.清燥救肺汤的组方原理 1(三)滋阴润燥1.增液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2.麦门冬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炙甘草汤、清燥救肺汤的鉴别应用13.百合固金汤的组方原理 14.养阴清肺汤的组方原理 1十六、祛湿剂(一)概述1.祛湿剂的适用范围 12.祛湿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燥湿和胃1.平胃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2.藿香正气散的组方原理 1 (三)清热祛湿1.茵陈蒿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2.八正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小蓟饮子的鉴别应用 13.三仁汤的组方原理 14.甘露消毒丹的组方原理 15.二妙散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 (四)利水渗湿1.五苓散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猪苓汤的鉴别应用12.防己黄芪汤的组方原理 1 (五)温化寒湿1.苓桂术甘汤的组方原理 12.真武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3.实脾散的组方原理及其与真武汤的鉴别应用 14.萆薢分清饮的组方原理 1 (六)祛风胜湿1.羌活胜湿汤的组方原理 12.独活寄生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十七、祛痰剂(一)概述1.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配伍规律 12.祛痰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 (二)燥湿化痰1.二陈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化裁 12.温胆汤的组方原理、加减化裁及其与蒿芩清胆汤的鉴别应用1 (三)清热化痰1.清气化痰丸的组方原理 12.小陷胸汤的组方原理 13.滚痰丸的组方原理 1 (四)润燥化痰贝母瓜蒌散的组方原理 1 (五)温化寒痰三子养亲汤的组方原理 1014年初级中药师考试大纲——相关专业知识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医学基础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内容 2(二)辨证论治1.症、证、病 22.辨证论治 23.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2二、阴阳学说(一)阴阳学说阴阳的概念及其特性 2(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1.阴阳的对立制约 22.阴阳的互根互用 23.阴阳的消长平衡 24.阴阳的相互转化 2(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2.解释人体的生理活动 2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24.指导疾病的诊断 25.指导疾病的防治 2三、五行学说(一)五行学说的概念1.五行和五行学说 22.五行特性 23.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 2(二)五行的生克关系1.五行相生与相克 22.五行相乘与相侮 23.五行母子相及 2(六)治风化痰1.止嗽散的组方原理 12.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方原理 1十八、消食剂(一)概述1.消食剂的适用范围 12.消食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二)消食化滞1.保和丸的组方原理 12.枳实导滞丸的组方原理 1(三)健脾消食1.健脾丸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参苓白术散的鉴别应用12.枳实消痞丸的组方原理 1十九、驱虫剂乌梅丸的组方原理 1(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 22.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 23.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 2四、藏象(一)心1.心主血脉 22.心藏神 23.心在体合脉 24.心开窍于舌 25.心在液为汗 26.在志为喜 27.心其华在面 2 (二)肺1.肺主气、司呼吸 22.肺主宣发肃降 23.肺主通调水道 24.肺朝百脉、主治节 25.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26.肺开窍于鼻 27.在志为悲 28.肺在液为涕 2 (三)脾1.脾主运化 22.脾主升清 23.脾主统血 24.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25.脾开窍于口 26.脾在液为涎 27.在志为思 28.脾其华在唇 2 (四)肝1.肝主疏泄 22.肝主藏血 23.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24.肝开窍于目 25.在志为怒 26.肝在液为泪 2 (五)肾1.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22.肾主水 23.肾主纳气 24.肾在体合骨 25.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26.肾在液为唾 27.在志为恐 28.肾其华在发 2(六)胆1.胆贮存胆汁 22.胆排泄胆汁 23.胆主决断 2(七)胃1.胃主受纳、腐熟水谷 22.胃主通降 23.胃喜润恶燥 2(八)小肠1.小肠主受盛化物 22.小肠主泌别清浊 2 (九)大肠1.大肠传化糟粕 22.大肠主津 2 (十)膀胱1.膀胱贮存尿液 22.膀胱排泄尿液 2 (十一)三焦1.三焦通行元气和水液 22.三焦部位的划分及功能特点 2 (十二)女子胞女子胞的主要功能 2(十三)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的生理病理联系 22.心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23.心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 24.心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25.肺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26.肺与肝的生理病理联系 27.肺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28.肝与脾的生理病理联系 29.肝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210.脾与肾的生理病理联系 2(十四)脏与腑之间的关系1.心与小肠的生理病理联系 22.肺与大肠的生理病理联系 23.脾与胃的生理病理联系 24.肝与胆的生理病理联系 25.肾与膀胱的生理病理联系 2(十五)腑与腑之间的关系1.六腑生理功能的相互联系 22.六腑病理变化的相互影响 2七、病因(一)六淫1.六淫及其致病的共同特点 22.风邪 23.寒邪 24.暑邪 25.湿邪 26.燥邪 27.火(热)邪 2 (二)疫气1.疫气 22.疫气发生和疫病流行的原因 2 (三)七情内伤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2 (四)饮食失宜1.饮食不节 22.饮食不洁 23.饮食偏嗜 2 (五)劳逸过度1.过劳 22.过逸 2 (六)痰饮1.痰饮 22.痰饮的形成因素 23.痰饮的致病特点 2 (七)瘀血1.瘀血 22.瘀血的形成因素 23.瘀血的病症特点 2八、发病(一)发病基本原理1.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 22.邪气是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 23.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2 (二)发病形式1.感而即发 22.伏而后发 23.徐发 24.继发 25.复发 2九、病机(一)邪正盛衰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二)阴阳失调1.阴阳偏盛 22.阴阳偏衰 23.阴阳互损 24.阴阳格拒 25.阴阳亡失 2(三)气血津液失常1.气的失常 22.血的失常 23.津液代谢失常 2十、诊法(一)望诊1.望神 22.望色 23.望形体 24.望头项五官 25.望舌 26.望排出物 2 (二)闻诊1.听声音 22.嗅气味 2 (三)问诊1.问寒热 22.问汗 23.问疼痛 24.问饮食口味 25.问大小便 26.问睡眠 27.问耳目 2 (四)切诊1.切脉部位 22.正常脉象 23.常见病脉 24.按肌肤 25.按手足 26.按脘腹 2十一、辨证(一)八纲辨证1.表里辨证 22.寒热辨证 23.虚实辨证 24.阴阳辨证 2 (二)脏腑辨证1.心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2.肺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3.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4.肝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5.肾病的辨证与鉴别要点 26.小肠病的辨证 27.大肠病的辨证 28.胃病的辨证 29.胆病的辨证 210.膀胱病的辨证 2十二、防治原则(一)预防1.未病先防 22.既病防变 2 (二)治则1.扶正祛邪 22.标本先后 23.调整阴阳 24.正治反治 2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2续表(中药药理学)考试学科单元细目要点考试科目中药药理学一、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一)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1.中药四性(四气)的现代研究 22.中药五味的现代研究 23.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 24.对中药毒性的现代认识 2(二)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1.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药物因素 22.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机体因素 23.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环境因素 2二、解表药(一)基本知识解表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麻黄、柴胡、桂枝、葛根、细辛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三、清热药(一)基本知识清热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黄芩、黄连、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青蒿、栀子、鱼腥草、苦参、知母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四、泻下药(一)基本知识1.泻下药的分类 22.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大黄、芒硝、番泻叶、芫花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五、祛风湿药(一)基本知识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秦艽、独活、五加皮、防己、雷公藤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六、芳香化湿药(一)基本知识芳香化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厚朴、广藿香、苍术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七、利水渗湿药(一)基本知识1.利水渗湿药的分类 22.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茯苓、泽泻、茵陈、猪苓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十二、活血化瘀药(一)基本知识活血化瘀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 (二)常用药物丹参、川芎、益母草、延胡索、水蛭、桃仁、红花、莪术、银杏叶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一)基本知识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桔梗、半夏、苦杏仁1.功效 22.药理作用 23.现代应用 24.不良反应 2十四、安神药(一)基本知识安神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2(二)常用药物:酸1.功效 2。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2014年真题-(1)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2014年真题-(1)(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最佳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属于症的是SSS_SINGLE_SELA 嗳气B 食积C 热淋D 虚劳E 鼻渊分值: 2.5答案:A[解析]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故本题选A。
2.下列药物属阳的是SSS_SINGLE_SELA 补中益气B 清热导滞C 降气收敛D 消积导致E 降逆收敛分值: 2.5答案:A[解析] 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多上行向外,其性升浮,升浮者为阳;具有泻下、清热、利尿、重镇安神、潜阳熄风、消导积滞、降逆、收敛等功效的药物,多下行向内,其性皆沉降,沉降者为阴。
3.下列是按相生规律制定的是SSS_SINGLE_SELA 佐金平木B 益火补土C 培土制水D 泻南补北E 抑木扶土分值: 2.5答案:B[解析] 略。
4.下列称为娇脏的是SSS_SINGLE_SELA .肾B .肝C .脾D .心E .肺分值: 2.5答案:E[解析] 在各脏腑中,肺位最高,故称“华盖”。
由于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
5.“水火既济”是指SSS_SINGLE_SELA 心与肝的关系B 心与肾的关系C 心与脾的关系D 心与肺的关系E 脾与肾的关系分值: 2.5答案:B[解析] 在正常情况下,心火必须下降于肾,助肾阳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济于心,助心阴以使心阳不亢。
古人称这种关系为“水火既济”、“心肾相交”。
6.偏阳体质者易于表现为SSS_SINGLE_SELA 疲劳B 急躁C 喜热D 喜静E 少动分值: 2.5答案:B[解析] 偏阳体质者多表现在性格外向,喜动,易急躁,自制力较差等。
7.具有生风动血致病特点的外感病邪是SSS_SINGLE_SELA 风邪B 寒邪C 暑邪D 燥邪E 火邪分值: 2.5答案:E[解析] 火热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1)火热为阳邪;(2)火易伤津耗气;(3)火热易生风动血;(4)火热易发肿疡。
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的合理应用(中药合理用药概述)练习题
一、最佳选择题1、药师指导患者使用中药时,首先保证患者用药A、经济B、安全C、简便D、有效E、合理2、在合理用药的原则中,安全的含义首先是指A、使用有毒药物时,应考虑是否适当B、使用有毒药物时,应考虑选择合理剂量C、应考虑所选药物是否安全,是否会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D、应考虑用药出现不良反应后,是否另行选药E、应考虑用药后如出现意外,是否有相应的处理措施二、配伍选择题1、A.安全B.有效C.简便D.经济E.高效<1> 、合理用药时考虑是否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符合的用药原则是A B C D E<2> 、合理用药时使患者用药能达到预期目的符合的用药原则是A B C D E<3> 、合理用药时考虑使用者易于掌握,应用方便符合的用药原则是A B C D E<4> 、合理用药时考虑要减少卫生资源的消耗符合的用药原则是A B C D E三、多项选择题1、合理用药的目的有A、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治疗效能B、将中药和中成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甚至于零C、以最少的支出,冒最小的风险,得到最好的治疗效果D、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减少浪费和患者经济负担E、方便患者使用2、合理用药的原则有A、安全B、经济C、简便D、快速E、有效3、执业药师的作用有A、药学信息咨询服务B、药物不良反应监测C、审查与监督处方不合理用药D、向患者宣讲相关的用药知识E、向护士指导用药知识4、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有A、给药剂量过大B、用药时间过长C、乱用贵重药品D、违反用药禁忌E、给药途径不适5、不合理用药的后果有A、增加医药资源的消耗B、延误疾病的治疗C、发生药源性疾病D、造成医疗纠纷E、造成医疗事故6、合理用药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用药安全、有效、简便、经济的保障。
那么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有A、准确辨析病证B、选择质优饮片C、给药途径适宜D、掌握剂量用法E、认真审方堵漏。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4年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真题及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
只有1个最佳答案)1.下列属于症的是( )。
A.嗳气B.食积C.热淋D.虚劳E.鼻渊参考答案:A2.下列药物属阳的是( )。
A.补中益气B.清热导滞C.降气收敛D.消积导滞E.降逆收敛参考答案:A3.下列是按相生规律制定的是( )A.佐金平木B.益火补土C.培土制水D.泻南补北E.抑木扶土参考答案:B4.称为“娇脏”的是( )A.肾B.肝C.脾D.心E.肺参考答案:E5.“水火既济”是指( )A.心与肝的关系B.心与肾的关系C.心与脾的关系D.心与肺的关系E.脾与肾的关系参考答案:B6.偏阳体质者易于表现为( )A.疲劳B.急躁C.喜热D.喜静E.少动参考答案:B7.具有生风动血致病特点的外感病邪是( )A.风邪B.寒邪C.暑邪D.燥邪E.火邪参考答案:E8.舌胖大,有齿痕,所属的是( )A.肺气虚B.脾气虚C.肾阴虚D.肝血虚E.心血虚参考答案:B9.三部脉分候脏腑,左寸候的是( )A.肾B.肺C.脾D.肝E.心参考答案:E10.腰肾酸软,滑精早泄,多见于( )A.肾阳虚证B.肾阴虚证C.肾精不足证D.肾气不固证E.肾不纳气证参考答案:D11.缓则治其本治则适用( )A.腹水鼓胀B.肠热便秘C.虚人感冒D.肺痨咳嗽E.湿热泄泻参考答案:D12.属于反治的是( )A.热者寒之B.寒者热之C.塞因塞用D.虚则补之E.实则泻之参考答案:C13.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属于( )B.风热头痛C.风湿头痛D.瘀血头痛E.肝阳头痛参考答案:D14.肺阴虚选用方药( )A.左归丸加减B.右归丸加减C.七福饮加减D.补肺汤加减E.沙参麦冬汤加减参考答案:E15.根据藏药八性理论,治隆病采用的药物性能是( )A.热锐B.凉钝C.轻糙D.柔软E.重腻参考答案:E16.三酰甘油高于正常值,其临床意义是( )A.肝功能严重障碍B.甲状腺功能亢进C.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D.甲状旁腺功能亢进E.动脉粥样硬化参考答案:E17.执业药师需要特别提醒的特殊情况是( )A.患者购买贵重药品B.患者购买非处方药C.患者购买的药品近期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D.患者购买长期维持治疗的药品E.患者购买疗程治疗的药品参考答案:C18.处方写锦纹应付( )A.槟榔B.南沙参C.大黄D.杜仲E.肉苁蓉参考答案:C19.处方写延胡索应付( )A.酒炒品B.清炒品D.醋炙品E.盐炙品参考答案:D20.服用藿香正气丸的( )A.黄酒B.姜汤C.米汤D.盐水E.清茶参考答案:B21.功效不同,不可同放于一个斗中的是( )A.板蓝根和大青叶B.当归和川芎C.萹蓄和瞿麦D.当归和独活E.牡丹皮和赤芍参考答案:D22.最易泛油的药( )A.苦参B.当归C.厚朴D.板蓝根E.何首乌参考答案:B23.饮片的含水量是( )A. 5-10%B。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14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二)百手整理起驾为您一、最佳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佳答案)1.成人血清尿素氮用速率法正常参考范围是A.3.2-7.1mmol/LB.1.8—6.5mmol/LC.4.5-7.8mmol/LD.4.0-7.5mmol/LE.3.5-7.2mmol/L2.下列不属于但热不寒的是A.日晡潮热B.五心烦热C.壮热不退D.往来寒热E.身热不扬3.脾主统血的功能与气的哪项功能有关A.推动作用B.气化作用C.温煦作用D.固摄作用E.防御作用4.具有解表和中的功效,用于寒热头痛,食滞阴中,呕吐胀满病症的治疗的非处方药是A.建曲B.双黄连口服液C.羚翘解毒丸D.桑菊感冒片E.银翘解毒片5.下列属里证的表现是A.恶寒发热B.寒热往来C.恶风D.小便黄赤E.喷嚏6.“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最终会导致A.实寒证B.阴阳亡失C.虚寒证D.实热证E.阴阳两虚7.“水火既济”为()两脏本身阴阳动态平衡的重要条件A.心肾B.肝肾C.脾肾D.心脾E.肺肾8.脾阳虚证的辨证要点有A.腰膝酸软B.畏寒肢冷C.呕吐D.淡红舌E.脉弦9.下列属于假神的表现是A.神识昏迷B.循衣摸床C.目光有神D.反应灵敏E.原来不欲语,突然转为言语不休10.下列除哪项处均为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A.医用脱脂棉B.创可贴C.切片机D.医用X线胶片E.纱布绷带11.下列何种表现不是寒邪的致病特点A.气血运行不畅B.恶寒C.心烦D.筋脉收缩而挛急E.疼痛12.某女,常自觉胸胁胀痛,胸闷不舒,善太息,晨起口苦欲呕,月经延期伴紫暗血块,经行腹痛,苔白,脉弦,应诊为A.心脉痹阻证B.瘀血阻络证C.肝阴虚证D.肝气郁结证E.肝血虚证13.积聚于“膻中”的气是A.精气B.元气C.宗气C.卫气E.营气14.督脉的基本功能A.调节阳经的气血B.调节阴经的气血C.主持妊养胞胎D.促进生殖E.约束纵行诸经15.处方书写白芥子,应付A.生白芥子B.清炒白芥子C.麸炒白芥子D.醋炒白芥子E.酒炒白芥子16.不适用于治疗诊断明确的萎缩性胃炎的非处方药是A.保和颗粒B.和中理脾丸C.山楂调中丸D.神曲茶E.大山楂丸17.六味安消散的功能是A.开窃醒神,镇惊熄风,活血通络B.疏肝健胃,消肿散结,解毒止痛C.舒肝解郁,利胆退黄,消炎解毒D.健脾和胃,止痛止吐E.和胃健脾,导滞消积,润肠通便,理气,降脂18.亡阴证的临床表现通常不见A.午后潮热B.口舌干燥C.汗出而热C.唇干焦裂E.手足温19.下列药物中需要临时捣碎的是A.大风子B.土鳖虫C.山药C.磁石E.细辛20.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的经脉是A.足阳明胃经B.手少阳三焦经C.手阳明大肠经D.足少阴肾经E.足厥阴肝经21.在霉菌与害虫繁殖生长的旺季,对饮片的养护宜采用A.通风养护法B.密封养护法C.高温养护法D.清洁养护法E.对抗贮存法22.一般成人的血液pH值为A.7.35-7.45B.7.45~7.55C.7.22-7.35D.7.45-7.65E.7.35-7.5523.属于中药毒麻药的药物是A.砒霜B.马钱子C.罂粟壳D.水银E.巴豆24.桂龙咳喘胶囊的功能是A.清肺润燥,止咳化痰B.降气平喘,止咳化痰C.祛风清热,止咳化痰D.宣肺化痰,止咳平喘E.解表散寒,宣肺止嗽25.不属药师向医师提供的用药咨询服务内容是A.新药信息B.用药信息C.不良反应D.禁忌证候E.患者体质26.指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相互格拒的一种病理状态A.阳盛格阴B.阴盛格阳C.阴阳偏盛D.阴阳偏衰E.阴阳消长27.女性血红蛋白参考值是A.120-160g/LB.170-200g/LC.110-150g/LD.100-160g/LE.70-100g/L28.下列不属于表证的表现是A.小便清长B.舌苔薄白C.脉浮D.头身疼痛E.发热恶寒29.可用姜汁、食醋含漱或内服解毒的是A.关木通B.草乌C.雄黄D.蟾酥E.天南星30.合理使用中成药是指A.最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B.促使在用药学科日臻完善C.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药治疗效能D.将中药和中成药的不良反应降低到最低限度E.运用中医药学综合知识及管理学知识指导临床用药31.功能较协调的体质是A.偏阳质B.偏阴质C.阳虚质D.阴虚质E.阴阳平和质32.望神的重点是望病人的A.眼神B.动态C.形体D.皮肤E.面色33.急性病人面色突然变得苍白属于A.阳气不足B.阳气暴脱C.脾气虚衰D.阴寒内盛E.阴虚而阳亢34.下列哪项不为心火亢盛主证的临床表现A.心中烦热B.脉数C.口渴D.口舌糜烂疼痛E.心前区疼痛35.痰阻经络的症状A.癫狂B.喘咳咯痰C.胸闷心悸D.神昏、痴呆E.瘰疬痰核,肢体麻木,阴疽流注36.下列药物中除哪味药外均应预先碾碎备用A.茯苓块B.五倍子C.阳起石D.青皮子E.白海巴37.劳则A.气逆B.气下C.气结D.气耗E.气乱38.下列为妊娠禁忌用药的是A.茯苓B.白术C.甘草C.人参E.甘遂39.周某近日因思虑过度,常自觉心中悸动,失眠多梦,食少纳呆,大便溏泻,舌质淡,脉细弱无力,应诊为A.寒湿困脾B.脾胃湿热C.心气虚D.肝脾不调E.心脾两虚40.A/G(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的正常值为A.(1.5-2.5):lB.(2-3):1C.(1.5-2):2D.(3-4):1E.(2.5-4):1二、配伍选择题(共80题,每题0.5分。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之中医理论基础(一)考点复习
考点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考点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 (1)症、证、病的概念分类内容病疾病的简称,指有特定的致病因素、发病规律和病机演变的异常生命过程,具有特定的症状和体征症指疾病的外在表现,即症状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机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它比症状能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地揭示出疾病的发展过程和本质 (2)“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分类概念同病异治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及患者机体的反应不同,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就各异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来治疗 【最佳选择题】 某女,38岁。
自觉咽中不适,如有物梗塞,胸闷,经前乳房胀痛,舌苔白腻,脉弦滑。
辨证为痰气互结证。
所谓“证”是指 A.症状表现 B.病机概括 C.诊断方法 D.疾病名称 E.疾病过程『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证是病机概括。
【最佳选择题】 根据中医理论,“症”“证”“病”含义不同,下列表述属“证”的是 A.胸痛彻背 B.痰浊痹阻 C.郁证 D.脘腹痞满 E.活血化瘀『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痰浊痹阻属于证。
AD是症状、C是病名。
E是治法。
考点二、阴阳学说考点二、阴阳学说 1.阴阳的属性 白天:上午——阳中之阳,下午——阳中之阴 夜晚:前半夜——阴中之阴,后半夜——阴中之阳 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阳 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对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阴 2.阴阳的相互关系分类内容对立制约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互根互用阳根于阴,阴根于阳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消长平衡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相互转化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阳的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 3.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病机证型治法治则阴阳偏盛阳盛—实热证“热者寒之”,又称“治热以寒”“损其有余”“实则泻之”阴盛—实寒证“寒者热之”,又称“治寒以热”阴阳偏衰阳衰—虚寒证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又称“扶阳益火”“补其不足”“虚则补之”阴衰—虚热证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又称“滋阴壮水”阴中求阳:用补阳药时,佐用补阴药阳中求阴:用补阴药时,佐用补阳药 技巧: 谁虚治谁,治谁谁虚 谁虚求谁,求谁谁虚 【最佳选择题】 根据阴阳相互关系,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属于阴阳的 A.相互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相互转化『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是属于阴阳对立制约。
2014年药师考试大纲
2014年药师考试大纲药师考试是针对药学专业人才的一项专业资格考试,旨在确保药师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以下是2014年药师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概述:一、考试目的和要求药师考试旨在评价考生是否具备从事药师工作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
考试要求考生熟悉药品管理法规、药品知识、临床药学、药物制剂与分析等相关知识,能够进行药品的合理使用、药品管理、药学服务等专业活动。
二、考试科目及内容1. 药学基础知识:包括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等基础知识点。
2. 药事管理与法规:涉及药品管理法规、药品注册、药品流通、药品安全使用等法律法规知识。
3. 临床药学:包括临床药物治疗学、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经济学等临床应用知识。
4. 药物制剂与分析:涵盖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方法、药品质量控制等内容。
5. 药学服务与伦理:包括药师职业道德、药学服务模式、患者用药指导等。
三、考试形式药师考试通常分为笔试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笔试主要测试考生的理论知识,而实践操作则侧重于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
1. 笔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2. 实践操作:考生需要在模拟的药房环境中完成药品调剂、药品审核、患者咨询等任务。
四、考试准备考生在准备药师考试时,应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 系统学习:系统学习药学专业基础知识,确保理论知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法规熟悉:熟悉国家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药品注册、流通等流程。
3. 实践操作:通过模拟实践,提高药品调剂、审核等实际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临床案例,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和药物不良反应处理的能力。
5. 伦理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五、考试注意事项1. 考试时间:考生应提前了解考试时间,合理安排复习计划。
2. 考试地点:熟悉考试地点,避免因不熟悉环境而影响考试表现。
2014年执业药师大纲调整
调整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事管理与法规科目内容及要求的通知2014-03-26 10:23调整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药事管理与法规科目内容及要求的通知,食药监人便函〔2014〕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有关规定和国家新修订、新颁布的药事管理与法规,经认真研究并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现将2014年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药事管理与法规科目的调整内容和具体要求通知如下:一、在第一大单元“药事管理相关知识”第一小单元“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配套文件”第四要点“药品电子监管的规定”中,新增《关于2012年版药品电子监管实施工作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3年第10号)作为考试内容。
二、在第一大单元“药事管理相关知识”第二小单元“药事管理体制”中,有关考试内容应按照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13〕14号)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规定》(国办发〔2013〕24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国办发〔2013〕50号)等文件确定的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相关职能转变、主要职责和内设机构等予以调整。
三、在第一大单元“药事管理相关知识”第三小单元“药品质量及其监督检验”第二细目“药品质量管理规范和药品质量监督检验”中,新增《关于发布冷藏、冷冻药品的储存与运输管理等5个附录的公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13年第38号)作为考试内容。
四、在第一大单元“药事管理相关知识”第五小单元“中药管理”第一细目“中药管理有关规定”中,新增《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材管理的通知》(食药监〔2013〕208号)作为考试内容。
五、在第二大单元“药事管理法规”中,第一小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主席令第45号)有关考试内容,依据2013年12月28日公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主席令第8号)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做出修改的内容进行更新。
执业药师中医学考试大纲2014
中药鉴定学部分中药鉴定学知识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鉴定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中药鉴定学的任务2.我国历代与中药鉴定密切相关的重要本草著作3.影响药材质量的因素4.中药鉴定的依据、中药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中药鉴定的方法及中药鉴定的内容5.《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凡例和附录中与药材鉴定有关的规定6.各类药材及饮片鉴定常用的名词术语7.120种常用药材及其饮片的来源、产地、采收加工、化学成分、真实性鉴定(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安全性检测(包括有毒、有害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农药,黄曲霉毒素等的限量检查)、质量评价(包括经验鉴别、纯度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带“*”药材的伪品及其主要鉴别特征,17种附药的内容。
8.60种常用药材及其饮片的来源、化学成分、真实性鉴定(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要点、理化鉴别)、安全性检测(包括毒性成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黄曲霉毒素的限量检查)、质量评价(包括经验鉴别、纯度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等)和5种附药内容。
9.52种常用药材及其饮片的来源、真实性鉴定(性状鉴别)和质量评价(包括经验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等)。
10.20组性状相似易混中药的鉴定。
总论各论植物药类动物药类矿物药类中药化学知识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化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2.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3.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离与鉴别方法4.常用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5.常用中药材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结构测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6.常用中药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质量控制成分。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是考察执业药师综合应用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正确处理和解决药学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性科目,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中医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2.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民族医药基础知识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4.药学服务与咨询的基本内容5.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6.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知识7.常用非处方中成药知识8.中药的合理应用、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与中药不良反应知识9.中医药文献与信息以及医疗器械的有关知识。
201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化学部分2014年执业中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化学部分
中药化学知识是执业药师必备的中药学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化学部分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2.各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分类3.各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离与鉴别方法4.常用重要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方法5.常用中药材中所含有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离、结构测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2)正确认识游学的意义和价值化学教案有针对地开展游学活动试卷试题(3)把游学活动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化6.常用中药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质量控制成分。
(5)马钱子中主要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型、毒性和鉴别方法(6)上述中药在《中国药典》中的质量控制成分(7)上述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四、醌类(一)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类型及理化性质1.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类型苯醌、萘醌、菲醌和蒽醌类化合物的分类及基本结构2.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醌类化合物的性状、升华性(2)醌类化合物的溶解度与结构的关系(3)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及酸性强弱与结构的关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蒽醌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二)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1.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蒽醌类化合物的常用提取分离方法2.醌类化合物的结构测定(1)蒽醌类化合物的IR光谱特征(2)蒽醌类化合物的MS裂解规律(三)实例含醌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1)大黄中主要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提取分离方法(2)丹参中主要醌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鉴定方法和生物活性(3)紫草和虎杖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4)上述中药在《中国药典》中的质量控制成分(5)上述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五、香豆素和木脂素(一)香豆素1.香豆素的结构类型香豆素基本母核的结构特征和类型2.香豆素的理化性质(1)香豆素的性状、溶解性、荧光性及其他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是考察执业药师综合应用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正确处理和解决药学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性科目,是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执业药师的职责与执业活动的需要,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1.中医理论与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2.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民族医药基础知识3.常用医学检查指标的正常值参考范围以及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4.药学服务与咨询的基本内容5.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6.中药的贮藏与养护知识7.常用非处方中成药知识8.中药的合理应用、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与中药不良反应知识9.中医药文献与信息以及医疗器械的有关知识。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一、中医理论基础(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2)人与环境的统一性2.辨证论治(1)症、证、病的区别(2)辨证与论治的关系(二)阴阳学说1.阴阳的属性事物阴阳属性的分析和运用2.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2)阴阳的互根互用(3)阴阳的消长平衡(4)阴阳的相互转化3.阴阳学说的临床应用(1)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2)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三)五行学说1.五行与五行学说五行的特性2.五行的生克乘侮(1)五行的相生相克(2)五行的相乘相侮(四)藏象 1.五脏的生理功能(1)心的生理功能(2)肺的生理功能(3)脾的生理功能(4)肝的生理功能(5)肾的生理功能2.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的主要生理关系(2)心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3)心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4)心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5)肺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6)肺与肝的主要生理关系(7)肺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8)肝与脾的主要生理关系(9)肝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10)脾与肾的主要生理关系3.五脏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1)心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2)肺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3)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4)肝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5)肾与志、液、体、华、窍的关系4.六腑的生理功能(1)胆的主要生理功能(2)胃的主要生理功能(3)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4)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5)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6)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5.奇恒之腑(1)奇恒之腑所包括的组织器官(2)脑的生理功能及与五脏的关系(3)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及影响其功能的生理因素6.五脏与六腑的关系(1)心与小肠的主要生理关系(2)肺与大肠的主要生理关系(3)脾与胃的主要生理关系(4)肝与胆的主要生理关系(5)肾与膀胱的主要生理关系(五)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1.气(1)气的生成(2)气的分类与分布(3)气的功能(4)气的运行2.血(1)血的生成(2)血的运行(3)血的功能(4)气与血的关系3.津液(1)津液的生成(2)津液的代谢(3)津液的功能(六)经络1.经络系统的组成(1)经络系统的组成(2)经脉和络脉的组成2.十二经脉(1)走向和交接规律(2)分布规律和流注次序3.奇经八脉(1)奇经八脉及其作用(2)督、任、冲、带脉的基本功能4.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络的主要生理功能(七)体质1.体质的形成与分类(1)体质的形成(2)体质的分类2.体质学说的应用(1)指导养生防病(2)指导辨证治疗(八)病因1.六淫(1)六淫与六气的区别及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3)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8)疫疠邪气的性质及致病特点2.七情(1)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2)七情致病的特点3.饮食与劳逸失常(1)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致病特点(2)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4.痰饮(1)痰饮的形成(2)痰饮的致病特点5.瘀血(1)瘀血的形成(2)瘀血的致病特点(九)发病与病机 1.发病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2.邪正盛衰病机(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3.阴阳失调病机(1)阴阳盛衰的表现特点(2)阴阳互损的表现特点(3)阴阳格拒的表现特点(4)阴阳亡失的表现特点4.气血津液失调病机(1)气失调的病机和表现特点(2)血失调的病机和表现特点(3)津液失调的病机和表现特点(十)预防与康复1.预防(1)未病先防的原则和方法(2)既病防变的基本措施2.康复康复的原则及常用疗法二、中医诊断基础(一)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要点(1)主要内容(2)基本原则(二)四诊1.望诊(1)得神、失神、假神、神乱的临床表现及意义(2)白、黄、赤、青、黑五种病色的临床意义(3)望形体、头面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4)望舌质、舌苔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5)望排出物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意义2.闻诊(1)语声、呼吸及咳嗽、呃逆、嗳气声音变化的临床意义(2)口气、痰涕、二便气味异常的临床意义3.问诊(1)恶寒发热、但寒不热、但热不寒、寒热往来的临床意义(2)表证辨汗及自汗、盗汗、绝汗、战汗的临床表现及意义(3)疼痛的性质特点及不同部位疼痛的临床意义(4)口渴与饮水、食欲与食量及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5)大便和小便变化的临床意义(6)失眠和嗜睡的临床意义(7)耳鸣和耳聋的临床意义(8)月经和带下变化的临床意义4.切诊(1)切脉的部位和寸口脉分候脏腑(2)常见病脉的脉象及主病(3)按肌肤、按脘腹的要点和临床意义(三)辨证1.八纲辨证(1)表证、里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2)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3)虚证、实证的临床表现、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4)阴证、阳证的形成、临床表现和辨证鉴别要点2.脏腑辨证(1)心气虚与心阳虚、心血虚与心阴虚及心血瘀阻、心火亢盛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肺气虚与肺阴虚、风寒犯肺与风热犯肺及燥邪犯肺、痰浊阻肺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脾气虚与脾阳虚、寒湿困脾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4)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阴虚、肝血虚、、肝胆湿热、寒滞肝脉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5)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6)胃寒、胃热(火)、食滞胃脘、胃阴虚、大肠湿热、大肠津亏、膀胱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7)心肺两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肺脾两虚、肝火犯肺、肺肾阴虚、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气血津液辨证(1)气虚、气陷、气滞、气逆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2)血虚、血瘀、血热、血寒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3)气滞血瘀、气血两虚、气不摄血、气随血脱证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4)津液不足、水肿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三、常见病辨证论治(一)治则与治法1.治病求本(1)治标与治本的运用(2)正治与反治的运用2.扶正与祛邪(1)扶正与祛邪的区别(2)扶正祛邪的运用3.调整阴阳损其有余和补其不足的区别及临床应用4.三因制宜(1)因时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2)因地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3)因人制宜的原则和临床应用(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举例1.感冒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时疫感冒、体虚感冒的症状、治法、方药2.咳嗽风寒犯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热壅肺、肺肾阴虚的症状、治法、方药3.喘证风寒闭肺、痰热郁肺、肾虚型喘证的症状、治法、方药4.不寐心火炽盛、肝郁化火、阴虚火旺、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药5.胃痛胃寒、食滞胃痛、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脾胃虚寒的症状、治法、方药6.呕吐外邪犯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的症状、治法、方药7.泄泻伤食泄泻、脾胃虚弱、肾阳虚衰的症状、治法、方药8.便秘热结肠胃、肝脾气郁、津亏血燥、阳虚寒凝的症状、治法、方药9.头痛风寒头痛、风热头痛、风湿头痛、肝阳头痛、瘀血头痛的症状、治法、方药10.眩晕肝火上扰、气血亏虚的症状、治法、方药11.淋证热淋、石淋、劳淋的症状、治法、方药12.阳痿心脾两虚、肾阳不振、肝郁不舒的症状、治法、方药13.郁证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心脾两虚的症状、治法、方药14.虚劳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肺阴虚、肾阴虚的症状、治法、方药15.痹证(关节痹痛)行痹、痛痹、着痹、延痹的症状、治法、方药16.中暑阳暑、阴暑的症状、治法、方药17.疮疖热毒蕴结、暑热浸淫的症状、治法、方药18.乳癖肝郁痰凝、冲任失调的症状、治法、方药19.瘾疹风热犯表、风寒束表、血虚风燥的症状、治法、方药20.痔疮(1)内痔: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的症状、治法、方药(2)外痔:气滞血瘀、湿热下注的症状、治法、方药21.跌打损伤急性腰扭伤、慢性腰损伤的症状、治法、方药22.月经不调(1)月经先期:肾气虚、肝经郁热的症状、治法、方药(2)月经后期:肾虚血少、气滞血瘀的症状、治法、方药(3)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肝郁的症状、治法、方药(4)月经过多:脾虚、血瘀的症状、治法、方药23.痛经气滞血瘀、阳虚内寒的症状、治法、方药23.带下病湿热的症状、治法、方药24.积滞食滞、脾虚的症状、治法、方药厌食的症状、治法、方药25.鼻渊肺经热盛、胆经郁热的症状、治法、方药26.口疮脾胃积热、脾肾阳虚的症状、治法、方药27.咽喉肿痛风热外袭、火毒上攻、虚火上炎的症状、治法、方药四、民族医药基础知识(一)藏医药1.藏医基础知识(1)五元、三因、阴阳学说的内容(2)藏医的治疗方法2.藏药基础知识(1)药物与五元的关系(2)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3)配伍方法、原则(4)剂型和用药禁忌(5)常用方剂(二)蒙医药1.蒙医基础知识(1)三根、七素、三秽的内容(2)七素与三根的关系2.蒙药基础知识(1)药味、药力、药能、药物功能的内容,药味与五元的关系(2)组方依据和准则(3)传统剂型(4)用药方法、剂量和用药禁忌五、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一)血常规检查1.白细胞计数(1)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白细胞分类计数3.红细胞计数4.血红蛋白*5.血小板计数6.红细胞沉降率(二)尿常规检查1.尿液的酸碱度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尿比重3.尿蛋白4.尿葡萄糖5.尿胆红素6.尿隐血7.尿中白细胞8.尿沉渣管型9.尿沉渣结晶10.尿酮体11.尿肌酐12.尿尿酸13.尿淀粉酶(三)粪常规检查1.粪外观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粪隐血3.粪胆原4.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四)肝功能检查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γ-谷氨酰转移酶4.碱性磷酸酶5.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五)肾功能检查1.血清尿素氮(1)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血肌酐(六)血生化检查1.淀粉酶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磷酸激酶3.血尿酸(七)血糖与血脂代谢检查1.血糖(1)正常值参考范围(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糖化血红蛋白3.血清总胆固醇4.三酰甘油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八)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检查1.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2.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3.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4.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5.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六、药学服务与咨询(一)药学服务的基本要求从事药学服务应具备的素质(1)人际沟通的内容和技巧(2)药历的主要内容和格式(3)药学服务中投诉的应对(二)药学服务的内涵1.药学服务的内容(1)药学服务的主要实施内容(2)药学服务的具体工作2.药学服务的对象药学服务的重要人群(三)用药咨询1.患者的咨询(1)承接咨询的内容(2)特殊情况下的提示提醒及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2.医护人员的咨询咨询的内容七、中药调剂的基本知(一)处方处方的常用术语(1)与药名有关的术语(2)与煎煮等有关的术语(二)中药饮片处 1.正名和别名常见中药饮片的正名和别名识与操作技能方的药品名称 2.并开药名常见中药饮片的并开药名3.处方应付常见的处方应付(三)中药的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1)“十八反”配伍禁忌(2)“十九畏”配伍禁忌,2.妊娠禁忌(1)妊娠禁用的中药(2)妊娠慎用的中药3.饮食禁忌饮食禁忌的主要内容4.证候禁忌证候禁忌的实例分析(四)中药的用法用量1.汤剂的用法用量(1)内服法(2)外用法2.中成药的用法用量(1)内服法(2)外用法(3)特殊剂型的正确使用(4)中药注射剂的正确使用3.毒、麻中药的使用(1)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2)罂粟壳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五)中药的调剂1.中药饮片处方的调剂调剂程序、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2.中药饮片斗谱排列(1)斗谱编排原则(2)需特殊存放的品种与方法3.中成药调剂(1)中成药调剂注意事项(2)妊娠禁用的中成药(3)妊娠慎用的中成药(六)中药汤剂1.中药汤剂的煎煮煎煮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2.特殊煎药方法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另煎、对服、冲服、煎汤代水的适用范围、要求与注意事项八、中药的采购、贮藏与养护(一)中药的质量变异现象1.中药饮片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虫蛀、霉变、泛油、变色、气味散失、风化、潮解、粘连、腐烂2.中成药贮存中常见的质量变异现象易发生虫蛀、霉变、酸败、挥发、沉淀现象的常见剂型(二)引起中药质量变异的因素1.自身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所含水分、淀粉、黏液质、油脂、挥发油、色素等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2.环境因素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温度、湿度、日光、空气、霉菌、害虫、包装容器、贮存时间对中药质量变异的影响(三)中药的贮藏 1.中药材和饮片的贮藏(1)常用的贮藏方法和注意事项与养护(2)分类保管养护品种2.中药材和饮片的养护(1)传统养护技术(2)现代养护技术3.中成药的养护各种剂型中成药的贮存养护4.《中国药典》“凡例”贮藏项下对各名词术语的规定遮光、密闭、密封、熔封或严封、阴凉处、凉暗处、冷处、常温九、非处方药(一)非处方中成药非处方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正确使用的注意事项(二)各种常用非处方中成药1.内科用药解表剂、泻下剂、清热剂、止咳平喘剂、化痰剂、补虚剂、安神剂、治风剂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各剂类药的使用适应证和要点(2)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2.内科用药祛暑剂、温里剂、开窍剂、固涩剂、和解剂、理气剂、理血剂、消导化积剂、祛湿剂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3.外科用药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4.妇科用药理气剂、扶正剂(1)各剂类药的使用适应证和要点(2)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5.妇科用药清热剂、散结剂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6.眼科用药清热剂、扶正剂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7.耳鼻喉科用药耳病、鼻病、咽喉病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8.骨伤科用药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9.儿科用药治感冒类药、治咳嗽类药、治积滞类药、治厌食症类药、治脾虚泄泻类药各药的功能主治和使用注意十、中药的合理应用(一)合理用药1.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合理用药的诸原则(安全、有效、简便、经济)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后果(1)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2)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后果3.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保证合理用药的各种措施(二)中成药的联合应用1.中成药的合理联用(1)中成药与中成药联用的实例分析(2)中成药与中药汤剂联用的实例分析(3)中成药与药引联用的实例分析(4)中成药与西药联用的实例分析2.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1)含“十八反”、“十九畏”药昧中成药的配伍禁忌(2)含有毒药物中成药的联用(3)不同功效药物联用的禁忌(4)药物的相互作用(三)中西药的联合应用1.中西药联用的特点(1)协同增效(2)降低毒副反应(3)降低用药剂量2.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1)影响吸收(2)影响分布(3)影响代谢(4)影响排泄3.中西药联用(1)中西药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中西药不合理联用的实例分析4.含西药组分的中成药(1)常用的品名和所含西药成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使用注意事项十一、特殊人群的中药应用(一)老年人的中药应用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1)老年人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二)妊娠期患者和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1.妊娠期患者的中药应用根据风险慎重选择用药2.哺乳期患者的中药应用乳母用药对新生儿的影响(三)婴幼儿患者的中药应用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1)婴幼儿患者合理应用中药的原则(2)婴幼儿患者合理服用补益药(四)肾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用1.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相关品种3.中药引起肾损伤的防治原则防治原则(五)肝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应用1.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2.引起肝损伤的中药及其主要化学物质相关品种及有关化学物质十二、中药不良反应(一)药物不良反应1.中药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的界定2.不良反应的分类(1)病因学分类(2)病理学分类(二)中药不良反 1.皮肤症状各种类型药疹应常见的临床表现2.全身症状(1)各系统常见的中毒表现(2)肝肾损害的中毒表现(三)引起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1.药物和使用的因素炮制不当、剂量过大、疗程过长、辨证不准、配伍失度等引发不良反应的因素2.机体因素体质、性别、年龄、种属等引发不良反应的机体因素(四)常用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1.乌头类药物(1)乌头类药物和含乌头类药物的中成药(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2.马钱子及含马钱子的中成药(1)含马钱子的常见中成药(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3.蟾酥及含蟾酥的中成药(1)含蟾酥的常见中成药(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4.雄黄及含雄黄的中成药(1)含雄黄的常见中成药(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5.含朱砂、轻粉、红粉的中成药(1)相关品种(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6.含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的中成药(1)相关品种(2)中毒表现、原因、解救7.黄药子中毒表现、原因、解救(五)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和报告(1)自愿呈报和集中监测(2)监管系统(3)报告范围和程序2.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报告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填写内容(2)注意事项十三、中医药文常用中医药信息 1.传统中医药典籍(1)主要的医学典籍(2)主要的本草典籍献与信息(3)主要的方书典籍 2.现代中医药信息(1)药品标准 (2)常用中医药期刊 (3)常用中医药工具书与文摘 (4)常用的药品集和专著 (5)互联网资源十四、医 疗器械基本知识(一)医疗器械1.基本质量特性 安全性与有效性2.产品的分类分类原则及各类产品的主要品种 (二)家庭常用医疗器械1.卫生材料及敷料(1)医用纱布、医用棉花、医用绷带、医用橡皮膏、创可贴的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2)医用绷带的分类及用途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注射针、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基本质量要求、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3.体温计(1)水银体温计的分类及测量范围(2)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的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4.血压计(1)电子血压计的特点和适用范围(2)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的基本质量要求及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5.手持式家用血糖分析仪 (1)基本质量要求 (2)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6.制氧机及氧气瓶 (1)不同类型制氧机的特点 (2)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7.助听器 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8.避孕套 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9.拔罐器 (1)常用拔罐器具的种类及特点 (2)拔罐法的禁忌 10.针具(1)针具的种类(2)各种针具的材质、结构、规格、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常用消毒方法11.灸具*(1)灸法的种类(2)艾灸的材料、制品及其规格附注:常用非处方中成药品种名单一、内科用药(一)解表剂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银翘解毒丸(片)感冒退热颗粒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丸玉屏风颗粒参苏丸(二)祛暑剂保济丸藿香正气水(片、软胶囊)暑热感冒颗粒清暑解毒颗粒十滴水(软胶囊)六和定中丸甘露消毒丸清暑益气丸(三)泻下剂复方芦荟胶囊当归龙荟丸清新宁胶囊清宁丸一清胶囊苁蓉通便口服液麻仁润肠丸麻仁丸麻仁滋脾丸通便灵胶囊通乐颗粒(四)清热剂牛黄解毒丸(片)黄连上清丸牛黄上清丸清胃黄连片双黄连口服液(颗粒)板蓝根颗粒银黄片抗病毒颗粒茵栀黄口服液利胆片茵陈五芩丸复方黄连素片香连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五)温里剂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良附丸温胃舒胶囊小建中颗粒(六)止咳平喘剂通宣理肺丸半夏露糖浆杏仁止咳糖浆蛇胆川贝液蛇胆川贝枇杷膏橘红片(丸)养阴清肺丸参贝北瓜膏蛤蚧定喘丸桂龙咳喘宁胶囊固本咳喘片苏子降气丸(七)化痰剂二陈丸急支糖浆复方鲜竹沥液清气化痰丸强力枇杷露克咳胶囊牛黄蛇胆川贝散蛇胆陈皮胶囊止咳橘红丸川贝止咳露二母宁嗽丸清肺抑火丸治咳川贝枇杷露蜜炼川贝枇杷膏批把止咳颗粒小青龙合剂祛痰止咳颗粒杏苏止咳糖浆镇咳宁糖浆(八)开窍剂清开灵颗粒(口服液)安宫牛黄片紫雪散牛黄清心丸(局方)苏合香丸礞石滚痰丸(九)固涩剂缩泉丸金锁固精丸锁阳固精丸固本益肠片固肠止泻丸涩肠止泻散四神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十)补虚剂补中益气丸参芩白术散参芪片香砂六君丸薯蓣丸当归补血口服液八珍颗粒人参养荣丸人参归脾丸归脾丸十全大补膏(丸)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河车大造丸金匮肾气丸四神丸桂附地黄丸五子衍宗丸济生肾气丸消渴丸生脉饮(十一)安神剂天王补心丸柏子养心丸养血安神丸安神健脑液安神补脑丸安神补心丸枣仁安神丸解郁安神颗粒朱砂安神丸泻肝安神丸(十二)和解剂小柴胡颗粒逍遥丸加味消遥丸柴胡舒肝丸护肝片左金丸加味左金丸舒肝和胃口服液(十三)理气剂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越鞠丸胃逆康胶囊木香顺气丸舒肝平胃丸沉香舒气丸元胡止痛片三九胃康颗粒(十四)理血剂复方丹参片血府逐瘀丸麝香保心丸冠心苏合丸速效救心丸地奥心血康胶囊通心络胶囊槐角丸三七胶囊(十五)消导化积剂保和丸枳实导滞丸香砂枳术丸六味安消散沉香化滞丸槟榔四消丸健脾丸开胃山楂丸健胃消食片加味保和丸开胃健脾丸(十六)治风剂川芎茶调散(颗粒)正天丸通天口服液大活络丸都梁丸芎菊上清丸清眩丸天麻钩藤颗粒牛黄降压片脑立清丸全天麻胶囊脑血栓片华佗再造丸天麻头痛片眩晕宁片(十七)祛湿剂五芩散复方金钱草颗粒排石颗粒萆薢分清丸癃闭舒胶囊野菊花栓复方金钱草颗粒热淋清颗粒石淋通片血脂康胶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二、外科用药消炎利胆片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消痔软膏地榆槐角丸季德胜蛇药片连翘败毒丸金花消痤丸当归苦参丸湿毒清胶囊如意金黄散口腔溃疡散内消瘰丸疬三、妇科用药(一)理血剂妇科十味片加味消遥丸妇科得生丸益母草膏(颗粒)复方益母草膏(安坤益母草膏)调经活血片调经片七制香附丸固经丸痛经丸妇女痛经丸调经止痛丸。